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影像物理学

时间:2022-08-27 15:14:37

导语:在影像物理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影像物理学

第1篇

【关键词】卫生学校 影像专业 物理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8-0178-01

教学改革是教育界一个永恒的话题,要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和思考,抛弃陈旧的教学思想,树立新的适应现状的教学观念,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做到以人为本,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物理课在卫生学校影像专业的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开展有专业特色的物理课教学是当前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随着近代物理学、图像处理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以及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生命现象从解剖学层面上的认识逐步深入到分子生物学上,医学的许多分支学科已越来越多地把它们的理论建立在精确的物理科学基础上。物理学的技术和方法,在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中得到了应用和延伸,反过来又不断地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想让影像专业的学生深入透彻地了解这些成像技术的基本成像原理、图像特点,掌握图像的观察、分析与诊断方法就必须首先使他们透彻地理解与其相关的物理学基本原理,从而为影像物理学、图像处理与分析、影像机械、核医学等后续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影像专业是随着临床影像设备的发展而新发展起来的专业,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教学模式,多数学校还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于受课程学时数的限制,课程内容多,且要求面面俱到,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局限于普通物理学的知识内容,特别注重逻辑的系统性,而忽略了物理学与专业课的横向联系、学科间的交叉融合,造成医用物理和影像物理内容的大面积重复。纯物理理论过深,与生命科学结合得不紧密,教学方法呆板。因此,如何打造出一套突出影像专业特色的物理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一问题就摆在了我们面前。

一 影像专业物理课改革势在必行

卫生学校的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学生,而且学习基础较差,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好,不能主动地钻研和学习。而初中所学的物理知识相对简单,与影像学知识要求相差甚远,导致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感觉相当吃力,在学习过程中丧失信心,兴趣全无,学习效果不好,很多学生出现混课、睡课、玩课的现象。而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物理课的课时又相当有限。因而在物理课的教学中如何选择内容,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做好物理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衔接,为专业知识的教学工作打好基础,做好准备显得相当重要。

二 教学内容的改革

由于中职学校物理课时相当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想全面地、完整地、系统地学习好物理是不可能的。因而在教学中很好地选择内容,尤其是选择好与专业相关的内容就显得相当重要。在通常的教学中,都是先学习力学、运动学,这样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帮助不大。如果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舍去与学生专业知识联系不大的力学和运动学,而学习与学生专业知识紧密相关的声学(与超声波成像有关)、电学(与各种设备原理有关)、磁学(与各种设备原理有关)、原子物理学(与磁共振成像有关),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专业教学的难度。并且,这些内容相对独立,与力学和运动学的联系不大,具备课程改革的条件。

三 教学方法的改革

中职学校的教学不同于普通中学的教学,普通中学的教学是为上一级学校培养基础型合格人才,重理论、轻实践,而中职学校是面向社会培养实践型合格劳动者,重实践、轻理论,因而在教学中应区别对待。在中职教育教学中,除了搞好理论教学,更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学校要有完善的教学设施和实验设备,让学生能看的多看,能做的多做,能动的多动。如果学校没有相应的设施,老师应多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形成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在这一点上,老师千万不要怕麻烦而一讲了之,老师省事了,学生就麻烦了。

四 编写适合影像专业的物理校本教材

由于影像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在教学中又没有与之配套的物理教材,而现行的物理教材又不能很好地适应专业课的教学要求,因此,编写一本具有专业特色,适合专业教学的校本教材就很有必要。在编写物理校本教材的过程中,要求编写教材的教师充分了解影像课的教学内容,了解影像课程所需的物理知识和要求,充分了解重点和难点,做好内容的取舍,在编写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影像专业的实践性,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会,这样才能编写出具有专业特色的,适合专业教学的,更好的与专业知识衔接的物理校本教材。

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因而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思考、多实践、多突破、多总结,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定有很多不如人意之处,还望广大专家和同行提出批评和建议。

第2篇

首先,应用CAI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过程的起点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在物理科的学习中学生由于无法理解一些抽象的理论,而对物理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阻碍了他们学习物理的情趣,但应用CAI技术就可以直观的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和规律,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应用CAI能够实现抽象到具体的转变。比如,机械运动中的相对运动、回声测距、透镜成像等。对初中学生就很难接受也很难描绘清楚。就相对运动的内容我们即可应用计算机来演示空中加油的情景和等速救护的过程,配上声音的效果,让学生从声音、图像全方位的感受,如置身于其情景,直观地掌握该节的内容。

应用CAI可以实现动静的相互转化。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物理现象出现的时间极短,当学生还没来得及看清时,该过程就已经结束。学生就理解不了其中的本质,给教学带来困难。如平抛运动我们就可以使用数码相机把其运动全过程拍下来,然后进行制作,利用计算机可反复操作,使学生认识其过程,同时还可以利用它的某一时刻的静止画面来解释它下落时的特点。教学中的难点就容易突破,省时方便。

应用CAI能够实现从微观向宏观转移。由于条件限制,物理教学中有些物理的实验在课堂教学中无法演示,学生只能从理论上了解。像原子物理这部分内容,学生理解不深刻、记不住。我们可以应用多媒体的三维动画的进行动态的模拟演示。

如图,把中子、铀核等用不同颜色区别,让中子撞击铀核,伴随着一声巨响,看到裂变过程。当学生受此振撼时,其内容自然记忆深刻。

因而,应用CAI让枯燥的物理理论得以升华,形象而又直观的过程感染了学生的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更加崇尚科学,因为科学有无限的魅力。

其次,应用CAI可以加大课堂的信息量。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对于在学校里学习的学生,也应培养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更多的资料,及物理学的发展情况,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花较多时间板书,特别是上电学课时写例题、画图例的时间更多,而采用多媒体中的显示文本的功能,这可使本应花十几分钟的内容在几秒内显示于学生眼前。由于使用多媒体的直观性也大大缩短了教学难点的突破过程。这就有时间讲解更多相关的知识和现实的应用,引导他们理论联系实际,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满堂贯"的教学弊端,给学生较多自由时间复习巩固,优化了课堂教学,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

最后,应用CAI便于师生间双向交流。

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不便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应用CAI能够真正改变学生和教师的位置,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当学生有问题时,可以及时提出或利用计算机网络与同学讨论,从而多渠道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学生对某个物理现象有自己的观点时,也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研讨和交流,教师提供解答,这样双向交流中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现代教学思想。

第3篇

在现代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CAI辅助中学物理教学,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化静态为动态、化不可操作为可操作过程。对化解知识难点,提高综合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本人近年来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做如下汇报。

首先,应用CAI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过程的起点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在物理科的学习中学生由于无法理解一些抽象的理论,而对物理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阻碍了他们学习物理的情趣,但应用CAI技术就可以直观的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和规律,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应用CAI能够实现抽象到具体的转变。比如,机械运动中的相对运动、回声测距、透镜成像等。对初中学生就很难接受也很难描绘清楚。就相对运动的内容我们即可应用计算机来演示空中加油的情景和等速救护的过程,配上声音的效果,让学生从声音、图像全方位的感受,如置身于其情景,直观地掌握该节的内容。

应用CAI可以实现动静的相互转化。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物理现象出现的时间极短,当学生还没来得及看清时,该过程就已经结束。学生就理解不了其中的本质,给教学带来困难。如平抛运动我们就可以使用数码相机把其运动全过程拍下来,然后进行制作,利用计算机可反复操作,使学生认识其过程,同时还可以利用它的某一时刻的静止画面来解释它下落时的特点。教学中的难点就容易突破,省时方便。

应用CAI能够实现从微观向宏观转移。由于条件限制,物理教学中有些物理的实验在课堂教学中无法演示,学生只能从理论上了解。像原子物理这部分内容,学生理解不深刻、记不住。 我们可以应用多媒体的三维动画的进行动态的模拟演示。

如图,把中子、铀核等用不同颜色区别,让中子撞击铀核,伴随着一声巨响,看到裂变过程。当学生受此振撼时,其内容自然记忆深刻。

因而,应用CAI让枯燥的物理理论得以升华,形象而又直观的过程感染了学生的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更加崇尚科学,因为科学有无限的魅力。

其次,应用CAI可以加大课堂的信息量。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对于在学校里学习的学生,也应培养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更多的资料,及物理学的发展情况,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花较多时间板书,特别是上电学课时写例题、画图例的时间更多,而采用多媒体中的显示文本的功能,这可使本应花十几分钟的内容在几秒内显示于学生眼前。由于使用多媒体的直观性也大大缩短了教学难点的突破过程。这就有时间讲解更多相关的知识和现实的应用,引导他们理论联系实际,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满堂贯"的教学弊端,给学生较多自由时间复习巩固,优化了课堂教学,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

最后,应用CAI便于师生间双向交流。

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不便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应用CAI能够真正改变学生和教师的位置,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当学生有问题时,可以及时提出或利用计算机网络与同学讨论,从而多渠道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当学生对某个物理现象有自己的观点时,也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研讨和交流,教师提供解答,这样双向交流中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现代教学思想。

第4篇

一、受相似思维的干扰

许多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习惯使用相似思维,其中比较典型的问题是不看条件,机械地将物理知识与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对比。例如,学习浮力时,许多学生遇到同一物体平放、侧放、竖放在水中的不同情况时,不考虑浮力产生的原因,而是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认为浮力是不同的。部分学生认为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上下表面的压力差,竖着放置上下表面压强差大,因而受到的浮力大,把压力和压强概念混淆,造成了理解上的偏差。又如学习声现象时,在区分羊叫声和牛叫声谁的音调高、响度大时,有的学生认为牛叫声洪亮浑厚,音调就高并且响度大,不能区分二者间的关系。类似现象经常出现,成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受已有错误观念的干扰

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之前,对许多自然现象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有的认识是错误的,因此,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的错误观念纠正过来。当然,很多学生会固守原来的观念,而对新概念产生抵触情绪,这就妨碍了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比如在学习平面镜成像时,关于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的问题,学生会认为自己平时看到的离平面镜越近,像越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反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当没有点燃的蜡烛和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没有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大小相同才得出像和物体大小相等的结论,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事实确实是这样,再通过强化练习巩固新知识。在学习“物态变化”时,学生认为水开时冒出的“白气”就是水蒸气。这时,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列举大量的实例:为什么“白气”夏天不能出现?只有让学生认清楚错误观点,才能建立正确的概念。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而“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它的成因与雾、露一样,实质是水,不是气。总之,老师在教学中要抓住关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受心理惰性的困扰

心理作用对物理概念的建立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思维定势往往会对概念形成障碍。例如,初二物理中有这样一道题:在一个烧杯中装一定量的水,再在其中放一个小烧杯,用酒精灯不断加热的过程中,问小烧杯里的水会不会沸腾?不少学生回答能够沸腾,因为他们认为由于热传递,大烧杯不断把热传给小烧杯,而热水不断被加热,保持在100℃而沸腾。他们的头脑中已形成这样的概念,接着追问水沸腾时要不要吸热,他们齐声答“需要”,此时谁给他们供热呢?这时学生才恍然大悟,发现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类似的例子不再列举,通过这些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要学好物理必须认真观察而且要学会观察;在学习时既要利用思维定势的作用。又要避免它的干扰,遇到问题要多观察多思考,既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又要加以区别,多利用有益的方面,同时还要排除其中错误思维的干扰。

四、受教学知识的困扰

教学是物理学习的工具、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物理的学习。然而,物理的解题方法和数学并不尽相同。物理既重视结果也重视过程,并且计算过程要带上单位,一开始,学生很难习惯,往往只写数字不带单位。另外,学生习惯于用数学思维分析物理问题,如认为公式I=U/R中,I与R成反比,跟U成正比,却不重视定律成立的条件: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I和R成正比。这就要学生平时要多做练习。加深理解,对知识融会贯通,锻炼自己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由于初中物理课开设较晚,这对学生入门有些影响。如初二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物质结构等问题,初学者有些困惑,在教学中要及时引导,使学生愉快学习。

五、受其他隐蔽因素的困扰

第5篇

关键词:教育思想;教材特点;教材编排

如何使教师尽快克服传统教育思想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惯性干扰,正确使用现行教材,使我省初中物理教学全面转入素质教育的轨道,是目前教材教法研究中的一大课题。要真正用好现行教材,提高教学质量,根本在于转变教育观念,关键是熟悉、掌握教学内容,出路在于教法改革。

一、转变物理教学思想

教育思想的转变,是用好教材,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前提。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初中物理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课程,必须为实现这个人才培养目标服务。过去的许多年中,初中物理教学在改革方面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始终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干扰,忽视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教学要求被不切实际地拔高,讲授往往是“满堂灌”,作业训练又是“题海战术”,使本来有趣实用的初中物理,变成了对多数学生负担过重的课程。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惯性”极大,致使有的教师“穿新鞋,走老路”,喜欢用应试教育的眼光审视现行教材,结果是既不适应,又不放心,害怕现行教材降低了难度,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升学率。可见,转变观念,是用好现行教材的前提。

二、掌握初中物理教学新要求和教材新特点

与原教材相比,现行教材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一)生动活泼,简明轻快,图文并茂

现行教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现象、故事、实验引入课题,说明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概念和规律的讲述简明轻快,不过分追求严格,浅显易懂;大量漫画式的插图启发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有的以图代文,寓教于乐。

(二)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调整合理

现行教材的编排是由常见的简单易学的运动、声、热、光等物理现象到力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然后学习抽象概括程度较高的电学和能的基本知识,符合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认知规律。现行教材的“章”小,包括知识点少,两周左右换学一章新内容,初学者既有新鲜感,又容易把握各知识点的关系,形成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信心。

(三)教材难度明显降低

现行教材对有些知识的处理,只要求“知其然”,不需非要“知其所以然”;计算题明显减少,难度也有所降低;增加了声现象和原子能知识,使教材更加贴近素质教育的需要,知识体系趋于完整。学生的学习负担减轻了,知识面却有所拓宽。

(四)加强了物理实验的教学作用

现行大纲要求“初中物理教学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中的各类实验和实验性习题明显增多,感性认识的积累有助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养成尊重事实、勤于动手和按科学办事的良好习惯。

三、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必须改革

长期以来,初中物理教学,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查到评价,很少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均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得

所谓“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就是在班级教学中,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规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学习物理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具体做法如下:

(一)了解差异

对全班学生进行前期调查了解,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技能、心理、成绩、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好、中、差层次的学习小组,让师生知道每个学生在某一阶段所处的层次。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在班级上公布好、中、差学生的名单,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在学习物理各项知识的同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部分,并在这部分知识上可以超出课本的范围,这是符合个性全面发展规律的。

(二)针对实际

分类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教学大纲为准绳,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差生采用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差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大纲的要求;对优生则允许他们超大纲、超进度学习。拟订各层次教学要求既不能过高,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消化不良,丧失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大纲要求,过分放慢教学进度,完不成学习任务。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域”,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

(三)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1.备课

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到实验准备课都坚持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如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在课堂容量上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在课堂提问、例题讲解、巩固练习上有区别,所要求的思维程度不同,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补差”。

2.上课

课堂教学中改变授课形式,保证在同一节课内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又有兼顾优、差生的“分”环节。不但自然地融进了预习、新授、质疑、辅导、巩固、小结的正常教学程序,而且较好地解决了好、中、差各层次间的动静支配的矛盾。此外,我从各类学生听课神情、解题准确率中搜集信息,及时调控教学节奏和教学进程,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

3.作业

学生作业分课内、课外两类。课内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

这是根据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设计的,面向中等学生,差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

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一是拔尖提高题,即是根据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二是巩固练习题,即是根据中等生设计的,一般指教材后的习题;三是放缓坡度题,也就是根据差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这样,既缓和了差生学物理难的状况,切实减轻了差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4.考查

即抓关键重补缺的过关考查。过关考查是根据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实行分类考查。每份物理试卷都包括基本题、提高题和深化题三大类。基本题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提高题是供差生选做,中等生和优生必做的;深化题是供中等生选做,优生必做的。

5.评价

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回答问题,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

上述种种,宏观上属教学方法的范畴,教学中非如此不可。至于每一个物理概念的具体教法,当因人、因教学内容而异,应该是百花开放,各显其能。但是,具体教法不能与基本教学原则相违背,否则又会走上应试教育的老路。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比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较强的能力受益终身,而有些物理概念和规律,知道即可,对过深的科学道理的理解,今后随年龄增长和知识积累,自然会“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第6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378-01

自然界中许多物理现象都蕴藏着无穷的奥秘,而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充满乐趣,这也是物理课程的构建和设计的关键。学生最终是要走向社会的,因此,物理课程只有反映社会生活的需要,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才能体现学校是生活的一部分这一本质的特点。而实现高中物理课程的生活化教学,并非将社工获得零散片段牵强的搬进教室,而是通过将生活化知识进行加工和提炼,使学生真正理解物理学的意义,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

一、利用生活实例,巧妙引入新课

高中物理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抽象,而生活的实际问题是具体存在的,学生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看见过有经历过,因此,教师巧妙利用生活实例引入物理新课,可以激发学生跃跃欲试和学以致用的兴趣。例如,在讲解《摩擦力》这节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比比谁的力气大”这样的游戏引入,通常情况下男生要比女生力气大,在游戏之前,教师准备好两瓶水,一瓶是自来水,一瓶是肥皂水,让女生用两个手指头将瓶子提起来,然后让男生将手指头在肥皂水中浸泡一会后,再用两个手指头将瓶子提起来,结果是女生可以轻易的提起瓶子而男生却不能将瓶子提起,接着教师提出新课题“摩擦力”,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讲解。这时候学生就会充满好奇心,想要解答心中的疑惑,从而提高了听课效率。

二、结合生活经验,创建物理概念

物理概念其实在生活中非常普遍,许多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都可以反映一定的物理概念,是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的一种反映。高中生在生活实际中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由于对物理知识的不了解,经常对一些物理现象熟视无睹,更不会深入思考这些现象的来龙去脉。教师通过切入学生的亲身生活经验,将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现象还原出来,并引导学生对生活现象进行分析、归纳以及总结,然后提炼出现象的共性和特点,从而创建新概念。这样的过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生活中,就在自己的身边。例如,学习“力”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与“力”有关的经验,像人推车、手提重物、握手以及拉拉力器等。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一起对这些生活经验分析,并思考和总结出这些现象的共性,从而可以顺利的进入教师的概念教学中。

三、通过生活现象,理解物理规律

所谓物理规律,是指人类在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中,经过大量实验并进行归纳、推理而得出的科学结论,是一种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的理论。因此,在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过程中,教师要将物理规律用到生活中,通过生活现象来创建和理解物理规律,实现物理规律的形象化和人性化,使学生感受到物理规律的实际意义。例如,在讲解《波的衍射》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比喻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波长可以比作人的步子,腿长的人们在走路时遇到小障碍,会很轻易地越过,但是腿短的人在走路上遇到大障碍,越过去就比较困难。因此,可以通过加长步长的方式或者减小障碍物的尺寸解决,保证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步长,才能顺利通过障碍物。这样的生活实例,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波的衍射条件,帮助教师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四、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当中,真正实现物理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师要善于寻找和发现生活中的物理因此,善于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物理教学,让学生养成物理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习惯,能够灵活的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运用物理知识激发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物理问题,自发地运用物理知识去解决相关问题。例如,在学习《功 功率》的时候,举两个搬运工搬运水泥上楼的实例,让学生分析两个人为什么所用时间不同,但是却做功一样。再例如,学习完《自由落体运动》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自己在家设计侧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领会生活中物理现象,从而养成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物理问题的好习惯。

总之,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习惯和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这一特点,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精心设置课堂问题,将物理教材中潜在的生活实例挖掘出来,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和思考得出结论,从而激发学习用物理思考实际问题的兴趣,另外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分析,通过结合实际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能力,最后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物理学习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为学生以后步入社会做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耀方.情境化.生活化高中物理教学策略探析[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4, 32(4):25-26.

第7篇

中学物理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度,要全面落实学生在中学物理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由于中学物理知识内容是逻辑性比较缜密的学科,它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参与和思维的探究创新,在学习中学物理的过程中,影响学生主动参与的因素比较多,因此,需要关注中学物理教学的学生参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提高中学物理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

物理;教学;参与;影响因素

在新一轮的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要求在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式学习,要培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采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通过学生积极的、主动的参与,建构中学物理知识。同时,由于中学物理是严密逻辑、推理性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知识与方法的传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创新意识和科学的学习态度,全面提升学习素养。

1探讨学生在中学物理课堂上认知参与的行为表现

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认知目标可以分为六个等级:记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这六个等级反映出学习主体相对应的认知水平,学生的认知参与水平不同,就会掌握相应的难易程度水平。我们大概可以从两个层面对学生的物理学习认知参与行为,加以分析:

1.1深层次的学习认知参与行为

学生在中学物理课堂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深层的认知参与:

(1)理解层面的认知参与:可以将自己旧有知识与现有知识进行联系,并用自己的语言对新的知识加以表述,生成旧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2)综合应用、分析层面的认知参与: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用物理原理进行阐释和说明,并总结归纳出生活物理现象的一般规律。

(3)合作层面的认知参与:可以在物理实验设计中发现问题,并且可以与他人进行合作协同,进行实验的变更、修订,从而提出更为可行的实验方案。

(4)认知策略的实践运用:可以将新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实践于生活,处理实际问题,对于陌生而复杂的物理问题,可以转化为自己所熟悉的思路进行思考和解答。

1.2浅层次的认知参与行为

学生在中学物理课堂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浅层的认知参与:

(1)记忆层面的认知参与:熟悉和记忆物理概念、公式,知道物理实验的步骤和方法,但是对于概念的生成、实验的设计等不甚了解。

(2)认知策略的初步使用:习惯采用反复解题的方式来巩固自己的知识,在遇到难题时自己需要借助于书本或者同学、教师的解答;在实验过程中只能跟随实验步骤操作,而不会进行创新探索。

2学生在中学物理学习中参与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2.1教师层面

(1)教学方法影响因素教学方法是教师在物理教学中采用的方法,它对于学生的认知参与度的影响有直接的关联,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和阅读法,

(2)教学技能影响因素教师在物理教学中的良好技能,对于学生的认知参与度也有重要的影响,这些教学技能主要有: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板书技能、教学变化技能、演示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反馈强化技能等。

(3)教师期望影响因素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期望对于学生的认知参与也有间接的影响,教师不同的教学期望会创造出不同的学生参与环境,影响到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认知参与程度,从而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在这三个影响因素之中,教学技能是影响最大的因素,其次是教学方法,相对影响度较小的是教师期望。在教学方法影响因素中,教师认为采用讨论法可以较好地进行对学生深层认知参与的影响;而学生认为教师在讲授中进行概括、提炼、总结更利于学生进行深层的认知参与,这与学生在较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讲解、自主意思薄弱所造成的。在教学技能影响因素中,学生重视教师的讲授、板书和总结,认为教师对物理现象的内在联系把握,可以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思维。在教师期望影响因素中,教师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对学生的想法给予必要的评价和分析,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层的认知参与。

2.2学生自身层面

学生对中学物理学科的难度判断、学习信心和兴趣,是影响物理学习认知参与的主观因素,在中学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越大,则越容易激发出学生的深层认知参与;学生对于中学物理难度的判断越高,则不太容易进入深层的认知参与,只限于浅层的认知参与。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学物理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认知参与度,要从教师的角度和学生自己的角度,对学生在物理教学中的认知参与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并针对相关的学习认知参与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注重学生物理学习的认知参与影响规律和特点,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知识结构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关注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联系,提高学生参与度,培养物理学习素养。

作者:刘明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李育林.多维度探究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D].福建师范大学.2014

第8篇

【关键词】农村中学;物理教学;现状;因素;对策

物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进程。虽然教育界做了各项有利于物理学科教学的工作,但农村物理教学还面临着许多具体问题。

1农村中学物理素质教育现状

1.1 优秀师资力量匮乏,教学效果难于提高

目前大多数的农村中学的教师待遇太低,生活不便,不安于贫苦落后现状的教师到经济发达的地方寻求发展,许多优秀的物理教师,在农村中学教了几年后,想方设法进城,到经济发达地区,因为那里待遇高,个人的发展空间大,现在大多数的农村中学物理教师缺乏或者是青年教师较多,刚毕业的青年教师缺少指导,成长缓慢,教学能力一直得不到显著提高。新任教师虽然有积极性和责任心,但不能将大学知识与中学教学具体工作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实际生活的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不合理,科研能力薄弱,不能适应新课程综合化的要求,这些因素制约着物理教学效果的提高。

1.2 大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深

中学的新课程落实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只有部分教师参加了省市级培训,培训的时间也有限,这些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理解的不够深入,又由于他们教学的任务重,由这些老师进行校本培训时容易走过场,效果很差,许多教师的大部分课堂教学依旧实施他们早已习惯了的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模式。

1.3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严重不足

实验教学一直以来是中学的薄弱环节,农村中学尤为如此。问题表现在:教材有演示实验而课堂却无演示;部分中学根本就没有实验室,有实验室的也是经常处于封闭状态,很少开展学生实验,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课堂上很少做演示实验,或是做了,但忙于应付,准备不充分,导致演示实验效果差,成功率低,条件好一点的农村重点中学,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实验的开出率也不容乐观,大多数学校没有达到要求,教师不重视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得不到培养,忽视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1.4 学生不重视物理学习

物理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比较难学,加之近年来初中、高中相继课改,还由于高考实行文理分科,教学实行单科教学,考试又实行理综考试,学生不适应性表现尤为明显,相对其它学科,物理高分率低,导致大多数学生和家长害怕物理和不重视物理课。

1.5教育思想观念落后,教育评价趋于功利化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陆续颁布,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及教育者对此进行了大量大胆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当前农村学校仍采用以学生成绩来考评及奖励老师的评估办法。“分数”仍是目前录取学生的唯一标准。

从升学率高的学校就是好学校,升学人数多的老师便是好老师,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无疑就是好学生。这样,一方面,我们的升学率(包括大学入学率)在不断提高,全民受教育的学历在不断增长;另一方面,大量的“高分低能”“高材生”,还有那些因成绩差又无所长的学生,大量涌入社会。

在对教师评价方面,在时下人们的眼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只会弱化学生的成绩,会影响学生升学率。这样,分数的高低便成了社会特别是学校评价教师能力的唯一标准。有本事提高学生成绩便成了领导们眼中的红人备而关注,而那些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关爱全部学生的老师因无“能”而受冷落甚至被指责排挤。

在对学生评价方面,由于教育价值观的扭曲,严重影响着人们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人们只关心学生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忽视了全面发展的学生,冷漠、歧视。反过来又影响其他学生的正常成长。

1.6教育经费不足

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跟不上形式的需要,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在硬件方面,教学设施简陋、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当前农村学校的软硬件缺口依然较大,农村教育质量明显落后于城市。尽管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改善,但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仍很落后。

比如:很多农村学校还缺少图书室、实验室、音乐美术室、语音室、电脑室、多媒体教室、体育器材和场地等等,这样就无法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工作的推进。在农村学校的软件方面,普遍存在办学理念落后、学校管理粗放随意。

比如:有些科目说不开设就不开设了,遇到雨雪天或农忙师生们动不动就停课放假了,对学生的成绩评定、对教师的考勤考核失于松懈等等。由于软硬件条件的不足和长期积淀下来的其他种种原因,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不容乐观,与城市的学校相比更有明显差距。

2解决农村物理教学存在问题的策略

2.1 挽留优秀教师

没有好的教师,很难指导出优秀的学生。通过搞好教育的均衡发展,创新调配交流机制,优化师资结构,加强完善教师管理制度,促进教师合理流动,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提高教师待遇并为其提供发展空间。

比如一个县或者地市内部的物理教师实行轮岗制度,让他们在乡镇中学、县城中学和地市中学定期流动,加强交流,同时公开招聘和提拔任用素质较高和业务能力较强的年轻教师。

为学校领导挽留优秀教师要动脑筋:一是管理留人,人文关怀管理才是最高层次的管理,作为学校领导一定要让教师在业务上有成就感,能体验教书育人的职业成就感。二是以感情留人,对于一个优秀的领导来讲,他必须能让部下感觉到温暖。三是以待遇留人,在有效的资源条件下,学校应该想方设法改善福利待遇。

2.2 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理念

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多年,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认为素质教育只不过是多开活动课,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把素质教育希望寄托于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寄托于考试制度改革。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首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摒弃应试教育的种种落后思想,树立平等教育观、新型师生观、科学人才观、新型质量观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理念。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仅仅是教师,更重要的是掌握着一定的权利的区域主管教育的领导及学校校长们,他们的思想和作为对学校教育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导向作用,如果他们不改变观念或只是口头上接受新理念,实质上还是应试的老一套,那么实施素质教育仍是一句空话。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吸收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成果。

现代社会,信息更新日新月异,素质教育的各种教学改革实践不断发展,各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在教学工作中要继承发扬古今中外一切有益的教育经验和传统,研究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学习和运用现代科学中有关生命科学、教育科学发展的新成果、科学教育理论,不断充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如果只有新观念新思想,不落在实际行动上,教学活动仍继续沿用应试教育的各种落后观念,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那素质教育也是一句空话。

2.3加强师德的修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第9篇

关键词:双语教学 财务管理学 高校 存在问题

双语教学从很早就引入我国,但真正兴起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中认为,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是指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种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I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就我国而言,双语教学就是指教师用中、英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向学习者传授学科知识。一般而言,专业课的双语教学要求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和英文课件;在平时作业及考试中采用英文出题和答题;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的50%以上。因此所谓双语教学,实际上就是用不同于母语的语言进行的教育,能运用两种语言,在日常生活中能将一门外语和本族语基本等同地运用于听、说、读、写当中。当然,母语知识和能力通常强于第二语言。所谓的双语人才就是指能熟练地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际、工作、学习的人。自教育部了《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之后,双语教学已在高等教育领域,尤其是高等学校的经济管理学科课程教学中得到迅速推广和运用。然而,由于双语教学发展的时间短,积累的教学经验有限,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尚需优化、改进。尤其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与国外交流的深入进一步加大了对具备财务知识的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这使得提高国际财务管理双语课程教学中相关问题的认识尤为迫切。

我国很多高校目前都开设财务管理专业,本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进了解和掌握企业财务管理理论、方法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财务知识的能力。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走出去”和“请进来”的需求不断放大,我们要在高校教育中,尤其是财务管理的教育中引进国际化的因素,首先就是语言。

我们目前的高校数量不少于1500家,开设财务管理或经济类专业的高校占到总数的20%以上,其中绝大部分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大纲基本雷同,没有高校特色,国际接轨性较差,因此有部分高校开始尝试其他方式比如用其他语言进行专业课的介绍,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专业知识,同时还能够具有一定的专业英文知识,能都用英文看,听,读相关的专业文献和专业知识,培养现代化的新型人才。

目前, 我国高校开设的双语财务管理教学都处在摸索阶段,暂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因此本文在总结前人经验,教学实践和学生反馈的基础上,针对双语教学提出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首先,国家高等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为社会培养大量准财经人才,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只是单纯的记忆公式,模型和定义,对公式,模型的来源根本不了解,练习考试只靠平时记忆,考过就完全忘记,完全不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但是如果能够了解公司的来源,推导的过程,那么学生的记忆将会保持较长的时间。但是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大部分是由国外传入我国的,大量的模型等都是采用英文字母表达的,很多学生不了解专业英语的知识,因此对于这些专业模型很头痛。如果引入双语教学,这些问题就能被很好地解决,学生能了解知识的基本起源,能对知识保留较长的记忆时间,还能根据相关的知识,自己推导相关的模型。国内教材侧重于演绎——即从基本的概念、原则或公理出发一步一步地推理,而国外的教材侧重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引导学生逐步往自主思考的方向发展,利用双语教学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而不是单纯的告诉学生题目应该怎么解答。

其次, 现在很多企业不光“走出去”,还能把国外的企业“引进来”,不管企业处于国内还是国际的环境,财务管理和会计学的发展都逐渐和国际接轨,需要财务人员不仅仅熟悉我国的会计制度,还要能够了解国际会计制度,编制英文状态的财务报表。而专业的财经词汇的翻译和普通的大学英语的词汇翻译往往相差很远,比如“balance”这个单词,一般普通的词典给出的意思就是“平衡”,而实际这个单词在财经指“资产负债表”,两者翻译结果大相径庭,不是专业人员根本不了解。因此,为培养专业的财会人才和国际接轨,我们有必要开设财务管理的双语教学,帮助学生尽快的熟悉国际财务的基本流程。

第三,我们的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本能的就有一种抵触情绪,很多同学都基本不敢开口英语,跟有甚者直接说看见英语就头疼,这和我们平时没有机会开口说英文,学习英语就靠死记硬背有很大的关系。其实英文很好学,只要我们多加练习,多开口,英语就和我们的母语一样简单。因此,我觉得开始双语教学的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听力,同时尽量给学生创造练习口语的机会,使得他们不仅能够用英语表达日常生活,还能够用英语做专业的称述。目前很多大型跨国公司招聘都是采用英文面试,从日常交流到专业介绍,因此,开始财经双语课程也是迎合时代的人才发展需要。

前文我们论证了开始双语教学财务管理的必要性,下面我们论证开始双语教学的可能性。

首先,我们目前经济发展迅速,大量跨国公司进入,大量的国外的财经专业知识被带入我国,同时我国也有大量的学者出国深造,能过接触和学习到较为系统的西方财务管理知识体系,因此从知识储备的观点看,我国高校不缺乏能够用双语进行教学的专业人才。同时,各种翻译的书籍在市场上也能被找到,教材的选取非常丰富,而且互联网极大的帮助了我们,各种我们需要的知识都能在互联网上被找到,同时当面选取大量英文教材的时候,还能帮助我们吸收国外教材的优点,尤其是吸收最新的教学内容。

其次,各个高校目前的教学环境有很大的改善,计算机的运用在教学中屡见不鲜,听力,图片,影视文件等各种崭新的教学工具在教学中也被屡屡使用,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教学,也能让学生更好地自学,培养学生的主动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利用多媒体教学一方面可以节省时间, 加快教学进度;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信息量,并且形象生动,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 有助于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通常国外原版教材配有相应的教学软件、光盘和网上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拓展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设立互联网,网上有中英文课件、英汉对照词汇表、习题集、模拟试卷等学习资料,建立了师生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在线相互提问,相互回答,也可以向老师提问,老师在线回答。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增加学生与老师交流的机会,提高了学习效率。

第三,目前有很多高校和海外的高校开设了联合办学的项目,不管采用“半外型”还是“全外型”教学,都力争使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专业财经英语的知识,这对高校采用双语教学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因素。

综合以上的几点,我们觉得高校既具有开设财务管理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也具备双语教学的可能性。但是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存在的几个问题。

首先,教师的匮乏。目前开展双语教学的高校毕竟是少数,大部分高校依然使用中文开展财务管理的教学,能够熟练使用双语教学的高校教师人数比例很小,所以能后被双语教学的学生数量很不高。目前高校的教师中,按照最乐观的估计,能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不超过10%,而在不发达地区,情况更不乐观,因此,小班教学不现实,基本大班教学。第二,资金的匮乏。双语教学最好需要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或材料,而英文原版的书籍价格一般较高,一般都在三位数以上,不管对学生还是对高校都是一笔比较大的开销。双语教学所需的成本远高于普通教学,学校方需付出更多的成本,学生方也同样。第三,学生的基础不同。各个地区的经济水平不同,导致对英语的教学投入也有所不同,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普片英语基础较好,能够快速的适应双语教学,而经济不发达,特别是农村或者偏远地区的学生英语基础普片较差,有的甚至完全听不懂简单的英文,因此,大班教学效果很差, 但是由于师资力量的匮乏,小班教学也很困难。因此,我们面临两难的地步。如果从教学效果来说, 尤其是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小班教学的效果肯定要高于大班教学,能够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去锻炼口语和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

综合我们目前面临的各种情况,我们认为,全面推行财务管理的双语教学确实存在不小的难度,但是如果有条件的高校能在适当的基础上推广财务管理的双语教学,能帮助我们的学生同时掌握两门知识,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双语教学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个挑战。一方面,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相当的英语水平。给学生树立很好的典范;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营造出一种互动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双语教学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必然趋势, 是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举措。在进行财务管理双语教学的探索中, 要认识到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改革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深入实践,逐步探索出高效的财务管理双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Bailey A, (2004), starting your own business, Great Britain Clays Ltd, St Ives plcDerek Torrington, Laura Hall and Stephen Tayl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6th edition, Prentice Hall, pp230

[2]吕沙.财务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探讨[J].财会教育,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