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30 08:51:02
导语:在一年级体育教学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指导思想:
让学生活动起来,学会一些简单的动作和方法,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各种体育活动的技术和技能打下一定基础。同时重视趣味游戏教学,并在其中进行组织纪律性教育。
二、基本情况:
﹙一﹚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新生刚开始上学,还不知道上学的大体含义,也不知道上学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但是这些都不是我们想要一下就解释清楚的,小学生会在慢慢的成长中知道这其中具体的含义的。今年秋季体育教学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况且学生也都是喜欢体育活动的,相信他们一定能够学好体育。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喜欢接受新知识,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男女生活泼好动,组织纪律性观念不强,但表现欲强;,同时他们的模仿能力强,但对体育基本活动的动作概念和方法了解很少。
﹙二﹚、教材分析:
小学体育(与健康)包括理论和实践2部分。理论部分包括体育和保健常识;实践部分包括:①走和跑;②跳跃;③投掷;④攀爬、悬垂、支撑、滚翻、平衡;⑤小球类;⑥队列队形、徒手操;⑦民族民间乡土体育七大类。游戏和发展身体素质教学内容不单独分类,纳入各类教学内容之中;韵律活动和舞蹈不单独分类,包括在队列队形、徒手操之中。
﹙三﹚个人教研分析
1、知道一些保护身体健康的简单常识和方法。
2、能够进行一些基本的体育训练。
三、教学教研目标: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上体育课和锻炼身体的好处,知道一些保护身体健康的简单常识和方法。
2、进一步学会一些基本运动,游戏,韵律活动和舞蹈的方法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3、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遵守纪律,与同学团结合作。
4、体验体育活动中的心理感受和在体育活动中具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和行为。
5、观察并能够说出同伴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表现和培养在一定困难条件下进行活动的能力。
﹙二﹚个人教研目标:
1、进一步了解上体育课和锻炼身体的好处,知道一些保护身体健康的简单常识和方法。
2、进一步学会一些基本运动,游戏,韵律活动和舞蹈的方法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养成正确的身体坐、立、行、走姿势。
2、队列和队形动作。
3、各种跑、跳动作。。
难点:
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措施:
1、调动全体学生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活动,按时上课。
2、遵守体育课常规,认真听讲,积极学习。
3、认真备课,做到深入了解教材与教材有关的书籍及材料。做好示范和讲解,使学生能有从客观和主观上学习。
4、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灵活性,主要以学生练习为主,教师知识起到指导,纠正学生错误为主,真正以学生为中心。
5、及时进行考评,从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相结合的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6、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目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训练,同时进行考核改革,认真做好考核工作。
六、教学工作安排:
(一)教学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
周次
制定计划
4课时
第1周
队列队形:成纵队站立、原地踏步——立定、齐步走——立定
4课时
第2周
队列队形:左(右)转、向后转、走成圆形
4课时
第3周
走:自然走、前脚掌走
游戏:踩点走
4课时
第4周
十一国庆
走:直线走;不同路线的走
4课时
第6周
走:直线走;不同路线的走
4课时
第7周
走:自然走步练习
游戏:各种姿势的摆臂走
4课时
第8周
跑:自然快跑
游戏:看谁跑得直
4课时
第9周
走:模仿蟹、熊、象、鸭子走
游戏:联想不同动物的走
4课时
第10周
跑:沿直线跑;对准目标跑
游戏:接力跑
4课时
第11周
跑:30米快速跑
游戏:30米跑比快
4课时
第12周
跳跃:模仿小兔跳、双脚连续向前跳
游戏:十字跳
4课时
第13周
跳跃:模仿各种动物跳跃
游戏:青蛙过河跳游戏
4课时
第14周
跳跃:立定跳远
游戏:猜拳跳
4课时
第15周
投掷:单手向上抛轻物
游戏:比谁抛得高
4课时
第16周
投掷:单、双手抛物,双手接物
游戏:看谁抛接次数多
4课时
第17周
期末复习
4课时
第18-19周
(二)个人教研安排:
月份
学习内容
九月份
了解一年级学生体育健康标准
十月份
研讨各项活动技能
十一月份
队列队形
十二月份
校园广播操训练
【关键词】以学论教 立体化 课例研修
课例是课堂教学的实录,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课例研修是指以课例作为教师学习和反思的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的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学研修活动。目前课例研究正成为小学教师一种重要的校本教研方式,但要真正发挥好这一形式在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必须确立正确理念,采用立体方式来加以推进。
【误区扫描】
误区一:课例研修=听课评课
听课评课是课例研修中重要的环节,但传统教研中的听课评课与课例研修中的课堂观察并不等同。传统教研中的听课评课以教师为重点,以评价为目的,往往从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技能是否精湛等方面进行评价。而课例研修中课堂观察的关注重点是学生,有针对学生的不同观察视角和观察工具,基于课堂观察来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共同研讨如何改进当前的教学。因此,以研究为灵魂,以改进为目的是课例研修的本质追求,这也应当成为听评课活动的发展方向。
误区二:课例研修=磨课活动
课例研修往往要对教学设计不断进行打磨,有人就认为课例研修就是“磨课”。但现实中教师必然会面临这样的诘问:“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估计无人能回答,因为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课例研修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磨一堂“好课”,而是通过反思与改进,让教学更“优化”。课例研修是一种基于观察与反思,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反思性实践”,而非复制完美课堂的“技术性实践”。
误区三:课堂观察=量化观察
有的教师在进行课例研修时,认为量化的课堂更精确,更能把握课堂教学的真实状况。然而课堂中有些东西是不可测量的,比如课堂氛围、教师风格等。量化的课堂观察与质性的课堂描述应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质性描述就是运用语言对观察到的事件加以记录和描述。描述让课堂教学的真实场景展现在我们面前,启发我们去思考现象背后的意义。看似被动、费时,实则有助于保持课堂教学的整体性与复杂性,有助于我们从广泛的联系中探究教学情境的意义。
误区四:观察学生=关注学生
传统教研活动仅仅关注“教师的教”,而课例研修中则重点关注“学生的学”,那么,只要把课堂观察的视角转向学生,就是所谓的“关注学生”了?没那么简单。课例研修不仅只是观察视角的转变,还期待教师的教学观与学生观发生转变,观念的变化才是课例研修实现重心转移的基础。如果教学仅是把真理传递给学生,那么学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传递的方式――教学的方法。但如果教学是以精神成长和意义创生为主要目的的,那么学生就是教学的核心。因此, “以学论教”的理念就成为课例研修能否关注学生学习的前提。
【理念解读】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还是师生双方情感共融、分享体验、共同创造的完整的生活过程。“以学论教”要求我们应着重关注课堂上学生三维目标的实现情况,即是否获得了知识与技能,是否经历了过程、掌握了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怎样。
在“以学论教”理念的引领下,任何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的已有经验和未来发展去开展,按学生的成长规律去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着力,并且树立“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观,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从这个意义上讲,基于“以学论教”理念的课例研修活动,必然要回答好这三个问题:学前学情把握与教学设计策略是否科学?学中学情把握与教学评价策略是否得当?学后学情把握与教学改进策略是否到位?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为寻求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尝试、实践、反思与改进,初步形成了“三W”教学设计策略和“三性”教学评价策略。
一、“三W”教学设计策略
“以学论教”要求教师教学计划的制订、内容的取舍、方法的选择,要基于学生这一主体,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我们提出的“三W”教学设计策略,就是从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教学设计中转变过来,从“Why为什么学”“ What学什么”“How怎么学”三个维度进行“目标式、结构化板块设计”。
(一)Why――为什么学
教材分析就是要把握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学生认知基础及后续为哪些学习内容服务,哪些知识点可有效迁移到本知识点的学习中,即把本课时学习内容的前、后、左、右的关系梳理清楚。学情分析就是要对学生学习本知识点的学情加以分析,“学情”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更是教学目标定位的基石。基于学情,能大大缩短教师主观预设和学生客观水平之间的距离。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可以根据这些反馈的信息进行“有的放矢”,做到按需教学、以学定教。
(二)What――学什么
教学设计时,要设定好教学目标及相关重难点。具体做法就是要根据课标要求及学情分析提出本课时的一维甚至三维目标。要注重教学目标的“质”与“量”的分析,从质上讲是否符合学生的特点,是否符合教材设定的意图;从量上分析是否适中。要注重教学目标是否简明、细化,倡导目标设置问题化、可操作和可检测性。不同的目标定位,预示着不同的教学设计思考。
(三)How――怎么学
教学设计时,要进行教学板块的预设。重点关注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怎么做?教师该怎么做?以及这样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什么?要求教师用问题串的形式贯穿整个新知的展开过程,既提问又试着自我回答。教学预设要简明扼要宜实施,既要有学生的学习活动安排,又要有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安排的思考,尤其是课型(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等)范式要规范。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延伸性和拓展性。要不断地思考板块设计是否有利于落实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板块在教学时间上是否得到保障,教学形式是否饱满。
“三W”教学设计策略的重点就是教学设计前要细化课时目标,粗化教学板块,教学设计时要环节设计目标式、结构化,目标与环节要时刻相对应。在这个意义上,教案并不是越详细越好,而是心中要有学生。
二、“三性”教学评价策略
如何评价基于“以学论教”理念下的课堂,通过不断实践,我们提炼出了“三性”教学评价策略。所谓“三性”,即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反馈性三个维度的内容是否能得到较好的落实。
(一)“主体性”维度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以学生的发展为归宿。评价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得到了落实,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观察“师生活动时间比”。合理分配师生时间,保证学生活动时间,是体现“主体性”的重要标准之一。
(二)“参与性”维度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师生共同参与、互相交流、探索体验实现的,学生的参与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的参与状态是学习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评价学生的参与性,可以观察学生面部表情、情绪状态、思维状态、举手情况、发言情况、讨论情况等方面。
(三)“反馈性”维度
“反馈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从教学活动中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及时地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课堂反馈是评价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促使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准确认识自己学习成效的先决条件。可以说没有课堂反馈,就没有成功的教学。评价“反馈性”的落实,可以观察课堂中是否有反馈、反馈是否及时、反馈是否面向全体、反馈方式是否合理、反馈后是否有适时的调整等方面。
【实践跟进】
课例研修作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种研究形式,它的价值并不是让我们去探寻普遍规律的教育认识,而是在此过程中生成的教育智慧,让我们的常态教学更加优化。一年来,学校基于“以学论教”理念,大胆变革集体备课模式,以实践“三性课堂”为载体,以优化“常态课堂”为目标,积极探索“网上网下结合”的“立体化”课例研修活动,努力探索“三环节十步骤”的课例研修模式。
所谓“三环节”,即“课前准备、课中研讨、课后反思”,历经三个星期:第一星期为课前准备,主要以网络研讨为主;第二星期为课中研讨,主要是在教研日活动开展;第三星期为课后反思,主要仍以网络研讨为主。“十步骤”即在各个环节中的主要实施方法。具体操作细则见下表。
以往的集体备课活动,往往存在着这样的问题:①主体性不强。集体备课没有从教师切实存在的困惑、需求开展;②针对性不强。集体备课蜻蜓点水、面面俱到,没有围绕专题开展;③参与性不高。接受任务的教师“单枪匹马”,其他教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其实归根结底是没有解决教师个体发展的“内需”和“外力”的矛盾问题。“内需”指每个教师都具有的想发展、求发展的需求,“外力”指推动“内需”转化为现实的外部环境和驱动力。实施这种“立体化”的课例研修模式,大大提升了教师在集体备课活动中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有力地促进了集体备课的四大变革。
(一)变“指定人员”为“当场抽签上课”
以往的集体备课,都是组长在学期初就定好开课人员,没有开课任务的教师一学期便“高枕无忧”。实施“抽签上课制度”,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可能被抽到,促使每个教师都要做好上课的准备,达到了人人参与的目的。第一次时很多教师对这种方式有抵触情绪,但通过两次三次的磨合,渐渐被教师们认可。每位组员都认真参与,群策群力,为了展示自己小组的合作成果,大家勇于承担各种工作,如做课件、做学具、记课堂实录、负责课堂观察,充分显示了团队的合作。现在,教师们已经从原来的“怕上课”,到现在的“主动报名上课”。
(二)变“课堂展示”为“常态课堂达标”
有人可能会说“当场抽签上课”怎么保证开课的质量?确实,初次尝试时,有个别年级的课的质量确实不行,尤其是如果抽到一位新教师或没有试教过的教师,那很有可能会搞砸。集体备课本就是为提升常态课堂教学服务,它是教学研究活动中的最小单位。以往的公开课虽然质量高,但多次的磨课已然失去了最真实的一面。抽签上课却能最真实地反映一位教师的常态化教学,这也是学校“常态课堂达标”这一做法最恰当的定位。
(三)变“听课评课”为“三性课堂观察”
如果说课堂研究是重要任务,那么听评课的改革更是迫在眉睫。课堂观察是针对教师的常态课堂教学进行观察诊断,展开同事间的民主平等的合作与对话,帮助教师成长,形成一种双赢共生的实践共同体的组织文化,引导我们共同思考并改进传统的听评课制度的不足,去建立一种新的专业的听评课制度,为教师的行动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4.变“纸质资料”为“网络资源建设”
学校以校园网“驼峰论坛”为平台,建立了教师研修论坛。论坛分学科分年级,教研备课组长均为版主。每次活动上传的内容,既保留了一次课例研修全过程的足迹,也是一次很好的网络资源建设,从初案、实录到修改后的教案课件、教学反思、观察报告等内容,均上传到论坛,逐渐充实丰富可共享的教学资料。
总之,基于“以学论教”理念的立体化的课例研修模式,既有对教师理念上的冲击,也有对教学行为上的革命,真正实现了从“要我参与”向“我该如何去参与”的转变,充分地实现了资源共享、智慧共享,是一种高效优质的校本教研模式。
参考文献:
[1] 安桂清,赵萌萌.“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六 课例研究的认识与实践误区[J].人民教育,2011(Z1).
[2] 谌启标.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课例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1).
一、借助拼音,用拼音当“做试金石”口头训练说话
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彝族地区初入学的儿童,由于长期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汉语表达能力受到了严重阻碍,甚至汉语能力几乎为零。不具备任何利用汉语语言的感受和表达的基础。入学后,他们首先接触、使用的汉语起步,便是从汉语拼音开始。如果老师每天只是一味地、大量灌输学习字母发音,书写记忆字母字形,拼读音节,繁琐单调而枯燥,极易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教材中每一课都配有的意境优美的情景图,就建议:在拼音教学中尤其要利用情境图,以拼音代字,让学生先说后写,边说边听,并且在说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彝语引导,允许学生用母语――彝语回答问题。仿照一位有经验的的老师,如教学声母“t”与单韵母“i” 组成的音节时,根据四声练习说话:tī――梯 楼梯我们每天都要爬楼梯;tí――提 提醒 爸爸每天提醒我做作业;tǐ――体 体育 我最爱上体育课;tì――剃 剃头 星期天早上我陪爸爸去剃头。学生可以根据四声组不同的词,造不同的句子,这样学生既巩固了拼音,拓宽了思维,又活跃了课堂,激发了学生说话的欲望。
二、汉字夹拼音加母语――彝语“扶”着写话说话
在孩子们学完拼音,利用汉语拼音识字教学时,为了巩固所学汉字,并同时巩固汉语拼音,我采取了这样的做法:当堂学的生字,老师用彝语翻译、讲解,让他们搞懂意思。然后先口头组词,再用组的词口头造句,然后将造的句子写出来。写句时,会写的、学过的字一定要使用汉字,不会写的字则用拼音代替。这种拼音夹汉字加母语翻译教学的方式,孩子们很喜欢,说话,写句的劲头很大,不但巩固了所学拼音和汉字,提高了造句能力,而且养成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为作文起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充分是利用说话课,多给孩子们提供说汉语的机会
比如让学生自己介绍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介绍时要求态度要大方,声音要响亮,要有条理。然后启发、调动不会说、不敢讲的学生,动员他们说。声音小的鼓励他放大声音说。这样,胆小的也敢说了,一个带动一个,课堂的发言逐渐踊跃起来。在此基础上,再抓紧“看图说话”等机会让学生练说,平时交流时也要要求说汉语,这样坚持,学生的说话水平自然会逐步提高。
四、采用多样化方法,给学生创设说话的情境
现在,很多学生在家里面都能看电视,爱看电视,那么就要求他们要看动画片“成语故事”“人与自然”等电视节目,看了以后要在班上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时间用汉语讲出来,讲的好的,奖励小红花;再如:让学生把自己熟悉的东西啊,做的梦啊等等有顺序、有条理的讲出来。你讲我讲大家讲,他们的说话热情也高了,说话也逐步逐步有条有理了。
五、训练、鼓励彝族学生要学会说完整的汉语
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是依据课程标准各学段学习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规定的活动或内容要求,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学校场地设备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教学内容的教学文件。它是体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全面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克服教学盲目性、片面性和随意性的基本保证。
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主要有: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单元教学工作计划和课时工作计划(教案)四种。现依据课程标准各领域“水平一”的目标及其规定的活动和内容,对上述四种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方法及低年级教学计划试举例如下,仅供参考。
一、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
学年教学工作计划也称年度教学工作计划,它是以年级为单位,依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对全年教学内容和考核项目的规划,是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其他教学计划的依据。
(一)制订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的思路
小学低年级学年教学计划,是依据课程标准“水平一”各领域规定的活动和内容,选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并把这些教学内容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学年中去。然后,再根据学年授课周数、每周授课时数,以及每年级的各项教材及其设定的课时比例,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学期中去。并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确定测试体能和动作技能的项目。
(二)方法和步骤
1.分析研究低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加强计划的针对性
在制订低年级学年教学计划时,教师应对一、二年级学生的情况有尽可能多的了解。一般说来,一年级小学生多数来自幼儿园,他们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队列队形如站队、立正、稍息、看齐、报数、原地转等动作方法,以及踏步、走、跑、跳、投、攀爬等自然动作和活动性游戏等,但对体育的知识概念还不理解。因此在安排一年级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动作基础即接受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访问幼儿园教师和检测学生的体能情况以及与学生聊天、询问等了解学生的身体与心理情况。到了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体育课体验,对课的活动过程、学习与练习方式等逐步了解和熟悉,初步建立起课堂常规意识和习惯,体能、心理适应能力及同伴关系、群体观念等都有明显提高,但也存在某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问题等。这些情况都是制订学年教学计划的有效资源和依据。因此,从了解和研究学生人手,制订学年教学计划,有助于教师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和难易程度,将本学段教材内容合理地分配到两个年级中去,对于提高教学计划的针对性,克服盲目性和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实际意义。
一学期除节假日外,一般按18周计算;国家教学计划规定每周上4节体育课,全年实际上课总时数为:
18(周)×2(学期)×4(每周课时)=144(课时)
144×2(每课时按上两项教材计算)=288(课次)
2.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教学需要,确定各项教材的授课时数。
(三)学年教学工作计划示例
1.依据体育课程标准各级目标的涵义和要求,选定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的各级目标,是统领和选编各学段教学活动或内容的依据,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首先要悉心研究领会课程标准的总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的指导思想、理念涵义及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依据本学段各级目标要求选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2.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分配好两个学年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 五年一贯制 药物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020-02
五年一贯制是我国职业教育中一种特色鲜明的办学模式,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贯通了两个教育学习阶段:普通高中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通过对学生特质的分析,我们认为他们特质鲜明,优缺点同样突出,一是可塑性强,因为入学时初中毕业,年龄较小,是接受技能训练的适宜年龄,在学校和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能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动手能力。但是这些学生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由于年龄较小,自觉学习的意识不足,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弱;而且近年来生源质量不好,有连年下滑的趋势,许多学生没有养成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他们大多是强于动手而弱于动脑,强于实践学习弱于理论学习,在学习中形象思维好于逻辑思维。但我们一直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却是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多于实践操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脑多于动手,多用逻辑思维而少用形象思维,这种反差使很多学生上课听不懂,进而产生厌学情绪。所以,以理论为主、理论和实践脱节的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合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
药物分析是一门与生产实践结合较为紧密的学科,应用性非常强,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与学生座谈、调研,综合分析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现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很少真正接触实践操作,没有从直观上获取知识的机会,主要靠死记硬背,这种被动的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方式,自然不能激起学习兴趣;(2)由于实践教学的硬件环境条件有限,开设的有针对性的实验课程所占比例较小,学生动手机会少;(3)任课教师老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度不够,往往只注重于理论教学,却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4)现有的成绩评价模式不能很好地体现体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也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考核。以上四点是进一步提高教学、学习效果的主要制约因素。
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应该是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并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通过探索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应用于五年一贯制高职药物分析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将理论和实践教学合二为一,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来施教,避免二者的分离和脱节;实现理论课与实践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1]
1 前期调研
1.1 企业调研、座谈
有约60家制药、经营企业,作为我们学校深度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他们是最了解企业需求和学生短板的。所以我们课题组老师利用去企业实习指导和学校开招聘会的机会,进行了企业需求和毕业生情况的调研。
从意见反馈来看,专科层次的毕业生从事药物分析检验工作,开始大多是从较简单的原料、中间体分析干起,品种单一,所以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并不高,最看重的还是相关的职业技能也即实操能力(见图1)。因此,我们的学生在校学习的重点应该是基本的分析技能,如滴定分析和常用的较简单的仪器分析。这也是我们教学、实验实训的重点内容。
1.2 学生调研、座谈
我们课题组的调查对象主要是五年制高职药物分析技术专业的学生,同时也兼顾了五年制高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两学期共发放了180份调查问卷,调查对象则是分别选取优、中、差的学生,强调其代表性。
从问卷反馈来看(见图2),学生的普遍反应是上课听不懂,没有学习兴趣,药物分析这门课程太难学。约有63%的学生不能基本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说明现有教学模式效果不好,以理论为主、理论和实践脱节的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合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
2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与研究
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一体化教学有效的融合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打破了理论课与实践课空间和时间上的人为划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经过前期调研,我们对下一步要实施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讨论,认为,确定了试行以下几种教学模式:第一类,将课堂放到实验室:(1)边讲理论,边做实验;(2)先讲理论,紧接着做实验;(3)先做实验再讲理论。第二类,教学地点还是在教室:(1)边做演示试验,边讲理论;(2)利用多媒体播放操作教学录像,边观看老师边讲解。第三类,在微机教室:过仿真实验软件,模拟实验过程。
2.1 在教室边做演示试验,边讲理论
在讲解某些分析方法或原理时,由于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有限,他们无法很好地理解。如讲授杂质限量检查的对照法,通过现场演示,学生对配制的对照液即是杂质限量,操作时的平行原则等内容能较快地理解。缺点是无法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
2.2 在实验室先讲理论,紧接着做实验
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提高实操能力,就要让他们尽可能多的接触分析仪器,并自己亲自动手操作,因此,我们把课堂搬到实验室,讲完理论课程后,学生可以马上做实验,既可以加深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能提高动手能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如含量均匀度的检查,老师先讲解基本的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学生紧跟着进行实际操作,既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动手能力。缺点是需要的课时较多,正常的2课时不够,需要调节安排。
2.3 播放教学录像,边观看边讲解
由于学校实验室条件有限,有些实验做不了,有些分析方法耗时较长,不适合演示或在实验室操作,如氧瓶燃烧法,薄层色谱法等的分析操作,我们就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录像,学生边观看老师边讲解,学生也能较好地掌握。缺点是无法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
2.4 通过仿真实验软件,模拟实验过程
对于受实验条件所限,学生不能自己操作或老师演示的分析方法,除了播放教学录像外,我们还购进了大型仪分仿真实验实训软件,包含了HPLC、GC、IR、AAS等主流的仪器分析,学生可以在电脑上模拟样品分析过程,熟悉仪器操作的整个过程。缺点是软件系统的仿真度还有待提高,与真正的实际操作还有差别。
2.5 在实验室边讲理论,边做实验
有些分析方法比较抽象,与学生日常的认知相距甚远,讲授时学生很难理解,我们采用在实验室边讲理论边做实验的授课模式,便于学生较好、较快的掌握学习内容。如亚硝酸钠法用永停滴定法确定终点,学生习惯了指示剂法,对仪器指示终点无法理解,我们就在实验室进行亚硝酸钠法测定磺胺甲唑含量的实验,既让学生操作了永停滴定仪,又掌握了亚硝酸钠分析方法。缺点是限于学生的实验能力,会手忙脚乱,影响教学效果。
2.6 在实验室先做实验,再讲理论
有些教学内容也不易理解,但由于分析方法的要求,不适宜边讲边做,我们就让学生先在实验室完成实验,对方法、现象等有了直观认识后,再讲授相关理论知识,这也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如药物熔点的测定,学生直观地看到了药物熔融的过程后,听课时就可以较好地理解测定的原理和方法。缺点是由于学生预习、自学能力不强,实验的效果会受影响。
3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化
3.1 教学效果调研
我们对施行一体化教学的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与部分学生进行了座谈,从问卷结果来看,学生普遍认可这种教学模式,认为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习效果较好的达到了80.9%。(见图3)
3.2 教学模式的优化
从调查结果和学生座谈情况来看,学生最接受的授课方式是在教室边做演示试验,边讲理论,在教室先讲理论,紧接着做实验和播放实操录像,边观看边讲解这三种教学模式,这与我们最初的预计不是很相符;因为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应用基本是在实验室边讲理论,边做实验,而学生只把它排在第四位。
针对这样的调查结果,我们专门组织了学生的座谈及一对一的调查,然后我们进行了分析讨论:一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较差,如果在实验室边讲理论,边做实验,他们的精力集中在如何完成实验上,就不能了解与实验相关的知识;二是学生自学能力较差,预习效果不好,上课时接受新课较慢。学生既要学习新知识,又要动手操作,手脑并用,能力有限,就显得手忙脚乱,一堂课下来实验没做好,也没听懂,效果不好。在教室边做演示试验,边讲理论和在教室先讲理论,紧接着做实验等教学模式就没有此问题。所以,我们改为在实验室先讲知识要点,再边讲边做,教学效果较好。
因此,我们从六种教学模式中筛选优化出三种主要教学模式:(1)在教室边做演示试验,边讲理论;(2)在教室先讲理论,紧接着做实验;(3)播放实操录像,边观看边讲解。两种辅助教学模式:(1)在实验室边讲理论,边做实验;(2)通过仿真实验软件,模拟实验过程。
3.3 应用的效果
真正能检验一体化教学效果的还是用人单位,我们回访了这批毕业生中从事质量检验及相关工作的企业,他们基本认可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根据工作的复杂程度不同,大多能在1~3个月独立顶岗操作。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2]因此,保持学生在校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是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我们探索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经过的实践和研究,筛选出符合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实际教学效果和社会反映良好。我们认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也与五年一贯制学生的认知特点相符,是与现阶段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较好的一种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女生;体操;教学内容;教学效果
高中女生爱美,喜欢体操运动,本文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健康第一,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性发展”的基本理念,从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着重研究女生对体操课内容的选择与教学效果,旨在为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实验依据。
一、研究目的:上好高中女生体育课
学校体育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上好高中女生的体育课,既能丰富校园文化,又能使女生的兴趣爱好得到满足,更能充分发挥她们的个性特点。
二、研究的重点
在准备活动内容和素质训练部分选择那些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发育、增强学生体质、塑造健美体型的体操内容,研究两种不同状态下女生的学习效果,以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实验班:高一(1)班、高一(2)班的47个女生,平均年龄15.64岁。
对比班:高一(3)班、高一(4)班的47个女生,平均年龄15.75岁。
2.试验时间:2012年9月~2013年5月,两个学期。
3.研究过程和方法
a.采用实验对照法和文献资料法。
b.问卷调查法。
c.实验班在不改变原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每次授课的准备活动中以徒手健美操代替一般性徒手操;根据授课的任务,将体操一般素质练习分别安排到每次上课的身体素质练习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进行了燕式平衡等形体练习,并穿插了健美操。对比班按原教学计划上课。
d.对同一批试验对象进校时所测指标与第二学期末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e.测试使用的器材:秒表、皮尺、实心球等。
四、试验结果与对比分析
1.身体素质
入学初期身体素质指标对比
2.身体形态
入学初期身体形态指标对比
a.从平均数看身高增长不大,胸围的增大是青春期发育的必然现象。
b.体重:从平均数看两班都比进校时增大。腰围、臀围:无显著差异。
c.经过一年的教学学生的身体姿态得到改进,实验班提高幅度大。
五、试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1.我校高一年级女生的体育课加强体操素质的练习能有效增强体质。
2.在我校高一年级女生的体操课,不但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韵律感和美感,满足学生追求轻松愉快、高雅和谐的运动方式的要求,而且能培养节奏感和提高协调能力,富于时代气息。
3.有计划地选择和组织发展腰腹肌力量、骨盆底肌力量、弹跳力和柔韧性以及身体形体等体操素质练习内容,有助于女性提高肌肉用力的灵敏性、准确性,并对塑造健美体型有积极作用。
有标准,有计划地配置器材、设备等,落实场地、器材、设备的管理制度,确保其最大的使用率和安全性。各位老师教育好学生不能随便进入体育室,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一年级体育教师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体育教师工作计划1一、学情分析:
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针对以上情况,我本学期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上课。
二、教材内容分析:
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块,体育基本常识、基本活动和游戏。体育常识主要包括体育课的作用、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基本活动包括基本活动包括队形队列、基本体操、走、跑、跳、投、滚翻、攀爬、韵律活动和简易舞蹈;最后一块是适合低年级小朋友的一些简单游戏。
三、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各种基本动作的简单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发展身体活动能力,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和正常生长发育,增进身体健康。学生在身体活动当中,伴随着丰富的心理活动和各体育群体社会性的交往活动,感受到友好合作,团结友爱的情趣,体验自信、健全的个性心理。通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相互合作、遵守纪律、勇敢顽强、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优良作风和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四、教学措施:
1、年龄普遍较小,多采用游戏。
2、小学生好胜心强,可采用一些教学比赛,以增强学生锻炼身体的效果。
3、备课时研究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把握重难点,确定训练项目找出练习点;
课堂上,激发学生兴趣,采用由易到难,逐步递进,分散难点,分步教学方法。
4、练习上,精讲多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动作逐步过渡,步步引课练;
指定分组与自由结合组织形式,采用辅助与诱导,讲解示范与模仿练习;增强练习强度、密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掌握和技能形成与提高。
5、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鼓励学生创新。
有了合适的机会,才能充分让学生去创造,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和表现_、发展特长,而且还大大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一年级体育教师工作计划2在明媚辉放紫燕飞舞繁花盛开的春季,正所谓一年之际在于春,春是万物的开始。更是人奋斗的旺季。在这一学期里,受同学们的厚托,我当上了体育委员。这是我上大学的第一个班职务。我没有什么经验,同时在体育方面也不是很擅长。对此,担任体育委员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虽有点怕,但这学期我会认真向他人学习,不懂就问同学,问老师,我相信,我有信心,我一定能当好这一职务,不让同学们失望。因此特拟定这学期工作计划:
一、学好专业是最重要的。
认真学习专业对知识,做好班干带头作用。多为同学们着想。做好本分,帮他人之不能,做他人之难。
二、构建和谐班级。
做人既要学会为已还要学会为人。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我们都不能在社会独立起来,都要与人相处、合作。和谐的环境是合作的基础。在学校,和谐更显为重要,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那会学习得好;没有一个和谐的班级,小环境都不能合作、和谐相处,又怎能在大社会合作和谐相处呢?因此构建和谐班级极为重要。
三、组织活动,增强集体观念、团结、活力。
众所周知,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好身体,是不能做什么的。体外活动便是增强体质的最有力的保障,因此我们要经常活动,多参加点有益课外活动。在活动的同时我们会有更多的时间互相了解,互相促进。
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1、制定学习计划制度化,让同学们能学到多些专业知识。
2、带领全班同学上好每一节体育课,让同学们的身体更棒。
3、平时为班级同学组织多一点活动。
例如:篮球比赛、春秋、羽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爬山、与其他班级开展友谊赛等。
4、积极配合参与其他班干部及团支书开展各种活动及工作。
5、主动与同学沟通,帮助同学解决问题。
一年级体育教师工作计划3一、学生情况分析
小学一年级新生刚开始上学,还不知道上学的大体含义,也不知道上学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但是这些都不是我们想要一下就解释清楚的,小学生会在慢慢的成长中知道这其中具体的含义的。今年秋季体育教学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况且学生也都是喜欢体育活动的,相信他们一定能够学好体育。这意味着我们更要把体育教学优质优良地完成好,现将本学期体育教学计划拟订如下:
教学目的:在《大纲》中,明确地规定了小学体育的目的:“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学生健康,增进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喜欢接受新知识,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男女生活泼好动,组织纪律性观念不强,但表现欲强;,同时他们的模仿能力强,但对体育基本活动的动作概念和方法了解很少,因此,基本活动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活动起来,学会一些简单的动作和方法,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各种体育活动的技术和技能打下一定基础。同时重视趣味游戏教学,并在其中进行组织纪律性教育。
二、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保持身体的.正确姿势,使之初步具有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卫生习惯,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有关体育、卫生与保健的常识,学习和初步掌握体育与保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发展体育与保健的综合能力打好基础;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遵守纪律、团结互助、活泼勇敢、积极向上等优良品质。
三、教材分析
小学体育(与健康)包括理论和实践2部分。理论部分包括体育和保健常识;实践部分包括:①走和跑;②跳跃;③投掷;④攀爬、悬垂、支撑、滚翻、平衡;⑤小球类;⑥队列队形、徒手操;⑦民族民间乡土体育七大类。游戏和发展身体素质教学内容不单独分类,纳入各类教学内容之中;韵律活动和舞蹈不单独分类,包括在队列队形、徒手操之中。具体教学内容见教学进度表: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学期以广播体操教学为主,让每一位学生都学会做广播体操。
难点:每个动作都要做到位,并且做到动作与节奏相吻合。
五、教学措施
1、从实际出发,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年龄、原有知识能力基础和身体发展水平以及学校的场地、器材设备和环境气候条件等实际情况,实事求是、讲究实效、改革创新,确定好教学目标、安排好教学内容、选择好课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安排好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好本课程。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动机,提高体育保健文化素养,在充分体验运动乐趣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采用启发、诱导和各种各样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同时组织各种体育竞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3、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直观教学手段,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正确的示范、直观的图片等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感知动作,领会动作要领,掌握锻炼方法,形成完整的正确动作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判断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水平。
4、自制体育器材,认真抓好场地、器材建设,对已有的器材、场地要保管好,保护好。
同时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制体育器材,创造条件,保证教学的基本需要。
5、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目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训练,同时进行考核改革,认真做好考核工作。
一年级体育教师工作计划4一、学生分析
新的学期开始了,本学期我所带的是低段的班级,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年龄较小,接触的东西少,对他们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他们都喜欢接受新知识,但是他们的注意力也很容易分散,缺乏耐心,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接受比较慢,特别是对某些协调性要求较强的东西,力量也比较差,男生活泼好动,组织纪律性观念不强,但表现欲强;女生和男生一样活泼,应多以游戏为主,在其中进行组织纪律性教育,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小学一年级的教材较为简单,内容主要有:体育基础知识、基本体操、田径类的跳跃和投掷(轻物掷远抛接球)、体操(团身前后滚动和前滚翻)、队列练习、走跑练习(30米和50米跑走跑交替)、基本步法练习。内容简单却是最基础的,要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对于难度较大的项目,教师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应当适当降低动作难度,多加以引导,从学生基础能力开始培养,养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掌握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明确体育锻炼的作用,在锻炼中运用学习新知识,并不断巩固和提高。
2、从基础锻炼做起,进一步增强体质,特别注意培养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
3、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基本队列的练习以及田径的各种走跑跳和投掷动作。
教学难点:学校体操动作。
四、教学措施
1、教师认真贯彻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精神,精心备课,充分上好每一堂课。
2、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教学,要根据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和理解离较差、情绪变化较大,而身心发育快的特点,多采用主题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3、多鼓励新生在课堂上大胆做示范,并提出问题,对这方面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4、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保证正确的跑走姿势,并对学生及时给予表扬。
5、教师要将学过的知识,有机地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去,以达到提高的目的。
积极组织课外活动小组,引导学生提高认识,做到优生优培,差生转化。
6、教师加强各方面学习,提高理论水平,以理论指导实践,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总结经验教训。
五、教研专题: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六、具体的教学计划:
1、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任务,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和创新精神。
2、理论方面: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方法及体育运动常识、卫生保健等。
3、队列队形:主要学习集合、散开、稍息、立正、左右转法以及向右看齐等。
4、广播体操:一年级新生首先要学会广播体操,因此,学习广播体操是下半学期的重点。
5、技能方面:主要包括①走:各种不同姿势的走,直线走;
②跑:主要有直线跑,沿圆形跑,直线往返跑,接力跑等;③跳:主要有双脚跳、跳圈,跳上台阶,跳绳,立定跳远;④投:主要有对地投球,抛接球,投球进筐,投准练习等;⑤技巧方面:滚翻等简单的柔韧素质;⑥游戏《快快集合》、《投准》、《拍球比多》、《大鱼网》、《投沙包》、《迎面接力》、《跳进去拍人》、《老鹰捉小鸡》等;⑦简单的韵律舞蹈动作学习。
一年级体育教师工作计划5一、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组织纪律性较强、情绪变化较大,运动能力有一定发展,上课喜欢玩,运动系统发育不成熟,肌肉力量和协调性较差,想象创造力丰富,学习兴趣易激发。应该努力培养学生主动进取的态度,掌握好学习方法,把握学习规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探讨,去理解,去发现,去创造。通过合理的运动实践,在不断克服困难体验运动乐趣;提高运动技能,培养健康和愉快生活的态度,通过从事适宜的运动,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增强体质,培养坚强的意志。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教学队列,队形走为主,每节课都要有队列对形的练习。
2、掌握基本体操、快速跑、技巧、投掷、身体素质训练、篮球比赛等。
3、在上课过程中多做一些辅练习,如发展耐力速度的定时跑,定距离跑;
发展下肢力量,提高立定跳远成绩的跳起,原地抱膝跳,跳台阶、免子跳等;4、以速度力量练习和耐力练习的课(跳跃性、耐力性的反复练习)来改善肌肉的协调性和力量的发挥。
5、并采用小重量和不负重量的方式,通过协性练习和提高动作速度的练习来提高速度力量。
三、教材内容:小学一年级主要选择田径(跑、跳、投),体操、游戏、篮球等基础项目,以便使学生跑、跳、投的基本技术得到提高。
授课时数根据我校校历安排和学校要求,本学期共讲20周,每周体育授课为3学时,共60学时。每个学期实际上课定为16周,共48学时。上课过程中,若因场地,天气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将临时调整。本学期以教学队列,队形走为主,每节课都要有队列对形的练习。配以中国象棋比赛、体育健康理论知识、基本体操、快速跑;耐力跑、定时跑、立定跳远、身体素质训练、篮球比赛等。另外在上课过程中多做一些辅练习,如发展耐力速度的定时跑,定距离跑;发展下肢力量,提高立定跳远成绩的跳起,原地抱膝跳,跳台阶、免子跳等;多上速度力量练习和耐力练习的课(跳跃性、耐力性的反复练习)来改善肌肉的协调性和力量的发挥。并采用小重量和不负重量的方式,通过协性练习和提高动作速度的练习来提高速度力量。每次授课一个到二个主教材(如:跑步或;立定跳远)其余(如篮球、队列队形、身体素质)训练将作每次课的准备部分内容。每节课都争取有一个或两个小游戏。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将制定小学生体育与健康课成长评价记录袋。
四、教学措施及注意的问题:
1.根据教学任务,提前准备和布置好场地、器材、及教学用具。
2.在教学中,加强与重视“三基教学”同时要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努力完成体育三个方面的任务。
3.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好、密度和运动量。
4.认真做好学生的学期、学年体育成绩的考核和评定,重视资料的积累和保管,并且定期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指导和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小组长及积极分子的作用并且经常做好对他们的培养
五、培优、辅中、转差集体措施:
1、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2、培养优生,能自觉练习,善于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3、要加强学困生的指导,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
4、教师要关心,热爱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关键词:职校体育 思想素质 心理素质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建立,竞争激烈的劳动、人才市场对从业人员的技能和体能的要奉也越来越高。职校体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职校体育不仅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的健康,而且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想素质与心理素质的提高。突出表现在对学生意志品质、群体意识、竞争意识、生存意识、自理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得天独厚的教育优势。另一方面,体育教学大多在户外进行,学习环境比较艰苦,学生的身心都要承受较大的负荷,要克服种种困难和障碍,要经受种种挫折和失败,任何成绩的取得都要付出意志的努力。因此,通过体育教育能有效地磨练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勇敢顽强、拚搏进取的精神。为此,我们应充分认识职校体育的优势和功能,使职校体育更好地为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具有专项素质的人才服务。
当前,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基本上还是沿用普通教育的体育教学模式,这已不能适应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要求,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只有根据职教的规律,结合专业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完成职校体育教学任务。笔者根据多年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经验和体会,认为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做好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改革
职业学校办学层次多,形式多样,学习时间长短结合,应在制定不同专业,不同学制的体育教学计划时,尽可能将全部的教学内容合理、系统地安排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同时各专业应做到课内与课外结合,采取不同形式、不同手段来完成教学任务。具体而言:一年级以提高一般身体素质为主,培养学生自我锻炼意识;二年级开设专业课,提高专项素质为主,培养学生对自己身体素质进行自我评价;三年级开设选修课,掌握1—2项运动锻炼项目;短期班主要结合军事训练对学生进行动作、队列、站、立、定型的体能训练。
教学上选择的内容,我们除全面发展学生体能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发展基础运动能力外,针对各专业的职业特点,有目的选择锻炼内容。如经贸财会专业,针对此专业需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心理素质及预防一些职业病的产生,增设了太极拳教学及相关的专项练习;服装、电子电器专业,要很强的自制力及单独处理事故应变能力,增设了羽毛球、乒乓球教学及一些登高、悬垂、引体等的练习;机电专业需要很强的身体协调能力,重点开设篮球课及一些力量性练习;幼师、旅游专业需良好的体形、活泼的性格,重点开设游戏教学,形体课及简单的技能技巧课等。
二、要根据专业对象,合理安排负荷量,教学形式力求突破
职业学校体育教师往往要跨专业跨年段进行教学,对不同专业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不尽相同,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了解学生,钻研教材,设计教法,能根据不同专业和对象,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如同一教案,对旅游班与机电班进行教学,专业不同,男女生比例不同,教学侧重点不同,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有效发展不同专业学生的专项素质,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练习的形式、练习的数量、次数、时间、距离、重量等应有所区别。只有根据不同专业和对象,合理安排负荷量,才能适应不同专业的需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在保证完全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安排一些“新、易、美、乐”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如中长跑教学中的间歇跑,改变过去传统教学中的单调乏味,学生积极性不高,应付了事的做法,我将校县二个10000米纪录介绍给学生,要求学生五人一组采用200米接力的形式去跑完全程。一方面认识一下县校纪录有多高,另一方面让学生尝尝破纪录的滋味。学生因好强,都尽力跑完全程。
本节课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齐心协力,“破”纪录,又能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什么是间歇跑同时,将马家军王军霞的10000米世界冠军成绩及每天训练的运动量介绍给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对照自己目前水平,设计本学期长跑计划,大大调动学生长跑积极性。
三、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职校体育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平时应注意体育股干的培养,让他们组织队伍,轮流带班,配合做示范等发挥助手作用。利用课外竞赛活动,有意识培养学生组织竞赛能力。在校运会和球类大型比赛中,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参加编排、组织和实际裁判工作。
根据专业的特点,有意识加强学生组织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如旅游班的体育教学,先教会她们如何设计编排游戏方法和徒手操,然后要求每生设计一套徒手操及一则游戏,并写出详细教案,经教师批改后,每节课由学生轮流出来领操,教师及时讲评,并将同学们自己设计的游戏、徒手操汇编,发给学生,人手一册。这样学生积极性得到提高,组织能力得到加强,手头上的体育资料也丰富起来,为以后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四、改革考试内容,促进专项素质的提高
关键字:小场地 有效 体育 教学
我校地处老城区,人口密集,校园面积小,共有36个教学班,每班70人以上,人均运动场地面积仅为0.78㎡,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运动场地的需求,面对这一现状,给学校的体育工作和发展提出了挑战,也给我们这些一线的体育教师出了一个难题,如何开展小场地的有效体育教学,在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一、统筹体育课程安排,避免相互干扰
开学前,有分管体育工作的副校长和教导处的排课人员主持召开担任体育教学的老师工作会议,就体育课程合理安排进行统一部署(一二年级每周两课时、三至六年级每周三课时),在每一天的课程中增加一节室外课的安排,减少同一时间在场地上体育课的班级数,原来教导处安排体育课一般从上午第三节课开始安排,现在从上午的第二节课课开始安排体育课,每天多了一节室外课的时间和一个课次的安排,有效的解决了体育课的教学班级相互干扰的现象。
二、划分年级教学场地,按划定区域上课
为使体育教学安全有效开展,体育教研组经过协商,把学校划定六片教学场地,塑胶场地由一年级使用,花带空坪区由二年级使用,学校主干道由三年级使用,南教学楼前空坪有四年级使用,篮球场由五年级使用,西面大操场由六年级使用。
每个上课班级教师和学生都对所划定的教学区域熟悉,既有利于教师教学组织安排,也尽可能的避免了教学班级之间的相互干扰,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同时在搭配合理的空间里,学生都能得到高效率高质量的锻炼效果。有利用教学的顺利教行。
根据教学需要,如遇场地须调整的,则教师间灵活协调解决。
三、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交叉组织教学
小场地上如果几个班同时上相同的教学内容,肯定会造成场地的紧张,安全得不到保障。教研组必须在开学初召开会议,认真制定教学计划、设置教学内容。根据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在季节和天气变化的情况下,适当调整同一教学内容在各个年级的交叉教学,,使体育教师在一起上课时能有效的利用场地,减少因场地小、多班上课带来的相互干扰,很好地完成既定的教学计划。
四、钻研教材.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是小场地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在备课中,仔细研读教材,看看哪些内容可以通过教学过程地适当变化设计成适应小场地的教学内容。
如:1、在进行投掷教学时,我们可以自制纸制教具替代垒球掷远,也可用作投掷项目的各种辅助练习,即安全又实用;
2、在进行立定跳远和跳高的教学时,由于学校没有沙坑,我们的方法是在仅有不到100平米的塑胶场地上铺上垫子进行教学,在跳高教学中,用橡皮筋代替横竿,既不用安排学生站在两端拣竹竿,也不用担心压坏竹竿影响教学,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过竿的害怕心理,增加了练习次数,提高了学习的信心;
3、在短跑教学中,由于场地距离不足只能进行往返跑练习,速度刚加起来就得减速折回.这样途中跑、终点冲刺和耐力无法练习,根据这种情况设计“你追我赶”的游戏来发展学生快速奔跑能力;
4、韵律操是一项很好的适合小场地体育教学的内容。韵律操自身的特点就是不受场地的限制,一小块场地就可以完成教学,这不同于其他的项目,如:足球、排球、中长跑等内容。所以从自身的特点来说,韵律操已经体现出了在小场地的优势;
5、大力开展跳绳、踢毽子、羽毛球、乒乓球、定点投篮、纸制教具游戏、短距离往返跑、利用自然地形和建筑物跑、图形跑的耐力练习,不需要很占场地的各种身体素质练习(仰卧起坐、哑铃操、呼啦圈、体操棒操、韧带练习、跑的原地辅助练习、滚翻练习)等。
6、小场地在进行游戏教学时,须通过借鉴、翻新、收集、改编等方式使游戏更具有实效性、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游戏过程和学习的热情。
五、严格课堂常规,师生须养成良好习惯
为使体育教学有效进行,教师除了从教材内容上、外部环境中减少干扰,还要不断提高自身在组织教法上,勤思考、多动脑筋,在具体教学安排中要做到:
1、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常规,进行良好的学练习惯的教育,使学生自觉遵守课堂常规,课堂上做到“放”得开也“收”得回,减少班级间的干扰。
2、 加强体育课堂的安全教育是保证小场地教学的重要前提,认真做好准备活动,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和示范要清楚,动作要领做到位,保护方法得当,特别是在比赛时,由于学生的热情高、对抗比较激烈,安全隐患就随之增大,如进行接力赛时,很容易发生学生相撞事件,支撑跳跃时保护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保护方法,紧贴着“山羊”,站在侧面,会把跳的同学绊倒。投掷课上,特别忌讳投掷的方向前方有人,所以做到统一投、统一拣、保证教学安全。
3、 合理使用哨子,教师要选择声音适中的哨子,场地小不宜把哨子吹得过响,要主动减少、降低对其他班级在声音方面的干扰。
4、 在游戏比赛中,学生情绪高涨、易兴奋,喊“加油”的声音震耳欲聋,教师要适时调控学生的情绪,控制声音,减少对其他班级的干扰。
总之,如何最大限度地用好、用活小场地,从而提高体育课堂的有效性,需要我们一线的体育教师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探索和思考,相信,小场地也能成为精彩的大舞台。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200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