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乡镇医院副院长

时间:2022-11-22 20:33:47

导语:在乡镇医院副院长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乡镇医院副院长

第1篇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姚村镇的林州市食管癌医院,前身不过是一家乡镇卫生院――姚村卫生院。但它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全国各地的食管癌患者。

几个月前,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农民李如刚就在这家医院接受了食管癌治疗,全部花费为1万元出头。今年6月27日,他再次来到姚村,接受复查。

“这是我们老百姓自己的医院。”李如刚对《财经》记者说,“如果去北京的大医院,估计起码得花四五万。”

即使在很多同行眼中,这家乡镇卫生院也颇值得信赖。如今,医院每年要给约1500名食管癌患者施行手术,同时给一些患者施行放疗和化疗。这些患者中,90%以上都是外地人。其中,仅业务院长焦广根一个人,每年就要给600多位食管癌患者做手术。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在北京的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每年的食管癌手术也不过数百例。

治疗费用的高低,是患者尤其是农村患者选择医院的一个主要因素。在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等大医院,癌症手术之后通常使用一次性吻合器,病人需要为此额外支付数千元。焦广根及其同事,在手术后基本上都采用成本极低的手工缝合。

在焦广根看来,手工缝合不仅给患者降低了治疗费用,还可大大减少吻合口狭窄、返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其效果优于一次性吻合器。他对《财经》记者说:“就算是不花钱,我也不想用一次性吻合器。很多手术的基本功还是需要的,如果只会操作机器,还算是大夫吗?”

这家乡镇卫生院的食管癌治疗水平,与国内很多大医院相比大概也并不逊色,其名声甚至远播海外。伊朗德黑兰大学国家肿瘤治疗中心就曾派出两批医生到姚村学习;焦广根和同事宋金祥还于2006年前往伊朗,在这个肿瘤中心开展了示范手术。

当然,来到林州的食管癌患者,在姚村之外还有两个同样不错的选择:位于市区的林州市肿瘤医院和林州市人民医院。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同庆村的李孝安,就陪着岳父住进了林州市肿瘤医院。

林州市肿瘤医院副院长刘志才告诉《财经》记者,这三家医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人数相差不多,加起来每年约有5000人。

“不走的医疗队”

林州的食管癌治疗之所以形成今天的局面,首先得感谢北京医疗队。

1957年,林县(林州的原称)县委书记杨贵在全国山区生产座谈会上说,林县“三不通”,水不通,路不通,食管不通――食管癌特别多。杨贵的发言被会议简报收录,引起了时任总理的注意。正是这位杨贵,后来带领林县群众开凿了著名的“红旗渠”,解决了“水不通”的问题。

次年,中国医科院日坛医院(肿瘤医院前身)刚成立,院长李冰就接到交待的一个任务:到林县了解当地的食管癌情况。

林县的见闻,让北京的专家们感到极度震撼。在病情严重的村庄,几乎家家都有人患上被称为“吃不下病”的食管癌;有时竟会碰到一个村庄有几户人家在同一天出殡,而且都是死于食管癌的悲惨景象。

“”开始后,一群科学家和医务工作者被下放到条件艰苦的林县,他们在林县自发地开展食管癌的流行病学调查。不仅如此,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等机构的专家――他们被称为“北京医疗队”,还多次来到林县,研究林县食管癌高发的原因。

随着饮水和食物中的亚硝胺等因素,被怀疑与食管癌发病有关,预防食管癌的各种措施也相继开展。例如,林县通过统一供应水库水和机井水,统一消毒,逐步取代以前的旱井水、池水和红旗渠水,使许多村庄喝上了清洁的饮用水。

在“北京医疗队”的帮助下,林县建立起县、乡、村三级防癌网络,形成了政府主导、专家引路和群众参与的局面。

“北京医疗队”还为当地培养了一批技术队伍。林州市肿瘤医院副院长刘志才告诉《财经》记者,他就从长期蹲点林州的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王国清教授等专家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

而1985年毕业于洛阳医学专科学校的焦广根,也从“北京医疗队”那里获益良多。目前在林州市食管癌医院(姚村卫生院)广泛应用的手工缝合术,即来源于焦广根与王国清的合作。

如今,“北京医疗队”不可能再像当年那样长期驻守林州,但他们已经在当地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医疗队”。

新的探索

和国内其他地方一样,林州的食管癌防控工作,也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陷入低谷。地方政府不仅中断了对于食管癌防控的支持,甚至一度担心食管癌防控会影响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

在这个阶段,中国医科院肿瘤研究所通过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开展合作,靠着国际合作经费,才勉强维系了在林县农村进行的食管癌研究。

无论如何,多年的努力已经开始显现成效。

今年4月29日,在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记者会上,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齐小秋特意提到,林州的食管癌死亡率由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十万分之一百五十下降到目前的十万分之四十。

不过,与十万分之十五的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林州的食管癌死亡率仍然偏高,防治任务依然艰巨。早诊早治,则是林州重新拾回的“法宝”之一。

实际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河南医科大学沈琼教授就发明了一种简单的食管癌诊断技术。这种被称为“细胞拉网”的技术,是把一个表面缠有棉线的气球囊放进食管,充气后再拉出来,通过其粗糙表面带出的食管细胞,来检查是否发生癌变。

借助“细胞拉网”,当时食管癌筛查曾在林县全面展开。如今已经86岁的郭玉庭老人,就是在30多年前被查出早期食管癌,并接受了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王国清教授施行的手术。

如今,林州又开始恢复食管癌的筛查工作。当然,主要的筛查设备已经升级成了胃镜。

2005年9月的一天,林州市合涧镇辛安村67岁的村民杨双科参加了林州市肿瘤医院组织的免费筛查;检查出早期食管癌以后,杨双科很快接受手术。近三年过去了,老人看上去仍非常硬朗。

今年6月23日,林州市河顺镇河顺村64岁的妇女李便的也被查出早期食管癌。两天后,她就住进了林州市肿瘤医院。

李便的看上去不太紧张。她告诉《财经》记者,由于发现得早,心理压力小得多;此外,根据林州市卫生局的规定,当地食管癌手术治疗费用不能超过8000元,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以报销4500元。加上其他一些优惠措施,李便的自己需要支付的费用,估计不到2000元。

林州是卫生部癌症早诊早治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项目最早的试点地区之一,具体执行项目的林州市肿瘤医院副院长刘志才对《财经》记者表示,过去三年来,已经筛查了6000多名40岁至69岁的正常人,发现约100例病人,其中大部分是早期。

他解释说,对于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其五年生存率仅为30%多;而对于早期食管癌患者,则可以达到80%以上。

然而,让刘志才心情沉重的是,由于之前早诊早治的长期缺位,像杨双科和李便的这样的早期患者,目前只占很少一部分;林州市这几家医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中,约95%都属于晚期。因此,今后政府应该加大投入,以便在适龄的全人群中开展早诊早治。

林州市食管癌医院业务院长焦广根甚至告诉《财经》记者,就算没有政府经费支持,其所在的食管癌医院也想在邻近一些村子进行免费筛查。

第2篇

一、充分尊重民意,扩大干部选任工作透明度

1、在干部推荐上坚持群众公认。把民主推荐作为选拔干部的必经程序和基础环节,未经民主推荐,概不列为考察对象。规定:在民主推荐中,不提名推荐票未达30或提名推荐票未达60,一律不考察、不研究。五年来,有50多名基层反复推荐的后备干部因民主推荐票达不到要求没有被提拔。

2、在组织考察上扩大群众参与。在干部考察中坚持实行考察预告制、差额考察制、纪检组织部门联合考察制、考察结果通报制,提高了干部考察工作质量。规定:考察领导干部必须进行民主测评,凡群众信任票未达60,或信任票达60以上,但排名倒数第一,经考察确属不称职的,一律降免职。近年来,有7名班子成员在民主测评中信任票未达60被免职,其中2名局长被降职安排。

3、在讨论决策上实行集体票决。从**年起,我县在酝酿、讨论决定干部时,推行常委会、全委会票决干部制度,并纳入县委集体决策重大问题议事规则,杜绝了临时动议干部的现象。对乡镇党政正职拟任、推荐人选,一律实行全委会票决,并邀请候补委员、纪委委员列席会议,进一步扩大了干部任免决定过程中的民主。**年来,有21名同志通过县委全委会票决确定为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推荐人选。

4、在正式任用前实行公示试用。下发了《关于实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试用的意见》,明确规定:凡新提拔重用、由非领导职务改任领导职务或平级调动到重要部门和岗位的干部都要进行公示和试用。5年来,先后对685名提拔重用干部进行了公示试用,有4名对象在公示期间因群众反映问题被查实,取消了任职资格,1名科级正职试用期间被取消了试任职级。

二、推进机制创新,激活干部能上能下

1、推行公推直选,完善公开竞争机制,让干部“上”得来。**年以来,先后拿出了团县委书记、二中校长等25个副科级以上领导职位,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6次领导干部公开选拔,3000多人报名参与,25名优秀年轻干部通过严格的公开选拔程序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同时,在全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二层骨干中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并把竞争上岗纳入组织工作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全县144个副科级以上单位,共拿出1258个中层职位开展了竞争上岗,参加人数达3872人,竞争中78名原中层骨干落岗,203名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为把公开竞争引向深入,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县中医院进行了领导班子公推直选的大胆尝试。首先由县委对原领导班子进行集体免职,采取不提候选人,由全院职工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直接选举院长,再由院长提名副院长人选交由全院职工进行选举,产生新的领导班子。直选的院长实行聘任制,由县政府聘任,副院长由院长聘任。整个过程由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卫生局进行全程组织、指导和监督。通过“海选”产生的中医院行政领导班子成员4人,平均年龄35岁,均为大学本科文化,思想活跃,干劲十足,在内部大胆改革,带领医院迅速走出低谷,用两年多的时间,使医院的经济总量由当初的1100万,迅速迫近2000万,也使**中医院走上了全省县级综合医院的前列。

2、推行交流轮岗,建立正常流动机制,让干部“流”得动。重点实施了领导干部岗位交流和内部轮岗。对在同一岗位任职满7年的领导干部都进行了交流。近年来,有11名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交流到科局任职,15名科局正职、345名副职实行了岗位交流,48名科级后备干部进行了培养锻炼流。对一些在从事人、财、物等要害岗位工作时间过长的,实行三年一岗位轮换,年轮岗人数达380人以上。

3、推行实绩考核,构建科学评价体系,让干部“下”得去。结合“双争”活动,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行实绩考核。把考核内容分乡镇和县直分别细化为10项具体指标(如财政工作、招商引资、计划生育、社会稳定、环境保护等),通过目标承诺、实绩申报、实绩公示、群众评议、部门汇审等程序进行实绩认定,每年考核一次。根据考核结果,制定了13条干部“下”的标准,对群众不认可、不满足的班子和成员一律实行整改和降免职。近年来,通过整改、免职、降职、改任非领导职务等方式解算重组班子2个,调整不胜任现职干部103人,其中降免职57人。

三、完善监督制度,加强干部监督治理

一是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强化事前监督。把过去的“离任审计”改为“任内审计”,实行拟提必审、离任必审、任期内三年一次轮审制度。把对有资金分配权、有预算外收入、社会比较关注,群众反映较多的单位和部门以及拟提拨、任期时间较长、任期将满的领导干部作为审计重点对象。**年以来,共完成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项目158个。根据审计结果,提拔重用19人,免职14人,撤职1人,移送纪检、司法机关15人。

第3篇

一、执行政策,无情分流不含糊

院长能否成功竞聘、人员能否顺利分流是此次基层医改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对人事制度改革的刚性政策,坚决执行到位。如,对20__年12月30 日以后进入乡镇卫生院的卫生院自聘人员,严格按规定于9月1日前全面清退;对20__年12月30日前进入乡镇卫生院的非在编人员中无学历无资质人员,一律直接纳入分流对象。坚持因事设岗的原则,全县491个编制,设置专业技术岗位434个,占总岗位的88%,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同时,鼓励资历低、年龄大、身体状况差的人员提前离岗分流,使卫生院有一部分空余编制,便于以后逐步补充人才,改善医务人员队伍结构。

二、实事求是,有情操作不教条

为保证乡镇卫生院在人事改革中人心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我县努力做到既坚持原则,又不死板教条。如,在卫生院长竞聘过程中,独山乡卫生院出现了两轮公选、两人竞聘均未当选的状况。县卫生局党组研究决定,将县第二人民医院的外科负责人提拔为副院长,并保留其人事关系在县二院不变,委派到独山卫生院临时负责。对在编和非在编人员身份界定时,凡是通过人事局、劳动局、人才中心和卫生局等途径进入卫生院工作的人员,一律作为在编人员对待。对卫生院自聘人员按非在编人员处理。对部分在编不在岗人员要求返回原单位参加竞聘的,一律同意;对不愿返回参加岗位竞聘的,按自谋职业处理,给予一定资金补偿。

三、以人为本,合情照顾不违规

本着人文关怀的原则,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尽可能保障职工的利益。如,有3名过去由乡镇卫生院调入县医院但始终未解决县医院编制和工资待遇问题的退休人员,多年来上访不断。此次医改,将3人重新纳入了乡镇卫生院退休人员一并管理,解决了他们的工资待遇,消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对乡镇卫生院不愿参加竞聘上岗的人员,其中无学历无资质的,允许他们不参加竞聘,直接按分流人员处理;有学历或资质的,按自谋职业处理,给予一定资金补偿。对清退的人员,各乡镇卫生院普遍给他们赠送纪念品,帮助解决一些具体困难,有的卫生院还给予一定的清退补偿费用。目前,所有清退人员对此次医改均表示理解支持并平稳离岗。

四、确保稳定,真情沟通不应付

第4篇

同高丽一样,很多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都经历过两场改革洗礼。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中国有乡镇卫生院39 000所,国有25 000所,集体所有13 000所,民营等不足700所。在江苏、浙江、辽宁等省有近40%的国有和集体卫生院转为民营,如果按照每所乡镇卫生院有20位医务人员来算,粗略估计,有近50 000名医务人员历经改革。而近期辽宁省大连市炮台镇卫生院、皮口镇卫生院等近20家医院回归国有,上海浦南医院、江西抚州第二医院以及杭州余杭市的28家乡镇卫生院纷纷被回购,俨然已经成为一股回购风潮。

“回购后,原来事业编制的医生回来了,国家又重新拨款了,办公地点也没有发生改变,改革转了一个轮回,似乎又回到了原点。”辽宁省卫生经济学会会长于润吉说。

改革

由公变私 无奈离开

高丽记得很清楚,2004年12月14日,在经过无数次挣扎后,她离开了工作十年的乡镇卫生院。其实,我真的不想走。”高丽说。

但是,在那场以宿迁模式为榜样的改革中,高丽似乎没有其他的选择。2003~2004年间,普兰店市对24家乡镇卫生院进行改革,除变成民营的4家乡镇卫生院外,其余20家变成托管乡镇卫生院,政府不再拨款,医务人员的事业编制也从此变成了企业编制。

有这样的变化也在情理之中。对于农民来说,小病可以去找乡村医生,重病就直接去县医院,处于中间位置的镇卫生院效益很差。”高丽说,当时工资一拖再拖,几乎就要倒闭了。这是全国>90%乡镇卫生院的缩影。杭州余杭市所有乡镇卫生院加起来有几千所,至少70%的乡镇卫生院面临亏损,大多数亏损额度>30%。”余杭市卫生局局长黄国林说。

既没有事业编制,又发不出工资,再加上日益加重的生活负担,高丽的心绪也开始动摇了。“后来,据媒体报道说全国各地有很多像我这样的人无奈选择离开了单位,同时身边的同事也走了十多个,有人带头了,我的胆子也大了,也离开了。”高丽给自己留了条后路,办了停薪留职。“既然是停薪留职就需要通过乡镇卫生院缴纳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这部分费用一直都由我自己缴纳。”

由私变公 归心似箭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营利为导向的乡镇卫生院逐渐出现“水土不服”。“通过药品利润来维系生存已经不符合新医改对基层医疗机构保持公益性的要求。”普兰店卫生局办公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08年,国家的医改方案仍在酝酿中,但普兰店政府已经敏锐地察觉到医改的方向。

况且,当时杭州余杭市已经有了大动作,花费3亿元回购了28家乡镇卫生院,这不仅给了普兰店政府进行改革的决心,也掀起了新一轮改革的浪潮。据上述工作人员描述,自2009年开始,普兰店卫生系统开始了新一轮改革,经过回购征询意见、协商、资产清算等一系列程序,到2010年底,改革基本结束,除了4家民营医院外,其余20家乡镇卫生院全部变回事业单位,由政府全面拨款,承担基本医疗任务。

在这期间,2009年11月,高丽通过现任乡镇卫生院刘副院长得知乡镇卫生院要变回国有的消息,“他打来电话,告诉我因为又变成了事业单位,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都要增加。”得知这一消息,高丽萌生了再回乡镇卫生院工作的想法,因为近几年她都在私人诊所打工,这些经历让她倍感在私人诊所打工不安定。同时,由于实施了新农合,乡镇卫生院的效益普遍提高。“患者越来越不信任小诊所,效益在下降,工作很难维持。”

分析

两次改革 两种心境

对经历过两次改革的高丽等人而言,相对于第二场改革,第一场带来的波动更大。“毕竟吃惯了‘大锅饭’,就如同国企改制一样,职工都不愿意离开工作已久的岗位。”

余姚市洪山卫生院陈静备告诉记者,当时听到很多乡镇卫生院的职工到卫生局反应问题,还有的跑到卫生局门口静坐。可是,改也改了,工作总不能丢,“第一轮改革后,卫生院给每位医务人员下经济指标,医生就开始开大处方了,如果完不成业绩,就会开不出工资。老百姓一看乡镇卫生院的就诊费用比原来高了许多,越发不愿意到乡镇卫生院就诊。”

据有关资料显示,乡镇卫生院股份制后,杭州余杭市29家乡镇卫生院由2000年的亏损,到2004年结余达821.35万元,比2000年增长了303.27%。“几年下来,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变化太大了,有时候我都不认识自己了。”杭州余杭市径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叶飞说,第二场改革的到来给了自己“重获新生”的机会,“还是事业编制好,稳定、没有压力、还有保障,我们举双手赞成卫生院再改回国有性质,这样才能杜绝医生靠开大处方谋取私利。”

改革总是有喜有忧,叶飞高兴了,高丽却只有羡慕的份儿,“一个萝卜一个坑,再种一颗就得拔掉一颗。”目前,乡镇卫生院还没有空缺的岗位给高丽,高丽只有继续耐心地等待。

重新拆分 重新洗牌

改革总有后遗症,改革后,高丽以前工作的乡镇卫生院一度出现接不上岗的窘态,该乡镇卫生副院长回忆说,他们好不容易招来几个愿意干活儿的年轻医生,经过几年的培养,这些医生逐渐熟悉了自己的工作,医疗技术也得到周围老百姓的认可。可如今,又一次改革似乎却又要将这些不在编制的年轻医生排除在外。

对于这种情况,于润吉似乎早有先见,“乡镇卫生院的人才问题一直困扰主管部门,能留住人,留住技术好的人就更难了。现在是想留下哪一方都会得罪另一方,也都会舍不得。”于润吉说,既然人事关系已经如此复杂,不如打破原来的固有思想,打破事业编制与企业编制的界限,进行一次大洗牌。“是否是事业编制人员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位置上的人能不能满足患者需求,得到患者的拥护。我建议,打破编制的限制,搞一次医疗技术和服务态度大比拼,由上级医院专家和周围居民来评判,谁当选谁占这个位置。”

在河南省商丘市孔集乡卫生院史海波院长看来并不难,“现在愿意扎根基层的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才还是太少,每年来医院应聘的高学历人才寥寥无几。如果真的有了人才,即便超额也应该留住。随着医改的深入,基层医疗机构将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职责,人才却越来越缺,找到合适的人才就更不容易了。”

延伸

积极修正才是对待改革的态度

杭州余杭市回购28家乡镇医院已震惊了医疗界,普兰店市回购20家乡镇卫生院也震惊了辽宁省。有了先例,各地方都在蠢蠢欲动,但是,就如同“XX”等医改模式很难复制一样,于润吉认为,照搬必定会引发问题。

目睹余杭回购全程的余杭区政协委员程栋认为,回购是非常复杂的工程,特别在人员安置,设备、经营状况等方面较为复杂,在回购的过程中还易出现估高或估低的现象,进而加大回购难度。“如果某乡镇卫生院职工队伍较为稳定,医院资产增值、业务收入增长等预期也较好的话,回购还会引发职工思想的波动。”

他建议,乡镇卫生院的回购不宜采取“一刀切”,应根据各自情况因地制宜,按“公平、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差异化的处理方式。对一些发展较好,当地群众就医便利、医疗质量好、乡镇卫生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较好的乡镇卫生院未必一定要回购,政府可以通过花钱买服务等方式补充完善其基础性公共卫生服务的不足。

第5篇

海城市地处辽宁南部、辽东半岛北端,是全国县级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全市现辖4个管理区、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7个镇、576个行政村,总面积2732平方公里,总人口111万。改革开放以来,海城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勇于实践、敢为人先的胆识和气魄,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使经济和社会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实行综合体制改革前,由于整个医疗卫生都是由政府包办,机制僵化,经营管理不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有的卫生院甚至连工资都无法保证。为此,从1996年开始,该市本着"提高市一级、搞活镇一级、强化村一级"的原则,对20家乡镇卫生院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改制面达70%。该市的做法是:

1、深入调查研究,坚持因院施策。改制前,该市首先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召开职工座谈会、专家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摸清底数,掌握实情,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并公布于众。在改制过程中,由市资产评估事务所对卫生院进行清产核资与资产评估,对购买者进行资质和能力审查,确保改制的顺利进行。在改制形式上,该市坚持因地制宜、因院施策,改制的20家医疗单位,竞价出售12家,定向出售7家,兼并1家。

2、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人员。该市对改制前已退休的职工主要采取三种安置方法:一是镇政府用原卫生院事业费继续支付其退休费用;二是卫生院及退休职工共同投保,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三是在退休职工自愿申请的情况下,发放一次性安置费。对在职职工的安置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一是继续在医院工作;二是自己开诊所;三是自谋职业。医院改制后,有关善后工作及债权债务由所在镇政府统一处理。出售卫生院所得资金主要用于职工安置、为职工交纳养老保险、支付退休费和偿还卫生院所欠债务。

第6篇

不论城乡、职业和身份,都能公平享受国家免费提供的10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弱势人群还能享受7类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这些福利,在中国西部一个普通的人口大县已悄然推进,有如一缕温暖的阳光照进了他们的生活……

位于川中腹地的资阳市安岳县,是四川人口第一大县,在136.36万的庞大常住人口中,有着近九成的农村人口。在这样的背景下,这里的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面临着哪些困难与挑战?安岳又是如何克服一系列难题,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贯彻执行到每个乡镇的?

上万份健康档案是怎样建起的?

在拱桥乡卫生院的档案陈列室里,六七个橱柜挤满了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橱柜门上贴好了标签,上万份档案分门别类地归纳其间。记者从中随意抽出了一份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档案。安岳县卫生局副局长梁素芬告诉记者,“随着电子建档工作的逐步完善,今后每个居民在全省甚至全国的任意一个医疗机构的数据库中都能随时调出自己的健康档案,在时间上、经济上都会节省不少成本。”据了解,截至2011年12月底,安岳县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124.61万人,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1.73%。

“为了完整地建立这一份份健康档案,将我院辖区内居民的健康情况基本掌握,我们动员了全院的力量。”拱桥乡卫生院的分管院长秦永贵告诉记者,全乡总共1.6万人口,要将服务工作落实到每家每户,具体的工作开展起来非常不容易,下乡成了家常便饭。

“下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直忙到天黑,累得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专职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陈洪鹏医生对下乡有不少的话说,“累也是值得的,你看现在那些乡亲们,跟我们像一家人一样,有空就来卫生院找医生聊天,顺便测量一下血压血糖什么的,从他们的谈话中,我们也能捕捉到一些个人健康信息。”

一双沾满泥土的雨靴

30岁出头的刘金荣,是拱桥乡向水村的一名村医。十几年前,他从成都一所医校完成中专学业后,便子承父业回到了家乡,在政府的资助下利用自家的两楼一底的房子建起了村卫生站。

在卫生站参观时记者发现,刘金荣简单的办公桌上摆着三本折叠着页码的职业医师考试参考书,办公桌下,摆放着一双沾满泥土的雨靴。“我现在是助理医生,考上职业医师后还将继续在这里为村民们服务。至于雨靴,这都得长期准备着,乡下路不好走,一下雨就一脚深一脚浅,经常要穿上这个出诊、随访病人,还要随时出门进行食品卫生监管、计划免疫等健康知识宣教、居民建档摸底、孕妇产后访视、流动人口登记等一系列的工作。”刘金荣腼腆地笑着对记者一一道出了自己的工作职责。

“每个村都设有一名村医和规模相似的村卫生站,很多信息都要从村医这里获取,村医有着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承接职能。他们每个月都要向乡镇卫生院作书面工作汇报。”拱桥乡卫生院分管副院长秦永贵介绍到,别看这个小小的乡村卫生站,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六七十平方米的空间里,药房、诊断室、治疗室等设施标准完备,电脑、治疗柜、药柜都是由政府统一配送。

“基本设施虽然已经完备,但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目前全县在承担公共卫生工作的乡村医生中,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质人员仅100余人,60岁以上仍然在岗的有113人,约占10%。基层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数量不足,专业素质不高,年龄老化,这一问题长期存在而未能有效解决,正成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深入推进的突出制约因素。”秦院长有些感叹。

与县医院媲美的中心卫生院

来到安岳县永清镇中心卫生院,记者不由得有点惊诧,这所中西医合璧的医院无论规模还是内部设施都可与县城医院媲美。

第7篇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健康扶贫工作,提高贫困人员的健康水平,紧紧围绕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特制定此方案。

一、目标任务

通过三年攻坚五年达标,完成全乡健康扶贫工作任务。到2020年,全县农村贫困地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农村贫困人口患病得到有效的治疗,个人就医费用负担大幅减轻,农村贫困地区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的控制。妇婴死亡率降低,人的预期寿命提高。我乡医疗卫生体系进一步健全,服务能力提高,使农村人口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得病,不得病的期盼基本实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二、重点任务

充分发挥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及大病救助的三重保障作用,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以及特困供养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低收入家庭的重病患者,60岁以上老年人和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父母,因医疗自费用过高导致家庭无力承担的患者,实行政策倾斜,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切实减轻负担。对贫困患者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住院不用缴押金,一站式信息交换出院即刻结算。

加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强优秀的卫生人才到贫困地区去工作,提高医务工作者待遇,落实好艰边地区的津贴,乡镇补助等,落实卫生技术人员晋升职称政策,对贫困地区医务人员晋升职称予以大力倾斜。

对医院实行对口帮扶。与妇幼保健院签定帮扶协议,妇幼派来大夫为我院第一副院长,建合科室建设,提高医疗水平。

第8篇

**就是这其中的佼佼者,三十年来,他由一名普通医生成为一名优秀院长,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满腔热情地为病人服务,为患者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忠实地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每时每刻均谱写着救死扶伤的感人篇章,赢得了卫生行政部门、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信任、爱戴和尊敬。他先后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全县“百佳”医务工作者,2002年被评为全市卫生工作先进个人。下面是**同志的部分先进事迹。

一、勤奋好学,精益求精,文明行医

**同志出生在桂阳县正和乡,他知道农村远没有摆脱贫困,缺医少药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尤其是他生长的地方正和,那时方圆十几里才有一个“赤脚医生”,“小病不去医,大病没钱医”的现象,在他身边经常发生着,也常常使他十分痛苦,因此,他决心当好一名医生,为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做一些有益的工作。1976年7月**毕业郴州卫校中医专业,毕业时,他主动要求去基层工作,他想的是更缺医少药,那里更需要他,那里更能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于是,他来到了泗洲乡卫生院,在这缺医少药的地方,凭他在学校学的那些书本知识还远远不够,于是,他边自学,边工作,边请教,由于勤奋好学,他业务水平提高迅速,熟练地掌握了利用中医中药和中西结合诊治农村常见病、多发病,成了一名能为广大农民群众防病治病的全科医生,他不但技术精益求精,还视病人如亲人,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总是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每次诊治患者,他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设计最佳治疗方案,能够通过口服药治愈的,绝不让患者打挂针,能够在门诊治愈,绝不要求患者住院治疗,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减轻患者的负担。有些患者看病一时无钱拿药时,他还时常掏钱垫上,患者治愈病后,为感谢他,送红包时,他一律不收,还耐心地说服病人要注意身体,钱要用在治病上。由于他工作努力,1984年,县卫生局将他调入县城关卫生院,自此,他对技术更是精益求精,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每当有急诊患者,他总是随叫随到,即使是在休息日,他都会放下手中的一切,他经常说“治病救人就是我们医生的天职”。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来没有推诿搪塞过患者,也没有让患者失望过。

二、深入改革,促进事业发展

1984年,**担任城关卫生院副院长,89年任该院院长,这下,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大家都清楚,全县39个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都想进城,也就使在城关、城郊卫生院的人员不断增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要带领这么一班人发展事业,谈何容易。为抓好医院工作,**同志带领院管会一班人先后出台了医院政治工作“四结合”和保医疗质量“四个关键”。“四结合”即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与医院医疗业务工作相结合,与医院解决职工实际问题相结合,与医院职业道德建设相结合,与医院文化建设相结合,“四个关键”即抓好医疗行为规范,病历质量、优质服务,依法维护医患权等关键。狠抓“四个结合”和“四个关键”,使职工对医院面临的形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加了职工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激发了职工的爱岗、爱院热情,陶冶职工情操,增加职工主人翁意识,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城关卫生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门诊人次、医疗收入及各项主要医疗质量指标,均比以往明显上升。在抓好医疗质量的同时,乡镇卫生院推行“动产融资,不动产有偿使用”之前,**同志就在本院积极推行了“注重绩效挂钩,深入分配改革”的一系列措施,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先导,夯实分配制度改革基础,卫生院遵照县卫生局“迈小步,不停步”的精神,积极稳妥地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开展了医院内部人员转岗分流,严格控制人员入口,放松人员出口,严格执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等一系列人事制度改革措施,为分配制度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基础;实行院科两级核算,深入奖金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工效挂钩,绩效挂钩”,根据工作数量、技术质量、劳动态度、贡献大小等指标,经院科两级核算进行分配。这种改革,一是突破了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逐步改革了人浮于事的大锅饭局面,改变了过去干与不干、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观念,单位上下形成“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共和氛围。二是观念转变,如今是“干什么活拿什么钱”,收入有差距也是正常现象。二OO二年县政府出台乡镇卫生院改革方案后,城关卫生院在原有改革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和完善,运行二年来,效益明显,人心稳定,**担任院长期间,全院未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医院各项业务进一步拓展,新增耳鼻喉、痔疮、口腔等专科,城关卫生院由原占地面积730m2,业务用房不足200m2增加到职工住房1100m2,业务用房2090m2,添置了200mAx光机,心电图、生化设备、B超等诊疗设备,彻底改变了卫生院房屋面貌,每年收入达150余万元,运行二年来,不仅在职和离退休人员工资按时发放,且保证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卫生院连年被评为综合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有效地促进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2002年,城郊医院实行“海选”院长,结果,**同志担上城关、城郊两所医院的院长,**将城关管理和改革经验应用到城郊卫生院,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艰苦奋斗,廉洁行政

**同志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心底无私,尤其倍受职工的钦佩,论工作他是全院最累的,论贡献他是全院最大的,可他每年的奖金是全院职工平均的,他用自己的工资购买了许多维修工具,单位的门窗、水龙头、电灯及医疗器械坏了,能修的他都自己修,记得他刚担院长那时,医院较困难,病房的床都是他亲自利用床铺改做的,尽量为医院节省开支。他常常加班加点,从不计个人报酬。十多年来,他没有拿过一分钱加班费。到各分设的门诊了解情况,指导工作,坐车自己掏钱,未报过一分钱,担任院长十多年,他从未报销过电话费。对,他深恶痛绝,早在八十年代,他就提出了药品进购公开,由院药品管理小组管理药品进购工作,他从不联系购药,更不外出购药,杜绝了个人得药品回扣的不正之风。他总是将参会发的床单等纪念品、年底慰问金和组织奖励给他个人的奖金交给单位。为节约单位开支,他甚至舍不得请专业人员去疏通堵塞了的排污管道,而是自己动手清理疏通。在人员调动、药品采购、工程发包等工作上,他从不,从未收受过礼品和红包。一次为争工程项目,一位工程老板想给他送个大红包,他当场予以严词拒绝。很多药老板说,该同志才是真正的“布尔什维克”。

四、忠于职守,情系群众,始终战斗在抗非第一线

去年3—6月,全县乃至全国打响严峻的“抗非”战斗以后,**同志认真贯彻上级抗非布署,组织全院职工迅速学习抗非业务知识,布置抗非的具体工作,协助党委、政府布置全镇抗非工作,迅速掀起了全院全镇的抗非热潮,抗非期间全镇广泛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清除卫生死角500多处,消毒阴阳沟渠2000多米,投入抗非经费13万多元,院内设立了发热门诊,各服务站分别负责一个管区的疫情监测和抗非技术指导,疫区流入人口体温监测任务,全院共排查发热病人382人,送县发热门诊排查14人,疫区流入人口体温全程监测196人,**自始至终站在抗非的第一线,经常深入居委会、街道督促抗非工作,排查发热病人。在抗非典的那段时间,**同志从未休息过一天,从未睡过一个好觉,经常深夜两三点钟接到报告有从疫区来的人员需要进行隔离和体温监测,每次,他都亲自前往,对流动人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消毒和测量体温,先后到北关旅社、竹筷子厂、城南村等居委会街道排查流动人口数十人次。一次,一个发热病人在诊断不明时走脱,**同志根据记录不全的住址,逐户询问,连续寻找了近5个小时,终于到南正街找到患者,当晚将患者送到人民医院排查。

五、关爱职工,无私奉献

第9篇

[关键词] 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基层医院;实用性人才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7(a)-0131-03

Innovativ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alent-training mode majored in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TANG Tao-fu GUI Chong-yang YANG Xiao-bin WEI Dong-yun

Yongzhou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Hunan Province,Yongzhou 425100,China

[Abstract] By establishing the talent-training mode of college and its affiliated hospital & primary hospital in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major,it achieved win-wi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 by college and primary hospital,docking between major and vocation, and connection between graduate and employer.The talent-training mode was an effective way to cultivate the practical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ician for the purpose of getting a job in primary hospital.I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medical students in primary hospital and had a certain demonstration effect in the cultivation of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icians from ot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underdeveloped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which is worthy of extension.

[Key words]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Talent-training mode;Primary hospital;Practical talent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许多高职院校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1-2]。永州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被列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性高职院校,积极创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院与附属医院+基层医院”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多年实践取得了突出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 行业背景与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湖南省中长期卫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显示:至2010年底,全省有卫生人才总数37.1万人,卫生技术人员26.26万人,其中,高级、中级、初级的结构比例为7%、31%、62%。全省卫生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与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与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为整体素质偏低、人才结构和布局尚不合理,特别是基层卫生人才严重短缺,不能满足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省卫生人员总量达到45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2万人,基层卫生人员达到18万人;到2020年,卫生人员总量达到60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4万人,基层卫生人员达到24万人。

卫生事业是关乎百姓健康的民生大业,卫生人才已成为卫生事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医学检验技术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专业办学层次一直以中专、大专学历教育为主。虽然后来一些高等院校相继开办了本科层次的医学检验专业,但毕业生数量少,主要在省、市三级医院就业。到2010年底,全省共有752家医院、2309家乡镇卫生院、54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从事医学检验技术的在岗人员约4500名,其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约占25%(含在职学历教育),大、中专学历层者约占65%,还有10%未经过正规学历教育。在本省基层医院(含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数量和学历层次都不能满足基层医院的实际需要[3]。因此,高职院校承担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专门人才的重任,也势在必行。

2 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与实施

2.1 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通过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市场广泛调研,邀请行业专家和省、市、县、乡镇等各级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召开专业分析论证会,对本专业面向及职业岗位群进行分析,把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对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形成了详实的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组织行业专家和专业教师进行讨论,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根据职业岗位群及职业能力要求确定本专业必备的核心知识、核心技能和综合素质,形成专业课程体系。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适应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能熟练掌握常用各项医学检验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毕业生主要在基层医院(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疾病控制中心、血站、生物技术行业等从事检验技术工作。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充分考虑了毕业生怎样才能适应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工作,为此,在第一、二学年每学期安排1周时间到基层医院(县、乡镇卫生院)进行临床见习;在毕业实习中安排1个月到基层医院(县、乡镇卫生院)顶岗实习,其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基层医院检验技术人才的工作任务,提前适应基层医院的工作环境,为毕业就业做好准备。

本校附属医院是学院直属的三级综合性医院,由于“前院(医院)后校(学校)的独特位置优势,附属医院检验中心是校内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学院与附属医院在教学、医疗、科研等方面融合在一起,附属医院检验中心医技人员和学院专任教师共同承担理论教学、实践带教任务;真正体现了“医教结合”的优越性。

因此,本院作为地方性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要立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服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自2007年以来,创建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院与附属医院+基层医院”的人才培养模式[4],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收到了突出成效,为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模式树立了一个成功的典范。

2.2 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本院通过专业人才市场调研、专家论证,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创建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院与附属医院+基层医院”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学院与附属医院的深度融合,体现“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校内检验实验实训中心和附属医院检验中心即“两个中心”共同作为学院的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为学生实践教学、临床见习、顶岗实习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学院专任教师轮流安排到附属医院进行临床实践,附属医院医技人员也承担理论与实践课教学工作,双方互相交流教学与临床实践经验,学生可以边学边做[5]。②学院与基层医院合作,体现“校企合作、互利双赢”的办学模式[6]。基层医院作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临床见习和顶岗实习提供场所。第一、二学年每个学期都安排1周时间到基层医院临床见习,让学生了解检验科的基本情况和工作任务。第三学年顶岗实习安排在基层医院(其中在乡镇卫生院1个月)。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在基层医院就业。③该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地方性高职院校为当地经济社会服务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服务的办学宗旨。作为地方性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学院利用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及附属医院检验中心的优越条件,为周边基层医院提供了良好的共享资源,包括技术支持和在岗人员培训,提高了农村医疗服务的水平。

2.3 人才培养模式的组织和实施

2.3.1 学院成立人才培养模式运行实施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学院主管副院长、教务处、系部(专业)负责人以及医院主管科教工作的副院长、教学办公室(科教科)和检验科负责人等共同组成,负责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组织与实施。学院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专业教师以及校外兼职教师等是实施人员,按照要求具体执行。

2.3.2 校院共建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和附属医院检验中心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实施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近几年来,学院投入450万元用于校内医学检验实验实训中心和附属医院检验中心的条件建设。通过加强硬件建设与制度建设,强化“两个中心”的实践教学功能。现有实验实训室20余间,仪器设备先进齐全,总值达1100万元,实验实训项目开出率达100%,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越的实践教学条件。通过建立开放性实验实训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实验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6]。

2.3.3 医教结合打造专兼结合“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学院通过每年轮流安排专任教师到附属医院检验中心从事临床实践锻炼,为附属医院教师举办教学技能培训班,选派教师参加短期进修培训、学术会议等多种途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通过医教结合、专兼互动,逐步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7]。现有专兼职教师30名,其中正高2名、副高12名,有硕士学位者8名,有省级专业带头人2名、院级专业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12名,双师素质教师26名,比例达87%。专业负责人是省级专业带头人,也是全国医学检验技术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职高专教育研究会医学检验分会常委。

2.3.4 院校合作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为保持有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院加强了与各实习医院的联系与合作,完善了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制度。学院已与50家医院(含乡镇卫生院8家)签订了实习合作协议,实行院校共同管理学生。学院每年举行校院联席会议1~2次,研究教学工作;每年给乡镇卫生院拨付一定的基地建设经费或赠送仪器设备;每年安排县、乡镇卫生院技术人员到学院和附属医院免费进修或培训学习,以改善实习基地条件和教学水平。

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成效

3.1 毕业生质量高,就业形势好,生源充足

通过建立与实施该人才培养模式以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更加扎实,实践操作能力明显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适应能力较强,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毕业生质量高。近3年来,该专业毕业生年度就业率均在95%以上,同时该专业招生学生人数稳步上升,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00余人。

3.2 毕业生在基层医院工作适用性强,受到基层医院的青睐

由于该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实用性人才,近几年来毕业生自愿到基层医院的就业人数明显增多,年平均为80%以上,受到了基层医院的好评。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可给毕业生安排住房,工作和生活待遇不断提高,有机会解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等,毕业生能安心工作。

3.3 学院为基层医院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社会服务功能提升

近五年来,学院和附属医院为全市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培训检验技术人员共300多人次,选派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下乡镇医院进行技术指导40余人次,对口支援了8家乡镇卫生院,有效地提高了乡镇卫生院检验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拓宽了检验科业务范围。此外,学院利用附属医院的雄厚技术力量和先进设备,建立了基层医疗网络,使农民能享受三级医院的优质服务。

4 结语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院与附属医院+基层医院”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院与基层医院“共建、共管、共育、共享”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办学;实现了专业与行业对接、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对接;是培养面向基层医院实用性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8],为基层医院尤其是乡镇卫生院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性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该人才培养模式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中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少华,李泳平.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高职高专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5):879-931.

[2] 胡生梅,张家忠,李智山.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践行“医教结合、校院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5):625-626.

[3] 刘传佳,高嫣然,张政强,等.湖南省乡镇卫生院医学检验调查现状分析与思考[J].青岛医药卫生,2012,44(1):45-47.

[4] 唐陶富,桂重阳,杨晓斌.高职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改革与实践[J].中国医学创新,2012,5(36):153-155.

[5] 刘丽华.医学检验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1):1021-1024.

[6] 张晓廷.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6):133-134.

[7] 郝坡,肖志勇,孟凡萍,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医学检验技术教学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3):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