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9 09:37:50
导语:在开学学习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学习篇:在课余时间背诵《论语》46则。温习五年级全年古诗31首。每天读书,写100字~300字的读书感悟。重读《福尔摩斯》。这次读书重点是读福尔摩斯对案件的推理过程,培养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其次,可以利用周末课余时间参加英语培训班。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实践篇:“一日当家”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体验父母当家的感受。其次,跟同学商讨成立“环保小分队”,利用节假日卖报纸,积攒零花钱,捐助读者林,保护母亲河。在新学年里我要摒弃一些不良的习惯,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
点评:实践很重要,细节待完善
对小学生来说,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是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基础,吴子昕同学在保证常规学习的基础上,能利用课余时间安排丰富多彩的实践内容,既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又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一日当家”可积累独立生活的经验,提高了自己的生存技能。另一方面,他开始对作为一个社会公民的责任进行实践,像“捐助读者林,保护母亲河”的行动。在他的计划中注重了知识的积累和习惯的培养,并融合了科学的方法,这是一则简单、实效的学习计划。
温馨提示:长短计划结合,留有自由时间
智力相同的两个学生有没有学习计划,学习效果是不大相同的。合理利用时间,就要善于定计划。制订学习计划要注意:
1、学习计划要有个性。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生活习惯来制订;计划要全面。思想 、学习、身体是相互影响的。
2、学习计划要有可执行性。制订计划要从实际出发。制订计划时,不要脱离学习的实际。有些同学制订计划时满腔热情,想得很好,可行动起来,寸步难行,这是目标订得过高,计划订得过死,脱离实际的缘故。
3、学习计划要长短结合。长计划要实现的目标不容易达到,所以,有长计划,还要有短安排。长计划是明确学习目标,大致安排;短安排是具体的行动计划。把一较大的任务,分配到每周、每天去完成,使长计划中的任务逐步得到实现。
执行学习计划三不能:不能把计划做得太满,留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可避免拖延引起的恶性连锁反映;学习计划不能随时调整,订好了就尽量做到,免得产生惰性;学习计划不能半途而废,就像做事一样贵在坚持。
“孩子特别调皮,平时特爱玩;一到放暑假就只顾着想各种各样的招儿玩,简直玩疯了。以往每次过完长假,返回学校了,他(她)的心还在外飘着,压根儿就不能静下心来学习,新学期功课往往落下一大截。现在眼看着这学期又开学好几天了,怎么去帮他(她)尽快收心呢?”最近,不少的小学生家长都在面临上述的难题,我们请教育专家和一些有经验的家长,给大家支了几招。
调动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很不成熟,特别是四年级以下的学生,他(她)们还没有明显的逆反心理。长假过后,儿童的心理反差大,如果不注意调节就容易出现情绪障碍,比如不爱学习等;但因为孩子年龄毕竟太小,他们自身难以控制和调节这些问题,所以家长的关注和帮助是必不可少的。家长要注意帮助孩子调整好状态,迎接新的学习。
首先,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准备学习用品,整理新书、新文具,这样让孩子有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学大教育个性化研究院院长邓强建议,家长可以同孩子共同回忆上一个学期他(她)在学校里取得的进步,以及发生在他(她)身边有趣或是有意义的事情。还要给孩子提出一些新的展望和打算,例如下学期主要参加哪个兴趣班、提高哪些科目成绩,树立一个新目标等。每半个月可以进行一次固定的“半月谈”家庭活动,大家一起来关心孩子的学习;此外,家长还要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与孩子谈论新学期的变化,比如,有没有班级调整,同学有没有变化,新学期的老师有无变化,他(她)的同学在暑期都参加了什么活动或者培训班,同学们都取得了什么进步。有时间的家长,还可以帮助孩子温故知新。
做好心理调节
与购买学习用品相比,更重要的是要为孩子投入新的学习作心理准备,这往往比购买“有形”的用品更有意义。北京巨人学校董事长尹雄建议,刚开学的时候,家长对孩子的心理调节可从几方面入手:一是抓紧调整作息时间的“生物钟”,坚决让孩子“倒时差”,不能心软。苗苗今年升读小学三年级,暑假期间,爸爸妈妈把她送回了河北农村老家,一到农村,孩子便撒开了玩,有时夜晚10点了,还和小伙伴在院子里玩游戏。爷爷奶奶心疼小孙女,每天早上不到9点不忍心喊孩子起床,8月下旬,苗苗回到爸爸妈妈身边,原来在家一向早起的她任凭家长怎么叫就是睡不醒。开学好几天了,每天早上叫孩子起床便成了苗苗父母的一大心病,即便叫起来了,孩子也是精神萎靡,这让苗苗父母着实上火。专家认为,假期有的孩子养成了晚睡晚起的习惯,家长一定要帮助其迅速改成早睡早起;为完成这项目标,必要时家长可以采取一些奖励措施,刚开学的几个星期,家长要多督促、多检查,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调整作息时间。二是跟孩子谈心,和孩子分享新学期的感受,分析新学期的学习特点。三是共同讨论孩子、家长的学习计划,形成共同学习的家庭气氛。开学后,家长还可以多与学校的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具体情况。四是提醒孩子向同学问候一下,给好朋友打个电话,谈谈心,聊聊新学年打算,也能缓解一些紧张和不适应的情绪。此外,还要保持一定的体育运动,防止心理疲劳。
家长支招
乐乐妈妈(乐乐今年升读小学四年级):开学初期孩子的收心工作很重要,有的父母不予重视,孩子的“假期倦怠症”延长,直接影响孩子开学后的学习。而有的父母重视了,孩子就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我的经验是:饮食、锻炼勿忽视,父母要对孩子的一日三餐进行合理安排。在开学前半个月我就很注意帮助孩子收心,每天抽出一定时间让孩子进入学习状态,带孩子出去玩的时间也减少了很多,这样开学后,他自然就会较快调整心态。
一、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现阶段,高职药学分析化学的实验教学还停留在相对机械的阶段,[3]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实验内容方面,验证性实验较多,需要学生综合设计的实验较少,造成实验课学生兴趣不高,创新素质、科研素质及协作能力等都得不到很好的发展。[4]在实验教学手段上,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教师教学热情高涨,但学生的积极性往往不高,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讲解,缺乏对未知知识的探求精神以及独立进行实践操作的能力。在实验操作方面,对于仪器的操作仍不规范,操作机会少,使达不到预期的实验效果。
二、分析化学实验微视频的目标
微型视频泛指播放时间很短的视频短片,[5]时长一般控制在几秒钟到30分钟左右,以互联网为主要传播平台,[6]内容广泛,视频形态多样的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的视频短片的统称。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微视频日益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7]对于分析化学实验的微视频,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明晰实验的原理目标、实验流程及操作的注意事项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实验兴趣并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成功率。
三、分析化学实验微视频的设计原则
1.知识点聚焦
对于分析化学实验的微视频设计,首先对知识点进行选择和分析处理。[8]应遵从教育教学的认知规律对相关的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和处理,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切入点,围绕这一目标,设计实验流程,最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微视频的长度应控制在10分钟左右。
2.以学习者为中心
分析化学实验微视频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挖掘多媒体教育的功能,并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9-10]微视频中心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最终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3.交互性强
在微视频中,教师、学生和教学方法三者应有效互动,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现微视频的价值。在微视频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一些有趣的场景提出任务,拍摄任务完成的过程,再配上抑扬顿挫的解说,促使学生爱上这门课程,形成高效互动学习气氛。
四、分析化学实验微视频的开发
现以“氯化钠注射液含量测定”为例介绍分析化学实验微视频的开发过程。
1.工作任务的选取
在工作任务选取时要兼顾课程内容与专业特点,高职药学培养目标中明确毕业生能掌握药学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尽量向药学专业靠拢,将药品检测内容收录其中。氯化钠注射液是常用的药品,其中氯化钠的含量“氯化钠注射液含量测定”是沉淀滴定法的工作任务之一,
2.实验微视频的设计
分析化学实验的微视频设计直接决定了其成败,是微视频的灵魂,在设计时遵循学生学习规律,激发学生参与意识。设计步骤如下:(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承接教师分布的工作任务——“氯化钠注射液含量测定”,并进行小组讨论,完成任务需要用到哪些实验用品,实验流程如何设计,实验数据如何处理,将学生带入到我要学习的状态。(2)将小组讨论结果以实验计划的形式呈现,学生通过完成实验计划,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了整合,教师查看实验计划,并进行指正,确定实验方案。(3)学生准备实验用品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进行指导,并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4)对于实验数据的处理要求详细,完整,写出实验报告,Rd不得大于0.2%为合格,完成工作任务。
3.实验微视频的制作
将实验目的原理及实验数据处理部分制作成动画演示文稿,然后用录屏软件CamtasiaStudio8.0进行录制,剪辑后转换成mp4格式,对于实验过程用数码相机录制,包括教师实验演示及同学们经常出现的问题,如何纠正等,最后进行视频合成,形成完整的微视频。
五、总结
高职药学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还停留在相对机械的阶段,将微视频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开发出适合高职药学专业特点的实验微视频,改变学生不感兴趣的状态,在微视频的设计中要体现将知识点整合、和学生良好互动的原则,对于实验微视频的制作要尽量教学实际情况,做出我们用的了、效果好的视频资料。通过对微视频的开发与应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刘超 于春涛 张淑凤 单位: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王觅,贺斌,祝智庭.微视频课程:演变、定位与应用领域[J].中国电化教育,2013(4).
[2]郇玉龙,梁洪瑞等.微时代背景下有关教学微视频的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2):55-58.
[3]王冬梅,陈时洪.非化学专业“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措施探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196-200.
[4]冯建成罗盛旭.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双轨型"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J].化学教育,2016(14):37-41.
[5]周个妹.开放大学微型学习视频资源的设计及应用[J].高教论坛,2014,(1):71-73.
[6]杜玉霞,贺卫国,列丽基.高校学生应用微视频资源的现状调查[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6-12.
[7]夏颖.微视频对大学生认知影响的实证研究[J].探索与争鸣,2015(4):44-46.
[8]夏素新.初中物理微视频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D].南京师范大学,2015(6).
论文摘要: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能否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中学化学教学水平的方法多种多样,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中学化学教学效果千变万化。利用信息技术于中学化学教学可以解决常规教学难以解决或不能解决的问题,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学化学教学中,将开辟中学化学教学新天地。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信息技术已经逐步应用于中学化学教学。教育部长陈至立指出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传统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为中学化学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中学化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克服了传统中学化学教学中重点、难点的突破,同时增大了课堂容量,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1 信息技术运用于中学化学教学的现状
传统中学化学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方式。化学教学过程中没有利用信息技术,所用教具一般是粉笔和黑板。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讲清楚,学生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听清楚。这就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师传授中学化学知识、学生接受中学化学知识并运用好中学化学知识。然而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传统中学化学教学很难达到这个要求。因此中学化学教师有必要根据中学化学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利用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将信息技术与传统中学化学教学进行有效结合,来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
2 利用信息技术于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优点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一些演示实验的现象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一些宏观概念和微观概念的内容,教师仅仅用口头描述很难达到教学目标,教学往往变得枯燥乏味。信息技术的运用在优化中学化学教学效果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中学化学教学解决了传统教学难以解决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于中学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将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是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化学教材不再只是一本书,而是多方面的信息资源。利用信息技术融合在中学化学学科的学习中将实现那些用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教学目标。
2.1 利用信息技术运用于中学化学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中学化学的学习兴趣
通过信息技术来展示物质的微观结构,如氯化钠、氯化铯、金刚石和石墨等的晶体结构;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可用CAI模拟动画展示物质的微观世界,将比以往只用语言叙述,死记硬背的内容形象地展示出来,构建起学生对化学微观世界的认知结构,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实验、幻灯、录像、实物投影、多媒体等信息手段呈现适当内容的形象资料、用一幅幅富有生气、富有规律的图案,结合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利用信息手段同时提供多个问题,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极大地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
2.2 利用信息技术运用于中学化学教学中,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有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点、难点。
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内容比较抽象。有许多的化学概念的知识内容因为抽象,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重点、难点。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将突破时空的限制,使中学化学教材上静态的知识变成生动、形象、直观的动态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化学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最优化的中学化学教学效果。
2.3 利用信息技术运用于中学化学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可将中学化学的知识表达多样化。对有危险的实验、有污染的实验,可用信息技术展示,既达到教学目标又安全无害,学生也容易理解。还可以用动画模拟出一些教师无法演示的实验,如把水注入浓硫酸错误操作后引起硫酸飞溅的后果,通过声音、图像的结合,给学生留下生动、深刻的印象。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利用信息技术,用声、形的感性知识信息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从而获得最佳的化学课堂教学效果。很多现象坐在后面的学生就看不清楚。要想让每个学生都观察清楚,实物投影仪可以将实验现象演示在大屏幕上,收到很好的预期效果。
2.4 利用信息技术运用于中学化学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中,能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的提高,为学生学习中学化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利用网络技术获取信息,将学习视野从书本拓展到网络,搜集到了许多和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既扩充了知识面,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3 信息技术并不能完全代替中学化学教学中传统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可提高中学化学教学效果,但应该注意一些误区,信息技术并不能完全代替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传统教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能够用实验去研究的教学都不能脱离实验。利用信息技术运用于中学化学教学中,应根据中学化学化学教学本身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从化学课堂教学中寻找切入点,创设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挑战性的教学环境。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于中学化学教学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况且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但只要持之以恒,大胆把信息技术当成工具用于教学中,一定能开辟中学化学教学新天地。
因此,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与功能,把传统教学手段、教师个人特色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中学化学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开辟中学化学教学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张春芳.关于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6):190-190.
[2] 李振顺.谈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程整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23(3):124-127.
关键词:大学文化;纪念品;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076-02
UIS大学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在大学品牌文化中的应用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大学文化纪念品也早已成为大学文化不可割舍的重要部分,它们早已被开发应用到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从UIS系统中的VI子系统对国内外的大学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许多国际的知名大学已经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细致的应用探索。
一、国外大学校园纪念品的开发现状
1.标志设计与应用拓展。国外大学的标志通常会根据不同的运用场所而设计不同的版本,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种:Seal(印章校徽),直接称校徽、Shield(盾形校徽)和Logo(大学标志)。Seal最为官方,在校方举办的最为正式的活动中通常会使用,比如学术会议、毕业典礼、入学仪式等;Shield盾形校徽,通常会出现在诸如学校官网、教师教学课件、校园活动海报等相对不那么庄严肃穆的场合。Logo大学标志则是最为亲切常见的,涉及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学术领域到课余生活都有他的身影,它通常是一个学校的最为直观的代表(如图一哈佛校徽)。纪念T恤、学校校旗、校园建筑的匾牌落款、校园纪念商品、学校的官方网页、校园的杂志期刊、与校园有关的任何事物上都将会出现大学的Logo。
2.大学吉祥物与衍生纪念产品的设计推广。校园吉祥物是大学校园文化的一大亮点,这一文化形式源自19世纪末的西方大学,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变迁,出现了各种新奇生动的吉祥物,有些大学在始建之初就开始设计自己的吉祥物。例如,哈佛大学的吉祥物是“约翰哈佛”的朝圣者;耶鲁大学从1889年至今百年来一直以牛头犬“英俊的丹”做吉祥物;哥伦比亚大学用蓝色的狮子作吉祥物等。学校举办的各种文体活动、校级交流活动时各具特色的活泼的吉祥物们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不同学校的学生对自己学习的吉祥物都会有着强烈的归属感,从不同吉祥物的选择上也能看出各个大学的不同的社会情感、地域特征与价值观,用一种诙谐的手法反映了学校的教育理念与自身特色(如图二)。与此同时,吉祥物作为学校的象征的同时也就有了强烈的感召力,因而许多学校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利用吉祥物开发了系列的校园文化纪念产品。小到一只笔,大到一辆自行车、一台电脑。从服饰鞋帽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用品,甚至还为有可能来校园纪念品商店参观的游客设计了许多的纪念文化产品。吉祥物由此衍生为学校最有亲和力的标志之一,是校园形象、文化特征的浓缩,对于校园文化的构建起到了独特的“萌”效用。
3.开发纪念品网络销售平台。西方的大学文化纪念品通常会采用多种销售起到来推广,一方面,大学经营者通常会在校园里建立起温馨的校园文化用品商店的实体部分,一般设立在校园的休闲区域或者是图书馆。部分游客众多的西方大学,在校园内甚至会有多处实体店铺对大学文化纪念品进行销售。另一方面,大学经营者会利用网络虚拟平台对校园文化产品进行线上的销售与推广。以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麻省理工大学为代表的大部分高校均开设了在校园文化纪念品线销售平台,并作为高校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校园文化融入了校园纪念品开发体系。
二、国内高校文化纪念品的研究现状
UIS大学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在国内大学品牌文化中的应用近年来开始兴起,从UIS系统中的VI子系统对国内的大学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许多国内的知名大学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应用探索,由于是初期阶段许多的工作还有待完善。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的张弘强教授于1998年最早提出在大学实施品牌战略,他所发表的《论高校建设中的品牌意识与名牌发展战略》一文中,提出大学品牌建设的全新观点,紧随其后我国的部分研究者开始陆续从不同角度,提出高校品牌建设的研究成果与建设意见,深入探讨了高校品牌建设的涵x、价值、作用、特征、定位、品牌战略应用等细节,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论证,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余明阳教授的《大学品牌》、赵中建教授的《学校经营》等著作,都是针对大学教育品牌理论开展的研究,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推动了高校品牌体系建设的进程。
国内高校也竞相以校园纪念品为切入点,开展了学校品牌的建设工作。华东理工大学开发了各类商品百余种,其中包含了笔记本、纪念章、文件袋、信封、书签、钥匙扣、文具盒、马克杯、T恤、毛绒玩具等。浙江大学甚至筹建了校园文化用品中心,致力于研发浙江大学的社会交流学校礼品、校园文化纪念品、地方特产的研发。建立了规范的从设计到策划再由营销策略进行推广的专业流程与机构。纪念品通过实体商品、网上商店在淘宝商城运营,名为“求是印象”(如图三)。校园文化用品中心的定位是“收藏浙大、阅读浙大、欣赏浙大”,为受众提供品位高雅、寓意深远的文化精品,将浙大的校园文化纪念产业运行得风生水起。
部分院校在整个VI系统的完善中借鉴西方大学的经验,通过设计吉祥物及其衍生产品开发高校纪念品市场,如西南交大以自己的品牌专业为特色设计的西南交大“小火车”吉祥物,华东师范大学建校60周年以狮子为原型设计了吉祥物,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大城小C”吉祥物:一个戴着博士帽的蓝色卡通鹰、一个是扎着粉色蝴蝶结的粉色卡通鹰(见下图),在新生入学期间投放使用赢得了无数媒体的关注与学生的好评,其衍生产品,如T恤、运动背包等也正在研发中。
总而言之,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大学管理者UIS意识强,VI战略与实施系统完善,已经将校园纪念品房展成了学校的双赢产业,走在了行业的前沿。如何根据自我的特色教学定位开展学院的品牌建设工作是将目前的工作重点。
三、小结
随着知识经济、服务经济、眼球经济的到来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展现。在市场经济主导教育发展的大环境下,高校压力巨大,大部分的高校都在面临招生并轨、就业竞争、学校发展诸方面的压力。因而高校综合竞争日趋激烈,迫使高校不得不在办学规模、教学质量、学科建设、整体风格、对外宣传等重要环节精益求精。高校品牌的建设在这种全方位的竞争显得尤为重要,高校的品牌与其知名度、信誉度关系密切,也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在高校品牌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适时地导入VI发展完善战略,首先利于弘扬大学精神、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其次对外展现学校办学实力,再次有利于加强师生群体的凝聚力与归属感,最终有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潇蕊,赵静.高等学校纪念品设计研究――以南京师范大学为例[D].艺术科技,2014.
[2]吴省省.高校品牌的设计与管理[J].群文天地,2011,(12).
[3]卢健民.UIS视角下暨南大学的品牌战略[J].高教探索,2004,(2).
[4]李维,郝晶晶.浅谈国内高校纪念品市场发展[J].东方企业文化,2013,(23).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个性化;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7-092-2
传统的课堂数学教学,以教师、教材为中心,过于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规范统一的教学,忽视学生这一认识主体对客体的选择和加工,以及在认识过程中的个性发挥,忽视学生间的交流协作,忽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改善知识的呈现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情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尤其忽视教学环境对于学生学习潜能的挖掘,致使好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标准件”,没有个性和创造性。
而实际上,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基础,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机制和环境去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我们开展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个性化的数学教学”的研究,旨在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开发软件教学平台,让学生进行个性化数学学习
教学软件的开发可以支持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在几何形体知识的教学中,我们为学生开发了《几何画板》教学软件,因为《几何画板》是一个“个性化”的面向数学学科的工具平台,它操作简单,只要用鼠标点取工具栏和菜单就可以,无需编制任何程序,这样的平台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构造一种内在联系密切、关系和谐的经验结构,促进个体内心目标的形成、变化和发展。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教师先让学生在几何画板平台上,用鼠标任意拖动端点,并观察平行四边形的形态变化。平行四边形的动态变化给了学生丰富的直观感受,有的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边的长短有关;有的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底边的长短有关;有的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仅与它底边的长短有关,还与它的高有关……,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认知方式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此时,教师也不急于评价哪种想法对,哪种想法错,继续组织学生在几何画板平台上操作,先任意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并画好它的高和底,然后复制一个同样的平行四边形,要求学生操作:底边不动,用鼠标拖动复制平行四边形端点向下拖动或向上拖动。
通过动态的观察,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仅与它底边的长短有关,还与它的高有关。这样教学既让原来就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仅与它底边的长短有关,还与它的高有关”的学生证实了自己的发现是正确的,激发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又让原来没发现规律的学生多了一次探索的机会,提高了学习的质量。在学生的学习得到质的飞跃的基础上,再次组织学生操作探究:既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底边和高的长短有关,那么他们之间到底有怎么样的关系呢?教师先让在操作平台上提供学生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用鼠标点取工具栏和菜单,借助几何画板的软件功能,用剪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得出:因为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在几何画板中,学生可以通过任意改变线段的长短和通过鼠标拖动端点来观察图形的形态变化,一方面能综合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另一方面能很好地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
教学软件的开发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由、轻松的学习平台,学生在这个学习空间没有太多的框框,心理表达充分自由,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操作实践,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由于操作的过程是开放的,每个学生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索,进行学习,因此,学生们都能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各种数学才智也能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二、建立虚拟Internet,让学生进行个性化数学学习
虚拟Internet是在局域网上模拟Internet的功能,把Internet技术应用于局域网内部的一种信息管理和交换平台,用户就可以利用局域网进行Web浏览、电子邮件收发、网上聊天等操作,而不需要直接接入Internet。
2003学年本区进入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区,经上级批准,小学数学选用《现代小学数学》教科书。为了更好地体现《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我们在向教育部申报编写数学课程标准教科书立项的同时,试编了《新数学读本》,作为现代小学数学的配套读物。
《新数学读本》是在《现代小学数学》的基础上,致力于构建主题化设计与开放性学习相统一的教学模式。读本以数学主题活动为主线,将结构性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加以整合,把《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相联系,有机地组成一个一个主题,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力求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背景,以数学问题为切入口,展示丰富多彩的活动世界,在活动中生成数学知识。在每一个单元的起始以主题图的形式创设学生喜爱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体验“做数学”的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态度。
《新数学读本》的编写,采用建构主义知识观所倡导的主动建构求知模式,致力于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支撑学生积极情感状态下的自主性学习活动,促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这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这一理念强调了学生学习过程不仅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紧密相连,而且使学生的探索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验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具体地说,《新数学读本》主要是通过知识问题化和问题知识化的设置,促使学生完成对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方法的主动建构。
“知识问题化”,是指将数学知识化为问题的形式,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结论隐含在问题之中,而不是将知识直接呈现给学生,更不是直接向学生灌输。“知识问题化”的关键是设计数学主题情境图,引发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并在教师指导下,将实际问题情境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把提出问题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数学活动。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将“步测和目测”、“长方形周长”、“乘法分配律”、“长方形面积”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等知识加以整合,以“篮球场上的数学问题”为主题,从体育馆和篮球场的建造,观看篮球比赛的购票活动以及比赛过程中的技术统计等多种角度,诱导学生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转入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在情境图中,除蕴含相关知识的图景以外,还设置了“看与问”的例子,这例子富有一定的开放性但又围绕一定的主题。因此,能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提问,既积极开放又不是漫无目的的提问,这样既有效率又不扼杀学生的创造性,这样的处理不仅能有效的促成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能促使学生的一般发展。
问题知识化,是知识的内化过程,指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从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出发,对问题进行加工,展开基于问题解决的、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开放性学习活动,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升原有的知识结构和对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结构中的知识和经验,借助实物模型、实物操作、实验……等活动,在“做数学”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在表达、交流、讨论,反思中探究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进行数学学习,获得数学知识,养成数学思维。如:“篮球场上的数学问题”这的单元,通过对所提问题的整顿和分类,以及必要的基础训练,为学习有关新知识作准备。从测量篮球场的长和宽开始,学习步测和目测;从求建筑工地围墙的长度,包装带的长度,屋顶扎彩灯的电线的长度等实际问题中,使学生认识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必要性,进而通过用小棒搭长方形,用绳子围长方形以及格点上画长方形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通过选购球衣、球裤、饮料以及啦啦队用品的活动,并从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比较中,引出乘法分配律;通过观察两种不同算法而结果相等的若干组算式,归纳乘法分配律,在解决球场铺地板的实际问题中,引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通过学生的操作活动,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从计算购票金额、看台的座位数等实际问题,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新数学读本的主题化设计,力求单元主题与一节课的主题相结合。一年级上册安排了“走进数学世界”、“小动物上学”、“文具店里的数”、“我们去郊游”、“森林运动会”五个单元主题,每一节新课有明确的知识点,并配以主题图。如儿童入学学习数学的起始单元,教材以“走进数学乐园”作为一级标题,创设若干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初步感受《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各领域的学习内容。进而从“形”和“数”两个方面展开初步的学习活动。以“认识物体和图形”、“9以内的数”为二级标题。“认识物体和图形”通过玩积木,从“搭一搭”、“滚一滚”、“叠一叠”、“摸一摸”、“找一找”等活动中,让儿童初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几何属性,初步认识球、圆柱、长方体、立方体。通过描或印几何体的一个面,并从观察图形和对图形的分类中,初步认识圆、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9以内的数”从学生熟悉的现实背景中,通过“看与问”、“做与说”、“练与用”等学习活动,认识1~5,0,6~9。注重在认数活动中感受和体验统计的过程,感知象形统计图。
《新数学读本》所构建的主题化设计与开放性学习相统一的教学模式,使编写体例有较大的变化,改变了数学课本“例题加练习”的编写体例,采用情境化的块状结构的编排方式,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既定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联系,有机地组成一个个主题,并配以主题图,凸现开放性。
《新数学读本》各册每一单元的体例结构如下:
(1)单元提问课:看与问――基础训练
《读本》在每一个单元的开始都有一幅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提问,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整理,形成本单元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组织学生基础训练,为学习本单元的新知识作准备。
(2)新课的体例:看与问――做与说――练与用
看与问:联系儿童生活实际,呈现含有数学事实和数学材料的情境图,通过学生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而这些数学问题的解决会产生一个数学的结构和模型。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的观察和分析,独立地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要使每一个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读本》根据不同的内容,对这个环节有不同的指令语,如“看与说”、“看与答”、“看与摆”、“找与说”等。
做与说:这个环节是在学生“看与问”的基础上,在每一个学生明确要解决问题之后,针对数学问题,在活动、思考和交流地过程中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独立的思考,安静地去做,不要急于让学生交流。当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回顾,并整理在小组内交流的思路。这一环节是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让学生相互交流,这一过程是师生一起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也是建立一种数学结构和数学模型的过程。这一环节也有不同的指令,如“做与玩”、“想与做”等。
练与用:在“做与说”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数学的结构和模型,学生要巩固这个数学结构和模型,并能够比较灵活的应用,就必须进行必要的练习和应用。“练”从模仿性的练习开始,逐步的进入综合性的练习。“用”从简单的应用入手,到综合性的、复杂的应用。这一过程是学生巩固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也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3)练习课:基本练习――自主选择
练习课以“练一练”的形式出现,是在学习新内容之后开展的基本内容的巩固训练,突破重点、难点的强化训练,知识联系的系列训练,灵活运用知识的变式训练。每一个“练一练”大体分为两部分,前面部分是面向全体的基本性练习,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进行知识再现;在再现中引导学生分析学习中的难点、重点、易错点,确定练习的重点和难点。在重点和难点训练反馈中自我评价,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方法,组织强化训练。后面部分的自主选择,是面向部分学生的选择性练习,使其在数学上得到更好地发展。
(4)单元复习课的体例:整顿与评估――活动与探索
整理与评估: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有必要让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回顾和总结,对已经学过的知识加以整理,对自己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各方面的表现作一评估,这是培养学生回顾与反思能力的过程。
活动与探索:在学生对整个单元学习回顾、整理和评估的基础上,安排了活动与探索。这一块内容是一个单元知识的应用和拓展,适度安排了一些综合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索中综合运用所用的知识,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其中带*的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用。
关键词 开放学习资源;个性化学习平台;激励机制;质量保障;可视化
中图分类号 G7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32-0056-04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习资源大量涌现,基于资源的网络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建立优质数字学习资源和共建共享环境。提供个性化服务相结合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实现最大范围的开放共享。[1]”2002年,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建立了中国知网(CNKI),该平台面向海内外读者提供中国学术文献、外文文献、学位论文、报纸、会议、年鉴、工具书等各类资源统一检索、统一导航、在线阅读和下载服务。2012年,美国的顶尖大学开设免费的网络学习平台,提供免费课程,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随之兴起。2013年2月,新加坡国立大学加入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的行列,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免费的网络学习内容[2]。
世界发达国家在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方面也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例如,加拿大的Edusource项目,该项目是在资源标准化的基础上,创建跨越整个加拿大的国家互联同享的学习资源库网络[3]。英国的JISC IE 是由英国信息系统联合委员会(the Joint Information Systems Committee,JISC)创建,旨在构建一个可互操作的分布式国家信息资源体系,为教育和科研提供一个可全面、安全、便捷存取学术和教育资源的在线信息环境[4]。2001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发起了MIT OCW计划(MIT Open Course Ware),即基于网络的开放式课程材料计划,该计划将麻省理工学院所有课程搬上网站,提供完全免费的下载,供学习者自学之用,目前,已有覆盖33个不同的学科,5个不同的领域,近2000门课程搬上网站,实现了优质课程的在线共享[5]。2010年,网易推出“全球名校视频公开课项目”,首批1200集课程上线,为学习者免费提供来自于哈佛大学、牛津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的公开课视频,其内容涵盖人文、社会、艺术、金融等领域[6]。
面对日益丰富的开放学习资源,基于开放学习资源的个性化学习平台建设也随之增长,因此,如何保障基于开放学习资源的个性化学习平台持续高效运行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普遍关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尝试设计平台运行保障机制,以保障开放学习资源聚合与分享的有效运行。
二、个性化学习平台运行保障机制设计
(一)学习者参与激励机制
激励是组织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持续有效的激励是保障组织发展的动力。激励的本质就是通过刺激,引发人的需要或兴趣,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过程[7]。在网络学习中,学习是发生在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互活动中,激励机制就是保障这种交互活动持续有效进行的重要环节,它从学习者需求出发,在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相互作用中产生刺激,激励学习者为完成目标进行学习。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是激励理论的代表之一,1943年由其在论文《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该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本研究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依次设置积分、代币、排行、榜样、荣誉五种激励机制。如图1所示。
通过积分可以换取代币,依据积分进行学习者排行,排行高的作为学习榜样推荐给学习者,随着积分的升高相应的等级也会随着增长。积分激励机制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法。可以鼓励学习者贡献学习资源,允许学习资源贡献者获得收益,最大程度的实现学习资源共享。积分机制可以有效纠正有些学习者坐享其成的思想,当学习者进行完善个人信息、上传学习资源、评价学习资源、完善学习资源、发起主题、回复留言、参与测试等操作时,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奖励。积分规则见表1。
在学习进行初期,积分机制会给没有积分的学习者学习带来一定的不便,因此,需要采用相应缓解措施。如设置一定数量的初始积分,使学习者可以在学习初期积分数量较少的情况下,能够进行相应的学习操作。设置下载学习资源所需积分的上限,使学习者可以相对容易地获得需要的学习资源。设置“允许他人赠予积分”功能,使学习者可以通过其人际网络获取积分。当积分升高,可以伴随等级的升高,增加学习者荣誉和成就感,获得更高的权限。
(二)开放学习资源的质量保障机制
1.开放学习资源审核机制
当学习者上传的学习资源进入平台时,应对上传的学习资源进行审核,以保障学习资源的质量。在本研究中,采用基于集体智慧的学习资源审核机制,即学习资源的审核由学习参与者“共同评价”,决定是否通过审核。在进行审核时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可信度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2.开放学习资源的成长机制
开放学习资源需要不断的丰富,迅速的更新,才能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需求。因此,采用“协同编辑”的方式,实现开放学习资源的自我成长。学习者可以对开放学习资源进行编辑、修改与完善,提出自己的观点与修改意见。学习者对现有开放学习资源的内容进行补充、修正和完善后,上传编辑后的开放学习资源,审核后显示。
3.开放学习资源的进化机制
开放学习资源在使用过程中,运用教育生态学中的“优胜劣汰”法则,使有些开放学习资源被淘汰,有些开放学习资源被保留,并在不断进化中成为开放学资源,成为关键物种。开放学习资源的进化机制与学习者可信度和学习者评价有关。依据学习者可信度划分范围,将学习者划分成初级学习者、中级学习者、高级学习者、专家级学习者四个等级。在使用过程中通过下载数量和综合评价分数的二维指标综合判定。依据评分将开放学习资源划分为最佳开放学习资源、欠佳开放学习资源和不佳开放学习资源。在系统推荐分享过程中,最佳的开放学习资源被推荐分享给学习者;不佳的开放学习资源被淘汰;欠佳的开放学习资源进入开放学习资源的演化阶段可能实现版本升级,也可能被淘汰。
4.开放学习资源的演变机制
经过进化阶段的开放学习资源,不佳开放学习资源标注为淘汰,其生命周期结束。欠佳开放学习资源需要对其进行补充完善,得到新的开放学习资源,将此开放学习资源版本进行更新升级,从而使开放学习资源能够循环演变,得到第n个版本的开放学习资源,最后演化成同种开放学习资源中的最佳开放学习资源。通过这样不断循环演化发展,以版本方式体现生态多样性,以关键物种方式选择最佳开放学习资源。
(三)可视化呈现机制
1.标签云形式呈现兴趣热点
标签云(Tag Cloud)是网站中兴趣点的可视化表征。兴趣点的显示按照热门程度确定标签字体的大小、粗细和颜色深浅、明暗。这样,依照兴趣点热门程度来寻找热门学习资源便成为可能。兴趣点标签通常是超链接,指向兴趣点页面。目前常用的标签云制作工具有Wordle、ImageChef、ABCya、Tagul、WordItOut、Tagxedo、TagCrowd等。本研究内嵌WordItOut自由标签云生成器,生成学习兴趣点标签云。WordItOut是一个开源的标签云生成器,可以依据兴趣热点将兴趣标签以不同的颜色深浅与明暗、字体大小与粗细呈现。热度越高,标签颜色越深、越亮,字体越粗、越大;热度越低,标签颜色越浅、越暗,字体越细、越小。
2.知识地图形式呈现知识资源关联
在本研究中,通过使用FLEX技术,嵌入Web应用程序,以知识资源为节点,实现节点的自由拖动与连接,实现了知识资源的添加、修改、删除及知识资源的关联,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知识资源的结构体系。
如图2所示,当前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点为“程序”节点,“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为该兴趣节点的“子”节点,“VFP理论”为该兴趣节点的“父”节点。学习者的知识资源以知识地图的形式显示,其关联性更明显,更易为学习者接受、利用。
3.学习过程实时可视化呈现
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将学习者个人信息、学习过程等以可视化的形式,实时显示,方便学习者实时了解个人学习情况,主动对学习进程进行调节。
将积分数、代币数、等级、学习进度、登录时间、登录次数等个人学习过程以可视化的形式显示,并根据学习的进程,实时动态变化,使学习者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实时了解,促进学习的深入进行。
4.基于文本焦点的资源内容可视化呈现
通过“焦点与上下文”技术,实现学习资源内容的可视化呈现,“焦点”即指学习兴趣点。“焦点与上下文”技术能够实现在同一页面,显示学习者的“兴趣点”及与兴趣点相关的“上下文”内容,依据学习者的兴趣度对“兴趣点”进行放大,对上下文内容进压缩。该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学习者的“认知负荷”,提高资源获取的效率。当学习者单击兴趣点时,不进行页面切换,而是将兴趣点放大,使用兴趣点标签在各层次资源内容间进行快速有效地切换。当学习者点击兴趣点“多行文本框”时,在当前页面打开一个拥有“标签式菜单”的子窗口,呈现“多行文本框”这个知识点的相关内容,学习者可以使用兴趣点的“标签式菜单”在各层次学习内容间自由地切换。
三、结语
本研究通过聚合与分享开放学习资源的方式促进网络自主学习,调动学习者主动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习者交互创造的“集体智慧”,提升学习者的信息素养,促进学习者终身学习观念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形成终身学习能力。以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为中介,从学习者参与机制、开放学习资源质量保障机制、可视化呈现机制等方面设计了一系列的运行保障机制,是对网络自主学习持续有效运行的保障。本研究构建的基于集体智慧的开放学习资源聚合与分享平台可为网络个性化自主学习平台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并可在不同领域的开放式学习资源平台中进行应用,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及推广性。将开放学习环境下知识点、物化资源、人际资源、生成性资源之间建立关联,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意识与协作意识,为资源聚合与分享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解决方案,也是对现有信息化环境下自主学习实现方式的一种极大补充和有力发展。其架构的开放性及先进理念, 对“个人”与“集体”知识体系的建设具有很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张赛男,赵蔚. 面向个人终身学习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生态化发展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1):83-87.
[2]McGreal,Rory Anderson,Terry Babin,Gilbert Downes,Stephen Friesen,Norman Harrigan,Edusource: Canada’s Learning Object Repository Network[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and Distance Learning, 2004(3):45-58.
[3]The Joint Information Systems Committee.Information environment [EB/OL]. http://jisc.ac.uk/whatwedo/themes/information environment.aspx.2008-11-12.
[4]Mackness.J,Mak,S. and Williams,Roy. The ideals and reality of participating in a MOOC[C]. 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tworked Learning 2010:266-275.
[5]邓康桥,阙澄宇.MIT OCW项目与网易公开课运营模式比较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9):21-25.
[6]任友群,徐世猛.开放课程的探索与思考――从学习者、决策者到建设者[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5): 3-10.
[7]赵蔚,张赛男.“动机、过程、效果”三位一体式网络学习评价体系构[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6):36-42.
Research of Operation Guarantee Mechanism of Personalized Learning Platform Based on Open Learning Resources
Zhang Sainan,Sun Biao
Abstract In the face of increasingly rich open learning resources, personalized learn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 based on open learning resources also will grow. How to guarantee the personalized learning platform based on open learning resources continue to run efficiently i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researcher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article design learn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open learning resources quality guarantee mechanism and visualization mechanism, so as to guarantee the aggregation and sharing of open learning resources be operated effectively.
关键词:探究;兴趣;创新
一、探究性学习是保护持续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催化剂”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九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各种生动鲜明的化学现象,可以引起学生对这一新学科的直接兴趣.但是随着学习进程的延伸,有的学生会由于畏难而导致兴趣逐渐减弱.要让学生对化学长期保持浓厚的兴趣,教师就需要注重教学策略的研究,开展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正是探究性学习的优势.
二、探究性学习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教学的目的不能局限于具体化学知识的学习,而应当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体验发现知识、再创知识的过程.这样的活动虽然要用更多的时间,但对学生体验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是非常必要的.
三、探究性学习可以增进实践和创新能力
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是相对的一对概念.这两种方式都是必要的.但是我们过去过多倚重于接受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为学生构建了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 利用化学自身的学科特点吸引学生
(1)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创设背景引入课题。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有很强的吸引力,往往使他们自觉地去探讨和实践.这对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联系实际生活可以创设诸如:加氟牙膏为什么有防龋齿的作用?加碘食盐加的是哪一种含碘的化合物?为什么钢笔混用不同墨水会写不出来?酒为什么是陈的香?炖鱼的时候为什么要加少量的料酒或醋?等引入性课题,让他们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
(2)充分利用好化学实验,筛选并采用符合教材内容,适合学生的探究性实验。教师应注意实验的改进,如研究焰色反应的实验可这样改进:将酒精灯换成洁净的蒸发皿,倒入适量酒精,点燃,取各种化合物的粉末直接撒到火焰上,现象非常明显.再以“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为例:分五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是教师提出问题:白磷可以在水底下燃烧吗?这就产生了问题情境.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引下提出实验的方案、制定实验计划.第二步按照设计的方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第三步收集证据,引导学生对以上实验得出正确的现象.第四步学生通过交流对提出的问题做出解释,得出结论,即燃烧的三个条件.知道了这三个条件也就能得出白磷可以在水底下燃烧的结论.第五步是反思与评价.在实验过程中本组成员的实验操作还存在哪些不足,对实验可以做哪些改进,能否设计其他的实验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2 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景
认知冲突是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或差异.这种认知冲突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进而转为一种探究的动力.
(1)呈现表层现象和内部变化的矛盾.例如,在对鸡蛋壳主要成分的探究中,可引导学生讨论如下几个问题:①鸡蛋壳放在食醋中为什么有气泡产生?气泡可能是哪种气体?如何验证?②为什么鸡蛋会出现时浮时沉的现象?③如果把蛋壳放在稀盐酸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一样吗?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能力的同时还能体会到探究活动带给他们的乐趣.
(2)呈现新知与原有经验的冲突.如,“钠的化合物”一节,可以这样引入新课:通常我们用火点燃可燃物,用水可以灭火,现在看用水能不能点燃棉花呢?(教师用滴管向事先准备好的棉花上滴几滴水,结果棉花燃烧起来)水是怎样把棉花点燃的呢?因为我提前在棉花里放了一些过氧化钠.“反常”的实验现象引发了学生的讨论,此时教师抓住时机提出问题“为什么过氧化钠与水就能把棉花点燃?”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问题.
3 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
我校承担的xx市“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系列化考级实验与研究》今日开题。我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提出意见。
一、 课题提出的依据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阅读面窄、朗读水平差、语言积累少、语言表达能力弱似乎成了小学生的“语文通病”。“如何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
2001年由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些论述有意识地将“语文素养”凸现出来,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研究方向,也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极具探究价值的突破口。
但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仅靠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必须要激发学生课外识字、阅读、背诵和习作的兴趣,引导学生拓宽语文学习渠道,激励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自主积累,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时间中,由于缺乏具体规范的、可以操作实施的评价手段与活动,很难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各项具体要求,特别是课外阅读和语言积累的数量落到实处。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小学语文系列化考级实验与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准备采取切实有效的活动形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理论价值
1、促进教师自主探究小学语文教学规律。在系列化考级活动中,由于包括了识字、写字、阅读、背诵、习作五个方面的内容,各项学习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和规律,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考级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研究各项学习能力之间如何相互促进,相互转化,从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树立大语文学习观,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研究氛围,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全面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全面提升教师教科研素质,引导教师探索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努力建设一支富有创造生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把学校建设成一所散发浓郁书香的特色学校。
(二)实践价值
1、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具有自主识字、独立阅读、自主积累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2、全面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会识字、勤读书、善积累、爱写作的良好习惯,拓宽语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在各项考级活动中,优化学法指导,增强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与理解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也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
(一)理论基础
1、我校历来重视教科研工作,先后承担了十多项国家、省、市、区级课题,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课题研究成果。学校有较为优越的教学研究条件,能保证人力、财力的投入,有较为完善的教科研管理网络。
2、目前,我们语文教研组18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的95%,绝大部分教师参加过区级以上优质课比赛。教师的科研意识比较强,教学理念能够与时俱进,教育理论水平较高,这一切都为我们进行课题研究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二)实践基础
1、此课题已经在我们学校开展了近三年的时间,我们在进行各项考级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这为调整实验方向,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实验措施,从而进一步开展实验研究奠定了相应的基础。
2、学校投入了一定的人力和财力,编写了实验研究所需要的辅助教材,购买了内容丰富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编印了相应的考级证书,保证了开展实验研究的时间,这都为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四、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
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就是引领各位语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加识字、写字、阅读、背诵、习作五项考级活动,努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育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进而提高全校的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努力创建一支具有较强科研水平的语文教师队伍。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1、研究各项考级所应达到的具体目标;
2、研究各项考级的组织形式与实施策略;
3、研究如何落实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课外阅读量与积累量的具体要求;
4、研究开展各项考级对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影响;
5、研究如何创建书香校园;
6、研究如何改变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 开放性原则:阅读考级和背诵考级的内容可以来源于学生的课本、
自读课本和课外书等,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使学生能够比较开放地进行阅读。
2. 灵活性原则:集中测评与和分散测评相结合,全校活动、级部活动
和班级活动相结合,给实验教师更多的空间,便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3. 激励性原则:语文系列化考级重视知识与技能的结合、重视学生在
亲身参与语文各项活动中而获得的感悟和体验、重视让全校每一个学生的全员参与。这样的评价,就有利于调动起全校师生学语文的兴趣。
4. 科学性原则:在制定评价试题、设定评价标准的过程中,要遵循语
文学科的内部规律,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科学性在本实验中显得尤其重要。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我们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要求参与研究的教师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力求在真实的特定教学环境中进行研究,保持研究的真实性,注意认真观察、总结、反思、再总结,以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取得研究成效。
1、调查法:
适时调查小学生的阅读量及积累量,了解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兴趣、阅读个性,喜欢背诵积累的内容,调整阅读和背诵考级的范围。
2、行动研究法: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3、问卷法:
对学生各阶段的阅读能力采取试卷检测达标的方法进行检测,通过分类检测和综合检测,定性评估和量化评估,教师评价和专家评价等对学生阅读潜能进行测评。
4、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和预期的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准备过程:2006年3月——2006年5月
在此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进行调查研讨,调整课题总体研究目标;
2、设立各级考评委员会,加强实验的领导力度。
3、购置大量图书,为考级全面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4、精心修订识字和背诵用书《字海竞帆》和《文海拾贝》。
5、修订各项考级内容的考级要求,明确考级范围。
研究实施过程:2006年5月——2010年3月
第一阶段:2006年5月——2007年7月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和特点,将各项考级分散安排在各个年级段,循序渐进地开展考级活动。一二年级重点研究识字、写字考级,三年级重点进行写字、阅读、背诵考级,四、五年级重点研究阅读、背诵、习作考级。同时我们将采取各种形式进行“书香校园”的建设,引导教师努力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着力在学校掀起师生共同阅读的。此阶段我们研究的重点是识字考级和写字考级。
第二阶段:2007年8月——2008年7月
本阶段我们将在上一研究阶段的基础上继续分年级段开展深入研究,引导教师采取各种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语文教学、调动阅读积极性,并适时与考级相结合,激励学生不断向自己新的高度挑战。本阶段我们研究的重点是识字考级、写字考级和阅读考级。
第三阶段:2008年8月——2009年7月
本阶段我们将引导教师积极将自己在课题实验过程中的探索、发现与反思及时归纳整理,促使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跟踪调查学生参加考级后整体学习能力的变化和如何以有效的方式组织阅读和识字考级,落实课程标准中对学生阅读量和识字量的具体要求将成为本阶段的研究重点。
第四阶段:2009年8月——2010年3月
本阶段我们将重点研究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之后语言表达能力的变化,避开应试教育的影响,引导并鼓励学生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文章,思考探索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开展习作考级,促进学生习作及整体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课题结题过程:2010年3月——2010年6月
在本阶段中,我们一方面继续进行各项考级实验,一方面重点针对前一阶段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梳理思路,整理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报告。
(二)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