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3 04:46:51
导语:在应急预案演练小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重大事故发生首先波及企业(现场)内部,当事故能量比较大时,就可能影响企业(现场)以外。此时,事故的控制单单靠一个企业来完成就不可能了,需要政府组织整个社会力量来处理。所以应急预案也相应分为企业(现场)应急预案和政府应急预案。现场应急预案由企业负责,场外应急预案由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负责。
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的影响范围、地点及应急方式,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我国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将事故应急预案分成六个级别:
(1)I级(企业级);
(2)I(级(县、市/社区级);(3)III级(地区/市级);
(4)IV级(省级);
(5)V级(区域级);(6)VI级(国家级)。
二、应急预案的文件体系
应急预案要形成完整的文件体系,以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成为应急行动的有效工具。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是包括总预案、程序、说明书、记录的一个四级文件体系。
1.一级文件—总预案
在总预案中作总体上的描述及必要说明。总预案包括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指导思想及适用性、危险分析、应急能力评估、预案的评估与维护等。
2.二级文件—程序
它说明某个行动的目的和范围。程序内容十分具体,比如该做什么、由谁去做、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等等。它的目的是为应急行动提供指南。一般包括基本要素、预防程序、准备程序、基本应急程序、专项应急响应程序。程序的编制力求格式简洁明了,多以文字叙述、流程图表相组合的方式表现。
3.三级文件—说明书
对程序中的特定任务及某些行动细节进行说明,供应急组织内部人员或其他个人使用。
4.四级文件—对应急行动的记录
包括在应急行动期间所做的通信记录、每一步应急行动的记录等。详细的应急记录便于应急事件结束后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三、应急预案的要素
应急救援预案是一个开放、复杂和庞大的系统,应急预案的设计和组织实施应遵循体系要素构成和持续改进的指导思想。应急预案体系可以由6个一级和15个二级要素构成。
1.方针原则2.应急策划
(1)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2)能力与资源;
(3)法律法规要求。
2.应急准备
(1)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2)应急设备、设施与物资;
(3)应急人员培训和预案演练;
(4)通告程序和报警系统建立;
(5)日常公共教育。
3.应急响应
(1)现场指挥与控制;
(2)通告、报警:
(3)事态监测;
(4)保护措施:人员疏散、警戒与治安、抢险抢修、医疗救护与卫生服务、应急人员安全防护;
(5)对外进行信息;
(6)资源管理。
4.事故后的恢复程序
5..预案评审与评审改进(或应急预案的维护)其中核心要素也是基本要素为:
(1)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2)能力与资源;
(3)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4)应急设备与设施;
(5)培训与演练;
(6)通告程序和报警系统;
(7)保护措施程序:
(8)信息与公众教育;
(9)事故后的恢复程序;
(10)预案评审与评审改进(或应急预案的维护)。
四、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程序
1.企业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原则
(1)应根据本单位危险源的特点编制,要有较强的针对性;
(2)救援措施、避险要领应简洁明了,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企事业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应遵循企业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2.应急救援预案的主要内容
(1)危险源辨识及评价结果;
(2)事故类型及可能造成的危害分析;
(3)事故应急救援及紧急避险措施;
(4)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指挥机构、救援队伍及职责分工;
(5)事故应急救援器材、装备;
(6)需请求社会救援的事项;
(7)事故应急预案演练的考核评价标准;
(8)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制度。
3.应急预案制定的基本程序及要求
应急预案的制定是针对各项事故应急措施(含信息)、程序和行动计划的文件化过程。预案的制定应按如下程序及要求进行。
(1)危险及其发展过程分析。主要分析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危险特征、触发条件、触发后事故演变过程等。通过辨识危险因素和危险部位,确定危险(危害)类型。
(2)事故类型与危害分析。事故类型与危害分析是在危险源评估的基础上对其可能发生的危害类型进行分析认定,从而科学地预测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及事故产生危害的大小。根据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危害空间范围不同,需要做应急预案的区域范围分为场内应急和场区周围,引起周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就必须编制场外应急预案。由于场外应急涉及到周围的单位和人群,通常需要政府负责协调。
(3)制定应急措施。根据不同的事故类别、事故危害等,研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对可能发生无法直接施救,或可产生较大灾害的事故要给予特别关注,制定紧急疏散等应急措施,防止盲目施救,导致伤亡扩大。可能受到影响的员工和承包方、其他可能受到影响的相关方根据危险源危险及其发展情况、企业生产工艺情况、地理环境情况等,分别按场内应急和场外应急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是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编制的预案需组织专家评审,并经修改完善后报上级部门审批。在制定计划过程中,应让熟悉设施的工人,包括相应的安全小组共同参与。
(4)根据事故应急措施需要,制定应急救援装备、器材配置方案。主要包括需配置的抢险器材设备、人员防护装备、通信设备、救护器材设备的种类和数量等。
(5)制定应急救援组织指挥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方案,并明确职责分工。保证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指挥机构在发生事故时能根据事故状况实施有效的协调指挥;应急救援队伍能够实施有效的应急抢险、排险、救援、救护等工作。
(6)分析确定需社会救援的事项。为了在发生重、特大事故时能够及时得到有效的社会救援支持,应依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危害,分析确定需要社会救援的事项,纳人预案管理。
(7)制定有关人员培训内容和预案演练考核标准。为使应急指挥人员和救援队伍掌握应急指挥与救援要领,危险岗位工作人员掌握事故状态下应急抢险或避险逃生的要领,应研究制定相关培训内容和预案演练考核标准。企业应让熟悉设施的工人参加应急计划的演习和操练,与设施无关的人,如高级应急官员、政府相关人员,也应作为观察员监督整个演练过程。每一次演练后,应核对该计划是否被全面执行,并发现不足和缺陷。企业应在必要的时候修改应急计划,以适应现场设施和危险物的变化。这些修改应通知所有与应急计划有关的人员。
(g)形成预案。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经过专家评审和领导审批后,作为执行性文件在企业内执行。
4.预案措施的落实与管理
应急救援预案确定后,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组织预案措施的落实工作。5.预案演练
预案演练是保证一旦发生事故,预案可以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演练的主要内容:
(1)事故报告与接报。包括第一时间的事故现场人员或事故发现人员的报告;事故单位接报响应;事故单位向当地政府及其应急保障系统报告,请求外围应急救援支援及其接报响应。
(2)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的现场应急抢险或避险。
(3)事故应急调度指挥部指挥与抢险。包括指挥部人员迅速赶赴现场预定位置指挥抢险工作;通知各有关应急机构进人应急状态;指挥调动应急救援队伍开展抢险、排险、疏散、警戒、救护等相关工作。
(一)2013年我县共发生突发公共事件62起,与2012年相比,起数增加6.9%。一是自然灾害类中水旱灾害2起,气象灾害4起,地质灾害5起,森林火灾3起,无人员伤亡。二是事故灾难类中交通事故6起,死亡2人,伤2人;民房火灾事故18起,死亡3人;工伤事故3起,死亡3人,伤2人;无校内外学生安全事故。三是公共卫生事件类中发生一起公共卫生事件,经济损失1万元,无人员伤亡。四是社会安全事件中2起;刑事案件立案18起,伤2人。(具体统计结果详见附表)
(二)2013年我县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自然灾害事件中遭受台风和连续强降雨与去年相比减少,自然灾害有所增加,气象灾害增加,由此造成12961.33万元的经济损失。二是事故灾难类事件中发生起数减少,伤亡人数明显减少,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成效显著,未发生安全事故,全年未发生学生伤害事件。三是公共卫生事件类发生一起。四是社会安全事件中群体性上访事件较去年减少。类刑事案件立案起数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
二、总结评估
我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救援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框架体系,在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我县处置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2013年在市应急办的指导下,重新修订了一些应急预案,促进应急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一)完善预案体系建设,促进应急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我县在原有预案体系较为完善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县突发事件新闻应急预案》、《县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县突发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县粮食安全应急预案》、《县农村饮水安全应急预案》、《县流感大流行应急预案》、《县突发事件信息直报制度》、《县农村有线广播应急预警实施方案》、《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共10多份应急救援预案,《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正在征求意见阶段,加强应急组织机构、队伍、预案、制度、培训、演练、处置、物资储备等体系建设和编制预案分类目录,进一步加强对预案的动态管理,确保预案的时限性。通过逐渐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切实做到应急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二)健全指挥组织体系,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保障平台
我县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调整充实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即应急组织体系领导机构)、防灾减灾、传染病防控、医疗救援、自然灾害救援、安全事故救援等方面应急处置领导机构、专家组和应急专业队伍,建立全县应急管理机构队伍网络,加强应急保障工作,做好应急管理工作调查评估,进一步健全应急指挥、应急处置、后勤保障、信息通畅等网络体系和组织建设,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保障平台。
(三)抓好常态演练工作,提升应急处置救援能力。
组织应急救援演练,能有效提高应急组织体系的战斗力,也是提升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根本措施。县消防大队、运输管理所、中石油、危化企业、中小学校等行业、企业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检验应急救援体系反应的灵敏度,预案的适用性和针对性,为预案的完善提供实战资料和参考依据,提升了处理危机和事故救援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县政府组织开展了综合应急预案桌面演练,通过演练重点检验我县各有关部门在应对处理突发事故的综合能力,在应急响应、统一指挥、分工协作等方面的应急处置能力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四)落实信息报告制度,规范应急工作信息报告程序
县总值班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保证通信畅通。并严格落实《县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制度》,一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要求各相关单位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在规定的时限内按照规定的方式向县政府总值班室报告,县政府按相关要求向市政府报告。特殊情况必须在事发后第一时间按程序电话报告县政府总值班室,随后以规范信息报告样式补报。同时,处置救援情况应及时续报,事件结束后实行终报。对发生在敏感时间、敏感部位的事件,达不到上报标准的,也要及时向县总值班室报告。对迟报、谎报、漏报紧急重大情况或传达领导及上级批示指示不及时,协调落实不到位的,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2013年我县各乡镇及各部门、各单位都能坚持信息报送制度(节假日照常值班值守),未出现信息迟报、谎报、漏报现象。
三、存在问题
虽然我县在加强应急组织体系建设,做好全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救援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与我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表现有三方面:一是应急装备和应急物资储备不足问题突出。应急组织体系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参与部门多,涉及面广,应急物资储备所需数量多、品种杂、费用高,要达到各类应急物资储备的指令性计划要求,须投入大量的资金。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动植物疫情等应急物资储备资金都已列入财政预算,但因目前我县财政资金较困难,在应急资金保障上还比较缺乏,距上级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其他如为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需的购置药械设备资金均无法全部到位等。二是应急组织体系中专家组建设滞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专家组机构是应急组织体系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机构,其职责是为各相关应急机构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决策方案。目前,我县虽有组织防火、防汛、动物防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各类专业救援力量,但在应急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和专家组机构建设上还十分滞后,还未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应急专业人才库。三是应急组织救援演练仍需加强。虽然我县在防火、卫生防疫、公共安全系统方面均有进行常态性救援演练,但相对于整个应急组织体系来看,明显表现出演练系统少,演练规模小,演练周期短等弱点,在实施常规演练方面仍需大力加强。
四、工作建议
(一)依托平台,整合资源,全面提升工作水平
一是按照“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的原则,在全社会树立共享观念,逐步扩大共享范围。要求县直有关部门、各乡镇结合应急预案的具体启动实施过程,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形成汇报材料,由总值班室汇总,分发部门和乡镇,并动员全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踊跃建议,给予他们法律上的保障和政策上的激励,逐步实现资源共享的最大化,为基层应急组织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的软环境支持。二是建立健全快速反应系统,进一步健全统一接报、分级分类处置的应急平台建设,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建设纳入地方和社会发展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提高应急信息技术和装备的实用性,依托政府系统电子政务网建设进行多网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通过加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同步建设,实现业务系统与技术体系的高度融合,全面提高信息平台的整体效益。三是建立健全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建立应急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研究基层应急组织体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安排布署下阶段工作,完善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和协作机制。从制度上规范各部门、各乡镇实现资源共享和资源整合的路径和方式。
(二)健全机构、强化管理、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基层应急组织体系建设是一次涉及面广、组成机构多、工作难度大的庞大系统工程。必须从健全机构入手,进一步强化机构内部管理。按照“立足现实、充实加强、细化职责、重在建设”的方针,比照市政府的做法,以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为龙头,以县政府总值班室为枢纽,不断调整机构组成,充实机构力量,以满足应急管理工作的需要。要求总值班室充分履行应急职守、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要求县直各职能部门要根据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需要,结合实际,健全办事机构,明确职能定位、业务划分;督促县直各部门和各乡镇抓紧各类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工作,做到预案衔接,不留空档,尽快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多层次、全方位的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同时,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要求,建立并强化县乡两级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责任主体,突出责任意识,从源头上保障基层应急组织体系建设的真正落实。并根据国家和省、市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及方案,健全我县相配套的实施方案,依法依规开展基层应急组织体系建设工作,逐步使这项工作走上制度化、法制化的良性轨道。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切实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在充分利用现有应急队伍的基础上,抓好专业应急队伍建设,加快建立以公安、消防、医疗救护队伍、武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为基本力量,以社区自救互救组织、企事业青年职工、青壮年农民和志愿者队伍为补充力量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队伍体系,加强演练,抓好培训,提升救援作战能力.逐步整合现有各专业救援力量,形成一支专用、一专多能的专业队伍,提高应急管理的指挥和处理水平。加快建立专业人才库,充分发挥专家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研判、决策咨询、专业救援、事件评估等方面的作用。
一、 指导思想
检验和提升全体师生对突发性暴力事件的反应和处置能力,确保校园和谐稳定。
二、 参演人员
铁厂一小全体师生、全体安保人员。
三、 演练时间
2021年5月6日课间操后
四、 演练地点
铁厂一小教学楼前操场
五、 组织机构
为确保本次应急疏散演练活动顺利有序的开展,铁厂一小成立了学校反恐防暴应急演练活动领导小组。
六、 演练目的
1、宣传和普及防暴应急知识和技能,增强广大师生员工应对暴力事件 危机意识,逐步提高应对暴力事件能力,减少暴力事件损失。
2、检验全校师生应对暴力事件应急机制的运作水平,进一步完善暴力事件应急体系。
3、检验应急演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加强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改进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七、演练流程
1、先期处置:门卫发现持刀暴恐分子试图闯入校园,酌情进行先期处置,阻拦或关闭大门。
2、门卫发出警报:报告学校值班领导,接到警报后第一时间触发“一键报警”装置,同时报告学校反恐防爆应急演练活动领导小组。
3、应急指挥到位:学校反恐防暴应急演练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接警后,立即前往广播室发出警报并统一协调指挥。
4、在操场活动的师生听到警报后班主任老师立即带领本班学生撤退到班级内,并关闭好班级门窗,以防暴徒闯入教室伤人。
学生撤离路线:
(1)一、二、三、四年级由正门撤入教学楼内,楼门口由宋海玲老师和苏微微老师负责,等学生撤退完毕,将楼门关好上锁。
(2)五年级由东侧后楼门撤入教学楼内,楼门口由王佳慧老师负责,等学生撤退完毕,将楼门关好上锁。
(3)六年级由西侧后楼门撤入教学楼内,楼门口由曹雪梅老师负责,等学生撤退完毕,将楼门关好上锁。
5、应急防暴小分队到位:李艳红老师和尤玉兰老师负责将教学楼内窗户在好上锁。所有男教师持器械立刻到学校大门口,阻止暴恐分子进入校园。
6、应急指挥小组调动各方力量,集中力量到暴恐分子突击的入口或暴恐分子聚焦点,最终制服暴恐分子,或尽理拖延时间,等待警察到来。
7、演练结束:暴恐分子被全部制服后,演练领导小组组长发出解除警报信号,宣布演练结束,全部参加演练人员重新回到学校操场集合进行演练情况总结。
防震减灾演练活动总结
为牢靠建立师生的平安意识,加强全校师生遭遇地震、火*等突发*变乱的应急才能,进步学生的自救自护才能,做到岑寂处置惩罚,并能指导、赞助学生科学、有序地逃离现场,避免(削减)因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家当损失,小学全体师生于20xx年5月10日上午8:05分,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全面的学生自救自护演练运动。
演练前进行班级平安教导
演练开始前班主任徐先生对学生进行平安教导,同学们个个坐如钟,认真地谛听,平安意识记心间。
1。了解“防灾减灾日”。
2。知晓防灾减灾措施。
1、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地震,要在教师指挥下捧头、闭眼,尽量蜷曲身体,迅速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2、在行驶的汽车内避震,应抓牢扶手,以免跌倒或碰伤;低落重心,躲在座位邻近;地震曩昔后再下车。
3、在户外避震时,该就地选择坦荡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4、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避震,该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用随身携带的物品挡在头上。
5、避震应选择室内壮实、能保护身体的物体下面或*下,容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
6、掩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7、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分散演练支配
1、演练总指挥发出演练启动指令。
2、信号员发出“地震*报”第一声信号。
3、进入紧急避险状态。全校停工停课,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就地避震(约1分钟),躲在桌子下或墙角。
4、就地避震后,信号员发出第二声*报信号,所有师生做好分散筹备。所有师生员工按分散要求分散,学生统一将书包放置头顶,注意保持好分散的秩序。
5、教职工和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入临时避险区域(*场和大台阶下广场),捧头就地蹲下。各班班长、班主任维持秩序、清点人数,并实时申报年级组长→年级组长向副总指挥xx陈诉请示人数。
6、法制副校长做总结*讲话。
7、肯定无非常后,副总指挥向学校地震演练总指挥申报演练停止,请总指挥指示。
8、总指挥依照领导组组长指示宣布演练停止指令,学生以班为单位有秩序的返回课堂,教职工返回工作岗位。
当第一次消防*报声的突然响起,同学们快速躲到课桌底下、双手抱紧书包。随着第二次消防*报声的突然响起,同学们在各班先生的率领下需离开课堂,同时赓续提醒同学们“不要张皇,沿着指示灯偏向走”、“低下身子,沿墙壁右侧下楼梯”“不要急,以防摔倒”。同学们表现出很自在镇定,迅速撤离到空旷的*场上。
演练停止
法制副校长做总结*讲话:通过本次演练,不仅加强了全校师生的平安意识,同时也进步了同学们的自我掩护意识和灾害应急处置才能,把平安教导工作落到实处,达到了本次消防演练的预期目的。
防震减灾演练活动总结
自“5.12”汶川地震发生以来,我校为了进一步贯彻上级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增强学生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学生防震减灾自我救护能力。我校领导十分重视防震科普宣传,结合学校安全法制课,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使防震科普知识成为我校校本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发挥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社会功能,极大地促进了全校师生防震减灾意识的提高。通过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机构健全、制定预案:
1、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防震减灾专题会议,制定“防震减灾工作应急预案”,并及时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并要求渗透到各自的工作中。
2、成立学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实际,逐步强化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模拟演习与宣传教育工作。
二、实施步骤:
(一)模拟地震情境,制定应急预案:
1、根据我校建筑物结构和人群分布特点,制定相应的防震应急预案,并组织师生认真学习。
2、责任分工,当堂任课教师为各班的主要具体疏散责任人。教学楼每一层楼楼梯口有两位教师负责指挥。
3、当听到防震预报铃声后,各班主任、当堂任课教师首先要保持冷静并尽快做到:拔掉电源,组织学生有顺序地跑到室外的空地上,并且远离电线和建筑物。
4、如果来不及,要躲在狭窄的地方或坚固的桌子等下面,并尽可能地找到一些物品保护头部,震后立即发出呼救。
5月15日,我校组织了防震减灾演习活动,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了一次防震避险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安全自护自救能力。
(二)开展多形式的防震宣传教育:
采取了专题报告、科普橱窗、地震知识竞赛、黑板报等形式,强化了学生的安全自救意识,宣传了有关安全知识:
1、以班为单位组织全体学生进行了地震知识竞赛活动。
2、教导处组织安排了全校各班的防震宣传黑板报评比。
3、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升旗仪式和校会等全校学生集合的时间,向学生介绍了地震的成因及过程,受到学生的欢迎,较好地宣传了防灾自救知识:
(1)不要急。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震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十二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在楼房里,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源,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学校里人多,如遇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指挥学生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宽敞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三)制定学校防震减灾地震宣传活动的计划如下:
1、认真制定工作计划,并按照计划内容具体落实每一项工作。
2、每学期组织一次防震减灾专题知识讲座。
3、利用广播、板报等媒介进行宣传教育工作。
4、利用校会、班会等时间向学生开展防震减灾教育活动,内容主要是听讲座,学习有关知识。
5、定期组织相关内容的演习。
6、开展其他活动加强防灾宣传教育工作。
7、各组织成员要各负其责,认真完成各自工作。
8、平时开展各项活动及学习,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增强学生的防灾意识及防灾知识。
9、利用家长学校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让家长协助学校对学生加强教育。
10、及时总结工作。
防震减灾演练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做好学校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增强全体师生的防震减灾安全意识,提高广大师生在地震中的逃生自救、互救能力和抵御、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确保灾难来临时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我校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防御和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积极、主动、科学、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宣传教育氛围。动员全校师生共同参与防震减灾活动,为构建“平安校园”提供安全保障。现就一年来的防震减灾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是健全机构,强化组织领导。在防震减灾工作中,中心校领导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来抓紧抓实。调整充实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由中心校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校(园)长为成员。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防震减灾工作。
二是强化宣传,增强防震意识。各校(园)充分利用广播、标语、黑板报等形式,加强地震科普知识普及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加强地震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做到师生人人皆知。同时,各校还利用每周一国旗下的讲话,加强对在校师生的培训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一年来,各校(园)累计贴防震减灾宣传标语200余条,出黑板报52期,开展防震知识教育26校次,受教育学生8917人,教职工503人。
三是开展演练,提高搞震能力。中心校要求各校(园)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每年不少于2次的防震避震应急演练,提高广大师生的应急避灾能力。各校全年累计开展防震演练60校次,参演师生达18840人次(其中学生17834人次,教职工1006人次)。
四是完善制度,提升救援时效。中心校于本年1月份完善修订了《XX中心校防震救灾应急预案》,且各校(园)结合学校实际,也相应制定了应急预案和演练方案。通过适时组织地震应急预案的演练,师生进一步熟悉掌握启动应急预案的方法、步骤,明确在应急行动中的职责,达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效果。
虽然我中心校在防震减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缺乏防震减灾工作经费;
二是部分校园建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达不到抗震要求;
1.1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完善柳林县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缓解重污染天气发生频率和污染程度,切实减轻重污染天气对居民健康的影响,保障人民正常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结合柳林县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山西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汾渭平原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夯实应急减排措施的指导意见》《山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山西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山西省打赢蓝天保卫战2019年行动计划》《山西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山西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吕梁市打赢蓝天保卫战2019年行动计划》《吕梁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吕梁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吕梁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修订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柳林县行政区域内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沙尘暴天气应对工作不适用本预案。
1.4预案体系
《柳林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是县政府专项应急预案。各乡(镇)人民政府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县直有关部门重污染天气专项预案和企业“一厂一策”实施方案,与《柳林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相衔接,共同构成柳林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体系。
1.5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属地管理,部门联动;
科学预警,及时响应;
信息公开,全民参与的原则。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领导机构和职责
县人民政府成立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指挥、组织、协调全县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
研究确定重大决策和指导意见;
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重污染天气应对情况;
批准有关信息等。总指挥由县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分管副县长担任,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为指挥部成员单位。
2.2办事机构和职责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吕梁市生态环境局柳林分局,主任由吕梁市生态环境局柳林分局局长兼任。负责贯彻指挥部的决策和部署;
组织重污染天气研判、会商以及相关信息的报送;
指导全县重污染天气应急准备和应急演练;
组织有关单位督导应急响应措施落实;
指导和帮助企业编制“一厂一策”实施方案;
组织对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进行分析、总结;
组建重污染天气专家组、监测预报组、督导检查组、宣传报道组;
承担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专家组。由环保、气象领域相关专家组成,参与重污染天气会商、预报、预警、响应及总结评估,针对重污染天气应对涉及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为重污染天气应对提供技术指导。
监测预报组。由吕梁市生态环境局柳林分局和县气象局有关技术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实施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进行环境空气质量和气象条件的观测及预报,向指挥部提供监测、预报数据信息,为预警、响应提供决策依据。
督导检查组。由县政府办公室牵头,组织县委组织部、县纪委监委、县应急管理局、吕梁市生态环境局柳林分局、县交警大队、县教育局、县城市综合执法大队等部门组成督导检查组,负责对各有关单位重污染天气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响应等职责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巡查、考核,及时反馈有关情况并对履职不到位的人员、单位提出问责处理意见。
宣传报道组。由县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县应急管理局、吕梁市生态环境局柳林分局、县气象局、县城市综合执法大队、县交警大队、县交通局、县卫健局、地电柳林分公司、各电信运营企业及其他新闻单位组成宣传报道组,根据指挥部的信息,组织开展新闻报道,进行公众宣传,正面舆论引导。
2.3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制定本部门重污染天气专项实施方案,并报指挥部办公室备案。在启动预警响应期间,有效组织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并对执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按要求做好应急响应各环节工作记录和台账,每日12时前向指挥部办公室报送进展信息。预警解除2个工作日内将应急响应措施落实情况以书面形式报指挥部办公室。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编制本辖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县级预警信息通知后,按照应急响应要求落实各项措施,动员辖区内居民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的各项防范措施;负责本辖区秸秆禁烧工作。
县委组织部:负责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的干部考核,配合县政府办公室监督检查各相关部门的应急准备和应对工作。
县委宣传部:发挥媒体作用,加强对预案的宣传,加大对公众健康防护、建议性和强制性污染减排等措施的宣传力度;
督导宣传部门(广播电视台、网络中心等)做好各类信息的及时、准确;
引导公众建立合理的心理预期,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和相关心理准备,提高公众的防范能力。
县政府办:负责重污染天气预警及解除信息的;负责组成督导检查组,对各成员单位重污染天气应急准备、应急响应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县纪委监委:为全县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提供纪律保障,对各部门贯彻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不力、消极懈怠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究责任。
县应急管理局:负责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的安全工作;负责应急响应所需应急物资的紧急调度;牵头重污染期间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配合县政府办公室做好督导检查工作。
吕梁市生态环境局柳林分局:建立并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系统,联合县气象局开展重污染天气会商,提出预警建议;
负责预案的修订及应急减排清单的更新;
配合县工信局督促相关企业落实限产、停产措施;
参与应急期间的督导检查工作。
县气象局:制定特定气象条件下的气象干预措施、方案;
完善城市气象监测网络建设,加强气象预报能力建设,提高预报准确度;
联合吕梁市生态环境局柳林分局共同开展重污染天气会商、研判、预警,提出预警建议。
县住建局:负责督促城区已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和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筑施工现场重污染天气下落实应急响应措施;
建立建筑施工现场扬尘污染源动态数据库;
落实重污染天气建筑施工工地、道路扬尘及以柴油为燃料的非道路工程机械污染等的应急响应措施。
县城市综合执法大队:负责建成区范围内露天烧烤的禁止工作。
县交警大队:负责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上路车辆管控措施的落实;
负责对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违反规定上路行驶的车辆依法查处;
为修订应急减排清单提供车辆保有数量等相关信息。
县交通局:制定重污染天气期间增加公共交通运力的具体措施和方案;
负责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的道路施工工地扬尘管控工作;
督促指导工业企业落实秋冬季错峰运输。
县发改局:综合协调清洁生产有关工作,将重污染天气应急体系建设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县工信局:督促指导工业企业落实秋冬季错峰生产,按照不同预警级别落实限产、停产措施;
在重污染天气期间,配合生态环境等部门对加油站、储油库的油气回收治理设施正常使用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县能源局:负责督促全县煤炭及洗(选)行业有效落实应急响应措施;
加强煤炭质量的源头监督管理,建立重污染天气期间的优质应急煤供应体系;
负责发电节能减排调度工作和散煤清洁能源替代工作。
县教科局:落实重污染天气期间减少或停止户外活动、停课等措施;
组织开展针对学生的重污染天气预防与改善个人环境行为的环保知识普及教育工作。
县卫健体局:负责在重污染天气期间,开展重污染天气造成的急性疾病预防知识宣传;
组织医疗机构做好心血管、呼吸系统等疾病的诊疗保障和救治工作。
县财政局:统筹安排全县重污染天气应对、各相关部门应急能力建设、专家咨询、应急演练、应急物资储备等相关工作所需经费,为应急响应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县农业农村局: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及时为各乡(镇)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
县水利局:负责水利工程施工场地应急响应措施的落实;
负责河道、湖泊、岸滩露天焚烧的禁止工作。
县自然资源局:负责督导露天矿山应急响应措施的落实。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对清洁煤和油品质量进行监督抽检。
地电柳林分公司:负责对限产、停产企业实施供电管控;
负责对长期停产、取缔企业采取断电措施。
各电信运营企业:配合县委宣传部做好应急响应期间健康防护、倡议性污染减排措施等信息的工作。
3预警
3.1预警分级
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采用aqi日均值为指标,aqi日均值按24小时(可以跨自然日)滑动平均值计算,以aqi>200持续天数作为各级别预警启动的基本条件;
将so21小时均值浓度作为各级别预警启动的补充条件。按照重污染天气发展趋势和严重性,将预警分为三个等级,由低到高依次为黄色、橙色、红色。各级别分级标准为:
黄色预警:预测aqi日均值>200将持续2天(48小时)及以上,且短时出现重度污染、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
或监测so2浓度(1小时均值)>500微克/立方米。
橙色预警:预测aqi日均值>200将持续3天(72小时)及以上,且未达到高级预警条件;
或监测so2浓度(1小时均值)>650微克/立方米。
红色预警:预测aqi日均值>200将持续4天(96小时)及以上,且预测aqi日均值>300将持续2天(48小时)及以上;
或预测aqi日均值达到500;
或监测so2浓度(1小时均值)>800微克/立方米。
健康防护提示性信息:预测aqi日均值>200持续1天时,随空气质量预报信息。
3.2监测与会商
3.2.1监测和预报
由吕梁市生态环境局柳林分局会同县气象局联合建立县重污染天气监测预报平台。监测预报组做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和气象观测,据气象条件变化趋势,结合实时环境空气质量及本地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对未来3天环境空气质量进行预报,对未来7天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3.2.2会商
建立日常会商制度,利用视频会商,联合省、市气象专家指导提高本地小气候精细化空气扩散条件预报准确度。县气象局预报未来1天可能出现不利气象条件时,应及时向指挥部办公室报告,由指挥部办公室发起会商。采暖季每日会商1次(上午10点),当会商认为达到重污染天气预警条件时,监测预报组形成《重污染天气预报会商意见》(附件1),于12点前提交指挥部办公室。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每日至少会商2次,专家组参与会商。未预警信息,重污染天气已经出现时,根据需要进行实时会商。
3.3预警启动、打断与解除
3.3.1预警启动和程序
原则上应提前24小时以上预警信息,当预测应启动红色预警时提前48小时。
监测预报组形成《重污染天气预报会商意见》,于1小时内提交指挥部办公室,形成《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解除)审批表》(附件2),预警时,原则上《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解除)审批表》报指挥部,黄色和橙色预警由副总指挥签发,红色预警由总指挥签发。
预警信息对象为需要采取响应措施的成员单位。预警信息包括重污染天气出现的时间、范围、污染程度、主要污染物、预警级别及气象条件情况等。
3.3.2打断判定及预警级别调整
当预测发生前后两次重污染过程,但间隔时间未达到解除预警条件时,应按一次重污染过程计算,从严启动预警。
预警信息后,由于气象条件变化,监测预报组会商认为达到其他级别的预警条件,预警需要升级或降级的,按照预警程序调整预警级别。当空气质量监测aqi已经达到重度污染及以上级别且预测未来24小时不会有明显改善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尽早启动或升级预警级别。当预测或监测空气质量改善到相应预警级别启动标准以下,且预测将持续36小时以上时,可以降低预警级别。当全县空气质量指数在不同预警级别条件内频繁波动时,可按高级别预警执行。
3.3.3预警解除
当预测或监测空气质量改善到轻度污染及以下级别,且预测将持续36小时以上时,监测预报组形成《重污染天气预报会商意见》,提出预警解除时间,于1小时内提交指挥部办公室,形成《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解除)审批表》上报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批准,按照程序解除。
4应急响应
4.1应急响应分级及内容
对应预警等级,实行三级响应。
当黄色预警时,启动三级响应。
当橙色预警时,启动二级响应。
当红色预警时,启动一级响应。
当紧急橙色或黄色预警信息时,指挥部可根据专家组会商意见,要求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企业实行更为严格的响应措施,以达到应急调控目标。
4.2应急响应措施
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措施是在落实大气污染治理日常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减排力度,实现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大气主要污染物的大幅和快速削减,确保实现全社会so2、nox、颗粒物在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级别的减排比例分别达到20%、30%和40%以上,vocs减排比例分别达到10%、20%和30%以上,so2和nox的减排比例可适当调整,但二者比例之和不应低于上述总体要求。
对涉及民生和安全生产等原因不能停产、限产或生产工序不可中断的企业,通过提高治污效率、限制生产负荷等方式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
4.2.1健康防护提示性信息
(1)公众防护措施
①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各通信公司向公众预警信息、健康提示信息和倡议性减排措施。
②儿童、老年人和呼吸道、心脑血管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尽量留在室内,避免户外活动,尽量减少开窗通风时间。
③室外工作、执勤、作业、活动等人员可以采取佩戴口罩、缩短户外工作时间等必要的防护措施。
④已安装空气净化装置的幼儿园、中小学和企事业单位等,及时开启空气净化装置。
(2)倡议性污染减排措施
①政府机构、公共事业单位、商场等公共场所空调温度设定夏季不低于26℃,冬季不高于18℃。
②倡导公众绿色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电动汽车等方式出行;
驻车及时熄火,减少车辆原地怠速运行时间。
③生产过程中排放大气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自觉调整生产周期,减少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多发时段的污染物排放。企事业单位、工业企业用煤主动替换为优质燃料煤。
④so2超标严重且未实施清洁取暖改造的区域加强对居民的宣传力度,鼓励居民使用型煤等清洁燃料、环保型炉具,或采用电能进行短期替代。
4.2.2三级应急响应措施
在落实健康防护提示性信息的基础上,增加如下措施:
(1)公众防护措施
①组织中小学、幼儿园停止室外课程及活动。
②停止举办大型群众性户外活动。
③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对呼吸类疾病患者的就医指导和诊疗保障。
(2)倡议性污染减排措施
①单位和公众尽量减少含vocs的涂料、油漆、溶剂等原材料及产品的使用。
②倡导排污单位加强管理,尽量降低生产负荷,在达标排放的基础上提高治污设施处理效率、缩短生产时间,可安排设备大修、炉窑冷修等工作。
(3)强制性污染减排措施
①工业企业减排措施
工业企业按照“工业源应急减排清单”采取限停产、运输管控等减排措施。其中,重点行业管控措施如下:
当研判预测未来较长时间段内,有可能连续多次出现重污染天气过程,将频繁启动橙色及以上预警时,可提前指导行政区域内焦化、氧化铝、玻璃等生产工序不可中断或短时间内难以完全停产的行业,预先调整生产计划,确保在预警期间能够有效落实应急减排措施。
焦化行业:延长结焦时间至48小时;
热回收焦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延长结焦时间24小时;
禁止使用国四及以下重型载货车辆(含燃气)进行物料运输。
氧化铝:熟料烧成和焙烧工序停50%,以生产线计。
水泥:水泥制品、粉磨站停产;
禁止使用国四及以下重型载货车辆(含燃气)进行物料运输。
砖瓦窑:非隧道窑企业停产,禁止运输。
玻璃:按前一年中,日生产最低负荷运行,自启动预警日当天起计;
禁止使用国四及以下重型载货车辆(含燃气)进行物料运输。
石灰窑:停产;
禁止使用国四及以下重型载货车辆(含燃气)进行物料运输。
工业涂装:使用溶剂型涂料的企业调漆、供漆、涂装、干燥/烘干等涉vocs排放工序停产;
禁止使用国四及以下重型载货车辆(含燃气)进行物料运输。
工业锅炉:绩效等级与所属企业或服务企业绩效等级挂钩,按绩效评级水平较低级别计,按照所属企业采取相应减排措施。
火力发电和热力供应企业:执行二氧化硫20毫克/立方米或氮氧化物35毫克/立方米排放要求,无法达到的企业禁止使用国四及以下重型载货车辆(含燃气)进行物料运输。
煤炭井下开采及洗选、其他矿物井下开采:禁止使用国四及以下重型载货车辆(含燃气)进行物料运输。
有色金属露天开采:停止破碎、筛分、爆破等工段;
禁止使用国四及以下重型载货车辆(含燃气)进行物料运输。
非金属采矿与加工:停止破碎、筛分等工段;
禁止使用国四及以下重型载货车辆(含燃气)进行物料运输。
化工行业:停产30%,以生产线计(单条生产线以70%负荷运行);
禁止使用国四及以下重型载货车辆(含燃气)进行物料运输。
酒类制造:禁止使用国四及以下重型载货车辆(含燃气)进行物料运输。
建筑材料制造:沥青建筑材料停产,禁止使用国四及以下重型载货车辆(含燃气)进行物料运输;
其他建筑材料禁止使用国四及以下重型载货车辆(含燃气)进行物料运输。
储煤场等堆场:禁止使用国四及以下重型载货车辆(含燃气)进行物料运输。
焦化行业协同供气企业:按要求实施以气定产。
对于生产工序不可中断,通过采取提高治污效率、限制生产负荷等措施减排的重点排污企业:需安装烟气排放自动监控设施(cems),并提供分布式控制系统(dcs)一年以上数据记录,自证达到减排比例要求。
②机动车控制措施
按照“移动源应急减排清单”执行。微、轻、中型载货汽车(汽油、燃气)和微、小、中型载客汽车(汽油、燃气)国1及以前非营运车辆全天禁止通行;
微、轻载货汽车(柴油)和小、中、大型载客汽车(柴油)国3及以下柴油车8:00-20:00禁止通行;
中型载货汽车(柴油)国3及以下柴油车全天禁止通行;
重型载货汽车禁止驶入限行区域,引导外地过境车辆避开限行区域行驶;
大型载客汽车(汽油)公交备用车辆全部上路,增加运营班次,延长运营时间,主干线路首班时间提前,晚班时间适当延后;
三轮车、低速汽车、摩托车全天禁止通行。施工工地和工业企业厂区内20:00-次日8:00停止使用国2及以下非道路移动机械(清洁能源和紧急检修作业机械除外);
其他企业车辆按照“工业应急减排清单”执行。
③扬尘污染控制措施
矿山、石料厂、石材厂等应停止露天作业;
施工工地应停止土石方作业、建筑拆除、喷涂粉刷、护坡喷浆、混凝土搅拌等,建筑工地裸露地面实施全覆盖;
主干道和易产生扬尘路段应增加机扫和洒水频次;
未安装密闭装置易产生遗撒的煤炭、渣土、石料等运输车辆停止上路。
4.2.3二级应急响应措施
在执行三级应急响应措施的基础上,增加如下措施:
(1)公众防护措施
指导中小学、幼儿园采取弹性教学,停止室外课程及活动。
(2)倡议性污染减排措施
①倡导企事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调休、错峰上下班、远程办公等弹性工作制。加大公共交通运力,延长公交车运行时间。
②自觉停驶2007年12月31日前注册的燃油机动车。
(3)强制性减排措施
①工业企业减排措施
工业企业按照“工业源减排清单”采取限停产、运输管控等减排措施。
氧化铝:禁止使用国四及以下重型载货车辆(含燃气)进行物料运输。
水泥:水泥熟料生产线停产。
砖瓦窑:停产;
禁止运输。
工业涂装:使用粉末、水性、高固体分、紫外光固化等低vocs含量涂料的企业调漆、供漆、涂装、干燥/烘干等涉vocs排放工序停产50%(含)以上,以生产线计。
有色金属露天开采:停产。
非金属采矿与加工:停产。
建筑材料制造:停产。
机加工(金属结构加工):停止露天大气污染物排放环节作业(喷漆、打磨、电焊等)。
汽修:调漆、供漆、涂装、干燥/烘干等涉vocs排放工序停产。
②机动车控制措施
施工工地和工业企业厂区内停止使用国2及以下非道路移动机械(清洁能源和紧急检修作业机械除外);
矿山(含煤矿)、洗煤厂、物流(除民生保障类)等涉及大宗原料和产品运输(日常车辆进出量超过10辆次)的单位应停止使用国四及以下重型载货汽车(含燃气)进行运输(特种车辆、危化品车辆等除外)。其他企业车辆按照“工业应急减排清单”执行。
③扬尘污染控制措施
建筑施工在非冰冻期内增加洒水降尘频次;
企业堆场防尘措施到位,同时非冰冻期内洒水次数在原有基础上每天增加1次。
4.2.4一级应急响应措施
在执行二级应急响应措施的基础上,增加如下措施:
(1)公众防护措施
接到红色预警且aqi日均值达到500时,在县教育局指导下,有条件的学校可采取停课措施。对已经到校的学生,学校可安排学生自习;
对未到校的学生,学校可通过远程教育等方式,安排学生在家学习。
(2)倡议性污染减排措施
自觉停驶2008年12月31日前注册的燃油机动车。
(3)强制性减排措施
①工业企业减排措施
工业企业按照“工业源减排清单”采取限停产、运输管控等减排措施。其中,重点行业管控措施在二级预警措施基础上增加:
水泥行业:停产。
工业涂装:调漆、供漆、涂装、干燥/烘干等涉vocs排放工序停产。
煤炭井下开采及洗选、其他矿物井下开采:禁止运输。
有色金属露天开采:停产,禁止运输。
非金属采矿与加工:停产;
禁止运输。
储煤场:停止装卸等露天作业,禁止运输。
机加工(金属结构加工):停产。
②机动车限行措施
微、轻、中型载货汽车(汽油、燃气)和微、小、中型载客汽车(汽油、燃气)实施区域限行;
微、轻、中载货汽车(柴油)和小、中、大型载客汽车(柴油)国3及以下柴油车全天禁止通行;
重型载货汽车禁止驶入限行区域,引导外地过境车辆避开限行区域行驶;
大型载客汽车(汽油)非公交车外全部停驶,公交备用车辆全部上路,机动车限号期间,实施公交优惠(免费)政策;
三轮车、低速汽车、摩托车全天禁止通行;
市域内工程机械停止使用(清洁能源和紧急检修作业机械除外)。
③扬尘污染控制措施
除塔吊及地下施工外,建筑施工工地整体停工。加大城市道路保洁力度,非冰冻期内主要交通干线加大机械化湿式清扫频次每日2次以上。
4.3信息报送
黄色及以上预警信息时,指挥部办公室在当日以书面形式将初报报至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内容包括预警级别、时间、主要污染物等;
之后每日将续报上报,内容包括预警级别变化情况、采取的应急响应措施、取得的效果等。终报在预警解除后2个工作日内上报,内容包括应急响应终止情况、应急响应措施总结等,并填写《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统计表》(附件3)。
4.4总结评估
各乡(镇)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应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过程记录,建立档案制度。
指挥部办公室对每次重污染天气应对过程进行评估,内容包括:重污染天气发生及预警情况,各部门响应情况,应急响应措施落实情况,总结应对经验、教训,评估措施效果等。
指挥部办公室于每年5月前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开展前12个月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评估,重点评估应急预案实施情况、应急措施环境效益和经济成本,以及预案内容的完整性、预警规定的详实性、响应措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专项实施方案完备性,评估结果应在5月底前报送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根据总结评估结果,应急预案、实施方案需进行重大调整的,应在当年10月底前完成修订和报备工作。
4.5督导检查
预警信息后,督导检查组及时以现场抽查和记录检查的方式,对部门专项方案和企业“一厂一策”实施方案以及各项应急响应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重点检查工业企业减排措施、道路保洁、建筑工地停工以及机动车限行等措施的落实情况。督导检查组及时将有关情况汇总报送指挥部办公室,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布。
5应急保障
5.1组织保障
指挥部办公室统筹重污染天气的预报、会商、预警与应急响应等工作,组织安排专人负责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工作,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气应急专家库,并做好业务培训。指挥部成员单位和企业分别成立应急响应工作组,安排专人负责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
5.2经费保障
县财政局应加大重污染天气应对资金投入力度,为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应急响应与救援、监督检查,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运行和维护、应急技术支持和应急演练等各项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县直有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保障各自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顺利开展。
5.3物资保障
吕梁市生态环境局柳林分局要制定应急期间应急仪器、车辆、人员等装备调配计划。县能源局和地电柳林分公司等相关部门应根应根据各自职能分工,做好煤炭、电力等能源的调配和管理工作。确保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顺利开展。
5.4预报预警能力保障
县人民政府应加强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仪器设备、预报预警模型等软硬件配备,实现重污染天气应急数据库管理。
5.5通信与信息保障
各乡(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建立重污染天气应急值守制度,健全应急人员通信信息库,明确重污染天气应急负责人和联络员,并制定应急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保持24小时通信畅通,确保应急信息和指令的及时有效传达。
5.6医疗卫生保障
县卫健体局应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气所致疾病卫生应急专家库,同时做好患者诊治相关准备工作,确保应急状态下相关医务人员及时到位,加强相关医疗物资储备与应急调配机制建设,以易感人群为重点,加强重污染天气健康防护常识宣传教育。
6预案管理
6.1预案宣传
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及信息网络,加强预案以及重污染天气应急相关法律法规和预防、自救、互救常识的宣传,及时、准确重污染天气有关信息,正确引导舆论。
6.2预案培训
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培训制度,根据应急预案职责分工,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与时间,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对各自职责的落实和监管方式进行培训,确保应急时监督执法到位;
重点企业对“工业源减排清单”应急措施响应及落实进行技术培训。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确保培训规范有序进行。
6.3预案演练
指挥部成员单位和相关企业针对政府应急预案、部门专项实施方案以及企业“一厂一策”实施方案进行演练,尤其对具体操作流程和岗位职责进行演练,提高应对能力。指挥部每年在进入采暖期前组织一次综合性演练,可采用桌面推演加部分环节拉动演练的形式。演练结束后,进行演练总结,针对演练暴露出的问题,及时改进和完善,并填写《重污染天气应急演练记录表》(附件4)。
6.4预案修订
本预案原则上每三年修订一次。当出现需要适时修订的情形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
7附则
7.1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柳林县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解释。
20__年,我市应急管理工作市委、市政府和省应急办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省政府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始终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坚持促经济发展和保安全稳定相结合,把维护安全稳定作为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按照“以人为本、健全机制,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强化管理,快速应对、协同配合”的方针,围绕省政府20__年应急管理工作要点,不断加强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急管理联动机制初步形成,应急管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基层组织自救互救能力明显提高,有效防范和处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最大限度地减轻和消除了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社会危害和影响,确保了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应急组织体系建设工作得到加强
(一)强化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从讲政治、讲大局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应急管理工作作为保障公共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将其列为一项专门议题,对全市的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重新调整了由市长任主任,常务副市长、副市长及军分区主要领导任副主任,县(市)、市直40多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市应急管理工作委员会,进一步加大了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力度。成立了市防汛抗旱、重大动物疫情、公共卫生、森林防火、食品安全、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专项应急救援指挥部,为全面推进各项应急管理工作打下了基础。各县也相应建立组织机构,完善了统一指挥、协调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联动体系,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预防为主、应对有力,全社会防灾减灾的良好工作局面。市政府定期研究应急管理工作的新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及时解决问题,做到了思想重视、组织落实、责任明确、措施到位,有效掌握了应对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主动权。同时,严格实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初步形成了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住的应急管理体制。
(二)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本着“未雨绸缪、平战结合”的原则,按照“立足现实、充实加强、细化职责、重在建设”的方针和“一专多能、一队多用、一岗多职”的要求,以公安、部队、武警等骨干队伍为主体,以基层民兵、企业、社区综合应急队伍为基础,整合现有专业救援力量,加强应急救援演练,强化
应急处置能力培训,形成了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符合地区实际的应急救援队伍格局。20__年,各县分别成立了民兵应急营,所有的乡镇基本都成立了民兵应急分队,采用集中时间,统一管理,封闭训练的方式,开展各类应急处突训练和演练。同时,注重专群结合,建立起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畜牧疫情、公共卫生、消防灭火、煤矿、电力、通信等专家人才库,充分发挥专家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信息研判、决策咨询、专业救援、事件评估等方面的作用。
二、预防为主,多方协作,应急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一)建立健全防范机制,提高防范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根据《++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预防措施、运行机制、处置程序和善后处置,规范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流程,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相互衔接、具有一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体系,各级各类预案基本覆盖了全市常见的突发公共事件。整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及部门应急预案基本实现了统分结合,自成体系,为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科学、高效的应急处置体系,增强全社会快速反应能力,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做到了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基础工作与实战演练相结合,变过去的事后、抢救性的被动应对为事前、预防性的主动控制,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20__年我市共专项应急预案18个,部门预案25个,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39个,预案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二)建立健全协同配合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坚持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应急处置工作的出发点,本着“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认真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工作, 建立健全了应急处置联动机制,明确了各方职责,确保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高效运转、快速反应,各司其职、分工配合,共同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为不断完善联动机制,提高妥善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真正达到了落实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的目的,20__年我市开展了地震、治安防暴、消防、旅游、公共卫生、煤矿、非煤矿山等共250余次应急演练,有效提高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三)建立健全公共保障机制,提高全社会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坚持认真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事前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把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了日常管理之中,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应急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全年共培训应急管理工作人员17人,公务员应急管理知识培训5000余人。进一步规范应急值班和信息处理工作,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工作制度和责任制度,规范信息报告和处理程序。同时,加强预测预警系统建设,逐步建立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严格落实应急信息报告特别是重大紧急信息必报制度。积极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工作,认真总结分析本区域、本行业发生过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情况,从中查找易发突发公共事件的危险源,建立危险源数据库,逐步开展应急资源普查工作,建立应急资源数据库,拟订调用方案。做到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力争把灾害与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迅速把各种资源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危机应对和防范工作当中。
(四)加强基层,突出重点,切实抓好应急工作薄弱环节。
根据省政府关于开展基层应急试点工作的安排部署, 20__年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落实,本着加强基层、夯实基础的原则,结合我市开展的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针对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人口居住分散,防灾意识差,自救、互救能力弱等特点,周密组织,积极落实,紧紧把握“抓源头、抓苗头、抓早抓小,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这一根本,着力抓好基层应急组织体系、预案体系和基层应急队伍等方面工作,积极探索和建立符合基层实际的应急管理新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的应急管理工作水平,有效提高了基层的应急处置能力,做到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解决在基层”。其它各各行业、领域也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强化应急管理基础工作,进一步扩大应急救援体系的覆盖面。同时,加强重要部位、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应急管理工作,特别是各类高危企业按照“应急有预案、救援有队伍、处置有机制、善后有措施”的要求,强化了应急协调、联动救援工作。
(五)广泛宣传,深入教育,形成全社会防灾减灾的良好局面。按照“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常备不懈,防患于未然,确保万无一失”的要求,发扬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的优良传统,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应急处置工作。充分利用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加大对应急预案和应急救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向各族群众广泛宣传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我市多年来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卓有成效的工作,广泛宣传和普及公共安全知识、应急管理知识、灾害知识、防灾救灾和自救知识,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地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提高了群众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的能力和自救能力。全年免费向群众发放防灾救灾手册和宣传单10余万份,并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宣传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真正把应急自救的实用技能交给群众,提高公众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整体素质。在大部分中小学校开设了公共安全课程,有针对性地宣传应急救援的必备知识,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训,强化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增强他们的遇险自救能力。
20__年,我市始终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应急管理工作,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工作中,我们认为:一是必须加强组织领导,这是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根本保障;二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这是统领应急管理工作全局的指导思想;三是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责任意识,这是彰显应急管理工作人性化的重要体现。四是必须认真研究工作规律,这是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的根本要求;五是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是推进应急管理工作不断创新的关键要素;六是必须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这是实现应急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经常化的制度保证;七是必须紧紧依靠社会各个方面,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这是确保应急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群众基础。
一、树立明确的安全目标,精心部署安全工作。
1、年初制订了年度学校工作计划,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明确的安全工作目标、重点和措施。
2、学校行政例会时都有安全工作议题,安全处不定期召开各种安全专门会议,增强师生安全意识。
二、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1、进一步修订建立健全安全工作管理责任制度。根据学校实际,按上级文件要求,我们学年初对安全工作的制度重新进行了修订,增加了安全指引内容,强化了责任意识,并将纸质文件上交安监股。
2、层层签订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我校在开学初与每一位教职工都签订了安全管理责任书,责任书里明确了每一位教职工的安全目标及职责,学初由于见习实习人员的不确定,学校后续又与实习见习人员签订了岗位责任书。
3、加强检查、指导和监督。对于明确的安全职责,学校成立以主管领导为组长的检查考核小组全权负责督导检查工作。
4、建立安全目标考核制度。年初签订的《承德县第四小学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规定了目标考核内容等具体事项。
5、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在学校原有11个安全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又完善了部分安全应急预案,有《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火灾应急预案》《防盗应急预案》《食物中毒应急预案》《楼道拥挤、踩踏意外事故应急预案》《集体外出活动意外伤亡事件应急预案》《地震逃生应急预案》《校外人员、车辆闯入校园,对师生进行威胁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校内斗殴、跑动造成伤害事件应急预案》《上下学交通事故应急预案》《传染性疾病应急预案》《校园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
6、学校的工作要点里,强调了安全的工作目标是落实责任、严防死守、注重细节、确保稳定。
7、认真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上级相关的文件,必由校长签批,认真落实,最后由主管副校长签字。
学校要求值周教师按时到岗,要负责所分管区域的学生秩序,学校德育处和带周领导、督导室进行检查,对于不按时到岗,到岗不尽责的在教师考核中进行扣分处理。切实做到不留盲区,不留死角。
三、强化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1、向安全课要质量
坚持每周一第一节课的安全教育课。每个月都有固定的安全教育主题,推门听课,将安全课落实到实处。
2、国旗下讲话与安全教育相结合,并利用平时全体师生集会,渗透布置安全教育工作。
3、节假日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每逢节假日,安全处都会提前安排,利用广播或者集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安排巡视人员,切实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
4、致家长一封信。学校在每个月都会下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对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进行强调,要求家长做好学生的监护工作。本学期下发的有《教育部关于防溺水致家长一封信》、《预防传染病致家长一封信》《端午节致家长一封信》《暑假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坚持做到每个节假日前必有专题安全教育,必有致家长的一封信。对于下发的一封信,一式两份,一份家长留存,一份家长签字后,交回学校存档。同时回执的回收情况学校做好记录,班主任签字。
5、加强对师生的安全培训。
6、积极有效地开展传染病防控、消防、食品安全等系列专项活动。
四、加大检查整改力度,确保安全目标实现。
1、制定安全包保责任制,坚持“一卡一单”制度,形成安全网格化管理,确定各处室安全管理责任,明确牵头部门和人员,明确了每个安全职能部门的安全责任,各部门自行对相关督查内容进行检查,发现问题,以隐患回执单的形式报告安全处,形成台账,及时整改销号。
2、安全处每天早上对学校的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及时记录。联合督导室、服务处不定期对学校安全情况进行联查,问题及时反馈。
五、规范安全常规管理,形成常态。
1、切实加强每天的晨午检、通风消毒、携带物检查、安全教育等安全常规工作。
2、坚持每周听一节安全教育课,做到定人员,定班级,有教案,每个年级每周上交一份安全教案,存档。
3、认真做好日巡查、周排查、月检查的工作,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及时整改。
4、严格落实每月一次的安全疏散演练,做好预案、记录、图片的存档工作。
5、严格落实门禁制度,每周对门卫工作进行检查,查看外来人员入校记录、学生教师出校记录、做好门禁工作。
6、不断规范小餐桌的管理工作,学期初对小餐桌情况进行摸排,每月对小餐桌进行检查指导;加强接送学生车辆管理,做好乘车学生的交接,检查情况上报安监股。
7、坚持做好学生上下学出入校门秩序的管理,每天放学到校门口辅助带周领导疏导学生。
一、演练地点:xxxx鞋城卖场内。
二、危险源简述: 鞋城内部各厅装修材料、主营鞋类包装物及票据等易燃物使用储存管理不规范;配电房、用电线路老化、用电设备不符合规范要求等均容易引起火灾事故。
三、演练目的:
1、检验员工对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及基础消防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掌握应急能力。
2、检验《xxxx鞋城消防应急演练预案》的可操作性,发生火灾时与当地消防部门的配合,发生火灾时能够按照既定的组织、人员分工、有序的组织实施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现根据“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的方针,针对单位实际情况策划此次消防演练活动
四、演练时间:20**年*月**日
五、应急预案小组机构、人员及职责分工:
1、应急指挥组:负责演习的调度指挥
总指挥:xxx(店长)
副总指挥:xxx(主管店助)
指挥员:xxx(安全主管)
2、疏散引导组:按分工组织引导现场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
组长 xxx
组员
3、安全救护组:负责协助抢救、护送受伤人员
组长
组员
4、灭火行动组:根据火灾情况利用本单位的消防器材、设施扑救火灾
组长
组员
5、通讯联络组:确保通讯设备联络畅通,及时传达总指挥和火场指挥员的指令。得到指令后拨打119报警求救。
组长
组员
6、现场警戒组: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火场,维持火场秩序
组长
组员
7、后勤保障组: 确保各项消防设备运转正常
组长
组员
8、财务保护组:确保单位财务及重要商品资料安全
组长
组员
六、演练内容:
1、情况假设:20**年*月**日,位于*********平价鞋城(以下简称“鞋城”)开业中由于维修人员疏忽、作业不当发生电路短路引发xxx货区火灾;火势蔓延面积约100㎡,有人员被困、受伤。
2、演习程序: 7:30 火灾事故发生
2.1员工xxx发现火情,安排员工xxx和xxx拿起灭火器灭火形成第一战斗力量,xxx按下手报并电话报告上级xxx到现场核查。同时监控室手报、烟感报警,安全员xxx用对讲机通知指挥员xxx。
2.2 xxx带人携灭火器材到现场勘查火情,形成第二批灭火力量。xxx向指挥员(xxx)报告鞋城xxx专区发生火情,有人员受伤、被困,火势正在蔓延。
2.3 xx安排人员抢救商品,迅速清理火区周边易燃品。
马上向副总指挥xxx报告着火地点、火势情况和现场人员状态,请求指示。xxx报总指挥后,下达启动预案指令。
2.4 xx命令各组迅速赶赴火场,各组到达。(以下步骤同步)
2.4.1 安全员路国辰启动消防系统,关闭A/B区间卷帘门、切断电源、启动广播等。
2.4.2通讯联络组长xxx马上安排人员
报火警(119),(说明起火单位,具体地点,火势大小,燃烧物质等。报出自己姓名、联系电话、接应地点、联络标识物等。)后携带标识物迅速赶赴接应地点迎接消防车。
报医疗急救(120)(说明单位,具体地点,伤者受伤原因,接应地点,联络标示物等)后携带标识物迅速赶赴接应地点迎接救护车。
其他人员检查通讯设备运作是否正常等。
2.4.3灭火组组长xxx带领本组人员开始从附近消防栓处链接铺设水带至火场,后作出喷射姿势。
2.4.4后勤保障组立即组织人员赶至与火场有关的配电、消防泵房、排烟机房待命,确保机器设备运转正常。
2.4.5 疏散引导组按照预案分工立即到指定安全出口组织员工疏散顾客。疏散组组长组织人员携毛巾、手持扩音器等对顾客进行疏散,其他现场员工配合疏散组用湿毛巾或衣角捂住口鼻、低姿安全有序疏散出危险区域。
2.4.6现场警戒组迅速组织人员携带警戒线、手持扩音器等器具对各出入口及火场进行警戒。同时各警戒岗利用扩音喇叭引导人员疏散,警戒人员向其他来访、购物人员做好劝阻、解释工作。
2.4.7安全救护组协助疏散组检查各区域,发现、救助被困人员。发现伤者,把伤者护送出危险区域,到广场实施抢救工作。
2.4.8财务保障组收集护送重要单据、财物出危险区域,到达广场,做好监护保管。
2.5 消防队到达,火情已控制。医疗救护车到达,伤者已送往医院。
2.6 撤离现场
2.6.1指挥员xxx向副总指挥xxx申请各组撤离。
2.6.2xxx报总指挥允许后,回复准许撤离。
2.6.3xxx下达撤离、到广场集合命令。
2.6.4各组疏散、撤离,在广场集合,报数。确定人员到齐。
七、总指挥对演练作总结点评,强调消防安全重要性等。宣布演习结束。
(一)自然灾害方面
发生各类自然灾害2起,较年相比有所增加。其中干旱灾害1起,风雹灾害1起,直接经济损失102.35万元。据统计,在此次旱情中,格里坪镇167公顷农作物受灾,约3700人受灾,约1200人存在严重饮水困难,直接经济损失58万元。在风雹灾情中,840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15公顷,损坏房屋199间,直接经济损失44.35万元。通过强化措施,加大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力度,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较好完成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降低了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保障了辖区居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二)事故灾难方面
全区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2起,死亡12人,占全年考核控制指标13人的92.31%,与年10起死亡13人相比,事故起数上升20%,死亡人数下降7.69%。其中道路交通事故7起,死亡7人,占全年考核控制指标7人的100%,与年6起死亡8人相比,事故起数上升16.67%,死亡人数下降12.5%;煤矿事故4起,死亡4人,超全年考核控制指标1人,与年3起死亡4人相比,事故起数上升33.33%,死亡人数持平;其他事故1起,死亡1人。总体来看,全区安全生产形势运行平稳,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严格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控制考核指标内,为全区各项经济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公共卫生方面
全区共调查处理流感疫情1起、流腮疫情1起,水痘疫情3起,均为散发病例,无暴发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未发现鼠疫、人禽流感、SARS、甲型H1N1、不明原因疾病,并完成了规定的食源性疾病监测等监测任务。共调查处理食物中毒事件3起,中毒人数21人。
(四)社会安全方面
社会治安方面,形成排查研判报告14篇,收集信息349条,预警和处警率达100%,其中处置共31起,876人次。工作方面,全区共接待来信来访340批1623(人)次,其中来信45件,来访295批1578(人)次(集体访87批1251人次)。与年同期相比,总量批次下降了11.92%,人次上升了4.64%。其中来访批次下降了13.24%,人次上升了4.85%(集体访批次上升了1.16%,人次上升了11.1%),来信下降了2.17%。实现全国“两会”和全省“两会”期间“零进京”、“零赴蓉”目标。
二、应对工作总结评估
应急管理工作在全区干部职工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机构进一步健全,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尽力避免、减少各类突发事件,确保了辖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总体趋势平稳。
(一)加强组织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组织完善了应急办机制建设,将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实行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动员。区应急办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加快全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区各应急指挥部相应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机制,制定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全区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牵头、公众配合、预防为主、应对有力、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
(二)强化情报信息工作,值守机制不断完善
一是加强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各部门(单位)均指定了专人负责信息报送工作,做到了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及时、准确。二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各部门(单位)结合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了突发事件处理的组织及工作职责、运行机制、应对措施和保障机制。三是加强突发事件处置的应急值班。为保证及时有效的处置突发事件,各部门均实行了24小时值班制度,特别是在重要会议召开、重大节假日前后,实行分组值班制,确保不空岗。
(三)推进应急队伍建设,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立足于现有的应急救援条件,狠抓应急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业应急队伍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专业应急救援体系,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了防震减灾、重大安全事故防范、防火防汛等多支专业应急分队。先后多次有计划、有组织、分层次地组织开展了突发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演练、防震减灾应急工作演练、森林防火应急拉动演练等应急演练。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应急救援支队组建方案的通知(攀办发
[]7号)的要求,年10月制定并下发《市应急救援大队组建及实施方案》,整合范围内资源,于年11月组建了应急救援大队,并挂牌投入200多万元完善了应急救援队伍装备配备,有效提升了全区的应急救援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加大应急宣传教育,深化群众应急理念
多形式广泛开展法律、法规和科普宣传活动,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教育、民政、安监、公安、卫生、农业、食品药品等有关部门广泛开展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社区减灾、安全生产、道路交通、消防安全、传染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应急避险等方面的宣传活动,覆盖范围更加广泛,有效增强了社会公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避险自救技能。为进一步磨炼应急队伍,提升防灾救灾能力,普及防灾避险知识,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区应急办根据《市防灾救灾大演练总体方案》要求,及时制定并完善了《市防灾救灾综合实战演练工作方案》,演练各项准备工作正有序推进。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认真做好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
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应急管理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宣传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和政策措施,宣传应急预案和应急知识,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提高公众应急综合素质。按照灾前、灾中、灾后的不同情况,分类宣传普及应急知识,使公众了解和掌握在遭遇突发公共事件时进行自救、互救及配合政府救援的正确方法,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法制意识。开展面向社区、企业的宣传教育工作,大力普及强化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和技能。
(二)创新工作机制,推进常态管理
一是进一步抓好应急管理业务培训,不断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预案体系。二是强化应急工作检查,抓好日常监管,建立健全应急管理长效监管机制。坚持重点下移、关口前移,做好重点领域、重点场所的安全大检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三是进一步规范应急工作流程,建立严密、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反应及时、高效有序,迅速完成命令部署、力量调配、后勤支持、信息报送等应急任务,将突发公共事件造成危害降至最低。四是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力度,提高民众面对危机的应急处置能力和自救能力。
(三)大力加强应急管理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应急培训工作。对应急管理机构负责人和应急管理骨干进行应急管理工作培训,指导各街道、镇和区级有关部门适时开展培训。二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重点抓好骨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骨干应急队伍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抓好志愿者队伍建设,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招募、培训等工作。三是加强自身建设。通过建章立制,理顺内部管理体制,规范各项工作流程。通过不断加强学习,增强全体工作人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提高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应急管理队伍。
(四)加大经费投入,确保应急所需
加强经费保障,配齐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设备,确保灾害发生后能迅速、集中调拨救灾物资,满足群众生活生产的需要。
四、案例分析
7月12日至7月14日,由于猪肉成本价格提升,猪肉经营户与屠场业主间的利益矛盾纠结,引发绝大部分猪肉经营户停业罢市,造成辖区大部分市场出现猪肉供应一时短缺。区委、区政府迅速就该事件作出反应,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全力维护猪肉市场正常秩序,保障了各市场猪肉品的正常供应。
(一)高度重视,反应迅速。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要求区级相关部门增强政治责任感,一切要从维护稳定、保障民生出发,全力维护猪肉市场正常秩序,保障辖区人民群众有肉吃、吃上放心肉。区政府分管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靠前指挥,了解情况,及时召开协调会,紧急安排部署应对工作,确保人民利益得到最大维护。
(二)随时掌握信息,及时启动预案。在确认部分市场当天没有宰杀记录的情况后,区委、区政府立刻启动应急预案,对部分市场进行直销,保证市场猪肉供应,满足市民需求。针对猪肉经营户因猪肉经营成本增加,难以实现稳定合理利润,与屠宰场业主对立情绪大的状况,7月13日上午,区委常委、副区长蔡永光,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高继兵亲自组织应急、商务、工商、公安、维稳、街道、镇等部门(单位)负责人与屠宰场业主一起集中分析研究,制定对策措施,在汇总收集猪肉经营户诉求意见的基础上,当日形成了4个初步调整方案,安排人员分别到点、到户征求猪肉经营户的意见,力求降低经营户经营成本。
(三)周密部署,维护猪肉市场和社会秩序稳定。一是召开应急专项工作会议。7月13日—14日,区委常委、副区长蔡永光,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高继兵组织应急、商务、工商、公安、维稳、宣传、街道、镇以及屠场业主等有关负责人,召开了4次应急专项工作会,收集汇总动态情况,透彻分析研究对策,全力维护猪肉市场和社会秩序稳定。二是直面作好思想工作。7月13日中午,区委常委、副区长蔡永光率领相关部门负责人与70余户猪肉经营上访户进行了直面对话,听取诉求,稳定情绪,宣讲政策,做好稳控工作;各街道、格里坪镇、工商、商务、各派出所等部门(单位)负责派员,连夜开展点对点、户对户、面对面地对市场业主、经营户的动员维稳工作。三是做好直销储备。河门口星级定点屠宰场按照区委、区政府应急预案要求,根据辖区8个市场大小实际,积极储备生猪存栏,做好市场猪肉直销应急,确保猪肉市场稳定。四是协调落实调整方案。7月14日上午,区委常委、副区长蔡永光,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高继兵亲自带领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与河门口屠场业主、各市场猪肉经营户代表共同协调磋商了猪肉流通销售调整方案,最终促成各猪肉经营户代表与屠场业主达成了一致意见,积极稳妥地解决了屠宰场与猪肉经营户之间的矛盾争端。同时,要求屠宰场务必于当日下午尽快完善协议签订手续,商务部门负责督促跟踪落实,各猪肉经营户要尽快恢复猪肉经营销售秩序,不得再无理取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