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三年级科学教学

时间:2023-01-21 07:35:43

导语:在三年级科学教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三年级科学教学

第1篇

[关键词]感知 探究 沉浮 悬浮 溶解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6-0152-01

一、教学内容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第四单元第三课《沉与浮》《把固体放入水里》。

二、教学目标

(一)通过激趣,观察、探究感知沉浮的存在,初步了解哪些固体放入水中可能沉浮,哪些固体放入水中可能悬浮,哪些固体放水中可能溶解。

(二)培养学生敢于提出猜想与假设,养成自主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并体验动手操作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固体在水中沉浮和溶解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沉浮悬浮与溶解的差别。

实验材料:小木块、泡沫塑料块、钢块、铁块、石子、沙子、糖、盐、水、2个水槽、2个烧杯、鸡蛋、茶匙、勺子。(把这些材料分组放好;第一组:小木块、泡沫塑料块、水、水槽;第二组:小石块、沙子、钢块、铁块、水、水槽;第三组:糖、盐、水、烧杯、勺子;第四组:盐、烧杯、水、鸡蛋、茶匙)

三、教学过程

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CAI出示大海上停放着的轮船,清澈的海底世界。

(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CAI里面的每个画面,并认识与本课有关的物体。

(二)教师:“同学们通过观察后你们各有什么新发现?”

(三)教师紧扣学生们的回答,再问:“为什么轮船会浮在海面上?而石块沙子等之类的固体会沉入海底?有些物体还会悬浮在海底和海面之间?海水为什么会是咸的呢?”

(四)“同学们,根据你们的发现,你们今天想探究哪些知识?”紧扣学生们的回答引出课题《沉与浮》――《把固体放入水里》。

四、探究活动

(一)老师先把学生分成三大组,各组准备好不同实验材料,每个组都自由选好组长(第一组放浮在水面上的材料;第二组放沉入海底的材料;第三组放溶解在水里的材料;第四组放悬浮在水中的材料,老师演示。)

1.紧扣上面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本组的实验材料后,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把这些固体放入水中可能会出现哪些现象呢?”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作出猜想,由组长汇报猜想结果,教师写板书(浮在水面上,沉入水底,溶解在水中,悬浮在水中)。

2.教师:“同学们,你们要怎么才能知道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要怎么样做才能找到证据呢?”

3.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各组进行实验动手操作活动,感知找证据的乐趣。

4.同学们活动完以后,各组组长再次进行汇报证实结果,看看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老师进行指导,直到操作正确找到证据为止。

(二)教师:“为了公平公正,老师也要用实验来证实老师的猜想是否正确,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的活动。”(老师演示:清水和盐水中的鸡蛋是沉还是浮)

1.在杯中倒半杯清水,用勺子将鸡蛋轻轻放入水中,发现了什么呢?(鸡蛋沉入水底)

2.把鸡蛋捞出来,往水里加10茶匙盐搅拌,这样盐水就调好了。

3.把鸡蛋放入盐水中,发生了什么呢?(鸡蛋浮在水面上)

4.把鸡蛋再捞出来,慢慢地向杯中加入清水,一直到加满。

5.再把鸡蛋放进去,发生了什么呢?(鸡蛋悬浮在杯子中部)

(三)根据同学们和老师的操作,引导学生回答观察到的操作现象?教师板书(浮在水面上、沉入水底、溶解在水中、悬浮在水面上)。

五、知识拓展

(一)引导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固体是浮在水面上的,哪些是沉在水底的?哪些是溶解在水里的?哪些是悬浮水中部的?

(二)鼓励学生在家也可以通过做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六、小结全课

第2篇

时间飞快,转眼又到期末。本学期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在教育教学方面

本学期我主要担任三年级全级的科学教学工作。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我严格要求自己,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尽量使教学工作更加完善。

二、在教研活动方面

平时积极参与校内外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在本学期1月1-8日参加师范大学“2011年青少年科技创新课程的开发与指导师资”培训,听取了当场多位前辈及专家的教学建议,受益良多。

三、在各项活动方面

1、指导学生参加第31届科技创新大赛,XX同学获二等奖。

第3篇

    科学课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时时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能感受到一种振奋人心的变化,更深切地体会到了我们工作中那种由改革、由变化而带来的激情,确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感受。实践中我们走过了一条鲜花与荆棘同生的短暂而又漫长之路,更在实践中为我们带来了一个个值得探讨与深思的问题。也正是这些值得探讨与深思的问题激励着我们与科学课一路同行。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改革中的小学《科学》课程,将课程性质定位于“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教育”。强调呵护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强调学习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更加关注学生是否能将这些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如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少走弯路,将新课程理念很好的落实到实际教学中.我校着重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准”实施《科学》课程改革的支撑点——教师理念的更新 

对于用全新思想观念锻造的新课程标准的《科学》新教材,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如果观念得不到更新,那么就很难适应课改要求下的课堂教学活动,新课改的理念就很难得到贯彻,改革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为此校领导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使实验教师清楚的掌握《科学》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感受到全新的课堂教学,达到思想上“通”,观念上“明”。 

    1、走出去,加强学习。 

    拓宽外出学习机会,走出去,多向拓展,老师观念上的耳目一新,行动上的良好借鉴。回来后,试着上几节模仿课,亲自体验。从交流到课堂学习,感受新课改思想带给自己成功的喜悦。     

              

    2、请进来,加强指导。 

    学校领导很重视对科学教师的培养,经常请县教研员来校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解决教师的疑难问题。教研员是我们的良师益友,经常请教研员到学校为教师做悉心指导,使实验教师对教学观念、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等要求掌握到位。 

    3、个人做,加强内化。 

    加强个人自学,学校为科学教师征订了科学杂志,科学教师能经常阅读摘抄,每学期写自学笔记5000字以上,还经常写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个人反思等教学随笔。在了解理论的同时还要落实到实践中,确保一课一得,开展研讨课,互相启发,互相促进。 

    二、抓“实”实施《科学》课程改革的着力点——探索课堂教学新方法        

    科学教育,它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自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为学生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由此可见,科学教育是开放的教育,科学教学只有构建起开放的教学体系,才能承载起科学教育的使命。 

    1、新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科学课的方式是玩中学,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从静态学习走向动态学习,从讲述性学习走向探究型学习。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探究是科学课的主旋律,面对妙趣横生的科学世界时,学生会产生无比的激情和盎然的情趣。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成为学生科学学习活动的激发者、个体成长的辅导者、探究能力与科学精神的培养者,要注意“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树立开放教学内容的观念,按照科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发掘教材内外蕴含的深层次的功能,担当起科学课程开发者、开展对学生科学的启蒙教育和科学态度、科学情感、科学价值等科学素养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师要绐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一种自信、安全的心理状态下积极发展。让学生身处有限的教室,思维却遨游在无限的空间里。 

    2、新的教学方式:为了使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有广阔的智力背景,科学课教学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必须建立开放性的课程资源。教师应主动走出封闭型的课堂资源空间,带领学生进入学校资源空间、家庭资源空间、社区资源空间和网络资源空间,使学生多渠道、多媒体、多方位、个性化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变“讲课”为“上课”,变学“答”为学“问”;即:改变过去教学中的教师以灌输为主,学生以被动接受学习为主,要体现教师知识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和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并形成能力。课堂的每个环节都要做到“精”、“实”、“活”,即内容精、方法精、活动精。训练实际、知识扎实、有实效。教法活、学法活,解决问题灵活,不流于形式,注重课堂的实效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有创造性的活动,刺激学生的灵感,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中充分得到锻炼,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宽松的空间环境,并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  共2页,当前第1页1

    三、其他工作: 

    1、本学期,学校完成了实验室的改建工作,建成了一个标准实验室并经验收合格。 

    2、本学期,科学教师对学生进行了科技活动的培训。 

第4篇

段式“快题”教学两个部分,并对具体实施办法展开说明与探讨。

[关键词]建筑系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作者简介]刘圆圆(1978-),女,辽宁阜新人,辽宁科技大学建筑系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辽宁

鞍山114051)刘声远(1964-),男,辽宁鞍山人,沈阳工程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辽宁沈阳110136)

庄金迅(1972-),男,江苏沭阳人,辽宁科技大学建筑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建筑技术。(辽宁鞍山114051)

[课题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职业技能竞赛反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项目编号:

2009B219)和辽宁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三年级建筑设计课教学内容及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094105-4)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5-0127-02

一、高校建筑系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的建筑类型呢?这是全国建筑学专业教学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

传统的高校建筑系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将课程题。另外,快速设计仍旧是当前我国一种重要的人才选拔方式,

定位为能力提高阶段,通过涵盖尽可能多的建筑类型,依据建筑因此传统的只有单一能力训练的建筑设计课程设置很难适应社

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安排教学顺序。这种类型式设计教学在中会发展的需求。

国高校实行了几十年,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和教案,成功地培二、教学探索

养出了一批批建筑设计人才。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新的建筑类针对以上建筑设计课教学面临的问题,辽宁科技大学建筑

型还会不断地涌现,我们的建筑设计课如何能够涵盖如此之多系在三年级“建筑设计”系列课的设置模式、教学模块、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尝试。

(一)教学模式探索

1.设置依据。现代主义认为建筑设计思维就是一种解题过

程。因此,教设计的重点就是在教这种解题过程和从这过程中

产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法。而之所以能够进行建筑设计教学

的逻辑基础就是必须假定这种解题过程产生的理论知识与操作

方法是可教的。基于以上两点,将原来“类型式”教学模式转变

为“专题式”教学模式成为可能。

2.快慢题并举的教学模式。将建筑系三年级“建筑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分为“慢题”和“快题”两个部分。(1)“慢题”设置

模式——专题式。即运用

8周教学周完成的设计题目,由一组

具有相同教学目的又具有各自阶段性的建筑设计课题构成。每

个阶段建筑设计课题重点解决一种建筑问题,把传统的类型式

教学模式转变为专题式教学模式,解决传统教学涵盖量不足难

以适应社会进步发展要求的问题。(2)“快题”设置模式——阶段

式。这是指运用

2~8小时完成的设计题目,题目设置分四个阶

段,难度逐渐增加,使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较好地完成单

体建筑的概念设计,解决学生初次接触快速设计难以适应问题。

(二)教学内容探索

1.“慢题”教学内容设置。首先,设置顺序的确定。三年级

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已经经历了若干尝试性的建筑设计训练,具

有一定的设计经验,可是这种经验仍旧是感性的或者说是模糊

的,而现代建筑设计应该是建筑师的理性创作过程。依据思维

科学和认知心理学并结合建筑设计的过程,可以建构出如图

1

所示的设计思维功能模型。其次,教学内容的确定。主

“慢题”

要包括:(1)建筑设计与设计方法专题训练。这主要是加强学生

对建筑设计的工作与研究方法的学习与掌握,有利于学生逻辑

思考习惯的培养与养成。(2)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专题训练。要

求学生加强环境意识,掌握景观环境设计的要点与方法,强调设

计中新建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关系的处理,加深学生对目前建

筑界所关心的环境问题的了解,并提出解决设想。(3)建筑设计

与人文环境专题训练。要求在基本掌握一般设计方法的基础

上,开发贯穿自己的创意,融入城市文脉的基本设计思想和理

念,了解和加深场所再现的设计理念,从而形成具有鲜明文化内

涵和标志感的风格特色。(4)建筑设计与相关技术专题训练。要

求学生在设计中,进行建筑的物理环境设计,增强运用建筑技术

手段解决切实问题的能力,注重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其中,体会

建筑的科学性是重点。

2.“快题”“快题”如图

2所

教学内容设置。首先,设置框架,

示。其次,各阶段操作要点。(1)绘图速度训练阶段。该阶段着

重培养快速设计的制图速度,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能够临

摹一定规模的中小型建筑设计图纸内容。该阶段应严格强调快

速设计的时间限定,如有必要可以根据情况重复进行。(2)速度

与技法训练阶段。该阶段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默背相应时

间段的“慢题”设计内容,同时手脑并用熟练掌握快速设计的表

达技法。教师应重点强调“默背”坚决杜绝临摹及快速设计的时

间性。(3)引入部分设计内容的快速设计训练。该阶段要求学生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与“慢题”类型相同的建筑设计内容,主要训

练学生在较短时间里迅速解决部分设计问题的能力。教师应着

重强调方案设计与制图表达的时间分配。(4)快速设计训练。经

过前三个阶段的分项训练,学生基本能够进行完整的快速设计

训练,本阶段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

2000~3000平方

米的中小型建筑新题设计,图纸内容齐全,表达方法成熟有一定

效果。

(三)教学方法探索

首先,调研阶段——自主。以学生自主调研为主,教师规范

讲解为辅,前沿专题讲座为补,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

可以查缺补漏由教师补充其理论及知识面的不足。其次,草图

阶段——平等。在注重师生平等交流与生生平等交流的基础

上,侧重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个性,适当进行职业

道德教育。最后,评图阶段——公平。合班评图,共同参与,客

观公正,及时反馈。反馈形式为合班评图与单班讲图并举,细化

到每个学生每个问题。优秀的学生给予证书鼓励并展出,以此

带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

三、结语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课程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建筑设计”

值得探讨。对于建筑教育工作者来说,应始终以探索者的姿态,

继续前进,走出一条具有创新性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龚恺.东南大学建筑系四年级建筑设计教学研究[J].建筑学报,2005(12).

[2]王炎松,谢飞.基于“建筑文化主题”的大三建筑设计课程特色思考[J].华

中建筑,2008(5).

[3]吴良墉.21世纪建筑学的展望[J].城市规划,1998(6).

第5篇

【关键词】初中 ,政治课教学,三年级

从能力与知识方面的关系看,一方面,知识的积累和增长是能力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能力的培养必须以相应的知识为载体;另一方面,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不仅是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而且较大地影响知识掌握的程度。因此,培养学生能力不能忽视知识的教学,应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使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能力与觉悟的关系看,提高觉悟是培养能力所要达到的目的,且觉悟的提高有助于能力的培养。学生觉悟的提高会激发出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热情。同时,培养能力是提高觉悟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所以,培养学生能力要与提高学生的觉悟联系起来,通过培养学生能力达到提高学生觉悟的目的。总而言之,培养学生能力必须遵循知识、能力、提高觉悟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处理能力与知识、能力与提高觉悟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总体任务。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加了教学中学生活动的内容,加强了实践教学的要求。《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学生能力特别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要求。从教学方法上强调更要加强“活动课”教学环节,从而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初三思想政治课每节设计了1--2个活动要求,全书总共设计了12个活动。本文就初三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活动课教学浅谈自己的几点意见。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掌握有效学习方法的前提和保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要学习好,首先就要制定一个好的计划。有了计划,就会按部就班地学习,合理地安排时间,就有了学习动力和努力方向。2.课前预习,课后要及时复习和巩固。学生必须课前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听课,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长期坚持也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易记易忘,因此要及时复习,只有这样,学过的东西才不会遗忘。3.勤做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特别是思想政治课,其概念多,不易记,复杂繁琐,这些特点决定了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学生更需要勤做笔记。记笔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是一个复习的过程,并且在课堂上把重点、难点记下来也能方便课后复习和巩固。

二、教师备好课

备好课是上好每节课的先决条件,只有备好课,写好教案,教师讲课才能胸有成竹。为了备好每一节课,我一般都是在通览全书的基础上,从每一节内容的前后联系把握它在全书中的地位,找出本节内容的目标、重点、难点,组织材料,确定教学步骤。课堂上学生的听课注意力与表情,以及学生练习反馈回来的信息证明,只要教师事先备好了课,学生就满意,教学就成功。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认真、仔细、全身心地投入,加强对学生的责任感。

三、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

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特点,我认为在教学内容上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1.与时俱进,具有创新意识。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坚持“三个方面”,掌握时代的脉搏,用新的成果、新的事实检验书本知识。平时,坚持看书阅读,上网查新闻,及时了解国内国际重大新闻,一旦有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内容,就把它摘抄下来,运用到课堂上去。这样不仅能增强说服力,而且能使学生有新鲜感,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深厚的兴趣。2.教学内容不仅要讲究深度,而且要讲究广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停留在对概念、原理的一般阐述上,还要进入到更深的层次中,对得出结论的全过程进行指导和论证,以扩展和丰富其内涵。3.课堂内容充实、实际,避免空洞的说教。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科学的理论是人们行动的指南。为了避免空洞,教师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和原则。例如“怎样爱集体”这个问题,我联系学生所在的班集体实际,让他们自己谈谈如何为班集体出力,为班集体争荣誉,从而使他们知道怎样主动关心、爱护集体,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让班集体成为他们依恋的家。这样做,就避免了教学内容的空洞,让学生听了信服。

四、重视教学方法的运用。在平时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不仅在教学内容上下大功夫,而且非常重视教学方法的运用,如讨论法、身教法、启示法等教学方法。 讨论法,就是有准备地把问题提出来,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些事实材料,运用有关原理,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讨论,自然得出某一正确的观点或结论。例如,在新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为什么还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让全班同学讨论,经过师生分析、讨论得出,艰苦创业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它是与社会发展同在的,无论什么时代,它都是人们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美德。 如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我把重点放在两个方面:一是真正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真正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一方面力求选择准确生动的例证,另一方面力求语言的生动有趣,注重在语言组织、表达情感、手势动作等方面下功夫。又如身教法。“言传身教”是教师肩负的职业责任,教师是学生最受尊敬的人,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影响到他们对知识的接受,而且直接影响到他们的道德观、价值观、工作态度。所以我在教学中尽力以自己的教学行为、精神、态度感染学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面和价值观。

四、明确活动课教学的地位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时间不得少于总课时的20℅。”在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中,除原有的实践活动要求外,又补充了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在教学方法中,强调“社会实践活动是本学科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强调要增加学生活动的成分,有计划地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可见,活动课教学在初三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学习评价中,强调了对学生进行行为表现和道德实践能力的评价,通过评价,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的氛围。《课程标准》对每个活动要求都明确提出了活动的主题内容,并提出了多种活动方式:可以让学生动手查找资料。如《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这一活动课就可采取让学生先动手查找一些对于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例。可以让学生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可以让学生对典型事例进行归纳和分析,让学生自己发表意见和感想,还可以让学生对某些问题进行综合探讨或提出建议等等。活动课教学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条件,采取不同的形式,可以分组讨论,也可以到工厂或社区走访调查,还可以上网查找资料或进行课外动手实践等。

通过活动课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达到运用所学的理论和观点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活动课教学的要求

在活动课教学中,要认识到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引导者和组织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突出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中,多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从不同的角度多侧面思考问题。对学生提出的意见教师要进行评价、慨括和总结。在活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将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

当我们按以上途径完成每一个活动课的时候,学生就不会觉得“政治”枯燥、离自己很远,也不会觉得“政治”是与自己生活无关的事情,而是觉得“政治”是有血有肉的,并非空洞的理论。“政治”它就在我们身边,“政治”伴随着我们一起成长。

六、注重课堂时效,提高课堂效率。政治学科试题多为开放性试题,知识覆盖面广,因此,要想答好每一道题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作为铺垫,:无论题目怎样的开放,它必然和教材知识相联系,所谓“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从一开始就要让学生打好基础,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在一开学,我便要求学生在书上适当地做些笔记,并划下要求掌握的重点理解、记忆的东西,针对这些重点我会详细地给他们进行讲解,如果在这方面有往年的中考题目,我还会结合题目进行联系讲解。这样,这些内容会生动地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使得他们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掌握,即使课后很久也不容易忘记。到最后的复习时间,要求学生按照“课题——节题——框题”的顺序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头脑中形成一棵知识大树的枝干。然后回归课本,仔细阅读教材,把每一“枝干”下的知识点填充到图表的对应位置。使知识大树枝叶茂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脉络清晰、全面,更好地把握知识之间、节与节之间、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再对照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找出所学知识的盲点,进行深层次的复习。理顺知识系统,形成知识网络,达到融会贯通。夯实了基础知识,在考试中就可以比较容易地运用这些知识多角度思考问题、解答问题。

七、把握时政热点,理论联系实际。近几年来中考试题大都以重大时政、社会热点、最新材料为背景,从不同角度紧密联系国际、国内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提出问题。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一开始我就要求学生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定期收看新闻类节目、看报纸来了解国内大事或身边发生的事,关注国计民生。并利用学过的政治知识去分析,以提高对时事政治的敏感性。并且,我每天都看早间新闻。并及时告诉给学生。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我和学生一起把国内外发生的大事,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成就与举措,以及与学生实际生活贴近、与考点内容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整理,如抗震救灾、2008年奥运、三农问题、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公民道德建设,尤其是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修宪问题、祖国统一、问题等等。然后找出这些热点问题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针对热点问题试着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并组织答案,同时对每个热点问题能结合自身实际谈感想、启示等,达到知识的活学活用。要想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答题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们除了让学生多做练习外,重点是教给学生一定的答题技巧。

八、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履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最基本原则。学生能力的培养必须以知识为基础,也就是必须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辩证法告诉我们掌握了知识并不等于提高了能力,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一定的条件,需要进行培养和训练。其中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发展和提高学生能力最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如果要培养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就要组织和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突现上升理论。总之,培养学生能力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又通过实践上升为理论,让学生们学以致用,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

九 、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优化教学过程,以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发展自己,增强学生自学能力。确定学生为主体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的显著特征。素质教育是以全面培养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的。素质教学中活的灵魂就是尊重学生主体,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促进学生活泼地成长。这是一种使人的个性发展相一致的教育模式。它能够大面积地培养出具有能动性、自主性、适应性和创造性,而且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获取知识,主动提高自我能力,这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体现,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如一地贯彻这一主体性原则。

十、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贯穿启发性教学原则

教师教学过程中提倡启发性教学,这是常规的教学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教学原则。在初中政治思想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让学生提出问题,积极参加讨论,教师应不断改变教法,做到因材施教,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全方位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鼓励自己,自己启发自己,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道德辨析能力。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正面引导,以真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学生进行正面鼓励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榜样和典型,有利于对学生产生正面的教育效果,如孔繁森、焦裕禄、雷锋等;其次,教师还应以身作则,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以自己规范的言行及兢兢业业的教学态度来感召每一个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和力。以此来感染学生,从而达到政治课“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总之,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但应当遵循以上教学原则,并辅以科学创新教学手段,就能够很好地完成政治课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当代学科教育的反思、改革与发展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2]杨九俊,吴永军主编. 从理解到行动(案例卷). 江苏教育出版社.

第6篇

第一学段(1~3年级)

1、知识与技能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 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2、数学思考

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 ,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解决问题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情感与态度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 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二、学生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担任三年级(1)班和(3)班的数学教学,两班共有学生90人左右。从性格方面分析,大多数同学性格开朗,爱好广泛,喜欢和别人交往是他们的特长。从学习方面看,大多数同学能按老师的要求积极做好课前准备,并能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良好。总体来说,班里同学相对比较听话,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三、教材分析:

三年级数学上册内容主要包括: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九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一个总复习单元,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的重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在空间和图形方面,安排了四边形的认识;在量的计算方面,安排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统计方面,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此外,教材还安排了"数学广角"和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教材的编排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四、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

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的重点.

六、采取的教学措施:

1、课堂教学中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判断、推理能力;迁移类推能力;提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2、注重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加强学生学习内容的理解。

(1)加强直观演示,加深学生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2)加强开放性,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联系实际,从现实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知识。

3、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特点,备好每节课的教案,做到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优化教学方法,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5、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6、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学生喜欢的游戏,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和敢于创新的能力及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7、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歧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分层设置作业,尽最大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8、加强书写训练,定期进行优秀作业展览,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课时安排: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第7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语文教学 预习 拓展

一、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对于任何一门课程,预习都是极为必要的。特别对于语文的学习,仅仅依靠在课堂中的45分钟来实现教学目标,是远远不够的。培养有效的预习方法,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它不仅可以减轻课堂学习负担,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自我探究的能力,培养其学习主动性和自学能力。以下,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谈谈课前的有效预习方法。

(一)第一遍,快速浏览全文,解决字词问题。

初读课文,要求学生边阅读,边对其中的生字、生词、难词、难句进行标记。然后自己通过字典,解决刚刚出现的字词问题。对于自己翻阅字典,反复阅读还难以理解的字词,再做标记,以备上课时,重点听老师讲解。

(二)第二遍,慢读课文,了解大意。

在第二遍阅读课文时,首先给每一个段落进行标记,然后再慢慢阅读全文,这一遍要求出声读,读完后,可以结合课后的习题帮助同学了解文章的大意。

(三)第三遍,精读课文,理清脉络。

小学高年级的语文学习,不仅仅要求读懂,更要求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在精读时,同学们需要带着三个问题边阅读,边思考。

①文章的写作方法是什么?

②全文可以分为哪几段?

③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让同学们先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也找到了自己学习中的困难,在课堂上老师进行讲解时,会重点留心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学习老师的思考方法,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二、课堂讲解方法多样化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通过语言,记载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因此语文,是每一个中国人最应该学好的科目。因此,教师在讲课时,要注重讲授方法,让每一个同学都爱上语文课,通过语文课的学习,热爱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培养起自己的文化素养。

(一)多元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每一个老师都明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老师应当学会营造课堂氛围,带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同学们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知识的学习。

例如,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同学们进行直观、形象的知识学习。通过多媒体营造的氛围,让学生进行感性的学习,并且引入许多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

如:在学习《埃及的金字塔》一文时,老师可以结合历史背景进行讲解。通过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四大文明古国灿烂的历史文明,从而引出埃及金字塔。在介绍埃及金字塔时,又可以播放一些关于探索埃及金字塔的视频或者相关电影,让同学们对埃及金字塔产生浓烈的兴趣,从而开始正文的讲解。

(二)师生互动法,深化学生思想。

语文的学习,不仅仅在于写作手法、理解能力的培养,对于文章思想的探究、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就文中的细节或者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讨论。在师生的互动中,深化自己的思想,提高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可以首先与同学们就幸福的话题进行讨论,让每一个人谈谈自己认为幸福的事情。然后再引入我们的文章,让同学们每人一段,轮流有感情地朗读这个故事。在最后小女孩的火柴熄灭时,让同学们谈谈自己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感想。文中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那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我们可以通过这句话再次开展互动,让同学们谈谈,小女孩是不是真的得到了幸福?在同学们思考之后,我们可以将这个话题进行引申,为什么人们喜欢给小孩子讲童话故事,那是宣扬一种美,给人们一种生活的希望,让人们去追求幸福。

通过师生关于课文细节或者思想感情的互动讨论,一方面可以让同学们融入课文中,明白作者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通过这种互动讨论,发现与我们生活贴切的东西,让同学们从中获得感悟,深化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认识。

三、课堂外的知识延伸

大家都知道,语文的学习,在于积累;文化素养的提高,在于对知识的提炼、浓缩,并需要时间的沉淀。将语文的学习,仅仅局限于课本,那是沧海一粟,甚是微小。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授课后,还要鼓励同学们进行课外的知识延伸,老师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提高学习能力,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一)与课文相关的知识延伸。

比如,在同学们学习了《鲁滨孙漂流记》一文后,可以让同学们对全书进行阅读,摘录自己认为的好词好句,并结合课堂所学方法,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如此,既及时地巩固了课堂所学,又可以利用所学的方法,进行相关知识的延伸,帮助同学们开阔眼界。

(二)与课文同题材知识的延伸。

比如在学习诗词后,可以让同学们尝试自己去品读《唐诗三百首》,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欣赏一些经典的诗,品味其中的佳句,还有诗人用字的精妙之处。在积累古诗词的过程中,寻找古人之乐,思古人所想,从而为初中文言文、古诗词的学习奠定夯实的基础,并提高自己的文化内涵,陶冶自己的情操。

(三)经典名著阅读。

阅读经典,是人类永远需要的。通过阅读这些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精华,不仅仅可以提高我们的人文价值,更可以升华我们的精神境界。小学生,正处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力、基本认识时期,开阔的眼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这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作为教师,要帮助同学们进行筛选,让同学们从不朽的文学作品中认识世界,感悟人生,从文化的积淀中,逐步成长。■

参考文献:

第8篇

以全面推进我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加强学科建设为重点,区域性推进校本教研,为大面积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更有效的服务。

二、工作目标:

1、整体规划教研工作,依据《小学数学学科建设标准》,开展学科建设系列活动,组织、引导学校对照《标准》,自主改善数学教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促进学校逐步完善学科教研组教学研究机制,提高组本教研质量,提升校本教研的品质,向市推出有校本特色的数学教研组。

2、全面落实继续教育校本研修学分制管理工作,激发教师参与各级各类区本、校本研修活动的热情,强化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深入开展 “专题研讨”、“校本研究”、“课题研究” 等活动,推进全校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初步建立数学教研网络,树立数学教育科研品牌。

3、树立“实践第一、服务第一”的理念,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深入农村,提供优质服务,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和专业引领作用,帮助教师转变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专题课堂教学研讨为载体,着力解决薄弱学校现存的教学问题,使课堂教学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增长。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开展学科建设系列活动。根据秦市卢龙县《小学数学学科建设标准》,开展“立足校本教研 加强学科建设”专题活动,选择点校开展实验,不断完善学科特色。3、抓好教师培训。开展两次新教材专题研讨活动,围绕专题,既有课例研究,又有理论探讨,力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更多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更主动地参与新教材研讨,提高教材培训的实效性,促进教师主动发展;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建立一支优秀的数学教师教研队伍。

4、开展“数学作业评价主体的转变”、“ 数学作业评价过程研讨”、数学课怎样体现“数学味”专题系列活动、“怎样帮助学生整理复习”教学研讨、“送教下乡”、“立足校本教研 加强学科建设”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论坛”等专题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开展各种竞赛。举办 “优秀案例”与“教学故事”比赛,展示数学教师教学中的点滴感悟,突显数学教师自我成长的心路历程,增强全校数学教师的团队意识。推选团体会员学校的教师参加比赛;

第9篇

教学目标:1.经历用触摸的方法按冷热程度把水分为烫、热、温、凉、冷的过程,试图以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变换角度、变换方法去研究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

2.引领学生认真观察、收集有关物体的冷热的事实材料,整理、研究这些材料。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引导学生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有关冷热的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经历用触摸的方法按冷热程度把水分为烫、热、温、凉、冷的过程,经历

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研究冷水与热水的过程。

材料准备:每组只烧杯(无条件的可用矿泉水瓶剪成杯子)、水槽、热水、冷水、小塑料袋(每组两个)、皮筋或线绳、天平或自制小秤。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一.冷热不同的水二.冷水和热水还有什么不同.教学内容三.研究热水上浮的原因.四.小结教学媒体一壶热水,一壶冷水,几只杯子.小塑料袋,红墨水,冷水和热水教学媒体气球皮,试管,小秤,皮筋或线绳.教师行为.引入:今天感觉教室外边冷还是热?.准备.好热水与冷水.给热水分类4.整理平时发生烫伤的场合,怎样避免烫伤?1.冷水和热水除了冷热不同外还有什么不同?能换一种方法来教师行为研究吗?.提出目标.: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水在变热过程中体积是否发生变化?我们在这节课中发现了什么?学生行为1.学生到教室外体验一下.2.请一位同学上讲台先猜后摸摸两种水.3.用一瓶热水和一壶冷水倒出版商杯冷热不同的水.描述和触摸4杯水的感受,联系课本开水和冰水的插图给水分类:烫水,热水,温水,凉水,冷水..学生互相说说,.反馈.1.在冷水和热水中各滴一滴红墨水看看有什么发现?把装冷水学生行为的小塑料袋放入热水中,把装有热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又有什么发现?怎样解释以上现象?提出自己的假设..观察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自己互相讨论,.实验..把装满冷水的试管用气球皮蒙上,.并用皮筋扎紧,.放入热水中.发现了什么?放到热水中,.又发现了什么?教学思路1.初步感受冷热的变化.2.强调冷热是用触觉感受..具体感受惹热水热的的程度和冷水冷的程度.4.应用到实际..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冷水与热水的其他不同.教学思路点.对水的体积的变化的观察,认识到热水上浮的原因。学生互相说说。

教学反思

热胀冷缩(第一教时)

天凝镇中心小学俞再华

教学目标: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观察认识多种液体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理解体积的变化可反应出物体的冷热。知道一些水的热胀冷缩生活中相关应用。

教学重点:探究认识水等多种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难点:启发寻找探究方法。

材料准备:

分组实验:平底烧瓶、细玻璃管、橡胶塞、红墨水(或用插细塑料管的青霉素瓶代)小水槽、暖瓶(内装热水)另备水酒精食油醋等易分辨的液体。

演示实验:试管、水、酒精灯、铁架台、气球皮,橡皮筋、插管饮料纸盒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一、引入热胀冷缩的现象。⒈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或问题?为什么没开就溢出来了?(重在争论增减和水面、体积等变化)观察思考讨论:水为什么没开就溢出来了?提供感知,产生认知失衡,激发思维、争论。培养探求欲望。

⒉举证:试管装水用橡皮蒙紧,放入冷水或热水中。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看清了吗?能想法让大家每个人看清楚吗?初步观察感知热胀冷缩的现象,讨论思考如何改进实验。给学生空间,尝试进行探究思考、学习。

二、实验观察水在受热受冷的体积变化。⒈提供材料:平底烧瓶、细玻璃管插入橡胶塞、红墨水。⒈认识器材,说说你准备怎样用老师的器材做实验?明确实验要求,正确组装实验器材。自主探究掌握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⒉为什么要加红水?想一想:用一根细玻璃管有什么好处?

⒉提供热水,进行水的热胀实验⒈每个组来一人,领一杯热水。进行实验探究、交流、小结

⒉说说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⒊提供冷水,进行水的冷缩实验⒈每个组来一人,领一杯冷水。

⒉说说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⒊说说装水的平底烧瓶放进冷热水中有什么不同的?填空:水有____的性质。什么条件下水体积膨胀?什么条件下水体积缩小?进行实验总结。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

三、水的体积变化反应水的温度变化。趣味问答:(有条件可以配图)⒈由于太忙,⒉老师做好实验,⒊平底烧瓶放在实验室讲台上好几天没动有位同⒋学天天来看发现细玻璃管中的红色水柱早晨下降,⒌中午又上升了,⒍天天如此。这位同⒎学想了好久才明白。你知道吗?⒏二个好朋友相约一起放风筝,⒐各带了满满的一瓶开水,⒑口渴时打开一看,⒈一瓶是满满的,⒉一瓶少了很多,⒊你知道这是为什么?⒋小明家来了很多客人,⒌可高兴了,⒍忙放了满满一壶自来水,⒎准备⒏烧水给客人泡茶,⒐可妈妈要小明倒掉一些水,、小明纳闷了,⒈这又是为什么学生思考相互讨论,深入理解水的热胀冷缩与生活实践相系。让学生体会: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其它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提供酒精、食油、醋、等易分辨的液体,利用水的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验证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⒈水能热胀冷缩,⒉酒精、食油、醋、等液体,⒊也能热胀冷缩吗其它液体呢?⒋小组讨论,⒌你们准备⒍选择什么液体进行验证?⒎分领材料,⒏分组实验。学生讨论、猜想、实验验证。尽量让学生自己经历一个猜想验证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五、总结。说说你今天提出了什么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学习到了什么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固体、气体也会热胀冷缩吗?)

热胀冷缩(第二教时)

天凝镇中心小学俞再华

教学目标:

继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之后,观察探究气体固体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现象培养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知道一些气体固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相关应用。

教学重点:探究认识空气和铜等气体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难点:启发寻找探究方法。

材料准备:

分组实验:平底烧瓶(建议使用以上)、橡胶塞红墨水细玻璃管(或用口径相当的小气球封口代)小水槽;

自制固体教具(参阅未尾自制方法)和酒精灯、火柴。

演示实验:固体线胀仪、酒精灯、火柴、小水槽。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一、引入新课。出示空平底烧瓶等。上节课我们用它做了什么实验?知道了什么?复习回顾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以旧引新,为知识正向迁移准备,也为学生探究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在方法上奠定基础。

现在空瓶里装着什么?你有什么想法?能想个法让大家每个人看清楚空气会不会热胀冷缩?回忆液体热胀冷缩实验方法,尝试改进实验。

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做?需要解决几个新问题?空气会向四下里流动,流走怎么了办?无色无味看不见怎么办?

二、实验观察空气在受热受冷的体积变化。⒈提供材料:平底烧瓶、细玻璃管插入橡胶塞、红墨水滴瓶。(或平底烧瓶和小气球)进行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⒈认识器材,说说你准备怎样用老师的器材做实验?明确实验要求,正确组装实验器材。自主探究掌握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⒉为什么要用小气球封住平底烧瓶的中?

⒈你准备怎样让空气受热受冷进行实验探究、交流、小结

⒉你现在能独立做实验,来观察空气会不会热胀冷缩了?

⒊说说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⒉提供空气热胀冷缩的生活实例与应用。⒈夏天,停在太阳下的摩托车轮胎突然爆裂,这是为什么?⒉冬天,打足气的篮球,为什么第二天又瘪了?⒊乒乓球踩扁了,你有什么办法?认识思考生活中空气热胀冷缩的现象。发展学生认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观察固体受热受冷的体积变化。趣味过度:(有条件可以配图)年,英国铺设的第一条铁路钢轨,是一根连一根的焊接在一起的。结果,到了炎热的夏天就变得七歪八扭,左右弯曲,甚至还会朝上拱起;而到了寒冷的冬天,钢轨竟冻裂成几段。说说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猜想?根据相关信息思考猜想:钢轨会不什么热胀冷缩?培养学生利用现有知识,对周围信息作出正确判断,获取知识的意识。

你能证明吗?

用线胀仪演示,铜球会热胀冷缩。说说到了什么?说明什么?进行固体实验探究、交流、小结

想不想自己也来试一试?演示自制教具,说明要点与酒精灯的用法,分组实验。

想一想:水泥中面为什么要用切割机切成一段段的?为什么新拉的电线很松很松

五、总结,说说哪些物质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你又有什么猜想?准备怎样去研究?

自制教具:(原文转录)

自制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

固体热胀冷缩实验一向被列为教师的演示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以下现象:①由于铜球体积较大,所以在铜球加热时所需时间较长,②在铜球加热的过程中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制约了学生探究心理的发展。为此我们改进了实验的装置,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用直径为长为的护套线,剥去一端塑料护套,长约,把铜丝按玻璃弹子大小围成一个圆,扎紧固定,圆与塑料护套距离。学生做实验时可先用铜环套一套玻璃弹珠(通不过),在洒精灯上加热铜铜环受热膨胀铜环再套一下玻璃弹珠(通过),这样的实验装置教师制作方便,学生能做到人人参与,学习兴趣高,缩短的实验所需的时间,实验效果好。

浙江省嘉善县教育局教研室

朱卫东

××年月日

温度和温度计

嘉善县大云镇中心学校吴斌杰

一、教学目标

⒈经历认识温度计、使用温度计的过程。

⒉通过细心的观察和同学的研讨发现温度计的构造,尝试与同学交流和合作。

⒊通过比较发现温度计的设计原理。

⒋在比较中发现正确读、写摄氏温度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难点:选择正确角度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

三、材料准备

一杯热水、一杯冷水、红色煤油温度计、水银温度计、干湿温度计、最高最低温度计、热胀冷缩实验装置、温度计模型。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⒈引入。⒉观察几种温度计。⒊了解温度计的原理。⒋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⒌摄氏温度的读和写。⒍课外延伸。实物实物投影片或课件出示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先让学生猜测哪杯冷哪杯热?再让学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提出问题:热水比冷水热多少?引出课题:要研究热水比冷水热多少,我们需要借助一个仪器来测量热水和冷水的温度,这个仪器叫什么呢?出示一种温度计,提示学生:我们要正确使用温度计,首先必须要认识这个温度计,了解它有哪几个部分构成。分发一种温度计,提示学生:先想一想你准备怎样观察温度计,然后仔细观察。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大家的观察结果是否一样,有什么不同意见?可以通过再一次仔细观察来解决你们的不同意见。出示“使用温度计前需要看清楚的问题(教材上的个)”,提示学生:这个问题你都解决了吗?如果没有,再观察一次。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产生的变化。放开手等一会儿再观察。讨论:温度计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分发几种不同的温度计,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出个题目考考你:“℃”,你会读吗?广播、电视中的天气预报员是怎样预报天气的呢?“摄氏度”怎么写?“零下摄氏度”怎么写?观察温度计上的液面,每人各自记下自己观察到的读数。交流一下: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会不同呢?出示三种从不同角度看温度计的图片让学生选择认为正确的一种并说说理由。小组讨论概括正确认读温度计的方法。回家找个温度计,尝试测量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下次上课带来交流。猜测。思考,验证。猜想。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测。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构造、刻度、标记、数字等内容。学生交流。通过再次观察解决小组内的不同意见。学生对照问题,检查自己是否都解决了。再观察。学生实验,观察。学生讨论。学生观察,交流。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试读。学生回忆。写一写。读一读。学生观察,记录。学生思考,交流。学生选择,说理由。学生讨论概括。学生课外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活动。通过猜测冷热和验证活动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对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作一次强化训练。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温度计的兴趣。重视学生对温度的读写感受。引发学生对不同认读结果的思考。及时给予必要的材料辅助。将活动引向课外,为下一次活动作准备。

测量物体的温度

嘉善县大云镇中心学校吴斌杰

一、教学目标

⒈经历测量液体(水)、气体(空气)、固体(沙子)的温度的过程。

⒉在进行操作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的习惯。

⒊尝试在小组活动中进行分工和合作,尝试小组内相互评价。

⒋通过阅读引起学生对温度测量的深度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测量水的温度。

难点:测量空气时的耐心等待。开水的测量。

三、材料准备

选择供学生练习测定气温的场地。

小组用:温度计只、开水、热水、温水、冷水,各种装水的器皿。

四、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