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网络课程

时间:2022-09-04 08:49:41

导语:在网络课程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网络课程

第1篇

论文摘要:利用校园网络的优势,以自主研发的方式构建网上网络营销教学平台。本文主要探讨了网络营销课程网络化教学的问题。

一、推行网络化教学模式的意义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深入,教学模式也逐渐向网络化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尝试网络化教学模式。网络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宽广、有弹性且极具创意的学习空间,使得以学生为中心,基于资源及讨论交流的全新教学方法得以实现,这对学生知识的获取,合作精神的培养以及实践技能的提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网络营销是以国际互联网络为基础,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网络媒体的交互性来辅助营销目标实现的一种新型的市场营销方式,其内容涵盖市场营销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网络营销的变化速度之快是任何一本教科书都无法跟上的,因此,在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局限于某本教材,而是要时刻关注其前沿动态,广泛搜集资料来充实教学内容。但由于教学计划学时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学到内容新,范围广的知识呢?推行网络化教学模式便是最好的选择。而且,随着计算机和网络在我国的大范围普及,在高校实施网络化教学也是非常可行的。

为此,我们自主研发了基于校园网的《网络营销》网络课程,并对网络化教学模式进行了的研究与实践。本文结合《网络营销》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介绍了《网络营销》课程网络化教学平台的构建、设计方法以及在网络化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网络化教学平台的构建

针对网络营销课程的特点:理论体系不统一,实践性应用性强,实验环境便捷。我们把网络课程开发成一个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与实践、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互的网络教学平台。教学平台由教学指导、网络课堂、实践教学、网上练习、网上交流、相关资源六个栏目组成。

(一)教学指导

本栏目包括教学大纲和电子教案两个部分,详细介绍了每一章的课程内容、学习目标和课前思考,并提供电子教案下载。

(二)网络课堂

本栏目是该教学的重点。内容由浅入深,详细介绍了网络营销课程的基本理论框架和基本知识结构,并附有相应的仿真动画演示。

(三)实践教学

本栏目是课程的实验平台。通过实验操作,可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可以将学生的构想经过整理、加工、利用网络这一平台提供的功能进行营销活动。

(四)网上练习

本栏目为网络营销课程的每一章提供相应的习题和模拟试卷,并附详细解答。

(五)网上交流

本栏目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随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并且其他人也可以同时参与此问题的讨论,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提问、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六)相关资源

通过本栏目,学生可以链接到其他网站,浏览其他网站关于网络营销的相关知识。学生可以下载我们提供的阅读资料、参考我们所介绍的书籍,从中让自己的知识更加丰富。

三、网络化教学模式的设计

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采用了著名教育心理学家R.M加涅的教学设计方法,每个教学单元包括的教学事件及其顺序如下:

(一)引起注意

引起注意的事件和方式很多,最主要的是使用刺激变化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引起注意。网络课堂栏目中每章首页的上部都运用了显示本章主要内容的动画。

(二)告知学习目标

网络课堂栏目中每章首页的下部都给出了本章的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告知学习目标的目的是激活执行控制过程,即告知学生准备好如何开始本章内容的学习。

(三)呈现刺激材料

呈现刺激材料是教学中的主要环节,也就是呈现主要教学内容的环节,本网络课程的讲解采用了多媒体方式和手段,包括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并通过励志名言,营造刻苦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四)提供教学指导

提供教学指导是指从已给出的刺激材料中提取线索,给出规律,从而引导更深层次的学习,同时也把贮存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转移到长时记忆中的过程。提供教学指导往往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提高学习效率。本网络课程中教学内容的讲解并不是直接呈现的,而是先提出思考,然后组织学生讨论。

(五)引出作业

引出作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它的作用是激活学生大脑的反应组织,以便学生从大脑中提取储存的信息,运用刚学过的知识完成某些任务,从而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检验,并加深印象。

四、网络化教学模式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网络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互补

网络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明显的特点和优势。网络化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地域界限,网络上的所有信息和知识都是对学生开放的,每一个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网络上学习自己想学的知识。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另外,由于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还容易偏离教学目标。可见,这两种教学模式各有其优势与不足,不能简单地用后者取代或否定前者,而应当彼此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努力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既注重教师的教,又注重学生的学,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调动起来。

(二)充分发挥教师在网络化教学模式中的主导作用

网络化教学模式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以教师为主导(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引导学习)、学生为主体(自定步调、交流思想、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引导功能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教师不能泛泛地为学生提供海量的网络资源,必须将教材内容与相关的系列材料有机的、有序的整合起来,让学生既享有充足的资源,又能充分的自主学习。互联网具有信息爆炸的特征,学生不可能无所不学,网络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学习。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的中心是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因此网络化教学模式中学习的中心是学生。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学习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因。而网络化的合理运用能使这些因素得到优化,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应精心设计课程网页,如什么样的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网络课程采用树状目录结构,目录始终出现在页面左侧,学生可明确所学课程的体系结构,并从目录中选择章节进行学习,一部分学习任务完成后可从目录中跳转到其它内容进行学习。

五、结束语

网络化教学这种基于网络的新型教学模式,不仅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比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交流更为密切,而且还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无论何时何地均可通过网络课程进行学习、测试和提问并寻求答案,教师也可在教室之外传授知识或答疑,既方便了学生和教师,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网络化教学使学校的教学活动得到极大地延伸和扩展,大大超出课堂的时空,给学生架起一条信息高速公路,让他们自主协作、创新开拓地学习,是最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振林.基于Dokeos的“网络营销”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科技传播,2011

第2篇

关键词:网络课程;优点;存在问题;建议

一、网络课程的优点

1.教学内容呈现形式的多样性。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比较单一,主要拘泥于静态的文本、图片、PPT等讲稿,而网络课程是将教学信息以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综合运用,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便于学生主动接受,从而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网络课程的开放性、交互性。课程的开放性、交互性是网络课程最大的特点之一。课程内容的学习具有人机交互的特性,这样的一种交互可以克服空间、时间上的限制,而且对于被教育者年龄、身份等各方面都是没有任何约束性的。

3.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性。在传统教育中,各地的教学条件、教学资源等情况千差万别,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严重影响着当地的教育质量,制约着当地的教育水平。网络课程的一大优势就是把优秀的教育资源传播到网络可以到达的任何地区,最终提高全国整体的教育水平。

4.教学内容的非线性。网络课程的学习内容不是按照线性模式,从简单到复杂、从开始到最后,而是采用交互模式呈现信息。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学习进度、掌握程度等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从而实现个人最佳的学习状态,真正体现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二、当前网络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注重内容呈现,忽视教学设计。网络教学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在时空上是分离的,被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是认知的主体,具有主动选择的特性。网络教学跟普通的教学模式一样,也要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要想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光有呈现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使被教育者的学习活动持续下去才能达到教学的目标。因此,根据被教育者网络学习的特点而进行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整体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2.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单一。现在部分网络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上比较单一,基本上是以静态网页和文本为主,甚至是将教学内容简单地堆砌于网络上,没有充分发挥优秀的教育资源与网络课程教学相结合的优势。

3.重难点内容不突出。网络课程教学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提升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但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随机应变的主导作用无法得到发挥。也就是说,教师若不能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作出相应的调整,网络课程就不能通过教师的反复讲解和强调学习中的重难点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这些内容,这就容易导致学习者一知半解,无法抓住学习的重点,无法理解学习的难点。

4.重视前期建设,忽视后期应用。部分网络课程在建设完成后,教学内容不能及时更新和充实,难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教学需求。网络课程维护人员和教师没有深入研究并发挥网络课程的效益,致使网络课程成了摆设,不能充分体现网络课程的建设意义。

三、网络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1.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加强教学设计。网络课程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石、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技术手段的新型教育模式。教学设计是教学目标的预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导向性的功能,直接决定着教学过程的实施和教学效果的实现。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要突出网络学习的自主性,提供的教育资源要突出用于自主学习,重视学习需求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习效果的评价与反馈,尤其要注重基于网络的学习情境创设和教与学的策略设计。

2.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要多样化。教学内容要多倾向于情境化的呈现方式。虚拟真实教学环境等更加人性化的教学环境是网络课程的发展方向。这种虚拟真实的教学环境能够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也是简单的图片、文字堆砌所无法比拟的。另外,在交互方式上还应该更加多样化。交互方式不仅是基于文本的电子邮件、讨论区等,还应该具备基于文本和图像的电子白板、应用进程的共享等方式。

第3篇

关键词:网络课程设计;学习;现代远程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育教学的目标、方法、形式、载体也随之不断更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远远满足不了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网络课程、数字课堂是互联网时代,快速获取有效知识不可或缺的新型学习手段。

一、网络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网络课程设计即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根据个性化学习需求、学习者、学习目标内容、环境条件等对课程呈现形式、结构模块、界面、导航进行具体计划的活动,该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习者在线学习,满足其多元学习需求。目前国内高校的很多网络学院开发的网络课程不计其数,但真正体现人本主义学习理念,满足学习者的需求的优质学习资源却并不见多。笔者通过对国内一些高校网络学院的网络课程进行采样、分析后发现目前网络课程设计在内容、结构、功能等方面还存在着问题。如网络课程设计缺乏教学理论的指导,“重技术、轻教育”的现象较为凸出。其次,未能提供有效的自主学习资源,信息更新率低。缺乏网络课程交互设计。学习评价方式单一等等。这些问题如不科学地看待和解决,势必影响到现代远程教育今后的发展,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优质网络课程设计的建议

针对目前网络课程设计现状与问题,本文对如何设计优质网络课程展开了深入地思考,提出以下建议:

1.重视培养复合型的网络课程开发团队

一个完整的课程开发团队应由任课教师、教育心理学家、教育技术人员、网络技术员以及学习者组成。任课教师提供学习内容,知识重难点,以及相关学习资源;教育心理学家拟定所要达到的各类目标、制定课程设计方案;网络技术员搭建课程的网络技术平台,教育技术人员制作各种媒体元素以及课程的界面。由于网络课程内容、结构的开放性,在实施推广过程中,要不断收集学习者的建议,及时进行改进和更新。

2.提供丰富、有效的自主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贯穿于学习实践活动的全部过程,影响着学习者知、情、意、行的变化。设计者在提供学习资源时,首先要针对课程内容及各类目标,详细考虑学习者要理解、吸收这个知识点或是解决相关问题需要辅助学习资源。其次,有效分析资源的学习活动支撑属性。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将人类学习活动结果分为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态度五种。对应而来的,可将学习资源分为认知类、工具类、动作技能类、情感类四大类,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分秒更新,犹如浩瀚海洋,课程设计者必须及时筛选提炼出有效资源,去除冗余信息,针对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的不同阶段,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多类型学习资源,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3.开发功能完善的交互平台,进行网络课程交互活动设计

根据Moore的交互分类理论,可将网络远程交互划分为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交互、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三种类型。学习者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交互,即P2C(peopletocontent)的学习方式,是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并不能反映e—learning的本质,学习或教学本质上仍然是人与人的交互,人与人的相互作用,P2P(peopletopeople)的学习方式才是e—learning最有价值的体现”。“学习就是对话:即是内部的,又是社会的协商。学习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社会对话过程。”可见,网络课程交互设计应该以P2C学习方式为基础,以P2P学习方式的设计为重点。根据学习任务的本质和学习者特征,合理设计课程内容层次、结构、多媒体元素、界面布局,同时提供诸如电子词典、笔记本、在线搜索、在线问答等个性化学习工具,方便其与学习内容交互。搭建完善的交互平台,如电子邮件、BBS、聊天室、Blog、QQ、MSN等,利于师生、生生组建成学习共同体,使学习者在社会化的交互中,通过“协作”和“会话”建构意义。

4.多种评价方式的设计

评价是对教学结果及学习过程的体验、分析和判断,借此可了解教学活动各方面的情况,判断在线学习的成效与问题,对教学过程进行监督、控制、反思。网络课程所包含的评价应根据课程自身性质和学习者个人特点,以动态评价为主,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对学习者评价为主,学习者评价与学习资源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实现对学生学习书面知识掌握、技能熟练程度、情感体验、实验实践、探究能力、协作精神等的多元评价。

5.重视网络设计课程导航设计

网络课程的信息组织是超媒体、非线性的,学习者可以自主安排学习进程,自由浏览学习资源,具有最大的学习自由度。有效的导航设计可以让学习者避免偏离学习重点,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常见的导航策略有:模块导航、帮助导航、线索导航、导航图导航、检索导航等,网络课程导航设计视觉上要求清晰、明确、简单,避免增加认知负担。首先,使导航具备精确便捷的定位功能,学习者可随时到达目标知识点,并且能够判断自己的位置。其次,提供全文检索功能,让学习者快捷找到所需信息。最后,对一些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提供帮助检索,使学习者快速找到与学习相关的多种辅资源,方便学习者寻找、理解和操作。

参考文献:

[1]R•M•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皮连生,王映学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余胜泉,杨现民.辨析"积件""学习对象"与"学习活动"———教育资源共享的新方向[J].中国电化教育,2007(12):60-65.

[3]戴维•H•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郑太年,任友群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4篇

响应式网页设计,是目前网页前端设计领域最前沿的话题.那么,什么是响应式网页设计,为什么把网页设计成响应式,我们的网络课程制作为什么要遵循这一设计思路是本文阐述的重点.伴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各种类型的网络技术及应用服务纷纷涌现.从静态网站到动态网站,从web1.0到web2.0,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和服务时刻在刷新我们的眼球.近些年,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快速崛起,基于移动终端的互联网访问已经走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现在移动终端的网络访问量已超过基于普通电脑的访问量.因此要求网络课程不仅要在普通电脑的大尺寸屏幕上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和学习体验,同时在各种不同分辨率的小尺寸移动终端上也应提供相对一致的学习体验.

2基本技术方案

显然,面对这一问题,原有的网络课程设计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这一要求,那么,如何让网络课程也能实现响应式设计,并可以根据不同的终端设备给出不同的输出信息数据,我们根据现有的一些网站开发的技术手段和前端页面的设计模式,以及根据实际开发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实践方法,一般使用以下手段来实现,比如把固定的数值包括位置定位、长宽高、大小等变为相对的量,这其中主要包括三个主要手段:流体式表格,液态图片,媒体选择器.

2.1流体式表格

在流体式表格出现之前的页面设计,一般会使用固定的网页宽度设定,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主流的电脑显示器的分辨率是基本相同的,固定的宽度可充分的使用显示器宽度,同时又不会使用户感觉页面过满.但随着电脑硬件的不断发展变化,屏幕尺寸和分辨率越变越大,自适应宽度的网页逐渐问世,这种设计方式可占据整个浏览器页面适度的宽度,同时随着页面宽度的变化进行重新排列布局.流体式表格的概念就是将网页页面进行栅格划分,使用相对单位代替绝对单位,使用相对单位来设置页面元素的位置偏移和大小等变量,这样可以使整个网页的布局模式和内容大小随着宽度的变化而改变,从而适应不同的显示需求.同时使用基于div的布局方式,例如要进行经典的三列式排布,我们可以将div设置为左浮动,并且宽度设置为33%,这样当宽度改变时,这三个div也一直会在自己所在的区块里排成三列.因为我们设定了浮动式布局,段落不会因为页面的变化而出现重叠或分离的情况.流体式表格保证了网页能够响应浏览器的宽度变化,同时保证不会出现横向滚动条.

2.2液态式图片

液态式图片也可以称为响应式的图片,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说法,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那就是不仅要保持缩放图片时保持图片的宽高比,而且还要在移动终端上适当降低图片的分辨率.这个技术的实现需要使用网页脚本检测当前设备的屏幕分辨率,根据不同设备的情况,向网页中添加特定的web请求信息或标记,并将后续的网页html页面代码、页内图片、网页脚本和样式表等加载请求定向到网站虚拟路径上.当这些请求到达网站的服务器端时,网络服务器会根据发送来的请求信息来决定这些请求所需要网页中是插入的大尺寸的高分辨率图片还是小尺寸的低分辨率的图片,并向请求用户进行液态图片相应地反馈输出.对于小屏幕和低分辨率的移动设备,大尺寸图片则不会被用到.使用液态式图片可以有效降低移动端的网络数据流量并提高网页访问速度.

2.3css3媒体选择器

css中文名是层叠样式表,目前最新的版本是第三版也就是css3,它能实现网页内容与表现分离的一种技术.流体式表格为我们提供了响应式的页面布局方式,不过在某些较小的屏幕终端上,如果页面没有办法容纳四列显示,只能重新排列成三列或者两列显示,那么,该如何响应此设备,我们可以使用css3媒体选择器技术解决这个问题.css3兼容之前的css版本所支持的所有媒体类型,例如:screen,print,handheld等,并且css3又添加了很多涉及媒体类型的最新的功能和属性,包括最大宽度、设备宽度、屏幕定向,横屏或竖屏及颜色设定等.在css3之后出现的新的移动终端,如苹果或安卓等设备,都可以相对完整的支持这些新属性.所以可以通过媒体选择器为新设备设置独特的样式,而忽略不支持css3的旧电脑中的老旧的浏览器;可以根据使用预先设想的使用目标创建多个不同类型的样式表,以适应不同宽度范围的设备类型.而目前最高效的解决方案,是将多个类型的选择器整合到一个css文件中.

3深入探讨

有了流体式表格、液态图片、css3媒体选择器,已经基本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不同屏幕尺寸及分辨率显示不同的课程页面变化,但响应式网页设计不仅如此,还应包含一些其他方面的内容,我们列举出如下的响应式网页设计的主要包含的几个方面:(1)响应不同终端的屏幕尺寸及分辨率变化.当终端的屏幕尺寸及分辨率发生改变的时候,根据设备情况需要对页面菜单、文字、布局等做出动态调整,使用户仍然能够获得友好的使用体验;(2)响应设备操作行为变化.如鼠标拖拽(iPad上使用JavaScript事件模拟拖拽),触摸屏手势支持或其它移动设备上特有的输入方式;(3)网络状况自适应.用户在慢速网络或网络延迟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不下载一些消耗带宽的资源;(4)其他辅助功能响应.根据不同的终端,调用程序所需要的传感器和控制器,如GPS、陀螺仪、电话、短信等功能;(5)对使用场景做出响应.根据用户身处的不同使用环境,提供给用户不同网页体验;(6)响应用户偏好.因为不同的用户有着不同的偏好,比如左右手,操作习惯,反映速度,眼睛辨别能力,色彩喜好,关注内容不同等,网站都可以考虑做出响应.上述讨论的三个重要手段,主要是针对第一条内容.针对第二条内容则主要依靠浏览器和设备传感器的状态检测,来实时动态调整课程页面表现或运行方式,相对于普通电脑上基于鼠标和键盘的人机交互,触摸屏技术为我们带来了完全不同的互动方式与新的设计需求;这两者又有各自所适用的领域.幸运的是,要想让网站满足不同设备的需求,并非一件很难的事,只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些地方.比如:触屏设备无法对鼠标滑过或指针的一些行为做出响应,因为触屏设备中根本就没有鼠标指针的设定,我们用手指点击屏幕就是单击,因此设计时不要让触屏设备出现任何依赖于鼠标的状态的触发模式.而其他几个方面则可根据网络课程的实际情况来实现不同的需求,例如:视频或图片比较多的课程,就需要对网络状况进行检测,以根据不同的用户带宽显示不同的视频或图片质量,以提高用户访问速度,提升用户体验.而一门制作优良的网络课程,如果能根据不同的用户给出不同的用户体验,使课程的学习更加贴近用户的习惯,那么,这一课程的受欢迎程度肯定会大大提升.

4响应式网站制作流程

从页面设计到技术实现真格过程来说,设计并制作一个响应式网络课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4个过程:(1)网站美工,用户界面设计师,描绘出页面的风格和样式,并确定网页在最大分辨率的设备下应显示的全部内容,然后在页面尺寸不断缩小的情况下,如何布局,什么样的页面元素比如文字、图片、内容等需要改变显示方式进行隐藏,缩放或裁剪等,再一一做出调整;(2)使用相对单位对页面元素进行定位和设定,设置长度、宽度、大小等;(3)针对不同显示终端的屏幕尺寸和分辨率使用流体式表格和液体图片实现响应;(4)根据分辨率变化视情况加入适当的媒体选择器来调整元素.通过以上步骤,一个可以适应各种平台和终端的响应式网络课程基本实现,经过后期的各种优化调整,一个优秀的并保持一致的用户体验的网络课程就呈现在了各种终端用户面前,通过响应式网页设计,大大减低了针对同一课程开发多个系统的工作强度,实现了网络课程制作的效率化和通用性.响应式网页设计的优点:(1)网站制作的工作量相对较小,不需要注册多个域名,对于所有设备适用;(2)相对一致的用户体验,个性化的用户习惯响应,很贴近用户平时的上网习惯;(3)可根据不同的用户终端,调用不同的终端工具,实现设备的有效合理利用.

5结语

第5篇

Abstract: Network education has become a new and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 following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ros and cons network education this paper provides principles and technology for building a network system,intending to guide the practical work to be carnied out smoothly.

关键词: 网络教学;网络课程

Key words: network education;online course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0-0153-01

0引言

通过分析网络教学的特点间宿舍网络教学信息资源系统,已实现多媒体新的的存储管理、快速插叙等;同时依托网络信息资源系统,开展网上教学、网上考试等教学活动,实现教学资源的充分共享和有效管理。

1网络教学的定义

网络教学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网络,将教师和学生联系起来,利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进行多向交流的教学方式。它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言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视听技术集合在一起,通过多媒体手段来传递文本、图像、声音、动画及视频信息,将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相结合,扩大了信息量。

2网络教学的优点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以先进的技术为基础,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进行学习、存储、控制、查找和检索资料。其具备的优点有:

2.1 网络教学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使教学时空发生了变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选择任何自己喜欢的课程学习,无论在家里、办公室,甚至路上都可以通过网络即时的获取信息。

2.2 网络教学讲将受教育的群体扩大到全社会网络教学的受教育者可以得到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信息,打破了传统观教育中受教育者受学校、教室以及教材的限制,将教育推向整个社会。

2.3 网络教学有利于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实现。网络教学改变了学校教学的单一模式,使班级授课制和个性化教学、协作教学、自学等形式结合起来,为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每个人一生都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而网络教学跨地域、跨文化、跨时空的优势充分满足了每个人终生学习的要求。

3网络教学的缺点

3.1 网络教学缺乏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有助于受教育者通过情景牢记知识,达到终生不忘的目的。而网络教学中,受教育者面对的是冷冰冰的数据,这就是网络教学中的信息孤独[1]。

3.2 网络教学对硬件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其大量的信息存储、人员访问,以及24小时的运转,不仅对网络设备、服务器提出了要求,更是对管理者、维护人员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 网络教学使受教育者易患“信息综合症”网络教学中庞大的信息量以及长时间的使用电脑,易使受教育者产生沉迷、恐惧、心里障碍等各种症状[2]。

4网络信息资源系统的定义

4.1 建设的原则

4.1.1 可靠性教学资源的可靠性对网络课程教学来说至关重要,为保证其24小时安全不间断运转,系统必须采用大型的商业数据库。

4.1.2 灵活性网络教学素材的管理在数据管理方面应具备较大的伸缩性和扩展性,以减轻管理者和维护者对庞大的数据量进行方便快捷的修改和维护。

4.1.3 开放性针对网络教学受教育者数量大,所涉及专业领域宽以及教学内容的形态需求复杂的特点,其软件体系结构应采用浏览器/服务器的网络模式,建立在开放的网络标准之上,遵循http、ftp、xml等普通网络协议和数据格式进行消息处理和数据交换。

4.1.4 安全性由于网络教学都是通过互联网远程进行,其安全性也显得尤为重要,它包括保密、完整性保护、身份验证、授权。

4.2 系统结构的技术实现

4.2.1 网络信息资源的呈现方式现阶段常用的呈现方式为窗口模式和网页模式。窗口模式即windows,如编辑文档常用的word软件。网页模式,即使用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打开的网页形式。两者各具优缺点,但考虑到使用者的方便性(网页模式无需安装客户端,任何带浏览器的系统都可立即使用),推荐使用网页模式,microsoft公司成熟的.net平台能很方便的开发和维护网络信息资源系统。

4.2.2 课件播放的支持Windows media service技术能够实现教育新闻和教育视频的播发。在媒体服务器启动了媒体服务器启动Media unicast service服务,并且工作在On demand unicast模式下时,受教育者即可启用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的已编辑存储好的asf视频文件。当要进行授课现场直播时,启动服务器Station service服务,直接用Windows media enconder制作成的asf流。

4.2.3 数据的存储技术由于网络课程多媒体数据多、数据量大、使用者多,传统的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技术存在初始化慢、管理复杂、在线添加容量影响网络运行等缺点已不适合于作为网络课程系统的存储服务器,所以推荐使用具有网络相应请求快、并发性强的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技术。

5结束语

建设丰富稳定的网络信息资源是基础,而开展网络媒体教学才是目标。网络课程的建设不仅需要资金的投入,更需要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及建立和完善网络教学的规章制度,是网络教学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第6篇

我主张对图形图像信息,要转化为文字来表述;而对文字信息,则要想方设法转换为图形图像,这样有利于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下面三张图是我对课、课程、网络课程的特征形象思维的产物。

“课”的六个维度

一堂课离不开六个要素:课时、课室、教师、学生、内容、方法。这六个要素构成了一个六面体,也就是正方体,它是一个封闭的空间。传统课堂,就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在这个封闭的空间里,教师和学生容易排除外界的干扰,围绕一个小小的目标进行教与学。它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天地,相对独立的氛围。在这个天地里,教师一般是主宰者,具有较大的权威,以保证课的顺利进行和目标的实现。

一堂课的时间基本是固定的,大约在45分钟上下,课与课之间休息5~10分钟,这比较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一连串的课构成一个课程,就像一条标准化生产线,非常利于教学组织与管理。

如果我们把课比作一个由六个要素构成的正方体,那么由一系列的正方体串联起来的课程像什么?对,像火车!每堂课就是火车的一个个车厢。既然是一列火车,那么,每一节车厢的作用就不完全一样了,比如,火车有车头、车尾,有座位车厢和卧铺车厢,还有餐车、行李车等。在一门课程中,每一堂课的作用也不是完全一样的,有的课像车头,比如一门课开头的那几节绪论、总论,就像车头一样,为整门课程确定总体的目标、内容和框架;结尾的课往往是整门课程的总结、评价阶段;中间的每堂课也各有各的作用。课与课之间的空隙与连接就像课外的学习活动阶段,它们把上一堂课与下一堂课互相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列车下面的车轮、铁轨和路基就像课程的支持、服务、组织和管理体系,对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网上教学,课会发生哪些变化呢?你会发现,原来构成课的六个要素,有两个没有了:第一个是课时,在网上讲课可长可短,没有上课下课的分别。考虑到网络时代时间的碎片化趋势,每堂课还是以短一点比较合适,于是微课开始流行。第二个是课室,在线学习没有了课室的概念,大家都在虚拟空间里学习。没有了课室,意味着没有了集体学习的氛围与压力,因而更加自由、更加随意但也更需要自律,时间久了还会有孤独感。于是与人交流成了第一需要。

网络课程新增加了平台和资源两个要素。其中资源是内容的各种载体和呈现方式。在传统的课堂上,内容主要是通过老师的讲授和书本与课件来传递的;而在网络课程中,资源就非常重要了,包括各种课件、视频、音频、动画、素材、工具、数据库等。所以必须单独列为一个要素。网络课程离不开数字化教学平台,这是因为网络课程的教与学主要是发生在平台上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平台代替了现实教学中的课室和校园。

第7篇

【关键词】JavaEE B/S 三层模式 资源积累

现代电子技术与通讯技术的结合,把学校教育推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环境——网络环境。网络也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信息交流方式,给传统教与学带来了挑战与机遇,给新一轮课程改革提供了课程资源优化组合的崭新平台。一方面,目前各高校纷纷加强自身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如精品课程建设、优秀教学课件建设、FTP课程资源建设等等。但是在资源数据的存放、检索、提高利用率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加上缺乏统一有效的资源管理平台,各高校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受到了很大制约。另一方面,对自建网络课程资源的管理、整合方面也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而开发一个良好的网络课程资源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将有利于高校自身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发展。

一 系统技术优势

随着软件开发结构的不断发展,出现比较流行的B/S结构,同时软件框架结构方面也在不断发展,目前在多层应用结构方面采用JavaEE技术和.net技术的不同解决方案,二者各有优缺点,分别适用于不同规模系统的要求。在诸多解决方案中,本系统选择了基于JavaEE技术的三层B/S结构解决方案,如图1所示。

这种模式在逻辑上将应用功能分为三层: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持久层。

1.系统三层介绍

表示层:表示层是为用户提供应用服务的图形界面,有助于用户理解和高效的定位应用服务。主要是uI元素,如HTML、JavaScrip、呈现数据和收集数据。这一层就是把从数据库中提取出来的数据用jsp、html、shtml页面的形式显示出来。业务逻辑层:该层从数据操作层中获取并组织表示层要呈现的数据,处理表示层收集过来的数据并传递给数据持久层持久化。如输入的数据的验证、数据的输出、页面流程管理,安全和访问控制管理等问题的解决都在业务逻辑层。在javaEE中用Java bean进行业务逻辑和事务的处理。数据持久层:该层是三层模式中最底层,它用来定义、维护、访问和更新数据并管理和满足应用服务对数据的请求。它把业务层处理后的数据保存到一个持久的数据库中,同时可从数据库中取出数据给业务层,即把数据永久储存在数据库中。

2.JavaEE技术

目前,JavaEE技术主要包括Java Server Faces(JSF)、EJB3.0、Web服务、SOA及其他一些内容。

(1)JSF。它是一种用于构建Web应用程序的新标准Java框架。它提供了一种以组件为中心来开发Java Web用户界面的方法,从而简化了开发。强健的JSF API为开发人员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功能和编程灵活性,JSF技术在本系统中的应用还确保了应用程序具有更高的可维护性。

(2)EJB3.0。在本系统中,尝试使用最新的EJB3.0来实现业务逻辑与数据持久层的开发。由于EJB的复杂性,使其在J2EE架构中的表现一直不是很好。EJB大概是J2EE架构中唯一一个没有兑现其能够简单开发并提高生产力的组件。而EJB3.0规范在这方面做出努力以减轻其开发的复杂性。EJB3.0取消或最小化了很多回调方法的实现,并且降低了实体Bean及O/R映射模型的复杂性,从而大大减轻了开发人员进行底层开发的工作量。

(3)Web服务。Web服务是基于XML和HTTPS的一种服务,其通信协议主要基于SOAP,服务的描述通过WSDL,通过UDDI来发现和获得服务的元数据。它是处理异构的应用相互通信的一种协议。

(4)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是一种企业信息管理应用框架,它着眼于日常的业务应用,并将它们划分为单独的业务功能和流程,即所谓的“服务”。形象地说,这些“服务”就像大小不一的玩具中的积木,它们间的灵活组合可适应不同的业务敏捷管理需要。

二 系统工作原理

为了实现系统的功能,在三层模式设计的基础上,设计时考虑到各种用户的需求,同时也注意到实用性、安全性、交互性、操作简易性以及个性化与界面友好性,在参考其他相关平台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实际情况,确定了系统的体系结构,主要模块的功能见图2。

第一,教师自建课程模块。该模块的功能是管理各专业教师在经过审核后自建的各种网上课程,学生在此模块中能够进行相应的专业学习,能够与其他学习者及相应的教师进行探讨并进行相关的学习活动。

第二,精品课程模块。此模块用列表形式展示了国家级、市级、院级等精品课程,访问者可以点击进入,查看课程基本信息及相应的课程网站。

第三,FTP资源模块。管理海量网络课程资源部从网络收集、下载及整理过的课程、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料,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从此模块中获取大量的学习资料。

第四,其他教学资源模块。在此模块中,汇集了学院相关的大量教学课件、教案、案例及试卷等资料。目的是为广大教师提供相应的教学参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第五,优秀教师模块。该模块全方位介绍学校优秀教师的风采,包括教师信息、获奖情况、教学成果、教学音频、视频及图片等等。教师可随时更新个人各种相关资料,可以申请开办网络课程,同时有专门的能与学生进行资源共享与交流的空间。除以上几个主要模块外,还要及时向用户提供动态信息的新闻与公告模块,以及用户与网络资源部进行咨询与交流的模块。

三 系统设计

1.系统开发环境与性能控制

根据实际需求,在采用三层模式的基础上,系统后台采用SQL Server2000数据库,开发环境为:Windows2003 Server+java+Apache Tomcat6.0。系统秉承开放性、共享性、兼容性等特点,在校园网内,可以使用户享受到更加方便、简单、快捷的服务。

在系统性能控制方面,用到了Oscache与unSession等性能提高机制。其中,(1)Oscache:Oscache标记库是一种开创性的JSP定制标记应用,其提供了在现有JSP页面之内实现快速内存缓冲的功能。Oscache能够在任何JSP 1.2兼容的服务器上运行,不仅能够为所有用户缓冲现有JSP代码块,而且能够以用户为单位进行缓冲。Oscache还包含一些提高可伸缩性的高级特性,如缓冲到磁盘、可编程的缓冲刷新、异常控制等等。Oscache是一种用于提高系统响应速度、改善系统运行性能的技术。在本系统中,通过缓存页面的输出结果,显著地改善了系统运行性能。(2)unSession(伪会话管理机制):HTTP是一种无状态的协议,它意味着Web应用并不了解有关同一用户以前请求的信息。维持会话状态信息的方法之一是使用java Serverlet或者JSP容器提供的会话跟踪功能,将用户的会话保存在服务器的内存中,这样比较容易实现也比较容易管理,但是对于大量的Session驻留在服务器的内存中无疑占用服务器的大量资源,使其降低响应速度。而对于伪会话管理机制,对象或者值不存储在内存中,而是在文本文件中;每个文本文件和一个用户相关联,文件名是会话标识符,因此文件名是唯一的;这些文件存储在一个所有的Web服务器都可以访问的目录中,所以伪会话可以在一个Web群中使用;会话标识符不以Cookie形式发送,而是对URL进行编码,需要重写所有的连接,包括HTML表单中的ACTION属性。

2.资源积累及使用流程

整个系统设计的过程中,重点在于系统资源积累与使用流程的设计,整个资源积累及使用流程如图3所示。

此外系统还在开放与共享方面进行了设计,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能与其他资源系统共享彼此之间的各种资源数据。结合网络课程资源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在整个系统中,设计了4种用户:

(1)系统管理员。系统具有最高权限的用户,能对系统进行初始化设置、管理与分配其他类型用户权限、统计各种系统信息、进行安全管理等等工作。

(2)资源管理员。网络课程资源管理系统的重点在于资源积累及保证资源可用性,因此,系统中引入了一类特殊用户——资源管理员,这是一类特殊用户,由系统管理员分配指定。资源管理员日常及时调查统计学院各种现有资源使用情况,及时收集学生用户对网络教学资源的需求情况,在登陆系统后对系统资源进行管理,对由教师上传到临时资源库中的资源进行审核,审核临时资源的合法性、合理性及有用性,只有审核通过的资源才对学生用户开放。在做审核工作的同时,资源管理员还积极收集、整理、制作各种资源,并录入管理系统。

(3)教师用户。拥有访问资源的权限,同时能对自身信息进行维护编辑,可以向系统申请建立网上课程并上传相关教学资源,解答学生用户的各种问题。

(4)学生用户。注册登陆后使用系统全部开放资源,可以在教师设立的网上课程中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

3.系统应用程序安全性设计

用Java开发的系统应用程序基于JavaEE技术、Web技术,采用HTTP协议,通过JDBC访问数据库,访问数据库及整个系统功能都体现在每个页面上,系统功能实现靠所有页面的相互调用。但是,由于页面的无记忆性和独立性,页面访问实际是通过URL实现,如果程序不对每个页面进行合法性检查,非法用户即使不知道用户名和口令,同样可以通过键入URL跳过登录检查直接访问和数据处理相关的页面,进而入侵系统的核心数据库。因此,在严格进行用户权限控制的同时,为保障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安全性,有必要采用某种访问控制策略,对访问者身份施以一定限制,以防止非法用户的欺骗行为。由于用户访问数据库必须经过Web服务器,这就使应用程序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控制页面访问,保证用户只能在总控程序引导下访问数据库及系统信息。首先考虑的问题是:虽然在登录页面设置了访问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用户名、口令,但当非法用户企图直接在浏览器键入系统中某个页面的URL而直接进入页面时,尚不知如何将其重新定位到登录界面。为解决这个问题,在系统中设计了当一个客户首次访问服务器上的JSP页面时,JSP引擎产生一个Session对象。Session代表用户的会话过程,用户登录时,向Session中传入一个对象,即可跟踪用户的会话;用Session对象来保存特定用户的会话信息,即便该用户从连接该服务器的一个页面跳到另一个页面,或从该服务器连接到其他服务器再回到该服务器,该会话信息仍然存在。Session对象在客户端首次发出请求时建立,直到客户关闭浏览器后,服务器才将该Session对象撤销。并且每个用户的Session都是独一无二的。

四 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JavaEE技术三层模式的网络课程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实现了表示层和业务逻辑层的分离,使得系统具有很好的扩展性,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可复用性及安全性;同时,也给高校资源建设及相应MIS的开发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思路和方法。随着Web2.0时代到来,信息的膨胀,优秀的网络课程资源管理系统将成为高校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提高自身资源建设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孙晓龙、赵莉.JSP动态网站技术入门与提高[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第8篇

关键词: 课程资源包主题网络动态管理幼儿教育

一、课程资源包――主题建构的“万宝全书”

“以幼儿为主体的主题课程”教学结构模式主要通过“选择主题――搜集相关主题教育内容――设计和整理主题教育网络――创设开放式主题教育环境――教育活动编排与开展――学习评价”等一系列环节来实现。近年来随着主题课程资源的不断充实,主题课程资源包应运而生。主题课程资源包以年级为单位,每个年级以教研组长为核心,教师集体收集内容,自主进行管理。资源包包括主题活动目标、主题各领域活动内容、主题网络图、一周计划表、推荐课程(即备选课程)、主题反思等诸多内容。这些运用计算机进行综合管理的教育资源,从很大程度上拓展了教师的教学经验,减少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也节约了许多教学成本。

(一)主体资源包。主题课程中的各级活动目标、各领域活动内容安排、主题网络图、一周计划表等都是课程主体资源包中重要的常规内容。我们参考《江苏省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南京五大领域教育课程、《幼儿园建构课程》、上海的《幼儿园生活教育课程》等,结合自己幼儿园的教学特色,有针对性地进行筛选,制订各年龄班相应的教学主题,并根据教学状况,每学期初再做微调。

(二)影像资料包。在这里,我们会将一些研讨课用摄像机进行教学实录,特别是二研、三研后的精品课,几乎都以实录的形式保存在资源包里,在下一轮的主题活动开展中为教师提供参考。

(三)主题反思包。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关键,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一位善于反思、善于总结的教师。在主题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反思:所选课程内容是否合适、目标达成度如何?在该主题中,哪个活动的组织是自己比较成功的?哪些活动需要重新思考调整等,都以主题为单位记录下来,供大家分享交流。在下一轮的课程实施中,相互之间可以参考、借鉴。

(四)优秀课例备选包。在课程资源包中,我们建立了资源备选包,里面有优秀、精品课例,也有老师平时积累的与主题相关的课例,这个备选包就好像是一个大大的“电子储物袋”,老师有需求就到袋中去挑,根据教学需求、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适度地调整自己的主题活动内容。

二、课程资源包――教师发展的“自主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日趋成熟,对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电脑课件,还应该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资源的优化管理。我园建构的园本化主题课程资源包,有效促进了主题课程网络的动态化管理,为教师更加有效地组织实施主题教育活动和自身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一)内容选择――自主共享。课程资源包的出现,给予教师充分的课程管理权,每个人都有权利参与选择或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再调整,不过这个调整一定要通过教研组这个团体共同的研讨和协商。如:大班教师在进行“我们爱祖国”的主题教学活动时,发现以前的课程中有的活动设计相当枯燥,于是几位教师便重新构思新的教法,以旅游的形式开展活动,让孩子们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有充分认识和美好向往。在该主题活动中,老师们把验证后的课程全部归档在课程资源包中,大大丰富了主题内容。她们在课程实施中充分享受着自主课程管理的快乐。

(二)目标制定――互通共长。主题资源包的建设使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资源共享,互通共长。当大、中、小班在同样的时间段开展同样主题的活动时,教师们便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进行目标制定。

(三)课程生成――智慧碰撞。在课程资源包中,我们最具智慧和活力的一个内容就是“优秀课例备选包”,即不断有新课程生成的那部分。每个学期的练兵活动中、主题课程开放观摩活动中,都会产生一批优秀课例,这些课例往往都是教师在多次智慧碰撞后脱颖而出的,因此,我们在每个学期结束以后都会把这些优秀课例汇聚起来,大家根据不同的主题需要分类投放到课程资源包中。

三、课程资源包――优化课程的“便捷快车”

(一)教师参与课程管理主动了。在课程资源包没有规范管理之前,我们所谓的主题网络图是生拉硬扯牵强形成的,很多地方都缺少深层次思考。有了课程资源包以后,教师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每学期对内容稍作调整就可以用了,既节省了时间,又解放了老师。这样教师就愿意参与到课程管理中来,特别是“优秀案例备选包”,大家每学期都能够主动把自己开放的精品展示课及时放到其中,用以共享。

(二)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有效了。两年多来,我们的课程资源包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影像资料。如教学课件、主题环境创设照片、教师各类教研活动录像等,这些影像资料为再次开展相关活动的教师提供了有利的参考和帮助。实践证明,教师在感受了直观的录像课之后,在自己的主题活动组织中就会做到有效调整,较好实现主题教育目标,同时也大大减少课前准备时间和精力,她们从中尝到了“做有心人”的甜头,在今后的课程资源包管理中积极性越来越高,课堂教学效果更佳。

(三)主题网络课程管理变活了。在课程资源包中,主体课程资料分门别类清晰保存,要使用时点击相应文件夹就能迅速查找到该文件。当教师再次教学到同一个教学内容时,只要通过对教材和幼儿的分析思考,对储存在资源包中的原有资料再作修改、补充和完善就行,达到了教师之间备课资料的资源共享。在每一个主题结束以后,我们会根据实施情况及时调整、反思并电脑备档,给主题网络课程建构注入新的营养素。

可以说,一个类似于“电子储物袋”的课程资源包为我园教师开展主题教学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帮助,更给了她们一定的课程自主选择空间。现在我们的主题网络课程因不断推陈出新而焕发出勃勃生机,由孤单的“一条线”渐渐变为张弛有度的“一张网”。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成人;网络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随着知识的日益更新、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多人重返校园进行继续教育。由于成人学生的需求及工学矛盾使传统课程的教学方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网络教学逐步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及应用。

一、 网络教学适合成人学生学习

成人学生由于存在严重的工作矛盾,再加上生源不同、计算机操作水平差距较大,从而降低了传统的面授教学的教学质量。而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具有资源丰富、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有利于个体化学习、有利于培养学员信息素质等优势,从而更加适合成人学生的学习。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络教学的实施过程

(一)、进行网络教学之前的准备工作

1、激发成人学生的学习动机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学习这门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即: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个人计算机的发展简史,掌握WindowsXP、Word2003、Excle2003、Power Point2003等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学会Internet相关的基本操作等,使学员利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就业资本,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介绍课程的网上学习资源

授课教师分别把中央电大在线、北京电大在线、朝阳电大在线、授课教师个人网站、等教学资源依依向学生介绍。从学员存在实际困难角度讲解如何使用网上资源进行有效地、针对性地学习,帮助学员减轻工学矛盾,解除后顾之忧。

3、介绍学习方法

由于每门课程的性质及教学目标不同,学习方法不同,所以在第一次课时向学生介绍课程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有效的学习方法,便于学生较高效率地学习这门课。

4、利用自我测试程序进行模拟考试

由于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学员时常忽略本门课程重要性。为了避免有些学生盲目自信,授课教师在第一节课时对学生进行模拟考试,使学生正确了解自身计算机水平及考试标准,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重视度,也便于他们找到自己的计算机知识薄弱点而促使他们具有针对性地学习。

5、分组

在考试结束后授课教师记载每一个班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操作结果,并分为高、中、低三组。在网络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并适当地采取多种媒体进行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二)、网络教学模块的设计

在网络教学环境中设置课程说明、教师介绍、教学大纲、实施方案、离线作业、教学辅导、自检自测、BBS论坛、作品展示九个模块,为学生提供全套的教学资源,满足不同时期学生的不同的需求。

(三)网络教学的观念及途径

1. 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应把“教师为主体”的观念转变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应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员正确的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鼓励学生的动脑思考、提倡学生的自主创新,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2.创建交互性学习氛围

教师应提倡交互性学习理念贯穿于网络教学的始终,积极把交互性学习体现在学生与网络的互助、学生与学生的互助、学生与教师的互助三个方面。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也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3.采用分层教学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1)教师通过自我测试的结果对学生进行分层,使教师清晰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及离教学目标的差距,并帮助学生准确对自己进行定位。(2)教学目标的分层。根据对学生的不同分层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高层次的学生要求他们实现知识的广度性及专业性;对于中层次的学生要求他们完成课程的基本目标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对于低层次的学生要求他们完成课程的基础目标的基础上把知识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搞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3)教学方法的分层。对于高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提供专题学习网站,提高其研究的能力。对于中层次的学生进行互助学习方式及案例学习方式,培养其协助精神及实践能力。对于低层次的学生采用知识的讲解式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能力。(4)教学评价的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考核,从而检验教学效果及完善教学方式。

4.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在网络教学辅导中使用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如:贺卡的设计、广告的制作、工资表的运算等,并把优秀的学生作品挂在网上的平台上,供学生相互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5.加强对学员情感支持

网络教学的劣势之一是使学生加大了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因此一方面,在网络教学中教师要通过BBS论坛、邮件、视频等途径加大学生的交流与互动,激发学生的共鸣;另一方面,教师要主动与学生联系,及时回复学生的每一个细小问题,用和蔼、细腻、真诚语言关心学生的工作及生活,建立师生的网络情感。

6.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员思考、开拓学生思路、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实践能力、营造创新氛围,最终使学生创作出完美的作品。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教师观念的更新,笔者相信:网络教学不仅在课程中发挥它的光彩,它将广泛地应用到其它的课程之中,并且随着网络教学的逐步完善及深入,它也将越来越受到成人学生的喜爱和拥护。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