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4 05:30:00
导语:在六年级教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难点】
its和it’s的辨析。
询问与他人有关的问题。
【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日常口语会话。
游戏:猜猜他是谁。教师叙述,学生猜,如果学生程度较高,也可以由学生来叙述。
eg:Thereisaboy.Hehasshorthair,smallnose…Whoishe?
学生用Heis…或Hisnameis…回答。
说说自己: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复习第四单元内容,同时为新课做准备。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教师展示图片(小猫和小鸟)
教师问:Whoisshe?Whoishe?Whataretheirnames?
Doyouknowhowtoelltheirnames?
教师播放腾图教育资源中的配套课件。
回答刚才教师的提问。
模仿课文对话。教师播放声音,学生跟读。
两人一小组,练习对话。
请几组到前面来表演。
学习单词:教师读词,由学生试着拼字母。
教师带读单词。
学生做拼读练习。
游戏:看看哪组写的快:发给每组一张小纸条,从排头开始写:Canyouellyourname?这句话,然后向后传,看哪组写得快,哪组写得好。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给课件配音:教师播放课件,但关掉声音,由学生来配音。
自编小对话:学生自愿结合,编写小对话。
请几组到前面来表演。
师生共同给予评价。
看图练习:教师或学生做示范:Ihaveabird.Itsnameis[′pCli].[ka:l][′mimi][rEUz][sAm][keit]Canyouellitsname?
让几个同学模仿。(第51页练习)
待学生明白教师的要求后,学生在小组中练习。
拼读音标词,拼出相应的字母。
替换操练。
小组竟赛:每组出一位同学,为下一组点一幅图,点一位同学。如果这个同学说得很好,就为组里加一分,否则不加分。最后看哪组分高,哪组胜。
its和it’s的辨析。教师提问:你们知道“its”是什么意思吗?
那么“it’s”呢?
这两个词一样吗?(同时板书这两个单词)
学生可以讨论。
请同学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
请同学试着用这两个词造句,检查一下学生是否理解了。
四、扩展活动(add-activities)
介绍我的好朋友:学生根据平时的了解,和热身时同学的自我介绍,来描述自己的好朋友,但不要说出他的名字。请同学猜一猜他是谁?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2020.6
学科
数学
年级/册
六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负数的认识
难点名称
理解负数的意义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本节课的知识是之前没有学过的内容,让学生学习一些负数知识,有助于他们理解生活中遇到的负数的具体含义,扩展对整数知识认识的范围。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知识,生活中有许多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但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以及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学生不易掌握。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一个微视频讲解正负数的意义。
2、通过练习让学生感受在生活中的相反的量。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一个说反话的游戏:
1、向前走两步
2、存钱,600元
3、电梯上升六层
二、今天我们来学习:负数的初步认识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同学们,我们来仔细观察这幅图,想一想说一说图上的内容。
2、通过观察你能发现什么0°表示什么意思
3、负3℃和3℃各代表什么意思呢?
4、下面我们来观看一个有趣的微视频:
5、通过刚才的观看你是否明白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呢?
6、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7、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检查一下我们是否会了呢?
年级
六
设计者
卢靖
课时数
第
45
课时
课题
比和比例应用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85-86页
教学目标
1、掌握比和比例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思路,能应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
3、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比和比例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正反比例关系.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准备过程:
1、解方程:38:X=0.5×19
2÷x3=0.5
2、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①长方形的宽一定,它的面积和长.
②吴刚的身高和年龄.
③从甲地到乙地,所用的时间和速度.
回忆:⑴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
⑵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关系?
⑶比较正、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下表。
相同点
不同点
关系式
正比例
反比例
⑷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
通过交流,概括出“一找、二想、三判断”,即:
一找:哪两种相关联的量。二想:两种相关量的变化情况,写出关系式。三判断:根据关系式,看是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判断成什么比例。
二、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1.
知识梳理:
①我们小学阶段学到了哪些基本性质?
②有关比与比例的应用题有哪几个类型?
③关于比与比例的应用题你对大家有哪些提醒?
2.
形成网络:(1)分数和小数的基本性质,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等式的性质。
(2)比与比例的应用题可分为比例尺的应用题、按比分配应用题、正反比例应用题等.
比例尺的应用题:
①知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求比例尺
关系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②已知比例尺与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
关系式: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
③知图上距离与比例尺,求实际距离
关系式: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按比分配应用题:
一般解题方法:①求出总份数----求出一份数-----求几份数
②转化成分数应用题:求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求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正反比例应用题:
解答方法:①分析数量关系。判断题目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②找等量关系。如果成正比例,则按“等比”找等量关系,如果成反比例,则按“等积”找等量关系。
③列方程并解答,并检验。
三.巩固练习:
(1)填空:①0.25=2()=(
):12=4÷(
)=(
)%。
②0.375:94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③若A:B=3:2,当A=2时。要使等式成立,B应是(
)。
④把一根粗细均匀的木头锯成3段需6分钟,照这样计算,锯成6段需(
)分钟。
⑥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1:1,这是一个(
)三角形。⑦如果图上距离40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千米,那么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若在这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6.4厘米,那么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
(2)判断:
①在一个比例中,如果两内项互为倒数,那么两外项一定成正比例。(
)
②3:8的前项加上9,后项应乘3才能使比值不变。(
)
③因为5a=6b(a、b不为0),所以a:b=6:5。
(
)
(3)解决问题:(见课件)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2.过程方法:通过观察、想象、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创新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运用课件提供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动态演示结合实物情景的设置,使学生能直观感受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初步渗透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形状,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难点:经历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积展开图的过程。
教具准备:圆柱实物
自制教具
学具准备:圆柱实物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
1.导入:同学们,学好数学需要有空间想象力,看,老师把一张长方形的硬纸粘在了小棍儿上,如果转动小棍儿,想象长方形纸转动的轨迹会演变成什么图形?同学们,电脑朋友帮忙把旋转过程的轨迹留了下来,请睁大眼睛仔细看。同学们,一个平面图形,通过旋转,神奇般的演化出了立体图形,数学真是个充满着奇妙的世界啊!有请今天课前三分钟的主持人。
2.主持人:
(1)判断哪些是圆柱?哪些不是圆柱?
(2)除了这些,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说说看。
(3)我们小组搜集到了生活中的圆柱,并配了文字,边看边读文字,我们一起来感受。
(4)圆柱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因有了圆柱而精彩。
二、小组互学
1.导入:带着这种亲切感,我们继续走进圆柱。
2.出示前置小研究的要求:
(1)利用圆柱实物,自学课本内容,探究:圆柱有几个面?各有什么特点?
(2)给圆柱实物做一个侧面,自主研究圆柱的侧面积公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研究过程。
3.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三、全班共学
预设:
(一)探究圆柱体的特征。
1.
认识圆柱体的面。
圆柱体有3个面,上下两个面是圆形,并且相等,侧面是个曲面。
质疑: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用哪种方法验证最简单?
(预设:观察、画剪、量直径计算、画在纸上倒过来是否重合)
师: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啊!现在通过课件演示,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大家的发现好吗?(课件演示:圆柱体上下底面重合图。)
2.认识圆柱的高。
(1)出示圆柱:这些圆柱有什么不同?
那么圆柱的高矮是由圆柱的什么决定的?用两个圆进行演示。揭示高的概念:圆柱两底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圆柱的高藏在哪里呢?能小组合作给有包装纸的圆柱画一条高吗?
想一想,只能画一条吗?圆柱的高都在圆柱的侧面上吗?内部有没有呢?
通过找高,揭示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并且都相等。
(2)高的拓展
在日常生活中,圆柱的高还有其它的说法,比如:
一口水井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深”,一个1元硬币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厚”,水管也是圆柱形的,它的高还可以叫“长”。
(二)探究圆柱的侧面积公式。
1.小组汇报。
2.补充质疑。
四、自我检测
(一)判断。
1.一个圆柱两个底面的直径相等。(
)
2.上下两个底面完全相同的物体一定是圆柱体。(
)
3.有两张相同的长方形纸,分别卷成两个圆柱筒,(接缝处忽略不计)并装上两个底面,那么制成的两个圆柱的高一定相等,侧面积一定相等。(二)右图是一个生日蛋糕,底盘是塑料板。(单位:厘米)
1.为生日蛋糕选择一个合适的蛋糕盒。选哪个合适?说明理由。
10
15
2.这种蛋糕盒上面是透明塑料,周围是硬纸板。算一算,每个蛋糕盒需要多少硬纸板?(得数保留整数)
五、总结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并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按比例分配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情境导入
老师今天向学校图书室借来50本图书准备分给我们班的男、女同学,请同学们说说该怎样分呢?(让学生自由发言,有可能得出男、女同学各分25本,实际上就是我们学过的平均分)
2、复习铺垫:我们班的男生30人、女生20人,人数不同,你说这样平均分合理吗?该怎样分才合理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象这样不是把一个数量平均分配,而是按一定的比例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板书:比的应用)
二、新授:
1、教学例1(自己改编):六年级向学校图书室借来图书50本,按3:2分配给男、女学生,男、女生各分得多少本?
对照课本例2的解题过程,让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由各小组讨论,并提出问题来共同解答。
师引导:
(1)题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进行分配的?(分配50本图书,男女生按3:2进行分配。)
(2)男女生分得本数的比是3:2,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在50本图书中,男女可分3份,女生可分2份,一共是5份,男生占总数的5分之3,女生占总数的5分之2。)
(3)你能求出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吗?怎样求?
引导学生进行自己解题。
2、引导学生再次阅读例2的解题过程,再次质疑
3、练习:做一做第1题。订正时说说解题时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教学例3。
(1)出示例3: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问:题中要把280棵树按照什么进行分配?(着重使学生明确要按照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的比来分配,即按47:45:48来分配。)
(3)根据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数怎样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使学生明确:要先算三个班总共有多少人(即总份数),然后才能算出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4)怎样分别算出各班应种的棵数?引导学生解答。并且把书上的例3做完整。
(5)学生试做“做一做”中的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奶糖、水果糖、酥糖和占500千克什锦
糖的几分之几?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3题。
2.练习十三的第1、3题。
教
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怎样的情感。
2、结合两首古诗特点拓展写作技巧。
3.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这三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的重点句,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2、结合两首古诗特点拓展写作技巧。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
导学案、PPT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石灰吟》和《竹石》这两首古诗。
2.新课:
(1)读文,初步感知大意:
以自学、汇报为主
①《石灰吟》
A逐句理解: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千锤万凿:指用铁锤击,用钢钎凿。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对待烈火焚烧、锤炼看作很平常的事。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粉身碎骨”指石灰使用时,要碎散成粉末。浑不怕:一点也不怕。浑:全,都。清白:指石灰的颜色纯白,没有斑点。
B整体了解: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②《竹石》
A逐句理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你看,它的根深深地扎入断裂岩缝中间,像一只手紧紧地抓住岩石,像一口钢牙牢牢地咬定青山。这句诗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裂的山岩之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磨:折磨。“坚进”坚定强劲。任:任凭。尔:你。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让它屈服。
B整体理解: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诗歌的意思。
(2)感悟诗歌情感:
①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这两首诗,分别描绘的是石灰与竹子,说一说,石灰与竹子给你分别留下怎样的印象?
石灰:开采石灰时非常艰苦,烧制石灰时面对严峻的考验。
朗读,读出石灰的面对各种考验泰然自若。
竹子:长在高山岩石中的竹子。它高大挺拔,扎根艰难与顽强。
看图,感受竹子的坚强。
朗读,读出长在岩石中的竹子那种在艰难、恶劣的环境中坚忍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
②深入感知作者的情感:
再读古诗,诗人仅仅是在赞美石灰、竹子吗?用上咱们上节
课学会的方法,联系作者写诗时的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生平,小组讨论,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汇报。
《石灰吟》:
抓“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来感受。重点体会“清白”,这个“清白”到底指什么?
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是拿石灰自喻。说明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即使是粉身碎骨,也要保持高尚的品格。表达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于谦就是这样,到死也不向恶势力低头,实践了他的誓言。
教师小结:这就叫做“托物言志”。石灰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
朗读,把诗中“物”的形象与所蕴含的精神融合起来,读出作者的情感。
《竹石》呢?汇报:
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引导学生认识到:
A《竹石》也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诗人的情感。作者借赞美岩竹的坚定、顽强,说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风倒。
朗读,读出这做人的道理。
B再联系诗人的时代背景,我们也能看到诗人自己对当时黑暗、污秽的社会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
朗读,读出诗人所言的志向。
3.
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古诗,具有什么特点?(托物言志),我们一起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段话。
4.
总结:
在学古诗时,我们一方面要从字面上理解古诗表面的意思,还要结合作者生平与时代背景来看诗隐含的意思。这种方法你学会了吗?
设计意图
优秀的图书,除了高质量的内容之外,精美的设计、装订也能体现艺术性。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不同装订方法使书更具趣味性、更具魅力。本课的设置突出了设计性与制作性,通过欣赏、了解制作书的不同材料及装订方法,强调自己动手装订和制作一本具有个人风格的书;也许学生的制作不如买的精致,但这是学生亲手所制,融入了学生对书的情感,能让学生在设计、制作、装订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体会设计的趣味性、实用性,使设计更有创意,进而激发学生珍爱书籍的情感。
学情分析
虽然是六年级的学生,但学生的动手能力不是很强,最好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本节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不同装订方法的书,使学生学会制作、装订一本具有个人风格的书。
2.在制作过程中体验设计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激发学生珍爱书籍的思想感情,提高修养,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欣赏和了解不同材料、不同装订方法的书。
教学难点
具有个人风格的书的装订与制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书是我们每个同学每天都要看的,我们都是通过书籍来学习知识的,那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很多书籍,你们看!
师:你们看看老师带来的书籍都有哪些不同呢?
生:内容不同,大小不同,材料不同,装订不同
师: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书的装订
二、探究学习
1、师:谁知道我们现在的书是怎么发展过来的吗?
生:不知道。
师:那老师就给大家讲讲书是怎么发展过来的。书是人类历史文明的承载者,是知识传播的媒体,书籍的形态作为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不相同的。从材料上看,古巴比伦人曾用a土平板刻写契形文字;中国人曾用甲骨、钟鼎、石鼓、铜片、玉板、羊皮、贝叶、竹简、绢帛等记载文字;而今天,书的材料是纸张。从融审美性和商业性为一体的现代书籍形态上来看,所谓的书籍设计不只是指物理性的装订技术,也不只是封面的美术装帧,而是指策划和制定书籍的整体与局部、材料与工艺、思想与艺术、表现与内部等因素的整体方案,它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及作品的特色,通过装帧艺术形式获得准确而生动的表现,从而塑造出书籍的整体视。
师: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欣赏一下书的不同装订方法。
书籍的装订方式一般有中式装和西式装两种,现代书籍多采用西式装法,如平订、骑马订、索线订和胶粘订等。装订方式可分为平装和精装两种。订、索线订和胶粘订等。装订方式可分为平装和精装两种。
2、教师讲解装订方法
①选择好书的封面和内页纸,然后对折。
②在书背用尺做出需要的等份,并剪出小孔。
③把绳或丝带在小孔间来回穿插,并在两端打结。
④书本装订好了,设计一个封面,并在内页上写上与书内容有关的话,除了文字外,还可以画插图。
三、表现与创作
1、自由表现,制作、装订一本具有个人风格的书。
2、学生的作业过程是一个动手实践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构思,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设计。在文字、插图的设计上教师应给以相材料进行设计。在文字、插图的设计上教师应给以相应的指导,为学生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指导学生在装订的过程中做到精益求精,以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根据这一顺序进行正确计算。
2.
培养观察、操作,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
渗透类比、推理、转化等的数学思想,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地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计算下列各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唤醒学生已有认知,为本节课学习分数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图片和题目
师: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出算式?
给予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
生1:我先算出每天吃多少片:(片),之后计算可以吃多少天:(天)。
师:这种方法还可以列综合算式表示以上过程,你会列吗?
生:。
师:自己试着计算一下。
学生完成,全班核对,课件展示计算过程。
师:需要注意的是有小括号的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当学生列出分步算式解决问题后,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计算时强调小括号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分数混合运算中小括号的作用与整数混合运算中小括号的作用相同。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我先算这两盒药可以吃几次:(次),之后计算可以吃多少天:(天)。
师:这种方法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表示以上过程,你会列吗?
生:。
师:自己试着计算一下。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核对,课件展示两种计算方法。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我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使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运用整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来计算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即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师:非常正确,这种算式还可以这样计算:
将算式转化成连乘后直接约分计算。观察的两种计算方法,说一说你更喜欢哪种?
生:我更喜欢第二种,因为这样计算更简便。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将算式转化为连乘后直接约分计算,并把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以培养学生掌握灵活的计算策略。
三、巩固练习
1.
计算下面各题。
设计意图:本题包括多种混合运算形式,有利于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分数运算能力。
2.
老爷爷每天慢跑要用多少时间?
设计意图:本题利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问题相当于过去的“归一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非常多样化,可以先求出6圈里有多少个半圈,也可以先求出跑1圈用的时间。
3.
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本题使学生在新的情境中进一步巩固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师:说一说怎样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1.
带小括号的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
教学策略:
在本课的学习中,多让学生了解民间传统工艺的魅力,开阔学生的视野,体验雕刻制作的过程,学习不同雕刻方法,提高对雕刻艺术的认识与欣赏能力。本课内容学生会有浓厚的兴趣。在雕刻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直观感受、亲身体验,激发其创作灵感和动手实践的欲望。通过感悟、发现、尝试、创作、拓展学习几个环节,由浅入深,让学生逐步掌握雕刻的方法。本课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比较中探究,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在作业展示中让学生互相欣赏、交流、评价,把他们自己的作品与大家分享,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展示、交流,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间团结合作的学习精神,体现人际间的交流与关怀。
教学目标:
1、选择合适的材料,尝试雕刻一件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引导学生欣赏了解各类雕刻作品,认识雕刻的种类。寻找并运用身边的媒材,引导学生将平面的内容用雕刻的形式表现出来。
3、初步了解什么是雕刻艺术,它与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体验雕刻过程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了解雕刻的相关知识,对雕刻作品的设计。
教学难点:如何掌握雕刻的刻制方法。
教学准备:粉笔雕刻的酒杯、ppt
教学过程:
1、出示展示物,引出课题。
2、生活中的雕刻品(公园里的石像;故宫里的图腾;寺宇里的佛像;精美的玉坠)
共同特征:通过雕刻而成。
3、解释雕刻的含义
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塑、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雕、刻通过减少可雕性物质材料,塑则通过堆增可塑物质性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
4、请学生举手发言:生活中你所知道的雕刻品。(引出雕刻的不同种类)
5、雕刻的种类(1、按空间占用分类。2、按材料加工分类。3、按功能分类)
6、雕刻的表现形式:圆雕、浮雕、透雕
图文解释各种雕刻品及形式,着重将圆雕与浮雕做对比,帮助学生分辨两种雕刻品(请学生在学习了圆雕和浮雕后,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理解。)
7生活中不一样的雕刻艺术(知识拓展:水果雕刻、冰雕、蛋雕、粉笔雕刻……)
8、介绍雕刻工具
9、学习雕刻步骤(1、设计草图。2、切基本型。3、构画样稿。4、确定刻法。
5、进行雕刻。6、尝试敲印)
10、布置作业:利用身边的材料,做一件小型雕刻作品(分小组讨论,设计初
步草图)
11、课外知识补充:知识窗
传统雕刻即以手工的方式运用刀、斧等工具在木材、石材等基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