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1 06:39:02
导语:在社会实践申报材料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Abstract: China's college students financial aid policies provides a fair opportunity for poor students' pursuing of their education. As one of the aid policies, the national tuition assistance system aims to promote China's education cause's fair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Since the commencement of national tuition assistance policy, it is very important in easing the economic pressure of poor students and maintaining the normal order of school. But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national tuition amount, some problems appear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nd other conflicts encountered in the national tuition assistance operation process, the paper proposes the suggestion for imporving China's national tuition assistance system.
关键词:国家助学金制度;贫困生;矛盾
Key words: national tuition assistance system; poor students; conflicts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6-0108-01
1高校国家助学金制度的基本情况
1.1 我国高校国家助学金制度现状国家助学金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不断发展,资助学生的金额和广度都在不断扩大。随着高校教育的扩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国家对高校资助政策的改革,国家助学金在整个资助体系中所占的比重有所降低,已不再具有人民助学金阶段的全垄断特点。但随着国家资助保障水平的提高,国家助学金的资助金额与以往相比则有所提升。
1.2 国家助学金制度与其他助学制度的区别虽然奖学金和助学金都是一种无偿的资助,但奖学金是向优秀学生颁发的奖金,用以表彰和鼓励先进,为优秀学生完成学业提供经济保障。
助学贷款是为学生克服经济困难,由金融机构、学校等组织向学生提供的借贷基金,助学贷款政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通行的一项基本资助政策。
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
2当前国家助学金制度实施中存在的矛盾
2.1 现实和预期的矛盾问题一,发放延时。国家在发放国家助学金时,都希望各个地方政府和高校能配合国家按时发放,但总会出现国家助学金延时发放的现象。问题二,发放对象不准确。国家助学金在发放后,虽然让许多学生都从中获得了资助,但发放对象的不准确也成为了一个受人关注的问题。许多不贫困的学生利用不恰当的手段也获得了国家助学金,这对于国家助学金的施行造成了不良的反响。问题三,使用流向不当。由于钱发到学生手上后如何使用由学生个人支配,所以国家助学金的使用流向问题也出现了与预期不相一致的情形。
2.2 判定国家助学金申报材料真与假的矛盾一是材料本身真与假的矛盾。在我国的国家助学金中,申报材料中存在不少的赝品。为了判断大学生家庭是否真正困难,教育部指导建立了认定程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贫困证明。然而,开假证明对家里有能耐的同学来说,根本不成问题。二是申报材料与现实反映的情况真假难辨。现行的执行办法要求贫困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向学校递交申请,并同时递交相关的贫困证明材料。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学生做递交的申报材料中,有一部分存在伪造的现象。由于大学生生源地较为分散,高校难以对每一个申请贫困资助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实地调查认证。
2.3 贫困认定单位如何掌握贫困标准的矛盾首先,贫困认定单位对于国家助学金的具体条款知之甚少。在目前,一般学生所填写的贫困生认定表中,有资格认定的单位一般都是学生居住地所在的居委或者街道办事处。其次,大部分的贫困认定人员认为具体的贫困标准很难把握和量化。通过对居委会工作人员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基层人员对于国家助学金了解甚少,这也许就是助学金评定发放制度存在一定问题的原因所在。再次,问题还存在于鉴定过程中居委会工作人员所遵循的原则。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工作人员都知道要公平地查看每一位候选人的情况,但真正做到这一点却不容易。
2.4 高校学生面对国家助学金时的矛盾由于国家助学金资助金额的不断增大和资助学生的不断增多,高校学生在面对国家助学金时会产生不同的矛盾。有些贫困的学生因为自尊心的原因,不愿意表现自己贫困生的身份,而不去申请国家助学金;而有些家庭情况良好的学生却在面对国家助学金资助金额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抵制不住诱惑,成为了“伪贫困生”。问题一:失去了原先的救济性质,让巨额金钱带给学生巨大的诱惑。同样都是高校学生,都是无收入的消费者,有人因贫困生的特殊身份得到了形式各样的补助,并且其总量远远超过同学们通过努力与良好素质得来的奖学金。问题二:制度初期不规范令人有空可钻。有的学生曾感叹到是不是填表的时候家庭收入填得少,或者是跟老师好一点的,就会有助学金。问题三:未能体现国家原本的教育功能,对学生道德水平造成了冲击。随着助学金错给次数的增加,无疑在学生当中形成了不良风气,使许多家庭不贫困且没有资格申请贫困资助的大学生,在面对每个学期上千元助学金的诱惑时变得摇摆不定,一些抗拒不了诱惑的学生就会出现伪造贫困证明,以获得国家助学金的行为。
3完善高校助学金制度的建议
在发现我国高校助学金制度的问题所在后,可以分别是在学生中广泛开展诚信教育、改无偿机制为有偿机制、加强对国家助学金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各个流程的监管、建立国家政策统筹与个人回报相协调的资助方式、发挥社会作用,减轻国家办学负担和建立具有情感关怀的贫困生心理资助体系。这几项措施可以提升国家助学金制度在贫困生认定上的准确性,并将国家助学金以资助为本的性质得以体现,降低了它的资助金额,与其它的助学政策相配合,使得国家助学政策在整体的功能上更加合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了国家助学金制度的育人和助人功能。只要通过不断的调整和完善制度,提高人们对国家助学金的认识度,国家助学金制度会在整个国家资助体系中继续发挥作用,为贫困的大学生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柯文进.对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分析[J].江苏高教,2001(6).
[2]倪彬,倪玲.对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5.
一、倡导独特的评优理念:培根+育种
学生评优是一种培根行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学校教育的终极价值,学生评优改革的价值特性,也应定位在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奠定基础。学生评优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个性,尊重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成长需求,让每一位学生在“评优”中都成为发光体,这才有助于培育学生挖掘成长潜能的能力。
学生评优是一种育种行为。学生评优必须让每一位学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发展、进步,意识到自己有可能成为优秀学生,或在某一方面是优秀的。这样,学生评优的频率越高、项目越多,才越有助于培育学生阳光自信、快乐成长的“种子”。
二、设置多元的评优项目:智能发现+成长领域
引领学生发现自身独特的智能类型,理性地看待自身的成长行为。学生的智能系统是多元的,相互作用后会产生特殊的外显行为,这决定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发展是不平衡的。为此,学校设计了一份学生智能类型的特征界定指标,分为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肢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等8类62个分析方向,提醒学生辨识自身的智能类型,并据此从多个方面分析、关照自身的成长行为。
引领学生关注多元成长领域,科学地看待自己的成长表现。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对理性的分析工具,学校设计了优秀项目申报参照框架。从社会责任、社会实践、学习习惯、团队精神、自我服务等领域设计了相关的申报方向,提醒学生从多个方面寻找自身的成长体现。同时,每种奖项还设计了基础奖、发展奖、优秀奖三个层次。例如,在“自我服务”这一领域中的“自尊自爱奖”,设计了“自尊自爱・基础奖”“自尊自爱・发展奖”“自尊自爱・优秀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成长情况申报相应的奖项。
三、采取多样的申报形式:自荐与他荐结合+竞争
常规优秀生项目申请。学期初,班主任、科任教师与学生一起确定各类优秀学生的申报标准,公示出来,让学生们选择创建方向,并参照标准去努力。学期末,学生根据自己的成长情况填写优秀生申报表,注明申报理由。最后,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学生代表一起根据申报材料,确定学生是否符合相应的优秀生条件。每一类优秀生的名额不限,符合条件就可以申报。
优秀生自主申请。学期末,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成长情况,自主确定要申报的项目。例如,学生认为自己的书写发生了明显变化,只要提供一套完善的、齐全的本学期作业本,并描述变化情况;之后由班主任、科任教师、课代表、申请者本人选取合适的时间,一起分析,最后确定该申报者是否具备了这一项优秀生的条件。
优秀生理事会推选。班级优秀生评选理事会根据班级实际、一些优秀学生的特殊成长表现、向家集来的成长体现,在学期末共同商定设立一些优秀生评选项目。在每一学期的第一周,由班主任牵头成立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代表、班干部代表组成的班级优秀生评选理事会,成员大约为15人。有时也邀请家长参加,但家长一般不参与投票、表决。例如,在一个学期的征集中,一位家长反映由于工作忙,孩子自觉承担了放学后和节假日照顾老人的责任,这个班级就为这位学生设立了“孝顺奖・优秀奖”。
四、引入个性的奖品设计:个性奖状+个性奖品
奖状设计关注背景。改变奖状的设计方式,尽量使奖状能凸显学生受表彰时的背景因素。例如,将校徽设计放到奖状里,代替学校的印章,奖状中要放进学生获奖前的照片。再如班级的集体荣誉,以班级学生的合影作为奖状背景。
奖品选择关注个性。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保证不同年度的奖品不同,在价值等同的前提下,实现奖品的个性化。例如,两位非常优秀的学生,一位来回上学不方便,她的自行车已破旧不堪,奖品便是一辆自行车;一位英语成绩不好,需要练习听力,奖品便是一个MP5。再如,同样是获得运动会优胜奖的班级,一个班级组建了足球兴趣小组,奖品便是足球;一个班级组建了羽毛球兴趣小组,奖品就是羽毛球。
五、发挥评优的滚动效应:定期评审+不定期抽检
实行优秀生自主申报,受表彰的学生数量增加了,容易造成优秀生泛滥的假象,降低优秀生的“含金量”。为此,学校采取将优秀生自主申报和不定期抽检相结合的方法。在下一次评选优秀生之前,如多次抽查某位同学的某项已获奖项,结果均显示为合格,就可以免评再度授予该生此种荣誉称号,并用基础奖励、发展奖励、优秀奖励三个不同的档次加以区分。如果在抽查中发现某一优秀生有严重违规、开始落后等现象,就督促其在一定期限内整改、提高,否则追回证书,取消其优秀称号。
六、激发多方的参与热情:师生力量+家长力量
班主任要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优秀生项目都是个性化奖励,这要求班主任必须熟悉教育测量、教育评价、质的研究等专业领域的知识。在实践中,学校通过订阅专业报刊、专家讲座等形式提高班主任相关专业素养。
激发学生的申报热情。班主任利用班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意识到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提升自我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体现,是成功的重要前提,从意识上唤起学生自主申报的积极性。
争取家长的支持。多数家长只认可“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学习标兵”“学习进步奖”四个优秀生奖项。为了取得家长的支持,学校整合学生的申报项目,把评优项目统一归属到家长普遍认可的某一评优项目中。例如,把单科学习优秀者、总成绩优秀者、学科的某一项学习素养优秀者统一命名为“学习标兵”。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还对每一位获奖学生进行成长描述,让家长理性地、详尽地了解孩子的进步情况。
引导学生科学地积累成长记录。学生普遍不会理性地搜集能体现日常成长轨迹的档案材料,导致学生在申请优秀生项目时,拿不出有力的材料证明。为此,学校组织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一起培训学生,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自己的成长资料。
关键词:访问学者;选派单位;接收单位;事中管理
一、引言
为应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很多高校派出教师到重点大学做访问学者。在众多访问学者中,有的是依托政府支持的专门项目,如“西部之光”国内访问学者项目、高等院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有的是各高校自行组织的项目。自原国家教委于1984年启动高校访问学者项目以来,该项目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进修机会,大幅度提高了他们的学术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格局。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内访问学者项目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二、国内访问学者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访问学者选择导师和接收单位时普遍存
在盲目性很多访问学者在访学前对自己的科研水平、访学目标没有清醒认识,对需要什么样的导师和接收单位没有清晰计划,导致访学效果不理想。首先,选择时好高骛远。很多访问学者选导师时热衷于选择学术圈子里的“大咖”,如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等;选择访问学校时也是非“985”“211”大学不去。等到了接收单位,很多访问学者才发现自己的学术水平过低,研究手段和思路落后,无法与导师进行真正的学术对话。加上著名高校吸引的访问学者数量众多,高手如云,自己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巨大的落差不仅难以激发访问学者的激情,而且使其自信心备受打击,有的甚至放弃追赶而甘于平庸。其次,导师专业特长与自己没有契合度。很多访学者选导师时只看导师的头衔,对导师的研究领域并没有深入了解。如会计学专业,访问学者是研究政府会计的,但导师却专注于财务会计;访问学者是做规范研究的,导师却是做实证研究的。这种差异往往会导致访问学者想请教的问题因导师不了解而难以得到具体的指导,也使访问学者无法参与到导师的课题中去。最后,无法实现访学目标。很多访问学者在选导师时,没有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有的教师本想通过访学提高教学能力,但却选择了无心教学的科研导师;有的想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但选择的导师却是早已脱离科研一线的行政领导;有的想发表高级别的科研论文,但是所访问的高校并没有这方面的期刊;有的想解决自己项目中的某些难题,但访问的高校在这方面并不擅长。
(二)访学单位局限在高校或科研院所
当今,新兴技术飞速发展,以百度、阿里巴巴、谷歌、亚马逊等为代表的新生代企业正在改变着经济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非常有必要到先进的企业学习最新的商业模式、最新的经营理念和最有前景的科学技术。但遗憾的是,访问学者们一窝蜂地涌入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几乎没有人选择进入企业。首先,学术评价唯论文、课题为标准。现在高校和政府部门在评职称、人才选拔、申报项目时都要看SCI论文或“高影响因子论文”。在这种“一刀切”的导向下,教师们要想出成果,只有到最擅长生产这种论文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去。至于所写出的论文是否有创新、是否有利于生产实践、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则根本无人关心。其次,国家还没有建立高校教师到企业进行学术访问的机制。政府主管部门没有专门项目支持,教师去企业难以快速地产出学校需要的高端科研项目和高端论文。对企业来说,这种访问项目不仅得不到经费支持,而且还要花费一些资源配合工作,有时还要担心商业机密被泄露。
(三)接收单位提供的住宿和学习条件普遍较差
按教育部的规定,接收单位要为访问学者提供不低于博士研究生标准的研修和住宿条件,提供网络、图书资料等学习设施,组织相关学术活动。[1]但实际上大部分接收单位做不到或不愿意做。很多接收单位把访问学者安排在筒子楼里,四个人住一间,上下铺,公共浴室、公共卫生间,有的接收单位还要访学教师自己承担水电费,在学校吃饭要额外加收服务费,访问学者做研究没有专门的场所,要和学生一起到图书馆抢位置,缺乏必要的数据资料,很多课堂、数据库、实验室不对访问学者开放。在这样的情况下,部分访问学者因忍受不了艰苦的条件而频繁或长期离开访学单位,导致访学达不到既定效果。访学条件差的原因有三点:一是接收单位不重视。在很多接收单位看来,国内访学者绝大多数来自比较落后的中西部高校,教学、科研水平有限,他们的到来意味着学习和索取,只能给学校增加额外的负担。二是学费较低。接收单位一般每年只能收取访问学者一万左右的学费,这点学费相比MBA、EMBA、MPA等项目来说可谓“鸡肋”,接收单位没有很强的动力提供好的访学条件。三是刚经过一轮大扩招后,接收单位自身住宿、学习资源条件确实紧张。
(四)事中管理过于简单放任
接收单位普遍存在“放羊”管理的状况。访问学者到了接收单位后,报到时见导师一面、填一张访学计划表;结束时请导师签个字,交一张访学考核表,中间近一年的时间放任自流。就选派单位来说,事中管理要么一片空白,要么只有监督。很多选派单位让访问学者每月填报一张访学进展情况表,表上要写清楚这个月都上了哪些课程、听了哪些讲座、发表了几篇论文、课题研究取得什么进展等。有的还要给访问学者的导师打电话查岗,甚至让访学老师以接收单位的固定电话打回来,以证明人在访学单位。整个过程看似是对访学者的关心,实际却是一种监督。缺乏对访问学者的基本信任。
(五)事后考核评价过于单一僵化
当前选派单位和接收单位对访问学者的考核指标普遍单一,即论文或科研项目。在高校攀比之风越刮越猛的情况下,选派单位和接收单位对论文的要求日趋“高大上”,理工科动辄要求SCI二区以上,文科动辄要求“双核”或CSSCI二区以上;科研项目则要求省部级以上。在这种单一导向下.访问学者在访学期间就会把主要精力都花在写论文和申报课题上,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写申报书”。然而,写高级别SCI论文或申报高级课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导致访问学者没有时间参与各类的学术活动,无暇通过广泛听课、师生互动来提升教学水平,无心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提升自己的社会活动水平,更无力通过良好交际来促成校际和校企合作。访学结束后,这些访问学者除几篇可以量化的论文外,综合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提升。
三、对策与建议
(一)基于自身条件和需要务实选择
访问学者必须抛弃贪图虚名和贪大求洋的心理,立足自身实际情况,在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和接收单位。除此以外,在制度和措施层面,还需要在三个方面做出改变。首先,建议把选导师由访学前改为访学报到后。即访问学者到接收单位后,由接收单位的二级学院组织访问学者与导师们见面,进行一对一的深入交流,双方在此基础上进行双向选择。其次,建立调剂制度,不合适的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调换。最后,建立网上申报系统。当前的很多访学信息不透明,访问学者基本都不认识导师,大都是通过各种关系介绍,有了申请方便、信息透明的网上申报系统后,导师和接收单位的详细情况都可以在网上查阅,访问学者无须“托关系、走后门”去认识导师,也无须特地去和导师见面,只要登录网上申报系统报名并在网上选择就可以了。导师也可以提前根据拟访学者提交的基本资料和学术资料来判断是否予以接收。
(二)积极建立校企访问学者项目
高校教师一旦到了企业,就会成为产、学、研结合的纽带和桥梁,企业丰富的实践场景不仅能让访问学者开阔学术思路、视野,而且能将其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使科研的价值得到最直观的体现。因此必须大力推动高校教师到先进企业的访学计划。政府主管部门要改变学术评价唯论文、唯课题的导向,提高产、学、研结合在学术评价中的分量;要出台专门政策来支持校企合作访学项目,这些政策应包括经费支持、税费减免、项目倾斜等能调动企业积极性的措施。从选派高校来看,一方面要鼓励教师走向企业;另一方面要优先支持与企业对接条件好、双向受益可能性大的项目,从而真正实现学校、教师、企业三方共赢。大多数高校教师应坚信生产实践一线才是产生好论文和好课题的源头,勇于到企业承接科研项目,使自己的科研工作能立足一线,造福社会。
(三)改善访问学者的住宿和学习条件
能否改善国内访问学者的住宿和学习条件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态度问题,是“为长者折枝”而非“挟泰山以超北海”。首先,接收单位要提高认识。接收单位一般都是“985”“211”高校,长期以来这些高校在招生生源、办学经费和其他资源上都得到国家大量支持。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这些高校应义无反顾地站出来反哺国家,回报社会,尽量帮助兄弟院校。因此,这些高校要摒弃居高临下的施舍心态,拿出一些资源来改善访问学者的住宿和学习条件。其次,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督,不定期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访学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解,对于长期不能提供适当访学条件的接收单位采取一些督办措施,如劝诫、通报批评、暂缓批准其新增硕士、博士点的申请、暂缓下拨学科建设经费等;对于做得好的接收单位则给以各种奖励,如通报嘉奖、调增人均访学经费,在一些相关继续教育项目上给予优先支持。
(四)改善访学过程中的事中管理
1.改变管理理念,由监督转向服务访问学者需要管理,但这种管理主要是一种服务型的、人性化的管理,而非无处不在的监督。成熟的管理科学也已经告诉我们:管理的本质就是服务。[2]选派单位和接收单位其实在服务方面大有可为。对接收单位来说,除开放各种学术资源外,其职能部门还可以随时给访问学者发送优质课程介绍、讲座、学术活动信息;组织有资深教授参加的专项学术沙龙;组织课题的申报培训;引荐访问学者到著名企业参观学习;为访问学者学术出版提供帮助;帮助促成校际交流活动等。对选派单位来说,服务的方向主要是免除访问学者的后顾之忧。如及时发送各种利益相关的通知、帮助解决孩子的入托入学、代为提交课题、职称申报材料等问题,帮忙安排访学归来的合适课程。政府主管部门的服务则是通过提供经费支持、改善学术评价导向等方式为访问学者建立良好的访学外部环境。在三方的大力支持和优质服务下,访问学者才能心怀感激、心无旁骛、精力充沛地进行各种学习和研究,访学质量才能得到大幅度提高。2.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访学一般需要一年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如果不建立一定的奖励机制就会影响访学老师的积极性。建议接收单位推出专门针对访问学者的奖励计划,从多个方面对访问学者的优秀表现进行奖励。北京大学从2005年就开始为访学项目设立了6个方面的奖励,分别为创新成果奖、精诚合作奖、社会实践活动奖、优秀成绩奖、杰出导师奖和优秀论文专刊6个项目。[3]这个奖励计划推行十多年来取得了显著效果,很多访学老师以能拿到北京大学的奖励证书为荣,平时学习积极性很高。
(五)建立立体多维、人性化的考评标准
为改变“唯论文、唯课题”的单一访学评价导向,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必须建立立体多维、更加人性化的考评标准。一是社会实践。主要看访学教师是否积极参与访学地的志愿者活动并表现良好;是否为某个社会事务建言献策并获得采纳;是否与企业合作,在产学研相结合上做出突出贡献等。二是精诚合作。这个项目主要考评访学教师在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团队合作方面的表现。如,是否促成选派学校与接收学校在某个方面达成合作协议;是否促成某个学校与企业之间在某个方面达成合作协议;是否积极参与某个科研团队或项目并表现良好等。三是创新成果。这项指标重在鼓励访学教师的创新精神,用来考评访学教师是否做出有价值的新东西,成果既可以体现为论文、专利、著作,也可以体现为商业计划书或调研、咨询报告。四是教学提升。这个指标主要看访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否有切实的提高。考核形式可以是若干节的公开课或提交的教改方案。五是爱好特长。这个指标主要看访学教师的全面发展。对于长期劳累甚至存在职业倦怠的教师来说,在访学期间通过爱好特长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并适当放松、调整自己的心情和身体,为他们回来后更好地投入工作提供更强劲的动力。值得一提的是,对访学教师的访学考核可以放在访学结束后一个较长的周期里,这个周期建议为1至3年。因为访学教师综合水平的提高在不同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有些方面可以很快体现出来,如教学水平、社会实践水平等;有些则会延迟一段时间表现出来,如学术水平、创新能力等。
四、结语
随着各地人才战略的推出和实施,高级人才竞争的日益加剧,国内访问学者项目必将受到更多重视,得到更大发展。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选派单位有必要将访问学者项目纳入本省和本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期发展规划,把该项工作作为实施人才强省、人才强校战略、培养学术骨干、与高水平大学建立长期学术合作与交流关系的重要契机。只有在教育主管部门、选派单位、接收单位三方的齐心协力下,国内访问学者项目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才能解决,含金量和生命力日益增加,才能源源不断地吸引更多致力于高等教育事业的青年教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实施办法(教人厅〔2004〕8号)[A].2004-06-05.
为响应xx团省委和xx大学校团委的号召,结合关注民生,服务广东的社会实践主题,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经验,让大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使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我们团队拟定于20XX年暑假期间(即7月中旬)赴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20XX年是龙川县建县2222年纪念,一直以来,龙川县都在努力打造客家古邑,人文龙川的形象。 20XX年,河源市委书记陈建华同志提出了河源作为客家古邑的文化形象,而这一计划的实行又以龙川成功申办20XX年世界客属肯亲大会为载体。
自秦汉赵佗开发龙川以来,北方先民不断踏入龙川这块热土,并通过龙川向南迁徙,使得龙川成为客家地区中开发最早的一个地方,堪称客家古邑,也在20XX年通过申请,成为千年古县,因此在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形成的历史上,龙川充当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然而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学术界对此问题研究甚少,考察河源在客家形成历史上的历程与作用,对客家文化将是一个重大补充,对河源打造客家古邑的文化品牌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龙川县的大部分历史文化至今保存的十分完好,在龙川佗城,一些历史文化遗产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霜雪雨,至今保存完好。如:越王井、越王南庙、正相塔等。
我们将努力通过本次暑期社会调研活动,为龙川县乃至河源市建设成为客家古邑形象的目标提供科学的调查数据和文献支持,为广东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以及河源市20XX年世客会的顺利举行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二.活动意义和目的
龙川县陀城于20XX年1月被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批准成为千年古镇,镇内很多的古迹至今保存完好,是客家千年文化的活化石,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为河源市成功申办20XX年的世客会作出巨大贡献。
基本上都因为一些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而让各种宝贵的文化遗产遭到破坏,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为什么龙川县的文化遗产保护得这么好?为什么像陀城这样优秀的千年古镇并未被世人所认知?这其中的问题出在哪里?
我们通过大量的网上搜索和查阅文献资料,发现目前国内在客家文化保护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一些空白,或者是进行如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的专项研究,不能很好地进行总结和概括,而一些民间学者的研究又只能小范围发表,不能很好地宣传和推广。
我们团队此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针对龙川县作为一个千年客家古城的文化保护经验的一个调查,总结出一套适用于其他地方的文化遗产保护方案。让我们的优秀而又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同时,还可以传播优秀的客家文化,为河源市打造客家古邑的文化形象的策略提供助力,河源市世客会的成功举办,必将带来河源新的一轮招商引资热潮,为龙川乃至河源的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服务广东。
三.实践课题
实践团队选题为:客家古邑文化保护经验及借鉴---以河源市龙川县为
四.完成课题的设想及方法
(一)可行性分析
1.运用多种适当的调查方法,前期信息收集充分。如我们查找大量相关文献,了解研究现状;在当地政府多方协调和大力配合下实地参观调研;邀请当地的政府相关部门、专家、学者与老百姓参加访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为课题的论证提供充足的论据,课题确立符合当地实际,具有很强针对性。
2.我们的团队稳定而优秀。团队成员都具备社会调查研究相关经验,队伍搭配科学,准备充分,具有很高的配合度。有专业且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带队,请专家论证我们的报告初稿,成为我们的坚强后盾,确保了调查任务能够高质量的完成。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3.我们研究课题具有很大的可提升价值。通过探讨客家古邑文化保护研究的现状,总结并分析前人得到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通过对其研究方法的改良和具有创造力的提升,使得我们的研究体现出卓越性和突破性的飞跃,填补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缺。
(二)研究方法
1.基本思路:
本课题按照问题提出-构建分析框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研究。首先,从中国社会发展现状出发,阐明政府机构与民间团体近年来对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现状,分析影响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制约因素,并结合大量证题研究与理论分析,进而搭建课题研究的基本分析框架,界定所需要研究的问题及其性质、特征和范围;接着,采用理论思辨的方法解答相关理论问题并提出研究假设和模型;然后,通过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方法,收集材料和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检验假设、修订完善理论认识和假设模型;最后,以理论论据和实证论据为支撑,对问题进行多维度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思路。
2.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的调查和分析方法有:
(1)文献研究法:围绕客家古邑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这一主题,通过系统收集和整理国内外现有相关研究成果,并进行归纳、对比和提炼,获取对本课题研究内容的基本理论认识和假设。此外,搜集涉及古邑文化保护与修复、旅游资源开发、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数据,为评估保护研究效果提供素材。
(2)问卷调查法:主要用与普通百姓的调查中:①在开发证题研究时,运用问卷调查检验、筛选指标体系初稿,选定景点附近百姓未调查对象,调查当地保护方案落实情况,以及文物真实保护情况②用于评估客家古邑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效果。采开放式问卷和结构化问卷调查相结合,拟在案例发生地龙川县,选取普通民众中分层抽样调查,获取他们对客家古邑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主观评价和期望。
(3)实地研究法:由深度访谈法(XX人次)和观察法(不确定次数)组成,拟在龙川县选取相关政府机构及其官员、教授专家、与政府业务发生关联的人士为调查对象,呈现详尽的调查客家古邑文化的背景、原因,保护措施的运行状态和效果,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对策。
(4)统计分析法:主要用于问卷调查信息处理,构建评估指标体系、效果认知和误差控制等。拟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因素分析以及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等筛选指标、确定权重,并划定等级标准和确立标度、标号;综合应用经典测量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分析实证研究模型的项目质量和信度、效度。
五.预期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题目:《客家古邑文化保护经验及借鉴----以龙川县为例》
我们团队会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结果统计分析的得到的资料和数据,撰写调研报告和论文,反馈到当地政府部门的同时,到各大媒体投稿,争取发表,在总结出客家古邑千年文化保护的经验的基础上,将这种具有共性的文化保护经验推广出去,让其他地方得到借鉴。因此我们的成果将会以报告以及论文的形式展现出来。
在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的调研活动之中,我们会全力做好准备工作,完成前期的申报工作以及申报后的完善细化工作,中期的调研工作,后期的总结和报告撰写工作,最终写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六.实践前准备工作
1.查找大量相关文献,为课题的论证提供充足的论据。
在期刊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人们在文化保护方面的研究已经进行到哪一方面,哪些方面又还有待加强和改进。同时也登陆当地政府门户网站,了解当地的有关于文化保护方面的政策以及当地的一些其他信息。
2.制定调查方案,制定并细化调查问卷,并请校内知名教授指导问卷。
3.与当地紧密联系,构建交流和沟通的桥梁。
及时政府部门以及文化相关部门联系,做简单的电话访谈,了解当地的相关情况,也为我们今后的调查研究提供便利。
4.每三天召开一次会议,确定工作的进度。
至少三天就会开一次例会,明确团队成员的工作进度,而且也将大家的一些准备工作的经验分享。
5.分工合作,准备申报材料。
在团队信息交流畅通的前提下,我们团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每一个模块,例如有小组负责计划书的撰写,有小组负责问卷的制作,每个小组的成果出来之后大家一起讨论修补,最后通过。
七.实践期间完成的任务、详细计划安排(略)
六月社会实践活动计划【二】一、活动指导思想:
以环境保护卫生、名人风学习、家乡支柱经济、自然实践操作为主题,在初二年级实行, 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钱清镇中办学特色。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一种主动探求、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现代学习方式,促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升综合素质,自觉推进素质教育。
总目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通过学习名人,进行德育教育,在学习老一辈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主要措施
1、内容框架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的目标要求及自身特点,结合我校的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系列活动设计课题方案,开展富有实效的实践探究活动。
2、学生负责人配备情况
在落实学生负责人时,实行一人负责,团体协同的原则。每次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都有一人负责,同时班干部队伍发挥好团体作用,在具体活动中实施互帮互助,另有指导老师一名。
负责班干部:徐凯 指导教师: 吴志军
3、课时安排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课时安排一般在每周二下午,每周安排2课时,课内以辅导讨论为主,课外实践以共同探究、每生参与为主。 4、实施策略
(1)准备阶段:20XX年9月1日前
①组织负责班干部认真学习有关综合实践理论的书籍,全面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内涵。
②内容的选择体现本校本班及所在社区的特色,在此基础上确定本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研讨并制订实施研究方案。
③根据一人负责,团体协同的原则配备好学生,可以家校联系。
(2)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
①根据计划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每周进行。
②举行大扫除,参观社区环境,制止河道污染等环保卫生行动。
④学习《名人风》教育读本,撰写名人心得,读后感。
⑤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练习,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究自然。
(3)总结阶段:20XX年1月
①写好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表。
②召开班干部和部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经验总结和交流。
5、课程研究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课程形态的目标特点及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准备从环境保护,名人风学习,自然实践操作这几方面选取课题,展开具体的实践探究活动。
(1)环境保护
我校位于镇中心,周围毗邻好几家大型企业,这里的空气、水质等环境问题都是倍受人们关心的话题。另外组织学生走出校园,看看家乡的环境变化,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渗透环保意识,建立起全新的人与环境的观念,这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2)名人风学习
名人是人生的一面镜子,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名人的事迹感召人,以名人的品德陶治人,以名人的精神鼓励人,名人是引领学生驶向理想彼岸的灯塔。
(3)了解家乡经济
参观钱清原料市场、柯桥轻纺市场及钱清各大超市,了解家乡的支柱产业,开始了解社会实际。
(4)自然实践操作
结合中考的自然实践操作考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各方面来探究自然现象,通过观察,测量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活动安排
时 间 主题 具体内容
9月至XX月 环境保护卫生 1、观察家乡的环境现状;2、分析环境污染的原因;
3、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XX月至11月 名人风学习 1、学习《名人风》教育读本;2、讨论名人的各种精神;
3、撰写名人心得,读后感。
11月至12月 家乡支柱经济 1、钱清原料市场2、柯桥轻纺市场3、钱清各家超市
12月至1月 自然实践操作
1、开设形势教育大课堂。各中小学要利用两课教学、班团队会、业余团校和业余党校等时间,开设形势教育课,集中向学生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要列出课时计划,组织学生观看教育部下发的形势教育课光盘。要结合学生实际,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2、开展校园主题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营造学习氛围。通过开展时事讲座、征文、小记者调查、座谈等活动,深化学生对十七大精神的领会与认识。二、狠抓常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文明素质
深化“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教育效果,进一步加强学生文明素质养成教育工作。要把工作重点放到贯彻落实《守则》、《规范》上,把组织学生尤其是新生学习和贯彻《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市教育局制定的“十要十不要”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常抓不懈。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
活动载体:“十要十不要”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全市征集和网上投票,市教育局制定了沈阳市中小学生“十要十不要”。各校要认真组织好对学生的宣传教育活动。具体安排见《“十要十不要”宣传教育活动方案》。三、狠抓常规管理,全面提高学校德育管理水平
要建立学校在校常规要求,形成符合学校实际、具有本校特点的德育管理制度,大力推行学校一日联检制度,使学生在学习、班级内务管理、文体活动、课余活动等各个方面都有指导、有监督、有检查、有通报、有整改,真正使学生时时刻刻都处在有效的监管下,并逐渐把文明用语、文明行为内化为自己的习惯。
活动载体:第五届德育巡礼活动。本届德育巡礼活动包括两个方面,即德育督导和班主任技能大赛。
德育督导主要包括:
(1)升旗仪式,各校要按照要求和规定步骤认真组织好每周的升旗仪式,要做好各种材料的积累工作。
(2)检查常规管理工作。主要是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和每日联检制度的落实情况。
(3)德育特色校验收。四、夯实德育基础,抓好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1、加强德育主任队伍建设,实行德育主任月例会交流制度,推广“一校一品”。轮流在各校召开主任例会,为主任提供学习先进经验的机会,进一步提高德育主任的工作能力。组织德育主任培训,提高德育主任的理论水平。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建立班主任培训、考评机制,举办班主任培训班,对全区优秀班主任进行培训。
3、丰富德育科网页的内容、完善功能,为各学校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活动载体:
(1)班主任话细节案例电子版整理上传工作
(2)班主任技能大赛。班主任技能大赛将分四个内容进行,分别是教学技能、主题班会、案例分析、经验介绍。具体要求见活动方案。五、固本培元,深化国学教育
1、推广普及国学示范校的先进经验。通过国学教育现场会、特色展示等形式,大力宣传国学教育示范校的成功经验,普及以固定时间诵读为基础,以校本课程、思品课为主渠道,以特色活动为载体的国学教育模式。
2、结合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各校尤其是国学教育示范校要认真梳理国学教育经验,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国学教育体系,争取成为传统美德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骨干校。
活动载体:
(1)国学教育工作调研。根据创建示范区的工作要求,德育科将组织调研小组到各校进行国学教育工作调研,为创建示范区收集资料、积累素材。
(2)传统节日经典诵读。各校要利用传统节日等有利教育时机,举办校内国学经典赏读会。通过赏读会使学生进一步领略国学经典的魅力,激发学生学经典、读经典、用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经典素养,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和文学修养,为将来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2009年,教育局将举办国学经典赏读会,希望各校能够在下半年积极筹备、组织经典赏读会,选拔优秀节目,为区内经典赏读会做好准备。六、开展主题教育月活动。认真落实《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组织开展9月份的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加强对学生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
活动载体:(2)奥运精神教育,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中国强大的国力和完美的组织能力,也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文明、和谐、友善,展示了体育健儿顽强的拼搏精神,各校要组织学生学习奥运会所展示的中国精神,使学生在文明礼仪、拼搏精神、奉献精神方面受到教育。
11月30日,当地时间中午12点30分左右,委员会经过评审,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下简称“代表作名录”)!
当大会主席在来自全世界121个国家的700多位与会者面前,庄重地宣布这一决议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不少国家的代表立刻离席来向中国代表团表示祝贺。那一刻,我和所有与会的中国代表一样,心情万分激动,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浓浓的文化自豪感油然而生,那么强烈,那么真诚!
在这次常会上一道被列入代表作名录的,还有其他许多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例如比利时的啤酒文化、韩国济州岛的海女文化、印度的瑜伽,等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按照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以下简称“《公约》”)的界定,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方式、知识、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空间。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被不同社区和群体在适应周围环境和自然的过程中及与其历史的互动中不断地再创造,为他们提供持续的认同感,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笼统地说,各国、各民族千百年来创造并代代相传的口^传统及风俗习惯,构成了非遗的主要内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所以在20世纪后半叶发起这场全球范围的非遗保护运动,有着诸多现实的原因,例如工业化、现代化带来的传统文化的迅速萎缩,以及全球化造成的文化均质化和认同危机,等等。
记得两年前,我带一位从韩国首尔来的民俗学家去三里屯感受现代的北京。她到了以后很困惑地说:“这里和首尔、纽约有什么区别呢?”的确,站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的商业街区,你常常会忘记自己身在何处,因为眼前的一切――无论是建筑、商品,还是拿着iphone、喝着可口可乐、穿着阿迪达斯运动服、听着美国女歌星Taylor Swift歌曲的年轻人……这一切与你在纽约、柏林或者首尔大街上看到的没有什么不同,所有的一切都似曾相识,看不出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
传统文化的衰落和文化均质化也带来了个人身份认同的危机。就在2016年圣诞节过去不久,我的两位朋友先后对我谈到了圣诞节给他们的家庭带来的困扰。这两位朋友的孩子分别在上小学和幼儿园。她们都说,近年来幼儿园和小学常在圣诞节和万圣节等外来的节日里组织活动,比如老师或家长扮演圣诞老人光临教室,给孩子们分发糖果和奖品,孩子们也互换礼物。这类活动对于活跃班级气氛、调节生活情趣有不少的益处,但是也带来了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孩子们对外来的节日更为热衷,而对自己的传统节日所知甚少,相应地,也对自己的文化缺乏认同。这使他们的父母既焦虑又困惑。
当前,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全球化的洪流当中,越是这样的时代,“我是谁?我是哪个民族和国家的人?我以何种特色身处世界之中?”这一类的问题就越显得重要,因为这不仅关乎我们每一个个体的身份认同,也关乎人类文化的未来走向:一个只有单一文化的世界,该是多么乏味、脆弱、危险!
在我看来,教科文组织所发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主要在于两个方面:第一,有助于确立群体和个人的身份认同。很多学者都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界定一个民族或群体的文化身份时,其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世代相传的民俗传统往往成为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成为其文化身份的一种证明方式,为我们提供了持续的身份认同感,成为我们在这个日益多元的世界中寻找自我位置和意义的基础。
以二十四节气而言,它反映的是中国人基于直接的生产、生活经验而形成的时间知识和实践的体系,体现着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世界观和生命观。而围绕二十四个统一的时间节点形成的丰富多彩的节气习俗,比如立春时“鞭春牛”、清明节祭祖、冬至吃饺子和绘制“九九消寒图”……它们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盛行,已经成为我们之所以是“中国人”而不是“美国人”“德国人”或者“埃塞俄比亚人”的文化标识。
第二,有助于在文化均质化时代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这一点正是《公约》的主要目标之一。世界上的诸多民族都曾有自己计量时间、制定时间序列、安排日常生活的方法,后来随着格里高利历(即“公历”)的逐渐普及,时间的计算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被标准化了。但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人对自然宇宙的观察与体认的结果,却始终在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发挥着指导作用。而在更广泛地区的日常生活中,其影响则贯穿了一年四季,像惊蛰前后理发、三伏天贴伏、冬至吃饺子或圆子等,都是广为流行的节气习俗和观念,至今为许多人所实践。可以说,在日趋标准化的世界时间体系中,二十四节气以丰厚的历史积淀和强大的生命力,以中国民众相应的日常生活实践,为增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作出了切实的贡献。
应当承认,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代表作名录”制度,对于激发世界各国对非遗项目的信心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它不仅能够增强相关实践群体的自豪感,激发遗产创造者和使用者的文化自信,也能够提升其保护遗产的自觉性。我注意到,由于二十四节气成功列入“代表作名录”,国人对这一传统的热情明显高涨:朋友圈里传播相应节气的信息成倍增加,我的不少学生由从不关注变成主动了解相关的节气习俗,连我家门口卖饺子皮的店主也说,今年冬至似乎过节的人更多,饺子皮在上午很快就卖完了。
不过,仅仅依靠列入名录来增强对自己拥有的非遗的信心还远远不够,因为只依赖外部力量的认可来增进文化的信心,依然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在我看来,无论列入名录与否,中国所有的非遗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经验与情感,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因而值得我们自豪和珍视,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本源。它既能使我们在身处多元的世界文化之林时保持自己的特色,不至于迷失自我,又能够以独特的实践与经验,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一句话,文化自信应当首先来源于我们自己对多元化世界中中华文化价值的充分认识和坚定信念。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核心能力;指标体系;素质学分
作者简介:李晓堂(1978-),女,辽宁海城人,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技术教育。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2015年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三核’培养目标下校企共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评价模型和实践模式研究”(编号:GDJG2015251),主持人:李晓堂;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2015年度重大招标课题“基于‘三核’培养目标的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评价模型构建研究”(编号:zdzz15019),主持人:李晓堂。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9-0031-05
随着我国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高职院校在大力强化岗位技术能力的同时,积极探索学生素质培养与学分的结合途径,大力构建一套可复制、可借鉴的高职学生素养培养学分制的运行机制。在核心价值观、专业核心技能、职业核心能力“三核”人才培养理念的背景下,本文从素质主体内容着手探讨构建学生素质培养指标体系,认定学生素质学分,通过流程环节、操作规则和规章制度,确保学生素质培养指标体系及学生素质学分有效实施。
一、以核心价值观和职业核心能力为主体,构建“四级”学生素质培养指标体系
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教育的融合、民族优秀文化和现代工业文明的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规划的重要内容;在道德养成中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在追求现代技艺中传承优良传统,是实现二者融合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基础上,高职院校要求学生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自身的职业核心能力,使其成为具备现代职业理念和良好职业操守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这不仅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需要,也是社会和企业对人才职业素质需求的需要,还为学生职业生涯健康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人民自我培育和践行的基本要求和价值取向。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个人层面的核心价值要求,是当代中国每个公民应当树立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应当遵循的根本道德准则[1]。高职院校是培育和践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和主战场,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融合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途径。高职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理想信念、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艺共生发展,同时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指明了方向。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高职大学生实现“中国梦”与“个人梦”的追求指引,是当代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规范,是他们自身价值和行为举止的本质属性。
(二)职业核心能力是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与主要抓手
职业核心能力,即关键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能力、关键能力,对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具有指引性、规范性。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职业核心能力分为“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8项核心能力”[2]。
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或关键能力)已成为高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是提高职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手段[2]。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我国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实际情况,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可概括为两个层面的要素,一是显性层面的要素,即“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3],另一是支撑能力的隐性要素,即人文素养、审美情趣、职业心理、身体素质等。因此,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不再拘泥于单纯的能力,还应包含能力发展的支撑要素。这有利于将能力与能力发展联系起来,能力培养与培养途径联系起来,有利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形成符合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科学体系。
(三)“四级”指标体系是学生素质培养的操作指南
根据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高职教育的实情,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细化内容划分为四个层级的内容体系,第一层级是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职业核心能力构成,第二层级是由思想道德、职业精神、职业核心能力显性要素、职业核心能力隐性要素构成,第三层级是由政治思想、道德法纪、职业态度、职业责任、适应能力、问题处理能力、创新能力、职业心理、人文素质、身体素质等28个要素组织,第四层级则是对第三层级的模块的解释、说明。四个层级构成一个职业教育细化内容体系,不同层级之间不是孤立、分隔的,而是相互支撑、相互影响的,但是前一个层级统领、涵括下一个层级的具体内容。具体见表1所示。
二、以培养指标体系为基础,合理认定大学生素质教育学分
在现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高职素质教育学分按照以人为本、个性发展、因材施教等原则,从认定机构、细化内容、学分设置及达标要求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激活学生自我发展的欲望和潜能,帮助学生实现政治素养、职业素质和人文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共生发展,最终服务于“专业技能与高素质相结合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认定中心、认定站、认定小组”构成“三级式”素质教育学分认定机构
学生素质教育学分认定机构是校企合作学生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分支机构,与教务部门共同负责学生素质教育学分。根据机构内部级别的高低,学生素质教育学分认定机构分为:认定中心,认定站和认定小组,见图1所示。第一、认定中心,负责学生素质教育活动的统筹协调,素质教育学分的规划指导、组织实施、培训、学分审定、网络平台维护管理及成绩等工作。J定中心办公室设在学生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的领导任认定中心主任,成员由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组成。第二、学生素质教育学分认定站,负责学生的素质教育学分管理工作,包括素质教育活动的计划与组织、违规处理及复核上报等工作。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任认定站主任,成员由学生办负责人、团总支书记、辅导员、学生干部代表等组成。第三、素质学分认定小组,负责本班同学素质教育学分管理工作,包括班级活动的组织开展,学分申报材料审定、分值认定、成绩公示及录入上报工作,带班辅导员任组长、成员由班团支部书记任副组长,班委等组成。
(二)理论教育课、实践教育课构成素质学分培养的主要途径
设置素质学分既要基于高职教育现状,又要遵循素质教育的规律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调动教师和学生参加素质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在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高职院校的必修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素质教育必修课、专业必修课。素质教育必修课由素质教育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组成,见图2所示,其学分每学期认定一次。素质教育课共8个学分,必须在前两学年内修满。每学年设4个学分,要求学生在本学年内修满必修课《素质理论教育》和《素质实践教育》各2个学分。学生在学年内完成课程所指定的具体项目将获得相应分数,经认定中心认定后,项目累积得分即为课程成绩,成绩最高100分,累计得分超过100分按100分计算。课程成绩达60分者视为课程合格,授予2个学分。未达60分者视为课程不合格,不得授予学分。未达85分者取消本学年相关评优资格。素质教育必修课不纳入奖助学金绩点计算的范围,但毕业前未修满实施方案中规定学分的,不予以毕业。对于尚未完成单项及总分达标要求的学生,学分认定机构将采取相应补救措施,一是第一学年未达标的,通过帮扶机制,制定个性化方案引导其修满学分;二是前两学年学习结束后仍未达到学分要求的学生,通过重修、补修的方式,帮助其修满学分。
三、形成流程、规则和制度,确保学生素质培养指标体系及素质学分的有效实施
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学分的实施是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培养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增强职业核心能力为重点,规范实施流程、强化实施要领、完善保障制度,实现专业教学和素质教育相互融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互衔接,优化育人系统的整体效应,凸显素质教育的重要价值,提高高职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一)“四大环节”是实施学生素质培养指标体系及素质学分的主要环节
高职素质培养学分的实施流程有利于保证各阶段工作方向的一致性和工作效果的统一性,有利于改进和弥补现有工作的不足,从而推动素质教育学分化的发展进程,实现资源的整合优化和利用最大化,高效、高质地完成教育目标。实施流程主要有学生申报、小组认定、按院汇总、成绩等四个环节,见图3所示。第一、学生申报,学生填写相关表格,提交资格证书、荣誉证书等佐证材料,申请认定素质学分。第二、小组认定,素质学分认定小组(班委会)对提交的材料进行逐项审核,逐项打分,填写小组审核意见。第三、按院汇总,素质学分认定站审核各班级认定小组上报的素质学分认定申请表,签署认定意见。第四、成绩,素质学分认定中心对各二级学院上报的相关资料汇总复核后,需报学校学生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进行集中评议。经评议授权后,认定中心可将学生个人的学分信息上网。学生申报、小组认定、学院汇总、成绩公布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四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进展状况都将会影响到下一个环节的开展,甚至影响到整个素质学分认定的实施。所以,注重实现每个环节是实施学生素质培养指标和顺利完成素质学分认定的关键所在。为了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应该“建立相关的评估与反馈机制,实时动态监测创新学分制的实施与评价,严防创新学分制度流于形式”[4]。
(二)规则是实施学生素质培养指标体系及素质学分的操作准则
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学分的实施不仅是一个程序化的过程,还要是一个有侧重、有监督的过程。只有在程序化过程中不断强调或者纠正,素质教育才能得以全面地实施,才能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到达素质教育学分化的初衷。规则让指导评价者详细分析和评价学生学习过程以及学业成果,判断学生自行设计的问题解决方案或其他学业成果的质量水平;同时,为学生提供了详细的反馈信息并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如何去做才能达到优秀水准[5]。素质教育学分化的实施要注意强化学生的学分意识、成果统计的规范性、学分认定的严肃性。第一、规范《个人素质教育学分认定册》,强化学生素质教育的学分意识。《个人素质教育学分认定册》用于每学期登记、考核学生的个人素质教育学习经历,认定素质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成绩,强化素质教育学分的影响力。第二、认定成果,合理确定素质学分。同一成果不重复认定,在不同级别中获奖,只能按最高级别分数计算;对于团队成果,团队成员均可以最高级别奖励申请;原则上,实现一学年一认定的规定。第三、建立监督机制,监控实施过程的合理性、合法性,严肃查处违纪行为,凡是有作弊的行为,将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严肃处理;监测、评估、优化实施流程,以生为本,服务学生,推动素质教育学分的顺利实施。第四、规范用印,确定学分效力,经学生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评议授权后,学分认定中心可用印,同时严禁弄虚作假、,如有违纪行为,按照教学事故相关规定严肃处理。第五、确立反馈与帮扶机制,及时将评议信息送到参评学生,让学生有纠正的机会,实现评定与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相结合;深入探究素质学分认定结果,对尚未认定成功的,帮助其分析原因,设计个性化方案,指导学生获得学分。
(三)规章制度是实施学生素质培养指标体系及素质学分的基本保障
素质教育学分的实施需要合理规范着素质教育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各教育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便减少教育信息成本和不确定性,发挥各要素的效用最大化。因此,制度保障成为素质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条件,“践行素质教育,使之具有实效性,真正成为我国教育的一项基本制度,政府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制度改革,为素质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6]。素质教育学分的保障制度不是单一的制度文件,而是多元化的制度系统。有对公共选修课程规范的文件,也有对实践课程规范的文件;有对教师管理规范的文件,也有对学生管理规范的文件;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规范的文件,也有对职业核心能力规范的文件。第一、在课程规范方面的制度文件,高职院校可以制定《公共x修课程实施管理办法》、《志愿者服务管理办法》、《社会实践管理办法》等,帮助、指引大学生合理选择适合素质教育的校内、外课程,即课堂教育、实践活动。第二、在管理规范方面的制度文件,高职院校可以制定《校企合作素质教育制度委员会工作制度》、《行企辅导员管理办法》、《学生素质教育学分管理办法》等,强化各方主体的责任意识,规范各方素质教育的行为举止,使学生素质教育得以顺利进行。第三、在内容规范的制度文件,高职院校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制定各类文件,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学生精品社团管理办法》、《心理委员管理办法》等,不断扩展学生素质教育的范围,深化素质教育的内涵,更大范围地提高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
高职学生素质培养学分化过程是一项系统的、动态的过程,需要有较为完善的顶层设计,也需要有扎实有效地实施。当前大学生观念更微观、现实和具体,内在矛盾和冲突更为明显和复杂多样[7]。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从不同视角和途径去探索、实践,探寻到可复制、可借鉴的素质教育学分化的机制和模式,以便提高整个高职素质培养的整体水平和能力,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愿景。
参考文献:
[1]王永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目标指向和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3(2):10.
[2]童山东.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探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66,65.
[3]梁玉国,夏传波,杨俊亮.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3(3):95.
[4]刘山文.挑战与应答:创新学分制的实践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5(1):57.
[5]张向众,李永B.真实性评价中的评分规则[J].外国教育研究,2004(12):50.
我于年月起任校团委书记,年月兼任政教处副主任,年月起任副校长,一直分管学校德育工作。近年来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未来”的办学理念,我在宏观上规划,微观上指导,紧紧依靠和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勇于实践,积极探索,扎实工作,使我校德育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近三年来我校先后获得无锡市德育先进学校、无锡市常规管理先进学校、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无锡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无锡市示范团校、江阴市五四红旗团委等光荣称号,年高质量地通过了省重点高中的验收,德育考评一直在全市名列前茅。近三年来我们着重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在投入巨资搞好校园绿化美化工程,创建成为无锡市园林式单位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发挥校园观念文化的导向下功能
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我们三年来在校园各个方位,逐步布置校训、三风、名人名言、优秀毕业生人生格言的宣传牌及行为规范警示牌,运用积极的舆论导向,强化学生的整体意识、目标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得到感化,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文明习惯。
.发挥校园组织文化的教育功能
三年来,我们一直重视学生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文学社、校记者团、广播站、电视台、舞蹈队、合唱队以及篮球、排球、足球、田径、健美操俱乐部等社团组织有十余个,学生参与率达左右,每年举办两次艺术节活动,大大促进了学生身心和特长的发展。我校参加全市重点高中辩论赛勇夺第三名,校舞蹈队参加市文艺汇演获二等奖,并多次代表镇参加市文明广场的演出,在省重点高中验收中我校的文艺汇报演出获验收组专家好评,在全省、全市的多次征文活动中都有多名学生获奖。
二、建设好两支队伍,夯实育人基础
近年来,我校事业一路高歌猛进,靠的是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的教师群体,靠的就是充满朝气的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
着力造就育人队伍
⑴强化师德教育,是我校育人队伍建设的关键举措
师德素养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我校近三年来开展了以“铸师魂、展师风、重师能、树形象”为主线,以发扬“敬业奉献、勤业爱岗、乐业爱生、精业钻研、创业开拓”五种精神为主要内容的重塑人类灵魂工程师良好形象的“塑形工程”系列活动。通过对照先进典型找差距,使广大教师找出自己的不足,获得进取的力量。组织教师收集和学习古今中外弘扬高尚师德的名言、警句,使广大教师从中领悟到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的道理。组织教师从自己实际和学生需要出发,自编铸造师魂、弘扬师德的格言,使教师师德素养有了新的提高。
⑵为教师铺展成功道路,是我校育人队伍建设的着力追求
近年来,针对学校由于规模不断扩大而带来的新教师猛增的实际,我校制定了青年教师成才规划,坚持不懈地抓好新老教师的结合的“青蓝工程”和德岗教师制度,抓好青年教师岗位培训与岗位自学的结合,抓好请进来与走出去的结合,抓好岗位锻炼与总结提高的结合,建立了岗位锻炼的成才机制。
.着力培养学生干部队伍
在我校的学生自我管理中,学生干部是一支重要的队伍,他们功不可没。这些都得益于我们对学生干部的培养,我们的做法是:
⑴民主推荐,⑵岗位竞选,⑶组织培训,⑷活动锻炼,⑸参与管理。三、培养好全体学生,实践育人理念
近几年,我们大力改革“高空德育”模式,加强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建立双向多维立体化的德育结构,形成了班主任为主操作,教学为主渠道,班集体建设为主途径,自我教育为主方法,并辅以社区的齐抓共管(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创出了我校德育工作的新格局。多年来,我校德育工作坚持做到“八化”:
.德育要求的时代化
德育要保持长久的吸引力,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必须跟上时代的“脉搏”。
首先,我们在观念内涵中力求注入新的活力。我们通过开展“庆建党八十周年,展成化学子风采”的等系列活动,使学生获得了爱党、爱国主义情感体验;通过闭路电视播放中国加入、奥运赛况等升华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其次,我们在形式上力求要适合当代学生求新的特点。通过在全校学生中招聘校广播站和电视台记者、编辑、播音员,征集绿化短语,征集学校学校标语牌的名言、警句等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始料未及的教育效果。
第三,我们策略上突出“开放性”。我们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开展“与社会牵手、让青春发言”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逐步走向社会,直接参与社会生活。
.德育网络的立体化
在德育机构和组织方面,我校开辟三条德育渠道,形成立体化德育网络。一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德育渠道,由校级德育领导小组、年级德育指导小组、班级德育工作小组三级构成,三者职责分明,一级对一级负责,保证学校各项德育任务的落实。二是以学生干部为主体的德育渠道,由校级的团委、学生会,年级的团总支、学生分会,班级的团支部、班委会三级构成,主要任务是根据学校、年级的安排,根据年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德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作用,寓德育于各项活动中。三是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渠道,主要是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建立警校共建,加强同社会各界的联系,建立校外德育基地,发挥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社会的育人功能,形成了一个校内校外处处有人教,在校在家时时有人育的主体德育网络。 共2页,当前第1页1
.德育内容的层次化
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当前社会实际,围绕培养“四有”新人,适应未来社会的总目标,确定了各年级学生的序列化德育教育重点:高一以国情教育、养成教育为主,培养爱国主义热情,养成好习惯、适应新环境;高二以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为主,确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三以成才观、就业观教育为主,做好升学与就业两手准备。这样层次分明、前后衔接、整体推进,保证了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各年级教育内容可穿插渗透,同时组织心理素质讲座,使学生在校各阶段的思想、政治、心理素质均有良好的发展。
.德育形式的多样化
一方面各科教师备课上课中坚持德育渗透,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中,另一方面开发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寓教育于各种形式的活动和环境熏陶之中:每年重大节日、纪念日学校都组织大型教育活动;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严肃隆重,国旗下讲话结合实际,常讲常新;各班主题班会每周一次,生动活泼;全校多块板报每两周一期,画廊月月更新,异彩纷呈;开设的心理活动课,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请专家到校作科普讲座、法制报告等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希望的五月”、“成化之秋”艺术节展现了当代学生的风采;参观、访问、郊游、十八岁成人仪式、种植“共青林”、参加创建卫生镇劳动和农村劳动、举办夏令营等社会实践活动收效良好;每年新生的军训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校“爱心育苗”基金会资助了一批又一批贫困学生,获得社会广泛赞扬;“向灾区人民献爱心”活动的通讯曾登上《无锡日报》,广为传诵;“弯弯腰”活动、节水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绿色小分队”净化美化了校园。
.德育管理的刚柔化
传统的刚性管理强调的是外在的规范,它使德育管理过程有章可循,因此,近年来我校不断加强和完善学生的管理制度建设,把成化学生日常规范项编印成册,每人一册,开学逐条学,平时重点学,出现问题反复学,使日常要求铭记于学生心中。但刚性管理容易陷入机械化、简单化。面对目前思想活跃、善于思考、渴望成材、主体意识和民主意识大大增强的学生,我们的管理也需柔性管理、人性化管理。我校要求教师在管理中突出“四重”:内在重于外在,个体重于群体,肯定重于否定,身教重于言教。
如每学期开展的“校风建设月”活动,一方面我们制定并严格执行刚性的规定,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另一方面又要求师生以满腔的热情做好耐心细致的帮教转化工作,让柔性管理发挥入理、入情、入心的能效。
.德育手段的现代化
我们充分利用本校一流的装备设施,发挥它们在德育中的作用。一运用闭路电视,每天中午和晚自修前的时间,播放新闻分,科技博览、焦点访谈等节目,使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科技动态,关注社会生活。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主题班会,增加活动容量,提高活动效果。在全市德育活动观摩和省重点验收中获得好评。三利用网络技术,下载德育信息和理论,以共享文件在校园网中供教师学习,或组织学生在班会课上集中讨论,提高德育的时效性。
.德育考核的常规化
德育是一项长期坚持、日积月累,不断进行评价和严格考核才能见效的工作。我校坚持下面三项考核,使考核落到实处。
学 科 分 类 中职动漫专业
课 题 名 称 依托地方产业,建设面向
区域经济的中职动漫专业的研究
课 题 负 责人 林 妙 清
负责人所在单位 澄海职业技术学校
填 表 日 期 2011年11月17日
、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
依托地方产业,建设面向区域经济的中职动漫专业的研究
负责人
姓名
林 妙 清
性别
女
民族
汉
出生年月
1967年11月
行政
职务
专业部主任
专业
职务
中学一级教师
学历
本科
研究专长
专业部
专业教育
教学管理
工作单位
澄海职业技术学校
办公电话
0754-86983320
邮箱地址
ywlmq3351@126.com
手机号码
13715933351
通讯地址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广益街道环翠路中段北侧
邮政编码
515800
主
要
参
加
者
姓 名
性
别
出 生
年 月
职
务
学
历
学
位
工 作 单 位
林萌
男
1959.04
高级
本科
澄海职业技术学校
李小澄
男
1956.04
高级
研究生
硕士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陈勃
男
1972.01
高级
技师
本科
学士
广东骅威玩具工艺股份
有限公司
林思盛
男
1964.02
中一
专科
澄海职业技术学校
陈郁青
女
1982.01
讲师
本科
学士
澄海职业技术学校
许惠迎
女
1976.10
讲师
本科
学士
澄海职业技术学校
谢秀瑜
女
1987.06
助讲
本科
学士
澄海职业技术学校
卢焕庭
男
1980.12
中一
本科
学士
澄海职业技术学校
陈毓青
女
1987.09
助讲
本科
学士
澄海职业技术学校
林广坤
男
1984.04
助讲
本科
学士
澄海职业技术学校
周帆
女
1982.02
助讲
本科
学士
澄海职业技术学校
预期的主要成果
B、C、E
A、专著 B、论文 C、研究报告 D、工具书 E、其它
经费来源及数额
学校教科研课题经费和广东骅威玩具工艺股份
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专项基金约50万元
预期完成时间
2013年12月
二、课题论证
1、对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 号)》明确提出:
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继续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
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要“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要,制订地方和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划。”
——党和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重要决策,是本课题构建的理论依据。本课题践行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决策,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本校所在的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玩具礼品产业平均每年以14%的速度增长,产品70%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全国玩具出口量近二成,是国家科技部批准建成的“国家火炬计划汕头澄海智能玩具创意设计与制造产业基地”,是央视“动画形象玩具产品指定生产基地”,“广东省动漫(玩具)创意产业集群”,“广东省玩具礼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是全国闻名的首个国家级玩具礼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
近年来,澄海区坚持把动漫文化产业作为玩具礼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引导企业将动漫创意元素注入玩具产品,推动传统玩具业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发展具有澄海特色的动漫玩具创意产业,精心构筑动漫玩具发展服务平台,致力推进产业集群建设,涌现了奥飞、骅威、群兴、小白龙、全宇、凯利达、实丰等20多家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造型设计、原料供应、模具加工、零件制造、装配成型等专业分工协作的产业体系。
动漫市场及其衍生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引起各大企业和商家的关注和大量的投入,但是动漫产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缺乏动漫产业的专业人才,动漫原创能力不足,导致产业链不完整,品牌知名度低。本课题的研究,着重通过专业技术教育与综合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创造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因而企业十分关注和支持动漫专业人才的的教育培养,广东骅威玩具工艺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为我校提供了发展动漫玩具的首期教育基金10万元。
——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相关企业的关注和支持,是本课题得天独厚的社会环境,是本课题实施的重要动因,也凸显了本课题的实践价值。
2、对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的论证。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包括:
(一)构建校企合作、面向区域经济需要的办学模式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态势下,汕头市澄海区致力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动漫及其衍生行业逐渐向高端发展,对动漫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量越来越大。职业技术学校要寻求发展和突破,需要改变人才培养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机制,面向区域经济需要,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构建新的办学模式。
广东骅威玩具工艺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玩具行业知名的龙头企业之一,也是目前国内仅有的5家上市玩具公司之一。公司一直致力于高新技术与益智娱乐一体的玩具系列产品设计开发、制造和市场营销,通过产品创意设计与动漫影视传播,提高公司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形成了公司主导产品在品质和品牌方面的领先优势,是中国玩具行业同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和“出口免验”证书的玩具企业。
我校将与骅威玩具工艺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办学,由企业派技工和师傅参与学校专业教学和培训,进入动漫实训课堂,指导学生的实训课程。同时,组织学生在校期间就接触并参与企业动漫玩具产品的生产流程,适应企业对动漫行业人员的生产技能、操作管理、工作节奏的要求,并尽可能参与企业生产、开发新产品,加快培养切合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二)开发适应地域经济发展的动漫产业特色课程
本课题拟根据地方动漫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完善中职动漫专业培养标准,制订适应市场需求、面向区域产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完善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开发地方动漫产业特色课程。拟开发以下课程:
1.雕塑与动漫玩具工艺造型课程
随着动漫产业的发展而衍生出的以动漫、影视主题玩具、游戏周边产品等,具备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是动漫产品中重要的盈利部分。当前,企业急需专业的动漫手办模型制作人才,因而,我们拟开设跟手办模型制作相应的雕塑与动漫造型课程。
我们拟坚持打好扎实的造型能力基础,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雕塑制作流程和熟练操作方法后,着重训练学生能够迅速抓住市场动漫形象的造型特点和变化,以最高效、最快捷的方式制作出动漫造型手办,以适应动漫产业迅猛发展的需要。
2.布绒动漫玩具工艺制作课程
布绒玩具在玩具礼品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将布绒玩具工艺制作跟动漫产品相结合,制作成布绒动漫玩具,已经成为工艺玩具产业发展的一种新趋势,相关技能型人才也势必成为澄海区地方动漫玩具产业发展的新需求。
我校在2011年4月与骅威玩具工艺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尝试以中国澄海国际玩具礼品博览会会徽“狮头鹅”的卡通形象作为原形,运用布绒玩具工艺制作方法,设计制作出动漫形象“鹅之祥语”,参加首届澄海动漫节COSPLAY比赛,荣获“最佳表演奖”。我们将总结借鉴诸如此类的成功案例,调整课程设置,将动漫与布绒玩具工艺制作结合起来,开发新的课程——布绒动漫玩具工艺制作,以适应市场和行业发展的需要。
3.动漫玩具英语课程
汕头澄海玩具市场已经国际化,其玩具礼品70%的产品出口,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动漫玩具所占比例的增长,企业对于动漫专业英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迫切。
我们拟基于中职动漫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水平、专业及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独具特色的动漫玩具英语课程,设置以下几个板块:①动漫专业英语基础知识;②动漫玩具历史文化知识;③动漫商务口语;④玩博会动漫专业交际英语。
(三)建设“学研产”一体的动漫产业实训基地
我们拟根据动漫玩具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需求,建立学校动漫玩具实训基地,将其建成动漫玩具“学研产”一体的基地。
学校动漫玩具实训基地采用股份制的形式,学校与企业合作、合资,由学校提供场地,由企业投入资金、提供并安排各种设备。实训基地主权归学校所有,引入市场运作机制,组建成相对独立的实体。实体组织形式和运作方式由学校专业教师组成的专家组和企业商定,实行更灵活的管理机制,合作双方共同努力,将实训基地也办成动漫及其衍生产品研发基地,并积极创造条件使实体融入市场,开拓发展空间,争取更大的收益。
通过建设学校动漫玩具实训基地,我们努力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学习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让学生有条件直接参与动漫玩具的市场研发、设计和生产,在最真实的环境中得到历练,努力培养一批原画设计师、玩具开发设计师、手办设计师、影视广告设计师、插画设计师、游戏开发人员、网页动画设计师专业人才,一毕业就能够投入到动漫产业的开发和生产中去。
除了校内实训基地,我们还将继续建设若干校外实训基地,拓展办学空间,实现工学结合。如,我校将以中国澄海国际玩具礼品博览会为工学结合的一个校外实训基地,由玩博会派出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培训,我校师生参与玩博会的策划、服务、表演等工作,如动漫角色扮演、礼仪接待、英语翻译等,通过岗位零距离教学,教学做合一,锻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3、对课题实施设计和保障条件的论证。
我校在汕头市教育系统率先开办动漫设计专业,现在已初步成为规模化的培养动漫设计人才的学校。我校具备优越的动漫设计专业办学条件,建有现代化、高标准的综合教学楼、独立的综合实训大楼,配置功能完善的各种实习实训专用场室,如动漫实训中心、计算机网络中心、专业计算机机房等,均能够同时容纳100名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此外,我们得到行业企业的大力支持,建立了若干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专业实践教育的平台。
我校师资精良,配备专业专职教师16名,其中高级职称2名,高级技师2名,双师型专业教师16名人,均具有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外聘兼职专业教师5名,均为企业资深技术人员。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及澄海玩具协会为我们提供了专业技术的指导和支持。
几年来,我校为本地动漫产业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就业率高达98%,不少毕业生成了企业手板制作等专业的技术骨干。近两年来,我校动漫专业师生自行设计制作角色造型、服饰道具,在近两届中国澄海国际玩具礼品博览会和第23届广州国际玩具及模型展览会上,表演动漫角色真人秀,还参加首届澄海动漫节卡通形象制作与表演。参与社会动漫玩具相关活动的成功展示,赢得社会和动漫、玩具行业人士的广泛赞誉,显示了我校动漫专业的特色和实力。
本课题实验所需经费,除学校教科研课题经费外,骅威玩具工艺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了发展动漫玩具教育的首期基金10万元,广东永骏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也将提供后续的支持。
综上所述,本课题具备足够的实施设计和保障条件。
三、预期研究成果
主
要
阶
段
性
成
果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
1
2011.11-
2012.12
建立校本实训培训基地
论文
实训基地
林妙清
2
2011.12-
2013.6
与玩博会组委会联合办学
作品、论文
实训基地
林妙清
3
2012.1-
2013.6
与骅威玩具工艺股份
有限公司合作办学
产品、论文
实训基地
林妙清
动漫角色扮演服饰、
道具制作
COSPLAY服饰道具论文
周帆、谢秀瑜
4
2012.1-
2013.12
雕塑与动漫玩具
工艺造型课程
讲义
陈郁青、林广坤
动漫英语
讲义、论文
许惠迎、陈郁青
布绒动漫玩具工艺制作
讲义
林思盛、卢焕庭、陈郁青、林广坤
动漫专业实用写作
教材
林妙清
最
终
研
究
成
果
序号
完成时间
最终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
1
2013.6
建立三个动漫专业产业研发基地、开发动漫及衍生品
产品、论文
实训基地
林妙清
2
2013.12
编印专业课程讲义、教材四份
讲义、教材
林妙清
3
2013.12
动漫专业学生成果展
就业报告
作品展
林妙清
林思盛、陈郁青
4
2013.12
课题研究论文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