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0 12:36:41
导语:在经济博士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经济适用房博弈论商品房
一、引言
在全国商品房价格一路飙升进程中,随着社会各阶层人群收入水平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社会保障中关于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的压力越来越大,矛盾也日益突出。中低收入家庭购房可望而不可及已经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经历了无数期待之后我国出台了现行的经济适用房政策,即政府提供无偿划拨土地,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建设经济适用房供给中低收入购房者。该项政策一度成为社会各界的希望,政府希望能借此消除由于房价过高而导致的不安定因素,实现“居者有其屋”的和谐社会。然而经济适用房在实现其经济和适用的社会保障特性时并不是一帆风顺,出现了许多奇怪现象,诸如开发商不积极履行开发建设合同;经济适用房最终为富人拥有等问题。这样就与政府推行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初衷相违背。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将用经济学中的博弈论理论来加以分析。
二、基本假设
1、参与人是理性的,即严格追求自身的效用最大化。
2、仅考虑纯战略的情况。
3、“补砖头”和“补人头”。基于2004年5月13日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的《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的界定,目前我国经济适用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假设该政策为“补砖头”;将政府对中低收入购房者仅提供资金补贴假设称为“补人头”。“补人头”时,经济适用房开发建设过程和普通商品房一样,只是在销售阶段对有资格的中低收入购房者提供资金补贴,其资金补贴额等于土地出让金与部分税费之和,即将“补砖头”时的优惠补贴给中低收入购房者。
4、“正向努力”和“逆向努力”。房地产开发商积极履行建设合同,努力通过技术改进和有效管理降低开发成本称为“正向努力”,反之称为“逆向努力”。
三、模型组成要素
本文应用的是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中的策略型表述,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局中人。即博弈的参与者,他们是博弈的决策主体。本模型中参与者甲指政府,参与者乙指房地产开发商。
2、策略。指每个参与人在博弈中可以选择采用的行动方案。本模型中参与者甲的策略为s1i∈S1i=(s11,s12)=(补砖头,补人头),参与者乙的策略为s2i∈S2i=(s21,s22)=(正向努力,逆向努力)。
3、支付函数。支付是指参与人从各种策略中获得的收益。经济适用房中政府的支付函数U(s1i)=R+F-C1-C2-E
R指土地的出让金,F指相关税收,C是政府政策的监督成本,可细分为对开发商认真履行合同的监督成本C1和对购房者的监督成本C2,E是政府对中低收入购房者的资金补贴。
作为理性人,开发商的支付函数有两种,当政府采用“补砖头”政策时:
C\''''=(P-∑Cj-C\''''\'''')÷r
式中r为经济适用房开发中开发商的利润率,∑Cj为开发商开发经济适用房的各项直接成本之和,a为常数系数,k为大于1的常数,C\''''\''''为开发间接成本。P为中低收入家庭能够接受的经济适用房最高价格。
公式说明:根据《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办法》中的规定,经济适用房开发商的利润率不能超过开发直接成本的3%,这远低于一般商品住房开发的利润率,因此开发商的利润实际上成了开发直接成本的函数,利润在一定程度上会随着开发成本的增加而增长,当成本增加引起的经济适用房价格上升到中低收入购房者能够接受的最大限度时,开发商的利润开始随着成本的增加而降低。
当政府采用“补人头”方式时:
U(s2i)=Q×P-Q×∑Cj-Q×∑Cj\''''\''''
此时将经济适用房开发建设放入商品房开发建设的大市场环境中,在短期内,市场价格P不变。基于城市规划对建筑密度和容积率都有限制,以保护居住环境,防止房地产开发商过渡开发所带来的外部负效应,住房开发量Q应该有上限值Qmax,通常开发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开发时总是取Q=Qmax,于是此时U-i=Qmax×P-Qmax×∑Cj-Qmax×∑Cj\''''\'''',即开发商的支付函数实际为各项成本之和的函数。开发商的利润会随着开发成本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开发成本的降低而增加。
四、占优战略均衡分析
1、对于政府。其策略为s1i∈S1i=(s11,s12)=(补砖头,补人头),支付函数U=R+F-C1-C2-E
当s1i=s11=“补砖头”时,根据《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的规定,土地出让方式为政府划拨即土地成本为0,而且税收优惠1/2,取值F/2,但是没有资金补贴。于是在政府采用“补砖头”政策时,其支付函数U(s11)=F/2-C1-C2。
当s1i=s12=“补人头”时,由于将经济适用房开发商视同为普通商品房开发商,相对于“补砖头”时,政府对开发商的监督成本为0,同时和对待普通商品房一样政府收取全额土地出让金和各项税费(即此时的税费相当于“补砖头”时的2倍,取值F),而根据模型的假设,政府对购房者的资金补贴为E=R+F/2,于是:
U(s12)=R+F-C2-(R+F/2)
U(s12)-U(s11)=[R+F-C2-(R+F/2)]-[F/2-C1-C2]=C1
由以上公式可以看出,假如政府采取“补人头”政策,即使将全部土地出让金和一半的税费用来补贴经济适用房购买者,那么还可以节省下对于开发商的监督成本C1,当然指的是相对于“补砖头”时的监督成本,并不是说对开发商没有监督。为了方便计算和比较,不妨将公式进一步简化,令U(s11)=0;U(s12)=C1(C1为正数)
2、对于开发商。在分析开发商的效用时,直接量化不容易,笔者在此根据支付函数的内涵用量化利润率来代替说明。
当政府采用“补砖头”政策时,其支付函数为:C\''''=(P-∑Cj-C\''''\'''')÷r
开发商的策略为s2i∈S2i=(s21,s22)=(正向努力,逆向努力)。当s2i=s21=“正向努力”时,即开发商按照普通商品房经营方式运作经济适用房,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努力通过技术改进和管理水平提高来降低成本,但这样做的结果只是可以降低经济适用房价格却并不能明显增加开发商利润率,因为按规定最高才是3%,假设开发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取最高利润率3%;当s2i=s22=“逆向努力”时,根据此时的支付函数形式,开发商的收益其实是开发直接成本的函数,开发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增加成本而提高利润,同时通过虚增成本和成本转移这些在信息不完全对称的情况下很难查知的方式适当提高其利润率,比3%高,但不会太高,假设为6%。
当政府采用“补人头”方式时,其支付函数为:U(s2i)=Q×P-Q×∑Cj-Q×∑Cj\''''\''''
据调查我国目前房地产市场上正常情况下普通商品房的利润率约为10%,开发商的策略s2i=s21=“正向努力”时,根据支付函数形式,随着开发成本的降低其收益将会增加,利润率提高,可超出10%,假设取11%;相反s2i=s22=“逆向努力”时,利润率将会低于10%,假设取9%。
通过上述博弈分析,将效用组合结果列表如下:
由表可知,博弈中的占优战略组合为(s12,s21)(“补人头”,“正向努力”),即政府应采用“补人头”方式,房地产开发商通过努力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来实现利润最大化是经济适用房的良性循环之路。
四、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政府积极采取经济适用房政策来缓解社会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压力是正确的。但是在分析中,通过与“补人头”政策的对比,暴露出了现行经济适用房政策的根源,也预示着新的改进方向。
第一,现行经济适用房政策中规定的3%的利润大限,违背了开发商的根本利益和市场经济法则,开发商背负了部分本不属于自己的职能,这显然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从而导致了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困难,也出现了许多荒唐的现象,比如将经济适用房卖给拥有豪华轿车的富人们,比如将经济适用房建设成大平米的豪宅等等。
而如果采用“补人头”政策,将经济适用房并入普通商品房市场上,对于房地产开发商有足够的利润激励其采用新技术,提高管理水品,从而节约社会资源和进行良性竞争。与此同时,政府通过将征收的足额土地出让金和部分税费补贴给有资格的中低收入购房者,来实现经济适用房的职能,保证了开发商利益的同时,也保障了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有效的避免了现行经济适用房政策中3%利润大限所带来的种种弊端。
第二,现行经济适用房政策加大了政府执行该项政策成本,在低利润率限制条件下,开发商开发经济适用房无非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房地产公司通过开发一两个经济适用房项目来作为点缀,其实是相当于通过少挣的利润来作宣传增加知名度了;第二种便是房地产公司“逆向努力”来增加收益,比如通过虚增成本,成本转移等方式增加收益和利润率,或者干脆贿赂政府中不称职官员改变土地用途直接获取暴利。对于第二种可能,政府要很好地执行政策必然会付出更多的监督成本,增加了政府的负担,降低了政策执行效率。而“补人头”方式中,政府只需按照普通商品房的监督方法来管理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建设,以及对购房受补贴的必要监督,不用再增加成本来监督开发商认真履行合同了。
【参考文献】
[1]王文举:博弈论应用与经济学发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M],2004。
[2]厉以宁: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0。
一般来说,城市景观主要包括旗帜、楼体巨幅装饰、桥梁装饰、户外广告等。城市景观设计需要借助新闻传播渠道,利用各种新闻传播工具,根据新闻传播原理对受众进行城市形象和景观宣传。对城市景观设计的新闻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需要首先了解新闻传播的原理。然后再来说明城市景观设计的新闻传播过程。
新闻传播与城市景观设计
城市景观的传播者要想进行有效的传播来影响受众,必须经过确定目标受众、确定传播目的、设计信息、选择传播渠道和决定传播组合的过程。城市景观传播必须一开始就要有明确的目标受众,受众可能是个人、群体、特殊公众或一般公众。目标受众将会极大地影响信息传播者“传播什么,如何传播,何时传播,何地传播,谁来传播”的决策。当确认了目标受众及其特点以后,城市景观传播者必须确定通过传播让目标受众达到什么样的反应。明确了传播的目标以后,城市景观传播者就该进而制定有效的信息。之后,城市景观传播者必须选择有效的新闻传播渠道来传递信息,在不同的情况下应采用不同的新闻传播渠道。最后,新闻传播组合的各个元素配合才能协调一致地传递统一信息。因此,在对城市景观的新闻传播中,传播工具之间必须相互整合并配合使用,这样才能收到尽可能好的传播效果。
城市景观设计传播渠道可分为人员渠道和非人员渠道。人员传播渠道指两个或更多的人相互之间直接进行的信息传播。非人员传播渠道就是传递信息无须人员接触或信息反馈的媒介。包括媒体和事件。媒体是由印刷媒体、广播媒体、电子媒体和显示媒体(广告牌、指示牌、海报)所组成。事件是短时发生的一系列活动项目的总和;同时,事件也是其发生时间内环境/设施、管理和人员的独特组合。综合事件的规模、目标受众及市场、媒体类型覆盖面等标准,可以把事件分为重大事件、特殊事件、标志性事件和社区事件等。
归根结底,城市景观设计就是依据城市景观的定位,对城市景观识别系统中各要素的整合。在城市景观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应首先考虑提炼出城市的理念识别。城市理念识别是整个城市景观识别系统的核心。这种理念识别要求城市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设计保持与此理念的一致,同时又要求这种理念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理念。城市理念的完善与确定是城市景观设计与识别的精神所在。总之。城市景观设计就是确立一种指导思想,其核心就是架构城市独有的文化系统。
新闻传播视角下的北京奥运景观设计思路
北京奥运景观设计无疑是巨大的成功,其间综合利用了多种新闻传播工具进行了准确的新闻传播定位。首先,北京奥运景观设计是十分明确的。之前,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主题曾经是“给北京一个机会,还世界一个惊喜”,并没有明确地反映北京的竞争优势。而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新北京,新奥运”的主题词则更好地表达了对于北京未来发展及举办奥运会突出“新”意的明确态度,为城市景观设计明确了思路和方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境外传递城市也根据《北京2008奥林匹克火炬接力景观技术手册》及各地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其次,北京奥运景观设计表现得十分集中和紧凑。城市的景观设计应该是对城市形象的高度提炼,或者强调城市的最突出的特色。如果一个城市过于宣扬自身的多种形象,就势必导致公众的混淆。在奥运景观设计中,从飞机场到MPC,再到场馆,北京景观工作全面统一铺开,依靠社会人才的优势和智慧组织了很多服务商共同完成奥运形象景观。奥运景观内容包括了绿化带、花坛、路灯、旗帜、标语标识牌以及城市雕塑等在内的城市景观。北京市环境建设指挥部还组织了设计单位和相关专家按照规划对各个景观进行深化设计和景观的全面制作。最后,北京奥运景观设计的成功表现在其特色性上。奥运景观首先要体现奥运元素,按照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的要求,北京奥运会城市景观所使用的奥运标识在颜色、造型、体例上都有严格的规定。比如“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字体、倾斜角度都有很详细的规定,在体现奥运元素的同时,还要体现出北京自身的特色特别是千年古都的风韵。奥运设计方案以火炬接力标志、主题口号、核心图形和色彩为基础,以风纹、祥云为创意来源,与北京奥运会景观系统协调一致。奥运景观设计方案视觉效果独特,明显区别于往届奥运会,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富于时代特色,例如北京奥运会上,火种灯的创意源于古典、华美的中国宫灯,方圆嵌套象征天圆地方,银色金属光泽和晶莹剔透的玻璃形成对比,充分传达出了奥林匹克圣火所象征的神圣与纯洁。
今后基于新闻传播视角的城市景观设计思路
注重城市景观视觉理念识别和设计。城市景观视觉理念识别和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主题园区的形象塑造、功能区建筑形象设计、城市夜景、城市重要节点和城市质点形象设计等。今后在城市景观视觉理念识别和设计上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明确城市形态和布局特征是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之一,要考虑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并结合自然条件,选择好城市形态。其次,应当创造特色鲜明的节点空间城市中的节点空间,如城市出入口、广场、主要道路交叉口、商业街区、历史街区等。再次,突出城市的绿化特色。城市绿化要和城市自然环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绿化树种的选择、绿化轴线的设置、公园绿化和广场绿化等的巧妙安排,创造景随步移的绿化景观。最后,突出城市建筑和景观特色要认真研究某一地区的建筑特征和传统。
分析受众心理态度对城市景观设计的影响。城市景观设计是一种有目的的传播活动,是检测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对受众的功能和状况的一种量化标准或表现程度。城市景观设计效果首先是认知效果。主要表现在受众对城市景观的表层认识上,在城市景观设计时为了给受众传播第一印象,应当从信息是否适合受众的需要、信息刺激的强度和对比度、信息的新鲜度等方面人手。其次为情感效果。情感效果是在认知效果的基础上产生的,具体表现为对信息的分析、判断和取舍。在城市景观设计的传播中应注意掌握受众的心理和愿望,使城市景观设计易于启发和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沟通的目的。再次是态度效果。态度效果是受众在主观上所持有的内在倾向性,是建立在认识的基础上,由具体的情感刺激所形成的一种习惯性反应。最后是行为效果。行为效果是受众接受城市景观设计信息后在行为上发生的变化,是传播最高层次上的效果。
【关键词】新传播语境 市级党报 新闻评论 受众
在传播语境、背景、渠道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以独到、深刻的思想观点,为受众提供有价值的见识和判断,给人们以解释、启迪、思考,牢牢把握对新闻事件的解释权,成为报纸等传统媒体发挥自身优势、构建权威话语权、应对新媒体挑战的利器。基于这样的认识,许多市级党报对新闻评论的认识与重视被提到一个新的层面:评论的话题设置更加开放、多元,评论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延展。为受众提供一种理性、客观、专业的以及为主流价值和公共价值所认同的思考方式,成为市级党报提高舆论引导力和增强自身影响力的有效路径。从散布在不同版面上的政经、社会、文化、教育、体育、娱乐等的时评专栏,到设置专门的评论专版,新闻评论在市级党报上占据了越来越多的版面空间。
一、市级党报新闻评论面临的挑战
新闻评论一直被看作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是主流媒体权威性的最直接体现。一个时期的宣传思想和宣传步骤,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新闻事件面前,我们应该关注什么、忽略什么,应该反对什么、赞同什么,应该破什么、立什么,新闻评论都起着非常关键的引导作用。“评论往往是整个报纸宣传的纲,抓好了评论工作这一环,就可以把全部报道工作贯串带动起来。”与各级党报一样,这也是市级党报始终高度重视“社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等“大言论”的原因所在。
随着新闻评论多种社会功能逐步被认识,报纸新闻评论的功能得到了有效拓展。通过大众媒介建立社会的公共交流平台,使彼此有一个认识和互相了解的场合,增进对异质文化及社会诉求的宽容和理解,是报纸等大众媒介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报纸的新闻评论必须做到客观公正,观点鲜明,不失偏颇;其所提供的观点应该具有一定的高度和专业水准。比如,环境、气候等专业领域分析预测等具有前瞻性观点的新闻评论。对相同问题不同维度的分析研判所产生的观点,可能截然相反,却有利于人们对问题的整体把握。这些评论虽然得到编辑部的认可却并非都代表编辑部的观点,其更多的是体现评论者看问题的视角和认知水平。
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网络、3G等新技术手段日益普及并不断推陈出新。如今,市级党报读者的诉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过去单一对方针政策的需求,发展到对知识性、信息性内容的需求;从过去对本地新闻的依赖性需求,发展到对全国、全球信息交流沟通的需求;从对现在发生的新闻事实本身的需求,发展到了对新闻发生成因、未来发展趋势信息的需求。正因如此,报纸新闻评论也必须细化、专业化。由于社会分工的细化,今天的报纸新闻评论许多属于专业性评论,即专门评论一个特定的领域或题材,如球评、股评、国际评论甚至美术评论等。由于专业人才缺乏,做深、做强专业性新闻评论,对于市级党报来说有很大的困难。
从实际情况看,市级党报的新闻评论目前正处于一种尴尬的困境,其一,评论同质化,主要是作者与题材写法的同质化,很多报纸的评论作者长久以来似乎就那么几个人承包,甚至一稿多投多发,在题材写法上,很多评论已经被公式化,八股化。其二,一些报纸评论的严肃性在泛娱乐化的调子下正在被消解……凡此种种,都很难让市级党报的新闻评论做到既有深度又有广度,难以真正体现权威性。面对新传播语境带来的这些新问题,作为市级党报的新闻评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寻求积极的应对策略。
二、增强以受众为本的新型社会功能
事实上,进入社会转型期以来,社情舆情日趋复杂,作为基层党报,市级党报在有效发挥新闻评论的作用方面大有可为。
1、有效设置议题 回应民生关切
关注民生,促进科学发展,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民生问题关系人们的切身利益。人民群众关心、党和政府关注,应该是市级党报新闻评论设置议题的着力点。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利益的调整过程也是社会矛盾的多发时期,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不断面临新的考验。从这个意义上说,市级党报在新闻评论方面更需要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更需要聚焦热点,关注难点,消弭冰点,尤其要关注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回应社会关切,而不应该简单回避矛盾。这就需要市级党报通过运用新闻评论这种形式,强化分析引导,有效引导舆论并有效发挥舆论的监督的功能。
同时,由于新闻评论具有显著的说理性与针对性,且在报纸的多个版面中往往具有较高的阅读率,因此,报纸新闻评论的舆论监督功能也不可小视。如《南方都市报》,其在不同类型的评论栏目中,经常设置一些具有监督性质、对政府决策或重大社会事件表达观点或提出建议的文章。可见,新传播语境中的报纸新闻评论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进行着积极的关注,以其反映及时、影响广泛的特性发挥着舆论监督的重要功能。其实,报纸正是通过新闻评论来树立其权威性,可依赖性。
2、协助解读 提供观点 服务大众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政府、企业、家庭以及个人的社会决策需求不断上升,人们要求新闻媒体对政策、信息进行深入解读,给受众提供多角度、多层面的观照与参考的要求也愈发强烈。不仅如此,新时期公众的社会参与意识逐渐增强,发表言论、交流思想的积极性和整体水平更有所提高。也正是这种从曾经以媒体为主,到今天以媒体与公众意见交流为主的主体性变化,决定了新时期的报纸新闻评论还有着面向广大百姓的协助解读功能。
除此之外,报纸新闻评论还担负着为广大受众提供观点的功能。面对形形的社会现象,新闻评论以理性的力量说服人们,为人们提供鉴别是非、善恶、美丑的思想准则,使人们透过事件本身对其复杂的内涵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对其暴露的问题有着更敏锐的感知,对其内在的意义和价值有着更准确的判断,并最终做出趋利避害的理性选择。
最后,新闻评论还有服务大众的功能。进入新时期,媒体面对的是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多元化的受众,因此,报纸评论不仅要有指导性,注重导向价值,同时还要注重服务价值,从各方面体现其服务性,让群众满意、受益,并得到启发。
三、整合多方资源 合力互动
1、借力新媒体
报纸评论办得好坏,与广大读者的支持分不开。对于一些重大事件和题材,报纸在运用社论、评论员文章等“大言论”加以论述和宣传的基础上,往往需要及时开辟群众性讨论专栏,对其舆论引导效应进行强化和延伸。这不仅有利于各界人士直接参与评说,而且更有利于集中群众智慧,把评论宣传搞得有声有色、深入扎实。
要让报纸评论的面目和语言鲜活起来,声音来得更真实更切合民情,强化和延伸“大言论”的效应,需要编辑部与读者的互动。编辑部一定要摒弃关门办报和唯名家专家是瞻的错误思想,把读者意识贯穿到日常工作的每个环节。要密切关注读者的反应和动向,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从中汲取智慧,融入到编辑部的策划中去。选编稿件时,应从满足读者需求和有利于取得良好宣传效果出发,强化相关评论的舆论引导效应。从媒体竞争来看,特别是互联网出现以后,平面媒体特别是市级党报,不能再关起门来封闭办报,必须自觉地融入时代潮流,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增强国际眼光和战略思维。
2、建立专家库
报纸的评论,过去基本上以本报的评论员或资深编辑记者为主体,社外来稿为辅。但随着评论刊发量的剧增,本报的作者已经难以胜任,因此不得不开门办报办刊。以往是报刊的评论员、杂文家为主体,队伍比较单一,而今的评论与分析的作者有学者型、专家型与型(自由撰稿人或职业撰稿人)。
网络时代也是百家争鸣的时代,主流报纸要在评论领域建立优势,必须建设自己的评论专家库和评论写作机制,为受众提供具有专家水平的时政、财经、法制、文体、国际等分析。一方面,媒体要将自有的评论员培养成为不同行业的研究或评论专家;另一方面,利用平面媒体的影响力,汇集各行各业的专家为媒体供稿,或在媒体发表言论与意见。如,《深圳商报》在应对金融海啸的报道中,每周组织一次“圆桌会议”,邀请各行业专家或领军人物围绕某一个主题展开讨论,在“商报眼”的言论专版刊发。这一模式既有行业较高的专业水平,又有独特的分析角度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方式,是较好的报纸评论模式。
鉴于此,在新传播语境中,报纸新闻评论在多元化的背景中与时俱进,在深度与专业性上不断超越,正确引导舆论,加强舆论监督,加强党性修养,合理整合社会与新技术资源,必然会为报业在大众传媒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在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上获得双赢。■
一、开拓了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新领域
中国现代经济学不是从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思想中“内生”出来的,而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在早期移植西方经济学及中国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近代留学生群体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其学术思想成为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独特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中国经济思想史学术界缺乏对近代留学生群体经济思想的系统深入研究,留学生经济学学术成就迄今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该书以中同近代留学生博士论文为切入点研究留学生留学期间的经济思想,重点研究留学生博士论文对经济学的贡献。作者论述了留学生博士论文在理论经济学、财政理论、金融理论、农业经济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工商管理理论、经济思想史、经济史和经济学等方面的学术贡献,是一部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史百科全书式的学术著作,开拓了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新领域。
二、挖掘了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新史料
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学科经过几代学人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该学科一百多年来已有的学术研究成果主要是运用中文文献资料,外文文献资料少有运用,存在文献收罗不足的问题,导致中同近代经济思想特别是民国经济思想没有得到充分挖掘,许多经济思想没有系统加以研究。比如民国时期的刘大中、蒋硕杰、林霖、何廉和方显廷等的经济思想都没有进入《中国大百科全书》,甚至没有列入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教科书。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新进展既要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的创新,也要有史料的新发现。作者利用从欧美各国收集到的英文、法文及德文经济学博士论文,中国近代留学生在欧美经济学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两方学者在欧美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有关中国近代留学生博士论文的评论文章等,研究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的变迁,其中大多数资料是第一手资料且第一次运用。
三、提出了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新观点
关键词:企业会计,环境会计,会计体系
引言
环境会计的研究对于我国而言还处于初级阶段,为了防止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重蹈覆辙,实施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加强环境保护,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博士论文,会计体系。我国必须加紧推行企业环境会计的实施。通过上文对环境会计的探讨,结合我国国情,针对目前我国在环境会计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对我国开展环境会计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 制定和完善环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企业为追求自身的经济利润,往往不愿意实施环境会计,或者不能真实、准确地实施环境会计。博士论文,会计体系。为了保障环境会计在我国真实有效地推行实施,这就需要有相关法律法规的强有力的支撑。首先要建立健全的环境会计相关法律体系,以强制的法律手段保障环境会计的法律地位,以法律形式约束、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使之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使环境会计有法可依,保证环境会计的顺利实施。在制定和完善相关环境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时,可以在考虑我国特有国情的前提下,适当地借鉴、吸收国际上的理论成果和成功的实践经验。
目前,环境会计在目标上还很不明确,对其目标的正确认识是完善和发展环境会计的前提;环境使用者的群体还不够普及,到现今为止,只有政府相关部门对其比较重视,并且依据企业在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的行为上制定出了一定得奖惩措施。博士论文,会计体系。除此以外,大多数企业部门和个人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意识还不够强烈。我国要发展环境会计必须增强和国外学者以及相关部门的交流,我们需要借鉴国外成功的案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深我国环境会计理论方面和实务方面的研究探讨,使我国的环境会计的理论和实务研究都跟上国际的步伐。
2遵循环境会计发展的循序渐进原则
按照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和我国经济发展的自身特点,想让环境会计的实施在我国一下子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是不现实的。我国的环境会计必然要经历一个由萌芽、发展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对于不同阶段,环境会计的应用要求也有所不同,从形式到内容,从核算方法到应用范围,都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1、形式上,将复式记账和单式记账两种方法的核算相结合,然后由单式记账慢慢转变成复式记账;在信息披露方面可以先采用在财务报表中补充资料或附注的形式,再逐渐向正规的报表披露模式转变。2、内容上,对比较容易操作的内容先确认、计量和披露,当发展成熟时对其全部内容进行核算。3、核算方式上,暂时对环境会计要素的核算不作非常严格的要求,之需要从现有的会计资料中获得环境信息就可以,不过当环境会计要素的核算逐步发展成熟时就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核算体系。4、推行范围上,先在一小部分进行试点,然后推广到全国各地。可以先在污染状况比较严重或者国家重点建设的企业和行业进行试点,通过对其反映效果的观察从中进一步改善,总结其中经验,然后逐步推广到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企业,最后推广到全国各地。博士论文,会计体系。
3加强政府管理部门对环境会计的监督
企业为追求自身的经济利润,往往不愿意实施环境会计,或者不能真实、准确地实施环境会计。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对环境会计的监督显得尤为重要。博士论文,会计体系。社会公众监督和社会中介监督都属于社会监督的一部分。博士论文,会计体系。其中,社会公众监督不具有法律效应,但是它的舆论影响不能忽视,它往往决定着媒体对企业的舆论导向,所以社会公众的监督对企业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是很重要的,这是促进环境会计完善的一个重要部份。然而,国家有关机构对环境会计的监督主要体现在强制性和专业性上,当前,我国国家审计机构还没有环境审计这个组织,在相关的审计法律法规中也没有对环境审计方面的内容作具体的规定。审计是一个重要的监督组织,在环境会计体系中建立环境审计是毋庸置疑的。目前,建立环境审计首先要了解环境审计法规建设;其次为建立环境审计做好物力人力和财力准备如配备环境审计人员;最后出具环境审计报告,这是我们进行环境审计得出的书面证明,是促进企业环境会计稳步前进的有效推进力。环境审计部门可以从核查原则、核查内容和核查材料上这三个方面对环境审计进行定义确认和披露。
4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素质
作为会计处理的实际操作者,会计人员的会计专业技能极大程度地直接影响到国家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实际贯彻执行是否合法真实有效。作为一门新兴的会计学科,环境会计的实务操作还没有被我国广大会计工作者所熟悉,要想在我国大力推行实施环境会计,非常有必要培养一批高专业技能素质的会计人才,同时也要提高现有会计工作者在环境会计相关方面的专业技能。随着人们对环境意识的增强,高新技术的出现,环保措施的进步以及绿色产品的产生,企业对环境管理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我们虽然经常强调生产商对其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物的排放,但是没有改变其根源,污染源还是不断扩散开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要想回到过去清新的环境,必须从产品的研发,生产到消耗再到回收利用等每个阶段进行全方位的调整,只有从管理思想上彻底变革了才能保证每个环节的改变。对于会计的主要核算人员——财务人员就必须树立起积极的环保思想,另外,环境会计是由会计学、经济学、管理学和环境学多门学科相结合的应用学科,传统会计中没有这方面的内容,财务人员就需要对其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所以,财务人员在加强对环保认识的基础上更要在专业水平方面下功夫。
参考文献
[1]辛鑫.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及计量[J].鸡西大学学报,2010,(03):76-77
[2]刘洁亮,忻琦,査林蓉.环境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1):16-18
[3]张晓会.刍议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2):186
[4]邓寅.关于我国环境会计计量方法的探讨[J].企业导报,2010,(04):93
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陈博雷)云南大学教授殷永林,披露中南民族大学副教授李某涉嫌论文抄袭。记者昨日采访了解到,李某2003年从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毕业,被指涉嫌抄袭的论文是他的博士毕业论文;华中科大、中南民大均已就此事展开调查。
昨日云南媒体《都市时报》报道,殷永林报料称“华中科大李博士论文抄袭我的作品”。记者电话联系上殷永林,他说,由他于1995年完成的《独立以来的印度经济》一书,于2001年出版。上周他无意中发现李某于2003年发表的论文《制度分析方法与两发展中大国的发展——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比较研究》,其中有近万字与他的书雷同。
“当时我非常震惊,希望通过媒体曝光,促进人们对学术道德的重视。”殷永林说,他把该论文打印出来,将雷同之处划出,并已请云南大学学术委员会进行鉴定,“除了13处抄袭,李博士还篡改编造佐证数据,将截至1995年的数据改成了截至2003年。”
记者昨日多次试图与李某联系,可他的电话一直处于关机状态。据《都市时报》报道,李某在接受该报记者采访时承认,论文所引部分内容确实存在学术不规范之处,并表示7年前自己还很年轻,出了失误,因此也想对殷教授表达歉意。李某当年的博导夏教授则表示,他2003年带了7名博士,每名博士的毕业论文均有近20万字,受条件限制,学生论文引用内容,如果自己不注明出处,老师很难一一落实。
李某博士毕业后,曾在华中科大任职,2005年调往中南民大经济学院,后成为副教授。据了解,李某被指涉嫌抄袭一事发生后,华中科大和中南民大都迅速介入调查。华中科大研究生院学位办负责人表示,该校学术委员会已启动“学术诚信调查”,经济学院正在联系李某本人,一旦抄袭行为被确认,将会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中南民大经济学院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学校对此事非常重视,待华中科大调查结果出来,该校会做出相应处理。
1.中国会计学博士论文的选题、方法与理论:趋势与国际比较(2002-2006)
2.美中会计学博士教育现状及比较
3.中国会计学博士论文研究的趋势和展望:选题、方法和理论
4.我国第一个会计学博士研究生林志军在厦门大学通过论文答辩
5.关于会计学博士研究生培养问题的讨论——全国会计学研究生导师联谊会综述
6.会计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规范遵循情况的调查
7.我国第一个会计学博士研究生林志军在厦门大学通过论文答辩
8.重庆市第一位攻读会计学博士学位的薛云奎同志获得博士学位
9.会计学博士汤云为通过论文答辩
10.潜心治学结硕果 修身勤政展才华——记重庆三峡学院院长、会计学教授孙芳城博士
11.一个会计学博士的脚印——访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汤云为教授
12.中国会计学博士点培养方案调查与评价
13.学而有恒 寒梅咏春——记中国最年轻的会计学女博士任咏恒
14.会计博士生培养与会计理论研究
15.我国培养出首位会计学洋博士
16.中国公司财务由谁来管?管什么?——访北京工商大学会计学教授汤谷良博士
17.安徽财贸学院会计学系领导教授博士风采
18. 会计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突围之路
19.锐意进取 硕果累累——记中国最年轻的会计博士生导师张为国教授
20.从两篇“百优”论文多维透视我国会计学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21.孜孜不倦,上下求索——记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曲晓辉教授
22.中美会计学博士生培养比较研究
23.近5年我国会计学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24.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
25.新建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6.论会计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再构建
27.会计学专业教学理念的探讨
28.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下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差异化教学改革探讨
29.新形势下会计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30.国外本科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及启示
31.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32.会计学实验课程创新的探讨
33.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以安徽大学会计学专业为例
34.2001~2010年会计学硕士论文选题内容与方法分析
35.本科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经验总结
36.会计学硕士培养路在何方——我国会计学硕士培养调查报告
37.工科院校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
38.工科院校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
39.高校会计学专业校企“无缝”链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40.从会计学总体层面探讨会计学的发展
41.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会计学”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42.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供需差距的实证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43.会计学的学科属性:管理学还是经济学?
44.需求多样化下非会计专业本科会计学教学改革探索
45.会计学的伦理诉求:方法论视角
46.大学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研究
47.本科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48.论一般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49.构建环境会计学的理论框架
50.论会计学与经济学的关系——兼谈会计学科的发展
51.会计学专业学术梯度建设的策略研究
52.关于高级财务会计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探讨
53.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需求分析
54.“价值”是会计学的逻辑起点
55.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改革:挑战与应对
56.基于CDIO理念的会计学专业教育改革探索
57.会计学的发展趋势以及面对的问题研究
58.会计学专业“税法”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59.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基于管理学院《会计学》平台课程的教学实践
60.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及模式优化
61.会计学国家特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考——以嘉兴学院会计学专业为例
62.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
63.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64.会计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构建——基于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
65.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设想——基于华中农业大学的实证研究
66.关于法学与会计学的跨学科人才培养研究——兼论法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67.会计学本科专业建设思考——基于国家标准与国际认证标准导向
68.案例教学在会计学课程中的运用研究
69.结构化研讨方式在MBA《会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70.对新形势下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思考
71.税制改革背景下会计学专业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2.高等院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73.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若干问题探讨
74.中国会计学博士点培养方案调查与评价
75.财务管理专业特色探讨——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的比较
76.会计学研究的方法论比较
77.高校“会计学”课程实验教学现状、问题、对策——基于问卷调查的取证
78.论会计学的双重学科属性
79.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探讨
80.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81.会计学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的缺陷与对策研究
82.基于职业能力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完善研究
83.成本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的未来展望
84.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探讨与构想——以九江学院会计学院为例
85.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86.论会计市场对会计学发展的影响
87.会计学研究的方法论比较
88.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会计学专业为例
89.我国会计学教材建设的优化问题
90.会计发展的和谐:建立广义会计学的探索
91.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会计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安徽省三本院校为例
92.基于多媒体辅助的会计学情境教学法设计
93.《基础会计学》教学方法探讨
94.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95.会计学专业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以苏州理工学院为例
96.高校教育成本研究的会计学属性
97.MBA会计学课程建设探讨
98.论会计学两大部类
99.MBA会计学课程教学面临的六大矛盾分析
100.对高级会计学研究范畴界定的思考
101.经济类(非会计学)专业会计与财务知识模块教学改革研究——基于襄樊经济学院的实践
102.产权会计学论纲
103.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104.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的质量优化
105.中外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106.基于核心能力的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实践
107.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以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为例
108.工科院校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
109.潘序伦会计学教材特点初探
110.基于ERP平台的会计学实验设计
111.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特色教学研究与实践
112.论会计学的职业特色及高职会计学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
113.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材建设思考
114.强化会计学应用性教学的思考
115.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探讨
116.《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实证研究
117.会计学本科专业实习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广西民族大学会计学专业为例
118.会计学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119.会计学专业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研究
120.会计学专业实验课的“点、线、面”教学法
121.美国会计学教育对我国的启示——基于布里奇波特大学与铜陵学院的对比
122.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的探讨
123.会计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现状、目标与质量控制
124.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和方法研究
125.独立学院(本科)会计学专业课双语教学情况分析与对策研究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房屋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是围绕房屋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方面进行的指挥、协调、控制等一系列活动。博士论文,房屋建筑。质量管理的目的是确保房屋建筑施工项目按照规定的要求圆满地完成,并使项目所有的功能活动按照预期的质量要求得以实施。博士论文,房屋建筑。[1]
房屋建筑施工质量不仅影响到房屋的居住,而且关系到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开发单位的发展。材料质量、房屋设计、施工工艺、技术措施、质量管理制度、地形地质等都会影响房屋建筑施工质量。因此在房屋建筑施工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该利用现有的资源条件,探索先进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方法,确保房屋建筑项目质量。
一、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研究现状
(一)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意义
1、质量是居民工作生活的保障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同时也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保障。因此为了满足居民越来越高的消费生活需求,房屋建筑行业因不断提高房屋建筑施工质量,保障居民生活和居住水平。
2、质量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①质量是建筑施工企业效益的基础
取得经济效益是建筑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的首要目标。各种各样的经济效益途径,必须以保证产品质量为前提。只有高质量的房屋建筑产品才能赢得市场的认同,才能取得消费者的信任,才能够得到业主的认同,才能够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②质量是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保障随着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房屋质量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之本。只有取得优良的质量,才能保证企业竞争力,才能保障建筑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
③质量是社会经济和技术水平发展的综合体现
我国的经济体制正从粗放型向集约型、量变向质变的转变,因此,我们因不断强调质量的重要性,形成以质量竞争为主,在质量的保障前提下,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博士论文,房屋建筑。
(二)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还处于发展过程中,房屋建筑施工项目的现状不容乐观,质量管理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克服存在的问题,并充分借鉴国外和先进企业的经验,并大力进行质量管理方面的创新,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1、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我国的经济体制正从粗放型向集约型、量变向质变的转变,因此现阶段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或多或少还带有计划经济的旧体制,还存在着政企不分、政出多门的状况。一些政府部门执法不力,导致行业内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不能得到有效遏止,建筑市场管理混乱,使工程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2]
2、施工企业和人员法律意识、质量观念淡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地方性法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的颁布实施,对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有强制性规定,但施工企业法律意识、质量观念单薄,没有尽到房屋建筑施工单位的责任和义务,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缩短工期,违反了质量管理中的操作规范,造成房屋质量下降。
3、施工人员素质低以及材料、机械设备落后
施工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主要是一些农民工,文化程度低、质量安全意识低、技术素质低等问题。并且在实际房屋建筑施工时,缺乏技术熟练的工人,缺少系统培训。材料是房屋建筑施工的基础,直接影响了房屋质量。
4、房屋建筑施工现场监督控制不严格
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是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有力的质量监控能使工程质量做到防患于未然,能控制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的目标,有利于促进工程质量不断提高,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
二、加强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
针对我国目前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从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加强施工企业和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严格建筑材料的采购管理以及加强施工现场监督等几个方面来加强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
(一)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管理机制,引进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并确保建筑施工企业严格按照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规程办事。管理制度包括质量责任制度、技术复核制度、现场会议制度、施工过程控制制度、现场质量检验制度、质量统计报表制度、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等。博士论文,房屋建筑。[4]ISO9000 国际质量认证体系是一个完备的质量保证体系。必须贯彻ISO9000 系列标准,建立和运行质量保证体系,并且要不断改进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融合ISO14000 环境标准以及ISO18000安全标准。
(二)提高施工企业和人员法律意识、质量观念以及技能
施工人员必须树立建筑施工相关法律法规意识以及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质量观念。并且为员工提供必需的工作条件和培训机会,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和管理专业水平的培训,以及对新技术新产品的了解掌握,全面提高房屋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施工效率,降低质量和安全隐患。
(三)加强材料管理、引进新型施工技术
材料是房屋建筑工程的基础,必须全方位控制材料质量。建立严格的材料管理和质量检验制度,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材料的监控,同时加强材料的堆放与保管,确保工程实体的质量。建立完善的施工机械系统,引进先进、适用的施工新技术和新工艺,并且应用先进的集成化、智能化信息统计技术,不断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确保房屋建筑工程质量。
(四)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督和控制
施工中的质量监督管理应围绕三大分部的现场监督,开展事前、事中和事后巡回闭环监督管理,三大分部即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博士论文,房屋建筑。事前质量控制,是指在正式施工前,以整个项目施工现场为对象而进行的各项施工准备。博士论文,房屋建筑。事中质量控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事后质量控制,是指在工程项目完成施工过程形成产品的质量控制。[5]为了加强房屋建筑施工现场质量控制,必须建立监督机构机制,提高监督人员的素质,查处各种违规行为,保证房屋建筑工程质量。
三、结论
随着我国房屋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房屋建筑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有效提高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水平,必须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健全质量管理科学体系,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运行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加强施工企业和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严格建筑材料的采购管理以及加强施工现场监督,将质量管理工作贯穿于施工操作的全过程中,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黎明.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8,5.
[2]黄杰敏.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问题与对策[J].建筑设计管理,2009,8(26):p12-13.
[3]王磊,于杰.浅析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决定因素及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8:p239.
[4]孙红波.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09,10:p73.
[5]武宪军.深入探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重点及因素[J].科技资讯,2009,28:p132-133.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又称主动脉剥离症[1],主动脉内膜撕裂后血液进入主动脉壁间剥离内膜而形成“双腔主动脉”博士论文或主动脉瘤样扩张。若瘤体继续扩大,会引起破裂出血。一旦破裂,抢救非常困难,病死率极高。现将我科2005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夹层动脉瘤患者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18例中男15例,女3例,年龄27~77岁,平均52岁;DEBAKEY分类: I型8例, II型2例, III型8例; 博士论文3例合并有主动脉瓣二叶式畸形。体外循环手术12例,其中Bentall术3例,Wheat术2例,全弓置换3例(其中Bentall+全弓置换1例),半弓置换5例(其中Wheat+半弓置换2例,Bentall+半弓置换1例); 6例采用覆膜支架植入术。
2 术前观察与护理
2. 1 疼痛
疼痛是本病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撕裂样、烧灼样或搏动性胸、腹疼痛[2],本组以疼痛为首发症状16例(88. 8% )。仔细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遵医嘱给予止痛剂,其中吗啡6例,度冷丁6例,镇静剂7 例;护理中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密切观察疼痛部位是否改变,止痛剂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 2 生命体征
2. 2. 1 血压
高血压一直被认为是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重要病因,而且高血压可增加主动脉负担引起动脉瘤破裂。本组病例均有高血压病史,入院后均给予持续血压监测,并按医嘱口服降压药物或使用硝普钠、硝酸甘油等药物静脉泵入,血压控制在100/60mmHg、心率60~70次/分左右,防止夹层继续分离。因急性期多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持续升高,所以在血压监测中要求观察细致、记录准确。
2. 2. 2 周围血管搏动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局部血肿可阻碍血流通过管腔造成相应动脉无血流灌注,必须经常检查双侧桡动脉、足背动脉的搏动是否消失,双侧搏动是否对称,并监测四肢血压变化。本组1例出现右侧足背动脉阻塞及时处理。
2. 2. 3 神经、泌尿系统
病变累及供应脑或脊髓的动脉,或休克减少血液灌注,或压迫神经可产生一系列神经症状。还应注意有无少尿、无尿及血尿。
2. 3 健康教育
合理指导饮食,进低盐低脂易消化食物;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波动、用力排便,以防病情突然加重。
2. 4 心理护理
该疾病起病急、治疗复杂、用药多、治疗费用高,患者受家庭、社会、经济干扰多,再加上反复发作的疼痛护理职称论文等均使患者心情焦虑、恐惧。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多关心体贴患者,对他们进行疾病知识简单讲解、介绍目前治疗此病的成功经验以及本院先进的医疗护理水平,博士论文同时利用家庭、社会等支持系统的配合,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减轻心理紧张和情绪波动,避免血压升高,达到主动配合治疗的目的。
3 术后观察与与护理
3. 1 术后出血
因为体外转机时间长,凝血机能破坏,吻合口张力过大,主动脉压力过高而发生手术创面及人造血管吻合口渗血或裂开,如不及时处理可致休克、缺血性肾功能衰竭、低心排综合征等,因此,术后需加强监护,常规使用止血药,密切观察并记录纵隔及胸腔引流管的量、颜色、性状,定时挤压胸管,并对该患者实施低负压吸引,压力6~12cm H2O,确保管道的引流通畅,若短时间内引流出较多血液并有血块,且中心静脉压升高,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应立即配合医生进行处理。本组2例患者术后12小时内出血较多,经止血、输血等处理后引流液明显减少。
3. 2 循环系统
尽快补充血容量,维持正常血压,以提高心室充盈度,增加心排量,护理工作中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特别是尿量的观察。术后患者大部分表现为高动力状态,心率快,血压高,应尽早使用血管扩张剂减轻血管阻力,首选药物硝普钠,每分钟1. 0~2. 5μ微量泵泵入,使平均动脉压维持正常较低水平,同时适量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胺或多巴芬酚丁及西地兰强心,用药期间严密观察血压。
3. 3 呼吸道的护理
术后常规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加强管道护理,及时吸痰,定时监测血气,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避免使用PEEP以减少胸腔内压力,使吻合口承受最小压力,拔除气管插管后给予面罩吸氧,鼓励咳嗽和排痰,减少肺部感染。
3. 4 预防感染
因手术时间长,移植异体材料多,手术创伤和体外循环对机体免疫力的影响致使术后易发生感染,应加强体温监测;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各管道的护理;严格遵医嘱给予高效抗生素的使用等。本组1例手术可能由于人工移植物引起全身性非感染炎症反应,体温高达39. 5℃,给予积极对症处理,包括物理降温、药物(如消炎痛栓塞等)降温的方法,体温恢复正常,对术后恢复未造成不良影响。
3.5 出院指导
人造血管移植术后吻合口愈合机化较慢,应避免剧烈运动,有规律安排休息时间,注意补充营养,博士论文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尽量避免各种感染,防止劳累、情绪激动、剧烈咳嗽。定时定量按医嘱服药,如术中行瓣膜置换应终身服抗凝药物,出院1周后复查凝血酶原时间,终身定期随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