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6 01:14:27
导语:在幼儿教师总结及计划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家访的重要性
家访是由幼儿老师发起的,到幼儿家里与幼儿家长面对面交流幼儿的表现、进步和问题,家长的疑惑和期待,教师的困难和理念等,并且寻求和倾听家长的意见、建议,以达成某种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的一种家园沟通的方式。
家访作为家园联系的重要纽带,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幼儿教师而言,通过家访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幼儿的家庭情况、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等,更好地对幼儿实施教育,还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对于家长而言,家访可以使其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进步情况,以及班级、幼儿园的情况,以便使其更好地了解和配合幼儿园的教育。相比于家长,幼儿教师更具专业性。通过教师家访,家长可以就幼儿教育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咨询教师,提高育儿的科学性。对于幼儿而言,这是最根本的。家访,核心是幼儿,归根到底是为了幼儿的发展。教师家访,有助于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联系起来,形成家园共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不难看出,幼儿教师家访有着其重大的现实性意义。这一点和科尔曼的社会资本理论以及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的理论所强调的是有着某种一致之处的,社会资本理论强调“学校和家长的相互关系对孩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2]人类发展生态学也认为某一环境对于发展的潜力将随两个环境之间存在的支持性联系的增多而提高,当两个环境间的联系微弱或互相抵触时,对于发展则不利。因此,在家园互动中,应把家访提上议事议程,作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家访存在的问题
家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访谈发现,现今的家访工作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导致家访效果低下,这些问题分别是:
(一)家访工作缺失,不到位
在被访谈的47名幼儿园主班老师中,只有11名幼儿老师去年一年开展过家访工作,其他老师基本都是通过电话等通讯工具与家长进行信息交流,即只有23.4%的幼儿教师开展过家访工作。这和王伶俐在其硕士论文论述的教师家访存在的几点问题中发现只有22.2%的班主任开展过家访工作的结果基本一致。[3]这反映了当前幼儿园没有对家访工作做整体的硬性要求,更没有规章制度的保障,导致家访工作随意性较大,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全凭幼儿教师个人决定。
(二)家访缺乏计划性
访谈中,当对11名过去一年有开展过家访工作的幼儿老师问及是否会制订家访计划,包括访谈时间表的制订、每次访谈的重心的制订等时,有5名教师回答在访谈前制订过访谈提纲,只有1名教师制订了家访计划。这表明,教师家访工作缺乏计划性,有时纯属心血来潮,较为随意,并没有提上教师工作的议事日程,更没有成为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究其缘由,一方面缺乏监督机制,家访工作的开展纯属幼儿教师为了更好地工作自愿附加的,做不做或做好与做不好幼儿园不加干涉。另一方面,家访工作对幼儿教师能力的提升虽然非常重要,但同时家访工作复杂难做,加之幼儿教师工作繁琐庞杂,剩余家访时间不足,故而使家访成了简单随意的走访。
(三)家访的内容单一
访谈发现,幼儿教师家访内容非常单一。当幼儿教师被问及家访内容有哪些时,幼儿教师主要是向家长汇报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日常表现情况,如上课闹不闹、睡觉乖不乖等,以及交流一下幼儿在家表现情况,对于家长关心、疑惑的如何科学地育儿、幼儿的情绪情感、心理需要、社会性等方面交流相对甚少。
(四)家访效果不佳,不理想
家访从根本上来看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但对教师而言,家访效果更多的表现为和幼儿家长建立亲密的关系,寻求幼儿家长对其工作的支持。被访谈的教师中,有71%的幼儿教师认为家访效果一般,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的家访计划不充分导致家访效果不佳,同时家访效果不好又会影响教师的下一次家访时的信心和勇气,这就导致许多幼儿教师不愿再进行家访。众所周知,幼儿教师日常工作较为繁重,时间较为紧张,这也进一步使家访陷入了费时又无意义的恶性循环。
(五)谈话方式缺乏“艺术性”
家访工作非常细致巧妙,除了需要准备详细的计划外,还需要讲求谈话技巧,因为谈话技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家访效果。大多数幼儿教师在家访时由于谈话方式缺乏艺术性,技巧性不够,使家访工作没能按预想的节奏顺利进行,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幼儿教师相对幼儿家长是专业的幼儿教育者,很可能会对自身定位不当,以教育专家、权威者自居,谈话成了训话,说的多听的少,造成谈话气氛严肃;有些教师全然不顾家长感受,家访变成了“告状”,一开场就说孩子这不好那不好,引起家长的反感;还有些幼儿教师甚至直接批评、指责家长,将幼儿的问题直接归因于家庭,与家长产生对立情绪等等。
三、家访工作的对策
家访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家访工作的成效如何,直接影响到幼儿教师与家庭、幼儿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家园共育的方向,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的质量。家访不仅是科学,更是一种艺术。家访中,应该寻求有效的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提高家访的实际效果,促使家访成为教学成果提高的重要手段。
(一)幼儿园应将家访工作列入教学计划,使其常态化、制度化
幼儿园家访工作的重要性、家访现状都说明,幼儿园应尽快切实将家访工作列入幼儿园教学计划,使其成为幼儿教师一项重要的工作和责任,进而使家访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使家访工作发挥出真正价值。幼儿园还应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使教师家访工作坚持落实到实践中去。只有这样,家访才能成为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家访准备要充分,明确家访目的,拟定家访计划
家访能不能达到预定效果,能不能使家、园教育相互支持的关键在于幼儿教师是否把家访当作一件很重要的工作来看待,在于幼儿教师的访前准备是否充分。唯有幼儿教师真正从内心把家访工作重视起来,将其作为自己工作的的一个重要部分,幼儿教师才会努力做好家访的准备,而不是哪天心血来潮时,或是当幼儿出现问题时才去突然家访。幼儿教师在家访前,首先要对被家访幼儿的情况、幼儿的家庭背景、幼儿的家长信息有一个全面而细致的了解。因为不同文化背景、家庭经济水平、地域、职业等层次的家长对幼儿教育关心的重点可能都不一样,甚至每个家长也不同;其次要明确此次家访要达到的目的;再次要仔细思考筹划要交谈的问题,怎样去赢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等;最后制订好详尽可行的家访计划。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家访的效果。
(三)树立家访双主体观,注意谈话内容和技巧
幼儿教师首先要从观念层面意识到家长也是家访的主体,而不是家访的客体,更不是发牢骚和批评的对象。幼儿教师应尊重家长,并且学会聆听,仔细探寻家长意见中的合理成分,并在访谈中进行记录,亦或是在征求家长的同意后进行录音。其次,幼儿教师还要认识到家访的目的不是去批评家长和幼儿的,而是通过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达成一致的意见,更好地育儿。最后,幼儿教师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态度;要有礼貌,有耐心;要以理服人,循循善诱,而不是以权威压制;要认真倾听家长的困惑和疑问,亲切地交换意见。总之,幼儿园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4]进行家访时,幼儿教师态度要诚恳,尊重家长、关怀幼儿,更要针对不同特点的家长注意谈话技巧和谈话内容。[5]
教师在家访时应做好记录,离开幼儿家庭后并不意味着家访的结束,如果就此结束,那家访也只是一种形式,走过场而已,也只是浪费了幼儿教师和家长的时间,很难得到实际的效果。成功的家访,既要从家访中发现问题,还要拿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访谈时,谈话问题一般都是零散琐碎的,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回去后需要将在家访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获得的事实和材料进行整理,并仔细分析和总结,从而以此为据制订出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和计划,以便更好地因材施教。同时,幼儿教师也要将访谈中发现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计划等反馈给家长,并征求家长的意见并获得支持。
(五)善于反思,提升家访经验
拿破仑说过:“不会从失败中寻找教训的人,他们的成功之路是遥远的。”幼儿教师若要迅速提升自身家访经验,以期提高自身教师素养,就要善于反思,就要将自己作为反思的对象。每次家访后做日志记录,定期撰写反思日记,反思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做得好的继续保持,做得不好的要仔细思考,及时改进。每一次家访可能遇到的情况都不同,因此幼儿教师不能放过任何一次家访经验,认真回顾,不断反思,不断提升自己。
总之,幼儿教师要用力、用心、用爱去做好家访工作,不断总结、增强自身家访工作经验,将家庭、社区看作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伙伴,同时使家长、社区人员认识到他们对孩子有着共同的兴趣和责任,让他们在幼儿教育和发展中起到更大的作用,为儿童在园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6]
参考文献:
[1]盛天和.当门铃响起的时候:教育在延伸――对上海市青浦区教师家访工作经验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7(22):40-44.
[2]Coleman,J.S.(1988).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94(Suppl.).
[3]王伶俐.家访工作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25.
【论文摘要】幼儿教师的教育对象是3~6岁的幼儿,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教师专业化具有区别于其他职业的专门特点;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远远未达到专业水平,除了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因素外,更主要的是幼儿教师在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障碍。
伴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日益关注,幼儿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逐渐在教育理论界达成了共识,幼儿教师具有区别于其他职业的专门特点。但在实践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离专业化的水平还差的很远,对幼儿教师专业特点进行总结归纳,有助于对幼儿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实践障碍进行思考分析,明晰当今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状况,找出差距,为幼儿教师专业化指出努力的方向。
一、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
(一)学科和专业知识是基础,实践能力是核心
专业知识是体现幼儿教师专业特点的最重要的依据。L.S舒尔曼所建构的教师专业知识的分析框架比较有代表性,他认为教师必备的知识至少应该涵盖如下几个方面: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识、教育情景知识、关于教育的目标、目的和价值以及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识。[1]可见,幼儿教师要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要有广博的学科性知识,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课程与情景教学的复合性知识体系。
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专业发展的基础,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智慧的能力则是专业发展的核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实践能力要求幼儿教师面对复杂的教育情境时,能抓住教育契机,进行快速思考和探究,根据现场的情况调动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作出创造性的行动。实践能力的获得不是朝夕之功,是教师经常对自己的实践经验反思总结的基础上逐步提高的过程。
(二)由权威角色向多重角色转换是关键
《纲要》对教师与儿童的关系是这样界定的,幼儿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关注并敏感地察觉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由此看来,和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关系是幼儿教师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有学者指出,幼儿教师应承担多重社会角色,包括幼儿身体健康的护理者,认知发展的促进者,适宜环境的营造者,游戏的参谋和同伴,社会化的指导者,健康人格的塑造者,同时还应是具有不断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儿童教育研究者。[2]可见,随着《纲要》)的颁布,学者们的倡导,教育行政部门的宣传,由权威角色向平等角色转换,由经验型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过渡是广大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合作精神与反思能力是重要保障
幼儿教师除了与幼儿要建立良好的关系外,还要和其他教师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瑞吉欧教学的代表人物马拉古齐提倡教师的合作学习。他认为“教师必须放弃孤立、沉默的工作模式”,在团队中学习,通过教师成员间的相互对话,使个人的思想在团体中相互交流、相互激荡、相互碰撞,彼此影响,从而产生新的见解。[3]家庭与社区也是幼儿教师合作的重要对象,《纲要》总则第三条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可见,幼儿教师除了要利用家庭、社区的力量为幼儿创设一个优良的大环境外,还要多和家长交流,争取家长的支持,使幼儿在园所获得的经验能延伸到家庭中;同时,让每个幼儿在家庭中所获得的独特经验能在园中得到共享。
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自我各方面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和不断修正,进而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养的过程。反思对于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已得到了众多研究的证明。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4]因此,幼儿教师要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就要对一日生活的实际教育情境与自身教育经验进行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批判反思,养成经常反思的习惯和能力。
以上方面是笔者结合《纲要》和相关学者们的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特点所做的归纳与总结。但这些特征能否在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得到体现?根据笔者多年幼儿教师的经验,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践是和教育理论脱节的。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如:Liu&Feng,(2005)认为,近20年来中国幼教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是一种由上至下的改革,教育决策与教育实践脱节。(2)是一种教育理念的改革,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改革脱节。(3)是一种理想化的改革,教改与现实情况脱节,现实条件并不配套。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念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5]那么,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实际状况到底是怎样的呢?抛却幼儿教师的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低、社会公众对幼儿教师的期望值低这些阻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宏观因素外,幼儿园内部微观层面有哪些方面阻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呢?笔者主要从幼儿园内部微观层面来分析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障碍。
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障碍
(一)幼儿园内部管理层面
1. 幼儿园教师专业自主权欠缺。教师专业的自主性主要应表现在教师有权决定自己发展的方向。而实际情况是幼儿园教师的行为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公众、园长、保育主任等多方面的控制,幼儿园教师的自主权有争议,决定权受到怀疑,教师权威也遭到严重挑战,由不懂幼教的人来领导幼儿教育的现象并不鲜见。[6]除了教育行政部门的控制及社会公众对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认识不清等外部因素影响了幼儿教师的专业自主权的发挥外,幼儿园内部的管理制度极大地限制了幼儿教师的自主性,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很多幼儿园都有由上而下制定的一系列的繁琐的规章制度,在层层制度所包围起来的工作环境中,常常使幼儿教师陷入事务性的忙碌中,致使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仔细观察孩子、研究孩子,不能自由安排教学时间和工作内容,教师成了僵化制度的实施者、秩序的服从者,日复一日地按部就班的工作使教师失去了创造力和个性,极大地限制了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发挥。 转贴于
2. 业务培训得不到保障。我国幼儿教师的入职的门槛较低,一般是中师学历,求学期间以技能、技巧的训练为主,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欠缺,专业素养不足。工作后,幼儿园教师业务培训缺乏计划性,由于受到资金、时间、人员安排等因素的限制,不能根据需要进行培训,造成培训工作的不平衡:有的教师多次受到培训,而有的教师培训机会极少,忽视对保育员的培训。[7]特别是私立幼儿园的教师更无法保障他们培训的权利。即使在一些能提供培训机会的幼儿园,培训效果也值得商榷,往往将学科理论知识作为培训目标,忽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和提高,业务培训的内容无法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激发不起幼儿教师继续学习的热情。
(二)幼儿教师个人意识及能力层面
1. 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欠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积极的教育科学研究,正是脱离科学研究使幼儿教师失去了应有的学术声誉和专业地位,这就迫切需要通过积极的教育科学研究使他们获得应有的尊严。[8]尽管学者们满怀振兴幼教事业的豪情来大声疾呼教育科研是多么的重要,但是实践中的很多幼儿教师却意识不到科研对他们工作与生活的重要性。他们往往仅凭有限的经验应付各种问题,漠视实践中的情景性的教育问题,无法进行分析、总结与提升,所以就很难探究其问题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更谈不上用教育理论对其进行深入思考与理性分析并做出行动。这种状态导致他们研究能力的不足,阻碍了其教育观念、认知水平和教育能力的提升,影响了他们对幼教规律的掌握和运用,从而也造成了现实中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2. 专业发展意识薄弱,职业倦怠突出。幼儿教师要获得专业发展应该对幼教工作有着深入理解与强烈的认同感,愿意全身心的投入幼教事业中,明了幼教事业对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致力于改善自身专业素养以满足社会的期望,但现实中很多幼儿教师不了解自身职业的专业性,认识不到幼儿园教师职业本身有很大发展空间与美好的发展前景,很多幼儿教师处于“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应付状态。思想观念的偏差导致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不足,缺乏勤于钻研及反思探究的敬业精神,无法灵活机智的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不少幼儿教师对工作失去了应有的乐趣,缺乏成就感和幸福感,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
3. 家园合作与团队学习流于形式。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低水平影响了其与家长们的合作关系。由于无法对幼儿行为进行仔细观察、探究、分析与思考,导致幼儿教师不能正确评估幼儿的发展水平,无法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家园合作”只停留在诸如向家长谈谈幼儿在园的进餐情况,午休情况等形式主义的合作上。同样的原因使教师无法深入了解幼儿的需求,无法根据幼儿的兴趣准备教育活动的内容,所谓“团队学习”只不过是讨论如何将计划好的教材内容灌输到幼儿的头脑中,这种脱离了幼儿,只是单纯“准备教材”的合作也流于形式主义,难以擦出思想的火花。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专业化的道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幼儿园等多方面的努力。除了在宏观层面政府部门要加大投入,改善幼儿园的经济与社会地位,制定可操作性的政策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切实的保障外。更重要的是,在微观层面,幼儿园要改革内部管理,唤醒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
注释:
[1]潘君利.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必须解决的三大问题[J].早期教育,2009,(3):7-9.
[2][8]邓泽军.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化问题与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07,(11)51-52.
[3][9]胡金姣.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9,(8):60-62.
[4]刘岸英.反思型教师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2003,(4):40-42.
[5]朱家雄.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谈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J].幼儿教育,2009,(4):9-10.
关键词:幼儿园生成课程 实施现状 建议措施
一、幼儿园生成课程的概念界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使得在课程内容选择上有较大的随机性和灵活性,为生成课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更加强调课程的生成。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教育基点、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一代国家公民是幼儿教育的目标。幼儿园生成课程正是基于尊重幼儿、发挥幼儿的创造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理念而深受广大家长和教师的青睐。
幼儿园生成课程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教师对幼儿的需求和兴趣以及教学情境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在师幼互动中不断调整活动,从而使幼儿智力、道德、情感、审美等全面发展的一种动态过程。
二、幼儿教师对生成课程的把握
幼儿教师对生成课程概念的把握主要表现在:
1.心理上对生成课程的接受程度
幼儿教师在心理上是不愿去接受生成课程的理念。 “生成课程太难了,我不能够把握好的教育时机。”“实施生成课程不容易控制课堂局势,可能会一无所获。”“生成的主题活动与幼儿园制定的总的教学目标会产生冲突,是实施生成课程的难点”“幼儿生成主题的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是难点”。“想尝试课程生成,但往往事与愿违,最后破坏了幼儿的兴趣,预设的教育目标也没有达到”这是幼儿教师普遍担心的问题。此外,生成课程需要幼儿教师较高的专业素养,必然会增加教师的负担和压力。由此可见,幼儿教师正视课程生成理念还需要时间。
2.幼儿教师对生成课程的把握
提到生成课程老师们都能想到应关注幼儿的兴趣,但对生成课程所需要的情景以及师幼互动方面缺乏一定的关注。在教学计划与生成主题活动上,大多数老师仍拘泥于原定的教学目标。认为达不到幼儿园所指定的教学计划就完不成任务,不能发挥师幼教学主体的作用。幼儿教师依据幼儿园的计划来进行教学,其次是根据教材,最后才是幼儿的兴趣。可见教师虽然接受了生成课程必须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但从教师所依据的教学资料来看,教师还是以预设的教学目标为主的。这说明教师还不具备生成课程的意识。在实施过程中,因为缺乏一定的教育机智,导致课程生成过程中出现混乱,甚至失败。
3.幼儿教师课后反思情况
对生成课程的把握重在幼儿教师要有自我反思能力。但是当前,幼儿教师课后反思能力不强,缺乏科研意识是普遍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也强调了对教师反思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很多幼儿教师从不去反思自己开展的活动,也不去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潜意识中还是认为自己是“看孩子”者。尤其是随着近几年幼儿园事故频发,安全问题似乎是幼儿教师关心的一大问题,其余的一概不重要,特别是在民办幼儿园或者农村幼儿园,这一思想尤为严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幼儿教师缺乏终身学习的理念,认为自己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就可以不用再去思考教育教学,思想上还是闭塞落后的。
综上,在心理层面幼儿教师对生成课程不熟悉,对生成课程存在畏难心理,在预设目标和生成性目标上体现出较为关注预设目标,在实施过程中缺乏一定的教育机智。此外,幼儿教师的反思能力不强。
三、帮助幼儿教师把握生成课程的建议措施
1.立足实际开展各种活动,促进教师对幼儿园生成课程的理解
根据调查,幼儿教师对幼儿园生成课程的理解一知半解,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把生成课程看的过难。针对这一点,幼儿园应加强对职教师的培训学习,各园应根据自身实际开展各种学术交流会,派优秀幼儿教师外出学习,聘请专家学者到园指导工作等方式,来帮助全园教师对幼儿园生成课程的理解。
2.幼儿园课程管理要学会放权
观察发现,我国许多幼儿园在管理机制上管得太严,许多条条框框捆住了老师的手脚,以至于生成课程难以实施,因此幼儿园应学会放权,多给教师一些自,让老师自己去经营她们的班级。不要太过于注重表面的文章,只要老师的安排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有利于孩子全面和谐发展,就应该放手让老师去做,发挥幼儿教师和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符合明日幼儿园的理念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3.幼儿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新的时代赋予教师新的使命,幼儿教师已不是单纯的“看孩子”者,这一点已不是新颖的话题,作为幼儿教师应首先自己把这错误的观念改正过来,对孩子、对家长、对社会树立教者形象。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和教育观。同时应该站在时代的前列,无所畏惧,正视各种教育难题,更新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4.科学合理的安排时间
幼儿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教师责任的重大,在一日活动中幼儿老师需要处理很多琐碎繁杂的事情,同时还要接受家长、幼儿园的监督。除了正常的保育和教学外,幼儿教师还要准备一些材料、文件、活动等,以便幼儿园和家长监督检查,这些琐碎的事情往往占据幼儿教师大部分的时间和经历,因此时间对于幼儿老师来说非常宝贵,科学合理的安排时间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只有科学的安排时间,在特定的时间做好特定的事情,才能为课程的生成创造机会。
5.学会反思,不断提升自己
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还是科研者。教师要有科研意识,才能有所进步。善于教学反思,不仅是教师具有科研意识的表现,也是教师把握生成课程的重要步骤。如何正确判断幼儿兴趣的价值点、如何做好师幼互动、如何处理突发的教育事件等,这些都应成为教师教学反思的一部分。反思能力的培养也是新型幼儿教师必备的一个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1]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9-42.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47-248.
[3]丛立新.课程论问题[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10.
[4]陈帼眉,刘炎.学前教育新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76.
[5]夏如波.幼儿园生成课程实施策略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艺术技能课程;专业实习
幼儿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是幼儿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它决定着幼儿教师教育机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决定着幼儿教师的整体质量,尤其是专业课程的设置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保证。就幼师层面来看,我国1995年的幼师课程计划中第一次允许各校自主设置课程,自此,不同的幼教机构开设的课程有所不同。
近年来,大专层次的幼儿教育成为当前幼儿教师教育的主流,为了了解当前我国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总体情况,笔者通过网络资料的搜索,获得了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的课程计划与招生简章2O份,对当前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总体情况进行了网络调查。尽管由于从网络中获得的课程计划或招生简章写作格式和内容不完全一致,有的包含了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课程分类和全部课程,且有完整的计划表,有的则只列出了课程名称不能完全反映课程设置的准确情况。但是,课程的出现率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反映人们对课程的重视程度。
1调查分析
本研究按照网络文本中课程的出现率来确定职前幼儿教师教育机构对不同课程的重视程度,共分为五个等级:
很重视——出现率80%以上;
较重视——出现率60%一79%;
一般——出现率35%一59%;
不太重视——出现率10%一34%;
很不重视——出现率低于9%。
按照这个标准,将调查所获得的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机构对各门课程的重视程度的调查结果总结如下:(见表1)
从表中分析可见,大专机构课程设置存在以下的特点:
1.1专业基础理论课受到普遍重视
值得重视的是,专业基础理论课中的传统“三学”被给予了很高程度的重视,其原因主要在于这三门课程在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幼师课程计划和高师学前专业课程计划中就出现了,而且多次的课程计划变革并未对这三门课程做大的变动。因此,这三门课程一直延续得很好,只是“幼儿卫生学”的名称有一些改变,在95教学计划中改成了“幼儿园卫生保育”。
此外,幼儿园管理、幼教科研方法和儿童文学的出现率也相对较高,前者出现率高与培养目标有关,正如第一章所述,“培养幼儿园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陈述率是很高的,所以,需要以相应的课程来配合;幼教科研方法出现率较高的原因主要是当前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需要,也反映了当前我们对培养研究型教师的重视,事实上也反映了对教师通过研究进行专业发展以及幼儿园通过研究提高教育质量的需求在教师教育课程中的反映,而且,这门课程有普通教育科研方法的理论体系做支撑,在教学中也容易把握;儿童文学是幼儿园进行语言教育的重要基础,而语言教育在幼儿园中又占据重要地位,因此,重视儿童文学也是必然的。
幼儿园游戏和幼儿园课程是与当前对幼儿教师的需要紧密联系的课程,但重视程度并未达到理想的水平。原因之一是这两门课程与其他主干课程的内容重合。幼儿游戏已经被包含在学前教育学中,幼儿园课程则是在近年来课程改革开始之后出现的一门比较新型的学科,而且,其体系与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等都有重合之处,因此,在课时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只好舍弃;原因之二就是观念和认识的问题,虽然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有关文件中早已规定的,但在实践中,并没有真正将一日生活游戏化,因而,教师也无需掌握太多的关于游戏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课程和游戏问题虽事关重大,但重视程度仍不够。
其他的一些课程没有广泛出现的原因可能有两种类型:一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新兴的学科在出现,其价值和意义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如儿童心理健康与咨询;第二种原因是:一些旧有的学科体系不健全,如幼儿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法规,或学科内容不稳定,如学前比较教育学,或学科内容与其他学科重合,如学前教育评价等等,因而导致施教中的困难。
1.2各科教法和活动设计类课程受重视程度较低
从调查结果看,对这类课程的受重视程度都在一般以下。原因主要在于幼儿园各科教学法与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是两个不同教学计划的产物,前者是从5O年代延续下来的,后者是从95计划开始的。由于单纯的活动设计难以满足幼儿教师掌握教育活动组织策略的需要,因此,目前这两种课程的开设存在?昆乱现象,有的是按照原有的六科教学法开设,有的是将其合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一门科目,有的是选择某些教学法再加上活动设计。另外,《纲要》又提出了五大领域,与原有的“六科”不一致,因此,有的学校又按照五大领域开设五大领域教育,但由于五大领域中将科学与数学合并,美术与音乐合并,而他们之间又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有的学校又将五大领域与原来的六科教学进行了融合。这样,导致大家在这类课程的设置上差异较大。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在这类课程中,有三门课程的受重视程度处于偏低状态,即幼儿园玩教具制作与环境创设、幼儿体育与健康教育、幼儿社会教育。这三门课程内容本身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为什么它们受重视程度偏低?笔者分析认为,一是由于这三门课程内容的局限性导致的。其一个共同特点是内容重要,但构成一门学科又显得单薄,因此,目前较难构成一个较为独立和完整的体系,因而容易被忽视;二是受传统定势的影响,幼儿健康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属于六科教学法,同时,教育者还没有把创设环境的技能作为幼儿教师的一项重要的专业技能,误认为只要有了美术技能就会创设环境,而没有意识到在环境创设中所包含的教育意蕴。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缺乏对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技能和能力的重视。
1.3艺术技能课分科细,受重视程度高
美术和舞蹈是这类课程中达到“受重视程度最高和较高”的两门课程,这与长期以来我国幼师教育中重视艺术技能课的传统是相一致的。在调查结果的显示中,音乐类的课程受重视程度一般,但这并不是由于人们真正的不重视造成的,而是由于对音乐学科的分科过细造成的。本来在教学计划中只是一门音乐,却被分成了音乐、乐理与视唱、键盘、声乐、幼儿音乐、音乐欣赏等不同科目,有的还分出了器乐、管乐,甚至有的还将视唱与练耳分开,这种分割导致了出现率的下降,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出现率并不能完全说明人们的真实重视程度,一门学科被划分得如此之细,已经可以对其重视程度窥见一斑了。
有的学校注意到了幼儿的特点,因此,在学科中意图突出这方面,表现在幼儿音乐、幼儿舞蹈、幼儿美术等学科设置的提法上,这是一个好的趋向,但也可以看出,出现率是不高的。此外,对幼儿音乐和舞蹈的创编提得也很少。可见,在艺术技能课的教学中,仍然是突出教师本身的艺术技能,而没有更多地考虑这些技能怎样转化为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或其他教育的策略。
1.4专业实习课程出现率最低
在有关课程计划和招生简章中,只有20%的大专机构提到专业实习,这个比例还是所有层次中最高的。这个事实充分说明很多幼儿教师教育机构并没有把专业实践看作真正的课程,并未认识到专业实践在教师教育中的重要性,可见,忽视实践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2建议
基于以上的调查结果,特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要扭转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艺术化倾向,提升准教师教育能力。
多年来,在幼师课程以至于大专课程设置中都存在着严重的艺术化倾向,这与过去我们对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认同有关,因为幼儿园用人标准取向和价值取向的偏差导致了各个幼师教育机构对艺术技能课的绝对重视。在传统观念中,幼儿教师的技能技巧往往被当作幼儿教师能力结构的突出特色而夸大。而事实上,艺术技能并不是幼儿教师最重要的能力。许多实践观察和研究发现,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一定是技能型的,教师之问的能力结构具有个体差异,有技艺突出的技能型教师,有偏爱思考的科研型教师,有长于上课的教学型教师,有擅于组织的管理型教师……同是技能型教师,有的突出音乐技能,有的善于绘画,有的擅长舞蹈教学等,这也构成幼儿教师各自不同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因此,不能在课程设置上强求一律,尤其是艺术技能课,一般要求有前期的基础,否则,要达到一定水平需要相当的功夫,如果学生把时问和精力都投放在一些自己并不擅长的项目上,往往造成不仅难以补短,而且更难扬长。
当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实现更需要教育活动能力强的教师。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把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放在重要的位置而忽视教师的教育活动能力,而现代教育目标的多元化及强调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对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教育能力更为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对幼儿教师能力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一个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必须要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但基本功不仅仅是艺术技能,除了唱、弹、跳、画之外,还包括说、写、操、编、做等,涉及到语文、音乐、舞蹈、美术、体育、计算机、教育学等多个学科。事实上,幼儿园教育所需要的艺术技能并不是很高,要求高的恰恰是怎样通过这些方法组织幼儿的学习,幼儿教师应该具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和艺术,而不是自身的艺术技能,教育水平并不必然取决于艺术技能水平,艺术技能水平也并不必然决定教育水平。
因此,幼儿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既要发扬原幼师能歌善舞、能说会画的传统优势,又要跳出只重技能技巧的“技工型”培养模式,避免艺术技能课程的过分细化,不能按大学艺术专业的要求进行训练;可以通过拓展性课程让学生自由选择来发展他们的某种艺术特长,使得他们能够有一技之长,适应市场需求;在幼儿园实际运用的艺术技能上下功夫,加强其“幼师性”,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功的基础上,重点放在学生创编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如幼儿歌曲创造、幼儿舞蹈创编、游戏创编、幼儿健美操创编和幼儿手工制作及幼儿科技活动设计等,提高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切实加强艺术教育类课程,尤其是要加强学前美术教育和音乐舞蹈教育等相关艺术教育类课程的建设,关注这些课程对教师艺术技能养成的作用,注重教师怎样教的学习,而不是自身艺术技能的获得。
其次,要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改革教学方法,提升准教师的实践能力。
要充分认识实习的重要意义,拓展实习的时间和空间。建议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学时比例,将实习的课时数加大到至少16周,以发挥实习环节在培养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方面的巨大作用。同时,要拓展实践的空问范围。通过组织学生多种有益的教学实践演练和比赛、短期社会实践活动等,改变传统的将实践局限于幼儿园的状况,让学生接触不同的幼教场所和社区机构,接触家庭,注重对过程的控制,开拓实践的空间;也要改变将学生局限于某个班级教室的状况,让学生广泛接触不同班级和不同年龄的幼儿,接触幼儿园的不同的场所,使学生在不同的实践心理场中获得广泛的社会实践经验。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幼儿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教育历程,作为幼儿教师就担负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幼儿教师一言一行无形当中会深刻影响着幼儿,教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我校把提高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头等位置上来抓,根据学校幼儿教师素质不一,理论水平不等,专业技能技巧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要求幼儿教师忠诚幼教事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幼儿教育要有爱心、热心、童心,本身要具有高尚的师德。二是要求幼儿教师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技术水平,不断完善自己的文化专业修养,以此来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水平。三是要求幼儿教师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四是鼓励幼儿教师多看电视,多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提高幼儿教师的各种技术技巧水平以及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校幼儿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二、加强对学前班教学活动的管理
随着幼教事业的发展,幼儿园、学前班的教学活动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长的重视,保证教学活动的质量又是提高办园水准的重要手段。根据这种情况,我校加强了这方面的管理,在工作中,我们坚持以发展幼儿动脑、动口、动手能力为宗旨,认真贯彻执行幼儿教学大纲,严格杜绝小学化的教育方式,采取了以下措施:
1、按照大纲要求认真制定教学活动计划,认真备课,合理安排一日活动。
2、领导定期检查各班的教学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利用集体备课、业务培训及个别指导等手段,督促幼儿教师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行,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自身的业务素质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的。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给更多的幼儿创设发展能力的机会,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各班召开小小故事会,没有指标限制,每位小朋友都有机会到台上讲自己所喜爱的故事。通过这个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积极性,也给幼儿创设了语言表达机会,提高了幼儿的动口表达能力,在这一学年里我们还开展了折纸比赛、小小运动会和看谁演的好的文艺演出活动,在各种能力培养的同时,我们还注重对幼儿特长的培养,做到即要全面发展,又要发展幼儿的特长。
四、改善办园环境、优化幼儿学习生活环境
论文摘要:教师专业化思潮推动了各国幼儿教师教育新理念和新制度的建立,幼儿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促进幼儿教师教育发展和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的重要方略。理想的幼儿教师素质结构应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专业精神、人格特质。教师专业化对幼儿教师的文化水平、知识技能结构、持续专业成长、专业精神等方面提出挑战。因此,应该从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职后培训入手,提高幼儿教师文化水平,完善其素质结构。
一、教师专业化与幼儿教师专业化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通过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虽然想赋予教师专业性职业的地位,但并没有断言教师就是专业的地位,倡导“教师应当成为一门专业”。由此开始,国内外学者就“教师是否是专业人员”的展开了激烈地争论。这其中最主要的障碍在于,对教师专业的性质与内涵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大家认同的严密的.体系。因此,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研究有必要从专业有别于职业的特性说起:
1984年曾荣光综合了维伦斯基(Wilen-
sky)和古德(Good)的研究,提出了七条核心
特质(专业知识范畴)和十条衍生特质(专业
服务范畴)。专业的核心特质是:(1)一套有
学术地位的理论系统;(2)一套与理论系统相
应的专业技术;(3)理论与技术的效能获得认
可与认证;(4)专业知识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
功能;(5)专业人员服务具有忘我主义;(6)专
业人员具备客观的服务态度;(7)专业人员的
服务公正不偏。专业的衍生特质是:(1)受过
长期的专业训练;(2)专业知识是大学中的一
门学科;(3)专业形成了垄断的专业知识系
统;(4)有管理控制职业群体的自主权;(5)有
制裁成员权力的专业组织;(6)专业人员对当
事人有极高的权威;(7)对与其合作的群体有
支配权;(8)专业人员对职业投入感强;(9)有
一套制度化的道德守则;(10)获得社会及当
事人的信任。
由此理论来看,教师职业还不能称为一门专业,而只是“准专业”或“半专业”。但一种职业能否被称为专业是由其自身性质及发展水平决定的。教师的职业事实上具备一切专业化的特点,只是目前自身发展水平和外部条件不成熟而已。随着对教师素质的日益关注,把教师或教学作为一个专门职业来看待,已经成为教育理论界及社会各界的共识。
(一)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1.教师专业化的含义
目前,学术界关于教师专业化的含义的讨论尚未达成一致,有以下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1)从教师个体和教师群体两方面来界定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努力和斗争的过程,前者为教师个体专业化,后者为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个体专业化与教师职业专业化共同构成了教师专业化。
(2)从动态和静态的角度来界定教师专业化的概念。从动态的角度来说,教师专业化主要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地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实现这种过程不仅需要教师自身主动的学习和努力,以促进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而且也需要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从静态的角度看,教师专业化是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一个专业,教师成为专业人员得到社会承认这一发展结果。
教师专业化既是一种过程,教师职业在这种过程中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提升地位;又是一种目标,就是教师职业真正起成为一种专业。从过程的角度来说,教师专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和教育界及教师的共同努力。但如果没有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地位的提升是不可能的。只有教师个体专业化了,教师的职业才能社会化。
2、教师的专业特性
虽然目前教师职业尚未成为一个专业,但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具有极大可塑性和能动性的人,这决定了教师不仅具备一般专业的共性,还具有不同于医生、律师等专业的个性,具体表现在:
(1)教师除了具有专门的科学知识,还应具备实践的智慧、批判性的思维、创造性地行动和寻求变化的能力;
(2)对教师的培养方式不能只是专业技能的训练,更应强调教师对实际教育情境的反思、探究以及教师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3)与医生、律师相比,教师专业道德具有更强的利他性,这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更基本的专业特征;
(4)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还要育人,教学不仅是拥有知识技能的专业,更是一种人际关系,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关系是教师工作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师的欲望、情绪、价值信仰等人格特质也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5)与医生、律师相比,教师专业组织的功能主要不在于市场的垄断和自身保护,而在于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的自主性主要应表现在教师有权决定自己发展的方向
(二)幼儿教师专业化
幼儿教师专业化基本含义:把幼儿教师视为专业人员,使幼儿教师成为专业人员。把幼儿教师视为专业人员”,即确认幼儿教师的专业地位。“使幼儿教师成为专业人员”,就是通过专业训练使幼儿教师达到相应的专业素质水平,使幼儿教师由普通人成长为专业人员。
全儿教育协会(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以下简称NAEYC)指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应体现在:
(1)对儿童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悟,
将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八2)善于
观察和评价儿童的行为表现,以此作为课程计
划的依据和设计个性化课程的依据;(3)善于
为儿童营造和保持安全、健康的氛围;(4)计
划并履行适宜儿童发展的课程全面促进儿童
的社会性、情感、智力和身体方面的发展;(5)
与儿童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成为儿童发展的
支持力量;(6)与幼儿家庭家里积极的有效
关系;(7)支持儿童个体的发展和学习,使儿
童在家庭、文化、社会背景下得到充分的理解;
(8)对教师专业主义予以认同。
可见,教师专业地位的确立取决于教师专业素质水平的高低,而教师专业素质的获得是一个动态过程。幼儿教师要通过持续的学习与探究,积累并反思教育经验,才能逐渐完善自己的专业素质结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水平。在这种完善、提高的过程中,幼儿教师经历了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由普通人到专业人员的成长过程。
二、幼儿教师的素质结构
(一)国内外学者的主要观点
舒曼认为,教师素质结构包括的范畴分别是:一般通识教育(general liberal education)、专门的学科知识(subject knowledge )、教学原则(knowledge of pedagogical principles、教学方式与课程内容(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了解学生之差异( understanding of student persity )、教材内容( knowledge of curriculum materials )、思想表达与沟通技巧(performance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教育背景及基础知识(knowledge of educational con-text and foundation)等八个方面。司奎文在《司奎文对有效教学的观点》 ( Scriven ’ s requirements ofeffective teaching, Scriven)一书中认为,教师素质应包括学科知识、教学技巧、学生学习成果评量、教师专业精神与态度、其他有关学校的服务工作。
NAEYC在2001年至2003年制定了三套有关美国幼儿职业从业者的教育训练计划,三套计划均包含了五项幼儿教育从业候选人在知识与能力方面的核心标准。标准一:能够促进儿童的发展和学习;标准二:能够构建家庭和社区的关系;标准三:能够对支持幼儿及其家庭的措施进行观察、建立档案、开展评估;标准四:具有开展教与学的活动的相关知识和能力;标准五:应成为一名专业人士。
我国很多学者认为,幼儿教师的职业形象已不再囿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转变为与幼儿具有良好沟通、反思型的专家。例如,学者张博认为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应具备以下特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较高的教育能力;掌握先进的教育手段和技术;高水平的活动设计能力;与幼儿进行高水平互动的能力;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对环境的设计和使用能力;对问题和幼儿进行研究的能力。
学者张元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将幼儿教师的素质总结为: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实践智慧;合作反思能力;人文素养;批判理性,这五个方面。
庞丽娟教授也从六个方面具体地说明了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对儿童和儿童发展的承诺;全面、正确地了解儿童发展的能力;有效地选择、组织教育内容的能力;创设发展支持性环境的能力;领导和组织能力;不断地专业化学习。
(二)幼儿教师素质结构的构建
上图基本概括了笔者对幼儿教师素质结构的构想,其主要内涵如下:
1.职业知识
幼儿教师从事的教育对象是儿童,在学前阶段的儿童身心发展处于幼稚状态,体现在知识、生活经验方面是一张白纸,性情上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差,思维方式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学前教育教育是启蒙教育,幼儿教师有不同于其他教育阶段教师的专业特征和专业服务对象。这就使幼儿教师不一定要求掌握某一门学科的高深的知识,不要求成为某一门学科的专家,但应当成为通晓人文、自然等多种学科知识的通才,应当是音、体、美等方面有一定特长的综合性、全能性人才,应当成为深刻理解儿童心理的儿童教育专家。
另外,幼儿教师不是专业理论工作者,但是教育专业理论知识是支撑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要素,幼儿教师应当具有拓展和培育自身的教育理论素养。因此,在幼儿教师的教育培训中要确立以全面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观,必须以人文、科学、创新的统一为目标,要真正把小学教师培养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统一的新型教师,必须具备一定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教育理论知识。
2.职业技能
从教师专业化对幼儿教师的新要求出发,考虑个体素质的多元化发展和自我完善,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主要包括:一般教育技能、基本教育技能和综合教育技能三个层面。一般教育技能是指教师指导幼儿活动所必备的弹琴、唱歌、舞蹈、绘画、讲故事、观察幼儿、护理幼儿等。基本教育技能是指教育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行为的基本要素,包括活动的导入技能、活动引导技能、衔接过渡技能、活动结束技能、讲解讲述技能、设疑提问技能、总结评价技能、教学媒体选择运用技能等。综合教育技能是协调运用各种基本技能的教育行为,包括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活动的整体设计技能、教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技能、教育分析与评价技能、家庭、社区教育资源利用技能等。这三个层面教育技能的建构,比较全面地揭示了幼儿教师职业技能的行为结构,它们既各自独立,又相互渗透,突出了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
3.专业精神
专业精神是由教师对教育专业所持有的理想、信念、态度、价值观和道德操守等构成的倾向性系统,是教师从事专业工作的精神动力。
4.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包括十项,分别是身体健康、精神饱满,情绪稳定、性情开朗,仪态端庄、举止优雅,幽默风趣、谈笑风生,好学进取、自我成长,思考敏捷、行事果断,做事积极、有条有理,做事主动、认真负责,富有爱心、耐心细心,待人诚恳、亲切友善。
三、教师专业化对幼儿教师现有素质结构的挑战
1.对幼儿教师现有文化水平的挑战
判断职业是否能够成为专业,其中很重要的衡量标准为这一职业是否形成了“垄断的专业知识系统”。一个专业对其知识的要求一般是精深的、复杂的,甚至带有垄断性,具有明显的内行和外行的差异,正所谓“隔行如隔山”。但目前整个学前教育界的情况是,人人都可以指挥教育,家长的要求和意图往往决定了某些幼儿园办园的方向和原则。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在幼儿教育领域里缺乏较高文化水平的幼儿教师。我国幼儿园教师大部分是中师或中师以下学历,文化、理论水平普遍不高。幼儿师范学校的招生起点低,学生在3-4年的学习中又以技能、技巧的训练为主,专业理论课基础较窄。文化底蕴的缺乏直接导致了幼儿教育话语权的转换,影响了幼儿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2.对幼儿教师知识、技能结构的挑战
美国幼儿教育家凯茨将专业化幼儿教师形象地比喻为,“能抓住孩子丢来的球,并且把它丢回去,让孩子想继续跟他玩游戏,并在玩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出新的游戏来”。这说明,教师专业化思想的深入,对幼儿教师出现了更高的要求。除了+A昌做舞画操”这些一般职业技能之外,幼儿教师还应具备教育活动的整体设计技能、教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技能等综合技能。然而,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人为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就是唱歌、跳舞、绘画等,在教育活动中往往以教师的这些技能确定教师的教育水平,而在相应的幼儿教师师资的培养中也存在“艺体化”倾向。
3.对幼儿教师持续专业成长的挑战
高素质的幼儿教师不能再仅仅满足那种按部就班的幼儿园日常生活,而必须具有自我反思、自我开发的能力,成为一名能够不断自我完善的幼儿工作者。因此,职后教育作为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业务培训缺乏计划性,由于受到资金、时间、人员安排等因素的限制,不能根据需要进行培训,造成培训工作的不平衡:有的教师多次受到培训,而有的教师培训机会极少,忽视对保育员的培训。特别是民办、私立幼儿园的教师继续教育的权利没有任何障,职后培训成为一大难题。
4.对幼儿教师专业精神的挑战
教师的任务是培养人,这种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教师付出无私的、艰辛的劳动。因此,教育专业比其他专业更强调专业精神。然而,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专业精神仍有待提高,其不足主要表现在幼服务意识还比较淡薄,缺乏服务意识体现在缺乏为儿童服务的意识、缺乏学前教育为儿童个体发展服务的意识、缺乏为家长服务的意识等。与此同时,教师的奉献精神也正日渐式微,殊不知,在任何时代对任何专业,奉献精神都是一个必备的要素。
四、改变幼儿教师现有素质结构的建议
综上所述,改变幼儿教师现有素质结构应从幼教师的职前教育、职后培训,以及幼儿教师自我成长、发展人手,主要措施如下:
1.通过本科层次幼儿教师的培养提高幼师资队伍文化素质
通过本科层次幼儿教师的培养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实现幼儿教师专业化的途径之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定位再不能沿袭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做法—仅定位于培养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师、幼教管理干部及幼教科研人员,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掌握,而应以培养“高素质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为目标,并以此构建“培养人一培养教师一培养学前教育工作者”为思路的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幼儿教育师资的素质。
2.在幼儿教师教育中着眼于不同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教育内容的统筹
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应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储备,而不是只重视某一方面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在幼儿师资培养的课程方案的制订中,应避免两种极端化倾向:偏重于艺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偏重理论知识教育。因此,在幼儿教师教育中应重视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艺术类课程四者之间的关系。
通识课程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必需的知识内容,属于幼儿教师的职业知识中一般知识,在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结构中具有特殊价值,因此应在幼儿教师教育有一定的比重。专业课程作为幼儿教师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体系的重心。实践教学有助于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提高、理论知识的内化、专业思想的提升,可以尝试适当加大实践教学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比重。高素质的学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相应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教育技能。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如何把握艺术类课程的比重和程度,应与注意其育艺术专业的掌握程度、标准有所区别,着眼于幼儿教育的实际需要进行重点培养。
3.自律他律相结合促进幼儿教师持续专业发展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每一个人必须终身继续不断地学习。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自此终身学习思潮得以形成和发展。它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使教育组织结构与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阶段相一致,强调学前经验和学校学习相结合、学校教育和学校后教育相结合,强调各级教育在组织和内容上的一体化。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身心修养,努力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克服困难,力争上游。《幼儿教师个人年底总结三篇》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幼儿教师个人年底总结转眼间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圆满结束。一个学期以来,有辛苦的付出,也有甜蜜的收获,我尽心尽责,投入于工作中,在工作中不断实践、总结、更新,力求做到。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我与孩子们的感情也日益深厚,看到孩子们开心的笑容,我感到了莫大的快乐。以下是本人这个学年的工作总结: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新纲要》的指导思想,贯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积极参加园内组织的各项政治业务学习,认真记笔记,会后总结学习体会,努力提高自身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工作中我团结同志,热爱集体,服从分配,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在工作中努力求真、求实、求新。以积极热情的心态去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积极要求进步。爱岗敬业,做到耐心、爱心、公平、尊重的对待每一个孩子。
二、教育教学方面
我从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园内工作计划,精心安排好每周计划活动内容,认真组织好每个环节活动。在活动中,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也得到个性的发展。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坚持的努力方向。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积极想园长和老教师请教。
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发展需要投放活动材料,根据教学活动进展需要设计了一些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区域活动材料,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投放,并及时增减活动材料。引导幼儿积极认真参与区域活动,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针对幼儿个别差异,兴趣、能力投放了不同难度的活动材料。
本学期我们加强了幼儿阅读、写字、讲故事、算算式等各方面的培养,提前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充分利用了餐前、离园前这段时间,组织幼儿早期阅读、识字游戏、练习写数字、做算术题等活动。利用多种形式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常规工作方面
从日常生活抓起,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为了更好的迎接一级园验收,我严格遵守幼儿园的卫生制度,配合保育老师严抓幼儿的卫生情况,教育幼儿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头、勤更换衣物和袜子等。提醒幼儿多喝水,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由于甲流疫情严峻,无论在进行活动时或是休息时,我都密切留意幼儿的身体状况,经常检查幼儿是否有发烧状况或其他不舒服的状况。另外,针对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非常宠爱,什么事情都包办代替,养成了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针对这些情况,我通过晨间谈话、小故事进行有目的、有针对的教育,培养幼儿团结友爱、诚实勇敢、知错就改、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等良好的品质。一个学期以来,孩子们都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进餐习惯、卫生习惯、身体素质逐步上升。
四、安全教育方面
严抓幼儿的安全问题,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增进幼儿的安全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经常检查班上的环境有否存在安全隐患,比如桌子上的一些钉子等,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清除。每次出外活动前,先观察四周围的环境是否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果有便及时清除,然后再带领幼儿进行活动。本学期我班未发生安全事故。
五、家长工作方面
一个学期以来,我与家长们相处得很愉快,工作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认可和表扬。平时,经常通过面谈的形式来与家长们交流教育心得,交流幼儿在家、在园的表现情况,共同寻找出教育幼儿的方法,仔细聆听家长们的意见和看法。其次。按时更换家园联系栏。给家长们提供最新的幼教咨讯。班上的各项活动需要家长支持时,家长们都给予了的支持。
六、工作中的不足
我还应加强业务钻研,及时反思,随时总结,不断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并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及工作内容,在工作中勤思考,努力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个别幼儿教育问题上未能做到,班上仍有个别幼儿仍需有待提高,在来年的工作中,这些都是我的努力方向,我将努力向先进教师学习,争取使我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幼儿教师个人年底总结范文时间飞逝,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期又过去了。回顾这学期,在各位领导和老师的热心支持和帮助下,我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下面我把这学期的工作做简要汇报总结。
一、师德表现
积极参加园内各项活动及级组教研活动,做好各项工作,积极要求进步。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从不缺勤,热爱集体,服从分配,团结同事,爱岗敬业,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二、教育教学情况
在教学工作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
在备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并注重参阅各种杂志,制定符合幼儿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并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平。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注重幼儿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幼儿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幼儿的思维素质,保证教学质量。
3、注意听取幼儿的意见,及时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幼儿进行辅导。
4、坚持听课,注意学习其她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5、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到教学中,做到学有所用。
一学期来,我在学校开了两次公开课,通过开公开课,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也使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一些不足之处。
三、配班工作
这学期我担任了小一班的配班老师。作为配班老师,我除了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外,还配合班主任做好幼儿安全及教学工作,做到严要求、高标准。
四、家长工作
一个班的工作能否得以顺利的开展,除了靠几个老师的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得到家长们的支持和配合。特别在小班,因小朋友年龄小,自理能力比较差,所以家长都比较紧张、担心,自然对我们老师的要求也比较高。为了使家长信任、支持和配和我们的工作,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主动亲切地与家长沟通。
我充份利用了早接和放学的时间跟家长交流,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在园的情况。
2、定期进行家访、电访。
这使我更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使我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幼儿的教学工作,而且还能促使我们老师跟家长的相互理解,使关系更密切。
3、让家长参与到我们的工作中。
在主题教学活动中,我们开展了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共同完成,这活动不仅能促进我们与家长的关系,而且还能让家长更了解我们的工作。
本学期非常忙也非常累,收获当然也不小。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的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享受的收获我会用于下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力求把日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幼儿教师年底总结时间是一为永不知疲倦的老人,转眼间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年就要过去了,回顾这一学年,忙碌而又愉快。在各位领导老师的关心指导下,我认真做好各项本职工作,积极完成园里布置的各项任务。看着孩子们的笑脸,看着孩子们各个方面的能力在提高,我感到极大的快乐。为了使今后的工作有所进步,使自己的能力有所提高,现将本学年的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个小结:
一、政治思想
本来在政治思想方面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守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爱岗敬业,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积极接受领导和年级组长分配的各项任务。对幼儿有爱心,对家长主动热情,与同事友好相处,时时处处以一个教师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
二、业务学习
积极参加园内组织的各种业务学习和教研活动,珍惜外出学习机会,认真学习老师专家的组织教学活动和讲座,并作记录,写听课评析,吸取经验并运用到自己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来。
我还认真阅读《早期教育》等幼教专业书籍,游览幼教网站,领略其中的精华,吸取别人的经验。
本人在本学年报名参加学前教育专业的大专远程教育学习,利用双休日和晚上休息的时间在网上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三、教育保育
开学初,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幼儿园教育工作计划》、《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认真制定了本班的班务计划,设计好每月的主题活动,精心安排好每周活动,组织好每日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渗透整合理念,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发展幼儿的综合素质。
在组织好教学活动的同时,保证的幼儿的游戏活动和户外活动时间,每月根据制定好的游戏计划开展各类游戏活动。在班级中开展了图书角、手工角、医院、棋苑等区域游戏,并不段的更新丰富游戏材料。
为了配合主题教育和节日活动的开展,我积极创设环境条件,布置装饰室内外的空间和墙面。每月撰写说课稿和教育随笔,以提高自身的保教水平。
在保育工作中,每天安要求做好各项卫生保健工作,并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的进餐习惯、午睡习惯和个人卫生习惯。在班级中开展了值日生工作,以提高幼儿的集体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坚持每天让幼儿记录天气,学习根据天气的变化添减衣物。
四、家长工作
认真填写《家园联系册》,及时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情况。利用一切机会与家长交流幼儿在家、在园的表现情况,与家长共同讨论教育孩子的方法,认真听取家长提出的各种要求和意见。
利用各种机会将家长请到幼儿园来与幼儿共同活动:“三八”妇女节请家长来园与幼儿共同放风筝;“端午节”请家长来远与幼儿共同包粽子;“六一”儿童节请家长观看幼儿的体操表演;开展“幼小衔接”主题活动时,请家长来园开家长会,听取小学教师有关入小学事宜的讲解。这样通过各种与家长的联谊活动既增进了家长与幼儿、老师的感情,又让家长了解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欢迎。
五、不足与努力方向
关键词: 幼教事业 “远程研修培训” 体会
随着幼教事业的迅猛发展,各类培训层出不穷,“远程研修培训”对于幼教事业的发展来说,是最有特色、最实实在在的一项培训。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段段真实的视频,让我明白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经过积累、学习、反思、研究、沟通、总结等过程。在这些过程中,要不断积累、总结经验教训,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同时需要具有研究幼儿、研究教学、研究环境、研究家长的能力和设计教育的能力等,这样才能成为最有智慧的幼教老师。
2015年10月至12月,我通过网络参加了远程研修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我通过观看视频,聆听专家的讲座,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与幸福生涯》、《数字化幼儿园的教师应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特点》、《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与利用》、《幼儿园教师研究素质提升的途径与方法》、《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等课程研修培训。专家结合实际进行详细的讲解,使我收获颇丰,领略他们博大精深的教育情怀,感受到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深邃和魅力。每听一次讲座,我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收获、成长与进步。这些讲座,对于我们普通的幼儿园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久旱后的及时雨。这些讲座由面到点,基本覆盖幼儿园教育关注的各个方面和细节,有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和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特点》的解读和拓展,有对新时期幼儿教育形势和专业发展的前瞻分析,有对当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研究分享,有对幼儿安全、保健、良好习惯、社会化的探讨交流,有对幼儿园教师教育活动、环境创设等教育实践提升能力的方向指导,有对“家园共育,合力施教”的内涵探讨的真知灼见……他们每个人的语音,是那么的温柔和蔼可亲,可想而知,这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备不可少的一点。因此,我领悟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多年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不足和责任重大。“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了”。
一、研修的收获、主要体会、反思
(一)以德为先是教师必备的基本业务素质。幼儿教师的高尚品德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每一个孩子的一生有着重大的影响。幼儿园的孩子好像一张白纸,家长和老师是他们的启蒙者和引路人,一个孩子行为习惯和性格取决于启蒙者的教育和引导。因此,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为人处世都要做幼儿的表率,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德为先,正面教育,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同时幼儿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较高的管理艺术,丰富的情感,随时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积极参与积极探索,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二)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衡量教师能力的必备条件。教师是文化知识和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只有树立创新意识,培育创新精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和思想,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传统教育观,以幼儿为主体,培养幼儿能力为目标,努力为幼儿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培养幼儿乐于学习,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兴趣和爱好,充分尊重幼儿并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善于发现和鼓励幼儿的创新意识,才能为促进幼儿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发挥启蒙教育作用。
(三)敬业精神是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幼儿园教师能否具备良好的敬业精神是反映能否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重要前提。幼儿园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幼儿教育的启蒙者和引导者,承担着为祖国培育花朵和希望的重大职责。因此,必须具备敬业爱岗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幼儿、爱幼儿园、爱幼教事业,要有奉献精神,在工作中要不计个人得失,对孩子要有像慈母般的爱心,平等地对待每个孩子,做到爱生如子、女,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努力奉献自己的能力。
(四)认真做好家园配合工作是教师必备的工作方法。幼儿教育是一项社会综合性工程,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而是幼儿园、家庭、社会教育的结合体,要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仅靠幼儿园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必须家园共育,和家长建立密切联系,借助家长,社会的力量,重视家长资源的开发,利用家园联系栏、幼儿园网站、幼儿园宣传板报、老师和家长的微信群等。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方面的信息和方法,做到家园共育,共同教育孩子。
(五)随着远程培训学习的逐步深入,我意识到自己专业上还需学习,成长、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值得我去后续学习和整理、反思、总结、提炼的东西也还有很多很多。蓦然回首,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在“国培计划”――宁夏幼儿园转岗教师园本研修能力专项培训中,我又一次完成人生破茧化蝶的瞬间,未来定格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二、对幼教工作建议
由此可见,培训对幼儿教师提升素质的重要性,因此建议将远程研修培训纳入幼儿教师基本的教育教学培训工作中。这样才能使每一位幼儿教师在培训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不断推进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必发.教师职业道德与幸福生涯.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2]李季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郝秀英.数字化幼儿园的教师应对.2014.12.27.
[4]陈志超.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与利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幼儿教师 信息素养 培养模式
新形势下,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时代下的幼儿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教育者,更是幼儿学生知识资源获取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幼儿教师通过对科学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好的引导了幼儿学生开展学习,开发智力,创设优质的教学环境,充分运用图形并茂的教学方式授课,实现了与幼儿学生之间的亲密互动。幼儿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展现了学前教育中幼儿成长的教育理念。因此,对其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幼儿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现状
当下,国内已经有超过一百五十八所高等院校设置有学前教育专业,进行学前教育进修的学生人数高达几十万人次,再加上在职幼儿教师约有一百五十多万人,规模庞大的幼师队伍为信息素养的培养加大了难度。国家政府为完善社会法律,专门针对幼儿教师培育问题提出相应法规:必须完善学前教育培训体系,逐步满足师生多样化的学习渠道和实质需求,三年内实现10000名幼儿园园长或模范教师的信息化培训,全国各地教师和园长专业培训时间需控制在五年以内。经济社会发展,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速度加快,国家政策扶持,幼儿教师需抓住机遇,努力将专业提升的契机落到实处。即便当下幼儿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模式有了众多理论支撑,包括了十步调查法,信息搜索过程。混合培训等模式,但要从根本上改变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相对低下的现状,还需要政府,高等院校,幼儿教育机构等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为此,本文提出了集中培训与园本培训相互穿插的新型培训模式。
2.集中培训与园本培训相互穿插的信息素养培养模式理念
2.1集中培训
集中培训主要针对的培养目标是幼儿园园长及骨干教师,并在教育部和各地区教育厅的统一指导下开展工作,最终实现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整体提升。
2,.2园本培训
园本培训是幼儿园内部的培训模式,通过对各老师实际工作岗位的分析,并结合教学实际进度进行的全园性质的培养模式。
以点带面是集中培训与园本培训相互穿插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点,通过集中培训的信息技术人才,带动全园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最终达到对幼儿教师信息素养整体提升的效果。老师和幼儿园是这种培训模式的重要构成部分,二者相互扶持,共同进步。对全园教师进行分层培训,师徒结对是典型的操作方式,最终达到对幼儿教师信息素质整体培养的目的,保证了教师队伍源源不断的教学活力。
3.幼儿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辅助措施
3.1对教育厅行政管理职责进行深度强化
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涉及到教师自身,幼儿园领导层和教育主管部门三个方面。教育厅的行政管理职责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集中培训的最终效果,是培养幼儿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关键。集中培训模式需要以点带面来加强骨干教师的信息素养,各大幼儿园的重量级教师是集中模式的主要培养对象,需承担起对其余普通教师的培训责任。而在园本培训过程中,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的相互配合是师徒结对操作实现的关键一环,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给予年轻教师相关指导,年轻教师在信息技能上给予老教师尽可能多的帮助,互补互利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幼儿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提升幼儿园的整体教师素质和教学效果。理论与实践不断结合,周期性进行教学方式的总结更新,多种形式的动态教学策略是双赢的结果,小组研究,集中讲授,课题讨论,网络教学等是其中主要的培训形式,普及型,一般型,提高型是其中主要的培训内容层次。根据园内不同教师的不同水准,制定切合个人实际的培养计划,最终达到全面提升幼儿教师信息素养的目的,实现对信息化技能的熟练应用。
3.2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
学前教育信息化在国家教育工作中逐渐凸显重要地位,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幼儿园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关键就在于对资金的筹集。所以,政府应逐步实现“园园网”的建设,不断加大对幼儿园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另外,幼儿园也可以不断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对园内信息基础设施进行资金扶持,实行以奖代补的措施;最后,号召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对幼儿园信息化建设进行投资,只有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做好幼儿园信息化软硬件设施建设,才能为教师信息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园内不能真正满足多媒体网络教学需求,没有基本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导致未能高效执行幼儿信息化教育。因此,实际的行动才是贯彻教育政策的根本见证。
4.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多方协作才可从根本上做好做好这项工作。另外,建立健全幼儿教师奖励机制也是行之有效的一项措施,并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培训工作。幼儿教师也要根据该园幼儿的思维特点和生活习惯进行健康教育,在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让教学内容更加契合幼儿的实际成长状况,实现教育目标的总体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