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幼儿教师毕论文

时间:2022-07-31 03:29:21

导语:在幼儿教师毕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幼儿教师毕论文

第1篇

【关键词】职业倦怠 影响因素 应对策略

职业倦怠(job burnout),又称“工作倦怠”“职业枯竭”“工作耗竭”等,最早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提出。职业倦怠是指从业者因为不能有效地应对工作上持续的压力而产生的一种包括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在内的综合症状[1]。国外大量研究表明职业倦怠最容易发生在助人行为的丛业者身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典型的助人行为,自然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国内众多研究调查发现,在幼儿教师群体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现象[2-3]。作为一种消极因素,职业倦怠对幼儿和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与成长都会产生负面影响[4]。因此梳理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探讨提升职业幸福感的途径,无论是对教师自身还是对儿童都具有积极意义。

一、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一)个体因素

个体因素指婚姻、职称、教龄等人口学变量以及归因方式、应对方式等人格特质因素。

1. 人口学变量。婚姻、职称和教龄等人口学变量与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密切相关。己婚幼儿教师的情绪衰竭程度比未婚者严重,而个人成就感高于未婚幼儿教师;职称也与职业倦怠显著正相关,职称越高,职业倦怠感越强。有关教龄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尚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绪衰竭及去个性化程度会不断增加,个人成就感降低程度随之减弱。而梁慧娟和冯晓霞调查发现从刚参加工作到有23年教龄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分布较广泛;但教龄超过23年的老教师没有明显表现。还有学者提出幼儿教师职业生涯的倦怠期可依次划分为激情适应期、成长选择期、胜任平稳期、更新冲突期、平稳停滞期、复发危机期、离职消退期七个阶段,教师在各阶段普遍存在职业倦怠,只是每个阶段的程度不同而已[5]。

2. 人格特征。一些涉及人格特征的研究表明,应对方式、归因方式等因素与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显著相关。毕帼英研究表明面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压力,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幼儿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6]。归因方式对职业倦怠也有不同的预测作用,倾向于内控性归因的教师的职业压力负荷更大,可能的原因在于内控性归因的教师认为个人的能力、行为和个性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下,职业压力负荷明显增加,导致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出现职业倦怠[7]。

(二)组织因素

组织因素是指个体所在组织的特征,包括职业特征、工作量、待遇与专业发展机会等。

1. 职业特征。工作负荷过载、安全责任重等特征是导致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幼儿教师工作量大,特别是保教工作负担过重,长时间处于超负荷状态,导致身心疲惫;幼儿在园安全责任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安全问题会让幼儿教师压力倍增,从而产生压力感和倦怠感。

2. 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发展与教师的职业态度与倦怠感有着密切关系。幼儿教师享有的专业发展机会越多,其职业倦怠感相应会越低。教师在工作岗位获得的专业发展机会不够,导致专业发展需求得不到满足,是其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

3. 待遇。待遇偏低也被认为与职业倦怠有着密切关系[8]。尽管幼儿教师的待遇在近年来逐渐提高,但与其他职业相比仍然偏低;而他们也普遍认为自己劳动所得的报酬与家长和社会赋予教师职业的重要使命不相称,这使他们从内心感到不平衡,从而产生厌烦情绪、工作动机不足等消极心理。

(三)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是指教师工作、生活的社会大环境。主要包括社会变化和教育改革对教师职业的要求和期望、家长的态度与认识以及社会支持等。

1. 社会变迁与教育改革对幼儿教师职业的新要求与高期望是导致职业倦怠的重要社会原因[9]。近几十年来,在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获得了许多专业发展的机会,但同时也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压力接踵而至,而职业倦怠恰恰就是从业者因不能有效缓解过大的工作压力而导致的对所从事工作的消极态度和行为。

2. 家长的态度和认识。家长往往成为幼儿教师压力的主要来源。很多家长对幼儿教师缺乏足够的理解和尊重,往往要求过高。家长的认识和态度是社会公众认识的重要部分,如果家长对幼儿教师职业缺乏必要的尊重和认可,不能给予足够的理解、支持和协助,那么教师在沉重烦琐的工作压力下很容易产生情感耗竭。

3. 社会支持。毛艳美调查发现幼儿教师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10]。幼儿教师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少有时间与家人、朋友进行轻松的交谈,而且在工作上同事之间的教学互助合作行为也较少,生活和工作均都得不到有效的社会支持,因而容易产生孤独感和倦怠感等消极心理。

二、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提升职业幸福感的途径

(一)加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教师的人格特征等心理因素是职业倦怠的重要影响因子,提高心理素质是缓解职业倦怠的重要途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人从事各项工作,享受美好生活的重要前提。幼儿园可采取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个体和团体心理辅导、教师成长互助小组、户外拓展等多种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教师掌握积极的归因方式和应对方式,增强情绪调节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使其在压力与挫折面前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

(二)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影响职业倦怠的重要职业特征因素。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社会和公众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注重专业发展,否则很难积极应对各种压力与挑战。

(三)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

提供充分的社会支持,可以有效地缓解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首先来自社会大众特别是幼儿家长的尊重和支持至关重要。应提高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可度,倡导社会大众尤其与幼儿教师接触频繁的幼儿家长,改变以往对幼儿教师的片面认识,尊重这一职业,给予理解、支持和协助。其次,要切实提高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低下,使其在与其他行业从业者进行诸如经济待遇、职业声望、社会权益等方面的社会比较中心理失衡并最终导致职业倦怠。因此,缓解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提高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社会应该首先从经济上对幼儿教师的工作予以肯定,通过制定合理的薪酬办法,使其在经济方面足以维持充裕的生活,以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为职业幸福感的提升创造条件。

(四)创建民主和谐的幼儿园氛围和文化

良好的幼儿园氛围和文化有助于减少教师的工作压力,缓解身心疲惫,提升职业幸福感。首先,幼儿园要营造富有人情味的管理氛围,尽可能为教师提供人性化的管理服务。在工作、学习和生活当中给予教师最真诚的帮助和关怀,让教师在努力工作、辛勤付出的过程中得到源源不断的爱,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归属感和愉悦感,增强幸福感。其次,幼儿园应尽力创建本园特有的幼儿园文化,为幼儿教师创设一个民主和合作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合作,让他们在自由民主的文化环境中,合作共事、互相交流、共同成长,共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Maslach C,Schaufeli WB, Litter MP. Job Burnout[J].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001 (52).

[2]梁慧娟,冯晓霞. 北京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成因研究[J]. 学前教育研究,2004 (5).

[3]林琳. 内江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J]. 教育探索,2010 (12).

[4]潘君利,左瑞勇,汤永隆,邓丽俐. 民办园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J]. 学前教育研究,2009 (3).

[5]赵娜,秦金亮. 幼儿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的职业倦怠[J]. 教师教育研究,2007 (3).

[6]毕帼英,张姝,许燕. 幼儿教师工作特征、应对方式对职业倦怠的影响[J]. 中国特殊教育,2008 (7).

[7]张世萍,魏勇刚,牟映雪. 幼儿教师归因方式对其职业倦怠的影响[J]. 学前教育研究,2012 (8).

[8]谢蓉,曾向阳.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与职业幸福感的提升[J]. 学前教育研究,201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