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3 13:01:27
导语:在对数学学习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气压止血带;止血
中图分类号:R68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5200(2016)05-026-03
DOI:10.11876/mimt201605010
膝关节病变占据骨关节病很大比例[1],膝关节病变严重者须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彻底根治性治疗。由于膝关节周围血管丰富,关节置换对膝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外科破坏较大,出血量大,术中采用止血带止血,不但可减少患者失血,也能为手术医师提供清晰的术野及相对干燥的截骨面。然而,研究指出[2],止血带可诱发术后水肿、组织缺血性损伤,且对术中髌骨轨迹定位产生显著干扰,部分患者还可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因此,临床在尝试优化该术式的止血带使用方法 [3-4]。我院近年来即开展了此项研究,观察全程应用止血带及半程应用止血带的综合临床效果,以期指导临床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已在我院伦理委员会报批备案,正式授权开展。106例患者均为我院2011年9月―2014年12月住院并初次拟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者。入选患者均排除凝血障碍、贫血、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周围神经/血管病变、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既往血栓病史或下肢感染史等不适宜纳入本次研究的情况。所有患者均得到了临床知情权保障,自愿参与,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3人。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如表1所示,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全部手术在1.5h内完成,术中止血带压力设定为患者(自身收缩压+100)mmHg。研究组给予半程止血带止血,即在截骨前采用止血带止血,待手术完毕无菌敷料加压包扎后即松解。对照组给予全程止血带止血,即做皮肤切口之前即给予止血带止血,待手术完毕无菌敷料加压包扎后即松解。术后12 h均常规日1次口服利伐沙班,每次10mg。患者术后将患肢抬至心脏平面以上,常规恢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组综合失血情况评价:①对比两组的预计失血量,以临床常用的Gross公式[5]实时测算,对围手术期含隐性失血量的失血总量进行预算。②术中失血量:即吸引器瓶内收集血液量与术中所用纱布的净增重之和。③术后引流量:常规留置引流管的48h期间,统计总引流量。④测定两组术后24h的血红蛋白水平及血细胞比容。⑤术后24h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低于90g/L者需输血,统计两组输血率。
1.3.2 两组术后疼痛、肿胀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对比两组术后1d及7d的大腿及膝关节疼痛程度,以临床常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术前及术后1、3、7 d对大腿周径进行测量,若周径增长即判定大腿肿胀,对比两组术后当日、3d及7d的大腿肿胀率。统计患者自术后到能实现直腿抬高及屈膝90度所需时间。
1.3.3 深静脉血栓筛查:两组术后1、3、7d均进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6],以观察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统计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临床数据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综合失血情况对比
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术后功能恢复及血栓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术后当日及术后7d大腿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直腿抬高及屈膝90度时间均显著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当日及术后膝关节疼痛VAS评分、术后大腿肿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研究组隐匿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者14例、发生率26.42%;对照组隐匿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者18例,发生率33.96%。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数据表明,若不应用止血带,术中出血量最大;全程应用止血带,术中出血量最小;半程应用止血带,出血量介于这二者之间[7-8]。半程应用止血带虽然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全程应用,但是二者实际出血量差可控制在100mL以内,这是一个可以接受的临床预期[9],
而半程应用止血带对术后疼痛和肿胀的正面作用与100mL的出血量增加相比,更具有临床价值。全程应用止血带虽然术中失血量显著降低,但是术后引流量却显著高于半程止血的患者[10],因此,其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并未因此减少。另有观点认为,初次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时患者其术野解剖层次非常清晰,发生喷射性出血的概率很低,即使不应用止血带,其术中失血量增幅也在可接受范围,且可以术后输血作为弥补,比半程止血对术后疼痛肿胀的预防效果更好[11]。笔者认为,使用止血带可以查找和干预术野内出血点,不用止血带,一旦出血点被遗漏,术后引流量会非常大,导致术后引流时间延长,围手术期出血量会显著增加,更会增加引流切口感染的风险,这反而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因此不应用止血带是不可取的临床策略。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实施止血带止血,术后可诱发缺血-再灌注损伤[12],进而引发术后疼痛和肿胀,同时可刺激术后的应激性出血。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术后大腿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半程止血带的应用能够显著避免术后的大腿疼痛。两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系因为两组术式相同,对膝关节周围的组织破坏相同,这与止血带的应用并无显著直接关系。两组大腿肿胀率整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其他报道[13]不同,可能由于各中心技术成熟度差异,术中对组织的不必要破坏较少、术后护理干预及消肿药物应用及时有关。而两组直腿抬高和屈膝90度的动作实现时间有显著差异,说明半程使用止血带能够显著促进患者早期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止血带应用后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本领域十分关切的问题,而本次研究中,两组均无症状性深静脉血栓出现,只有隐匿性深静脉血栓发生,说明降低止血带应用时间无法遏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
参 考 文 献
[1] 吕厚山.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进展和现状[J]. 中华外科杂志, 2004, 42(1):30-33.
[2] 何涛,曹力,杨德盛,等.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止血带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 分析[J]. 中华外科杂志,2011,49(6):551-557.
[3] Welling D R, Mckay P L, Rasmussen T E, et al. A brief history of the tourniquet[J]. 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 2012, 55(1):286-90.
[4] 李菊芬, 曾鹏.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分时段应用止血带疗效和安全性的对比研究[C]// 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 2014.
[5] 张福江. 止血带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隐性失血量的计算及临床影响[C]// 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 2014.
[6] 陈志. 骨科大手术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回顾性调查[D]. 长沙:中南大学, 2012.
[7] Heit J A. Comparison of Ximelagatran with Warfarin for the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fter Total Knee Replacement -NEJM[J]. Lancet, 2003.
[8] 张阳, 刘宁, 钱齐荣,等. 止血带使用时间与全膝关节置换术肺脂肪栓塞风险的实验研究[C]// 全军骨科学术大会. 2010.
[9] 李彬,钱齐荣,昊海山,止血带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近期作评用价[J].中华外科杂志,2008,46(14):1054-1057.
[10] 李想,董纪元,陈继营,等.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止血带应用方法的效果比较[J]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32(6):609-610.
[11] Thorpe P E. Tourniquet and method of using[J]. FreePatentsOnline,2001.
随着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不断转变,一些新的教学思想也开始在高中数学发展过程中逐渐渗透,更好地督促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数学结合思想强调“数”与“形”的内在转化,有助于学生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本文旨在通过对数形结合思想的了解,探析其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找到更好的将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的途径。
1 数形结合思想概述
数形结合,简单来说,就是将“数”和“形”两个方向内容通过巧妙结合,共同作用于数学教学研究工作与学习中,其本质就是将更为抽象的代数知识与相对直观的几个图形进行联系,在相互结合的过程中既能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又能够准确揭示几何构造,更富创意的将数量关系与空间构造形象结合在一起,通过这种结合,找到数学解题新思路。
2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贯穿于数学问题的发现、发展与解决过程之中,能够让复杂的数学问题更加直观,解决思路更加新颖,同时,学生还能够与这样的创新思维中发现与解决更多数学问题。这种思想的贯彻与执行对于高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2.1 有利于数学知识系统整合
高中数学知识在内容与课程设置上都更具有系统性,并且更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具难度,但是通过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解决数学难题,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让学生能够逐渐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整合知识系统。
2.2 有利于增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当前高中生对于数学学习普遍具有抵触心理,对于难度不断加大的学习过程力不从心,对于数学兴趣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数学结合在高中生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复杂问题简易化,给学生提供更加多元的解题方式,让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更有自信心,逐渐提高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通过对学生数形结合练习的指导,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在交流过程中学生能够与数学教师消除隔阂,对数学学习更具有积极主动性。
2.3 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形”与“数”的结合与转化,突破固有的解题套路,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进一步得到提高,探索出更多面向的解题思路、同时,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还会发现新的数学规律,归纳总结出数学学习方法,不断在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创新,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
2.4 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在数形结合思维带动下,学生能够在在学习中从更多面向、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起发散思维,让学生能够透过数学问题看到数学内在规律与本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变化与发展,切实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途径
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充分体现在数学学习的各个阶段:
3.1 数形结合思想初步探析
我们应当在教学的初级阶段,也就是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过程中,初步向学生介绍这种数形结合思想。数学知识无论是在概念的形成或者问题的发掘过程里,都隐藏着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机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析,让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探索新的数学知识。在这个引导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到,首先,教师应当对数形结合解决的问题进行明确设置,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自己的教学设计;其次,运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对这种方式产生兴趣,如果教师所运用的方法不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兴趣,那么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将受到影响;最后,教师应当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对数形结合思想进行理解,τ谄浜侠碛τ媒行有效指导,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形结合思想的独特魅力。
3.2 数形结合思想巩固
高中数学,只要是对数与形的深入探究,所有的学习内容与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这两大领域,所以,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问题上有着很大发展空间,教师应当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亲自实践这种方法,并对学生的应用进行科学指导,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真正感受数形结合的作用,实现数形结合思想的进一步内化与巩固。
3.3 数形结合思想概括总结
数学知识的教学有赖于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由于高中数学教学难度是呈螺旋状上升的,知识内容的安排也是系统严谨的,所以,我们在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每一阶段的教学时,应当有适度的空间进行反思与总结,这样,学过的思想方法才能够形成应用优势,作用于数学学习。
第一,教师与学生应当共同对数学结合应用的知识难点进行系统盘点,总结这一段时期数形结合的有效应用,例如函数图像、集合、不等式数轴等等,都是学生应用数形结合的知识领域,通过概括这些知识点,总结每一个内容数形结合方法,归纳总结经验。
第二,具体分析数形结合方法在应用中的问题。每一位同学在解决具体数学难题时,运用数形结合的能力也不相同,所以难免会出现一些应用上的漏洞,所以,学生应当定期对自己的数形结合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例如画图是否精确、数形结合是否等价等等,将数形结合思想更好地完善。
4 数形结合思想内化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所谓的自主学习,又可以称为自我调节的学习,通常指的是学生能够主动确定数学学习的目标、选择学习的方法、监控学习过程以及评价学习结果等。可以说,自主学习是学生个体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它不同于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它将学生放在了主动的位置,使学生树立起了数学学习的主人翁精神,从而有利于思维型、创新型数学学习人才的培养。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初中数学教育受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着严重的重知识、轻解决,重记忆、轻理解以及重模仿、轻创造的现象。这种数学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只关注思维活动的结果而忽视了思维活动的过程以及学生学习心理的发展和个性之间存在的差异。在这种教育形势下,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和认识远远没有达到教育者期望的目标,甚至不少学生对数学学习抱有恐惧的心理,认为数学太难、枯燥、与现实毫无联系。对此,教师要寻求各种有效办法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重视并找到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 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要想培养初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必须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数学教育方式,做到以学生为本,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的内容营造一种探究的氛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从而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行为定性。例如,在进行几何图形的学习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中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寻找几何图形中存在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既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又发挥了自身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其数学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二、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活动的参与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是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根本保证。对于初中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例如,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穿插一些数学故事或数学谜语等活动,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惧心理得以缓解,使其能够更加乐于配合教师的数学教学活动,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实现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课本中枯燥的文字转变成具有图片、动画、声音等元素的课件,这不仅可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同时也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调动。
三、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创新思维
有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思维活动,才能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创造和探索。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一方面要抓住时机进行提问,通过问题的提出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当然,这个问题的提出要循序渐进、由简到难,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充分地调动、活跃。另一方面,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数学知识预习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作用。在正式讲课前,教师可以通过正确的指导,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能够通过独立预习获得相关的数学基础知识,大概掌握所学知识,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教师讲解的数学知识。
四、 注重系统学习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所谓的系统学习,就是让学生在自己已有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数学知识结构的建造。教师在结束一个单元或者一个知识点的讲解时,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数学知识框架的构造与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地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回忆,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同时通过知识结构的构建,能够对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掌握,有利于其对数学的自主学习。
五、 进行数学作业的创新与优化
数学作业的创新与优化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业的设计也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要尽量设计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数学作业,在数学学习任务的完成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数学作业,如几何模型的制作等。学生通过制作可以对几何图形的规律进行一定的思考和总结,这就使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总之,初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必然选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其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从而实现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涛.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新课程(中学),2012(09).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想;策略
一、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挖掘和提炼数学思想的方法
(一)分析教材,挖掘数学思想
教材是数学教学的根本依据,为了更好地挖掘和提炼数学思想,教师应仔细分析教材,针对教材内容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总结,全面分析不同教材之间的联系和不同,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一套新的数学思想。
分析教材是教师在授课之前必须要做的工作之一,也是对内容讲授的基本要求,教师只有自己对教材的内容全面吃透并做到灵活运用,才能更好地完成和实现对学生的教学工作。对于小学数学教育来说,学生大多处于一个基础水平,对数学学习还缺乏必要和理性的认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断开发和挖掘适合不同学生的新思想新技巧,实现对数学思想的渗透。
(二)通过建立教学目标体现数学思想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合理确定教学目标,首先全面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基本情况,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分层教学在教学之前首先要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运用一定的标准将不同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据此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保证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最大程度上获得成绩的提升。
采用分层教学模式,有利于关注每一个同学的个性发展,让教师更方便地确定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教学目标,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一种模式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学们可以在这种学习环境当中激发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与传统教育模式不同的是,分层教学以学生自我为中心,在教学中居于主体地位,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快乐中不断取得进步。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
(一)利用创设的教学情景渗透
教师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合理创设不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针对数学学科逻辑性强、思维跨越大的情况,可以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把数学思想赋予一个具象的环境,如在讲比较物体长短时,可以把教材中的图形运用到实物中,如比较铅笔盒和笔的长短、尺子和橡皮的长短等,采用这种方法很容易让学生接受。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度的概念,可以引导学生在本子上划线,结合数形结合思想,用尺子对所画线段进行测量,使学生认识到数形结合思想的方便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自行选择不同数学思想的方法。
(二)在新知识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教学思想
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中数学基础培养的重要依据,然而概念作为对数学思想的概括,具有抽象性,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很难准确地理解众多概念的含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对概念的提炼,将不同抽象性的概念在一副框架中相互联系成一个整体,做好分类工作,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新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自行探索,培养学生探索数学规律,并通过获得的规律和自己的总结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通过数学活动的操作实践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教学不能单纯地对理论进行讲述,往往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不仅难以理解还会觉得枯燥,这时可以在教学中加入一些具体实践的东西,通过实践更形象做好对数学知识的解释,并培养学生自行实践能力,并在实践中向学生渗透一些新的数学思想,例如,在讲到数学规律这个概念时,可以运用具体的实践配合讲解,因为无论在数学领域还是生活中其他领域都要遵守规律,将数学中的抽象概念运用到生活中,学生就会更加准确地理解规律的含义,从而对数学规律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此种方法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提升和数学思想的渗透具有同等重要性。在课堂上,教师“填鸭式”地灌输或是教条化地讲授,学生对此早已厌烦。我们要努力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数学老师要将课外乃至城市中那些新鲜的元素带到课堂上来,以增强学生的眼界。
三、在学生课后生活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一)合理安排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对学生课堂学习成果的检测,同时通过认真完成作业,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加深学习印象,在课后作业的安排上,教师要充分考虑到知识的巩固和对数学思想的渗透,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法对题目进行解答。适当留一些开放性的试题,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对于学生的数学思想的培养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强化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对数学方法的理解
要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光靠课堂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要结合生活中的相关现象,不断思考不断分析,很多数学知识都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学生要正确做到学以致用。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学生提供一些生活经验和数学分析方法,让他们能够在生活体验中理解和运用数学思想。
四、总结
通过对以上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学思想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小学数学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仍然存在较严重的不足,其改进和创新、完善也是诸多老师、家长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本文提出的几种数学思想渗透方法,希望能够带给相关教育领域的人才多一份建议和启迪,望诸多社会人士共同携起手来,促进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梁秋莲.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J].小学数学教育,2012(03)
[2]吴明富.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池州师专学报,2004(05)
[3]黄育粤.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应遵循的原则[J].云南教育,1999(05)
[4]束仁武.教材如何渗透数学思想[J].安徽教育,1997(05)
(一)生活离不开数学
数学被很多人认为是枯燥、乏味的学科,对数学的学习缺乏兴趣,但是数学却时时刻刻存在于我们生活中,大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 : “任何数学知识 , 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它的模型。”在数学教学中,也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从实际出发。利用实际生活中的思维情景能够使学生利于接受和理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将数学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
从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数学教学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填鸭式的教学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思维情景的创设,从根本上改革授课形式,使学生在现实中主动学习,能够具体形象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理论,学会新的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创设数学思维情景的必要性
(一)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新课改突出学为主的教学思想,而教师则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通过创建数学课堂教学思维情景,提供给学生生动的学习材料的同时在相当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情景的巧妙设计会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改善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厌烦心理将起到巨大作用。
(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通过创设数学思维情景,搭建数学概念与具体问题之间的桥梁,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参与到情景教学当中,亲身体验,在此过程中,进行课堂讲解,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学习的信心,从而达到情感、知识、能力的协调全面发展,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创设数学思维情景的途径
(一)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引起学生兴趣
数学从生活中来,也到生活中去,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将恰当的生活问题情景引入课程学习中,将数学中的问题生活化,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将商场的打折问题、学校课件做操排队问题融入到数学学习中,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在此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情景教学使学生对以往知识系统化、形象化,利于整合和记忆,同时易内化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二)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易于学习掌握
初中生的人生阅历和生活常识还不够丰富,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针对初中生特点,应该在设置数学思维情景时从学生熟悉的事物、环境入手,尤其是学生喜欢的名人,感兴趣的事,甚至是他们朗朗上口的诗词歌赋入手,可以迅速拉近跟学生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解速度和路程的问题时,以刘翔的比赛为例,出于对明星的热情和对其跑赛速度的好奇,主动计算,解决问题。课堂气氛将被调动起来,数学学习也将变得轻松活跃,有兴趣进行接下来的学习。
(三)通过活动互助创设情境,提高学习质量
数学情景的创设将营造一种富有的情景氛围,将枯燥的知识融入到学生活动当中。这就要求情景的课前引导和活动进行要密切配合,各个环节都不能漏掉,要将教学内容与活动各个环节都有切合点。在活动中,以学生为主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并通过在活动中的亲身经历,观察、发现、总结教学知识。整节课学生经历了动手、观察、思考、总结这四个环节,加深了学习印象,并感受到动手参与的快乐,更容易接受新知识,也将会在类似情景下将学习知识得以运用。
(四)创设优美情景,提高数学美感
关键词: 幼师数学 困难成因 对策
幼师数学是继初中数学学习之后的进一步学习,同时。幼师数学在幼师阶段的学习中占有基础和关键地位。同学们从初中步入憧憬已久的幼师大门时,往往是豪情满怀,信心十足。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有些同学便感到幼师数学并不是当初想象的那么简单易学,也不再是初中时考高分那么容易,又显得十分枯燥、乏味和抽象,有些内容甚至难以理解,从而表现出不自信、畏惧等特征,严重地影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
一、学习困难生的形成原因
数学学习困难生是指智力正常,且处于正常的教学环境中。在同类群体中,数学学习水平低,达不到国家规定的相应数学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他们有的是因为智力发展水平滞后,思维水平低,数学学习能力,有的是因为生理、心理等内在因素,更有造成身心变化的家庭、社会、学校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的学习困难生本来还有很高的学习热情。但由于兴趣、爱好、学习方法等原因导致了暂时学习上的失败。这时,如果家长或教师采取粗暴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怒斥、讽刺、挖苦或以失望、不理睬、歧视等态度对待他们,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中学生的心理还不成熟,容易走极端,在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往往以破罐子破摔的行为来进行报复。在这种心态支配下,教师或家长越是逼迫他们学习,他们会越容易产生反感。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差。
二、学习困难生的转化策略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
作为一门中学的主要课程,其重要性已被绝大多数学生所认识,但他们对数学学习真正的价值和意义还很不到位,他们仅仅认识到数学基础对于理化等自然学科的学习有一定的关系,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而数学观点、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对于科学研究、生产劳动乃至日常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学生的认识十分肤浅,至于数学文化在整个人类文化中所处的地位及其在人类文化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更是知之甚少。一个人的数学观支配着他从事数学活动的方式,极大地影响着他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和动力,决定着他用数学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了解学生的数学观,并积极地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从而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获得学习数学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真正学到应该学到的东西,是数学教师应该做好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一项工作。
(二)改进学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有不同的学法,应尽量学习比较成功的同学的学习方法。改进学法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积累过程,一个人不断接受新知识,不断遭遇挫折产生疑问,不断地总结,才有不断地提高。“不会总结的同学,他的能力就不会提高,挫折经验是成功的基石。”自然界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过程便是最好的例证。学习要经常总结规律,目的就是为了更一步的发展。通过与老师、同学平时的接触交流,逐步总结出一般性的学习步骤,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简单概括为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结)。每一个环节都有较深刻的内容,带有较强的目的性、针对性,要落实到位。
(三)坚持正面教育,关爱学习困难生
了解学习困难生的特点是进行教育转化的前提和基础。学习困难生的普遍心理是自卑感强、自制力弱、自信心缺乏,并因而丧失学习兴趣,不能自主地、主动地获取知识。甚至放纵自己,自暴自弃。因此,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内心感受,主动走近学生,关注学生的生活,及时感受学生的心理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一些表扬、鼓励,多一些肯定、赞许,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恰如其分地评价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与进步,点燃他们的希望之火。同时教师要花大功夫培养学生学习的耐心,消除其急躁情绪,使其能够正确对待进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复”现象,做好应付失败的心理准备,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策略的指导教学
对于幼师生都认为学习方法因素制约了学生数学学习,我们在平时学习数学时,由于数学知识的连贯性,题目的灵活多变性,做数学题就需要我们有严密的思维,解题方法不拘泥与一种,而且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当注意学习策略的指导,如对解题策略、复习策略、课堂记笔记的策略等的指导,还可以让班里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来给全班介绍他们成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和大家互动,开展交流,使大家在交流互动中得到启发与提高。
(五)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指导学困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意识足学困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对自身行为的选择,它既不是对基础知识的具体应用,也不是对应用能力的评价。数学意识是指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该做什么及怎么做,至于做得好坏,当属技能问题,有时一些技能问题不是学生不懂,而是不知怎么做才合理,有的学生面对数学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套哪个公式,模仿哪道做过的题目求解,对没见过或背景稍微陌生一点的题型便无从下手,无法解决,这是数学意识落后的表现。数学教学中,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准确性、熟练程度的同时,我们应该加强数学意识教学,指导学生以意识带动双基,将数学意识渗透到具体问题之中。
三、结语
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反复的工作。教师必须掌握其心理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落实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做耐心细致的工作,才能收到显著的效果,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敦莹.高中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因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06 .
[2]张中.普高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05.
[3]温淳.高中数学学习策略与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7.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77(2016)15-0111-01
前言
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以学生学习客观规律为基础,在特定时间内教师教给学生最多的数学知识,学生掌握最多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更能培养起良好的数学思维。但就目前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师仍存在忽视学生学习特点、忽视课堂氛围、一味追求课堂知识量等问题,使得初中数学课堂氛围过于沉闷,进而让学生对原本就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逐渐失去兴趣。针对此现象,笔者根据课堂出现的问题,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1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巩固
目前很多教师急于追求教学成果,往往忽视了对课本中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巩固,在学生基础知识不牢的情况下片面追求过多难题,不但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的系统学习,更会削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一些教师还由于过度重视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直接导致了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过少甚至忽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定律或概念,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数学中出现的基本规律、概念进行细致的讲解,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没有坚固基础的数学学习是本末倒置的行为,对于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十分不利。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跟自身能力相匹配的练习,避免学生盲目的做各种习题册,盲目参加各种辅导班,白白浪费时间。
2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实践出真知,是指只有通过动手实践,才能够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于初中生来说,只有在课堂上真正思考和实践之后才能充分掌握所学知识。而在现阶段的课堂中,教师仍是课堂的主体,单一的讲授模式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填鸭式教学很容易让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产生厌烦情绪。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由课堂主导者向引导者的角色转变,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学习,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进而能够主动的进行探究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产生对数学学科的浓厚兴趣,更有利于学生日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
3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双向互动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对所授课程倾注感情,以真挚的情感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及时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惑,并及时进行讲解。同时教师还要精心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堂活动,如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回答问题,对获胜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类似的课堂活动可以增加学生小组讨论和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各抒己见,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探究精神,同时也可以起到锻炼学生发散思维的作用。
4丰富数学课堂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改的出台,对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根据新标准,对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进行调整。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教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师可以多媒体播放用所教知识解决的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除此之外,为学生展示数学趣味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再配合及时的讲解,才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和理解。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利用相关教具,如纸板、铁丝、木条等,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简单的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5重视教学反馈与评价
教学评价的过程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回顾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传统的评价方式是单一以学生成绩为标准对学生所进行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虽然看似科学,但不利于一部分成绩中等或中下等的学生开发潜能,从而过早的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根据新课标对教师评价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评价,及时肯定学生的努力,将以往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转变为师生间的双向评价,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总结,更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教师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对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6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是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加强对初中数学基础知识部分的讲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增加对教学评价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师数学教学的效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成方妍.当前初中数学教师课下辅导效率不高的原因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2]吴瑞生.“四自主”教育模式对培养初中数学教师素养之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情景设置;方法
一、前言
在构建主义理论基础的指导下,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最佳教学方式,这就是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发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经验相结合。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数学只是能够促进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学习。但由于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并不能够轻易的理解数学知识所包含的文字与符号等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将数学定义及数学符号所代表的含义与逻辑赋予它们一定的形象,使数学教学变得生动,使数学学习成为一件有意义并且充满乐趣的过程。
二、数学教学中情景设置的作用
首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概括性,职业学校的学生整体素质并不高,因此对枯燥的数学教学兴趣较小。在传统的数学教学环境中,主要由教师主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少主动思考,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对问题探索的热情。因此,加强对数学教学的情景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让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握具有抽象含义与概括性的数学知识[1]。其次,促进学生在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对数学知识进行把握,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中,教师简单的将数学公式与结论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直接接触到具有抽象概括意义的数学知识,大部分学生不能理解这些知识从哪里来,能够解决什么具体问题。因此在对数学知识运用中容易产生障碍。再次,有助于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迁移与在实践中的运用[2]。学生在具有一定教学情景的环境下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能够使学生更加清晰的认识到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能够什么样的环境下运用,又能使学生对如何有效解决问题有了更加灵活的体验。学生能够在教学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解决问题的任务,这样,就会使学生乐于钻研更为深入和复杂的问题。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将所学专业知识与数学只是相融合,能够为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数学教学情景的设置,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最后,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社会现实相融合。数学知识是简单抽象概念的集合,数学知识本身并不具备感情,但现实社会中的每个事物都或多或少的具有一定的情感因素,教师与学生本身都是具有丰富感情的人,需要在学习中加强情感体验。教师与学生在数学情境教学中能够有效建立起情感连接,这样就能够提高教学成果,同时对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有很大帮助。
三、提高数学教学情景设置的方法
通过对数学教学中“棱柱的性质”的学习,来阐述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将教学与情景设置相结合:
1.教师通过一定的准备,在上课过程中分别向学生展示著名建筑,如卢浮宫、白宫、北京故宫等等,在由学生挑出这些建筑中较为明显的几何体:棱柱、棱锥、圆锥、球体等。然后重点向学生讲解在这些形状中,那些叫做棱柱。学生在对棱柱有了一定直观的了解后,再向学生展示用不同材料做出的三棱柱、直四棱柱、六棱柱等形状,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棱柱的特点后,用准备好的纸张或者其他可塑性材料制作出一个棱柱。
2.将学生分成小组,观察学生做出的棱柱形状,对棱柱的种类进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一定的引导,鼓励学生对自己做出的棱柱进行概念上的总结。在对棱柱概念进行总结中,可以分不同小组从不同角度对棱柱进行分析总结,然后每小组推荐出一名学生总结自己坐在小组对棱柱形状的认知与定义。在充分肯定学生思考与回答的积极性后,由教师在学生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对棱柱的概念与分类等进行简介,强化棱柱概念。例如,可通过平行四边形ABCE按AA方向平移形成。答案不唯一,可提醒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发现,教师说出一个,说完后,可让学生仿教师的说法说出后几个。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都是由一个平面多边形按某一方向平移而成)揭示棱柱定义:一般地,由一个平面多边形沿某一方向平移形成的空间几何体叫棱柱。然后出两个相同的斜四棱柱拼起来让学生判断是否是棱柱?引导学生要对几何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分析,然后作出判断。
3.通过提问、观察、假定、推理、检验五个教学步骤的层层推进,在学生初步欣赏了几何形状的美感后,通过引导学生动手热情,将所教授的数学知识感性化。在对棱柱的定义与分类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棱柱概念有了较为深刻的认知。这样不仅是学生获得了知识技能,同时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是由学生的智慧创造出来的。这对增强学生自信心,学会互相帮助等都有很大的助益,最终也提高了数学教学效率。
四、总结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情境的有效设置必须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经过教师与学生的一致认可,才能当做成功的教学案例。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未来的时间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采用数学情景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学习效果,从而保证只要学校的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康少军.淺析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及其价值[J].芜湖: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47-48.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自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101-01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学校教学的长期目标。学生拥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不仅能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还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掌握知识,将会让学生受用终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有意识的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为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打下基础。
一、培养初中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基本前提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在初中数学学习中,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数学,了解数学的重要性并讲解数学家为推动数学发展所作出的努力,让学生在充分认识数学的基础上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情趣。另外,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进行自学,为学生自学建立信心,对自学方法加以引导,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与初中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智快速发展的阶段,其情绪化比较明显。教师与学生的师生关系,也直接影响了初中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态度。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积极主动的与初中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喜欢数学教师的基础上也喜欢起数学课程来。在教师和学生良好的互动关系建立后,教师和学生的交流配合质量决定着教师教学效果,并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可以积极提供给学生自学的必要帮助。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学校教学的长期目标。学生拥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不仅能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还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掌握知识,将会让学生受用终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有意识的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为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打下基础。
三、重视课前预习布置预习思考题
课前预习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课堂知识,还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初中数学学习上,数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布置预习思考题。学生在预习之后,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数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把握,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在初中学生中,有很多学生还没有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这就需要数学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拟定预习提纲,明确预习目标,明确重点和难点,帮助初中学生有效的进行课前预习。
四、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初中生自学进行引导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独立阅读、独立思考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初中阶段正是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或课后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遇到问题时先进行仔细理解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理解,阐述自己的解题思路,然后在经过数学教师的讲解让学生理解题目。
2、培养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点的能力
初中学生一般情况下善于总结、能够自己整理知识点的能力还是非常欠缺的。但是,培养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点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要积极指导和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反思,并系统整理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提高学生对知识点归纳、总结、联系能力,使知识点形成一个系统,学生学习了整理知识点的方法,尝试举一反三,这样可以更快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养成课后自学习惯,善于总结并勤于类比
为提高初中学生自学能力,在课后也要让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在课后要善于总结、勤于类比,反思总结提高。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后,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放肆,要求学生写内容小结,在学习完一段时间知识点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点总结和小结,可以针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学习后的心得以及典型习题等加以归纳总结,让学生在课后也能积极进行知识总结,提高自学能力。
初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初中生学习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自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并不断提高学生反思、总结、归纳,最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 马玉玲.怎样培养初中生的数学自学能力[J]现代教育研究.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