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乡镇卫生院扶贫

时间:2022-03-20 07:10:56

导语:在乡镇卫生院扶贫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乡镇卫生院扶贫

第1篇

在农村推广应用卫生适宜技术和药品是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对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教育,使其熟练掌握卫生适宜技术,并应用于实际临床诊断和治疗中,不仅提高了基层卫生人员的业务水平,也直接降低了人民群众的医疗费用,这符合中国现行医疗体制改革的基本国情[1]。但要保证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效果的稳定性与持久性就必须逐步构建长效机制,而长效机制构建第一要素就是基层卫生机构的人力资源,其中因为乡镇卫生院在基层卫生机构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乡镇卫生院的人力资源成为了适宜技术长效投入的关键。

1重庆市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现状

乡镇卫生院是连接县级医院和村卫生室的中间力量,是基层医疗机构的核心,也是中国三级预防医疗网络的枢纽。因而,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7年重庆市共有乡镇卫生院1090所,其中中心卫生院304所,一般乡镇卫生院657所,非建制乡镇卫生院129所[2],但医疗人力资源现状令人忧心。据2008年调查数据显示全市乡镇卫生院仅有职工29552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5205名,占总人数85.29%;聘用临时人员5295名,退休职工13553名。

1.1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才结构

1.1.1本市乡镇卫生院人员学历结构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的学历主要以中专学历以下为主,占总人数的比例为63.81%,而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才则比较少,还不足总数的4%,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不到1人;硕士则更是凤毛麟角。突出显示本市基层卫生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低的现象,严重影响到适宜技术在农村地区推广的效果,见表1。表1、2是根据重庆市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报告整理得出。

1.1.2本市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职称分布所占比重最大的前3项为: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和无职称,其总和占卫生总人数的98.86%。其中仅初级职称就占到总人数的73.72%。可见本市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技术人员的职称结构普遍偏低,见表2。

1.1.3乡镇卫生院技术人员中执业资格分类截止2008年全市共有执业医师7549名,占29.95%,执业助理医师6444名,占25.57%,注册护士4481名,占17.78%,药剂人员1600名,占6.35%,检验人员755名,占3%,其他人员4376名,占17.36%。

2农村适宜技术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2.1乡镇卫生院体制混乱,卫生人员整体队伍不稳定,严重阻碍适宜技术推广进程基于各地财政状况的不尽相同和乡镇卫生院机构改革步伐不一致,致使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不能统一解决,呈现出乡镇卫生院所有制形式各异,同一个行政区域内乡镇的机构性质、人员身份、工资待遇等却不尽相同。目前,全市尚有60所卫生院未纳入机构编制管理。在已实施编制管理的乡镇卫生院中,大部分依然是集体所有制单位。大多数区县多年未对乡镇卫生院编制进行调整,由于没有统一的编制核定标准,造成乡镇卫生院编制极不平衡,核编最少的仅2名,多的达到180名,差异甚大,导致乡镇卫生院整体队伍很不稳定,随意性较大,严重阻碍了适宜技术的推广进程。

2.2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总体数量不够、结构偏失、整体素质低从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现状不难看出,目前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面临极大的困境,主要表现在整体数量不足、素质偏低,根本无法满足适宜技术对推广机构的需求,何谈更好地为人民提供优质的卫生服务。(1)卫技人才紧缺,2008年调查显示全市共有农村卫生技术人员54665名,其中乡镇卫生院29552名,乡村医生25113名,平均每千农业人口拥有卫生人员2.31名,低于全市每千人口3.0名和全国每千人口3.42名的水平。(2)医护人员比例偏失,WHO推荐的医护比标准是1∶2,而本市乡镇卫生院医护比例仅为1∶0.32;有关规定护士在医技术人员中不低于30%,但本市仅为17.78%,相差甚远。(3)职称分布不均,WHO推荐的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员高、中、初级职称的比例是1∶3∶1,而本市乡镇卫生院高级职称人员仅288名,基本上以初级职称为主,占到总人数的73.72%,不符合标准的橄榄形分布[3]。

2.3年龄结构分化严重,内部学习和传授机制不全一般来讲,人员年龄结构呈橄榄型分布,从中心向两边逐渐减少,即人员数应以35~45岁年龄组为中心向两边逐渐减少为最好。这样的人员年龄结构,老、中、青梯队合理,能够通过卫生院自身人员的“传、教、帮、带”,使医院业务能力能够在较长时期保持一定的水平,有利于卫生院的长期发展[4]。但从实际调查结果来看,几个示范县-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的年龄结构呈典型的金字塔式分布,即年轻人比较多,不符合人员年龄结构呈橄榄型分布的特点。

2.4乡镇卫生院医生待遇和福利低,一定程度上影响适宜技术在基层的应用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本市乡镇卫生院人员年平均收入仅为18883元,比重庆市职工年平均工资23098元低4215元。其中在职职工工资中财政补助所占比例平均为24.12%,最高的也仅为60%。全市有709个乡镇卫生院建立职工医疗保险,占总数的63.53%,未建立职工医疗保险的乡镇卫生院仍有407个,占总数的36.47%;有501个乡镇卫生院建立职工养老保险,占总数的44.89%,未实行养老保险的乡镇卫生院615个,占总数的55.11%。适宜技术推广的本质就是让基层医生在保证疾病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卫生适宜技术,来降低农村居民的医疗负担,从而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当然这难免会影响到乡镇卫生院的效益及基层医生的个人收入,这对于本来就不富裕的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更是“雪上加霜”,自然而然就会有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和个人对适宜技术产生抵制情绪,因此只有解决好乡镇卫生院职工的福利、待遇问题,才能使他们真正的全身心投入到适宜技术的推广工作中去。

2.5人力资源区域分布失衡,致使各地适宜技术应用掌握程度千差万别据2009年卫生适宜技术示范县的卫生人力资源数据可知,各地卫生人力资源差别很大,卫生人力资源最好的铜梁县,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097名,占全市总数的2.36%,超过服务人口比例;荣昌县情况次之,拥有执业(助理)医师764名,占全市总数的2.29%,也超过服务人口的比例;情况最差的是秀山县,全县仅有卫生技术人员915名,占全市总数的1.03%,平均每千人口仅拥有0.78个卫生技术人员,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90名,注册护士156名,两者都不到全市数据的1%,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人力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致使适宜技术在各地推广进度差别甚大,适宜技术应用掌握情况也千差万别,见表3。#p#分页标题#e#

3对策与建议

3.1加快乡镇卫生院体制改革步伐,统一规划编制,稳定基层卫生队伍

加快乡镇卫生院改革步伐必须做到两点:(1)要根据新形势发展要求和自身的功能定位,彻底改变陈旧的经营观念,建立新型农村卫生服务理念,强化农村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全面落实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要把传统的“院内服务”、“坐等服务”模式转变为“主动服务、综合服务和终身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把传统的“医疗”服务功能转变为“公共卫生联合基本医疗”,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全面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2)政府要根据本市各地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服务人口、服务范围等为基础,开展全市范围的定岗、定编,实现岗位与权责对等的人才编制机制,同时公开招聘新型农村卫生技术人才,充实和完善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保证基层人民群众的卫生服务需求得到满足。

3.2增加财政投入,解决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

西方公共产品理论中,Samuelson曾指出公共产品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两种特性,根据是否完全具备以上两种特性公共产品可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和产品具有明显的公益性,但它又有自身的特征,其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都是不完全的,属于准公共产品[5]。理论还指出只有政府成为公共产品的供给者,才能保证服务的公益性和可及性,而中国自1994年的财政体制改革以后,出现县乡两级政府履行事权与其可用财力严重脱节,导致乡镇卫生院的投入责任一直处于空缺状态,因此只有明确政府投入责任、增加财政投入、稳定职工收入才能稳定乡镇卫生院人员队伍,同时逐步解决职工住房、医疗、养老保险等,从根本上解决乡镇卫生院人员的后顾之忧。

3.3通过各种政策,增加乡镇卫生人员数量,提高其素质

基层卫生队伍是农村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农村的基本保障之一。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履行职能,在实践中充分利用现有的医学教育资源,选择具备条件的中等卫生学校鼓励申办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专门为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医学高等专科技术人才。对乡镇卫生机构定向培养的考生可适当降低录取分数线;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国家指定的边远、贫困地区可以安排定向服务招生计划;面向贫困地区农村定向招收的学生可优先申请国家助学贷款、适当减免学费、优先获得勤工助学的机会[6]。在培养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同时,可将适宜技术的部分内容作为课堂内容或选修课,这样不仅增加了他们实际操作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卫生人员对适宜技术的知晓率。

3.4完善适宜技术对人力资源的激励和补偿机制

第2篇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抚发[2009]21号)要求,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农村卫生投入,优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着力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和保障水平,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到2015年,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争取把个人承担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至30%以下,农村卫生和农村居民健康的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每万农业人口执业医师人数达到1名、执业助理医师人数达到1.5名,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0/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0‰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4‰以下,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以县为单位达到98%以上,平均期望寿命在2010年的基础上增加1岁。

二、巩固发展新农合制度

(三)完善新农合制度建设。农民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参合农民数逐年稳中有升。不断提高筹资标准和医疗保障水平,按规定落实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比。加强新农合即时补偿工作,确保一次报账率90%以上。以乡镇为单位全面推进门诊统筹工作。开展大病统筹按人头付费、病种付费、总额预付以及分段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合理控制医药费用。积极探索以设区市为单位进行统筹,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

(四)提高新农合监管能力。按照《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县乡经办机构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市县乡三级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设置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要求,农业人口在20万以下的(含20万)县级经办机构配6至8名专职人员,每增加10万农业人口增加1名,人员总数原则上不超过15名,编制由县(区)政府解决,乡级经办机构配备2至3名专职人员。经办机构工作经费按县级人均不少于0.5元、乡级人均不少于1元,分别列入同级年度财政预算,并随新农合制度发展逐步提高。探索工作经费县级集中管理模式。加快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改善监管手段,提高监管能力,实现新农合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的联网,实行县级网上审核,信息系统建设经费由县级财政统筹安排解决。

三、健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五)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全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及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严格执行基本药物及非目录药品使用管理规定,落实配备政策,统一网上招标采购,统一执行零差率销售。国家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三张网”报销目录,并落实有关补偿政策。积极探索已实行人、财、物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探索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六)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补偿机制。健全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多渠道补偿机制,多渠道补偿收入由医疗服务收入、各级财政补助收入、医保补偿收入、风险基金等构成,统筹用于卫生院房屋维修、设备维修和人员经费支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要保障基层医务人员合理收入水平不降低。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核定补助、绩效考核”的原则,县级财政按政策规定的分担比例,足额将补助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采取当年预拨,下年结算办法实施。

四、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七)积极开展创建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活动。切实加强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创建活动,以创建活动为抓手,加强和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按照创建方案要求,抓好各项具体工作落实。2011年具备基本创建条件的县(区)要积极参加第四轮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创建。到2015年,力争60%以上的县(区)达到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标准。

(八)加强基层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建设。到2015年,建立起基本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卫生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食品安全、职业病防治、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力争80%以上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达到二级标准。所有县(区)拥有职业病防治技术服务和监管机构。县、乡两级医疗机构设立公共卫生科室。

(九)加强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到2015年,实现县县有标准化综合医院,60%的县级中医医院在硬件设施和内涵建设上达到县级医院标准化水平,50%以上的县达到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标准。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优化管理运行机制,综合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加强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落实传染病人的归口管理。加快中医中药事业发展,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都要设置中医科和中药房,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基本实现每个村卫生室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逐步建立健全医患纠纷调解机制。

(十)加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县(区)政府负责在每个乡镇举办一所标准化卫生院,不得以任何名义采取拍卖、承办、租赁、分散经营等有损其公益性质的经营方式。乡镇卫生院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公共卫生管理职能。除乡镇卫生院所在地外,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要有一所标准化村卫生室。

五、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十一)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运行机制。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作为重大民生问题纳入政府年度考核目标,落实县级补助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补助到位。根据本地公共卫生情况、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适当充实调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宣传,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

(十二)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工作。为农村居民提供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实施结核病和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光明·微笑”工程、农村改厕、农村妇女补服叶酸、农村妇女乳腺癌和宫颈癌检查、儿童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免费救治以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项目。

六、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

(十三)完善乡镇卫生院财务集中管理机制。县(区)卫生行部门成立乡镇卫生院会计核算管理中心,在坚持预算管理权不变、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按照“集中管理,分户核算”的原则,对所辖乡镇卫生院财务实行统一管理,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所有药品费用由县卫生行政部门会计核算中心统收统支。未成立乡镇卫生院会计核算中心的2011年底前必须组建到位,已经成立乡镇卫生院会计核算中心的必须加强管理,完善机制,提高运行效率,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撤并。

(十四)落实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保障机制。足额发放乡镇卫生院人员基本工资,省级财政对乡镇卫生院人员基本工资给予补助后,县级财政对乡镇卫生院经常性财政补助不少于上年度预算规模。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绩效综合考核,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在核定收支、核定补助不变前提下,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完成医疗服务任务后取得的利润用于乡镇卫生院事业发展和发放绩效工资。

(十五)稳妥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改革,逐步实行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人员、业务、药械、财务等方面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到2015年,60%以上的村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凡已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所,优先作为新农合门诊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和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机构,引导农村居民到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就诊。要保护好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做好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的发放和考核等工作,不得向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收取国家规定以外的任何费用。探索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机制,提高乡村医生养老保障水平。

七、提高农村卫生队伍素质

(十六)健全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机制。制定和实施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努力建设一支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定向为乡镇卫生院培养医学生,招聘执业医师,招募“三支一扶”医学院校毕业生,开展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培训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开选聘乡镇卫生院院长,选拔培养农村专业技术带头人,加强对口支援、卫生人才服务团工作。鼓励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卫生机构工作,对农村卫生人员在职称晋升、待遇政策等方面予以优惠。继续开展“从事农村卫生工作三十年荣誉奖”和“优秀乡村医生”的表彰活动。

(十七)完善乡镇卫生院人事管理制度。按照“总量管理、卫生行政部门统筹调剂”的原则,及时将省编办下达的乡镇卫生院编制落实到乡镇卫生院,要求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占总岗位的90%以上,从事公共卫生服务岗位占总岗位的20—40%左右。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合同管理,定期考核,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结合实际在编制范围内对乡镇卫生院人员进行动态管理。

八、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组织领导

(十八)明确农村卫生工作政府主导地位。县(区)政府要把农村卫生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每年专题研究不少于2次,不断解决农村卫生工作中存在的动态性的突出问题。要切实承担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和有效运行的应尽责任,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卫生投入增长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提高政府对农村卫生和医改工作的投入比重。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调控基金。

第3篇

李嘉诚基金会捐助“海南省农村卫生建设扶贫项目”历时3年多,耗资近4000万,覆盖海南省18个市县的农村地区,对于海南省农村卫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根据评估数据,可以认为项目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卫生机构的硬件设施、就医环境得到改善,卫生机构医疗水平得到提高,居民的长期健康水平有所提高。通过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当地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卫生机构区域合作,锻炼了基础医务人员,提高了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率。

1资料与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定性和定量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项目实施前后的农村卫生机构的人力资源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搜集相关数据,参与调查的乡镇卫生院数目,基线调查15所,终末期调查18所,分布在海南的东、中、西部。

2结果

2.1乡卫生院人力资源情况卫生院2010年卫生院平均职工总数33.39人,职业医师3.94人,助理医师4.02人,注册护士9.89人,与2007年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乡镇卫生院2007和2010年人力资源构成,女性多于男性;年龄分布中以35~45岁组比例最高;学历构成以高中/中专为主,2010年本科/大专比例(32.02%)较2007年(22.93%)有所提高;职称分布中,卫生院无高级职称人员,2010年职称构成与2007职称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员/士”初级职称最多。

2.2村卫生室人力资源情况终期评估调查30所村卫生室医生年龄平均为41.80岁,较基线调查的43.36岁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16)。83.33%的村医持有乡村医生资格证,16.67%持有全国认可的职业医师资格证,这一比例与基线调查相同。终期评估调查显示,村医学历构成主要仍然为初中(70.00%)和高中(30.00%),各组构成与基线调查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3讨论

项目实施前后乡镇卫生院的人员性别和年龄差异不大,学历分布显示,乡镇卫生院学历构成仍然以高中/中专为主,没有硕士及以上高学历的人员,但2010年本科/大专比例较2007年有所提高,职称分布中,卫生院无高级职称人员,2010年职称构成与2007年职称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员/士”初级职称最多。总体上看,项目实施前后村卫生室人力资源状况近似,但整体素质有明显的改善。

第4篇

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为了加强卫生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医疗卫生条件是经过民办银行贷款县和三分之一重点县建设项目实施后,建立健全了三级医疗保健网,初步实现了初级卫生保健目标。通过实施公共卫生计划,积极开展合作医疗。有效地控制了传染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的流行,大幅度降低了死亡率。居民健康水平和平均期望寿命,均有很大的提高。为经济建设和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作出应尽贡献。

*地区是卫生资源密集地区,除市级医疗预防机构外,还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民营医院和个体诊所。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改革的深化,人民生活有了不断的提高,*地区卫生事业仍然面临着一些矛盾和问题,集中表现在卫生事业的需要,其主要原因有思想观念陈旧,管理体制不顺,工作重点不突出,卫生改革滞后,卫生投入不足等因素。根本的出路在于坚持与时俱进,加快发展步伐。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才会有正确的行动。要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提出三个认识: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立适应新的形式要求和卫生服务体系,着力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水平”。认真落实十六大精神,是社会的共同任务,新世纪新时期的新任务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卫生事业是小康建设的组成部分,如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孕妇死亡率,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等指标,都是小康水平的基本监测指标,淀部门要把卫生事业纳入小康建设规划,卫生部门要围绕小康建设打好总体仗,当代政府历来关心群众疾苦,要进一步加化公民意识,把保护人民健康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行动,把群众生老病死等实际问题解决好,作为执政为民的实际体现。

*地区由乡镇化步伐加快行政区规划做了相应的调整,既撤销7乡1镇建制,新成立东城、南城、西城3个街道办事处,新的卫生管理不能有机会组合,形成合力不利于健全卫生服务网络,建立高素质的卫生服务队伍,高效的卫生管理体制和大病统筹的合作医疗制度,要坚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最好形成卫生所+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模式,即各街道办事处分别建立卫生所主管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制度。

*地区卫生工作有两个特点:一是常住人口近20万。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卫生服务的重要要摆在基层,目前,乡镇卫生院亏损严重,村口卫生站和合作医疗都面临着很多困难。要集中精力把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好,彻底改变基础建设设施落后,卫生人才匮乏,医疗服务条件较差的状况,二是人口密度大,流动人口多,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控制传染病、流行病和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

深化卫生改革的重点:一是调整资源布局,优化资源组合,重点解决农村,特别是贫困山区的“看病难”和“因病改贫”的问题;二是改革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保障机构为主体,

第5篇

一、目的意义

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将危害农村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作为筛点,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通过了解农民疾病谱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进一步指导农民合理医疗,有效地改善农村卫生状况;及时发现影响农民身体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使农民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不断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二、工作目标

20*年先行开展农民健康体检的乡镇有:*等12个乡镇,要完成20万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参合)农民的免费健康体检任务。20*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要完成60万名参合农民的免费健康体检任务。今后每两年要完成所有参合农民的健康体检任务。

三、健康体检项目和体检服务单位

(一)体检项目

从今年起,对连续两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由政府负责提供两年一次的免费健康体检。体检内容包括物理体检(内、外科)、血尿常规或血糖、B超(肝、胆)、心电图、胸部透视等5项,其中胸部透视可根据参检对象年龄或实际情况酌情确定。

对农村7岁以下儿童的体检按照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的要求予以生长发育监测,对参合的农村中小学在校生的体检按照学生预防性健康体检的要求执行。

(二)服务单位

农民健康体检原则上由各乡镇卫生院或中心卫生院承担,市级医疗机构要加强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通过人才培训、设备支援、下乡巡回服务等方式,协助卫生院为农民提供优质的健康体检服务。个别整体功能不全没有能力承担体检任务的乡镇卫生院,就近委托其他医疗机构承担体检任务或由扶贫挂钩医疗机构协助完成体检任务。

四、运作方式和管理

(一)运作方式。农民健康体检采用“体检券”方式运作,“体检券”面值10元,参合农民凭2张“体检券”每两年体检一次。体检券由市合作医疗办统一印制,市合作医疗办根据各乡镇的参合人数将“体检券”发放到各乡镇人民政府,各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各行政村参合人数将“体检券”发放到驻村干部,由驻村干部负责发放到参合农户。“体检券”发放的每一环节都要有领券经手人签字登记,并建立档案做到有档可查。“体检券”不能异地流通,不能冲抵现金。各乡镇政府在规定期限内组织农民到乡镇卫生院(中心卫生院)接受体检。各乡镇卫生院(中心卫生院)根据收取的“体检券”数量向市合作医疗办结算经费。

(二)组织管理。农民健康体检工作由市政府统一领导,卫生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协作,乡镇政府负责实施。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做好农民健康体检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实施工作,落实本乡镇参检计划,及时协助乡镇卫生院解决体检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农民健康体检工作顺利实施。市卫生局负责制订全市年度农民健康体检实施计划,落实体检定点医院以及体检实施过程的协调、指导、检查、督促等有关工作。各乡镇卫生院负责本辖区内农民的体检工作,体检后及时将结果反馈给体检对象,并负责建立健康档案。

(三)时间安排。农民健康体检时间由各乡镇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上报市合作医疗办备案。集中体检一般以村为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逐月安排集体体检,对一些因外出不能参加体检的对象,可灵活安排或穿插安排。

(四)专项资金拨付方式。市财政按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每人每年10元的标准设立农民健康体检专项资金,资金的拨付每年上、下半年分两次下达,其中第一次(7月底前)拨付1-6月份体检经费的80%,第二次(12月底前)拨付7-12月份体检经费的80%,剩余经费在年终考核验收后拨付。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提供两年一次的免费体检,这是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切实保障农民身体健康的重大举措。各乡镇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密切配合,积极探索,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确保取得实效。

(二)广泛宣传,形成氛围

各乡镇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采用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资料、开辟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农民健康体检政策。通过宣传,形成良好的氛围,提高农民健康体检参与率。

(三)明确责任,落实措施

各乡镇人民政府和体检医疗单位要结合本乡镇实际,制订相应的工作计划,认真做好农民健康体检发动、组织、实施等各项工作;同时要及时总结经验,以确保农民健康体检工作持续有效开展。财政部门要落实好农民健康体检专项补助经费并及时划拨到位。卫生部门要加强对体检定点医疗单位扶持和监管;各体检医疗单位要制订便民措施,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农民健康体检,确保健康体检质量,努力做到让农民满意。

第6篇

(一)抓改革,寻求卫生发展新突破。

以“卫生发展上水平、农民群众得实惠”为目标,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着力构建和谐卫生工程。

一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近年来,全县公开招聘医学院校毕业生100多名,培养“三支一扶”、订单生及执业医师30余人,培训全科医生8名。为每个行政村配齐了乡村医生,对357名注册乡村医生进行了继续医学教育。乡、村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总量不足、年龄老化、学历层次低等问题得以有效缓解。

二是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1.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2012年来,在全县卫生系统深入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严格执行各项卫生法律法规,全面加强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管理,建立健全了医疗质量管理等相关制度。聘请上级专家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开展集中业务培训,从去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基层医疗机构技能大比武活动。2012年举办了“全县基层医疗机构院前急救技能大比武”活动,比赛人数达64人。今年正在举办“全县基层医疗机构临床技能大比武活动”,通过比赛促学,提升医务人员理论和操作水平。实施基本诊疗路径管理,全县14个乡镇卫生院都开展了基本诊疗路径,中心卫生院开展了6个以上病种,一般卫生院开展了4个以上病种,基层医疗机构共开展了19个病种,有效地提高了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的患者入组率和完成率,符合进入基本诊疗路径标准的患者入组率达65%,入组完成率达93%,到目前止完成基本诊疗路径病人数408人,已经完成市级下达任务(市级任务500例)81.6%。

2.服务方式进一步创新。积极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建立患者座谈会制度,认真落实各项便民服务措施。广泛开展“三送健康惠民”服务,组织医疗骨干深入10个乡(镇)为群众送医送药,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全县乡村两级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统一规范、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卫生信息平台,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乡村医生全部使用电子处方,通过信息平台,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得到了有效的监管。

3.事故防范进一步加强。建立并完善了联席会议、预防预警、应急处置、专家咨询、分级调解、信息报送及责任追究等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工作机制,并层层签订责任状。设立了医疗质量监控部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在发现医疗纠纷苗头时,及时启动预案,采取措施,积极化解。在事故发生后,能按照处理预案的程序,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避免了盲目谈判和理赔。

(二)抓基础,打造农村卫生新面貌。

我县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以改革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契机,积极加快对基层卫生院业务用房和相应的医疗配套设施的维修、改造和更新,使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先后完成了新妇保院、新人民医院及县中医院住院大楼的建设工程。规划实施了14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任务,规划落实了286个村卫生室的建设任务。三是积极争取项目。抢抓苏区振兴和省卫生厅挂点扶贫良机,在市卫生局的关心帮助下,积极争取了横江、龙岗、木兰、珠坑、小姑卫生院的新建或改扩建工程。

(三)抓重点,成就卫生惠民新工程

一是新农合制度不断推进。

1.补偿方案日趋合理。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方案》、《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试点方案》等系列文件,住院补偿封顶线提高到8万元。爱心医疗救助、“光明·微笑”工程、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儿童“两病”救治、尿毒症免费透析等相关疾病新农合实行定额补助。

2.农民受益更为广泛。2013年,全县参合农民26.15万人,参合率达99%。与40余家省市定点医院、22家县乡定点医疗机构签订了直补服务协议,参合农民在异地便可以享受到直补服务。积极开展15种重大疾病救治工作,门诊统筹乡镇覆盖面达100%。

3.基金监管更为到位。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监督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全面实行住院统筹基金总量控制,门诊、住院日均费用、次均费用限额。不断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及对违规使用新农合资金行为的查处力度。

二是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健全。

1.合理布局医疗网点。邀请了省卫生厅专家组对我县医疗网点布局进行科学规划,逐步形成以基层卫生院为枢纽,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以村卫生室为网底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2.防控体系逐步完善。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认真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有力应对了禽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发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网络平台,实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基本形成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报告体系框架。

3.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落实。全面落实国家9大类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认真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实施“光明·微笑”工程,抓好儿童“两病”、尿毒症、重性精神病免费救治工作,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免费补服叶酸,农村妇女免费宫颈癌筛查及艾滋病母婴阻断等卫生惠民政策。到今年8月底止,全县共完成居民电子档案建档管理219577人,建档率达72%。规范管理高血压患者11459人,糖尿病患者2352人,重性精神病患者382人,0-6岁儿童建档管理28517人,孕产妇建档管理2100人,65岁以上老年人建档管理24160人。

三是努力创建群众满意医院。

从2012年开始,我县积极开展创建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活动,并与“三好一满意”活动相结合。2012年我县向省卫生厅申报6个乡镇卫生院(高田、屏山、小松、大由、丰山、珠坑卫生院)“创群众满意卫生院”已全部达标验收。今年申报了4个卫生院(洋地、岩岭、横江、长天卫生院),已做好相关迎检准备,于本月接受检查。

二、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我县农村卫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要求与群众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现有的农村卫生现状远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相对突出:

(一)资金短缺。

1.投入不足。目前,正在建设的木兰、珠坑、横江、龙岗、小姑等5所乡镇卫生院项目建设因县财政财力紧张,上级下达地方配套资金的250万元难以落实到位,同时按要求需政府支持投入资金配备给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一些必备的先进设备(如呼吸机等)未能到位,乡村医生在实施基药后,主要靠上级拨付的乡村医生实施基药每人每年3000元的专项补助及公共卫生补助1800元,加上每人每次的诊疗费6元,而药品零差价了,收入明显下降,导致个别乡村医生产生弃医从商的念头。

2.债务繁重。近几年,为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服务功能,各单位想方设法谋发展,搞建设,负债较重,截止2012年全县医疗机构负债1.5亿元。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药品全面实行零差价,医疗卫生机构已经失去了主要的偿债来源,严重影响了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人才缺失。

1.编制不足。由于编制不足,导致全县医疗卫生单位共聘用临时工441人,支付临时工费用每年每人平均15000元左右,每年总支出约661万元,大大增加了医疗卫生单位的经济负担。

2.结构不合理。本科学历人员严重稀缺,主要分布在县级医疗卫生单位,且因待遇相对发达地区差距较大,导致每年仍有部分人才流失。乡镇卫生院几乎没有本科生,甚至部分卫生院执业医师或执业医师助理仅1—2人。

(三)医患关系紧张。

民众对医学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有时社会舆论导向不够准确,医患纠纷发生以后,患者往往不走法律程序,而是采取各种“医闹”等极端方式,一旦出现“医闹”,社会关注和舆论焦点全部转移到院方及医务人员,甚至政府有时迫于维稳压力,对“医闹”人员未能采取强硬措施进行制止,这就无形中助长了“医闹”等歪风邪气的滋长。

(四)设备落后。

大部分基层卫生院仅有X光机、B超机、显微镜等上级配置或捐赠的设备,使用的救护车基本上是县级医院淘汰下来的,不少救护车使用时间长达10年之久,直接导致了很多疾病在乡镇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

(五)用房不足。

基层卫生院危房面积占业务用房总面积的36%,等卫生院在省厅的大力扶持下(安排中央投资450万元)得以新建或改扩建,仍有不少卫生院急需改、扩建,尤其是观下卫生院因城南大道改造已拆迁,目前仍租用民房办公,至今没有业务用房,急需新建。

三、今后发展方向

着力实现三大目标,努力使我县卫生事业健康向前发展。

1.提升医疗保障。紧紧抓住赣南苏区振兴规划的大好机遇,依托省卫生厅的挂点扶持和省厅领导的关怀,加快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建设,积极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合理规划和配置乡村卫生资源,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能力。

第7篇

20__年3月27日

几年来,在深化医院改革的过程中,我院坚持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方针,重点加强行风建设,深化“满意在卫生”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受到了社会各界及广大病人的好评。今年以来,特别是国家两会期间,我院为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 就医难问题,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受到城乡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把我们做法简单汇报如下:

一、狠抓行风建设,为病人提供便捷的医疗环境

多年来,我们医院的领导班子对我院的行风建设都十分重视,在抓医院业务建设的同时始终把行风建设纳入日程抓在手上,通过狠抓行风建设使医院的医疗业务质量不断提高,使医院在社会上的信誉不断增强。为病人提供了便捷的医疗环境,有力的解决了人民群众看病贵,就医难的问题。

1、倡导人文服务,树立人性化医疗观念。

我们医院在医德医风上严抓严管,医务人员的职业行为得到了有效的规范,基本上杜绝了生、冷、硬、顶、吃、拿、卡、要等不良行为。医院近年提出了人文化服务、人性化服务的更高要求。出台了“医德医风宣言”,标志着我院行风工作自我要求的提高。去年6月按照上级要求,贯彻执行了《首诊医生负责制》、《服务承诺制》、《无偿代办制》、《限时办结制》、《否定报备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六项制度。近几年满意度调查患者的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5以上,去年绥化市卫生局领导来我院暗访,并与住院患者进行了交流,对我院的行风的服务质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2、搞好集中整治,狠刹收“红包”、拿回扣等不正之风

几年来,我们药品采购和销售上的不正之风这一难点问题,当做重点来抓,医院成立了专门纠正药品和医疗设备采购、销售中不正之风的领导组织,采取了药品和医疗器械招标采购和与所的药品销售商鉴定协议书及与所有医生鉴定责任状明确了不许在药品销售中拿回扣,明确规定销售商发现一例立即退出医院,医生发现一例立即下岗处理。几年来,我院从来未发现有药品促销问题。在我院彻底杜绝了药品促销中的下正之风滋生的土壤,纠正了药品促销中的不正之风。同时我们还狠刹了医生吃请、收礼、收受“红包”的不良现象。我们制定了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明确了医务人员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准吃请、收礼、收受“红包”。发现此类问题,将对当事人做下岗处理。经过整顿医院的行风更加端正了,在全院杜绝了吃请、收礼、拿回扣、收红包的现象。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去年全年收到表扬信上百封。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信誉。

3、多渠道增加便民措施,解决病人看病难问题

为了解决病人对医院情况生疏,找医生和科室有困难的问题。我院设立了专家情况介绍板和各科的点名服务台,在两个大厅设立了两个导诊台,有专人为病人导诊。为方便行动不便的病人,我们还在大厅设有轮椅、担架等服务设施。在全院重新设立了各种导诊标牌,给病人就诊创造了便利的条件。为使急诊病人能及时得到救治。我们与交警队一起建立了交通事故急救绿色通道,重新装备了救护车,配备了各种必备的急救设备,安排了跟车急救医生。加强了急救中心的建设,设立了急诊观察床,即方便了病人又减轻了病人的负担。我们还设立了扶贫门诊和扶贫病房,给贫困病人就医创造了便捷的条件。

二、控制药品收入比例,让利于民

我院在过去药品采购全部采取招标制的基础上,果断的采取了控制药品收入比例,药品顺价销售的办法,降低药品价格让利于民。我们把医院所有的药品,无论国家规定的销售价是多少,全部按规定采取在进价的基础上加价15的价格销售,把过去医院得的中间差价让利于病人。这样就使病人的药费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大幅度的降低。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大了杜绝药品促销的工作力度。医院重新与所有药品供应商签订杜绝药品促销的协议书,进一步明确,如发现临床促销活动立即中止供货合同,出现的一切损失,由供药商负责。巩固了在我院杜绝药品促销活动的好局面。

三、在二级医院之间实行一单通,避免重复查检

为了减轻病人做辅助检查费用过高的问题,我医院采取了在二级医院间和二级以上医院,检查单实行一单通制度,即在近期内在其它二级医院和二级以上医院做的有医疗参考价值的辅助报告单,一律可在我医院使用,不再给病人做重复的检查。这个措施的实施,在不影响病人的诊疗的前提下,为病人减少了很多经济负担,深受病人的欢迎。

四、根据病情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降低病人住院费用

为有效解决经济困难病人住院治疗问题。我们采取了病人入院由主任审查的办法,控制病人入院的数量,除夜间急诊入院的病人以外,白天入院的病人一律由科主任查房,确定治疗方式。对能通院治疗的给退院通院治疗,对家住在镇内,住院治疗经济上确实有困难,病情又允许的,由住院医生给病人开设家庭病房,住院医生每天到家查房治疗。对病情危重和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人收入院治疗,并由科主任亲自制定治疗方案,严格控制病人支出,减轻病人的负担。

五、规范抗生素的使用,遏止抗生素滥用

为规范抗生素使用 ,医院规定门诊医生只能开具一定范围和级别内的抗生素处方,如超出级别,需由科主任亲自审核,高级别的抗生素只限于住院部使用。推出“临床药师干预不合理处方”制度。药剂科从住院、门诊处方中随机抽取处方,以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限定日剂量等为依据,分析其用药理合理性,并以期刊简报的形式将监督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公布并进行分析。有力的遏止了抗生素滥用的现象,有力的减轻了病人的负担。

六、实行单病种限价,让病人明白消费

我院对一些诊断明确医疗费用可以做出明确预算的单病种实行限价医疗。说白了就是看病“包干收费”,一个疾病从诊断、治愈到出院最高的费用,不伴有其他合并症,就这一个疾病,医院按照病种制定一个封顶价格,患者所有的治疗费用都包含在里面,超了医院负责,节约了退给病人。在此费额里,医院则须履约将患者治愈。如单纯性阑尾炎、无合并症的疝气、正常分娩等五个病种我们都实行了单病种限价。目前我们正在继续进行研究和核算将对更多的单病种进行限价医疗,减轻病人的负担,有效解决病人看病贵的问题。

七、推出“产后康复家庭护理”服务新模式。有效减少产妇医疗费支出

我院对顺产分娩且产后48小时没有医学指征的产妇,经医生同意可以提前出院,妇产科接生的主治医生与产妇建立联系制度,由主治医生上门进行产后访视,“一对一”指导哺乳、婴儿喂养护理和康复锻炼、负责产妇拆线等内容。这一措施加速了床位周转,使我院包括剖腹产在内产妇人均住院天数缩短到3.1天;人均节约费用300~500元,大大减轻了低收入家庭住院分娩的负担。

八、增设急诊观查床,做到有钱治病没钱也救命

为了解决需要住院治疗的急诊病人无钱或者钱少不能住院而延误治疗时间的矛盾。我们扩大了急诊观查室,在门诊区增加了观查床,对不需要到手术室做大手术的,在门诊进行缝合处置后,需要住院观查的病人,由原来的收入院治疗必为在门诊观查室进行观查治疗,这样就为病人减少了许多住院治疗的费用,为病人减轻了负担。对于确实无钱,或公安部门,民政部门送来的无保户等我们坚持有钱治病,没钱也救命的原则,由主治医生因病施治,开方下药,做必要的查检,由院长或总值班签字挂方,从来没因没钱而影响病人的治疗。

九、发放扶贫卡,对低保户医疗实行部分减免

为了满足广大农村人口和城市贫困人口的医疗需求,医院出台了20余项便民利民举措,正确处理医院发展、医院收入与解决“弱势人群”看病难的关系。我们建立了扶贫门诊、扶贫病房,先后在全市为低保户发放了三千多张医疗优惠卡,他们持卡医疗可以享受减免30辅助检查费的待遇。我们为现役军人和军队职工发放了军人医疗优惠证,他们治病的辅助检查和手术费,处置费等可以优惠50。我们每年都要到全市各乡镇进行巡回医疗,为农民送医上门,免费为他们治病,每年还为贫困农村增送四万元左右的药品,为解决贫困农民就医难的问题做贡献。真正使贫困病人得到了实惠。

十、扩大医疗服务网络,实行市、乡、村一体化医疗

第8篇

河北省文化厅 文化惠民

1995年初,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文化下乡”的工作构想,组织开展了“十下乡十进村”活动,拉开了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序幕。2005年,省文化厅先后为石家庄、衡水、廊坊、保定、张家口、沧州等地数十个县、乡镇送去书刊3万余册,编印致富信息近万份。2006年河北省图书馆给省级贫困县、边远山区县乡图书馆(室)送去近3万册图书和电脑设备。2007年省文化厅加强农村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和演出,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活动,省心连心艺术团全年下乡演出不低于120场,其他戏曲院团不低于60场,继续举办“太行情、老区行”、“共享新文化、共建新农村”等品牌文化活动,加快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河北省卫生厅 健康的保障

河北省卫生厅制订了系统的对口帮扶规划,省市级医院选择1至2个县乡医院作为对口支援单位,每两年轮换一次。2007年,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组织46所三级综合医院支援39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46所县级医院,组织242所综合医院对口支援309所乡镇卫生院;开展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支援39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234所乡镇卫生院;组织经常性的义诊、巡诊、卫生科普宣传、送医送药下乡等活动。

河北省科技厅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省科技厅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组织实施“科技活动周”;根据季节、农时组织开展集中送科技下乡活动,提供有效科技服务;落实“科技富民抢险行动计划”、“一县一业一园”、“太行山星火科技产业带”建设等科技任务,加强专项工作的科技服务能力;推进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县、区)和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创建工作。

河北省农业厅 农业的力量

省农业厅每年新建省级科技进村服务站100个,全部达到“五个一”标准,即一处固定场所、一名技术人员、一部电话、一套放像设备、一台微机,技物结合,为农民提供面对面服务。累计建设农民科技书屋100多个;出版《青年农民科技培训丛书》13种,编写《设施农业典型1000例》和《设施农业技术模式1000例》等大型科普读物,向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发放,指导农民科学种田。

河北省教育厅 将知识送到农村

省教育厅坚持利用寒暑假,开展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扩大参与学生的专业规模和参与数量;进一步推广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道路”经验,组织实施“百名教授兴农村”工程,引导督促更多的高校和教师到农村进行技术培训、开展项目研究、推广科研成果;同时以河北农大、河北科大、承德医学院、邢台医专等学校为试点,积极开展送知识、送技术、送信息下乡工作。

河北省委讲师团 理论下乡

2007年,省委讲师团进一步完善理论下基层联系点工作制度,为乡村干部做理论辅导,为联系点编辑教材、培训骨干;把形势政策教育与省第七次党代会精神有机结合,为基层干部提供理论服务;积极开展“社区讲堂”和“农村课堂”,全年以理论辅导和发放光盘、资料等形式进行理论下乡不少于1000村。

河北省司法厅 法律进乡村

省司法厅围绕“加强农村法制宣传,努力构建和谐河北”的主题,以“法律八进”为抓手,大力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每个乡镇设立一个法律辅导站,每个行政村建立一个法律图书角,搞好对农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的轮训工作;通过设立咨询台、发放联系卡、定期法律咨询等方法,组织法律工作者为农民群众提供多种形式的法律服务。

第9篇

一、从“基本”看定位

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是乡镇卫生院的主要功能之一。如何实现基本医疗,我们以为:

一是着手解决人员结构问题。其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争取引进专业人才,创造条件留住人才,职能部门要制定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向社区流动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职称评聘制度,使他们安心基层,服务基层;其二,走培训提高的路子,主管部门要组织二级医疗卫生机构对医技人员有计划地提供无偿培训,使医技人员有进修、深造的机会,着力培养拔尖人才;其三,结合卫生服务站的建立,统一调配人才资源,适度增强服务站的医技力量,实行站际流动,上下互动,解决中心人均门诊量低的问题,提高医护效能;其四,送技术到基层,职能部门组织医疗卫生机构技术力量轮流到卫生院工作的措施很受基层欢迎,要将此作为制度,抓好落实,切实帮助基层解决一些问题。

二是适度配置与基本医疗相适应的诊疗设备。就目前卫生院的诊疗设备而言,与省卫生厅颁布的配备标准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其一,要有配置规划,对超期服役的设备应逐步淘汰,职能部门要加强监管,保证设备使用的可靠性;其二,落实配置措施,基本医疗是准公共产品,在自我发展能力尚未形成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应给予相应扶持,可考虑两种途径,一是医疗单位筹一点,政府部门支持一点,二是政府部门提供医疗设备,按使用期限折合年收取额收取使用费,额满为止,缓解医疗单位配置资金短缺的矛盾;其三,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省卫生厅、财政厅对经济困难地区“基本设备扶贫”的力度很大,并要求年底前全省乡镇卫生院基本装备要全面达到“省标”,我市有中后山区,也有老区,应根据乡镇基本设备的状况,积极上向争取扶持。

三是提高农村居民在社区的首诊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的建立,使农村居民一般的常见病在家门口就能享有更好的治疗成为可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制定相关制度,贴近农民,上门服务,主动服务,提高服务效能;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保险基数,适当兼顾门诊费用是镇村多数人的声音,也是必然趋势,在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应成为新型合作医疗的主要医疗机构,农村居民在社区就医补偿标准与二级医院拉开档次,从制度上引导病员向社区分流,就近择医,提高社区首诊率。

四是创医疗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同于医院,无论是自身条件还是政策因素,都不可能朝大而全的医院模式发展。在此前提下,创自身特色就显得尤为重要。

五是落实双向转诊制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实现基本医疗的过程中,上靠二级医疗,下连服务站,一方面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有些病员必然会转向上级医院;另一方面自身医疗资源又因病员不足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建立病员双向转诊制度,一可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二可使康复期患者和一些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得到更贴近服务,减少患者医疗支出。

二、从“要求”看重心

乡镇卫生院是防治结合的卫生机构,在为农村居民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应履行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

乡镇卫生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要强化服务功能,逐步推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康复等系统工程,使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落到实处,实现这一目标,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改变公共卫生服务被弱化的倾向,调整人力配备。

二要强化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提高服务水准。

三要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卫生投入机制,改善运行环境。

四要健全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制度,把责任落到实处。

三、从“网底”看甚层

村级医疗是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转型之际,当务之急是要做好强基固本工作:

其一,加强服务站建设,努力改善设施条件。合理规划网点布局,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促进乡村一体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服务站建立要走多元化的路子,一是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鼓励自办;二是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按照服务站建设标准,改善卫生室基础条件;三是合作共建,村级经济条件不足的,可研究与服务中心共同建设、完善,委托中心管理,实现互赢;四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村级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在服务站建设和规范村医务室过程中,达到标准符合条件的,应发给《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具备开设条件的,予以清理,改变诊疗环境,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卫生的就诊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