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报告

时间:2022-09-15 05:04:55

导语:在大学生抑郁症调查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报告

第1篇

2005年2月22日,年仅24岁的韩国女星李恩珠在家中悬梁自尽,震惊全亚洲;而在她之前,2004年11月9日,轰动全球的《》一书的作者,36岁的美国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在美国自杀身亡;再往前,2003年4月1日,香港著名影星张国荣跳楼自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瞬间消失,令世人惋惜、不解。据悉,抑郁症是他们自杀的原因之一。

医学专家指出,抑郁症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困扰着现代人,抑郁症已成为影响家庭和睦、社会稳定的一种现代疾病。然而,人类社会对这种疾病的重视程度远没有到位,此病的危害仍在蔓延。我们希望通过本期刊发的这组文章,能让广大读者对这种“都市文明病”和心理健康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共同为家庭、社会的稳定和谐尽一份责任。

失眠、倦怠、沮丧、悲观、哭泣、没胃口、对未来没有信心、对生活提不起精神、对所有事物都失去兴趣,在遭到巨大压力、生活形态的改变后,你是否也常为这样的情绪感到困扰呢?小心!这种被美国人喻为“21世纪的黑死病”的心理疾患――抑郁症正在一点一点地蚕食着我们的心灵。

60%的自杀者患有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以情绪低落、思维联想缓慢、兴趣或愉缺乏、动作减少为主要特征,且危害性极大的疾病。抑郁症可以导致患者丧失工作和学习能力,若不进行积极的治疗,抑郁症就会反复发作、慢性化,造成精神残疾,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

据统计,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每年都呈上升趋势,2000年新发病例达3800多万,死亡病例达600多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调查报告,抑郁症目前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大约有1.5亿人口受困于不同程度的抑郁障碍。

虽然抑郁症不像其他精神疾病那样招人注意,但是如果长期得不到重视治疗,很容易引发其他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和癌症等。

另外,抑郁症患者一半以上有自杀的念头,15%至20%最终以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统计,我国每年有28万多人自杀,每年还有200万人自杀未遂。这个数字实在让人触目惊心。所有自杀者中,60%是抑郁症患者和精神分裂造成的。

压力是造成抑郁的根本原因

当红影星、歌星、作家似乎是抑郁症的首选对象,像一代文豪海明威、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香港演艺明星陈宝莲等都因抑郁症而自杀;患过抑郁症的名人有牛顿、达尔文、林肯、戴安娜……为什么抑郁症常常找上名人?北京心理危机与干预中心主任李献云介绍说:“除去遗传因素,抑郁的最大原因还是压力。压力有自身压力和外在压力两种。外在压力很简单,工作、家庭、婚姻等方面问题都属于外压。内压则是来自自身,比如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担心言行举止不恰当引来流言蜚语、担心恶意中伤等等,这种情况在名人身上比较多见。”

美国著名精神病理学家弗拉赫认为,成功能够导致抑郁。根据现代制度,大多数人只要能够胜任本职工作,就可能会得到提升,一直提升到不能胜任为止。但当人们在提升到“不能胜任”的岗位上就会面临许多应付不了的事,就会产生心理压力。提升往往带来社会和经济地位的改变,也伴随着更大的责任与压力,所以提升本身就能导致抑郁。因此当一个人实现了他梦寐以求的目标时,他患抑郁症的风险骤然上升。另外,许多成功者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周围充满着激烈的竞争气氛,它使人们变得孤独,难以找到知音。成功也可能激起悲伤感,因为任何目标的实现几乎都包含着终结。“完了”的感觉与“我再接着朝哪儿走”的疑问结合起来,便会激发抑郁。所以当人们达到最辉煌的顶点,当人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抑郁便汹涌而入。这也是一些名人在功成名就之后走上了自杀道路的原因。

抑郁症可怕,但并非不可治

抑郁症的防治一直是国际医学界重要的研究课题。

抑郁症是可怕的,但是抑郁症却不像癌症、艾滋病那样是绝症,不可治疗,在所有的疾病当中,抑郁症是最具有治疗性的疾病之一。80%以上的抑郁症患者可以通过药物和心理治疗获得康复。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自己的抑郁症被治愈后,曾以亲身经历告诫大家:要是“黑狗”(他将抑郁症称为黑狗)开始咬你,千万不要置之不理,要是严重的征象已经历经了数周,而且还有自杀的念头的话,那就赶快去看医生。

曾经被誉为美国头号玉女巨星的波姬小丝,在初为人母后一直饱受产后抑郁症折磨,陷入人生谷底。据统计,平均每10名孕妇便会有一名患上产后抑郁症。波姬小丝几经辛苦才摆脱阴霾,决定亲自撰书将这些年的心路历程公开,劝勉女士勇敢面对病魔。

据专家介绍,由于观念上的原因,百姓对于抑郁症的认识还存在不少误区,一般人总以为抑郁症只是不快乐而已。也正是由于这种观念,许多抑郁症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到医院来寻求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其实都已经很严重了。

专家呼吁:心理干预急需立法

据专家介绍,在发达国家,每个社区都配备有心理医生,他们可以及时地为社区内出现心理问题的居民实施心理辅导和治疗,但国内现在还很难具备这样的条件。

在先进国家的大学,平均每1000个大学生就有一位专职的心理咨询医生,而中国的一千多所高校中,只有30%的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机构,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心理咨询机构没有专职工作人员,受过系统训练的人才更少。中国的心理卫生工作,离国际先进水平还很远。

“忽视人的精神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心理专家赵国秋如是说。老百姓心理干预知识缺乏,包括各级政府的领导,往往忽视群众的心理安慰和疏导。赵国秋认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难点,是我国缺乏心理干预方面的立法和运作机制。缺乏心理援助的内容,同时,心理干预方面的人员十分紧缺,仅靠几个或十几个专家是远远不够的,当务之急是进行心理干预方面的立法,从法规上确定心理干预的必要性。

另外,目前国内所有的干预方式只能先引用国外城市的做法,这在我国很不适用,因此,急需编写中国城市和农村两种不同版本的“心理干预程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孙春晨博士认为,出现抑郁症等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除了个人生理上的因素外,他(她)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承担的社会角色等社会性因素也是重要的方面。心理问题所带来的危害不仅指向个人,在许多情况下,有可能危及到他人和社会。因此,通过社会力量对存在心理问题的人开展疏解、关怀和救治等工作,是心理干预的主要内容。

“对心理干预予以立法,可以从社会机制上保证这种干预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孙博士指出,为了使心理干预对个人的心理治疗发挥作用,需要用立法的形式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对心理干预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组织形式、措施方法等予以确认。这是心理干预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从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出发,心理干预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伦理理念,只有在切实维护并保障当事人的自由和权利的前提下,心理干预才是正当的。

抑郁症发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受其心理、社会和遗传等因素影响,病前有或没有明显的诱因。但在冬春季节交替时,人的内分泌系统可能出现紊乱或不协调等症状,情绪波动更是导致人们产生自杀念头的主要原因。这主要是因为冬春两季人们的代谢分泌比较旺盛,情绪容易兴奋、上下波动较大等因素引起的。

注意劳逸结合减少精神刺激,病人在此期间更要注意劳逸结合,尽量减少外部的精神刺激;在冬春时节,要尤其注意患者是否有复发的早期表现。抑郁症患者常是感觉身体上某个部位疼痛,或是疲劳、乏力;吃不香、睡不着,出现体重减轻等。

“抑郁症”女性多于男性

预防一些传染病可以打疫苗,无人能够对“抑郁症”产生任何免疫力。人处在精神免疫力低下的状态时,易患抑郁症。青春期、中年、退休以后,都是比较容易得抑郁症的阶段。

调查显示,30岁到60岁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30岁至40岁的中年女性和所谓“白领”都较容易得抑郁症。在众多来医院就诊的患者中,青壮年的白领占到一半以上。在某医院的门诊记者看到,前来就诊的女性患者要比男性患者高出2至3倍。而现在住院治疗的也是女病人多于男病人。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女性在现代社会中既要充当“上班族”,又须是“贤内助”,还得成为教育子女的“好妈妈”。另外,有些女性的性格比较内向,容易压抑自己的情绪,不会适当地进行发泄等等。

链接

抑郁症患者的8种表现

典型的抑郁症患者表现为“三低”,即情感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消沉。具体说抑郁症患者可能有如下8种表现。

1、没有明显原因的持续疲乏感,休息后也难以复原。

2、活动缓慢,有时又可能变得容易为小事发脾气。

3、常自责,或有内疚感,自我评价过低。

4、思考速度减慢,患者也可能感到自己变笨了。

5、失眠,包括入睡困难,睡眠浅而不稳,特别是早醒,也就是睡眠的最后一次觉醒时间明显提前。

6、食欲不振,进食减少,体重也可能明显减轻。

7、减退,对异性不感兴趣。

第2篇

关键词: 体育教学 高校贫困生 心理健康 策略

中国扶贫基金会近期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国高校在校生约1300万人,其中贫困生的比例约20%,在农、林、师范类大学贫困生的比例超过了30%,特困生超过了15%[1]。高校贫困生经济贫困程度正进一步加剧,比例也有增大的趋势。同时,具有心理障碍的贫困生比例也越来越高,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除了采用一些必要的措施和政策外,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目前,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心理治疗和心理健康的手段在国内外已成为常用方法,本文试就通过体育教学消除贫困生心理障碍,提高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作一探讨。

一、高校贫困生心理现状分析

高校贫困生在学习生活中面临着诸多方面的压力:经济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和对未来生活的担心,面对各种压力,一部分贫困生能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变压力为动力,吃苦耐劳,积极探寻解困策略和办法。但也有相当部分的贫困生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外界的各种关系,容易形成心理障碍,产生心理问题。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大学生中有心理障碍的人数比例正在不断增加,近年来已达30%[1]。高校贫困生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

1.焦虑。贫困生的家庭负担重,思想压力大,精神经常处于一种焦虑状态。过多的焦虑体验会损害他们的正常心理活动,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的贫困生在中学一直是尖子,到了大学,就产生了我生活上不能和你们比,就要在学习上比你们强,这样才能维护自尊的想法。他们把时间安排得很满,拼命地学习,希望自己每门功课都要拔尖,结果压力非常大;有的因种种原因考试成绩反而不理想,结果造成了挫折,导致意志消沉,情绪低落。

2.自卑。自卑心理是指个体由于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轻视自己自我的态度体验,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轻视自己或看不起自己,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贫困生由于不能正确对待眼前的困难,认为贫困带给自己的是耻辱。一方面他们很羡慕家庭富裕的同学,另一方面他们很自卑,感到低人一等。想要改变这一切,却又感到无能为力,从而形成自卑心理。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在其著作《自卑与超越》中认为,所有人都有一点自卑,只是程度不同。心理学研究认为,适度自卑感可以成为推动人发展的动力,但是,当自卑感造成心理困惑甚至引起问题行为时,就会导致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适应不良。

3.抑郁。中国青年报2004年1月15日发表了题为《贫困生抑郁状态高于非贫困生》的宁夏大学的一项调查报告,该报告显示:52.53%的贫困生存在抑郁状态或抑郁倾向。另有研究表明贫困生的总体抑郁倾向显著高于非贫困生[2]。该调查还显示导致贫困生抑郁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原因、应对方式、人格特质,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等,其中应对方式和人格特质是可以通过参加集体性的体育锻炼方式加以解决的。贫困生的抑郁心理是由于自卑,缺乏信心,在他们心灵深处设置了一道道屏障,不得已将自己封闭起来,在经济上又总不能抬头说话,从而形成心理抑郁状态。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贫困生心理障碍形成的基本过程是:经济贫困压力产生焦虑、想改变现状却无能为力形成自卑、长期的自卑和自我封闭衍生成忧郁。贫困生心理障碍从焦虑、自卑、孤独到忧郁这个过程也是其心理问题不断强化加深的。

二、体育运动提高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

体育运动强身健体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将体育锻炼系统地用于治疗心理疾病则开创于日本。由日本精神科医师森田正马(Morita Shoma)于1919年创立了森田疗法,经过其后继者近百年的不断完善发展,所形成的新森田疗法已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心理疗法。新森田疗法把体育疗法以及绘画疗法、音乐疗法、娱乐疗法等等应用到作业中去,大大地丰富了治疗手段,提高了治疗效果。加强学校体育锻炼对提高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体育运动能改变机体内某些神经递质的含量,进而影响情绪状态[3]。

众多研究表明体育运动能改变人体机能,从而改善学生情绪状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如长时间耐力训练在超过最大限度以上的训练时可提高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又如,在国外有专家报导,跑步者在慢跑一段时间后,产生一种欣赏音乐一样的愉,就是因为运动能影响大脑分泌一种心理“愉快”素――β内啡呔,这是大脑分泌的多种肽类物质中生物活性最强的一种物质,它能使人体保持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预防和改善躯体疾病和心理疾病。

2.体育运动能有效舒解贫困生心理压力。

体育运动有助于贫困生转移情绪指向,舒解压力,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现代运动心理学表明:焦虑和紧张状态会随着身体运动的加强而逐渐降低强度,激烈的情绪状态往往在体能的消耗中逐渐减弱,最后平静下来,从而减低人的应激水平。

三、在体育教学中,提高高校贫困生心理素质的实施策略

1.提高体育教师素质,了解贫困生心理现状。

在所有的心理治疗中最基本的要求是患者对施治者绝对的信任,而这种信任是建立在教师自身的修养和职业道德水平上的。在运用体育锻炼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过程中,要求教师本身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素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要对贫困生心理健康状态和成因有个通透的了解,帮助贫困生对贫困进行正确的归因,认识到贫困是一个综合的社会现象,是经济阶梯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的结果,这种情况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学生贫困主要是历史、自然、社会和家庭收入等方面的原因,个人原因基本上不存在[4]。只有正确认识贫困才能激发贫困生不怕困难、勇敢面对贫困和积极解困的斗志,从而最终战胜贫困。二是善于在对贫困生心理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有计划和有针对性地指导其体育锻炼的内容、形式、强度,以达到提高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三是在指导贫困生进行锻炼时,要采用同步反馈信息进行及时评价。教师要有能力建立一系列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测量评价指标,以便进行随时的检测和督导。同时教师要能及时运用评价指标对贫困生体育锻炼效果进行评价,做到抑制缺点、发扬优点,并不断改变施教因素,调整学生心理负荷参数,修订评价标准,以达到逐步消除贫困生心理障碍的目的。

2.创设良好的环境

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关键。这主要表现在:一是要淡化体育的竞争意识,注重让贫困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运动的快乐,而不能只注重运动的结果。二是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采用不同的锻炼形式,选择不同的内容,使不同的贫困生都能在体育锻炼中获得成功和进步,不断增强自信心。三是同贫困生建立起平等、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不断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3.科学选择体育锻炼内容和形式

(1)症状

Ⅰ焦虑。贫困生承受的压力比非贫困生大得多,因而大多数贫困生具有明显的焦虑心理特征,严重者还伴有头疼、头昏、心慌气短、冒汗等躯体不适。若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愤懑不平的状态,不仅严重危害贫困生的身体健康,而且容易衍生出其他心理障碍。根据我们的经验可从以下角度选择锻炼内容:①趣味性较强或贫困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如:羽毛球、排球、篮球、游泳等。②太极拳。联合国卫生组织已将太极拳列为心脏复健的运动项目之一,它具有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平抑焦燥情绪的作用。另外,运动后需做足够的放松练习,让身体得到充分放松,放松是消除贫困生焦虑的关键。

Ⅱ自卑。卑感是学生在判断自我价值时,发现与其他同学存在差距后萌发的。自卑是贫困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消除自卑,树立自信心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以情动情,真诚相待。在对待贫困生上,要了解他们,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贫困形成的原因,在教学中要多花费一些精力,重新燃起他们心灵深处的希望之火。(2)确立适宜的目标。体育课的目标可分为行为目标和结果目标,确立目标能提高贫困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和目的性,要重视过程,目标不能过高,确立带有一定难度的、通过努力可实现的学习或练习目标,使之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和练习过程的快乐,体会达到目标的成功愉悦,有利贫困生在体育锻炼中利用心理的积极因素去积极抗争,并达到成功消除自卑心理[5]。

Ⅲ抑郁。抑郁不仅仅是情绪不振,事实止,它不仅影响了贫困生的感知、思维,也影响了贫困生的精力、注意力集中程度、睡眠状况,从而导致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低下。

(2)锻炼方法

Ⅰ选择一项技巧性较强的集体项目为治疗活动项目,例如足球、排球、篮球等,让患者体验合作后取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兴奋性。

Ⅱ曾有报道,每周3次,每次30分钟,持续8周的散步或慢跑对患有严重抑郁症者在抑郁感觉方面有显著的减轻,且自尊增强,身体状况明显好转。

Ⅲ练习“瑜珈”,通过自我修炼求得心理的平衡。

四、 结语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了解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和成因,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指导,建立一套针对贫困生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在锻炼中多给予鼓励和帮助,少些批评与责罚,增强其自信心,引导他们逐步走出屏障,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唐闻捷,王小同,郑国庆.大学生体育运动对抑郁状态的影响.北京体育大学学报:811-812.

[2]宋慧.大学贫困生抑郁状况调查与教育对策研究.高教探索,2005年第5期:94-96.

[3]Jacob C,Zouhal H,Prioux J,et al.Effect of the intensity of training oncatecholamine responses to supramaximal exercise in endurance-trainedmen[J].Eur J Appl Physiol,2004,91:35-40.

第3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阅读疗法 心理健康

【中D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C-0166-02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提出:“高校要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同时强调:“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化知识汇聚的源泉,应以多元新颖的读者服务及阅读推广方式来为读者服务。开展阅读疗法服务,正是对读者“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体现。在提倡全民阅读、营造书香社会的时代背景下,阅读疗法可以在高校图书馆履行文化育人职能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必要性分析

当代社会变革纷繁复杂,经济的转型、体制的改革正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人,不少大学生也存在心理问题。不少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报告指出,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占学生总数的16%-18%,且还发现在优秀学生中患有“心理综合征”的比例竟然高达40%。当下青年大学生群体面临的学业压力、经济压力、竞争与就业压力、情感压力,以及这些压力下表现出的悲观、失望、沮丧、烦恼、焦虑、紧张、孤独、空虚、压抑、恐惧等各种负面心理情绪,容易导致青年学生出现厌学、失眠、强迫症、抑郁症等行为紊乱,休学、退学甚至自杀现象时有发生。

现代医学认为,阅读疗法属于心理治疗范畴,主要应用于心理疏导及精神疾病的治疗,其中需要运用生理学、医学和心理学的相关原理,通过有选择性地挑选读物以及指导性阅读,以改善读者情绪,调节其心理状态,排除心理困扰和障碍,进一步影响其行为方式,达到辅助医疗的治疗目的。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全民保健意识的增强,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在大众意识中变得同样重要。现代心理学、精神医学正经历着从临床治疗模式向预防保健为重点的模式转变。“阅读疗法”一词涉及两个主体――图书及治疗,以书为药石,主要是因为图书和阅读可以带来愉悦的心情,松弛紧张的精神。图书馆是图书文献的载体,以图书馆为平台开展阅读疗法,在心理困扰形成的初期为阅读对象排解不安思绪,缓解焦虑,稳定情绪,在心理健康层面有预防保健的作用。

二、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可行性和积极意义

(一)可行性

心理健康受到人们重视,但是因为心理问题寻求咨询或者问诊的人都会有较重的“病耻感”,比起生理疾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心理问题的患者往往选择压抑内心的痛苦而徘徊不前,容易导致心理状况由简单走向复杂。诚然,心理问题不会一开始就复杂且严重,也不是所有内心的困惑都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笔者通过对本校学生开展抽样调查,统计得出,90%以上的学生认为图书馆能提供安静良好的学习环境,当存在心理困扰时,73.8%的学生愿意通过阅读来缓解,而这部分读者中93%都提到了愿意阅读主题词包含“治愈”“疗愈”等词的读物,而这部分读者的微信中都订阅了一个以上读书类的公众号,阅读其每天推送的文章,表示会有感悟,会有共鸣;相反,当他们存在恋爱烦恼、交际困难、学业就业压力的时候,很少会求助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师。

尽管较少读者听说过或者了解“阅读疗法”这一概念,但是读者都对各类读物(图书、报刊、电子出版物)所传达的情感效应表示了肯定,它能有效地削弱或者抵消郁藏在读者内心中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情感,这恰好就是阅读疗法的作用机制。选择阅读是大学生开展心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积极主动的表现,原因就在于阅读本身的随意性、灵活性、宽泛性以及无压力、无限制、无顾虑等特征。由此可见,阅读疗法更容易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可以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形式或补充。

(二)积极意义

高校图书馆作为其中重要一环,肩负着文化育人、服务育人的职能,不仅仅是单纯藏书之所、信息之源,单纯地为教学科研服务,更应该是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平台,学校教书育人的第二课堂。广大图书馆工作者也一直致力于研究和实践如何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和良好的阅读环境来拓展其文化育人职能,阅读疗法作为图书馆学和心理学交叉结合的方法在校园内得以开展,给予广大学子以人文关怀,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带来有利的影响和有效辅助,而以阅读疗法为高校图书馆特色化建设的可行切入点,有着积极意义。

此外,为了不盲目、更好地开展阅读疗法,很多图书馆选拔了一些勤学上进、善于钻研、沟通交流能力强的馆员参与心理学、图书治疗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培训,以提升馆员的业务能力和为读者服务的能力;图书馆馆员还可以通过大数据的相关技术,分析读者的阅读偏好和习惯,为更有针对性地推荐书目提供客观依据。这无形中促进了馆员的采编工作朝更贴近读者的方向转型,更重要的是,能优化馆藏结构,加强特色文献资源建设,使得书籍更鲜活,读者能更便利地获得知识,解决问题。开展阅读疗愈活动,于读者、于图书馆、于学校,可以实现共赢。

三、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策略建议

(一)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

阅读疗法有两种,用于临床的、以治疗心理疾病为主的、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疗法称之为“临床阅读疗法”,而以预防疏导为主、用于心理保健的、一般意义上的阅读疗法称之为“养生阅读疗法或技能阅读疗法”。图书馆工作者不能光凭热情和爱好盲目开展此项工作,而应合理定位,开展以预防疏导为主的、用于心理保健的、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治疗,借此给予读者人文关怀。这是图书馆利用自身资源能胜任的工作。

(二)建设阅读疗法服务队伍

参与阅读疗法服务的高校图书馆馆员的数量、能力、专业知识及辅导技巧是开展阅读疗法的关键。图书馆应牵头建立阅读疗法服务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专职的心理咨询老师、学生辅导员、图书馆馆员。小组成员经过系统培训,具备图书馆学知识、心理常识及辅导的方式方法以及阅读疗法基本知识后,有机结合,成为推动阅读疗法活动开展的整体。图书馆除负责阅读资源的保障、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提供阅疗集中活动场所外,应协同心理咨询师、学生辅导员,分析心理普测统计结果,并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特征,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情,制订不同的阅读疗法方案,最后联同学工部门(学生辅导员及团委)、相关的学生社团(如读书爱好者协会、心理健康协会等)实施策划好的活动。

(三)以读者视角为主改进宣传策略

阅读是一种心灵上的体验,能使读者与作品内涵之间产生共鸣和融合,产生心理上的激荡,这样的感觉是愉悦的。然而,在开展关于阅读疗法的宣传过程中,过于强调“治疗”,甚至出现“心理疾病”等字眼,往往容易引起读者反感。“疗愈”这个与“阅读疗法”密切相关的重要字眼,反而读者接受度较高。在开展阅读疗法的宣传过程中,可以有传统的专题科普讲座、宣传海报或手册、心理剧,更可以结合新媒体,如校园网、公众号、微博、微电影、易班平台等进行宣传,更要强调阅读所带来的乐趣,启发读者不断地提高对人生、自我、社会、生命的认识,激起其内心深处的情怀共鸣,吸引读者去阅读、爱上阅读,使读者形成借助阅读得到“心理自愈”的习惯。

(四)加强阅读疗法的书目建设

一般阅读疗法最有技术性的环节是对症开列阅读书单,或称“书方”。笔者认为,图书馆开展此项工作的基础是自身丰富的馆藏资源,选择有针对性的恰当的图书及文献,其中除了纸质图书,还包括电子图书、期刊等。不同年级、不同群体的大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困惑,结合当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阅读疗法小组可共同编制书目,采用“群书方”(数目较多的推荐书目)与“一本书主义”(推荐一本可精读的书)相结合的方法,向阅读对象集中推荐。

(五)优化阅读环境,采用多样化的活动形式

图书馆应致力于优化阅读环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图书馆以外的场所,如学生活动中心、宿舍区、心理咨询中心,着手建设“发展性心理阅读室”、“悦读”书吧等阅读疗法场所。同时,阅读疗法的活动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和载体,如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主题文化讲座,“真人图书馆”“世界读书日”以及读书公益活动,学工部门和学生社团组织的“学风建设月”“5.25心理健康日”等校园活动,都可以融合阅读疗法的效应,或作为主题或作为补充。此外,可以融入大学生喜爱的旅游、运动、音乐、电影、表演、摄影等元素,并通过新媒体新技术积极宣传,吸引年轻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是履行文化育人职能的方式和体现,能助力于学校的学风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图书馆在正确清晰的定位下,结合本校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力量去开展保健型阅读疗法工作,将能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书香校园和全民阅读的氛围发挥积极的作用。另外,特色化服务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以阅读疗法活动作为特色化服务建设切入点,必然会为图书馆信息服务、读者服务的新拓展,带来更多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姚显霞.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方式的产生机理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5(20)

[2]段晓林,蔡迎春.高校图书馆主题阅读推广的实践与启示――以上海师范大W图书馆大学生心理健康阅读推广为例[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5(4)

[3]王波.阅读疗法理论和实践的新进展[J].图书馆杂志,2010(10)

[4]杨丽兵,孟默涵.阅读疗法――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新拓展[J].现代情报,2010(3)

[5]付婉秋,刘文,孔繁胜.阅读疗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9(1)

[6]宫梅玲,楚存坤,张洪涛,等.阅读疗法立体化运作模式探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5)

[7]宫梅玲.阅读疗法在高校中的实践探索[J].图书馆杂志,2010(10)

[8]孙淑华,廖志炎.大学生就业焦虑与阅读疗法[J].图书馆,2010(3)

[9]杨一琼.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真的可行吗?[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3)

[10]吴应华.“阅读疗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方[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3(4)

[11]吴笑兰.我国高校图书馆“阅读疗法书目”建设[J].图书情报研究,2010(4)

[12]徐雁.“阅读疗法”、“文学疗愈”与全民阅读推广[J].图书情报研究,2010(4)

第4篇

又一起未成年人故意杀人案!卷宗摆在泰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副庭长范红艳的桌子上。范红艳心里五味杂陈。

案情并不复杂。被告人赵强(化名),15岁,在泰安市高新区一家火锅店做服务员。因传菜慢,受到该店厨师指责,进而两人发生厮打。过程中,赵强掏出随身携带的折叠刀向厨师胡乱刺去,致厨师死亡。

15岁!正值人生有无限可能的年龄,闯下如此大祸,该有多可恨,又有多可惜。这一年,范红艳也刚好从事少年审判满15年。15年的经验告诉范红艳,事情远不止案宗上呈现的那样简单。

她立刻委托社会调查员对被告人的品格证据做详细调查。这个活儿可不轻松,要调查被告人的成长经历、平时表现、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等等。

再次呈现在范红艳面前的材料,让她陷入两难:

正像范红艳预想的那样,被告人赵强的成长环境十分恶劣,造成今天的悲剧并非偶然。

家暴是这个孩子小时候天天要面对的。从襁褓中,他就天天看到爸爸打妈妈,妈妈抱着他到处跑。唯一的一次爸爸挨揍,是在爸爸喝醉后,完全没有反抗能力时,妈妈和姥姥一起下的手,用凉水泼醒了爸爸。

尽管爸妈天天打,赵强充满恐惧,但他还是不能接受爸妈的分开。7岁那年,爸妈离婚,他哭成泪人。

他跟着妈妈生活,对妈妈既依赖又怨恨。爸爸说,妈妈是个不检点的女人。长到14岁,他毅然决然离开妈妈,投奔了爸爸。

那时,赵强在一所职业中专就读。妈妈想孩子,就经常去学校看看。学校离得远,不通公交,只能租车去,每次的车不一样,在赵强看来,爸爸的话正得到应验,妈妈男朋友经常换。他觉得很丢人,就买了把折叠刀,刺向风尘仆仆赶来的妈妈,多亏学校保安在,未遂。

一年后,这把刀刺向了厨师李辰(化名)。他的愤怒终于发泄出来。

孩子犯下大错,不能说完全无辜,但至少不是他一个人的错,在范红艳看来,如果赵强生活在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里,那他不会走上这一步。

而现实是,儿子杀了人了,当爹的还一味袒护:我儿子没有错,谁让那厨子骂我儿子来。

这个孩子太可怜!孤僻、冷漠、暴力的人格养成非一日之寒,范红艳会同心理咨询师给他进行专业心理测量和心理咨询,针对他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尔后还要长时间地帮教。这个过程令她心疼。

面对受害者一方,厨师李辰一家,范红艳同样心疼。

李辰的母亲患有抑郁症、高血压,父亲患有心脏病,妻子没有工作,女儿才2岁,哭着要爸爸回来。

李辰的父母来找范红艳,哭得背过气去。范红艳紧紧握着老人的手,眼圈泛红。老两口要求,判杀人者死刑。可那是个未成年人,法律规定不能判处死刑,于是他们要求,等他成年后再判,杀人者必须偿命!范红艳轻声安慰他们,给老人说理讲法,一遍又一遍,让他们相信,法院肯定会依法公正审理好这个案子。

公正地审理,意味着被告人要得到应有的惩戒,被害人得到应有的赔偿。事实上,范红艳要求自己做到的还不仅仅是这些,“案结事了之后,双方还能开始新的生活啊,得往前看”,不能因为一个案子毁了两个家庭。

由于这是一起刑事案件,赔偿金非常少,各项费用加起来,总共两万多元,这更是李辰一家不能接受的。得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希望,范红艳协调民政部门为其办理了低保,又游说爱心企业捐了一笔钱。她还许诺,会一直帮助他们。这本不是法官的分内之事,人心都是肉长的,李辰一家人终于不再要求判赵强死刑。

因为犯罪时系未成年人,又有投案自首情节,最终,赵强被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双方当事人服判,未上诉。

范红艳之所以这样判,除了依据现有法律规定之外,还考虑到对未成年人犯罪“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范红艳面对的犯罪对象都正值青春期,每个孩子在这个阶段都会有许多内心冲突。犯罪,或许只是走错了路,并非没有回头的可能。对这样的孩子狠心重判,难免使他们在人生的重要阶段形成扭曲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服刑期满,很快就会再次犯罪,不但毁了一个孩子,也给社会带来很多不安定因素。

对未成年犯罪的司法审判,目前国际社会的共识是,根据其犯罪成因判罪,即绝大部分责任应由国家、社会和监护人承担。如孩子是否长期失去监护、有无受人教唆犯罪等等。未成年人没有完全责任能力,对他们的处置就更应当以保护为前提。

“特殊、优先”,这一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理念,早已在范红艳心里扎下了根。20年前,她刚参加少审工作时可不是这样,也有过气愤和简单化。随着对每个涉案孩子的深入了解,随着对犯罪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的深入学习,范红艳逐渐走上了专业少年审判法官的道路。

现在,范红艳已经积累了成系统的少年审判工作方法,但她说,这不是她一个人的功劳,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更离不开泰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和泰山区人民法院领导对少年审判工作的重视。因为两级法院给了范红艳大胆改革创新的环境,她才如鱼得水。

庭中教育、庭后帮教,挽救每个看得见的失足少年

在泰山区人民法院,乘电梯到6楼,往左拐,就是少年审判庭。一个中型圆桌,圆桌内四株绿帝王长势正旺。圆桌没有主次,唯一的区别是,被告席面对的是审判长和庄严的国徽,审判席面对的是被告人和墙上的三项原则:“像母亲对待孩子一样动之以情,施以关爱;像教师对待学生一样,晓之以理,引导启发;像医生对待病人一样,矫治心灵,促其自新”。所有的布置都是精心的,甚至在房间的西南角还放了一个书橱,两个沙发,书橱里摆着《孩子你慢慢来》、《爱上自己的不完美》、《破解幸福密码》等几十本书。“开庭前,可以看看书,即便看不进去,也能减少些紧张。”

让社会调查员、心理咨询师全程参与少年审判的诉讼过程,形式不再是高台,而是圆桌,这在当时(2004年)全国并不多见。范红艳大胆地尝试了,而且效果还很好。

这都是一步一步,一个案子一个案子摸索出来的。

当初,坐在高台上,范红艳不怒而威,她看得到台下孩子的紧张、恐惧。“孩子想说的不敢说,案情得不到真实的反映,而且,审判不仅仅是个过程,重要的是让犯错的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要挽救孩子,让他回到正路上来,这种不对等的见面方式,会让说服教育流于形式。”

受北京市海淀区法官妈妈尚秀云事迹的启发,范红艳把少年审判改成了圆桌。

马彬(化名)清楚地记得,11年前,他就是在圆桌法庭上被判刑的。

那年马彬15岁,已经辍学,在一家饭店打工。在网上,他认识了一个初一的女生,俩人挺谈得来。不久,发生性关系。女生家长知道后,把马彬扭送到派出所。

马彬走进审判庭时,懵了。不是高台吗?不是有法槌吗?不是被押着吗?怎么倒像是一伙人在开会?

圆桌前,除了被告人、法定人、公诉人、辩护人、审判员和审判长,还有没听说过的人民陪审员、社会调查员、心理咨询师、帮教人。

让孩子感受到平等和受尊重,再谈“教育、感化、挽救” 就顺利多了。

马彬的小手被爸爸的大手紧紧握着,出了汗,心里的愧疚多于恐惧。

社会调查员宣读了对马彬的调查报告,指出他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是自身法制观念淡薄、青春期盲目冲动、社会不良文化影响、家庭贫困、父母疏于管教、学校教育欠缺等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鉴于其平时表现较好,系初犯,建议法庭对其从轻处罚。

最终,建议被采纳,马彬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

启程去未成年犯管教所时,马彬脸上挂着两行清泪,是不是这辈子就这样完蛋了?

这也正是范红艳所担心的。对于一个被判了刑的孩子来说,内心的沮丧、恐惧,善与恶的挣扎,坚守与放纵的抉择,都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虽然在庭审中接受了心理咨询师的开导,帮教人的说服教育,范红艳的鼓励,马彬想安心服刑,重新做人,但真的到了未成年犯管教所,远离父母亲人,他的心还是跌落到了谷底。

临近年底的一天,马彬听到管教干部喊他的名字,他的心都快跳出来了,肯定是爹妈来探监了!

可是迈进会客室那一瞬,马彬整个人傻掉了,不是爹妈,是范红艳!马彬呆呆地站了好大一会儿,话不会说,手不会动。“完全想不到,以为审判结束,以后就跟范姨各走各的路,她是审判长,咱是个犯人,她完全没有理由来看我啊!”

范红艳给马彬带来了几件御寒的衣服、几本励志书籍、1000块钱。

有人说,“在感到被整个世界都抛弃了时,谁向这个人伸过一只手,他就跟谁走了。”范红艳给马彬带来的,不仅仅是钱和物,还有尊重、鼓励和信任,那是一个人在人生岔路口最需要的。

马彬想念爹妈,范红艳答应照顾好他们,并且许诺,等他出狱后会帮他找工作。

范红艳的这次探监,在马彬心里引起巨大波澜,“范姨真的拯救了我,要不我真可能走向仇恨社会的路,本来是偷鸡的,出去后就成牵牛的了。”

因为表现良好,马彬获得减刑,不到一年,就回了家。

范红艳没有食言,果真把他父母照顾得很好,还靠私人关系给马彬联系了一个饭店的活儿。不过,上岗的当天晚上,马彬就跑了。上菜时,碰到了一个熟人,指着他的鼻子说:“你出来了,以后可不能再胡搞了,得好好做人!”一桌子的人开始对他指指点点,周围同事的眼光也变得微妙起来。

这个不让人省心的孩子啊!范红艳只得又帮他找了一家单位食堂,这回碰不到熟人了。可是不几天,马彬被食堂负责人赶了出来。范红艳也被训了一顿,“老范啊,让我说你什么好,你怎么能把你的少年犯往我这儿安排,我这里可是正经地方!”

那时,未成年人前科封存制度还没被写进刑诉法,范红艳为了服刑归来的孩子能够顺利回归社会,只能隐匿他们的前科。

那晚,马彬哭着给范红艳打电话:“这个社会根本没有我立足的地方,我从来就没有开心过,如果不是担心父母,我情愿在监狱呆上一辈子。”

范红艳的心很凉,但她知道马彬的心寒了,如果不及时劝导,很可能就破罐子破摔。电话打了四十多分钟,她甚至用自己的成长经历来鼓励这个孩子。

最紧要的还是给马彬找工作,范红艳找到村委,给他找了份活儿。安顿下来一段时间后,范红艳又鼓励马彬自己创业。

马彬现在自己买了台装载机,当起了小老板。“如果没有范姨一直支持我,帮助我,我不可能是现在这个样子。我可能找不到工作,又去泡网吧了,然后再结交些不三不四的朋友,一直堕落下去。现在我要是再调皮捣蛋,哪对得起范姨?”

去年,马彬小赚了一笔。年底,范红艳要去看望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发朋友圈问有谁愿意同行。马彬积极报名:“我能去吗?我捐1000块钱行吗?”

范红艳帮过他,他现在去帮这个贫困的孩子,也许哪一天,这个孩子也会再去帮另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爱,就这样流动起来。

这些,都不是一个法官的分内事,都是范红艳“自找”的。但正是这些延伸帮扶让曾犯过错的孩子走上了全新的生活道路。

案结,事了,人和,她追求完美效果

马彬不是唯一依赖上范红艳的人。被赵强刺死的厨师李辰的父母,遇到困难也会给范红艳打电话。

儿子死了,儿媳妇还年轻,想要嫁人,老两口慌了神儿。儿子唯一的骨血,那个2岁的孙女,老两口的希望,如果跟着儿媳妇走了,他们该怎么活啊?老两口找范红艳帮忙。范红艳提出一个折衷的建议,能不能找个愿意入赘的?

最终就这么办了,相安无事。

不管是原告人,还是被告人,只要跟范红艳打过交道的人,都很容易联系到她,因为每次庭审结束,她都会说一句:“记一下我的电话吧,以后有什么事,随时和我联系。”

有人替范红艳担心,这样随便留电话号码,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呐。而事实上,没有一个人会随随便便拨通这个电话,只有真正遇到困难了,才从内衣口袋掏出带着体温的小纸条。

更多时候,范红艳收到的是感激和祝福。有一天,手机短信响了,是赵强的妈妈发来的:“在电视上,当我看到‘齐鲁最美人物’范红艳的名字和身影,我喜悦的泪水再次流下来。你是中国迷失少年的法官妈妈,还有多少无家可归的孩子在寻找你。”

范红艳也很欣赏这位妈妈,年前司法救助,她给被告人和被害人两家各2000元钱。虽然自家也很贫困,但赵强的妈妈推辞了,让她转交给被害人一家,“是我孩子做错了事,我不能要这钱,而且他们家更需要这笔钱。”

这正是范红艳所追求的,案结,事了,并且人和。

普法教育,防青少年犯罪于未然

在案件审理中,范红艳发现,很多孩子犯罪很大原因上是不懂法。

就如马彬,如果当年他知道,跟不满14周岁的发生性关系,不论是否同意,都按罪论处,那开房前他也会掂量掂量。

于是,范红艳又给自己找了一个活儿――给青少年作法制报告,做普法宣传。作为法官,她手里有大量典型性案例,既有说服力,又有针对性,而且青少年对法官这个身份很尊重、很敬畏。

第一场法制报告在泰安市实验学校开讲,是范红艳主动找的学校,学校领导很重视,租了一个影剧院,楼上楼下坐满了孩子。

起初,并不是每个人都认同范红艳所做之事的必要性,甚至有人认为她这是出风头。范红艳为此也沮丧过,但关爱未成年人的那颗心鼓励她做下去,于是她堵住耳朵,继续做了。

目前,范红艳担任泰安市20余所学校的法制副校长,已经做了300余场法制报告。谁执法谁普法,也成为司法机关认可的理念。

全国模范法官其实是个柔弱小女子

立足审判,前抓青少年犯罪预防,后抓失足少年帮教、被害人救助 范红艳已经把工作做到了不留死角,尽可能完美。连年来,泰安市的未成年罪犯占刑事罪犯的比例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未成年犯罪率逐年递减。范红艳帮教过的600多个青少年,均顺利回归社会,重新做人,有18人考上大中专院校,没有一人重新犯罪。

叹为观止!只是,外人并不知道,范红艳为此付出了什么。

作为一名法官,每个案子都有审限在催着,20余所学校法制副校长、失足少年帮扶、贫困少年救助,这些自己找出来的活儿,只能是加班加点来做。

长年的辛劳,作息不规律,让范红艳患上了严重的肠胃病、颈椎病和神经衰弱。

有一次,她给大学生作法制报告。报告进行到一半,范红艳开始摸颈椎,后来越来越频繁,最后是捏着颈椎完成的报告。等到报告结束,她“眼前有些小星星了”,不得不稍微休息了会儿。

每当病痛发作时,范红艳都会说,是得好好照顾自己了,不能这么拼命了。可“为了别人”就是她的生命主题,从来没有动摇过,从小到大,不管是工作中,还是家庭里。

范红艳有两个哥哥,都是聋哑人,父母家、哥哥家遇到什么事,都得她想办法解决。

三个侄女的学习和教育,她也得操心。从小到大,她就是这三个孩子的妈。买玩具,买衣服,开家长会,跟老师沟通,所有当妈该做的,她都做了。现在三个侄女都出息了,一个博士,一个硕士,一个大学生。

所有这些,都被别人赞赏,范红艳也愿意对外展示阳光开朗的一面,那正是别人希望看到的。但她也是个人,更是个女人,内心也有委屈,也有无助,夜深人静的时候,也会哭湿枕头,只是别人看不见。

一个尽心尽力帮助别人,照顾别人的人,谁来照顾关心她呢?她当然需要,也渴求过,只是被无意中忽视了。

人的行为模式很多都与童年成长有关。关于自己的童年,范红艳能回忆起的不多,但有一个委屈,还很清楚。

小时候家里困难,一家人围着吃饭,只有一道菜,里面有零星几块肉,范红艳刚想伸筷子,妈妈在耳边轻声说:“让你哥吃。”那一瞬间的委屈,有千斤重。都是爹妈的孩子,怎么这么偏心呢?

说这个故事时,范红艳是笑着的。多年后,她已经理解了父母。自己的失宠,只是相对来说的,父母不得不关爱两个哥哥多一些。大哥聋哑,是因为出生后得了中耳炎,没及时治疗;二哥聋哑,是因为母亲怀孕时打链霉素。父母愧疚,人之常情。

只是,一个孩子是很难理解这些的。或许父母省心了,就会回过头来照顾自己。于是,范红艳整个童年,没做过一件让父母生气的事,按时上学,按时放学,努力学习,拿到成绩优秀,“是一个完全可以被忽略掉的孩子”。

就连作为家中老小的她自己都说:“我从小就知道,不能给别人添麻烦。”

照顾好家,照顾好哥哥,让父母省心,是责任,更是一个心结。多年后,她更是照顾好了一个又一个失足的孩子。

范红艳参加过几次心理学工作坊,被挖到过去,挖到了童年,她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后来,她抗拒再去,“有的人说发泄出来会轻松很多,对我来说,一哭就头疼,很疲惫,不如不去触碰它,让它在心灵的某个角落里。人哪有十全十美的,谁都想得到更多的关爱,呵护,你就是这种命,不允许你有这些东西。”

人的潜意识是懂得保护自己的,不去触碰自己掌控不了的,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了。“微笑阳光,是一种惯性,保持下去,不好的那些东西也就慢慢消失了吧。”范红艳琢磨。

她现在也找到了自己的解压方式,约上闺蜜,一起出门看看树,赏赏花,拍拍照。一个60后范红艳,一个70后隋建,一个80后吴真,三姐妹在一起,摆各种调皮的姿势,玩少女情怀。

今年春节,吴真送了范红艳一份礼物,把一起出去玩的照片做成了一本杂志。范红艳接过礼物,惊喜,捂嘴,红了眼圈。别人的一点点关心,都会让她有异乎寻常的感动,以及珍惜。

范红艳经常跟两个闺蜜说:“有你们真好,你们给我带来了多少温暖啊!”

春末的一天,吴真去范红艳家串门。别人都穿单衣了,范红艳还是棉衣包裹着,窝在沙发上,显得异常瘦小,“她总是在照顾别人,老是在给予,倾尽全力。其实,她也是一个小女人,需要有人来关心。”

一位女法官的另一面真实,闺蜜看到了。

采访后记

范红艳头上的荣誉有很多,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模范法官、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山东省十佳女法官、省三八红旗手、省道德模范、感动齐鲁政法人物

刚开始时,范红艳很欣喜,后来有压力,而现在,这是动力。她说,既然荣誉给了她,她就要不辱使命,她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法官群体,要永葆先进典型的示范力和影响力。

虽然还有十多年才退休,但范红艳已经做好了退休后的计划:我可以去游历祖国河山,跟传播法制文明结合起来,因为我是全国模范法官,既有影响力,又有专长,把法制报告作到全国,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只是,也要照顾好自己啊。

事实上,范红艳严重气血不足,工作之外说话都有些有气无力。对她的采访录音,调到最大音量,有些字句还是听不清楚。

法官这一职业,外人看来高大上,个中滋味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采访范红艳前几日,北京昌平回龙观发生“女法官被枪杀案”。两名犯罪嫌疑人,因对女法官马彩云的判决不满,携带自制手枪进入其居住小区,将其打死。

范红艳的法官朋友圈里在转发哀悼马彩云的微信。新闻报道中,马彩云的年均结案数是近400件,就算全年无休,也要一天结一个多案子。个别网民极尽嘲讽,他们从中看到的是不负责。

而案多法官少是中国的现实。据统计,在美国,每万人中大约有1名法官,而中国是0.1 ~ 0.24名。每一个案子都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结束,这在诉讼法中有明确规定。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