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绩效考核履职报告

时间:2022-06-12 09:55:46

导语:在绩效考核履职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绩效考核履职报告

第1篇

今年以来,单县国税局从落实岗位责任入手,突出绩效管理,做到岗位、责任、能力、利益的有机结合,调动了国税干部履职尽责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岗位责任的落实,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实施岗责绩效管理的背景

长期以来,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管理不到位、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一直是困扰基层管理的难题。“岗位就是责任”专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该局通过开展岗责自查活动,发现一些基层分局岗责不清、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任务不落实,甚至贻误工作;有些人员有岗无责,工作中拈轻怕重,不愿多做工作,而部分同志工作量过于集中,责任大扣分多,考核奖吃大锅饭,挫伤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现行考核机制的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

针对这些问题,该局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基层进行广泛深入调研,认真分析深层次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认为产生问题的根源在于岗责机制不健全,其中明确岗责是基础,绩效管理是关键,只有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该局从问题较为突出的基层分局抓起,梳理工作事项,设立工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完善管理办法,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切实强化岗位责任的绩效管理,促进工作积极性的提高。

二、主要做法

(一)深入调研,科学设置岗位。

在深入各基层分局调研的基础上,

一是梳理工作事项,按照自上而下的原则,首先组织各科室对对应分局的工作事项进行梳理。

然后根据工作性质相近、工作关联度较高及分局目前实际工作事项在目前岗位的运作情况,进行归类,设置了工作岗位。

二是制定岗位职责。

根据工作事项的具体内容,进行概念化处理,形成各岗位的工作职责。

三是明确日常工作,对经常性、常规性的工作进行单独明确,逐条列明完成时限,进行重点管理和考核。

在设岗环节,区分分局不同情况,共设置了三个系列的岗位。其中工作任务繁重、人员较多的城区分局、孙溜分局设置主岗6个,辅岗10个;其它分局设置主岗6个,辅岗6

个;稽查局设置主岗14个,辅岗12个。明确日常工作119项。

(二)落实绩效,制定管理办法。

按照岗位职责、岗位风险、工作难易程度、岗位待遇相匹配的原则,经过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制定了岗责绩效管理办法。

一是明确岗位分值。

每个岗位根据难易程度、工作量大小等合理确定一定分值。主岗统一设定为100分,辅岗设定5-20分的分值区间,具体分值由分局自行设定。主岗及辅岗分数累加值为国税干部岗位绩效考核分值。

二是设置岗位绩效奖金,按人均固定数额核定到各单位。

各单位考核奖发放总数严格控制在本单位核定奖金总额范围内。主岗考核奖采取县局统一核定的方法,各辅岗奖金数额,由分局应根据难易程度、工作量大小进行合理确定,原则上控制在30元-150元之间。

(三)对号入座,组织定岗定责。

每名国税干部原则上至少应确认一个岗位作为主岗,在此基础上根据工作能力选择一个辅岗作为兼岗。

一是确定主岗。

每名国税干部根据现行工作岗位明确一个主岗,作为基本工作岗位,主岗采取国税干部自主选岗和分局研究决定相结合的办法确定。

二是确定兼岗。

在确定主岗的同时,国税干部可根据个人素质、工作能力等因素选择若干辅岗。辅岗采取竞岗方式,在分局公开竞争,辅岗报名人员只有1人,由分局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直接确定。

三是岗位确认。

组织填写岗位职责确认书,以示明确岗位和责任。

四是岗位公示。

岗位确定后,分局在本单位公示岗位确认情况,接受监督。

(四)严密组织,实施岗责考核。

一是县局考核部门按月下发各科室对分局的考核结果,由分局落实到个人。

二是分局考核人员结合县局考核结果并根据分局岗位绩效情况对分局人员进行综合考核,及时统计汇总考核结果,上报县局考核部门。

三是县局考核部门及时汇总考核情况计算每人应得绩效考核奖,并按月将绩效考核奖统计情况传递财务部门兑现考核奖。

四是按月公示考核结果。

建立岗责绩效考核结果公示栏,每月一公示,广泛接受监督。

三、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增强了岗责意识。

通过重新设立岗位,明确岗责,使每个同志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岗位是什么,职责有哪些,具体日常工作有哪些等,从而更好地尽职履责,提高了履责的能力和水平。

(二)提高了履责积极性,激发了工作动力。

根据岗责绩效管理办法,每增加一个岗位,就会得到一个岗位相应的待遇,实现了责任、能力与利益的协调统一。一个单位内部岗位之间奖金差距达x元,彻底改变了过去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局面,激发了工作动力,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三)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

岗责绩效管理结果直接与个人经济利益、政治待遇挂钩,通过设岗定责,真正发挥了基层业务骨干的作用,使那些素质高、有能力、能干事的同志发挥应有作用,并得到相应的报酬和政治待遇,通过考核考出了正气,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第2篇

电力企业绩效管理措施

绩效考核也称成绩或成果测评。绩效考核是企业为了实现生产经营目的,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采取科学的方法,对承担生产经营过程及结果的各级管理人员完成指定任务的实际工作情况及由此带来的诸多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一、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表现在人力资源的结构上的不合理:(1)队伍人员数量大,但缺少高素质人才,同时,一些个别专业几乎没人能用;(2)适应不了现今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复合人才稀少;(3)技术人员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数量缺乏;(4)人员结构不合理,非生产人员数量大,又由于电力企业辅业的低工资及多就业政策的实行,导致企业人数呈上升趋势,内部待业人员一直存在矛盾,生产率提升不上去,最终导致企业发展受到约束。

2、企业绩效考核实践比较困难,这个问题也是企业运作发展过程的一个瓶颈,因为电力企业中职位工作内容差别大、任务范围广、成绩不易被量化,最终导致企业绩效考评出现问题,调动不了员工的积极性。

二、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1、电力企业管理中设置的考核指标、标准不合理。目前,所有的考核内容大体相同,并不能因为部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考核的针对性较小、定性多定量少。这些情况的发生,影响了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客观性。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中的绩效考核就是对员工在工作岗位履职的程度进行考核。全部员工的岗位职责总和组成了企业需要履行的职责,通常情况下,员工可评指标的一部分是对其工作的产出有直接影响的部分,而另一部分是造成影响工作结果的条件,但是,这部分一般以工作中的表现形式出现,而非以结果形式表现出来。绩效考核必须做到了解员工的目标以及其具体表现,因此,要求企业绩效管理上必须有完善制度,根据员工平时的表现做跟踪记录(考勤、工作日志、生产报表、备忘、理工以及事故报告等记录)。

2、没有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要做好绩效考核工作必须要注意考核方法的使用,目前,电力企业依然在用固有的手段进行绩效考核。

(1)通常企业管理中使用高压手段考核,在这一过程中,管理者忽略了员工的心理感受,在制定考核目标、目标达成率评议、考核结果等部分时,更多的是含有专制主义色彩的考核。

(2)还有另一种与上述相反的考核,怀柔考核。考核过程中管理者极其重视员工的心理感受,同时,以此贯穿整个考核环节。并且,将末位淘汰作为企业绩效考核管理中的强有力措施。一般认为,排在末位的员工没有足够的敬业精神。然而管理者却忽略了员工工作排在末位的原因。

三、电力企业改善绩效考核管理的措施

1、以目标管理为基础,设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与内容。目标管理考核法作为一种动态考核法,应用在构建目标的体系上。其主要就是在于制定适宜的目标,同时,必须遵循SMART原则。在制定目标计划时,一定要符合企业的目标,同时,还要和员工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沟通,务必做到不同类型部门设定不同内容的评价,必须制定一个上下都认同的、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同时,做到定期修改,符合实际情况。

2、完善评价体系,明确考核手段。由于考核的主体是多元化的,因此要从多方面进行评价,考核一般有很多手段,包括直接领导、同事、下属、考核小组以及自我评价等很多方法。应用全面评价体系,综合评定所有评价者的结果,客观反映出被评人的综合情况,利用加权考核的评估,针对所有的评定结果赋予不同权数以便做到加权平均,使考评结果更加公正合理,同时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3、准确定位考核主导者。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绩效考核的主要协调者,在进行协调工作时要时刻注意在考核的环节上和各部门沟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绩效考核中身兼多职。

(1)就是作为组织者,在考核管理中要以组织为保证,其主要任务就是将电力企业内部的各部门联合起来,进行整个电力企业的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同时制定考核计划。

(2)作为高层管理参谋,给考核体系提供有力的信息,使其和计划的实行可以得到上级的认可与支持。

(3)作为教练,通过交流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了解到电力企业内各部门的具体情形,可以及时对他们的考核工作提出指导和建议。

(4)作为指导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对考核的结果进行总结、评估,做好相关后续工作(员工投诉、相关奖惩的实现等)。

4、调动员工积极性。在现在电力企业固有的考核办法中,始终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强调被评人之间的比较,这样很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产生对考评的抵触。想要从根本上改变这情况,就必须将考评的目标转移到个人的发展方面上。着重于被评者自己和自己的比较,找出自己的差距,使自己的绩效获得提高。

5、多种考核方法结合,防止主观因素的产生。做到控制评定结果的分布情况,以消除评定中某些倾向(宽松、严厉、趋中等),使得评定者可以明确区分被评人与评定结果的重要性,同时要求其减少中间选择等级数。利用关键事件法等技术,考察被评者的工作表现、业绩,以摆脱对比效应。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单纯地进行利益分配,而是促进电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在电力企业中,绩效考核管理也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中的一种有效措施,如果没有合理的绩效考核就没有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所以,绩效考核的管理是电力企业所有员工的共同责任。

参考文献:

[1]熊超群,梅志国.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实务[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第3篇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指导意见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工作的指导意见》、《邻水县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试行办法》(邻教政[**]66号)的精神,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按劳分配、优绩优酬,公正、公平、公开,科学合理、总量控制的原则,结合我校实际,经学校行政和绩效考核领导小组研究定出讨论稿,交全体教师充分讨论后,于**年12月10日由教代会审议,全票通过,特形成本实施方案。

一、考核对象及内容

(一)校长。

主要考核校长的德、能、勤、绩、廉等五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具体考核细则由教育局制定并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考核。

1、德:主要考核校长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格素养、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情况(10%)。

2、能:主要考核校长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以及科学决策、依法治校、民主管理、沟通协调、教育教学和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能力(10%)。

3、勤:主要考核校长的工作作风、履行职责及上课等方面的情况(30%)。

4、绩:主要考核校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建设平安校园、引领学校师生发展以及自身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实绩(40%)。

5、廉:主要考核校长校务公开、经费使用、人事管理等方面廉洁自律的情况(10%)。

(二)副校长(专职副书记、工会主席)、中层干部和兼课服务人员。

主要考核学校管理和个人学科教学两个方面,绩效考核总分按比例进行分配,副校长学校管理工作和个人学科教学之比为6:4,中层干部及兼课的服务人员为5:5。中层干部学校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参照对校长的考核办法进行,兼课服务人员根据所从事的服务工作学校另制定考核细则;个人学科教学工作考核内容及计分办法与科任教师考核办法相同。

(三)科任教师。

主要考核履行《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的法定职责,履行学校规定的岗位职责和完成工作任务的实绩,主要包括德、能、勤、绩等方面,重点考核工作量和工作成绩。

二、奖励性绩效考核方法

(一)德:包括思想政治素养、师德师风等方面。重点考核教师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遵守《四川省教师职业行为“八不准”》和学校规章制度的情况(10分)。

(1)加分: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授予荣誉称号或受到综合性表彰的予以加分。乡镇党委政府(县级部门)加0.5分,县级党委政府(市级部门)加1分,省级党委政府(国家部门)加2分,国家级加3分(本人提供原始材料)。同类表彰按最高等次加分,每人在考核期内加分累计不超过5分。以上奖项加分只在本学期考核时使用一次,下轮考核期限不再加分。

(2)扣分:体罚学生造成严重影响者扣1分,工作不服从安排者每次扣1分,因工作不当,引发家长告状至上级党政或主管部门,经核实应负主要责任的1次扣2分,学生出现重大违纪在场未予以制止,经学生证明属实的1次扣2分,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在场不参与处理的,经学生证实1次扣2分。违犯学校《职业行为十不准》一项次扣1分。考核期限受到通报批评、党内外警告、行政记过处分的,视其情节轻重和影响大小,扣除相关责任人一次绩效考核得分的2-5分。

(二)能:包括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继续教育、教师专业发展(10分)。

教育教学能力主要考核教师组织管理学生、学生思想工作和结合所教学科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的能力,考核教师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能力。以当期学生评教为依据,满意率达80%及以上记5分,大于或等于60%--80%(不含80%)记4分,低于60%记3分。

教育科研能力主要考核教师开展或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课题研究、总结提炼教育教学经验等方面的能力以及取得的教研业绩;继续教育主要考核教师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学历学位提高和个人专业发展的情况。按时参加和完成常规教研任务记5分。

(1)加分(教育行政部门):参加教育科研、教研、技装等电教部门组织实施的课堂教学竞赛荣获二等奖以上的,县级加1分,市级加1.5分,省级加2分,国家级加3分(本人提供原始材料),同类表彰按最高等次加分,每人在考核期内加分累计不超过5分;课题立项成功,县、市、省、国家级分别加1、2、3、5分,结题对应级别分别加2、4、6、10分(只限主研人员)。

(2)扣分:不按时上交计划、总结、试卷分析等规定上交的材料,每缺一项次扣1分,不按时参加本教研组常规教研活动,每缺1次扣0.5分;未完成学校规定所写的论文或经验文章者扣2分。凡继续教育考核不合格者扣5分。

加分、扣分只在本学期考核时使用一次,下轮考核期限不再加分、扣分。

(三)勤:包括教育教学工作量、教学常规、出勤、学校兼职等方面的工作。教育教学工作量主要考核教师任课及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情况,教学常规主要考核“教学六认真”情况,出勤主要考核教师遵守学校工作制度的情况(35分)。

1、计分办法:周课时达到学校平均节次为基本工作量(不含课时系数),可得基本分35分。

周基本工作量=全校周课时总量/拨入绩效工资人数

(1)教育教学工作量:主要考核教师任课的情况(超出平均课时的以课时津贴体现,不记分值),根据学科系数计算周课时。

超工作量=实际上课节次x课时系数+其他工作量-基本工作量

各项专职管理员计1个基本工作量(即全校平均课时)。

跨级或跨学科的每周加1课时计算,55岁以上男教师和50岁以上女教师(虚岁)每周增加2课时计算,但增加课时不计系数。

(2)管理岗位工作量:

1副校级按学校教师基本工作量的1.5倍计算,减去应承担的工作量2节,加上本人教学课时计工作量;根据教育局规定,分管安全的副校长可以不上课,若没有上课,不减应承担工作量;中层干部按学校教师基本工作量的1.2倍计算,减去应承担的工作量4节,加上本人教学课时计工作量。

2年级组长2节/周,教研组长1节/周,备课组长1节/周。

3兼职理化实验员记1/2基本工作量,兼职生物实验员2节/周,电教、网络计算机管理员5节/周,教务员6节/周,办公室工作人员6节/周,校内、外安全巡逻0.5节/天,艺体器材保管员5节/周。后勤人员根据上级规定记1/2基本工作量;所有行政兼职1节/周。

2、扣分:

(1)出勤:按学校出勤制度和会议制度执行(学校提供印证材料)。

(2)临时性任务的安排和布置,推诿、拖拉、讲条件或完成不理想,根据情况一次扣2分(教务处或相关部门提供印证材料)。

(3)教案、作业或其他资料检查:缺少一节(次)扣1分(教务处或相关部门提供印证材料)。

(4)未经教务处同意的随意调课,一次扣1分(教务处、值周领导提供印证材料)。

(5)达不到基本工作量一课时扣0.5分。

(四)绩(综合目标考核):包括教育效果、教学业绩等方面的内容。(45分)。

1、统考科目教学成绩(含毕业班毕业学期体育科)。为了培养教师团结协作,整体推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实行捆绑式考核,凡是学区组织统一考试,学科成绩居片区第一名者得45分,每下降一名扣2分。第一名与第二名比较多1分加1分。毕业班毕业会考学期实行双向比较,就高不就低。在县上比较居第10名得基本分45分,每上升一名加2分,下降一名扣2分。如果学区不进行统考,学校将举行考试,根据同层次人平分、并结合学生巩固率按6:4计算综合得分,按3:5:2的比例分班分科按45、43、41计分。

2、非检测科目(音乐、体育、美术、微机)以及考查科目的考核:由学生评教和巩固率按6:4计综合分,全校非检测科目教师以综合分按3:4:3比例确定人员后,依次计45、43、41分。若上级举行了大型的活动,根据所获名次按统考科目的名次计分。

3、任多个班的按各班得分取平均分为教师教学成绩综合得分,主要工作任务与其他工作任务以8:2计分。

4、非教学人员如图书管理员、实验员等,由学校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根据服务工作情况打分,80分以上为一等,70-79为二等,70以下为三等,分别计45、43、41分。分管安全工作的副校长若未上课,按教育局对学校安全工作考核的等级计分,按一、二、三等奖分别计45、43、41分。若上了课,其教学成绩按安全得分和任教得分的平均分计入。

5、指导教师加分:音乐、体育、美术、科技制作、学科竞赛等上级要求学生参加的各项竞赛活动,学生获得县级以上的集体或个人等级奖的指导教师,集体项目一等奖加5分,二等奖加3分,三等奖加2分,市级以上等级奖均记5分。个人项目一等奖(第一名)加3分,二等奖(第二名)加2分,三等奖(第三名)加1分,市级以上等级奖均记3分。(同一类别只算最高的一次,一学期累计不超过5分)。凡是指导教师两人以上的均不计分(除音、体学科外)。

教师教学成绩得分=45+加分-扣分。

(五)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既作为科任教师参与考核,同时又单独考核班主任工作履职情况。主要考核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引导、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安全教育、家校联系等方面的情况(说明:学校根据班主任所任班班额大小、寄宿学生多少等因素确定考核打分方法。具体方法见政教处《坛同镇中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本部分考核由政教处具体实施。

三、考核程序

1、校长的绩效考核程序

(1)个人述职。校长撰写述职报告,并在全校教职工会上对本人年度工作进行述职。

(2)民主评测。县教育局绩效考核工作组在全校教职工会上对校长进行民主评测。

第4篇

目前的高职院校普遍建校历史短、行政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基于这种现状,针对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个人绩效管理体系相对落后,绩效考核几乎成为了绩效管理工作的全部。而单就绩效考核工作而言,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绩效考核定位模糊

在现实应用中,考核定位问题主要表现在考核在绩效管理体系中的定位模糊、缺乏明确的目的或对考核目的的定位过于狭窄,或者为考核而考核,使考核流于形式;或者为奖金分配而考核,考核制度等同于奖金分配制度。这种模糊的定位使考核的参与者们要么对考核漠不关心、敷衍了事,要么对考核中的误差锱铢必较,忽略了绩效改进这一真正的终极目标。[2]

(二)绩效考核的体系不健全,考核内容针对性不强

1.目前很多学校的绩效考核都不成体系。年度绩效考核作为传统个人绩效考核项目,多为部门领导从“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模糊评定;各职能部门可能因为上级对口部门的临时任务随时追加部门考核内容;学院可能根据每年招生情况和学费催缴的难度临时出台一些奖惩规定。“政出多门”导致了多头考核、重复考核,在增加了行政管理人员额外负担的同时,也增加了个人绩效考核内容设计的难度。

2.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停留在人事管理的水平,工作分析、岗位研究工作普遍缺乏,很难针对本岗位工作的要求设计出个性化的个人考核内容。对不同岗位、不同职务的行政管理人员考评往往缺少清晰的定量或定性的标准,评价者只能凭感觉、靠经验去进行考核,很难做到公平公正。

(三)绩效考核的公平性难以得到保证

1.过时的人事聘用制度干扰了绩效考核的公平性。为配合早年的规模超常规发展,多数高职院校采取了灵活的人事聘用制度:在正式聘用以外,增加了人事聘用和临时聘用两种用人形式。院校发展到今天,这种人事聘用制度已对个人绩效考核的公平性造成了严重困扰。相同岗位的行政管理人员,承担相同的工作职责,完成相同的工作量,仅因聘用形式不同待遇差别极大。实际上,临时聘用人员往往因为希望延长聘用期而表现出较高绩效水平;绝大多数人事人员希望转为正式人员也表现出良好的工作态度;而有少部分正式人员由于正激励不够、负激励没有,工作绩效极为低下。当学校的绩效考核不能有效区分不同身份人员的绩效,或者考核结果没有兑现相应的待遇,或者兑现的待遇没有达到期望值时,个人公平将被打破。

2.考评主体单一,评价尺度不一。常期以来直线主管作为唯一的考评主体,考核信息搜集渠道过于狭窄,容易受个人主观因素干扰,影响考核的客观性。当评分者因过多考虑绩效以外的影响因素人为制造评估偏差时,当评分者因评分尺度松紧不一,造成实际绩效水平较高的部门整体评估结果低于实际绩效水平较低的部门时,现有的考核系统无法对不准确的考核结果进行约束和修正。而由于个人绩效考核结果往往会进行全校范围的排序,这种不准确的绩效水平排序将使考核对象对绩效考核产生抵触。

3.考核队伍专业化程度低,受主观性影响大。目前高职院校对行政管理人员的个人考核以直线上级评价为主,也有成立临时性组织(绩效考核领导小组)指导工作的,在实践中,评估的正确性往往受人为因素影响产生偏差,常见的有月晕偏差、趋中效应和近因效应。理论上,人事部门可以通过集中培训讲解评估标准及注意事项以减少偏差,但实际上评分者多为中高层领导,他们的评估更多地会受到本校的文化及个人习惯影响。

(四)考核方法单一

绩效考核的方法据统计有百种之多,目前学校使用的主要是述职报告法和经验判断法。对中层实行的绩效考评,比较常用的做法是每人在年终填写一份年度考评表,将自己在一年中完成的事情,流水帐似地填写,或者写述职报告,对个人的工作进行总结,然后让主管领导做出评鉴意见,按照事先制订的几个项目和多个指标,将考评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种;对一般行政人员的绩效考评则由直线上级凭印象直接定等。述职报告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流于形式的,而对一般行政人员考核所采用的经验判断法更是把本应严肃、严格、公平、公正的事情简单化和随意化,因此根本不能起到鞭策后进,鼓励先进的作用。

(五)传统的考核模式阻碍了绩效考核办法的创新

高职院校的发展历史虽然普遍较短,但许多公办院校的前身或主管单位多为各类职业行办,以致先天遗传了很多有机关特色的管理办法,简单的“德、能、勤、绩”考核办法历史悠久。但显然这种考核办法已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如今的发展需要。一方面,行政管理工作繁杂琐碎,很难制定易于操作的定量考核指标;另一方面,习惯了凭感觉、凭印象打分的评分者对于日益细分、相对明确的评分标准会感觉很不适应,对于不易控制的考核结果也心存矛盾。所以,绩效考核办法创新在“可操性”方面的设计难度很大。

二、有助于改善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现状的短期策略

(一)明确考核定位,整合考核体系

在明确个人绩效考核的目的之后,由人事部门牵头整合考核体系:将相关职能部门考核项目纳入,赋以不同权重;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定量指标(如:考勤、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可以统一评分标准,定性指标(如: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等)可在确定权重、给出评分等级的参考意见后,具体内容由部门负责人与下属在考核期初协商制定。这种设计利于各部门集中力量完成不同的关键绩效,提高了考核的针对性。

(二)确定考核对象分类,区别考核项目

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可以大致分为:院领导、中层干部、一般行政人员。院领导一般由上级主管部门统一进行考核,中层干部和一般行政人员在工作职责和工作方法上截然不同,理应采用不同的考核项目。一般行政人员包括行政管理岗位和工勤岗位,这两类岗位的工作性质及任职条件也存在很大差异,所以要分别考核。人事聘用制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三种身份的区别待遇也不可能一夕打破。在按岗位和职级分别对个人进行考核后,考核结果应按人员身份不同进行分类排序,便于考核结果的灵活运用,维护考核的公平性。

(三)综合运用多种考核方法,提高考核质量

鉴于高职院校在办学方面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有许多相似之处,因而可适当借鉴现代企业的绩效管理方法,360度考核就是丰富考评主体的一种较好的方法。360度考核多用于关键岗位考核,在这里我们把它用于中层干部考核。分管领导就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绩效、履职情况评分;同级评分内容包括工作态度、团队合作能力、沟通技巧、工作效率情况;下属评分内容包括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领导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业务指导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这种全方位考核由不同考评主体根据统一的等级评分标准,采用等级评定法进行评分。中层干部考核的另一组成部分,由相关职能部门对其完成目标管理项目的考核,人事部门的考勤评分都可以采用关键事件法进行加减评分。

(四)从技术和制度层面改善考核公平性的几种方法

1.强制分布,解决考核结果趋中现象。在明确奖优罚劣的考核目标后,我们可以在全院范围内按考核对象分类,先对考核结果的分布进行强行规定,如优秀率15%、良好率50%、合格率30%、不合格率5%。一直以来,很多部门领导为回避人际矛盾给下属评分只局限于优秀和良好的范围,而且分差很小,造成考核结果的趋中现象,优劣难分。本文建议,在引入全方位考核方法的基础上,由部门领导在一定权重范围内先对下属考核结果进行强制分布。如:服务对象评分占25分、同级评议占10分、工作计划和考勤占30分,剩余部门领导就岗位职责完成情况评分占35分。强制分布:部门领导评分32分以上不得高于下属人数的15%,28分以下不得少于下属人数的5%。部门领导在评分时可以采用的方法有:个体排序、两两对比和关键事件法。由于强制分布的得分权重有限,几乎只有当领导评分、服务对象评分、同级评分都较低时,个人考核结果才会在全院排序中跌入后5%,一定程度地解决了由于考核结果趋中造成的只奖不罚问题。

2.修正公式,解决评分尺度不一问题。为解决不同领导评分尺度不一,我们引入了评分的修正公式:修正系数=全部考核对象平均分÷所在考核小组考核对象平均分考核对象最后得分=考核对象在考核小组得分×修正系数

3.评审团制,减少评估过程中的主观性影响。在高职院校试行360度考核时,我们发现有少数下属随意评分,严重影响了中层干部考核结果的准确性。理论上,直接下属对于上级的管理能力、业务指导能力、公平性等方面的情况是最了解的,但有些部门下属评分完全不依照评分标准,出现了很多满分现象,对于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评分的部门领导非常不公平。评审团制,考核领导小组按一定的比例从学院各部门随机抽取人员组成评审团,评审团员分别作为下属、服务对象进行匿名评分,对不熟悉的评分对象可以不予评分,评分结果按有效评分统计算术平均为该项目得分。

4.建立考核争议仲裁机制,保证考核结果的公信力。考核结果应及时反馈给考核对象,可于考核期结束后立即进行公示。学院可以成立以工会为主的考核争议仲裁委员会,被考核人员对考核结果如有异议,可向考核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复议。保持良好的沟通渠道可以使考核对象积极面对考核,提升考核结果的公信力。

第5篇

县人大常委会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大工作,按照胡总书记提出的“三保一弘扬”要求,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树立“为发展大局服务、为人民群众履职”思想观念,坚持创新服务方式、工作理念、履职载体、自身建设,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

一、坚持创新服务方式,强化大局意识。坚持县委中心就是人大工作的重点,政务大事就是人大监督的要点,群众利益就是人大关注的焦点的工作理念,按照“谋事贴近中心、选题关注民生、监督体现和谐、履职依靠代表”的工作要求,找准人大工作和服务大局的结合点,依法履行职能。通过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专题视察、专项调研等方式,加强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财政预算执行、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及“三农”工作等方面的监督;积极参与并服务经济建设,人大常委会领导分别参与一个或多个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组建招商引资小分队,常年开展招商、服务客商企业;为应对金融危机,组织代表深入企业调研,收集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16条,支持并督促县政府协促金融部门增加信贷资金,推动科学发展。针对城镇居民日常生活关注的水、电、气等物价问题,县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带领有关人员进行视察调研,督促将罐装液化气价格每瓶103元降到市场价73元,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实惠。据不完全统计,省、市、县及乡镇人大代表领办或创办产业200多项,项目投资近亿元,营造了代表主动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创新工作理念,增强监督实效。按照“谋事贴近中心、选题关注民生、监督体现和谐、履职依靠代表”的工作思路,推动县委、县政府关于“工业强县、生态立县、和谐兴县”三大战略的贯彻落实。继续组织开展环保行活动,组织《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加大人居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力度,加快生态建设;听取社会保险工作情况报告,跟踪督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行政许可法》、《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执法检查整改落实工作,就完善我县低保工作进行调研,督促有关部门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对县公安局为保持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工作情况调研并视察全县公安技防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组织省、市人大代表开展县“三城”创建工作、县生态工业园建设工作调研,提出要进一步对照考核指标做好省级文明县城各项迎检工作,研究制定生态园区科学目标规划,并严格落实执行的建议意见;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情况调研视察,对人大常委会关于县政府应对金融危机开展工作情况的审议意见整改落实进行跟踪问效;进一步改进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工作和执法检查、专题视察、专项调研的方式,探索实行对“一府两院”工作报告的评议(满意度测评)制度和定期督办审议意见办理落实制度,建立审议意见的督办台帐,督促“一府两院”建立健全研究处理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意见的工作制度,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坚持创新履职载体,改进代表工作。不断完善代表活动机制,规范和创新代表活动形式,密切县人大常委会与人大代表、人大代表与选民的联系,进一步促进代表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以纵深推进代表“履职绩效”主题活动为抓手,认真开展“代表进社区、进企业、进农家”活动,不断拓宽代表知政、议政渠道。不断创新代表履职载体,健全履职服务网络,拓宽代表履职渠道,丰富小组活动内容,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建立健全代表意见、建议工作台帐,完善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督查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落实机制,为代表履行职责和发挥作用创造有利条件。筹建县人大信息网,开通反映民意的“直通快车”,推行代表与选民之间“结对子”。先后有铜鼓县、上高县、修水县、江苏省阜宁县代表团等人大到我县学习考察乡镇人大规范化建设和服务代表网络建设。据统计,2009年共收集应对金融危机建议16条,支持政府协促金融部门增加信贷资金1.4亿元,反映社情民意56条,为民办实事34件,协助有关部门处理群众来信来访22件,接待来访群众45人(次),化解各种矛盾纠纷120起,有效消除了社会不和谐因素。

四、坚持创新自身建设,提升机关效能。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原则,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需求,充分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先后制订了《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各工委(办)联系乡镇(场)人大工作制度》、《县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提高审议与办理质量的暂行办法》、《县人大常委会关于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暂行办法》、《关于规范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及法律法规实施情况检查工作程序的规定》等制度,做到以规制行,照章办事,依法履职。以开展机关效能年建设活动为契机,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崇尚“简单工作”、“简单生活”、“简单做人”,机关各项工作力求做到“精、实、新”。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谐型、廉洁型”的“五型”机关活动,全面提升人大工作的执行力、创造力和操作力,自觉克服“船到码头车到站”、“得过且过”、“无所作为”的消极思想,不断更新观念,推动人大工作上新台阶。

第6篇

摘要:本文结合目前传统制造行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解决目前基层员工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通过建立以岗位为主体,认真抓好目标分解和对标考核工作,最终实现员工被动型管理向主动型管理转变。

关键词 :岗位对标 岗位职责 考核指标

一、目前企业员工绩效管理效果差的原因

1.只重绩效方法设计,不重落实。通过调查了解,中国企业的绩效管理方法和思想五花八门,仅从设计的角度出发,会发现不可谓不科学,针对性也很强,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偏差,时间一长就会束之高阁,制度规定一套,做的却是另一套。

2.重管理层,轻基层员工。据对中国企业的绩效管理调查报告显示,仅42%的企业能将员工的绩效考核进行精心设计。企业往往花很大的力气在中层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上,几乎所有的企业承认自己对基层员工的绩效考核管理流于形式,既没有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办法进行研讨制定,更没有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跟踪落实,要不就是一岗一薪,只有基本工资;要不就是基本工资加绩效奖励。员工到底干的好不好,应该达到什么标准没有验证,出了错按制度进行处罚。

3.基层员工只关心自己拿多少钱。目前大部分企业的绩效体系设计给中高层管理人员挂靠公司的经营指标,经营情况与工资直接挂钩考核,但对基层员工,绩效管理却流于形式。员工职责履行仅仅靠管理人员推动来管理,造成基层岗位员工只看重自己一个月收入是多少,而不关心企业的经营业绩,收入高的时候觉得自己的工作还可以,一旦企业经营业绩出现问题收入减少员工就开始另谋高就,造成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不高。

二、构建以岗位对标为基础的绩效管理体系

1.构建以岗位为基础的绩效管理体系的目的。构建岗位对标绩效管理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导向,以企业的年度生产经营目标、岗位说明书和制度规定为依据,通过对经营绩效指标层层分解,对岗位职责对标管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一般岗位员工知道“干什么、考什么”,让基层管理人员知道“管什么、考什么”,人人身上有责任、人人身上有指标、人人身上有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主动优化劳动组合,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实现岗位自主管理,实现管理的精细化。

2.构建以岗位为基础的绩效管理的理论依据。第一,构建以岗位为基础的绩效管理。主要通过对指标进行层层分解,应用战略地图、平衡计分卡、KPI等先进的绩效管理工具理念,对企业的战略自上而下的分解到每一个员工的身上,真正做到企业的经营指标都有责任人,每个员工身上都有指标,让每一个员工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第二,岗位胜任特征理论。胜任特征表示对某项工作的卓越要求,能区分优秀员工和一般员工的指标和职责履行行为,而岗位对标绩效管理体系就是通过建立最优,通过与最优对比,找出在指标管控、职责履行方面的差距和不足,通过整改不断提高绩效指标和履职能力的绩效管理方法。第三,对标管理理论。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找出单位内部、单位历史上、竞争对手最优的指标和管理方式开展对比分析,不断改进提高。而岗位对标绩效管理方式就是将对标理念应用到绩效管理过程中来,进一步深化绩效管理的思想,提升岗位员工的履职。第四,岗位对标绩效管理体系以内控体系建设为基础,国家五部委对企业规定要建立企业内部的内控体系,要求规范企业管理行为,提升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防范经营风险,而构建岗位对标绩效管理体系就必须以内控建设为依据,通过对文件制度、管理办法和内控手册进行修订和完善,为建立岗位指标对标和管理对标提供制度依据和流程依据。

3.构建岗位对标绩效管理体系的思路和步骤。第一,前期准备工作。首先要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工作分析形成岗位说明书,在岗位说明书的基础上进行岗位胜任模型设计。第二,成立岗位对标绩效管理组织架构。领导小组由企业领导班子、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及核心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第三,岗位对标绩效管理培训。第四,岗位对标绩效管理体系运行。第五,实施岗位对标绩效管理的分析改进。

4.岗位对标绩效管理体系的效果评估。第一,对管理制度的评估,包括前期岗位对标绩效管理体系制度完善程度、岗位说明书、内控体系的实施等方面的评估,前期准备工作的充分能为绩效活动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第二,对岗位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评估。第三,对岗位对标绩效管理体系进行全方位的评估,通过与员工座谈、调查问卷等方式方法,进一步了解员工对岗位对标绩效管理实施的意见和建议。第四,对岗位绩效管理系统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系统的衔接与评估,主要观察绩效管理与培训、薪酬、人动等工作是否衔接得当。

参考文献

[1]董志强.人员管理的经济方法(第1版) [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林新奇.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M]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

第7篇

工商所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前沿阵地,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派出机构。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该如何全面履职尽责和实现职能到位,实施精细化监管,是摆在工商所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精细化监管的内涵和目标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规范化管理更高的一个层次。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我们实施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优化工商所干部配置,落实岗位职责分工;明确各项业务流程,建立岗位考核和问责体系;加强部门协调配合,推行简单化、流程化、定量化和信息化管理;实施有效的管理,以高效能的监管树立工商行政管理公平公正的执法权威。

二、 落实监管职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重视不够,体制机制不相适应。目前,普遍存在重执法办案轻内部监管的现象。执法办案是硬指标,也容易定量化。内部监管是软指标,不易考核。工商所人员能按上级要求开展好每年的各项专项整治就已经很不错了,对内部监管很难做到位。现行岗位职责界定过于宽泛、监管巡查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造成了考核难、问责难和干好干坏一个样等弊端,存在抓工作一阵风,缺乏长抓不懈的思想。

二是工作被动,内部监管不到位。内部监管工作既没有具体考核办法,也没有硬指标。内部监管往往是哪儿漏补哪儿,哪儿痛医哪儿,疲于应付,有时也不是发现不了问题,而是不愿看到那是问题。

三是责任不明,问责制度严重缺失。由于工商所干部岗位职责不明、定位过宽,上级在考核上只对单位,未涉及到个人。所内干部素质参差不齐,严重存在因人定岗的被动情况,根本达不到因岗定人的积极工作状态。所领导多采用个人人格魅力等来领导、组织开展工作,导致要求想让干部胜任本职都难,极少考虑创新监管工作机制或延伸监管工作内涵。

四是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当前经济的发展,让工商所的工作日益增加,再加上经济转型、产业更新加速,目前市场主体的转换也越来越快。工商所不采用现代技术手段来提高工作效能,根本无法及时掌握市场主体状态的,更谈不上监管。计算机、网络等办公硬件具备了,但没有真正的得到运用,往往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状况。

三、实施精细化监管的实践和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奠定思想基础。

组织全所职工学习相关法规、政策,让全所职工明确工商所作为工商部门实施经济监管的具体单位,履行好这一基本职责的重要性。然而我们实际工作中却缺乏具体的落实举措,要使大家清醒认识到我们肩上的担子、责任更大了。开展好免责教育,对监管责任事故事例进行分析,确定责任,让大家明白我们在履行监管职责时留下监管痕迹的重要性。只有解决了认知方面问题,才能为加强监管奠定思想基础。

(二)优化职责分工,使工商所繁琐的工作简单化。

对工商所主要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整合,制定适合工商所工作的业务流程和岗位职责,明确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工作时限、工作责任,建立完善的工商所的岗责体系。干部采取“双岗制”。一个内勤岗位,上级局机关的科室由全所人员分别对应,全权负责对应科室的工作。一个外勤监管执法岗位,对应分管的责任区履行监管职责。要注意所上分配的执法办案组与巡查组的人员一致,巡查办案同步进行。通过执法办案来震慑各类违法经营者,以执法办案来促进监管工作的落实。严格做到一岗一责,全所人员分工合作,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每项工作都有人负责去办理。

(三)建立精细化监管的体制、机制,使监管工作流程化。

工商所把辖区根据本所实际情况划成若干个责任区,每个责任区确定1名工商干部为责任人,负责该责任区的监管工作。并将两个以上责任区编为1个巡查组为1个片区。工作中,以市场巡查组为单位对本片区开展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实行ab岗制度,即巡查组进入a的责任区时a为主办,b为协办;进入b的责任区时b为主办,a为协办。这样不但实现监管责任到人,工作互助、工作能力互补、帮带,用巡查组的力量协助责任区干部履行好职责的效果,而且又达到了2个人以上开展执法活动的合法性。将监管辖区和监管责任落实到人头,实施网格化监管。严格执行责任区工商干部监管责任制。此方法是按照科学管理的要求,在工商所内建立了工作机制、体制。不但强化了责任区工商干部的责任意识,变以前被动开展市场巡查工作为主动监管履行职责,而且在所内形成竞争、争创机制,组与组比、个人与个人比,有效的提升工商所的工作效能。使全所更加及时准确的掌握辖区市场主体经营情况,便于提高工作效率。

(四)明确监管内容,先重点后全面的推进监管到位,使监管工作定量化。

市场监管的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取缔无照经营,另一方面是规范经营者行为。取缔无照是重点,可以清除监管盲区,如果无照经营行为太多,根本谈不上 对有照经营户实施监管。对无照经营取缔方面。一是治本。运用工商指导当地政府规划建设商品集贸市场的职能,指导乡镇建设商品集贸市场,彻底取缔乡镇场镇以街为市(无照经营)的经营行为。引导部份经营者进店办照规范经营,对进入商品集贸市场的按照集贸市场管理的办法进行规范管理。二是配合。除了开展好联合执法检查来取缔无照外,还要请当地镇(乡)政府实行无照经营取缔联席会议制度,解决无照经营取缔的难点。如:要求食品安全负总责的镇(乡)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召开食品生产小作坊和餐饮经营户的规范协调会,协调相关部门取缔或督促无照经营者办理证照,解决涉及前置许可无照经营取缔难的问题。三是巡查。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让精细化管理责任区的责任人全面适时熟悉、掌握本责任区内市场主体情况。坚决取缔无照经营,及时行政警示、查处无照经营行为。四是亮照。为亮照不规范的经营户赠送执照袋,彻底规范亮照经营。把无照经营明显区别开来,方便日常巡查中发现取缔。便于规范年检、验照时在营业执照正本上粘贴年检标致和加盖验照章,方便巡查中发现逾期年检、验照行为。五是拒绝。利用工商服务qq群、个私协、消协、学校教育“小手拉大手”等渠道倡导消费者“拒绝无照经营,维护消费权益”。提醒大家为了消费安全,看见营业执照购商品;拒绝无照经营,并积极举报。这样有效的加大了对无照经营的打击力度,为市场监管工作落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打下坚实的基础,营造了辖区良好的经济秩序。对规范经营者行为方面。重点从规范流通领域食品经营户建立进(销)货台账、查处过期变质、假冒伪劣、侵犯商标专用权等行为方面进行规范。必要时,根据本辖区发现的问题,结合实际针对某个行业或行为开展专项整治。从重点违法行为开展规范,最后达到全面规范的目的。

(五)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能,让市场监管工作信息化。

我们不仅要培养各责任区干部熟练掌握运用好业务软件,依托局域网、数据库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监管的能力。还要建立与市场主体(监管对象)联系的平台,使市场监管的信息从监管部门延伸到经营者。解决好工商所与监管对象通讯不畅,实施监管一趟一趟跑的原始低效能状态。一是切实完善业务软件数据库,要求完整、准确,便于分类分层监管和查询,联系电话准确便于通讯。例如:需要辖区内所有的超市和食杂店某种货物下架停止销售,可以由各责任区干部采用给相关经营者群发短信或分别电话通知的方式通知经营者。由原来的全所出动逐户通知要2个工作日以上,到现在的仅需要30分钟。二是建设工商服务qq群,保证工商所与监管对象联系畅通,便于工作开展。工商服务qq群的建设,大大方便各责任区工商干部履行职责,提高工作效率;为精细化管理市场监管到位提供了保障;也为工商所服务市场主体搭建了一个很好交流的平台;法制宣传、咨询服务、消费者投诉、案件举报变得非常便捷。如:对流通领域食品经营户有要求下架的商品(可对外公告),经qq群可第一时间告知各经营者;经营者的许可证过期,工作人员可在群里与当事人交流,告之当事人及时补办、变更,方便了监管执法工作的高效开展。

(六)实施绩效考核,不断完善市场监管工作的考评机制。

强化绩效考评,推进效能管理精细化。制定工商所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统一考核指标和考核程序。实行每周一评,通过各人晒工作来跟踪、督促工作落实到位。平时考核,每个阶段工作结束时,由全所统一组织考核评比,互相交流学习,评出阶段工作先进。年终全面考评,对每个干部职工进行全面绩效考核。考核优秀者,在干部岗位流动、评优评先、学习考察等进行优先考虑。建立和落实“履职尽责”问责机制。完善岗位评价、责任追究、关联责任连带追究制度,制定基层工商干部履职尽责要求,明确岗位操作标准和规范,形成基层岗位履职指标体系。

第8篇

360度绩效考核方法,得到很多企业的青睐。然而,由于操作等多方面的原因,它越来越不被看好,更有很多人认为,这不过是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文字游戏,是一堆没有用的打分表。同时,也有一些企事业单位盲目地要求各部门各层级员工提交年终报告,大家把述职当作负担,走走过场,劳民伤财。“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写报告”、“千古兴亡多少事,只因满朝写报告”、“抬头望明月,低头写报告”等等,这些都是对年终总结报告的无奈与嘲讽。网络充斥了年终报告模板、范文大全,更有甚者让职业代劳。

 

年终述职评议会,面对面反馈述职者情况

我们企业也曾面临过这种尴尬的情况。在多年摸索中,提出“年终360度述职评议会”这一考评模式,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述职报告”,是一种融合述职报告、360度绩效评估优点的年终绩效评估办法。通过会议形式,述职者根据自己的岗位目标和岗位职责,对自己在评估年度的履职、胜任、工作业绩及进步提升等情况进行汇报,相关同事及其他人员参与面对面的问询,述职者进行答辩,最终对评估者进行反馈和评估。

 

360度述职评估会反馈给受评者多方面的信息,这种基于改善与提升的面对面的直观问询,更容易得到受评者的认可。述职者面对面获取来自多层面人员对自己综合能力、工作风格和工作绩效等的反馈意见,较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的有关信息,更好地拟定绩效改善计划、能力提升计划及未来职业规划。在沟通中,团队成员积极互动,既是一场头脑风暴会,又能切磋技能、相互学习,有利于营造积极上进的企业氛围。

 

把握要点,让述职会不走过场

明确目标,统一思想,方案先行

首先,人力资源部门须认真做好《年终述职评估会的会议方案》,而且须在公司经理会层面进行论证,明确目的,统一思想;其次,确定责任人及操作方法,分层级、分模块责任到人,跟进述职评估会的进展。需要注意的是,方案中务必明确述职评估结果的应用范围。

 

在这一环节,最为重要的是统一思想,取得各层级人员的认同,为后续的工作推进提供思想基础。通过在管理人员中进行可行性论证,对普通员工进行培训和号召,为顺利推行做好铺垫,否则评估会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例如,我们在推行360度述职评估会的时候,首先在一个部门试行,得到大部分同事的支持,取得不错的效果。然后,我们与公司总监、经理们进行深度沟通,得到大家的认同,再按照部门进行宣讲和培训,依次推进。同时,必须认识到,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评估会,而是一个基于可持续理念的评估方法,明确这一目的,意义重大。

 

突出重点,做好关键岗位人员的述职评估

在推行过程中,需重点做好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专业序列人员等关键岗位人员的年终述职评议工作。他们区别于执行类人员,须参照年初目标计划责任书,结合管理成果评估、技术等级评估等,使年终述职不再是形式,真正发挥实效,达到评估、激励、沟通、提升的作用。事实上,这部分人员是公司的核心战斗力,他们的绩效过程和绩效结果对公司影响重大。不忌讳地讲,很多企业,只强调年终报告,纸上谈兵,无法真正对关键岗位人员的绩效过程和绩效结果进行跟进和评估。而对于非关键岗位的人员,可以以小组为单元,按照不同的岗位类别,考虑是否需要重点推进,进行区别对待,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

 

例如,我们在推进管理人员年终述职评估会的时候,相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审查人员参加评估,述职者根据年初制定的目标计划书、个人的岗位绩效责任书等进行逐一陈述,相关人员可以进行问询;评估会主席由CEO或者高级总监担任,保证一定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有所依托,规范各类人员的述职范围

规范各类人员的述职范围,明确述职的结构和内容,哪些是必须陈述的,哪些是可以选择性陈述的。主要包括:岗位概述、岗位职责、工作任务清单、履职情况、胜任情况、绩优特点、好的经验、差距及提升方向与计划,本年度自己工作上的十件大事,本年度工作最困难的三件事情等。

 

效果与效率并重,明确会议议程

根据参与述职的人员规模确定述职时长、问询时长等,保证述职评议会顺利有序进行。述职时长需结合述职内容,达到效果与效率并重的目的,并且要按照会议议程执行,特殊情况则需获得会议主席的批准。同样,为保证评估会议的有效进行,问询时间也需要进行限定。在实践中,需要杜绝跑题和因个人情感因素导致的随意发挥。因此,必须明确会议议程中各类项目的时间,会议主席负责把握评估会的进度,审计专员有权在出现跑题和超时等情况时叫停。

 

精挑细选,保证360度参与有效性

人员的选择直接决定评估会的效率与效果,所以哪些人参与360度评估会,哪些人可以旁听评估会,哪些人作为监察成员参与,评估主席人选等人员选择需要在评估会议之初进行确定。例如,在销售部门的年终述职评估中,销售总监可以作为评估主席,区域同事、主管、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客服部门作为评估人员,监察专员列席会议。

 

因地制宜,制作适合不同岗位序列的述职评估表

关于年终述职评估会是否用作绩效打分,需根据公司具体情况或者员工的接受情况确定,不能一概而论。从来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评估量表,不同的管理咨询机构会给出不同的量表,在具体的推进过程中,根据不同岗位序列,制定符合自己情况的评估维度十分重要。例如,关于职能型普通行政岗位,我们尝试过的评估维度如表1。

 

做好监察与记录,提高评估工作的信服度

为了保证述职评估会的公开公正,年终360度述职评估会需设置独立的人员进行监察与记录。记录分为录音记录和文字记录,公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记录方式。主要把握三个原则:第一,要方便向相关人员反馈信息;第二,原始记录要保留备查,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个别人员对自己在会议上的陈述矢口否认,甚至进行完全相反的陈述,这种情况下,保留原始记录就十分重要;第三,对于经评估难以胜任岗位的人员,这是对其进行转岗或劝退的依据,即便进入劳动诉讼,这可作为有效的佐证。

多重保障支撑评估会有效落地

其一,360度培训,使述职者实事求是、参与者合理问询。

对于述职者而言,述职就是给自己的履职情况画一副素描,忠于事实很重要。有人倾向于夸张,把团队的工作说成自己的,没有客观陈述自己在工作中充当的角色;有人倾向于保守,陈述不足,不能客观的评价自己。因此,对述职者进行培训,辅导其述职方法,从而使其能够通过报告对自己全年工作情况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同时,要对参与者进行培训,培训范围包括:问询的技巧、打分的依据等,例如问询须基于事实、用数据说话等,保证年终360度述职评估的有效进行。

第9篇

一是上层建筑的施工者。机构编制工作是合理配置党的执政资源、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既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又涉及行政成本、行政效率等问题,既关系经济基础,又关系上层建筑,在党和国家整体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相比于中央编办和省级编办的宏观管理、综合协调、全局指导,市级编办的主要职能是结合当地实际,抓好中央、省各项政策规定的贯彻落实,侧重于实务操作,实践性更强。需要充分了解、深刻领悟中央、省关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机构编制工作的政策精神和部署要求,跳出圈外、站在高处,以全局观念、前瞻意识和战略眼光做好本市机关事业单位设置、组织结构构建、财政供养人员总量、社会公益服务规模等方面的总体设计和组织实施工作,当好贯彻落实中央、省政策精神,把握机构编制等公共资源数量和布局的“能工巧匠”。

二是改革的推动者。改革是永恒的主题,是最大的红利。1982年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六轮集中的政府机构改革。目前,各项改革都进入了“深水区”,改革推进速度的快与慢,程度的深与浅,都与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息息相关。市级编办作为本地区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重要改革的牵头部门,是改革工作的重要组织者和推动者,不仅要为市委、市政府推进改革当好参谋,还要为各部门单位落实改革具体要求当好指导。要立足市情,坚持积极稳妥、统筹兼顾、循序渐进的原则,紧密对接上级改革政策,加强对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以“敢啃硬骨头”、“勇涉险滩”的决心和毅力,充分借用和调动各方积极性,因地制宜、缜密安排、有序推进。改革本身不是目的,而是通过改革改变不合时宜的制度、体制,促进生产力发展。当前,要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改革的核心,明确职能转变的方向、重点和途径,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切实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继续简政放权,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要在承接好上级下放事项的同时,再取消、下放、整合一批审批事项,“把口袋里的生产力都掏出来”,努力构建项目少、效率高、服务优的行政审批机制,真正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同时,正确处理“放”和“管”的关系,将该管的坚决管好,以软环境提升硬实力,打造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

三是体制机制的创新者。机构编制工作的现实任务和长远目标,都是要着力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最终目的是促进发展。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发展局面,市级编办要履行职责,必须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压力感、紧迫感和责任感,通过科学配置机构编制资源、合理界定部门权限、建立部门职责体系、推进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等手段来扫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工作创新来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当前,枣庄面临着国家扶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和省委、省政府规划建设西部经济隆起带的战略机遇,正处在提速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全市将进一步释放活力、激发内力、挖掘潜力、凝聚合力、提升实力,倾力打造转型升级高地。机构编制部门要针对影响制约枣庄经济社会发展、带有普遍性的重大问题加大攻坚克难力度,着力在加快推进全市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服务业高端化、农业现代化,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下功夫,为建设“幸福新枣庄”凝聚正能量。

四是事业单位的监管者。事业单位是政府直接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发展好坏、服务质量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成效。总体上看,各类事业单位基本能够较好履行公益服务职责,但也有部分单位存在机制不活、运行不够规范、偏离公益服务目标等问题,在有些领域甚至造成了比较突出的矛盾。对事业单位进行绩效考核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科学评价事业单位的工作绩效、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公益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有利于体现奖优罚劣的激励导向、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市级编办要切实履行事业单位监管者的使命和责任,贯彻好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制定、落实好本市考核办法,利用好考核结果,发挥好考核工作“指挥棒”和“助推器”的作用,引导事业单位正确履职、规范运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在考核方法上,既要突出各类别、各层级事业单位的共性,又要分析行业特点、客观条件,注意差异性,不搞一刀切。在考核范围上,要将承担行政职能或具有社会管理功能的事业单位、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作为重点。在考核内容上,要将服务对象满意度作为一个重要尺度和标准,把事业单位服务质量、行政效能、转变作风、文明服务等群众最关心、与群众关系最密切的事项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在考核实施上,要注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与其它相关考核在过程上的衔接和结果上的挂钩,杜绝重复考核和多头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