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针灸临床论文

时间:2022-02-28 16:14:37

导语:在针灸临床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针灸临床论文

第1篇

英文名称:Acupuncture Research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所;中国针灸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0-0607

国内刊号:11-2274/R

邮发代号:82-17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6

期刊收录: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第2篇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中国针灸》杂志已走过了20年的历程。面对着摆在我们面前的20卷、155期杂志,我们不禁浮想联翩。《中国针灸》杂志诞生在20年前那个无产阶级刚刚结束、百废待兴的年代,全国人民正摩拳擦掌、蓄势待发,迎接科学的春天。20年来,这份融入了老一代针灸专家的希望与努力、承载了全国针灸同道的爱戴与期盼的杂志逐渐地发展、成熟起来,而我们所有参与过其中工作的人,也为之洒下了辛勤的汗水。

1勤奋耕耘,浇灌针灸学术的百花之园

针灸界老前辈、著名针灸学家鲁之俊先生在《中国针灸》杂志发刊词中说“本刊是全国性的综合性的针灸学术刊物。内容既要能反映我国的针灸学术水平,又要适合全国广大医务工作者学习和提高的需要。因此本刊的内容应是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丰富多彩,实事求是。”遵循着这个办刊宗旨,杂志开设了多种多样的栏目,以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作者的需要。例如:能够反映我国先进研究水平的临床研究、机理探讨、针刺麻醉;教人以实用技术的短篇报道(临床报道)、单穴效方、专病治验、老大夫经验(针家精要);探讨理论问题的刺法与灸法、经络与腧穴、文献与史料;反映学术动态的综述、针灸在海外、简讯;体现了本学科特点的教学园地、器具研制;以及在读者、作者之间架起沟通桥梁的针灸答疑(编读往来)、讲座;还开设了学术争鸣(专家论坛)、思路与方法、百家园栏目,为各种不同学术思想、观点提供发表交流的园地。20年来,杂志始终坚持为临床服务的指导思想,在选稿、用稿中突出实用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力求做到“既能反映我国先进的学术水平,又能满足基层医生的一般需要,以承担起弘扬祖国医学文化、沟通国内外学术交流、指导临床医生实践、扶助青年后学成长的重任。”为了满足针灸工作者们日益增长的交流经验、推广成果的渴望,《中国针灸》杂志不断扩大篇幅,增加信息容量。创刊初期为48页,1986年改为56页,1994年增至64页,1996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1年扩大为国际标准大16开,2002年页码将增加到72页。在不断增加页码的同时,还注意到文章的精细加工,精炼文章内容,浓缩信息,使文章的刊载量由最初的每期20篇约8万字年发文章120篇左右,发展到目前每期40篇约13万字年发文章480篇左右。1994年以后,为配合我刊举办的学术研讨会,每年还编辑出版增刊一册,最大限度的发表自然来稿中的优秀论文,扩大学术交流。如此不断地发展,使杂志紧跟学术发展的步伐,较大程度的满足了读者作者的需求,从而也调动了广大作者的投稿热情,杂志的自然来稿每年都在2000篇左右,保证了杂志的学术水平。从地域分布看,我们的作者遍布包括台湾、香港在内的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近年来国外针灸同行的来稿也有所增加;作者队伍包括科研院所、中医院校的专家、教授,各级医院的医生,甚至于基层卫生院、个体医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针灸界蓬勃发展的局面。

2励精图治,打造针灸学科的精品期刊

学术期刊是宣传学术成就的窗口,是本学科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阵地。国家科委、中国科协提出中国科技期刊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创造精品期刊。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尤其是针灸学在国内外逐渐兴起的发展热潮,呼唤着我们要创造针灸学科的精品期刊。于是,我们把提高杂志的学术质量和印刷装帧质量视为杂志的生命力所在,努力在筛选稿件、编辑加工、排版校对、印刷装订等诸多环节上下功夫,使杂志的质量逐年提高。

首先,我们实行“三审定稿”制度,即编辑初审,专家外审,主编终审。个别稿件甚至需要四审。在审稿工作中坚持科学性、新颖性、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注意选择设计合理、对照严谨、方法新颖、指标先进的文章,努力提高省级以上课题文章的发表率,使杂志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学术水平。同时,注意发挥杂志的学术导向作用,积极倡导科学的研究方法。如为了向国内的读者介绍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我们积极与世界卫生组织联系取得专有出版权后,组织翻译并连载世界卫生组织的《针灸临床研究规范》,发表后读者反映热烈。

由于从事针灸临床工作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稿件的文字水平亦很不一致。因此,我们十分重视稿件的编辑加工工作,大到文章的间架结构,小到标点符号,甚至为了一个不清楚的署名,我们都要反复与作者联系。这种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博得了作者的好评,也保证了杂志有较高的文字水准。自1993年起,按照国家科委、中国科协关于科技期刊编排规范的要求,我们全面执行国家有关标准,使杂志在编排上更加规范化、国际化。为了提高校对质量、减少或杜绝错别字,我们采取三校互校、责任编辑精校、编辑部主任总校,每期校对达5~6遍,还建立了奖惩制度。通过一系列的努力,使我刊错别字的发生率基本上达到国家规定的优良水平。我们还建立了审读制度:在杂志出版后,聘请专家阅读,每2月讲评一次,专门指出编辑们在选稿、加工、校对上的不足,督促改进。这种方法极大地促进了编辑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

经过多年的努力,杂志的学术质量、编辑加工水平不断提高,得到了期刊界的好评。1995年,在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评比中,我刊获得二等奖;在1999年进行的第二届评比中,我刊获得了一等奖(见前插页3,图3)。随着学术质量、编校质量的不断提高,《中国针灸》杂志的学术影响日益增加。除连续多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外,1999年被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1999年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1998年《中国针灸》杂志的总被引频次(581)和影响因子(0.331)分别列中医药期刊第6位、第5位,位居针灸类期刊的首位。

在杂志编校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杂志的封面、装帧也得到了改进。《中国针灸》杂志自创刊到上个世纪末,一直保持着中国传统医学期刊十分朴素的封面设计,不免有单调之感。愈来愈多的读者对此提出建议。在广泛征求读者意见的基础上,经编委会会议讨论,配合新世纪的改版,2001年我们慎重地推出了新的封面设计。新的封面在保留原封面的色彩、刊名题字的同时,增加了古代经络图,突出了传统医学文化特点,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目前,杂志的开本与国际标准16开完全相同,配上特色鲜明的封面,改进了装订方式,愈发显得气质高雅,使《中国针灸》朝着精品期刊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3竭诚奉献,为针灸学术的普及与提高而努力

《中国针灸》杂志在创办过程中,一直得到了中国科协、中国针灸学会等上级领导部门的支持与指导,特别是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在人力、物力各方面给予了很大的投入。创刊20年来,先后有20余位同志在编辑部工作。他(她)们从医疗、科研岗位而来,从事“为他人做嫁衣”的编辑工作,却无怨无悔,默默地为杂志的创办和发展贡献着力量。如杂志的前任主编王本显、魏明峰、王居易同志,《中国针灸》杂志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是与他们的辛勤工作、无私奉献分不开的。由于某些原因,编辑部编辑长期缺编,编辑们的工作任务繁重。但是,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编辑部仍然举办了各种培训和学术会议,以提高基层医生的医疗水平,推动针灸学术普及。从1986年~1992年,共主办或与有关方面合办各种主题的针灸培训班40余期。有“针灸文献与写作研究班”“磁针推广应用学习班”“气功仪与新电子灸疗仪研究班”“激光针灸美容进修班”“子午流注、历代名家针法、针灸临床研究方法研修班”“横竖针法学习班”“针灸按摩学习班”“针灸专长进修班”“高级针灸进修班”等等。其中,尤以针灸专长班、高级针灸进修班得到了广大针灸临床医生的欢迎,共举办了28期,培训了数千名的基层针灸医生。很多学员学习后,运用在学习班学到的新技术、新方法,医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促进了本单位的业务发展。学员们纷纷来信,表达自己的亲身感受,称赞我们为患者、医者做了件好事(见前插页3,图4)。

自1994年起,《中国针灸》杂志每年主办或合作举办一次学术会议。旨在“开拓针灸临床研究思路,倡导针灸临床研究规范,提高针灸临床治疗水平”的全国针灸科研与临床研讨会每两年召开一次,至今开过4届(1994年在桂林,1996年在成都,1998年在大连,2000年在贵阳)。每2年我们还召开一次小型的专题研讨会:1995年的专题是“经络诊治学术研讨会”(承德);1997年“全国穴位注射理论与应用暨第八次全国经络学术研讨会”(北戴河);1999年“全国针灸临床经验交流及磁极针推广应用研讨会”(西安);2001年“回顾与展望―――新世纪针灸发展趋势研讨会”(太原)。在2000年8月召开的第四届全国针灸科研与临床研讨会暨杂志编委会扩大会议期间,在贵州省针灸学会的组织下,我们还进行了专家义诊活动,宣传针灸的疗效及治病的道理。这次会议的消息及义诊活动,由贵州省电视台编辑制作成专题节目,通过卫星电视,广为宣传(见前插页3,图5)由于我们坚持学术会议的学术方向,编辑出版高质量的论文集和会议上浓厚热烈的学术讨论,使我们的会议达到了推动学术发展的目的。

20世纪90年代,世界范围内针灸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国际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日益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继续保持中国在世界针灸界的主导地位,如何让中国先进的针灸科研成果为国外主流医学界所认识,《中国针灸》杂志责无旁贷。于是,1995年经有关方面批准,我们与英国英美针灸医学发展基金会合作,创办了《中国针灸》杂志英文版―――《针灸世界》(TheInternationalAcupunctureJournal,在国外发行);1998年,我们与西班牙诺瓦萨恩公司合作,创办了《中国针灸》杂志西班牙文版―――“EnnerQi”(在国外发行)(见前插页3,图2);1999年,我们加入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委托龙源国际名刊网全球《中国针灸》的网上阅读;2000年,我们与迈博健康咨询网(省略)合作,创办了《中国针灸》网络普及版,为广大作者提供了又一个交流经验的窗口;2001年4月,《中国针灸》杂志网页正式建成,网上阅读者只要点击我刊的网址(省略),就可以查阅杂志的近期目录、学术活动、光盘版介绍,以及一些针灸书籍、器具的介绍。尽管我们在这方面的经验还很欠缺,但我们认为,一定要紧跟科学发展的主流,占领互联网这个宣传阵地,不能将本该属于我们的国外针灸学术领域拱手相让。

20年栉风沐雨,《中国针灸》杂志确实“长大”了,而我们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学术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赋予我们不同于以往的历史重任。20年的摸索、总结经验,我们深刻认识到今后的努力方向。作为大型的针灸学术月刊,首先要解决的是,选稿上科学性与实用性的矛盾。这是一个关系到杂志定位的问题:是学术性杂志,还是技术性杂志。作为技术性的杂志,要着重于本学科领域里新方法、新技术的介绍;作为学术性杂志,则要偏重于本学科领域里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体现在选稿中,对稿件学术性的要求是前瞻性的、有严密设计的、有对照的、有统计学处理的;而对技术性的稿件要求相对宽松。反映在读者接受程度上,偏重于技术性较为容易被大多数人接受,容易拥有更广泛的读者群;而偏重于学术性则有些曲高和寡,读者面较窄。2000年10月我刊进行的读者意见调查活动中,偏于临床应用的栏目如临床研究、短篇报道、单穴效方均获得30%以上的支持,就说明了这一点。

其次要解决的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拥有大量的读者,无疑是社会效益的最直接的体现。但近年来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各类学术期刊的发行量均有所下降,影响到学术成果的推广与传播。虽然,这里有十分复杂的社会因素,但经济因素的制约或许是其中原因之一。例如杂志的定价。尽管目前杂志的利润所得还不足以完全弥补办刊的投入,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中医期刊定价的低起点及人们对学术期刊的高期望,致使提价就要影响到发行量。1996年我刊定价由1.80元提到2.80元,发行量则下降7千余册。如何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成为今后工作中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我们的工作目标是①进一步扩大稿源,吸纳高质量的学术文章。②倡导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针灸临床研究论文的可信度,促进我国针灸研究成果为国际主流医学界所接受。③努力进军国际科技期刊领域,争取早日进入国际著名文献数据库及文献检索系统。

第3篇

英文名称:Shanghai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单位: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上海市针灸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5-0957

国内刊号:31-1317/R

邮发代号:4-360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6)

期刊荣誉:

中科双百期刊

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第4篇

    【关键词】  海洛因依赖; 针灸疗法; 选穴规律

    【Abstract】  The documents concerning the us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n heroin dependence from 1997 to 2007 were analyzed and meridians and the acupoints we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rules of acupoints selection on heroin dependence treatment. It may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Key words】  heroin dependenc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Rules of acupoints selection

    “毒能戒,戒毒难”已经得到人们的共识,作为当今医学界的难题,经过多年国内外的临床、实验研究,证明针灸在海洛因依赖的治疗和康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针灸治疗海洛因依赖的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归纳文献所载则会发现诸家施术方法不尽相同,但是从腧穴作用规律方面探讨的文献却较为罕见。现将10余年来针灸治疗海洛因依赖的文献所载分析如下,为以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文资料取自1997~2007年公开发表在200余种医学期刊上的有关针灸治疗海洛因依赖的论文118篇。

    1.2  资料查询

    1.2.1  文献查询  采用计算机检索,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具体数据库包括清华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PUBMED等。检索词为:海洛因、针刺、电针、针药结合、穴位注射、罐法、heroin、acupuncture等。

    1.2.2  腧穴查询  筛取符合条件文章中的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包括主穴、配穴。

    2  腧穴统计

    2.1  临床腧穴归纳

    经脉:归经腧穴名称及使用频率(次数);任脉:天突1,中脘3,中极1,关元1,气海1;督脉:大椎3,神道1,灵台1,至阳2,命门1,百会8,后顶3,水沟3,素  1,神庭1;肺经:列缺2;大肠经:合谷28,曲池6,商阳1,迎香1;胃经:足三里36,人迎1,天枢3,伏兔1,解溪1,上巨虚1,归来1;脾经:三阴交28,公孙1,血海1;心经:神门18,少冲1;膀胱经:肾俞9,脾俞3,胃俞2,昆仑1,志室5;肾经:太溪2,涌泉3,四满1;心包经:劳宫11,内关41,中冲1;三焦经:外关9,肩  1,四渎1,支沟1;小肠经:后溪1;胆经:足临泣1,环跳2,侠溪3,风池4,阳陵泉7;肝经:行间3,太冲3;经外奇穴:印堂4,华佗夹脊(T5T6T7L2)6,太阳4,四神聪5,安眠1.

    2.2  实验腧穴归纳

    腧穴:归经腧穴名称及使用频率(次数);胃经:足三里2;脾经:三阴交4;心包经:内关2;经外奇穴:四神聪1;督脉:百会1.

    3  用穴分析

    3.1  常用腧穴使用分析

    循经取主穴  任脉:中脘;督脉:大椎,水沟,至阳,百会;大肠经:合谷,曲池;胃经:足三里,天枢;脾经:三阴交;心经:神门;膀胱经:肾俞,志室,脾俞,胃俞;肾经:涌泉,太溪;心包经:内关,劳宫;三焦经:外关;胆经:侠溪,环跳,阳陵泉;肝经:行间,太冲;经外奇穴:华佗夹脊(T5T6T7),四神聪,印堂,太阳。

    按症取配穴  胃肠功能紊乱:合谷,足三里,支沟,中脘,天枢,上巨虚;心悸失眠:神门,三阴交,合谷,外关,百会,涌泉,劳宫,内关;神智不清:水沟,涌泉;极度烦躁:中冲,劳宫,神门,内关,十宣,大椎,安眠,印堂;遗精:三阴交,肾俞,志室;胁肋胀痛:太冲,血海,侠溪,行间,四满,归来;胸闷腹痛:足三里,三阴交;肌肉痉挛:阳陵泉,合谷,曲池,华佗夹脊;头昏头疼:合谷,劳宫,内关,外关,太阳。

    3.2  腧穴所属经脉分析

    经脉名称及使用频率  阴经:心包经53,脾经30,心经19,任脉7,肝经6,肾经6,肺经2;阳经:胃经44,大肠经36,膀胱经20,督脉24,三焦经12,胆经17,小肠经1.

    4  用穴小节

    4.1  归经

    4.1.1  治疗时十四经脉中均有取穴,没有固定以何经为主。

    4.1.2  按治疗时取穴所属经脉分布频数多少为序,分析结果表明, 其中心包经选用53穴次(3穴),胃经选用44穴次(7穴),大肠经选用36穴次(4穴),脾经选用30穴次(3穴),膀胱经选用20穴次(5穴),心经选用19穴次(2穴),督脉经选用24穴次(10穴),三焦经选用12穴次(4穴),胆经选用17穴次(5穴),任脉经选用7穴次(5穴),肝经选用6穴次(2穴),肾经选用6穴次(3穴),肺经选用2穴次(1穴),小肠经选用1穴次(1穴)。

    4.1.3  以阴阳经脉选穴分布频数多少为序,分析结果表明,阴经包括心包经53穴次,脾经30穴次,心经19穴次,任脉7穴次,肝经6穴次,肾经6穴次,肺经2穴次,总计123穴次。阳经包括胃经44穴次,大肠经36穴次,膀胱经20穴次,督脉24穴次,三焦经12穴次,胆经17穴次,小肠经1穴次,总计154穴次。

    4.2  腧穴

    4.2.1  腧穴统计归纳其主要使用频率依次为:内关43穴次,足三里38穴次,三阴交32穴次,合谷28穴次,神门18穴次,劳宫11穴次,百会9穴次,外关9穴次,肾俞9穴次,阳陵泉7穴次,曲池6穴次,华佗夹脊6穴次,四神聪6穴次,志室5穴次,太阳4穴次,印堂4穴次。

    4.2.2  目前穴统计归纳主穴腧穴的主要使用频率为:内关43穴次,足三里38穴次,三阴交32穴次,合谷28穴次,神门18穴次,劳宫11穴次等。

    4.2.3  目前穴统计归纳配穴腧穴的主要使用频率依次为:合谷、内关、劳宫、三阴交、足三里、神门、外关、涌泉、华佗夹脊等。

    4.2.4  十四经穴和经外奇穴:临床十四经穴共选用277穴次(55穴),经外奇穴共选用20穴次(5穴)。

    5  用穴探讨

    5.1  经脉

    中医古籍中对毒瘾病因病机的认识逐步形成了以下学说:“气血津液受损说”、“五脏六腑受瘾说”、“三焦受瘾说”、“膜原受瘾说”、“烟虫说”等。无论哪种学说,可发现携血而行,周流全身,对机体的损害是全身性的,损及阴阳气血和脏腑。从本文的总结来看,治疗时十二经脉中均有取穴,没有固定以何经为主。证实了中医受瘾说的理论机制,临证当辨证论治,随证取穴。

    海洛因心理依赖,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病,相当于中医药物成瘾的“心瘾”范畴。“心瘾”是一种脑部疾病,说明“心瘾”的病位在脑、在心,与脑、心的生理、病理变化密切相关。脑失常则诸神不守而发生病变,但心气必上入于脑,出神明使其脑主宰人体生命活动,并产生思维意识及其支配的相应行为。若切除“心瘾”需调脑、调神,为疏通脑络,必醒脑开窍、镇静安神,以达到减轻心理渴求以淡化成瘾记忆的作用。故临床和实验学者特别注重心包经、心经的运用,以便宁心安神、调神定志。香燥而升,首入肺经,故瘾之轻浅在肺,至瘾形成,必伤他脏,尤以伤脾为关键。脾伤则五脏皆虚。故调理脾胃也相当重要,临床医生选经与此理论也相吻合。

    祖国医学认为,烟毒成瘾,稽留耗气血津液,损五脏六腑,阴阳失调而见虚实兼见、寒热错杂之证,久病必虚,最终形成正虚邪实的病机。马敬民[1]认为戒断症状的病理为“阳虚”、“阳脱”,治疗应以温阳固脱为主;刘菊妍[2]提出:阿片类药物对机体的损害与中医肾阳虚证之间有着内在联系,肾阳亏损贯穿于此疾病始终;研究中医戒毒的着名学者高学敏教授[3]则认为戒断症状多属阴阳两虚或气阴两虚,而以阳虚或气虚为主要表现,“阴中求阳”是值得考虑选择的原则;由此可见,海洛因依赖患者不能单独的祛邪,在不同阶段,还应辩证施治。

    5.2  腧穴

第5篇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术后胃瘫;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09-02

胰头癌是消化系统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均在40岁以上,其中胰头癌占70%~80%。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胰头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手术切除范围包括胰头、远端胃、十二指肠、胆囊、下端胆总管及空肠上段,同时清除相关淋巴结,再将胰、胆管和胃与空肠吻合,重建消化道。胃瘫是指胃大部切除胃肠吻合术后胃肠动力紊乱继发的非机械性的胃排空延迟导致的临床症状。易被误诊为吻合口机械性梗阻,及时准确诊断和治疗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胃瘫是胰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约发生于术后7-10 d或更长时间,多为进食流质数日、情况良好的患者,在改进半流质或不易消化的食物后突然发生上腹部饱胀钝痛、呕吐,严重者有高位小肠梗阻的表现。医护人员应加强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减少诱发因素,对胃瘫患者的康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5例胰头癌术后并发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胃瘫发生的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I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58~80岁,平均69岁。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3例,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后12例。

1.2临床表现 15例患者均在术后6~14 d,当停止胃肠减压经空肠造瘘进食或肠内营养液如百普力缓慢泵入时,患者出现上腹部胀痛,反复大量呕吐,呕吐出大量的胃内容物,可含有胆汁,呕吐后症状暂时缓解,疼痛不明显或轻微绞痛。体征:为上腹部饱满伴轻度压痛,胃区叩诊可有鼓音及振水音,肠鸣音减弱。胃肠减压抽出大量液体(800~3 000 ml/d). ;胃造影示残胃蠕动不佳或不蠕动,吻合口轻度水肿。胃镜可以通过吻合口,输出肠襻无梗阻现象。给予重新胃肠减压。

2疾病可能相关因素 术后胃瘫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能与手术操作因素、神经因素、基础疾病因素、精神因素等有关。

3护理

3.1心理护理由于本病病程久,恢复慢,做好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患者及家属对本病缺乏认识,对保守治疗失去耐心,甚至对医护人员产生不信任,因而增加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医护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加强心理疏导,介绍疾病的转归,告知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取得积极配合。鼓励患者

循序渐进地活动,既可促进胃肠动力恢复,也能增强患者的信心。

3.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酸碱平衡患者常需留置静脉导管行胃肠外营养,要认真做好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如定期消毒、更换输液装置,预防导管相关感染。同时要定期测体重及检查血糖、血浆蛋白、凝血酶原活性、尿糖、电解质等,以达到出入平衡。

3.3胃肠减压的护理 遵医嘱嘱患者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用10%氯化钠液洗胃2次/日,以减去吻合口及胃黏膜的水肿,促进胃蠕动的恢复,妥善固定胃管,保持有效引流,防止胃管受压,扭曲,滑脱.并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准确记录引流量。胃肠减压的量小于500ml/d,颜色无明显胆汁样,夹管观察1-2d,如无恶心呕吐可拔除胃管,经空肠造瘘进食肠内营养液如百普力缓慢泵入。

3.4控制血糖遵医嘱定时测量血糖,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做相应处理。

3.5遵医嘱应用红霉素及胃动力药物 红霉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化学物,作用原理是直接与胃动素受体结合,发挥胃动素样作用,但它并不刺激胃动素分泌;除对胃有显著促动力作用,加速胃排空外,还能提高食道下括约肌张力。本组15例患者应用红霉素,其中13例患者用药3 d后患者腹胀、呕吐及排气情况均有改善,2例无明显变化。胃动力药物可选用甲氧氯普安、马叮啉等。

3.6中医护理

3.6.1针灸护理 针灸穴位可促进胃肠动力。用强刺激手法,促进肠蠕动,针刺合谷、足三里、中脘等穴位,1-2次/d。本组8例患者先采用西药治疗超过2周,疗效不佳,加用针灸、中药及手法按摩治疗后,患者自觉胃部不适感减轻,针灸后能自行安静入睡1―2h。

3.6.2中药护理 中药有疏肝理气、解郁消胀、行气活血、止痛降逆作用.复方大承气汤具有通里攻下、行气散结之功效。西医证实它能加强胃肠道平滑肌的收缩功能,使胃内压力升高,并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的收缩,可促进胃肠道平滑肌的蠕动和推进,减轻阻滞水肿。本组采用大承气汤加减:将中药胃管内分3次注入,夹管2h一3h后开放接负压吸引,每日1剂。用药前要做好宣教知识,温热汤剂灌入,匀速。本组8例经应用7―10天后症状均得到明显好转,呕吐停止,胃管引流液逐渐减少,且患者舒服,渐有饥饿感。

4.小 结

术后并发胃瘫患者因病情重、恢复慢、胃管留置时间长,导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营养失调,痛苦不堪,经济负担重等造成心理压力重,全身抗病力低下,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我院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在治疗过程中,要注重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信任、合作;加强胃管护理,保证持续有效

胃肠减压;重视营养支持护理,增加抗病力,帮助患者渡过难关;掌握中西医结合的用药特针灸护理及治疗后观察比较,是实施治疗、促进患者胃肠动力恢复、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吴伟;王伊光;卜永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瘫7例[期刊论文]-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2(04)

第6篇

【关键词】 针灸疗法;急症;发展策略

历代医家在针灸治疗急症的长期临床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当今针灸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笔者通过回顾针灸治疗急症的发展历程,对当前的现状作初步分析,冀望能对针灸治疗急症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1 历史回顾

1.1 适应症

《内经》所载病症中,针灸治疗急症达30多种。明代,《神应经》所载针灸治疗的病症中,急症约占2/3。杨继洲在总结临证经验的基础上立针灸治证89种[1],基本上概括了针灸治疗的急性病种。清代医家对一些急性温热病证逐步采用针灸治疗,并获得较好的效果,如瘟疫“热入血室,发黄,身如烟薰,目如金色,口燥而热结,砭刺曲池出恶血,或用锋针刺肘中曲泽之大络,使邪毒随恶血出,极效”[2]。一些历代记载多属不治的凶险重症逐渐使之成为可治,如疔疮走黄“毒气内攻,走黄不住,疮必塌陷,按经寻之,有一芒刺直竖,乃是疔苗,急用针刺出恶血。即在刺处,用艾灸三壮,以宣余毒”[2]。杜氏等[3]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对《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1978-2005年的针灸临床疗效观察类论文报道的病症按系统进行分析,归纳出16类针灸病谱461种,其中急症占26%,病种涉及内、外、儿、妇、五官各科。

1.2 用具

生产力发展自然而然推动了针灸器具的革新,针灸治疗急症的方式也随之多样化。针具由粗到细,由砭石、竹针、骨针到金属制作的九针,再到目前普遍运用的不锈钢针,逐步精巧细微。灸材则从单纯用艾叶到掺入硫磺、雄黄、麝香等材料,继而衍生出硫磺灸、桑枝灸、药锭灸等灸法。相应地,针灸技术方法也由简到繁,以便适应临床的发展。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是我国论述危重急症治疗的较早专著,其中隔蒜、隔盐等隔物灸法治疗痈疽、犬咬伤等病症很受后世医家推崇。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中记载产后小便不通、腹胀如鼓,用隔盐灸。明代出现的艾卷灸如太乙神针、雷火神针等常用于急症治疗,因其热力和施灸时间可以调节,一直沿用至今。近现代为了适应急症的救治特点,临床工作者结合现代科技成果对传统针灸技术进行改革和创新,丰富了传统针灸方法,如李氏等[4]运用红外温针配合超微粉碎麻术散治疗痛风;边氏[5]采用针刺配合微波治疗仪治疗急性乳腺炎初期;孙氏等[6]采用电针加水针和耳针治疗急性卡他性中耳炎等。

1.3 手法

《内经》、《难经》中有大量论述针刺手法和操作技术的篇幅,奠定了针刺手法的基础,为后世进行手法变革提供了依据。金元明时期是针刺手法的昌盛阶段。窦汉卿提倡寒热补泻、手指补泻以及十四字手法;泉石心《金针赋》倡“治病八法”和“飞经走气”四法,这些对提高急症针刺疗效极具意义。杨继洲《针灸大成》中的“十二字针法”和“下手八法”是对单式手法的归纳总结。杨氏对针刺轻重和补泻手法的关系也颇有研究,他分析针刺人中等穴对中风不省人事无效的情况后认为:“针力不到,补泻不明,气血错乱,或去针速,故不效也。”在急症应用中,针灸手法多为泻法,或以泻法为主兼用补法,如透天凉适用于“风痰壅盛、中风、癫狂、疟疾等一切热症”,龙虎交腾法能“治损逆赤眼,痈肿初起”等。清代医家对刺灸之法也有所发挥,如用刺血法治疗急痧将死。

灸治急症方面,则出现了适宜于急性痈毒的黄蜡灸、豆豉饼灸、鸡子灸等法[1]。张景岳在灸治急症的壮数上也提出“灸者必令火气直达毒处,不可拘定壮数”,如能“前后相催,其效尤速”。当代针灸学家石学敏院士率先在针灸界提出了“针刺手法量学”。他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和通过严谨的实验研究,提出将针刺作用力方向、大小、施术时间及两次针刺间隔时间作为针刺手法量学的四大要素,使针刺疗法更具有规范性、可重复性和可操作性。

1.4 理论研究

宋代窦材提出灸可扶阳保本,认为人以阳气为本,灸治可资生阳气,从理论上初步说明了灸法防急症的机制。金元时期,各派医家在运用刺血疗法治疗急症的同时对其机理也进行了探讨。李东垣和朱丹溪主张“刺血祛瘀”;刘河间主张“刺血清热”;张从正主张“刺血解表”。另外,这一时期灸治热证的提出和运用也打破了张仲景“三阴宜灸”的传统理法。刘完素以灸百会、大椎治疗发热;刘河间亦明确主张灸能泻热,可治疗急性发热病症等。明代李梴首先对灸治机理作出较全面概括,而张景岳说得更为明确:“凡用灸者,所以散寒邪,除阴毒,开郁破滞,助气回阳,火力若到,功非浅鲜”,假如“痈疽为患,无非血气壅滞,留结不行之所致,凡大结大滞者,最不易散,必欲散之,非籍火力不能速也”。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前人对针灸治疗急症机理的探讨终究比较笼统。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科研工作者们借助现代技术手段,通过实验研究,从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等角度对针灸治疗急症的机理进行探索,使其研究逐渐向纵深发展。大样本、多中心对照观察成为现代针灸治疗急症证实疗效的主要手段。王氏等[7]对来自3个中心共276例产妇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在静脉滴注催产素的基础上加电针合谷对子宫收缩乏力的总有效率为97.1%;蔡氏等[8]通过对20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发现针刺“清喘”穴能显著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喘息症状,且起效快;许氏等[9]观察了80例房颤及房扑患者复律情况及安全性,结果表明,针刺是一种快速转复阵发性房颤、房扑的安全、有效疗法。

2 发展策略

2.1 构建新的急症针灸理论体系

由于针灸学一直未能突破传统理论框架的束缚,以致有关急症针灸的主要理论研究还停留在传统针灸经络理论层面。虽然近年来关于针灸治疗急症的机理研究迅速增加,但总体上看却过细、过杂,对宏观的、关键问题的理论研究较少。尽管历代医家经验是宝贵的,但随着实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现象不能用已有的理论解释时,就需要广大研究者大胆地进行理论创新以适应现代针灸治疗急症的发展。

2.2 推动针灸治疗急症的标准化、规范化进程

大量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已肯定了针灸对多种急性病症的有效性、安全性。但为何针灸至今还未被列入急症的常规治疗措施呢?根结就在于其治疗缺乏相关标准和规范。针灸学独特的理论体系、特殊的人文背景、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施术者的技术水平和流派等因素,导致针灸治疗急症的规范化研究面临一系列特殊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的取穴标准和诊断标准(包括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标准);制定基本固定的针灸处方(含相对稳定的加减);采用相对固定的针灸方法。

2.3 合理、大胆地推广针灸治疗急症的临床运用

随着国家对公民医疗投入的加大和行业内部的整治,选择最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方法是大势所趋。针灸在治疗急症中表现出的简、便、效、廉等也成为其未来得到推广应用的优势。为此,医疗系统应加大相关从业者急症针灸的培训,培养具有针灸科研、临床能力的综合性中医急诊人才,及时地将科研成果反馈到临床上,采用高新技术开发新一代的针灸器械。

2.4 积极寻求针灸治疗急症临床研究新方法

近年来,针灸治疗急症的临床试验逐渐采用国际公认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ail,RCT)方法。但中医辨证论治,因人、因时、因地综合治疗,常使研究结果难以重复。数据统计亦是针灸治疗急症研究的一大挑战。这些都成为针灸治疗急症研究运用RCT原则的阻碍因素。我们应在发挥中医治疗优势的同时,提高中医诊断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探索新的可被接受的对照方案,针对中医的复杂性发展新的统计模型。为此,有必要组织包括针灸/中医与西医专家在内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团队,建立一种准备充分、设计严谨、循序渐进的临床研究体系。

2.5 增进针灸治疗急症的国际学术交流

各国对针灸的相关投入很多,但中西方研究的侧重点却不同[10-11]。差异就意味着优劣共存,而有效地交流才能使彼此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培养掌握双语甚至多语、熟悉中西方文化背景的综合型针灸人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语言冲突[12]等问题带来的交流障碍,进而有效促进急症针灸的传播,增强国际间急症针灸的学术交流。

在新的时期,只有针灸工作者和各学科(特别是临床学科)工作者紧密合作,坚持实践,开阔思路,多寻途径,才能推动现代急症针灸的发展。在日益崇尚自然疗法的今天,我们期待着针灸疗法在急症治疗中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 张 仁.实用急症针灸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17.

[2] 清·李学川.针灸逢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32,60.

[3] 杜元灏,李 晶,孙冬纬,等.中国现代针灸病谱的研究[J].中国针灸, 2007,27(5):373.

[4] 李成东,高 良,游国师,等.红外温针配合超微粉碎麻术散治疗痛风122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8,30(12):1204.

[5] 边志敏.针灸配合微波治疗仪治疗初期急性乳腺炎[J].山西中医, 2009,25(2):50.

[6] 孙 珊,黄庆生.针灸治疗急性卡他性中耳炎36例[J].光明中医,2009,24(5):16.

[7] 王 兵,刘家瑛,韩 颖,等.电针合谷对子宫收缩乏力产妇宫缩时间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6,26(12):843.

[8] 蔡志红,董宇翔,刘 放,等.针刺“清喘穴”即刻止喘多中心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5,25(6):383.

[9] 许宏珂,张月峰.针刺与胺碘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及心房扑动疗效比较[J].中国针灸,2007,27(2):96.

[10] 王振谊.中医在法国[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9,7(2):190-193.

第7篇

许长志先生:行医五十年,註册中医师,曾於1999—2002年四次荣获优秀中国特色专科名医奖,现任国际特效名中医专家协会会长、全国特效医药展示交流大会组织委员会副主席,同时持有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中医内外全科文凭、厦门大学高级中医心脑血管肝胃专科文凭和北京中医药大学肾病糖尿病男科病专业文凭。

中华医学博大精深,中医无疑是其中璀璨的瑰宝之一。传统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发展至今,中医涵盖的方面很广,如针灸、拔罐、推拿按摩、气功、脑学、中药学等等。许长志先生十分热爱中医,与中医结缘半个世纪,经手疑难病症无数,均妙手回春。他擅长内、外、妇、儿全科,並创新性地採用新法针灸电疗,不断为病人送去福音与希望。

半个世纪的中医路,许长志先生从内地到香港,医治的病人不计其数,为一些绝望的生命找寻生存的价值,同时,他发表多篇论文,将中医治疗的理念与心德谱写,让更多人了解中医的功效与价值。一直以来,他用一颗仁爱与慈善的心诠释着“医者父母心”的内涵与真谛。

行医救人,妙手回春五十载

许长志先生祖籍福建晋江,1963年毕业於泉州医师学校,毕业後分配至寿宁县斜滩医院,其行医的序幕就此拉开。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许长志先生更深切感受中医的博大精深。由於工作出色,几年後,许长志先生便担任院长一职,身上肩负的那份责任尤为重大。他清晰地记得,1970年刚担任院长时,正值脑膜炎流行,他整整七天七夜坚守在工作岗位。“当时医院在一楼,我住在二楼,病人半夜容易发高烧、手脚抽筋,我晚上需要处理,而白天又有其他的病人找。”许长志先生回忆说。虽然当时很辛苦,但许长志先生卻很快乐,因为他用精湛的医术为病疾缠身的人们解除痛苦、送去健康。

1975年,许长志先生申请来港,从此翻开了行医路上另一精彩的篇章。内地的从医经历让许长志先生在香港驾轻就熟,也让他在中医方面的才能凸显无疑。他擅长内、外、妇、儿全科,同时将传统的针灸加以创新,融入电疗。新法的针灸电疗更好地祛除患者疼痛、缩短病理疗程,因而颇受患者欢迎。

“我23岁就参加工作,如今已有50年了。”半个世纪的行医治病路途,许长志先生经历的疑难病症无数,为很多濒临死亡线上的患者找到重生的希望。“上水有个2岁的小孩,一开始一切正常,跌了两次之後,後脑受伤导致脑淤血,渐渐造成大、小脑萎缩。去沙田医院治疗,医生判定只有三个月的生存时间。家人不甘心,将小孩的病例传给英国的小儿科专家,也被告知无药可救。”许长志先生说:“小孩父母万般无奈之下找到我,我对小孩父母说我尽力而为。结果吃了一个月中药之後,小孩的病情有所好转。小孩父母感觉有希望,就一直让我治疗,结果吃了一年的中药,这个小孩逐渐康复,如今,已经十几岁了。”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许长志先生曾经用中医疗法令一位植物人患者重获新生。那是一位50多岁的男性中风患者,几次开刀之後变成植物人,手脚僵硬,家人呼唤他也没有任何反应,在医院治疗了一年多,一直用营养液维持生命。後来患者家属找到许长志先生,许长志先生尝试用中医中药配合针灸的方法治疗他,结果一个月之後,病人奇蹟般地会讲话,就这样,治疗了半年後,患者至今正常生活。

每每看到经自己双手诊治的患者获得健康,许长志先生内心深处总是洋溢着幸福与微笑。“中医效果很不错,一些西医束手无彻的病例,中医可以将它治好。”许长志先生自豪地说。在行医的过程中,许长志先生创新性地将电疗加入针灸治疗中,即新法针灸电疗。此种方法是在针灸後加入乾电池电疗,对中风病人、肩周炎患者效果尤为明显。

从许长志先生选择中医这个行业起,他身上就肩负起“治病救人”的那份责任。而半个世纪的行医经历,让他内心深处的那份责任更为深刻与重大,经手的患者无数,经手的疑难病症无数,面对每一位前来求医的患者,面对每一例疑难病症,许长志先生从没有拒绝与推迟,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从不轻言放棄。

半个世纪的中医之路,许长志先生的医术也更为精湛与成熟。如今,他涉及的中医领域有肝病、肾病、癌病、骨刺、久咳哮喘、鼻敏感、高血压、中风植物人、口眼歪斜、半身瘫痪、糖尿病、红斑狼疮、抑鬰症、更年期、妇科病、类风湿、胆结石、肩周炎、湿疹等,而中医早已融入他的生活当中,徜徉於此的他,享受着极大地快乐与乐趣。

创新交流,笔耕不辍谱华章

五十载行医路,许长志先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他热心钻研,积极专攻疑难病症,並将研究心得撰写成论文,发表在中医专业杂誌上,与同行交流心得、体会,探求治病方法、途径。

在2003年出版的《世界医药创新杂誌》上,许长志先生发表了四篇论文,分别为《狼疮性肾病中医疗法》、《针灸治疗植物人》、《针刺治愈中风偏瘫》、《中医药配合针灸治疗大小脑萎缩》。2004年,在另一本中医专业性杂誌上又数篇。多年来,许长志先生笔耕不缀,书写着中华古老的中医疗法,並在临床上将中医疗法创新,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同时,他注重於同行之间的交流,在不断交流中摩擦智慧的火花,不断推进中医这门古老的中华文化的发展。

同时,为进一步加强中医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他还成立了国际特效名中医专家协会,並担任会长一职。“创会的初衷就是希望中医师之间更好地交流,提高医疗水平。”许长志先生如是说。如今,国际特效名中医专家协会拥有会员80餘名,一般一年举行一次联谊活动,在内地与香港轮流开会,加深会员与内地的交流,亦加强会员之间的沟通。

第8篇

【关键词】 卵巢早衰; 针灸; 耳穴压籽; 穴位埋线; 穴位贴敷

中图分类号 R24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5-0157-03

doi:10.14033/ki.cfmr.2015.35.076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是指在40岁前卵泡耗竭、卵巢生殖寿命终止[1]。并以40岁以前闭经为特征,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遗传疾病[2]。导致POF发生的原因尚不明确,但内分泌、旁分泌、基因遗传、代谢等因素被认为是有效致病原因[3]。POF患者可先出现经量减少,逐步发展为闭经,并伴有卵巢功能衰退(FSH>40 IU/L,E2

1 病因病机

现多在基因、免疫、医源、环境等方面取得研究进展,各方因素致使卵母细胞质量及数量下降、卵泡期缩短、卵泡闭锁加速、相关激素反应性降低,最终发展为闭经。中医将其归为“闭经”、“血枯”、“经水早断”,《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景岳全书・妇人规》曰:“血盈则经脉自至”。《冯氏精囊秘录》指出:“血之根,肾中之真阴也”。傅山提出“经水出诸肾”,“肾气本虚,何能盈满而化经水外泄”。然《傅青主女科》亦有:“肝气郁而肾气不应”,“经水早断……心肝脾俱郁,即肾水真足,尚有药而难吐之势”。故其在治疗方面提倡“必须散心肝脾之郁,而大补其肾水,仍大补心肝脾之气,则精溢而经水自通矣”。

经络满布周身,深络器官,浅行体表,经气维持机体各部相对稳定。冲任督带上联十二经下起胞宫,与月经关系密切。针灸通过刺激穴位作用于冲任督带、激发脏腑功能,达到双重调节目的,《素问・至真要大论》:“疏其血气,令其调达,以致和平”。

2 针刺治疗

2.1 毫针治疗

2.1.1 单纯毫针治疗 王飞[4]治疗POF患者30例,头部取神庭(双)、本神(双)、百会,腹部取肓俞(双)、阴交、关元,下肢取足三里(双)、三阴交(双)、太溪(双)、太冲(双),腰骶取上s(双)、肾俞(双),留针25 min/次,3个月为1疗程,观察2个疗程,总有效率86.67%,痊愈率16.67%,月经总回潮率56.67%,恢复规律周期率16.67%。李丽等[5]将60例POF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西药组,针刺主穴取关元、中极、子宫、肾俞,配神门、百会、太冲、内关,肝肾阴虚加以平补平泻法针刺三阴交、阴陵泉、太溪,脾肾阳虚加以补法针刺脾俞、地机、足三里,月经第1天起,1次/d,15 d为1疗程,共针6个月,西药组口服克龄蒙调周,治疗1疗程后,针灸组有效率为93.33%,西药组为73.34%。

2.1.2 毫针结合中药治疗 王红梅等[6]将病程约4.5年的40例POF患者随机等分,治疗组口服补肾养血方调制饮片,并以平补平泻法针刺脾俞、胃俞、肝俞、肾俞,得气后捻转3~5 min不留针,三阴交、子宫、中极、血海、关元用捻转补法得气后留针20 m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休息5 d,共治6个疗程。对照组采用性激素替代疗法,药用己烯雌酚、安宫黄体酮,治疗相同周期。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为70%。

2.1.3 毫针结合西药治疗 赵妍[7]治疗门诊70例POF患者,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倍美力、安宫黄体酮口服做人工周期,实验组加针刺两组穴位,其一:中脘、天枢、大赫、水道、足三里、阴陵泉、子宫、血海、太冲、归来(均平补平泻),关元、太溪、三阴交(均补法),其二:脾俞、膈俞、肾俞、肝俞、十七椎、次s,据阴阳理论,排卵前、后分别针第1、2组,每10分钟行针1次,留针30 min,隔日1次,3个月为1疗程。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4.3%,另一组为82.8%。

2.2 电针治疗

2.2.1 单纯电针治疗 吴佳霓等[8]治疗11例POF患者,第1天针中s(双),第2天取关元、天枢(双)、归来(双),加连续波、频率20 Hz、电流强度1~4 mA,留针20 min,如此循环,前4周针5次/周,之后针3次/周,连续治疗3个月,并随访3个月。6例经期、量、色均正常;4例经量较少,经期、色均可;1例无月经。总有效率为90.91%。

2.2.2 电针结合中药治疗 张多颖[9]将28~39岁60例肾虚肝郁型POF患者随机等分,对照组用补佳乐、安宫黄体酮建立周期,治疗组依中医证型,煎服中药复方,同时取气海、关元、气门、子宫、三阴交、太冲、太溪,得气后给疏密波、脉冲电,20 min/次,隔日1次,15次为1疗程,共3个疗程。前者总有效率63.33%,后者为76.7%。

2.2.3 电针结合中西药治疗 张传凯等[10]将POF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29例、针药组29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8例,第一组采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药用倍美力、安宫黄体酮。第二组每日1次定时给疏密波、20~40 Hz电流针刺关元、水道(双),留针30 min,10次即1疗程,连续3个疗程,第4~6个疗程,隔日1次,疗程间隔2 d,第7个疗程,每3日1次,疗程间隔同前,同时口服自拟颗粒剂。第三组同时给予前两组治疗。结果显示同等治疗周期(6个月),在降低FSH、提升E2方面,三组疗效依次递增,降低FSH水平至其

2.3 芒针结合西药治疗

董彩英等[11]将60例(病程≤3年)POF患者随机均分,对照组单纯口服克龄蒙治疗,治疗组针药共用,针刺气海、关元、三阴交、涌泉、血海、合谷、太冲、太溪、肾俞、心俞、脾俞等,平补平泻,得气30 min,留针10 min,15 d为1疗程,疗程间休3 d。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疗效提高23.33%。

3 灸法治疗

3.1 衬垫法治疗

李Z等[12]随机给予12例POF患者温针灸治疗作为对照组,治疗组20例,将自制成品衬垫附于关元、气海、大赫、内关、公孙、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太溪,艾条点燃隔衬垫按于取穴,约5 s稍移衬垫,原穴位重复之前操作,约5 s,如此往复5次。两组均治疗3次/周、12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1周,经期停,连续4个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5%,对照组为58.3%,衬垫灸在改善潮热汗出、疲乏、心悸等方面较温针灸疗效更佳。

3.2 艾灸结合中药治疗

汤海霞[13]治疗门诊84例PO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治疗组40例。前组给予补佳乐、安宫黄体酮人工周期疗法。后组取足三里、三阴交、关元、子宫穴艾灸,以局部温热为度,20 min/次,隔日灸,配合益肾调冲汤颗粒,经期停。均连续治疗6个月,前、后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9.5%、82.5%。治疗组对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等疗效较好。

4 针灸结合治疗

4.1 温针灸治疗

根据临床观察阳虚者可施以温针灸[14]。

4.2 针刺结合隔姜灸治疗

李树香[15]治疗32例POF患者,毫针针其关元、卵巢穴、血海(均以补法)、三阴交(平补平泻),根据辨证调整,以2~3壮艾柱隔姜片同时灸神阙穴,背俞穴不留针,1次/d,10 d为1疗程,共针4个疗程,治愈率25.0%,总有效率90.6%

5 耳穴压籽结合中药治疗

金焱等[16]治疗肾虚肝郁型POF患者,随机分对照组34例口服妈富隆治疗,治疗组33例患者于经血干净后3 d开始煎服自拟补肾调经汤,根据BBT调整服药,并将王不留行籽贴于耳部内生殖器、皮质下、内分泌、缘中、肾、肝穴,酸麻胀或发热为度,单次贴压单侧,嘱其每日用手指按压刺激,3次/d,按压50下/穴,5 d换贴,两耳交替,20 d为1疗程,间歇10 d,共治3个月,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85%、52.94%。

6 穴位埋线治疗

6.1 穴位埋线配合中药治疗

李芳园[17]将60例POF患者随机分组,30例接受倍美力、安宫黄体酮激素人工周期疗法为西药组。余为针药组,每个月经周期服用四二五合汤22 d,经期停用,将羊肠线埋于肝俞、脾俞、肾俞、期门、章门、京门(均双侧),穴位分左背俞穴+右募穴、右背俞穴+左募穴2组,轮流埋线,前2个月(治疗期)15 d埋线1次,后4个月(巩固期)1次/月。3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连续2个疗程。治疗组治愈率为50%,对照组为20%。

6.2 穴位埋线配合西药治疗

李卫东等[18]随机将28例POF患者纳入西药组,治疗以倍美力、安宫黄体酮联合替代疗法。将余33例纳入埋线西药组,口服雌孕激素同时,取主穴,(1)内关、足三里;(2)关元、三阴交,配穴:肾俞、脾俞、气海、胃俞、子宫、命门、阴交、中极、关元俞、次s、丰隆,将羊肠线交替埋入两组主穴及辨证选取的6~8个配穴,2~3周治疗1次。治疗6个月,前组总有效率为89.3%,后组为93.9%。治疗后6个月随访,前组总有效率为67.9%,后组为93.9%。显著降低POF的复发率。

6.3 当归穴位埋植剂治疗

高萌等[19]取POF模型小鼠关元穴埋植当归精油,并证明此方法可有效提高实验小鼠血清E2水平及子宫、卵巢指数,疗效较埋植蛋白线更显著,但临床应用有待研究。

7 穴位贴敷结合中药治疗

徐焕霞[20]将40例POF患者随机平分,对照组单纯口服益肾宁心调周方,治疗组服用处方同时择气海、足三里(双)、三阴交(双)予敷贴,随证加减,隔日1次,1侧/次,两侧交替,每穴早中晚各按压1次(≥5 min)至酸胀,每10次休10 d,经期停用,3个月为1疗程,连续2个疗程。中医症状明显改善,FSH、LH水平降低较显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疗效相对提高10%。

8 展望

研究发现针刺可调节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使原始卵泡及初级卵泡形成,增加成熟卵泡,提升E2水平[21]。β-内啡肽(β-EP)、多巴胺对H-P-O起重要调节作用,实验表明针刺可提高外周血及下丘脑β-EP水平,调节POF紊乱的NEI网络系统,且研究认为针灸能激活脑内多巴胺系统[22-23]。更有研究证实低频电针刺激可增加卵巢血流量[24]。结合上述内容,针灸治疗可有效激活POF相关脏腑机能、调节冲任督带,使经水得通,伴随症状消退,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临床疗效。针灸结合脏腑辨证、阴阳理论、月经生理等治疗效果是可观的,但目前研究多为小样本,具体疗效有待进一步大样本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冬梓.妇科内分泌疾病检查项目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2-83.

[2] Goswami D,Conway G S.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J].Horm Res,2007,68(4):196-202.

[3] Yavuz Emre ?ükür,??ten Bal?k K?van?l?,Batuhan ?zmen. Ovarian aging and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J].J Turk Ger Gynecol Assoc,2014,15(3):190-196.

[4]王飞.针灸治疗卵巢早衰的疗效观察[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

[5]李丽,蒋秋燕,钟璐,等.针刺穴位对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观察[A].全国中西医结合卵巢功能调控专题学术会议论文及摘要集[C].2014.

[6]王红梅,李莲,米慧茹.针刺联合养血补肾方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1,26(1):28-29.

[7]赵妍.针灸治疗卵巢早衰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A].产业竞争力与创新驱动-2014年山东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

[8]吴佳霓,陈瑞雪,刘志顺.电针调节卵巢早衰患者女性激素水平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2,44(12):108-111.

[9]张多颖.中药复方配合针刺治疗卵巢早衰肾虚肝郁型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2):101-102.

[10]张传凯,覃永安,赵权,等.针药结合性激素序贯疗法对卵巢早衰患者血清FSH、E2影响的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2):76-77.

[11]董彩英,常素玲,李秀梅.芒针针刺治疗卵巢早衰临床研究[J]. 中医学报,2013,28(11):1706-1707.

[12]李Z,赵海音,侯文光,等.衬垫灸法对卵巢早衰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5):758-760.

[13]汤海霞.益肾调冲汤合艾灸治疗卵巢早衰40例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1,27(10):19-21.

[14]肖清丰,付蓓,周慧芳.补肾祛瘀针法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5,37(1):58-59.

[15]李树香.针刺与隔姜灸治疗卵巢早衰32例[J].四川中医,2011,29(3):118-119.

[16]金焱,李大剑,刘春丽,等.自拟补肾调经汤配合耳穴贴压治疗70例肾虚肝郁型卵巢早衰的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2014,18(2):331-334.

[17]李芳园.四二五合汤合俞募穴埋线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观察[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09.

[18]李卫东,许华群,唐敬强,等.穴位埋线联合人工周期疗法治疗卵巢早衰: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4,34(1):29-33.

[19]高萌,田舸,蒋妮,等.当归穴位埋植剂对小鼠卵巢早衰的药效学研究[J].中国药房,2011,22(3):206-208.

[20]徐焕霞.益肾宁心调周法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

[21]张毅敏,于斌,陈佳,等.针刺治疗对卵巢早衰大鼠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5,35(1):53-58.

[22]王浩.益肾调周法对卵巢早衰模型大鼠β-内啡肽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6):59-63.

[23]沙挂娥,黄文川,马仁海,等.针灸治疗卵巢早衰不孕症60例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1998,14(6):16.

第9篇

【关键词】

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

作者单位:014040包头市中心医院药剂科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脑血管病日益严重的困扰着人民的健康,已经成为人类死亡的前3位原因[1]。因此,探索脑血管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医务工作者的重任。本文仅就中西医合治疗脑血管病综述如下。

1 脑血管病及其分类

脑血管病是指由于各种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部病变。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脑血管疾病[2],症状持续至少24 h,WHO编制及国际疾病分类(ICD)中,脑血管病被列为神经系统疾病,是最常见的神经科疾病。脑血管疾病的分类方案是临床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标准[3]。

2 脑血管的治疗

2.1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风急性期的救治,由于其病因病机的复杂性,其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单从一个方面努力很难达到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及病残率和减轻致残度的目的,而应采取多层次、多途径的综合医疗和康复方法。“多学科合作是现代卒中治疗的标志”[4]。目前西医治疗常采用如脱水降颅压,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剂,神经细胞营养剂,降纤、抗凝、溶栓及对症(调脂、降压、降糖、止血、降温、亚低温)支持治疗。目前治疗中风的药物在溶栓、抗凝、抗血小板和神经保护剂等方面研究较多,但疗效均不令人满意,仅阿司匹林可以广泛推广。缺血性中风发病后3 h内静脉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6 h内动脉使用尿激酶虽被证明有一定疗效,但由于条件限制及治疗的时间窗太短,临床广泛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如何掌握时机,灵活运用中西医各自治疗方法和手段,是临床工作的关键问题。在中风急性期的治疗应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长期的临床观察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是提高临床疗效的最佳选择,预后也较理想。例如有溶栓适应证的患者,应按“时间窗”要求及早给予溶栓治疗,并给以脑保护剂,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尽早加以中药、针灸。

2.2 中医重视辨证论治 中医对中风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辨证施治,以及现代很多能改善血液循环的中药制剂受到临床医生的青睐。近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中风的文献报道较为丰富,治法,用药多种多样。大量实验研究证实,中药有明显改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病理生理过程的作用并对脑缺血损害有保护和逆转作用[5],这对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治疗取得很大进展。尤其在理论上有了较大突破。

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的治则治法很多,且均具有一定疗效,但缺乏相对固定的治法,临床治疗仍以明确辨证后对症治疗的效果最好。急性缺血性中风治则治法主要有活血化瘀法,益气活血法,祛风通络法,通腑泻热法和清热解毒法等。目前中医临床上尚无统一辨证分型,辨证一般分6型:气虚血瘀型,风痰上扰型,痰热腑实型,阴虚风动型,痰浊上泛型和元气亏虚型等。今年来,采用专方专药治疗中风不断增多,且大多治成一定的剂型,有应用方便,效专力宏等优点,以川芎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和三七总皂甙注射液的疗效较为稳定[6,7]。目前研究最多的成方还有补阳还五汤,脉络宁注射液等临床也以辨证使用效果好。

2.3 西药趋向联合用药 绝大多数缺血性中风是由于脑血管局部血栓形成或颅外栓子栓塞动脉,造成脑血管灌注障碍而引起。缺血性中风至今尚无特异有效的方法,溶栓疗法、抗凝疗法、抗血小板治疗、降纤疗法和脑保护剂等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常用方法。其中溶栓疗法是缺血性中风超早期(发病6 h内)的首选疗法,但有明显提高溶栓后脑出血频率等副作用,因此,趋向于综合治疗,如联合应用神经保护剂等。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控制颅内压增高,减轻脑水肿,调整血压,防止再出血和减轻血肿造成的继发性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药物治疗常用脱水剂,凝血酶抑制剂,血管扩张剂,神经保护剂和活血化瘀制剂等。脱水剂常用甘露醇,甘油速尿和β 七叶皂苷钠等。甘油作用温和而持久,但起效慢,与甘露醇联合应用效果较好。国内学者观察β 七叶皂苷钠联合甘露醇治疗缺血性中风,作用温和持久,未发现有不良反应,合用后可减少甘露醇的用量,故两药合用是目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较好选择[8]。高血压是缺血性中风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出血后血压会进一步升高,并伴有脑血肿的扩大和较差的预后,因此应调整降血压药,今年不少学者及几个新的指南均推荐采用小剂量联合用药,现在主张应用的降压药主要是钙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最近研究均证明钙拮抗剂和转化酶抑制剂联合可提高控制率,依从性和生活质量[9]。

2.4 及早应用针刺疗法 针刺疗法作为早期治疗和早期康复的积极有效的手段,其作用和地位应予以肯定。国内大部分研究表明,无论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在急性期针刺,其疗效优于在恢复期针刺[1011]。在综合疗法中,针刺疗法的及早参与,可一定程度地减少和控制后遗症的发生和发展。针刺治疗能够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氧代谢,缩小梗死体积,抑制脑细胞凋亡,对缺血的脑组织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12]。脑出血急性期进行针刺疗法,可以促血肿吸收,减轻脑水肿。

对中风病早期进行针刺疗法是比较可靠而有效的方法,且成本低,可显著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残率[13],因此是目前临床对急性中风患者最佳的治疗选择。对缺血性中风急性发作当时就应立即进行针刺治疗,对缺血性中风,病灶出血停止,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可针刺。目前毫针治疗仍为针灸临床的主要手段,主要有体针头针、电针、眼针、水针等,其中体针治疗应用最多。

3 小结

经过对几百例脑血管患者的中西医联合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生活质量评定(BI),中医症状评分以及临床疗效评定并监测凝血功能,肝功能和血尿便常规,结果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亦安全。故而对脑血管病的治疗在溶栓,抗凝,抗血小板,降纤治疗中配合中医治疗,有客观的前景。

参 考 文 献

[1] 吴玉芙.让中医药走进卒中单元.北京:2005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专题报告及大会论文,2005,7:304305.

[2] 北京神经病学学术沙龙.BNC脑血管病临床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1.

[3] 吴江.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0.

[4] 杨志新.中风急性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国临床医生,2005,33(8):25.

[5] 李桂凤.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医院治疗进展.河北中医,2001,23(5):396398.

[6] 莫伟.周伟生,林培政.中药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概况.中国中医急症,2004,13(3):175176.

[7] 吴波,刘鸣.丹参类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中国临床康复,2004,8(10):19251927.

[8] 丁宏岩,董强.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的药物治疗.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2,10(6):421424.

[9] 陈慧玲,方娟娟.抗高血压药的药物利用调查.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1,10(2):7981.

[10] 范刚启,蔡辉,赵凌杰,等.对目前针灸治疗中风疾病研究的几点建议.中国针灸,2004,24(6):434437.

[11] 刘孔江.针刺在中风ICU中的早期干预和思路.中国针灸,2003,23(10):615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