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所见袁枚

时间:2023-01-04 07:51:28

导语:在所见袁枚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在目前多媒体发展的形势下,体育新闻的资料查找工作依旧存在困难。基于体育新闻工作的需要,建立能够涵盖所有媒体形式、具有权威性的运动员全媒体素材库,必会促进体育新闻工作的发展,成为体育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助手”之一。所谓运动员全媒体素材库,从宏观角度来说,是对运动员各种形式资料的集中整合;从微观方面来说,是集视频、文字、图片、音频等多种媒体形式资料于一体,横跨运动员整个职业生涯、能够满足体育新闻工作者需求的新型信息素材库。

1.有利于信息检索

在体育新闻工作中难免需要对运动员的职业生涯进行系统的了解,从而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大海捞针”式的查找,由于网络信息的复杂性、无序性、不确定性,不仅耗费时间,而且所查找到的资料并不一定完整,甚至存在错误,从而导致新闻工作者在采访或者写稿时一知半解,可能酿成大错。运动员全媒体素材库集视频、文字、音频、图片于一体,按照时间顺序运用数字化处理方式进行信息的整合、分类后,有利于信息检索。

2.有利于增强新闻的时效性

在全媒体时代,体育新闻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不论是体育新闻工作者还是广大的受众,对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的要求与日俱增,因此体育新闻工作者对体育赛事以及相关运动员背景资料的了解显得尤为重要。要在最短的时间掌握全面、系统、准确的资料,运动员全媒体素材库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能够提供权威的数据资料

资深的体育新闻工作者,往往在赛前就能预测比赛的走势甚至结果,他们依靠常年赛事报道的积累,对运动员有深入的了解。但对于刚刚从事体育新闻工作的年轻人来说,即使之前对于某一项目有特别的关注,但难免有疏漏,通过运动员全媒体素材库提供的权威数据资料,能够第一时间弥补这一缺漏。

运动员全媒体素材库一旦建成,将成为体育新闻工作者赛前预测的重要来源。记者需要对一场比赛中的教练员、运动员进行了解、分析,素材库将减少记者搜集资料的时间,还能深化记者对比赛的认知度,提高稿件的质量以及发稿的时效性,避免低水平的错误。而素材库的不断完善,对于体育新闻工作的顺利开展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运动员全媒体素材库的建设过程与困难分析

1.素材库的建设规划

运动员全媒体素材库的建设分为三方面:首先是构思,考虑如何搭建素材库;其次是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最后则是资料的录入与素材库的建立。在素材库建立的前期,所需要考虑的重点是如何搭建一个既能体现全媒体形式,又能满足体育新闻工作者需求的运动员素材库。根据新闻工作的时效性原则,方便、直观地查找到所需资料是最重要的,所以运动员全媒体素材库的建立最终决定以运动员为纵轴,以时间、媒体形式为横轴。通过对运动员姓名的检索,可以选择资料的年份以及资料所属类别,简单、便捷地查找到所需资料。

2.收集资料过程中的困难

资料的收集是全媒体素材库建立过程中最耗时,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在这方面,所遇到的难题也是最多的。首先,对于课题而言,从相关部门获取官方的运动员资料难度大。其次,通过网络整理出来的资料质量低。

在收集资料阶段,通过相关体育机构获取官方的运动员资料,可以增强资料的权威性。虽然互联网信息量大,但资料的保存不够完整。据国家体育总局官网,1995年3月,第一届冰壶讲习班成功举行,冰壶运动第一次进入黑龙江省,2000年组建了我国第一支冰壶代表团。①由于冰壶运动在我国发展的时间比较晚,为了尽可能地涵盖整个冰壶运动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在建设冰壶运动员全媒体素材库的过程中,将年份设定在2000~2010年。通过详细的资料查找,发现2000~2007年各种与冰壶有关的资料保存不够完整,所能查找到的资料集中于2008~2010年,并且这部分资料以文字、图片为主,音频资料没有很好地保存下来,相关视频资料的保存也不是很好,很多视频因为分辨率低,不能使用,最终被移除。

音频资料的保存效果是所有媒体形式中最不完整的。在音频资料收集方面,首先,对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广播网进行了冰壶资料的收集,但既符合要求又保存完整的资料少之又少。在整个音频资料的收集过程中,没有发现专门用于存储音频资料的专用数据库,收集相关的冰壶运动赛事报道的音频资料更是难上加难。

图片资料方面,由于比赛服装一般由国家统一提供,并且在不同的比赛中队服有可能是相似的,因此在一些体育新闻网页中,不同的赛事报道中会出现同样的新闻图片。这就会增加资料整合、汇总的难度。

文字资料方面,较多地借鉴了新浪体育、搜狐体育、腾讯体育及多家具有权威性的专业体育网站。虽然它们都是些大型的体育网站,但对处于起步阶段的冰壶运动的关注度总体来说不够高,所拥有的相关赛事报道保存不够完善,现有数据更新速度也比较慢。

视频资料方面,资料多集中于2008~2010年,清晰度不够使得大多数视频不能使用。年份稍久一点的比赛,也无法找到相应的比赛视频。并且相关的体育机构对于冰壶运动的视频报道重视度不够。

3.素材库制作过程中的困难

在运动员全媒体素材库的建立过程中,如果运用Microsoft Office Access进行素材库的建立,由于资料包含了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格式,在录入以及运行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而如果利用Visual Basic进行素材库的建立,难度太大,不易实现。

运用专业的数据库制作软件进行素材库的建设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能够实现检索的功能,最终决定通过Word软件的超链接功能,将所有的资料放入Word软件中链接到一起,实现资料的检索功能。同时在技术条件可行的情况下,希望能够通过专业的数据库软件,制作出真正意义上的素材库,再将素材库与网页进行链接,实现真正的网络检索。

运动员全媒体素材库的应用趋势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体育新闻的赛事报道已经能够在比赛结束几分钟之后迅速地出现在各大体育新闻网站中,短短几个小时之内,对于赛事的评论、赛后的采访以及比赛花絮都能在互联网上呈现。在未来的使用中,运动员全媒体素材库能够将各种赛事报道在第一时间内收录进去,通过指定的运动员全媒体素材库的入口进行查找,能够在第一时间网罗网上资源。

方便、省时、权威、详细是运动员全媒体素材库成功运营的前提条件。在体育新闻工作中,争分夺秒早已是“家常便饭”,所以一个权威而又详细的运动员全媒体素材库的存在,对体育新闻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媒体种类开始快速增加,新媒体迅速崛起,电脑互联网、手机、移动电视等现代新兴技术产物逐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出日益强大的影响力。②随着4G时代的到来,手机客户端的发展尤为迅速,各类手机APP更是层出不穷。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运动员全媒体素材库还可以注重开发手机客户端。

体育新闻工作者一般会随队采访,手机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更有体育新闻机构为了节省时间,通过QQ、微信等社交平台进行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的实时传输。所以一个不需要太多流量、方便简洁、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就能获取所需资料的手机APP是十分重要的。

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不断壮大,运动员全媒体素材库应当抓住这一契机,寻求合作。例如,可以利用微信的公众平台进行最新体育赛事信息的推送,也可以运用微信公众平台上的自动回复功能,进行关键字检索,输入的关键字越详细,查找范围就越小,所需资料也会越快找到。

随着运动员全媒体素材库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体育新闻工作者会更加青睐方便、简洁、权威的资料查找方式。在未来的发展中,运动员全媒体素材库还可运用到以下方面:

1.用于运动员调配工作

运动员全媒体素材库中,提供了大量关于运动员自身的特点以及参与赛事的报道材料,可以利用一些科学的分析方法,通过数据对运动员赛事中的表现进行总体分析和评估,运用到运动员调配工作上,避免用人失误。

2.提供不同专题新闻的汇编

利用运动员全媒体素材库可以整理出某一时间或某一赛事的专题体育新闻报道。例如对“温哥华冬奥会”的专题报道,这种素材方便给这种有规律性的赛事报道作参考,从而查缺补漏,不断创新,增强报道力,扩大报道影响范围。③

随着全媒体进程的不断发展,在媒介融合的同时,各种媒体形式也在不断地细化,互联网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运动员全媒体素材库不仅能够方便体育新闻工作者查找资料,还能够为全媒体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本文为2013年度天津市高等学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我国运动健将全媒体素材库的建设――以冰壶运动为例”(项目编号:201310071199)研究成果】

注释:

①国家体育总局:

②赵欣:《全媒体时代体育新闻报道特征及其发展对策》[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第2篇

摘 要 本文从力量素质训练、技术动作训练以及心理训练三个方面对健美操运动员日常训练的问题做出了探索。文章首先简要分析了健美操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训练,并对力量训练中的专项力量素质训练着重进行了研究,论述了如何科学的选择专项力量素质训练的方法等;在此之后,又分析了健美操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训练,阐述了技术动作训练的意义和主要内容;最后,文章对健美操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做出了探讨,从一般心理训练和赛前心理训练两个角度对健美操运动的日常心理训练的关键问题做出了分析。

关键词 健美操 日常训练 力量训练 技术动作训练 心理训练

近些年来,随着健美操运动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健美操运动已经成为国内、国际广受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也同时成为了各大体育赛事主要的比赛项目之一。所以,健美操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也成为健美操运动领域最为重要的一个课题。鉴于此,本文将对健美操运动员的日常训练问题做出简要的探索和分析,以期对健美操运动水平的提升有所助益。

一、力量素质训练

健美操是在音乐的伴奏之下,通过难度动作的完美实现,来展示运动员连续表演复杂的、高强度的动作的能力,因此,运动员必须有良好的力量素质做支撑才能顺畅的完成动作组合,并呈现出人体美和运动美。因此,健美操运动员日常训练中的力量素质训练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常来说在力量素质训练的过程中,包括两种类型:一般力量素质训练和专项力量素质训练。一般力量素质训练与其它运动项目中的力量训练没有大的区别,本文就针对专项力量素质训练做简要的分析。

在健美操运动员专项力量素质训练的过程中,要想收到理想的训练效果,就必须结合不同的技术动作来选择相应的训练方法。首先,所选择的训练方法必须要能够使在逆动中起作用的肌肉群得到锻炼,而与此同时还要有利于改善运动员运动中枢之间的协调关系。因为不同的健美操技术动作参与运动的肌肉均不尽相同,因此,在健美操运动员日常力量素质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分析技术动作的关键点所在,从而正确确定参加运动的主要肌肉,制定相应的、科学的训练方法;其次,根据健美操专项动作的性质确定训练方法。例如:动作中人体关节如果处于“伸”的状态,那么相应的力量训练就应该着重发展运动员的伸肌。如果动作中人体的关节是处于“屈”的状态,那么相应的力量训练就应该着重发展运动员的屈肌。因此,在针对健美操运动员开展日常专项力量素质训练时,一定要据此选择科学的训练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

二、技术动作训练

健美操对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要求非常高,运动员技术动作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其运动成绩,因此,要提高健美操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就必须重视和加强运动员日常的技术动作训练。

健美操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训练,可以解释为,在依据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以及运动训练学等科学的原理和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健美操自身的项目特点,采取科学的、合理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对健美操运动员展开训练的过程。健美操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训练在运动员日常的训练内容中占有的比重非常大,其是健美操运动员能力训练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科学的技术动作训练,健美操运动员不仅能够学习和掌握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系数的动作,巩固和提高已经掌握的技术,还能有效的提升运动员的专项体能,从而为健美操运动员自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健美操运动员技术动作训练的过程中,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即:基本动作训练、难度动作训练、过渡与连接技术训练、托举与配合技术训练以及成套动作训练。其中,基本动作训练是健美操运动员要开展系统的训练最先接触到的内容。运动员基本动作的扎实程度将会直接的对运动元的整体技术水平产生影响。因此,在健美操运动员日常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给予基本动作训练足够的重视,才能够为未来的提升打好铺垫。而难度动作训练是健美操运动项目的重点,也是比赛获胜的关键点。所以,如何提高运动员难度动作的成功率,也同样是运动员日常训练过程中的重点内容之一。过渡与连接技术训练指的是,针对成套动作中连接健美操基本步伐、动作组合、难度动作、托举动作、造型动作以及空间转换的特色动作而进行的训练。健美操运动员的过渡与连接动作应快速流畅、灵活多样,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强度。托举与配合技术训练是健美操成套动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托举动作具备一定的风险性,运动员必须具有良好的空间意识才能出色的完成。在进行此部分内容的训练时,可借鉴芭蕾舞或花样游泳中的动作配合方式。最后,是成套动作训练。成套动作是健美操运动员综合能力的呈现,也同样是日常训练的重点。科学的成套动作训练,有利于健美操运动员各方面能力的均衡发展,因此,健美操教练在开展日常训练的过程中,对运动员的成套动作训练要有意识的加以强化。

三、心理训练

在健美操运动队进行日常训练的过程中,针对运动员开展科学的心理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水平,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运动员在健美操比赛、表演或者考试的过程中因情绪的变动而带来失误的情况的发生。

心理训练通常来说指的是,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对运动员的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在健美操运动队日常训练的过程中,开展心理训练的目的,是为运动员适应训练、比赛、考试等情况,准备良好的心理能量。一般来说,在针对健美操运动员开展的心理训练可以分为两种,即:一般心理训练和赛前心理训练。

一般心理训练指的是在常规的健美操运动训练中针对健美操运动员所开展的心理训练。在一般心理训练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环节:首先,要尽可能的培养运动员对健美操的兴趣,只有发自内心的喜爱健美操运动,运动员才能激发出自身的潜能;其次,在日常的健美操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关注运动员的审美感受,从而保障运动员正确的训练动机;最后,除了以上两点之外,还要注重培养运动员顽强的意志品质。特别是在高水平的健美操运动中,运动员自身的意志品质往往是决胜的关键,因此,注重健美操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开展心理训练最为主要也是最为关键的内容。

赛前心理训练,则指的是在健美操赛事或者考试开始之前,为了保证运动员能够正常发挥,在比赛或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而开展的心理训练。赛前心理训练虽然是针对比赛而专门开展的,但也同样是日常训练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通常来说,针对健美操运动员开展赛前心理训练,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尽可能的让运动员适应比赛或考试的时间安排;其次,带领运动员适应比赛或考试的场地安排;第三,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还应引导运动员适应裁判风格。健美操不同于其他运动项目,在评分的过程中裁判员的主观因素对评判结果的影响很大,裁判误判的情况难以杜绝,因此针对这个问题,必须提前对运动员做出正确的心理引导,才能避免运动员情绪变动对成绩的影响;第四,如果是进行比赛,还应引导运动员了解对手、适应对手,以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最后,在做好以上准备工作之后,就要针对比赛或考试,安排相应的模拟训练。安排科学的模拟训练能够有效的提高运动员的临场发挥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应变能力,从而让运动员面对比赛或考试能够更加自信。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健美操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就必须从运动员日常训练的多个方面入手,遵循运动训练的规律,科学、合理的开展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健美操运动员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涂运玉,魏华,罗明辉.高校健美操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一体化模式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03).

[2] 岳晓燕,孟国正.高校健美操课余训练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4).

第3篇

(东北石油大学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摘 要:本文以悬索结构概述为主线,研究悬索结构的本质和美学气质,针对建筑形式美的六点原则分别找出不同实例加以论证鉴赏,从而挖掘悬索结构内在理性美和外在感性美之间的关联.

关键词 :大跨结构;悬索结构;建筑艺术;建筑美学

中图分类号:TU-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061-04

引言

科技进步推动人类对物质生活的不断追求,而建筑作为人类生产活动的场所,正在努力尝试不同空间种类以跟进人类社会活动日益多样的步伐.近几十年大跨空间结构的涌现完成了诸如飞机场、展览馆、体育馆此类建筑的建造.悬索结构以优越的性能、优美的造型在大跨空间结构中脱颖而出,屡次被使用.

1 悬索结构概述

1.1 悬索结构的发展

在大跨建筑领域一展身手的悬索结构的产生源于桥的使用.早在公元前3世纪我国四川便出现竹索桥;明朝成化年间出现用铁链制成的霁虹桥;而四川泸定桥是全世界尚存最早的悬索桥.

最早出现的悬索结构建筑要属中东地区的黑帐篷(图1),其由位于中央的长拉索和位于周边的可调节边支柱组成.此时的悬索结构建筑跨度小,应用范围有限.直到1953年,美国的Releigh体育馆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现代悬索屋盖,至此,悬索结构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接近成熟阶段.能够展现悬索结构建筑早期特点的是1954年建成的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保罗·鲁道夫(Paul Rudolph)小休假别墅,其跨度只有6.7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建材优良性能的不断挖掘,先后出现了耶鲁大学冰球馆、北京工人体育馆、亚特兰大奥运会主会场的佐治亚穹顶以及济南奥体中心体育馆,主跨分别达到了58米、94米、240米和120米.到本世纪悬索结构越发受到年轻建筑师的青睐,其发展也日益兴旺,这些都得益于建筑本身结构的合理构成和材料的正确选择.

1.2 悬索结构的组成

何为悬索结构?广义上讲是结构主要处于受拉状态的索结构;狭义上讲是由柔性受拉索、边缘构件和支撑塔架所组成的承重结构(图2),英文名称:cable-suspended structure.这一定义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1].其中,索只能承受拉力,不能承受压力,大多数应用于屋盖的造型设计.边缘构件所承受的屋盖压力和平衡来自索的侧向水平拉力,固定着屋盖索的形态.而下部支承构件属于受压结构体,承受来自上方索及边缘构件传递下来的所有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递到地面.因此,支承构件数量较多,形状简洁便于力的传递.上述三种构件缺一不可,协同作用,保证建筑骨架的有效存在.

1.3 悬索结构的特征分析

(1)受力合理,节省用料.在悬索结构中,柔性受拉索由钢材制成,恰好利用了钢材优良的抗拉性能.边缘构件既承受拉力又承受压力,用钢筋混凝土再合适不过.支撑构件只承受压力,用混凝土建造的情况比较普遍.各部分构件根据其合理的受力特点,都能找到适宜的材料加以建造,使材料性能得到充分发挥.

(2)跨度大,支撑少.预应力屋盖的产生使悬索结构建筑的跨度大大提高,同时屋盖也变得轻质高强,用压型钢板、薄膜板、轻质混凝土板等均可实现.屋面分有单片屋面形态和双片屋面形态两种.单片屋面形态室内空间无需支撑,而双片屋面形态中间有支撑,降低了单跨长度,这样形成的多跨空间结构从整体上看跨度变大,拓宽了适用范围.

(3)造型优美,表现力丰富.柔性索配合边缘构件的布局可以任意成形,创造出新颖别致的造型艺术.

(4)施工简便,安装快捷,可提高工效.由于悬索自重小,构件大部分都是预制的,可省去现场施工的许多模板操作,提高效率.

(5)若形式选择适当,可创造良好的采光和声学效果.例如大跨拱顶薄膜覆盖屋面,利用薄膜的强透气性和高透光率可获得良好的自然光.下垂的凹曲面屋顶可避免声聚焦现象,达到扩散声波的目的.例如:倒置的壳体单元以及悬索结构[2].(图3)

除上述优势之外,悬索结构带有自身的局限性:悬索屋盖结构稳定性较差,当索的荷载作用方向与垂度方向相反时,便失去了承载能力.因此常常附带一些索系而非单索来提高其空间稳定性,这样为负荷计算与材料加工带来不便.

2 建筑美学与建筑结构

2.1 结构形态与美学倾向

结构形态从总体上讲有线性形态和非线性形态两种.线性形态给人以刚劲有力、直接明了之感;非线性形态给人以柔美婉约、娓娓道来之感.这两种结构形态分别应用在悬索结构建筑中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美学倾向.

纵观我国建桥史,以巨大工程量著称的苏通大桥(图4),连接着江苏省苏州市和南通市,跨径1088米,是当今世界斜拉桥之最.这座桥的斜拉索结构形态是线性形态的完美演绎.在纤长的桥面上矗立而起的两座混凝土塔高达300.4米,这两座高塔将桥体空间限定成三部分,分别由塔尖顶向桥两侧放射出的斜拉索由近及远分布,最长拉索达577米.这些索形态呈斜直线,刚劲有力,长短不一,方向感极强,从远处观看犹如轻纱般将限定的三段空间笼罩成一个整体.

还有,1960年建成的美国耶鲁大学冰球馆(图5),整座建筑充满了非线性美.建筑由中心拱结构脊背和两侧低矮的圈梁组成索结构的骨架,流线型外观又是非线性结构形态的表达,彰显非线性结构形态柔美的气质.

2.2 结构与美学的关系

建筑结构的存在,使得建筑美学在形式美的基础上又多了一种美学类型:结构美.倘若建筑结构研究“怎么做”,那么建筑美学就是研究“为什么这么做”.如果将建筑比喻成一个躯干,若只有结构,无非是一个干瘪的空壳,有了美学概念的参与,空壳变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建筑也就被赋予了内涵与灵魂.尤其在大跨建筑结构(悬索结构)中,结构骨架作为主体部分,有的甚至直接暴露于外表.因此,结构美在整体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可小视.

3 悬索结构建筑形式美建构原则的论析与鉴赏

3.1 建筑形式美法则

中世纪美学家、神学家圣托马斯.亚昆那(公元1226-1274年)曾在他的著作《神学大全》中写道:“美有三个因素:第一是一种完整或完美.凡是不完整的东西就是丑的;其次是适当的比例或和谐;第三是鲜明,所以着色鲜明的东西是公认为美的.[3]”这是对美的普遍认识.而事物有其独特性,对于建筑美我们的评判标准即建筑形式美法则是:变化与统一;主从与重点;均衡与稳定;对比与微差;韵律与节奏;比例与尺度.以下是应用六条形式美法则对悬索结构建筑实例的论析与鉴赏.

3.2 变化与统一

近代建筑巨匠勒.柯布西耶曾强调说:“原始的体形是美的体形,因为它能使我们清晰的辨认.[4]”在这里原始的体形可以理解成圆形、方形、长方形、正三角形等具有明显几何特征、简单几何属性的图形.古代许多建筑通过对上述基本图形的组合已经创造出高度完整统一的建筑形象.现如今,往往出于功能技术的要求,或形式的考虑,设计造型时一般在圆形、方形、正三角形、长方形等基本形式的基础上稍加变化,如大小、角度等,以求灵动,但整体上仍能够找到相同的几何原型,这便是变化与统一.

1998年日本长野冬奥会速滑馆是一悬索结构建筑(图6),以单索为基本单元,各个单索以渐变的方式排列,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从立面上看,仿佛是一座日本本土山体的形态.每个单索单元虽说形状相同,但随着序列方向的推移,大小有所改变,这就回应了“变化与统一”的原则.

3.3 主从与重点

建筑物作为由若干要素组成的整体,每一个要素在整体中所处的地位和所占的比例不尽相同.如果所有要素都争相突显自己,那么从整体上看就毫无章法可言.例如绘画,如果整幅图无重点就会让观赏者视觉不集中,也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建筑也不例外,古代建筑主从关系多以对称的布局方式实现;近现代建筑由于功能日趋复杂或者地形条件的限制,延用对称构图的并不多,多采用一主一从的形式将次要部分从一侧依附于主体.

例如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于1964年建成的代代木体育馆就是对主从关系的很好诠释(图7).其中较大的体育馆有两个“角”,它们由各自的螺旋形看台蜿蜒上升直至顶部成为焦点.而位于一侧较小的体育馆只采用单塔,构成方式和主体育馆相似,也是由单索逐个向上盘旋而成.这种主从建筑搭配的方式,与建筑场地完美融合.

3.4 均衡与稳定

所谓均衡,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对称形式,二是非对称形式.对称形式天然就是均衡的.与对称形式相比较,非对称形式的均衡要轻巧活泼得多.例如:2009年建成的济南奥体中心在基地上就是以非对称形式分布的:三个体量围成一个内院,两个似豌豆形建筑和一个圆形建筑各占一角,相互间用空中天桥连接,体现了构图上的均衡美(图8).

与均衡相关联的是稳定.如果均衡处理的是各建筑要素水平方向的平衡,那么稳定处理的就是竖直方向的平衡.据重力学原理,上轻下重、上小下大的形式比较稳定.同样在济南奥体中心,单个建筑物从底层外圈附属用房到中间看台再到顶层内圈穹顶的收敛聚集,无不遵循着重力学原理,这就是所谓的稳定感.

3.5 对比与微差

对比与微差研究的是如何利用技术手段、工程结构给建筑带来的差异性来求得建筑形式的完美统一.对比指各要素之间显著的差异;微差指各要素之间不显著的差异;二者缺一不可.通过对比,可使建筑各个要素更加突出其个性;通过微差,可使建筑要素之间更加强调其共性,以求和谐.例如,归类于悬索结构建筑的北京南站(图9),基地周围高楼林立,呈竖向构图居多.然而作为交通类建筑,庞大低矮的体量与周围的摩天大楼形成强烈反差.若俯瞰建筑整体似水波纹般从中央候车大厅向两侧扩散,无论是屋面细部雕琢还是椭圆平面尺寸都存在微小差别.北京南站的艺术特点就在于从建筑与外界、建筑与自身两个角度体现了对比与微差.

3.6 韵律与节奏

提及韵律,自然会想到节奏.就像一首好曲子,说其有韵律,那一定是音符编排得当,能够组织成悦耳的节奏.建筑被比作凝固的音乐,同样如此,人们通常将韵律分为以下四种类型:连续的韵律;渐变的韵律;起伏的韵律;交错的韵律.其中,连续的韵律在建筑中的使用最为常见.

美国华盛顿杜勒斯机场候机楼(图10)平面为长方形,单曲面单层悬索结构,两个长边布置若干单柱支撑构件.这些支撑构件沿长边方向均质排列(即保持恒定间距的反复出现),赋予立面系统一定的韵律与节奏.支撑构件营造的韵律美不仅展现在外部造型上,在内部空间也同样如此,Y形支撑经过有序布置创造出优美的视觉效果(图11).针对悬索结构支撑构件的线性特征,在大体量建筑中有序排列加以点缀,不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7 比例与尺度

威奥利特.勒.杜克(viollet-le-Duc)在他所著的《法国建筑通用词典》一书中,给比例下了这样的定义:“比例的意思是整体与局部间存在着的关系—是合乎逻辑的、必要的关系,同时比例还具有满足理智和眼睛要求的特性.[5]”“满足理智要求”是指良好的比例合乎一定的内在逻辑,“满足眼睛要求”是指良好的比例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例如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的黄金分割比(1:1.618)以及勒·柯布西耶提出的“模数”理论都是对比例问题经过长久研究之后得出的著名结论.

和比例相关联的另一个范畴是尺度.尺度指的是要素给人感觉上的大小印象和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6].良好的尺度二者应一致,出现的问题一般分为两种:即大而不见其大与小题大做.这两种情况,难免使物体失去应有的尺度感.本文主要提及正常尺度下所表现出来的建筑美.例如,德国乌柏特市游泳馆几何形态的比例尺度就拿捏得恰到好处(图12),立面从上到下依次为:下凹屋面悬索形成的弧线与依据看台被斜向切割成的楔形,以及镶嵌在其中用以连接上部体块和地面的方形,三者几何关系明了,与内部空间功能相呼应,仿佛游泳健将举起双手庆祝胜利,彰显了建筑的几何美.

4 悬索结构建筑的应用前景

大跨结构在目前及未来的相当时间内,仍被广泛应用.悬索结构作为大跨结构的主力军,有着其他结构形式无法比拟的发展潜因:国际性大型运动场馆的需求给予悬索结构跨度大的施展空间;易施工省材料使其备受结构施工方的青睐,例如当建筑跨度不超过160m时,每平方米的用钢量一般不超过10kg;再者,夸张的造型可能性带来建筑设计方设计城市地标的又一参考与挑战.近些年,由于生产和使用需要,悬索结构新的潜能被开发,例如斜拉索、张拉索通过锚具与地面或建筑地环梁锚固产生周边有约束的鞍形或帐篷形,上面覆以膜布,应用于景观小品工程.若将在建筑局部水平放置的悬索结构转为竖向放置,便可应用于大面积玻璃幕墙中.例如拉索式点接驳全玻璃幕墙采用预应力双层悬索结构,设计成对称型,用柔性索作为支撑和固定玻璃的构件,施工时先计算张拉预应力后铺设面板,保障悬索结构发挥正常功效.上述的各种优势和运用,开拓了悬索结构在我国甚至世界范围内的光明前景.

5 结语

本文将悬索结构建筑的技术认知跨越到艺术认知的高度,旨在通过这些尝试,使结构技术与美学艺术在悬索类建筑领域达到真正的融合,进而应用实践于未来的悬索结构建筑中.

参考文献:

(1)悬索结构Cable Suspended Structure[J].工业建筑,2010(8):81.

(2)叶献国.建筑结构选型概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4-5.

(3)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31.

(4)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35.

第4篇

【关键词】理工类高职院校;建筑艺术专业;岗位(群)职业特性;美术教学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建筑市场和建筑装饰行业都在蓬勃发展,建筑装饰作为一个崭新的行业正在迅猛发展,在城市、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中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建筑市场的不断国际化发展,给中国的建筑装饰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契机,为建筑装饰行业从业人员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的空间。伴随着建筑装饰行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很多不同性质的高等院校(包括理工类、艺术类院校等)纷纷开办、增设建筑艺术专业或方向,开设了建筑装饰、室内设计、环境艺术、城镇规划等专业。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但与此同时,与迅猛发展的建筑装饰行业和越来越高的从业标准相比,理工类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在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及专业素质等方面的培养还有待提高,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已经较难适应新形势下建筑装饰人才岗位群的需要。因此,明确建筑装饰行业岗位(群)的职业特性,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标准,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以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1.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建筑装饰行业已经成为建筑业中的三大支柱性产业之一。体现出行业规模持续增长、各专业市场持续发展的特点。随着房地产热潮的逐步兴起,建筑装饰行业快速成长成为朝阳产业。近些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装饰行业愈加显示出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市场增长空间以平均每年20%左右的速度递增。

中装协提出的“十二五”行业发展目标指出:到2015年,受过系统高等教育的人数力争达到250万人,比“十一五”期间增加100万人,年平均增加20万人;每年新增从业者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争取占到50%左右,力争形成一支在社会上有较强影响力的设计师、工程项目管理团队;设计师队伍人员总数争取达到120万人,比2010年增加40万人,其中,中、高级设计师总人数争取达到12万人,比2010年增加7万人,高级设计师争取达到1万人,并产生出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名牌设计师;项目管理人员力争达到40万人,其中一级注册建造师争取达到18万人,比2010年增加7万人。同时提出在整合社会资源、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教育体制与机制、搭建人才培养平台的基础上,着力调整行业的人才结构,提升从业者队伍的整体素质。这些都预示着建筑装饰行业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呼唤着更多职业从业者的加入。

2.建筑装饰设计岗位(群)的职业特性及能力要求

建筑装饰专业主要以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为建筑装饰行业培养高级装饰设计师和项目管理人员。无论从事设计工作还是项目管理工作,都要求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作为装饰设计师需要具备的一项主要能力就是绘制效果图。在计算机绘图普遍应用之前,接受严格的素描、色彩训练,是手工绘制效果图的重要基础,缺乏绘画技巧,将很难完成效果图的绘制工作。但随着计算机绘图技术的不断成熟,计算机绘图在效果图创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手绘效果图已经很少在设计领域中被使用。在方案设计、工程招投标等方面计算机绘图已经完全取代了传统的手工绘图。电脑绘图具有绘图逼真、出图时间快、便于交流、方便修改等特点,很大程度上将人们从手工绘图中解脱出来,更可以弥补理工类学生的美术技巧。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专业设计都要求用电脑完成,这些因素都要求学生在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绘图能力的同时,更需要有较强的审美能力、造型能力、创新能力及艺术修养,对美术理论有着较深的理解。

3.高职建筑艺术专业开设美术课的重要性

建筑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会产生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体现那一时期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成就。建筑装饰作为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专业,要求从业者不仅要具有较强的工程技术实践能力,还应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具备较强的美术基础和艺术修养。美术课是这一专业的必修课,属于专业基础课,对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色彩能力、审美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具有促进作用。目前,高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设置的艺术类课程包括:素描、色彩、造型基础、效果图表现技法、计算机绘图等。其中,美术课是所有艺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只有具备较强的美术基础和艺术修养,才能胜任建筑装饰专业的高级人才需求。

4.目前高职建筑艺术专业美术课存在的问题

建筑装饰行业要求从业者应具有较高的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与之相比高职建筑装饰专业美术课的教学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教学观念陈旧、培养方案不明确

高职院校建筑装饰专业美术课教学还在延续着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学重点还多是集中在绘画技巧的提高上。石膏到静物,结构素描到明暗素描,色彩静物到风景写生,基本是仿造美术院校对于本科生的教学模式。甚至教学难点、培养目标都完全相似。完全脱离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及培养方案,更不能针对生源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这样势必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把握住高职建筑专业的特点来进行美术教学的课程体系建设。不能充分展现出美术课在基础知识以外的重要作用。

(2)生源问题

目前建筑装饰专业的招生对象基本是艺术类和理工类招生,艺术类学院多招收艺术类考生,这些学生在入学前都经过较好的美术训练,均达到了美术的中级水平。他们又是根据爱好兴趣选择的专业,因此他们的学习兴趣高。而理工类招生的高职院校所招收的理工类考生,他们在入校前绝大多数未接受过美术训练,对美术基础的理解极其有限,对所学专业的行业特色了解不深,且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美术课学时有限,很难在短期内达到行业岗位(群)要求具备的美术基础。更有甚者在一定时间内绘画水平没有明显提高后,学习美术课的热情明显下降,单调、枯燥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越来越失去兴趣,甚至怀疑学习美术课的必要性。可以说,理工类考生美术基础的欠缺已经严重影响者其在建筑装饰行业中的工作能力,因此必须改革授课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5.理工类高职学院美术课的教学改革思路与实践

5.1转变教学观念

建筑装饰专业的特点是艺术与理工相结合,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实践技能,高校美术教师队伍中, 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重绘画技巧轻美学理论、重造型能力轻艺术修养等问题。这种只重视绘画技巧而忽视综合素质培养的做法, 已不能胜任二十一世纪高校美术教师这一岗位。更不能完成现代高职教育的素质教育工作。

5.2改革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而要达到高职建筑装饰专业的培养目标,则必须将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方法是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教学方式与学生理解能力严重脱节。另外,从高职建筑装饰专业招生情况看,学生美术基础较低,综合素质相对较弱,教师的示范、学生观摩的课堂教学方式早就难以满足美术教学的灵活性和特殊性,也无法适应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方向的要求。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5.3增强实践与创新

高职建筑装饰专业美术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思维方式、观察能力及表达方法,注重学生对建筑形体实质性和规律性的把握,注重学生记忆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并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审美观念,成为具有创造性思维、高尚情操、完善人格的高素质人才。应要求学生感受到物象外观的形状,能够透过复杂物象表面抓住物象造型特征,从而锻炼学生的观察力。还可以通过室外写生要求学生记场景、记色调、记形象,慢慢培养学生的记忆力。要避免过分追求画面效果和表现方法的倾向。

5.4丰富课程内容

要想真正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还需要有综合的艺术修养及人文素质修养等,这一点就要求美术课程中要注重艺术理论传授,可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充实技术技能教育,如中外艺术史、艺术修养探讨等理论课程。美术教师在给建筑装饰专业学生授课时要注意专业的特殊性,要把单纯的美术课程与建筑结合起来,这需要教师具有渊博知识面,除了自己的美术知识外,还要补充建筑类等其他知识,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对建筑装饰材料、制图等都要有所了解,这样有利于美术与建筑的结合。

5.5探索教学方法

首先,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建筑装饰类专业学生绘画基础薄弱,在授课中一定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除基本的静物写生外,还应增强建筑风景写生和速写训练;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快速写生的能力,培养学生敏锐观察力与概括力,也是一名建筑师手绘能力训练的最基本途径。在速写训练中随时记录优秀的建筑造型、精彩的图案设计及瞬间灵感等,能培养和提高形象记忆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及准确的造型能力。通过训练可以让学生将头脑中的构思迅速表现出来,便于捕捉设计灵感,根据建筑装饰设计的意图构思,画出不同类型的方案的快速草图,进行比较、推敲,使构思不断深化。设计师与客户沟通中能迅速、准确、生动地根据要求画出草图,看上去更加人性化,也显示出设计师的基本功。一张手绘的效果图往往就已经是一幅较为完整的设计图了,这些都是计算机、相机所无法替代的。正因为这一点,手绘效果图绘制越来越成为企业选拔建筑设计人才的一项内容,由此可见,在学习中加入速写课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实践及项目法教学应大力推广,即在素描、色彩的不同学习阶段,真针对性的加入各种实训情景,如结合色彩写生,可增加色彩构成等设计理论的讲解与实践,完成相应的实训项目;加入建筑和室内设计作品鉴赏实训项目,将理论教学更好的在实践中得以体现;结合素描写生,强调结构素描的重要性,以建筑风景写生及室内环境写生为主,进行相应的结构素描实训项目训练。使学生举一反三,循序渐进,将枯燥、抽象的美学理论在实践中体现出来,既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每一段学习目标都与今后的工作实践相结合,充分完成以就业为导向的项目法教学目的。

同时,对于学生的作品可以采用互评、自评,让他们由被动训练变成主动进取,让他们学会分析、学会判断,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给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让他们学会自我思考和完善,力求做到最好,最后由教师再逐一作评价。另外还可以利用优秀的学生作品来启发大家,增强学生的进取心,并利用作品展览等形式,增强学生的信心。

总之,美术教学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实际教学中,应做到因材施教,不拘一格,紧跟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制定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同时,授课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创新教学模式,勇于探索与变革,能真正顺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型应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廖晓玲.谈高职建筑装饰专业的美术教学.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2] 黄艳、温力、任南.高职院艺术类建筑装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高教高职研究《考试周刊》.2011第69期

第5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一、多媒体教学环境建设的现状分析

随着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建设方面也得到了极大应用和发展。在高校,多媒体教学环境-多媒体电教课室在高校已经是重要的教学资源,通常是由投影仪、音响设备、投影幕、多媒体计算机等设备组成,通过中央控制系统集中控制音、视频、计算机等设备,这也是目前我们各高校常见的多媒体教室的基本配置。多媒体教学的出现,为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与之前传统课堂教学不同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直观,图形文字视频的结合,教学内容得到更高效的呈现与展示,提高了学习兴趣,让知识更易被学生接受,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从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多媒体课室的建设来看,普遍都是投影仪为中心的以教学演示为主的多媒体教学环境,设备之间功能上缺乏足够的功能延伸和扩展,在教学使用上,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所能提供教学形式也比较局限。在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建设的新形势下,加强多媒体教学环境建设,适应人才培养要求,推动教学改革,更好发挥出服务于教学的职能。

二、科学的规划是多媒体教学环境建设的前提

(一)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建设。在规划与设计上,要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及相关专业特点相适应,为教学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规划上,应紧密贴近专业特点,根据专业教学不同需求来建设,不同的专业,往往在教学上会因为专业的特点而带有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模式,因此,需要多媒体教学环境能够满足教学的多样化和专业的个性化需求。结合当前新的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从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同时又带有各专业的特色,从这两个方向来建设具备差异化的多媒体教学环境。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建设信息化数字校园的趋势下,师生与教学环境之间的联系接触更加密切,通过新技术所带来的现代化的技术体验,建设先进的多功能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其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二)在多媒体教学环境的设计上。通过功能的细分,从不同专业特点和教学需求出发来分类建设,以适应不同的多媒体教学特点和课程本身的教学需求为出发点,规划整个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功能与建设内容。譬如对应外语专业的,可以考虑带情景展示功能的引入;教学设备要具备一定的智能交互功能,把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相结合,提供更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比如,采用智能触摸平板代替传统的投影机以及精品课室录制与多媒体课室的结合,通过在课室搭建小型录播系统,可在教学现场的同时实现课程录制,为共享课程的建设积累了课程资源,这种模式,使得师、生、教学内容之间主动的互动与教学信息内容的交互以及精品课程制作得到结合。

三、应用多媒体、计算机、信息化等新技术建设多媒体教学环境,构建现代化课堂

(一)虚拟化云桌面技术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的应用。当前多媒体教学环境-多媒体课室仍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作为主要的多媒体信息终端供教师教学使用,多数是被局限在一个个相对独立的课室环境中,需要在每台多媒体计算机上按照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以及专业特点不同安装业务所需的教学软件程序,日常管理维护工作繁重,使用寿命周期短,后期的升级和性能拓展都受到很大程度上的限制,特别是对于高校动辄数以百计的多媒体课室,在日常的管理运维、系统更新、软件安装升级变得繁重,大大降低了运维效率。采用虚拟化桌面基础架构来搭建多媒体信息终端,通过桌面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技术搭建的云桌面环境,实现了桌面应用环境与终端设备的分离,桌面环境集中部署在中心数据服务器,通过虚拟桌面环境部署,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和不同专业实际教学环境的需求来构建各种应用业务服务器,从而部署对应的桌面环境,提供各个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学服务,而且在满足日常常规教学的同时,还能通过虚拟云桌面,实现多种教学虚拟环境,充分满足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适应不同专业特点。

(二)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录播平台,实现教学课堂录制、教学资源制作与多媒体教学环境功能融合。精品课程建设是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在线课程、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在各大高校的铺开,各高校通过多种途径来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力度,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不断完善教学资源制作并不断积累和丰富精品教学资源。在多媒体教学环境建设上,通过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录播平台,实现课堂录制、直播、课程资源管理、教学等功能的综合融合,对课程资源的建设以及对教学改革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录播平台是在多媒体教学环境基础上,实现授课计算机信号、教学场景以及板书、教室学生互动等全高清、自动跟踪录播、录播视频采集编码制作、资源存储等功能,使得教师在课堂现场教学的同时,通过录播系统完成自动录播,视频资源存储于虚拟云桌面存储服务中心,实现了在教学进行的过程中对教学资源的积累和建设,有助于教师教学改进,促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思路的改革,同时,师生可以通过平台便捷的上传下载编辑制作视频,形成丰富的教学资源库,进一步推动数字化校园(信息化)资源建设相关的业务应用。录播型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建设模式,把精品课程制作与课程资源共享,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以校园网络技术以及信息化、云平台等技术支撑,实现两者的功能融合,打造录播型多媒体教学环境,不论是对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资源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还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都具有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三)优化多媒体设备功能配置,打造现代化的智能教学系统。在常规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建设过程中,多媒体教学仪器及相关设备的选择往往是以多媒体投影设备为中心的基于中央控制系统连接的多媒体电脑、音响系统、白板的配置组合,随着多媒体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触摸一体机的出现,集成了大屏幕显示、电子板书与计算机系统,实现了显示与多媒体计算机、电子白板交互式触控教学的融合,扩音系统通过蓝牙、数字无线调频技术的融合,使教师更易操作,更加便捷和智能。同时,蓝牙及数字无线调频技术在音响系统的应用,使得多媒体教室彻底摆脱了线路的束缚,一师一麦,实现了教室在进入任意多媒体课堂都可以实现自动连接,授课。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教育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智能化教学设备,在多媒体设备教学设备的选择上,通过对设备功能进行选择与优化配置,打造出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现代化的智能教学系统,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更易操作、易管理、更加智能化,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四、结语

在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建设的新形势下,教育多媒体技术的信息化为现代化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的关键,加强多媒体教学环境-多媒体电教室建设的改革与创新思路,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云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及具备智能化的教学系统,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教学手段的优势,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

作者:张坚 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许晓安,董武绍.对多媒体网络教室组建与应用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8,6:60~63

第6篇

关键词 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 基本做法 内容建设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of textbook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en unable to fully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and the degree of acceptance, the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 This paper will work at a university Academy of Fine Arts WeChat public platform as an example, from the basic method, content construction, three aspects of work, explore the method of Internet plus the wa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Keywords interne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ic practice; content construction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与普及,校园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工具,这极大改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多次强调,要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某高校美术学院积极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新常态,从微信这一热点网络载体切入,及时推出了微信公众平台“美院小伙伴”,整合资源打造高效率、快答复、一站式的“微”服务体系,在服务过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变“灌输”为“选择”,变“僵化”为“生动”,迎合学生味口,增强教育效果,使网络真正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1 基本做法(1)从优选拔建立“微团队”。加强网络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即美术学院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小组,组长由院总支书记担任,成员由副书记、院辅导员和学生干部担任。主要负责网站策划与建设指导、审核和筛选网上信息、网上交流与沟通等工作。加强网络传媒中心队伍建设,网络传媒中心隶属院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小组,由1名辅导员和8名学生干部组成,要求思想政治过硬、掌握教育规律及娴熟的网络技术,主要负责公众微信账号网络宣传平台日常管理。同时,网络传媒中心下设记者团,即网络信息员,加强对网上信息的收集、分析、管理。加强班级学生管理员队伍建设,班级学生管理员又分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员和网络文明志愿者,主要由班级团支书和宣传委员组成,负责联系院网络传媒中心记者团,宣传班级活动,拓宽网络思政教育覆盖面,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效。(2)创新版块打造“微空间”。“美院小伙伴”微信公众平台主要由板块构成。“微美院・大事件”主要国际国内发生的最新重大事件,官方解读、以正视听;“微美院・大视界”主要美术专业的最新时讯,及时掌握专业动态,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微美院・大生活”关注校园生活,从学生衣、食、住、行等方面及时信息,分享互动,为学生提供便捷服务;“微美院・大舞台”及时院系最新动态,开展各类活动,让学生积极了解、参与院系建设发展,提高学生凝聚力、向心力;“微美院・遇到最美的自己”开辟学生私人空间,提供网上交友、交流互动服务;“微美院・微专刊”提供最新各类刊物阅读;“微美院・微电影”及时国内外及本土校园微电影;“微美院・微网评”围绕网络热点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评论,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3)服务学生推出“微形象”。为提高平台知名度和参与率,该学院根据学生特点,精心推出“美院小伙伴”微信公众平台卡通形象,增强平台亲和力和点击率。发挥美院专业所长,开展面对全院学生的“寻找小美”卡通形象设计大赛,公开形象投票,选取最受学生欢迎的“小美”卡通形象。围绕卡通形象,量身定制了“小美听你说”、“小美微提醒”等特色栏目,定期向学生推送内容丰富、语言活泼、阅读方便的微官网、微信报,实现学生思想教育、心理健康、就业创业等信息同步、同步共享,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及时传播党和政府的主流声音。(4)整合资源优化“微服务”。不仅注重通过网络新媒体在线上服务学生,还十分强调线上线下的协同配合,不仅构建了线上收集问题、线下协调联动再通过线上沟通反馈的工作机制,还在凤凰山建立“小美”形象线下展示区,并定期深入学生宿舍区开展“平台接待日”活动,面对面地受理学生的咨询和建议,形成线上线下联动并进的服务学生长效机制。院系领导也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美院小伙伴”微信公众平台中心线上线下整合工作,不断提升平台服务水平。(5)完善机制形成“微势力”。建立平台运行的审查制度,落实实名注册登记制,实行谁主管谁负责,有针对性的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建立信息审核制度,学院层面的信息由辅导员进行初审,副书记签字审核后才能,保证各板块内容采集、审核、等环节畅通。建立网络监控制度,对各班级联络站提供信息进行实时监督,保证网络内容的正确、积极、健康向上,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从而实现思政网络的育人和导向功能。建立周例会制度,每周召开“美院小伙伴”中心工作例会,研究版块内容更新,保证工作有序进行。2 教育内容根据网络平台快捷性、自由性、平等性等特点,坚持从学生出发,在栏目设计和内容选择上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以正能量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1)思政教育引导。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精心组织形势政策教育,充分依靠辅导员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实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做好学生情绪疏导和思想引导工作,努力确保校园和谐稳定。开辟“大事件”版块,办好“政策讲堂”,向学生介绍党和国家重大政治活动和方针政策,以及学校和学院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2)就业创业引导。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关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广大青年学生的切身利益,关系高校和社会的稳定。从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意义及时做好创业教育引导和各类就业信息工作,定期收集该院主要生源地省份的人事招考、大型企业用人信息,为学生就业、创业搞好服务工作。系统介绍国家创业政策和学校的扶持政策,推介了一批学生创业典型,为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3)学风建设引导。学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文化,是一所学校人才质量的重要标志。所以,加强学风建设是关于一个学校发展的大事,关乎学生成才成人的大事,积极宣传正能量的人、事,树立典型,给学生们以鼓励、激励,引导在校学生发展自我,提升自我,推进学风建设。对该院荣获国家奖学金、十佳大学生、十佳学习标兵、创业标兵、优秀毕业生等优秀学生进行专访,并通过平台介绍先进事迹,对优秀学生起了良好的鼓励作用,为其他同学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4)安全教育引导。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学生专心学习,安心大学生活的重要保障,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关系到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关系到学校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美院小伙伴会及时关于节假日放假安全、寝室用电安全、饮食安全等的信息,时时提醒同学们注意安全。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及时安全教育信息,例如,开辟学生安全教育专栏以图文并茂形式向学生介绍了各种安全知识,做到防患于未然。(5)心理健康教育引导。随着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逐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产生的心理问题远大于从前,大学生的心理层面、思想认识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必须开展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育形式。美院小伙伴开辟学生心理教育版块,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和相关活动通知,定期发送心理健康知识电子宣传册。(6)学生管理服务引导。网络平台的建设就是为了适应如今大学生的获取信息新渠道,方便快捷地传送信息。美院小伙伴关于美院学生学习生活的内容,比如讲座通知、活动快报、美院动态、美院事记、活动征集、比赛通知等工作信息,为同学们提供及时快捷的信息服务。(7)注重微电影教育。微电影是该院网络教育的一个特色,结合学生的专业和兴趣,通过微电影这种艺术创作形式,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展现大学生精神风貌,丰富校园文化。将微电影引入毕业设计,通过举办贴切学生生活的爱国、爱校、爱生活等类型的主题活动,特别是在毕业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引导作用。3 取得成效自“美院小伙伴”微信公平台创建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了院系师生的一致好评,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生活最忠实的“小伙伴”。一是学生参与度高。截至目前,微信公众平台点击量已超过20万次,推出的信息资讯点击量都在500次以上,方便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院校之间的联系交流。二是提升了思政教育成效,通过有效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式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三是预防了突发事件发生,通过掌控学生网络信息动态,能及时了解学生思想情况,从而起到了危机预防和干预作用,及时有效化解了多起学生安全事件。四是增进了师生关系,通过开辟了校方与学生平等对话渠道,老师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既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又密切了师生情感联系。五是促进了学风建设,通过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网上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可与参与度,形成了互帮互助、奉献爱心的良好风尚。通过开展网上志愿者活动,形成了互帮互助、奉献爱心的良好风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六是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宣传和有关时事政治、社会生活等内容,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美院小伙伴将会进一步优化网络教育平台、转变网络教育观念并丰富网络教育内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西安美术学院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 通识教育

实验教学跨学科专业共享模式的成因

艺术专业最大的特点在于其不确定性和延伸拓展方面,其专业概念的阐释具有不可穷尽的特征。专业界定由于受到地域文化需求以及学校自身所定位的教育思想、体制、方法等的影响,使其具有很强的功利色彩。西安美术学院专业群的形成和演化深受西安美院历史的影响,促成了具有西安美院特色的本科专业教学体系。

在新形势下,专业美术院校以传统的纯美术为主的高等专业美术教育结构(西画、国画、工艺三大学科为基本结构)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势必要进行专业的拓展、重组及调整,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针对当前艺术类生源知识结构、毕业生就业市场不乐观的现实,加强实验教学通识教育,能从根本上支撑宽口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高等美术教育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验教学是艺术专业教学的基本载体, 教师教学与学生的艺术创作都是在实验室内完成的。传统美术学院多为单专业院系设置,各专业实验教学相对独立、封闭及固化,培养的学生常常缺乏多学科视角下的社会工作适应能力,无法适应本科综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比如版画专业学生不懂得雕塑,雕塑专业学生不懂得公共艺术,即便是同一专业的学生,专业方向之间也相对封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艺术领域的交叉性越来越占主导优势,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与市场所需求的以跨学科、多媒介、重实践、宽口径为特征的应用型人才之间还存在不相适应的方面,客观上为专业界定的拓展与延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也推动了美术院校实验教学跨学科专业共享模式的成形。

本科艺术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是培养本科艺术类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强化本科实验教学的通识实验课程,是由学科内封闭性转向综合化,从而达到“通与专”的有机结合的主要途径。按照西安美院内涵建设和本科教学的发展需求,2011年成立西安美术学院教学实验中心,对各个实验示范中心、人才培养创新区和实验区进行重组(国家级版画――影视动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设计系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版画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区、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区、省级西安美术学院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筑环境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全面加强本科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工作。经过五年的建设,西安美院实验教学跨专业共享模式已经成形,基本实现了多专业协同教学及社会与学院协同培养,搭建了跨领域、跨专业的教学实验平台。

目前西安美院拥有一级实验室13个,二级实验室20个,覆盖全院13个系27个专业,实验课程量占总课时的60%,实验室利用率达95%以上,形成了具有西部特色的本科艺术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极大地提升了本科教学水平,提升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层次,发挥了西安美院在西部艺术教育中的引领作用。

以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为基础的实验课程体系

艺术教育的功能决定了艺术专业实验教学的特殊性。当代艺术教育理念决定了专业美术院校在培养少数高质量的纯艺术人才的同时,还要着力培养服务于社会生活、为艺术生产到消费的互动作出贡献的应用型美术人才。

作为专业美术院校,西安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实践探索要在反思自身传统优势的基础之上,在既有的教育成果之上,在已构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术教育传统框架之下,以前瞻性的目光,在内涵式发展道路上不断调整自身的内在延续。人才培养方案要与时俱进,课程体系也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从今天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上来看,一方面,要求毕业生在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与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跨专业能力,能够综合利用不同专业实验平台,实现从艺术概念向艺术实践的转化;另一方面,要求毕业生要有丰富的文化修养,具备在多学科视角下的对社会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西安美院的实验课程体系中,通识实验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手段。通识实验课程为学生铸造一个坚实的艺术素质基础,也为专业教育发展提供良好的互动环境,有力地支撑学院的专业教学和学科建设,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区域艺术教育水平的提升发挥重要的作用。

面对当前美术学院学生普遍通过应试性“技术”入学这一现实,2011年,西安美术学院实行“1+3”模式,面向一年级学生开设造型艺术部,加强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首先是培养学生作为一个艺术家的气质,以此来拔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和艺术境界层次。作为一个艺术家,要把文化审美与技术相结合,共同构成艺术家特有的素质,这也是学生的艺术思维形成的核心所在。在本科艺术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中,对造型艺术部投入具有通识教育性质的一级实验室,比如重点建设的中国古代雕塑写生实验室、西方雕塑写生实验室等,让学生通过对中西两种造型体系的学习,在自己艺术观念形成的早期阶段就能有效地避免造型思维上的单一化和概念化,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力,从而能够良好地向专业学习阶段过渡。此外,雕塑系还有专门面向雕塑专业学生开设的中国古代雕塑写生的二级实验室。

通识教育的核心是能力培养,强化本科实验教学的通识课程,由学科专业内的封闭性转向综合化,从而达到“通与专”的有机结合,这是美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理念下,西安美院实验教学体系与专业群建设相辅相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比如模型实验室面向艺术与科技专业、环境设计专业、风景园林专业、工艺美术专业、公共艺术专业的教学;3D打印数码实验室面向雕塑专业、产品设计专业、环境设计专业、动画专业的教学。实验教学的通识课程模式鼓励各个专业的学生一起进行艺术创作,充分实现以学生为主导的实验教学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创新的技术手段,提升运用设备、工具的能力,从而带动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整合,使专业共享模式下的新兴课程开发具有可靠的基础。

西安美术学院本科实验教学共享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西安美术学院实验教学共享模式是在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经过近年的发展,实验教学共享模式与通识课程体系建设相结合,相关的教育实践成果也有了不少的收获。但在专业人才培养类型与目标定位方面、课程设置与社会优质资源的兼容方面,以及师资队伍水平与教学管理的制度创新方面还存在着各种问题。

首先,实验教学共享模式是服务于通识课程体系建设的手段,通识课程往往容易被专业带头人认定为专业课程的附加课程,尤其是在实验教学共享模式下的造型基础方面的课程,往往在设计类专业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里缺乏艺术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和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西安美院作为专业美术院校的历史优势和特色。强调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美术人才的培养和职业美术的教育,反映了美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综合院校美术教育的发展共性。作为专业院校,其实验教学体系如何贯彻和利用好专业美术院校优势,不仅仅取决于专业群建设的总体规划,还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不断跟进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完善和调整文化通识课程、专业通识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及选修课程的比例,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同时积极开发和拓展创新型课程。

专业实验室与行业经济具有天然的联系,比如影视动画实验室、产品设计实验室、陶艺实验室等,应逐步推进其与社会优质资源对接的深度和广度,开拓合作办学的新路径,不断完善人才供给与行业需求有机结合的兼容机制,在专业教学中不断推动“产学研用”一体的项目型课程,并利用专业美术院校的前沿优势,不断挖掘专业实验教学的潜力,鼓励教师和学生将知识产权和技术专利通过实验平台转化为文化资源向社会输出,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专业美术院校的文化引领和艺术拓展的双重优势。

实验教学共享模式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面对新技术设备的实验课程,专业教师的实验室操作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也还有待提升。对于美术院校的实践课堂来说,教学方法上更应该侧重教师在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工艺制作、加工手段、材料运用等处理手法,通过跨专业实验平台发挥艺术专业先天具有的应用媒介材料进行思考的特点,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高校与企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单位,企业制度与学校制度的兼容直接影响着合作的效率和人才的质量。目前院校与企业以及政府部门、文化机构和其他高校之间的协同创新培养人才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仅依赖于学校内部力量进行课程建设是远远达不到行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的,还需不断集聚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和实验室的建设当中,建立完善的校企、校校联合的长效机制。

第8篇

关键词:理工类高校;校园媒体;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9-0-02

一、新闻传媒业及新闻专业现状

近十年来,中国的传媒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质到量、从单一媒体到综合新闻传媒集团等几次大的的跳跃发展,据统计: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共有广播、电视台2610座,年生产电视影片658部;出版社581家,出版期刊9884种,报纸1939种。新闻传媒行业的大发展,也带动了对人才的大量需求,而对于扩招后出现了毕业生供大于求的高校来说,也看到了机会所在,纷纷进入培养新闻类学生的行业中。在20世纪80年代,还只是在一些特大城市的重点综合性院校设有新闻传播类专业。到20世纪90年代,新闻传播类专业在全国各地高校迅速铺开。进入21世纪以后,这种情况更是愈演愈烈,新闻传播类专业不仅在一些理工类、师范类、财经类、政法类、农业类、体育类院校遍地开花,在一些地级城市院校,新闻传播类专业也纷纷涌现,新闻类学生就业供大于求的形势十分明显。

二、高校主流媒体培养新闻学生的优势

作为校园主流媒体,校报、广播电视、网络新闻中心它们代表着学校的声音,承担着宣传学校形象、管理层战略发展规划的推动,学术交流,建设校园文化的责任,是校内获取新闻量最大的地方。但高校的媒体,普遍规模较小,专职人员少,而牵涉到的上至新闻的采、摄、录、写、编、排,下至校、印、发、节目主持、节目播出、节目上传等制作流程一个都不能马虎对待,这些因素让专职人员工作量非常大,一个人要负责多个流程的任务,而如果能让新闻专业学生提前涉足新闻制作方面,对于学生的写作、技术、社交等方面的实践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也能减轻专职新闻报道人员的工作量,新闻获取数量、质量和宣传效果方面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能实现双方共赢的局面。

三、对新闻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法

老牌的文科院校在师资、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渠道等方面无疑占据着很大的优势,理工类学校新闻专业学生如何突破重围,成为新闻传媒人,我认为校园主流媒体介入新闻专业学生的培养是一条很好的道路。我校的校报、电视台、网络新闻中心都归属宣传部,这也非常有利于我们对学生记者的培养,近几年,通过对兄弟院校的走访交流和在本校的实践,我们就如何在理工类大学培养新闻学生方面探索出了部分经验,并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一)成立记者团,加强内部管理

经验的积累对于今后能否在社会中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非常重要,近些年,我们在新闻学生入校后,就通过自愿报名、院部推荐、笔试、面试、考察等考核程序在新生中招收80名左右的实习记者,按照他们的志愿进入校报记者团、电视台记者团、网络媒体记者团,分到各媒体部门后,再按他们的特长、志向安排成为文字记者、摄影记者、摄像记者、节目主持、校报编辑、电视编辑等,由老师和各记者团的负责同学带着他们进行学习,工作三个月后,对原有的记者实行60%的淘汰制,留下的都是愿意学、学得进、安心学的学生。通过这样的层层筛选后,使真正今后想从事新闻传播行业的学生聚在了一起,学生的学习与工作上的积极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二)举办新闻专业知识培训,培养学生“新闻工作者”意识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能力,进入记者团的学生都没有进行过新闻专业培训,为了提高学生记者的新闻基础知识和业务技能,我们针对性的作了培训计划,同时严格按计划实施。我们邀请校内、外新闻专业老师和知名记者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对他们进行培训,并在课后,以上课的内容分组进行实践。譬如,在讲授新闻记者如何进行采访提问的技巧后,我们就学校现在的热门事件为话题,让学生以开门见山,启发引导,正面激问等形式对受访对象进行采访,在实践中让学生记者领会在新闻报道中的七分采,三分写意义,体会新闻采访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报道质量的优劣,人与人的沟通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在这些讲座中教授一些新闻理论知识,重在使学生们理解新闻的真实性、为国家为人民服务和要以事实说话的特点,以及作为新闻工作者讲究诚信,维护正义,敬业守法的职业精神和道德操守。通过讲座,学生记者对新闻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理解,逐步掌握了一定的新闻写作技巧,培养了他们的新闻敏感和新闻道德,逐渐形成了自己是一名“新闻工作者”的意识。

(三)参与各种新闻事件报导,锻炼学生实践技能

作为记者,应该有发现新闻、捕捉新闻、实地采访的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为了锻炼学生记者的业务技能,学校的大小新闻我们都让学生记者参与,在学校发生重大新闻时,校报、电视台老师一般都要带文字记者、摄影、摄像记者以及节目主持人前往现场完成采访任务;在给学生记者布置一般采访任务时,都要求老记者带一两个新记者前往采访,由新记者执笔写作,老记者修改,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并锻炼学生与他人沟通、合作的意识。我校作为一所以工为主的综合性大学,相比文科院校在文体娱乐方面的活动偏少,但各院部及学生中的工程方面项目却是非常的多,我们抓住这些特点,鼓励学生记者多做深层次报导,多做专题报道。譬如,2009年,我校一个学生团队在全国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学校为他们召开了一个表彰大会,校报、电视台二组学生记者当时就只对表彰大会的情况进行了报导,作为指导老师的我们就对此新闻进行了点评,认为报导内容非常平常、肤浅,于是让他们对获奖背后的事情进行挖掘,后来学生记者下到获奖团队与师生们交流,了解了获奖团队师生们付出了非常大的艰辛,几乎是每一个部件都能讲出一段故事,学生记者们也就此事做出了非常好的新闻,在省高校好新闻的评比中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为了让学生记者在实践中得到充分锻炼,校报专门开辟一个版面刊载学生记者团的稿件报道,而电视台的所有新闻报道中均有学生记者的身影。

(四)组织评审会,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学生记者参与到校内新闻报导中,新闻数量得到了保障,但稿件质量不佳,写作方法不正确,不熟悉新闻报道的体裁等缺陷就暴露出来了,组织评审会,对他们的稿件采、写、编进行点评,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的校报和电视台是以一周一期的形式报导播出,于是我们定在每周二安排学生记者评审会,由校报、电视台老师带领学生记者一起阅读和观看上一周校媒采用的稿件和电视新闻节目,组织大家阅读大报上的优秀消息、通讯、评论,收看电视新闻和专题片,并互相评析、交流。在会上,我们同时也就下一段学校中心工作,需要哪方面的新闻报道布置近期的采编任务,让学生记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挖掘新闻。每周一次的评审会,对提高学生的采、写、编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他们的知识不断得到积累。同时也增进了老师和学生记者之间的关系.

(五)与外部媒体保持联络,开阔学生眼界

第9篇

袁枚来到了树林里,感觉到这儿和阳光下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昨晚的一场大雨,使得小花小草还有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放射出璀璨的光芒,碧绿的草地顿时变得生机勃勃,神采奕奕起来。

忽然,袁枚听见身后有牛叫声,便立马转过身去看个究竟。只见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牧童,戴着一顶斗笠,两个腮帮子红扑扑的,鼓鼓的很可爱,牧童悠然自得地坐在温顺的老黄牛背上。这时,只见牧童拿出一支短笛,娴熟、老练地吹起曲子来,不时还高歌一曲,那歌声是那么动听、悦耳,连袁枚都如痴如醉,停在树上的小鸟叶情不自禁地为他喝彩,鼓掌。

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称赞的。停在树上的蝉仿佛要与他一决雌雄,不甘示弱,也放声高歌起来。牧童这才意识到它的存在。只见他脑袋一转,眼睛一眨,眉毛一挑,一个鬼点子便诞生了。

牧童神不知鬼不觉地跨下牛背,掂手掂脚地牵着老黄牛来到了柳树下,袁枚笑了笑:原来他想抓蝉啊,这孩子真机灵!那孩子目不转睛地凝视着蝉,弯腰从地上捡了一根树枝,对着蜘蛛网绞了又绞,心想:蝉啊蝉,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了。袁枚笑了,这孩子可真聪明啊,想到了这个既简单,又实用的办法。他站在牛背上,不费吹灰之力就把那只蝉收入囊中了。他的嘴角顿时挂上了一丝透露着胜利喜悦的微笑。那只老黄牛也叫了一声,如同在为他庆祝胜利。

精品推荐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