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6 08:01:42
导语:在专业技术职务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百度输入“专业技术职务”字眼,进入相关网址;
2、点击“学籍学历查询”按钮;
3、点击“零散查询”按钮;
4、在新页面中填写姓名、查询码、验证码等相关信息。
一、学历(指教育部门承认的学历)
1. 专科二年制毕业得2分,三年制毕业得3分,本科毕业得4分,硕士毕业得6分。
2. 专科毕业正在函授或自考本科并取得本专业4门以上主要课程结业证书的加1分
3. 其他学历得1.5分
二、工作年限
1. 按正式参加工作的实际年限,每年得2分
2. 按任现职务的实际聘任年限,每年得2.5分。(未达到规定学历,扣2.5分)
(1、2项相加,最高限制60分。)
三、论文(指任现职以来,下同)
在各级各类刊物或会议上发表或交流汇编的论文(其中县级以上的以教育局年终编印的光荣册上有登记的为准),每篇校级得0.5分,县级得1分,市级得2分,省级以上得3分,发表在CN刊物上得4分。(同篇文章不重复计算。上述得分可累计加分,但不超过8分。)
四、评优评先获奖
获校级以上综合性表彰(含县、市、省教育主管部门表彰),校级得1分,县级得2分,市级得3分,省级以上得4分(只限选最高级别表彰一次,不重复计)2、参加县级以上教师业务竞赛,如教学基本功竞赛、中青年优质课等,获县级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得3、2、1分;获市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得4、3、2分;获省级以上一、二、三等奖的,分别得5、4、3分。不分奖次的,按三等奖得分。(不同年度获奖的,可重复计)(上述1、2项表彰奖励分可累加计分,但最高限制7分)
五、指导学生(指在本校工作任职期间)
学生参加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各种比赛获奖(以教育局年终编印的光荣册上有登记的为准)的指导教师,分一、二、三等奖得分:每人次县级分别得3、2、1分;市级分别得4、3、2分;省级分别得5、4、3分,全国级分别得6、5、4分,不分奖次的,如优秀奖等,按同级三等奖得分。(计算方法:等级总得分÷指导教师数,本项最高限制7分。)
六、班主任工作
1. 担任班主任工作每年得1.5分,团委书记、副书记、工会副主席、女工主任、教研组长、生管教师认同班主任工作,每年加1分,从事电教、实验、劳技课教师认同班主任工作,但不加分。(只计一项,不重复计)
2. 在本校工作任职期间,所任班级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其中县级以上的以教育局年终编印的光荣册上有登记的为准),第一名(一等奖)校级得1分,县级得2分,市级得3分,省级得4分,其他名次(等次)减半得分。(不分名次等次的,如优秀奖等,按同级三等奖计,本项最高限制4分)
3. 担任党政领导职务每年得2分。兼任其他工作的,不再加分。
七、教学工作
1. 近三年来完成正常教学工作量,每年得2分,超工作量的或工作量不足的,按下列公式计算加分或扣分,(加分不超过3分,扣分不超过2分)
超工作量的:每周超工作量节数÷正常工作量节数×2×超工作量年限
不足工作量的:不足节数÷正常节数×2×不足年限
2. 近三年来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的每年加1分,连续担任的可连续加分(初三年化学科最多加1分)。
3. 近三年来出勤情况:每学年请假天数累计(不含法定假日、公假、婚假、产假、丧假及参加培训、进修、函授时间)达1周扣1分,达2~3周扣2分,达4~5周扣3分,6周以上扣5分,未经请假旷课达一日扣2分,3天以上扣5分;各种会议和集体活动缺席每学年累计达3次扣1分,达4~5次扣2分,6次以上扣3分。上述累加扣分。
4. 教学效果
⑴所任学科上一学年有高考、中考、会考任务的,一律计算上学年"三考"成绩。无"三考"任务的,计算最近一年(两个学期)期末统考的及格率、优秀率。体美音等技能科按平均分20分计算。
⑵高考成绩计算办法:上一学年所任学科完成学校下达给班级上本科线人数的约20分,每超1人加1分,每减1人扣1分。
⑶中考、会考成绩计算办法:上一学年所任中考、会考学科的及格率、优秀率比例达全县平均值的各给10分,每超过1分百分点加1分,每降1个百分点扣1分。(及格率、优秀率分开计算后累加)
⑷无"三考"任务的,最近二个学期期末统考的及格率、优秀率的平均值,达年段平均值的各给10分,每超过1个百分点加1分,每降一个百分点扣1分。(及格率、优秀率分开计算后累加)
⑸本条上述各项加分不超过5分,扣分不超过3分。
5. 公开课
校级每节0.5分,县级每节1分,市级以上每节2分。(以教研室提供为准,本项最高限制4分。)
说明:
1. 以上各类得分需提供原件验证(教学工作由教务处统计得分)。
2. 在本校工作不满一年者暂不参加评选。
3. 教学效果的量化有难度时可根据闽教职改[1998]020号相关规定进行评议。
4. 被评为省、市、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同等条件下依次优先。
受聘方:_________________(简称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有关法规的规定,根据_________大学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等任务的需要,_________大学聘任_________为______职务,具体聘任单位为____________,经双方平等协商,依法订立本合同。
第一条 聘期
本岗位聘期为___年。聘任期满,视聘任双方需要,决定是否签订继续聘任合同。
本次聘期自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至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
第二条 乙方的岗位工作目标及任务
(注:本条内容由学校授权聘任所在具体单位,结合所在单位聘任学科的具体情况,进一步明确、细化,务求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
一、乙方在聘期内该岗位上应完成的工作目标:
二、乙方在聘期内应履行的工作任务:
1.教学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研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科建设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才培养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其他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条 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权利(具体内容由甲方授权具体聘任单位落实)
1.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以及本岗位工作目标、任务,对乙方进行管理。
2.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学校的有关规定,对乙方进行考核和奖惩。
二、甲方义务(具体内容由甲方授权具体聘任单位落实)
1.依法维护乙方应享有的各项权利。
2.为乙方提供完成岗位任务所必须的良好工作和生活条件。
3.为乙方提供完成本合同规定的工作目标及任务所需要的校内相关政策。
4.乙方在聘期内做出重大成就的,甲方积极推荐申报有关奖励。
三、乙方权利
1.乙方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大学的有关规定,享受按国家规定提供的工资、保险、福利及校内津贴等其他待遇;
2.享受甲方为其提供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3.甲方如不能按规定履行其应尽义务时,有权向上级有关部门进行申诉。
四、乙方义务
1.认真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遵守甲方的各项规章制度;
2.聘期内保证全职在甲方所聘岗位上工作;
3.全面履行所聘岗位职责,完成所聘岗位的工作目标及任务;接受甲方的监督、考核及管理;
4.乙方在聘期内所取得的教学、科研等成果均属职务成果,其发表有关论文、著作或申报有关奖励、专利和科研项目及经费等,均须同时署乙方及甲方名(即必须同时署作者及作者单位,作者单位只能署甲方名)。
第四条 考核(具体内容由甲方授权具体聘任单位落实)
1.甲方每年按确定的岗位目标和工作任务对乙方进行年度考核。考核时,乙方须向受聘具体所在学院或单位的学术委员会汇报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和工作进展情况,并提出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学院或单位根据学术委员会意见确定考核结果,考核结果报学校备案。
2.对考核不合格者,甲方可以解除聘任合同。
3.甲方在三年聘期结束后根据聘任合同和工作任务书对乙方进行评估(具体评估办法另定),决定是否续聘事宜。
第五条 合同的变更与解除
1.乙方在聘期内如不能履行本协议所规定的职责,考核不合格或有违法违纪行为,甲方有权予以解聘,终止本协议,并由甲方解聘文件。
2.乙方在聘期内因特殊原因提出辞聘的,需提前三个月向甲方提出申请,经甲方同意后,方可辞聘,并视具体情况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3.聘任期间如发生双方无法预见、无法防范,致使合同无法正常履行的事由,需要变更或解除合同的,聘任双方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第六条 附则
1.本合同一式三份,聘任方及受聘方各持一份,具体聘任学院或单位留存一份;本合同于受聘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2.除发生不可抗力因素致使合同无法履行外,双方应严格履行合同中的各项条款,如发生争议,双方应协商处理,对合同有关条款的变更,应征得对方同意。
3.本合同如有未尽事项,应由双方协商,做出补充规定。补充规定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大学盖章:_______
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
乙方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
具体聘任学院或单位负责人签字:
一、思想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我们实施竞聘工作以来,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人事、人才工作政策为指导,以挖掘专业技术人员的创造潜能、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目的,按照民主、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和分类管理的原则,在职称聘任过程中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实行专业技术职务竞争聘任制度,充分调动了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管理水平,全面推动了我镇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我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多次召开了党政成员参加的联席会,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党群书记、组织委员任副组长,组织人事科员和5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竞聘委员会,为竞聘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
二、严格竞聘程序
㈠增加竞聘工作的透明度。为更加客观地评价每一名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水平,我们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坚持“四公开”原则,即公开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公开任职条件、公开竞聘办法,专业技术人员公开述职,将制定的竞聘实施细则和各单位竞聘限额,召开全体专业技术人员会议,进行讨论通过后,按照《岗位说明书》,由专业技术人员填报竞聘志愿,竞争上岗,对其任期考核、民主测评、量化积分情况全部当场公布,竞聘得分、聘任结果予以公示,使整个竞聘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将全部竞聘过程置于群众的公开监督之下。
㈡增加竞聘工作的竞争性。为彻底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和论资排辈现象,我们突出了竞聘工作的竞争性。我们的竞聘工作首先进行任期考核,对任期考核不合格的不予聘任。对民主测评结果及时予以公布,实行百分制量化积分办法,凡竞聘最后得分不满60分者,即使有空岗,也不能聘任。对同一单位有中级、初级岗位,不论是否取得中级职称,按竞聘最后得分由高到低聘任,形成了人员能上能下,待遇随岗位变化的良好机制,调动了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㈢增加竞聘工作的严肃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政策性强,关系到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因此,我们制定了严格的工作纪律,加强对聘任委员会成员的教育,凡工作不认真、不负责,造成不良影响或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将严肃查处。对在聘任工作中无理纠缠领导、干扰正常工作秩序的,取消竞聘资格,使竞聘工作顺利实施。
三、严格待遇落实
根据“以岗定薪、薪随岗变”的原则,按专业技术人员实际聘任的职务、考核兑现工资、福利等各项待遇,使上岗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与待遇相符合。
区教育系统中开展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竞聘上岗工作的汇报
区长:
去年以来,区教育局和人事局在经过近一年的调研、酝酿和多方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拟在全区教育系统中开展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竞聘上岗,现将有关情况向您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工作分工。总体工作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进行,区人事局对工作进行指导,具体工作由各学校、幼儿园及局其他二级事业单位完成,结果报区人事局、教育局审核备案。
2、时间要求。竞聘上岗原则上三年开展一次。今年总体工作于3至4月进行,聘期一般截止到20xx年8月31日。
3、竞聘上岗的对象。全区各学校、幼儿园及局其他二级事业单位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并取得中、高级任职资格的在职人员均应参加竞聘上岗,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含5年),如本人申请可不参加竞聘。
4、职数情况。按政策规定核定的高级职数为173个、中级为505个,共计678个;在此之外,20xx年曾允许配暂设岗高级54个、中级102个,共计156个;今年拟取消暂设岗,允许超配职数高级50个、中级59个,共计109个,从总量上减少了职数。
二、提出开展竞聘上岗的主要原因
1、依据政策规定。20xx年《?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实行结构比例管理的实施办法》规定:要按照“个人申报、社会评价、单位聘任、政府指导”的原则,聘任专业技术人员形成单位“自主用人、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竞争机制”。今年,全国、全市人事人才工作会议要求:要继续深化职称改革,强化岗位聘任,推行竞争机制。
2、区人大代表的建议。20xx年,区人大代表???建议:按照改革的要求,为调动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必须采取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的办法。区人事局与区教育局经多方调研,认为今年可以并应该开展竞聘工作。
3、改善现状,缓解矛盾。20xx年9月,我区按政策规定实行“评聘分开”,在专技职数不够用的情况下,按改革政策以暂设岗形式超职数聘用了156人,虽市、区均制发了文件规定,要求三年内消化暂设岗职数,但20xx年11月至今,区教育系统主要以自然减员方式逐渐消化了部分暂设岗,因此目前仍无空缺职数。5年来,通过评定,新取得中、高级职称资格的268名教师没有相应聘任,其中不乏优秀、骨干教师。这种现状,一方面形成了优者不能上、劣者不能下的弊端;另一方面在教师中产生了较大矛盾,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通过竞聘上岗可改变5年“无新聘”现象,并能更合理地运用职数,为人人提供聘任机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矛盾。
三、需注意的主要方面
1、保持总体平稳。此次竞聘在区教育系统是首次,且涉及人数多、影响面较大,各项工作均应在稳定的前提下进行,严格工作程序和标准,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另外为缓和矛盾,拟在取消暂设岗的前提下同意暂超配109个职数,待今后几年逐步消化。同时,考虑到从20xx年以来专业技术职务实行评聘分开,凡具备条件人员均可申报评审,而不是如评聘结合时,按岗位下达职数进行评审。因此,在聘任时也应根据个人素质而不是按岗位进行聘任,从而更有利于此次竞聘上岗工作的平稳过渡,调动绝大多数教师的积极性。
2、职数运用留有余地。各学校和局二级事业单位在具体操作中职数一般不用完,为今后引进人才等工作需要留下空间。
一、高职高专数学基础课应服务于学生专业课
1.高职高专数学基础课的定位。
高职高专数学基础课是文化基础课程。所谓“基础”,对于高职高专数学基础课来说,指的是学生在终身学习、工作、生活中所应具备的文化知识。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数学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学习一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是现代社会工作与生活中学习掌握其他学科知识的必备工具。同时,数学在现代社会扮演的角色是在我们职业生涯中起到奠基作用的知识,它使得学校培养出的高职高专技术应用型人才能不断跟上科学与新技术的发展。因此,要使学生学习和掌握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或服务技术,数学教学就必须在已有的高中阶段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
加里宁曾说:“数学的作用与应用,是指它作为一般的科学方法和工具,作为各门科学的辩证辅助工具,为科学、技术提供了表达思维的语言、论证问题的手段以及精确计算的方法等。”“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高职高专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强、推理严谨、定量精确等特点。学习数学知识,对学生各种基础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逻辑思维与创造思维能力等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论证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高职高专数学基础课是我们专业课不可或缺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支撑。
2.高职高专数学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辩证关系。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传统的培养目标,数学课程的任务是: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另一方面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必需和够用的工具,使他们具有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和计算能力,以达到会算够用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够用”即要求高职高专学生在掌握数学基本知识与能力的同时,针对本专业进行必要的扩充学习,务必使得高职高专数学基础课的工具性在专业学习中和未来职业生涯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高职高专数学基础课服务专业课的几点设想
目前我国多数高职高专学生属于高校招生中的专科录取批次,他们的初等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在数学基础知识上多有缺欠。同时,高职高专学生由于专业不同,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多有不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系别、不同的专业讲授不同的数学基础课知识,因材施教是教育学基本的原理。因此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不同,详略得当地讲授高职高专数学专业基础课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反之,如果不论专业不分深浅地讲授高职高专数学基础课知识,那么学生很容易因为学不懂、跟不上产生“厌学”情绪,或者产生学数学“无用论”的想法,导致学生对数学基础课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如何使学生在数学基础课中既学到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能力,又发挥高职高专数学基础课的作用,使之为专业课服务,我作出了以下设想。
1.高职高专数学基础课应与普通本科学校的数学基础课相区别。
高职高专数学基础课教育是高职高专教育的一部分,它要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因此其与普通本科学校的数学基础课应有相当大的区别。
高职高专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大部分学生毕业后走向专业技术型岗位。而普通本科院校重在理论知识的传授,其毕业生大多走向继续升学的道路,因此高职高专的教育应更重视应用型知识能力的传授。高职高专教育理念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它有别于其他普通本科院校,具有独特性。因此高职高专数学基础课教育也应该服务于职业教育的根本动向,让学生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学到尽可能多的、必需的知识。
2.高职高专数学基础课应与专业课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高职高专的数学基础课应与专业课相得益彰、相互促进,这并不是说高职高专的数学基础课只为专业课服务,对专业课暂且无用的知识不予学习,而是在注重数学基础课基本知识与能力的学习的同时,在与专业课有关的知识学习中更有重点地去学习。在专业课的学习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应用的实践,使得学生所学到的数学知识与能力更好地内化为自身的知识与能力,教授学生积极动脑思维,动手掌握技能,有道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会用数学基础知识解决与专业相关的问题,着重让学生体会到高等数学所含知识点在其中的应用,领悟数学模型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无疑为高职高专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3.学期考试应结合专业分系别进行考核。
关键词: 高职; 生物制药; 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4-0176-01
生物制药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随着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制药行业具有以下特点:(1)抗经济周期能力强;(2)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机会;(3)拥有长期永久性的市场。因此,社会对生物技术制药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为了迎合这一需求,国内很多高校开设了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旨在培养熟练掌握生物工程实用技术、精通现代生物技术实验室和生物制品生产车间的管理、擅长生物制品推销的实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健康学院药学专业原有生物制药方向,2008年增设生物技术制药专业,以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为出发点,结合我院生物制药实训技能教学情况,探讨如何开展和提高高职院校生物技术制药专业实训技能教学。
一、实训教学内容的合理整合与设计
实训课程是高职教育的天然核心,自2008年以来,我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通过三年的努力,逐步建立了以实训课程为核心,相关专业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相辅的课程体系。第一、二学期以实用高职化学、实用生物化学和应用微生物与免疫学等基础实训为中心,教学内容上侧重基本仪器的规范操作,基本实验方法的熟练掌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第三、四学期以生物制药技术、微生物检验技术、药理学、实用药物制剂技术等专业实训为中心,教学内容上侧重以任务为引导的项目式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训练学生如何合理利用知识和技术完成工作任务,即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第五、六学期以企业顶岗实习与毕业生实习的形式开展,学校帮助学生联系实习单位,学生自行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以及论文内容的撰写,最后以毕业论文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
二、因材施教,积极参加各项技能大赛,逐步建立优差生兼顾的人才培养机制
由于近年来高校大量扩招,生源质量上有一定的下降,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有小部分文科生,再加上大部分学生高中基础较为薄弱,特别是化学基础较差,这在实际教学过程会影响到教学进度甚至要根据学生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计划。脱离了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就像纸上谈兵,老师水平再高,讲得再好,到头来学生接受不了,那也是白费功夫。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适度把握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调整教学难度。理论方面,实用、够用则可,实训方面,在掌握基本实验原理与操作方法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在保证大部分同学能够接受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本教研室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生物制药相关技能大赛,如校内的金点子大赛,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学术节之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齐都哈药杯”全国高职高专生物技术技能大赛等。以技能大赛为平台,我院通过校内初赛,培训,决赛的机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报名的初赛,有五分之一的学生通过了模拟技能大赛严格培训,这种培训比平时实验要求要高得多,通过培训,其中的佼佼者代表学院、学校在各项职业技能大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无非就是一支强心剂,给其他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树立了一个个成功的榜样,这种力量将持续的强势的在学生当中蔓延开去。通过常规实训与技能大赛的有机结合,相互补充,我院生物制药技术的实训教学既保证了大部分同学的基本实训操作基础又能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级技能与职业素养的优秀学生。
三、加强实训课程标准建设,保证教学的一致性与稳定性
随着学校的高速发展,近年来学生不断增多,本专业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对于同一门实训课程,有多个教师教授,而每位老师的教学风格各、经验、学识等都有差异,这势必会导致同一门实训课程,由于不同的老师上课而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同时,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的属性是民办高职院校,相对公办院校而言,教师队伍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以上两点都不利于教学的一致性与稳定性,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在我校提出课程标准建设的大背景下,高职教育核心的实训课程的课程标准建设显得尤为的重要。课程标准不同于课程整体设计,它是以学生作为主体,建立一套学生学习的标准,即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要达到怎样的学习目标,要学哪些内容,要怎样学,要达到怎样的学习效果,要通过什么来考核。那么在一套课程标准制定好了以后,是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要达到的基本标准,不管哪个老师来教,都要达到这个基本的要求。本专业已经制定好了《应用微生物于免疫学》的实训课程标准,并正在逐步建设其他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通过此项工作确保实训教学的一致性与稳定性。
四、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开拓校企合作渠道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性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校企深度合作成为现今职业教育的热点话题,笔者认为在把握当今大背景,大方向的同时,还应根据各专业、行业自身的特点实际情况实际分析。因为生物制药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其领域宽、发展快,规模小,所以生物制药产业的人才需求具有具有“多样性、小批量”的特征。据此,与企业开展小规模、多订单班、多特色班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行业适应性与企业岗位针对性的有机结合。此外,多元化的校企合作模式是本专业的必经之路:一是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共享,即教师可以为企业职工提供培训服务,同时,有经验的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可以来学校兼职上课。二是实训场地与设备的共享,大三的学生主要是以顶岗实习的方式完成综合实训的内容,这需要大量的实习基地,而企业也需要学校的一些精密设备。三是信息与人才的共享,职业教育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性技能型人才,这就需要时时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企业的人才需要强调岗位的针对性。学校与企业在互赢的基础上,是可以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的,这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艾晖.生物制药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情况[J].科技探索,2010,
362:53.
[2] 王安平,陈圆,黄亚瑾.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实训技能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09,28:188-189.
关键词:生物制药;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224-02
《生物药物》是指运用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综合利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和药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它是一门现代生物科学理论和制药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国内外在此领域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生物药物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任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记,这种沉闷的教学气氛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进而对学科产生厌恶。这种模式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重视人的社会化,重视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和对学生学习的控制,强调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1,2],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
二、尽可能使用案例教学
在职业培训中应用非常成功的培训方法——“案例教学法”,这一方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由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形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通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其意义在于“运用精选的案例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知识,形成独立和主动学习的能力”[3]。案例教学法一改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甚至“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生本教育),具有跨学科领域的学习架构,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将所学的内容与社会经济现象联系起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避免枯燥乏味地被动接受方式。真实的案例能帮助学生将所学的内容与社会经济现象联系起来。学生再也不会觉得生物制药发展历史、生物技术药物的市场现状和研究现状、生物技术药物的主要品种类型、生物技术药物主要涉及医疗领域、生物技术药物研究新进展等课程内容枯燥无味。在《生物制药》案例教学中,教师可结合人胎盘对与妊娠相关疾病、滋养细胞肿瘤等疾病的诊断、鉴别,天然生物药物、基因重组多肽、蛋白质类治疗剂、基因治疗剂、基因疫苗和反义药物、合成与部分合成生物药物的实际作用,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探讨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课堂讨论教学方式的应用
《生物制药》涵盖内容广、发展迅速,热点问题多,在理论授课过程中适合进行讨论课教学,内容包括: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生物制药内容的题目,并预先布置给学生,根据每个题目提供部分相关参考文献,其余文献由学生自己查阅。自由组合形成小组,并确定讨论题目的主讲人;检查小组幻灯材料准备情况,查阅的资料,撰写报告,制作幻灯;小组主讲人报告后,学生自由提问,展开争论与辩论,教师要及时补充与总结。课堂讨论综合发挥了各种教学方式的长处与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水平,是深化大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4]。课堂讨论的优势在于它是知识信息交流的最好形式,它改变了由教师或个人自学单通道输入知识信息所产生的“独学”、“孤陋寡闻”的弊端,形成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献资料(网络)等多通道的知识信息传递与交流的“立体式”教学状态,这就大大加快了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速度[5]。学生是积极的教学主体,而不是被动接收知识信息者,教育者应该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逐步学会如何学习,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讨论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演员”,而变成了“导演”,学生不再是“听众”,而变成了“演员”。正是由于这种“角色”的变化,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结束语
总之,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一项比较复杂细致的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非只是一个环节,它牵涉许多方面,需要每一位老师不断去探索、研究、总结。我们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进行教育教学,那就是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记,这种教育教学氛围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与乏味,从而使学生产生厌倦。像这种模式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比较重视人的社会化,重视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和对学生学习的掌握,重点强调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我们传统教学方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我们教师主导,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1,2];但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培养,所以说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和要求。我们课程的类型及其传授的对象不同,授课方式也不同,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使教学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做到。
参考文献:
[1]汪维华.科研与启发式教学模式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82-83.
[2]谢苏燕.在科研基础上增强思想政治课启发式教学的有效性[J].教学与管理,2007,(7).
[3]石爱菊,丁秀梅.统计学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科教导刊,2012,(5):10-12.
[4]田铮.浅谈管理类课程的困境启发式教学法[J].教育与职业,2007,(23):152-153.
[5]许君,郑文明,陈新建等.双主体互动模式在细胞工程学教学中的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8,(6):237-238.
1.1补充生物技术理论知识,加强与药学相关学科的联系
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生物技术理论相对薄弱,所以在讲授过程中需增加此内容的讲解。例如,在讲授抗体工程制药时,需要增加抗体产生的机制及抗体的结构与功能等内容,这些知识将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基因工程抗体等内容学习的基础。同时,为了将基因工程理论与药学相关学科联系起来,在讲授基因工程药物稳定性时,可对比药剂学中药物常用的稳定性考察方法,结合基因工程药物自身是蛋白质的特点,引出基因工程药物稳定性需从其纯度、生物活性等多方面综合考察等内容。
1.2教学内容突出前沿性和应用性
生物制药技术发展快速,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课本无法体现学科前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课件。例如,在讲授抗体工程制药部分时,一方面抗体可以直接作为药物与毒素结合,中和毒素的毒性或与病原结合阻止其对细胞的黏附和感染;另一方面,抗体可与药物偶联为靶向药物。在这里又可引出靶向药物、靶点及靶向载体的选择等内容。靶向药物是目前抗癌药物的研究热点,先让学生对靶向药物产生兴趣,然后讲授靶向药物研究的关键技术环节,最后以我院郑秀文教授主导的“具有靶向诊断和治疗双功能FePt/GO-FA纳米复合材料”课题展开学习和讨论,让学生在掌握抗体药物的同时熟悉靶向药物。
2教学方法
2.1变灌输式教学为问题式和启发式,激发学生科学思维
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变督促为引导,变灌输式教学为问题式和启发式,激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让教与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课堂充满活力,最终创造高效的课堂[2]。例如,在讲授蛋白质药物的化学修饰部分时,可结合基因工程药物、抗体、酶等都是蛋白质,而蛋白质作为药物进入机体,很快会被蛋白酶水解或被肾小球滤过的特性,引出药物在血液中存在的时间与药效关系的问题;此外,还可通过化学修饰引出修饰机制等内容主题。
2.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建立教学网站
多媒体能集声音、视频、动画、文字于一体,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激发教学气氛,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尤其针对生物技术制药的工艺,如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酶联免疫吸附(ELISA)过程、微生物发酵过程的控制等均用图或者动画展现出来,不仅营造了动态情境和想象空间,亦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还应进一步丰富课程资料,进行课程网站的建设,将课程的教学从课内延伸至课外,方便学生自学、答疑及信息反馈,进一步加深其对课程内容的理解[3]。
2.3优化课内,强化课外
本着“优化课内、强化课外,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的原则,笔者构建了课前自主学习、课堂研讨、课后拓展和创新的“三段式”教学模式。例如,我院建立了完善的学习体系,方便学生课前预习;正式课堂则主要为精讲和研讨,精讲突出重点内容,研讨则重在人人参与,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后拓展和创新则体现在密切联系企业需求,关注学科最新动态与最新成果,将课堂知识与制药领域的应用紧密结合,让同学进行发散性学习和应用性学习。
3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3.1加强实践教学,优化实验内容
实验教学作为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方面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笔者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增加了综合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的学时,使实验教学由验证实验向综合探究实验的方向发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4]。针对关键性制药技术设计综合试验,每个小组可以根据喜好选择一个综合试验项目,然后查阅文献、自己拟订实验方案并独立完成实验,实验结束后每小组进行汇报展示。教师负责实验方案的修改及实验过程的指导。最终,教师根据学生从设计到实施到完成报告整个过程的表现,给予综合评价。同时,针对目前国内缺少生物技术制药实验教材的现状,我院还自行编写了实验教材,为申报校级教材立项做好了准备。
3.2在综合性实验中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