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新农村建设实践报告

时间:2022-06-04 07:29:26

导语:在新农村建设实践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新农村建设实践报告

第1篇

大四暑期,在学校要求下,为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进行了一个月的实习学习。通过实习,对规划基本建设方面的有关法律和法规、规划设计整体内容和程序、规划的审批制度及城市建设管理的规程和方式、不同阶段城镇总体规划及详细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深度等都有所了解,使得自己在专业领域获得了实际的工作经验,巩固并检验了自己几年来本科学习的知识水平。达到了培养自身的职业素质,提高综合解决城市及环境建设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对我国城市规划体制的理解和认识的目的。在这个基础上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与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我们是在学校和西安市规划共同合作下,响应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召,对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五四村进行了规划。农村发展滞后于城市发展,制约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必然要求。然而新农村的规划设计没有现成的成熟规划理论,而它又涉及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从多种角度来考虑,以多学科理论作为其理论支撑,如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地理学、生态学理论等。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的实习既是一次锻炼,也是一次挑战,对我们全组实习规划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我们多查阅资料,多吸取现有规划成果,并对新农村规划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这次实习,学到很多东西,真是受益匪浅。

在资料收集和现场调研阶段,我学习到一些资料收集的基本方法,以及对一些资料的来源和收集索要部门都有所掌握。在现场调研的时候,虽然天气十分闷热,农村交通等也不是十分便利,当地的居民以及政府也对我们的工作不配合,但我们还克服了各种困难,尽可能的收集到更多的资料,对现场有更多的了解,为以后的规划提供更多的依据和条件,使规划更具可行性。我们不光在各部门收集了现有的基本资料,还针对不同人群,做了一些切实的调查问卷,现场进行了调查,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调研时候村里不配合,通过我们耐心的解释,虽然有些资料没有拿到,但还收集到很多资料,这就锻炼了我们的沟通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我们对调查问卷的形式以及制作也有了了解学习,调查方法、调查对象、调查深度等都有一定的认识。

调研后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找出现状问题和预算人口规模,以便确定规划用地范围。在现状分析发现很多问题,五四村的耕地严重不足,导致剩余劳动力很多,这些剩余劳动力又没有技能,知识水平也不高,是村里的一大难题。村庄用地布局混杂,功能分区不明确,三类工业离居住很近,严重污染居住区内环境。村里绿化面积不够,基础设施不足。这些都是我们这次规划要解决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对村庄性质、村里的产业结构、功能布局等很多方面都有了较好的规划。从这里我更加明白了规划工作的性质,我们不光是对用地布局的规划,还要对规划用地内的产业结构等多种问题这考虑,规划区内的人们在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都能更好的发展。我们的规划工作不仅要求组内工作人员的相互协作,还要求和其他专业的人员很好的协作,规划工作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在规模计算上,我们对人口预测等知识进行了回顾,对预测方法也有了很好的掌握。计算工作是很繁琐的事情,还要求有严谨的态度,力求计算结果准确无误。这很是锻炼我们的耐心和细心,看来规划要求很多,做好一个合格的规划人员要具备很多的品质。

后来的方案设计过程中,我们规划实习的小组成员各抒己见,有时候还争持不下,大家都对规划提出自己的想法,听取各个同学的规划思路,对自己也有一定的启发,也是多种思维的变通。但有时候由于意见不一,组内成员还吵起来,使工作不能正常进行,从这里可以看出规划工作真的需要很好的协作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后来和老师多次交流沟通,方案修改调整过多次,从这多次的改动中,每次都能发现一些考虑欠缺的地方,从而学到很多东西。老师每次都能认真地指导,毕竟老师经验比我们多,考虑的问题也周全,在老师的屡次指点下,学习进步很快。看来在实践中学习的效率更高一些。同时,在实践中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理论掌握的不够,对规划设计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将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明白自己的不足,学习的时候才能有针对性,学习的动力也会更大,相信学习的热忱也会有所提高。后来和甲方沟通后,方案还进行了一些调整。在反复调整方案的过程中,不但学习到很多专业知识,在职业素养上也有很大的提高。我们原来在规划作业的时候每次草图的时候都画得不是很仔细,方案调整也不会有很多次,做事情从来都没有这么大的耐心,经过这次实习,才了解到规划工作真的需要很大的耐心和严谨的态度。

方案确定下来,在以后画图的过程就相对简单一些,在这几年的学习中,自己对一些画图软件有了熟练的操作,像autocad、photoshop等。这些软件的熟练掌握,还是在去年暑假实习的时候,看到别的实习同学都能很好的应用这些软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后来不断练习的成果。现在用autocad画图基本用快捷键,画图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每年的实习由于当时所学知识不同,实习任务和目的不一样,学习重点也有所不同。但这几年实习的累积,对自己学习还是有很大的帮助,在后来的运用中就能很明显的体会到。每次实习之后就对自己知识的掌握有所了解,知道不足之处和需要学习的东西,这样学习的时候就有的放矢。这次实习有一样,对今后的学习工作一定有很大的益处。虽说能熟练画图,但画图量还很大,调整次数又多,每天都很累,要一直画到很晚。实习的时候还是很辛苦的。

经过我们实习小组几个成员一个月的辛苦努力和老师的不断指导,规划任务最终完成。看着成果摆在眼前,那种成就感悠然而生,觉得所有的辛苦和汗水都很值得。在实习的这段时间里,由于到了大四,专业课程也学习了很多,对规划有了较系统的了解,实习的时候就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学习到的东西就会很多,真是受益匪浅。

我们已经对专业知识学习很多,原来也进行过规划实习,所以对规划工作的程序及方法都有所了解,这对我们这次规划实习有很大的帮助。虽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是一个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成熟规划理论和成果,但我们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和资料收集分析,多次方案调整,与甲方沟通交流,最终顺利完成此次实习。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对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课题有了很深刻的学习,做新农村规划,首先得对村庄类型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村庄基本有两大类:一是转型村庄。转型村庄包括三小类:城市里的“城中村”,村庄完全被城市包围,但村庄的景观维持村容村貌,经济组织仍是农村集体经济,文化还是宗族文化,社会服务机构和服务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依旧是“自建自管”;二是快速工业化推进的地区、城乡混杂地区等;三是未来工业化可能推进到的地区。另一大类村庄是自然村庄,这种村庄现在如此,可能未来远景仍是如此。在经过调查研究后,我们才可能对不同的类型定下不同的规则。总的来说,新农村规划不在于把村庄建设得更漂亮,而是在于进行制度的转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包括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5方面。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要求;完善基础设施,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在环境卫生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新农民是指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新风尚就是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些都与新农村的规划设计有很大关系。规划注意五方面的内容:一是建设包括道路交通、信息网络在内的农村基础设施,二是治理和保护农村自然环境,三是重点发展医疗、养老等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四是支持农业生产,五是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要靠合理的规划设计、适宜的用地布局、有利的产业规划,靠坚强的基层组织建设。因此,规划也要要符合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实现村容整洁、营造文明村风、适合市民休闲的需要,安排好生活与产业的发展,要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和谐村镇高度进行规划设计。

第2篇

**年,我县联社紧紧围绕“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设的制衡机制,以经营发展和改革为中心,以风险防范为主线,按照“监督不插手,规范不约束”的原则,依法履行监督职能,在与理事会、经营班子共同促进全县信用社防范风险、规范经营、稳健发展的同时,不断促进监事会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在此,我代表翠屏区农村信用社联社监事会,将**年监事会工作情况作如下报告,敬请各位同志审议。

一、**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年来,我县联社监事会在*银监分局、*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联社理事会、经营班子的大力协助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通过全体监事会成员的共同努力,积极推进各项管理制度建设,加大稽核检查力度,开展风险防范和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认真加强对联社理事会、经营班子的经营管理活动及重大事项、重大决策进行监督,充分发挥监督作用,有效地促进了我县农村信用社持续健康发展。

(一)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监督约束机制

为了进一步促进监事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保证监督约束机制的的规范性,我县联社监事会一方面不断加强自身监督机制的建设,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建设。

在全年的工作中,我县联社监事会严格按照《*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章程》以及《监事会工作制度》、《监事会会议规则》、《监事长工作职责》和《监事工作职责》,积极开展监督工作,并建立健全监事会运行机制。**年,监事会共召开监事会议*次、稽核工作例会*次,对稽核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稽核人员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总结,建立了监事会的运行机制。

同时,监事会积极推进内控制度建设,规范监督约束机制。**年,根据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要求,监事会积极督促和协助联社业务部门完善内控管理制度*项,其中新制定*项,修订*项,为规范操作提供了制度保障。目前,我县信用社内控管理制度已日趋完善,基本覆盖了所有业务品种和风险控制点。

(二)加大稽核检查力度,增强规范操作意识

稽核部门是监事会开展监督工作的一个主要平台。**年度,监事会通过加强稽核管理,组织领导稽核部门实施大量的现场和非现场检查,确保农村金融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内控管理制度在我县信用社贯彻执行。一年来,我县信用社无安全责任性事故和经济刑事案件发生,信用社整体抗风险能力和干部职工的风险防范意识明显增强。

一是充实稽核队伍,加强稽核管理。为了强化稽核监督,今年3月,从基层社选拔了*名年轻的业务骨干充实稽核队伍,壮大稽核力量。并通过制订工作计划、分片管理、召开例会、听取工作汇报、指导稽核业务和把握工作重点等方式,加强了稽核管理。二是组织开展现场检查。通过常规检查与专项检查结合,加大稽核处罚力度,规范信用社职工的操作行为,增强规范操作意识。**年度,稽核部门累计开展现场检查*社次,比去年增加*社次。其中,常规检查*社次,专项检查*项*社次。累计实施稽核处罚*人次,罚款*元。三是指导稽核部门探索新的监督方式。一年来,通过充分发挥稽核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创新工作思路,有效利用现有的计算机技术条件,开展非现场检查*项,较好地弥补了现场检查的不足,提高了稽核工作质量和效率,为进一步提升我县联社的稽核监督工作水平,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三)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加强操作风险防范

开展操作风险防范和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是本年度我县联社一项中心工作。

监事会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一是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银监会十三条工作意见;二是成立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操作风险防范和案件专项治理工作,下设办公室,组织各项工作的实施,办公室设在稽核科。三是组织开展操作风险管理调研,对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点进行调查和讨论,并形成书面报告。

监事会积极开展此项工作。一是*月*日,组织*人对*个营业网点库存现金及往来资金进行突击检查。二是各基层信用社由信用社主任亲自带队,以网点交叉、人员交叉等方式全面开展自查。三是*月*日至*日,组织稽核部门和业务部门对全区信用社进行全面检查。四是把此项工作贯穿于全年工作中,如开展内控制度清理、存款真实性专项检查、安全检查等。

监事会严肃处理违规违纪行为。对各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了严肃处理。仅在*月*日库存现金及往来资金突击检查中就处罚处理了*人,其中行政处分*人,稽核罚款*人,书面检查*人。

(四)监督经营管理活动,促进持续健康发展

我县联社监事会坚持做到“分工不分家,监督不旁观,参与不干预,互补不拆台”,积极参与理事会、经营班子的经营管理活动,并对重大事项、重大决策进行监督,有效地促进了我县农村信用社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坚持组织原则,维护理事会、经营班子、监事会相互团结。监事会根据政策文件精神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理事会、经营班子的经营方针和管理理念,积极主动完成监事会负责的各项工作,做到工作“到位不越位,分工不分家”。

二是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定期不定期向经营班子提交各种工作报告及意见书。监事会有效地利用稽核部门,对我县每个信用社、每个营业网点的经营活动,定期不定期进行了稽核检查,并提交各种工作报告及意见书。全年监事会向经营班子提交工作报告*份,工作意见书*份,认真履行监督职责。

三是积极参加有关经营管理会议,并发表意见。对联社理事会、经营班子在经营活动中有关重要事项、重大决策的会议,监事会积极参加,并发表意见,并做到参与不干预。全年监事会派员共列席理事会会议*次,贷款审批会会议*余次以及其他工作会议*次。

四是认真审查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真实性。12月初,监事会精心制定了《**年度会计决算真实性检查方案》,并严格按照检查方案,对各信用社年度决算报表进行了同步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保证了会计决算报表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五是妥善处理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做到互补不拆台。监事会一方面对经营活动进行严格监督,对违规违纪的行为及时进行纠正;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工作研究,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信用社健康开展。

二、下年度工作打算

**年,我县联社监事会将紧紧围绕“风险防范和业务发展”工作主线,认真履行监事会监督职责,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学习,提高监督管理水平。

(二)根据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要求,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

(三)加大稽核检查力度,促进规范操作。

第3篇

农村信用社监事会履行职责情况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今年以来,联社监事会立足于促进农村信用社有效防范经营风险,保障农村信用社稳健安全经营,从多方面多角度对联社理事会、经营班子的重大事项、重大决策等进行了认真监督,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使监事会工作与约束机制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与联社理事会、经营班子共同促进了我县农村信用社的持续健康发展。现将一年来履行职责情况报告如下:

一、参与决策,规范运作,合规有效监督。

为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今年监事会在重大问题的处理上实行“三长一会”联席制度,日常的经营管理上做到“三权”分设,努力打造农村信用社的“两大优势”。具体地讲,就是在县联社的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实施以理事会、监事会、主任办公会为运行基础,以理事长、主任、监事长为运行纽带的联席会议制度,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做到了决策权、经营权和监督权的分设,切实达到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目标,在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不断打造农村信用社的体制优势和机制优势。监事会认为:XX年县联社理事会的一系列重要决策程序规范,合法合规,切合实际,积极有效;经营班子的工作符合社员大会和理事会决议要求,能够切实贯彻理事会各项决策,运作行为规范,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二、找准角度,改进方式,科学规范监督。

根据县联社《章程》规定的职权,我们监事会今年以来找准位置,调整角度,改进方式,科学规范地开展监督工作。

1、加强内控制度建设,规范监督工作程序。今年,监事会积极配合理事会、经营班子强化内控制度建设,参与和协助制定了《财务管理办法》、《信贷管理办法》、《安全保卫工作违规处罚办法》以及《内部审计稽核工作制度》等一系列办法制度,并根据市联社和自身规范化管理的需要,将行社脱钩以来县联社在经营管理形成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办法,进行了认真的总结整理和修订,形成了包括机关管理、人事管理、信贷管理、财务会计、监察审计、微机管理、三防一保七大类五十多项制度、办法和规定,编印了《平山县联社综合管理资料汇编》。进一步规范了信用社的经营行为,强化了县联社统一管理,也为监事部门实施更好的监督提供了依据和基础,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环环相扣的管理体系,促进了农村信用合作事业的稳步发展。

2、定期召集监事会会议,研究议定有关议题。今年以来,监事会共召开

次全体会议,对理事会拟订的各项决议草案进行讨论,收集并向理事会反馈监事们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对主任室通报的近期工作,财务经营情况以及阶段性的重大工作事项,进行认真的讨论和反馈。一年来,我会先后收到各类口头和书面提案(含合理化建议)10多件次,其中

件为县联社决策层所采纳和运用。如今年年初监事会提出了“关于加强平山县农村信用社行风建设的战略思考”提案,被县联社采纳,在此基础上整理出平山县农村信用社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实施方案,并以文件形式下发信用社执行。同时,监事会加大行风建设工作监督检查力度,促进全辖农村信用社行风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年底在县纠风办评主行风评议工作优秀单位。

3、正确处理监督和被监督之间的关系。今年以来,监事会成员忠于职守、办事公正、实事求是,有较强的原则性,日常工作中,能正确地处理好监督与被监督之间的关系。监事会与理事会、经营班子及各职能部门既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也是互相监督、相互配合、互相支持的关系。

三、加强联系,优势互补,实施立体监督。

监事会作为县联社的监督机构,与金融监管部门,县联社内部稽核部门,共同构筑了较为完善的科学、规范的监督体系。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主动与人民银行、银监办、地方审计、纪检、司法等部门加强联系,以期取得协调支持和帮助。

1、加大稽核检查力度,实施有效监督。一是全面开展稽核工作。全年深入基层社进行常规稽核

次,专项稽核

余次,检查覆盖面达100%。对稽核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下达整改措施,限期纠正,为业务的正常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指导和监督作用。二是做好各类专项检查工作。年初,对全县28个独立核算信用社的XX年度会计决算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我县年度会计决算工作的真实性;5月份,对全县信用社会计基础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8月份,组织了农户小额信贷工作检查;9月份,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对信用站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大检查;另外,还根据省办和市联社的工作部署,开展了多次信贷、财务、安全保卫等方面工作的自查及检查工作。通过几次全面的检查,发现了许多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及问题,并及时进行了整改,消除了隐患,保障了业务的健康发展。三是做好全面稽核。为了更好地了解信用社的经营及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于9至11月份对岗南、合河口、柏岭三个信用社的业务经营、制度执行、安全保卫、人员管理及信用站工作等进行了全面稽核。通过稽核发现柏岭信用社业务经营良好,各项制度健全且落实到位,而岗南、合河口两个信用社存在的问题较多,根据《稽核处罚实施细则》对有关问题的责任人进行了经济处罚,共涉及13人,罚款3758元,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真实有效的依据。

2、贯彻以人为本方针,强化纪检监察职能。监事会把监督工作与纪检监察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重点抓住了对干部的考察监察工作,重要岗位人员的考核管理工作,及时向理事会、经营班子提出建议、意见,如原古月信用社副主任(主持工作)虚拟贷款骗取贴息资金,原南甸信用社副主任焦新海冒名贷款、挪用联行资金,均建议理事会和经营班子免去职务并调离该社。今年,监事会共向理事会和经营班子提出建议

次,处分

人,为信用合作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3、脚踏实地抓防范,千方百计保安全。安全保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事业兴旺发达成功的基础,联社理事会、经营班子、监事会一贯重视安全保卫工作,牢固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指导思想,确定了监事长负责,保卫科专职抓的管理体系,具体工作中一是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经常开展安全防范教育,结合系统内外典型案例,对员工进行社会治安形势和法规、法纪教育以及警示教育,使员工认识到遵守安全保卫制度就是爱惜自己的生命,从而做到警钟长鸣,克服侥幸心理、麻痹思想和松懈情绪。由于教育到位,十月份胜伏信用社东义羊代办站成功防范了一起道路抢劫案。二是加大检查,堵塞漏洞。针对信用社摊子大、人员多和部分员工对安全保卫工作认识不足、存在重经营、轻安全的实际情况,我们一方面靠信用社主任督促,另一方面经常性开展安全检查。坚持白天检查与夜晚检查相结合、实地检查与电话查岗相结合、全县安全大检查与临时突击检查相结合的办法,一年来共查处违章违纪

人次,除进行经济处罚外,还对其中的

人通报批评,提高了全体员工安全责任意识。三是加大安全设施建设的投入,认真对营业网点安防设施达标检查,对不达标的地方坚决按照要求进行整改,投入专项资金,购置配备了安防器具,对没有卫生间的网点进行了改造,舍得花钱买平安,确保了信用社人、财、物的安全。经过全县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一年来全县所辖网点未发生任何大小案件事故,有力地保障了全县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的安全、稳健运行。

总的来说,今年以来监事会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在全体监事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与不断发展的形势和要求比,工作做得还很不够,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今后,我们将严格按照监事会的职责,充分发挥监事会的职能作用,为推动我县农村信用社发展做出贡献。

谢谢大家!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今年以来,联社监事会立足于促进农村信用社有效防范经营风险,保障农村信用社稳健安全经营,从多方面多角度对联社理事会、经营班子的重大事项、重大决策等进行了认真监督,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使监事会工作与约束机制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与联社理事会、经营班子共同促进了我县农村信用社的持续健康发展。现将一年来履行职责情况报告如下:

一、参与决策,规范运作,合规有效监督。

为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今年监事会在重大问题的处理上实行“三长一会”联席制度,日常的经营管理上做到“三权”分设,努力打造农村信用社的“两大优势”。具体地讲,就是在县联社的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实施以理事会、监事会、主任办公会为运行基础,以理事长、主任、监事长为运行纽带的联席会议制度,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做到了决策权、经营权和监督权的分设,切实达到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目标,在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不断打造农村信用社的体制优势和机制优势。监事会认为:XX年县联社理事会的一系列重要决策程序规范,合法合规,切合实际,积极有效;经营班子的工作符合社员大会和理事会决议要求,能够切实贯彻理事会各项决策,运作行为规范,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二、找准角度,改进方式,科学规范监督。

根据县联社《章程》规定的职权,我们监事会今年以来找准位置,调整角度,改进方式,科学规范地开展监督工作。

1、加强内控制度建设,规范监督工作程序。今年,监事会积极配合理事会、经营班子强化内控制度建设,参与和协助制定了《财务管理办法》、《信贷管理办法》、《安全保卫工作违规处罚办法》以及《内部审计稽核工作制度》等一系列办法制度,并根据市联社和自身规范化管理的需要,将行社脱钩以来县联社在经营管理形成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办法,进行了认真的总结整理和修订,形成了包括机关管理、人事管理、信贷管理、财务会计、监察审计、微机管理、三防一保七大类五十多项制度、办法和规定,编印了《平山县联社综合管理资料汇编》。进一步规范了信用社的经营行为,强化了县联社统一管理,也为监事部门实施更好的监督提供了依据和基础,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环环相扣的管理体系,促进了农村信用合作事业的稳步发展。

2、定期召集监事会会议,研究议定有关议题。今年以来,监事会共召开

次全体会议,对理事会拟订的各项决议草案进行讨论,收集并向理事会反馈监事们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对主任室通报的近期工作,财务经营情况以及阶段性的重大工作事项,进行认真的讨论和反馈。一年来,我会先后收到各类口头和书面提案(含合理化建议)10多件次,其中

件为县联社决策层所采纳和运用。如今年年初监事会提出了“关于加强平山县农村信用社行风建设的战略思考”提案,被县联社采纳,在此基础上整理出平山县农村信用社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实施方案,并以文件形式下发信用社执行。同时,监事会加大行风建设工作监督检查力度,促进全辖农村信用社行风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年底在县纠风办评主行风评议工作优秀单位。

3、正确处理监督和被监督之间的关系。今年以来,监事会成员忠于职守、办事公正、实事求是,有较强的原则性,日常工作中,能正确地处理好监督与被监督之间的关系。监事会与理事会、经营班子及各职能部门既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也是互相监督、相互配合、互相支持的关系。

三、加强联系,优势互补,实施立体监督。

监事会作为县联社的监督机构,与金融监管部门,县联社内部稽核部门,共同构筑了较为完善的科学、规范的监督体系。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主动与人民银行、银监办、地方审计、纪检、司法等部门加强联系,以期取得协调支持和帮助。

1、加大稽核检查力度,实施有效监督。一是全面开展稽核工作。全年深入基层社进行常规稽核

次,专项稽核

余次,检查覆盖面达100%。对稽核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下达整改措施,限期纠正,为业务的正常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指导和监督作用。二是做好各类专项检查工作。年初,对全县28个独立核算信用社的XX年度会计决算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我县年度会计决算工作的真实性;5月份,对全县信用社会计基础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8月份,组织了农户小额信贷工作检查;9月份,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对信用站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大检查;另外,还根据省办和市联社的工作部署,开展了多次信贷、财务、安全保卫等方面工作的自查及检查工作。通过几次全面的检查,发现了许多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及问题,并及时进行了整改,消除了隐患,保障了业务的健康发展。三是做好全面稽核。为了更好地了解信用社的经营及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于9至11月份对岗南、合河口、柏岭三个信用社的业务经营、制度执行、安全保卫、人员管理及信用站工作等进行了全面稽核。通过稽核发现柏岭信用社业务经营良好,各项制度健全且落实到位,而岗南、合河口两个信用社存在的问题较多,根据《稽核处罚实施细则》对有关问题的责任人进行了经济处罚,共涉及13人,罚款3758元,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真实有效的依据。

2、贯彻以人为本方针,强化纪检监察职能。监事会把监督工作与纪检监察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重点抓住了对干部的考察监察工作,重要岗位人员的考核管理工作,及时向理事会、经营班子提出建议、意见,如原古月信用社副主任(主持工作)虚拟贷款骗取贴息资金,原南甸信用社副主任焦新海冒名贷款、挪用联行资金,均建议理事会和经营班子免去职务并调离该社。今年,监事会共向理事会和经营班子提出建议

次,处分

人,为信用合作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3、脚踏实地抓防范,千方百计保安全。安全保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事业兴旺发达成功的基础,联社理事会、经营班子、监事会一贯重视安全保卫工作,牢固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指导思想,确定了监事长负责,保卫科专职抓的管理体系,具体工作中一是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经常开展安全防范教育,结合系统内外典型案例,对员工进行社会治安形势和法规、法纪教育以及警示教育,使员工认识到遵守安全保卫制度就是爱惜自己的生命,从而做到警钟长鸣,克服侥幸心理、麻痹思想和松懈情绪。由于教育到位,十月份胜伏信用社东义羊代办站成功防范了一起道路抢劫案。二是加大检查,堵塞漏洞。针对信用社摊子大、人员多和部分员工对安全保卫工作认识不足、存在重经营、轻安全的实际情况,我们一方面靠信用社主任督促,另一方面经常性开展安全检查。坚持白天检查与夜晚检查相结合、实地检查与电话查岗相结合、全县安全大检查与临时突击检查相结合的办法,一年来共查处违章违纪

人次,除进行经济处罚外,还对其中的

人通报批评,提高了全体员工安全责任意识。三是加大安全设施建设的投入,认真对营业网点安防设施达标检查,对不达标的地方坚决按照要求进行整改,投入专项资金,购置配备了安防器具,对没有卫生间的网点进行了改造,舍得花钱买平安,确保了信用社人、财、物的安全。经过全县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一年来全县所辖网点未发生任何大小案件事故,有力地保障了全县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的安全、稳健运行。

总的来说,今年以来监事会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在全体监事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与不断发展的形势和要求比,工作做得还很不够,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今后,我们将严格按照监事会的职责,充分发挥监事会的职能作用,为推动我县农村信用社发展做出贡献。

谢谢大家!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今年以来,联社监事会立足于促进农村信用社有效防范经营风险,保障农村信用社稳健安全经营,从多方面多角度对联社理事会、经营班子的重大事项、重大决策等进行了认真监督,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使监事会工作与约束机制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与联社理事会、经营班子共同促进了我县农村信用社的持续健康发展。现将一年来履行职责情况报告如下:

一、参与决策,规范运作,合规有效监督。

为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今年监事会在重大问题的处理上实行“三长一会”联席制度,日常的经营管理上做到“三权”分设,努力打造农村信用社的“两大优势”。具体地讲,就是在县联社的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实施以理事会、监事会、主任办公会为运行基础,以理事长、主任、监事长为运行纽带的联席会议制度,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做到了决策权、经营权和监督权的分设,切实达到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目标,在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不断打造农村信用社的体制优势和机制优势。监事会认为:XX年县联社理事会的一系列重要决策程序规范,合法合规,切合实际,积极有效;经营班子的工作符合社员大会和理事会决议要求,能够切实贯彻理事会各项决策,运作行为规范,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二、找准角度,改进方式,科学规范监督。

根据县联社《章程》规定的职权,我们监事会今年以来找准位置,调整角度,改进方式,科学规范地开展监督工作。

1、加强内控制度建设,规范监督工作程序。今年,监事会积极配合理事会、经营班子强化内控制度建设,参与和协助制定了《财务管理办法》、《信贷管理办法》、《安全保卫工作违规处罚办法》以及《内部审计稽核工作制度》等一系列办法制度,并根据市联社和自身规范化管理的需要,将行社脱钩以来县联社在经营管理形成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办法,进行了认真的总结整理和修订,形成了包括机关管理、人事管理、信贷管理、财务会计、监察审计、微机管理、三防一保七大类五十多项制度、办法和规定,编印了《平山县联社综合管理资料汇编》。进一步规范了信用社的经营行为,强化了县联社统一管理,也为监事部门实施更好的监督提供了依据和基础,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环环相扣的管理体系,促进了农村信用合作事业的稳步发展。

2、定期召集监事会会议,研究议定有关议题。今年以来,监事会共召开

次全体会议,对理事会拟订的各项决议草案进行讨论,收集并向理事会反馈监事们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对主任室通报的近期工作,财务经营情况以及阶段性的重大工作事项,进行认真的讨论和反馈。一年来,我会先后收到各类口头和书面提案(含合理化建议)10多件次,其中

件为县联社决策层所采纳和运用。如今年年初监事会提出了“关于加强平山县农村信用社行风建设的战略思考”提案,被县联社采纳,在此基础上整理出平山县农村信用社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实施方案,并以文件形式下发信用社执行。同时,监事会加大行风建设工作监督检查力度,促进全辖农村信用社行风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年底在县纠风办评主行风评议工作优秀单位。

3、正确处理监督和被监督之间的关系。今年以来,监事会成员忠于职守、办事公正、实事求是,有较强的原则性,日常工作中,能正确地处理好监督与被监督之间的关系。监事会与理事会、经营班子及各职能部门既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也是互相监督、相互配合、互相支持的关系。

三、加强联系,优势互补,实施立体监督。

监事会作为县联社的监督机构,与金融监管部门,县联社内部稽核部门,共同构筑了较为完善的科学、规范的监督体系。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主动与人民银行、银监办、地方审计、纪检、司法等部门加强联系,以期取得协调支持和帮助。

1、加大稽核检查力度,实施有效监督。一是全面开展稽核工作。全年深入基层社进行常规稽核

次,专项稽核

余次,检查覆盖面达100%。对稽核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下达整改措施,限期纠正,为业务的正常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指导和监督作用。二是做好各类专项检查工作。年初,对全县28个独立核算信用社的XX年度会计决算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我县年度会计决算工作的真实性;5月份,对全县信用社会计基础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8月份,组织了农户小额信贷工作检查;9月份,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对信用站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大检查;另外,还根据省办和市联社的工作部署,开展了多次信贷、财务、安全保卫等方面工作的自查及检查工作。通过几次全面的检查,发现了许多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及问题,并及时进行了整改,消除了隐患,保障了业务的健康发展。三是做好全面稽核。为了更好地了解信用社的经营及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于9至11月份对岗南、合河口、柏岭三个信用社的业务经营、制度执行、安全保卫、人员管理及信用站工作等进行了全面稽核。通过稽核发现柏岭信用社业务经营良好,各项制度健全且落实到位,而岗南、合河口两个信用社存在的问题较多,根据《稽核处罚实施细则》对有关问题的责任人进行了经济处罚,共涉及13人,罚款3758元,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真实有效的依据。

2、贯彻以人为本方针,强化纪检监察职能。监事会把监督工作与纪检监察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重点抓住了对干部的考察监察工作,重要岗位人员的考核管理工作,及时向理事会、经营班子提出建议、意见,如原古月信用社副主任(主持工作)虚拟贷款骗取贴息资金,原南甸信用社副主任焦新海冒名贷款、挪用联行资金,均建议理事会和经营班子免去职务并调离该社。今年,监事会共向理事会和经营班子提出建议

次,处分

人,为信用合作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3、脚踏实地抓防范,千方百计保安全。安全保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事业兴旺发达成功的基础,联社理事会、经营班子、监事会一贯重视安全保卫工作,牢固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指导思想,确定了监事长负责,保卫科专职抓的管理体系,具体工作中一是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经常开展安全防范教育,结合系统内外典型案例,对员工进行社会治安形势和法规、法纪教育以及警示教育,使员工认识到遵守安全保卫制度就是爱惜自己的生命,从而做到警钟长鸣,克服侥幸心理、麻痹思想和松懈情绪。由于教育到位,十月份胜伏信用社东义羊代办站成功防范了一起道路抢劫案。二是加大检查,堵塞漏洞。针对信用社摊子大、人员多和部分员工对安全保卫工作认识不足、存在重经营、轻安全的实际情况,我们一方面靠信用社主任督促,另一方面经常性开展安全检查。坚持白天检查与夜晚检查相结合、实地检查与电话查岗相结合、全县安全大检查与临时突击检查相结合的办法,一年来共查处违章违纪

人次,除进行经济处罚外,还对其中的

人通报批评,提高了全体员工安全责任意识。三是加大安全设施建设的投入,认真对营业网点安防设施达标检查,对不达标的地方坚决按照要求进行整改,投入专项资金,购置配备了安防器具,对没有卫生间的网点进行了改造,舍得花钱买平安,确保了信用社人、财、物的安全。经过全县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一年来全县所辖网点未发生任何大小案件事故,有力地保障了全县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的安全、稳健运行。

第4篇

一、基本情况

我县新农村建设是从2005年开始的,借助扶贫开发整村

推进,重点实施了2镇8个村、16公里的村内道路硬化工程,受到了国家和省市扶贫办的好评,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自觉地进入了新农村建设轨道。

2008年在新农村建设重点实施8815工程,即建设新农村示范村8个,建设整村推进村8个,建设通畅公路村15个,硬化通村公路18条。

二、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做法

1、整合资金,科学调配使用。为了集中财力干大事,

我们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则,集中投放的原则,把试点村镇建设资金、扶贫开发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林业生态效益示范资金、畜牧繁育改良资金、水利农田基础建设资金、农村危房改造资金、通乡通村公路建设资金、土地整理资金、农机大型机械更新补助资金等与新农村建设相互关联的项目资金由政府统一整合,捆绑起来向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倾斜,在项目实施过程合理搭配,定向投放,足额到位。同时,将文教、卫生、广播电视等部门的校舍维修、文化阵地、农村医疗、有线电视等社会事业建设项目一并向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倾斜,把新农村建设拼盘做大做实。

3、落实责任,实施目标管理。为确保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工作落到实处,我们探索实行了重点工作目标责任承诺管理制度。县委、县政府党政副职、各乡(镇)及县直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责任在电视上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县委成立目标承诺管理领导小组,下设目标承诺管理办公室,抽调得力人员专事督查考核工作,对各乡(镇)、各部门各项工作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按照每月自报、季度公示、半年督查、年终考核四个阶段进行,并严格兑现奖惩。

4、积极引导,发挥主体作用。一是尊重农民的决策参与权。凡涉及筹资筹劳的事宜,都要求各村召开村民代表会或村民理事会,由村民自行决定。二是引导农民参与建设。结合村民一事一议,动员受益群众积极参与投工投劳,参与项目建设。祥顺镇大林子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和广播宣传动员,只用2天的时间便筹集资金10多万元,完成了村级资金筹措任务。三是调动农民在工程建设上自觉地充当监督员,在村屯管理上主动当好维护员,较好防止了重建轻管的倾向。

5、自加压力,力求增量扩面。新农村建设面广量大,是需要硬性投入的工程。**虽然是省级贫困县,财力十分薄弱,基础相对落后,工作压力相对很大,但是我们不等不靠,不依赖省市,不搞中看不实用花架盆景式的建设,而是把新农村建设做为一项历史责任,抱定小县要有大作为的决心,自我加压,加大投入,不断扩大新农村建设覆盖面。

三、存在的问题

1、环境卫生很难保持长期清洁。一是道路的清扫难。二是垃圾出村难。三是监督管护难。

四、建议和对策

1、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一是道路清扫实行门前三包,农户负责冬季清雪、日常卫生保洁;二是以居住街道为单位,选出街长负责监督;三是教育农民尽量做到柴草出村;四是农户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及时清理出村,村外设置垃圾填埋处理厂,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2、注重新型能源建设,降低管理成本。一是今后安装的所有路灯,均安装太阳能路灯,解决费用难题。二是在今后再建的三室在设计时,首先要考虑节能取暖问题,建议建地下燃池,解决冬季取暖问题;三是要充分利用农村户用沼气、太阳能等清洁新型能源解决取暖照明问题。

第5篇

统一战线的天然优势

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统一战线在内部结构的变化和工作范围的日益扩大,已经使得统战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加密切联系在一起。农村中出现了越来越多新的经济成份和新的社会组织形式,农民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个体户、经济能人,其中不少人成为统一战线的工作对象,统战工作在服务新农村建设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一是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如在麦市乡60余名统战工作者中,有25%是农村中少有的大学生,他们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支生力军,他们当中许多人在学校所学的专业都与农业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在其他统战工作者中,大多是当地的企业家、个体户、经济带头人。多年业,他们充分发挥统战工作优势,为麦市经济的发展献计献策,提出了很多有重要价值的建议,近年来统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许多科技工作者深入基层和农村地区,开展决策咨询、人才开发、项目调研、投资推介等活动,为麦市各方面的发展书写了浓重的一笔。

二是统一战线团结面大,包容性强。统战组织实行“大团结、大统一、囊括一切代表人士”的方针,其成员包括了中国各个党派、各人民团体、各个民族和各界代表人士、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归国侨胞以及其他界别的代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统一战线团结民众的途径众多,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众多,具有协助党和政府做好群众工作的天然优势,而且越来越多的统战人士把触角伸向广阔的农村,支持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是统一战线的位置特殊,工作形式灵活。统战组织开展工作的主要形式包括:通过各种会议进行民主讨论协商,组织人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等等。这些活动方式,为统战组织积极参与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畅通和民主的渠道。充分利用统战组织既同党政机关有着特殊关系,又同广大人民群众有着密切联系这种特殊优势,灵活运用各种工作方式,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进程。

我们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广泛动员统一战线成员考察调研,献计献策。今年麦市乡先后3次组织统战成员外出考察,学习其他地方新农村建设的先进经验,为我乡的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在统战成员提出的200多条建议中,大多数是关于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比如在新加寺桥的建设过程中,统战成员通过实地调研,精心计算,建议在原来大桥的旁边建一座新桥会比修理旧桥更加合理,这一建议得到县领导的认可和采纳;在麦市乡客运站的建设过程中,统战成员立足长远,提出扩大场地和硬化场地等多项意见,受到乡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予以采纳,成功建设了乡镇一流的麦市乡客运站,解决了麦市交通不畅的后顾之忧。

二、调动统一战线智力资源促进科技兴农。统一战线具有智力密集,科技人才众多的优势。麦市乡党委、政府和统战工作部门紧紧抓住这一优势,积极挖掘科技兴农的源泉。一年来,麦市乡统战部组织农民培训达10余次,受益人口达1800人,其中培训外出打工人员3000余人,拥有一技之长的外出务工人员深受广东、深圳等用人单位的青睐。此外,麦市乡统战部门充分利用五星村的优越地理资源环境,鼓励广大矿业主大力发展矿业经济,成立矿产品销售公司,产品远销长沙、株洲、广州、深圳、广西等地,初步形成了集产—供—销于一体的经营网络。

三、组织调动统战各方资源投入全乡扶贫开发。消除贫困、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为此我们一是号召和支持工商联、个体户和党外人士积极开展社会公益事业活动,开展困难村社咨询服务,技术扶贫和困难学生捐资助学等扶贫济困。二是鼓励和引导现有的非公有制人士积极投身阳光事业,充分利用好软硬环境,通过投资办企业,合理开发资源,促进和帮助贫困村社发展水果、香芋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使自我发展能力得到增强。三是针对农业乡人多地少、基础薄弱、农业发展滞后的实际情况,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并尊重和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逐步形成一种互相依存、互相关爱的新型劳动关系。通过一个或多个企业帮助一二个村等活动,使农民尽快脱贫致富,促进全乡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四是充分利用好现有政策资源,基层统一战线要努力发挥好各成员的作用,采取牵线搭桥、自觉协助技术、人才、项目的引进,促进招商引资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献计出力。五是基层统一战线各成员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在全体农民群众中倡导树立“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鼓励和支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开展活动移风易俗活动,逐步形成文明、健康的良好风尚,推动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农民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确保全乡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四、引进外面资金技术,促进农村发展。发挥统一战线成员与港澳同胞、台湾同胞以及海外侨胞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为我乡农村发展牵线搭桥,协助引进资金、技术、人才,这是我乡统战部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一条有效途径,发挥这一优势,麦市乡先后引进了联星家电超市、鑫源铸造厂等企业5家,引进资金1000多万元。

五、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公有制经济不仅成为推动我乡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而且在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支持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麦市乡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吸纳社会劳动力1800人,缓和了当地农民就业紧张的局势,增加了农民的人均收入。长期以来,麦市乡坚持“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的方针,积极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努力做到守法、诚信、敬业、奉献。使越来越多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认识到,吸纳农村劳动力,尊重和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既是企业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又是企业自身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几点建议

回顾一年来的统战工作实践,我们认为,要巩固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统一战线,全面推进统一战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党管统战工作的原则不能动摇。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统战工作,统一战线是革命战争时期党的三大法宝之一,但在改革开放后,一些基层党委对统战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所减弱,总认为发展是硬任务,统战工作是软任务、软指标,形成了统战工作“上层重视、基层不重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错误认识,导致一些基层统战工作无专人抓,无专人管,对统战工作应该干什么、应该怎么干十分模糊,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必须切实加强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和支持。

2、统战作坚持服务中心的力度不能减弱。统一战线历来都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如果脱离了这个大局,就统战抓统战,那就失去了统一战线应有之义,这也是许多地方统战工作始终开展缓慢的重要原因,当前党的中心工作是发展经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发展的题中之义,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统战部门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立足自身特点,发挥独特优势,结合中央的新精神,着眼于农村的新发展,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探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新方式和新途径,把统一战线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第6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高等农业院校的使命和定位增加了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挑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农村经济、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的综合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相应地,高等农业院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多重战略目标。英国教育家纽曼提出大学的首要职能是教育,即通过教学传播普遍知识。19世纪末期,德国洪堡在创立柏林大学时主张科研是大学的第二个职能,即通过理论研究和成果应用推动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催生了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即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科技进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同发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高等农业院校的服务目标可归纳为教育服务、科研服务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

(一)教育服务:人才培养与技能培训

教育服务职能是高等农业院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目标,为现代农业培养创新人才队伍,为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提供专业技能培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农村经济、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的综合发展,要求农业专业人才具备宽广的理论知识面和多样化的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开发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基层适应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等。高等农业院校通过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对农村干部和农业从业人员提供专题教育和技能培训,为新农村建设输送理论专家和实践工作者。

(二)科研服务:科技研发与成果推广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高等农业院校通过发挥科研服务职能,为现代农业提供先进技术研发成果并推广应用,将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方面,高等农业院校在研发基金和课题专项基金的资助下,通过建设科技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基地等形式,组建研究项目团队进行技术创新;另一方面,高等农业院校通过政府主导、校企联合等产学研合作模式,依托政府财政支助和政策扶持,发挥高校与企业各自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吸纳社会资源,通过创办科技成果推广实体机构,解决农业生产流通领域技术难题。

(三)社会服务:决策咨询与社区建设

高等农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既包括为农业产业布局发展和农业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市场调研和发展规划等决策咨询服务,又包括在农村地区宣传新观念和传播新知识,促进城乡文化交融,改善人文氛围,构建和谐社区,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高等农业院校的服务要素

在教育服务、科研服务和社会服务目标的统率下,高等农业院校应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优势资源和支撑保障。概而言之,高等农业院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素包括人才、科技、信息、物资、观念和环境。其中,人才、科技和信息直接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助于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提升农民文化素质,是高等农业院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要素;物资、观念和环境间接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助于提高农村社会福利水平并改善农村社区环境,是高等农业院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持要素。

(一)“人才”是基础

人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培养创造型、创新型、创业型科技和管理人才是高等农业院校的首要任务,为各地农业和农村发展培养复合型的人才队伍,为农民提供专业技能培训是高等农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容。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是推进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高等农业院校应积极适应各地区、各时期农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制定灵活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培训模式,培养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科技”乃关键

科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催化剂,科技创新、科技传播及科技应用是高等农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农业院校已从传统单一的教育教学中心向科学研究中心和社会服务中心转变,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趋重要。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和农村福利水平的提升主要取决于科技进步及其成果应用孵化。高新技术研发和传统技术革新既是高等农业院校科技服务的体现,也是服务“三农”、创造经济效益的关键。

(三)“信息”创平台

信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网络平台,“三农”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共享与运用是高等农业院校整合资源,联系政府、企业、协会、农户和消费者等新农村建设多方参与主体的现代化手段。高等农业院校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农业企业数据库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农产品交易拍卖平台和涉农电子商务平台等,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市场供求服务信息,在战略联盟、行业协会和农业企业之间传播分享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从而扩大农产品流通范围,协助政府管理决策参考。

(四)“物资”成支撑

物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硬件和软件支持,高等农业院校可将图书资源、体育场所、医疗设施、教学设备、计算机及网络等物质和设备为当地农村和农民服务。高等农业院校的硬件设施设备和软件等在社区的共享为农村地区福利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公共产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功能。

(五)“观念”为先导

观念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风向标,倡导“科教兴农”理念,帮助农民树立现代农村文化观念,推广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是高等农业院校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组织师生下乡实践,建立农村教学实习基地以及农村远程教育等形式,高等农业院校推动城乡文化交融,全面提升农民素质。

(六)“环境”作保障

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保障因素,高等农业院校在农村地区政策制度环境、基础设施环境和人文氛围环境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辅助和促进作用。通过整合优势资源,高等农业院校为改善农村社区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献计献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环境保障。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高等农业院校的服务路径

高等农业院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依据服务目标定位,有机整合服务要素,因地制宜、统筹兼顾。高等农业院校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办学基础、学科特色和科研实力等因素,立足各地区、各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合理选择并组合各种服务路径,以实现教育效益、科研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整体最优。

(一)树立服务“三农”办学理念

高等农业院校首先要树立“服务‘三农’”的办学理念,必须始终把科教兴农、科教兴国作为第一社会责任,以科普为载体,注重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面向基层的技术、经营和管理的农业复合型人才。将服务“三农”的办学理念渗透到校史、校训和校园文化中,通过举办征文、摄影、书画、歌咏比赛等主题的文娱活动加强对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借助新闻媒体宣传高等农业院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职能和社会影响力。

(二)创新农业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创新人才的能力要求,高等农业院校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一是培养知识基础宽厚、素质能力协调发展、具备较强的实践和科研能力的优秀本科生;二是培养高素质的能够胜任交叉学科研究任务的优质研究生。高等农业院校应以传统农科专业为核心,实施创新人才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实施“学校+农业企业”、“学校+农村”、“学校+农业协会”等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综合运用互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教学环节,从而提高高等农业院校学生的整体创新能力。

(三)构建以农为本课程体系

高等农业院校应着重在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设计中体现“以农为本”的学科和课程特色,通过创办农业经济管理、农村金融、农产品营销和农业旅游等特色学科专业,采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等形式,综合考虑农业特色、社会需求、学生兴趣和国际办学经验等因素,构建公共必修课程系统、农科专业课程系统、交叉学科特色课程系统以及创新素质与能力训练课程系统,加强学生的基础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锻炼。与此同时,高等农业院校应结合地方特点和时代特色全面开设综合课程体系,开展对农业企业员工和农民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着重为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输送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四)发展农企教学实践基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高等农业院校培养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为此,高等农业院校必须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思路,坚持素质教育和能力训练并重,携手农业企业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农业企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主体,其既是农业创新人才的需求单位,又是现代农业技术研发推广经验和经营管理实践案例的提供者。因此,高等农业院校应坚持“互惠互利,合作双赢”的原则,携手农业生产企业、农产品流通企业、农业旅游企业等,构建人文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并重的教学实践基地,采取课程实践、专业实习、科技活动周、学科竞赛、调查研究等具体形式,加强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锻炼和科研实践能力培养。同时,农企教学实践中获取的研究成果也可为相关农业企业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

(五)实施技术研发推广机制

高等农业院校应大力开展跨领域、跨产业的研究与合作,引领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及新产品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具体而言,高等农业院校可通过实施具有激励约束功能的技术研发推广机制,组织科教人员定期下乡调研,鼓励科研专家深入基层讲学,成立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农业企业研究中心、农业技术创新及推广中心等以农为本的科研项目小组,加速高等农业院校科研成果的实际推广应用。同时,在薪酬设计、科研论文奖励、课题立项和职称评定等方面,应着重向对农业技术研发推广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倾斜,从而调动教科人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使高等农业院校的科研成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设立管理决策咨询中心

第7篇

[关键词]地方高校;农村服务体系构建;作用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5 — 0134 — 02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既是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国家的“十一五”规划及党的“十七大”报告均强调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及其他公共服务体系,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2012年两会期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重申了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发展目标。在这种背景下,如何促进我国农村公共服务的良性发展和构建适合我省农村现状的公共服务体系,成为摆在全社会各个阶层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着力点。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专业化、职业化的服务体系,主要体现在服务内容的专业化、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上,而这也是目前困扰农村公共服务发展的“瓶颈”之一。基于这样的认知,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单凭政府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多元供给体制,汇聚社会各种力量,整合优质资源,形成合力,全力打造新型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为和谐社会的建立服务。高等教育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高校尤其是地方性高校理应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担当重任。

一、地方高校参与农村服务体系构建是地方高校职能的具体体现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的逐渐进步,“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已成为现代高校高等学校的三大基本职能。其中,服务社会职能已被世界各高校广泛接受,成为许多高校的立校和发展的根本。正如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校长范?海斯(Charles Richard Van Hise)所指出的:“服务应该成为大学的唯一理想”。

现代高等学校己三大职能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从高等学校职能的角度考虑,地方高校具有为农村服务体系建设服务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1.人才是农村服务体系构建的基础和保障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专业化、职业化的服务体系,主要体现在服务内容的专业化、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上。目前,影响农村公共服务良性发展的因素较多。其中,公共服务内容的多维化和专业人员匮乏是其主要矛盾之一。而专业人才培养是地方高校的最基本职能所在。地方高校可以为出新农村建设培养所需的各级各类实用人才,让他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服务于农村服务体系建设,才能使新农村建设有人才可依。

2.科技扶持是农村服务体系构建的关键和核心

农村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而支撑这个工程的关键和核心就是科学技术。发展科学是地方高校的重要职能。要加快推广农村适用科技成果,提高农村文化科技素质。只有地方高校充分发挥科学研究职能,以农村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研究课题,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在农村的推广,为农村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科技支持,才能保证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现。

3.服务地方新农村建设是地方高校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载体与舞台

作为地方投资的高校最终必须为地方服务,必须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地方高等学校要为新农村建设服务肩负起不可替代的职责与使命。时至今日,“三农”问题己成为我国实现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地方性高校理应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担当重任。,可以说服务地方新农村建设是地方高校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载体与舞台。

二、参与农村服务体系建设是时代赋予地方高校的历史使命

当前我国社会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方针是要实行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方针。在对新农村建设进行“反哺”与“支援”过程中,核心要素是要体现在“智力”和“人力”上支持。“智力”与“人力”的支援对于新农村建设既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支援,又是一种更具有持久性、长效性和多效的支援。对于“智力”与“人力”支援而言,地方高等教育更有资格更有可能肩负起这种支援的责任。

现阶段地方高校的主要任务是“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为地方发展服务。”目前我国大多数区域仍以农村为主体。所以地方高校完全可以依托本身所具有的的资源、人力、科技优势为当地新农村建设奉献力量,可以说地方高校参与农村服务体系建设是时代赋予地方高校的历史使命。

三、地方高校参与农村服务体系建设所具有的的优势分析

1.地方高校具有地缘优势

从高等教育的布局上看,地方高校一般都建立在我国的中小城市,处在农村的边缘地带,贴近农村实际。对于农村目前建设中的问题地方高校更具有切实的感性体验,对于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有着深刻的认识,这种基于地缘的优势决定了地方高校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可以提供更准确、更快捷的服务。

2.地方高校具有人力优势

地方高校在所在地区属于知识密集型组织,拥有着该地区最优秀的人力资源,承担着为当地培养、培训、输送各级各类应用人才的任务。尤其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建设和发展,地方高校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机遇,逐步构建了完善的学科体系和实践、实验体系,其科研、教学、师资水平得到了全面发展,完全有能力为农村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优势人才和强势智力支持。

3.地方高校具有人脉优势

地方高校的建设和发展脉络显示其主要职能是为地方发展提供人力保障。其毕业生大多来源于当地,这些毕业生大多在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等相关职能、服务部门。他们对于培养他们的母校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感,一方面他们十分希望母校能够为自己的家乡尤其是广大农村的建设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他们也十分愿意为母校的建设和发展出力。地方高校所具有的的这些人脉优势促进了地方高校在服务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4.地方高校具有成本优势

地方高校所具有的的地缘优势,使得地方高校在为农村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提供服务方面具有明显的简约服务成本优势。地方高校在为农村服务体系建设中可以更加便捷,不仅有利于农村建设的问题的快速解决,而且后续的技术指导和扶持更能有效、有序的开展。

四、地方高校参与农村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1.地方高校要勇于承担社会服务的责任,构筑服务地方的新理念

地方高校要高度重视和加强高校社会服务职能,把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作看作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学校自身快速发展壮大的机遇与挑战,要举全校之力,发挥学校综合优势与学科特色,推动区域农业和农村发展,这正是高等教育服务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条件。地方高校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发展的高度来重视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作,深化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 构筑服务地方的新理念,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适合本地区农村建设和发展实际需要的服务体系、目标和路径。

2.地方高校要构建服务农村建设的组织系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地方高校要意识到服务新农村建设是地方高校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是地方高校与地区发展的双赢机制。在这种理念支撑下地方高校必须以服务为导向,利用学校综合优势,整合有效资源,加强组织与领导,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管理,集思广益,建立有效的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体制和机制,保证服务工作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3.地方高校要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地方高校要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参与农村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要从制度保障、组织建设、职称评定、学分承认、经费支持等方面为师生深入农村地区开展服务工作提供最大的支持。地方高校所具有的高水平的师资和科研人员,特色的学科专业,先进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等优势是其它社会组织所无法媲美的,这一切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在确保学校教学、科研正常进行的基础上,动员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农村服务体系建设等新农村建设活动尤为重要,学校应积极引导,大力支持,制订激励措施,提供服务平台,让师生走进到广阔的农村,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工作,建立教学与实践教育,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相互结合,互相促进的发展模式。

总之,发挥地方高校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农村服务体系建设,既是地方高校的阐释高等教育职能的使命所在,也是地方高校健康发展的必然。

〔参 考 文 献〕

〔1〕高耀明.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2〕朱明.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

〔3〕李佐军.中国新农村建设报告(200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4〕朱红根,翁贞林,康兰媛.地方农业高校支撑“三农”问题解决的机制研究——高等农业教育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J〕.中国农业教育,2004,(03).

第8篇

一、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根据县委、政府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工作部署,我单位作为全县第二批参学单位,从09年3月我单位开始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上级业务部门和指导组的精心指导、敦促下,在全体参学干部的积极参与下,整个活动得以按质按序的推进,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一是全体干部提高了认识,转变了观念,增强了对“发展”的认识;二是全体干部振奋了精神,促进边学边改;三是实现实际工作新提高,通过活动的学习推进,一方面使全体干部的协调综合能力、写作能力、调研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另一方面实现规划工作和指导员管理工作重点切实转变。

二、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重视全县指导员日常管理工作。经动员,年初共派驻13支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共233名指导员,其中省级8名、市级22名,县乡两级203名,并对指导员进行培训,共开展培训29期592人次。召开了由乡镇分管领导、工作队长,省、市、县指导员参加的指导员管理业务培训会3次。目前,各级指导员按照六大员职责要求扎实开展工作。共为当地群众协调项目61个,争取资金784.2万元,办理实事553件,调处纠纷693期。

(二)抓好以自然村为单位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为了切实完成好今年26个自然村的规划工作,我办于1-4月份深入乡村展开情况调研,征求意见活动,于5月份确定了英村、昌和村等26个自然村为今年重点规划单位。并于6月25日召开了全县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业务培训会,结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今年规划工作重点进行了部署安排。在规划工作中我们注重一边因地制宜抓好文字部份规划,一边抓好村庄外业测绘工作。目前已完成4个自然村的外业测绘工作。整体规划工作有望于12月30日前完成。

(三)切实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推进工作。根据县委政府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安排,2009年我县共巩固打造100个试点(其中典型示范22个,重点建设21个,扶贫推进57个)。通过项目整合、群众建设,使各试点新农村建设得以较好较快推进。目水长下村、太平水头等66个试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正在抓紧实施,已完成投资2041.69万元(占全年计划投资2500万元的81%),其中上级补助1218.13万元,群众自筹532.4万元,其他291.18万元;比上年同期(试点)增投361万元,增幅21%。

(四)抓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

1至4月,我们继续抓好去年已审批的“一事一议”项目的后续扫尾实施工作.同时积极组织相关责任单位人员对上年实施项目的村庄进行项目实施跟踪并进行项目初级验收。4月下旬,在做好初级验收的基础上,去年全县“一事一议”项目顺利通过省市级复查,项目施工申报过程中均未出现违法违纪行为。复查项目共涉及165个自然村,完成总投资3001.87万元,其中:村民筹资103.88万元;村集体资金实际投入71.24万元、暂垫暂借397.79万元;社会捐赠赞助299.25万元;村民以工折资784.22万元;村民以物折资32.69万元;整合其他项目资金(扶贫整村推进、特少民族扶持项目、国债人畜饮水、)684.82万元;乡级投入16.38万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611.6万元,(省级预拨352万元、县级拨付奖补资金259.6万元)。

6月下旬,结合全县实际,在去年实施的基础上,对09年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提出了计划和安排。全年计划实施100个左右的自然村建设项目,计划奖补资金600万元左右。

二、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

通过一年多来的新农村建设实践,我们从中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是农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二是科学规划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三是加快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要务。四是选准路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五是改善条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六是建好班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

尽管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部分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和理解不全面,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化、项目化,重硬件、轻软件,重眼前、轻长远现象突出,主体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突出。

(二)新农村建设投入与需求矛盾突出。

(三)新农村试点建设推进力度参差不齐。

(四)今年“一事一议”项目省市至今未出台政策,这将使下半年我们工作量过分集中增大,同时也较大的影响到了我县“百千万”工程的实施与推进。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一)、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继续做好驻村指导员的日常管理培训和考核表彰工作

(二)、进一步强化认识,把握规划重点,切实抓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

全年计划完成26个自然村的规划,做到图文齐备。

(三)、加大力度,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推进工作

广泛动员,倾力打造,四方整合,力争到年末实现试点整合投资不少于2500万元,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基础设施得到巩固加强。

(四)、上下联动,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

第9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政府主导;农民主体;良性互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为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全面发展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决策需要政府、农民以及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使广大农民群众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另一方面,要在微观层面避免政府工作大包大揽,让政府更好地在宏观层面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着力解决主体力量无法解决好的具有公共性的问题。

一、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关系的演进

(一)政府与农民关系的历史演进

政府与农民的关系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变迁。在封建社会,我国一直呈现着一种专制性的“自治状态”,家族和乡绅是乡村事务处理的主导力量,但他们依附于政府,协助政府统治农村。政府虽然很少干预农村的具体事物,但政府掌控着社会的一切,农民还是受制于政府的。建国后,我国建立了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但由于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政府实行从生产到分配的一条龙“服务”,农民没有主动权,从而使农民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这一时期,政府与农民的关系表现为高度的政府集中。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再也不是简单的管制与被管制,而是一种互动博弈。一方面,政府积极探索,不断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基层民主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民的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增强,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意愿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二)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主导的必要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政府拥有丰富的组织资源、经济资源以及雄厚的财政基础,政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是政府自身职能的体现,也是政府责任的落实。在新农村建设中强调政府主导,是“为有效克服农民生产资料分散、信息技术缺失、思想观念滞后、生活方式落后等不足,政府从政策、产业、市场、思想观念、文明意识等方面动员、组织、引导农民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

第一,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新农村建设是政府为了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政府作为战略的提出者,同时作为战略的主要执行者之一,其主导作用贯穿始终。另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内容繁多,关系复杂,没有政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是很难完成这一系统工程的。

第二,政府主导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若没有良好的生产生活设施,农民很难履行新农村建设实践主体的职责;没有城乡统一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价值主体的角色无从体现。”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政策扶持,对其进行财政补助和公共产品提供,从而为农民的新农村建设主体地位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第三,政府主导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的发展相对滞后,“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极大地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新农村建设要在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使党和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新农村建设中得以实践,使新农村建设能够科学有效地发展。

(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的可能性

在新农村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必须强调农民的主体地位。农民主体是指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主力军,又是新农村建设成果的直接受益者。在新农村建设中,影响农民主体地位实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等方面。

第一,政治环境影响着农民主体地位实现的途径。农民主体的实现主要依赖于乡村自治的程度。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民主化进程加速,党和国家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建设,并制定相应制度保障基层民主,农民的自主空间不断增大,政府对农村的直接干预逐步减少,从而为以农民为主体力量的新农村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第二,经济发展是农民主体地位实现的内在动力。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财政基础和农民的参与度。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和农村社会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财政基础,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参与度。

第三,农村社会文化建设影响农民主体性的发挥。良好的社会和文化环境有利于激发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重点发展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科技、体育等社会事业,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强调社会公平,努力改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局面,为新农村建设营造了一个健康、文明、和谐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

二、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与农民互动关系面临的困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到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农民利益,是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之一。当前,经过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政府与农民的关系有了明显改善,如政府越来越关注农民利益问题,政府对农村的投入不断增加,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意愿和激情不断提高。但是,在政府与农民良性互动上尚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改变政府与农民关系的现状,提高农民参与建设新农村的热情。近几年来,政府主导过宽,限制了主体力量的发挥。当前,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存在政府参与过度的问题,表现为主导面过宽,如在宏观层面,由政府对新农村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包括制定建设的标准;由政府决定资源及资金的分配方式及数量、建设项目的选择等。在微观层面,由政府决定财物投入的数量和方式,甚至整治村庄环境所需要的购置等,都由政府一手掌握,农民不具有发挥主体作用的空间,限制了农民主体力量的发挥,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第二,农民自主意识不强。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但在现实中,农民并没有真正地发挥自身作用。由于定位不明确,对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认识不到位,广大农民不是积极主动地去建设自己的家园,而是被动地接受新农村建设;由于受历史传统的影响,农民自身文化程度的限制,农民对新农村建设关注少、理解不到位,缺少对改变现状的信心。

第三,政府与农民互动平台缺失。在新农村建设中,由于农民主体意识薄弱和表达意见建议的渠道有限,政府作为主导力量,作为服务的提供者,与服务客体农民的互动不足,从而导致政府的行为从政府的角度来分析是非常合法合理的,但得不到被服务者农民的认可和支持,甚至引发两者的矛盾和冲突,出现不和谐现象。

第四,现有体制机制制约和法律法规缺失。一方面,当前城乡二元体制还未完全打破,政府对农村的投入不足,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不断拉大,农民的积极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另一方面,农民主体地位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明确保障,导致农民的利益受到侵害时无法通过正常的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各项权益。

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互动关系的实现路径

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正确而又妥善地处理好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实现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良性互动。为此,要明确农民主体地位,合理划分政府与农民的职责,确立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从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视角出发,不断培养和发展新型农民,健全各项制度,构建政府与农民的互动平台。

第一,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是一种“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服务责任的政府”,它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的发挥,主要体现为尊重农民的权利,为农民群众服务。一方面,要树立服务理念。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主动地转变观念,充分认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是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而不是管制或领导,利用手中有限的权利更好地为新农村服务;另一方面,要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要实现从微观职能到宏观职能、综合职能的转变,要实现以命令手段为主到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的转变,要实现以提供私人产品为主到以提供公共产品为主的转变,由全面服务到以提供公共服务的转变。”在新农村建设中构建服务型政府,必须规避政府对乡村自治组织的行政干预,将那些属于市场与社会范围的事务交给市场与社会自身解决,促进农村自治组织的发展,增强村民管理自身事务的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来弥补市场的缺陷,为社会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使政府成为一个有限有为的政府;建立机制明确的界定和规范政府的行为,保障农民的自利,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第二,提高农民主体意识,培育新型农民。列宁认为,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为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农民转变思维方式,培养农民以主体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要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力度,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传达给基层农民,在思想上引导他们参与新农村建设,使其对新农村的政策、措施及新农村建设的意义、目的及内容有所了解,从而增强主体意识;要着力于积极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农民自强自立意识和责任感。同时,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改善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加强教育与培训的力度,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通过法律法规、政策与制度的制定,鼓励和保护农民的创造力,为农民发展自身能力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第三,健全和完善法规制度,切实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要有足够的自主空间。农民权利得到保障的程度影响农民自主空间的范围,同时农民主体地位的实现又能进一步保障农民的权利。为此,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制度。根据时展的要求,建设新农村的现实需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创新和健全户籍制度,保证农民享有与城镇公民平等的发展环境;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保制度,保证农民的基本权利。二要从立法的角度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建立和健全法律法规,通过法律途径来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使得当农民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做到有法可循,有法可依。

第四,构建良好的互动平台,促进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良性互动。一要发挥农民自治组织的桥梁作用,特别是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做到缓解政府与农民的直接冲突,改善政府与农民的关系。二要畅通农民诉求渠道。通过加强机构的管理和听证制度的落实,增强政府的回应性。

参考文献:

1、邱云生,王晓红.新农村建设: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J].农村经济,2007(2).

2、孙绪民,权英.论新农村建设主导与主体的良性互动[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8(3).

3、卢福营.当代浙江乡村治理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9.

4、赵淑娉.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J].当代经理人,2006(15).

5、.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DB/OL].中国网,2010-03-15.

6、陈威.新农村建设的政治基础分析――基于政府与农民关系的理解[J].理论界,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