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报告

时间:2022-07-30 19:34:16

导语:在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基尔霍夫定律实验报告

第1篇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加强电气工程专业的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系领导积极向学院申请经费,购置实验设备,满足实验教学需要。经统筹考虑,学院拨款50万元,购买新的实验设备,以满足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等专业理论课的实验教学需要。2010年5月,在教务处和国资处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招标,购置了THSMS-B型可编程控制器实验装置(含配套电脑)10台、THMPE-2型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装置(含配套LDS21010型数字存储示波器)10台、THKKL-5型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箱(含配套电脑)10台。上述设备较好地满足了对应课程的实验教学需要,极大地改善了电气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条件。为迎接省级示范性实践教学中心的合格评估,加大本专业所开设的实验项目中三性实验所占的比重,达到省级示范性实践教学中心三性实验占比达到75的要求,我们对已有的实验项目进行综合性改造,使电力电子技术和电气控制与PLC应用2门课程的实验项目不断朝综合性和设计性方向改进。为此,需要为THSMS-B型可编程控制器实验装置添置一些四层电梯和十字路通灯等控制对象模型,为THMPE-2型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装置添置若干实验挂箱、配件、电机导轨和相应的电机模型。此外,为进一步完善电气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出组建传感器技术和运动控制系统两个新的实验室[3]。这一要求得到了院系两级领导的积极支持,目前资金已经全部到位,设备也即将完成调试安装。这两个实验室的建成,提高了三性实验的占比,将确保达到省级示范性实践教学中心合格评估的要求;为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开展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提供可靠的实习基地。

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电气工程专业是一个新开设专业,原有教师队伍中能够胜任该专业教学任务的人相对较少。因此,为了加强师资力量,更好地完成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我们每年都有计划地从外部引进应届毕业的电气工程专业方向的研究生,来充实教研室和实验室的师资队伍。5年来,累计引进理论课教师4人(次),实验教师3人(次),打造了一支能够较好地满足本专业实验教学要求的师资队伍。积极支持教师进修和深造,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5年来,累计有教师5人考取脱产或在职研究生,进入著名高校深造。另有10(人)次前往其他高校进行中短期进修,有针对性地提高了业务水平。此外,实验室还邀请实验设备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来校,进行实验教学技能培训,使教师熟悉实验设备的性能,能独立操作设备完成实验,5年来累计完成培训22人(次)。利用假期,组织教师到实验设备厂家参观访问,了解实验设备的最新发展情况,更新实验教学内容[4]。

推动实验项目的综合性改造

鼓励开展实验科研工作,对现有实验项目进行综合性改造,开发新的综合性实验,提高三性实验占比,使学生接受更具有挑战性的实验任务,主动参加实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推动了实验教学效果的改善[5]。例如,电路分析实验课,原来只有基本元件的伏安特性的测绘、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叠加定理的验证、诺顿定理/戴维南定理的验证、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和受控源VCCS,CCVS的研究等6个实验项目。其中只有基本元件的伏安特性的测绘、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和受控源VCCS,CCVS的研究等3个实验是综合性实验,其余都是验证性实验项目。通过积极努力,我们开发出了RC一阶电路响应测试和RC二阶电路动态响应研究2个新的综合性实验。这2个实验都要用到示波器,都需要自己去总结归纳实验现象和规律,实验的难度相对更大,也更有挑战性,学生普遍反映很有兴趣。而对叠加定理的验证和诺顿定理/戴维南定理的验证2个实验,我们在保留原来的验证部分内容的基础上,还增加了要求学生应用定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完成了实验项目的综合性改造。学生反映实验项目内容充实,很有挑战性,获益匪浅。经过上述实验项目的改造和拓展,电路分析实验课程可以开出8个实验项目,其中7个是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只有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1个验证性实验,三性实验占比达到87.5,完全达到了省级示范性实践教学中心的评估要求。鼓励将实验科研的成果固化为论文,5年来累计发表实验教学论文26篇,有力地推动了电气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水平的提升,为达到省级示范性实践教学中心合格评估的要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积极编写实验讲义

为巩固和保留实验教学成果,提高实验教学水平,鼓励教师积极编写实验讲义。通过实验讲义,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前预习,减少了抄写实验报告的时间,增加了用于实验操作的有效时间,大大提高了学生实验课的效率和实验的成功率。尊重教学基本规律,充分认识实验讲义的编写有一个从低到高,不断改进的过程;要求实验讲义一年一改版,保障了讲义的水平逐年提升[6]。为提高编写讲义的积极性,对参与实验讲义编写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高质量实验讲义予以优先出版。目前已有7门实验课程编写了15种实验讲义,其中5门课程的实验讲义已经更新到第二版,2门课程的实验讲义更新到第三版,即将正式出版2本实验教材,有效地满足了实验课程对讲义的需求,推动了实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改进教学教法

鼓励并提倡老师对分层次、启发式、研讨式等实验教学法大胆尝试,寻找适合于自己和学生的实验教学方法,力争达到最佳的实验教学效果[7]。提倡同学多向老师提问,把老师当做一个平等的讨论伙伴,互相交流思想,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教师更多地做一个旁观者和监督者,而不是参与者,把实验课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还给学生一个自由探索的学习氛围,真正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

强化规范,改进教学质量

为规范实验教学,制定了详细的实验教学规范,每位教师人手一册;规范详细阐述了教师和学生应该遵循的原则。对教师要求遵循备课,板书,讲解,操作示范,巡回指导,原始数据单签字,批改实验报告等一系列标准流程;对学生要求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讲,小心操作,仔细观察,课后搞好实验室卫生,并认真撰写实验报告。系部还安排人员每天巡查实验课堂,确保了实验教学规范的切实有效执行。详尽的规范确保了实验教学质量不断稳步攀升。

第2篇

关键词 物理学专业 电工学实验 教学效果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电工学实验是非电类理工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电工学”的实验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工学”的内容在不断的丰富,但由于专业基础课课时的减少,“电工学”的实验课时也相应地减少。因此,如何在较少的实验课时里传授大量的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和实验技巧已经成为电工学实验教学面临的一个挑战。对于不同的专业,电工学实验的课时及实验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本文针对本校物理学专业,探讨了如何提高电工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

1 结合专业特色,合理选择实验内容

物理学专业电工学实验是通过教学实验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掌握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电路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实验内容应该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由于本校物理学专业在开设电工学课程之前已经开设了“电磁学”理论及实验课程,又考虑到目前电工学实验课时少的特点,我们选择了如下四个实验内容:戴维宁定理的验证、一阶电路实验、改善功率因素的实验以及两地控制一台电动机实验,其中前三个为基础性实验,后一个为综合设计实验。这样选择实验内容,既突出了专业特色,又覆盖了广泛的知识点,综合训练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鉴于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了节约实验室资源,对于直流电流中电位及其与电压关系的研究、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叠加定理的验证等这样一些基础性实验可以利用multisim,pspice等进行电脑模拟实验,放在课后进行。而对于复杂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实验以及三相异步电动机Y-起动控制实验可利用3dsmax、flash等动画制作软件进行课堂演示。

2 充分利用理论教学,激发学生实验兴趣

19世纪末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通过实践而学”的教学理论,而电工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验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因此在电工学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发挥该教学理论的作用,教师应善于利用理论教学,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例如,戴维宁定理的理论性非常强,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详细介绍和推导该定理的内容之后,部分学生仍对该定理的正确性持有怀疑态度或未能完全理解和掌握该定理,此时教师就应适当启发引导学生形成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验证该定理的实验兴趣。

3 整体把握,有效安排实验时间

由于实验教学资源的限制,电工学实验教学需将理论课大班分成多个小组单独开设。为了实现教学质量最优化,电工学实验教学必须与理论教学相呼应,其进度要保持一致。另外,在实验内容的顺序安排上应该遵循从低到高、从基础到综合、从知识的学习到能力的培养,逐级提高的原则,先安排戴维宁定理的验证、一阶电路实验和改善功率因素的实验这三个基础性实验,再安排综合设计实验两地控制一台电动机实验。同时,基础性实验实验课时可适当压缩,为了充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应适当增加综合设计实验的课时。在理论教学时,教师就应该将每个实验的原理介绍清楚。通过预习报告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掌握好每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课前教师应准备好实验器材,学生进行实验前要强调注意事项,如果有必要可以在课堂上先对实验进行演示。这样,通过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可以大大节约实验时间。而且对于物理学专业学生而言之前已经有“电磁学”理论及实验课程作为基础和铺垫,学生在进行电工学基础性实验时会更加游刃有余。但对于综合设计实验,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要稍作引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只对学生提出实验要求,让学生根据实验室所提供的元器件独立确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路线,选择仪器设备,提出实验预案,在教师的同意后,安装调试,独立操作,直到完成实验任务。这样一来,综合设计实验所耗费的时间就会比较多,应合理安排,保证该实验有充裕的时间。

4 加强实验管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电工学实验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多,且做实验的学生人数也多,除了物理学专业,其他工科专业基本上都开设了这门课程,这就加大了管理的难度。若管理不好,不仅会加快实验器材的损耗,而且会严重影响正常实验教学,因此实验管理工作必须加强。可对学生及实验台以及实验仪器进行编号,每次实验都对号入座,不得擅自更改。并附有仪器设备清单和使用记录,每次学生进行实验之前及完成实验之后都要对该实验台的器材进行清点和检查。对于出现故障的仪器仪表,学生应该及时通知教师,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排除故障,及时维修。同时,教师还可以当场边检测维修,边教学生一些简单的排除故障的方法技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5 改革考核方式,建立客观公正评价体系

目前,我校物理学专业电工学课程成绩的考核主要由两部分组成:70%的期末考试成绩+30%的平时成绩。其中出勤、作业、平时表现以及实验都计入平时成绩,比例由教师自己把握。由于考核比例不明确,实验成绩不突出,评定方式有失公平。首先应该修正并细化明确考核比例,建议修改为50%的期末考试成绩+30%的实验成绩+10%的作业+10%的平时成绩。其中实验成绩应该综合考虑平时表现、实验报告及自主综合实验考试。在平时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学生的实验态度和实验操作熟练度。此外,可通过实验报告对学生的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能力做一个较为全面的考察。当然,由于实验报告会不可避免的发生抄袭现象,因此该部分考察成绩比例应适当减小。自主综合实验考试的开设就能有效解决该问题,每个学生的题目都不一样,通过抽签来决定。考试内容从平时开设的几个实验里面稍加修改,提高难度,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当场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电路图确定、仪器设备选择、安装调试等,直到全部完成实验任务。这样既考察了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设计实验的能力及判断实验成功与否和数据是否合理的能力;又考察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这也是对学生一学期以来实验综合能力素养的检验。如此对实验成绩进行考核,基本上能较为客观公正地对学生真实实验水平和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评价和考察。

第3篇

【关键词】物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课堂与实践

1 物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学院的物理专业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坚实的物理基础理论知识、基本的实验方法以及技能,理工结合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对于实践体系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要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在实验的条件下,能够动手操作出实验的结果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并以此来撰写论文,做到有可以和同学彼此进行交流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要能够运用现代物理在工程技术方面的实验。因此在课程教育实验方面要加大和加强,尤其是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够让同学们进行小型的科研试验。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并与工程技术专业联系起来,使其能够在将来从事相关的专业工作中可以更好的发挥。

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充分体现“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大学生的就业几率,按照院里物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再加上实践教学老师们共同的努力教学,以及大量的调研、搜集所得到的相关的资源,对完善教学实践管理体系,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强的实验以及建立网络教育平台提出了更深的讨论。在以培养计划为指导,挖掘各种实验课,课程设计的逻辑关系,科学、安全、合理的设计各个实验课题的项目的方面已经基本建设出了比较完善的体系,这将对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 物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成

通过各种实验课和课程设计的逻辑关系以及科学合理的设计的一些实验,试验项目等已经构建出了比较完善又能体现教学目标的物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了10们实验课,4门课程设计,具体设计如下:

2.1 力学实验

实验1,霍尔位置传感器测杨氏模量;实验2,扭摆法测物体的转动惯量;实验3,示波器的使用;实验4,粒状物体极不规则物体密度的测量;实验5,显示驻波法测空气中声速。

2.2 光学实验

实验1,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实验2,迈克尔逊干涉实验;实验3,光强综合测试;实验4,牛顿环测球面的曲率半径;实验5,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

2.3 电磁学实验

实验1,磁场的测量与描绘;实验2,电表的改装;实验3,霍尔原件测磁场;实验4,物理电学设计性实验;实验5,电位差计测热电偶的电动势。

2.4 近代物理实验

实验1,密里根油滴实验;实验2,塞曼效应;实验3,夫兰克――赫兹实验;实验4,电子射线的电偏转与磁偏转;实验5,电子射线的电聚焦与磁聚焦;实验6,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实验7,气体放电等离子体的研究;实验8,全息照相;实验9,硅光电池特性测试实验;实验10,光敏电阻特性测试实验;实验11,光速的测量;实验12,金属电子逸出功测定;实验13,复合电镀实验(一)――赫尔曹实验;实验14,复合电镀实验(二)――金属-固体微粒复合膜电铸工艺研究。

2.5 电路实验

实验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实验2,RLC稳态电路特性的研究;实验3,RLC二阶电路暂态过程的研究;实验4,RC、RL一阶电路暂态过程研究;实验5,RLC串联谐振电路的研究。

2.6 模拟电路实验

实验1,电压放大器的调试与测量;实验2,拆动放大器;实验3,低频OTL功率放大器;实验4,射极跟随器;实验5,RC正弦波振荡器。

2.7 数字电路实验

实验1,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一);实验2,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二);实验3,集成555定时器及其应用;实验4,计数器及其应用;实验5,数/模(D/A)及模/数(A/D)转换。

2.8 通信原理实验

实验1,FSK调制实验;实验2,抽样定理与PAM通信系统实验;实验3,二相PSK(DPSK)调制实验;实验4,二相PSK(DPSK)解调实验;实验5,FSK解调实验;实验6,脉冲编码调制PCM与时分复用。

2.9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试验

实验1,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实验2,集成温度传感器的特性;实验3,差动变压器实验;实验4,电容式传感器的位移特性实验;实验5,直流激励时霍尔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实验6,金属箔式应变片――半桥、全桥性能和电子秤实验;实验7,光电二极管和光敏电阻的特性研究。

2.10 光电子技术实验

实验1,光源特性测试;实验2,电光调制实验;实验3,声光调制实验;实验4,广电倍增管综合实验;实验5,光电二极管光电特性测量;实验6,光敏电阻特性实验;实验7,硅光电池特性测试;;实验8,面阵CCD实验;实验9,光电探测器直流参数测试;实验10,APD光电二极管特性测试实验实验11,光电耦合开关实验。

2.11 电路课程设计

万能表的组装与调试。

2.12 光电转换课程设计

实验1,双光纤通信传输认识;实验2,固定速度时分复用/解复用;实验3,变速率时分复用;实验4,数字信号电――光、光――电传输;实验5,模拟信号电――光、光――电传输;实验6,变速率时分复用/解复用。

2.13 数字电路课程设计

数字时钟的制作。

3 教学改革建设实践

通过教学实验安排可以看出力学,光学,电磁学,这三门实验课是基础,其他的实验课基本上就是围绕这三们展开的,所以要注重打好学生们的基础,就要对其进行改革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希望每位同学都可以做到,课前预习实验,对实验做好充分的了解,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实验撰写实验报告,能够充分理解并能作适当的讲解,然后对其结果作评论。除此之外,课堂上学生是自由的可以自由发挥及讨论。实验室充分提供给大家,让那个每个同学都能充分的去做实验。此次教学体系的建设就是让同学能够彻底明白每个实验的原理,能够从中收获到知识,更好地为未来所要从事的专业工作打好基础。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的学到知识。当然我也会在为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展现自我的。

4 总结

在此次教学体系的设计中,就是为了通过新的教学体系能够更好的让学生学好物理实验,更好的开发头脑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发言的勇气,自己也能更好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方莉俐,张明,梁富增,葛向红.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择业能力:应用物理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综合研究与实践研究[C]//大学物理课程报告论坛文集.2008,7:209.

[2]王秀杰.应用物理专业普通物理实验改革尝试[J].中国科技教育,2009,1.

第4篇

关键词 电路分析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电类专业及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电路分析课程如何教学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分析能力,又有初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1 落实课程定位

说到电路分析课程的定位,从各大高校的培养计划中一般能看到的说法可归纳为:电路分析是研究电路理论的入门课,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是学习相关后续专业课的桥梁,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但是以前授课我们的重点往往放在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上了,没有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到实处,教学改革中我们授课强调两者并重,对基础理论学习依然强调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讲实例时,参照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于歆杰、朱桂萍和陆文娟等著的《电路原理》,选择简化的有工程背景的实际应用例子为载体讲授知识的应用。该书中例子来自信号处理、通信、电力系统等领域的应用,这些精心挑选的实例不仅让学生了解到实际工程中电路是怎样设计的,还反映了电路的应用已发生巨大的变化,已由传统的能量处理为主发展为信号处理技术已经成为电路应用的主要方向。工程背景的实例分析为学生以后解决工程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电子线路融入电路分析课程①②

目前多数的电路分析课程只研究理想的电阻,电容,电感器件,但是随着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仅由这三种器件组成的电路在工程应用中几乎是不存在的,为了适应高度的集成化要求,压缩芯片体积,提高电路性能,电路设计的理念已是大量的运用晶体管来构成电路,这是因为晶体管具有低功耗和易于集成的优势,晶体管特别是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FT已是集成电路的核心。在教学中应引入电子线路的部分内容,例如引入半导体场效应管,电路课程中引入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FT不仅能让学生知道受控源在实际电路中形式,理解其作为开关的作用,还能进一步将电路课程和后续课程连接在一起,学生能尽早认识到工程实际和理论模型之间的关系。

3 电路模块化分析

我们现在的授课重点内容为基尔霍夫定律和电路的拓扑约束规律(KCL,KVL),依据该定律可以建立多元方程组,往往课堂大量的时间都消耗在列方程、解方程上了,实际上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手段已经非常成熟,我们应借助软件工具来完成这些求解的问题,例如,Matlab具有强大的矩阵运算能力,对于复杂的方程组能轻而易举获得答案,对涉及复数运算的交流电路, Matlab不仅能轻松完成复数运算,还可以完美地绘制出向量图,幅频和相频特性分析时能给出变化频率下的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使得问题的分析更加直观准确。电路分析理论的核心是有源二端网络。将所有的单元电路都可以看作是一个二端口网络,然后将复杂的电路按单元模块剥离开来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所以,我们的授课应该把具体的运算交给计算机辅助软件去完成,电路设计已经非常强调模块化,应建立端口的概念和子系统的概念,多分析典型模块电路,这是以后实际工程中必然的重点。

4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电路分析一般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为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及教学进度,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教学改革中制作电路分析课程的多媒体课件,采用PPT和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于定律和抽象的概念阐述用多媒体,对于比较复杂繁琐公式推导或例题的过程讲解, 依然用板书,这样学生可以轻松跟上授课教师的思维。利用PPT教学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例如电路分析课程讲解中绘制电路图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PPT可以预先准备好一切,PPT信息容量大,通过预先准备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PPT等相关教学内容及时在网上。使得学生可以提前预习教学内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将缓解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加大了课程教学的信息量,提高了授课质量。

5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都是以老师为中心,老师讲解学生被动地听,学生是课堂的配角。教学改革中我们打破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引入启发式教学、学生课堂互动式讨论和网上教育等新的教学方法,加强教与学的信息交流,启发学生联系所学知识点,培养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针对关键知识点、典型题和难题,通过教师提问,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或请到讲台前做题,并请其他学生评判或提出不同的答案或不同的解决方法。目的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判断能力,培养主动思考的习惯,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还有一种新方式就是打开网上教学通道,网上教育体现为将预先制作好的PPT课件、电子教案、视频课件等上传到网上,学生随时可以下载课件,教师定期在网上答疑,这样扩展了上课时间,使得学生和老师的互动机会更多,能比较及时扫清学习障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6 实验课改革

6.1 实验课授课形式

对于实验同样采用PPT为主的教学模式,因为公式定理等重要内容在理论教学中已经讲过,实验课程利用PPT教学,容易展现示例电路的电路图、已知条件等,也可以借助仿真软件观察动态电路变化过程。图文并茂,生动直观,使得实验课趣味化,并且上课效率高,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

6.2 应用仿真软件

我校是民族院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在理论知识没有吃透的情况下,实验过程中会出各种意想不到的意外,容易造成实验设备的破坏。因此对于有难度的实验,要求先在仿真软件上仿真,教师引导学生设置仿真环境,设置参数,观察电路变化,仿真环境下能方便改变电路的参数、结构、频率等,从而能更清楚地观察复杂电路的系统行为,提高教学效果。使得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苦涩的理论知识。比较流行的仿真软件如Mulitisim等,有各种仿真元器件和仪器可供搭建需要的电路,非常灵活。

6.3 实验层次化③④

为了让学生有更强的动手能力,我校的电路分析实验学时从17学时增加到34学时,实验数量大幅增加。我们将实验分成三大模块,即:基础性实验模块,模仿性设计实验模块和创新性实验模块,基础性实验达到实验课程总量的50%,在这个阶段一个目标是使得学生掌握电子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另一个目标是完成验证性为主的基础性实验,模仿性设计实验是给出一些大框架型题目如运算放大器的设计等,题目给出大体的电路设计思路及设计要求,没有电路详细参数资料,学生自己设计详细的电路参数。一般通过查阅资料都能看到相近的设计,学生可以在其基础上通过自己修改达到设计要求,相比基础性实验以测试为主要内容难度有所增加,锻炼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自己做修改的自学能力,提高了对实践和理论差异的理解,使得学生主动学习,积极解决问题。此类实验题目占到总实验总课时的30%到40%,根据学生的层次状况可适度调整比例的大小。创新性试验一般是不做限制的,只给一个设计题目及技术要求,让学生利用现有的实验室条件,自主进行电路设计、电路仿真,仿真可行后再选择元器件,在面包板上搭建电路,测量实验要求的参数,记录并分析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创新性实验使得学生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技能有很大提高,同时对实际工程有了感性认识而不是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对以后从事技术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6.4 实验课的管理

要求每个学生做完实验教师验收合格并登记后方可离开,没有实验登记记录的学生此次实验没有成绩,这种方式迫使学生提前预习试验。教师预先在网络上给出实验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预做实验的实验内容和要求,学生可以先完成理论计算,再进行仿真虚拟实验,节约了实验课堂上的摸索过程,提高实验效率,一改实验课程都是一到下课时间做完没做完的都收拾东西走人,浑水摸鱼的状况,当然这样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必要时老师可让已经做完的学生辅助完成检查工作,学生也有机会看到别的同学的实验方式。

7 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电子等相关专业的教师队伍。课程的背后是教师。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对一门课教学质量的好坏有很大的影响。电路分析教学改革要求教师除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外,还应学习相关的仿真软件,给学生设计各种不同难度的实验。目前,我院电子教研室这一方面的培养意识较为薄弱,应有意识地加强学习。通过本课题的实施,本课程师资队伍水平有一定提高,应进一步加强培养适合本校状况的电子等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改革是个永恒的话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永不止步,如何让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电路分析课程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是电路分析改革的趋势,让学生不再是纸上谈兵的骄子,而是拥有走向工程应用的知识储备的实用型人才是我们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

论文所属项目名称为: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电子类专业“电路分析” 教学改革

注释

① 郑君里,龚绍文.电路原理课程改革之路[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9(3):1-7.

② 于歆杰,朱桂萍,陆文娟等.电路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