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8 19:59:41
导语:在时间管理教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药事管理学 案例教学法 教学案例库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013-02
《药事管理学》是药学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药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它应用社会学、管理学、法学和行为科学的理论,研究药学实践的主体与客体的性质、相互关系和影响因素。在本学科以往的教学中,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传授轻参与的弊病,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对药事管理案例的认识、分析和研究。因此,有必要引入案例教学法,加大案例讨论的比重,通过研究案例加强对药事法规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1]。
案例教学法是19世纪70年代哈佛大学教授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戴尔首创的一种具有较强实践性的教学方法,被认为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教育模式,它有助于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同步构建,有助于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2]。医学院校开办的药学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可到医院药剂科、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药品检验所、科研院所等单位工作,就业面较广,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既要有扎实的药学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丰富的社会学科知识。
案例教学的关键是案例的选择和编排,建立适合教学要求的案例库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础工作。针对医学院校药学专业学生的特点,笔者从2007年开始对《药事管理学》教学案例库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现将有关做法总结如下。
1 整理补充资料,编写《药事管理学》教学案例库
在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查阅网站、书籍、报纸、期刊等资源,收集有关资料信息,经过反复编辑整理,建立了由案例分析、拓展阅读及课外实践三部分组成的教学案例库。
1.1 案例分析
首先,我们根据本学科的研究水平以及当前医药行业的发展现状,从不同来源的资料中精选案例素材,然后在保留主要情节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处理,最后还要结合各章节的教学内容需要,加上合适的标题、提示问题以及参考答案。在选择案例资料时,我们比较注意案例的真实性、典型性、新颖性和概括性,尽量发挥其辅助案例教学的资源库作用。
1.2 拓展阅读
在药事管理的实践中,有些问题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应当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例如药品价格、假劣药、不良事件、新药创制、中药现代化、专利纠纷等问题。这些资料往往是开放式的,没有唯一的答案,于是我们将其列为拓展阅读部分。在搜集到感兴趣的资料后,经过压缩整理,注明建议讨论的主要问题之后,可以作为课堂讨论和学生自学的重要材料。
1.3 课外实践
学习药事管理学的目的在于解决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除了课堂学习以外,还要注重开展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加强学习效果。为此,我们设立了一些必要的社会实践项目,比如,药品市场调研、参观企事业单位、专题培训与讲座等,以便教师和在教学活动中灵活选择。
2 进行严谨的教学设计,组织实施课堂案例讨论
要使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获得满意的效果,笔者认为应当抓住课前准备和课堂运用两个环节,同时,教与学的双方都必须精心准备,积极配合。
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强调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几个注意事项:一是做好教学设计工作,写好教案,做好课件,尽力做到理论与案例相结合;二是认真组织课堂讨论活动,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三是重视点评和小结,尽力拓展学生视野和思维空间,提高教学水平。
在实际教学中,任课教师结合各章内容,精心挑选案例,注意启发学生思维,结果表明,课堂气氛较为活跃,教学效果令人满意。教师在各章都给出了教学内容要点和课后思考题,既突出了教学重、难点也便于学生课下自学。以下分别举例说明。
(1)在“药品管理法”的教学中,首先以“欣弗事件”作为切入点,引入主题。接着在介绍药品管理法的过程中,穿插“齐二药假药案”以说明药品生产企业管理的内容,穿插“刺五加事件”以说明药品经营企业管理的内容,穿插“特大假冒人用狂犬疫苗案”以说明药品管理的内容,然后回到“欣弗之祸:垄断型商业生态的恶性互动”,进行案例剖析,从而形成了一个闭环结构。
(2)在“药品注册管理”的教学中,贯穿“怎样开展药品研发、一个新药取得SFDA的临床批件后如何进行临床试验研究、完成临床试验后如何申报生产批件和新药证书、临床批件或新药证书如何进行转让”等一系列问题作为主线索,其间穿插了诸如“药品专利纠纷案件、药品技术转让、案”等案例,课后布置了从SFDA网站查询新药申报情况等实训题。
(3)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教学中,通过“甲氨蝶呤事件、齐二药案件”等案例强调了GMP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强生召回事件”强化了药品召回的概念。在“药品信息管理”的教学中,通过形象地展示各种违法广告,布置学生课下寻找身边的虚假药品广告等手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中药管理”的教学中,通过“归真堂活熊取胆事件”的探讨,使学生认识到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4)在“药品经营质量管理”的教学中,我们组织学生以自荐和分组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药品学术推广会”课堂模拟教学活动。课前同学们积极准备材料,制作幻灯片,模拟演讲,课上演讲者热情高涨,深入角色,活动收到良好效果。另外,为提高学生对药品营销知识的认识,我们邀请富有经验的市场销售经理进行了药品营销专题讲座。他们针对医药行业现状、职业发展规划和面试技巧做了详细介绍,并结合自身经验在药品营销的基本功方面为同学们进行了培训。
3 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案例库的组织结构要完整
要根据教学设计要求制定案例库的编写格式和内容标准,每个案例应包括案例名称、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提示问题等内容。结合实际需要,案例库可由三部分组成:(1)教师用案例库;(2)学生用案例库;(3)案例参考答案[3]。
3.2 案例的选择应具有针对性
案例的选择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与所学知识点有机结合,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还要针对教学对象,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等特点加以选择和加工。只有案例难易适度,重点突出,才能使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
3.3 提高教师开展案例教学的能力
案例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开展案例教学,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多渠道收集案例,精心设计课堂讨论环节,适时恰当地将所选案例融入教学中。
3.4 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由于部分学生可能不适应案例教学法,课堂表现较为被动,参与程度较差。此时可以要求学生课前适当准备,课后认真总结,同时,把学生表现情况纳入课程最终成绩,并占较大的比重,以此激发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陈静,舒丽芯,陈盛新.试论案例教学法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药学实践杂志,2008,26(6):468-469.
关键词 管理类专业 案例教学法 教学改革
1 案例教学法概述。所谓案例教学,是指学生在掌握了有关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在模拟的情景中进行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体验分析、决策、锻炼,从而培养他们独特的、综合的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在19世纪引入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德国学术标准,并在教育有了质的飞跃基础上所首创的,这种教学方法使课堂与社会紧密相联,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形成了教学方式的一次革命,并创造了哈佛商学院神话般的奇迹。案例教学成为当今世界各大学MBA教学的支柱方式,并开始辐射到其他专业的教学领域。案例教学在我国教育界受到关注也只是近几年的事情。在探索和寻求如何提高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上,许多高校都采取了比较一致的做法,即模拟实验室、外出参观、建设教学实践基地等。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由于只了解某个环节的操作过程,在思路上他们仍然比较模糊。所以,这些方法取得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要切实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真正转变其在教学环节中被动参与的状态,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一种实际的操作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管理类专业实施案例教学的意义。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研究的是从管理实践中、各个领域的具体管理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普遍规律。因此,在管理类专业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满堂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很难取得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在管理类专业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管理类专业案例教学的意义十分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有利于克服管理专业学生理论教学与实际相脱离的现状。当前,对于学管理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其主要原因是许多高校管理专业人才大多数是在理论课堂中培养出来的,学生接触实际的机会不多,技能培养明显不足。而通过案例研究和案例教学,可以缩短理论和实际的距离,让学生能学以致用,能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2.2 培养学生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率。用于案例教学的案例是来自现实中企业真实的事件,是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出现的真实问题、解决思路及其对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因此,用案例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企业经营中出现问题的能力。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2.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和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模拟实验室、外出参观、建设教学实践基地等,学生只了解某个环节的操作过程,在企业发展的思路上和解决问题对企业大局影响的认识方面,他们仍然比较模糊。而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在精心选择案例的基础上,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对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与分析,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和系统思考问题的能力。
2.4 有利于培养一批既有理论知识,又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师资队伍。开展案例教学能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学到的管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这对学生学习提出了新要求,同时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理念、方法手段也都提出了新要求。案例教学实际上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既有理论知识,又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师资队伍。
3 管理类专业案例教学的实践。为了了解学生对实施案例教学的看法,我们在长江师范学院管理系部分专业年级实施了案例教学改革试点,通过设计问卷并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学生对参加“案例教学改革”态度是积极的,效果是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建议。
3.1 肯定其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在调查中,学生对“案例教学改革”教学改革必要性的看法普遍良好。认为“很有必要”的占47%,认为“有必要”的占52%,认为“没有必要”的为1%。这一结果充分表明学生认为开展此次教改是很有必要性的。
3.2 对“案例教学改革”教和学方式的认识较好。在被问到对本次教改采用的教和学的方式的感受时,学生们认为这种新方式打破了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具有较高的创新性。认为这种教和学的方法“很好”的占28%,认为“好”的占22%,认为“一般”的占47%,认为“较差”的占3%,认为“差”的为0%。这一点表明了学生对此次教改总体是肯定的。同时,在问及“喜欢哪种方式开展案例教学”时,47%同学选择在课堂内即兴讨论:36%同学希望事先进行课外准备,然后课堂发言:17%同学选择在课外完成案例分析报告。
3.3 学生支持教改,参与积极性高。调查发现,78%的同学曾经听说过案例教学,并认为在高校进行案例教学改革很有必要,学生对教改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89%的同学愿意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通过案例教学,50%的认为可以提高学习兴趣;53%的认为可以拓宽知识面:78%的认为可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3%的认为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2%认为可以锻炼当众演讲的胆量。在问及哪些课程希望进行案例教学改革时,很多同学提出了应该在管理学、管理心理学、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国际市场营销、公共政策学、公共行政、消费者行为学、商务谈判、社会调查、市场营销策划、职业生涯与规划、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企业管理等课程开展,并希望能加大教改力度。在“你赞成在管理类专业课程进行案例教学改革吗”这一问题中,选“赞成”的占89%,“不赞成”的占3%,“无所谓”的占8%。
4 对进一步搞好管理类专业案例教学的思考。
4.1 对实施案例教学优点的认识。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学生能对实施案例教学有多方面、全方位的认识,对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必要性有清楚的认识。学生普遍反映,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收益匪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案例教学中,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讨论,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会沟通和合作,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②培养案例教学专业教师。案例教学可以是分析案例、情景模拟、角色换位、集体讨论、多角度思考、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这对教师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和教学能力水平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案例教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③通过案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总结案例教学的经验,编写案例库,可以丰富和发展案例教学的理论。④探讨了培养应用型管理专业人才的课程教育教学模式,为其他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运营管理;案例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166-02
作为管理类学生的专业核心课,《运营管理》课程不仅包括制造业,同样也包括服务行业的生产系统设计、优化与管理,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培养学生掌握现代高新技术企业运营管理的理念、技能和方法,并能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有效、柔性和快速反应的运营管理。《运营管理》课程应用性很强,针对绝大多数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尤其是企业运营管理经验的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来讲,案例教学是“性价比”最高的企业真实管理情境的教学形式,可操作性强且不受客观条件限制,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增长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有所用。笔者根据多年在《运营管理》课程中形成的案例教学经验,从案例类型、实施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教学心得。
一、运营管理案例的类型及选取
运营管理课程的案例类型多种多样,从内容上来讲,分为大案例和小案例,从案例是否被精雕细琢广泛应用来看,分为生案例和熟案例。不同类型的案例适用性不同,应该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有针对性地选取和使用,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一)案例的大小与选取
运营管理案例从内容来看有大小之分。大案例一般篇幅较长、细节俱全,往往涉及到运营活动中的某一阶段或具有相互联系的运营业务,如哈佛大学编写的经典案例均属此类型;小案例一般短小精悍,通常是根据企业生产运营活动的某一环节或某项知识点设计的案例。大小案例各有其优缺点。大案例注重提供大量的原始资料作为分析基础,涉及内容比较全面,且具有内在联系性,融合了多种知识与分析方法,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企业实际生产运营的全部状况,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繁复纷乱的背景资料中获取关键信息要素的能力。但大案例也有不足之处,内容涉及面广不利于教师备课,学生也很难把握主要知识点,且今后实际工作中,大多数学生并不会面临如此复杂的决策环境。而小案例强调企业生产运营某一环节的关键知识,提供企业缩影或某侧面情况,并不纠结于表面数据和细枝末节,这利于教师解决实践教学中的关键问题,避免学生陷入纷繁的数据资料,从而在短时间内接触到更多的案例,有更多机会了解企业实际运营情况,从多方面掌握运营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但其不足之处在于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运营管理案例教学中可以灵活选用大小案例。首先从教学目的来讲,通常在导入概念、理解方法原理时应用小案例。比如在讲授企业纵向一体化战略时,为学生介绍了上汽集团从仅有整车厂发展为97%以上的零部件为国产化的发展历程,该案例非常短小,重点关注上汽纵向一体化的原因,使学生对何时采用纵向一体化战略有个清晰的认识;在讲授企业选址方法的时候,引入了“东湾核电站选址”的案例,不到三千字的案例却清楚地对深圳市附近土洋、东山、湖头角三个备选厂址作了分析,对厂址技术条件、经济效果等因素做了比较,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快速地了解因素评分法在企业选址中的应用。而在对所学知识复结并鼓励学生探索式学习时则采用大案例。例如在运营管理课程即将结束时,会让学生讨论“惠普喷墨系列打印机供应链”这样的案例,该案例涉及到运营管理领域的多个问题,包括供应链设计、JIT制造、配送中心的功能、产品需求预测、安全库存制定、牛鞭效应、模块化生产、定制化延迟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对整个运营管理课程所学知识做个总结回顾。其次,可以针对教学对象选用大小案例。对于本科生来说,不仅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管理类相关知识还不能很好地融合。虽然运营管理课程通常都设置在大三或大四学年,学生已经学习了管理学、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管理类专业课,但掌握的知识点较为零乱破碎,无法连贯起来,这为分析运营管理综合性大案例带来很大难度,很难从纷乱的背景资料中发现主要问题,若教师一点点的梳理,课时又不够。因此为本科生教学更多选用小案例是不错的选择,既能够在课堂上当堂完成案例分析,又能够达到学生认识企业运营管理业务的多样化、掌握关键知识点的目的,增加了教学趣味性。而对研究生尤其是在职MBA学生来讲,则以大案例分析为主,授课过程中根据需要随时插入小案例。研究生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基础知识,部分学生甚至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多分析大案例能够培养他们快速发现本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综合能力;但小案例在课程讲授中也必不可少,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和理解。笔者的经验是在每章授课过程中至少运用2个左右的小案例作为引导和方法的说明,综合性的大案例采用5个左右为佳。
(二)案例的生熟与选取
所谓生熟案例是指从应用的广泛程度来分类。一些广为人知、在很大范围内得到应用,并且有极其详细的使用说明的案例可以称之为熟案例,这类案例通常在编写时被精心设计,背景资料、数据运用等非常讲究,使用说明也极尽精细,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师生反馈还不断地修正调整,哈佛大学的许多经典案例均属于熟案例。对教师来讲,使用此类案例有据可依,比较容易把控进度节奏,始终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讨论。而生案例通常是指根据最新资料编写的较为粗糙、未经打磨、使用者较少的案例,这类案例虽然涉及到的问题不一定典型,但因其数据资料比较新颖,更能反映当下的运营管理问题而受到学生欢迎。笔者使用的生案例通常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根据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资料自己整理,篇幅一般不长,能够说明问题即可。在讲授企业往原材料端纵向延伸时,就编写了国内最大的实木地板制造商――安信从单纯销售地板到种植木材的纵向一体化进程,选取的企业即贴近学生生活、又容易被各层次的学生理解;另一方面根据MBA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改编。MBA学生的毕业论文大多选用自己所在企业为研究对象,最能反映企业实际情况并且数据翔实。笔者所在学校以研究港口物流、航运企业为特色,MBA学员大多来自港航企业,在指导学生撰写宁波港口物资搬运的质量控制毕业论文时,把该论文改编成案例并应用于质量管理模块的学习,既能加深学生对行业的理解、又能学习质量控制工具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
在不考虑时代经济背景、仅作为知识点传授时,最好选用熟案例,利于教师备课。比如运营管理领域耳熟能详的“红酸果”案例,研究了红酸果生产流程中各环节处理能力差异过大的问题,该案例配有详尽的分析过程,甚至用仿真工具模拟出各种解决方案的效果,授课效果非常好;讲授供应链牛鞭效应时,“啤酒游戏”也是必用的案例,不仅学生感受直观,还有全球众多商学院学生参与游戏的结果作为参考。但涉及到当下经济背景和较新运营理念时,还是需要与时俱进,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地实际出发,选编符合企业运营管理实际发展的生案例,使学生感觉这些管理现象就发生在自己身边。
二、运营管理案例教学的实施方式
鉴于授课学时的限制,笔者在运营管理教学实践中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案例教学,能够在授课效率和质量之间取得平衡。
(一)即兴穿插式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需要即兴举例的方式,大多采用小案例,教师对案例的处理方法不直接发表意见,仅简短陈述企业的实际做法,多在引入运营概念、原理方法时使用。该方式既能运用多样化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又不需要学生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思考讨论,教学效率较高,很适合本科教学。
(二)分组讨论式。
当班级学生人数在40人以下时可以采用这种方式。通过团队合作,可以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发挥群体智慧,能够使案例分析多样化、全面化、周全化。这种方式需要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提前进行资料阅读和讨论,难免产生“搭便车”现象。教师要熟悉学生的背景信息,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和性格等进行合理分组,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等方式,每组控制在5~8人为宜,通过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引导每个小组成员参与讨论,并不时插入简短讲解,澄清学生的认识,达到教学目的。但其耗时性决定了一门运营管理课程使用1~2次分组讨论式案例教学比较合适,过多运用会挤占基础知识的传授。
(三)头脑风暴式
需要学生参与质疑讨论而不占用过多课堂教学时间的案例教学实施方式,其授课效率在即兴穿插式和分组讨论式之间。即在学生提前阅读资料的基础上,老师通过直接点名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讨论,每个问题都可分为质疑、答疑、存疑这样的环节,让学生之间互相质疑、答疑,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可以存疑。每个问题可以让2~3名学生参与进来,一个案例可以涉及到6~10位同学,通过头脑风暴式的轰炸,学生对案例的认识更加清晰,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运营管理案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案例更新难
熟案例虽然经典但过于陈旧,并且缺乏国内企业的案例,完全依赖教师自身编写或寻找课程适用的生案例,不仅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还难于保证案例教学质量的稳定。
(二)案例教学的效率有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案例教学要求学生的积极参与,碰到发言不活跃的班级,往往难以碰撞出火花,造成教师自问自答的局面。
(三)教师缺乏企业运营经验,导致案例难以讲透
运营管理案例的真实性和实践性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运营实践经验,否则对案例的分析只能停留在文字和理论表面,难以深入到实践中,达不到案例教学的目的。学校应该多渠道鼓励教师适度参与企业的运营工作,以提高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施工
中图分类号:F54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最近几年来,随着交通建设事业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将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的施工以及管理工作做好已成为发展的关键,通常交通工程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并由多种不同因素决定着,因此当前倍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就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的施工与管理,而且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对于交通建设事业的发展已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交通工程施工与管理的前提就是使交通工程安全施工的设置趋向规范化、现代化以及设施化。
2、交通安全设施工程的构成
交通安全设施工程主要包括高速公路护栏、道路交通标志、路面标线、隔离设施、防眩设施、视线诱导标志等;交通安全设施工程的工程质量直接影响高速公路整体工程质量和现代运输对公路美学的要求,关系到高速公路营运后安全、舒适、快速、高效运行和整体功能的全面发挥。交通安全设施已经成为区域性视觉系统的一部分,有利于驾驶人员预见到公路方向和路况的变化,提高行车的舒适性,并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和事故造成的损失,实施专业化的工程管理制度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和顺利投入使用的保证,是实现速度与效益、数量与质量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聘请工程经验丰富、综合素质比较高的的专业人员,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根据工程特点,紧扣工程重点、难点,定人定岗定责对监督工程质量,确保工程进度都是必不可少的。
3、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施工要点
3.1 交通标志
交通标志的设置一般来说都较为分散,必须根据具体路段的情况布点。因此,施工重点应在对其桩号、版面内容与路面状况是否一致进行考察,注意不干扰视线、与高压线保持距离、预埋基础和指路标志的状况。
3.2 交通标线
把握交通标线作业的温度和速度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因此,交通标线施工考虑涂料的不同性能指标,作业温度要求在6~30℃之间,气温过高时适当增加车辆禁行时间,并从使用者目的、路面特性和车流等因素来设置振动标线的型号、外形和间距,另外注意进行经常性保养设备。
3.3 护栏
护栏立柱设计严格以设计图为标准,对于立柱放样出现的间距零头,通过调整段和间距分配零头数,预埋管线与立柱位置矛盾时,应对立柱位置进行调正,并避开中央分隔带通信人井,打桩位置要求精准,而在中央分隔带的大中小桥、明涵洞等位置应按照设计标准用砂浆(11#左右砂浆)将立柱固定在预留孔,而在暗涵洞、暗通道等位置,应提前浇筑混凝土基础,留出立柱孔,在混凝土凝固后再用素混凝土把立柱固定在预留孔中。
3.4 隔离栅
由于公路通达性的要求,隔离栅的设置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为避免与车辆通行的矛盾,土建单位应预先用全站仪划出公路用地界,确定隔离栅的位置。隔离栅是公路与外界的分界线,因此还要注意设计美观。在隔离栅布置前,还应提前平整夯实地面,清楚杂物杂草,起伏较大的地面用推土机进行修平,避免出现较大的路面颠簸。
4、交通工程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些年的发展,我国在交通建设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使我国的经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交通的实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交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通工程的安全施工管理作为交通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劳动力与多种原材料的有机组合,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途径。我国在交通工程施工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也因此影响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只有充分认识问题的存在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4.1现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足
安全意识的问题是根本性问题,安全问题说到底还是安全意识的问题,因此,要解决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必须从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做起。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是施工安全的重要因素,而交通工程施工中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也关系到整个工程进度的顺利展开,是施工安全的重要因素。但是我国目前的现状不甚美好,很多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高,没有意识到施工安全的重要性,总是抱有一种侥幸的心态。据统计,在我国的交通工程事故中,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所导致的。因此,培养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对交通工程的安全施工与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4.2缺乏全面有效的控制和监管
交通工程的施工现场一般劳动人员众多,很难对每个人员都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在工程的进行过程中,由个别劳动人员的违规操作所引发的质量问题频频发生。交通工程施工人员大多纪律散漫,施工工具和材料任意摆放,互相之间相互走动,擅自离岗现象严重。如何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是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4.3质量控制过程存在隐患
交通工程现场施工所需材料众多,施工工序也十分繁杂,对于所需要使用的原材料往往不能进行一一检查,而抽检的方式,又很可能会遗漏一些质量有问题的材料,因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很难做到百分之百的符合原定的质量目标。不合格项目引发的返工和维修不但加大了工程量,也产生了额外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因此,对施工现场质量的控制成为业界面对的难点之一。
5、如何加强交通施工的现场管理
5.1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
要建立高效率的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机构,按照科学、标准、规范的思想,建立一套严格的工程现场管理制度和可行性强的工程现场管理程序,将工程施工现场的分工与协作落实到位,充分考虑各个工种之间的配合,在各个施工班组都建立逐级负责的考核机制,最大化的满足施工设计要求,提高施工单位经济效益。由于工程施工现场不确定因素较多,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受到的威胁也较大。交通工程的现场管理涵盖了施工单位各个层次的人员以及施工现场的所有工作人员,周期较长,受外界影响较大,因此,工程的现场管理普遍难度较大,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不仅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影响了社会安定。因此,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安全法律法规,分析并制定一整套符合施工单位实际情况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强的安全管理方针。
5.2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是交通工程施工现场的指导性文件,一个科学的施工方案能够将人力、物力和财力最大化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因此,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应组织好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部门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并反复考虑,在现场施工时要严格执行。
5.3严格控制施工材料质量
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需要从监理的角度,明确监理的内容和提高监理的质量:
5.1监理工程师在施工现场检查施工单位的材料,检查材料是否具备生产许可证、出厂证明、质量合格检验书和试验报告,同时检查产品的质量、性能、规格和数量等,并对生产厂家的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以及是否拥有完善的计量、检测、试验工具等进行考察。
5.2设施施工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来源,需要经过监理工程师批准,并按照相关标准规程性能试验和质量检验,经证明质量和性能达标后,方可进行采购和使用,否则不能将原材料和半成品用于工程施工。
5.3监理工程师随机抽样原材料和半成品,按照国家乙级资质试验单位检验合格标准进行检查,常见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有立柱、连接件、防阻块、标志板、防眩板、横梁、热熔涂料、网片、波形梁板、反光膜、突起路标、刺铁丝、玻璃珠等。
5.4钢制品的重点检查,材料到场后,监理工程师抽样检验,检查钢制品的外观和测试镀锌量,检查的方法是将200件钢制品作为取样单位,然后分别抽取立柱、波形梁、斜撑、铁丝、连接件各1件进行测试。
5.5施工单位定时观察材料的质量变化,并及时向监理单位上报观察的结果,如果发现材料质量存在问题,要立刻停止使用和采购这种材料。
关键词:高校教师;业务档案;档案管理;师资队伍建设
一、高校教师业务档案的主要内容
高校教师业务档案的内容较为丰富,可以将其分为自然类信息资料、教学类信息资料以及科研类信息资料三大类。其中自然类信息资料主要涵盖的是教师的个人信息,从这些资料中能够了解到教师的学历信息以及工作履历等。同时还可以对教师的在职培训情况进行了解,包括各类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职称等。从自然类信息资料中,可以充分了解到教师的学缘情况以及职业发展背景;而从教学类信息资料中,则能够了解教师在长期授课过程中形成的教学记录,包括教学目录、备课笔记、示范教案以及考核信息等,能够从这类资料中对教师工作的基本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而在科研类信息资料中,则能够对教师的各类科研成果以及学术论文等进行了解,此类信息与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密切相关。
二、加强高校教师业务档案管理的方案明细
(一)明确管理职责。在对教师业务档案进行管理时,管理人员要在细化业务档案管理内容和管理范围的基础上明确管理职责。在高校教师业务档案管理过程中,会涉及到不同的档案资料。在进行教务活动相关的档案材料管理时,应将该部分的资料管理职责交由教师所属的教务部门以及教研部门等进行共同管理;在材料管理过程中要做好材料保管,进行材料收集和归档管理时,管理人员要将该工作交由教务部门负责,应要求教务部门在对材料进行收集和归档时做到规范、准确、完整。对于高校自身而言,也要积极地进行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加强硬件设施建设,规范业务档案管理系统,提高教师业务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二)完善管理制度教师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内容较为复杂,会涉及到较多的管理环节,包括资料收集、整理、分类以及保存。对每一个环节,管理人员都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在材料收集环节,学校要完善组织管理制度,构建专门的档案材料管理部门,并安排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确保在档案室中保存好教师的业务档案。此外,管理制度的制定人员还要注意对档案材料收集渠道和方式制度的完善,要不断拓宽材料收集渠道,确保材料信息完整。其中包括教师主动上交材料制度和材料的被被动收集制度,要配合多样化的材料收集手段,比如可以搭建材料收集网络,为线上资料递交提供支持。其次,对于档案管理而言,还应该推行档案的分类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审查制度等,确保归档的档案具有完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三)提升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在对教师业务档案进行管理时,管理人员要关注档案管理的外部环境,首先要确保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业务档案管理意识,加强档案征集工作。作为业务档案的征集人员,应该关注教学科研工作的第一线,提高档案征集意识,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准确的档案资料。各学院的有关人员都应该参与到教师业务档案的征集工作之中,要将关键人员的档案征集工作效率作为衡量其工作奖惩效益的标准。在对教师业务档案进行管理时,管理人员应具备现代化的管理意识,要确保学校、教师以及档案室三个主体的高效合作,实现对档案的共同管理。在对档案进行具体管理时,管理人员要善于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建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可以建立电子档案库,实现教师业务档案的网络化管理,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更加高效地对教师业务档案进行管理。(四)合理利用业务档案。在进行教师队伍管理和建设的过程中,会对教师业务档案有较高的依赖性,对于教师业务档案,高校应在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应用。而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应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调用教师业务档案资料,使领导能够充分了解到教师的业务水平,确保领导可以了解到有价值的信息。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善于对教师进行激励,可以采取名师引领制度,将成就较为突出的教师的事迹展示在教师业务陈列室,形成积极向上的教师队伍发展氛围。
三、基于业务档案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一)调整师资队伍内部结构。高校在进行师资管理时,需要关注对教师队伍内部结构的调整,要以重点高校为标杆,使高校整体的教师职称比例缩小到合理的范围内。对于一般院校而言,应按照教育部文件规定对教师职称进行管理,高级职称与专任教师的比例至少要达到1:18。在调整师资队伍内部结构时,首先要对教师职称、学历以及学缘等内在结构进行调整。其次,要推行教师职务聘任改革制度,要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以此来确保教师之间通过公平的竞争展现自身实力,使得高校能够挑选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以及突出科研成果的教师,从而实现学科带头人团队建设,增加高校的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而在对教师队伍的内部结构进行调整时,也要注意对教师的教学成效进行科学的评价,帮助教师反省与提升自我,并帮助教师找到自己真正擅长的专业发展方向,从而优化师资队伍内部的专业结构,实现师资队伍专业程度的提升。(二)加强师资队伍外部结构建设。在对师资队伍内部结构进行完善的基础上,还应该重视对师资队伍的外部结构进行建设。管理人员要对师资队伍的外部结构有充分的了解,在进行建设时要把握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创设教师团队的发展文化。管理人员要在完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努力创设一种能够激励教师进行不断自我提升的氛围,在良好的发展文化环境下,师资队伍结构才能真正地得以有效调整;二是积极地建设师资队伍的硬件设施,包括教研室的演示设备、科研设备等,要确保各项设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并获得更为精确的数值。通过硬件设施的完善,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能够拥有良好的科研发展环境,完善的硬件设施也能为师资队伍内部结构的调整提供助推力。(三)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对高校教师进行管理时,要将其作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基于业务档案对教师进行管理,则需要在推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时,进行适当的创新与调整,要抓住管理核心,优化顶层设计,注重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积极创建新型用人制度。高校在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时,要了解内外部的发展环境,对学校以及地区的发展规划都要有清晰的认知。在用人方面,要推行多元化策略,可以采用聘任制以及考核制,这样才能彰显出高校的教师队伍的管理水平。高校在进行具体的管理时,应以学校发展规划为基准制定岗位规划,要做到因岗设人,要严格避免出现因人设岗问题。院系应作为学校发展的出发点,在设定具体的岗位时,管理人员要与院方负责人进行充分的协商,要适当地进行权力下放,赋予院系以一定的自主权,以便进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人才招聘工作。从院系出发进行岗位设置,并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聘任教师。对于学校而言,也可以开展内部培训,在应聘高级职称的教师时,要格外关注教师的个人能力与业务水平,对于已经聘用的人员要及时的进行公示。在当前“双一流”高校建设背景下,各个高校要以学校的发展目标以及学科建设目标为重要依据,积极地进行“双一流”建设。在这一发展方针下,各个高校则要注重对教师岗位的优化设置,要针对不同的教师制定不同的职业发展规划,为其提供不同的职业发展平台与晋升渠道,基于此,可以实现教师的个性化发展,为师资队伍的壮大提供更多的活力。(四)推行分类管理与差异化考评制度。在高校进行教师业务档案管理时,针对档案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应具备分类管理意识,在对档案进行分类管理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对教师的差异化考评。对于大部分高校而言,其在设置学科时,一般都会涵盖不同的种类,包括基础理论和工科专业目以及文科专业等,在进行考评时,应做到全面衡量。基于此,高校在进行教师水平考核时,应采取差异化考核策略,不同的专业要使用不同的考评制度,要认识到专业间的差异。而在对于具有差异的考评策略进行实施时,管理人员则要坚持科学的考核原则,即全面考核与重点考核相结合。在考核时,一般的考核内容为必须考评的内容,此外,在进行重点考核时,则要结合院校和专业的特点进行确定,确保考核体系符合院系的发展规划要求。在执行具体的考评活动时,考评人员要坚持正确导向,将科研、实际贡献作为考评导向。基于此,教师可以了解到科研的重要性,从而能够结合国家的最新动态,进行相关的科研活动。在高校中,科研活动更加倾向于数学系、物理系以及化学系等工科专业,教师在对其进行研究时,应具有国际化视野,力求产出一流的创新成果。除重视科研导向外,还应该关注院系特点。各个专业的教师都要注重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要关注自然学科、社会学科的自身特点,制定差异化的考评策略。与此同时,也要对良好的晋升通道进行创设,要为优秀教师提供更加方便的晋升渠道,帮助教师实现职位以及能力上的双重晋升。基于上述措施,优秀教师职位晋升缓慢而缺乏工作积极性的问题将得以有效的缓解,同时高校教师也更加能够感觉到被尊重与被重视,从而能够对高校形成更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也同样能够真正地发挥自身效用。
关键词: 公安院校 教育管理模式 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
一、公安院校教育管理模式的现状与挑战。
公安院校以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事业接班人为目标,在教育教学方面采取课堂教学、实验实训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模式,在日常管理方面实施严格的警务化管理制度,在“第二课堂”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强调环境育人、全过程育人。这种具有鲜明公安特色的教育管理理念和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为我国公安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
然而,面对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社会环境多元变化,公安高等教育理念的“人本化”发展,在校学生个性特征愈加明显等新情况、新变化,公安院校现有教育管理模式的缺陷越来越明显,正走在机遇与挑战的交叉口。
首先是来自教育管理理念方面的冲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中“人本主义”、“全面发展”思想理念逐渐凸显,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这种教育管理理念和模式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更是高等教育管理的应有之义。它强调重视人的因素,更倾向于学生主体地位和作用的肯定,尊重和发展独立的个性,有助于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学生素质不断提高,实现教育管理的科学化。
反观公安院校现行的教育管理理念和模式,仍然沿袭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具有浓厚行政色彩的制度化模式,上下等级分明导致单向灌输和垂直管理,僵化而缺少活力,权力比较集中导致人员创造性和发展性降低。在现行教育管理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得不到专门锻炼和持续提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再学习能力;学管干部在管理教育工作中起决定作用,教学与管理的结合不够紧密,学生的自我管理教育意识较差,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生组织和学生活动侧重自上而下的统一组织,自下而上的社团活动开展不足,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其次是来自就业社会化等政策变化的挑战。在毕业生不能直接到公安机关上岗就业的情况下,公安院校现行教育管理模式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弊端更加突出。公安院校在教育教学上过于突出专业技术教育,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后劲不足。公务员考试面向所有高校毕业生,考试中即使涉及一些公安专业基础知识,其他高校毕业生也能通过短期强化记忆来解决,公安院校学生在这方面无优势可言,又缺少去别的行业和领域发展的任何准备,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这种情况不仅浪费了大量缺乏的教育资源,还可能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再次是来自教育管理对象和方法等方面的挑战。公安院校教育管理的对象是学生(学员),包括参加培训的在职民警、接受研究生教育和第二学位教育的高校毕业生,以及通过高考接受学历教育的本科生或专科生,存在层次众多、来源复杂、需求多元等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员)在心理发育、生活背景、基础素质、发展需求等方面差异很大,这对追求整齐划一的现行教育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以公安院校本科生或专科生为例,目前在校学生多以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为主。一般来说,他们充满自信与活力,能够迅速接受新事物,需要更多的自由空间,更喜欢按自己的理解行事。这些在校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不再愿意被置于非主体地位,不再愿意单方面接受教育管理者的说教约束,而公安院校现行的教育管理模式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在方法上讲究等级与服从,多以单向灌输为主。这样的矛盾长期存在下去的话,学生往往会形成两种极端认识或行为:一是被动地接受学校的安排,对利益表现出冷漠疏远,缺失主动性与创造性;二是基于自身好恶进行判断,排斥、反对学校的各项安排,甚至出现仅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无视客观现实的认识偏执。
如何回应教育管理对象上的新变化,进而构建适应新要求的教育管理模式,是公安院校教育管理者必须正视的重大问题。这些现实呼唤着公安院校应随机应变、顺势而上,不能再抱着传统理念和模式不松手,而要在教育管理模式上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
二、加强自我教育管理是完善公安院校教育管理模式的突破口。
古今中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一再强调,自我教育在教育机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没有自我教育过程,教育目的就难以实现。自我教育强调通过认识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满足实现更为积极主动的教育管理,从而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社会竞争愈加激烈的今天,大学生能否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不仅与高校的教育管理紧密相连,还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难以分割。一方面,学生能力素质的形成主要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思考有选择地接受教育内容的结果。另一方面,在强调社会化终身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后,更多地是通过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来转化思想和控制行为。
公安院校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政治忠诚度和公安业务技能,更要重视自我教育管理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满足学生探索新知识、渴望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使学生达到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境界。自我教育管理能力是警察大学生毕业后立足社会、立足岗位的必备素质。而公安院校现行教育管理模式过于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而忽视育人功能,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自我教育管理是公安院校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也是进一步优化公安高等教育效能的重要途径。基于自我教育管理理论,将学生作为主体引入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系统中,构建学生自我教育管理模式,拓宽学校与学生相互联系的渠道,为公安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成为消除现行模式弊端进而改良完善现行模式的重要突破口。
我国关于大学生自我意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理论研究在高等教育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和提高,在价值作用、内在机制、路径模型等方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这些成果对公安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由于存在专业规模、培养目标、传统习惯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公安院校不能照搬普通高校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理论和模式,而应该构建适应时展潮流、符合公安事业需要、切合院校和学生实际的自我教育管理模式。
三、构建公安院校学生自我教育管理模式的路径。
以国内外大学生自我教育模式的成功经验为基础,以促进警察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大胆突破和纠正当前管理教育模式的局限和缺陷,积极探索学生自我教育管理模式的新路径,是推动公安院校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核心任务。结合公安院校的实际情况,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自我教育管理的良好氛围,使自我教育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建立有效的组织体系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使教职员工正确认识自我教育管理的内涵和意义,使学生正确认识客观自我与理想自我的矛盾,了解自己在学校和教育中的主置,明确自己担负的使命、责任与义务,激发积极向上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自觉地按照公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培养目标塑造自我、完善自己、发展自己。在教学和管理的过程中,公安院校上下都要解放思想,研究新情况,采取新举措,解决新问题。开展从学生需求出发、为学生需求服务的“订单式”教育教学活动,积极启发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关注学生的批评、意见和建议,重视、提倡和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二要健全完善自我教育管理的规章制度。教育管理工作应避免相互掣肘和“一盘散沙”的现象。公安院校要在统一领导、教师、职工和学生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全盘考量,建立健全保障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的配套规定,用明确的规章制度约束人、引导人、激励人。例如:在教学、服务、管理、课外活动等方面,明确规定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的理念原则和实施措施、考核表彰办法等,以求加强和改进公安类院校大学生管理教育模式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三要完善“五位一体”学生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凝聚和引导作用。建设一个衔接紧密、协调高效的学生组织体系,不仅能够为学校、老师与学生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还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主要载体。为了改变“等靠要”思想和被动开展工作的局面,为了进行高水平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公安院校不仅要优化目前的团组织、学生会和社团组织的机构设置和工作职能,还应建立完善负责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学生组织,包括负责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和负责专项工作的学生组织(如学生督察队、记者团、图管会、后勤保障工作学生委员会、教学联络员协调会、同乡联谊总会等),构成团组织、学生会、社团组织、自我管理委员会、专项工作组织“五位一体”的学生组织体系。由于各类型学生组织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对象不同,“五位一体”学生组织体系应结合实际情况而建设,不能搞上下对口。如在学校层次不设自我管理委员会,在大队层次不设专项工作组织,可设社团组织,做好自我管理委员会与各中队队委会的衔接配合。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针对公安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强烈的“同乡情”传统和多年承续的同乡会组织,成立同乡联谊总会并给予经费保障和思想引导,是重视优秀同乡的引导帮助作用,营造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的必要之举。
四要推行“学长制”,积极发挥学生的“传帮带”作用。打破同乡的地域限制和社团的组织界限,实现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帮助指导、双学位学生与本科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为自我教育管理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抓手。在学生大队内推行“学长制”,优秀的高年级学生用自己的经历感悟和热忱的关心指导来帮助引导低年级同学,不仅可以宣传挖掘典型人物和事迹,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传帮带”作用,有效增强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在具体措施上,以本科生为例,在新生入校的一年内,选拔优秀的大三年级学生担任新生区队的区队长,负责区队内所有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选拔优秀的大二年级学生担任新生班长,负责两个宿舍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并协助配合区队长做好工作;区队长和班长从新生到校即与所负责的学生共同住宿,方便他们了解掌握相关情况并有效开展工作;通过轮流安排新生担任副区队长和副班长来考察培养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为进入大二年级顺利实现交接做好人才准备。在推行“学长制”时,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建立规范的选拔、培训和使用、考核制度,做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二是学管干部要对开展工作的“学长”进行认真指导、全面考核,切忌“大撒把”、“一推干净”。
五要建立“学生助理”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目前,地方高校普遍实行“学生助理”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院的教学、管理和科研工作,不仅增加了勤工助学工作岗位,减轻了工作人员的事务性工作压力,拓宽了学校与学生相互联系的渠道,还是学生主人翁意识和主人翁地位的体现,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重要途径。公安院校可以借鉴这一模式,在办公室日常工作、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学籍管理、考务管理等工作岗位聘任学生助理,负责协助一线工作人员完成一些事务性工作;在行政部门领导岗位聘任学生助理,搭建学院、部门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负责信息收集与沟通工作;在教学系部聘任学生助理,协助教师完成教学和科研工作。当然,明确各类型、各岗位学生助理的选拔要求、工作职责和考核标准、补贴待遇是这项工作的基础保障,组建学生助理团是对学生助理进行培训和管理的必要形式。
六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搭建锻炼能力的平台。公安院校各部门和各学生组织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努力搭建拓展素质、提升能力的平台,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激发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完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要强化社会实践活动,大力开展警民共建、青年志愿者等服务性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服务性社会实践和警务实践活动中正确认识社会、认识他人、认识自我、认识公安工作,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忠诚意识和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理念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念,提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观权.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新挑战、新理念、新手段.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4):215.
[2]蒋洪甫.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构建思考.继续教育研究,2008(06):57.
经济法是高等院校经管大类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如果仅讲授法律理论和法律条文,就会显得枯燥、抽象,难以理解与掌握。
传统的法学教学法,多注重法条阐释。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迅速发展,法律规范日益增多,法律现象日益复杂,单一的法条本文由收集整理阐释是远不能适应客观要求的,更何况繁多的法律规范是学生在学校阶段不可能全部掌握的,即使是掌握了现有的全部法律规范,还有一个旧法被修改,新法不断颁布的问题。如何适应客观要求,这就需要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概念、原理,学会如何运用这些基本的概念、原理去理解法律、评价法律现象。采用案例教学法,正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案例教学法为美国哈佛大学首创,该方法强调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法学知识。案例教学不仅重视人的知识,更重视人的能力,是“授之以渔”的教育方法。
笔者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一、组织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讨论或辩论
在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学生知道很多经济案件,只不过了解得不够深入,他们希望教师能科学而有条理地对这些案件做出解析。此时,教师若在课堂上引入此类学生略知一二而又急于深知的案例去迎合学生的需求,必然会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2012年经济法的课堂教学工作中,笔者从社会热点案件中,选取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史上的一个典型案例——“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ipad商标权属纠纷”让学生辩论,以便加强学生对合同法中“表见”这一法律制度的正确理解,加深对“商标权转让方,应是《商标注册证》上的商标专用权人。商标权转让,应经商标局核准后发放有关证明,并依法公告,受让人方始享有商标权。”等商标法知识的印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商事仲裁的程序与救济”这个法律知识和“合同无效”法律制度,笔者选取了价值1080亿元的“中国商标第一案”广州药业与加多宝母公司鸿道集团关于王老吉商标的纠纷案组织学生讨论。在案例的讨论中,笔者作为主持人,积极引导学生发言,有效地把握课堂讨论气氛,防止讨论气氛过于激烈或者冷漠。案例涉及的问题由学生进行分析、解释和讨论,教师则围绕题目中心给予必要的引导,以免偏离案例分析讨论的目的要求。这些典型案例的讨论或辩论不仅可以使理论讲授变得生动活泼,而且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抽象的法学原理,并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组织模拟法庭
模拟法庭作为一种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由于学生亲自扮演某一角色,全面介入模拟诉讼活动中,为学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创造了一个“真实”的环境。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案例的选择一定要有典型性和可辩性,能有让各个角色充分发挥自己才能,施展才华的空间。这需要教师做足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否则根本达不到应有的课堂教学效果。具体而言,教师首先要精心选择教学案例。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如何让学生置身于案例之中,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到案例的探讨之中。在2012年经济法的课堂教学工作中,笔者选取了全国法院2011年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之一“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与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三际无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奇智软件(北京)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组织模拟法庭,以便学生正确掌握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商业诋毁”相关内容。2.选择角色,布置任务,分头准备。这是模拟法庭教学活动的重要阶段之一。在这一阶段,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分析案情(上述不正当竞争案要帮助学生确立辩论的重点:第一,腾讯和奇虎是否存在竞争关系;第二,商业诋毁的构成要件及被告是否构成商业诋毁。)制作需要的各种法律文书,熟悉相关法律条文、诉讼程序等。3.模拟法庭审判结束后,教师组织对模拟法庭审判活动进行讨论。尽量让每位学生对该案的审理发表意见。在此基础上,最后由教师进行讲评。如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运用法律是否正确等。模拟法庭的过程能够教会学生相互沟通。同时,学生还能学会如何互相评论、批评,学会如何以建设性的方式向别人提出自己的意见,同时也学会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
三、让学生自己选择和分析案例
学生对某方面的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时,就想跃跃欲试,展示自我。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自己选择和分析案例。讲完某一部门法,如竞争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等,可以布置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课后选择并分析案例。然后专门抽出一定的上课时间,让学生到台上把自己选择的案例和分析的结果公布于众,让全班学生参与讨论。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其牢固掌握相关知识,更有利于增进教学相长。该方法的运用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
理解位移—时间图像的含义,初步学会对图像的分析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及思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最简单的运动,教材通过汽车运行的实例给出定义,且下定义时没有用“在任何相等时间里”这种过于数学化的说法,适合高一同学的学习情况.本节的重点是由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用图像法研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本节教材没出现任何公式,而是利用图2—6形象地描述了一辆汽车的运动情况,图上还标了位移和时间的测量结果.教材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测量数据,取平面直角坐标(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取单位,定标度),再根据记录数据描点,最后画出表示汽车运动的结果.教材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测量数据,取平面直角坐标(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取单位,定标度),再根据记录数据描点,最后画出表示汽车运动的位移图像为一直线,这个程序体现了我们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要让学生领会.本节的第二个知识点是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教材也是通过生活常识直接给出定义,本节的最后对图像法做了一个简介,能够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教法建议
本节内容不多,但学习了一种新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即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图像,图像反映物理规律,这是我们通过实验探求自然规律的一要重要的基本的途径.应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真正让学生自己能画出图像,并练习分析图像所代表的过程或规律.学生容易把位移图像看成物体的运动轨迹,我们要注意强调它们是根本不同的两个东西,如果学生基础较好,我们应该尽量使学生看到物体的位移图像能想象出物体的运动情况,也应该使学生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正确地画出物体的位移图像.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的建立.
教学难点:对位移图像的理解.
主要设计:
一、匀速直线运动:
(一)思考与讨论:
1、书中给出的实例,汽车每经过100m的位移所用的时间大致为多少?
2、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
3、如何建立位移——时间图像?根据图像如何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
4、如图一个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分析物体各段的运动情况?
(二)多媒体演示,加强对位移图像的理解
将教材图2—6及图2—7做出动态效果.
(三)练习:给出另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例子,让同学自己画出位移图像.
(四)教师小结位移——时间图像的有关知识
1、图像是描述物理规律的一种常用方法.
2、建立图像的一般步骤:采集实验数据,建立表格记录数据,建立坐标系,标明坐标轴代表的物理量及标度,描点做图.
3、分析图像中的信息:(轴的含义,一个点的含义,一段线的含义等)
二、变速直线运动
(一)提问:
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请举例说明.
(二)展示多媒体资料:
汽车启动及进站时的情况.
[关键词]知识管理;教育信息资源建设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优质教育信息资源为信息化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保障,但是大量低质重复的信息资源也容易使学习者产生“网络迷航”或“信息沉没”。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中,积极引入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使得学习者可以高效利用和管理信息和知识,是教育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现实课题。本文结合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实际问题,探讨知识管理平台的构建方案,以期对提升教育信息资源由数据信息管理到高效知识管理的层次建设进行有益的探索。
2教育知识管理概述
在人类文明进化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对知识的管理,在人类社会不同发展时期,对知识进行管理也相应存在着不同发展阶段,包括农业经济时期的文献管理、工业经济时期的技术管理、信息经济时期的信息资源管理,以及知识经济时期的知识管理。可见,知识管理是在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满足人的实际需求为核心,对知识内容进行管理、组织和重构的管理活动。就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而言,则是管理学领域知识管理的理念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和衍生。国内外相关学者在分析教育知识管理的特征和内涵时,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目前普遍认为,教育知识管理是运用相关技术工具对知识进行数字化处理、加工、存储、传播和利用的过程。教育知识管理与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信息管理有着本质的区别,更强调从获取信息数据到构建知识的转化,更强调新知识的创新创造和生成共享。因此,信息化教育需要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可以促进信息化教育。
3目前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数字化资源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实践中,当前多数学校的思路和理念依然因循守旧,延续了传统模式下对教育信息的汇集和整理,更多的学校仅仅是将众多的教学课件、案例素材、网络视频等存放在校园服务器或者门户网站上,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者更多关注“量”的堆砌,鲜有关注“质”的评估,缺乏对知识管理在信息时代的新特点新内涵的关注和把握,导致诸多静态资源难以在师生的日常教学实际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次,对于既有知识的管理,更多的是进行有限的汇集整合,并没有从知识生成、知识迁移、知识转化、知识共享的角度,对知识体系进行与时俱进的扩充和甄别,也缺少与教学的实际应用进行有效融合。如何建设和管理一个优质高效的教育信息资源系统,能够为信息化教学和信息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撑,是当前面临的现实课题。
4面向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知识管理平台构建方案
4.1知识管理的实施步骤
知识管理的实施是以促进信息化教育为目的,考虑内外部环境与资源,选择支持知识管理的基础设施以及战略规划,并且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与引进各种知识管理的流程。依据安达信咨询公司的知识管理项目的实施方案,具体的实施方案可遵从如下六个步骤:(1)认知管理阶段认知是实施知识管理的第一步,主要任务是统一学校对知识管理的认知,梳理知识管理对学校整体管理的意义,评估目前的知识管理现状,帮助学校认识是否需要知识管理,并确定通过知识管理进行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正确方向。(2)战略规划阶段此阶段的目的是拟定知识管理战略,即知识管理的目标与范围焦点,同时拟定信息技术、组织架构及知识管理流程等方面的战略。具体而言,首先从学校教育信息化战略以及教育教学各个业务流程及岗位等进行知识管理规划;其次制订知识管理相关战略目标与实施策略,并对流程进行合理化改造;另外还需进行知识管理技术的需求分析及规划等。(3)设计阶段此阶段包括以下两个重要工作。先导计划的选定:知识管理项目常会先选择一个对于组织抗拒较小,接受程度较高;能突显效果,以产生回响且较易成功的地方开始,以提高整体信心。因此,在建设面向教育信息资源的知识管理平台时,可先面向教师的教学实际需求,如教学课件、教学素材、网络课程等,进行知识管理的实施,在获得教师的普遍认可后,再继续推进到整个学校层面的信息资源,包括管理类资源、服务类资源、社会性资源等,由此实现循序渐进的建设进程。四大构面的设计:四大构面包括战略规划面、流程面、IT面以及人和组织面,对其设计即对战略阶段所规划出的目标与方向进行具体实施设计,此阶段属于操作导向的设计。例如,在信息技术方面,将针对知识库中的内容、框架、组件、模块、索引和接口的设计;组织架构中各种知识管理流程的活动设计、相关角色的设计、工作环境与接口设计等。(4)原型开发与测试阶段安达信公司主张知识管理项目的引进要以原型即proto-type的方式进行,即先从小部分引进,边做边学,边做边改,通过使用者和各知识管理相关单位不断地沟通,按照“原型开发——原型测试——原型修改——再测试”的循环工作方式,以便学习和扩大延伸知识管理的范围。(5)导入阶段知识管理项目经过原型的循环扩大到使用者认可接受后,就可以进行引进上线的阶段,此时要特别注意教育培训、技术支持、配套服务和维修改错等工作。另外要使广大师生员工了解在变革过程中,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和权限,师生员工或多或少会对新的变革产生抗拒心理,而通过明确职责和权力,能提高其配合意愿,确保知识管理平台的顺利实施。(6)评估维护阶段完成知识管理与系统导入工作后,必须对平台系统作出正确评估,并将所获得的结果进行回馈,运用到知识管理战略规划中。此外,由于环境的改变,知识管理的内容与方法也要随时更新,否则仍利用陈旧的知识就会产生负面效果。因此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中,必须对既有资源进行全盘清理,对一些效用较低、重复度高的信息资源要及时进行清理和归并,同时要引入最新资源形式和相关研发成果,使得教育信息资源体系始终处在一个较高层次,从而有效推动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4.2知识管理实施中的流程规划
在流程规划中,具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确认策略性业务循环;第二阶段是找出信息杠杆点;第三阶段是加入人员;第四阶段是确认信息和知识内容。由此绘制而成的知识历程图才会显示出“谁”“何时”需要“什么信息和知识”,可为建设知识管理架构提供行动指南。反映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中,即对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的分析,对教学模式中涉及到的课程教学的整体流程、其中的关键信息点和知识点,师生双方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开发和使用信息资源的实施策略,以及对全篇知识内容体系的整体认知等。
4.3知识管理实施中的技术规划
知识管理平台实施的技术规划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内容标准化,即在知识历程图和知识网络图的基础上,创造通用词汇,制定知识内容类型,为收集、分类、存储和分享建立共同的标准;二是在知识内容标准化的基础上,建立技术解决方案,包括系统功能架构、技术实施方案和策略等。(1)知识内容标准化知识内容标准化就是创造编制通用词汇,为整个平台系统提供一致适用的分类机制,使得散放各处的知识内容,无论是结构化还是非结构化的或是非文字表达的知识内容,都能够遵循一套统一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内容结构开发、知识管理自动化流程设计等工作。因此,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中,首先要进行数字化知识分类,这些数字化知识包括网络信息、教学课件、电子文档、数字图书、以及相关教学视频、音频素材,也包括网络数据库等。对其进行有效编码和归类,使其更加清晰明了和结构化,从而更易查询、索引和呈现,于此也可促进知识的隐性与显性的转化和利用。(2)确定技术构架在规划知识管理技术方案时,可从以下七个方面确定技术架构,根据实施的具体情况,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一是在界面层,建立起全局统一的外观,为各种来源的信息和知识提供一致性的访问界面,建立个性化的统一的浏览方式,采用成熟的门户设计技术及培养称职的界面设计人员。二是在存取层,实现保护信息和安全控制,确定信息和知识存取的权限,评估各种存取方法和成本,慎重选择存取技术,确定安全人员和密钥设置,在存取安全和便利之间寻求平衡。三是在协作智能和过滤层,实现知识的个性化和智能化存取,优先考虑注册、搜索等传统信息访问和过滤技术,同时随着技术发展逐步引进智能技术,如人工智能和智能等。四是在应用层,促进知识交流,创造竞争优势,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确定功能应用,优先考虑导入协作工具以建立知识社区,运用导入内容管理、智能及E-learning等技术。五是在传输层,提供网络连接和传输能力,对网络课程、网络视频、远程交互等功能进行网络通信量及带宽的评估和实施。六是在中间件/集成层,实现知识管理系统的集成化运作,在集成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评估集成对象、设立集成目标和确定集成技术。七是在存储层,实现信息和知识的存储,要清查资料来源,实现来源精准化,建立与存取模式相集成的资料架构等。
5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简单的信息管理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教育资源智能化管理的需求,知识管理应运而生。知识管理将各种信息化教学资源转化为显性或隐性的知识集合,以实现知识的生成、传递、利用和共享。在教学实际应用中,运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将对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乃至整个网络教学过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义而言,知识管理平台建设方案是符合组织特色的技术体系和实现方式,由于各个组织结构和功能需求不尽相同,因此不存在完全一致的解决方案。本文所探讨的构建方案,也只是为学校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了一个可定制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方案规划的参考模型,具体的技术实施方案,还需在学校深入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进行开发设计。
作者:王馨晨 单位:兰州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廖开际,李志宏,刘勇.知识管理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JeremyGalbreath.KnowledgeManagementTechnologyinEdu-cation:AnOverview.EducationalTechnology[J].EducationalTechnol-ogy,2000,40(5):28-33.
[3]黎加厚.知识管理对网络时代电化教育的启迪[J].电化教育研究,2001(8):23-26.
[4]朱海勇,孙国,刘晓光.知识管理平台几个关键技术的探索与实现[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3(2):14-19.
[5]高飞飞.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6.
[6]王月沂.面向知识管理的工程造价信息资源整合的系统集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07):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