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3 09:45:50
导语:在大学英语学期个人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往往依附于课文的学习,注重的是若干重点词汇的词义与用法讲解,词汇学习本身并没有专门设置成一门课程,任课教师缺乏统一的教材作为词汇教学的内容;同时,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无法给学生提供系统的词汇学习理论和方法;部分教师对词汇教学不够重视,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词汇量的增加更多是依靠课后的自我努力。绝大部分学生将单词记忆视作是苦差事而不感兴趣,也无法保证自己的学习效果,更得不到有效的监督。然而在英语教学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能力均与学生的词汇量紧密相连,威尔金斯曾经指出,没有语法不能很好地表达,而没有词汇什么也不能表达[1]。可见,词汇是英语学习和英语水平提高的根本。学生词汇量的短缺最终妨碍了他们英语能力的提高,让传统大学英语课堂学习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传统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近年来,随着翻转课堂理论的兴起,学生课前通过教师指定媒体材料自学已经成为了传统课堂教学较好的补充学习方式[2];此外,随着高校教改的进一步深化,移动学习的研究与实践也逐渐广泛开展。在此基础上,有研究学者进一步提出了以智能手机作为载体的“四位一体”模式下大学英语的移动学习研究[3],而将手机APP应用于听说读写等各种语言能力培养方面的实践研究也逐渐兴起,得到了一定相关经验和成果[4],目前研究普遍认为,“外语学习所具有的的信息交流沟通天然属性和手机应用APP的信息呈现,社交功能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可以很好地结合在一起。”[5]遗憾的是,但就目前情况看来,将手机APP应用在词汇学习上的实证研究相对还较少,更多教师的研究方向注重于利用智能手机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6],学生利用手机APP提高自己的词汇量还处于初始的自发阶段,缺乏系统的组织,对其效果更谈不上科学的测量。
一方面是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及其在传统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上的缺失,另一方面是翻转课堂模式,智能手机APP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研究的兴起,在此双重背景下,进行采用智能手机作为辅助,选取合适的手机APP以翻转课堂的模式作为大学英语词汇的教学内容补充的实例研究,对探析基于移动网络环境下以手机软件作为词汇教学内容补充和辅助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影响,应当是极为有意义的尝试。
二.实证研究主要内容
㈠研究对象、方法和目标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的是韶关学院英东生命科学学院2016级两个平行英语教学班,据开学时的摸底调查,两个班级的同学人均词汇量均为2800左右。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和对比法,最后所得数据将使用分析工具SPSS16.0进行分析总结。其具体操作如下:笔者从中随机抽取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实验班的同学除了进行正常的课上学习外,还要求统一在手机上下载百词斩英语APP,根据自身水平在APP上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并完成指定的学习项目;与之相反,对比班则只进行正常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没有强制要求下载统一的手机APP英语学习软件,也不做统一的学习要求。
研究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班在强制统一使用指定手机APP作为词汇教学的补充材料之后,在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中和对比班相比是否会产生较大的差异,观察学生在实际使用手机APP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之道。
㈡研究步骤
研究时间选取一个完整学年,按照上下学期分成两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
时间安排上为大一学年第一学期。实验班的同学要求在这一学期内完成百词斩里的高考词汇和高考高分部分,力求在巩固中有所提高。基础薄弱些的同学甚至可以从中学单词复习起,但要求利用寒假的时间追上其他同学的进度。这期间,以周为单位,每位同学需要在微信群里汇报自己的学习进度并进行截图上传,进行学习反馈。
2.第二阶段
?r间安排上为大一学年第二学期。实验班的同学在这一学期内被要求采取统一进度完成百词斩APP上四级词汇和四级高频这两部分,要求每日微信群里打卡汇报并截图反馈,同时还鼓励同学们在微信群里运用每日习得的词汇造句甚至进行段落描写,然后语音朗读。作为监督手段,每次英语课前的十至十五分钟的时间被设置成分享时间,鼓励学生把当天复习的单词现场造句展示,不定期开展单词词汇量PK的活动;此外定期在班上进行相应的词汇测试。
在研究实施过程的反馈中,不少同学谈到使用手机学习易受其他手机功能的影响,尤其是手机的娱乐功能,妨碍学习。可见使用手机APP学习时所存在的注意力转移问题会影响到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经过与学生们的讨论与协商,笔者利用同班同学多是同寝室的优势,将试验班的学生按寝室分组,并把每组利用APP学习的时间统一起来,尽量在固定的时间内进行集体学习,互相监督,较好解决了相应问题。
㈢数据收集与结果分析
数据的搜集与结果分析主要采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用以对比分析实验班与对比班在实验前期中期及后期三次测试结果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数据的搜集与结果分析也分为三步:
⒈研究前摸底测试
对比班和实验班的同学英语入学成绩显示相差无几,谨慎起见,在研究开始前笔者在两个班各安排了一次采用高考题型的摸底测试,考试结果采用SPSS16.0的T-检验分析,得出结论如下图;
表一:摸底测试一成绩对比
从上图可见,这表明两个班的同学在入学之初英语水平没有存在明显的差异,适合作为实验班和对比班.(T=1.33,sig.(2-tailed)=.313>.05)。
2.研究中期测试
此时除了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学习,实验班的同学按强制要求已经在课后基本完成百词斩里的高考词汇和高考高分复习部分,对比班的同学则并未有此要求,处于个人自我努力的状态。笔者将统一的期末考试作为研究中期测试,其成绩采用SPSS16.0的T-检验分析,得出结论如表二:
2:研究中期测试成绩对比
从上图可见,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同学成绩已经有了一定的差异,差异较为明显。(t=2.587,sig. (2-tailed)=.011
3.研究后期测试
按照研究步骤,此时实验班的同学按强制要求已经在课后基本完成百词斩里的百词斩APP上四级词汇和四级高频这两部分,因此摸底测试采用往年四级真题,以客观反映两个班在词汇量上的差异。考试结果采用SPSS16.0的T-检验分析,得出结论如表三:
表三:摸底测试二成绩对比
结果分析如图三所示,经过两个学期的实验学习之后,实验班与对比班在测试中的成绩存在非常显著性差距,(t=4.650,sig.(2-tailed)=.000
⑷研究过程中的反思与修正
在初期的研究设计中,笔者仅仅把教师的定位设计成引导者和监督者,认为通过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英语学习APP,引导他们按计划进行学习并对他们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即可。然而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处于这种开放学习环境下的非正式英语学习使学习者很快产生了迷失现象,其表现一是如前所述,容易受其他手机功能的影响,不能较好的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任务上;另一方面,研究开展不久,有学习者出现了倦怠现象,认为这种学习状态与自发使用手机学习没有太大差异。针对这种现象,笔者及时进行了反思,根据辛普森的ARCS理论,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中,教师应当为学习者提供支持作用,采取合作\协助学习的方法,设计相关配套的教学活动,其中A指attention,该教学活动需要能够获得学习者关注;R指relevance,表示相关性,要设计学习者马上就能看到,需要相关性的,动机性的教学活动;C代表confidence,该教学活动应该能使学习者投入并加强信心;S代表satisfaction,即学习者应该能从教学活动中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5]换言之,教师不仅仅是引导者和监督者,还应该是组织者和合作者,需要设计一系列与使用手机APP进行非正式学习相关联的教学活动,锻炼和强化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信心与兴趣,充分发挥基于移动网络环境下,以手机软件作为词汇教学内容补充和辅助教学模式的优势。基于这个认知,笔者及时修正了自己的研究安排,在第一阶段的研究中,笔者仅仅是要求每位同学以周为单位在微信群里汇报自己的学习进度并进行截图上传,进行学习反馈,并没有过多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或在大学英语课堂上进行相关教学活动,导致他们产生这种学习模式与课堂完全无关的错觉;在研究第二阶段即大一的第二学期开始,笔者要求学生们不但要每日在微信群里打卡汇报并截图反馈,同时还充分利用微信的实时传递功能,及时在微信上做出对学生学习反馈的评价,鼓励同学们在微信群里展示自己每日学习成果并给予正面评价。同时将传统课堂的正式学习与课后使用手机APP的非正式学习内容相结合,把每次英语课前的十至十五分钟的时间设置成分享时间,鼓励学生把当天复习的单词现场造句展示,不定期开展单词词汇量PK的活动;定期在班上进行相应的词汇测试,对优胜者给予一定的奖励。从研究后期实验班与非实验班成绩存在非常显著性差距来看,?@些教学活动的设计是行之有效的。
三.结语
【关键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自考生口语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其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江西科技学院商学院为了顺应大学英语改革的时代进程,也建设了一批“蓝商课程”。“蓝商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同时也强调课堂内容新颖,具有时代性,能充分体现社会对应用性人才专业和综合知识的需求。在全国大学英语改革的大环境及江西科技学院商学院教学改革的要求下,我们课题组成员调整了大学英语课程的结构,充分利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以提高我校自考生的口语能力。
一、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现状
江西科技学院是国家教育部首批自考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因此学院在招收自考学生方面颇占优势,2010年以后每年招收的自考生大约在2000人,现在的大学自考学生大部分是家庭的独生子女,他们通常受到家庭的溺爱,或是父母工作繁忙由隔代长辈管理,从小在管理不太严格的环境下成长。这些自考生大多数在中学阶段学习基础没有打牢固,文化基础较差,对学习失去兴趣,尤其是英语这门课程,这也导致了他们即使到了大学,有了大量自主的学习时间还是不会把时间花在英语这门课程上。极少部分学生即使有兴趣再次提高英语,心中也有自卑心理,甚至恐惧胆怯英语的心理。
这些自考生在英语整体水平尤其是英语口语水平极其低下,究其原因,主要如下:
1、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根本不重视英语口语,即使想要学英语,也是为了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考试;
2、学生本身的英语基础知识薄弱,基本技能较差;
3、学生对讲英语存在着胆怯的心理,怕说错被人笑话或是怕受批评而不敢说。
针对江西科技学院商学院自考生英语口语现状,本课题组成员对本校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两大类:问卷调查和访谈。2010年10月,我们对学院10级及11级3个系6个班的402名学生的英语学习及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包括16道选择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1、你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2、你课堂中想要学到哪些英语知识?3、你课后有进行哪些英语学习?
在402份问卷调查中,“你认为英语学习难吗?”这项问题有超过93%的学生认为难。在对“你个人的主动学习能力如何?”的回答中,有89%的学生觉得自己是被动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强。
最终通过我们课题组成员的统计及分析,我们发现:除了学院统一组织的英语角,英语口语竞赛,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之外,学生们自发地组织了一个“英语俱乐部”。从问卷的总体情况来看,学生对语言交际活动比较热衷,对于英文金曲及英文电影也很感兴趣。他们希望有机会锻炼提高并展示自己的英语口语。根据学生们的具体需求,本课题组成员增加了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活动,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和英语口语锻炼的机会。
二、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实施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是指教师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的大学英语第一课堂之外,围绕英语学
习所开展的其它各项课外活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是大学英语第一课堂教学的延伸,为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一)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原则
1、针对性强
针对性强也即是第二课堂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每项活动都要设定一个中心主题,主题贴近日常生活或具体工作环境,从而提高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2、实践性强
实践性强具体表现在英语口语实践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具体生活及语言工作环境,从各个方面来弥补学生语言文化及英语交际能力的不足。
3、趣味性强
趣味性强是指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及安排既要讲究科学性、知识性又要具有趣味性。在语言学习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活动设计中要做到符合实际生活及工作需求,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4、灵活性强
灵活性强首先表现在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多样化,如英语角,英语兴趣小组,英语演讲,英语话剧,英语海报制作等。其次灵活性表现在活动的开展在时间,空间及内容上都可以根据学生自身情况进行自主安排。
(二)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方式
1、举办以学生为中心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英语的各项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人的意识,而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各项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如英语角,英语兴趣小组,英语诗歌朗诵,英语演讲,英语话剧,英语海报制作等。发挥外籍教师的作用,定期举办英语讲座,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应用能力。
2、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网络学习活动
利用网络来帮助学生进行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学习。一方面,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及语音教室,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英语教学改革,给学生创造一种亲临其境的课堂氛围及丰富的社会文化环境。另一方面,建立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网络教学平台。江西科技学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平台,在学院的官网中,学生可以自行学习学校的英语精品课程并提供了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料,以促进学生进行第二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三)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开展
1、教师课堂引导
为了寻求大学英语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的切入点,我们课题组在自己所任教班级开始进行试验,利用课堂的10分钟开展一些活动,例如每次教学的最后10分钟让学生进行“自由话题”或是“每日话题”,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然后在讲台做介绍。每次课一个话题,如针对日常生活的“值日”让学生用英语来宣布每天的“值日安排”,并且每次在课堂中布置一些任务,如“查询圣诞节的由来、庆祝方式及与我国节日之不同”,布置的任务也就是学生们自行开展“第二课堂”的内容。为了充分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成绩将作为每个学生每学期平时成绩的重要参考依据。
2、学生小组活动
课题组教师根据《实用英语口语》教材每单元的教学内容,每周为学生安排一次小组活动内容。活动包括小组讨论,文化背景介绍,每日话题口语总结,每日话题口语背诵,PPT制作等,学生在文化背景介绍及每日话题口语总结中,通过网络等途径,查阅大量与本单元话题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增强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最后强化英语口语的背诵,使之成为学生自己的英语口语。
3、英文金曲及影视欣赏
本课题组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在周末时组织学生学唱英文金曲及观看英文电影,这充分满足了学生对于欣赏英文电影的要求,这一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4、英语竞赛
本课题在研究期间,教师们分别组织并辅导学生进行了英语演讲和全国大学生英语D级竞赛。教师们在辅导学生竞赛中,鼓励并引导学生,使其英语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三、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成效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给学生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它以贴近生活的内容及灵活的方式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自主性。我班试验的自考生在开展了一个学期的第二课堂之后,部分学生能够开口讲出日常生活的英语单句,这些话题包括:问候,介绍,天气,问路,打电话,看医生,购物,食物,餐馆,运动,旅行,爱好,过去与将来,提供帮助,感谢等,还有部分同学能够就每个话题说出10句以上的英语口语,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实践证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能够有效地提高我院自考生的英语口语,其关键就在于科学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丰富英语教学内容,这也是我们英语老师的任务所在。
参考文献:
[1]周平,蒋虹.论课内外教学活动优势互补[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5).
[2]邓琪.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实践[J].重庆大学学报,2007(6).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关键词:大学英语 多媒体网络教学 元认知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
本文从元认知理论的角度分析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进一步结合元认知理论探索培养学习者自主性学习与自我计划、监控、评价能力的具体元认知学习策略,从而更好地将多媒体网络教学与元认知学习策略整合到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层面中,促进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一、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理论基础
20世纪70年代中期,“元认知”这一概念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J. H. Flavell提出。他认为“元认知”主要是指“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是对自身各种活动进行计划、监控和调节。”[1]实际上,所谓“元认知”就是学习者对个人认知能力、方式、知识的深度剖析,是一种学习者对个人思维理解方式再思考的能力。元认知处理的主要是学习者的内在信息,是学习者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计划、调控及思维的意识。它对于英语教学有计划、监控、评价和调节的作用,有利于学习者成功地管理个人整个的语言习得过程。
元认知一般分为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策略三个部分。继Flavell之后,又一位学者Malley对元认知学习策略做出了进一步的分析。他认为元认知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学习者对个人认知过程的思考,是对具体认知活动的计划与调控,以及包括认知活动结束之后所进行的个人评价与反思。元认知学习策略属于一种高级的管理技巧,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充分必要条件。”[2]元认知学习策略帮助我们从更深层次了解学习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把握有效学习实质的突破口和关键。
二、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
本研究试图探索学习者是否认同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在多媒体网络的背景下,学习者的元认知学习策略的掌握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情况究竟如何,为高校英语教学提供准确的信息和决策参考。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非英语专业一年级两个班的125名学生,分别来自土木工程和管理工程两个院系,以确保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学生所使用的网络课件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开发的新职业英语网络教学系统(2009年版)。此次调查是在第一个学期的第16周进行的。此时的学生经过了将近一个学期的大学生活,基本完成了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并逐渐形成了符合大学教学背景的学习策略与习惯。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为这次调查提供了准确性和可靠性。
研究的方法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展开,共设20个问题,以A、B、C、D的形式进行选择,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涉及多项选择。问卷总共包括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问题1-5)是基本情况,包括调查对象所在院系、专业和英语学习的真实情况;第二部分(问题6-10)是有关多媒体网络教学,包括多媒体的使用现状和学生的接受情况;第三部分(问题11-15)是与学习策略相关联,包含调查对象对学习过程的管理以及网络自主学习的自我评价和监控;第四部分(问题16-20)主要是对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评价,包含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否引起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网络自主学习是否增加了英语学习的趣味、元认知学习策略的掌握是否对提高英语学习水平有一定作用以及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不足之处。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各项对比与百分比统计,最后得出在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元认知策略与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本次调查试图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环境是否促进英语学习效果的提高?②多媒体网络教学背景下的元认知学习策略与自主性学习能力是否与学习者语言习得过程有密切关联?③元认知学习策略是否与自主性学习能力相互促进、发展?如果是,它们是如何促进学习者英语成绩提高的?
本次调查研究显示,几乎90%以上的学生都对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持积极态度,并且82.5%的学生都有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英语学习的经历。然而统计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用于课外英语多媒体网络学习的时间很少,而且很多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仍然处于认知阶段,无法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自我监控能力。针对调查研究的结果,有待于总结和探讨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中的现存问题,使大学英语教师意识到教学上的不足,逐渐改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益。
1.教师忽视了多媒体教学与常规教学的结合。一方面,很多大学英语教师没有认识到多媒体网络对英语教学的辅助作用。在课堂上还是一味地使用传统教学方式讲解知识点,只有少数机会采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展现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调查结果显示,84.6%的大学英语教师的授课形式都是以板书为主,多媒体课件为辅,并且62.5%的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时间只占一堂课的1/4。另一方面,大学英语教师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能力有待提高。很多大学英语教师都是文科出身,对于计算机技术并不是很精通,依然倾向于使用课本加粉笔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54.6%的大学英语教师很少使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2.学生缺乏对元认知学习策略的全面了解。在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普遍没有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缺少元认知学习的计划性和策略性。首先,由于学生没有制订英语学习的具体计划,导致学生只是扮演听众的角色,无法根据个人的学习进度抓住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长年积累,学生的英语学习就会陷于无计划、无效果的泥淖中。其次,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掌握还是处于认知阶段。调查显示,73.45%的学生进行大学英语统考的准备方式,依然是自己看书、做题;75.25%的学生都不能自觉做到复习、预习并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66.2%的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缺点进行评价时,都会选择授课速度太快,没时间做笔记。这些都表明目前大学生不懂得如何调用和共享网络资源,无法依据个人学习需求来制定长期或短期的学习目标,缺乏有效的计划性和策略性。
3.学生欠缺独立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在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环境下,逐渐减少了对学生的约束力,促使学生朝着个性化发展。但是由于绝大部分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阶段一直接受的是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其学习主要依靠强行记忆教师强调的基础知识以及过度的题海战术,以适应考试的需要。进入大学后,面对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学生常常感到不知所措,几乎失去自主学习的能力。据调查显示,63.88%的学生每周只花一两个小时用于课外英语自主学习,只有13.12%的学生会利用3个小时以上的时间进行课外英语网络学习。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自我监控能力低,不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网上学习,结果使得语言习得的成果与预计相差甚远,从而导致学生失去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根据以上的调查和分析可以了解到:在这种新型的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都应该引入元认知学习策略的概念,针对英语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提高多媒体教学效果,我们提出几点建议来解决以上提到的问题。
1.教师应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是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辅助下,整合传统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教学,从而达到教授效果与学习效果的最优化。[3]课前,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利用教材配套的多媒体光盘进行课前预习,对所学内容有大概的了解。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教学需求利用网络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像资料或英文原版录音,对所接收的信息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制作成灵活多样的多媒体课件,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动机并加深学生对所学文化知识的理解。
2.学生应导入元认知学习策略,培养综合学习能力。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空间里,学生必须具备自我计划、监控与评价的学习能力,懂得如何对个人的学习认知过程做一个详尽的安排、分析并客观评价学习中的优缺点,从而促进学习效果提高。首先,学生只有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才能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学习应达到什么标准,以及如何达到这些标准。[4]学生需依据个人英语基础以及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做到有的放矢。其次,元认知监控即个体在认知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积极进行监控,并相应地对其进行调节,以达到预定的目标。[5]最后,评价策略的运用要根据有效性评价标准评价各类认知活动和策略的效果。学生可参照个人的学习成绩或其他标准来评判自己的学习表现,并反思应采用什么策略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形成对自己学习负责的态度。
3.学生应寻求语言学习个性化,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自由学习环境。学生可以自主地管理、支配自己的学习,使其朝着个性化、自主学习方向发展。学生应利用课堂与课外时间消化、吸收语言知识点,共享网络资源获取准确的英语学习资料,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学的好习惯。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担任知识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结合日常教学活动观察记录多媒体网络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并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评价,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庆云. 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与元认知能力构建 [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 O’Malley.J.M & A.U.Chamot.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3] 庞维国. 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 [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4] 尹静. 从元认知的培养看大学英语教学和自主学习 [J]. 考试研究, 2007.
李宏,贵州大学外语系助教,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
(中国石油大学外语系,北京102249; 贵州大学外语系,贵州 贵阳550025)
摘 要:本文根据心理调查,探讨非专业英语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状况,分析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和英语课堂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影响,以及课堂教学所产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习心理;课堂教学;调查
人们普遍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已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多半在校生都能通过国家组织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部分学生还通过了六级考试。但是多数学生抱着考试的目的学习,一旦过级便如释重负,英语学习也随之终止。何兆雄教授(2003:47)说过一段话:“无论学什么,个人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有兴趣才有动力,才能学得轻松,才可能学好;只有一个很实际的目的但却没有兴趣,……学习的过程一定会是十分被动、十分乏味、甚至是苦恼的。”这也正是许多高校英语学习的真实状况。大学英语的学习是学生学习任务中的重中之重,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关键所在。可是,如今高校英语教学费时低效,学生进入大学后的英语水平似乎不进反退,教师苦于教之无效,学生愁于学而无门。 这一现状是否说明大学英语教学的失败,因此需要对学生学习的心理状况有较深的了解,方可得出解释,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解决。
I.理论背景
外语教学是一个包括很多变项的复杂过程(桂诗春,1985),其中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学习这是语言活动的主体,是语言学习的内因,语言研究者与语言教师必须对学习者的学习心理有所研究,并注意外界因素对他的心理影响,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发挥学习者的心理优势,克服或避免其心理劣势,提高语言教学的水平。
对我国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的主要途径是在课堂教学中来完成的。而且,人们一般认为课堂教学可以加快语言习得的速度,这方面的主要实证调查依据来自Long(1983)所做的一次回顾:课堂教学显然可以加快语言习得的速度,也可能对语言习得的过程发挥正面的积极影响(蒋祖康, 1999).因此,要想提高学习外语的兴趣,必须让学生高度关注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这就需要教师考虑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去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状况、以及他们对英语课堂教学的看法和建议进行了一次调查,以求清楚了解课堂教学的情况和学生的学习心理,进一步提高我校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推动英语教学的改革。
II.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
调查时在石油大学(北京)2006级理工科学生中进行的,随机选出120名学生参加,其中男生85名,女生35名,年龄在18-21岁之间。这些学生几乎都已经学过七年以上英语。到目前为止,正好学完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全新版)第三册。
2.数据收集
调查用的是问卷和访谈方式。调查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个人心理因素调查,包括7道小题;第二部分是社会心理因素调查,由7个小题组成;第三部分是调查现行课堂教学对学生心理的影响,由11个题组成。每道小题有二至五项选择不等,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项或多项。课后,在教室对学生进行访谈,收集了一些有意义的数据和资料。除此之外,还统计了调查对象2006-2007 年度英语期末(上、下)考试的成绩,以便进行比较说明。
III.结果分析
1. 个人心理因素分析
影响学习者英语学习的心理因素是多方面的,个人心理因素的差异,会产生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与学习成绩的差异。因此,为了充分了解学习者的个人心理因素,我调查了学生的性格、学习兴趣、自信心、学习目的等。请看表1:
表1.学习兴趣
从这一组数据来看,只有45%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15%的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厌恶,然而40%的学生介乎之间,对英语学习没感觉,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比例,说明教材或教法未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有必要运用各种可能的方式去鼓励影响这一部分学生。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有较强的学习动力,才有可能学好语言。
表2.学习目的
从学生的学习目的调查来看,88%的学生都是明确学习目的的,但也有12%的学生不太明白自己应该干什么,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确立目标,有了目的,才能找着自己的学习方向,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性格因素的调查中,有22%的学生认为是内向型性格,30%的学生选择外向型,其余均认为性格在两者之间。偏外向型性格的学生有75%对学好英语有信心,25%表示没信心或是心里没底;而偏内向型性格的学生中,60%对学好英语有信心,40%缺乏信心。由此看来,外向型学生比内向型学生自信心更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因人施教,帮助学生发挥其性格中的长处,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 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社会心理因素的调查包括学习动机、学习环境、影响学习英语学习的主要因素等。请看表3:
表3.学习动机
从这一组数据看出,英语的实用性是促使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因素。40%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是为了找工作,30%是为了过四级,外语教师应尽可能帮助学生确定长远的目标,不要让英语学习终止在通过四级之时,毕竟英语的使用不会终止于大学毕业。
表4.影响英语学习的主要因素
影响英语学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上表中可以看出,29%的学生认为学习动力是关键,37%学习环境与学习风气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心理与学习成绩。教师在语言学习活动中起着导向作用,除12%的学生认为教师是影响英语学习的主要因素外,有75%的学生认为教师对英语学习有较大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态度与积极性、语言水平、学识造诣、教学经验、外语教学法的专门训练、教学适应性、年龄和性别等也影响外语教学效果(桂诗春,1985)。
3. 课堂教学对学习英语的心理影响
课堂教学理应推动英语学习,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可是学生的成绩反映的现象却是相反。请看表5,经过两个学期的英语学习,期末考试中只有一个班级的成绩是比第一学期进步了,其余三个班都呈下滑趋势。
表5.石油大学(北京)2003-2004年度英语期末(上、下)考试的成绩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57%的学生认为现学的精读教材很难,只有37%认为适中;25%的学生都说精读教材没意思;在精度课上的收获可以从下表中看出:
表6.教学效果
但是,57%学生对英语老师的教学方法都是比较满意的;认为老师水平高,备课认真;但77%的学生都肯定地说通过这一年多的英语学习,英语水平比高中时退步了.对这一现象,外语教师们也是早有耳闻,关键是要找到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在教学实践中慢慢摸索,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改变现状,保证教学质量。
4.访谈
现行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满堂灌”式的语言教学模式也算普遍。这种以教师为中心(teacher -centered)的教学法即是教师上课的“一言堂”,学生被动听讲,学生极少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无法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知识。而“教育的最终成果是培养有独立学习能力的人”。调查中,对现行教学法不满的学生占到了85%(120人),满意的只有18人。大多数学生的心声是:英语课堂教学过于枯燥。访谈内容大致体现在以下几点:
①现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到是为了考试而学,尽管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但“为了考试”却大大降低了同学们的兴趣,因为学生是厌烦考试的。建议学一项知识为的是能去解决一个问题或一类问题,英语课上教的东西应该实例化。
②上了一年多的英语,只有词汇量得到些提高,感觉所学英语与四六级联系不大,反感解释单词用法和课文结构,如果继续按这样的教法下去,最后的一点学习英语的激情也将熄灭。
③大学英语课文太枯燥,内容缺少吸引力,感觉学完一课后,除了记住几个单词外,没有其他进步,课堂气氛沉闷,越来越没信心,只是在被动的听,没有参与进来。
④希望了解一些外国的习俗和跟英语有关的趣事,多介绍一些大家比
较迫切需要得知识,讲授一些如何提高英语水平的方法,以提高大家的兴趣。
⑤大学教学应该注重能力培养。英语学习和教学都应该落到实处,教要教同学们不会的,学要学自己不懂的,而非摆摆形式,应付差事。项在哑巴英语现象比较严重,希望老师能够大胆地摒弃陈旧的教学方法,给以写实用的指导,力求寓教于乐。
IV.启发与建议
以上分析只是根据笔者的调查总结出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状况。虽说被调查者不多,但通过他们至少也反映出了中国大学英语教与学的一种总体状况。发现了主要原因,认真加以思考和总结并采取适当措施还是有可能使事情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的。
1. 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教师在课堂上应采取鼓励为主得方法;讲授内容要有启发性;课堂组织要形式多样;利用各种方式提高学习积极性包括电化教具、测试与评分;让学生多了解一些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提高学习兴趣,学习不再是学生的一种负担。
2.教师应采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以旧式教学法为基础的同时,不妨适当采用些诸如交际法、认知法、自然法、暗示法或听说法等教学手段,甚至在允许的情况下讲授课外知识以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趣,让学生保持一种昂扬的激情。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和工作热情,又要依靠学生的积极配合。
3. 正确对待四级考试,适当调整四级统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位置。尽管国内高等院校对现行的四级考试说法不一,但大学英语实行四级考试无疑推动了我们国家的英语学习,对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传授知识,还应教会学生一套外语学习的方法,用自己积极向上的热情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学好英语的同时,帮助学生确定较长远的学习动机与目标,使学生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Rod Ellis.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ress, 1985.
[2]冯梅. 理工科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状况调查[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 (2).
[3]桂诗春. 心理语言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34-40
关键词: CLIL学习理念 针灸英语教学 实验研究
1.研究背景简介
CLIL(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即语言与内容的融会式学习模式。它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欧洲,并很快在许多国家传开。大量的实证研究成果论证了用外语教授非语言类课程对学生外语能力提高的积极意义,这种方法曾被描述为“在外语方面获得进步的最佳方法”。CLIL是基于Dell Hymes“交际能力”理论和Michael Alexander,Kirkwood Halliday“功能语言学”理论结合而成的较新的理念,是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一个新发展阶段;其核心是内容教学。CLIL可以被看做是实现语言多元化的一种教育方式,是一种动态的具有全局观的推动力。欧洲许多国家都大规模地开展CLIL教学模式的推广,约有1800多所学校采用CLIL教学模式[1]。为了改变我国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情况,加强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专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我国高校的CLIL教学概念、模式、类型和理论的实践及研究成果近年来层出不穷。上海高校从2000年底开始试点CLIL教学,全国许多高校在多个专业上进行CLIL教学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基本特征是倡导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学习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心理学家Piaget是建构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建构理论强调学习者是认知的主体和学习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因此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作用是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构建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2]。作为拓展课程之一的针灸英语教学,需要尊重学习主体的中心地位和他们积极建构的作用。
当前,我国许多高校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上实行了基础阶段分级教学与高级阶段拓展课程选修结合的形式。但是,大部分学校的拓展课程开设还没形成系统化,也未能根据学生的能力与需求有效开课;广大教师对于大学英语各类拓展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还处在摸索阶段,有待进行深入的研究。针灸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先导,已被美国及西方众多国家接受。针灸研究已遍布世界约32个国家,美国的中医针灸学院已被纳入高等教育系统,世界各国针灸的学术交流日趋频繁。为顺应中医针灸学走向世界的趋势,我国的医学院校不仅有必要开设《针灸英语》课程,而且应该将其深入化、规范化,英语教师如将CLIL理念应用于《针灸英语》的教学,势必能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2.教改实践内容
英语再重要,也要讲究实事求是。真正按需学习,就能合理地使用国家有限的教育资源和个人的精力时间[3]。近些年来,我校结合广大师生教学实际需求,在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设置和教改工作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我们相关课题组进行了一项为期一学年的针灸英语教学实验,旨在发现CLIL教学法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提高针灸英语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从知识型、应试型、技能型英语学习逐步转向应用型英语学习的能力、适应高年级的针灸双语教学,以达到熟练阅读、翻译和撰写中医针灸专业文稿的较高要求。具体教改内容设计包括以下四方面。
语言与内容的互动。针灸是本研究对象主修的专业,他们具有一定的针灸专业知识,会积极参与《针灸英语》的学习当中。在教学实践中,按照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每个小组四名学生,选一名担任组长,负责监督小组成员的学习。课前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设计任务、活动,让学生预习课堂将要讨论或表演的学习内容,完成互动与输出。学生通过对针灸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课前预习,更好地用英语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实现提高英语语言水平和针灸知识的目标。
学生与外语环境的互动。教师通过课程的章节内容设计课堂活动或任务,对于概念性的章节,让学生以概括讲述为主的形式展开,技巧性的知识以讨论或角色扮演的形式展开。同时教师也可以创造医院病人看病、医生治病等场景,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编排演讲或对话,从而实现在真实语境中提高英语水平。
师生互动。在课堂上,组长要提交小组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老师对学生的提问给予合理的解答。老师随机抽查几位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并总结学生的发言或表演,进行重难点概括,并指出学生知识点遗漏等问题,做到师生彼此充分理解,创造良好的意义协商环境,促进教学相长。
语言与内容的相互制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科内容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英语语言的使用,指出学生在表述过程中存在较多的语法问题和措辞失误,注意在课堂互动中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语言形式反馈和重塑,实现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目标。
上述四个原则彼此之间相对独立又相互作用,形成相互交织的框架。
3.实验研究过程
目前,我校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分四个学期进行,在第三学期,且大部分学生都可以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但第四学期的英语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因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此次教改过程中,实验班在第三学期学习英语基础课程的同时,穿插《针灸英语》的学习,第四学期专门学习《针灸英语》课程;对照班两个学期都学学公共英语课程,实验班和对照班由同一位老师授课。选用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由蒋松鹤和楼新法主编的《汉英对照针推精要》,采用的工具是一份改编的问卷调查、访谈和雅思口语测试题。该问卷共35个项目,涉及以下四大方面: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自我确定学习目标;学生参加英语课外学习材料及活动;学生英语学习效果评估。问卷调查表发放200份,回收有效答卷189份,绝大部分师生积极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雅思考试是国际英语语言测试系统,在世界各地得到验证和信任,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一种可靠并权威的测试方法,我们选用雅思考试考查考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用英语进行沟通的能力,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实验班在实验前和实验后使用同一问卷和访谈问题,在第四学期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雅思口语考试,然后用SPSS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CLIL针灸英语教学模式的实施,在实验之前学生没有体验过该教学模式,因此,如何更好地进行该模式教学是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对问卷、访谈和雅思口语测试成绩的统计与分析,检验他们的学习动机、自我确定学习目标、参加英语课外学习材料及活动、英语学习效果评估等方面,确实发现发生了显著变化,英语口语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4.研究特色和价值
本研究的优势主要是从文化、语言、内容和学习多个维度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和信心,培养并端正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和态度,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从多重角度学习学科内容,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82%的学生对《针灸英语》教学表示了欢迎,对其效果予以了肯定。把CLIL理念运用到针灸英语教学中,并在江西中医药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首次开设针灸专业英语ESP课程,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有利延伸,这种教学模式符合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的原则。本研究能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发展方向,其成果应推广到全校的其他课程改革中,顺应ESP教学成为大学英语课程的有机部分这一发展的必然趋势。
5.结语
本教学实验通过研究CLIL理念指导下的针灸英语课程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促进ESP和英语基础课程EGP的融合,顺应ESP教学成为大学英语课程的有机部分这一发展的必然趋势。语言知识成了内容学习的一种手段,通过语言的使用学习内容,同时通过学习内容达到使用语言的目的,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为将来的就业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以后具体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坚持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Wolff D.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a Framewor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earner Autonomy[A].In D.Little,J.Ridley & E.Ushioda(eds).Towards Greater Autonomy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C].Dublin:Authentik,2002:110-121.
[2]Piaget J.The Principles of Genetic Epistemology[M].New York:Basic Books,1972.
[3]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若干问题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7(2):83-91.
关键词:英语教学改革;新模式;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11-0049-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4.012
1 . 背景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组织形式。近年来,各独立学院纷纷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图构建一种适合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2011年9月以前我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一直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原则,形成了教学主体和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化的局面。鉴于我院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和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2011年学院成立了大学英语教改小组,从实际出发,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并以2011级机械系和人文系学生为试点。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指出,课程设置要“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给基础较好的学生有发展的空间”,教学模式要“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我们根据《课程要求》的指导意见,经过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评估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改革。改革后的英语教学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需求,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将课堂教学延伸到以网络平台为支撑的个性化自主学习,达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转变。本文将结合我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对构建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进行尝试性探讨。
2 . 理论依据
2 . 1“i+1”理论
“i+1”理论是Krashen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说”的精髓。Krashen认为,人类只有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时,才能习得语言。“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既不能远远超出学习者现有水平“i”,也不能接近或低于其现有水平,只有稍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i+1”),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随着独立学院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入学的英语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不实行分级教学,不区分学生的层次,用同一种模式教授语言,那么当语言输入太难,学生就会失去自信心,产生焦虑感;而当语言输入太简单,学生无法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就会产生厌烦情绪。因此,分级教学通过把英语水平接近的学生分在同一层次,方便教师创造适宜学习者的输入、降低他们焦虑程度及增加他们自信心的课堂环境(束定芳等,1996: 223)。
2 . 2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Vgotsky, 1978)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核心原则是知识建构的主动性、学习情境的真实性和协作学习的重要性(况常兰,2012:93)。建构主义教学观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解释,它认为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灌输的对象。在新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协作学习),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经验的相互作用,能够主动地建构自己的新知识、新经验。
从建构主义的观点可知,学习者是差异显著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发展潜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引导或促进学生学习。因此,我们要改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实现针对性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手段,为学生创建真实的或仿真的情境,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协作,达到“会话”(即交流)的目的,从而使学生完成对新知识意义的构建(刘力鸥,2008: 46)。
3 . 新模式的实施
2011年以来,我院以“i+1”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进行了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尝试。根据入学分级考试成绩,把2011级机械系和人文系所有学生划分为A和B两个层次。根据不同的教学层次,我们采用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以及评估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 1 课程设置
《课程要求》对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结合我院学生实际情况,我们对试点两系实行了分级教学。A级学生对应“较高要求”,B级学生对应“一般要求”。我们将大学英语学习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1~3学期)和拓展阶段(第4学期)。基础阶段的教学针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进行全面培养和训练,采用“综合英语+视听说+网络平台自主学习”的模式。A级学生在基础阶段必须修完2~4级课程,B级学生必须修完1~3级课程。在拓展阶段,A级学生和B级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可自主选择1门语言技能类或语言应用类课程。己经开设的语言技能类课程有:英语口语、中级口译;语言应用类课程有:商务英语、实用英语写作等。B级未通过四级的学生则必须继续四级课程的强化学习。这样,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仍以打好语言基本功为主要目标,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兴趣选择相关课程,进一步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3 . 2 课堂教学
根据不同教学层次班级,教师的教学内容和重点有所不同。由于A班学生英语基础较好,我们适当调整了综合课和视听说课的课时比例,增加了视听说课的课时,重点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了强化A班学生的口语能力,除了课堂口语训练以外,每次课后教师都会布置一项口语作业(oral presentation),在下次课上检查,并在学期末组织专门的口语考试。B班的教学将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与针对性强化测试相结合。教师在加强学生语言基础训练的同时,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语言强化训练,提升了B班学生考级的合格率。
A班的课堂教学尝试以培养语用能力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实行“课堂教学任务化”的任务型教学基本模式。任务型教学方法的运用旨在强调学生的参与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不断通过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来建构知识。因此,任务型教学方法的运用彰显了学生个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提高了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根据B班学生的特点,我们尝试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改革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旧模式,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循序渐进的课堂教学模式。
除了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外,我们还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采用多样化的现代教学手段。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为了支持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教学信息资源,以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除了课堂教学中对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利用,我们以网络为平台,为学生提供定期更新的英语学习资料,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登录紫金学院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通过“在线课堂”板块和其他板块实现网络平台自主学习。教师督促和帮助学生完成规定的网络学习任务,并依据学生网上学习频率、完成任务的情况评定学生的成绩。基于网络平台的自主学习有助于学习者形成个性化和协作化学习,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它体现了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的特点,有利于因材施教。
3 . 3 评估体系
传统的评估体系侧重终结性评估,改革后我们加大了形成性评估的比例,把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如小组活动、个人演讲、辩论等)、出勤率、阶段性测验、网络自主学习等纳入形成性评价体系中,这一部分占学生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成绩(终结性评估)占60%。这种考核方式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更加重视课堂学习,认真对待每次作业以及课后自主学习。
此外,A班在形成性评估中加入了口语考试(占10%);而B班根据每学期教学计划的不同对形成性评估的构成部分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如第一学期有两次阶段性测试,第二学期调整为期中考试和四级模拟考试,第三学期则是期中考试和自主学习任务(书面)。由此,原来单一测评教学结果的评估体系逐步转向对教学全过程整体监控和评价,充分发挥了其引导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作用。
3 . 4 教学管理
我们对教改班的学生采取了滚动式教学管理模式,学生可以动态双向流动,每学期末教师会根据学生期末总评成绩对A、B两个级别进行调整。这种动态管理方式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和竞争意识,并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4 . 新模式的教学反馈
4 . 1 基础阶段的教学反馈
本次教改的对象为2011级机械系和人文系共 640名学生。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学生访谈的形式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我们还采用跨级别的纵向比较和跨系的横向比较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学生的四级考试成绩,受试的群体包括未参加教改的2010级机械和人文系的学生以及2011级电光系、计算机系和经管系的学生。
在第三学期末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64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92份。根据数据分析,教改班学生对我们的新模式总体持肯定态度,83%的学生均表示能够适应目前的教学模式,超过60%的学生认为新的教学模式对于“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英语学习成绩”以及“提升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均有一定帮助。82%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灵活,课堂活动丰富多样,其中A班学生对“任务型”教学法的认可度高达95%。71%的学生对考核评估方式表示满意;对于新增的口语考试,A班学生认为形式合理(80%),难度适宜(94%)。近70%的学生认为滚动式教学管理模式很合理,能够鼓励自己进步。
访谈中,很多学生表示网络平台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登录平台进行自主学习,他们认为自己的英语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也有一部分不够自觉的学生将其视为一项强制性的任务,敷衍了事。
此外,对比四级考试成绩可以看出(数据统计截止2013年3月),教改班学生成绩明显优于非教改班学生。与2010级非教改的机械系和人文系相比,2011级教改两系学生第三学期末大学英语四级累计通过率均提升10%以上;与2011级非教改的各系相比,人文系通过率领先经管系5%,而机械系也在理工科各系中保持领先,超过电光系5%,超过计算机系10%。(对比2008、2009、2010级四级通过率统计数据,我们发现我院经管系四级通过率一直位居第一,而机械系则通常处于末位。)
4 . 2 拓展阶段的教学反馈
在第四学期,教改班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可按自己的兴趣选修不同模块的课程。在学期末,我们也组织了问卷调查,试图从选课目的、课程总体收获、教学满意度和存在问题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反馈意见。本次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548份。
从统计结果来看,学生对课程学习收获的总体评价比较积极,教学满意度较高。88%的学生对选修课的教学内容表示满意,93%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表示满意。同时,我们也看到学生选课的目的还不够理性,35%的学生把“拿学分”作为自己的首选。学生对选修课存在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排在首位的是“可选课程少”(65%)。由于师资有限,2011级教改班仅开设了6门选修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给学生更丰富的选择,如增加文化类选修课。另外,27%的学生“选不上想选的课”(主要是口语类课程),23%的学生认为“课时太少”。我们将在教务部门的配合下妥善地解决这些问题。
5 . 新模式实施中的问题和对策
5 . 1 规范分级标准
2011级大学英语分级的依据是学生入学分级考试的成绩。从问卷调查和学生访谈的情况来看,教改班的学生认为分级的标准应该多样化,B班学生尤其认为仅以一次分级考试的成绩来分班有失公允。因此,在今后的分级教学中,应该采用更加科学的分级标准,例如学生普遍提倡的分级考试成绩、高考成绩和学生意愿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分班效果。
5 . 2 考虑学生心理因素
分级教学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会挫伤低级别学生的自尊心。通常他们会认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从而产生不满的情绪,影响学习的积极性。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给B班配备一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且富有耐心的骨干教师,同时为他们创造与A班均等的学习机会,实现资源共享,以此来帮助他们消除自卑、气馁的心理,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5 .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新模式除了要求教师有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还给他们带来新的挑战:不仅要掌握多媒体网络和各种教学科研软件的使用方法,还要开设出丰富的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因此,这就要求学校加大师资培训力度,除了鼓励教师参加各种研修班之外,还应为承担繁重教学任务的大学英语教师创建良好宽松的职业生存环境,营造学术氛围,给他们以发展空间,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6 . 结论
本文是对我院探索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的一个总结。我们通过过去两年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但还存在着很多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实践中和各兄弟院校多多切磋交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模式,希望能为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Vgotsky, L. S. Mind in Society[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况常兰.建构主义背景下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以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93-99.
关键词: 角色扮演 大学英语 教学 应用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逐渐转向英语实际交际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师也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角色扮演作为一种模拟真实语言情景的英语课堂交际活动,对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交际能力十分有效,因此很受广大英语教师及学生的青睐。但角色扮演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到底如何?2014年下学期,笔者在所任教的两个班级(共176人)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角色扮演活动。经过一个学期(十五周)的实践,在学期结束时,对所教的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角色扮演活动的应用有着不少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笔者主要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角色扮演活动的作用和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积极的作用
角色扮演(role play)是一种模拟真实语言情景的外语课堂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根据情景扮演不同角色,进行对话或表演等语言交流活动。角色扮演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有着诸多积极作用。从问卷调查中学生的反映来看,绝大多数同学都对角色扮演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其有着诸多的积极作用,主要的积极作用如下:
1.角色扮演的有效应用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大学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因而能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调动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大部分同学认为课前的角色扮演活动对活跃课堂气氛起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有同学说:“在课前欣赏一个让人开怀大笑的英语话剧让我有一个好心情认真听接下来的英语课,提高了听课效率。”对于那些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角色扮演活动能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使他们产生英语学习的热情。
2.角色扮演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和锻炼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舞台,能锻炼学生的胆量并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对于有着表演天赋的学生来说,角色扮演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展现自我风采的机会,夸张和逼真的表演常常会赢得观众的掌声,在引起观众共鸣的同时,表演者也收获了成就感。而对于英语口语较好的学生来说,课前的角色扮演活动能锻炼他们的胆量,让他们有机会展现英语口语,并在表演中进一步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3.角色扮演能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角色扮演的准备期,同一个小组中的学生会共同在网上寻找合适的剧本或者创作全新的剧本,确定好剧本后再进行多次的排练并准备相关的道具。全体小组成员之间必须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才能一起呈现精彩的角色扮演。整个准备和表演的过程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角色扮演的应用使学生能在收获快乐的同时获得知识,如英语词汇、语音语调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在研究剧本期间,会注意和查找剧本中出现的新单词和新的表达方法,在词汇量得到扩大的同时,英语水平也能得到一定的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
角色扮演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虽然有着诸多积极作用,但同时存在一些问题。从问卷调查中学生的反映来看,同学们在对角色扮演的积极作用给予肯定的同时,认为其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教师在学生的角色扮演活动中的参与度不够。首先,学生在创作或者选择剧本的时候,跟教师沟通少,甚至没有沟通,教师对剧本不够了解,对剧本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指出并给出修改意见。活动结束后,教师的评价意见太笼统,不够具体,学生的表现不能得到具体的肯定,有待改正和提高的地方没能得到教师的具体意见和建议,因此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不能得到本质上的提高。
2.就小组人员分配来看,一方面小组成员太少(4人一组),限制了剧本的选择。另一方面班级大,人数多,每个学期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配角的机会更是少。有的话剧很长,人物多,一人同时扮演多个角色,使观众很困惑,难以看懂。
3.大部分剧本来自网络而非原创,存在不少语法和单词拼写错误。部分同学只为完成任务,没有认真准备,不能脱稿,只是读台词,甚至许多单词发音不准,动作和表情僵硬,没有表演成分。
4.表演场地小,不够角色发挥,而教室又大,以至于坐在后排的同学听不清台词,很多时候观众只看动作、表情和表演,忽略了原本最重要的内容。另外,道具准备不到位、背景音乐的插入、播放时间及音量的大小也是问题之一。
三、解决的方法
为使角色扮演更好地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必须认真地解决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对调查问卷中学生反映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后,总结出针对存在问题的一些解决方法,具体如下:
1.角色扮演从表面上看,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在活动,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教师的指导应始终贯穿于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教师是“角色扮演”的导演,应全程参与和指导。准备阶段应就剧本的选择给出指导意见,鼓励原创,若是从网上下载,也应对剧本进行审核,纠正语法和单词拼写错误。
2.适时调整分组策略。合作小组的组建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情况,根据组内成员的学习能力、基础知识、思维活跃程度、语言表达能力、守纪情况等合理组织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人数可以适当增加(考虑男女搭配)。
3.教师应在每次表演后进行详细的评论,纠正发音,讲解重要的语言和文化知识点。在评价学生参演情况时,尤其是评价第一次角色扮演的成果时,教师必须以表扬鼓励为主,最好从成功的方面讨论活动的结果,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当然,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角色把握不到位、语言错误等,教师要保持沉默,不要打断表演。到了后续阶段,虽然教师的工作重点是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但是应该以促进语言点的准确掌握为目的,避免过多地指出学生的错误,从而对学生的主动性产生消极影响。
4.增加演员和观众的互动环节。观众可以就表演进行评价和提问,教师可以请学生观众对表演内容用英语进行概括,共同讨论表演者对角色的诠释、态度、情感及其行为是否适当。
四、结语
角色扮演作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活动,有着很多积极作用,但是其有效的应用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如若教师操作不当或是学生配合不积极主动,就会产生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可以想办法解决,笔者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列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旨在为角色扮演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供借鉴,希望能对大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Carol Livingstone. RolePlay in Language Learning[M].Longman Group Limited,1983:2-5.
[2]Ralph L. Rosnow. Teaching Through Role-play and Discussion[J]. Teaching of Psychology,2010(2):4-7.
[3]罗永勤.英语角色扮演教学的操作与评价[J].宜宾学院学报,2006(9):11-13.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课程教学设计 教学改革
一、引言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教育部于2004年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把自主学习观念付诸实践,大大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学定位分析
(一)课程性质
大学英语是为全国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主干必修课,大学英语教学是在外语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遵循语言教学和语言习得的客观规律,集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语言教学体系。大学英语教学要为各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提供扎实的语言基础,没有扎实的基础英语知识,专业英语教学就无法顺利完成。
(二)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学生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尤其应加大对听、说、写等输出技能的训练强度和考核比重,为学生真正具有国际交流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在大学阶段学完大学英语1—4册之后要达到的英语能力如下。
能力目标:(1)听力理解能力:能基本听懂来自英语国家人士的谈话和讲座,能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长的国内英语广播或电视节目;(2)口语表达能力:能和来自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较好地掌握会话策略,能基本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3)笔头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翻译一般英美报刊上题材熟悉的文章,能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科普文章。英汉译速为每小时35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300个汉字。译文基本通顺、达意,能够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
素质目标: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比较流利地使用英语,能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和英语讲座等,能用英语撰写所学专业简短的报告和论文,能以书面形式比较自如地表达个人的观点,能听懂并较流利地用英语与英语国家人士进行交流。
三、教材分析
淘汰过时的教学内容,及时把学科研究的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保证,而教材则是内容的载体,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新视野大学英语》这套教材具体内容如下。
读写教程:
特点:(1)题材新颖,难度、深度、坡度、长度适中;(2)课后练习全面、丰富,并针对每一课的内容提供了三五个学习网站;(3)课文的选题逐渐深入,选篇对学生的兴趣与思想并重。
听说教程:
特点:(1)提供多样的听力素材包括对话、故事、演说、电影对白等;(2)语言标准地道,语速循序渐进,梯度合理;(3)从模仿对话到自由表达,引导学生掌握常用的会话策略和交际技能。
视听说教程:
特点:(1)提供不同层次的听、说训练,由易到难,由浅入深;(2)提供多种媒体形式,满足不同教学条件的不同需求;(3)教师用书采用国际最先进的对开排版,方便老师使用。
综合训练:
特点:(1)配合《读写教程》,集词汇、语法、翻译、阅读为一体;(2)附有答案详解,学生可在课下使用。
四、教学实施设计
(一)课型安排
多媒体教室:大学英语每册书包含10个单元,两周共8课时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这8课时中有6个课时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师在课前做好课件,课上借助多媒体设备利用图片、视频形象地给学生讲授文化背景知识及课文内容等。
NEWCLASS教室:每两周有一次课是在NEWCLASS数字语言实验室进行,在这里,可以利用分组对话、小组讨论等各种方式进行视听说的练习。
网络自主学习:每周给学生3个小时的网上自主学习时间,网上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英语教学与学习中心”和“新视野在线”等丰富的英语学习平台和资源。
(二)教学改革
这种课型的安排是适应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以“黑板+粉笔”为主要教学手段的教学模式过渡到以“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在课上,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改变学生认为英语课堂很“枯燥”的想法,具体改革方法如下:
课时改革:原来的大学英语的听说课时只占每学期总课时的四分之一,不能给学生足够多的练习听说的机会。因此要改变原来听说课时少的状况,增加“视听说”课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1)教学方法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英语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所以,在课堂上必须调动学生张嘴说英语的积极性,采用启发式和任务型教学法,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实践。还应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教学要求,采用灵活机动、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得到最大的收益。(2)教学手段改革: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以“黑板+粉笔”为主要教学手段的教学模式改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五、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使我们培养的人才在国际外语交流环境中顺利、出色地达到目的,培养大批英语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我们必须认清大学英语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深入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实际工作中总结探索新办法、新思路,使大学英语教学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
[2]李训贵,张建子,刘楚佳.广州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成效[J].中国大学教学,2006(1).
[3]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 非英语专业新生 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调查分析
一、研究背景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激增,知识更新频率高。在语言的学习上,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这使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课堂参与意识的培养成为必然趋势。根据教育部教高厅[2004]1号文件正式批准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将从原来的以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为主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教学模式也将从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转变为计算机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充分体现个性化和主动性的教与学模式。其别强调英语教学要向个性化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主性。由此可见,自主学习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
二、英语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
“自主学习”是外语教学领域的热门话题,也是今后外语教学的趋势,最早源于对如何培养学习者“终身学习”技能和如何培养“独立思考者”(Holec,1981)的讨论。Holec将其定义为“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能力”,此定义被看作是后来外语自主学习研究的起点。之后Dickinson(1987),Little(1991),Kenny(1993),Nu-nan(1995),Benson(1997),Wenden(1998)等人也对外语自主学习的定义、特点,以及培养外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策略、课堂设置与实践进行了阐述和研究。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对这个领域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认为自主学习应涵盖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有学习责任心;明确学习目的;制定学习计划;评估学习进步;调整学习策略。
三、非英语专业新生自学能力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对象
2009年4月,笔者针对非英语专业新生的自主英语学习观念作了一次问卷调查。受试对象是四川某高校2008级的141名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分别来自不同的专业。共发放调查问卷141份,回收有效问卷134份,有效问卷率为95%。
(二)调查工具
为了全面反映大学生自主英语学习能力的状况,笔者采用了定量和定性两种研究方法。
1.定量研究
问卷调查以涉及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五个维度的25个问题展开。每个问题有A、B、C、D、E五个选项,问卷选择项均采用Likert五分量表的形式分级,根据不同的问题,问卷选项从“不符合我(A)”到“非常符合我(E)”。调查问卷根据自主学习的内容从两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第一部分从学生制定学习动机、学习计划、学习策略等方面进行调查;第二部分则为心理准备情况调查,即调查学生对自己学习关注和评估情况,以及对自己进步的了解等。
2.定性研究
围绕自主学习能力的五个方面,笔者又设计了8个问题,通过找学生面对面访谈的形式,在2008级学生中随机取样10名学生作为访谈对象进行采访。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制定学习计划
调查表明,58.2%的学生能自觉地在开学初期制定本学期的学习计划,但其中只有24.7%的学生能严格执行学习计划,还有很少一部分学生则完全没有想过要制定学期计划。由此数据可以看出对于大部分刚进入大学的新生而言,学什么、怎么学仍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尽管大多数人能够认识到学习计划对学习有帮助作用,但具体实施起来却有很多人没有制定长期或是短期学习计划的习惯,即使有也很难贯彻下去,往往半途而废,或是偷工减料收不到预期效果。
2.学习策略方面
调查表明,20.4%的学生能在课前认真预习,42.7%的学生预习过一两次,18.5%的学生竟然从不预习,只有31.5%的学生能够很好或较好地选择自主学习的书籍,并且能兼顾英语的听、说、读、写四大技能的练习,但有40.2%的学生对如何选择学习资料不清楚,大多数认为老师介绍的就是好的,由此可见,学生自主、广泛、全面、正确地选择课外学习材料的能力还很弱,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学习的方式和内容。另外,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只满足于课本内容,他们花大量的时间背诵课文,记忆单词和短语,上课的目的只是为了完成教师要求的课内学习活动,并期望通过有限的课堂时间学会一门语言,学习缺乏主动性。
3.学习评估方面
调查显示,13.3%的学生能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自己的学习情况,45.3%的学生大致能做到,6.3%的学生从没考虑过自己的学习。但他们对自己能取得的成绩也不了解,只有很少的学生(6.8%)很了解自己的进步,绝大多数学生(50.4%)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进步,或者不了解进步在何处,调查中有学生反映,除非是通过期末成绩,否则他们就不知道自己一个学期的学习到底是进步还是后退了。还有11.1%的学生根本没考虑过是否有进步,这说明其还没有学会正确地评估自己的学习,从而导致在遇到困难时,不能及时、准确地评价自己,无法总结自己的得与失,无法对今后的学习有所指导。
4.学习动机
调查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是单一的,多数人有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不同动机。例如有76.7%的学生认为学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过大学英语4、6级;有50.4%的学生是为了将来找一份好工作;因为喜欢英语而学习的学生只占40.2%,想了解英美文化的学生占21.6%。同时,在与学生交谈中,笔者发现持有内部动机的学生往往表现出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持有外部动机的学生,比如那些为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而学习的学生,在考试前一段时间会加强对自己的监控管理,在达到目标之后则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所以,相比之下持内部动机的学习者会有计划地实施自我监控,有利于持久的语言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多与学生交流,培养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5.对自主学习能力的认识
调查表明,72.3%的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但对自主学习缺乏深入的了解,甚至存在误解,而简单地将自主学习看作是自学。同时,由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普遍较强,忽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习自主性。大部分学生仍倾向于较为传统的授课方式,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自主学习有相当难度。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分析,笔者得出如下结论:目前非英语专业新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普遍很低,具体表现在五个方
面:一是多数学生英语学习计划性不强,特别是没有详细具体的学习计划;即使有也很难坚持到最后,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盲目、被动。二是多数学生不了解大学英语学习策略,还习惯于高中时期填鸭式教学模式,不预习,上课只管抄笔记,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多数学生主动监控学习过程的意识和能力较弱,自我评估学习效果的能力低。四是持有外部动机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占很大比例,他们在达到目标之后则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五是学生对自主学习能力的认识很缺乏,依赖教师的心态很严重。
结合以上的调查结果,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尽快帮助学生培养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1.改变教师与学习者的角色,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模式的改变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应当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教师由主讲者变为管理者、辅导者;由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主动的施教者、整个教学活动的监控者变成自主获得语言知识和技能过程中的促进者、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建构活动的帮助者和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媒介。而学习者则不再是知识的传授对象、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他们要对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决策、自我管理,并且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自主性,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构建。
2.教师要积极改革教学模式,把新的外语教学理论和方法运用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摒弃一些旧的传统教学模式,给学生学习更多的主动性,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不能把机械完成教学任务当作教学目的。课堂上适时地安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逐步引导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树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和主体意识。
3.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多举行交流活动介绍学习策略、改变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使学习者能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从中能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看到成绩或差距,对自己的学习进行重新计划或调整,进一步提高学习质量,从而使学习变得更加主动。
4.学校也应该给教师更多的教学的自由。
现行的教育体制对教学的限制仍然较多,如教材的选择,教学进度,教学模式,以及对教师教学的评估等,使得教师在实施教学改革中仍受到太多的限制。
5.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便利的条件和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语音实验室、多媒体室、网络学习平台等都能全方位地为学生服务,从而适应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效果的需要,也是创造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徐锦芬.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1).
[3]张殿玉.英语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J].外语教学,200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