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4 11:28:55
导语:在司法心得体会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Ailsa”为你整理了这篇法院司法警察骨干集训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11月19日,我很荣幸的参加了市中院组织的全市法院司法警察骨干集训,为期九天的集训让我颇有感触。
集训前两天,我们先是完成了拓展训练,两名拓展教导员在这两天激发了我们身体的潜能,通过开展“电网”和“信任背摔”等小游戏,让我们来自不同法院的伙伴磨合了身心上的默契,使我们感受了团结一心的力量!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更正规、更军事化的训练,在中院法警支队支队长王卫的指导下,四名教导员带领我们每日跑早操、队列训练、学习擒敌拳及日常安检和警务保障训练。他们不辞辛苦的悉心指导,我们认真扎实的操练和掌握,训练间歇穿插着互动小游戏,使气氛活跃,我们也不再觉得天气寒冷。
每日的晚课由王支队上课,在此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比如:警务执法知识、急救、包扎、消防安全等。此次集训既学到了擒拿格斗的本领,锻炼了体能,又提高了理论知识,使我受益匪浅。
今年某省某某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 《领导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关于进一步规范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接触交往行为的若干规定》),进一步对领导干部插手、过问和干预案件办理的行为划出红线,设置禁区,促进司法更加公平公正。作为机关工作人员,本人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三个规定精神实质,将纪律规定印在心中、挺在面前,坚决筑牢思想防线。
一、三个规定是新时代公正廉洁司法的有力制度保障
《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将各级领导干部在线索核查、案件办理环节为案件当事人请托说情,要求办案人员或办案单位负责人私下会见案件当事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授意、纵容身边工作人员或亲属为案件当事人请托说情,为地方利益或部门利益超越职权对案件处理提出倾向性意见或具体要求等,定性为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并要求办案人员全面、如实记录,司法机关每季度向党委政法委报告。《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提出了司法机关内部人员三不得、司法机关办案人员三应当的要求。即:司法机关内部人员不得违反规定过问和干预其他人员正在办理的案件,不得违反规定为案件当事人转递涉案材料或打探案情,不得以任何方式为案件当事人说情打招呼;办案人员应当恪守法律、公正司法、不徇私情,对干预、说情或打探案情应当予以拒绝,对不以正当程序转递涉案材料的应当告知其依照程序办理。对办案人员不如实记录的责罚和如实记录的保护,也作出了明确规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接触交往行为的若干规定》,明确了禁止司法人员接触交往的具体情形:泄露办案工作秘密,向案件当事人推荐、介绍诉讼人、律师,为律师、中介组织介绍案件,接受案件当事人、律师等请客送礼,向案件当事人、律师等借款、借租房屋、借用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在委托评估、拍卖等活动中徇私舞弊等,并明确了违反该禁令的处罚措施。三个规定掷地有声、切实可行,为把权力切实关进牢笼里提供了坚实的制度遵循。
二、三个规定是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坚实保障
三个规定坚持问题导向,对症下药、堵塞漏洞、精准施策,把严的要求贯穿始终,一抓到底,抓出实效,切实维护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通过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狠抓专项整治工作,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专项整治深入分析执行三个规定存在的突出问题,完善各项制度,理顺工作机制,扎实补齐短板。同时,通过激励干警如实记录和抵制干预过问行为,加强制度设计与解读,健全对记录违规干预过问案件法官的保护和激励机制,确保法官依法履行审判职责。通过加大司法公开力度,从源头上减少违规过问案件问题发生,及时典型案例,加大通报力度,引导干警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三、三个规定是践行两个维护的重要基石
初冬时节,我有幸参加了全市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倾心聆听老师对党的基本理论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精辟解析,领导科学与领导能力的独到见解和经济发展与法制建设的旁征博引,让我饱尝了一顿顿“理论大餐”,有一种“及时雨”的享受。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了”,学无止境。无论我们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无论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把学习当成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理想追求、一种工作需要。把工作中的每一件事,当作一次学习的机会,一次体验的机会。短暂的数天培训使我进一步提高了理论水平,找到了自身差距,明确了努力方向,更教会我深入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作为司法战线的一名青年干部,如何尽快提高工作水平,这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更是一种挑战。为此,我将把这次“充电”的机会作为我人生的“加油站”,作为新的“起跑线”,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首先树立有“理”才有“力”的理念。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司法战线的年轻干部,只有不断丰富理论知识,把眼界放得更宽一些、标准定得更高一些、干劲提得更足一些,才能服务大局,服务群众。
其次转变有“位”才有“为”的观念。有为有位,有位必为。司法行政工作内容多、涉及面广,直接服务社会、贴近基层、联系群众,已经成为“法治仪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司法工作者,应该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学习力、谋划力、执行力、公信力、廉洁力,做一名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工作者,从而实现“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
通过学习,我深刻地感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坚持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我们的重大国策,我就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收获,谈以下几点体会。
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而不是部分人。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纠正一些地方和领域出现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的观念。我们必须在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基础上,来统筹各方面,促进全面发展。领导决不能只顾政绩,强行蛮干,侵犯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注重以人为本,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人民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具体工作的重要保证。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做好了、做扎实了,我们就能凝聚起齐心协力战胜困难、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就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我们的各项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才会得到支持。为此要加大宣传,让人民群众理解发展是为了人民,还得依靠群众,发展成果也是由人民共享。
3、制度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心。从根本上说,树立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是体制、制度问题。科学发展观同时也是科学的改革观。因此问题不仅在于我们“要”以人为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必须着眼于“怎样”实现这一要求。这就要靠体制改革,制度创新。但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在诸多方面的不完善,因此根本的解决之道在于按“五个统筹”的发展要求来深化改革,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一定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真正用制度来管理,并落到实处。
4、“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中国的经济的发展,实现中国经济的振兴,并让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上一个新的台阶,这五个统筹的实质,就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
通过学习,我深刻地感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1、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坚持发展,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稳定是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是政府第一责任。为此必须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将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充分调动调解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时化解矛盾。
2、正确处理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一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者的关系。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既大力促进物质文明发展,也大力促进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并努力使它们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作为司法行政机关必须创新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
通过学习,我深刻地感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坚持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我们的重大国策,我就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收获,谈以下几点体会。
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而不是部分人。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纠正一些地方和领域出现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的观念。我们必须在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基础上,来统筹各方面,促进全面发展。领导决不能只顾政绩,强行蛮干,侵犯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注重以人为本,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人民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具体工作的重要保证。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做好了、做扎实了,我们就能凝聚起齐心协力战胜困难、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就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我们的各项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才会得到支持。为此要加大宣传,让人民群众理解发展是为了人民,还得依靠群众,发展成果也是由人民共享。
3、制度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心。从根本上说,树立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是体制、制度问题。科学发展观同时也是科学的改革观。因此问题不仅在于我们“要”以人为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必须着眼于“怎样”实现这一要求。这就要靠体制改革,制度创新。但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在诸多方面的不完善,因此根本的解决之道在于按“五个统筹”的发展要求来深化改革,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一定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真正用制度来管理,并落到实处。
4、“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中国的经济的发展,实现中国经济的振兴,并让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上一个新的台阶,这五个统筹的实质,就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
通过学习,我深刻地感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1、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坚持发展,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稳定是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是政府第一责任。为此必须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将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充分调动调解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时化解矛盾。
2、正确处理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一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者的关系。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既大力促进物质文明发展,也大力促进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并努力使它们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作为司法行政机关必须创新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活动。
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纠正一些地方和领域出现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的观念。我们必须在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基础上,来统筹各方面,促进全面发展。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注重以人为本,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做好了、做扎实了,我们就能凝聚起齐心协力战胜困难、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3、制度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心。从根本上说,树立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是体制、制度问题。科学发展观同时也是科学的改革观。因此问题不仅在于我们“要”以人为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必须着眼于“怎样”实现这一要求。这就要靠体制改革,制度创新。但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在诸多方面的不完善,因此根本的解决之道在于按“五个统筹”的发展要求来深化改革,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首先,关于中国农民的未来发展问题,近日,出差到了中国一个小城镇,城镇周边的田地引起了我的思考。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实行了“”,应该说在历史的特定时间段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解决了农民的激励问题,而且也保持了产权的一致性,并且将大量的农民限制在土地上,有利于在共和国的发展时期国家的繁荣与稳定,但到了今天,当我们看到农民还在小块儿的土地上耕作,而每亩地最多也只有年上千元的收入时,我们不禁要为农民未来的出路而忧虑。
那么,我们到底有什么样的思路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以为,第一,循序渐进地提高农产品价格,使其价格与其价值逐步等量;第二,逐步解决农民的自由流动问题;第三,逐步缩小“二元制”社会给农民的种种禁锢;第四,逐步改变目前的土地使用方式,采用效率更高的集约化方式,可以采用“农民入股”或者“承包费”的方式来解决“使用权”的交易。
通过以上方式,来逐步引导更多的农民进入非农领域,同时,大力提高我国的农业的发展水平。当然,以上各种方式要密切注意平衡问题,即要注重效率,又要考虑实际承受能力。
其次,改革开放三十年了,中国的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我们的民主改革进程好像速度总是很慢,目前实行的唯一直选是在农村范围内---村民选取村里的行政长官。
国家开始实行这样的民主尝试,我们应该是举双手赞成的,而且,其中所带来的民主新风也是前所未有的。但是,民主和素质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换句话所,民主的结果质量与民主的承担主体的本身素质密不可分,由于中国的历史发展的特殊原因,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那么,在整个中国多元化的层面中,首先开始基层民主可以避免更大的试错成本的同时所带来的素质风险,就显得特别高,而目前在很多农村所存在的“拿钱买票”的现象,屡屡被媒体关注,也足以说明这样的问题。
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纠正一些地方和领域出现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的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的观念。我们必须在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基础上,来统筹各方面,促进全面发展。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注重以人为本,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做好了、做扎实了,我们就能凝聚起齐心协力战胜困难、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
3、制度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心。从根本上说,树立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是体制、制度问题。科学发展观同时也是科学的改革观。因此问题不仅在于我们“要”以人为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必须着眼于“怎样”实现这一要求。这就要靠体制改革,制度创新。但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在诸多方面的不完善,因此根本的解决之道在于按“五个统筹”的发展要求来深化改革,致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想干事,葆有“抓落实”之心。领导干部抓好落实要心向民而不悦己、心念公而不存私,时刻秉持为民之心。领导干部和群众之间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听话筒”和“传声筒”关系,应当像家人亲友一般,血脉相融、肝胆相照。
一家一户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看似稀松平常的日常小事连着民生百态,促膝谈心间的“家常味”调浓的是干群之间的鱼水情,领导干部当尽心于群众的所盼所愿事,让“想干事”之心激发服务人民、干事创业的大能量。
大事难事里的冲锋陷阵能看出领导干部的服务意识,“鸡毛蒜皮”的小事里更能映照出领导干部真挚为民的初心。领导干部要把群众事当成自己事,把群众愿当成心中愿,做到心有人民、夙夜在公,葆有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践行初心使命中推动高质量发展。
干成事,扛牢“抓落实”之责。“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担当作为是时代的召唤,也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踏上“十四五”新征程,领导干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目标上,心架天平、手握戒尺,敏于求知、勤于致行,不说“办不到”,勤学“怎么办”,致力“办得好”,在主动担责中以上率下,在具体实践中知重负重,不消磨于初心、不欠账于使命,“试金石”上为真金,“磨刀石”上为利刃,在平凡的岗位上不失伟大的追求,在细微的小事中不失绣花的功夫,在工作的细化深化中扛好扛牢“抓落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