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

时间:2022-10-06 02:22:58

导语:在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

第1篇

【关键词】医院传染病档案;管理

传染病的档案管理是预防控制传染病发生的重要方面,随着我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绩效考核标准的推行,对全国各个地方的传染病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做好传染病的档案管理,可以让我们掌握更加丰富的控制传染病经验和知识,以更好地对传染病进行预防和控制。

一、传染病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医院传染病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一些医务人员未按照医院规定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出现漏报以及错报现象。(2)个别传染病患者故意隐瞒自身真实病情,导致医院的病例档案缺乏原始材料,且真实度和可信度降低。(3)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素养不高,在整理传染病档案时材料不完整,缺失重要价值的资料,单单追求数量,质量较低;对重要的传染病档案没有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分类管理,且留存的原始资料较少,导致档案使用人员没有办法获得需要的信息。(4)没有把医院传染病档案的管理利用工作和医疗业务的建设规划联系起来,对档案管理的硬件设备投入不足,档案管理技术和方法落后,对有效利用档案产生不利的影响。(5)医院的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在管理档案的过程中,有关档案管理的具体制度、职责内容很少,对传染病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检查督促以及考核工作都不能很好地落实,且缺乏相关的制度考核办法。

二、加强传染病档案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医院传染病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从思想方面提高认识,要加强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把传染病的档案管理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做,规范传染病档案管理流程,并且在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同时,要把档案室每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划分清楚,加强内部管理,制定出完善的传染病档案管理制度,把管理的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一位工作人员身上,保证把档案管理工作一一落实到位。

(二)科学分类传染病档案。医院进行传染病档案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方便以后查找信息,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本着负责的态度,确保传染病档案收集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尤其要注意平时积累并进行及时记录,把收集到的全部文件资料按照科学的分类方法进行立卷,形成目录卷宗,对不同病种、不同疫情的传染病资料务必要收集整理完备,杜绝出现缺漏现象,确保传染病档案的系统性、完整性。对于传染病档案所使用的文字、图像等都要符合国家的标准,编写出的文件资料要与国家标准的真实参数、数据相符,以方便其他工作人员查阅参考。此外,通过对传染病档案的深层次开发利用,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同时,也可以利用档案的医学研究价值为医院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而促进传染病档案的管理。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传染病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所以,要想把传染病档案管理工作做好,必须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要按照高标准、高素质的要求选取档案员,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喜欢档案管理工作,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做到一丝不苟,有责任心。其次,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学习《档案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

(四)利用现代先进的网络技术。以前的档案管理工作一般都采用人为的手工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医院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大对医院基础设施和现代办公设备的投入,对传染病档案实现电子化和自动化管理,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近几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医院办公自动化、信息化的程度也在逐步提高,以前的“手工操作”模式以及“重视保管、忽视利用”的思路不能方便对档案资料的利用,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影响到对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因此,要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逐步配齐电脑、摄像机、扫描仪以及打/复印机等相关电子化设备,利用档案管理系统的专用软件对档案进行立卷、编目、检索、统计等各项工作,彻底改变以前的手工操作、检索速度较慢的情况,提高管理以及利用效率。具备技术条件的医院,完全可以把传染病档案目录和内容纳入局域网,利用互联网的软件系统加强医院各个部门以及各个医院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满足医疗、科研等多个方面的需求。此外,管理人员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网络技术,把现有有关传染病方面的知识到互联网上,广泛地为社会大众服务,提高传染病档案的利用率,实现档案的多功能性以及社会性。

(五)建立规范化的档案管理制度。医院应该根据《档案法》以及《档案管理工作标准与档案分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科学、完整以及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使传染病档案的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首先,要对各类传染病档案进行标准化管理,包括档案的内容、分类、编号以及目录等每个项目都要符合标准的档案管理规定。在此基础上,进行动态管理,一旦发现传染病档案有遗漏丢失的情况,立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保证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同时,为了使档案管理工作系统化、制度化,必须建立针对性的考核制度,把传染病档案管理工作归入相关科室的责任制范围,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考核挂钩,把档案管理的制度和责任落到实处。

三、结语

总而言之,医院的传染病档案资料是研究医院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对医院的学术、技术进步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利用价值。在新知识经济时代,更应该做好医院传染病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工作,将这些档案作为一种宝贵的信息资源,为医院领导的相关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公共卫生管理;传染病;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258-02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可以是病毒、细菌、真菌或者寄生虫等。传染病对公众的危害较大,传染病的辐射性较强,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传染病的预防具有积极的意义。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的发展,我国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公共管理在传染病预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公共卫生管理是医疗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于传染病的预防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加强对传染源头的监管,加强对传染路径的管理,同时加强传染病易感人群的管理,从而有效的避免传染病的发展和扩散。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比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前后群众关于传染病预防工作的满意情况,分析当前公共卫生管理在预防传染病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当前公共卫生管理在传染病预防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自然条件因素,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医疗水平大幅度上升,但是当前我国医疗卫生水平存在着城乡差距大的问题,偏远地区医疗技术有限,一旦发生传染病,可能会无法有效控制,会迅速进行扩散和爆发。各政府部门和各医疗机构的执行力度不够,我国关于传染病的预防颁布了相关的制度和法规,对传染病的预防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实际过程中政府各部门和医疗机构执行力不够,影响了传染病的控制和预防。【1】

1.2方法

针对于上述问题,公共卫生管理中加强传染病的预防管理,其具体方法如下:

一是公共卫生管理中,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监测报告机制,对突发传染性疾病进行监测和预警,在发现传染病时能够尽快的作出反应。首诊医生在发现疑似传染病患者时,应该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医院,然后医院应该立即基于传染病报告卡来向上级进行汇报。疾控中心在接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专报系统报告信息中,各级疾控中心一定要审核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

二是做好公共卫生管理,加强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工作,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对群众的引导和教育。在教育中,加强群众的健康教育工作,从而增强群众的卫生意识,帮助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和卫生习惯。我国人口较多,人民的文化素质水平差异较大,对疫情的认识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要发挥好主流媒体对社会公众的舆论引导作用,真实、及时的向群众进行传染病病情的报道,从而有效的控制谣言和不良信息的传播,确保人民群众能够准确、及时的了解疫情。【2】

三是强化传染病预防机制,我国公共卫生管理事业近几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当前我国传染病预防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传染病在发生后,无法在第一时间内控制疫情。因此,在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要加强传染病的预防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的传染病防控网络,优化预防和治疗流程,从而切实提升传染病的预防效果。

四是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加强对医疗卫生水平较差的地方的防控,在医疗卫生水平较差地区应该建设专业的卫生防控小组,对地区进行防控。同时也要加强对传染较重的地方的检测和管理,在监管过程中,基于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预防方案,从而在传染病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作出反应。

五是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要加强有关于传染病预防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工作,对传染病进行明确的分类,同时以法律和条文的形式具体的明确政府各部门以及医疗机构的职业范围。同时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传染病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定期对相关部门进行检查和监管,从而提升传染病的预防效率。【3】

六是提高人员的职业素养,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要加强人员的培训,提升人员素质水平。特别是要加强对偏远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管理,切实提升偏远地区的医疗卫生水平。

2结果

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后,群众对传染病预防工作的满意度提升,管理前群众满意度为65%,管理后群众满意度为86%,管理前后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4】

3结论

第3篇

[关键词] 传染病管理;医院信息系统;作用

[中图分类号] R1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11(a)-175-02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s' role in the manage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SONG Min1, MI Chunxiang2, HUANG Caihui1, WU Xiaoying1*

1.Department of Preventive and Health Care, Yongchu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2160, China; 2.Department of Network Center, Yongchu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216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 in infectious disease reporting and monitoring. Methods: Infectious diseas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platform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hospital's existing HIS system, for infectious disease reporting, auditing, statistics, monitoring, etc. Then the evaluation indexes of 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before and after 1 year were compared and analysed. Results: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manage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 2010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2009. The differences of cases reported, the timeliness,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reports card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the information system before (P

[Key words] Infectious disease management;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s; Role

传染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心健康的疾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如何监控医院传染病的发生,及时、准确地做好传染病的上报工作,是每一个传染病管理者面临的现实问题。随着我院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推进,我院于2010年1月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网络建立了医院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系统的建立提高了传染病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优化了工作流程,取得了较好成效,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我院信息系统建设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网络建设初期,系统功能主要涉及门诊收费、住院收费。1996年底,医院信息化建设进入网络时代,目前已形成了覆盖全院各个主要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HIS),收费系统、药品管理、检验系统(LIS)、电子病历系统(EMR)、网上自动化办公系统(OA)等都可以通过统一的平台来实现。2010年1月,为了加强医院传染病疫情的管理,我院依托现有的网络平台,与重庆中联公司、日本NEC公司共同研发了高端数字化医疗平台,传染病管理为其子系统之一。

1.2 方法

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里建立了传染病管理子系统,增加了传染病填报、审核、统计、查询、漏报检索等功能,信息化传染病管理流程为:①传染病疫情报告:临床医技人员在医生工作站中填报疫情卡,保存上传至医院预防保健科实现疫情卡的报告,传染病管理专职人员再实时查询、审核、导出疫情卡后,通过互联网上报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②传染病疫情监控:专职人员通过查看全院门诊、住院病历、漏报检索等途径了解疫情报告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沟通处理。2011年1月,将实施前(2009年1~12月)、后(2010年1~12月)1年的传染病管理质量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利用SPSS 11.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工作质量的比较结果

通过1年多的实践,我院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信息管理后(2010年)疫情报告率、报告及时率、报告卡片完整率和准确率较实施前(2009年)有明显提高,经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工作效率的结果比较

信息系统管理将专职人员从大量繁琐的病历资料查阅、审核、统计分析等工作中解脱出来,信息化前2周的工作量,信息化后1 h就能完成,传染病管理工作效率较信息系统实施前大大提高。

3 讨论

3.1 信息系统在传染病管理中的作用

3.1.1 简化了工作流程,使疫情卡报告及时、方便、快捷 传染病报告传统模式为医师发现传染病后手工填写疫情卡,然后人工传送至预防保健科。信息化管理后,计算机工作站基本遍布每个诊疗部门,疫情卡报告变为电子填写、传递模式,专职人员进入HIS中的工作站接收、审核疫情卡后通过互联网上报,使报卡变得及时、方便和快捷。另外,传染病的统计、分类工作在HIS实施前也很复杂、繁琐,现在可定期导出数据上报至相关部门,从而保证了统计的简便性和正确性。从以上流程可以看出,利用HIS系统进行传染病疫情管理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等特点,使临床医师不再把报告传染病当作一种负担,从而提高了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专职人员也可从大量的资料收集、统计分析中解放出来,减轻了工作强度。

3.1.2 规范了疫情卡填报内容 传染病信息化管理后,医院设置了电子传染病报告卡,内容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一致。医生在进入传染病报告卡界面后,系统会自动导入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家庭地址、电话号码等);选择患者诊断时单击目标传染病名称即可;填卡日期默认为当前日期,报告医生默认为医生工作站的登录医生[2]。这样就保证了传染病诊断的统一性,解决了医生常不填写患者地址或电话号码等情况,导致该患者无法追踪;另外,填写电子版传染病卡也避免了传统手工模式字迹不清难以辨认等现象,保证了疫情卡填报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和规范性。

3.1.3 提高了监控效率 信息化管理实施后,传染病管理专职人员可实时监控门诊日志、住院病历诊断信息,随时使用传染病查询、漏报检索等功能查看全院传染病的发生、报告等情况,如有疫情卡片填写不全或漏报、迟报现象,能够及时督促医生完善信息或补报疫情卡,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传染病漏报,降低了迟报率,同时对发现传染病,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传染病流行有重要意义,监控效率较以前也有明显提高。信息系统实施后传染病报告率达到了100.00%,报告及时率也较实施前得到较大提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1.4 提升了管理水平 针对全院每日上千的门诊、住院患者,如果每天由专职人员跟踪了解传染病报告情况是无法完成的,只能定期定点抽检。信息化实施前,专职人员每月需查看大量门诊和住院患者病历资料,不仅工作量大,且在翻阅纸质病历资料时,常受时间和环境限制,必然造成管理上的疏漏。网络管理就可以节省在大量精力的基础上,更加全面的监测全院患者传染病报告情况,如发现问题,可通过系统的QQ聊天功能及时与医师沟通。畅通的信息渠道,便捷的工作方式,保证了专职人员可以将更多注意力集中在管理上,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提升管理水平[3-4]。

3.2 存在的问题

传染病信息管理模式虽较传统管理模式有较多优势,但在信息化实践过程中,还是发现一些局限性,如系统未设置预警提示,当有未接收的疫情卡或新报卡时,不具备提醒专职人员接收、审核和上报疫情卡的功能;当专职人员拒绝接收填写不全的疫情卡,系统对医生也无任何提示,使医生无法及时更正该疫情卡。另外,信息系统虽提高了传染病专职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但临床医技人员上报疫情卡的积极主动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传染病专职人员的工作范围不应局限于网络,还应做到主动到临床中,加强与临床医技人员的沟通和交流,提高他们主动报告疫情卡的自觉性[3]。

总之,随着医院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对系统功能逐步完善和提高,使其更好地为医院各项管理工作服务。传染病管理的理想状态是主动、及时、准确的上报疫情,并分析出传染病流行趋势,为及早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我院传染病信息系统的应用,不仅优化了传染病管理工作流程,同时实现了与临床一线人员的良好交流与信息反馈[5-8],使传染病监控、报告工作从被动管理变为了主动控制,提高了疫情卡报告的时效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减少了迟报、错报、重复报等现象,对提高传染病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靳桂明,吴凌,王琳,等.医院应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1):1278-1280.

[2] 张中,李梅.医院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与监控的信息化管理[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9,20(6):68-69.

[3] 张越巍,巢仰云,曹红谊,等.医院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0):3168-3170.

[4] 李冬梅,武迎宏.现代化网络技术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0):3171-3173.

[5] 梅卫玲,周宏宇,杨永丰.医院感染管理系统在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3):514-515.

[6] 宋颖杰,于明臻.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0):104-104,110.

[7] 杨亦军.关于加强医院电子信息档案建设和管理的思考[J].广西医学,2010,32(4):495-496.

第4篇

组长:(书记)

副组长:(副院长)(业务院长)

成员:略

二、管理制度

1、设立预检、分诊处,选派责任心强的护士负责该项工作。

2、分诊时及时发现危重病人并做出相应处理。

3、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有专人引导到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就诊。需转院者,工作人员应将患者的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相应医院。

4、准确、快速地从就诊病人中预检出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转送到感染性疾病科,做到早就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5、预检、分诊人员应坚守工作岗位,严格按分诊流程工作,熟练掌握分诊业务,做到合理分诊。

6、预检、分诊护士,要服务热情,询问病史详细,并做好登记工作。若发现有流行性疾病倾向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7、加强预检、分诊人员的个人防护,加强对工作环境进行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

8、在预检、分诊工作中,工作人员要积极开展卫生防病知识的健康教育的宣传。

传染病预检分诊人员工作制度

为有效安全地做好流行病、传染病预检、分检工作,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医疗机构内交叉感染,保障人民群众和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好流行病、传染病的监测、控制、诊疗工作,特制定本院工作制度:

1、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并做好接诊记录。

2、对患有传染病的病人及时进行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3、对病情严重不适合在本院隔离治疗的患者,医师应及时报告,按传染病人转诊要求向县医院传染科就近转诊。

4、预检、分诊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5、医务人员应自觉做好个人的防护安全,增强防护安全意识,轮换工作,工作后注意休息,对工作中的不足、疏漏,相互提醒、监督。

6、向患者及家属宣传传染病一般防护知识,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和个人防护意识,做好公众心理疏导工作,避免出现社会恐慌。

林甸县中医院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

1、挂牌设置流行病预检分诊室(条件相对独立,通风良好)。

2、预检分诊人员的配备:成员:

3、预检分诊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制定。

4、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由四人负责,甲类2小时,乙类6小时,丙类24小时内报卡。

5、计划免疫工作:按上级要求指示完成计划免疫,由主任和护士负责。

6、消毒管理工作:由各相关科主任负责做好室内空气消毒、医疗器械、紫外线消毒、医疗废弃物品消毁工作,并做好记录。

7、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由负责。

8、呼吸道传染病病人管理工作:做到专诊室、专静点室、隔离室。

第5篇

方法:选择辛庄中心卫生院传染病数据来进行传染病防治和管理方式、管理效果的分析和比较,该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的是常规的传染病防治和管理方式,而在2013年1月至今该院对传染病防治和管理工作的力度有所加强,对这两个阶段的管理和防治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在强化了对传染病的防治和管理力度之后,有关传染病管理的制度更加的完善,社区居民对传染病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更加的全面,提升了居民的满意率。

结论:辛庄中心卫生院相关的传染病防治和管理人员有意识地加强管理的力度,自觉地提升防治的水平,那么就可以有助于社区传染病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从而充分的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防治疾病方面的作用发挥出来。

关键词:辛庄中心卫生院 传染病防治 管理水平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578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43-01

常熟市辛庄中心卫生院是由原来的辛庄卫生院与杨园卫生院合并组成的,辖区常住人口49652人,流动人口32512人,人口流动频繁,给传染病防治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我院与2013年1月1日正式由两个卫生院合并组建而成,主要承担辖区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计划生育等服务项目,在疾病预防和控制的体系之中,发挥积极作用,为了能够充分地了解我院在传染病的日常管理和防治方面的现状,对我院辖区内进行了一次调查。现在将调查的结果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辛庄中心卫生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的是常规的传染病防治和管理方式,而在2013年1月至今该院对传染病防治和管理工作的力度有所加强,特别采用了信息化管理手段来管理传染病报告。对这两个阶段的管理和防治效果进行比较。该院共有医护人员113名,占地面积40亩,设有门诊部、住院部、预防保健部、后勤部、医技部等部门,日门诊量达520多人次,日急诊量210多人次。

1.2 方法。该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的是常规的传染病防治和管理方式,而在2013年1月至今该院对传染病防治和管理工作的力度有所加强。在2013年1月之前,该院并没有采用信息化管理方式,对住院部出入院信息、门诊就诊登记采用手工登记的方式,预防保健部对传染病管理采取人为查阅,存在诸多问题,如传染病的漏报、迟报现象常有发生。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共报告了传染病例165例,但是有12例传染病例存在漏报、迟报或未来报现象,由此可见在传染病防治和管理的制度建设方面社区的我院还存在诸多问题。

该院在2013年1月强化传染病信息化管理工作,将相关的隔离和消毒的措施加以落实,加强对常见的传染病处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注重经常性的管理,并且定期地组织居民参加传染病知识的讲座,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提升居民的传染病防治意识和健康意识。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以及对相关的医生和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积极地开展急性、慢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做好传染病防治的宣传工作。

将2013年1月之前同2013年1月之后也就是该院加强了对传染病防治和管理的力度,对这两个时期之内疫情报告制度的建立程度、消毒隔离制度的建立程度、对环境和台面的消毒和记录、紫外线灯的消毒、洗手液的配备、医务人员对传染病防治的重视程度、社区居民对传染病相关理论的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对比 [3]。

1.3 统计学方法。本组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表1 辛庄中心卫生院传染病防治现状

由此可见,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了加强之后,相应的消毒和管理制度的得到了完善,极大地加强了居民对传染病的防治的重视程度,提升了居民的满意度,在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好的得到了落实 [4,5]。

3 讨论

目前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对传染病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亟需相关的政府部门加大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将防治工作落实到实际中,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挥督促的作用,并且定期地对卫生院的防治管理工作进行督导,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4 结语

综上所述,辛庄中心卫生院在加大了对传染病防治和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之后,提升了防治的水平和质量,使得这项工作能够更加规范的开展和运行,转变传统的观念,做好枢纽的角色,从而真正地将责任加以落实。

参考文献

[1] 杨勇,缪建,朱奕.社区458例急诊疾病谱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2006,6:101-112

[2] 孙秀琴,王春秀,李红.社区卫生上门服务的病种及发病规律调查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6,19:85-94

[3] 马峰,李江,石清明,邓殷君,王意银,胡挺松,屈琳.成都部队传染病管理对策及其效果评价[J].预防医学杂志.2005,1:117-124

第6篇

一、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基本情况

二、法定传染病检查得分情况 四家医院在疫情报告管理班子及规章制度方面都已建立;保健科工作包括工作规范、收发登记和疫情自查记录,人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资料完整真实,肝胆医院和协和医院因没有疫情自查记录;医生对法定传染病的了解掌握情况较好;在临床医生登记方面,人民医院在门诊日志和住院日志记录较为完整,协和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日志记录稍有欠缺,有*部分缺项漏项,肝胆医院日志完整性亟待改进,缺项漏项较多;人民医院、协和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在化验登记上完整性好,肝胆医院有待改进;人民医院、肝胆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疫情卡片填写完整性和准确性、疫情报告率和及时率较好,协和医院查出一例肺结核未报告。

三、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使用情况

人民医院因报告病例数较多,反映疾病监测系统网络报

告卡不按时间顺序排列,给查询带来不便,四家医院反映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运作情况正常,无其他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四、传染病疫情报告漏报情况统计 五、传染病报告检查得分

人民医院疫情报告管理得分46分,疫情报告及时率得分50分,总分96分。

肝胆医院疫情报告管理得分38分,疫情报告及时率得分50分,总分88分。

第7篇

综合医院承担着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承担着传染病的医疗救治、消毒隔离工作[1]。为了减少传染病的迟报漏报、预防传染病的流行和暴发,我们对医院疫情报告管理工作采取如下措施:

1 成立医院传染病领导管理小组

负责监督、检查、指导传染病防控工作。

2 制订传染病管理制度

明确有关医务人员的分工、职责,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

3 职能科室设专职疫情报告员

明确责任,负责每天向国家疾病报告系统网络直报医院发现的各类法定传染病,各临床医技科室每科设一负责人,负责本科室的疫情报告登记,每周自查,每月汇总后与医院专职疫情报告员核对,查漏补缺。

4 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

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和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健全疫情管理规章制度,提高各科室法定传染病的报告意识,这是减少迟报漏报现象、提高疫情报告质量的关键。

5 建立传染病报告登记制度

要求门诊医生对所有就诊患者按登记项目逐项填写门诊日志,不得漏项缺项,对不能排除传染病而进行相关检查和化验的患者,在日志登记的备注栏做特殊标记,如有阳性结果,及时报告[2]。各住院病区设传染病登记本,经治医生对有关传染性疾病检查的结果进行核实,明确传染病诊断后及时进行登记,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给专职疫情报告员。

6 建立阳性报告制度

检验科、放射科发现阳性报告,除做好专门疫情登记外,还要将阳性报告直接送达开单医生,如开单医生休息,则由科主任负责签字接收,并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防止迟报,漏报的发生。

7 建立疫情搜索制度

专职疫情报告员每日主动到各门诊、放射科和化验室搜索疫情,将与传染病相关的检查检验阳性结果,收集并登记,核实上报的传染卡,对未及时上报的立即与相关科室医生联系,要求医生核实检查结果,及时诊断,诊断为传染病的,及时做好登记、报告。

8 规范传染病管理

提高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意识,对就诊病人做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普通病房的患者一旦确认为传染病,及时转入传染科隔离治疗。加强医疗废物处理,传染病区污水经处理系统处理后再进入医院处理站。

9 建立消毒隔离制度

综合医院的门诊、急诊就诊量大,病种复杂,大部分就诊的传染病人先经过门诊、急诊处理,因此,加强门诊急诊的传染科的消毒管理,是综合医院控制传染病在医院内传播的重要措施。传染病门诊空气每天消毒一次,桌子、病人座椅、地面每天清洁、消毒二次,遇污染随时消毒,传染病室要做好终末消毒。

10 做好宣传工作

通过座谈会、板报、宣传栏、健康教育、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提高人们对传染病的认识,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11 严格实施传染病报告奖惩制度

专职疫情报告员每半个月对全院各科室进行1 次巡查,检查疾病的诊断是否与传染病登记相符,有无漏登漏报情况。每月对当月搜索、巡查结果进行汇总,一式3 份,一份上报医院,一份反馈至科室,一份疫情报告员存留,对迟报、漏报者进行相应的经济处罚,对全年无漏报的科室,在年终考评中加分奖励。

经过实施上述措施,传染病迟报漏报率明显降低,有效预防了传染病的医院内传播、流行和暴发,保护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第8篇

按照上海市传染病防治工作要求,对外来人口传染病管理工作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日常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外来传染病病例失访已成为传染病控制的“瓶颈”。本组资料是闵行区七宝地区2003~2005年外来传染病病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外来人口传染病管理质量,减少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2003~2005年七宝镇外来人口传染病发病登记及管理记录。

1.2 传染病管理

根据上海市传染病病例管理要求:接报后24h内完成初次上门访视、核实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点消毒、督促患者积极完成全程治疗、指导日常性消毒、确定密切接触者和医学观察、卫生宣教等。

1.3 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0对数据进行录入、分析,定性资料采用排序法进行整理分析。

2 结果

2.1 外来人员传染病失访情况

2003~2005年,闵行区七宝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登记外

来人员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伤寒等乙类传染病报告775 例,其中失访207例,失访率为26.71%,明显高于本地居民同期失访率8.23%(47/571)的比例。

2.2 失访者一般资料

2.2.1 年龄 207例失访病例以青壮年为主,20~30岁失访率最高,为51.69%(107/207;其次为30~35岁,为21.26(44/207。两组人群占失访病例总数72.95%。

2.2.2职业207例失访者职业以体力劳动为主,外来农民工105例,占失访总数50.72%,工人52例,占25.12%,职员失访仅3例,占1.45%,其他职业占22.71%。

2.2.3 文化程度失访者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其中小学文化111例,占53.62%;初中文化69例,占33.33%,高中文化27例,占13.04%;无受高等教育者。

2.2.4 病种 以肝炎失访者居多,有113例,占54.59%;其次为细菌性痢疾,有33例,占15.94%;猩红热26例,占12.56%;麻疹35例,占16.91%。

2.3 失访原因

207失访病例中,回原籍治疗62例(29.95%);地址不详52例(25.12%);故意报假地址45例(21.74%);查无此人44例(21.26%);拒访4例(1.93%)。

2.4不同级别医院报告病例失访率

一级医院报告失访率占14.18%、二级医院失访率占27.53%,三级医院失访率高达30.79%。其中一级医院因地址不详失访率为0.75%,而二、三级医院地址不详失访率明显高于一级医院,见表1。

表12003~2005年各级医院传染病报告与病例失访情况

3 讨论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国家法律体制进一步完善,国民比任何时候更关心和维护自身的权利,尤其个人疾病隐私权[1]。79.4%外来人员传染病患者或家属不愿意让邻居、朋友知道。不少患者避讳疾病隐私,担心上门访视会引起邻居、亲戚、同事的歧视和疏远。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失访者中有43%患者故意错报详细地址或使用假姓名,这些失访病人流散于社会上,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对当地传染病传播与流行存在潜在威胁。调查中发现,一些外地患者来本市慕名求医暂借临时居住房,一旦疾病确诊,就搬离原来居住地导致医务人员访视时发生“查无此人”的情况。另外一些初来上海打工人员对居住地位置不熟悉,加上文化程度低表达能力差,无法说清方位,时常发生传染病报告地址上只能填写某镇或街道,其次大部分外来传染病患者居住于设施较简陋、卫生情况较差的无人管理的区域结合部,导致访视人员无法找寻。针对上述情况,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加强对社区居民传染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采用讲座、黑板报、出摊咨询等方式,深入社区,特别是外来人口聚集地,普及社区外来人员的防病意识,使社区居民(外来务工者)了解传染病访视的必要性,另外医务人员在病家访视工作中要确实保护他们的疾病隐私权,同时积极宣传传染病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告知将疾病传染给他人的危害性以及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或家属备感政府和社会的温暖。

建立社区传染病管理信息网络,完善外来人员传染病病例协查机制。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辖区内居委、村委和镇外来流动人口办公室多部门合作,加强对外来传染病病例的协查工作,尤其充分利用当地居委、村委聘用的社区协管员地理熟、人头熟的优势来减少传染病病例失访率,提高管理率,降低疾病传播的危害性。

部分临床医生责任心不强,尤其二、三级医院因门诊量大,临床医生工作细致性不够,未能认真按照传染病报告卡要求填写报告卡,致使部分传报卡的信息不准确、不完整,时常出现“查无此处”、“查无此人”、“地址不详”的死卡。因此,加强医务人员传报责任心培训,尤其对新进医务人员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认真学习传染病报告制度,掌握诊断标准,及时、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从基层访视人员的角度考虑,尽量为顺利访视做好信息记录。

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访视人员的业务技能,访视者不仅需要高度责任心和精业精神,还要不断提升业务知识和访视技能。因为随着社会开放程度不断深入,人们从各种新闻媒体获得的卫生知识越来越丰富,并且对知识质量需求提高,并不满足于一般的预防常识宣传。因此,及时掌握最新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消毒隔离方法,来满足不同被访视人群需求,提高患者群体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任度,配合访视工作,使他们既不忽视传染病的危害,又不会对传染病产生恐惧,提供一种真诚服务的理念,保护社区人群的身体健康。

4 参考文献

第9篇

20xx年艾滋病传染病管理制度一、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1、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2、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3、 各科室的医护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4、 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5、 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二、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

1、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2、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3、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对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组织医院专家组会诊确认,同时上报县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4、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对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非危重病人转到传染科(内科)归口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科进一步治疗。

5、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6、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7、对肺结核病人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归口治疗,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

备注: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三、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1、疫情管理、直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技术指导文件,严格按要求进行本院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2、报告的方式:本单位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并按要求进行电话报告。

3、报告的程序为:传染病病例的报告由首诊医生或其它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报告卡(按要求电话报告)疫情管理人员收卡、登记网络直报(需电话报告县CDC的按要求报告)。

4、报告病种和报告时限:

(1)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的病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向属地疾控中心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同时,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2)对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等的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3)对其它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进行报告。

5、个别病种的确认须由相关单位认可后方能上报:

(1)脊髓灰质炎,要由国家确认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2)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须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3)艾滋病,应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6、每月29日前检查追踪上月和本月已报告病例卡片的诊断变化和转归情况,如疑似病例改为确诊病例或排除、未分型改为已分型、死亡等,要对原报告卡进行订正报告。

7、在传染病漏报自查、检查和暴发调查中发现的未报告病例,要及时补充录入。

四、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

1、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及人员配置

(1)配备专用计算机1台进行疫情网络直报工作;

(2)配备2名工作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集、录入、初审及相关传染病管理工作(1名为专职);

(3)有人负责本单位网络直报系统硬件与网络维护,以保障其正常运行;

2、责任报告人填卡要求

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完整的合格的传染病纸质报告卡。包括初次报告、订正报告(含死亡订正)。医生填卡时,尽力询问病人的详细现住地址,得到病人的准确可靠地址,具体到乡镇、街名和门牌号。

3、直报人员职责及网络填报要求

(1)直报人员之一必须为疫情管理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性病、慢病、居民病死亡原因、症状监测等项工作的网络直报及电话报告工作;

(2)直报人员负责每日的收卡、录入、初审工作。常规收卡上、下午各一次;常规录卡应在17点30分前完成;特殊情况立即录入,不得延误;

(3)将现住址国标下拉框逐级选至乡镇级,以避免红卡的出现;如遇到现住地址不详的卡片,即作为市内、省内和省际流动人口处理:录卡操作时,在现住址国标栏逐级选中不详,并在现住详细地址栏填写不详或已获得的内容。系统会自动将此类卡片统计在本地流动人口发病数内;

(4)若病人为学生,必须在患者单位栏内填写学校正式全称及班级名称,勿用简称;

(5)艾滋病、HIV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副卡;

(6)妥善保管好用户编码及密码,确保直报系统处于正常、安 全的运行状态;

(7)纸质卡片是电子疫情资料形成的重要原始依据,要保留三年备查。

五、门诊日志、住院病人登记管理制度

1、门诊日志

(1)门诊日志包括就诊日期、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初诊和复诊、处理、报卡九项基本内容,必须逐项填写完整,不能用症状代替诊断;

(2)门诊日志由临床医生填写,于次月5号前汇总交院办公室;

(3)挂号与日志登记符合率不低于90%。

2、住院病人登记:住院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须逐项填写,由各病区妥善保存。

六、检验科、放射科传染病登记管理制度

1、检验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送检日期、姓名、性别、送检样品、化验项目、化验结果、检验人员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2、放射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开单科室、检查日期、病人姓名、性别、检查结果、初步诊断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七、传染病报告培训制度

1、培训对象为所有医务人员、总值班人员。

2、培训计划:每年对所有医务人员至少培训一次,新来人员在岗前培训时必须进行《传染病防治法》及传染病报告相关内容培训。

3、培训时间:每年上半年、下半年各培训一次,新进人员8月培训。

4、培训内容:根据需要选择性的培训《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修订版)》、部分《传染病诊断标准》等。

5、考核:根据培训内容对参训人员进行考核(答卷),不合格者需补考至合格为止。

八、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职责

1、搞好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有分管领导、科室、人员。每月召开疫情例会一次,研究疫情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各种疫情管理制度,并认真实施。

3、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疫情报告意识。

4、健全门诊日志、住院登记本、传染病登记本、检验、检查传染病登记本等,备足报告卡,以保证疫情报告工作的正常开展。

5、每月对全院进行一次疫情漏报检查。检查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住院病人登记本及传染病登记本、检验科的传染病检验登记本、放射科的传染病检查登记本。把疫情检查情况纳入医院全年目标考核体系中,并将每月疫情检查结果进行公布,按制度进行奖惩。

6、负责对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核对、网络直报、登记、卡片保存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