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街道社区服务中心

时间:2022-03-20 07:23:48

导语: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街道社区服务中心

第1篇

【摘要】: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病人和疾病集中的地方,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极易发生院内感染问题。因此,应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管理,做到以预防为主、切断传染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感染管理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的培养,做好物品的清洁和消毒、加强对病区和工作环境的清洁管理,进行重点季节和重点病人的特殊防护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内感染;护理管理

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病人和疾病集中的地方,这种环境下由于病人自身抵抗力的下降,且不断接触各种不同的病人,还要接受治疗和护理,如果管理不当极易发生院内感染。医院感染是指患者或医护人员在医院发生的感染。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对于院内感染的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关统计显示,5%-10%的住院患者发生过院内感染[1]。院内感染给患者和医院都将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必须加强医院内的护理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意识,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本文对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内感染护理管理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1、 医护人员及患者管理

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医护人员每天都要接触到很多的病人,他们需要通过手与病人的接触进行诊治和护理。因此,必须加强管理意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感染控制的各项原则,掌握正确的洗手和手消毒的方法,做到手术操作前、后常规洗手,以防止因操作不当引起医源性感染[2]。接触传染病患者或者可以污染物后应及时进行手部消毒,以中断感染源。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相关知识缺乏的问题,可以开展全员培训,针对防护隔离、无菌操作、医疗废弃物和手卫生等进行培训,减少在对患者进行操作中的失误。及时进行理论知识的更新,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严格掌握各类病症的适应症、合理规范的使用抗生素,提高全中心医护人员的感染管理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对于患者应按照不同的病种进行分室管理,患者入院后要加强生活护理,做好全身的清洁卫生工作,定期为他们更换衣服、被褥,维持皮肤的清洁。对于特殊感染的患者,应安排其在人员较少的病房实行隔离,如果条件允许则让其单间入住,严禁他们在各个病室内走动,对于患者传染性的血污、排泄物和分泌物等要进行严格消毒,防止感染蔓延。

2 物品的消毒与清洁

第2篇

一、社区服务中心基本情况

路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位于路桥十里长街中段以东,与路桥街道古街社区为邻,北依月河街,东靠妙智街,交通十分便利。该中心建地约2000平方米,以18间2~3层楼的省级历史文化保护遗产作为综合办公楼。现有固定工作人员10余人,下设热线受理部和综合执行部;建有会议室、图书室、棋艺室、康复健身室、医护保健室、文化活动室和爱心驿站等。

二、社区服务中心残疾人事业开展情况

路桥街道下辖14个行政村、6个社区,总人口5.4万多人,其中有各类残疾人1100多人,持证残疾人395人,贫特困残疾人18人。为全面整合资源,更好地开展多领域、多层面、多样化的服务,路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残疾人事业在路桥区残联及路桥街道党委、政府的关心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于2005年下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使用以来,街道残联以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加大扶残力度,拓展助残空间,使服务残疾人的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打造了优质的助残工程。

(一) 开展康复服务

街道投资12万多元,在社区服务中心添置了轮椅、跑步机、踩踏车、牵引椅、肌力训练桌、臂力训练器等。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根据其个体情况进行技术指导,并为其制定康复计划。建立残疾人健康档案,定期进行检查和上门服务。设立残疾人专版宣传栏,及时向广大残疾人提供各种生理、心理及保健知识。定期邀请医院专家教授到中心进行疾病防治知识讲座,并免费为患者义诊。半年来,已举办了3期知识讲座,约630余人次参加。同时还针对一些残疾人存在药物和器械难以治愈的心理疾病,开展心理康复治疗,建立心理咨询热线,通过心理疏导,帮助残疾人找回自信。

(二) 搭建就业平台

中心工作人员定期到辖区内的私营企业、社会福利院等进行走访了解,掌握用人信息,及时把有关岗位在服务网站进行公布。充分挖掘路桥小商品经济发达的优势,鼓励残疾人个体就业。2005年共为16名残疾人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岗位。结合市场的需求,中心还聘请专业老师为残疾人开办计算机应用、家用电器维修、服装裁剪等技能培训,受到了广泛好评。

(三) 设立爱心超市

为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增强社会捐助和社会救助工作的经常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为经常性捐助与扶贫济困活动搭起了一个互助平台。街道在社区服务中心建立起约180平方米的“爱心驿站”。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捐赠,及时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有效的救助。困难对象每人每年可以凭“爱心卡”,不定期到超市领取价值500多元的粮油等日常生活用品。半年来,通过爱心超市向外发放的救济物资已达2556件,累计救助资金约41500多元(不含社会捐献物品)。

(四) 提供法律援助

中心常年聘请浙江晓法律师事务所陆加勤律师为法律顾问,坚决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免费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咨询,帮助残疾人树立法规意识。

(五) 建立服务热线

在中心开设一条热线电话(2981890拨一拨就灵)、一个社区服务网站,及时为市民和残疾人提供各类求助服务。通过求助热线或服务网站,及时为残疾人提供家政服务、医疗保健、法律指南、爱心慈善等20大类200多个项目的服务。

(六) 丰富文化生活

为鼓励残疾人平等参与社区各种活动,让他们在参与中感受社会的温暖。在中心添置了一些适合残疾人学习的读物,定期为他们开放和辅导。通过学习提高残疾人的法律观念,增强自立能力,树立战胜困难和疾病的勇气。利用节假日,组织残疾人进行棋类、书画、说唱等文体活动,积极为他们创造条件,加强与健全人的沟通,进一步融洽人际关系,促进和谐社区的建立。

第3篇

关键词:职工满意度;社区卫生服务;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城镇化脚步的加快,城镇居民人口数量剧增,看病难和看病贵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我国政府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对建设和谐的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任何行业的发展都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卫生服务行业更是如此[2]。从近几年的卫生服务领域来看,满意度较高的医务人员会给患者提供良好的卫生服务,进而给病人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职工满意度的提高对医院建设高凝聚力的服务团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3]。本次课题是2014年3月对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调查,了解职工现在的满意程度和稳定状况,分析研究影响职工满意度和稳定性的因素,制定相应的措施为以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做一些指导性的建议。

一、资料与方法

1.调查对象和方法

将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职的72名职工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发放服务中心自己制作的问卷,参与调查的职工只能自己填写,问卷当天收回,共发放32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0份,有效率93.7%。

2.调查内容和指标

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职职工满意度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工作满意度总体评价、工作类型、团队制度、工作回报、人际关系等方面共21项,在这些方面中15项采用态度量表记分的方式展开调查,非常满意为满分5分,非常不满意为1分。在这些调查项目中职工的福利待遇、薪资水平、报酬分配以及考核制度这4个指标可以反映职工对工作回报和分配制度公平性的评价,总称为工作回报;其中工作类型、人际关系和团队制度这3个指标总称为工作环境评价。

二、结果

1.工作总体满意度

对工作总体满意度的评价指标表明:总体满意度的平均分数为3.50.大多数相对比较满意和很满意(45%±15%)。对工作总体比较满意的高居第一位,达到一半以上,其次是一般满意约占3成,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站4.4%,见表1。

注:此项调查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32名在职职工均参与了应答,应答的有效人数为30.

2.工作回报满意度

在做这项调查的时候我们发现,员工对工作量的满意度最低,只有3.04分,职工对岗位评聘的满意度最高为3.60分,其次就是考核制度、职工福利和报酬分配,见表2.

表2 工作回报满意度调查情况

注:此项调查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32名在职职工均参与了应答,应答的有效人数为30名。

3.职工各项满意度的排序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之后作了相关的数据统计,并录入数据库。我们将21项调查中满意度较高的前三项和满意度较低的前三项用列表的形式将平分展现出来。

4.职工的稳定性

在我们的调查统计中发现有近30名医务人员想要适当减少工作量,缩短工作时间。占总人数的42.9%,总人数按全体职工72名计算,在被问到想要更换工作内容的原因时,有15名医务人员是因为工作任务繁重且不满意类型,主要是居住人员。

三、讨论

我们通过这次调查发现,在某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职工心中对考核制度最不满意,但是职工的总体满意还是较高的。在这些满意的项目中,对同时之间的合作和人际交往满意度最高。另外职工的不满意因素集中体现在了工作量、工作时间和工作类型方面,这一现象其实不但是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存在的问题,在我国众多社区里都存在相类似的问题,这是我国目前的整体状况。医疗社区医疗机构应该努力提升职工的培训质量,而且要特别注意职工的工作量及工作时间,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做一些合理的安排和调整。希望通过这次的调查统计能为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今后的发展中起到一些参考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子文,王伟,宗文红.闸北区社区卫生服务职工工作满意度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11,(02):121-124.

第4篇

项目背景与动因

2011年7月,广州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决定全面加强街道、社区服务管理改革创新工作,力争10年将社区建成市民的“幸福港湾”。2008年以来,广州在广东省率先进行社会服务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先后在14个街道开展执法、管理、服务“三位一体”改革试点,在20个街道开展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试点;以街道、社区为突破口,推动城乡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改革创新,探索建立街道“一队三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综治维稳中心、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和综合执法队),推进街道建设“五个一”工程(一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一个文化活动中心、一个体育休闲公园、一个卫生服务中心、一个视频监控系统)。2011年3月,广东省委书记在广州调研指出,广州在社区管理乃至社会建设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

课后托管、早教辅导、居家养老……这些跟每个居民息息相关的服务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而且还是全免费,这就是广州市正在每一个街道推行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提供的内容。广州市共有132个街道,目前已经有47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开展服务,到今年底还有58家将投入使用。2012年6月前,广州市每个街道将组建一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以无偿服务为主,每年要评估

按照广州市2011年10月13日出台的《关于加快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办法》,“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是指街道设置的一个服务平台,接受区(县级市)民政部门的业务指导。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由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承接运营,根据区域服务需求实际情况,以家庭、青少年、长者等重点群体的服务为核心,科学设置服务项目,面向全体社区居民提供专业、综合、优质的社会服务。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日常开展的服务以无偿为主、低偿为辅。开展低偿服务的,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在确保无偿服务质量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开展;所得收益必须全部用于拓展和加强家庭综合服务,不得用于分红。

在服务中心场地保障上,各区将整合现有的街镇文化站、工疗站、党员活动中心、社区星光老年之家等社区服务场地资源,通过整合、新建、置换、租赁等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多渠道解决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场地,盘活国有产权闲置场地,通过“零租金”或象征性租金的方式用于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服务中心要根据开展服务的需要,配备办公和服务设施,配备相应的无障碍设施以及文化、体育、康复设施。在选址上,尽量选取靠近公交车站、地铁站等交通便利的位置,交通部门结合社区服务场地调整优化公共交通线路。

为保证服务质量,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合约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周期内一年一签,每年均进行末期评估,末期评估合格后续签,评估不合格的不予续签,按照政府采购工作程序重新确定运营机构;三年期满之后按照政府采购工作程序重新确定运营机构。政府购买服务资金在合约签订生效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拨付55%;年度中期进行评估,评估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拨付40%;年度末期评估合格后拨付5%。按照《办法》规定,承接运营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须根据服务项目设置及购买服务经费情况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原则上每10万元购买服务经费须配备一名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总数的2/3以上为社会服务领域相关专业人员、1/2以上为社会工作专业人员。

每年200万经费预算,建福彩公益金支持机制

由于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基本以无偿服务为主,为了保障服务中心的日常运行,《办法》明确提出,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资金要纳入常态化财政预算。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购买社会服务及评估经费按照市、区(县级市)财政分担比例共同资助。其中,市财政将按每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每年200万元的项目购买经费预算来预留市的分担比例预算。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场地的购买、建设、装修、租赁等费用、设备投入及社区服务点的购买服务经费,由区(县级市)和街道统筹解决。

《办法》还指出,鼓励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人民团体引导成立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承接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服务。同时,鼓励和引导各类基金会、企业、社会团体、志愿者组织支持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参与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运营。建立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机制,发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引导作用,通过“政府购买一点、社会支持一点、机构自筹一点”的方式组织各类社会资源的投入。

首次培训社会工作员,社区服务须“持证上岗”

随着广州市社会管理服务改革创新工作的深入开展,尤其是到2012年上半年每个街道至少建立1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迫切需要大量的专业社工人才。2011年10月24日,广州市首届社会工作员培训班正式开班上课。参加培训的学员主要是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他们将充实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有望成为广州市第一批社会工作员。本次社会工作员培训工作,是广州市正式开展社会工作员职业评价迈出的第一步。广州市民政局与北京大学继续教育部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委托北京大学开展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而社会工作员培训是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设置“社会工作员”是广州市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评价体系的重要补充。今后,所有未考取职业水平证书的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以及经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具备一定条件的现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将全部纳入社会工作人才范畴,登记成为社会工作员,并在一定时期内参照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及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和规范。今后几年内,广州市将分期分批对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考核、登记,推进“社会工作员”设置制度,着力推进社区居委会专职工作人员持证上岗。

项目创新性分析

第5篇

1、各类人员到所属社区居委会、学校、单位等出具领取失业证的证明;

2、到街道办证大厅一楼出具有关的证件、证明,经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审批、盖章、办理《失业证》;

3、《失业证》年审只须带上面提到的1到4项证件及原《失业证》直接到本街道办理;

4、《失业证》迁街的须到原所属区街办理失业人员关系转移介绍信收回原失业证,再带1到4项证件到本街道办理。 现在办理失业证以后可以每年进行一次免费培训。

第6篇

一、享受社区卫生改革普惠

右安门街道社区康复站、街道残联理事长张菁,社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右外医院副院长田文学、书记冯鑫介绍了社区卫生发展为残疾人康复创造的良好平台。右安门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及辖区16个社区卫生站都建立了不小于30平方米的康复站,由卫生部门统一配置训练器具,配有专业人员。右外医院作为街道辖区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组成了16个由康复治疗、康复教育、心理咨询和听障手语等人员组成的团队,分管和指导16个康复站,使辖区内有训练需求的残疾人,得到及时、方便、廉价治疗和训练。社区卫生体制改革,政府加大了对基层卫生事业投入,社区医疗服务纳入医疗保险。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健全,设施环境显著改善,专业队伍素质逐步提高,使社区残疾人普遍受益。

马家堡街道妇幼保健院暨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了社区康复站,修建了方便残疾人的无障碍通道,卫生部门统一配备了20多种康复训练设备,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提供了对口技术支援,定期派专家坐诊、指导,推动了社区康复工作的发展。康复站为辖区900多名残疾人建立了健康档案,为有需求的残疾人制定康复方案,开展康复训练,定期上门指导重度残疾人家庭康复。他们将儿童保健与残疾儿童筛查、早期干预结合起来,定期筛查异常儿童,3年来先后筛查出17名残疾儿童,及时转介到康复机构治疗,取得显著效果。

二、体验温馨家园温馨港湾

温馨家园和职业康复站是北京市推广的残疾人社区康复品牌。右安门街道玉林二里温馨家园拥有宽敞、明亮、温馨的活动场所。街道副主任汤卫国、居委会书记卢婉华、主任陈东明介绍了街道创建温馨家园的发展历程。在城区土地严重缺少的情况下,街道争取到宣武区无偿提供的500平方米旧锅炉房,自筹资金近百万元,改造建立了300平米的肢体训练康复室、200平米的职业康复室,配有专门管理人员。卫生部门为康复室配备了20多万元的大型康复器材,司法所在温馨家园设立法律咨询室,佑外医院心理医生、康复医生定期在温馨家园指导。辖区30多名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在家园从事职业康复训练,在辅导老师帮助下,糊纸袋、包装筷子、编织手工艺品。温馨家园还组织他们外出游览。温馨家园使残疾人不出社区就可得到康复、教育、就业、维权、生活照料、文体活动等服务,融入了社区活动,增强了生活信心。残疾人每天高高兴兴“上班”,把温馨家园当作自己的家。一位残疾朋友写道:温馨家园、温暖永存;温馨港湾、爱在人间。

三、残疾人及亲属赞社区服务

在马家堡嘉园二里居委会主任王俊华陪同下,我们看望了两户低保残疾人困难家庭:一位是偏瘫肢体残疾人,有一个孩子在技校上学,享受城市低保。居委会主管残疾人工作干部常到家中看望,每逢节日都去慰问,送去生活用品,社区医生常上门指导功能训练,目前他已能够生活自理。

第7篇

劳动保障工作延伸到街道社区,使我们的工作延伸到了最基层,我们要抓住这个有利契机,把街道社区的劳动保障工作做好。使街道劳动保障工作成为新时期的一项首要任务。加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是劳动保障部门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重要依托。

我们敦化市也相距在市内四个街道设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及37个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全部是通过笔试、面试的竞争上来的下岗职工,这些下岗职工在经厉了一次下岗后,深知自己再次就业的重要性,所以十分珍惜这份难得的工作。

劳动保障机构健全了,我们的工作也就好开展了。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在政策宣传、就业服务、 岗位开发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基本能做到底数清楚,政策明确,工作细致周到。他们已成为劳动保障政策的宣传员、就业岗位的信息员、就业和社会保险的协管员,他们的工作,不仅从最基层保证了就业政策的落实和整个就业任务的完成,并且受到下岗失业人员和退休人员的普遍欢迎。下岗失业人员和退休人员都反映说:“过去,厂子管我们的一切,我们把厂子当成家;现在,社区对我们关怀备至,社区就是我们的家,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就是我们最亲的人。”

通过这些话语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在当前劳动保障工作的总体格局中,街道社区劳动保障的工作居于十分关键的基础地位。加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对整体推进劳动保障工作,具有非常迫 切、非常现实的意义。

第一,做好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使劳动保障部门落实“三个代表”、践行“执政为民”有了最直接的手段。劳动保障事务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下岗失业人员和退休人员由“企业人”走向“社会人”的过程中,街道社区作为社会化依托的代表,承担着劳动保障“港口”的职能。“群众利益无小事”,涉及千家万户的生活保障、促进就业、权益保护、社会保险等,都是与老百姓切身利益关联最紧密的热点问题。街道社区平台是联接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键环节。平台建立了,工作做好了,就能将党和政府的关怀及时送到广大老百姓心中,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就能真正落实“三个代表”,增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二,做好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使劳动保障工作能够做到“一竿子插到底”,做到政策到位,工作到位。街道社区平台是劳动保障部门的基层服务窗口,是劳动保障各项工作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基础。当前,再就业政策的落实,要靠街道和社区开展广泛宣传和调查摸底工作;对下岗失业人员实施就业服务,要靠街道社区提供及时有效的培训和就业信息,开展近距离、针对性强的咨询服务; 对就业困难群体实施就业援助,也要靠街道社区组织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对企业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更要靠街道社区做好基础工作。实践证明,凡是建立了街道社区工作平台的地方, 就能准确掌握每位下

岗失业人员的自然情况和就业需求,就能有效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就能切实推动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就能使就业和社会保险管理服务工作一抓到底,获得实效。

第三,做好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使劳动保障部门提高管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树立了新的标准,增添了新的动力。过去,我们在办公室进行管理工作,在市区一级的职介中心和社保中心开展服务工作,大部分同志是努力工作且有成效的,但也有一些地方,虽然有制度要求,但由于缺乏严格的管理和有效的监督,也或多或少出现了、形式主义和敷衍推诿的现象。但在街道社平台,面对天天与你见面、时时需要直接帮助的工作对象,容不得半点马虎,也等不及十天半月的拖延。面对那些困难对象, 你更要主动上门服务,一对一跟踪服务,按时完成服务承诺。我们工作对象最紧迫的需求,与我们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的高度责任感结合起来,就能创造出劳动保障管理服务的高标准、高质量,并成为我们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的动力源泉。当前,各地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已初步建立,但总体上看,建设水平还参差不齐,有些平台运作还不够规范,最终都影响到应有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下一步的关键,是要千方百计发挥平台的作用,使其在劳动保障工作的主战场大显身手,并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进一步规范运作,巩固和完善平台建设。

在街道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中我们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离上级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劳动保障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择业观念陈旧,影响着就业与再就业。当前,相当一部分下岗失业人员仍然无法摆脱传统择业观念的束缚。脏活、累活不想干,赚钱少的工作不愿做,宁可在家等、靠、要,也不去干没“面子”的活,总是觉得只有进机关或进大企业才算是有了工作;自身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比较弱,无法摆正位置、端正态度、好高鹜远(如市里今年给街道安排的“4050”人员)。

2、劳动技能单一,开发就业岗位难。下岗失业人员多是缺乏工作经验、技能的毕业生和对新知识、新技术接受能力较差的“4050”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对就业培训重视不够,尽管我们积极创造条件,但下岗失业人员不愿意参加培训学习。在下岗失业人员中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稀少,如:机械加工行业,想找一些水平高一点的车、钳、电、焊等技工非常困难。

在今后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工作中我们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强化街道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积极参加市劳动保障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邀请有关方面对事务所进行业务指导,使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 为民意识不断增强;工作方法、 工作作风不断改进; 业务素质和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做到政策运用到位,办事程序规范,业务操作准确。

2、规范制度建设,规范工作流程,规范管理服务标准,提供热情周到服务。在开展就业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将实行了“一次告知,两次办结、三次上门”的服务承诺,即对第一次前来办事的人,告知服务内容、办事程序,在第二次办完,第三次如还没办完,则主动上门服务。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文明规范的语言,热情、细心、耐心的服务态度,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做好街道再就业服务工作。

3、拓宽就业渠道,大力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促进“4050”人员再就业,促进再就业援助制度的形成。要把开发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促进和帮助一批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作为首要任务,依托街道社区平台,形成一种长期有效的援助制度。一是要做好基础工作,使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都及时领到再就业优惠证,特别是摸清大龄就业困难对象的基本情况;二是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挖掘社区内的各类公益性岗位,一方面要通过建立社区服务站、社区小市场、社区幼儿园、社区超市、社区电器维修部、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等岗位安置失业人员;另一方面要积极与社区内外企事业单位、人才交流中心、就业服务中心等联系,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岗位。三是依托街道社区平台,并在市就业服务中心的支持下,为困难对象提供专门的帮助和便捷的服务;四是要协助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加强对政策的宣传解释,使下岗失业人员对政策能准确把握,很好运用。

第8篇

为进一步加快我区社区服务业发展,不断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精神,现就进一步扶持我区社区服务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加大对社区公益的保障力度

(一)把社区服务业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社区建设总体规划;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按照区政府《关于切实解决社区用房的通知》(余政办[*]32号),落实行政管理、社区服务、物业管理、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商贸服务等方面的配套公建用房及设施。按照建筑面积不低于每百户30平方米的标准配备,每个社区不得低于350平方米。对新建住宅小区,社区配套用房要提前规划,建成后由当地政府接管使用。对原有小区,社区配套用房要按照相对集中的原则,由当地政府进行调剂。物业管理用房按照《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及相关规定执行;教育配套公建的建设标准按照省市有关规定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执行;文体设施用房标准按照省市有关规定和规范执行;农贸市场配套公建项目建设面积,按社区(小区)每万人1000平方米左右配置,并按有关建设标准建设。

(二)对企业原用于退休人员活动且仍在社区范围内使用的场所,应继续由退休人员作为公共活动场所使用;对企业同意转让场所产权的,区、镇乡(街道)财政按1:1比例安排资金购买,作为社区活动场所。

(三)社区共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区财政给予50%的资金补助。每年9月底前由镇乡、街道申请,区城乡社区建设协调小组办公室召集相关部门审批。

(四)按实际服务对象人数,对街道工疗站给予适当补助。区财政、街道按照1∶1比例配套,区级补助资金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安排。

(五)享受国家救济、抚恤的城镇“三无”对象及社会优抚孤老进福利中心和敬老院收养或亡故后,其住房属公房的,经房管和民政部门批准,可优先租赁给社区用于开展社区服务工作。

(六)对新建社区的老年活动室采取区财政适当支持和福利彩票募集的公益金资助等渠道给予扶持。

(七)对在社区范围内开展养老、托老及残疾人托养、托管等公益的非营利性机构,其用电、用水、用气(燃料、燃气、热汽)等与居民用户实行同价,并免收相应配套费(其中老城区燃气配套费按现行收费标准的二分之一收取)。免收养老服务机构电话、有线电视(数字电视)、宽带互联网一次性接入费。减半收取养老服务机构通信费(国内固定电话)、视听费、数字电视机顶盒购置费。对社区辖区单位向居民开放的内部设施,其用水按居民价格标准收费,其通讯、网络、有线(数字)电视等收费给予优惠。

(八)区、镇乡(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党员服务中心是社区公益的组成部分,在其开办时,区财政、镇乡(街道)给予适当补助。

二、进一步加大对社区经营的扶持力度

(九)对育婴托儿、养老院、残疾人福利机构提供养育服务及婚姻介绍、殡葬服务项目的收入按规定免征营业税。

(十)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居民服务业,以及新办的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当年安置城镇失业人员达到规定比例的,经税务机关审核,税收政策按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36号)、国务院《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管理规定》(国务院第66号令)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32号)等文件执行。

(十一)符合市贸易局、财政局《关于印发〈关于鼓励发展便民、便利连锁经营的奖励办法(暂行)〉的通知》(杭贸政〔*〕186号、杭财企〔*〕1211号)规定的社区商业服务项目,享受相应政策扶持。

(十二)对持有区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有效期内的《*区就业援助证》(以下简称《就业援助证》)的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在规定期限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十三)对持有有效期内《就业援助证》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创办注册资金在3万元(含)以下的企业或民办非企业单位,成立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并参加社会保险1年(含)以上的,“4050”人员给予每人每年1500元的社会保险费补贴,其他持证人员给予每人每年800元的社会保险补贴。已申领一次性就业援助补助费不满三年的,不能申领此项补贴。

(十四)对社会力量在社区举办的社会福利机构,由区、镇乡(街道)财政在开办时按实际床位数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

(十五)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外)、劳动就业服务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有有效期内《就业援助证》(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办理录用备案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优惠。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800元。

(十六)对持有《就业援助证》人员在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岗位补贴,按照我区企业职工最低月工资标准的100%确定(其中从事保洁岗位的就业人员岗位补贴按110%确定),其中区促进就业专项资金补贴50%,镇乡、街道及社区共同负担50%。

(十七)对失业人员兴办社区服务实体的,各金融机构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59号)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对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银发〔*〕379号)等文件规定,给予信贷资金和融资担保方面的支持。

(十八)对及时足额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安置本区失业人员比例达到企业职工30%以上的家政服务企业(指从事清洁、搬家、护理、家庭保健、家教、社区园艺、旧货收购、保姆、接送等家庭服务的企业),按企业当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实际缴费额在规定期限内给予全额奖励。

(十九)对具备培训资格和办学条件的家政协会、家政企业培训的失业人员,经考核合格,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按照区劳动保障局、区财政局《关于印发杭州市*区就业再就业培训经费使用管理的实施细则的通知》(余劳社[*]80号的规定,经劳动保障、财政部门认定后,给予再就业培训费补贴。

三、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务业的行业管理

(二十)实行证书管理制度。符合《杭州市社区服务业登记管理暂行办法》(余民发〔*〕152号)规定的服务项目,统一登记申领《杭州市社区服务业证书》,凭《杭州市社区服务业证书》申请享受相关扶持政策。

第9篇

一、坚持以社区统战为抓手,带动新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在社区有效开展。

针对市南区新阶层人数多,新阶层人士群集的高档小区多,落户在社区的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和民办机构多的“三多”特点,这个区把开展新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重心放在了社区,列入了社区党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社区统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建立健全了“三个机制”:一是领导机制。区委成立社区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时,把政府财贸办、外经局、民间组织管理局等一些与新社会阶层相关的部门也纳入其中;各街道社区在健全社区统战机构时,也相应地建立了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协调机制,形成了上下结合,左右联动,齐抓共管的合力,保证了开展新社会阶层统战工作有领导、有组织地进行。二是工作机制。主要建立健全了“点(楼院)、片(社区)、面(街道)”相结合的区、街、居三级组织网络;完善了包括新的社会阶层在内的社区统战工作七项制度,即:工作例会、情况通报、承诺服务、走访慰问、调处、联系交友和信息反馈制度,为做好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奠定了基础。三是管理机制。在对各街道社区新阶层人士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把新的社会阶层组织及成员的情况全部建档立卡,输入微机管理。并依其性质不同,在街道社区建立起相应的行业团体和联谊组织,如“工商联街道分会”、“创业沙龙”、“酒吧协会”等,实行统一规范的管理,使其变松散型为集中型,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二、坚持以社区活动为载体,引导新阶层人士自我教育,自我进步。

针对新阶层人士大都是“社会人”、“自由人”或是在体制外的非公有制单位的成员,普遍具有阅历丰富、人格独立、思维活跃、不太习惯行为上受到约束或在思想上被要求保持一致的特点,市南区突破以往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充分利用社区活动这个有效载体,把对新阶层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寓于社区的各项活动中去,让新阶层人士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近年来,这个区在所辖各社区都持续开展了“我为市南发展献计策”、“我为奥运做贡献”、“慈善一日捐”、“争做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以及文化、娱乐、休闲、联谊等各种内容丰富、形式活泼、主题突出的活动,使新阶层人士既开阔了视野、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境界,又增强了新阶层人士对社区的依赖感和归属感,激发了他们主动参政议政,自觉投身社区建设和各项公益事业的热情。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市南区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新阶层人士,在平时和各级“两会”期间共提出议案、提案500余件,其中许多议案和提案引起党委、政府的重视,并被评为优秀议案、提案。全区新阶层人士创办的企业中,有2家参与西部大开发,投资1000余万元;有10余家参与国企改制,安置下岗职工3000余人;先后投资120万元,建立3所希望小学;设立2个奖学金,总金额达300万元;资助特困生50余名;各种赞助款累计达300余万元。先后有30余家新阶层组织被省、市工商联系统评为“优秀民营企业”和“光彩之星”。

三、坚持以社区服务为纽带,密切党和政府与新阶层人士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