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时间:2023-01-16 21:27:39

导语:在初中数学教学心得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第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兴趣;符号;自学;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158-01

随着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全国的推广和实施,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的理念、提出了新要求,初中数学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迅速地总结过去和现在的数学教学,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初中数学教学观。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有的教学模式和看法,笔者在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也有属于自己的一些感悟。

一、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习兴趣

一位教育学家说:“一个数学老师最大的成功就是把他的学生教的喜欢学数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数学学习兴趣是建立在和谐的课堂和良好的师生情感之上的。数学课堂上教师以良好的情绪影响学生,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这样学生会倍感亲切、温暖,快乐的情绪油然而生,会使学生敞开心扉,更好地接受信息。反之,如果我们绷着脸,或情绪冷漠地走进教室,学生会感到情绪压抑,气氛紧张,使学生心理闭锁,容易阻碍新信息的输入。事实上,师生之间的情绪感染是互动的,学生的快乐情绪又会影响教师,进一步促进教师的快乐情绪,由此形成良性循环,产生快乐的教学气氛。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真正把课堂当成精神乐园。如在教“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时,我问学生:“把零比作炸弹,任何数与零相乘都会发生爆炸,结果会怎样?”学生自然回答:“都会炸得一干二净,变为没有了。”显然这样的比喻幽默生动,使教学变得形象化,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

二、重视数学中的符号学习

初中数学中,代数占据了数学内容的大部分,代数中的数学符号的学习是整个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为,作为一种特殊的数学语言――数学符号,在人们进行数学逻辑推理、数学计算以及解决数学问题上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数学符号通常可以将抽象的数学问题通过最形象、最简单的抽象符号来准确、清晰地表现出来,以便于人们进行各种不同的数学交流与学习。因此,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概念、定理和法则本身与表示它们的数学符号是相脱节的,从而引导学生充分挖掘隐含条件,揭示数学符号的涵义和实质。如:代数式6n可以表示什么?学生可以解释为:当n表示一件衣服的价钱,6n可以表示6件衣服的价钱;当n表示正七边形的边长时,6n可以表示正七边形的周长;6n也可以表示一只羊的体重是一只鹅的体重的6倍;又如,a和b分别表示长方形的长和宽,S表示长方形的面积,那么,S=ab表示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公式,同时也表示长方形面积随长和宽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

在初中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数学枯燥无味的字母和数学符号感到厌烦,认为数学是单调的、无味繁杂的计算式推理,但是他们对于生产、军事或日常生活中见到或听到的实际问题却比较感兴趣,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把单纯的字母及数学符号问题转化为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在讲解“三角形”一节时,我提出“不过河能否求出河宽?”“不到敌人的阵地能否求出我军距敌军的距离?”“能不能在地面上测出敌机距地面的高度?”等问题;讲“方程”部分的内容时,我提出 “不知人,不知银的分银问题”,“鸡兔同笼问题”。

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对重要的数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习惯之后,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再从难点、易错处阅读提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比如要教体积的问题之前,老师可以拿出一瓶饮料,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杯子,然后告诉学生说老师需要把饮料倒到其中的一个杯子当中,但是倒到哪一个才不会满出来呢?接着就请求学生的帮助,并提示学生解决的方法就在下一课的内容中。之后,告诉给学生杯子的长宽高,让他们回去通过预习来帮老师解决问题,并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这样,学生就会有浓厚的自学欲望,就是通过自主学习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学生对于其推导过程特别是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这种“化圆为方”的道理难以理解。这时可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演示,把一个圆2等分,用红蓝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让小扇形一个一个地从圆中“飞出来”,排成两列,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闪烁显示。再依次进行16、32等份的方法割补,让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地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这样教学将一个复杂的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问题通过分割、拼合展现出来,减缓了学生思维、推理的难度,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优化的教学效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2篇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体思想是改变过去封闭式教学模式,实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平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让教师灌输知识的方式转变为学生主动吸纳的方式.要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体现出新课改的精神,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做好课前准备

许多初中教师在意识里还是认为课前准备就是备课,只要做好了备课工作就是做好了课前准备.在新课改的要求下,笔者对于这种思想是不认同的.课前准备除了准备课堂要讲的内容以外,需要准备好自己的心情,要让教师积极、阳光、向上的课堂魅力感染学生,让他们也拥有一个好的状态来进行数学内容的学习.做什么事情都需要调整好心态,在意识里做好准备,这样才能在接下来的环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做到了以上要求,还需要准备一份教学创意,所谓教学创意就是指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以创新的方法来表现课堂所讲的内容,以情境创设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的情境之中,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利用有限的45分钟发挥无限的效力.

2.活跃课堂气氛

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以及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积极性,而这种兴趣和积极性的激发,则依赖于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魅力.课堂气氛是否活跃,主要的评判标准是师生互动的程度.初中数学说难也不难,但也不容易,做到课堂气氛活跃更是有相当大的难度,毕竟数学不像化学课,有很多生动有趣的实验,也不像历史课,有许多好听的故事.活跃课堂气氛则需要数学教师多多动脑子,如何把枯燥难懂的数学知识,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之中无形地传授给学生,比如多多鼓励学生发言,多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多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思考,紧密围绕教学内容,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中掌握好应学的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抓好课后活动

仅仅做好了课堂前准备和课堂中的工作,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提升来说还远远不够,毕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没有良好的自制力,也没有较好的独立学习能力,对教师的依赖程度仍旧较高.所以,要抓好课后活动,教师在课堂之余可以建立一些数学方面的兴趣小组,这些兴趣小组不一定非得以教学内容作为划分依据.比如,数学方程兴趣小组,就可以把那些喜欢解方程,对方程知识较感兴趣的同学集中到一起,让他们来讨论交流各自对于方程这一章节学习的心得;建立平面几何兴趣小组,可以让学生交流平行线、相似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学习心得.除了兴趣小组以外,还可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所谓结对帮扶就是把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同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进行结对,在学生的一帮一扶过程中,不仅增进了数学教学效果,还加深了同窗之情.对于这些兴趣小组所交流的学习心得,都是学生学习初中数学宝贵的经验,数学教师要合理加以利用,认真审视这些学习心得,也许这些学习心得更适合学生来理解教学内容,更容易掌握初中数学的知识,必要的时候可以将班里的学生集中进行学习.

二、小结

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研究;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9-169-01

众所周知,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刚脱离稚气,进入人生另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数学水平以及数学学习思维,不仪仅能够影响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与此同时也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以及工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作为初中数学教师的我们需要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进行探究,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思维。其实,新时期的我们很幸运,科技的发展使得多媒体等新技术开始普及到寻常教室。我们教师要重视这个契机,重视新技术的运用。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历,查阅相关文献,就如何初中数学的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一定的整合,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提出了几点自己的拙见,仅供广大同仁参考借鉴。

一、新技术可以刺激学生的神经,提高知识的获取能力

新时期,新技术的发展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的作用不容忽视。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各种外部刺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我国的经济有了非常大的发展以及进步,这就促使我国的信息技术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普遍运用于人们的工作以及生活中,它也开始逐渐运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

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各种外部刺激是人体的各种感受器官的综合刺激,具体来讲信息技术所产生的各种刺激能够用眼睛看到,用耳朵听到,甚至有些还能够利用手进行实践操作,这样的综合刺激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以及热情。信息技术不仅仅只有这个优点,它更重要的优势就是信息量比较大,能够将各种知识具体化以及形象化。从而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感受到,而不再只是感受数学理论知识,最终能够有助于学生获得相应的数学理论知识。

二、新技术教学形式多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打破传统数学教学单调的课堂授课模式,把枯燥复杂的数学课堂变得气氛轻松,活泼有趣。以往的教学需要教师把习题抄在黑板上,需要画图的也是当堂画,这浪费了许多宝贵的课堂时间。而如今教师可以提前将课上所需材料编辑入多媒体课件之中,什么时候需要,随时调用,既节约了时间,又避免了误差。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的时候,也往往注重知识呈现的多样性,尽可能地变换方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制作演示课件的时候,习题的呈现是最普遍的,这时笔者尽可能采用动画的形式,因为学生似乎对这些运动的文字更加容易产生兴趣,更能怀着浓厚的兴趣去阅读。当然,教师不能过多地追求各种动态效果的变换,这样学生反而只是看热闹,而迷失学习的方向。教师在呈现课堂知识的时候除了形式要每节课翻新,教师的语言也要经常变化,让学生时时感到新奇。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富有引导性、鼓励性,让学生感到教师在注视自己,关心自己。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更加投入地进行学习,以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多媒体教学最根本的目的,也是教师最关注的地方。

三、新技术教学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数学知识以其严谨的逻辑性著称。初中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偏弱,对于数学学科中的知识点理解不深。但是,随着新技术的崛起,这种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学生的理解能力也随之提高。初中数学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如果使用相应的信息技术,就能够将数学理论知识中的无形化为有形。初中数学知识的主要内容中理性的相关知识比较多,但是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练习或者训练,在很大程度上缺少感性图形的运用,与此同时也没有给初中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探究环境,这就使得初中数学这门课程只能够依靠学生的死记硬背或者相关数学老师的课堂讲解。在教学中还可以将抽象转化为直观。在初中的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相关的概念教学是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最难的知识点,与此同时这些同学在学习概念的过程中,只能够通过数学老师的讲解或者阐述进行学习,所以他们只能依靠自身的记忆力死记硬背一些共性或者本质的特征。不过新技术彻底改变了这个现象,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了,学习也就变得积极了。

四、新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视野

第4篇

【关键词】 数学教学;新课程;现状;方略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下,教师往往为确保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只重视传授知识和训练解题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要做到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素养.

一、教学现状

提到数学,相信有一部分学生总是会头疼,觉得数学枯燥乏味又艰深难懂,造成偏科两极分化严重并最终影响学业和前途. 这一现象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通过调查了解不难发现,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主观原因上存在一定比例的教师或多或少受家庭和自身的影响,对教学工作无法做到全身心投入以致教学方法老化,使得课堂缺乏生机,学生缺乏主动性.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点讲解定理、公式等应用并布置大量习题作业反复训练,忽视了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探究知识的过程;在客观原因中因受限于考试分数的要求和课时少,教师无法提供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进行自主探索,阻碍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二、优化方略

要想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学生、教学方法三者缺一不可.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要有意识地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新,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一)新型师生关系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教授知识以外也要关心爱护学生,做到一视同仁,鼓励为主,不要讽刺歧视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也不要刻意施加压力体现教师威严,只有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学生更主动积极学习. 师生关系在新课程背景下应当是像朋友一样,有着平等合作相互关心的特点,这不仅仅适用于数学教学,在其他教学过程中也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教学本就是一个互动,如果学生总是被动接受,即便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技巧也难以施展.

(二)深化教学策略

1. 课前准备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和教师都有着相应的任务需要做到,对学生而言就是预习为主,提前熟悉将要学习的新内容先自主探索,如果存在不理解的地方就可以记下来在教师传授时聚焦重点扫除知识障碍.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学生而言受益匪浅,学生也需要根据不同的课题将预习的方式做相应的改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应用能力.

对教师而言就是备课为主,教师需要做到的就是对即将传授的内容有一定程度上的深刻认识,分析类型,针对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开展有组织、有目的的教学活动. 其次,教师也要充分了解学生现有水平和自身特点,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和学习主体,知己知彼才能制定出更有效的策略,如果这一点得不到重视,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有可能失控,降低教学效果.

2. 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至关重要,针对这点可以提出三种方法:

(1)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纸上谈兵终觉浅,立足于实际,结合实际才能让学生充分理解. 面对书本上那些数字和公式,学生们往往会觉得枯燥,如果能设置情境,例如针对一些计算题模拟开店,让学生们各自扮演商家和顾客等角色进行寓教于乐那就再好不过了. 学生可以通过扮演商家去了解商品的售价和成本形成的利润,不再是单纯地面对一张纸进行机械计算.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乐趣调动兴趣,有兴趣就会不畏艰难激流勇进.

(2)组织合作,促进学习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分享各自的学习方法、学习心得、小组讨论、互帮互助,共同提升能力. 组织合作对促进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显著的作用,在小组讨论中值得注意的就是教师要起到作用是分辨学生之间的差异,将相对薄弱的和较好的学生、性格外向和性格内向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而且组织人数也要适宜. 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引导组织纪律,保障交流的顺利进行,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分析以及解决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多媒体现代化教学

传统教学是偌大的黑板由教师亲自画图并书写需要教授的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耗费了不必要的时间影响教学进度,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多媒体技术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动画、文字、声音、图形等的处理,把抽象变具象增加直观性让学生一目了然,同时也能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增加教学容量,借此提高教学质量.

3. 课后反思

除了课前要准备充足,课中要确保质量,课后的反思也尤为重要. 对教师而言可以改进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而言学会自我反思才能做到融会贯通,提高学习能力.

教师要时常反思教学价值观和教学理念是否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对传统教学观念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机会;学生要自我检测是否真的理解课堂上的内容,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要及时询问其他同学或者老师,如果确定自己能完全理解也不可麻痹大意,要对知识进行加深巩固. 在课后反思上,教师和学生要做到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三、结 语

数学源自人类早期生产活动,其基本要素分别是共性和个性、分析和推理以及逻辑和直观. 而数学又可以分为两大类:应用数学和纯粹数学,初中数学课本中所介绍的概率论、微积分、几何、代数知识就属于纯粹数学. 学好数学可以提高大脑灵活性,开拓思维能力,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初中是一个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在新课程背景下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方略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孙富强.初中数学教学五种指导策略探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0(4):80-81.

第5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多媒体

一、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素质教育逐渐推进和落实,教育教学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教学也逐渐实现信息化、现代化、高科技化。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辅助手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有效实现信息技术多媒体和初中教学的有效整合,就成为广大数学教师广泛关注的重点课题,下面就对此进行详细的探讨。

二、精心制作数学教学课件,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作用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课件的质量,好的教学课件必须思路清晰、合理布局、简洁明了、一目了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运用到课件的制作中,在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的同时,丰富和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的多样化、层次化、清晰化,使原本比较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的数学概念和公式具象化,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以更加简单直接的方式攻克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效率。此外,还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延伸和拓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创造能力。

比如在学次函数y=ax2+bx+c(a≠0)的图像性质这些部分知识时,我首先借助多媒体绘制出二次函数的图像,先画出y=ax2的图像,然后分别给出几个不同的坐标位置如A(-1,2),接着二次函数经过点A时的抛物线,将抛物线进行移动,@样一来,对于这种变化,学生可以很直观的看出来,并且易于理解,最终得出经过A点时的函数表达式为y=2x2。接着,我再给出其他几个坐标点,让大家来进行求解经过不同点的解。学生根据刚才我演示的教学过程,很容易就求解出来,将多媒体渗透和融入到初中数学教学中来,有效实现了初中教学和信息技术多媒体的整合,同时也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切学习活动进行和开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被激发出来,才能够产生学习动机和倾向,这也成为学生参加学习活动,获得认知的直接动因。在学生兴趣高涨的同时,精力更加集中,刺激大脑皮层,产生兴奋,印象也会比较深刻,学生也因此能够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自主的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来,那么学习效果自然比较理想,因此,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实现数学知识有原先的枯燥、晦涩难懂,变得更加生动化、形象化、直观化,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引入多媒体,将声音、图片、视频、动画和教学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官能,带给学生非同一般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这种轻松的范围中,快乐学习,爱上学习。

比如在学习“二次函数y=a(x-h)2+k”这部分知识时,对于该函数图像性质的研究,可以通过几何画板,设置a、h、k的值,控制函数的图象随着值的变化而变化,演示给学生看;此外,也可以让学生上机操作,自己改变a、h、k的值,观察图象的变化,探索出a、h、k的值对图象的影响。随着大家对多媒体所展示的图像动态变化过程进行观察,给学生带来一种不同的学习体验,他们对这些比较新奇的东西也会比较感兴趣,学习热情一下子便高涨起来,最终经过互相讨论,轻松的就绘制出本来具有一定难度的函数图像。同时,经过教师一边引导一遍启发,学生也逐渐构建了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实现不同知识点之间巧妙的衔接和联系,这才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所在。

四、引导学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教育教学将培养的目标放在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方面,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进步,从而为培养良好的人格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和肯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课堂交由学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辅助教学手段,在该方面的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多种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围绕教材,采用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创建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来查找相关资料,学生之间进行信息资源的互享,彼此之间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取长补短、互帮互助、共同提升,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作业练习课件,通过分组的形式将大家分若干个学习小组,进行自主学习和练习,大家之间彼此交流,如果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可以进行小组谈论,也可以上网查找,或者和教师进行讨论,这样一来,大家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学习和听取别人的想法和见解,思路也变得更加开阔,有效激发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全面的提升。最终由大家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互相评价,评价方式也可以采用多人评价,如此一来,学生也会对自身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认识,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及时的查漏补缺。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和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实现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多媒体的整合,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自主性,全面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水平,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所在。

参考文献:

[1]魏兴民.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新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

[2]郝孝海.谈初中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J].教育教学论坛,2011,01:236.

第6篇

【关键词】 数学教学;一次函数;心得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1

一次函数是函数学习的基础,掌握一次函数的意义、特点、应用对以后进一步学习函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提到一次函数,我想,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可能都感觉比较难,而对于教师来说,也把它作为一个重点、一个难点来进行教学,其实,学好函数并不难,只要从函数的第一节课开始,就打好基础,学好函数也是很简单的事.下面我就这些年在教学中的体验,针对一次函数教学谈一下自己的做法及反思。

一、结合生活实例,讲清讲透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是学好一次函数的基础

1、性质: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

2、一次函数的图像

(1)平移法

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可以由y=kx的图像平移b个单位长度而得到,而函数y=kx的图像是过点(0,0)的一条直线,所以函数y=kx+b的图像是经过点(0,b)的一条直线,这样不必经过较麻烦的描点法即可得到函数y=kx+b的图像.

(2)两点法

通过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像,即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像只需知道两点,并连成直线即可,对一般的一次函数y=kx+b可以选择点(0,b)和(1,k+b)来画直线.

注意:

①画一次函数的图象,也可选取(0,b),(-,0)两点连线。

②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通常选取(0,0),(1,k)两点连线。

③直线y=k1x+b1与直线y=k2x+b2中。

当k1=k2,b1≠b2时,直线y=k1x+b1与直线y=k2x+b2平行;

当k1≠k2,b1=b2时,直线y=k1x+b1与直线y=k2x+b2相交于(0,b)。

3、由k,b的符号确定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的象限

一次函数的图像是直线,怎样由k,b的符号确定一次函数图像所经过的象限?

二、教学过程要强化一次函数性质的应用

应用是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一次函数也不例外.在教会学生掌握一次函数性质的同时,要注重强化学生应用一次函数性质的意识.应用一次函数性质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1、借助一次函数解题

我们知道,代数式、方程、不等式与一次函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可构造一次函数,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例如构造一次函数研究一元一次方程的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等.

2、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利用一次函数知识解实际问题是近几年中考出题的热点.这类题目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但教材中这类题目设计得较少,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补充一定的例题或习题.

通过训练要使学生做到:(1)分清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尤其要弄清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且其中一种量因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2)找出具有相关联的两种量的等量关系之后,明确哪种量是另一种量的函数;(3)在实际问题中,一般存在着三种量,如距离、时间、速度等等,在这三种量中,当且仅当其中一种量如时间(或速度)不变时,距离与速度(或时间)才成正比例,也就是说,距离是时间或速度的正比例函数.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教师在讲解一次函数的应用题时,也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新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所不在,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同时让学生领悟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另外,函数图像形象显示了函数性质,为研究函数的数量关系提供了“形”的直观性.它是探索解题的途径,获得问题结果的重要工具,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为此在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体会数形结合.首先引导学生画好图像,然后利用函数图像,可以直观地研究函数的性质,再结合函数图像来思考,问题就变得一目了然了.

三、重视一次函数与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比如,在讲解一次函数图像时,可先让学生回忆正比例函数(1)y=2x,(2)y=-2x的图像与性质,再画出以上函数图像,借助类比的方法得出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向学生演示正比例函数图像的平移变化即得到一次函数图像,这样可以避免学生把二者割裂开,把握它们的共性,区分正比例函数的特殊性.通过类比,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第7篇

一、创设问题情境,注重人文精神渗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将学习内容设计成若干与学生生活接近、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必须扎根于生活,并且应用于生活。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将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从实际出发,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这样既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能主动的参与其中,又能向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传统的新课的导入常常采用口头提问法,教师提出几个问题,找一部分学生回答,似乎能够以点及面,达到引导全部学生复习旧知目的,但效果并不能如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是被动的唤起旧知,很难进入知识准备状态。因此,我们在设计数学问题时,就要考虑那些贴近生活,同时在学生的平时活动中遇到过的图形、物体或者是问题,这样就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到通俗易懂。比如说,我们在教学生“直线”的概念时,学生脑里对“无限长”这个概念是很模糊的,如果我们在创设情境时,拿长江流水源源不断为背景,更能让学生接受。

另外数学课堂的人文主义思想渗透也是应该考虑的。课堂教学者往往用理性来标签自已和学科,也以此来要求和教育学生,使课堂教学成为充满理性而少有人情的“真理空间”。即使有人认为教育应有人文精神,也往往认为那是诸如语文等文科课程的事情。因此我们还特别重视人文主义教育,用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发展史的知识、人文主义思想激发景仰之情,用自然科学的奥秘激发神往之心,用祖国取得巨大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用电子信息的魅力激发学生紧迫感、使命感。这样做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由“要我们学”变成“我们要学”,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发挥到了较高水平。

二、精心预设教学过程,指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1.重视例题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历史是一面镜子。数学发展史上大量的事实表明,曾被认为远离实用的一些数学概念与定理,日后成了人们的“家常便饭”,被用来阐释过去难以认清的现实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强例题的教学。中国科学院院士林群教授向母校讲过一段话:“现在人们普通比较浮躁,如果哪一位能够平静下来,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你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正如费赖登塔尔说:“数学知识既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在例题教学中,我们组织学生对数学现象开展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切实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模仿例题,反复训练”的单一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归纳,从而发现规律,主动获取新知,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2.改变教师角色

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波里亚说得好:“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重要。然学生想什么更是千百倍的重要,思想应该在学生脑海中产生出来,而教师仅仅应起一个助产婆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指导学生积极调用已有知识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促成认知冲突,主动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担当起学生思维的“助产婆”的角色,主动为学生答疑,协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研究学习。

3.提倡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评价、倾听、激励,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磨合后的智慧,必将大大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参与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到、反馈到学生目前学习的最新进展情况。学生出现了问题,没关系,这正是教学的切入点,是教师“点”和“导”的最佳时机。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教师的引导、启发、帮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真正主人。

4.课堂教学尤其要加强两个“过程”的教学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充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并且准确诊断矫正的过程。在学习活动中,每位学生都跃跃欲试,尝试解题,有疑问时或看书,或互相讨论,实在难以解决的问题请教师“面授机宜”,在轻松的氛围中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在问题的解答中展示其独特个性。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学生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

1.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2.引进“开心辞典式”的教学方式

我们可以使用“降低难度”“求助于现场观众”和“求助电话”的游戏规则,让课堂充满欢乐和智慧。在各个环节中,答题者自我诊断和矫治的水平迅速提高,解决问题的成功率大大增加,信心得以强化;同时对自己有了比较准确的评价。

3.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真诚交流

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与学生交心的老师将不再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育是非显露痕迹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充满爱心的教育。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努力程度、学习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真诚表扬进步明显、目标达成度高的学生,鼓励学生的自学热情和创新意识,激发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饱满的激情投入新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探求知识的欲望越强,非智力因素在其中充分参与并得到协调发展,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强化了学习的自信心。

四、强化拓展,精心设计优化训练,引导学生解决实际数学问题

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获得新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并把它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掌据了这些新思想、新方法后,老师应当引导他们用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上课时提出的问题,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1.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

首先制订了适当的训练目标,让所有的学生通过练习能达到最基本的目标,学有余力的学生要达到较高目标。其次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安排训练题的题型、题量、练习方法等等,以数学思想方法为训练主线,精选精练,不搞“题海战术”。为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悟新知,我们还设计了有一定知识迁移能力要求的变式题、开放题,比如在几何教学中,充分利用例题,研究深化再推出新结论,或者变换题设和结论,以一题多解启发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双向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生活中的数据这一章后,我们布置了这样一题:调查本班同学的视力情况,然后用Excel制作一个统计图。面对这个复杂的问题,一定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为此,我们让学生花两天的时间完成此题。刚接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很茫然,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⑴如何调查和收集数据;⑵应该用什么数据来刻画本班同学的身高;⑶不会用电脑制作统计图怎么办。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进行了适当的引导:用合作的态度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请教父母和高年级的同学,可以将同学的年龄按年分或季度分类如此等等。同学们几人一组分工协作,上电脑课时专门请电脑老师教Excel,交上来的作业出乎意料的好。事实充分说明:只要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学生的潜能一定会得到发挥。

3.教师安排学生当堂做作业,教师分层辅导

课堂作业题要有质量和数量的保证,要估计到由例题、变式题到拔高题学生可能产生的障碍点,使作业题有梯度,由浅入深。要避免重复劳动或坡度过陡。教师布置作业时,有必要对知识迁移能力要求较高的习题作简单的分析和梯度设计,不搞“一刀切”,学生可以有一定的自由选择习题,这样学习困难的学生会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在尝试独立解决问题时培养坚强的意志。如此,作业的自我完善功能得到充分体现,学生在求知过程中,把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形成、思维的发展与人格的完善完整的统一起来。

五、加强教学信息反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

布鲁纳指出: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因为学习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学生正是在错误中发现问题,及时诊断,不断矫治,找到方法,从而不断获得知识,获得成功。

针对学生的信息反馈,我们引导和协助学生诊断障碍,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矫治,引导学生在自身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反思,大胆交流学习所得,在必要时进行了补偿式的教学或返回式巩固性训练,让每个学生尽可能消化所学知识。

相对于每个学生而言,学习障碍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认为成绩不好的学生学习障碍多,成绩优秀的学生就没有。我们的学生每人都有一个“错题集”。学生平时在“错题集”上摘抄作业、练习、测试中出现的错误题目,记录错误的设想,注明错误的地方,然后诊断导致错误产生的学习障碍,并自主提出矫治方案。

在学生的“错题集”上,矫治方案的个性化使矫治工作异彩纷呈,许多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提出了恰如其分的矫治措施,每个人都有了收获,掌握了一定的诊断方法和矫治策略,教师定期安排学生阅读和交流“错题集”,提高了学生自我诊断、矫治和群体诊断、矫治水平。

学生的学习障碍不仅是学生的资源,还是我们从事教学研究的精妙个案和巨大财富,更是改进教学工作的参照系,促使我们进行教学反思,形成自我反思意识和自我监控能力。我们特别注意反馈信息的分析,定时批阅学生的“错题集”,并且摘记下典型的学生错误,记在“教师专集”上,多方面诊断学习障碍,并且提出多种最优化矫治方案。在复习课上,对症下药选编典型例题,以达到最佳矫治效果。

第8篇

一、几何教学创新的重要性

几何是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良好性格特征的一门很好的课程。几何虽然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但至少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中学阶段的几何教育,对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与世界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习一门课程,好比游览一个城市;课程的逻辑体系,就好比城市的交通系统。好的交通系统,应当有“放射型”的交通中心。交通中心应该四通八达,找到它,我们到哪儿都方便。而欧几里得的几何体系呢?它没有一个突出的中心,没有一个能让学生俯瞰全局的制高点。它的逻辑结构是串联式而不是放射型的。几何教学的每一节都很重要,任何一部分没学好,往前走的路就断了,这就是串联式的逻辑结构的特征。为什么当前西方国家普遍感到计算机人才缺乏,尤其是编程员缺乏,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把中学课程里的几何内容砍得太多,造成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数学的兴趣大大降低。欧氏几何历经两千多年,已有无数数学家对此进行过精心的审视,在内部显然已无较大的创新空间。所以,加强初中教学中几何教学的创新刻不容缓。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几何教学的创新途径

1.让微课给学生们带来充满个性的学习。

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某一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视频课程。微课由于视屏呈现出简明、清晰及生动的画面,会给学生视觉、听觉带来更大的冲击力,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配合学习任务单上的问题引导,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解题型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事实上并不是所有题都需要制作成微课,只需要针对最典型的问题即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尝试自己去完成变式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问题的解决能力。利用实验型微课就可以让学生在家经历数学实验过程。微课中教师介绍实验的方法和操作流程。学生学习微课后,在家进行尝试并完成相应的实验报告。在活动过程中,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加深对概念知识的认识,特别是对喜欢动态、视听的同学有了别样的感受。

2.借助现代技术,找准学生学习几何的薄弱环节。

老师可以通过手机,马上查到班级学习几何的总体情况,以及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高错误率题目和客观题高频错误选项,比如这五道题是得分率最低的,第25题得分率最低,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学生缺乏必要的运动观念,在试卷讲评课中,老师就可以借用几何画板设计成动态的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教师可以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趋势,直接导出学生的近期错题,方便教师提优补差,也可以直接从这些错题中看出学生对哪些知识点比较薄弱。家长可以通过相关平台,用自己的账号自己孩子的成绩,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状况。家长可以自主查分数,并且看到自己孩子具体错在哪里,这个平台也为家校互动提供了依据。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数据的不断积累,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账号,查到整个初中阶段在这个设备中做过的试卷中做错的题目,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布置订正任务,远程监督学生完成订正。

3.在利用信息平台的同时,也要结合传统几何教学方法。

第9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基础教学;教学创新

On the innovative educa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an Ying

【Abstract】With the rapid social sciences, the more urgent national demand for high quality talents. Correspondingly, our education and teaching on the need to focus on the use of new teaching methods developed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 to adapt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Among them, the mathematical foundation courses in various disciplines, teaching innovation, especially by the people's attention should focus on training in teaching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stimulate their creative thinking. The following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f basic education for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innovation.

【Key words】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Mathematical foundations of teaching; Teaching innovation

我国的教育产业发展至今,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纵观我国数学的教育史,其存在的不足也令人担忧。初中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注重数学知识的论证训练,以考试为唯一准则的教学,往往会忽略学生对于知识的真正理解吸收。这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等待着老师授课,而不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数学的教学应更多的让学生掌握一种思考学习方式,故应倡导教学创新,让学生融入学习。

1. 强化教学创新理念

1.1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兴趣是学习中最好的老师,在授课中应尽可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授课,以此来最大程度的优化教学目的。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过程中,应将学生对学习的间接需要变成他们的直接需求,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强烈内部的动机及浓厚学习的兴趣,以此来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从而开启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的创新思维模式。在一种和谐、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下,让学生各抒已见,对学生的疑惑报以肯定的态度,引导学生自我探索发现解决问题。

1.2 鼓励学生学习创新

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自主创新,教师更多的时候应该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真正的学习过程还是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好的理解掌握所学的理论。

比如在初中数学中,有题目为“两个连续的奇数积为323,试求这两个奇数分别是什么?”,这类的题目往往是一题多解。有同学说“设较小的奇数为x,另外一个就是x+2,x(x+2)=323,解方程得:x1=17,x2=-19,所以,这两个奇数分别是:17、19,或者-17,-19”,也有人“设较大的奇数为x,则较小的奇数为323/x,则有:x-323/x=2,解方程得:x1=19,x2=-17,同样可以得出这两个奇数分别是:17、19,或者-17, -19”等等。初中数学的教学往往会有多种运算方式解决一个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多进行讨论学习,最后引导学生找一个最简便的方法。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热情,提倡鼓励学生的自主创新。

1.3 教师创新意识

教师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所占的比重举足轻重,他们首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转变传统的观念,将以知识的传授、应付考试作为中心思想的教学思路转化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首先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宽松、活跃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能主动探求问题。课堂的授课不应遵循教师是课堂上高高在上的主角,少数的学生是配角,大部分的学生是听众的老旧模式。课堂应是学生担任主角,大家能够集思广益,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能多向的交流,在学习过程中大家取长补短,使课堂学习事半功倍。

2. 游戏创意教学渗入课堂

通过长期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发现,对于某个数学问题,若以类似游戏的模式发问,例如以一种极其普通且有趣的事物引导,或将一个表面看似毫无联系的情境作一个巧妙的观察,会产生新的思维模式。此时,人们就会是以一种愉悦且自愿的心境来探究一门学科,而这份探究的心境会使所学的学科更易于被人们所接纳,就如古谚语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游戏是孩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剂,对于初中教学应遵从学生心理发育活动,从他们爱游戏的天性入手,重视学生游戏中所具备的教育意义,使孩子能在充分享受自由的同时也能快乐的进行学习。如此一举两得,在满足孩子玩乐天性的同时,也达到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寓教于乐,不仅培养也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益。

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初中数学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对所遇到的数学理论更深刻的记忆,还能培养启发他们的启发性思维模式。数学的学习不单单是理学知识的学习,而是在数学学习探索中不断发掘更简单易行的方法解决问题,将所遇到的复杂问题简单化。

3. 活动课数学教学

3.1 活动课教学

活动式的教学模式不同于学科式的教学,又与学科式的教学相辅相成,启发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探究。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课程需包含学科的课程和活动课两个部分。初中数学的活动课应探索数学课程问题的研究设计及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其活动内容应该是生动丰富,讲求学生个性化发展,不应局限于学习的记忆、模仿和练习,要提倡学生自主阅读、探索、实践及相互间的交流合作,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2 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活动课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基础教学的创新,要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活动课式的教学模式就要求在教师的协助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需通过自我实践来进行数学课程探索,通过不断自我探索实现式的学习模式,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发展学习生活的能力。

而教师则主要是从旁进行指导,针对不同学生基础水平、兴趣发展等的不同给予适当的学习指导。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数学活动,使学生自己养成对数学知识探索,从而更加巩固所学的知识,真正达到有效地学习。

3.3 多媒体丰富活动课教学

随着IT技术发展,可使其在充实我们生活同时,也丰富我们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在进行活动课教学时,可配合丰富精彩的多媒体技术,适时播放教学动画、音乐等,有助于吸引学生的眼球。类比于过去普通单调的板书式教学模式,多媒体包含更广阔的知识面,能给学生提供更为宽泛的学习素材,使学生在轻松幽默的课堂教学中,主动挖掘学习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