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1 17:08:47
导语:在党校培训个人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设计是深化党校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和重中之重。深化党校教学改革,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时代脉搏,紧贴培训实际,坚持党校特色,科学布局,提高培训质量。
1. 推进“四个一体化”。第一,实现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教学安排一体化。目前不少地区是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三院合一,三块牌子、一套人马,有利于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但三所学校又各有职能和培训重点。要实现校院整合,既要讲究融合、统一安排,又要体现特点、分类指导。不可顾此失彼,也不可一锅煮。第二,实现培训、轮训和专题研讨班一体化。从目前情况看,全国各地党校的干部培训班次设置,一般分为三类:培训班、轮训班和专题研讨班。目前,一般是按三类情况划分培训班次,即按职级安排班次,如处干班、市直科长班、县直科局长班、公务员班、中青班、乡镇主职干部班等;按部门性质安排班次,如党务干部班、组工干部班、纪检干部班、妇女干部班、党外干部班、工会主席班等;按研究专题安排班次,如农村难点工作对策专题研讨班、社会维稳工作专题研讨班等。对这三类班次,都要分类别、分层次设置教学内容。第三,实现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一体化。安排教学内容总的原则应当是按需施教,但需求是多方面的,有组织需求、岗位需求,也有个人需求。组织需求主要是对领导干部进行马列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理想信念教育;岗位需求就是对领导干部业务素质的培养,以及所从事工作岗位的能力提高,如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等。个人需求主要是指领导干部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对于这三类需求,要统筹兼顾,妥善安排。组织需求是各类班次的必修课,可通过公共课的形式来传授;岗位需求可根据不同班次有重点地安排;个人需求可通过选修课、论坛讲座等来解决。第四,实现教研咨一体化。从根本上来说,党校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工程,融教学、科研、咨政为一体,三者往往相互渗透,密不可分。实现教学科研咨政一体化,是党校姓“党”的重要体现,是发挥党校特色的重要支撑,是新时期党校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我们要按照“教学出题目,科研解难题,答案进课堂,成果促发展”的教研咨一体化的要求,认真实践党校“三个最先”,即党的重大理论和方针的最先学习者、宣传者;党委政府重大决策和部署的最先研究者、实践者;基层群众中重大典型和新鲜经验的最先总结者、推介者。
2. 把握“五条基本要求”。在党校教学改革上,要把握五条基本要求。第一,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必修课。第二,要把服务全党工作大局和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作为根本任务。第三,要把理论教育和党性修养贯穿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第四,要把提升科学谋事干事水平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第五,要把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作为根本方法。党校教育不是一般的知识传授,而是政治培训、理论培训、素质培训、能力培训,不仅注重理论教学和研究,更注重理论的贯彻和运用。我们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努力实现由理论讲台向实践平台的递进,由“纸上谈兵”向“战场练兵”的切换,由知识测验向能力检验的转轨,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运用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重视教学队伍建设
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党校的教师队伍要求“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可以采取自主培养和引进人才相结合的方式。这支队伍必须少而精,在充分发挥本校教师作用的同时,要适当聘请在某个领域或几个领域都有较深造诣的理论专家、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管理者来党校授课。这样既可以优化结构,弥补不足,又可以降低成本,减轻负担。现在不少市县党校正在建立一个由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市县党校教师组成的师资库。
2. 狠抓学科建设。市县党校应把学科建设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工作来抓,明确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争取有一到两个学科在本省或本地区同类学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如岳阳市委党校一直把党建、经济学作为重点学科。每一个教研部又确定了自己的重点研究领域。如:党建教研部重点确立了哲学、领导科学、党的建设、时政研究等学科领域;经济教研部重点确立了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学、金融学等学科领域;其他部室也都有自己的重点学科。作为党校的教师,应当明确自己的主攻方向,选准自己研究的重点,刻苦钻研,持之以恒,争取在3—5年时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通过不懈的努力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
3. 打造精品力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实施精品战略,推出一批精品力作。一方面,要打造科研精品,争取出一批好课题、好文章、好著作。另一方面,又要打造精品课程,争取出一批优质精品课。岳阳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党校的精品工程,为了调动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鼓励出更多的精品教学科研成果,专门设立了科研教学奖。在科研方面,设立了省级以上课题配套奖、省级以上获奖奖励、市级重大科研成果奖励等三个奖项;在教学方面,也设立了精品课奖、教学配套奖、教学进步奖等三个奖励。每年年底由财政拿出专款奖励党校教学科研人员。这一举措,有效促进了党校教学科研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三、加强教学管理
1. 从管理层次来说,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党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既要抓宏观管理,又要抓微观管理。抓宏观管理,就是要抓学校的规划管理、民主决策管理、领导班子作风建设等;抓微观管理,就是要从学校每个细节抓起,如课堂管理、会场管理等。两个方面必须有机结合。近年来,岳阳市委党校在管理工作方面作过一些有益的探索。经过三年努力,制订了一部涵盖党校各方面工作的《管理办法》,共15章375条。近期,又具体制定了《实施细则》,对“重要场所”、“重大活动”和“重点工作”等三个方面制定了精细化管理方案,对20多个场所、12项重大活动、15项重点工作在工作环节、工作程序、工作标准等方面作了明确细致的规定,落实到了具体处室和责任人,制定了奖励方案以及考核办法,从制度上保障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关键词]党校教学 群众路线 教育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111-01
群众路线是我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是党不断取得胜利的的重要法宝。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不脱离群众,不丢掉群众路线,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一、牢固树立以学员为本的正确群众观点
(一)党校教学内容包含群众路线教育
作为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群众观教育一直是党校培训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在理论中准确论述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指出人民群众不仅创造了世界上的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还是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发展了的思想也把群众观点作为指导人类实践活动的真理之一,被誉为活的灵魂。
党校在开展教学培训中通过政治及其他科学的基础理论指导、党风党性教育和各种社会及生产实践服务指导,帮助和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加强群众观的学习和领会,树立服务群众的意识,掌握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并在实际工作中带头做好服务人民群众的各项工作。
(二)要把学员当做党校各项组织教育活动开展的力量源泉
始终把“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理论观点作为指导我们社会实践活动的正确行动指南,它的涵义是:世界的创造和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民群众,因此要坚持低下头来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开展各项对认知世界和社会实践的调研工作,通过加工和提炼成为指导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导思想,最终又要回到人民群众中通过群众检验是否正确。
在党校教学组织活动中走群众路线,就是要深入到学员中去,虚心向学员学习和请教,把学员分散、不规则和无系统的各种认知和人生体验等有益的意见和建议集中取来。通过研究和提炼,转化为系统、科学、合理的教学知识内容,在正常的教学组织活动中再去讲授和宣传,并通过学员在以后本职岗位的社会实践的行动检验是否正确。这样就能把理论知识及中央及上级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转化为能够正确指导人民群众认知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力量源泉。
(三)党校所有工作开展都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
党校开展教育培训的目的是使学员扩充理论知识和战略视野,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岗位业务能力,以及加强学员本身的党性修养和锻炼。因此在党校教学组织环节中,学员就成为党校所有教职员工都面对的群众。因此,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就是要把全心全意为学员服务作为党校教学组织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把参加党校学习的各位学员的各项需要和要求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把为促进学员的学习进步和各种素质能力的提升作为党校的服务目标。
二、坚持密切联系学员的群众路线
总结群众路线在党校正常的教学组织工作中的体现,那就是要时刻牢固树立“以学员为本”的观念,将全体学员对党校教学组织工作的支持作为工作的原动力,把“为了学员、服务学员”的思想意识作为教学培训的行动指南,走进学员、倾听学员、服务学员。
(一)积极走进学员
学员到党校接受培训的目的就是扩充知识和视野、提高素质和能力,以及加强自身党性锻炼,因此,党校教学必须走进学员、贴近学员、了解学员,才能开展正常的教育培训。首先,党校教师要与学员密切接触,放下身段,善于与学生交流沟通,做到与学员“打成一片”,才能得到学员的信任和认可,最终有利于培训;其次,教育内容要贴近学员,善于把握学员的需求和兴趣点,也让学员积极主动加入到教学培训中,用教学真心换取学员的学习真情,提高党校培训的效率;此外,党校培训还要深入了解学员,根据学员现有知识理论水平和工作岗位开展针对性和时效性都比较强的教学培训。
(二)主动倾听学员
党校教育培训要走群众路线,更好地服务学员,就必须在与学员交流沟通中改变作风和方法,主动倾听学员心声,掌握真实“民情”。学员在一线工作有长期的实际经验和丰富的一手调研资料,单纯的课堂说教未必会让学员接受和信服,因此教师要积极倾听学生对于问题的看法和理解,对于教学方式的意见和建议,用交流发现问题,并积极吸取有益的建议,用交流推动工作,积极创新和改进教学培训方式,最终达到学员培训目标。
(三)真心服务学员
一、要与党校教学相衔接
党校教学无论从受训对象、授课内容到实训方式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
(一)党校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
普通高等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主要任务是进行学历教育,以知识导向为本,传授分门别类的学科基础知识。党校教学的对象是社会人,都具有一定的工作生活阅历和成长经历。其学习以实践导向为本,以综合交叉的补缺新知为主,进行经验分享,而不是探讨纯学术的问题。要形成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的思维框架。
(二)党校教育以短期培训为主
现代培训理念认为培训不是教育,教育是基础,培训是发展。培训主要是为学员创建一个交流的平台,价值在于对学员经验和智慧的开发,实质是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找寻桥梁。
案例教学不是简单的举例子,也不是例证,而是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选择恰当的案例,组织学员进行分析、展开讨论,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因此,党校案例教学只有与党校教学特点和定位相衔接,才能适应中国干部教育培训需求。
二、要与学员相衔接
(一)党校教育的学员是成人
成人的学习是一种基于反思的体验,学习是在探索和解决工作和生活的难题时获得的知识,是掌握相关技能、转变思想观念的过程。学习结果追求的是人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是人的全面发展。现代培训理念认为成人学习具有实践性、多维性、感悟性、愉悦性的特点,如学习出发点是工作、组织或生活需要;学习方式是比较真实的例子,通过高度参与,向老师、实践学习等。
(二)党校教育的学员是领导干部
领导干部不同于一般的干部,职务越高其思维训练要求比重越大于行为训练比重。领导干部不仅要提升其岗位素质和工作能力,能做事、会做事,更重要的会看问题、想问题,形成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和创新思维,最终能妥善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党校案例教学要衔接成人特点、领导干部特点,不能“给经常接触文件的人讲文件精神、给经常有出国机会的人讲国外情况”,要以带有问题或疑难情景的真实的典型事件,引导学员的思考。
三、要与经济学科相衔接
现代培训理念倡导培训内容以提高能力、改变态度为主,注重发掘潜能、转变观念和思维方式。当前领导党员干部,在处理和解决经济建设发展中遇到或出现的如生态建设、节能降耗、经济效益并举等很多现实问题时,切实需要全局观念、创新思维。
(一)案例教学引入经济学领域的时间比其他学科短
案例教学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的教学方法之一,最初被广泛应用于哈佛大学法学和医学教育领域,后逐渐延用到哈佛商学院。法学例教学法最早是在1870年被哈佛大学法学院首次引入。19世纪90年代,哈佛医学院引入案例教学法。1919年哈佛商学院推广使用案例教学法,并在MBA教学实践中获得最大的成功,为社会培养了大量杰出的工商界骄子。自此,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以及东南亚国家陆续在管理学教育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这说明,案例教学在经济学领域应用的时间比其他学科短。
我国在理论经济学中的运用不及国外普遍,且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内学者才认识到“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改变目前理论教学中重名词概念、轻生活事实的现象,有助于解决所谓‘黑板经济学’和高分低能的问题”。之后,应用于高等院校的理论案例相继问世,如《西方经济学案例》《政治经济学案例》《公共经济学案例》《产业经济学案例》《计量经济学》教学案例集等。但应用经济学案例较少,近年来,才有了《中国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教学案例集、《区域经济模型与案例分析》,正逐渐填补应用经济学领域案例库的空白。
(二)党校案例资源供应严重不足,质量欠缺
案例教学在国外高校教学当中有100多年的实践与发展,已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模式。而在党校教学中,尚处于研究与实战的起步阶段。党校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案例库,找到好的案例非常困难,教师主要依靠自己进行搜集与整理案例。这不仅耗费了教师大量的精力,搜集到的案例也不一定符合教学要求。还有部分教师对案例不经认真修改提炼就直接应用于教学,这样的案例针对性不强,无法满足学员实际水平和教学要求,无法真正实现案例教学目标。另外,本土化案例数量少,也是困扰党校案例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
四、要与施教过程相衔接
(一)前期调研及编写审定是基本保障
根据地域特点、发展阶段、发展程度及发展中的问题,选择应反映当前经济发展中的具有典型性、系统性、多样性和发展性的事例,到实地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调研核实,从相关问题的产生、发展过程,到存在的矛盾、困难、政策措施等等,通过多种途径争取掌握详细情况,以保证原始素材或文献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如果脱离了调查研究,整个案例教学必将是失败的。
案例文稿要按规范的标题、正文和教学指导三部分格式要求编写,这三部分缺一不可。正文是案例的核心部分,要精练,具有严密性、逻辑性,而不是资料的简单堆砌。要保持争议性,应避免出现结论性、倾向性的内容,让学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和思考。目前,如何编写出反映本地区实际管理、实践活动的案例是非常迫切且有难度的工作。
(二)充分地展示案例
按照指挥部的总体部署,市委党校工作组按照进度要求,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成立了市委党校征地拆迁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了集中办公地点,抽调了有关人员,按照“一天一调度,每周一计划、一通报、一总结”的要求,每天上午九点召开例会,汇报前一天的工作情况,安排下一步的工作任务。
二是入户宣传调查,征求意见建议。召开了校拆迁工作动员会,校内张贴了《征收补偿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明确了责任,分解了任务,校拆迁工作组分四组,校领导分别挂栋,负责校内家属区房屋拆迁工作,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入户宣传调查,做思想工作,了解并征求意见和建议。
三是协助xx指挥部确定了前期拆迁范围,按照xx指挥部要求,在校园围墙及相关建筑物上标注了“拆”字,提前做好了第一期拆迁范围内食堂、图书馆、教学楼的国有资产整理和迁移工作。
四是发放了安置房摸底表,收集了住户的意见,初步掌握了拆迁户的想法,了解掌握了拆迁户的动态,理清了拆迁过程中不容回避的困难和问题:如大多数住户强烈要求就地安置,不愿住电梯房,特别是年纪大、身体差的同志;大多数同志认为享受的福利房产权证上未计公摊面积和柴火间面积,一致要求评估时要重新计入;大多数同志对房屋评估的不确定因素有所顾虑,难预料安置房与拆迁房的差价,不便于个人确定预安置面积;有的认为过渡房很难租到,安置费太少,要求现房安置,并免费办理安置房的房屋产权证;有的认为安置房分配要做到公平公开,不能有猫腻,保证先签字先选房等等。
二、下一阶段的工作打算和安排
一是进一步按xx指挥部要求上门上户做好宣传工作、摸底调查工作、数据统计上报和稳定教职工的思想工作。
二是尽快进入房产评估阶段。
三是寻找拆迁工作的突破口,采取先易后难的方式,加快协议的签订和安置工作。
四是进一步推进新校区征地、设计规划工作,努力做到齐头并进。
三、几点建议
一是《实施方案》要有具体的内容,《实施细则》要尽快公布,让被拆迁户做到心中有数。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根据市工会十四大提出的目标任务,紧扣“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时代主题,以围绕推进工会干部素质能力建设为目标,以提高工会干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的能力为重点,努力把工会干部培养成为组织动员职工的能手、协调劳动关系的行家、关心服务职工的模范,为新时期的工会工作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提高工会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调整和改善工会干部的专业结构及知识结构,增强工会干部在新形势下的综合工作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党的工运事业、密切联系职工群众、业务精通、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甘于奉献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至2012年全市工会专兼职干部普遍培训一遍。市总工会包括四个驻会产业重点做好党政群、社会团体、公有及500人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干部培训工作;各县、区、产业工会重点500人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干部培训工作。确保2010年完成培训任务的40%,2011年完成培训任务的75%,2012年100%完成培训任务。
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主要任务是:
1、上岗资格培训。全市新上岗的专职工会主席,在到岗一年内(含到岗已一年以上还没有参加上岗培训的),必须接受为期1-2天的脱产学习。
2、适应性岗位培训。培训对象为全体工会干部。主要内容是结合不同时期工会的中心工作和本地区、本系统的工作实际,结合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以及新时期新阶段工会重点工作的难点问题,开展各种短期适应性岗位培训,使工会干部及时了解和掌握做好本职工作所必需的新知识、新技能。
3、工会专业人才培训。加强对各级工会特别是工会机关中从事专业工作、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中青年业务骨干的培训,尤其要培养一批劳动法律、劳动工资与社会保障、劳动保护、平等协商与集体谈判、财务、经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4、工会领导干部专题研讨(工会主席论坛)。每年与市委党校举办一期由市总工会委员、各县、区工会、产业工会、部分乡镇工会专职主席和大中型企业工会主席参加的工会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在市委党校每期主体班中安排工会工作专题讲座。研讨讲座主要是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工会重点工作,针对工会工作中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学习。同时将组织县、区工会和市总机关工作人员到高等学校进行拓展性培训。
5、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坚持分级、分类、自学、集中的培训原则,一是按照全总、省总、市总办班计划,选派相关工会干部参加培训。二是各级工会根据本地区、本产业工会实际,借助社会办学力量,举办相关工会干部培训班。三是鼓励工会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在职自学,或根据岗位工作需要参加工会急需专业学习教育。
三、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基础建设
1、建设工会干部培训阵地。通过深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工会干部教育阵地的建设,在依托外力办学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职工大学、工人文化宫等工会现有的教育培训基地,降低培训成本,改善办班条件。以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培训体系,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效果。
2、建设高素质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加强与省总、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建设一支由全总(省总)资深教授、市委党校专业教授组成的专业师资队伍;打造一支由市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及工会机关有一定专长的干部、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会工作突出的基层工会主席的兼职师资队伍。
四、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组织领导
1、完善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机构。市总已建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组织部和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工会、产业工会要根据实际建立健全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工作职责,完善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定期研究工会培训工作。各级工会组织部门为工会干部教育主管部门,对工会干部培训工作实行归口管理制,负责研究制定干部培训的政策、规划、指导、检查,协调工会干部培训的工作关系。
1.对分校教学管理质量进行评估,是由分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定位和主要性质决定的。分校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中央党校根据中央的要求,中央各部门、机构、企业局处级党员干部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制定的基本理论课程;二是各分校及所属党校班围绕部门党委(组)的中心工作、服务于部门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干部队伍建设,安排的特色课程。对于第一部分而言,由于教学内容、课程安排和讲课人都不是各分校决定的,所以,分校教学管理质量评估并不包括对教的方面的质量评估,而是对分校及所属党校班组织学员学习基本理论、加强党性教育和提高素质能力的基本操作规程和实际效果进行全程评估。对于第二部分而言,分校的特色课程安排是分校主体课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但所占比例很小。分校教学管理是分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的和主要的内容,对分校教学工作的评估可以定位于对教学管理质量的评估。
2.分校的办学特点及教学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对分校的教学管理质量进行评估。分校依托中央党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办学,但却是“统一管理、分散办学”。中央党校分校主体课教学手段主要是录像教学(目前只有1/6的分校班基本以面授为主),而录像不同于教师到现场的面授教学,存在不确定的执行可能性。录像教学是否落实以及如何让学员入心入脑,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所以,对分散办学的党校班而言,定期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质量评估,一方面是一种督促检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全面提升分校教学管理水平。
3.对分校教学管理质量进行评估,是提高分校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一般而言,党校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教学手段的单向性,决定了分校教学目的及其内容的内化并不是由教的单一方面就能实现的。要让学员真学、真信、真懂、真用,必须由教学组织管理者提出要求、创造条件、促进转化,以帮助教的方面实现教学的总目标。从大的方面说,分校教学管理工作就是在理解和贯彻教学目的的基础上组织、引导、管理和服务。组织就是既要贯彻落实中央党校分校主体课教学内容,又要组织学员积极认真地融入到党校教学的全过程的每个方面和环节,做到教学的完整性以及环环相扣。引导就是在每次教学活动前后都要进行教学提示、回顾、研讨和总结,并在其中贯彻党性教育的要求。管理就是组织教学的各个方面和环节都要有相应纪律和规范约束,使学员时刻感受到学习不是个人随心所欲的事情,而是中央的要求、组织的需求和工作的需要。服务就是为学员的自学读书学习创造氛围,为学员之间的研讨交流搭建平台,为学员学习型党支部的建设提供支持。组织、引导、管理和服务不是相互分离而是相互贯通着的,是对党校教的方面的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二、分校党校班的具体教学管理工作有很多方面和环节,从流程上可以列举为开学典礼和入学教育、组织录像(面授)教学和安排特色课教学、组织学员读书、组织学员研讨(学员论坛)、组织社会调研和党性锻炼活动等等。但从更高的层面看,基本可以分解为两个方面,即教的方面组织和学的方面管理,那么,对分校教学管理评估也就包含了对教和学两个方面管理的评估,并考察其中组织、引导、管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1.对教的方面组织的评估。一要考查党校班是否在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方面贯彻中央党校分校教学的理念和意图。党校教学不同于一般的国民教育,也不同于一般的业务培训。党校教学贯彻着中央的要求、组织的需求。党校教学布局是中央2000年10号文件确定的“一个中心,四个方面”,2008年全国党校工作会议进一步重申和完善了这个教学布局。四个方面的教学布局不是彼此分离的板块,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整体,共同体现为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分校党校班必须在教学的各项具体组织管理中始终贯彻这个理念和要求,才能紧密配合党校教学目的的实施和培训目标的实现。这是对分校教学管理定性的重要方面。
二要评估党校班是否在管理中坚定不移地执行中央党校分校主体课教学计划,合理安排特色课教学、社会调研和党性教育活动。中央党校分校教学计划是根据中央的要求、组织的需求,按照“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布局,从分校实际出发,来精心设计和安排的。因此,该教学计划是有科学性和严肃性的,是需要各分校不折不扣地加以贯彻执行的。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增强分校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分校学员运用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设置理论联系实际的特色课程。特色课程是对中央党校主体理论课程的重要补充,必须对特色课程的科学性进行考查和评估。
同样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组织学员社会调研。作为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局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很多是从校门到机关门,缺乏基层工作经验,需要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所以,社会调研的环节不可或缺。问题在于如何把基本理论的学习和正确把握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把调研做真做细做实。所以,有必要对分校党校班社会调研的扎实程度及其成效进行评定。
党校的党性教育活动应该有一些必要的形式,如革命传统教育、反腐倡廉和警示教育、民主生活会、党性分析等,但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能做到政治上的坚定,要把党性教育贯彻、融入到理论学习和党史知识的学习中去,贯彻、融入到教学组织管理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中去,从而营造自始至终的全方位的党性教育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对党性教育效果的评估既要看组织学员进行党性锻炼活动的丰富形式,又要看其党性教育融入教学各个方面的深入程度。
2.对学的方面管理的评估。一要考评在管理中是否坚持从严治校、从严管理。作为分校党校班的班主任,不仅要让学员尽快实现“三个转变”(从领导到学员、从工作状态到学习状态、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的转变),更要在学习期间维持已经转变过来的状态,这恰恰是学员管理的持续性和核心的工作。在这中间,
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同志们:
紧张繁忙的“三秋”工作刚刚结束,师工会、师党委组织部和师党校就举办了这样一个基层工会主席培训班。前面已经成功地举办了两期。在年终各项工作还相当繁重和紧迫的情况下,大家抽出时间集中到这里来进行学习,机会非常难得。为了举办这次培训班,师工会、师党委组织部和师党校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制定了详尽的培训计划和丰富的培训内容,师机关相关部门给予了大力协助,为办好这次培训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一定意义上讲,对基层工会干部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的培训活动,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工会干部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也是今年在全师开展科技之冬活动的一个很好的前奏。这次培训活动,必将对全师基层工会工作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也将有效的提高基层工会干部的综合素质水平。
在座的各位,都是来自基层一线的工会干部,身在生产一线,心在群众中间,在艰苦的基层工作中,一贯表现了一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勤勤恳恳,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全心全意依靠基层职工群众,并为职工群众提供了扎扎实实的服务,为推进全师的工会工作和三个文明建设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师党委和师机关的全体工作人员,向你们表示最亲切的慰问和最真诚的感谢!
就总体情况看,前面已经举办的两期基层工会干部培训班效果很好,反响也挺好,大家普遍反映在课堂上学到了不少有关工会工作、法律和市场经济方面的有关知识。我真切的希望,基层工会干部培训班越办越好。刚才,师工会、师党校的领导已经对举办这次培训班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和具体步骤作了比较详细的安排和部署,在这里,我再简单的讲三点意见。
第一点,认真办好这次培训班,把这次培训活动作为带动今冬明春科技之冬活动的“火车头”
这次培训班的覆盖面较大,几乎是基层工会干部的全员培训,培训的内容也涉及到了基层工会工作的方方面面,这对进一步提高全师基层工会干部的工作能力,加大对职工科技文化培训工作的组织、指导的力度,将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办好一次培训,要有两个方面的积极因素,一个是举办者的积极因素,认真教课,科学引导,循序渐进,突出效果。另一个就是参加者的积极因素,认真听课,学风良好,集中精力,学而致用。我想,在这次培训班期间,两个积极因素都会得到最大的发挥。希望各位参加这次培训的工会主席,回去以后,首先要把在这里学到的理论知识,把在这里养成的良好学风,带到自己的工会工作实践中去。我们这次培训的内容,都是切合基层工会工作实际的课题,只要用心学习,用心思考,就一定会促进自己的工作实践。其次要“趁热打铁”,积极配合基层的党政领导做好今冬明初科技之冬活动的各项工作,寻找好科技培训的切入点,制定好科技培训的具体计划,落实好科技培训的各项措施,扎扎实实的推进科技之冬活动。同时还要讲求科学的工作方法,今冬明春,各项工作千头万绪,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唱好科技之冬的“重头戏”非常重要。要把科技之冬活动与“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创争”活动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到科技之冬的全过程和下一阶段的各项工作,促使科技之冬活动,在形式上,要比往年有所创新;在内容上,要比往年有所增加;在档次上,要比往年有所提高;在推广运用新技术上,要比往年有所侧重;在效果上,要比往年有所增强。
第二点,要切实做好“三秋”的各项收尾工作
今年在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全师农业获得了大丰收,因此今年的“三秋”工作任务也异常繁重。目前全师农作物收获工作已基本上全部结束,但后期收尾工作还十分紧迫和重要,尤其是秋冬灌工作和“三秋”阶段的总结评比、表彰奖励工作更是关系到明年各项生产工作开展的关键环节。因此,大家回去以后,要积极参与连队各项工作,真正做到“三秋”不结束,劳动竞赛活动不停止,把职工的积极性发挥到最后一粒稻谷入仓,最后一朵棉花进场。即使“三秋”工作全部结束了,也只是生产工作的阶段性胜利,急需要我们着手去做的是明年生产的各项筹备工作,在这里,我就不一一阐述了。我主要强调一点的就是,回去以后,要认真做好“三秋”工作的总结评比、表彰奖励工作,这是我们进一步促进职工生产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步骤,一定要切实抓好。集中力量,集中时间,总结一批具有应用价值、并对明年的农业生产具有指导意义的工作经验,表彰一批在丰产攻关劳动竞赛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树立典型,宣传典型,促进各项工作的健康进展。
第三点,以这次培训活动为契机,在全师掀起一个学习科技知识,掌握生产技能、争当知识型职工的
自入学后,能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在此同时,认识到作为技校生,为了适合现代社会的人才需求,必须从多方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所以在校期间培养社会工作能力是很必要的。因此,我在入学后的第二周,竞选上了班干文艺委员一职,同时参加了学校的学生会纪检部成为纪检部的一名优秀干部。在过后的学习、工作中,我把时间分成了四个部分:一部分为做好作为文艺委员的本职工作,配合班主任以及组织同学们开展各类文艺活动;一部分作为学生干部,为同学传达学校最新的信息;一部分用来与同学们沟通和交流,更好地了解同学们的心声;还有一部分用来学好专业知识,在几次期末考中都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生活过得较为匆忙,但很充实。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些工作,同时做到工作和学习两不误,我严格要求自己的一举一动,对每项工作,坚持作好总结,认识和改正不足与失误,同时经常向老师请教关于组织、领导方面的知识。从而使我的组织领导能力以及自身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凭着较出色的工作能力荣获了“优秀学生干部”,纪检部“优秀积极分子”、“优秀团员”“暑期优秀迎新志愿者”“业余党校优秀学员”的荣誉。
于XX年下半年,参加了江西化校的校团委学生会学生干部换届选举,竞选的是机械类总支书一职。
在任期间,我积极配合好校团委学生会工作,协助学校举办了多项活动,。在这一年中,先后参与组织了:学校演讲比赛、金秋晚会、五月花海、运动会等多项活动的举行。都得到了预期圆满的效果,以及师生们的好评。
为了更好的完善自我,积极参加我校开展的第十八期业余党校培训班学习。希望自己以党为目标,向党靠拢。于是,我于XX年3月,因成绩合格,准予结业,并评为“业余党校优秀学员”荣誉称号。
关键词:基层党员干部;培训需求;调研分析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7-0117-02
基层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在推动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期如何加强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北京市工作,提升党员干部素质能力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北京市朝阳区委党校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以及实际调研结果,总结了朝阳区近年来创新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做法,并进一步分析了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现实需求。
一、培训对象与培训目的分析
(一)性别情况
朝阳区委党校的基层干部需求调查涉及基层党员干部2 808人。从性别比例看,男性1 138人,女性1 670人,分别占40.5%、59.5%;从工作单位看,机关、街道1 002人,乡(地区)1 518人,分别占35.6%、54.06%;从职级看,科级干部240人,科级以下2 568人(其中村主任、书记140人,社区干部1 002人),分别占8.5%、91.5%。调查对象涉及不同性别、单位和职级,覆盖朝阳区43个街乡,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二)年龄及受教育状况
从调查对象的年龄看,30岁及以下398人,占14%;31-40岁796人,占28%;41-49岁846人,占30%;50岁以上768人,占27%。调查对象年龄超过半数(58%)为31-50岁,说明基层党员干部的主流年富力强,正处于干事创业的大好时期;同时,50岁以上人员占调查对象总数的四分之一。从调查对象的学历看,高中(中专)及以下690人,占24.6%;大专1 048人,占37.3%;本科938人,占33.4%;研究生以上132人,占0.47%。61.9%的调查对象受过高等教育,说明朝阳区大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受过良好教育,文化素质较高;而高中(中专)及以下人员占到将近四分之一,研究生以上人员偏少,表明今后朝阳区的基层教育培训对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以看到,朝阳区基层干部的年龄水平普遍偏大,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多集中在40岁到50岁的区间内。同时,基层干部的学历水平相对不高,因此,出现了群体高年龄、低学历的极端化的特点。
(三)教育培训目的分析
调查显示,基层党员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理论水平(75.07%)、提高工作能力(70.44%)和更新知识(65.67%)。
二、培训内容/课程分析
(一)注重公共服务能力培养
统计数据表明,“政治理论知识”(68%)、“法律法规知识”(67.3%)与“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理论知识”(52.4%)是基层党员干部最需要培训的培训项目。而“组织协调能力”(76.4%)、“学习能力”(73.9%)和“处理突发事件能力”(58.3%)是基层党员干部自评所需的三大能力。
对于基层党员干部来说,管理类作为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科,能够帮助学员们更好地进行有效组织和配置因素;而对现实法条、政策的模糊理解也制约了基层干部的实务性操作力度,基层工作者在工作中对很多政策性的法规和程序化的办理手续存在理解偏差,这会引发被服务对象抱有不理解和质疑的态度,易导致矛盾产生。因此,这两个方面也是基层党员的典型需求项目。“政治理论知识”、“法律法规知识”与“公共管理知识”是基层党员的重点倾向获取知识类型。而“组织协调能力”、“学习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能力”是基层党员干部自评所需的三大能力。
同时,通过调研结果对比,也可发现基层党员干部群体在“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理论知识”与“处理突发事件能力”两个方面存在较大的自评应具备与自身已具备之间的矛盾。基层干部工作的直接服务对象是民众,而在等突发事件较多的现状下,基层干部的应对经验不足容易激发已有矛盾,因此,需要在对基层干部的培训中,加大应对、处理公共事件方面的培训。
(二)注重塑造创新意识
调研发现,基层党员干部对“创新意识”表现出较强需求(67.4%),而“前瞻性”(71.6%)与“挑战性”(68%)则是其参加培训的重要动机。这就要求今后的培训需进一步加大战略思维和逻辑思维训练,帮助基层干部提高创新意识,改进工作方法。
基层党员干部工作重复性强,工作内容繁多,要求细致,多属微观性事务。而在调研中,基层党员干部对“创新意识”素养表现出了较强的需求性,“前瞻性”与“挑战性”也是他们的重要工作动机。针对本群体的状况,可以在培训过程中,加大逻辑思维培养等思考方法方面的培训,以及目标意识树立等长远战略方面的培训,以帮助基层干部在重复性与细致性较强的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创新点,明确工作思路,树立目标、改进方法。
(三)夯实基础能力
在基础技能方面,基层党员干部对“口头表达”能力(82.6%)、“公文撰写”能力(70.1%)和计算机应用(69.8%)能力的提升意愿比较强烈,说明这些能力应是今后培训工作的一个重点。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在基础技能方面,“公文撰写”是基层党员需求较强,但具备情况仍需提高的一种能力,从写作格式要求等外部规范要求,以及写作立意等内部要求两方面来说,基层党员都有很强的提升意愿。因此,需要通过系统式、专题式的培训给予基层人员讲解。
三、培训方式方法分析
基层党员干部对案例教学(50.9%)、情景模拟(46.1%)、体验式教学(35.8%)等新的教学方式比较认同,但传统的课堂讲授(45.9%)仍然必不可少。
对基层干部的培训,需要纳入新方法,体现多样性。案例教学与情景模拟是近年集科学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教学方式,在各级培训课堂上都有推广,这两种教学方式能够融合教师的理论性、学员的实践性,对于基层党员来说,通过情景再现和案例观点分析能够更好地加深他们对理论的理解,由此这两种教学方式也得到了基层党员的认同。
四、培训师资队伍分析
在5种师资来源中,基层党员干部对“区委党校教师”(31.41%)和“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教研人员”(28.85%)表现出明显认同,表明这两种师资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解读能力,最符合基层党员干部的实际需求。
在本模块中,基层党员对于相对具备较高理论水平和解读能力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教研人员”以及“区委党校教师”表现出了明显的认同,这一方面与基层干部希望提供自身理论水平的培训目的相呼应,另一方面也侧面反映了党校开展的分校教学活动具有影响力和实用性。
五、培训组织管理分析
(一)时间合理适当
基层党员干部认为“工作忙、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38.25%)是影响培训效果的最大因素,不少基层党员干部认为培训在“三天之内”(24.2%)和“一周”(30.6%)比较合适。调研对象对“脱产”培训(82.2%)表现出绝对的倾向性。
培训时间过长是制约基层党员培训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更多的基层党员选择了明显具有短期时间特点的“三天之内”和“一周”,并对过长时间的培训表现出明显的不赞同。调研对象对“日常脱产”选项表现出绝对的倾向性,结合时间段综合考虑,基层党员的培训时间以一周之内的脱产学习为最优时间组合。
(二)科学考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