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母爱的诗歌

时间:2022-06-02 09:14:33

导语:在母爱的诗歌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母爱的诗歌

第1篇

歌颂母爱名言(第一段)

1.母爱是一个巨大的火轮,无时无刻的照耀着我们,给我们享受不尽的温暖。

2.幼小的心灵,是一棵棵幼苗,唯有母爱的浇灌,才能茁壮成长。

3.如果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是天才,那么母亲就是天才的臂膀。

4.谁都不会为一个人花费心思,然而母亲却可以那样无私!

第2篇

詹姆斯说等自己来到中国之后,所见所闻更让他对中国父母的牺牲精神惊叹不已。他很不理解,在北京有个朋友刚买了新房正在装修,詹姆斯问他这个朋友打算怎么处理旧房,北京朋友毫不犹豫地说:“留给儿子!”詹姆斯瞠目结舌地看着朋友那年仅3岁的小宝贝,心想:“天啊,他什么时候才会用到啊!”

看到詹姆斯大惑不解的神情,我不禁陷入了深思:其实,中国的父母为儿女牺牲了一切,儿女得到了什么呢?而在美国,父母对子女的爱始终不变,也并没有影响他们享受自己的生活。

美国的孩子年满18岁后就会迫不及待地想要离开父母,离开父母单独居住是证明他已经独立的最重要的标志。无论社会如何发展,美国人的这个价值观始终不曾发生变化。

在中国,情况恰恰相反。有一段时间,我的一位同事兴奋得不同寻常地,这不光因为即将踏上红地毯,更因为他的父亲将为他的新房埋单。据我所知,他的父亲并不是一位腰缠万贯的大富翁,新房对老人来说是一笔极大的开支。然而,老人认为没了房,儿子就不能娶到更好的妻子,拥有更美满的婚姻。不仅他们,中国的许多父母都是如此,他们省吃俭用,把所有的钱都存下来替儿女交学费、找工作、买房结婚、照顾孙子等等,实际上年老的父母有权享受更好的生活。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他们更应该把钱用于健康和养老。

相比之下,美国的父母更懂得享受生活,而不是为了孩子牺牲自己的一切。詹姆斯告诉我,在他年满18岁可以挣钱支付学费后,他的父母就实现了他们的梦想,在山区买了一片土地,建了自己的小屋。詹姆斯和哥哥姐姐都常常收到父母寄来的照片,和他们分享居住在山间的快乐。詹姆斯结婚的时候,他和他的新娘从父母那里得到的礼物除了30元钱,就只有一句关于婚姻的忠告:一对愿意向对方说“我爱你”、“对不起”和“请原谅”的夫妻将会白头偕老。詹姆斯说他父母40年的婚姻证明,想要拥有一位好伴侣,房子并不是关键。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中国的父母为孩子作了如此多的牺牲呢?我想简单概括应该主要有以下因素作怪:首先是传统的观念让父母们认为必须为孩子奉献一切;其次,中国孩子成长过程中遭遇的竞争很激烈,父母希望能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再次,中国父母们经历了太多动荡和不安,他们希望孩子能过上安稳的生活;最后,在中国,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过于密切。

两相对照,在中国父母作了这么多牺牲之后,他们以及他们的孩子真的开心吗?而美国父母对孩子所做的一切难道真的太过自私,是为自己考虑吗?

詹姆斯说,根据他的观察,他还是更喜欢美国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他们尊重孩子的选择。

他们对孩子的爱是始终不变的,这并没有影响他们享受自己的生活。

中国的孩子和美国也很不相同。美国孩子通常会在高中毕业后,自己挣钱交大学学费。而在詹姆斯所教的一个留学培训班级里,200名中国学生都是父母给钱来上课。他们当中只有70个人按时上课,其中只有20人在认真学习,其他人不过是拿着父母的钱找个地方打发时间。

在美国,做任何事情都是要由自己埋单,孩子的决定因此会慎重得多。

第3篇

您好。

十二年前的那个冬天,你们用泪水与兴奋,换来了我的诞生。可是,你们的臂膀上又多了一项沉重的任务——照顾我。小时总以为你们照顾我是天经地义,现在,让我用一颗“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来向你们感谢。

水滴感激大海,因为大海让它永不干涸;花朵感激绿叶,因为绿叶使它如此艳丽;小鸟感激蓝天,因为蓝天任它自由翱翔……这个世界因为有了你们的关心,才会有了我们的回报。

我无法将你们对我的爱与恩情用这支笔记录下来,也无法说你们为我做的哪件事恩情最大,因为你们对我的恩情是不存在最大与最小的。因为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你们对我付出的爱都是平等的……

谢谢你,我的母亲。我刚上幼儿园时,曾哭着闹着要母亲给我买一包彩色笔,母亲给我买来了,我却拿着它乱涂乱画。您却默默无闻的擦着那已被彩笔糟蹋的墙壁。母亲,你还记得吗?又迷上了足球,缠着母亲买足球,买了,却把邻居家的窗户踢破了,我在一旁大吃大喝,您却在为我赔礼道歉,母亲,您还记得吗?下雨天,您来接我了,雨伞总是往我这边,我还理所当然的边说边笑,不管您那已经湿透了的肩膀。母亲啊,母亲,只有你对孩子的爱没有变,只有你对孩子的深情还是永恒。你不要我们的回报,你是上帝派来的,是慈祥,最美丽的天使,你对我们每一位儿女永远怀有仁慈之心。您脸上的皱纹,是为劳的痕迹。你手上的茧,是为劳的痕迹。可是您还揣着一颗爱子之心,为您的儿子担忧!

谢谢你,我的父亲。从小到大,您打过我,骂过我,那是对我的爱。呵护过我,疼过我,那也是对我的爱。做什么事,无论对与错,总会发现,您在我的身后一直默默的跟着,从不说一句话。您与母亲一样,对我一直是默默的收拾,帮我清理“战场”。谢谢您,父亲。您那双大手已经粗糙,那是您对我的爱。谢谢您,父亲,请您休息吧!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花开花落,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再度唱起这首老歌,心中依然荡漾着您们对我的关怀。

第4篇

诗歌是生命中的盐。人生如果没有诗歌就显得索然无味。阅读诗歌,可以丰富我们的想象,升华我们的情感,激发我们创作的热情。赞颂母亲,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用诗歌的形式来歌颂母亲,用美好纯洁的心灵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回忆生活中与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让爱化作涓涓细流,流入心田,流入骨髓,流入亘古的时空……

【美文阅读】

致我的母亲

歌 德

尽管长时间没有向你问安,

没给你写信,可是,别让你心里

产生怀疑,好像你儿子应有的

对你的深爱已经从我的胸中

消失。决非如此,就像那岩石,

在水底深深扎下永远的万年根,

它决不离开原处,哪怕是流水,

时而用风浪,时而用柔波从它

上面流过,使人们看不到它,

我对你的爱,也是如此离不开

我的胸中,尽管人生的长河,

时而受痛苦鞭笞,汹涌地卷过,

时而受欢乐的静静的抚爱,

遭到覆盖和阻拦,使它不能

向太阳露面,不能映着四周围

返照的阳光,在你这慈母的眼前

向你显示你儿子是怎样崇敬你。

――选自《外国题赠诗精选》

献给母亲蓓・海涅

海 涅

我惯于昂首阔步,两眼朝天,

我的性情也有点执拗倔强;

即使国王跟我面对面相望,

我也不会低垂下我的眼帘。

可是,慈母啊,我要对你直言:

尽管我的傲气是如此刚强,

一到你的幸福的亲切的身旁,

我常常感到自卑而畏缩不前。

你有渗透一切的、崇高的精神,

光芒四射,直飘向日月星辰,

是这种精神暗暗地征服了我?

回忆往事真使我感到难过,

我做错许多事情,伤你的心,

那样万分爱我的慈母的好心!

――选自《外国题赠诗精选》

啊,母亲

舒 婷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啊,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啊,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褪色啊,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戴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

啊,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礼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啊,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古井。

――选自《舒婷的诗》

【阅读体会】

三篇都是表现和歌颂母爱的诗歌。前两首诗歌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用倾诉和对白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将对母亲的眷念和关心化入诗行,读来给人一种很亲切,很地道的生活味道。后一首诗歌写得比较委婉和含蓄,借用梦幻和意象,通过“慈母泪,珍藏的红围巾,童年幼稚的哭喊,成年后的不敢”等,表达出失去母爱的孤苦无依。诗人以“古井”形容“怀念”,起到了无声胜有声的作用。读后让人感到情浓、意切,难以忘怀。

【写作探究】

表现“母爱”唯有用最真挚的情感,最体贴的语言和对母亲爱的回馈来抒发,来歌颂。母亲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凡写此类诗歌,都要从文中抒发对母亲的伟大,无私的赞美。手法上,可以运用生活细节,用特写突显出母亲的光辉形象。在感情上,可以用泪水与欢笑来宣泄,来灌溉。以情动人,对母亲的感恩之心才会显得真诚。试看下面一首诗歌。

【佳作展示】

献给妈妈的歌

湖北一考生

小小的我,

有一个小小的心愿:

我想用稚嫩的小手,

捧一把月光,

陪伴妈妈无数个夜晚。

我想用稚嫩的小手,

化作天使的魔杖,

抚去妈妈眼角的皱纹。

当一双袜子织成爱的鸟巢,

当一滴泪滑落在我的床边。

我知道――

灯光下,

妈妈又是一夜的辛苦。

我身上的毛衣,

是妈妈亲手织的,

还有我崭新的小熊袜子。

当我打过雪仗之后,

我便把小手伸进您的心窝,

不再冰凉的小手,

感受您心的铿锵与火热。

我学会了一首古诗,

背诵给您听,

您专注的眼神全是希望呵!

我被您打扮成小天使,

我们对着镜子一起嬉戏,

讲述成长的故事!

我想唱一首

献给妈妈的歌――

是妈妈给了我生命与欢乐!

【佳作点评】

小作者细心观察生活,善于选取生活中的小片段来表现妈妈的爱的无私境界。这首诗最大的优点是:小作者能够用童年的生活,用童稚的笔调,用童心来关照与妈妈相处的快乐。同时,抒发出了对妈妈最真挚的喜爱。

【教师练笔】

在安排学生写作文的时候,我们教师不妨也和学生一起,沉浸其中,享受写作的快乐。同时,语文教师在写作中也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形成生动的教学范例。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

懂 你

湖北省孝感市芳畈中学 杨晓明

日子如涟漪一般散去,

一根银丝牵出了太多的情。

您把黄昏缝补进鸡啼的天明,

灯光闪烁着故乡的暮色。

虚掩的窗户引渡了冰冷的月光,

您还不放下手中的活计。

当月光爬上您的面庞,

拂去了纵横的岁月刻下的印痕。

您如皓洁的月,

一起绽放灿然而执着的微笑。

一张鞋垫绣红了您的双眸,

像一样盛开。

我看见了您如神的静默,

把期望一针一线地隐藏。

多少次在梦里,您牵着我的小手,

我的童年就有了安稳与温热的回忆。

现在您牵着的是我孩子的手,

又给他们捎去同样地温柔与渴望。

第5篇

一位怀孕的女人登上公共汽车

扶好车门里侧的立杆后

对着整个车厢,她很快地瞥了一眼

她那么得意

像怀了王子

她的骄傲和柔情交织的一眼

似乎整个车厢里的人,都是她的孩子

车微微颠簸了一下

我,我们,和每一丝空气

都心惊肉跳地惊呼了

——道路真的应该修得平坦一些

——汽车真的应该行驶得缓慢一点

有很多母亲正在出门,正在回家

正在怀抱着整个世界,甜蜜而小心

蓝野,原名徐现彬,1968年出生于山东莒县。诗作多次在全国各大文学期刊发表,2005年引起了文学界的普遍关注,诗集《回音书》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曾获2011年华文青年诗人奖等多项奖励。现居北京,《诗刊》编辑,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全诗14行,分为两节。语言质朴明朗,但满含深情,读者阅读不会感觉任何障碍。第一节写孕妇走上公共汽车的骄傲与柔情,第二节写乘客对孕妇的关爱与敬意。在诗意的表达上,有三层意思值得我们仔细体味。

第一层意思,母爱是伟大的。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场景:一位孕妇上车,扶杆,扫视车厢。场景十分平常,却深深地吸引着诗人的目光,并掀起了诗人心中的波澜。“她那么得意/像怀了王子/她的骄傲和柔情交织的一眼/似乎整个车厢里的人,都是她的孩子”,孕妇是自豪得意的,这种骄傲是每一个女人即将成为母亲的骄傲。从女人到母亲,这是人生的一次升华;从母亲到母爱,更是情感的一次升华。在一般人看来,诗人对这位孕妇的细节描述可能有些夸张,诗人对这位孕妇的心理观照可能有些放大,但诗人在这里是借这位孕妇的形象表达的是无可比拟的母爱,伟大的母爱可以抹去一切不屑,可以囊括整个世界。母爱是伟大的,胜过阳光雨露;我们都是母亲的孩子,都是在母爱的照耀和滋润下逐渐长大成人的。

第二层意思,面对孕妇,乘客们是敬爱的。“车微微颠簸了一下/我,我们,和每一丝空气/都心惊肉跳地惊呼了”。车的微小颠簸,使车内的每一个人都发出惊呼。在往常,这惊呼可能不会出现,但前面上来了一位孕妇;在往常,这惊呼可能不会“心惊肉跳”,但人们都在为孕妇担心。这惊呼是为孕妇,也属于孕妇,发出的是声音,体现的是关爱。诗人在这里没有写让座的细节,但读者完全可以感受到爱的氛围:也许早在车子颠簸以前,一位翩翩少年就让了座;也许就在这惊呼之中,一个花季少女起身让座。回避让座,诗人突出表现的是人们心中的愿望:路修得平一些,车开得慢一点,以免孕妇受到伤害。

第三层意思,诗人对母爱的表达是深情的。在场景的描述上,诗人的深情寄寓在字里行间。“登”、“扶”、“瞥”三个动词,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孕妇稳健而镇静的形象,为她的“得意”和“柔情”作铺垫。在写到车子颠簸时,诗人说,不光“我们”惊呼,还有“每一丝空气”都惊呼了,这是拟人法,增强了表现力。诗人还用两个“真的应该”,把内心的愿望表达得那么真切和诚恳。在诗意的拓展上,诗人更是充满了深情,“有很多母亲正在出门,正在回家/正在怀抱着整个世界,甜蜜而小心”。从孕妇到“很多母亲”,诗意的宽度在拓展;从孕妇怀着孩子到“怀抱着整个世界”,诗意的深度在掘进;从孕妇的“骄傲和柔情”到母爱的“甜蜜而小心”,诗意在弥漫,在升华,在读者的心中延伸。

第6篇

翻开书,首篇导读便吸引了我。讲到冰心是如何创作诗集,从小到长大,充分体现了冰心在写作方面的天赋。

她的诗主要以母爱,童真,自然著称。从《繁星》中“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可想而知,冰心的童年充满着梦,充满着童稚的幻想。“小弟弟呵,……灵魂深处的孩子呵。”更诠释冰心与兄弟姐妹之间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谊。这些是冰心充满童稚的渴望与幸福。

她后来出洋留学,一去便是多年,她便通过笔来叙述自己的思念,迫切希望能够早点回家。她幻想着与母亲见面,幻想着回家,她很快乐。但是一旦没了幻想,那么她就会变得更加的失落与失望。背井离乡,又离开了至爱的母亲,怎会没有思乡之情呢?“故乡的波浪呵!你那飞溅的浪花,从前是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盘石,现在也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心弦。”那波浪不断的拍打岸,我无动于衷,可是一旦离开了家乡.那一滴滴的波浪,无不在触动我内心的一根快要绷断的弦,思乡的弦。的确,世上只有妈妈好,母爱的爱是最伟大,母亲的爱是最纯洁。

第7篇

用以前所学古诗的方法自学这首诗,通过解诗题知诗人名诗意悟诗情诵诗文的学习方法,体会作者孟郊所表达的颂母情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能与其他学生合作、交流,并能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2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3 教学过程

1)上课前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并出示许多名人赞美母亲的话语。

(设想意图:通过音乐和名人名言感染学生,触动学生的情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2)教师与学生交流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而后总结学习古诗的常用方法,即:解诗题知诗人名诗意悟诗情诵诗文。

(设想意图:通过交流学习方法,为如何有秩序地自学古诗做好准备。)

3)合作学习,教师检测自学情况。

①《游子吟》中的“吟”指(吟诵),“游子”是指(出门远游的人)。

②孟郊是(唐代)诗人,他一生(穷困潦倒),但性格(耿直),他多善写(五言)古诗。此诗是作者50岁那年在江苏溧阳做官时,回想起当年进京赶考(临行)时的情景而做。

③根据老师划分的节奏,通读本首五言古诗。

(通过自由读、欣赏配乐朗读、个别读、全班读等多种朗读方法通读古诗。)

游 子 吟

唐·孟郊

慈 母/手 中/线,

游 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④根据影视情景发挥你的联想说说诗句的大意。

(出示影视《游子吟》情景剧。)

⑤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母亲对孩子的关心?(“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哪些诗句最能表达孩子对母爱的感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⑥教师提问:能展开你的想象说说母亲除了给孩子密密缝衣,还会对进京赶考的孩子说些什么?

当老母送孩子将要远行时,孩子为何不直说“母亲啊,你的爱,孩儿难以报答”?根据刚才的影视情景,发挥你的联想,说说你的理解。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 ??

喻游子之心???喻慈母之爱

⑦请同学们再读此首诗说说诗中吟诵的是什么?

(设想意图:为反馈学生的自学情况,选用练习填空以及划分节奏读古诗和欣赏情景剧说诗意的形式,全方位巩固学生的自学结果。并通过关键性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深入理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深层内涵。此设想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声情并茂地升华了学生的情感,诗中真情自然跃于学生脑海。)

⑧通过汶川地震的影视资料再次体会母爱的伟大。

(设想意图:通过观看主持人讲述汶川地震中一位母亲留给孩子的短信,升华学生的情感,深刻地体会“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真实内涵。)

4)教师小结本诗,衔接现代诗歌《妈妈的手》。

①学习了《游子吟》,我们知道临行前母亲密密缝衣的细节让作者久久难以忘怀。作者深情地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悟到母爱的伟大,故而此句成了赞颂母爱的千古绝唱。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同样赞颂母爱的现代诗歌《妈妈的手》,先听老师朗读,同学们仔细听,想想本首诗作者是重点抓住哪个细节来表达母亲对孩子的爱的?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游子吟》的主旨,以及指明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千古流传的原因,再次加深学生对本诗的理解。通过引荐现代诗歌《妈妈的手》,让学生对比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母亲的细节动作感受母爱的。)

妈??妈??的??手

作者:吾桐树

我洗手的时候 河说

把你的手给我

那是1992年 最冷的冬天

我的手钻心地痛

流水简直要割掉我的手掌

割草的妈妈从山坡上飞奔下来

她说 把你的手给我

她揉搓着 一边呵气

然后把我的双手

放在她衣服里

那温暖的肚皮上

②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此首诗并和《游子吟》作对比,《游子吟》的结尾和本首诗的结尾是否相同?哪首诗的结尾更能感人肺腑?(不同,《游子吟》的结尾作者一句就道出了母爱难以回报,而这首诗的结尾并没有道出作者的感受,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学习,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体会母爱的伟大,母爱的无私,母爱的难以回报。同时学习细节描写能使文章有声有色,以及学习两首诗歌结尾的不同,再次体会《游子吟》中作者感人肺腑的千古名句。)

5)课堂练习。抒真情写我心:学习和赏析了这两首赞美母亲的诗歌,相信你的感受颇深。或许此时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母亲为你操劳的画面,或许你的心中有很多想说给母亲的话……那就请拿起笔把你想对母亲说的话写下来吧!

(设计意图:以情煽情,趁热打铁,充分打开学生的情感空间,让学生自己回想生活中感受到的母爱,真实地写想对母亲说的话,练习的目的在于再现学生的真情实感。)

板书:

游 子 吟

第8篇

那么,语文课堂呢?如何给孩子们传递泰戈尔,如何让泰戈尔的文字光照孩子们前行的道路?学习《金色花》,孩子们应该从中读到什么“?我听见回声——来自山谷和心间——以寂寞的镰刀收割空旷的灵魂——不断地重复决绝,又重复幸福——终有绿洲摇曳在沙漠”,心里咏唱着泰戈尔这样的诗句,我读着《金色花》,就像眼前讲课教师带着孩子们读《金色花》。我多想在《金色花》的课堂上找到最真、最需要的感动。在这喧嚣的社会里,我们真的需要这样的文字、这样的思想,如果我们本身已经缺乏,那就别再让孩子们迷失。

从《金色花》中,我们可以读出慈祥温柔的母亲,读出顽皮纯真的孩子,读出圣洁的母爱,读出光辉的人性。泰戈尔说过这样的爱:“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用心触摸着这样的文字,再把这温柔母爱化为一种声音。当课堂上响起这样纯挚的声音,也许再多的解读都是多余的。讲课教师开始了诵读训练。“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这破空而来的第一句就让我感觉到泰戈尔的童趣。诗歌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求你讲故事给我听。”用最真实、原始的感动,我们可以静静地读,一次次。初读,指导下读,感动中读,升华后读……刚读时我们可能是顽皮的精灵,而后我们是懂事的孩子,是慈爱的母亲,是感动中匍匐的生命。听,讲课教师用了句式转换后的对比读,“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转换成“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妈妈,我不告诉你”。很快,孩子的顽皮可爱、母亲的关心慈爱就会在声音中流露出来。看,一个“坏”字十分精彩,贬词褒用。这哪里是在骂孩子,诗人将嗔怪、担忧、焦虑、假愠之情融为一体,情韵悠长。

可惜,教师只是把读当作一种简单的亮相,似乎探出了个头,就可以证实语文课的语文味道。然而,读不得法,读不动情。教师空余了大量时间做训练,课堂中爱的声音有所缺失。母爱真是一种声音,我情愿抛去烦琐的讲解,带着孩子们一遍遍地读出《金色花》传达的心声。这样,浓浓的爱就会切实地弥漫在教室,而后渗进每个学生的心田。

为什么这堂课没有教出《金色花》的感动呢?是因为文字没有进入孩子们的灵魂,甚至可以说,教师自己还没有因这文章而有所触动,有所感悟。例如,这堂课的自由读阶段,孩子们回答“读出了童真”“读出了母爱”,教师只是承认了答案的存在与客观,没有及时迎上去重复并强化孩子们内心的感受。“哪些文字让你读出了童真,你给大家读读好吗?”若能这样追问,金色花的种子就真实地种在了孩子们的心田。这堂课上,教师其实也应是一位等待孩子回来的母亲,通过文字,她让孩子走上了感受爱的生命之路,然后,她注视着孩子们长大的背影,开始了欣然的回味。选择自己喜爱的句子,读。这样的设计也是不错的,但为什么喜爱,怎样读出自己的喜爱,教师应该顺势展开这样的交流。在三个学生讲了他们喜爱的句子后,教师是不是应该这样引导:“你还能在被你忽略的语段中找到母爱、找到纯真的感动吗?”这样,就有了提升。所以,当课堂上的安静只是因为大家疲于寻找答案而不是激荡感动的时候,我是有遗憾的。语文教学,其实应该像泰戈尔的诗句,虽然简,但却能让学生深深感动并走向深刻。文字是要进入心灵的深处才能转化为情感的共鸣,而不能仅走走过场而已。

“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孩子?看到一位怎样的母亲?”很简单但很实在的问题。遗憾的是学生很公式化地回答“贪玩”“慈祥”,教师也不疼不痒地没有深入,更没有升华。泰戈尔说:“你看不见你自己,你所看见的只是你的影子。”课堂上如果没有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课堂上教师看到的其实也只是自己的影子,或者只看到了泰戈尔的影子。金色花,不仅是金黄色的花,更是印度一种圣树的花,这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诗人泰戈尔是比喻的高手,他竟取了金色花来喻一个孩子,其中应有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为什么要变成金色花?“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看,多么懂事的孩子啊,他变成金色花不是纯粹为了好玩,而是想默默地为妈妈做点事。多么水晶般的心灵!老师,你让学生读出了这朵金色花的全部内蕴了吗?

“我要变成,我要。”课堂里最后一个环节是语言训练,颇有创造力的训练。在借鉴泰戈尔的诗心后,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高飞在诗意的情感的天空。我挺喜欢这个设计,很语文味,又很人文味。教师对这个环节应该是所期待的:孩子们进入文本,再走出文本,钻入想象的殿堂,想想母亲,想想亲情,想想世上一切美丽的感动,然后开始他们发自肺腑的表达。可是,还是冷清,孩子们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诉说欲望。究其原因,文字蕴含的情感还在对面的河岸,孩子们只是远远地站着,望着朦胧的金色花在风中闪耀,却没有嗅到金色花藏在心底的芬芳。

因此:

泰戈尔是诗歌的,《金色花》的课堂也应是诗意的。

泰戈尔是感情的,《金色花》的课堂也应是感动的。

泰戈尔是睿智的,《金色花》的课堂也应是深刻的。

泰戈尔是简洁的,《金色花》的课堂也应是清晰的。

这样,“金色花”香才能沁润学生的心田。

第9篇

关键词:教学手段;教学形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2-0350-271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富有博大精神的诗是文学的源头,是人类家园永不老去的童心梦幻。今天的中学生正处在激情澎湃、意气风发的诗一般的年华,最需要的是富于时代气息和青春活力的诗歌的滋养,而诵读则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沈德潜曾指出:“诗的微妙是在抑扬抗坠之间。”因此,读者要“静心按节,密咏恬吟”才能领略,不全心投入反复吟咏,是把握不了其微妙情绪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由此可见诵读在诗歌鉴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巧用教学手段使学生乐读

(一)教学语言的生动性

一首好的诗歌可以海纳百川,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诗情画意令人回味无穷。诗为我们展示了广阔的天地。这里有“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无限亲情;也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的凄美爱情;也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浓浓乡情;也有“忽闻岸上踏歌声,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拳拳友情。这里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宁静;也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清丽;也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奔放;也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雄壮;也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等等,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至关重要。或是将诗歌的内容,结合时代背景,编成通俗易懂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或是以诗化的语言描述诗歌的意境。教师用生动的语言绘声绘色地渲染,不仅填补了诗文跳跃中情与景的空白,更造成一种特有的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深藏在字里行间的深邃隽永的思想和委婉复杂的感情。

(二)现代传媒的形象性

中国自古有“看景不如听景”一说。“听”可以引发学生无限遐想,加强学生的形象思维,强化学生的感悟力。所以恰当的、适合情景的音乐是诗歌教学中理想的教学手段。它可以营造一种特定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歌美妙的境界。在一曲《秋日的私语》中感悟《再别康桥》那淡淡别离的忧伤;在一曲班德瑞的《蓝色天际》中感受《纸船》那厚重博大的母爱。每篇诗歌都是一幅含而不露的中国画。诗中一组组优美的意象构成一幅幅色彩鲜艳、生机勃勃的美丽图画。《再别康桥》中的金柳、青荇、彩虹、长篙、星辉让学生浮想联翩。多媒体课件图画的展示可以帮助学生尽快走进诗歌,将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的画面,可观可触可感,也能够使课堂趣味横生。此外,学生听声情并茂的朗诵能使他们在优美的乐曲中想象着、体味着、感受着诗的艺术魅力。如在《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中,我在屏幕上先后放了几张切合诗境的图画,有喷薄的日出、蔚蓝的大海、茂密的森林,再加上富有激情的朗诵,整首诗不用讲,感情一泻千里,学生听完之后感情把握得很到位,并且受到一种爱国热情的艺术熏陶。

(三)模仿练读,读出韵味

欣赏诗歌一定要让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在课堂响起来。学生一遍一遍地读,教师加以指导。朱熹先生曾说:“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朗读应注意重音、语调、节奏、感情。重音处理的好,才能准确地表达情意。高音显得响亮,表示兴奋、喜悦的感情;低音显得幽深,表示肃穆、悲哀的感情。语调指由于思想感情、语言环境的不同,或为某种表达效果在声音上表现出来的升降、高低的变化。诵读时根据内容处理好语调的平淡、升降,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如读《再别康桥》“轻轻的”应平淡、柔和,能够走进那种轻柔、淡淡的离别氛围中。读《纸船》中“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累叠的”这句应深沉,充满激情。许多学生读到这儿,眼中噙满泪花,母爱的伟大让人潸然泪下。诵读的节奏应着眼于全篇。感情轻快的用快节奏,感情忧郁的用慢节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及人的精神世界。”诗歌是作者内心感情的宣泄,情绪的抒发。读者要欣赏理解它,只能用“心”去聆听,去感受。总之,读诗应做到“两多两少”。多一些诵读,少一些分析;多一些情感投入,少一些冷眼旁观。这样读诗多了,就会逐渐积累对诗歌的感性认识,从而获得审美愉悦。

二、运用各种形式使学生乐学

(一)开展活动,寓教于乐

学习诗歌往往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教师应开展一些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诗歌单元结束后开展诗歌朗诵赛。许多学生赛前精心准备,赛时或激昂,或哀怨,或惆怅,感情把握很到位。整个过程学生表现出来的高涨的热情和创新精神,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二)鼓励学生创作诗歌

诗歌教学应培养学生创作诗歌的能力,让学生用笔写出自己真实的心灵。当学生用或稚嫩或成熟的笔触去表达自己内心感受,对问题的见解时,当内心的诗篇写成之后,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满足感。而这种成就感、满足感自然会进一步激励学生产生朗读诗歌、学习诗歌的愿望。

三、运用多种方法使学生乐背

(一)持之以恒,使学生想背

背诵诗歌对学生而言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要使学生有兴趣坚持下去,就必须从实际出发,为他们创造诗歌诵读的时间、空间。每次早读学生读并赏析一首诗,教师加以指导。学生久而久之形成争先竞背的好习惯。

(二)变换形式,使学生易背

教师采用多种方法,如限时背、接龙背、据意背、据画背、抄写背、问答背等多种形式,灵活而富有变化。只要运用得当,一定能给学生带来更多背诵的乐趣。有些诗文,学生虽然当时背下来,但并不懂,然而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以及知识的丰富,学生慢慢也就懂了,诗歌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诗歌乃中华文化之瑰宝,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载体,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源泉。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为了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水平,一定要让朗朗的读书声重回课堂。

参考文献:

[1]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