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矿井安全论文

时间:2022-02-10 04:33:05

导语:在矿井安全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矿井安全论文

第1篇

(1)注重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是大势所趋。随着时展和科技进步,特别是“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在煤矿各大生产系统中的广泛应用,现代化矿井的系统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加之日益严格的安全监督管理,重大伤亡事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或杜绝。推动安全管理由保障人的生命权向维护职工的健康权益转变。(2)注重作业场所粉尘治理是现实要求。煤矿组织生产过程中,综采、放炮、锚喷、装运、选煤等工序均可产生大量粉尘,其中呼吸性粉尘可引起尘肺,严重危害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同时,煤尘在达到一定浓度和条件时还会引起爆炸。因此,煤矿粉尘治理不仅是职业卫生的要求,也是“一通三防”管理的重要方面。尽管通过传统的防尘、降尘措施,现场粉尘浓度得到了一定程度控制,但在实际工作中,受特殊作业岗点易产尘、职工劳动防护意识薄弱等因素影响,不同程度存在尘肺病威胁。(3)国家对职业危害防治要求越来越严格。《职业病防治法》已经明确将因接触粉尘引起的疾病纳入职业病范畴,并对从事高危粉尘作业实行特殊管理。国家对煤矿作业场所总粉尘和个体呼吸性粉尘浓度控制标准要求越来越高,监测程序越来越严格。

2强化粉尘治理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主要做法

2.1强化宣传、加强领导、完善制度

(1)思想理念发生根本性转变。认真履行职业危害告知义务,重新规范设计并统一安设了现场职业危害告知牌、警示牌;井口、选煤厂等重要场所设置公告栏。广泛宣传国家《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扎实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职业安全健康宣传教育。全员职业危害防控观念和健康保护意识显著增强,关注安全、关心健康、关爱生命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2)组织领导得到全面加强。从严落实职业安全健康第一责任人职责,成立以矿长、党委书记为组长的职业安全健康领导机构,在矿医院设立职业病防治部门,配备管理、技术、医护等专职人员,各单位设立职业卫生管理小组;成立无尘化矿井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科室、区队明确一名分管综合防尘工作的副职,采掘单位设立专职防尘员。做到了机构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3)制度机制不断健全完善。修订出台《职业卫生管理规定》、《放射防护管理规定》以及听力保护、振动防护等一系列制度,专门制定《职业卫生考核细则》,形成了符合生产现场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职业安全健康制度体系。在全煤系统率先建立并运行了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首家完成了三体系运行与卓越绩效管理体系的优化整合,正式启动运行全面一体化管理体系,考核结果与各单位奖惩挂钩,矿井职业安全健康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2.2强化综合防尘管理,推进技术装备升级

(1)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装备。采煤工作面安装了采煤机负压二次降尘装置;进回风巷安装了旋转喷雾、捕尘帘;破碎机、转载机机头转载点实行封闭式喷雾降尘;回风巷安装了粉尘在线监测喷雾系统;改造了风流净化水幕。综掘工作面推广使用新型湿式大功率除尘风机、加压泵及控尘系统;综掘机承载段安装了高压喷雾泵,实现了水电闭锁;工作面回风流安装了捕尘帘。普掘工作面安装了喷浆大功率除尘风机,喷浆机与除尘风机实现了联动;安设了放炮远程压气自动喷雾降尘装置,职工现场劳动作业环境显著改善。(2)不断强化井下综合防尘管理。安装先进的安全监测系统,粉尘、瓦斯检测仪器等监测监控设备,设立日常粉尘监测点160余个。严格落实采掘工作面注水措施,制作使用矿车防尘罩,强化洒水除尘、地面冲尘管理,建立清洁运输流程。建立健全巷道管路、电缆及其他机电设备日常清洁除尘制度。统一设计、规范使用防尘设施管理牌板、冲尘管理牌板及冲尘责任范围管理牌板。强化各采煤工作面、掘进迎头、转载点等产尘地点监督检查,确保了现场喷雾降尘效果。(3)着力推进地面重点区域粉尘治理。以煤场和选煤厂作为地面粉尘、噪声管理的重点,结合现场管理样板化企业创建,突出抓好了煤场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深化选煤厂、煤场标准化车间、标准化岗点建设,全面实施跑冒滴漏、防尘降噪治理,健全完善现场洒水降尘设施,装车线综合治理、储煤场喷淋降尘系统、东煤场标准化建设工程全面完成,“两场”环境优化、美化、绿化工作同步推进,井上下粉尘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明显改观。

2.3坚持依法管理,严抓个体防护

(1)强化个体劳动防护用品管理。严格按照《煤矿职业安全卫生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规定,为接触职业危害的职工及时提供符合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严格落实个体防护用品专人管理制度,建立了员工职业病危害因素个体防护用品登记卡和发放领用台账。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购置200多个工种60余类劳动防护用品,个人使用配置率达100%。为井下区队配足配齐了电子血压计、急救箱等医疗器械。(2)强化个人防护知识教育和使用检查。深化“三三联动”培训机制,将职业安全健康知识作为矿井准军事化封闭式安全轮训的重要内容。积极督促教育职工正确佩戴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动态抽查职工劳动保护用品佩戴情况,在井口严查不按要求佩戴防尘口罩等劳保用品的职工,现场提问职工所在岗位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知识,职工教育培训覆盖率、正确佩戴率、必知必会率达100%。(3)强化职业病防治工作。健全完善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重新扩建装修职工健康监护档案室,实行网络化、信息化管理。严密组织接尘、接噪以及放射作业人员健康查体,查体率、合格率均为100%。对历史遗留的65名职业病人调离接害岗位,积极安排恢复治疗或健康疗养,职业病人治疗、疗养率100%,无新增尘肺病例。

3结语

第2篇

课题名称开题报告(宋体,三号,加粗)

简要描述课题概况,主要描述课题要完成的目标。(宋体,小四,150字以内)

一、课题研究背景(宋体,四号,加粗)

(一)工程概况(宋体,小四号)

主要描述工程的具体名称,位置建设单位,规模,技术经济参数等。(宋体,小四,300字左右)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宋体,小四号)

主要描述课题研究对工程有何用途,及对本人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有何意义。(宋体,小四,200字左右)

二、课题研究内容(宋体,四号,加粗)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宋体,小四号)

主要描述课题研究哪些内容,或进行哪些项目的设计或计算。(宋体,小四,300字左右)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宋体,小四号)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描述具体目标)(宋体,小四,100字左右)

(三)预期成果形式(宋体,小四号)

施工组织设计文本、计算书、设计说明、或图纸等,结合课题自选。

三、研究步骤及使用的关键技术(宋体,四号,加粗)

(一)研究步骤

研究步骤如下:

200×年×月-200×年×月,具体任务1

200×年×月-200×年×月,具体任务2

200×年×月-200×年×月,具体任务3

(二)关键技术

描述完成课题使用的关键技术。(宋体,小四,100字左右)

四、课题研究价值(宋体,四号,加粗)

(一)创新点

描述课题的创新点。(宋体,小四,60字左右)

(二)应用价值

描述课题的应用价值。(宋体,小四,100字左右)

五、研究条件(宋体,四号,加粗)

描述课题的具体研究条件,如基础资料情况,已经掌握了课题研究需要的知识或技能,指导老师的情况等。(宋体,小四,200字左右)

六、参考文献(宋体,四号,加粗)

1、《××××》,作者名称,××出版社,***年第*版

2、《××××》,作者名称,××出版社,***年第*版

3、《××××》,作者名称,××出版社,***年第*版

4、《××××》,作者名称,××出版社,***年第*版

5、《××××》,作者名称,杂志名称,***年第*期

大学论文开题报告格式范例:

题目:煤矿防治水管理及预防措施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选题目的:

煤矿水害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五大灾害之一,其危害程度仅次于瓦斯,矿井水害问题历来是制约煤炭资源开发和影响煤炭企业安全的重要因素,一旦发生水害,不但会给生产单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职工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随着泉上煤矿矿井开采范围的延伸、生产能力的提高及开采深度的增加,其开采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将变得更为复杂,涌水量进一步增大,水害问题也更为突出,故需要对其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防治水措施等重新进行分析研究。同时,通过对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结合运用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2、选题意义:

本论文着眼于矿井持续快速发展与安全生产的现状要求,运用水文地质学、、矿井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等课程的理论和方法,从充水水源、充水通道,矿井涌水量及其变化、水化学特征等方面对煤层底板灰岩承压水突水危险性进行分析研究。其研究成果,不仅可查明煤层底板水患影响程度,并对矿井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水措施,确保安全生产、提升矿井经济与社会效益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提纲)

(1)研究矿井主要地层、地质构造及其构造演化规律,查明影响矿井生产的各种水害地质因素。

(2)只有建立和形成规范的防治水技术管理秩序,才能有效地开展一系列防治水工作。

三、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其发展)

矿井突水严重威胁着矿井生产及工人安全,为此国内外专家对影响矿井突水因素和突水机理作了深入研究。这些研究总的来说,可归纳为两类,

一:以水压为主要因素,主要考虑承压含水层地下水力对隔水层的作用,如斯烈萨列夫理论、突水系数等;

二:以矿压为主要因素,试图通过研究顶底板隔水层和采动作用下的变形、破坏等特征来认识突水规律。

近年来,对于矿井突水通道,专家、学者从损伤力学、断裂力学、矿山压力学、岩体力学及构造地质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危害最大和难以准确把握的是断裂构造突水通道;对于突水机理,从“下三带”理论、矿压、大中型断层、小断层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得出突水以承压水通过断裂构造进入矿井为主;对于突水预测,专家建立了遗传神经网络模型、GIS模型、尖点突变模型等煤矿突水预测模型但由于不同地区、不同矿区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研究方法能对矿井突水进行有效的预测和防治。

四、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课题主要在充分整理研究泉上煤矿区域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质与水文地质调查、水质分析等当今水文地质研究中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泉上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影响分析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并根据分析的成果和结论提出相应的防治水措施。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结合历史水文资料,对水文变化、防治水措施存在的不足进行全面总结、根据历史水文资料和实际情况进行对比,进一步优化泉上煤矿防治水措施方案通过专业技术刊物及相关网站查阅相关资料和书籍依据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包括:《煤、泥炭地质规范》、《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井地质工作手册》、《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等,确立相应的标准

六、本课题的进度安排

1、第1~4周现场实习调查阶段(泉上煤矿实习)

2、第5周确定毕业论文题目及提纲

3、第6周进行相关资料查阅与检索

4、第7~8周完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5、第9~12周完成毕业论文初稿撰写

6、第13~14周交付指导教师审查,修改完善毕业论文

七、参考文献

1、柴登榜等。矿井地质工作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6.

2、郭颖、李智陵等。构造地质学简明教程。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5.8

3、孙超主编。构造地质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4、徐星宽。矿井突水机理、水害成因与防治[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3.22

5、章至洁等。水文地质学基础[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5.9

6、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煤矿防治水规定[S].2009.

第3篇

关键词:监控,资源共享,自动化

 

1 引言

望峰岗矿井(包括新建矿井及原谢一矿井),是一个正在兴建中的现代化矿井,矿井东距淮南市洞山12Km,隶属于淮南矿业集团公司。本矿井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各可采煤层均具有煤尘爆炸危险及自然发火倾向。预计井田-820m水平地温一般为23℃~32℃;-960m水平地温一般为24℃~37℃;-1000m以下Ⅶ线以东和李井线以东已分别进入一级和二级高温区。井上极限气温最低-22.8℃,最高41.4℃,平均15.1℃,土壤的最大冻结深度为30cm。

矿井采用立井提升,工业场地内设主井、第一副井、第二副井和中央回风井4个井筒,井筒信号采用光缆传输,望峰岗第一、第二副井各下2根32芯和12芯单模阻燃防水钢丝铠装光缆 。为了使望峰岗矿的技术达到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水平,更好地发挥各自动化系统的作用,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效率,提高安全生产和管理水平,开发信息资源的价值,需要对多个自动化系统进行整合,并进行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的集成建设

2望峰岗矿综合自动系统概况

本次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包括望峰岗矿井和原谢一矿井的一个整体系统,矿井综合自动化要求有关安全、生产、电力等主要系统与设备在矿井调度指挥中心(位于望峰岗矿井行政办公楼3楼,以下统称调度中心)集中监控、集中调度指挥,集成各种矿井生产安全与管理信息,实现矿井管、控一体化,原谢一矿井各子系统信息需上传至望峰岗矿井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并实现在望峰岗矿井调度中心进行监控。

矿井自动化系统包括煤流系统(即采煤工作面自动化系统、胶带运输系统、主井提升系统、地面生产系统、选煤厂系统、装车系统等);辅助运输系统(即轨道运输系统、副井提升系统、地面排矸系统等);安全系统(矿井安全监控、井下排水、瓦斯抽放、矿井通风、矿井降温、注氮防火及束管检测系统等);其它系统(压风系统、锅炉房控制系统、矿井水及污水处理系统等)。

3 综合自动化系统总体框架

在望峰岗矿信息化系统中,我们根据'管控一体化'的思想,采用了三层网络结构,并结合自动化、信息、计算机、网络、通讯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利用世界先进的自动化产品、网络产品和工业控制软件、数据库软件,使矿井在'采、掘、运、风、水、电、安全'等生产环节全面实现信息化,并将煤炭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统一在一个网络平台上,形成统一、完整的有机整体。

望峰岗矿井的网络,体现了集成化的数据管理、集成化的通讯、集成化的编程组态,以实现最大限度的信息共享。

采用三层结构网络系统为基础,实现1000M工业以太网为主干网,现场总线为辅助网络的综合自动化传输网,以实现管控一体化的信息化要求。

本次网络建设是管控一体化网络系统,网络安全对生产系统、安全系统有直接影响,如果网络安全出现了问题,导致网络中断、恢复时间过长、数据丢失等问题会影响调度指挥中心管理人员的判断,也实现不了无人职守、集中控制的要求。所以望峰岗矿的网络系统必须安全、可靠、可连续运行。论文参考网。

矿井综合自动化调度指挥中心的环型的网络拓扑结构,从网络物理线路到网络设备、网络模块我们都运用了冗余设计,可以说网络本身已经非常安全了。

调度平台软件集成建议采用OPC通讯方式以获得数据。本设计方案分别在网络级和串口级提供了多种符合国际主流标准的接口方式,便于各种子系统的接入,实现最大限度的信息共享。它能够集成不同厂家的硬件设备和软件产品,实现各系统间互操作,并将各系统数据集成。

4 望峰岗综合自动化系统功能描述

1.往下能对矿井内各控制子系统控制命令,并能监视各子系统内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所须的生产和安全参数;往上能够上连集团公司广域网,实现望峰岗矿井与公司之间的生产与管理信息及时交换。实现安全生产过程控制网络化、企业综合管理现代化。

2. 建立一个生产调度中心,在调度中心能够做到井下除掘进头以外的所有电气设备均能在地面调度中心集中控制和监视,井下各系统的控制实现无人值守,仅有巡检工进行巡视和维护,巡检工可以就地紧停现场设备,根据现场情况向地面调度中心汇报需要起停哪些设备,但设备的起停是由调度员根据总体情况来确定和操作的;对地面各车间除副井绞车房、锅炉房和瓦斯抽放站外,均实现无人值守,设备的控制和监视均在调度中心进行,实现全矿的管控一体化。

3. 在生产调度中心能对连网的各子系统按照生产工艺的要求进行划分,如划分为安全监控系统、生产监控系统、电力调度系统、工业电视系统等,便于控制和调度。

4. 能够把井下的摄像仪通过工业以太网传输到井上调度中心,整合传输通道。

5. 拥有一个快捷的网络系统,充分安全、先进、可靠,能够满足生产和管理的要求。

6. 系统随着矿井建设能够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并能随着技术的发展方便升级。

5 望峰岗系统总体建设内容

建设平台拓扑图:

建设内容概述:通过工业以太环网技术连接地面、井下各个自动化系统,把所有监控信息集中到调度指挥中心,通过服务器的数据采集,使在工程师站上能够完成各个自动化系统的组态,达到监测和控制的目的。

6 结束语

本系统分别在网络级和串口级提供了多种符合国际主流标准的接口方式,便于各种子系统的接入,实现最大限度的信息共享。它能够集成不同厂家的硬件设备和软件产品,实现各系统间互操作,并将各系统数据集成。

以信息集成平台为核心,将实时数据流在企业统一信息平台上集成起来,同时,针对统一信息平台开发各种综合应用,形成集成化、网络化应用。论文参考网。各种图形、图像、报表信息都可以通过Web的方式在任何一台终端统一浏览,统一界面。

实现了从设计、编程、硬件组态、测试到操作诊断和远程维护的全过程组态应用。所有的部件都可以有一个软件进行组态,采用统一化的用户图形界面和面向对象的设计,使用起来轻松自如;采用模块化的设计,使用户根据需要进行选择;采用统一的数据库,保证了符号和变量在项目中的一致性,便于维护和提高效率。降低用户用于培训的费用。

在集成化的数据管理中,数据一旦被输入,在整个系统中都可以使用。这是因为所有的数据是在一个数据库中进行管理的。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工程效率。降低了工程的实施难度。

应用系统采用当前公认的具有先进技术理念的三层或多层架构。遵循统一数据出口和统一数据入口的原则,通过统一的一站式服务门户对外给用户提供闭环式服务和共享机制,对内整合各业务应用系统。通过对上层应用服务的请求,调度下层业务逻辑及其相关业务系统的资源,完成以事件为驱动的工作流和数据流的运行。论文参考网。

充分考虑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系统具有较强的身份认证、授权、加密等机制、完善全面的事件日志、数据备份和病毒防护功能。

参考文献

[1] 罗驱波,孙彦景,钱建生. 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8, (03) .

[2] 曹茂虹,徐钊,杨芬,孙焱. 基于工业以太网的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J]. 煤矿机电, 2007, (02) .

[3] 孙亚军,张刚. 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三网合一”分析[J]. 山东煤炭科技, 2007, (05) .

第4篇

各位领导:

两年来,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北皂煤矿坚持“以人为本、科技领先、科学管理,争创一流”的治矿方略,大力实施科技兴矿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科学技术为先导,以数字化矿山建设为目标,以实现安全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大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力度,矿井科技含量和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矿井综合能力和综合实力迅速提高。03年实现原煤产量225万吨,同比增长78万吨,掘进进尺完成创纪录的22000米,全员效率、销售收入、经济效益、安全周期、人均收入等八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创出了历史最好水平;04年,在4110面提前停采、矿井生产接续重大调整、4402初采困难、三季度淡季限产的情况下,全年完成原煤产量271万吨,比0三年增长45万吨,增幅20.3%。,再次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

下面,将我矿在科技兴矿方面的主要做法和体会,向各位领导作一汇报,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加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努力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科技创新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源动力。多年来,北皂煤矿注重搭建良好的科技创新平台,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挖掘和提高矿井安全生产科技的创新力,促进了全矿科技工作的蓬勃发展。一是建立完善了技术管理体系。成立了北皂煤矿专家委员会,加大了科技研究和开发的力度,建立了每两年一届的科技大会制度、每年一次的科技工作总结会、每月一次的科技例会制度和课题项目攻关小组制度。组织了规程、措施、设计评优活动,对获奖项目进行表彰奖励,技术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二、建立完善了科技创新“三个体系”。成立了以矿长为主的人才使用、资金投入的保障体系;以总工程师为主的工程技术人员科技创新、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网络体系;以全员参与小改小革发明创造的“五小成果”推广应用体系。三大体系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三、是建立完善了科技创新的人才激励机制。坚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着力创造育才、引才、留才的环境。通过建立技术后备岗制度、技术人员培养考核管理办法,将技术创新、技术攻关等方面的成果,作为晋升职称、提拔任用、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坚持“压担子、打板子、架梯子、抬轿子”的人才培养机制,为工程技术人员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一批又一批专业工程技术人才走上了领导岗位。在加强技术队伍建设方面,结合北皂煤矿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的现实,积极组织专业技术培训,鼓励员工立足岗位,自学成才。许多员工参加了函授、自学等继续学历教育,并逐步成为生产实践中的技术业务骨干。我们通过选拔和考察,对其中的优秀者,我们大胆启用他们从事技术工作,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员工自学成材的积极性,全矿上下形成了学知识、学业务的浓厚氛围。我矿运转工区充灯工王秀丽同志在职工技能大赛中分别获得集团公司第4名、全省第7名的好成绩,综采一队采煤机司机曹贻好同志更是一路过关斩将、凯歌高奏,分别获得集团公司第2名、全省第3名、全国第4名的优异成绩,成为新时期高素质煤矿工人的典范。

二、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实施“四大工程”,矿井可持续发展力进一步增强

在03年集团公司确立的“五大重点工程”中,北皂煤矿有四项,即主井改造、海域工程、东风井建设和4402大储量工作面准备。围绕四大重点工程的实施,我们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矿井的可持续发展力进一步增强。

1、主井改造工程。北皂矿原设计能力90万吨,虽然经过多次优化改造,但已远远不能适应生产大发展的需要。03年,在公司的直接关心和支持下,投资270万元对主井提升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对主井及相关的井上下主要运输系统进行了改造,箕斗提升量由5吨/次提高到6.5吨/次,提升循环时间由60秒缩短为57秒,提升能力由156万吨提高到213万吨,应急提升能力达到260万吨,有效地解决了制约我矿生产的“瓶颈”问题。同时,对井上下储装运系统、供电系统、通风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技术改造升级,矿井的综合能力大幅度提高,为生产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4402大储量工作面。集团公司成立以来,按照集团公司全新的发展思路,我们进一步开阔思路,更新理念,科学论证,大胆设计,突破“三软”地层,成功实施了龙口矿区第一个200万吨大储量工作面,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投资4000多万元,引进了全新综采放顶煤设备,使工作面具备了日产过万吨的能力。生产能力的大幅度提高,使我们在4110面提前停产、全矿生产接续重大调整的情况下,二季度一举创出了原煤产量77.61万吨的季度历史最好水平,并创出了26.4万吨的月产历史最好水平。自4月份4402工作面正常生产以来,除7月份限产外,全矿月产都保持在25万吨以上,为弥补一季度欠产、实现生产大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3、海域开发工程。海域工程是北皂煤矿的资源接续工程,我们以董事长“冲向海域”的题词为动力,以科技为先导,加快了海域工程进度。一是积极配合集团公司举办了海域专家论坛,对海域开采前的安全生产“四大技术课题”进行了定向研究,目前正在积极进行中。二是配合煤业公司组织召开了海域东一采区三维地震勘探资料评审会,为首采区确定了较为准确的地质资料。三是加大海域支护技术研究力度,为海域支护提供安全技术保障。先后组织技术人员赴日本考察海下采煤技术、赴邯郸考察水体下采煤技术、赴铁法局小康矿考察巷道支护技术,结合现场实际,积极开展海域支护技术研究,召开了支护技术研讨会,经过大量的探索实践,确定了海域的支护方案(U36壁后充砼),满足了现场生产需要。与此同时,积极进行开采工艺、生产设备、首采区、首采面等应用技术研究。目前,海域皮带运输系统已经形成,空中索道运行正常,提升、供电、排水等系统正在形成,海域首采面设备即将到位,预计二00五年二季度末海域首采面将正式投产。

4、东风井建设工程。东风井工程是海域开发的配套工程,于04年5月1日正式动工,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工,设备安装正在进行,即将投入使用。东风井工程的建成使用,将极大地改善矿井通风条件,有效地保证矿井通防安全,为海域的顺利投产铺平道路。

“四大工程”的实施,标志着矿井的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力又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大力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矿井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不断提高,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取得新突破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北皂煤矿二十多年的发展建设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综采技术、综采放顶煤技术、综掘技术等大批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应用,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特别是03年以来,先进设备的引进力度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速度进一步加快,“150万吨综采队”、“200万吨综采队”“万米综掘队”创建成效显著,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实现了新跨跃。

1、加强技术引进,为安全、高效创造了条件。03年,引进了全新综采放顶煤设备,采用MGTY250/600-1.1D型采煤机替代AM-500型采煤机,采煤机截深由0.6米增加到0.8米,刮板输送机的功率由400KW增加到630KW,使工作面具备了日产过万吨的能力;S100综掘机的引进使用,通过对掘进机后配套进行优化、改造、升级,形成了掘进破岩、装载、运输一条龙作业,大大提高了出煤速度,同时采用机轨合一,使喷浆工作和迎头施工平行作业,增加了迎头施工时间,从而提高了掘进机施工速度,有力地保证了矿井生产接续;电动葫芦的推广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作面的安装速度;井下提升机防爆变频电控系统以及PLC电控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提升机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了故障率。同时,我们积极引进推广了风动锚杆钻机、风动扳手、大功率喷浆机、井口推车机、井下变频调速绞车、井上自动拌料系统、皮带机电气软启动、人车、海域索道、助行器等,不仅有效地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有力地保证了安全生产。

2、优化生产工艺,提高劳动效率。在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的同时,我们结合现场实际,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生产工艺,有效地提高了劳动效率,保证了安全生产。一是机组一次性扩切眼工艺。在4110面安装切眼,我们在总结几年来的安装经验的基础上,利用锚索支护和π钢单体支柱联合支护技术,大胆采用了采煤机一次性扩切眼施工工艺,保证了顶板的稳定,实现了节支降耗,提高了安装进度,缩短了安装工期,保证了安全生产;二是综采支架配150机组开采工艺。2415工作面四采煤柱回收,工作面压力大老巷多,采用高档回采安全管理难度较大,采用综放又没有成套的放顶煤设备。矿有关部门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成功地采用150采煤机配轻放支架,实现了特殊配套的综采工艺,解决了工作面在特殊条件下顶板管理的技术难题,大大提高了效率,保证了安全生产;三是综掘机整机拐弯工艺、综掘机扩切眼技术。针对掘进机拐弯时不能连续生产、开机率低、施工工序复杂、工期长、掘进单进低、安撤次数多、工人劳动强度大、安全管理难度大等问题,我们组织技术部门、机电部门开展联合攻关,在借鉴济三矿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矿的现场实际,制定了掘进机拐弯的技术方案,在4101切眼施工中,一次试验成功,实现了掘进机整机拐弯,实现了掘进机连续生产。同时,采用综掘机扩切眼和切眼一次性扩刷工艺,改变了传统的边扩刷边安装的施工工艺,并首次在切眼大断面巷道采用锚网喷、锚索配合单体柱联合支护替代原来的工字钢棚与单体柱联合支护,取得了较好的支护效果。四是“三掘三喷”新工艺。结合综掘快速掘进,将与之配套的锚喷工艺改为“三掘三喷”,即采用三班进尺,三班喷浆,进尺、喷浆平行作业,实现了迎头施工、备料等工作与喷浆工作平行作业,综掘机的开机时间达到18小时以上,大大提高了掘进效率。同时,我们根据现场情况,采取了安置2趟供风管路,使用两台喷浆机同时喷浆和采用大功率喷浆机提高喷浆效率的措施,保证了快速掘进的施工速度和施工安全。

生产工艺的优化和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有力保证了矿井生产接续。0三年综掘最高单进达到635米。今年四月份、十月份又先后突破700米、800米大关,日最高进尺达到37米,实现了矿区综掘进尺的历史性跨跃。03年综采队单机单面产量达到167万吨,04年9次月产超过20万吨,其中10月份创出了单机单面22.5万吨的历史最好水平,标志着单机单面具备了240万吨以上的能力。至12月2日单机单面产煤200万吨,提前29天完成了创建200万吨综采队的目标,全年预计完成220万吨,占全矿原煤产量的81.2%,高产高效综采队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创建“一井一面两头2000人300万吨”高产高效矿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不断扩大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北皂煤矿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不断扩大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先后聘请了中国矿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煤炭经济学院等许多知名的通防专家、支护专家来矿讲课。与中国煤炭科学总院、济南设计院、唐山煤科分院、上海煤科分院、西安煤科分院、抚顺煤科分院等科研院所保持了良好的业务技术合作关系,在“产、学、研”相结合上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探索,一大批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风力摇床干法选煤技术在北皂煤矿的应用及研究》、《极典型“三软”地层综放技术的应用》、《“三软”地层条件下综放采煤上限技术研究》获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综采放顶煤技术在“三软”复杂地质条件下大倾角附采工作面中的应用》、《北皂煤矿主井提升系统自动化改造》获山东省煤炭(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创新安全管理方法,构建安全长效机制》获省局现代化管理优秀成果一等奖;2004年申报的《软岩大间距煤层构造类比分析与综合探测技术研究》已通过山东省科技厅的鉴定,《三软地层条件下综掘快速施工技术研究》已通过省煤炭工业局鉴定。另外《煤炭企业责任目标成本管理体系的创新与发展》获中国煤炭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三篇论文获第十八届“鲁、皖、彭”采矿专业技术论文交流优秀论文奖,六篇论文获得山东省经贸委优秀论文评选优秀论文奖,并在《中国煤炭》杂志专刊25篇;2004年获得全省煤炭工业“科技兴煤”优秀矿井称号。

同时,我们坚持积极开展“向科学管理要效益、向科技创新要效益,向回收复用要效益”活动,采取以发明者姓名命名革新项目、给予物质奖励等形式,鼓励员工结合实际自我创造,积极开展小改小革“五小攻关”,充分调动了广大员工革新创造的积极性。全矿性的技术比武活动、技术练兵活动蓬勃开展,孙延胜自动吊梁、王汝炭风水联动喷雾装置等一大批既实用、又简单的技术革新项目在生产中得到应用;自行研制加工了卧式压力机、整形机、U型钢卡子修复模具,实现了对海域用U36钢棚的加工修复,对旧钢棚的加工复用率可达到70%,今年以来科技创效益和小改小革项目达到114项,创效益约315万元,其中有42项被列入煤业公司“小改小革100推”项目。

五、加快矿井信息化、自动化建设进程,全力打造数字化矿山

第5篇

关键词:矿尘

 

1.矿尘的基本概念

1.1矿尘的定义

在矿井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岩矿微粒统称矿尘,也叫粉尘。飞扬在空气中的矿尘称为浮尘,浮尘在空气中飞扬的时间不仅与尘粒的大小、重量、形状有关,海域空气的湿度、风速有密切关系。对矿井安全生产与井下工作人员的健康有直接影响的是浮尘,因此,浮尘是矿井防尘的主要对象。

1.2矿尘的性质

按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将矿尘分为呼吸性粉尘和非呼吸性粉尘。呼吸性粉尘是指能在人体肺泡内沉积的,粒径在5~7μm以下的粉尘,特别是2μm以下的粉尘。

矿尘的爆炸性:煤尘和有些矿尘(如硫化矿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并在外接高温热源作用下,能发生爆炸,称为爆炸性矿尘。矿尘爆炸时产生高温、高压,同时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对安全生产有极大的危害,防治煤尘的爆炸是具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矿井的主要安全工作之一。

矿尘的来源有粉碎作业,当岩层受到撞击、磨蚀、碾压、切割、磨损或爆破时,就能产生矿尘。机械化采矿,把岩石从岩层中分离出来的机器,是矿尘的重要来源。如长臂开采中的采煤机、装载机、巷道掘进机和凿岩机等。支护作业、爆破作业、装在作业、运输和碾压。论文参考网。

2. 1  加强通风防尘

井下空气中的粉尘浓度与通风风量成反比,通风对于有效冲淡采掘工作面的粉尘浓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通风在综合防尘工作中所处的位置是极其重要的。为此,我司认真抓好以下几项综合工作:

(1) 所有生产矿井实现机械通风,并加强对主要通风机的管理,使之有效正常的运行,确保风流稳定并有足够的风量供给井下作业点冲淡粉尘。

(2) 注重对井下通风构筑物的合理设置,并严格保证构筑物的质量,同时加强日常通风构筑物的管理,避免风流短路和漏风。

(3) 重视采空区的密闭管理,以减少采区漏风,使进入井下的风流最大限度地流到各作业点,及时冲淡粉尘。

(4) 对掘进通风,除加强日常通风管理,减少漏风之外,我们特别注意风机能力的匹配,以保证有足够的风量进入掘进迎头,有效冲淡粉尘与炮烟。

(5) 对开采残余煤和边角煤的作业地点,采取适当的辅助通风方式,禁止无风、微风作业,并选用合适的局部通风机向作业地点供风。

2. 2  喷雾洒水

喷雾洒水是利用水力除尘的重要技术措施,在技术上是切实可行的。喷雾器质量的优劣决定着除尘效果,选择喷雾器时应注意选择喷雾水粒密度大,射程远,雾粒的飞溅速度快,分散度高的产品。在井下不同地点,喷雾器的具体安装方向不同。论文参考网。但主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安装喷雾器时,应使喷雾器喷出的水雾方向与风流方向(粉尘扩散方向) 相反或垂交,且使喷咀与尘源点保持适当的距离,保证喷雾质量。值得提出的是: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遇到不少防尘意识淡薄且不自觉的工人,他们不仅不按规定正确使用喷雾器,而且出现人为破坏等事件,对此必须努力提高工人对防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制定适合具体情况的强制措施,保证喷雾设施的完好和正常使用,以发挥其应有的防尘效果。论文参考网。

2. 3  坚持采用湿式凿岩

在巷道掘进中,由于钎头在炮眼中的快速旋转和高频率地与煤岩撞击,使煤岩破碎而产生大量的微细粉尘,并从炮眼中强力吹出,飞扬于工作面的有限空间。从1965 年以后,国家强制推行湿式凿岩,使作业地点产生的粉尘量大大下降,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尘肺病人也大大减少。湿式凿岩的防尘作用是依据通过风钻进入炮眼的压力水湿润泡眼的岩粉,使岩粉被控制在炮眼中,进而形成岩粉浆液而逸出炮眼外,使岩粉不再飞扬。因而,水量恰当与否,直接影响防尘的效果。一般说来,不论是侧式还是中心式供水,供水压力为0.35MPa压力为宜。另一方面,风钻凿岩时产生的粉尘量与风压的函数关系是:风压愈大,风钻冲击力也愈大,由此被破碎的岩粒就愈大,产生的细尘量就愈小。因此在掘进时要保证供给风钻足够的空气压力。

2. 4  放炮喷雾

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凿岩,均会使爆落后干燥的粉尘重新飞扬,为消除这种现象,强调各掘进工作面在装药前必须及时对岩体进行湿润,并要求安设喷雾器,予以洒水湿润。为便于操作、管理,也可以采用普通胶皮管直接向爆破后的岩堆洒水,洒水量以能充分湿润岩体为宜,同时要清理水沟,以排除积水。

2. 5  冲刷岩帮落尘

岩体爆破时,由于爆炸冲力的作用,放炮后粉尘势必粘附在巷道壁上,若未及时处理,通风时,将造成粉尘再次飞扬。因此,强调放炮后用水向岩帮冲刷是必要的。冲刷范围一般从工作面风筒口外1m 处开始,从外及里,直至迎头。可直接使用普通胶管引水进行冲刷,冲刷时间因冲刷范围而定。

2. 6  装载点与装车口的防尘

为有效防止装载点与装车口的粉尘飞扬,应从喷水防尘着手。喷水方法依实际情况而定。一般用水直接喷射,使粉尘(煤尘) 就地湿润。但在喷水过程中,有时由于风流的影响,往往在煤尘尚未湿润以前就被风流吹走,从而影响降尘效果。对此,应从削弱风流吹走粉尘来考虑。在装载点,即装车口的上方加装罩子或是安搭木板,使粉尘在喷射器的下方有较长的停滞时间,以得到充分的湿润,可大大提高降尘效果。

2. 7  加强个体防护

加强个体防护,一般指的是佩带口罩。这一防尘措施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当佩带阻尘率为96 %的口罩时,作业人员可在粉尘浓度超过规定标准值的25 倍环境中作业。可见,作为一种辅助措施,如能坚持佩带防尘口罩,其效果将是良好的。为此,要求供应部门严格按照有关劳保规定予以保证。由于佩带口罩时会妨碍视线,加大呼吸阻力等缺点,现场工人往往不喜欢和不习惯使用。对此,在工作中,尽可能地说服和强调工人坚持佩带防尘口罩,以降低粉尘对人体的危害。

3.总结

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和广大矿工对煤矿井下工作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矿井综合防尘工作,努力降低煤矿尘肺病的发生是各级领导应尽的职责。要认真总结分析这方面的工作经验、教训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研究推广矿井综合防尘工作的新技术、新方法,努力把煤矿综合防尘工作搞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姜初炎.强化煤矿综合防尘技术 降低尘肺病发生率.能源与环境,2005,1.

第6篇

关键词:矿井;通风系统;改造

中图分类号:TD72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14(C)-0210-02

引言: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生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优劣好坏,直接影响着矿井的安全生产、灾害防治和经济效益。为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稳产和高产,提高矿井的抗灾能力,最终提高矿井的经济效益,通风系统必须保持最佳运行状态。因此,建立完善、合理的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安全生产和提高效益的基本保证。而实行矿井通风系统优化改造正是为这一目的而进行的,它是通风管理工作和矿井设计过程中的一项主要任务和内容。本文介绍潞新二矿的通风改造为例。

一、改造的必要性

潞安新疆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二矿现生产矿井设计能力0.6Mt/a。多年来,矿井通过技术改造,产能不断提高,必须进行相关的通风能力地改造。对于矿井通风系统,二矿作为一个原设计能力仅为0.6Mt/a的中型矿井,其三条井筒断面均偏小(主斜井净断面积为7.0m2,副斜井净断面积为7.56m2,现回风立井断面积为9.6m2),其通风断面过小严重制约矿井生产能力的提高。不能满足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所以通风系统改造是十分必要的。本次通风设计改造只针对矿井现有的风井在提高产能时超风速的问题

二、方案比较

(一)回风立井方案

方案一:在E4202开切眼以东240m处的平原上新建回风立井,井口标高为+1066.7m,井底标高为+831.66m,井筒倾角90°,垂深235m,采用圆形断面布置,净直径5.5m,净断面23.75m2,表土层段及深入基岩5m段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支护,支护厚度600mm,基岩段采用混凝土浇筑支护,支护厚度500mm。井筒内敷设排水管,并设置折返式行人梯子间,作矿井总回风井,并兼作矿井东翼采区一个安全出口。井口坐标:X=4779275.7;Y=16477545.3;H=1066.7m。该方案将东翼采区划分为一个水平,水平标高为+827m,该回风井前期与皮带大巷沟通形成通风系统,后期待回风大巷建成后,与回风大巷沟通。

方案二:在井田东部312国道西南方331m处的平原上新掘回风斜井,井筒方位角42°,设计井口标高+1081.6m,井底标高+857m,井筒坡度25°,井筒斜长531m,采用半圆拱形断面布置,净宽5.5m,净断面22.9m2,表土层段及伸入基岩5m段采用混凝土浇筑支护,支护厚度600mm,基岩段采用锚喷支护,支护厚度100mm,每隔40m设置一个躲避洞。采用单钩串车提升,担负矿井东翼采区辅助运输及排水任务。井筒内敷设排水管路、动力电缆等,并设置行人台阶及扶手,作矿井东翼采区进风井,并兼作东翼采区一个安全出口。井底在北补30钻孔附近与东回风大巷贯通。

(二)方案选择

表1 风井方案特征表

表2风井方案优缺点比较表

通过较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方案一具有井筒短,通风相对容易,井筒及工业广场压煤量小,岩石工程量少,总工程量小,建设工期短,总投资小等优点。故设计推荐方案一。

结语:通过对通风系统的改造,通风系统达到了安全、可靠、稳定、高效节能的目的。通风系统的抗灾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井巷通风压力分布均衡,通风压力降低,从而降低了通风成本,提高了一通三防的安全可控程度,投人使用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单位:潞安新疆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二矿

作者简介:白兆学(1962― ),男,工程师,毕业于广东佛山煤田地质学院,现任潞安新疆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二矿总工程师,曾发表过多篇论文。

参考文献:

[1]淮南煤炭学院通风安全教研室.矿井通风技术测定及其应用.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0.

[2]方裕璋,王家棣,杨立兴.矿井通风技术改造.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4.

第7篇

关键词:矿山监控; 人因失误; 层次分析法( AHP)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3.121

0 引言

煤矿开采作为高危行业,事故频发成为行业发展的现状。国内外大量研究数据表明,80%以上的煤矿事故都可归因为人因失误[1],因此对于煤矿人因失误的安全评价能从源头上发现问题,降低事故发生率。本文通过对矿山监控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结合其实践性,针对煤矿工人失误行为的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将矿工失误行为分类并确定相关影响权重,有针对性的进行评价与预防,对于矿山监控有着积极意义。

1 层次分析法概述

1.1 构建层次分析模型

层次分析法是借助模型展开的,一般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构成,展示的是自上而下的从属关系[2],其中准则层因素要根据影响因素的共性进行总结归纳,指标层因素要根据实际情况客观陈词。

1.2 构造判断矩阵

构造判断矩阵的实质就是对层次分析模型的定量化,常采用问卷调查或头脑风暴法对准则层和指标层因素赋值。若评价内容的指标层因素过多,可借助Yaahp软件计算,提高计算准确性和效率。

1.3 一致性检验

一致性检验的实质是对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进行计算,一致性指标值越大说明其一致性越差[3],一般而言,层次分析法对于其一致性指标达到数值1以下就认为判断矩阵构建正确,否则要对判断矩阵的赋值重新检验。

2 煤矿人因失误模型构建

煤矿生产环境复杂,工人水平良莠不齐,企业管理决策等方面因素都是煤矿人因失误行为的影响因素。本文以山西某矿井为研究背景,结合相关矿难事故的调查分析资料,构建煤矿人因失误评价模型。

2.1 煤矿人因失误风险指标体系

对于工业安全的研究常从人、机、环三方面展开,煤矿人因失误指标体系的建立也可借鉴这种分析方法。通过对大量矿难事故调查资料[4-5]的分析,将相关影响因素进行逻辑分析,得到煤矿人因失误层次分析模型图,如图1所示,各指标层因素[6]如表1所示。

2.2 煤矿人因失误评价体系权重确定

在模型图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矿工的实际问卷调查及对相关事故调查组专家的咨询等形式确定指标层与准则层各因素的判断矩阵标度,并得到两两重要性的判断矩阵如表2所示。

通过软件进行检验,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例为0.0077

同样的方法可以确定心理因素准则层、生理因素准则层、设备环境准则层的一致性比例与权重,在此不多赘述。通过运行软件得到煤矿人因失误指标层权重为:社会心理-0.0567,家庭心理-0.103,个人不安全心理-0.1871,年龄-0.0698,身体状况-0.0277,性别-0.044,应急预案-0.1289,安全教育-0.12,安全文化-0.0582,规章制度-0.0766,环境状态-0.0268,工序-0.0307,设备人机性-0.0703。

3 整改方案

结合分析结果可知,山西某矿井存在人因失误风险,尤其在矿工存在不安全心理和应急预案的制定方面,根据以上评估结果,在煤矿的日常安全管理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防患于未然。

(1)加强矿工技能培训与心理素质培训,通过一些事故案例教育,让矿工主动遵守相关操作规程,降低不安全心理引发的事故隐患,同时加强三级教育与特殊工种专项培训。

(2)加大安全投入,改善作业环境[7],减少不良作业环境对工人行为的干扰,同时注重煤矿仪器设备的常规检查与先进设备的引进使用,将环境治理作为煤矿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3)利用经济、行政等手段推行本质安全化、工作方法安全化、操作安全化和环境安全化,同时加强安全管理,尤其是基础工作,杜绝以包代管、安全责任不落实和现场设备管理松懈等问题[8]。

(4)加强监管力度,配备专职安监人员,将安全管理常态化。

参考文献:

[1]孙继平.煤矿安全生产理念研究[J].煤炭学报,2011,36(02):313-316.

[2] 张村峰,卞奇侃,蒋军成.基于“事故树-层次分析法”的高校学生宿舍火灾风险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10):100-105.

[3]王斌,常显奇,陈浩光.AHP方法中关于判断矩阵一致性的研究[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2(05):100-103.

[4]尉迟晓丽.煤矿人为失误预防与控制的动态安全体系研究[M].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朱月敏.煤矿安全事故统计分析[M].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6]鲁娜.煤矿安全文化评价研究[M].河北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7]孟江.关于煤矿环保工作的建议和设想[J].中国化工贸易,2014(21):50-51.

[8]史波.煤矿企业应急管理系统构建与应急能力评价研究[M].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基金项目:面向矿山监控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过程研究

第8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安全生产是制约煤炭企业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思想稳定和自身形象。据统计,全国工伤事故最多的是煤炭行业,而其中80%以上的事故是由违章作业、违章指挥造成的,且不安全行为又在煤炭事故中占有决定性的地位,煤矿职工的不良安全心理又是导致不安全行为的重要原因。联系到近几年我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影响安全生产的16种灰色心理以及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张双楼矿党委认为,组织煤矿生产,除了要重视安全设施投入、安全制度建设外,还必须重视提高职工心理素质,建立良好的心理防御机制。作为煤矿思想政治工作者,理应把研究探索环境对职工安全心理的影响和职工对环境的心理反应与需求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并通过课题的实践与应用,从而转变职工的安全观念,提高职工心理适应能力,建立人与环境和谐共存、协调发展的关系。

二、课题研究关键概念界定

1.煤矿职工安全心理导航系统。旨在通过多视角、多层面的研究环境(仅限于与煤矿职工生活工作紧密相关联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即生产工作现场环境和社会、家庭与职工个体的心理环境)对职工安全心理的影响和职工对环境和心理反应与心理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科学、有效、系统地对职工安全心理进行导航。

2.心理环境。指职工个体的心理和生理品质,如:意志、性格、品质、情感、思维、个性倾向、行为习惯等的总称。

三、课题研究对象和目的

1.研究对象。煤矿井下采掘、辅助单位职工和地面单位从事安全生产及后勤服务职工。以井下采掘职工为主。

2.研究目的。(1)通过研究,将从心理学角度剖析职工产生不良心态的起因,促使其改变安全观念,调整安全心理,建立起人与环境和谐、协调的发展关系,促进矿井安全工作,实现人的本质安全。(2)将理论研究成果运用于安全实践,帮助煤炭企业管理者转变安全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方式,有目的、有创造性的改善矿井安全环境,实现物和系统的本质安全,从而实现管理的本质安全。(3)进一步完善煤炭企业安全工作的系统理论。

四、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围绕建立煤矿职工安全心理导航系统,从不同层面和不同维度,深入了解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对职工安全心理和客观刺激和职工个体对环境刺激的主观反应,并根据心理学和行为科学原理,结合煤矿企业生产特点和职工个体心理特征,对此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揭开职工安全心理的实质,掌握其发展和变化规律,找到影响安全生产的不利因素,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环境、改变职工心智模式和进行心理疏导,对职工进行安全心理导航,建立起人与环境和谐、协调发展的关系,促进矿井生产安全,并将其各个层面的研究过程上升为系统的客观模式,建立起构成煤矿职工安全心理导航系统的6个子系统。

1.安全文化导航。研究安全文化(包括理念层文化、制度层文化和安全文化氛围)对职工安全心理的影响和职工对安全文化的心理:请记住我站域名反应及心理需要,摸清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针对性、创造性的打造企业安全文化,利用安全文化为职工进行心理导航,建立起安全文化导航子系统。

2.安全教育导航。研究安全教育对职工安全心理的影响和职工对安全教育的心理反应及心理需要,不断创新教育内容和形式,做到因材施教,按需施教,达到安全教育促进安全的目的,建立起安全教育导航子系统。

3.心理环境导航。研究个性心理和群体心理,分析不安全心理状态,从而根据工作需要适当调整工作岗位或工作时间,从职工个体的心理因素角度对职工进行安全心理导航,建立起心理环境导航子系统。

4.生产系统导航。研究生产系统(主要指生产设备)对职工安全心理的影响,职工对生产系统的心理反应与心理需要,通过改善系统的科学性、安全性,提高设备的性能和提高职工对设备的性能掌握熟练程度,对职工进行安全心理导航,建立起生产系统导航子系统。

5.生产环境导航。研究生产现场环境(主要指现场隐患与矿井自然构造隐患)对职工安全心理的影响和职工对生产环境的心理反应与心理需要,通过科学的改善生产环境,提高职工对隐患预警的自觉性和敏感性,对职工进行安全心理导航,建立起生产环境导航系统。

6.社会环境导航。研究社会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对职工安全心理的影响和职工对社会环境的心理反应与心理需要,来改善社会环境、调和职工心理和控制职工行为,并以此对职工进行安全心理导航,建立起社会环境导航子系统。

五、课题研究方法步骤

1.成立机构、组织班子。为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组织协调,成立了以矿党委书记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由16名理论骨干组成的研讨班子,并对每名成员所分担的研究内容、所负的文笔责任,作了明确要求。

2.制定计划、编写方案。根据课题要求和我矿工作实际,课题组决定把课 题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拟订方案,开展调研。课题组成员根据分工深入基层作不同层次、侧面的调研,集思广益,把发散的思维聚集起来。第二阶段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选准课题切入点和研究点,建立起煤矿职工安全心理导航的框架模式,开展课题研究。第三阶段总结研究成果,初步推广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或以其他的载体形式表达研究成果。

3.深入调研,总结应用。课题研究小组按课题研究需要开展调查研究和资料的收集整理,根据研究的初步意见探索性地进行实践试验,总结试验和反馈信息,进一步调整研究方向和思路。与此同时,课题组坚持边研究边应用的原则,将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矿井安全工作,而后再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

第9篇

[论文摘要] 在分析煤矿安全科技工作现状和趋势基础上,介绍了近年来我国瓦斯灾害防治技术研究取得的进展和新成果。通过“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提出了瓦斯煤尘爆炸危险性评价方法,研究出了基于瓦斯地质、地质动力区划、电磁波探测方法的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技术和基于AE声发射、电磁辐射和瓦斯涌出等原理的煤与瓦斯突出非接触连续预测技术,实验成功了高瓦斯煤层群开采保护层瓦斯灾害综合防治及顺煤层强化抽放等技术,开发了矿井通风系统监测、可靠性评价分析及决策控制技术。另外还分析了我国煤矿安全所面临的挑战和急需开展的科技研究工作。

1 概述

瓦斯是我国煤矿的主要灾害因素之一,瓦斯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严重威胁着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由于灾害因素多、治理难度大,矿井瓦斯一直是我国煤矿安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目前,我国所有煤矿均为瓦斯矿井,据统计,在100个国有重点煤炭生产企业的609处矿井中,高瓦斯矿井占26.8%,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占17.6%,低瓦斯矿井 占55.6%。国有地方和乡镇煤矿中,高瓦斯矿井和煤与瓦斯 突出矿井占15%左右。部分局矿的情况更为严重,如淮南矿业集团所属11对矿井均为突出矿井,平顶山煤业集团所属 的13对矿井也全部为高瓦斯或突出矿井。

瓦斯灾害已成为制约煤矿安全生产和煤炭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实施了“科技兴安”战略,并提出了“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与此同时,我国的各类科技计划也逐步加强了瓦斯灾害治理技术研究开发的支持力度。“十五”以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企业以产学研结合方式开展了攻关研究,在瓦斯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预测、保护层开采、顺煤层瓦斯抽放及矿井通风系统监测、评价与决策控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获得了一批重要的科技成果。

2 瓦斯治理技术研究的新成果

2.1 瓦斯煤尘爆炸危险性预测评价技术

瓦斯煤尘爆炸一直是困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灾害之一。近年来,我国在煤尘着火机理及瓦斯煤尘爆炸机理研究方面,建立了粉尘云着火及燃烧过程简化模型,得出了粉尘空气混合物点火过程中慢速导热燃料模式到快速辐射燃烧模式的转变具有爆炸特征,试验系统中点火诱导期与高温固体颗粒燃料产物的质量分数和燃烧阵面中的热辐射有关,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颗粒相浓度与颗粒点立温度越低火焰加速效果越明显,辐射热损失可能导致燃烧区域的重构,粉尘空气混合物火焰稳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等重要结论;通过研究得出了瓦斯煤尘共存条件下煤尘云着火特征参数计算方法,揭示了瓦斯爆炸过程中爆炸波和火焰的变化特征。

在取得上述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矿井瓦斯煤尘爆炸危险性评价模型,用事故树方法分析了掘进、采煤工作面瓦斯煤尘爆炸发生的影响因素扩权重、可能发生事故的模式和避免爆炸事故发生所要采取的途径。确立了矿井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瓦斯煤尘爆炸危险性预测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指标分为爆炸易发性指标和爆炸后果严重性指标。前者包括自然因素、技术因素、管理因素和经济因素四方面指标,后者包括煤尘爆炸指数、沉积煤状况、隔抑爆方式、隔抑爆用水量、井下作业人员、以往事故损失及矿山救护能力等。开发出了瓦斯煤尘爆炸危险性预测评价技术和专家系统软件,并建立了瓦斯煤尘爆炸的危险性评价和防治专家系统。

2.2 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技术

采用瓦斯地质理论与物探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突出区域预测,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方向。“十五”计划以来,我国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技术取得重要成果:

(1)我国采用瓦斯地质方法,建立了瓦斯地质理论与物探技术相结合的多技术(数字地震勘探、无线电波透视和构造软煤测井曲线识别)集成的多尺度(矿井突出区和工作面突出带)瓦斯突出区域预测瓦斯地质新方法;提出了以瓦斯地质单元基础的由构造软煤厚度(H)和煤层瓦斯压力(P)相配套的突出区域预测瓦斯地质指标,初步确定构造软煤厚度的突出临界值为0.90m;

(2)开发了具有信息输入、动态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的瓦斯突出区域预测WebGIS信息平台,实现了瓦斯突出区域瓦斯地质方法的自动化和可视化;

采用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形成了一套矿井瓦斯富集部位地震探测技术与方法,建立了由3D3C地震技术、AVO技术、地震反演技术、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地震波形分类技术、瓦斯地质技术等构成的瓦斯富集部位地质—地震预测模式,形成了瓦斯富集部位探测的核心技术;

(3)采用地质动力区划的方法,确定了活动构造和岩体应力状态对突出的影响,并划分出应力升高区、应力降低区和应力梯度。为此开发了突出多因素模式识别概率预测计算机软件,确定了活动断裂、最大主应力、应力梯度等8个主要影响因素,并可方便地划分突出的危险区、威胁区和安全区,开发出了突出区域预测决策分析系统软件,实现了图、文、声和像的可视化;

(4)采用电磁波透视技术,成功研制出了探测煤层瓦斯灾害易发区的技术和装备,建立了电磁波反射和吸收特征数据库和地质异常体的识别系统,得出了瓦斯灾害易发区分布规律,提出了判定瓦斯灾害易发区的敏感指标和临界值,形成一套适于瓦斯灾害易发区的判识方法。

这些技术成果的研究和应用,完善并发展了我国煤矿瓦斯突出区域预测技术体系,提高了突出预测的准确性,非突出危险区预测准确性达到100%,突出危险区预测准确性超过70%,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掘进和回采过程中的瓦斯影响,显著提高掘进速度和提高回采工作面产量。

2.3 煤与瓦斯突出动态预测技术

煤与瓦斯突出的非接触式预测是通过对瓦斯或煤体本身的信号的实时监测而进行的连续动态预测技术。这种方法具有测试简单、不与生产发生冲突、实时连续监测等优点。因此,非接触式连续预测是目前突出预测的主要研究方向。在“九五”攻关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掘进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非接触动态预测预报的需要,分别研究出了基于动态瓦斯涌出规律原理、AE声发射原理和电磁辐射原理的工作面突出危险性连续监测技术与装备。

通过分析瓦斯涌出动态变化规律与突出危险性的关系、实时监测瓦斯动态涌出特征波形、提取与突出危险性相关的特征指标,建立了煤巷掘进炮后30分钟的吨煤瓦斯动态涌出量指标、瓦斯涌出变异系数指标、炮后瓦斯涌出最大速率指标等连续预测指标,研究确定了这几种指标与炮掘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的关系及指标临界值,以此综合判断工作面所处地点的安全状况以及前方的潜在危险性,实现了炮掘工作面瓦斯动态涌出预测,为我国煤矿提供了一种新的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和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工艺技术;

开发出了一套AE声发射监测煤与瓦斯突出的技术装备,提出了AE声发射滤噪综合处理技术和方法,通过阻噪、隔噪、抑噪、滤噪和有效AE信号提取等途径,实现了有效滤噪的目的,取得了历年来滤噪研究中最有突破性进展的研究成果,研究出了包括传感器在内的AE声发射预测工艺技术,分析和总结了煤岩破坏AE声发射规律、AE声发射与瓦斯动力灾害的关系;

通过连续监测含瓦斯煤岩流变破坏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信号强度和脉冲数及其变化的研究,实现了对煤与瓦斯突出等煤岩动力灾害现象的预测预报,研究并揭示了电磁辐射与煤与瓦斯突出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提出了临界值法与动态趋势法相结合的煤岩动力灾害预警方法,开发成功了煤岩动力灾害非接触电磁辐射连续监测仪,实现了煤岩动力灾害的非接触、连续动态监测及煤与瓦斯突出预警。

2.4 高产高效矿井瓦斯灾害综合治理技术

加强瓦斯灾害的治理是防止煤矿重特大事故发生的重要保证。高瓦斯煤层群保护层开采、低透气性煤层瓦斯强化抽放、巷道边掘边抽等技术是瓦斯治理的有效措施,也一直都是煤矿瓦斯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在煤层群保护层开采方面,通过开展了保护层作用机理的研究,利用三维离散单元法对淮南矿区保护层开采后,采空区顶、底板煤岩体应力重新分布的规律、顶底板变形和破坏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从理论上计算了保护层开采后卸压范围向顶、底板方向发展的深度,为确定被保护层的保护效果和卸压范围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针对首采保护层开采时,上下高瓦斯突出煤层的瓦斯集中向首采工作面涌出的特点,并考虑到确保和提高防突效果的要求,试验成功了多种首采层瓦斯综合治理技术措施:

保护层底板巷道+上向穿层钻孔抽放瓦斯技术、被保护层顶板煤(岩)巷道+下向穿层钻孔抽放技术、首采层(保护层)顶板巷道抽放技术、首采层(保护层)顶板走向钻孔抽放技术、首采层(保护层)工作面采空区埋管抽放技术、首采层(保护层)掘进工作面边掘边抽技术。在试验研究中还在实际层间距70m(相对层间距35倍)近水平煤层群的下保护层开采和80-90~急倾斜近距离煤层群的下保护层开采上取得了重大进展; 转贴于

在顺煤层强化抽放方面上,通过试验和理论研究,形成了一套在顺煤层钻孔中运用高压水射流扩孔和钻扩一体化技术提高瓦斯抽放效果的成套技术和装备,以及对石门揭煤抽、排瓦斯钻孔扩孔的工艺技术和方法。扩孔后钻孔直径达到200-300mm,为扩孔前的4.5倍,最大扩孔直径达619.9mm。扩一个钻孔的时间相当于施工一个钻孔时间的1/6,而一个扩孔钻孔的抽排放瓦斯及防突效果相当于2个以上的钻孔,明显提高了瓦斯抽放的效果;

在瓦斯抽放效果评价方面,研究了根据煤层的最小突出瓦斯压力、瓦斯含量为依据,合理确定评价预抽防突措施有效性的预抽率指标和临界值的方法。下向钻孔及深孔预裂爆破是提高瓦斯抽放效果的另一重要技术途径。通过试验研究,解决了下向钻孔施工中的排渣、排水等技术难题,取得了下向孔钻探长度达到70.1m的良好效果。研究中完善了适合于高瓦斯低透气性、有突出危险煤层深孔控制预裂爆破强化抽放瓦斯技术和石门快速揭煤技术;

对于单一低透气性突出煤层巷道掘进的瓦斯抽放技术难题,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发现煤层巷道掘进工作面和巷道两帮的煤体在松动和原始煤体之间存在的随巷道向前掘进而向前移动的蠕变“u”形圈,在“u”形圈内煤层的透气系数成百倍地增加;

分析了煤层赋存参数、瓦斯抽放参数对抽放钻孔抽放瓦斯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有效抽放半径与抽放时间的关系、抽放负压和抽放量的关系,并据此合理布置边抽边掘钻孔,其截流抽放瓦斯率可达到30%以上,并且煤体的强度有较大增加。

2.5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性评价与决策技术

矿井通风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性环节,合理的通风是防止瓦斯积聚、抑制煤炭自燃和火灾蔓延扩大的重要手段,通风系统布置不合理或管理不当,则是导致瓦斯积聚和自然发火及造成瓦斯、火灾事故进一步扩大的主要原因。集约化生产的大型矿井实行一矿一面已成趋势,要求通风系统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合理性,具有较强的抗灾能力。

我国开展了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性评价和决策技术的研究,建立了基于评价指标体系和网络仿真技术的两种矿井通风系统可靠性评价理论体系、评价方法和数学模型,开发了智能化、可视化通风系统可靠性评价和决策支持系统软件。

在灾变风流动态模拟及虚拟现实技术方面,研究并完善了一维动态模拟技术,开发了矿井灾害风流流动模拟的GIS显示系统,实现矿井灾变动态模拟结果在矿井通风系统图各巷道通风参数的动态显示,提高模拟结果与各巷道的对应性,减少矿井灾害防治及救灾决策中应用灾变状态各参数的失误率,提高决策效率。研究出了矿井火灾区域内烟流流动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和矿井巷道中火灾烟流流动的虚拟现实技术。

在通风系统自动调控方面,研究成功了井下自动控制风门及远程控制技术,研制出了带有卸压窗和撞杆自动开启装置的远程自控风门,实现了井下人、车信号分离,采用控制命令分级管理的方法,彻底贯彻了“生产服从救灾,行人服从行车”的风门管理理念,有效地提高了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可靠性。

作为配套技术研究,将矿井通风系统安全可靠性评价和决策技术、矿井灾变风流动态模拟及虚拟现实技术和井下风门远程控制技术等有机整合成一体,开发了软件平台,初步实现了矿井通风系统从监测、分析、决策到控制等各环节的闭环运行。

3 存在的问题和急需开展的研究

煤炭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煤矿安全是煤炭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证。瓦斯灾害治理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点。对煤矿瓦斯灾害进行监测监控、预警防治等瓦斯综合治理技术措施,是减少煤矿伤亡事故,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手段。目前,煤矿安全工作面临两大的挑战:

一是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高效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瓦斯涌出量倍增,产尘强度大幅度上升,通风压力增大,瓦斯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事故的预防难度增大;

二是矿井生产水平的逐年延伸,地应力增大,瓦斯涌出量也增大、煤与瓦斯突出和冲击地压危险性增加,恶化了煤矿生产条件,增大了生产中的不安全性。为此,煤矿安全技术也需从两个方面开展攻关研究:

(1)根据矿区煤层条件不同、瓦斯赋特征不同、生产条件的变化,采用新的科技手段进一步完善提高现有瓦斯灾害治理技术体系并进行适应性研究,如采用现代通讯技术、自控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技术,解决我国现有煤矿安全监测系统相互不兼容、无法互联互通的技术难题;

(2)不断解决瓦斯治理技术研究中出现的新问题,如伴随我国东部深井开采带来了“三高”和深部矿井的延期突出问题,松软低透气性煤层长钻孔瓦斯抽放技术难题。这些问题急需开展科技攻关加以解决。

4 结论

瓦斯灾害治理新技术在淮南矿区进行了试验和应用,取得了经济、社会、安全环境的多重效益。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煤矿生产条件和瓦斯灾害特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具体成果表现为:

(1)瓦斯煤尘爆炸危险性预测评价技术在淮南潘三矿、张集矿应用表明,评价结果准确可靠,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为预防煤矿瓦斯煤尘爆炸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2)瓦斯地质、动力区划和地球物理探测方法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技术是经实践证明是有效的,是减小防突工程量、提高防突效果的保障技术措施。

(3)AE声发射、电磁辐射等非接触连续监测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进入实用化和产业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