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二化学学习方法总结

时间:2022-07-30 19:44:51

导语:在高二化学学习方法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二化学学习方法总结

第1篇

岁月匆匆,从来不因为你去在意而停下脚步。回顾这半年想想也应该给自己的工作做一个总结,给自己一个评价,好让自己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更加有目标性,更加努力去奋斗!

这个学期我当任高一(4)的班主任,跨段教高一(4)、(5);高二(9)、(10),兼任高一化学备课组组长。16个课时让我体验到教学也可以很有“饱腹感”,以后很少有机会有这种机会尝试跨段,但是反过来想也是领导对我非常的信任。让我分别带高一的实验班和高二会考。这种跨段让我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让我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审视教材的统一性和螺旋式教学。

一、教育教学

1.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龋

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特别是对文科班的学生,会考的要求其实不高,重在抓基础,因此感悟一定要从高一年开始就对学生全面落实。在会考最后的复习阶段我们通过不段的强化基础,做模拟卷让原先基础稍差的学生知识点得到巩固,成绩有大幅度提高。

2.调节教学的难度

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特别是理科班的《有机化学基捶这本教材,难度要求比较大,知识考点也比较多,教学中一定要安排妥当,教学适合学生的胃口,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若要求过高、过难,学生接受不了,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若要求过低,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后退。所以我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同,进行弹性调节,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3.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特别是对理科班对原有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信心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学有余味;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时弱时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由学生自己阅读,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4.课堂、课后有分别

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备课时坚持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待点,多做实验,联系生活,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适当利用课件加强教学直观性。注重课堂的节奏、容量大小,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的特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后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培优补差的方式。

5.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使教学工作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我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及时提出来与备课组其他老师讨论。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上完课后能与学生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从正面了解学生的听课效果,及时更正教法的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学生实验,要求全体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课后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

第2篇

关键词:数学学习;学业情绪;学习策略;数学成绩

高中数学的逻辑性较强,同时数学知识点较多,知识结构层次性较强,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正确使用学习策略,保持良好的学业情绪,把数学学习热情融入到学习策略中。同时我们要调整自我的学习情绪,以充沛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一、同学们数学学业情绪的特点

通过调查显示,同学们正处于主动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年龄阶段,其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对数学学习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学习态度,尤其是很多家庭父母来自于农村的同学,其对自己未来规划较为清晰,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的意愿较为强烈,因此我们对高中学习保持积极的热情,并在学习过程中利用一切有限的时间来设置学习策略,克服高中数学学习中的不良因素,追求更高的数学成绩进步。再者,男生和女生在数学学习情绪中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性别差异,都保持着高昂的数学态度,都愿意通过付出努力来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

二、同学们数学学习策略分析

(1)性别差异性分析

同学们正处于情感变化的敏感时期,情感变化在男生和女生身上的差异性体现较为明显,高中阶段男生性格并没有完全成型,很多男生都较为粗心大意,在数学学习策略设计方面不甚完善,对数学学习资源的利用也不如女生,男生容易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网络游戏、体育活动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学习成绩,同时很多男生比较心高气傲,不能脚踏实地的设计学习策略,从而影响了学习成绩。而高中女生的情感较为细腻,对周围发生的事情有清晰的分辨能力,这就造成女生容易把握学习机会,同时女生的学习注意力较强,思维跳跃性不强,在完成学习策略时始终保持专注,在痛苦的学习中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这就导致女生的学习成绩优于男生。

(2)年级的差别性分析

通过调查显示,高中阶段不同年级的学习策略差别性较强,其学习认知策略在高中三个年级的差异性显著,通常而言高一学生的学习策略明显不如高二学生和高三学生,这是因为高一学生刚从初中阶段过来,其数学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设计还不能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尤其是数学学习认知能力还没有完全实现思维跨越,因此其学习策略不完善。而高二学生和高三学生则已经适应了高中学习生活,通过数学老师的指导,其完全使用了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难度,并对数学学习进行组织和精细加工,通过长时间的学习积累,其逐步确定了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从而让数学学习策略变得更加持久有效。对同学们学习策略的年级化差异,我们应当从高中入学开始就努力转变学习态度,并调整自我的学习策略,使数学学习策略更加科学化和完善化,符合自己的学习特点,切实提高自我的数学成绩。

(3)同学们数学学习策略设计

首先,要加强数学基础知识夯实,准确掌握数学概念、性质、定理、公式等,提高自身的知识串联联系,培养自己的数学条件反射能力,并通过大量重复性做题训练来强化数学知识记忆,从学习中体会学习成就,调节自己的学业情绪;再者,要培养自己的数学知识框架构建能力,提高数学解题能力,把学到的知识充分利用到解题过程中,强化学习策略的有效性。另外,要克服数学思维定时,勇于突破初中数学思维的局限,及时找寻解题错误的原因,并总结数学错误,树立正确的解题思维,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来锻炼同学们的思维灵活性,培养自己的逆向数学思维,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学业情绪、学习策略与学习成就的影响分析

同学们的学业情绪和学习成绩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学习情绪可以提高学习成绩,让我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并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习策略。因此,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要不断调整学习心态,通过各种方法来缓解学习压力,并积极改变学习方法,增强学习主动性,将数学学习看作是一种获得知识的活动,真正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被动者,从而提升学习效果。另外,在高中数学策略的制定时,要正确认知自己的学习能力,积极调动身边的学习资源,尤其是发挥学生之间的互助作用,根据学习任务和自身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并主动参与到学习整个过程中,有意识地协调和使用各种学习资源,获得良好的效果,取得好的成就。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应当重视调节自我的学业情绪,完善自我的学习策略,调动自我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成绩,找到适合自我的学习方法。再者要及时进行数学学结,克服自身在学习能力和知识结构方面的不足,从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兴趣,提升高中数学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学习方法;衔接;指导

中学化学教学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后,大多反映化学难学;不少学生初中化学成绩优秀,升入高中后化学成绩明显下降。这种现象在部分女生身上表现更加突出,成为化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在教学中较多地强调教师领会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教法,做好教学内容上的衔接,往往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方法的研究,致使教与学脱节,教学效果欠佳。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因而要降低学生初高中化学学习的台阶,提高学习能力,结合课堂教学进程加强学法指导。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实际,就初高中化学学习方法衔接问题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一、课前预习指导

初中生一般没有预习新课的习惯,也不知道如何着手去预习,这样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就困难重重,因而高一教师就必须肩负起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自主预习习惯的责任。课前预习指导可从学习目标指导和阅读方法指导两个方面来进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标的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区分重点知识和非重点知识的能力,明确学习的预期结果,对学习起着定向和指导作用。学习目标可分成“学科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问题目标”等不同的层次目标。如“离子反应”的课时教学目标可具体地描述为“四会”:会写――会写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会看――看到离子方程式就知道它不仅代表一个化学反应,而且也代表一类化学反应;会判断――能根据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判断是否能发生化学反应;会检验――掌握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多数学生的课前预习始于教师的“启动”,因而教师要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学案的形式对学生的预习阅读目标提出要求和任务,做到要求适当、任务具体、检查及时认真、评价有激励性。我在引导学生预习时,用拟定预习提纲的方法来使学生明确预习任务。如氧化还原反应,我列举的提纲为:初中学过的氧化还原概念是什么?元素得氧和失氧过程与其化合价变化有何联系?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举例说明四大反应类型中哪些可能为氧化还原反应。元素的价态与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有什么联系?举例说明。这样拟定预习提纲,设计预习问题,能使学生在阅读教材时注意力集中,学习有针对性,预习效果好。

二、课堂学习指导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如果学生不能处理好听课和笔记之间的关系,就会沦为课堂笔记的“抄写员”,影响学习效果,因而教师要指导学生听好课,又要指导他们学会巧妙完整地记笔记。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清楚每节课的学习要求,明确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认真学习教师如何提炼教材知识要点来进行课堂小结,并在上课过程中逐渐形成和掌握化学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比如,在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时,我引导学生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时,一要注意抓“色、味、态、溶解度、密度”等共性,二要抓其个性概括;学习化学性质时,指导学生遵循“实验探索归纳性质理论解释典型应用联想类比”的方法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学习化学概念时,则侧重于它的外延和内涵以及概念的运用;在实验过程中,则注重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的仪器及装置,教师演示实验的规范操作,药品的状态、颜色、气味等的变化及变化过程中伴随的各种实验现象等;在金属与浓硫酸、硝酸的反应中,指导学生从“海、陆、空”全方位观察现象。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作为学习过程的持久性、系统性记录,对已学知识的复习非常重要,因而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需要做笔记,而如何及时捕捉、准确记录信息,则是课堂笔记的主要任务。我指导学生当课堂教学中出现教材中没有的定义、表格和图解时,就要做详细的笔记,其他则只需将纲要性的知识点记录下来,比如重点、难点、疑点等,自己在听课过程中迸射出对解决某个问题有启发性的思想火花。学完新课的当天,及时将课堂笔记梳理,该完善的完善,该删除的删除。比如,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来不及记录的内容,在笔记空白处加以说明,记录不完整的内容,借阅其他同学的笔记来参考,取长补短。

三、课后复习指导

复习的目的是为了巩固,防止遗忘。有些学生在初中养成了复习时一遍遍地读,按部就班地对教师总结的知识点进行机械性背诵的习惯,这是难以适应高中学习的。因而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改变这种复习方法,逐步培养有效复习的科学方法。复习可分为课后复习和阶段性复习。

在课后复习时,我指导学生在阅读教材几遍后掩卷而思,尝试“过电影”,即以回忆的方式复习,或者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堂讲授的重点内容,做作业前在脑海中复述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甚至以出声地讲述解题思路或分析过程等方式巩固课堂教学效果。通过这些方式促使学生对知识重点和难点多问为什么,从而引起再学习、再思考,不断提高对知识的认识水平。

阶段性复习一般在完成章或模块的教学时进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的知识内容量增大,辐射范围广,知识点多而零散,因而必须指导学生把前后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并逐步提高学生化学学习的思维能力。我在教学中主要指导学生采用如下三种复习方法:

1.相关对比法

把几个易混淆的相关概念或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的对象进行对比分析。比如,氧化剂和还原剂、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等,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比较归纳,提炼它们的共性,区别出它们的个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会更准确、更全面。

2.点线网络法

运用图示、连线或箭头等手段将分散的孤立的知识集合成一个结构整体来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个方法在总结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相互转换关系中最常使用,如“硫”这部分知识就以这一线索形成线形结构,同时这种结构也揭示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一般方法:以“单质氧化物酸(碱)重要的盐”为线索,每种物质再以“存在性质制法用途”展开形成知识网络。我在教学中,先指导学生根据教学顺序完成钠、铝、铁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再布置学生自己做章甚至模块的结构图,课本知识通过学生的重组再现,使学生形成富有个性特点的化学学习思维。

3.分解记忆法

学生在复习时通常都会先看课本,但许多学生很困惑:书看了几遍,就是记不住。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学生都是把书当成小说一样地看,不明确复习要记忆的重点目标,泛泛而读,因而一无所获,继而厌倦看书,要改变学生的这种状况,我在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科学记忆的方法,合理分配复习的任务量,指导学生将复习的内容分解成相对独立的知识小块,采用先部分后整体的方法来提高复习记忆的效果,如金属元素化合物的复习可分解成钠、铝、铁几个小模块,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又分成氯、硫、氮等不同部分进行独立复习。

四、作业解题指导

在各种大小测试或练习中,常会有不少学生发出这样的感叹:解题速率太慢,测试题中能做的题没时间做完,课后练习完成不了等。究其原因,是学生的解题技巧、解题方法不足,导致解题速率低下,因而教师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由于现行教材中几乎没有解题技巧的专门内容,很多学生无法去探究解题技巧;少部分学生虽然从某些参考书上看到了一些零散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但由于似懂非懂或没有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提炼,仍不能形成较高的解题能力,因而我针对这种状况对练习进行精讲精练。比如,在解决“过量问题”和“多步计算”时,采用了几条规律:“方程式要先配平,换算纯量代方程,左右单位要相应,上下单位需相同,遇到两个已知量,应找不足来进行,遇到多步反应时,关系式法有捷径,关系式来关系量,对准计算细完成。”按不同类型题让学生做相关的练习,学生在掌握这些规律和方法后,解起题来都能得心应手,以后再遇到其他有关问题时,就会迎刃而解了。

在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指导时,还要合理选择教学的时机、内容和形式。例如,守恒法的应用,应该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分步向学生介绍:电荷守恒法在讲授离子反应时介绍,电子得失守恒法(化合价升降守恒法)在讲授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时介绍,元素守恒法在讲授有关多步反应计算时介绍,质量守恒法在必修一后半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给学生讲解,而物料守恒法则在高二学习盐类水解时向学生介绍等等。此外,还要在适当的时机向学生进行包括十字交叉法、差量法、平均值法、极端假设法、关系式法等解题技巧和方法的指导。学生学习之后,再指导其及时整理错题集,结合已做的练习联系解题前后的思路,使学生悟出审题、解题规律和解题技巧来提高解题能力。

初高中的衔接除学习方法的衔接外,还包含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的衔接。衔接问题虽然是初高中过渡中出现的暂时性问题,但如果不注意解决,将会影响整个高中的化学教学质量。因此,为学生架设“阶梯”,让学生都能顺利越过初高中化学学习的台阶,是每个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对初高中化学学习方法衔接的指导和尝试,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今后,我在教学过程中将继续对初高中化学学习方法的衔接进行研究、探索、尝试,摸索出一套更优化更完善的衔接教学方法,为学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祖浩,王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夏正春.高一学生化学学习困难探析[J].化学教育,2002(6):33.

第4篇

实习生:xxx

实习班级:高二(6)班

实习内容:高二年级化学选修4(人教版)、班主任工作实习

当汽车缓缓从阳江一中驶出,怀着复杂心情的我知道,难忘的实习生活就在此画上了句号!有很多的不舍,却不得不离开。甚至连道别的话都不敢对全班同学说出,离别太伤感,怕此次道别会演变成泪别!

回到华师,心里却空落落的,很怀念实习的生活。因为,那里有我忙碌的身影,有我和队友们的欢声笑语以及一张张可爱的脸庞。在那里的生活是快乐的、充实的。

经历了八个星期的实习生活,让我尝试了身为一名教师的苦与乐,更让我体会到当一名教师所肩负的责任。八个星期,不仅是我们初为人师的八个星期,更是作为学生实习的八个星期。

回顾和学生们一起走过的日子,不禁想起自己的中学时代,也深感如今的学生比我们过去多了一份顽皮,一份灵活,一份大胆。在近两个月的实习工作让我体验了做教师和班主任的工作,体会到了教育的快乐和辛苦,在那里我紧张过、努力过、开心过、自信过,从中学到了不少教育教学的方法、措施。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总结我的实习工作:

总结一: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实习学校给我安排的教学科目是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一个班每周四节课。在第一周见习的听课过程中,我基本上了解了课程进度和科组教师的教学方法。一中的老师都非常的优秀,他们各具特色的教书技巧深深折服了我们。在第二周至第八周,我开始上课,在我上课期间,指导老师都会来听我的课,课后给我做分析评价总结,同时,我也抓紧时间去听其他队友的课,学习他们的长处。在这期间,让我学到了许多以前没学过的实践知识,也让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对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有远大的帮助。最后一周,基本不上课,与老师一起做总结工作。

这里详细说说我实习期间的教学工作吧!我教的是高二七班、八班和九班的化学,经过向老师了解和几天的答疑情况,我发现这三个班的学生的化学基础不是很扎实。由于必选修课本知识的跨度相对较大,大部分学生对前段时间的化学学习存在较大的困难。课下聊天时,都纷纷向我诉苦:“老师,化学好难啊!”我一边以坚定的语气鼓励他们:“不怕,万事开头难,只要你们咬牙坚持,不断地在平时学习的碰壁中摸索学习规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会慢慢地找到学化学的感觉了。”给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一边在心里苦苦思索着如何去帮助他们尽快地转化学习方式。

我主要通过培养他们的化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体现在平时上课和答疑时对他们的思路引导和方法总结上,基于化学反应原理一书内容比较抽象的状况,给他们那进行了相关知识的补充。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上课时注意学生情绪的调动,利用学生的好强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阳江一中的教师管理制度当中,没有

要求没课的老师或班主任一定要在上班时间留在办公室里,所以我的指导老师兼班主任王老师没课和没安排到坐班的时候都是不在办公室里的。学生反映说即使有不明白的地方也找不到老师为其答疑。为了尽量给学生做更多的课后辅导,几乎每天晚上我都会到办公室去,等待学生来找我,向我提出他们的不明白之处。同学们学习化学的热情慢慢高涨,连很多平时不怎么爱学习的学生都会在晚修的时候到办公室来找我答疑,包括课上听不懂的地方、作业、练习册遇到的问题等。从学生的问题中,我发现他们的课堂效率很低,课堂上重复了好几次的题型,还是不会做相同类型的作业,如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关计算,至今仍有好一部分学生是不懂的。学习方式也存在较大问题,没有养成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该记的公式、定理、知识点还没记好就做作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导致作业无从下手或乱造公式。一节课甚至整个晚自修就做几道化学作业题,学习效率非常低。针对这个问题。答疑时,我会让这种类型的学生先复习书上的相关知识再做作业,若还是不懂,再给他们讲解,避免让他们太过依赖老师,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批改作业和批改试卷的工作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做好记录。对于抄作业的学生,课后抽时间对其加以引导。对学生做法不大肯定时,虚心地向老师请教后再批改。同时,在评卷中,学会了如何酌情给分。此外还参与了月考考试的评卷、统卷工作,实际操作了如何使用阳江一中教师工作系统进行统计、排名。

实习期间的上课阶段,我总计新课和重复课加起来有30节。但是我的课时间隔较长,这使我有充分的时间细心琢磨教材,与指导老师和同专业同学一起讨论教法、例题、习题设计等内容,进行集体备课,详细写教案,做课件,每一样都是紧紧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改了又改,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听懂,很好地吸收相关知识,让课堂效率达到最高。然后才交给知道老师审批,在指导老师地批改和建议下再做修改,并且在上课前进行试讲。

上课之余,我还积极去听学校其他老师的课,如高二年级化学科组各老师、不同学科的老师、队友以及高一年级每周五的化学汇报课都是一有空就争取去听,做好听课记录,和老师交流,学习老师们的长处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有着太多的感悟,有着太多的体验,有着太多的渴望,希望自己在未来的教学中学习、进步、成长。虽说我的实习生活已结束,但我对教学的追求和努力将一如既往,我对学生的关爱也将永不消减,作为准老师的我有信心做好教育工作。

总结二:班主任工作总结

不教书的老师不是老师,不做班主任的老师不是完整的老师。在与学生将近两个月的接触中,我通过日常工作、主题班会、个别教育、活动指导等方面工作进行磨练。近两个月的班主任工作实习,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班主任工作见习

在见面会上我就向王老师了解了班主任工作的要求和规定,并在见习阶段详细了解实习班级高二九班的学生情况,了解了学生的基本状况,包括男生和女生的人数,以及宿舍安排等,逐步熟悉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范围、内容和方法。

(二)拟订班主任工作实习计划

通过第一周的观摩,我根据原班主任王亮老师的工作计划,学校的安排,以及九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拟订了相应的

上一页

工作计划,积极配合老师的相关工作。

(三)日常工作

班主任的日常工作相当繁杂,所有的日常工作都是很细小的,但我努力学习去做好。在原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我从细节做起,努力抓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早读、课间操、晚读、晚修等。我耐心细致地开展工作,遇到特殊情况,都尽量考虑周到,细心对待,及时请示原班主任或办公室中其他老师。

(四)组织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班级教育的主要手段。举行主题班会之前,我先拟定方案,特别注意主题的教育性及活动的针对性,用形式的新颖、有特色来能激发中学生的参与意愿。根据调查并结合实际,给同学们上了一次主题班会;“目标target”主题班会。在原班主任的指导下,我认真准备,精心组织,如查找相关资料,并结合自己大学生活制作主题班会的课件,班会上学生反应十分热烈,现场气氛非常活跃,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课后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向我提出心中关于梦想的疑问,我都一一为之解答,这种形式的教学达到了比预想的还要好的效果。

(五)个别教育

高二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阶段,老师逐渐放手其进行自我管理,能否适应自我管理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对接踵而至的高三异常重要。而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我尽量抽空找学生聊天,通过网络等途径,结合了解到的班级学生心理情况,说说自己的亲身经历,自己一路是怎么走过来的,自己的心希望他们怎样,鼓励他们认真学习,等等。以拉家常的方式询问学生最近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出现的问题,注意联系学生和班级实际,尽力为学生排忧解难。

在当实习班主任的过程中,我从原班主任那里学到了很多关于班级管理方面的经验,确实让我受益不少。比如如何与学生谈心,如何开展班级事务,开主题班会等等。而且我与学生年龄相仿,交流起来更加的方便,因此很快的他们就很愿意和我谈心。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繁复的,然而每天当我面对这些学生的时候,觉得是那么的亲切,那么有朝气。面对学生的心中的顾忌和心理难关,让我更有一份厚重的责任感,有动力来开始新一天的工作,我又从原任班主任和隔壁班班主任那里学习了班级管理方法和学生教育方法,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总的来说,教师就是教书育人。做班主任就等于是良师加益友,不仅学习上辅导学生,教给他们更多知识,在为人处世上也要教他们怎样做人,学会独立自主,积极乐观,在生活上又像朋友一样关心爱护他们,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总结三:教育调研和教育科研总结

我的教育调查课题是《关于后进生心理状况的调研》,根据阳江一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要求,我们实习队通过深入访谈,记录填写调查表,并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等,集合谈话法和观察法得出结论,提出自己的看法。最终顺利整理成文,完成调查报告的撰写。

后记

第5篇

数学是比较难的,代数要求有很强的逻辑思考能力和归纳能力,而另一方面,比如以后同学们要学习的解析几何要求有很强的计算能力,立体几何则要求有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但是这并不是说只有聪明的学生才能学得好数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几乎任何学生都可以学好数学.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时要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在具体学习时,要将所学过的知识前后连贯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这需要一定数量的练习和大量的思考.

数学中有几大类固定的题型.善于总结、勤于思考的学生可以摸索出一些做题的套路,不至于遇到问题无从下手.熟练掌握几大类题的特点和解题套路,可以事半功倍.所以,平时学习的要点是总结题型,归纳解法,以便做到举一反三.几何里经常会遇到一道题有几种计算方法的情况.建议同学们在平时做几何题时,能够一道题用多种方法解.这样有很多好处,最主要的好处是可以比较不同的解法在处理不同的题型时的优缺点,考试时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选择最合适的解法,避免走弯路.有的几何题的计算量较大,用错方法会浪费很多时间.

数学要求比较强的计算能力.平时要加强训练,提高自己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平时作业遇到的每一道题都要算出正确的结果,而不是觉得自己懂了,就放过这道题,因为如果不算出结果来,还是不知道自己是真懂还是假懂,并且错过了锻炼自己计算能力的机会.

很多同学都对学好数学没有信心.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数学没有那么可怕.我高一高二的时候数学成绩也不是很理想,到了高三,在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之后成绩就有了大幅度提高.我觉得数学是一门有规律可循的科目.我的经验,如前所述,关键在于归纳题型和提高计算能力.

二、关于物理学习

物理在我看来和数学有很多共同点,但是物理也有它自己的特点.一道题往往是描述一个过程.过程中每一小步都发生了什么,就构成了解题的元素.

可能很多同学都觉得在物理上死做题没有太大效果.我觉得学物理得注重概念.基本概念要深刻理解,还要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系统起来.大到整个物理的知识结构,小到力学的知识结构,甚至具体到章,如静力学的知识结构等.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物理规律建立了有关物理量间的联系.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如果把它们隔离开来,脱离物理规律死背概念定义,或脱离概念从形式上对待规律内容,是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规律的.我们应该通过规律来理解概念,通过概念来掌握规律.通过做题和思考,来不断完善自己对概念的理解.

物理也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思维的严密性很重要.同学们做题时要想清楚每一个物理过程.和数学不同,物理的计算量不是很大,关键是要想清楚,只要想清楚了,一道大题在5到8分钟内就能解决.我的经验是看到题时不要急于做,先仔细思考自己的思路是否正确.只要思路正确,哪怕有计算错误还是可以拿到大多数的分数;但是如果思路错了,比如说把中间某一个物理过程的公式用错了,那可能大部分的分数都没了.

三、关于化学学习

化学是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学习化学需要大量的记忆.化学知识点比较琐碎,要注意知识的系统化和结构化,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要学好化学,需要长期的积累.

有些知识点需要深刻理解,比如化学平衡,死记硬背是没用的.可以通过做一些题目理解这些知识点,再不断加以思考.

第6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良好心理 学习方法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我们广大中学生来说,高中阶段的数学,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和升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的必要基础。从短期来说,在高考的考试中,数学所占分值较高;从研究应用来说,它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也是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基础。从个人发展来看,学好数学对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形成理性思维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作为高中生,要善于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心理和学习方法。

一、认识高中数学的特点

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提高和深化,主要表现为: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初中数学主要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中数学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图形语言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转变。初中数学为学生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确定了常见的思维套路。而高中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内容的整体数量增多。高中数学课的设置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泛,在高一、高二要学习完高中三年所有的知识内容,高三进行全面复习,并有数学“会考”和重要的“高考”。

二、学习高中数学的不良心理表现

1.松懈心理。高一阶段是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不少学生进入高一后便认为高一学年不必太紧张,不妨先放松一下,这样就导致数学学习松懈,成绩停滞不前或下滑,继而影响其他学科的成绩。

2.焦虑心理。进入高中后,由于学习科目多,难度偏大,课程学习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同时有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数学基础没有打好,怕影响高中阶段的学习,如不能及时进行心理自我调节,往往引起内心的紧张,忧虑和恐惧等情绪,从而导致了学生的焦虑。

3.自卑心理。有的同学认为数学很难,自己没有学习数学的头脑。同时对学习数学没有信心,有自卑感,他们对自己的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被动地学习,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学生学习成绩差,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对学习自暴自弃。

4.畏惧心理。同学们对于高中数学的自卑心理进而可发展为对数学的畏惧,尤其表现在考试前或考试中,内心非常的紧张和恐惧,考试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注意力不能集中,头脑模糊,有时一片空白,严重者还会出现大汗淋漓,头脑轰鸣,写不出字,甚至晕倒的现象。

5.应付心理。有的同学认为学习数学只是为了考试,今后如果不搞数学专业,那么数学几乎是没用;持应付的态度学习,认为只要进了大学校门,数学对付着能够及格就行。

心理上的偏差就会产生行动上的错位,行动上的错位必然不会产生理想的学习效果。所以,同学们应该正确认识关于数学基础不好会影响高中学习的问题。如果数学基础不理想,千万不要泄气,更不能有应付和放弃的想法。数学学科系统性很强,各学科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明确了这些,同学们应该把高中数学的学习当作新的学科来学,为高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习高中数学的正确心理和习惯

1.积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数学中培养兴趣是无比重要的。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同样靠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在学习数学时,要克服只为高考而学数学的功利思想,从数学的功效和作用、数学对人的发展和生活需要的高度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入手。比如,喜欢几何,可以多做这方面的题目,在解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思维方法,体会数学中蕴涵的美,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来带动其他章节的学习,从而培养学数学的兴趣。

2.培养勤奋、坚韧的学习态度。中学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学科,数学题目浩若烟海,尤其是高中数学题都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同学们有克服困难和战胜困难的心理准备,要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勤奋坚强的品质。要吸收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体会这些数学思想给我们的启迪。

3.形成自我学习模式。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经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4.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学习数学不能盲目地在题海中遨游,更不能就题论题,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应当注重掌握数学学习方法。

第7篇

关键词:学习方法;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核心标志;案例实践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2-0076-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2.030

作为一名青年化学教师,站立在讲台之上、课堂之中,无疑希望教学是有成效的,工作是快乐的。最近,笔者参加了上海市闸北区教研室、久隆模范中学合作主持的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小组,一年来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同伴的帮助下,对化学课堂的有效性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认识,课堂实践效果显著。下面围绕其中的一个观点——“方法”是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标志,谈谈笔者的理解和实践体会。

一、化学课堂“有效教学”中“方法”的内涵和层次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里不单单是“鱼”和“渔”的差别,也是两个“授”的不同。此“授”非彼“授”,所以此“鱼”非彼“渔”,目的不一样,授的方法不一样,学的方法也不一样,当然达到的结果更不一样。“有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而方法则是实现其目标的根本途径。化学学科中的“方法”,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化学思想、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1]。

首先,化学思想是人们在认识化学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思想意识、探究方式和科学精神,是化学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本质的差异所在。其次,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是伴随着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时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的综合,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基本思路与原则。第三,学习方法是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表现出的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相对于学习策略,它属于下位概念,更具有操作性。最后,解题技巧折射了一定的化学思想和方法思考的程序化表达,是解决应用问题的操作技术浓缩。

二、化学课堂“有效教学”中提炼“方法”的基本策略

化学课堂中开展“有效教学”,不只是单纯了解“方法”的层次和内涵,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精炼思想方法的策略,从而有效促进化学课堂实践。

1. 挖掘“化学思想”内涵

一般来说,化学思想的内容包括“结构决定性质”、“守恒思想”、“动态平衡”等观点。这些思想在高中教材中都有重点体现,例如第六章 《揭示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之谜》将“动态平衡”的思想蕴含其中。“有效教学”对化学思想的提炼,不仅停留在对某些章节中的思想观点的剖析,而是深入挖掘各个思想观点之间的相互强化,展现化学思想在各个章节中的合力作用。以“平衡思想”为例,“第七章电离平衡”一节中将“化学平衡知识”作参照,在相似中找差别,在差别中找规律,将“平衡思想”及时迁移、强化运用;在处理“弱电解质越稀越电离”和“浓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时,又将“守恒思想”和“平衡思想”的相互关系合力呈现。再如高一“离子反应”一节内容中,通过几个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得出“H++OH-■H2O是强酸和强碱生成可溶性盐的定性表示”,而在高二“酸碱滴定”一节内容中同样是中和反应,却从定量研究的角度展开教学过程,从中看出,化学教材中对化学思想教育的安排是有目的的,不是随意的,需要我们化学教师关注、挖掘并设计好渗透化学思想的教学活动。

2. 合理 “学习策略”选择

学习策略本身就是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发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受主观因素例如知识背景、学习特点、学习动机等影响。提炼学习策略,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当学生对化学知识充满学习热情,而又找不到有效的学习策略时,会产生疑惑、焦虑和释放心理压力的渴望,这就是学习需求。其次,要选择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可以是相当容易的,也可能是相对困难的,但共同点都要有价值。教师可用不同策略的特点,选择恰当实例进行说明,指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主选择。例如,“认识元素周期表”一课中,由于我校学生化学基础比较薄弱,直接根据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获得元素周期表结构,学生无法理解。为此,我在教学设计尝试直接从完整的周期表结构入手,寻找排列规律,同样能达到元素周期表“位、构、性”密切关联的教学效果。

3. 指导“学习方法”养成

学习方法因人而异,各有特点。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深度、广度都有大幅提高,课堂上应结合实际、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要不断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清晰呈现学习方法的内涵,总结归纳学习方法的操作要点。例如,在铝的学习中,涉及铝、氧化铝、氢氧化铝与酸、碱的反应。我校学生记忆这些化学方程式存在很大问题。于是,课堂上我带领学生一起寻找、探究简单的记忆方法,引导学生首先从氢氧化铝的酸式电离、碱式电离两种电离角度推理出电离产物,然后以电离产物为基础继续推断相应反应的产物。从单纯的“听取学习方法”变成“蕴含学习方法的探究活动”,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方法的本质内涵和落实方法的操作步骤。

4. 把握“解题技巧”规律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较多,一些相近相似的概念容易混淆,把握好实质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例如,解决高一化学平衡一类题目,首先要搞清楚起始态、变化态和最终态以及平衡态和移动态,根据化学方程式从而对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及其它方面的计算进行分析,题目变得一目了然。

三、课堂教学中落实“方法”,培养能力的实践案例

化学课堂“有效教学”中“方法”的落实,必须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展开,既要张弛有度不能生搬硬套,又要飞鸿踏雪不能雁过无痕。下面,笔者以高一化学“电解质溶液在导电情况下的变化”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谈谈我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方法”的几点做法。

1. 抓住教学时机,有意识的监控“方法”落实

所谓教学时机,是指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可以获得最佳教学效能的机遇,教学时机可以课前预先设计,也可能在课堂自然捕捉。本堂课对“电解氯化铜、氯化钠”开展对比实验,由不同的实验现象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由此引导学生对“电解氯化铜”的过程和本质进行分析,利用电脑动画模拟电解原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和“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展开对比分析,让学生感受“方法”的存在,体验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说,“方法”自始至终蕴含于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落实“方法”的“教学时机”可汇总成如下图示:

2. 呈现教学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方法”的本质

无论以何种形式落实“方法”,都应立足教学过程,要让学生感受到方法的呈现过程及其本质。本堂课在教学准备中,让学生自带铅笔芯、9V电池、瓶盖等生活小物件,作为实验用品来进行电解饱和氯化钠的小组实验。学生对这种自备生活用品类的化学实验充满了探究兴趣。为了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提出假设实验论证得出结论”的方法内涵,我在实验之前对大家进行提问铺垫:如果一端能够在浸润饱和氯化钠和酚酞试液的滤纸上写出“红”字,证明这端是阴极,电解产物是氢气和氢氧化钠;否则,就是阳极,电解产物是氯气。提问铺垫之后,组织学生开展趣味验证实验。实验开始之后,当同学们发现真有一个电极在滤纸上写出“红”字时,显得非常兴奋,于是我马上追问“这个电极是阴极还是阳极”,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阴极”。实验结束之后,我请同学们回答电极的有关反应、产物检验等问题之外,追加了一个问题:本实验教会了我们怎样的一种学习方法?两个同学举手、相互补充,进行了很好的回答:首先提出理论假设,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这样的教学环节,实际上把感受方法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充分体现,并且通过师生互动和教师引导,点出了学习方法的本质。

3. 留下“方法”痕迹,给学生留下回忆、强化的线索

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方法的感受、习得,不仅需要内化时间,而且需要一个可供回忆、对照和强化的文本或符号。从认知规律来说,在学习的初期,如果有一个认知地图去引导、强化认知过程,学习的效果会事半功倍。本堂课中,为了强化学习的核心内容及指导学生感受电解原理的方法和过程,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同时配合运用“版画分析”技能,概括、浓缩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并让学生进行笔记留痕,供今后复习之用。下面是“版画分析”的内容和布局:

有人说“任何东西都不能像良好的方法那样给学生指明道路帮助他前行”,也有人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不管哪种讲法,都在理论同一件事:“方法”很重要,“方法”很关键,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更要研究学法,因为“方法”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标志。

第8篇

关键词:衔接点 课程标准 初高中 双向明细表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成因

(一)“学会学习”的课程理念未能得到真实的落实。

虽然新课改所倡导“学会学习”的理念己被广大师生普遍接受。如果初中学生已经“会学习”了,笔者认为即使部分知识点在初中没有强调或是细化,但由于学生己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完全可以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掌握这些知识点。但真实的情况是不容乐观,与“学会学习”理念形成剧大反差的现实是大多数学生的不会学习,尽管老师们既“探究”又“合作”、既“导学”又“活动单”,然而比之于实效,老师们自己也感到这些做法难避“作秀”之嫌;“作秀”与“应试”实为“学会学习”的一正一反两个杀手,扼杀了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二)初高中的课程标准的差异。

初中阶段是按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对全体初中生进行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入门”教学,它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素质;高一、高二的化学必修课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进一步普及加深化学知识,以适应多种社会选择能力的教学;而高三的化学选修课则是根据部分学生的个人特长、兴趣爱好而进行的化学知识的提高教学。

(三)初高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而高中更重视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自学能力。如果学生还是像初中那样等待老师将内容讲出来,不加思考的记忆,没有自己的思考,最后的结果就是囫囵吞枣,不能真正地掌握高中化学的知识。所以,初中的学习方式己不适应高中课程的学习。

(四)初高中课堂授课方式的差异。

在初中,课堂比较热闹,强调合作探究,强调学生活中的化学,学身边的化学。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把化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情境导入生活化,概念教学生活化,思维训练生活化,让学生体会到化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生活离不开化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由于中考的因素,教师更多地关注了中考的考点,而忽视了学生学科后续发展的问题,一句话只要是中考不考的,哪怕该知识点对学生高中化学的学习的影响再大都是采取避之或是轻描淡写;而高一阶段,教材容量大,很多概念较抽象,而且课时紧,教学节奏快,深度与进度的并重在无形之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继续沿用初中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课堂上仅满足于听记,学生就会缺乏积极思维,因此对高中的课堂就显得不适应。

二、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的处理

如何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呢?笔者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做好衔接时间的处理。

目前大体上有以下两种衔接措施:第一种是开学第一个月不上新课,集中复习整理初中知识。第二种方法是采用边上新课,边复习初中知识,以“分散穿插”的方法,从物质分类、化学反应、化学用语等几方面补缺。笔者认为初高中衔接要注重其系统性,即应把初中化学的显性和隐性知识投射到整个高中必修化学的教与学上,系统化安排初高中化学衔接,不要期望用一周时间完成全部衔接,要找准衔接内容、时机和方法,有序的实施衔接,这就要求我们要在系统性原则下,制定出一个覆盖整个高中必修化学的教与学的衔接计划。这样既能按教学大纲和学校工作计划,按时上新课,又能使优等生在学习的难度、深度和广度上有“咬劲”,有充实感。

(二)做好衔接点的研读与处理。

笔者认为处理衔接点的首要任务是系统的、对比的去研读初高中课程标准、教材及中考的考试说明。这对从未教过初中的老师尤为重要,只有通过研读初中的课程标准、教材及考试说明,才能了解哪些知识点在高中很重要而因中考要求不是太高而被初中老师、学生所忽视。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是通过制定双向细表、关注必修章节中所可能含的知识衔接,从而制出覆盖整个高中必修化学的教与学的衔接计划。双向细表的一维为衔接点、另一维为衔接目的性内容和方法。具体的做法笔者以必修1专题1第1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示例如下。

(三)要充分认识到初高中衔接不仅仅是知识。

初高中化学衔接实为初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衔接的不只是知识内容,还有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及更细节的听课、记录、作业等学习环节的优化,核心要放在化学的特征思维培养上。

第9篇

关键词: 中学物理教学 自我监控 能力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当下,我市正全力推进“高效课堂”,对培养学生学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教学中能否形成各种学科能力是衡量各科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当前学术界提出的学科教育改革面临的各种新问题,都是围绕着学科能力这个中心议题而展开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中学生物理学科自我监控能力的结构、发展和影响因素的特点进行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从理论上,能够让我们进一步认识自我监控能力的结构,特别是能够让我们进一步认识自我监控过程的机制;从实践上,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指导中学物理教学,培养中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和创造能力,真正提高中学生的物理素质和科学素养。

二、中学生物理学科自我监控能力的结构

中学生物理学科自我监控能力是在物理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因此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参照已有的自我监控结构的研究,我们认为包括以下方面:(1)计划,即在面临物理学习任务之初,确定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规划学习进程,对可能的学习结果做出细致的估计;(2)管理,即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程、学习方法、学习资源的利用等随时保持自觉的反省,对整个学习过程“心中有数”,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干;(3)检验,即用确当的方法检查当前学习活动的进展情况,对学习过程保持良好的批判性,分析所用学习方法的合理性,分析学习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以及下一步应做的事情;(4)调节,即根据检验的结果,在学习错误中的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学习进程,采用新的学习方法;(5)评价,即在物理学习结束后,能够客观地看待学习结果,有一个科学的物理学习评价标准,能够准确地评估自己的成绩。

三、研究设计

1.研究目的

对中学生物理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研究,通过研究能够更好地指导物理教学和物理学习,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2.研究方法

①被试选择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本研究随机抽取了高邮中学两个年级的班级:高一(8)班、高二(14)班。其中高一(8)班有学生58人,高二(14)班有学生42人,共100名学生。

②研究工具:《中学生物理学科自我监控能力调查问卷》

③研究程序

本研究程序是:(1)确定问卷;(2)实测:所有班级集中进行测试;(3)数据收集与管理:采用Excel2003数据管理;(4)数据分析:采用视窗版SPSS获得问卷相关数据。

3.结果与分析

中学生物理学科自我监控能力调查统计表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五个方面都无显著性差异。从得分看,随着年级的提升,学生自我监控的各个方面没有明显的变化,除检验外,其他四个方面得分都提高了,说明在高中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监控意识有所下降,但检验得分降低了近0.2分,说明学生在检验这方面有所提高;调节的平均分明显小于各环节的平均分,我们认为,正因为高中生已逐渐懂得如何调节自己的物理学习活动过程,所以他们能够比其他年龄阶段的学生更客观地反映自己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控情况。从总体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很少自觉地、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检验,较少考虑对自己的物理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解题时以得到一个答案、获得一个解题方法为满足,较少反思学习过程、总结解题经验和教训。

上述结果显示,要提高中学生物理学科自我监控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及时检验自己的学习过程,增强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及时评价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检验和评价技能,使他们养成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反思学习习惯,能够自觉地在解题后总结解题的关键和成败得失,培养对数学学习方法进行抽象概括能力、将问题进行推广引申的能力等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四、培养中学生物理学科自我监控能力的几点建议

1.归纳和整理知识

在整章或整册知识学习完毕后,带领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按知识的逻辑结构顺序进行罗列和组织,便于学生复习并掌握该章或该册的所有重要知识。在章末复习时,可以采用知识归纳图的方法将各个知识点进行联系和比较,便于学生掌握本章的重点知识和公式,对这类陈述性知识加以深化记忆、理解和掌握。通过这样一种教学方式,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掌握和积累物理学习任务方面的元认识知识,调动学生对物理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构建知识网络

在复习阶段,可将所有关联密切的知识用概念网络图示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学生能够认清某一部分相关各个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特征,起到统揽全局的作用。如将机械运动相关的知识进行概念图式的脉络总结,如下图所示:

3.注重物理程序性知识的课堂教学

知识是解题的基础,然而要从本质上提高物理解题能力,仅靠累积陈述性知识量是远远不够的。拥有较高水平的物理解题自我监控能力,离不开程序性知识在物理解题中所起的调控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物理教学中,不单单要求学生记忆物理陈述性知识,更要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定理、公式的建立方法和使用条件,加强对物理知识的内涵、外延及联系的教学,从而建构良好的认知策略。

4.帮助学生积累高中物理解题方法

在高中教学阶段,不少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并不感觉到困难,但在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或回答问题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对基础知识没有理解,另一方面更主要原因往往是缺乏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必须像在概念、规律教学中重视教给学生知识一样,注意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教给学生解题方法,才能使学生做好应用知识的必要准备,培养学生独立的解题能力方有坚实的基础。

5.向学生传授自我监控策略知识

教学实践和研究表明,策略能力不是学生所固有的,要使学生掌握策略,必须使其了解所教的策略是什么,何时运用该策略是有效的,以及更重要的是如何运用等。在高中生物理解题中自我监控策略训练开始之初,教师就要向学生传授有关自我监控策略的知识,其内容应包括:教师要向学生解释自我监控策略的含义,即什么是自我监控,自我监控策略的关键点和已知特征是什么。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在物理解题中实施自我监控策略的目的和作用,即为什么进行该策略学习和培养。教师要向学生指出自我监控策略使用的条件,即何时何地运用该策略。教师要向学生传授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方法,即如何在物理解题中实施自我监控。培养该策略能力都有哪些训练方法。教师要向学生阐述自我监控策略效果的评估方法,即怎样评估该策略运用得成功与否。针对策略使用效果不佳的状况有什么改进建议或补救措施。

6.训练学生物理解题自我监控思维

(1)出声思维法

出声思维是伴随学生思维过程而出现的一种言语活动,相关研究者证实出声思维法能调动学生正确实施并运用自我监控策略,从而提高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效率。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出声思维”训练,就是把思考的全部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将思维的监控过程外显化。

(2)自我提问法

自我提问法作为物理解题中自我监控策略培养的常用方法,指的是提供给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实施自我监察、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的一系列问题清单,使学生在解题时学会自我提问,并根据所提问题启发解题思路,促进学生自我反省,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它提出的理论依据是美国教育家波利亚的启发式自我提问解题表,通过对照解题表内容检查自己完成清单上所提问题的情况,实际上是实现对解题过程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调节与控制。在适当的物理知识背景下,进行自我提问式思维策略训练和使用该策略的自我监控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且在性质相近的数学、化学学科中有一定的迁移。这种方式能有效发展学生的物理解题自我监控能力,促进自我监控能力内化,同时这样的训练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我有效感。自我提问法对学生解决物理问题有如下帮助:确定解题目标;分辨问题的重要部分,构建自我提问单对高中生物理解题过程中自我监控能力进行培养。

五、结论

从物理学习过程来看,中学生物理学科自我监控能力结构有计划、检验、调节、管理和评价等五方面因素组成;在正常教学条件下,中学生物理学科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呈年龄阶段性,但就我国中学生物理学科自我监控能力发展状况来说,发展速度比较缓慢,“检验”这一核心因素在整个中学阶段没有显著发展;培养中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有建立并强化目标意识、掌握物理学习策略、形成健康心理是培养中学生物理学科自我监控能力的关键,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过程的自我检验意识和技能是培养中学生物理学科自我监控能力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章建跃.中学生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第一版.

[2]林崇德,沃建中,宋其争.高中问题解决中自我监控能力的结构.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