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0 03:21:38
导语:在服装专业教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1-0063-01
当代的设计艺术如果不进行创新,依然束缚于传统的绘画设计理念,将跟不上世界潮流的发展。因而,我们应在传统的基础上引进现代设计艺术,才能在这发展迅速的社会中展现出来,顺应世界的发展潮流。现代的设计艺术比传统的绘画艺术所表现的形式更符合当代社会的需要,并能直接的体现它的使用价值。所以,在服装设计的教学中,我们应从本质上去改善,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联系,才能更直接的确立新的教学理念。
如今,在大多数服装设计院校中,老师的教学往往只是片面地要求服装的美感和独特的设计,却忽略了现实中的实用性和实际性。这样,将会造成服装教学中的误区,学生们设计出漂亮的时装,在服装大赛中也能获得好的成绩,却因为没有与现实中的生活相结合,最后导致学生们设计的服装只能成为一种概念,不被企业所认可。学生们毕业以后,设计出的作品与生活中的时装有一定的差距,导致不被服装企业受用。如果还是局限于设计与艺术形式,这将会使学生设计的服装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远,只是学生们毕业之后对他们所掌握的技术工作不能很好地展现出来,归根结底,还是服装教学的发展思路不够全面,学生们对服装的实质性认识太过单一,这就需要教师在服装设计的认识方面给予正确的指导。
一、建立市场经济观念
我们所设计的服装是让大众认可、接受的,让消费者穿上我们的服装,这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所以,我们要考虑市场的需要,做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服装,将服装作为一种商品出售,最后让消费者去判定我们的服装是否成功。如果只是要求服装的设计新颖,那样只能作为一种形式去展示出来,只会被人们欣赏,而不会有实际的用处,而在世界潮流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单一的设计可能会被激烈的竞争所压倒。只有我们结合实际的市场经营规律,将服装转化为经济效益,我们才会有更好的竞争途径让我们的服装在市场中脱颖而出。结合实际来讲,我们的服装最终是要与企业接轨的,只有让企业欣赏我们设计的服装,并判定能够销售于市场,我们的服装才会显示出它原有的意义。因此,我们应着手于市场经济,设计出最成功的服装,并且我们的服装是要消费者来评定的,并不是靠个人认可,我们要考虑大众的心理,所以,我们所设计的服装将是与这个时代符合的,并是这个时代所需求的,这样我们才会成为服装界的佼佼者。
通过教师新的教学思路,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类实践去真正感受实际应用中的服装形式,让学生从实际中去设计服装,缩短学生与市场的差距。如在实际生活中就考虑这一季服装的风格及特点,从一开始就要加强学生对市场的把握和对未来的完整规划。
二、强化专业细分特色
面对激烈地竞争环境,各企业应用更加敏锐的洞察力来掌握市场信息,以便更好地应对市场的瞬息万变。所以各企业都会有对市场最细分的专业定位,这是最贴近市场的一种切入点,只有找到相关信息,才能将企业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雅戈尔”――中国市场中的常胜企业,它就有自己独特的专业理念来应对市场变化。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国内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经营成本急剧上升等种种挑战。面对压力,公司上下坚定信念,发挥自身优势精心经营国际国内市场,强化管理化解外来风险,使整个集团公司继续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在谋划全国布局、大力拓展终端数量的同时,雅戈尔进一步加强对终端的运行管理,着力提高运行效率。针对国内市场差异化日益分明、消费水平逐渐拉大的新趋势,雅戈尔把全国市场划分为六个板块,雅戈尔充分发挥自身产业链完整的优势,积极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带动整体产业的发展。近年来,雅戈尔先后推出VP免熨衬衫、DP免熨衬衫、全毛抗皱西服等独家产品,并通过多种宣传推广方式,使之成为服装市场的亮点。这些新产品不仅扩大了雅戈尔的市场份额,更赢得了对同类产品的定价权,使雅戈尔产品的销售利润远高于同行。对雅戈尔而言,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销售并非把产品卖到国外市场,而是实现资源配置的全球化,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即充分利用、合理配置全球资源,生产出成本最低、质量最高的产品。通过与国际市场资源的整合,雅戈尔分布于国内外市场的上游面料产业在研发、销售、生产及物流服务等方面实现一体化管理,雅戈尔还将通过品牌提升、管理提升和质量提升来提高企业效益。
三、结 论
我国的服装业还处于新兴阶段,还有很多方面没有完善到位,中国的服装设计师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在认识中去改善。由于中国服装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设计师的经验还较少,与市场结合不到位,从而不能真正让服装行业得到有效地改善。不过,现在我国的设计师已认识到设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这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使我国的服装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学生们所接触到的服装设计已不是简单的艺术构成,而是围绕着市场经济所设计的,设计出能够推向市场、被人们所接受的服装,这样,学生们的设计将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只有在不断的完善与创新的过程中,我国的服装行业才会成就更多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朝阳.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探索[J].科技资讯,2008(9)
关键词:服装专业 教学 改革 初索
一、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明确指出:“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职业标准,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式,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和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为落实《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的要求,对服装专业的教学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
2.服装企业专业人才需求的需要
世界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已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服装设计与工艺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服装产品除了要求实用和美观外,更需要个性化,逐步实现时尚化。同时,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各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增。尤其是服装设计与工艺技术,这种通用专业的技术人才需求量更大。同时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要求员工具有较高的综合职业能力。中职学校为满足企业的要求,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1.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教学改革首先从课程改革开始,为适应时代的需要,职业学校加强校企合作,开展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建构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是必然的趋势。教学内容和过程要与社会紧密联系,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要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与能力相当,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不断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要加强学校与社会、企业的联系,整合优化课程体系。我们应该探索适应产业需求、与产业相对应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要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在服装专业教学课上,应充分重视服装专业学科的技术性和实践性特点,开发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实现工学结合,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改革服装专业的教学内容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模式,使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学习,通过动手做事学会知识,深受学生喜爱。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建构是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职业资格标准要求设计课程内容,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课程体系。笔者认为,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应按以下路径进行。
首先要对行业企业情况进行分析:开展产业、企业调研,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然后进入企业调研,进行工作岗位及工作任务分析。制作调查问卷,进行学生、企业、社会等各方面的调研分析;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根据实践专家职业能力发展阶段提取有一定职业进阶的典型工作任务,结合企业生产项目,从代表性工作任务中提取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根据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服装专业一体化学习领域,并由行业、企业和职教专家进行评审论证;接下来就要在企业实践专家和职教专家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师资、场地、设备的实际情况,设计开发可执行的学习情境,并对学习情境设计进行论证;编制一体化课程标准,并组织行业企业专家、职教专家对课程标准进行论证;针对专业岗位对人才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以及典型工作任务确立相应的学习领域课程,形成服装专业能力递进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3.改革服装专业的教学方法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适合采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进行教学,行为引导型教学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把所有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都交由学生完成。学生以团队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从信息的搜集、计划的制订、方案的选择以及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全部过程。学生通过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既是学生们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得经验的过程,更是学生相互了解促进友谊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成长。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提高了学习
一、服装专业教学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劳动力市场需要的变化,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已不能较好地适应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的需要,在服装专业的教育教学领域,职业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相对滞后,教育工作存在着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和知识灌输,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对知识应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实践和专业技能训练比较薄弱等问题,难以使学生形成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这些问题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影响了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因此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是中等职业教育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服装行业对人才需求现状
服装产业是一个传统产业,中国加入WTO后,服装行业得到了空前发展。一方面,大量的新生企业对服装熟练工人的需求激增,出现了供不应求局面。另一方面随着服装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多层次、多形式的特点,尤其是对技术拔尖、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需求增长是一个新的趋势,服装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具有多层次、多形式的特点。服装企业对于员工的需求从整体上来说应该是客观的。对中等服装职业学校而言,这就意味着有一个广阔的生存空间。
三、校企结合,共创双赢
职业教育是给予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以就业、转换职业或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术水平为目的的教育。职业教育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与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企业迫切希望职业学校能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来充实自己的职工队伍。而校企结合的目的正是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缩短学生融入企业的时间,减少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周期,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同时受益。针对这一目的,我校抓住与企业的切合点,做了大量的工作,努力探索开创服装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一)与企业的生产结合,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
1.通过产学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企业由于订单的不确定性,员工的保有量一般为最低数。在订单增加的情况下,频繁出现员工短缺和工期紧迫的窘境。实现校企间的项目合作,可以将学生所学及时有效地与实际联系起来,从真正意义上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在专业教学实际中,我校依靠校内的实习基地,协助集团成员企业进行服装订单加工,将学校与企业的联合落到实处,既解决了企业因员工不足造成延误工期的问题,同时又解决了学校实训材料和实训订单不足的现状,并且提高了学生岗前适应企业的能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订单联系使学生的技能得到锻炼与强化,在走出校门之前就能够掌握较高的理论和技能水平。在解决企业用工问题的同时,还可以拓展学校职业教育的经费筹措途径,通过校企结合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办学途径。
2.通过与服装设备公司联合,实现学生对专用设备的掌握。
随着服装企业规模的扩大与发展,专用机设备在服装加工中趋于尤为重要的位置。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我校相应购进了部分较为先进的专用设备。
目前,绝大多数的职业学校还没有实现对学生的专用机培训,这样就使得学生进入企业后,企业需花费大量成本来对其进行培训,使专用机工人成为市场空白。如果学校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则可以填补市场空白,拓宽学生的就业途径和就业层次,缩短企业员工的培训周期,同时随着专用机工人的增加也可以推进服装专用设备的推广使用,从整体上促进服装产业的发展。
因为服装专用机的特殊性,实践教学单靠学校单方面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必须加强服装设备企业与学校的联合。现在,我校通过设备供应商实现对服装专业教师的初步技能培训。当专业教师对专用机的使用达到应有水平之后,就可以实现对在校学生的专用机的操作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
(二)与企业的技术交流,进行实训教材的编写。
服装业的发展需要“双师型”的教师。为使教学适应企业的发展,我校分期安排教师进入企业,深入生产第一线。只有真正进入企业,才能真正了解企业的所需、所求。虽然教师对企业的帮助是有限的,但经过一段时间对企业生产的直接接触,教师返回课堂进行教学时一定能“言之有物”,并且对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的思考也更加深入、更加实际。
对中等职业学校来说,教材建设是重中之重――如果没有适合企业实际情况、实际需要的教材,如果我们的教材总是一成不变,跟不上产业的发展和变化,那么无论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如何改进和改革,我们的产品――学生仍然无法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实用型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在研讨的基础上,我校以进入企业实习过的教师为骨干,集合教研组的力量,听取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的建议,立足于企业实际应用的、具体的新技术、新工艺,进行实训教材的编写,使其更具有实用性、针对性。
(三)与企业的发展接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层次。
关键词:中职学校;服装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3-085-1
一、实践教学在服装专业中的重要性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服装专业知识,最后都要运用到实践当中,因此,实践教学对于学生而言非常重要,是服装专业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是把学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让学生充分的体现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并对社会环境进行适应。在安排教学课程时,应增加实践课程,使实践课程与理论知识的学习得到平衡,进而实现实践教学的目的。
二、服装专业教学现状
1.教学设备陈旧。
在服装专业的实践教学时,需要相关设备进行辅助完成,而中职服装专业的设备目前呈现出比较陈旧的状态,无法与市场中先进的设备接轨,无法实现实践教学的效果,无法满足服装企业对与学生技能方面的要求[1]。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中职学校的资金满足不了先进设备的投入,导致学生没有先进设备进行操作和学习,无法与企业技术需求进行接轨。
2.服装专业教材落后。
在中职学校的服装专业应用的教材呈现出跟不上时代的现象,教材内容比较单一,各个地区的服装专业教材都不一样,有些中职学校的师资力量比较强,让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论知识进行编写,这样的情况,会导致教师编写出的教材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一些条件不是很好的中职学校,一般会用传统的服装专业教材,没有进行任何改进,不符合我国市场对该专业人才的要求,而在工艺材料上更是呈现出过于传统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无法灵活地运用,跟不上时代的脚步[2]。
3.教学理念落后。
因中职教学观念的落后和教学方法的传统化,导致学生在学习时无法感受学习的乐趣,进而对服装专业的学习没有兴趣,在学生刚接触这个专业时,会对这个专业充满好奇,在这个时期如果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以后的学习道路会有很大的好处,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想要对目前服装专业教学进行改革,首先应对该专业的教材实行改革,因服装专业对实践的要求比较高,就需要教师在实行实践课程时,要求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方面相互结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理论应用在实践操作当中,并对服装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加强实践教学的内容,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设备方面的改革。
因服装专业的特殊性,需要中职学校对先进的服装设备进行引进,让学生在实践时,可以操作这些先进的设备,积极与服装企业的设备挂钩[3]。如果中职学校的资金条件满足不了设备上的投入,可以使用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对企业的设备进行租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学生应对这些在服装行业中需要用到的设备进行了解,并学会如何进行设备的操作,这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
2.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在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时,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实行教学手段的多用化。我国是一个信息技术发达的国家,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多媒体技术,对服装专业进行辅助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最快了解服装行业的动态,了解市场当中的变化,紧跟时代的脚步。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发达的网络信息,收集一些服装专业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可以进行独立的学习。在实践课程的课堂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在网络上下载的图片为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真实性,用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学到知识,并让学生及时掌握我国服装市场的变化,进而使学生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3.重视职业观念的转变。
职业观念对于学生的良好就业非常关键,首先,需要学生对服装专业进行全面的认识,另外,需要中职学校对服装专业的教学方向进行明确,并保证服装专业的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可以顺利完成实践教学目标[4]。另外,需要对传统式的服装专业教学观进行改变,不应只对服装理论知识进行学习。积极推进实践教学的应用,把实践教学在服装专业教学中的位置进行提高,对实践教学进行重视,从整体观念上进行改变,只有职业观念进行改变,学生才会拥有正确的就业理念,这对学生的就业具有很大好处[5]。
四、总结
通过以上对中职学校服装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的分析,我们了解到,该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非常重要,只有教学模式上得到改进,学生在专业能力方面才能得到提高,其中,需要从专业教材到专业所需要的设备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不让教材的落后与设备的落后阻碍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整体上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让学生能在实践教学中学到大量实践知识,对知识的应用不单单在书本上,而应用在实际实践当中,进而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满足我国市场对服装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桂花.贴近市场需求的服装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市场论坛,2007(06).
[2]周萍,吴国华,段卫红.服装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11(01).
[3]徐利平,薛元,吴宣润.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优化[J].嘉兴学院学报,2008(06).
【关键词】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3-229-01
服装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具有一定的特点。目前服装产业已经逐步转向的多元化,对人才的需要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服装专业教学具有规范性、灵活性以及应变性的特点。在服装专业教学中,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构建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非常重要,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审美能力,从根本上推动服装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服装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在古代,我国被称为“衣冠之王”。但是并没有关于抽象服装中蕴含的人体美学以及服装艺术的内容。经过相当长的实践也没有建立关于服装实践教学理论。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服装专业实践教学是让学生了解市场,接触到服装生产的商家,按照商家的要求设计服装。但是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很难能够达到这一点。从服装专业学校来说,课程设置不合理,文化课程比较多,实践的课程少,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差。在教学成本投入这方面,服装专业学生需要实践设计内容,需要大量的设计材料,导致教学成本比较高,所以很多学校这方面都有一定的欠缺。从艺术角度分析,在进行艺术性教学中,只强调了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并没有重视艺术在其中的作用。同时一些不发达地区中的服装院校,市场资源不足,学生没有实习的机会。结合这些不足,笔者分析了相关资料总结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二、市场模式下的服装专业教学
在市场经济时代,服装专业教学模式需要结合经济发展的思想。服装企业要求服装专业的毕业生要同时具有知识、技能以及市场运作的能力。因此,服装专业教学需要与企业的设计师、工艺师以及打版师相关联系在一起。与市场的发展想适应。市场模式下的服装专业教学需要和商家紧密合作,与企业共同开发新产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能够符合市场的要求,也能够充实他们的学习资料。同时学校要把握好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不能受社会市场利益所驱使,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服装专业实践教学的职业化教学模式
专业性比较强的学校,教学中需要结合实践内容。服装专业教学就是这样。学生如果想找到薪酬比较高的工作,专业知识以及实践能力都要强。从学生就业这方面的分析,需要在教学中构建职业化的教学体系,加强大学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使企业的内容整合到课程学习中。目前已经有很多高校都加强职业化的教学。在教学方法上,结合教育的特点,聘请一些企业的设计师或者服装的营销专家,做职业化的研讨会,能够增加学生对服装专业职业化教学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专业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服装专业教学需要让学生亲身实践活动,注重教与学之间的双向沟通。注重学生深层次文化的培养。从多方面启发学生的创造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需要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市场化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些款式的服装,按照制作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学生了解好服装的制图与服装的设计图,按照设计图进行纸样裁剪,经过多次的练习,完成成衣的裁剪,结合其中的不足反复的研究修改的纸样,最后完成衣服的缝制。服装专业的实践教学和其他教学不一样,需要结合相关理论实践。教学的重点需要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构建开放式服装专业教学体系
结合服装专业教学的特点,实践教学过程可以构建开放性的教学体系。采用开放的教学模式,分为三个步骤执行:第一步,利用一学年的时间让学生了解服装专业的基础内容以及专业概况、行业素质前景等方面内容。第二部,对于学生完成基础知识学习之后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定位学习思想。并结合服装企业的设计流程等内容制定教学计划。第三步,与校外的服装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采用校外实训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服装设计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精英班;项目教学;教学改革
在服装设计类专业招生及就业情况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我校的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招生人数也逐年增加,这为我校的服装专业发展提供了原动力,但每年有很大比例的服装专业毕业生没法胜任岗位而主动改行,流向了其他行业,这不能不引起院校及专业教师的恐慌,市场已经对服装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的持续发展需要良好的就业作为基础,良好的就业要求学院培养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企业苦于招不到高技术人才,院校的师生苦于找不到对口的职业岗位。造成这种毕业生虽多,但企业和学校却喜忧参半的原因是什么呢?服装行业是市场化特别明显的职业,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服装行业就业队伍越来越庞大。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考验着原本就底子单薄,积淀较浅的服装教育体系,我们的服装教学体系存在许多弊端,比如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培养目标不明确,专而不精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一系列问题是长期积累综合而成,因此服装院校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为进一步深化服装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我校于2013年2月成立精英班,并形成特定的考核机制,藉此培养更专、更精的服装专业技术型精英人才及服装行业协会各类型参赛选手,经历一年多的实验及教学改革,现已逐步完善,形成良好的教学规范。精英班的设立,主要发挥选优、激发、创强人才三种功能,如今精英班已成为我们学校服装专业改革的标杆。它是学生提高专业能力、获得高端职位的重要保证,也是学校服装专业不断做强、做优、做专的重要动力,同时也是储备服装行业协会市级、省级、国赛及世界赛选手的基地。精英班的开设,促进了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发展,在课程设置和教学项目革新上,也获得了很多经验,它促使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在精英班,项目教学及教学改革是如何促进专业人才的技能水平提升的呢?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
第一,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及创新能力。
精英班的成员构成是高年级各班级服装设计、服装结构、服装工艺三方面专业基础较好且好学上进的学生。精英班的人数固定,但进行末位淘汰,被淘汰的名额由其他的学员补充,精英班的教学目标是给名优服装企业的高端技术岗位(设计、服装营销、板房等)输送人才及为各类服装大赛储备选手,这对学生而言,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城外的人想进来。非精英班学生会加倍努力,以取得候补名额机会。每年的服装类大赛,参赛选手都由精英班的尖子和老师组成,这保证了参赛选手的专业素质,同时,参赛也为学生的就业及职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精英班学习竞争猛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和学习动力。服装设计大赛胜出的关键在于学生在设计上的创意和灵感,以及把创意和灵感制作成服装成品,这些创意和灵感来源于平时的设计积累和反复的实践,精英班无需上公共课,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时间去积累设计经验及制作经验,在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也培育他们的创新精神。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大幅度地提高了学习质量。精英班的学生在参与项目学习的过程中,会遭遇很多难题,需要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养成独自钻研的习惯,激发灵感,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比如,在婚纱设计制作项目当中,学生要考虑效果图上的立体花在制作成品过程中所用的工艺方法,通过实操过程积累设计经验和制作经验,而普通班只须画出设计图,不需制作。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精英班的学习时间被无限制地延长,晚上和周末,学生主动呆在一体化教室,解决问题,最终将设计理念制作成服装成品。精英班的考核制度完善、严格,通过作品汇报和评委评选的方式,对学习质量进行监控。专业老师和企业老师以未记名方式对学生的整体设计、结构板型及工艺缝制打分,优胜劣汰,如连续三次考核都是末位将直接淘汰,由候选学生补上。
在精英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专业组坚持鼓励和引导学生的原创设计,引导学生创新理念,鼓励学生在各项目中形成自己的风格和观点,展示个性设计理念以达到竞争不休,创新不止的效果。
第二,调整课程结构,优化项目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综合专业能力。
精英班课程简化为三块――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设计。这三个模块相辅相成,老师进行总目标定位,每一个项目模块都由学生进行策划,从款式设计方案制定,设计效果图绘制,购买面辅料到纸样设计,缝制服装,展示设计成品,整个过程由学生完成,教师是整个项目的引导者。学生通过这样的课程结构去修正自己的设计,也能通过缝制效果检验纸样的合理准确性,还能在缝制工艺技术的认知上有更深入的理解。学生通过购买面料,缝制成品掌握面料选用的技巧,精英班的一些作品也有不足,比如在女时尚白领西装的设计项目阶段,有些同学选用蓬松粗糙的格呢面料制作修身的短西装,结果成品臃肿、呆板,完全不能达到效果图的精美和流畅,学生会从失败的案例吸取经验教训,积累面料运用方面的经验,这是多少纸上谈兵而不能达到的效果。学生会在服装成品中去审视自己的结构设计,修正每一条线条,做到板型精准,精英班特有的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对每个环节的精益求精,近一年的实验,精英班的止痒制作水平显著提高,工艺水平可以达到中档品牌的质量,这种质的变化让精英班的学生树立了更强的信心,也让服装专业更加坚定了坚持精英班模式的信念。学生将设计构思、设计效果图、结构设计打版、缝制成品、面料选取等方面知识融于一体,通过实践检验学习效果。非精英班,学生的款式设计纸样、工艺相互孤立,设计图、打版、工艺缝制都不是同样的项目。传统的模式没法进行全面综合性检验,学生的技能水平很难提高。
第三,增强学校实力,提高服装专业学生的考证通过率和竞赛实力。
我校服装专业由创办初的一个班30多人逐年增长,到2013年9月,新生入学人数高达200人以上,服装专业在校总人数超300人,这种增长是服装行业蓬勃发展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学校专业实力越来越强所带来的必然影响,学校只有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才能保证毕业生的质量。精英班的尝试获得了很好的口碑,一些企业将就业的橄榄枝抛向精英班毕业生,进行订单式培养,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款式设计开发,做出样衣以补充企业的设计需求。这增强了我校坚持改革,开设精英班的信心,也让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希望。2013年度,在服装设计定制工中级考证的项目中,精英班正考就以100%的通过率和较高的考试分数明显优于普通班75%、85%的通过率。在省级的服装竞赛项目中,我们的师生团队获得了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绩,名次的获得为学校专业宣传提供了好的案例,扩大了专业的影响力。
在精英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以培养专业能力手人才为目标,积极推进项目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精英班的成长无形之中给学校服装专业的实力加砖添瓦,提高了服装专业校内外的影响力。
第四,激发专业教师队伍朝“双师型”转变。
服装专业是个理论性和技能性相辅相成的专业,现阶段,服装专业教师队伍以高校毕业生为主,工厂经验丰富的技师为辅。高校毕业的教师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艺术修养,但是技能水平薄弱,缺乏服装纸样设计的经验和熟练的缝纫技巧,工厂经验丰富的技师实践能力很强,具有较高的技能,在实践教学中有较强的专业水平,但缺乏理论教研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里,设计老师单独讲设计,实操老师教纸样及缝制,这容易使得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脱节,成为孤立的个体。而精英班的开设,对这一传统的教师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院校的服装教师快速地朝“双师型”转变。使之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胜任实践教学,以改变目前青年教师理论深度不够和实践教学能力较低的状况,企业型教师通过精英班的教学向理论研究、教学改革、教学教研的方向完善。
另外,为了提高精英班的教学质量,不定期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对精英班授课进行指导,面对面交流研讨,这成了专业教师业务学习及培训的重要途径之一。精英班师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教师得以不断锻炼和学习,与兄弟院校的师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伴随着我校服装精英班的开设,到2013年底,我校的青年服装教师100%拿到了技师证,这些青年教师在指导企业型教师理论及教研的过程也起到重要作用,指导企业型教师理论研究及教研教改,而企业教师在指导理论教师实操水平提升方面也起到了非常主要的作用。教师能力得以快速朝“双师型”发展,这能更好地适应精英班的人才培养及教学。
精英班是我校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一次猛烈呐喊,以高端就业和培养参赛选手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面向服装生产技术、设计和管理一线的高技能专业人才。摸着石头过河,精英班从筹建到开班、走入正轨,经历了教学项目优化、教学方法改革等一系列的探索,现在还处在一个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弊端和不足,但是正朝着越来越成熟的方向发展。我们必将坚持以精英班为依托,培养精通服装设计的技术型专业人才、推选技能竞赛选手为目标,以综合职业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为内涵,在精英班成员体制的完善,教学项目的调整、教学改革等方面敢于创新,深化改革,实现精英班的业务能力及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实现院校服装设计类专业的跨越式发展,创造服装教育更美好的明天。
完成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学校学习与社会需求同步是当前我国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处理好这样的问题,首当其冲的是解决好中职服装专业学生在学习理论同时也能够与实践相结合。再次能够做到教学实践的改革和创新,培养中职服装专业学生的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对于我国中职教育改革而言,加强学生在实践方面培养更有利于中职教育的发展。以我国国情为出发点的教学改革才更具有现实意义,才能够满足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1]。
一、中职教学中服装专业的现状
1.设施设备陈旧
在现实中我国中职教育存在着实践教学设备老化,无法和当前的社会需求、企业要求相对应。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是中职学校的教育经费有限,无法更新符合当前企业需求的设备。也就造成了,学生无法接触到与企业相似专业设备,就更不用谈与市场接轨。当下各做电动设备更新速度快,各类新设备层出不穷,而我们的中职院校无法实现设备的更新换代,也就使得学员不能够第一时间接触到最新的设备。
2.专业教材滞后
在我们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中,存在着统一的制定符合中职服装专业教学的教材,不同地区使用的教材也各不相同,造成了广大学员不能够在夯实基础上去进一步学习本专业,严重影响了学生积极性。
在一些院校的教学中,存在着教学的内容过于老套与时下的市场需求不符,这种情况在工艺教材上尤为突出。受到时代特性、地区特性的限制,当前许多院校的工艺教材还是采用上世纪所用的款式裁剪及制图,这类做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中职服装专业的教学的需要。但考虑到其代表性与地域性,这类教材可以作为学生入门辅助教材使用[2]。
当前,我国中职服装专业普遍存在着理论课课时量过大、过深,需要进一步动手的实践课程却安排的较少,而且使用的设备陈旧、教学方法较为简单,不能够与当前的市场、新工艺、新技术相接轨。同时在实践课的安排上也不够科学,造成了理论课与实践课脱轨,这样直接导致了,学生在学习到理论的时候不能够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中理论又被忘光了尴尬境地,这样的不合理教学管理使得中职院校在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方面大打折扣[3]。
3.工艺落后
在一些中职院校中还存在着老师傅带徒弟的传统的教授方法,这样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缺少完整的教学理论体系,学到的较为落后的制作工艺,无法跟上当今服装发展浪潮,同时也无法满足企业用人的需求。
4.供需矛盾
当前在我国存在着服装企业急切需要人才与中职服装专业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要求的矛盾。一方面是大量服装企业需要越来越多的熟练的缝纫工,以及具有服装设计等方面专业技能人才。而另一方面是我国大量的中职技校的服装专业的停办、停开,不能够向广大服装企业提供更多技术人才,同时由于服装业技术工人的工作强度大、工资普遍偏低、企业的知名度较低等原因,致使中职院校服装专业毕业生频繁跳槽,广大服装企业出现了用工荒、用工不足等情况。近几年广东、以及东南沿海等地的用工荒就已经说明了,当前中职服装专业毕业生与服装企业存在着严重的供需矛盾[4]。
在我国多年来,中职教育一直延续着改革开放之前的计划经济时期的教学模式,在对企业人才需求方面的研究较少,无论经济形势如何变化,学校教育培养的学生品种始终如一。这当然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5]。
5.教学改革措施
在对中职服装专业教材改革:教学的改革应当把本专业的教材改革放在第一位,改变中职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的落后的环节。在我国中职院校服装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包含着:工艺加工、生产实习、综合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服装专业特征是实践部分占的比重较大,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进一步修订教学大纲的主要任务,提高实践在教学环节的比例,重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
《服装工艺》课要依据不同款式服装分类,实现对制作程序有理有据,图文并茂,图示要浅显易懂,使学生容易接受,并对课程有兴趣,工艺要保持传统的优势工艺,再吸收国内外较新的工艺流程及制作方法,使《服装工艺》教材能推陈出新,有新鲜的营养。教材改革应适应市场需求。不断改革教材中陈旧的款式及工艺方法,采用较新较前沿的工艺制作手段。
在实践教材的修改方面,应当保存合理的、基础的、顺应时代潮流的内容,对于那些老化的、结构不合理的实践知识应当适时删除。同时增加一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部分,使其具有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系、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新的专业实践知识结构,全面的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6]。
广大的教职人员需要进一步分析,适时调整教学课程和研究的方向,以当前市场发展潮流为基准,主动调研市场信息,紧跟市场出现新技术、设备、新材料、新的工艺方法、新的样式,通过与企业合作了解企业的技术发展状况,同时,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及时调整理论课、实践课的内容,在课堂上突出服装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对未来服装业发展的影响[7]。力争做到教学的与时俱进,知识的及时更新。
在教师中积极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职校服装实践教学改革中应提倡一体化教学模式,职业教育当中开设的专业理论课,是为技能训练教学服务的,将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用理论知识支持职业技能的学习,实行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符合教学优化的原则,非常切合我国加快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将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结合起来,以理论指导实践,使学生知其然也知所以然,更快、更扎实地学会技能[8]。例如毕业设计用一个教师一手完成,从设计、制图、裁剪到制作等全过程,即从理论到实践,使学生通过同一教师的传授及指导将所教的理论知识再通过实践得以实现,完成了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互动,与制衣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实习是实践教学的至关重要的部分,实习是检验理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校学到理论知识在实习得到进一步验证,在校外实习可以完成对新设备、新产品、新材料的认知,进一步了解到市场的需求,亲身经历生产设计环节,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直观的认识和了解。最后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9]。
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为了紧跟技术进步,吸收最新的动态,为适应先进实践教学手段的运用,服装专业也必须做好多媒体配套工作。在现代服装实践教学当中,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在网上可以寻找大量相关素材,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可以使学生获取超出过去许多倍的信息采集量,通过大量的图片、课件、案例,同步展示进行教学,直观性地传达知识内容的信息,了解更多市场预测及动态,掌握最新的科技成果,也可学习制作课件,可在网上互动,将有用信息制成光碟或上传到网络,这样就能使学生对课堂所学东西更感兴趣,更愿意与老师交流,对学习也有了主动性。
顺应市场的发展需要,重视职业观念的转变。能够为我国服装企业培养出更多适应企业发展的人才,只有在观念上转变,才能够进一步改善实践教学方式,摆脱纸上谈兵的只重视理论忽视实践教学现状[10]。同时,明确未来中职服装专业毕业生的培养方向,重视实践,提高实践在教学中的比重。只有在观念上改变并加以重视之后,实践教学才能很好地开展,效果才会凸显出来。
做到合理安排,更新方法。安排好课程设置,树立目标学习制度,科学的安排好学生实践环节,保障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课时量。科学合理的安排好理论与实践课时量。同时,做到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的关联性,确保在学习完理论课之后,尽量安排相关的实践课来验证前阶段的理论课的学习。同时,广大教师也要加强学习,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注重学生主体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力争做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能力 综合能力 创新能力
综观目前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设计类人才,这类人才主要具有创新意识、灵活的思想,能将技术与艺术融合为一体,并且在实践中能为企业不断注入新的产品(此类人才目前就中职服装专业的教学实际,要培养成设计人才还很难);另一方面是技术性人才,这类人才是企业中的骨干力量,是实现把设计转化为产品的技术人才(这类人才应该是中职服装专业努力培养的方向)。而目前中职服装专业培养出的服装专业人才与服装行业市场所需求的人才出现了较大的差距,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较差,实践操作能力不成熟,不能适应服装行业对服装人才的要求。中职服装专业必须以战略的眼光瞄准服装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来进行服装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
一、强化实践教学模式,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服装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必须紧密联系,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中提炼理论,离开实践的理论只能是纸上谈兵。首先要从培养目标上入手,调整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以及在实际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社会能力。要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将实践教学环节以点、线、面的方式贯穿于理论教学的全过程。理论与实践之间应保持相对的结构平衡,增加实践教学所占的课时比重,协调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比例,达到总体课程平衡,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之间知识结构相互衔接,形成一个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对实践教材内容的修订
原有实践教材内容滞后,甚至有的实践教材用的虽然是新版本,但内容上却是“换汤不换药”。对此,应对原有实践教材进行增删修订,删除内容老化、结构不合理的专业实践知识,增加新的、合理的专业实践知识,编写出新的实践教材,使其具有新的实践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和新的专业实践知识结构,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要打破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中采用“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可采取以下实践教学方法:
1、理论性与示范性互补的教学方法
要将枯燥的专业理论与具体的专业技能实践操作相结合,互为补充,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其学习兴趣。教学中要先引导学生多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开拓学生思维的发展,把已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然后进行示范性实践操作的讲授,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可进行分组、分层次的具体实践指导。这种理论性与示范性相结合的互补式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
2、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教学中,把传统实践教学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能加深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实践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幻灯、图片、投影、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适当缩短实践教学时间,扩大信息量,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实践练习。
3、开展课题研究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径,它不是从外部给学生灌输更多的知识技能,而是指导学生围绕课题,把所学知识技能综合、融化,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研究的内容应结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情况,对某一环节进行调查、研究、实验,应用所学知识、实践技能,构思制作出“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4、实施项目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方法是在杜威的“做中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和学的模式,是师生为了共同完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而进行的完整的“项目”工作方案实施的教学活动,一般用于学习特定的教学内容。它是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这一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实用技能,强调知识创新,有效地建立了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充分展示了现代服装专业“以能力为本”的价值方向。
5、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展分层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指导法是指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和统一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对每个学生的深层了解,将学生按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接受能力、现有掌握程度等原则分为几个档次和若干个学习小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实践、分层作业,教师进行分层指导、分层检测和评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实践内容、不同的实践教学手段,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的收获和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分层教学的设置应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兴趣为依据,要因材施教。
四、企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加强校企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的主要体现之一,通常可分为预实习、基础实习和专业实习。预实习和基础实习是企业实习的第一阶段,以了解企业工作环境;第二阶段是专业实习,以服装生产基本技能为主,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社会能力。
五、重视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
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是以实践操作考核为主,在操作考核的基础上总结理论知识。这个过程也是由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理论概述能力,能客观地反映和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是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也是实践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它能督促学生加强实践的学习,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应给予充分重视。考核进程中应注意,考核的选题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出具有典型性、综合性、代表性的问题作为考核内容。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服装专业教学 市场化 市场经济
辽宁鞍山作为一个服装名城,正处于走品牌化的过渡时期,服装业以非公有制经济的中小企业为主体,姿态各异,充满活力。市场迫切地需求一批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所有这些都给服装专业教师指明了一个教学的主攻方向。因此,怎样使学科设置的内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更贴近市场,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动
手能力,怎样让临近毕业的学生能够提前进入状态以适应现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教研工作的重心。
一、建立市场经济观念
服装是一种商品,必须遵循商品的一般规律。从产品到穿在消费者身上,是设计的真正完成。很多服装设计师在T型台上的设计是成功的,但在市场上却大都是失败者。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缺乏市场意识,不懂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产品设计,服装设计效果不是靠某位专家来评说的,而是由市场来检验的。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通过市场调查等各种不同的渠道了解市场,丰富市场经验,如通过市场调查了解面、辅料市场,了解不同品牌的风格;通过电子信息查询了解最新的时装信息、流行趋势,积累设计师手稿资料、成衣市场品牌信息等资料。这些方式可缩短学生与市场的距离,增强学生的市场经济观念。
二、强化专业细分特色
未来服装企业的市场定位将会更加细分化,多品牌之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每个品牌适应的人群范围将进一步缩小,获得固定消费者的青睐是所有商家的重要目标。要达到如此效果,准确定位消费群体并与之进行深层次沟通,继而寻找到相应的诉求点、主题、构思或独特的推销主题是服装营销致胜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进行完基础的教学后,可让学生进行选项分流,从而在后一阶段的学习中掌握服装某一领域内更多的知识,顺应市场的发展。
1.设计内容的市场化、条理化。许多学生在就业面试时很多内容与市场脱节,并由于这方面的不足而错失了许多机会。实际工厂中的设计紧随潮流才能有市场;设计者在考虑成熟时都会在生产单上定稿,款式、用料、颜色、件数、尺寸一目了然,有助于下单生产。教师应建议学生在作业的内容方面及作业形式上考虑,特别是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应建立完整的设计档案。教师应要求学生每一个系列都要有以下一套完整的资料建档,即设计说明、面料小样、八开设计效果图、1∶5纸样、工艺说明及设计作品舞台表演相片。这些内容既可以让学生尽早接触市场化运作,又可以在学生的毕业招聘会上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2.表现形式的市场化。90%的工厂交稿用的是生产图,简单、明了。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加重平面生产图的分量。只有与市场密切联系,贴进市场、贴进企业,不断探索服装教学与企业的切合点,不断积累服装教学经验,服装设计教学才能够真正地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才能够为服装企业的发展培养更合适的人才。
三、改革授课内容,开发校本教材
1.开设服装鉴赏课,包括对色彩、款式、面料、配饰、风格等的审美能力,也包括对人体的整体包装设计。教师应把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作为必要的专业素质来培养,通过多种途径开阔学生的眼界,“眼高才能手高”。
2.服装CAD对服装企业的发展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作为服装高科技和后备积蓄不可少。服装电脑设计中Coredraw、Photoshop的应用较多较广泛。通过计算机技术与服装专业的教学的整合,创造一种全新的教学环境,全新的教学模式,最终达到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AutoCAD应用于结构制图教学;
――AutoCAD应用于服装排料教学;
――AutoCAD应用于制图要领的讲解;
――利用Photoshop软件进行服装设计演示;
――利用Photoshop软件进行简单的服装分析设计;
――使用色卡打印软件,进行简单的配色练习;
――将服装销售软件融合于服装市场营销教学中。
3.开设针织实践课,因为现代的服装的针织品与纺织品的应用一样的广泛,所以应拓宽学生对针织品服装的知识面。
4.多创造实践应用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能力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也不是教师能教
会的,而是学生在运用知识、探索知识的时候发展起来的。
四、紧密联系市场
师资力量的市场化。“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服装专业讲求的是灵活多变,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专业教学只有“活”才能适应服装市场,最终适应职业教育的大市场。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只有有丰富的市场经验这个“源泉”里的“一桶水”,甚至是“一潭水”,才能教给学生“一杯水”。服装设计也有其商业秘密,并且是时效性、操作性较强的行业,教师必须及时地进入市场,了解市场信息和实际操作,并且鼓励或强制学生了解市场中的款式设计,如此学生才能在进入工厂时以最短时间把握到时尚潮流,找到正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