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5 21:20:40
导语:在高中物理教案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关键词】物理教学案例分析存在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67X(2014)07-035-01问题是一种发展性的科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从本质上说就是对问题解决的过程。当学生学习一个新的内容时,原来学习的知识以及经验不足以同化新情景,那么他们就会面临新的问题。学生在对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应用知识的技能,还能了解问题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逐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观点。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物理问题,老师就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对物理理论知识的讲解要通过实际的案例进行讲解,不仅能够让学生快速地了解理论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技能。
1.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针对学生而言
针对学生个人而言,在物理问题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问题主要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问题,他们习惯老师讲,学生被动听的习惯,他们喜欢老师给他们处理相应的教学信息,他们针对不懂的问题也不去问老师,在课堂效率来看,学生不积极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课后也不认真复习功课,导致学生不会学习,也不知道如何学习的现象。
1.2针对老师而言
在教学的过程中,问题教学给老师带来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不仅具有较深的物理知识,还要会带着问题进行讲课。老师也要不断地加强自身专业教学水平,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避免出现在讲课的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不知如何解答的尴尬局面。
1.3针对教学内容而言
物理问题教学相对传统习题教学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整个高中阶段物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的背景上遇到了麻烦,物理问题自身内容相比较而言是比较贫乏的,老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适当地引入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物理老师增加了教学负担,而问题所涉及的知识面相对来说是比较广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有一个科学之间的综合问题,物理问题教学的内容相对来说不够系统,并不是任何内容都可以当成物理问题进行处理的,也不是任何问题都要单独构成一节课,这使人们对教学价值也产生了怀疑。
2.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2.1对匀速圆周运动的分析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较多的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不是很透彻,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正确的运用理论知识,我们主要以“匀速圆周运动”这一节为主要的分析对象,进行了案例分析:
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相同的时间里,经过的圆弧长相等,这种做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在这一节课上的内容而言,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不好上。如果老师按着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话,这将会是一种比较乏味无聊的概念课,为了让学生对概念有着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老师可以在对知识点进行导入的过程中,运用南极附近通过慢速度曝光得到的星空照片和游乐场的过山车,也就是我们身边经常看到的圆周运动,老师再用一些相关的实验器材配合概念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物理概念的了解,还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在讲解内容时,不仅要结合教材的相关要求,还要运用过山车模型代替游乐场的过山车进行导入。老师还可以把水流星实验进行导入,在水流星进行导入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表演水流星,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水流星上,课堂气氛也会达到,他们的注意力完全被课堂上的内容吸引住了,这样老师再讲出今天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就是匀速圆周运动,这样可以让枯燥的物理概念变得具有活力。
2.2加速度g分析
高中物理“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g”教学课程中,老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对单摆的组成以及周期的公式进行复习,要加强学生对公式的理解以及公式中的每一物理量的所代表的意思,然后通过实验中的单摆和实际生活当中的摆进行相应的比较,向学生介绍如何用不规则的重物做摆锥测定重力和加速度g,接着学生如何回避测量摆长的困难来解决测定重力和加速度g的问题进行思考,老师可以结合不同学生的水平,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因为适度地帮助学生可以让学生进行深刻的探究,让学生领会解决问题的图线方法。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因为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方式的构建,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也是不一样,所以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可以对学生个人思考的缺陷进行改善,促进学生合作的能力。事实上,要减少测量g的相对误差,必须对摇摆长差值L的相对误差进行减少,所以L要适当的取大,例如:四十厘米到五十厘米之间,为了使装置接近单摆,十二也不能取得太短,可以取七十厘米到八十厘米之间,如果L值相对来说比较大的话,T1与T2之间的差也会较大,这些对差值进行分析的方法,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其的理解。最后让学生进行反思,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差值方法和图线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并介绍一些关于差值方法以及图线相关的一些实例,不仅提高课堂效率,还会改进学生的学习策略。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高中物理教学 运用
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高中物理教学应该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①。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时所使用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是照本宣科,把教材中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注重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讲解各种思考题、讨论题,让学生在题海中摸爬滚打,而应注重实践,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提倡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恰当运用案例教学法。
一、高中物理教学常见的问题
由于高考的指挥棒效应,学校和社会对高中物理教学成果的评估完全依据高考成绩。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出现了如下问题。
1.现代教学理念缺失
不少高中物理教师对近几年高考热点、常考题型烂熟于胸,经典考题信手拈来,他们以几年来不错的高考成绩,而成为众多学生仰慕的“天才老师”和众多家长追捧的“教学名师”。但是,如果我们对他们的每一堂课进行细致分析,对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就会发现,在课堂上,他们是唯一的权威,所有的学生都以仰视的目光,倾听他们讲了无数遍的“经典试题”。课后,学生们又淹没于“名师”们从“经典试题”演化出的“模拟试题”的题海之中。这些学生能够解答不少“经典试题”,但是他们对物理现象熟视无睹,他们对物理规律毫无体验,甚至深深厌恶物理学习。这样的教学理念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解题机器”,而不是对自然怀着孩童般兴趣、勇于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青少年。
2.教学技能运用不当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讲解各种知识点,同时启发学生思考,教师需要使用多种教学技能,而且在一堂课当中要不断地变化。常用的教学技能有导入技能、提问技能、展示技能、变化技能、论说技能、反馈技能,等等。在现实教学中,有不少老师,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老师,存在教学技能单一,缺乏变化,或者所使用教学技能与所讲授知识点不匹配等不足。
3.学生主体地位不明
不少教师在物理课堂中,以教材为纲,以高考成绩为目标,以操练“经典考题”为手段,学生成了教学的客体,成了存储知识的容器,成了解答“经典考题”的机器。新课程标准提倡探究式教学方法,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除了讲授知识点之外,还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以学习主体的身份去亲身体验得出物理规律的过程,掌握发现物理规律的方法,从而培养起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勇于探索的态度,以及追求科学创新,服务国家与社会的价值观。
二、何为案例教学法
1.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是将案例应用于教学,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归纳总结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方法。”②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就是将自然事件中的部分真实情景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对所遇事件和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处理的训练,达到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物理学起源于实践,而物理学理论的发展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案例教学法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在教学中精选案例、设计实例,让课堂上的每一个理论知识都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落脚点,把复杂的物理现象转换成简单的生活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积极参与学习,而不是教师“填鸭式”的单方面说教。
2.案例教学法的教育价值
案例教学法中所使用的案例是教师经过反复挑选和提炼出来的,能够反映各种物理情景的具体实例,这些实例往往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亲身体验过的生活经历。通过对这些生活事例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很有效地调动起学生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能够很好地达到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1)知识。“通过案例教学获得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是‘做中学’获得的自己理解了的能驾驭的知识,是有着真实背景的知识”④,而不是教师灌输的、书本上书写的硬梆梆、毫无生趣的知识。这样获得的知识,学生们理解得更透,已经内化为自身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更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驾驭。
(2)技能。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灌输式教学法最大的差别就是大量使用讨论和学生自主实验,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这种教学方法特别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和实验技能的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传统的教学方法,以灌输为教学手段,以题海战术为学习方法,学生们沦为教师灌输知识的客体,成为解答“经典题型”的机器。广大学生被物化,被异化。而案例教学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权和动手实验权,能够培养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情感,能够坚定他们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能够让他们树立起探索自然、理解自然、服务人类社会的价值观。
三、案例教学注意事项
在开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事项。
1.不可忽视系统理论知识教学
虽然新课程标准提倡探究式教学,要求广大教师重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但是传输知识仍然是任何一堂课的基础,都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一项重要目标。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就缺乏根基,就不可能真正建构起物理学大厦。因此,广大教师在开展案例教学的时候,也应注意基础知识的讲解,而且案例教学法也有一定的适用性,需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并非所有知识点都适合使用案例教学法。⑤
2.精心挑选案例
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精准的案例。在备课时,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或借鉴教学参考书中的案例,或自行构思案例。所挑选的案例最好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力争做到恰当、新颖、有趣、有用。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设计案例。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好案例的标准应该是,既能体现教学内容所要求的知识点,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能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优良的科学态度。
3.扮演好“主持人”角色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教师不应该成为课堂中唯一的主角,教师更多的是扮演“主持人”的角色,学生们是与教师一起讨论某一“话题”的“嘉宾”,学生与教师具有平等的地位。教师在“主持”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放任学生为所欲为,也不能严格控制学生的一举一动,而应引导学生充分地讨论,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让学生们在激烈的讨论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从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4.把好讲评的量与度
作为教学活动的“主持人”,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提出的问题、发表的观点作出评价,但是教师的评价必须把握好量与度。在教学中,学生是“嘉宾”,拥有自主发言权,教师不应“侵犯”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学生讲错了,教师不得严厉训斥,而应以启发的方式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对于讨论中碰撞出的有价值的思想火花,应该加以鼓励和表扬,并且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培养起学生探索自然的自信心,培养科学思维,养成科学研究的习惯。
四、如何开展案例教学――以《超重与失重》为例
案例教学是一个高效、科学的教学方法,但又需反复实践才能娴熟驾驭。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具体教学章节《超重与失重》为例,介绍如何开展案例教学。
1.实验案例:先教师演示,随后学生自主实验
生活实例1:一个在侧面靠底部开一小孔的塑料瓶,用手指按住小孔,装入适量的水。当瓶处在静止时,放开手指,水从小孔流出。当放开手,使瓶从高处自由下落,可观察到瓶在下落过程中,水并没有从小孔喷出。
生活实例2:一个重锤上绑上一根细线,缓慢拉起,细线能够很好地承受重锤的重量。这时,再让重锤做向上的加速运动,细线立即断裂。
学生分成10个小组,分组完成实验:
实验:弹簧秤下挂上钩码,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等于钩码所受的重力;当突然向上拉弹簧秤,使钩码向上做加速运动时,弹簧秤读数大于钩码所受重力;当使钩码向下做加速运动时,弹簧秤读数小于钩码所受重力;当放开手时,使弹簧秤和钩码作自由下落,弹簧秤读数为零。
2.小组讨论
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让学生对刚刚观察的三个案例进行充分讨论。由各个实验小组的同学展开充分的讨论,最后推选出一位同学参与全班讨论。
3.全班讨论
让各个小组的代表同学就本组的讨论情况进行陈述,小组成员如果还有补充意见也可畅所欲言。本环节是案例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教师应该扮演好“主持人”的角色,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主持人”应该鼓励和引导“嘉宾”积极发言。我在班级建立了一个考核体系,对于课堂上踊跃发言、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加分的奖励,很有效地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就是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也乐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以获取鼓励加分。但是,在讨论中,“主持人”也要防止个别善言“嘉宾”滔滔不绝,形成“一言堂”。例如,有一位反应敏捷、基础扎实的学生总喜欢展现他的天才发现,多数学生都还没有深刻思考,他就把正确答案告诉全班同学。教师在课后需要对这类天才学生进行个别沟通,既不要打击他的学习积极性,又让他留给班级普通学生足够的观察和思考时间。
4.总结
本节课从两个生活案例和一个实验案例出发,启发学生分析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现象。让学生在“做中学”到知识: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物体做自由落体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而学生在分组实验中体验了获取这一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同时掌握了一项实验技能。
最后通过视频短片告诉学生,超重与失重现象在现代工业当中的运用:在失重状态下可以生产能够减少轴承摩擦的、用于绝对球形钢珠和飞机机翼制造的、又硬又轻的泡沫钢材。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以及探索自然、理解自然、服务社会的价值观。
注释:
①全日制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②③王桂芝.谈案例教学法[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112.
④邵光华.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研究及其启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9,VOL13,(5):56.
⑤沈金林.浅谈物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12):48.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6.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安全教育;有效策略
引言
高中物理课程是观察性和操作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在实施其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在现今的一些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他们仍是以老师为主,仍是重视物理的理论知识的填鸭,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忽视了学生物理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物理素养的发展。究其因,主要是部分老师认为学生自己去做相关的物理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存有安全隐患;另外就是学生自身的问题,他们缺乏应有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他们在进行物理实验或操作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引起安全方面的问题,这不但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还能给学生造成身心方面的伤害。学生,他们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每个家庭的希望,现今各个学校对安全教育已经提升到了“一级战备”地位,成了学校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关系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方面面。对此,这些老师看起来在思想上已经重视,可忽视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也使学生的知识学习仅仅滞留表面,这种做法是不妥的。笔者认为:为了学生的发展,在高中物理教学时,我们应有机地渗透安全教育,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让他们掌握一些必备的安全错误,规范他们物理实验的操作习惯和行为,促进高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充分认识高中物理教学中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随着现今社会的发展,课改也与时俱进,提升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也成了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教与学的质量不但体现在学生物理素养的提升上,而且体现在物理教学的安全性上。物理实验和操作是学生获得体验、习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他们亲历知识的形成、发展的过程。但在物理实验与操作中,学生实验的规范性、操作的有序性等直接影响到实验是否成功,是否安全。就此,很多学生对它的重要性没有认识清楚,虽然他们有着探究知识的冲动,他们敢做,但在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触电、爆炸等安全事故,这就会给他们带来无尽的伤害,会威胁他们的生命健康,严重的时候还能造成火灾,如此伤害的面积更大、更危险。所以,将安全教育有形地渗透到高中物理教学之中,就显得非常必要了。事实证明:也只有对学生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安全知识的教育和相关的安全保护措施的培训,才能使他们懂得如何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知晓如何应急,从而确保学生安全获得物理知识,提升学习质量。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机渗透安全教育的策略
安全重于泰山,加之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心理不成熟遇事不冷静易冲动,所以,安全教育应作为我们高中物理教学中一项基本、常态的内容,这也是人才教育的根本保障,应贯穿于平时的教学活动之中。高中物理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全面落实安全教育,让学生始终把安全牢记在心。1.切实提升学生对物理学习过程中安全问题的认识笔者认为: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操作过程中之所以会发生一些安全事故,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部分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不够重视,特别是对安全教育的认识和落实不重视,也导致了学生对安全的认识不足、不够,进而给物理教学带来安全隐患。所以,我们应该增强教师自己对安全教育的认识,同时向学生传播科学的安全常识和知识、规范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各种行为。比如在教学“测定金属电阻率”这个知识点时,我们在课中可以先向学生介绍电的危险性,对有关测定金属电阻率的操作步骤和过程以及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和事项做详尽的说明。接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视频展播“测定金属电阻率”实验的操作步骤,展播不规范的实验操作行为以及由此带来的严重事故和后果,增强学生在物理操作实践中的安全意识,使他们牢记安全操作的规范并落实在行动中。2.教师应明确自己的安全责任,紧绷安全这根“弦”在现实的学校教育和学科教学中,极少部分教师由于受到“严师出高徒”的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他们为了保证自己的教学质量,而忘记了师德规范,采取了一些极端的措施,如体罚学生、言语打击学生,使一些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导致了一些好面子和自尊心强的学生干出蠢事和傻事。笔者认为,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学校必须明确物理教师课内外的安全职责和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责任,检测相关的安全教育制度的落实情况,要求教师坚决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得以任何理由去讽刺和挖苦学生;在教学进行的过程中,尤其实验的操作过程中不得离开岗位,在安全问题上多长一个“心眼”,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做好排除工作。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在具体的高中教学中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首先,按照要求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对实验所需的药品、器材等做好课前检测,同时自己先进行实验,做好安全问题应急预案,确保劣质、已损的器材不进入课堂。其次,作为教师必须对实验的内容、步骤进行整理;课中,在学生实验前,详细讲述和演示操作的步骤,同时提出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如不要接触一些低压的带电体,不要接近高压的带电体,坚决不能可以用身体触及带电电器的损害处和处,不用湿手接触电开关,告知他们应急的预案,要求学生进行复述;课中,在学生实验时,我们一方面要做好实验的指导工作,帮助学生解决知识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的实验进行全程监控,发现不良苗头,及时纠正,确保学生的学习和身体的安全。3.营造安全教育的外部环境和氛围高中物理,它是一种应用型的课程,物理的问题是贯穿教学全程的主线。高中物理实施问题教学法,其根本宗旨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而它依靠大量的物理实验。有关实验的安全,除了教师的教导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环境育人”,良好的安全环境和氛围也是开展好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只有把学生置身于安全教育的环境中,才能更好地保证物理教学的安全和质量,使学生在安全的课堂习得知识。比如在实验室里,我们可以张贴安全提示语、安全注意事项和发生安全事故是如何逃生等。再如,在相关知识的教学时,一定要预先置留安全的时空等,如教学高中物理“平抛运动”时,我们必须让学生知道这需要足够的空间,否则容易受伤。这样,就能使学生在安全的氛围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空余的时间给学生作安全方面的讲座,进而为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质量保驾护航。
结语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特别是物理实验操作,我们一定要将安全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结合物理教科书中的具体内容,进行有效的渗透,使学生在正确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掌握安全知识,提升他们自我防范的能力,规范他们的学习行为,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1]高菊杰.寓安全教育于物理教学之中[J].中学物理,2011(14).
关键词:导学案;素质教育;高中物理;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16-01
物理是高中阶段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门科目,是主要研究和分析物质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高中物理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识面广,并且知识内容渐渐趋于专业性,同时物理也是一门非常典型的理性学科,因此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作为高中物理教师的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将知识传输作为教学的重点所在,而是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正确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在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例题的学习和了解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并且通过知识的不断深化和累计最终达到举一反三,甚至是自主学习的能力。
几年来席卷全国各阶段的素质教育体制改革把因材施教、以人为本、实践等新型教学理念带入各阶段的教学课堂,高中也不例外。一方面,相对于其他低年级阶段来说,高中阶段学生经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锻炼和知识累积,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自学能力,另一方面考虑到大部分学生以后都会进入更高层次的学府深造,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基于以上两点的考虑,高中阶段既是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的关键阶段,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而通过教学实践表明,导学案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之一,那么该如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利用好导学案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导学案能引导学生形成自主预习的习惯和意识
导学案既可以看作是新旧知识点的连接桥梁也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最重要的方向指导。尤其是对于高中物理这门学科来说,本身所包含的知识连贯性和专业性都非常强,所以即使是有了一定知识储备的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无法完全不借助外力就能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所以,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自身的专业技能给学生以预习上的指导。
首先,通过导学案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能够明确学习内容的主次之分。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和数学等学科相似,高中物理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于以单元为系统,以章节板块。简单来说,就是每个单元的知识之间虽有联系,但也可以独立存在,但单元内部各章节知识点之间则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并且每个章节都会有一个或者几个相对重要的知识点,其余的内容作为补充附着其上,这样就导致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由于自身知识经验的不完全,导致知识预习无法面面俱到。而导学案的出现则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一点,教师在制定导学案的过程中会根据课本每个章节所要讲解的知识内容将学习重点进行罗列,并且以问题或者目标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样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就可以根据教师事先理好的思路层层推进,提高预习效率。
其次,通过导学案可以让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虽然高中学生有了九年正式的学习经验作为铺垫,但还是有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提前预习的习惯,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感到听课吃力,甚至跟不上教学进度。而通过导学案,教师通过书面的方式将预习目标布置成为一种有形的东西,甚至可以掺杂进课下作业的任务布置之中,在导学案的不断暗示和教师的任务影响下,学生会从被动的预习开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适应,慢慢的养成提前预习的习惯,并且课堂反馈也会让学生一点点意识到课前预习的优点所在,良性循环实现后,学生在高中物理这门学科的课前预习中也就更加自觉主动。
2.导学案能实现课堂知识的承接和过渡
课堂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传输新的知识,但是上文中已经提到,物理教材章节之间的知识点是环环相扣的,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在教授新知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承接和过渡。而导学案就是非常好的一种知识承接和过渡载体。
首先,导学案的使用可以让学生主动性的回忆近期学过的知识内容,具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上文中提到的预习环节,二是教师在课堂新知识引入环节。针对第一点来说,导学案中教师可以结合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事先准备好相关知识的回顾和总结部分。这样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涉及到对旧的知识的回忆和串联,这样导学案就能够提供给他们最为典型的题目,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针对第二点来看,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有一个常识,那就是不能在课堂一开始就直奔主题讲解新知识,避免给学生带来学习上的期待受挫,所以通常情况下从学过的知识开始,由易到难引导学生逐步进入学习状态。
其次,导学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成为教师和学生互动的纽带。实际上重点罗列和知识回顾仅仅是导学案的一部分,我们在制定导学案的过程中重点是根据所要讲解的内容挑选典型的例题并且适当提出问题,而这些例题可以成为教师物理授课的依据,而问题则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展开讨论,从而在物理课堂上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利用导学案做好知识检测和总结
当堂练习题也是导学案制定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题目紧贴课本上讲解的物理知识,能够起到当堂检测学生的物理知识掌握水平的效果。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导学案做好学生当堂知识吸收效果的信息收集工作。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在每堂物理课上的知识掌握率是不同的,通过导学案中事先设置好的检测题目,可以全面了解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知识吸收率,从而和分层次教学相结合,最大限度的在一堂课上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案例教学;知识梳理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在新形势下,高中物理教学在注重物理知识理解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物理学科是非常抽象的一门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非常高,如何使它变得形象、直观便于同学接受? 高中物理教学中案例情境的创设是引导学生进入物理学习状态的关键。物理源于实践,物理学理论方面的发展更需要实践进行检验。案例教学法则是根据这个原理,在相应的教学活动中精心选择案例,设计实例,从而让相应的理论知识回归到现实生活当中,将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化为比较简单的生活体验,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一、案例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把相应的案例应用到教学当中,组织学生们进行实验和讨论,然后撰写相应的案例分析报告,最后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实现教学目的。该方法的核心内容就是把自然事件当中部分真实的情境引入到课堂当中,在相应时间内对相应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判断及解决,培养学生思考及解决问题能力。
(1)内化知识。案例教学所获得的知识是内化的,是学生自己能够驾驭的知识,不是老师灌输的成果。通过案例,学生实践获得的知识会记忆更加深刻。
(2)实践能力。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实践,案例教学提供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实践环境,这种教学有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会灌输学生一些不正确的教学理念,学生沦为答题机器。而案例教学可以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权和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情绪。
二、物理案例举例
案例:气体的能量。
教学目标: 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会合作、交流和评估。 体验成功的乐趣,深化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的理念。
课前准备 :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信息窗"马员ぐ肭蚴笛"。 分实验小组,自筹实验器材,教师准备一些备用器材,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教学过程:
引入:首先演示"喷泉"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吸气时,水会喷上去,为什么?要想知道其中奥秘,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学生甲组:先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再用手按住并倒放过来。放手后,纸片掉了下来。然后,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纸片没有掉下来。
提问1:纸片为什么能托住一杯水,而托不住一杯空气呢?
学生:玻璃杯装满水,排出了空气,硬纸片在下方大气压强作用下没有掉下。
提问2: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学生:当吸盘轻合在一起时,里面仍有空气,外面也有空气,内外都有大气压,作用相互抵消;当吸盘挤在一起时,里面空气被挤出,吸盘在外面的大气压的作用下就紧紧地吸在一起了。
提问3:这个实验与哪个著名的实验相似?
学生:与"马德堡半球实验"相似。难怪,马德堡市民都承认大气压强的存在。
提问4:为了让学生直观确信大气压是相当大的,拿一只吸盘紧紧地压在黑板上(选在非常光滑的地方)。然后,将一个同学的书包挂在吸盘钩上,吸盘稳稳地"提"着它。
学生领悟到:难怪大气压叫做“大”气压呢。
学生乙组:取一玻璃瓶,瓶内放热水,将带壳的鸡蛋堵住瓶口,鸡蛋不能落入瓶中;将剥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鸡蛋能落入瓶内。
提问5:鸡蛋为什么会落入瓶中?
学生:生鸡蛋蛋壳粗糙与瓶口接触有小孔,空气容易从小孔进入瓶中。另外,蛋壳易碎。熟鸡蛋表面表面光滑,能与瓶口紧密接触,且摩擦小,易形变,大气压容易将其压入瓶中。
提问6:罐内的水沸腾时会产生什么现象?
学生:大量水蒸汽。
提问7:水蒸汽遇冷会怎样变化?
学生:会液化成水。
最后,回到甲组学生演示的"喷泉"实验,启发学生总结一下。
三、课堂案例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认真挑选案例。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挑选案例。挑选案例的范围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出发,要新颖、有趣、实用。比如为了使学生理解带电本质,进而接受自然界中普遍的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可以利用长发女生梳头时长发随梳子梳头过程飘起来的现象来解释。这种日常生活中的经典案例可以引发学生提问与思考。
(2)对学生的思考设计进行引导。教师不应该是课堂中的主角,教师更多是扮演主持人的角色。物理案例设计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课堂案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自己当作学生学习的牵引人,给他们指出正确的学习方向,通过师生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
(3)不能忽视系统知识的梳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大力开展学生的实践活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需要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实践,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缺乏根基的。将自己的创新经验和能力结合到学生的课程开发上,同时将自己周围的有力资源进行收集、整改和完善。这样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减少对教科书的依赖,进而将合适的、有远瞻性的课程呈现给学生。
总之,案例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运用,具体表现在设置案例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为教学主体、增强物理教学的实践性。教师要重视案例教学,使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有效积累知识,提高探究能力,使学生的物理素养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常来琦.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 (新教师教学),2013
[2]沈金林.浅谈物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12)
关键词:高中物理 探究式课堂 应用
高中是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关键时期,高中课程的学习成绩关系着学生未来能否进入更深层次的教育阶段。物理是高中理科类的重点课程,学好物理知识有助于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提高。由于物理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了诸多难题,导致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中面临着阻碍。针对这一点,本文分析了探究式课堂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与新型课堂相关的教学措施。
一、探究式课堂的特点
近年来物理高考的难度逐渐增加,学生参与物理课程教学遇到的阻碍也越来越多,尤其是理解物理知识方面的能力相对缺陷。为了解决教学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课程知识的水平,专家们倡导建立探究式课堂,旨在综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等,这些都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显著特点,具体情况如下:
1、自主性。学生是物理课堂的教学主体,只有带动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保证教育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这充分肯定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考量,提出难度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
2、实践性。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是进一步探究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始。探究式课堂的实践性特点要求教师实施多项改革,如:教师不能仅限于书本理论知识教学,还需要为学生提供“第二课堂”进行知识的学习;合理利用实验教学的优势,努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3、开放性。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生并获得相关的物理知识,开放性教学是未来物理教育的必然趋势。这是教学的关键步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拟定合理的研究计划,选择恰当的方法。同时,要求教师提供一定的实验条件或必要的资料,由学生自己动手去实验或者查阅课程知识。
二、建立探究式课堂的流程
探究式教学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建立探究式课堂需设计完成的创新流程,以确切的物理教学目标为指引,规划出符合高中生学习特点的探究式课堂。
1、学生调查。尊重学生在物理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实际学习需要为重点建立探究式课堂,有助于保障课程教育的质量水平。因而,建立探究式课堂应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通过走访调查了解物理教学实况。针对调查反映出来的问题,积极改进物理课堂模式。
2、教案调整。改变早期传统的备课方式,把一些新的教育元素融入到高中物理教案中,为学生编制出更加独特新颖的教学文案。如:除了书本教材规定的理论知识,教师可添加一些从社会实践里积累的素材,拓宽学生物理的知识面,接触现实生活里的学科知识。
3、课堂情境。探究式课堂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大脑思维能够随着教师的教学而转动,这些必须以良好的课堂情境为前提。新型教学课堂创建初期,应通过“设置悬念、提出假设、鼓励质疑”等方式,带动学生参与物理课堂的互动学习。
4、方法创新。理想的教育质量取决于先进的教学方法,对传统物理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辅助了探究式课堂的尽快建立。若直接把探究式课堂运用于物理学科,高中生很难快速地适应新学习环境。教师在课堂初期,可提出与本堂课知识相关的问题,利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融入课堂。
三、物理实验运用于课堂教学
新课标也对物理实验的教育价值给予肯定:“实验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认识物理知识。”实验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重要措施,通过试验把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综合提高了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记忆物理知识。
1、设置问题。设定探究主题是实验教学的首要条件,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拟定实验流程,并且设置与实验相关的思考问题。如:有关加速度的实验课堂,可先提出“分析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内在关系”这一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实验操作,这种教学方法更加具有针对性。
2、引导操作。尽管探究式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教师依旧要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指导,以保证实验操作的顺利实施。如:力学实验中,给定实验主题及相关问题之后,需引导学生正确的连接电力线路,防止接线错误引起的短路,舞蹈了最终所得的数据结果。
3、分析问题。分析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步骤,学生获得实验数据必须要经过分析处理,才能体现出实验教学的价值意义。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后,对不同物体、不同重量、不同速度等情况下的机械能大小,应结合物理学公式详细地计算,才能分析出内在的规律特点。
4、总结实验。高中物理教学是一个系统性的教育活动,并非短期内即可让学生掌握所有的知识。教师建立探究式课堂应综合考虑多方面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总结实验是为了让学生认识不足,及时改正错误的实验方法,不断提升实验操作能力。
关键词:教学案;问题;策略
在教学案的引导下,为了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2011年本校实行了教学案一体化的模式。在实施的短短几年当中,以“教学案”为媒介进行,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也存在不少问题。所以学校推行“六要点”的教学理念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一、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地施展自己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给的教案进行预习,提出不懂的知识点,相互探讨。然后在课堂中有重点地听教师讲解,这样更容易进一步了解和吸收知识点,这也是教学案一体化着重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体现,更好地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在此方法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师生相互配合,共同努力达到良好的效果。其中,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外、课内能够相互探讨研究和讨论。这样的做法可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开发学生的思维和思考能力。教师能够指引学生更好地进入所学的课程中,让学生自己消化知识。例如,在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课程中,通过电视杂技节目“水流星”将其引到课程中,学生就会想为什么“水流星”的水没有溢出来,它是在什么情况才不会溢出来,需要具备什么条件,需要受到何种作用呢?在一连串的问题中,学生产生了好奇心,更能激发他们的探知欲望。让他们可以分成小组进行探讨和研究,然后在课堂中老师可以依据他们的回答进行补充和更正。
二、在课堂中要和小实验结合起来更好地掌握知识
物理学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透彻了解。它主要体现在科学探究、概念和方法以及遵循自然规律,也要和动手操作结合起来。高中的物理课程标准指出,要结合生活,观察一些细节,动手操作,通过实验更好地让学生对物理有具体的了解和认识,这也是学好理论知识的基本。通过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机会,而且还可以引导学生,使他们对科学更加感兴趣,从而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为了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案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提倡把一些课堂小实验运用到课程中,让学生能够从实验中激发求知欲,提高观察能力,对物理课程产生更大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小实验中获得更大的乐趣。比如,让学生用课本压桌子体现微小形变。学生也可以通过小实验进行摩擦力的实验,比如在玻璃上、桌面上、毛巾上拉小车匀速运动,感受在不同介质上力的大小也不同;也可以通过弹簧对拉,感受传感器力的作用。也可以让两个学生进行拔河比赛,分析为什么会有胜负之分。
物理的学习,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实验才可以更好地对物理的规律、定理掌握。新的教材对课堂中实验实践是相当重视的,要相互结合。例如,电视中一些科学实验也常常出现在课本中。教学课本中也编写让学生和同桌进行自由落体的实验,相互记录时间,这样把生活和学习相结合,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这项实验。
三、教师可以随时检测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关注学习不好的学生
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随堂进行检测,对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进行了解,比如课堂所学的重点,也可以是课程中所提的一个例题,主要是能够了解学生消化了多少,教师也可以在课堂的最后给学生留点时间,让学生自己消化,当堂进行提问。当堂检测也分为好多种,例如口头检测、书面检测,其主要目标就是了解所有学生学习达标的程度。也可以进行问答式的、小组讨论式的、媒体检测式的。可以当堂进行,也可以收取批改,其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关注和辅导学习不好的学生,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相同问题进行当堂矫正,使学生都能更好地了解。
高中物理教学中通过教学案一体化的实践,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使学生更好地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提高了专业素养。但是在这一教学方法的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刻不容缓的问题,例如课堂的时效性,还有对学生课堂中如何进行合理评价,这也是我们要努力的地方。
参考文献:
关键词:物理;探究;案例;分析
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去主动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能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案例一,精心创设教学情景。
在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时,教师就要采用问题讨论式探究的模式,通过精心创设情景,一路与学生一起摸索,相互讨论,得出结论,再引发新的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磁场这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电磁效应教学中,可以这样设计。
师说明:在奥斯特研究的最初,他受到力总是沿着物体连线方向这个观念的影响,总是在沿电流的方向放置磁针,使磁针在导线的延长线上,均以失败告终。1820年4月,在一次讲课中,他偶然把导线沿南北放置在一个带玻璃罩的指南针的上方,通电时磁针转动了
提问:既然电流对磁铁有力的作用,那么磁铁是否也应该对通电导线有力的作用呢?
学生回答:应该有。但可能有部分学生因没有普遍联系的观点而不知如何进行逻辑推理。
演示实验:安培在此三个月后发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提问:综上所述,磁铁与磁铁的力,磁铁和电流的力,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呢?是通过什么去实现这力的作用呢?
学生:磁场
因磁场是一种抽象的物质,学生对其了解较少,故可能有一些疑问。
多媒体演示磁场是力发生的媒介,让学生对磁场的作用有更形象的理解。
师问:司南、信鸽传书等都是利用了地磁场对它们的受力作用,那么的磁场是如何产生,又是如何分布的呢?同学们对此的了解有多少?
(先请学生说说自己对此的认识,可分组讨论,最后由代表发言)
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后通过视频说明:
案例分析:这是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教学过程应重在显示学生对磁这一知识的了解和对磁知识的生活的体验。为此,本节课采用以问题为主线、实验为基础的教学策略。问题情景的创设,是思维的启动点和切入口,而实验是物理研究的理论支持。电流磁效应的研究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设计中可让学生自己讨论研究的思想,在这基础上再提出奥斯特的实验及其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然后自然得过渡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上来。
案例二,精心设计物理实验。
如在探究“多普勒效应”实验时,先简单介绍多普勒效应源于1842年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带着女儿在铁道旁散步时,听到火车汽笛声音调变化的偶然发现,启迪学生应留意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或许伟大的发现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然后让学生预习并自学本节的知识,使学生对该节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认识,同时介绍一课外小制作民间玩具──叫蝉。启迪学生能不能通过设计方案来探究多普勒效应呢?
学生制作完成后,教师带着学生列队到学校操场完成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先旋转自己制作的叫蝉,使其发出“知知……”的声音。对于不发声的叫蝉,教师指导学生改进,并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探索设计方案。然后,确定探究方案(学生兴奋不已)。
将学生分成10组,选出叫声较响的10个叫蝉做实验。指导学生完成以下问题探究,研究在哪些条件下会发生多普勒效应?(或者让学生做实验并设计方案自主探索研究。)
第一种情况:一人在水平面内匀速率快速旋转细线,使叫蝉发声,该组的其他同学站在原地仔细听,判断音调是否变化,是否有多普勒效应发生?探究后,学生回答:有。
第二种情况:一人在水平面内匀速快速旋转细线,使叫蝉发声,该组的其他同学靠近或远离叫蝉,判断音调是否变化,是否有多普勒效应发生?探究后,学生回答:有。效果比第一种情况更明显。
第三种情况:一人在水平面内旋转细线,使声源(叫蝉)绕着人做匀速圆周运动,此人在转动轴心处倾听,判断音调是否变化,是否有多普勒效应发生?探究后,学生回答:有。
第四种情况:学生甲在水平面内旋转较长的细线,使叫蝉做匀速率圆周运动,另一学生乙随着叫蝉一起运动,学生乙、叫蝉和圆心始终三点共线,判断音调是否变化,是否有多普勒效应发生?探究后,学生回答:有。
1 准备定向,激学引欲,激发思维――导向
根据学生自学能力的个体差异,“学案”应在课前适当时间内发给学生,通过学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阅读教科书知识的学习兴趣,以旧启新,为知识的迁移创造良好的条件.新课伊始,要求教师分析教材、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认真备课,从构建良好的知识准备、方法准备和心理准备入手,组织学生开展“短、平、快”的学习热身运动,运用导语、演示实验或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创设适当情景,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提出仅依靠已有的知识或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尽可能使学生产生急于解决问题的冲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思维.
2 以案导学,据案自学,展开思维――导学
在学生了解了学习目标,产生了学习欲望之后,顺势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运用学案这个主动学习的工具,自主学习教材,自己动手探究难点,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启发学生主动质疑.在尝试自主学习阶段,教师不要随便干预学生,要舍得“放”,放心地让学生进行探索并解决各种问题.学生依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原有知识结构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被同化或顺应,形成初步的知识结构.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疑问、不明确或不理解的地方,这样就会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展开的思维的翅膀,从不同方面考虑问题.
3 引导探究,探究质疑.活化思维――导研
探究性教学是最能使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有效教学方法,对学生在据案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疑点、难点,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抽象问题模型化,对物理现象所隐含的本质属性、规律进行抽象归纳、猜想,设计验证猜想是否正确的方案,然后学生进行理论或实验探究,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质疑,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通过发散――收敛――发散的多次循环,迸一步活化思维.
4 组织讨论,合作释疑,深化思维――导疑
对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个别疑点,及时组织学生(前、后、左、右四个同学分成一组)进行讨论.讨论中要求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简单地说出自己所做的分析、对问题的看法,供其他同学讨论、批评、切磋、补充.讨论中,教师要容忍一时的无秩序的“混乱”,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的习惯,虚心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但时间不宜过长,经学生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决不浪费时间,教师应立即给所有学生分析讲解难点和疑点知识.
5 精讲点拨,归纳总结,整合思维――导法
针对合作过程中碰到的困难,教师进行精讲点拨.教师讲解中重点抓住前后知识间的共同要素,进行画龙点睛的点拨,帮助学生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总结学习的知识要点,以达到补充完善、整合提升的效果.
6 评价激励,分层练习,差异发展――导评
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讨论过程中提出的好方法,每一个细小的闪光点,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不明白的,要鼓励其大胆去探索.在学案中教师要精心设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练习题组和题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各取所需”地选择,既保证低层次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要求,多体验一点成功的欢乐,少体验一点失败的痛苦,又使高层次的学生学有创见,有用武之地.“学案”中的分层练习题,教师要督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同时在巡视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根据反馈结果,及时矫正,并补充补偿性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把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
7 知识拓展,创造运用,拓展思维――导创
学案中设置一些与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的新情景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以求知识、思维的拓展,提高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上述六个环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以提高学生的物理元认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