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音乐学院毕业生论文

时间:2022-04-20 19:31:15

导语:在音乐学院毕业生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音乐学院毕业生论文

第1篇

目前,音乐撰写的毕业论文,问题很多,离“学术规范”很远。其中,抄袭、剽窃现象是最为突出问题。主要表现是:或抄袭音乐老师的文章;或抄袭音乐名家权威的文章;或抄袭外国音乐家的文章;或抄袭一般音乐作者的文章。其抄袭的方式多样,有的是东拼西凑,有的干脆从网上下载,改名换姓。

音乐本科毕业论文抄袭、剽窃现象为何如此严重?许多专家教授都曾论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先天文化基础不牢”。音乐专业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不高,他们被录取时,文化分数低于其它专业很多。而“论文写作是一种综合的脑力劳动”,撰写论文“实际上是作者思想、观念、知识、修养和语言文字能力的全面体现”。

[1]“他们最应该补习的东西是文化。” 〔2〕

音乐专业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有些“先天”不足。他们从小用大量的时间接受音乐技能训练,文化知识的学习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自然要受到一定影响。[1]因此,撰写毕业论文困难较大。“论文是人类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的最方便、最好的一种载体。”〔3〕“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首先应该能清晰明白写作,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现在还不习惯人应该有自己的思想,不知道学术思想从哪里来。” 〔2〕

(二)“后期训练不够”。开设相关的课程很少,音乐专业开设此课程更少。他们在撰写毕业生论文之前没有受此教育,没有进行写作音乐论文规范化的系统训练。郑州大学教授郭英剑说:“不客气地讲,我们的大学生,甚至研究生,没有能够受到良好的学术规范教育”。[3]因而,直接导致音乐专业写作训练的不足、学术规范意识的缺乏。中央音乐学院钟子林教授认为:“对音乐系来说,应该把论文写作规范作为一项教学的重要内容”[3] 例如,音乐专业学生不通晓论文写作的技术规范。有位学生的论文题目是《源远流长的古筝史》,其内容摘要:“凭着自己对古筝的兴趣和爱好,以及大学四年所学到相关音乐知识,使我对古筝的学习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写成此文。”显然,这位音乐专业学生不会写“内容摘要”。

音乐专业本科毕业生,是未来音乐学科研究队伍的后备力量。然而,我们目前却没有加强对他们的科学道德教育、没有制定防止学术失范的根本措施;没有教育音乐大学生,充分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是从事学术研究者所应具有的最起码的道德;也没有组织他们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树立法制观念。

(三)“部分专业教师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其一言一行、思维方式、指导思想都会对学生的价值判断产生影响。而专业教师中重技术、轻学术的思想也会对使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原因之一。音乐专业的特殊性质要求对其所学专业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而对其教学及工作的评价也由其技术水平的高低来决定 ,至使教师产生技术至上的思想。“作为大学教师,要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和人格力量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如果一个教师在学术道德上不能为人师表,那他怎么可能传道授业解惑呢?所以,教师决不能在学术人格、道德操守上把自己降为普通人”。[3]

一句话,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最终导致音乐专业学生不知该怎样入手撰写毕业论文,不知做学问的方法。

二、

“音乐学是一门专业技能,要从事这门职业,必须掌握学科术语以及写作技

巧,对音乐学提出看法。这种看法必须就学科规定的内容用学科接受的写作方式表达出来。”〔2〕

音乐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要在毕业之前受到科学研究工作各环节的初步训

练。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科研实践训练。怎样达到这一目的?

笔者认为:综述训练方法是有效训练音乐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方法,能够

达到这一目的。

其实,西方国家的大学音乐教育,早已注意这一问题。“在西方国家学习音

乐,首先要学习的课程是文献书目与研究方法。这门课程的教师会告诉学生各种有关书籍文献、图书馆分类和查找方法等等必要的资料收集手段。”“在学期末课程结束时,教师一般要求学生做研究状况综述,就某一个题目总结有关数据,明白前人做了什么,自己可以做什么。”〔2〕

何谓“综述训练方法”?是指根据论文写作规律,在专业教师指导下,通过

学生根据已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每年围绕音乐某一选题,一开始就学习将大量分散的有关本选题的音乐文献,通过各种检索方法收集整理;一开始就学习广泛综合、归纳前人音乐文献数据中有实用价值、有见解的新材料的方法;一开始就学习具体分析有关本选题音乐文献的异同点,并学会述评、阐明自己的观点。“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观点和艺术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每篇以综述文体撰写的学年论文,字数要求在3000字以上。经过2至3篇的“综述训练”,再撰写毕业论文。当然,优秀的综述文章也可以作为毕业论文。这种训练要求具备以下特征:

(一)连续性。从大学一年级开始综述训练,连续不断,直到大学四年级完

成撰写毕业论文。这样,将音乐本科毕业论文由一次性写作变为“四年性”论文写作过程。从“综述训练”到论文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练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成论文写作的所有环节,最后撰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通过答辩。

(二)同步性。音乐专业学生撰写综述与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公共课的学习

同步进行,有机结合,其知识结构同步扩大,学问同步积累,到撰写毕业论文时必能很快进入研究状态。因为在这期间,他们学习《哲学》《法律》《教育学》《心理学》和专业理论等课程,通过综述训练的不断思索,已经积累相关知识,感悟必出。

“综述训练”为本科毕业学位论文的写作选题打下基础。学生选择毕业论

文课题,总要做到两个结合:一是与专业理论课结合,二是与已撰写过的综述训练内容结合。河南大学音乐教育2000级于捷在大三时曾撰写学年论文《音乐治疗学综述》,她的毕业论文《现代音乐治疗学管窥》就是在综述基础上完成的。此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收入《河南大学学术论文集》(2004)印刷出版。

(三)实践性。坚持多写综述,实践再实践,是掌握撰写论文和做学问的基

本途径。在实践中学习撰写综述,在实践中提高撰写综述的水平。

(四)全员性。要求所有音乐专业本科学生参加“综述训练”、所有专业教

师参加指导,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宏观管理。

“综述训练”离不开专业教师指导。有谁来组织实施“综述训练”?笔者

认为:由的二级学院组织,以音乐专业理论教师为主、音乐专业技能课教师为辅,并有教学管理人员参加的队伍,具体指导学生进行综述训练。在教学计划“毕业

论文写作”中,应有所体现这一方案。其指导形式,或专业理论任课教师通过课堂组织;或专业技能课教师单独指导。

三、

综述训练方法的步骤:

(一)选题:一是专业教师结合本课程的教学规定题目。例如,河南大学

艺术学院班一讲师在讲授《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中,为学生学年论文规定的选题范围限定在《中国传统音乐综述》。这样,学生可选其中一章题目综述,也可选所有章综述。学生结合所学课程的内容撰写综述,有可能做到综中有述,述中有综;既不是纯碎的音乐文献堆砌,也不是专业教材的简单重复,而是专业知识的升化与掌握。二是学生结合自己主修课程选题。一般要选较小的题目,文献资料的来源有保证。如果选题太大,不易掌握。例如有的学生选题是《小提琴的发展史研究综述》、《世界舞蹈艺术的发展历程研究综述》,这类选题偏大,难以承载,不能完成。如果没有围绕已掌握的专业知识选题,学生则对要综述的内容不能形成自己的论断。“综述的题目越具体、明确,搜集音乐文献越容易,写作范围越清楚,因而也越容易把综述的“焦点”写深写透。”〔4〕提倡“小题大作”,而不提倡“大题小作”。

(二)收集音乐文献。

“综述训练方法”的基础是检索音乐文献。欧美许多国家,“大学里导师们

对学生的论文写作指导,一开始便是如何使用图书馆数据。”〔5〕音乐专业学生没有掌握音乐文献及其检索知识,也就没有检索音乐文献的能力,在撰写论文之前,对有关课题前人的研究成果不了解,也是抄袭、剽窃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当他们具备了检索音乐文献的能力,不但有利于在有限的时间内,确立重点需要阅读与研究的论文论著;有利于确立资料收集的范围与相关研究的意向,避免研究课题重复;而且也能从根源上杜绝抄袭、剽窃现象的发生。

首先,音乐专业学生要认识音乐文献的特性。音乐文献既有理论论著、乐谱,更有载体形式不同的有声音乐作品(单声道唱片、立体声唱片、激光唱片、激光视盘、录音慈带、录像磁带等等);音乐文献具有语言文字和非语言文字特征。〔6〕

其次,音乐专业学生要熟悉音乐工具书,掌握传统的检索方法,到学校图书

馆、院(系)资料室查找音乐文献。在西方进行音乐研究,其快捷方式是辞典和百科全书。“在这些工具书里,我们可以找到基本事实,某一个术语的准确解释,以及该词条所涉及内容的简要概括。”〔2〕音乐工具书是在已有的大量音乐图书数据基础上,广泛搜集音乐范围的知识材料,按照一定方式加以编排,为人们提供音乐基本知识和数据线索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图书。常见的主要有音乐文献目录、百科全书、音乐年鉴、图录等。还可利用音乐期刊查找,效果不错。它分理论和乐谱两类。理论有《人民音乐》《中国音乐学》《音乐研究》等,以评论音乐为主;《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音乐艺术》《星海音乐学院学报》《黄锺》《乐府新声》《交响》《音乐探索》等,以音乐理论研究为主,以其学术性见长。曲谱有《音乐创作》、《音乐生活》、《音乐天地》、《歌曲》、《通俗歌曲》、《祁连歌声》、《广播歌选》等,以刊载不同体裁的音乐新作为主。〔7〕音乐专业学生可查馆藏音乐期刊目录或馆藏音乐期刊篇目索引,就可获得有关资料。

再次,面对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音乐专业学生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检索

方法,熟悉主要网站及网址,上网查找。(1)雅虎(http:.cn)。其按主题分为14类,音乐专业学生点击“娱乐”类目下的“音乐”,即能获得各类

音乐相关信息;若点击“参考数据”类目下的“图书馆”,又可以查到联网的音乐图书馆的文献信息。(2)中国期刊网(.cn)等.。

(三)做读书笔记和卡片。这是很关键的一步,目的是获得本选题有用的音

乐文献。首先“确定摘录项目:包括参考文献著录项的作者、论文题目或书名、刊物名称或出版社名称、年、卷、期”〔4〕等。其次确定摘录内容:重点在于写好摘要,适当摘录正文内容等。再次将卡片“分类、归入提纲、标号:根据摘录卡片的内容进行初步分类”,〔4〕将相关的、类似的观点内容分别归类;对结论不一致的音乐文献,要学会对比分析,按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做出是非的判断。另外,在这一过程中,应将自己的心得、感受、思想火花记录在卡片上 备用。

(四)草拟提纲:在积累大量读书笔记和卡片的基础上,写出本课题综述提

纲。通过提纲,将已掌握的音乐文献组织起来,并串连到本课题研究的问题上。一般可采用“分类综述”,例如余琛《近年来唐代乐器研究综述(载《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2期)就是分类综述:“一、打击乐;二、吹奏乐器;三、弦乐器。”

(五)评判:在概述音乐文献的基础上,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就浮出水面。这

时,就要评判前人的成果是否有价值、取得哪些成绩,尤其要注意分析两个以上音乐学者不同的学术思想、观点的异同。在此基础上,适当阐述自己的意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样,“文献综述”不是纯粹从文献到文献的碓砌。

(六)回顾研究与建议:这是最后的步骤。在评判的基础上,要提出进一步

研究的设想和内容,力争发前人未发之言,并分析新的研究思路的可行性等。

为便于说明问题,再详细分析上例:

1、综述题目:近年来唐代乐器研究综述(作者:余琛,载《交响——西安

音乐学院学报)

2、前言部分:本文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关唐代乐器的研究作分类综述。

3、正文部分(分级分类标题):

(1)打击乐(再细分各种乐器);(2)吹奏乐器(再细分各种乐器);(3)弦乐器(再细分各种乐器).

4、初步印象:总结全文,提出研究不足。

这篇论文作者至少做卡片85张之上,因为本文引用论文85篇。

音乐专业学生可选其中一类乐器进行综述研究,例如“弦乐器综述研究”;

也可先其中一种乐器进行综述研究,例如“古筝研究综述”。另外,根据读书笔记和卡片,可把年限定为“近年来弦乐器综述研究”、“近年来古筝研究综述”。

四、

“所谓学术,它包含着这样两层意思:一是做学问的方法,二是指应用一

定的方法去认识事物所得到的成果。”〔8〕著名学者王力先生特别强调学会撰写论文方法的重要性,他说:“研究生的任务不单纯是接受知识,而且要进行科研工作。因此,研究生有个重要任务就是写论文。”“我们现在要求研究生写论文,就是要他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写论文的方法。”〔9〕显而易见,综述训练方案,对培养学生做学问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术习惯、走向“学术规范”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综述训练”为音乐专业毕业学位论文的写作提供了命题。“在西方,指导

教授和学界人士一看论文的导言就可以判断论文是否有学术价值,因为导言部分通常会对前人在某一个问题上所做的研究做出回顾和评价,然后以此 作为基础,提出自己的中心论点,即命题。”〔3〕而我们目前,音乐专业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百分之九十以上没有这一部分。

(一)“综述训练”使学生对前人的学术成果一目了然,熟悉本课题的研究

现状、进展和困境,避免“重复研究”和“常识研究”。“按照德国学术规范,在大学学习期间,学生们就受到文献分析训练:要研究某个问题,先必阅读归纳有关这个问题的全部文献,然后再考虑自己能做什么。”〔2〕

(二)“综述训练”使学生正确使用引文、注释等。曲阜师范大学教授杨昌

勇认为:“学术论著注释和索引的规范化是学术规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7]“西方的学术论文注释很长,实际上就是一种学术积累和保证学术发展的重要措施。如果不重视这种积累,就为剽窃抄袭制造条件。”〔3〕

(三)“综述训练”能够训练学生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锻练学生覆盖专业

知识的能力。分析与综合是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而撰写综述文章离不开分析与综合。只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形成科学规范的写作思路。

(四)“综述训练”能够锻练学生查找和积累文献资料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各种检索音乐文献手段和方法;学生做笔记、做分类卡片,为毕业论文积累学问。厚积累,多看书、多搜集、多动手,根深方显凝重,厚积方能薄发。“抄一本书是剽窃,抄十本书是研究,抄一百本书是学问,抄一千本书是大家。” 〔2〕

五、

在音乐专业毕业论文工作中进行“综述训练”,既是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

的培养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和掌握做学问的方法。但要全面解决培养学生走向学术规范的问题,还应开设相应的课程,“学术规范”教育应成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其内容包括:音乐文献、音乐文献检索、著作权法、学术论文写作等。这门课程可称为《音乐信息文献综合检索与论文写作》。

在音乐专业开设这门课程,有必要与信息素养教育结合起来。当今,在“美

国,信息素养教育成了讨论热点。”﹝10﹞我国在图书馆界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图书馆员要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发挥作用,责无旁贷。

从这门课程内容看,涉及音乐学、法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写作学及计算机应用。要完成这门课程的教学,提倡图书馆员、音乐教师、法学教师、写作教师、计算机教师等多方合作开课,音乐教师讲授音乐文献部分、法学教师讲授著作权法部分、写作教师讲授论文写作部分、图书馆员讲授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部分;辅导实习以图书馆员为主,专业教师亦积极参与,与图书馆员密切合作,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在美国,专业教师与图书馆员的合作,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意味着图书馆员积极走进学科教学的课堂,全面地深层地参与课程;另一方面,它要求教师把信息素质内容纳入自己的课程要求,接纳并主动寻求图书馆员的帮助与合作,双方协同进行课程作业活动等的设计师实施乃至评价。这是信息素质教育最基本的合作形式。只有通过它,信息素质教育才能直接惠及全体教育对象。”﹝10﹞美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1〕蔡际洲.音乐论文的写作基础〔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1).

〔2〕陈铭道.音乐学——历史、文献与写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3〕程千帆,巩本栋.贵在创新〔C〕.学术规范读本.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324.〔〕郭英剑.〔〕杨玉圣.学术腐败、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关于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问题〔C〕.697.〔〕张国春.近期学术界关于学风问题讨论综述〔C〕.*128.〔〕刘南平.法学博士论文的命题和注释——简评我国法学研究的流弊〔C〕.497.〔〕王笛.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谈中国问题与西方经验〔C〕.194页.

〔4〕黄栩兵.文献综述的写作〔J〕.人民军医,2004(4).

〔5〕杨沐.我国音乐学学术论文写作中的几个问题〔J〕.音乐研究,1988(4).

〔6〕郭旗.音乐文献的特性〔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7(3).

〔7〕童小燕.谈音乐期刊文献的开发利用〔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5(3)(4).

〔8〕王振铎主编.编辑学通论〔Z〕.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94页.

〔9〕葛发智,陈崇铨.学位论文的要求、准备与撰写能力的自我培育〔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1996(3).

﹝10﹞王朴.为信息素质而合作——来自美国的启示.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1)

第2篇

音乐传播作为信息社会一个新的行业与专业,涵盖广泛,牵涉音乐与传播相关所有专业与从业人员,汇集着按传统职业和学科分类习惯难以划分的人群。音乐传播学科与专业的形成,是因为中国传媒事业的急速发展,产生出对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需求,是应需而生的新学科和新专业,带有浓重的中国特色。可以说既无现成的西方模式可照搬,也无中国传统模式可承袭。所以,没有人能预料这架在新世纪强行起飞的“专业客机”的航向与前程,但可以明确的只是乘客们从事的是朝阳产业,乘客们想去的地方想干的事情,就是音乐传播的目的。

由中国传媒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主办,中国音协音乐传播学会、南京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承办的“2007第三届全国音乐传播学术研讨会”于10月27-28日在南京艺术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音乐传播领域专家学者、师生与新闻出版单位文化传播人士1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提交大会论文60余篇。

音乐传播教育之现状

在26日上午举办的新闻会上,音乐传播学会会长曾遂今介绍了前两届音乐传播学术研讨会情况,及其教学与科研在各地院校的发展,指出从本科到博士的音乐传播专业教育平台在中国传媒大学已经形成,目前已有5届学生毕业。南京艺术学院流行音乐学院院长王建元在介绍本院音乐传播专业本科毕业生分配与就业情况时指出,音乐传播专业本科就业率高达97%,以广播电视和文化传播公司为主,在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举步维艰的局面下,已成为本院音乐类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专业。记者从会议了解到,近十年来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武汉等城市的高等院校相继开办了音乐传播专业,一个音乐传播专业教育平台蔚然形成。

音乐传播理论之思考

音乐传播(Music Communication) 究竟为何物?是学科、是专业、是研究方向、论文题目,还是职业方向,或者公司运营项目?从第一届音乐传播研讨会开始,这就是一个争论激烈的话题。这个争论也延续到本届研讨会。与会代表除开对音乐传播学的音乐学归属、传播学归属等学科性质地位的讨论继续深入而外,许多研究者跳出各执己见的争论,直接进入学科主体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曾遂今教授《音乐传播的时空关系研究》与薛艺兵教授《流动的声音景观――音乐传播与地域分布研究方法新探》论文是这方面研究的代表。前者提出音乐传播“零信道、信道、盲信道、网络信道”四种模式,探讨其时空规律,解释音乐生命力形成的时空原因;后者以论文为基础进一步提出音乐传播“狭域、广域、泛域、异域”和“即时、共时、历时、待时”时空传播各自四种不同的模式。王建元教授则根据音乐传播专业在本院建立10周年的教学经验提出学科建设“音乐编导策划、音乐商务、音乐传播研究、音乐治疗”四个发展方向;庄元教授“试论数字化传播新技术媒体对音乐传播的影响”论文集中讨论了数字化传播对音乐传播的影响。冯光钰先生“音乐传播视野中的曲牌考释研究”和伍国栋教授“江南丝竹的传播”等论文则集中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播与流变情况。

音乐传播实践之研究

音乐传播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必然介入新闻出版、传媒工作的实践活动中去,会议一大批论文集中于各种不同的音乐传播实践活动研究。音乐传播,自然是传播音乐,从理论上讲不是一个问题,而面对实践却成为问题。

人音社杜晓十副总编发言以音乐出版现状介绍为主,指出全球化大潮来势汹汹,文化大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已被美国、欧洲、日本瓜分,中国文化产业的落后需要迎头赶上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音乐》赵志扬副主编的即席发言根据信息时代音乐文化传播出现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局面,提出一个传播节制和有理性的理念。高级编辑黄大岗论文“音乐编辑学提纲”则分16个章节详细介绍了音乐出版行业工作的编辑应该具备的知识。《音乐研究》陈荃有副主编以“实践:音乐传播学永恒话题”为题作了发言,强调音乐传播的实践品格,人才培养基本功基本素养的重要性。《音乐与表演》冯效刚副主编发言探讨音乐家与传媒革命的关系,指出严肃音乐从业者面对大众流行音乐的挑战,要争取话语权,不要自说自话,这样才能改变自己的边缘地位。曾田力教授近年来身体力行于古琴等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面对大河奔流的大众音乐传播主体,介绍了自己反其道而行之,传播传统文化“高雅音乐”的经验,提出音乐“高文化”传播的理念与实践方向,强调“小众传播”、“自然传播”的重要性。

第3篇

关键词:新教育理念课程改革实践

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许多中小学校将美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大力加强了音乐教育在内的艺术课程的教学;普通高校纷纷开设以审美为核心内容的音乐艺术课程;音乐教育专业招生规模迅速扩大,教学质量同时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国家重新制订和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学校艺术类课程标准……,这些都充分地说明了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培养我国音乐教育事业所需师资的工作母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在为国家音乐教育事业作出很大贡献的同时,现行的音乐教育理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估体系等各个方面显然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已严重影响高师音乐专业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高,制约着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而,高师音乐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不仅势在必行,更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地深化。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近年来,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服务于基础教育,坚持应对社会需求,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中如何突出师范性,适应社会需求的培养目标,拓宽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口径,如何改革音乐教育专业招生考试内容及方法,进而探索形成有别于传统音乐学院式的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体系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课题,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教学改革的方向

为了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路子,我院两次举行

“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讨论会”,分学科、分教研室就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课程体系的整合、如何突出专业特点、拓宽专业课程的口径、如何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与水平等问题进行大讨论,针对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目标和任务,并根据新的形势要求,确定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

1、提出树立培养“社会人”的全新的人才培养观,破除以往我们的高等音乐教育专业局限于培养“单位人”——学校对学生“三包”:包教、包管、包分配,结果助长了学生的惰性、依赖思想,造成学生竞争性弱、能力不强的做法;

2、加强教育思想的创新,破除一些陈旧教育教学的观念、制度、做法,总结办学经验,开拓办学思路,大胆创新实践;

3、不断提出新的科学的合理的目标,在办学规模、学科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管理模式、管理机制上实现新的突破;

4、在继承和发扬原有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办学途径、办学手段,在稳步推进本科教育的同时,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并以发展网络远程教育、继续教育、研究生教育、复合型的音乐教育为突破,努力培养更多更好的符合社会需要的音乐教育优秀人才;

5、在强调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6、发挥优势和特点,加大对外交流合作,培养和造就既能吸收改造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又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新型人才。

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

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其前身为艺术师范系的音乐师范专业,32年来为国家培养了数千名音乐师范人才,取得很大的成绩。面对国内外音乐教育的新形势,经过社会调查和到兄弟院校考察学习,我们对培养目标重新进行科学的定位:即能上好讲台、多能一专、先博而后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校音乐师资、社会教育机构师资以及为音乐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层次培养后备人才。我们不仅应当要求他们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的教育观念,正确认识和把握学校音乐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培养目标,能深入地理解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而且还应当要求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审美能力、教育实践能力,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等全面的素质。

培养目标紧扣“以人为本”的宗旨,教育教学是为了学生的一切学习,为了一切学生(面向全体)的学习,突出“人本主义”。

三、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结构改革的思路——重新整合为与培养目标和规格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了学科课程设置及课程结构的思路。考研了国内外高师音教的最新动态,结合我院教学实际,我们提出了一个"深大高新宽全大课堂"的理念:

“深”——深厚的基础;

“大”——大量的信息;

“高”——较高的实践能力训练;

“新”——新的艺术视野;

“宽”——拓宽的专业口径;

“全”——全方位的知识、全面素质的培养。

(一)探索有别于传统音乐学校的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

客观来说,过去一个时期,由于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至使我们的专业课程教学出现过一些失误。我们发现,在教学上承袭和借鉴的基本上是普通音乐学院式音乐表演专业的一整套教学思想、内容、方法、质量观及评估机制,音乐技术课则长期沿袭传统“一对一”个别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对音乐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音乐教育专业与音乐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招生入学选才的取向也不一致,沿用这一模式,就容易将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变成了低水平地重复传统音乐学院专业培养模式了,这十分不可取。众所周知,音乐学院培养的主要是上好舞台的音乐表演人才和音乐创作人才,而音教专业则是培养上好讲台的音乐师资,目标不一致,教育教学就必须突出各自的特点,因此音乐教育专业只能是吸取传统音乐学院教学模式中有利于发展音乐教育专业的东西,而不能全盘照搬。

(二)整合与培养目标、规格和教育教学规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我们认为,一名合格的高师音乐本科毕业生,从专业学习的角度来看,除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外,必须大大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动口、动手、动体的能力。因此根据国家教委《关于改革与发展艺术师范教育的若干意见》及《关于下发高等师范专科二年制(三年制)音乐(美术)专业学科课程方案(试行)的通知》精神,参照文化部印发的《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本科专业教学方案》,尤其是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音乐的《音乐课程标准》之后,对应新的标准提出的教育教学新的理念、新课程的目标、新的教材、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评估要求,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重新整合课程体系,设置了两大类课程:

第一大类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公共文化课;

第二大类是专业课程,并将专业课程的结构分为四大板块:

1、音乐基础理论及音乐创作、鉴赏知识板块: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歌曲作法、曲式与作品分析、配器常识(含小乐队编配)、中外音乐史、音乐名著欣赏、民族民间音乐概论、电脑音乐制作等。

2、声乐演唱知识与技能板块:声乐(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合唱与指挥等。

3、键盘演奏知识与技能板块:钢琴、手风琴、电子琴演奏、钢琴伴奏编配(含即兴伴奏)。

4、音乐教育理论与艺术实践板块:教育学、心理学、中学音乐教育法、舞蹈、美术常识、艺术实践、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写作等。

此外,为使学生的专长得到进一步发挥,知识面得到拓宽,还将选修课程逐步扩大到100余门,开设了作曲、音乐史论、音乐教育理论、音乐文学、各种器乐演奏、美术常识等选修课和有关讲座。

四、突出师范性——多能一专、全面发展。

我们认为突出师范性,首先必须要大力夯实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四大基础:

1、公共文化课的基础;

2、专业理论课的基础;

3、专业技能课的基础;

4、音乐教育理论课的基础。

高等师范教育的特点决定于其培养人才的职业定向性,其他教育教学的理念必须体现以人为本。作为教学单位,我们培养出可以迅速胜任教师职业的音乐师范生,既满足了国家对教师的急需,也确立了自身在社会上的专业形象——师范性的形象。师范性应该是师范教育最具本质、最具特性的东西,它既遵循艺术师范教育学科的内在规律,又与师范的培养目标紧紧相扣,从学科建立到课程设置,从教育指导思想到教学管理,从授课方式到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到教材使用、到实践环节等,都应是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有别于其他学科特点的教育体系,在每门课的施教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而教学法则是贯穿教与学的主线,明明白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学什么、怎样学、如何教”。一句话,高师音乐教育的一切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并服务于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才是最大的师范性。因此高师音乐专业的教育体系必然只能是多能一专、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就此,全院领导、教师逐步达成了共识:明确培养目标,突出师范性。

五、拓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口径

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复合型人才。因为科学技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每种社会职能也无不交叉涉及多种领域的业务,势必要求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复合化。我们要求学生按前面培养目标努力做到“多能一专、先博而后深”。

所谓“多能”是在专业知识的范围内,力求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扎实、全面及求得知识能力结构的多样化,以利于增强人才的灵活性、适应性;在“多能”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一个课程作为提高与发展的专长方向,以满足音乐教学各种工作岗位的需要,也利于发挥人才自身的特长。“多能一专”型人才则蕴集了无可估量的能量,将大大推进整个音教事业的发展。

我院在拓宽师范生业务口径的途径有,如:

1、增设电脑音乐基础课程,讲授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及课件制作知识等;

2、在音乐教育学课程增加国家音乐课程标准等最新内容的讲授;

3、扩大选修课,除传统选修课声乐、钢琴、电子琴、手风琴、民乐、作曲理论、舞蹈等课程以外,增设教师口语、播音与主持、音乐鉴赏等一百多门选修课程,大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实用性。版权所有

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与水平是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重要条件

1、认真学习“新课标”,明确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师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就是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即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的出台,给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基础音乐教育师资的“摇篮”,其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不仅直接影响到《课标》的实施,而且也关系到本身的生存和发展。然而,要使学生日后服务于基础教育,教师就首先要立足为基础教育服务,因此我们认为要求教师学习贯彻新课标的新理念新要求新做法是十分必要的。

在学习中,我们的老师充分认识到《课标》所阐述的十个新的基本理念,更是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在不同的层面和侧面上,均体现出鲜明的人文精神:

培养学生美好情操和健全人格——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发展学生音乐兴趣,终生享受音乐——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使每一个学生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音乐中受益——面向全体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注重个性发展;

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重视音乐实践;

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想象力——鼓励音乐创造;

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倡学科综合;

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弘扬民族音乐;

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理解多元文化;

让学生有健康的心理承受能力——完善评价机制。

新课程给音乐教育最根本的变化将是学生音乐学习方式的变化,这一点,也正是音乐课程改革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明确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强调学科的综合性,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课程评价要发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化时代”和“学习化时代”,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习者固定的知识,而是转向塑造学习者新型的自由人格,音乐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感受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终生热爱音乐,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生活以及学会如何生存。近十几年来,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变化和发展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可喜局面,体现了21世纪音乐教育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版权所有

2、加强师资队伍和学科人才建设也是我院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我们采取的办法是:

(1)“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学习借鉴兄弟院校先进教改经验,改进我院教学管理。通过派员赴美、加、日、俄、越、泰等国和港澳台地区访问、交流和演出,邀请美国朱利亚音乐学院、伊斯曼音乐学院、波兰音乐学院肖邦钢琴学院等中外著名专家教授来院讲学,以及举办“乐器演示会”等活动使师生们开拓了艺术视野,学到国内外许多新的音乐知识及新信息。

(2)注重业务学习和提高,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连年派出部分教师分赴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著名音乐院校进行学习、访问、交流,或赴北京、上海的重点音乐院校学习进修。并且由院领导带头率全院共有20余位中青年教师参加“音乐学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研修班”学习并已顺利结业。此外,部分青年教师已考上硕士研究生,另有一批青年教师积极地就读在职研究生,形成全院重新学习充电提高业务水平的良好风气。

七、高师音乐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成果

我院经过几年来教育教学的改革,并已初见成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强调音乐师范生应练好“音乐书法”——即乐谱书写的基本功,并在新生的《乐理》课及毕业班的《配器常识》课上加以严格要求,同时充分发挥《配器常识》课综合性、实用性、创造性较强的特点,使这门课成为提高学生的音乐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能解决实际应用的课程。

(二)

改革音乐学院式的视唱练耳教学探索有师范特色的视唱练耳教学路子。建立视唱分级教材及分级考试制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保证全体学生按教学大纲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让部分学有余力以及有兴趣继续学习视唱的学生能向更高级别层次迈进;运用固定调唱名与首调唱名法并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视唱的熟练程度和贺御能力得以提高,这些均大大提高了视唱练耳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三)改革《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三门史论课的授课方式,由原来的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改为教师课堂授课与指导学生自学并举方式,教师隔周上课讲授本课主要内容,并列出参考书目及布置课后作业、论文题,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学会更充分地利用图书馆、欣赏室等的各种信息、资料,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这三门课的参与意识和自学能力。

(四)在键盘乐器的教学中,采取了小组课、集体课与个别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改变了原来钢琴、手风琴课单纯“一对一”式的授课办法。学生在集体课或小组课上,不但能互相观摩学习,学到了演奏技巧,还学到了如何教学的方法。由于在集体课中运用了先进的数码电钢琴教学系统进行教学,其教学效果优于个别课的授课方式。钢琴课还准备在2004新学年启用分级教程教材。

(五)加大对音乐教学的投入,早在1991年建立了全国高校中最早的电钢琴教学系统,后又相继增建了电子琴教室、midi教室、教学录音工作室等。

(六)应对基础教育的需求,将电子琴课纳入了必修课,还提出并推行“手风琴与电子琴同步教学”的课题,大胆进行相关教学实践,使学生在这些健盘乐器的学习上融汇贯通,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很受学生欢迎,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

(七)将原有的钢琴、和声、钢琴伴奏编配几门课三门课程串起来成为一个大的课程组合,将这些课程的教师组成课题组,根据这几门课的最终要求来设计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计划、教学方式:钢琴(演奏、歌曲伴奏及一些简单规范的键盘和声弹奏训练相结合)——和声(和声知识与规律、习题、作品应用的分析与键盘和声弹奏训练相结合)——钢琴伴奏编配(加强钢琴伴奏织体音型的移调训练、伴奏编写、即兴伴奏配弹等)。加强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

(八)及时将《电脑音乐基础》作为必修课。我们充分认识到,在21世纪,主导知识经济的必将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计算机是打开21世纪大门的金钥匙”这一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计算机作为最基础、最前沿、发展最快的学科和专业,是当今迅猛发展的信息科技中的核心,它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电脑音乐制作技术是打开新世纪音乐殿堂大门的金钥匙”的理念同样地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士所接受,应对基础教育的要求,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学习计算机,学习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就成了高等音乐教育教学的需要和必然。早在2000年,我院便为全体学生开设了《电脑音乐基础》的课程,使广大学生能尽快地结合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来进行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的学习。进而学习和掌握音乐教学课件的制作、开发和应用,收到非常好的效果。许多学生在毕业实习就制作和应用音乐课件进行教学,受到学生及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

(九)声乐课改变以往套用音乐学院声乐专业一对一个别课的授课方法,进行了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的办法的尝试。努力将教学法贯穿于整个课程当中。

(十)舞蹈课得到了重视与加强;增加了课时;设立了侧重舞蹈的选修;教学内容中还增加了校园小歌舞编排等方面的实用技能学习。

(十一)2001年开始至今,在《音乐教育学》的课堂上组织全院学生学习贯彻国家音乐课程标准,了解最新的音乐教育理念、了解新课程音乐标准的音乐鉴赏与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的教学方法,并从新的角度认识音乐教育的功能、目标,音乐教学原则、音乐课程理论、音乐教学艺术、音乐教学(含教育实习)指导策略、现代音乐教学技术、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与培养措施、音乐教育研究、国外著名音乐教育体系运用等。使全院学生注重国家新音乐课程标准颁发后新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密切联系了我国和我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最新教改实际,并实践于教育实习中,有助于培养音乐师范生成为新型的合格音乐教师。

(十二)大力加强艺术实践,将艺术实践作为一门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中,并进行考核和量化评分。艺术实践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下乡采风及创作实践。广西地处少数民族地区,每年3月,是少数民族民俗艺术活动较多的时期,我院坚持安排二年级学生下乡采风,同时就地搞当地学校艺术教育状况调查活动,对学生进行直观的民族音乐艺术教育,让他们了解基础教育实际情况,大大增强他们学习民族文化艺术的兴趣和坚定他们从事音乐教育专业的决心,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同时激发了他们运用所学知识结合采风的感受,创作了许多音乐作品,有的获全国音乐比赛获奖,有的在全国音乐刊物发表,更多的是自己的汇报音乐会上演,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创作实践,学生们反映了这些活动是“终生难忘、终生受益”

2、组织文艺活动及登台演出实践。如每年举办的音乐教育专业技能五项全能(即演唱、演奏、舞蹈、讲演、板书)大赛、校园文化艺术节、“艺苑杯”声乐大赛、诗歌朗诵、大学生口才及讲演比赛等;还有每学年的教学汇报音乐会、作品音乐会和音乐舞蹈晚会等。让学生有许多机会来展现他们的艺术才华。

3、积极组织我系学生参与社会的艺术实践活动,为学生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我院学生节目曾获教育部举办的大学生艺术节二等奖、三等奖多项,学生合唱团多次获全广西合唱比赛特等奖,并荣获广西区教育厅颁发“广西大学生爱乐合唱团”称号

(十三)多元的音乐教育实习方式。我院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探索与改革:

1、定点实习。加强音乐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已建一批实习基地学校:如有柳州三中、广西壮文学校、邕宁高中、邕宁职业高中、南宁第一职业高中、南宁地区第一师范学校等。

2、学生分散实习,教师带头指导实习。采用了让学生回原生源地实习的办法。接纳我院实习生的各级学校已达200余所,使实习生有更多机会在教学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课外活动能力、班主任工作能力等得到充分的锻炼与提高。同时为毕业生进行毕业“双向选择”提前作了准备,增强了我院与社会各界沟通联系的机会,使毕业生就业途径更多,渠道更通畅,扩大了学院在社会的影响,生源得到扩大。

3、抓好实习准备工作。为使实习生能在毕业学年分散到全区各地实习,独立地进行实习工作,我们抓好了教育见习环节。带领学生到学院所在地——南宁市有关学校听课、评课、参加课外音乐活动的辅导。并在教育实习前一学期,根据音乐教育内容(乐理、声乐、欣赏等)逐项进行试教、试讲,以取得教学的体验,学会分析教材、备课、上课、评课、总结等环节。为他们进行下学期的教育实习打下基础。我院教师还承担省级教育教学科研课题——《音乐师范生教育实际指导策略》,获得的成果很好地直接指导了学生的教育实习工作。

(十四)紧抓毕业论文写作环节。蔡世贤院长、陈玉丹教授一起经过两年多时间开设系列的讲座和积累,完成了近七万字的《音乐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指导》的书稿,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题库,以指导学生通过论文写作,提高音乐师范生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调研的能力、查阅报刊、文献资料的能力和充分利用全方位的资讯的能力。

(十五)2002—2003年,本着适应社会发展、社会需求、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原则,对我院课程衔接进行了较大的改变,使之更合理更有利于学科知识与能力教学的衔接。

1、舞蹈普修课调至一、二年级上课,舞蹈条件及基础较好的学生三、四年级可以继续选修舞蹈课,这样,使学生有了更充分的时间学习舞蹈基本技能,同时有机会将学习的内容融会贯通,应用到实践中。

2、《钢琴伴奏编配》课安排在本科第三学年,专科在第二学年开设,比原来提早了一年开设,保证了学生钢琴学习的延续性和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3、《教师口语》课由原来在第三学年开调在了第一学年上,以保证我们广西少数民族部分学生克服语音不准的问题。

4、将原在最后学期安排的大部分课程分布到前面其他几个学期进行,一改毕业班最后一个学期安排的课程内容较多的情况,让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教学实习、毕业论文的撰写或找工作,做好准备迎接社会的挑选。

(十六)为了应对社会对人才需求方向的变化,拓宽办学思路。增加了音乐学(音乐教育)新的专业方向:电脑音乐制作专业方向、舞蹈教育专业方向。

(十七)《视唱练耳》、《乐理》、《曲式分析》、《和声》、《中国音乐史》、《音乐教育理论》等课程,将最适应教学需要的教材应用到教学当中。

(十八)改革招生考试。招生确保规模扩大和生源质量两方面的需要。1996年始,我院积极承办广西高校艺术类专业统考工作,改过去各院校分散招生为全区(省)性的统考,贯彻执行宽口径、重基础、重素质的选拔性考试,考试的内容、形式和评分办法、评分标准都有统一的要求和规定,使考试走向标准化、规模化、科学化。统考成绩在区(省)属院校同类专业中通用,改变了一校一考,报多校必多考的状况,有利于考生公平竞争;有利于学校公正选拔,有利于合理利用生源,提高音乐专业新生的整体质量,并有利于减轻考生的负担,深受学生及家长欢迎,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坚持了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服务于基础教育,坚持了应对社会需求,坚持了多能一专、先博后深、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坚持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了突出师范性,坚持学习借鉴传统音乐学院式的音乐教育体系而有所突破创新……。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路子是正确的,成绩是可喜的。然而,时代在不断前进。应该看到,虽然在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新的伟大工程等方面,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同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前者也向后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高师音乐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不仅势在必行,更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地深化,不断探索并形成有中国特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等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体系。

我以为,改革和与时俱进地发展,是我们高等音乐教育专业永恒的课题。有志者共同努力吧!

注:1、参考书目:

①《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5月。

②《面向21世纪教育目标研讨会报告》潘懋元著。

③《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突出师范性,探索新的面向21世纪的教学体系》

蔡世贤吴远雄合著

第4篇

小编告诉你:学校概况:莫扎特音乐艺术大学坐落在著名的音乐文化之都萨尔茨堡、莫扎特的诞生地。这里每年举行具有世界最高水平的音乐戏剧节,凡是熟悉世界文化史的人都知道萨尔茨堡在世界文化和音乐艺术史的价值。

莫扎特音乐艺术大学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音乐学院之一,师资力量雄厚、加上位于阿尔卑斯山区最著名的萨尔茨堡地区。人杰地灵、名人辈出。该大学对中国学生不收取学费。中国学生在通过入学考试后,无德语基础(零德语)的话,可学习一年德语,然后再进入专业理论的学习。

学 费:公立大学免收学费

学 位:硕士

录取方式:学生到奥地利参加校内考试,考试合格后录取,如未录取,可以负责推荐到其他音乐学院就读。

河北某大学毕业生:请问在比利时留学可以打工吗?收入多少?工作好找吗?

小编告诉你:比利时的打工政策是留学生每周打工最多20小时,必须办工卡。绝大部分留学生都选择在中国餐馆打工,暑期可工作一个月。打工收入因人而异,基本上在中国餐馆打工大约是18-24元人民币左右。一般餐馆的工作比较好找。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小刘:请问德国的高等院校有什么特点?德国高校的学制是怎样的?如何适应德国大学的学习?

小编告诉你:德国高等院校的特点:德国许多大学均有数百年的历史。综合大学主要是培养科学后备力量,其毕业生通常都有较强的独立工作和科学研究能力。伴随现代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需要培养大量具有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能力的专门人才。因此,近二、三十年应用技术大学应运而生,其教学密切联系实际,毕业生除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外,实践能力很强,因此受到企业的欢迎。艺术院校提倡发展个性和创作自由,最大限度地培养和发挥个人的创造性。

学制:德国高校因类别和专业的不同,规定的学习年限也不同,但一般为4-6个学年,每个学年又分为两个学期,即冬季学期和夏季学期。也就是说,综合大学至少要修满8-12个专业学期,但由于必须和选修课程甚多,毕业论文的要求甚严,学生往往需要延长1-2年时间方能完成全部学生,应用技术大学课程安排紧凑,包括实习在内至少要修满8-9个专业学期,学生无特殊原因不得任意延长学习期限。艺术院校通常需要读7-10个专业学期。

如何适应:德国高校享有一定程度的“自”,可自行决定聘任教授和招收学生。同时实行“学术自由”。除少数必修课外,学生完全可以根据专业要求和自己的志趣安排学习计划。“保姆式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入学后往往感到茫然,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能适应这种情况。因此,想到德国去读大学,除经济条件外一定要有优良的学习成绩,较强的独立工作和生活能力,高度的学习自觉怀和健康的体魄。否则,即便入了大学也很难完成学业,为尽快适应这种情况,扎实的德语知识和熟练的运用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

黑龙江的张小姐:请问到韩国留学的语言签证和学生签证有什么区别?

小编告诉你:C-3为语言签证,时限为三个月。D-4、D-2为学生签证,时限为半年至一年,可以在韩国续签,续签工作由学校来完成。韩国政府规定,只有持有学生签证,才能合法打工。否则视为违法,即使找到工作,老板也不肯冒险出高薪雇用一个持有语言签证的学生。

江苏的小琳:听说在日本预定居留一年以上的外国人一般要加入国民健康保险,请问对留学生是否还有医疗补助?

小编告诉你:在日本预定居留一年以上的外国人加入国民健康保险后,在看病时只负担医疗费的20%-30%。“留学”资格的学生还可享受医疗费补助,个人实际负担全部医疗费用的6%。

留学英国的王先生:请问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怎样计算工龄?

小编告诉你:1、公派出国进修人员和访问学者,在批准出国留学的期限内,国内工资由原单位照发,国内计算工龄。公派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后,在批准攻读博士学位期限内,国内计算工龄。公派出国攻读学位的在职人员,在学习期限内的国内工资待遇按国内同类人员的有关规定办理。

2、公派留学人员,凡是由原单位发放工资的,其在批准的国外延长学习期间的国内工资照发。未经批准逾期不归的,一年内停薪留职,一年后是否保留工职,视不同情况由派出单位决定。

3、在职人员获准自费出国留学的,从出境的下一个月起停发工资,保留工职一年。

留学美国的赵女士:请问怎样办理国外学历评估?

小编告诉你:由于各国教育制度、学位名称及学位授予办法不尽相同,国内众多用人单位对外国的教育和学位制度缺乏了解,难以确认外国教育机构颁发证书的真伪和层次,致使一些留学人员迟迟不能落实工作单位,或者虽已就职,但在工资待遇和职称评定方面也遇到麻烦,为使留学人员所获学历和学位证书得到合理认可,帮助国内用人单位妥善解决留学人员应享受的相应待遇,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国际合作处从1992年开始对留学人员在国外所获学历学位证书进行评估。中国留学服务中心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有条件从事学历评估的机构。

需要提供的评估材料包括:

1.出境前最后学历学位证书证明;

2.国外学历证书复印件,验看原件;

3.国外学习成绩单或论文引言复印件,验看原件;

4.我驻外使(领)馆出具的《留学回国人员证明》原件;

5.护照复印件,验看原件;

6.申请人留学所在院校的国际互联网网址。

北京地区的申请者,本人须持应交证件及有关材料,直接到留学服务中心国际合作处办理评估申请,填写“留学回国人员国外学历评估申请表”,并交一定数额的评估费和证书翻译费。

第5篇

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成立于1994年,是云南民族大学的特色学院之一,是云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民族艺术研究传习基地”,设有“民族文化艺术发展研究中心”,也是美国“美中艺术交流中心”云南合作计划的重要合作单位。学院现有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美术学、艺术设计五个本科专业,共11个专业方向,是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余人。学院具有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推荐权。学院现有专业教师5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5人,硕士生导师10人,分别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敖德萨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等国内外知名学府。学院学术氛围浓厚,科研成果丰硕。近几年来,学院教师获“国家社科基金”、“云南省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等项目16项,出版教材和专著12部,在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在国内各类舞蹈比赛、音乐比赛、艺术设计比赛、美术作品比赛中多次获奖。学院教学条件优越,有琴房100余间,多功能演播厅2个,舞蹈排练厅8个,专业画室58间,民间工艺作坊6个,艺术设计专用教室10间,天光教室2间,展厅3个。有专门的图书资料室,藏有丰富的艺术类图书资料和音像资料。

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2年,是学校直属的应用型技术学院。现有8个应用型本科专业和16个高职专科专业,本专科在校生2424人,专任教师60人,教授、副教授19人,外聘教师近600人。拥有计算机应用及软件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项目、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和云南省重点建设高职高专示范专业。现有3个艺术类本科专业和5个艺术类专科专业。建有艺术类专业教学实训室8间。学院2009年参加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共有35件学生作品在云南赛区获奖,11件作品在全国评比中获奖,同时获、省级优秀组织奖。

云南民族大学文化学院(玉溪九龙池校区)是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由云南民族大学与玉溪九龙教育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于2011年8月共同组建,是直属云南民族大学的全日制学院。学院坐落在玉溪市工业产业园区,毗邻风景秀丽的九龙池公园,占地300余亩,拥有良好的教学、生活和工作的硬件设施。现有师资7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0余人,博士、硕士30余人,有教育部评估专家、质量工程项目评审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优秀教师多人。任课教师师资库拥有来自一线的、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500余人。

经云南省招生考试委员会批准,云南民族大学艺术类舞蹈学专业、音乐表演专业在云南民族大学单独设点进行专业考试。

一、招生专业与计划

云南民族大学2012年艺术类专业招生计划

学院 招生专业 层次 合计 招生计划(人) 学费标准 (元/年)

云 南 河北 山西 辽宁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广西 湖南 重庆 四川 陕西

艺术学院 舞蹈学 本科 100 75 4 4 4 - - - - - 4 5 - 4 8500

音乐表演 55 35 3 2 - - - - - - 5 5 5 - 10000

音乐学 40 30 - - - - - - - 3 3 4 - - 8500

美术学 110 90 2 - - - 5 2 - 3 5 - 3 - 8500

艺术设计 125 105 - - - 2 5 2 2 - 5 - 2 2 10000

职业技术学院 动画 50 50 - - - - - - - - - - - - 10000

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 120 120 - - - - - - - - - - - - 10000

艺术设计 专科 50 50 - - - - - - - - - - - - 10000

文化学院(玉溪九龙池校区) 艺术设计 本科 100 100 - - - - - - - - - - - - 10000

合计 750 655 9 6 4 2 10 4 2 6 22 14 10 6 - - -

实际招生计划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部门公布的为准。

二、报名条件与资格

考生报名资格按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省级招生部门的规定执行。符合户口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公室公布的报考条件,有较好的艺术基础,品行端正,身体健康,符合普通高校招生体检标准,美术类专业考生应为非色盲、非色弱。

三、专业考试

云南省内的考生,舞蹈学、音乐表演两个专业使用云南民族大学单独组织的考试成绩,音乐学、美术学、艺术设计、动画、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专业我校认可云南省统考成绩。

云南省外的考生,我校认可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考(或联考)成绩。

(一)舞蹈学、音乐表演专业云南民族大学考试报名

报名时间:2011年12月21日—2012年1月3日

报名须知:2011年12月21日至2012年1月3日在云南民族大学招生网“报名系统”进行网上报名(报名网址为202.203.144.12:82)。

注:领取准考证时也可现场报名,但为了能尽快安排专业考试,请尽量在网上报名。

(二)舞蹈学、音乐表演专业云南民族大学考试准考证领取

领取时间:2012年1月5日—6日8:30—17:30

领取地点:云南民族大学教场校区排练厅(昆明市五华区教场北路190号,乘65路、104路、105路专线、139路、157路、168路公共汽车到教场北路口站下车即可到达)

第6篇

郑慧博士,这位曾经在练琴时也开过小差、偷过懒的六岁小女孩;这位曾经是香港演艺学院的首届毕业生,以过硬扎实的基础功底打败过许多参赛选手的佼佼者;这位曾经在16岁时获得美国著名音乐学府――寇蒂斯音乐学院录取的幸运儿,也曾在求学过程中遭遇彷徨、孤独、无助……如今,她拥有深厚的音乐素养,擅长融会贯通众学派之长,及对乐曲的个性演绎,善于营造出成熟高雅的音乐氛围,已成长为香港著名钢琴家、世界钢琴界一颗闪亮夺目的明星。

国内国际誉纷呈

初识郑慧博士的人,易被她身上所携带的音乐人特有的气质所吸引:恍似一湾清澈明净、温柔安静的泉水,水中有蜿蜿蜒蜒、百折千回;又恰如一段明媚流畅、婉转悠扬的钢琴曲,曲中有静好的时光、灿烂的风霜……而她在音乐之路上所取得的奖项和荣誉,更加使人惊叹、钦佩。

1999年,郑慧在纽约州立大学获得音乐艺术专业博士学位,返港后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演艺学院。她在钢琴演奏方面拥有超凡的天斌,指间的才华展示出她融会贯通众学派之长的实力,且善于个性化演绎音乐,其深厚的音乐素养,擅长营造出成熟高雅的音乐氛围。享誉中外的著名钢琴家、迄今中国和世界所有华人钢琴家中,在世界最高国际钢琴比赛获奖级别最高的人之一――刘诗昆曾这样评价郑慧,“她的钢琴演奏手指灵敏,技术娴熟,音乐通透,表现细腻,情感充沛充满灵气。”《信报》乐评也给予了她很高的评价,“郑慧的精彩演出令人拍手称赞,欢欣鼓舞,弹出香港人的志气和光彩。相对乐队的威力,郑慧可以弹得更辉煌,不仅力度雄浑跃宕有致,更加得心应手展现出俄罗斯风范的恢宏浑厚。”而华人作曲家里交响曲创作的佼佼者之一陈永华则认为,“郑慧细致而富音乐感的琴音,重拾钢琴优美的传统。郑慧这位钢琴诗人,堪作青年钢琴家的典范。”

2009年5月,郑慧博士获邀参加于塞尔维亚共和国举办的“世界钢琴会议”,是唯一一位代表香港参加是次世界钢琴会议的博士;2009年4月,她与中央音乐学院EOS交响乐团,于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穿越古典-贝多芬与舒伯特•伟人的脚步”系列交响音乐会,成为首位香港钢琴家于北京国家大剧院献技……类似的盛事,对于她来说,不胜枚举。

凭藉着精湛的琴技以及个性演绎,郑慧博士在国内外各大钢琴赛事上频频获奖,是香港杰出青年演奏家大奖的获得者,亦在多个国际音乐比赛中不让须眉,包括美国京士维尔国际钢琴大赛、美国真娜•巴侯雅亚洲区选拔赛和纽约奥加•卡素维斯基钢琴大赛……

在不断地学习与探索当中,郑慧博士的乐踪遍及世界各地,成功地举办了多次钢琴独奏会和协奏曲演奏会,曾于林肯中心、卡奈基音乐厅、甘乃迪中心、丹麦蒂沃利演奏厅、加拿大班夫艺术中心、北京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广州星海音乐厅、香港大会堂及香港文化中心演出;曾与莫斯科管弦乐团、纽约石溪管弦乐团、丹麦奥登斯交响乐团、耶鲁管弦乐团、中国厦门爱乐乐团、四川交响乐团、香港管弦乐团、香港小交响乐团、香港中乐团及澳门中乐团合作过;也曾与古斯塔夫•迈耶、罗伦史密夫、黄大德、叶咏诗、郑小瑛、麦家乐、胡咏言、阎惠昌等国内外著名指挥家合作;还曾与杜美、吕思清、李传韵及王健等多名国际音乐好手合作表演;她更在多个亚洲及国际音乐赛上担任评判……

每一个足迹,都是郑慧博士在音乐路上拾级而上的见证;每一次演奏,都是她生命中最开心而舒畅的时光;每一个掌声,都是她最乐于接受的和最渴望得到的赞赏。然而,就是在这些来之不易的赞赏和荣誉当中,人们都深深地体会到她在音乐追求路上的坚持与付出,这些更使人耐人寻味!

精雕细刻玉始成

俗话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每一个想成为珍珠的人,每一个希望有所成就的人,都应具备面对困难挫折的勇气和执着,一颗持之以恒的信心和决心,敢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从而达到另一高峰!

在面对难关时,郑慧博士想到的是智慧与毅力。初生牛犊不怕虎,她16岁报考了极负盛名的费城寇蒂斯音乐学院,与9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钢琴优才生竞争仅有的三个录取名额。“到那一看,哇,大家都非常优秀,而录取的名额也太少了。看到这个情况之后,我就告诉自己‘不要想那么多,既然是控制不了的问题就不用去想了,专心准备考试’。”

在一番心理暗示之下,她心无旁骛地用心备考,并顺利地进入第二轮的考试,当她考完第二轮考试回到酒店时,非常意外地收到了来自寇蒂斯音乐学院的电话,“你被录取了。”“哇,当时我简直不敢相信,以前很少有这样的破例,都是需要经过一个审定的过程。”原来,郑慧身上所携带的那份音乐灵气和才气,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同时也正是寇蒂斯音乐学院所寻找的。

带着极度的兴奋和喜悦,郑慧进入了寇蒂斯音乐学院学习,然而在开学不久,她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以前在国内就读时,我只需要把曲谱背好,准确无误地演绎就可以了。但是在寇蒂斯音乐学院,老师听完我的演奏以后,很惆怅地说,‘为什么?我在你的音乐里听不到情节和故事?’”老师这样一问,把她给问蒙了。被这样疑问之后,老师叫她回去思考,这样一来,郑慧更加迷惑了。按照寇蒂斯音乐学院的规定,如果学生的表现达不到学院的要求,任何时候都有可能被退学,而另一方面,由于天气的不适应以及环境的陌生,时值16岁的她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无助当中,“那是我在学习钢琴当中,度过的最艰难的一段时间。”不过,她从未想过放弃。

最初,郑慧按照在国内的学习方法,不停地练习,直到受到了楼上楼下室友的投诉才作罢,由此她也开始去寻找其它的解决办法。“光练看来是行不通的,我就去找同学探讨,庆幸的是同学们都抱以一个非常开放的心态,毫无保留地与我分析和交流。”在与朋友同学们的苦苦研究之下,郑慧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理解音乐里所述说的故事,带感情地演绎作曲者所想要表达的情绪和情节。“那段时间,我整个人都变了,在音乐上表现得更有灵性了,看东西的视野也扩阔了许多。”

攻克难关过后的欣喜是不言而喻的,到如今,郑慧博士回首当年在寇蒂斯音乐学院刚开始的磨合期,仍由衷地感叹道,“那段时光是非常值得记忆的,不仅在学习上懂得了独立思考,在生活上也学会了照顾自己,这是克服了许多困难所取得的成长。但人就是需要有这种毅力、钻研和学习精神。”

当然,能在以后取得如此辉煌耀眼的成绩,郑慧非常感激自己父母亲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特别是父亲对她的鼓励、支持以及坚持。“六岁时,爸爸带我去听音乐会,之后问我喜欢什么乐器。当钢琴一出来时,我便被它的优雅气质所吸引了,而且它还是乐器之王,可以演奏出其它所有乐器演奏出来的声音。”同时,郑慧的父亲在心里也暗暗地为她画下了未来的模样:他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钢琴家,坐在神圣的音乐舞台上优雅地独奏……

为使郑慧学好钢琴,父亲为她找到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当时老师对我的要求非常严,一堂课两个小时,主要以教技术为准,留下半个小时弹一些歌曲,如果让现在的小孩坐在那里就受不了,但就是那时,才打好了我扎实的功底。”但是,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讲,坐在那里学两个小时的课程确实有些为难,因此当时郑慧也会给自己偷懒,“小孩子时天天练琴也会觉得枯燥,当爸妈不在家时,我们就偷懒,一听到父亲快要进家门时,便马上打开琴弹起来,弟弟就赶紧画画。”至今当提起这些时,她忍不住爽朗地大笑起来,“但是,这样的骗局不会坚持太久,一上课就露馅了,于是爸爸经常在周六时陪我练琴,练得好就会带我去外面吃饭,那个时候能出去吃一顿是非常难得的,我知道,虽然父亲不说什么,但那就是一个很大的奖励。”由此而来,领会到父亲那种深深的期望,她也不敢松懈,奠定了非常过硬的琴技基础,并在以后的音乐路上走得步步稳实。

许多年以后的今天,郑慧早已实现了父亲当年的愿望,成为了香港著名的钢琴家,还以一颗回馈感恩的心,以音乐感化人、帮助人、教育人、培养人……

感恩回馈爱满城

近年来,郑慧除了任教之外,一直不遗余力地活跃在各种慈善音乐活动当中,其无私的付出,众人有目共睹。

2009年12月10日晚,郑慧站到了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的“香港十大杰出青年选举2009”领奖台上,成为了八位杰青中的唯一一名女性。她在获奖时表示,自己当年也是靠优异成绩拿到奖学金,才能争取到受最好教育的机会,她更希望,可能为下一代音乐爱好者做些事情,为他们创造更多发展机会。

原来在一路的求学过程中,她的成绩为自己获得了为数可观的奖学金,特别是有一次,她赢得了两万元的奖学金。“那时候,两万元对于我来说是非常大一笔钱,有了这些奖学金,我才得以获取很好的教育,包括在寇蒂斯音乐学院学习时,也是用奖学金度过的。”

在求学的过程,郑慧接受着来自社会的援助,心中自是非常感激,随着岁月的流逝,这种感激在心中生根发芽,慢慢地使她拥有了一颗感恩之心。“当年,我非常开心能获得别人的馈赠,但施比受更有福。今天,就是我回馈社会的时候了。”目前,她担任着中央音乐学院香港基金主席,专门支持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她认为,香港拥有地理和制度方面的优势,很适合做音乐开放的窗口。她表示,以后希望举办更多的工作坊、音乐会和夏令营,让外界了解中国的古典音乐。为此,她尽可能地创造机会,使国内优秀的音乐学子走出国门或争取国际交流机会,得以全面提高学子的水平;并邀请世界知名音乐家,与国内音乐家切磋技艺……

另外,从事音乐教育多年以来,郑慧博士非常享受老师这个角色,“老师和学生讲究缘分,两者双方相扶相持,学生踩在老师的肩膀上踏上一级,老师再扶学生一把,这种感觉,真是太美妙了。”她也常提议孩子们多走出户外,丰实幻想力。“因为每一个曲子都有作曲家想讲的东西,演奏者就需要有这样一个幻想力,能够把作者想要述说的东西很好地表达出来,使听众在曲中能听到其中的故事情节。这种情景重现需要极为丰富的幻想力,这种幻想力是从生活当中来的,孩子们多看一些卡通片,多接触大自然,可以得到很好的提示。”

郑慧博士在教育方面一边做,一边发现,一边摸索,找到自己更明确的前进方向:普及音乐教育。“学习音乐,可以使人得到熏陶,提高素质,懂得感恩。不过遗憾的是,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为考级而学钢琴的现象,而我认为,考级是一个鞭策而不是一个目标,所以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改变这一状况。虽然这种观念若想得到转变不容易,但却是非常值得去做的一件事。”在未来,郑慧博士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停下手中忙碌的工作,去听一场洗涤心灵的音乐会,陶冶情操。

抱着“珍惜时间、精益求精”的人生观念,她从不计较花费时间去学东西,“知识是自己的,学到了总会有用得着的一天。比如我以前所学的德文,起初并未有太多作用,但最后竟然是用德文通过博士的论文答辩。”由此,她更加坚定自己的初衷,抓紧所有的时间,尽可能地学习,提升自己。

郑慧博士,这位极富音乐天赋的著名钢琴家,在音乐中享受生活、体会人生,以音乐演绎出了生命精彩,以音乐不断地回馈着社会和国家,展现了一位音乐人的真正模样,谱写了一位音乐人的美好赞歌!

第7篇

一、德国音乐教师教育的优良传统

德国的音乐教师教育起始于19世纪初期,20世纪60年代后逐渐发展形成完善的音乐教师教育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些音乐教师教育的优良传统。包括:

1 双轨制与分级培养模式

德国的音乐教师教育分为两大类:普通学校音乐教师教育、音乐学校教师以及私人专科音乐教师教育。它们在培训机构、培养模式和就业出路等方面都各不相同,形成了各自的特色,笔者称之为音乐教师教育的“双轨制”。普通学校音乐教师教育采取分级培养:

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名称:LehramtMusik an Grundschulen=L1):

中学音乐教师(专业名称:LehramtMusk an Haupt-und Realschulen=12);

高中音乐教师(专业名称:LehramtMusik an Gvmnasien=L3);

特殊学校音乐教师培养(专业名称:Lehramt an Sonderschulen=L5)

其中L1、L2一般由大学音乐教育系/学院、教育学院音乐系培养,L3由专业音乐学院培养,L5一般由有特殊教育专业的教育学院和专业音乐学院共同培养。它们在内容和结构上类似,但具有不同的学习重点和职业指向。当然这也只是大体分工。在有些州也有例外。

2 “多能”目标与“多专业性”

德国中小学规定,每位教师必须具备执教两门学科的能力。2004年。德国文化部颁布的“教师教育标准”,明确指出学校教师应有“授课、教育、评价、革新”四个方面的能力,不仅要上好课,还要对学校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因此,德国教师教育具有“多能”目标与“多专业性”的培养特点,强调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除了第一专业之外,必须再选择至少一门其他学科作为第二专业,小学教师甚至要求有两门副专业。

音乐教师教育也不例外。学生不仅要选择分级的音乐教师专业。还得选择一到两门其他学科,如果是在专业音乐学院就读,后者常常需要到其他大学同时修读。其课程可以分为三大块:音乐以及音乐教育、第二专业、教育科学。其中第一块内容由学生注册的音乐院校执行,其培养目标定位于使未来的音乐教师具有艺术的、学术的和专业教育教学的才能,课程设置围绕着三大块内容,包括表演艺术实践领域、学校音乐教育教学实践领域、音乐基础理论与学术研究领域。

3 严格的国家教师资格制度

德国实行严格的国家教师资格制度,以保证在教育民主下的教育质量。普通学校的音乐教师教育分两阶段进行:(1)大学修业阶段,学习音乐教育专业和另一门自选学科,毕业考试为“第一次国家考试”;(2)作为见习教师的学习阶段。含学校教育教学见习、实习以及在教师指导下的研讨,两年内递交论文并通过教学实践测评和“第二次国家考试”,方可获得教师资格证书,成为正式教师,享受国家公务员待遇。传统的德国教育观念强调学校实践能力在教师工作中的重要性,体现了德国从政府到学生本人对教师职业选择的严肃性――因为教师是培养人的职业,国家的前途与命运维系在教育的成果之上,学生一旦选择教师专业,就得遵从规定,付出比其他大学专业多两年的学习时间。

事实上,德国的教师教育还有第三阶段,即入职后的继续进修。这是学校教师的义务,进修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继续强化本学科专业知识、更新教育科学知识以及增进对当前社会新问题的认识。全国也形成了教师进修的完善网络,这些信息通过网页、专业期刊等广而告知,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要自愿选择。

二、当前改革的焦点

德国教师教育领域的改革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开始。在这场历时10多年的全面变革中,音乐教师教育领域的上述优良传统被全面继承下来,各校改革的焦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制变革

“博洛尼亚进程”要求在欧洲实行统一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制度,撼动了德国高教体系的核心――德国的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只有硕士和博士两种学历层次,没有学士学位,学生大学毕业获得第一个学位的学习时间明显长于其他国家。改革意味着要将原有的一贯制的硕士学习分为“学士、硕士”二级学制,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生就业和继续深造组合的灵活性以及与国际接轨的对等转换。学士学位毕业者具有立即进入就业市场的资格,或者有权选择继续攻读硕士。德国政府与教育界一方面支持学制改革,另一方面坚持认为,为保证教育质量,作为学校教师必须至硕士毕业才能入职。

2 课程重组

新学制的建立。不仅仅在学习时间上有变化,更在学习结构与内容上要有调整。音乐教师教育领域的课程改革具有以下特点:

(1)以“模块化”课程设置使学习计划清晰化。不同课程模块的设计,聚焦于学生作为未来的学校音乐教师必须掌握的各项基本能力,每一个模块由多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组成,有必修和选修课程,其共同目标在于传授与形成某一共同的能力。这样的模块化课程设置,将具有共同能力目标的课程归类,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也给学生提供更大的空间来相对自由地选课。这些模块按照不同的难易程度设置在不同的学习时段,使学习计划更清晰。

(2)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保证学生能力的形成。德国高等音乐教育有几种基本的课程形式:个别课、小组课、集体大课、练习课、研讨课。尤其是大量的研讨课,一般采用专题研究的形式,以学生作报告和讨论为授课基础,教师只起指导和补充作用。这种课堂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独立的研究能力、思辨能力与课堂表达能力大有裨益。

比勒菲尔德大学教授克劳森提出了另外四种教学形式:“理论课”要体现跨学科性,是与音乐学合作的教学形式;“学术性的参观旅行”(例如参观博物馆或音乐节)可以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开阔视野;“工作坊”则让学生亲自尝试与体验各种音乐,可以邀请校外专家或由本校教师主持,以专题的形式集中在某一时段进行,学生至少要根据兴趣选择参加两个;“项目设计”则主要与教育教学挂钩,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些教学形式已经在众多的音乐院校中实行,对于打破

刻板的课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很有益处。

(3)以“学分”量化课程的学习量。学分取代了德国高校以前的“周学时”(以每门课程每周的上课时间为标准计算),以学生完成课程学习所需要的总时间为计算标准,一个学分的分值大约相当于30个小时的工作量,包括听课、课前预习和课外作业、图书馆查阅资料以及考试的时间均应计算在内。

音乐教师教育至硕士毕业必须完成最低300学分,包括音乐教育主专业、自选的第二学科、教育科学、实习、毕业论文等。这被视为从以教师的教学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转变,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

(4)强化学校音乐教育教学实习与加强教育科学理论。学制改革后,“学校音乐教学实习”以及“学科教学法”等模块占有较大的比重,分散在学士学习阶段和硕士学习阶段。例如波茨坦大学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学习章程中规定:学士阶段的实习包括三种形式――在第一或第二学期定期到学校见习、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实习理论、学校短期实习;硕士阶段有四个月的驻校实习,包括教学法、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实践。此外,有关教育科学的理论课程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其出发点在于,未来的教师应当具有坚实的教育科学基础,能够对教育和教学实践问题进行具有教育学术性的思考和论证。

3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变化

教师教育分大学修业和学校见习两阶段的传统在改革中被继承下来。焦点在于音乐教师教育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关系及如何改革,以及大学修业期间的专业教学法知识是否切合教师见习期间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学校方面批评高校的知识太过理论化,没有考虑学校工作实际;高校则认为学生在见习教师阶段仅满足于从实践中得来的“Know how”以及被动适应所谓的学校管理,不可能大力推动教育的发展。一个理想的改革蓝图是,学校与高校放弃各自的成见,精诚合作,强调大学修业期间的实践部分以及教育科学、学科教学法的比重,克服教师教育中两阶段完全割裂的缺点,使它们有机结合,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有音乐教育家预言,尽管在音乐教师教育领域,迄今为止第一阶段被讨论的最多,但随着改革的深化,第二阶段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随着音乐文化、媒体技术的变化以及终身学习理念的普及,持续的进修也将成为学校音乐教师的必需。

三、启示与借鉴

以上德国音乐教师教育的优良传统以及当前改革中的举措与困惑,对于中国音乐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无启示。笔者认为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可以借鉴参考:

1 音乐教师教育的双轨制与分级培养模式使培养目标明确

德国学校音乐教师教育实行分级培养模式是一亮点。这种做法使培养对象确定、培养目标明确,一方面有利于高校分别制定针对性强、清晰可行的培养方案,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各取所长。如果严格实行国家教师资格制度,毕业生出路更明确,教师教育的就业市场也将更明朗化。

2 教师教育的“多专业性”规定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发展与灵活就业

笔者以为,这种“多专业性”的规定将学生修业期间的关注焦点从喜爱的主专业同时引向其他领域,培养了广泛的兴趣,拓展视野,有利于其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也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提供了多样的可能性。例如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如果专职音乐教师开课不满工作量时,也有能力兼任其他课程的教学,而不至于胡乱应付。甚至可能出现由于教师编制问题,以音乐教师为“副业”,其他可执教学科为主业的情况。

3 强调实习与学校教学实践的国家教师资格制度保证教师质量

第8篇

中国原创歌剧“并喷”下的欢与忧

全国当前大约有四十多个歌剧院团,其中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广州、福建、沈阳、重庆等地的十多个歌剧院,每年上演不同数量的原创歌剧。中国原创歌剧进入“井喷”期,仅从近几年上演的原创歌剧(包括歌剧、歌舞剧、实验先锋歌剧、小剧场歌剧等不同类型剧目)的数量来看,已有百部之多,平均每年产出几十部。2013年上半年,全国各院团创作了《苏武》、《苏武牧羊》、《非鸣壮歌》、《八月桂花》、《貂蝉》、《妙扇公主》、《红帮裁缝》、《牡丹亭》、《兰花花》等近20部中国原创歌剧。据说,莫言《檀香刑》也有被改编成歌剧的计划。

有些歌剧人用“欢呼”来表现他们的乐观与希冀。如国家大剧院院长陈平对中国原创歌剧的未来满怀憧憬,他在《国家大剧院的歌剧梦》中总结了近年来国家大剧院在歌剧创作、上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先进的管理模式、经营理念和成功经验。大剧院实行引进来、走出去的模式,一方面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歌剧演员与制作队伍,一方面每年组织培养一批人才赴美国大都会及世界各地学习、考察、观摩先进经验。大剧院在剧目创作演绎方面采用“三步走”的做法:第一年引进国际成功歌剧院的经典剧目,聘请部分主要演员和舞台制作团队、乐队,但大剧院的演职人员参与其中;第二年只聘请个别主要演员,大剧院演职人员(包括乐队和舞台工作人员)为主;第三年全部采用大剧院的演职人员。大剧院通过“三步走”的模式移植世界经典歌剧,培育歌剧市场,培养歌剧人才。从过去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来看,国家大剧院已经跻身于国际一流的歌剧剧院,歌剧团队不断受到来自国际歌剧界人士的认可和赞扬。陈平认为,至2020年,中国无论从歌剧院建设、原创歌剧制作与上演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都将异军突起,将有希望成为“世界歌剧中心”。他乐观的态度代表了部分歌剧人的欢呼。

但是,更多人对“井喷”表示出极度的忧虑。如中国音乐学院金湘教授批判了这种“井喷”现象的同时,也以自己参与“井喷”的无可奈何自嘲。他觉得那些为了获奖、为了献媚于领导的意图固然是繁荣了歌剧创作,但过于急功近利的浮躁作风不利于歌剧艺术的发展。那种歌剧还没开始创作,委约方就已预定了获奖目标的作风确实令人对歌剧艺术的前途担忧。诚然,当前歌剧创作的速度过快,一方面主要归咎于委约方的功利性需求,一方面也是作曲家或者过于不负责任接太多单,以至于过于草率仓促出新作的缘故。

客观上,中国歌剧人才尤其是歌剧作曲人才确实比较紧缺也是一大因由。乐评人陈志音在《中国原创歌剧忧思录》中也嘲讽了歌剧生产制作速度之快的现状,她批评了七天写出一部歌剧的做法,讥讽这种神速超速的做法简直“堪比莫扎特”,愤言这样的作品就是粗制滥造。确实,那种三天写几首歌曲,然后请人用歌曲的风格配器而非歌剧乐队写法,实在不知要将歌剧引向哪样的未来!这种创作态度与当年词作家王健、作曲家萧白用一年半时间创作《霸王别姬》形成鲜明对比。当时他们分居京沪两地,为创作通信多达近300封,两个人讨论剧本、结构、人物和音乐风格,萧白先生在一张约16cm*80cm的白纸上制作了歌剧创作结构图,标明了情节结构、人物安排、情绪场景、音乐风格、调式调性等要素,极为细致。以金曼、陈志音为代表的一些专家甚至认为中国原创歌剧还处于初级阶段,离“世界中心”的距离真的还很遥远,我们不能盲目乐观。

中国原创歌剧与戏曲

西方歌剧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而其传入中国以来,若从1942年《秋子》算起(传统看法),中国原创歌剧已有70多年历史;若按满新颖的推算,已有110年的历史(新看法)。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满新颖说,中国原创歌剧一开始就与戏曲含混一起,所谓用“opera”翻译中国的戏曲的始创者其实是船政学堂第一届毕业生陈季同,1886年在他的博士论文《中国人的戏剧》所提出,此概念被王光祈所接受,并运用于《中国古典之歌剧》中,之后被国人自豪使用至今。实际上国外学者一直将中国的戏曲翻译成Chinese Play或Chinese drama而非Chinese opera。虽如此,中国原创歌剧一诞生就与中国戏曲文化土壤息息相关。最初的歌剧人从当时对歌剧艺术的认识与演艺市场的把握,从戏曲歌剧化、歌剧戏曲化、歌剧话剧化等多方面进行探索,但是他们的探索都没能把握住中国原创歌剧的现代文化身份属性,都没能创作出成功的经典之作。直至《白毛女》的出现,学界才认为这是中国第一部成功的原创歌剧作品。而这部歌剧也是吸收了大量的戏曲音乐语言。

虽然戏曲音乐与歌剧音乐属于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因为歌剧在中国的诞生发展一直以戏曲音乐为参照体系,所以必然深受戏曲音乐语言的影响。陈新凤在《论中国歌剧音乐中的“文学思维”》里梳理了西方歌剧与中国歌剧的不同文化传统。她认为,中国歌剧应该尊重中国文化传统,继承写意审美和文乐相通的习惯。中国音乐自古以来就深受文学思维的影响,发端于声乐思维,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杂剧、明清戏曲,乃至变文、诸宫调、弹词等各类说唱音乐,都离不开语言,这与西方器乐思维和器乐传统有很大区别,中国戏曲音乐的程式性与创作原则、审美与歌剧音乐也有很大的区别。

中国原创歌剧与戏曲音乐的关系过于复杂,以至于有些学者一直呼吁中国原创歌剧必须远离戏曲,担心中国原创歌剧音乐一旦吸收了戏曲音乐的某些元素,就失去了歌剧的意味。但大部分歌剧人还是支持歌剧能适当利用戏曲音乐进行创作。金湘认为,就是必须用歌剧思维贯穿始终进行剧本创作、音乐创作,乃至二度创作、三度创作,中国原创歌剧才能突破当下创作的困境和瓶颈。他的发言得到了积极响应。

章绍同从《中国歌剧创作的现代语境》的角度剖析了现代语境对中国原创歌剧特质的影响。他说,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文化产物,语境反映一个时代的文化环境和一代人的心理环境,不同文化语境产生不同创作语言,不同时期的中国歌剧创作表现出不同的特质,民族化不是狭隘的、简单的去戏曲化,而是要融入现代语境,重视歌剧音乐写作技巧、美学追求、个性音乐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作品。四川师范大学韩万斋教授认为文学艺术应该扎根于民族土壤,不断吸收当代的、外国的新经验、新技法、新观念,而不是脱离本民族的东西而“洋化”,脱离中国人的气质,中国原创歌剧应该面对广大的人民群众,成功的歌剧音乐应该具备人民性。

中国原创歌剧的多元探索与经验谈

中国原创歌剧面临着良好机遇的同时也充满了挑战,中国原创歌剧如何才能与国际接轨,才能在世界歌剧之林占有一席之地?众说纷纭。除了上述“金湘的歌剧思维创作说”,满新颖的“歌剧脱离戏曲阴影说”,中国歌剧院黄奇石等人的“歌剧可以吸收戏曲音乐元素说”等之外,引起众人争议的尚有中国汉语语言的四声说与宣叙调的关系。国家大剧院副院长邓一江认为,中国原创歌剧的宣叙调如何解决中国四声音调与音乐的关系至关重要,很多原创歌剧的宣叙调都模仿西洋歌剧宣叙调写法,由此而出现洋腔洋调的问题,很多听众在听到这样的宣叙调时不禁哄堂大笑,影响了悲剧的欣赏。陈志音、韩万斋等也呼吁认真对待中国四声存在的旋律性问题。金湘指出,这要看作曲家的功力,他举《原野》为例,不同人物用同一曲调,但在不同调性上出现,很好地解决了四声模拟问题。满新颖引外国经典为例,证明外国经典民歌或歌剧经翻译成中文后,出现了音乐所指与能指的不相称,证明语言语音影响音乐形象的准确塑造。上海音乐学院温德青教授插叙说,关于汉语四声与音乐关系在音乐学院作曲系大一就应解决,四声问题属于初级问题。确实,真正优秀的作品是不存在背离汉语四声的问题。也有人指出西方歌剧实际上也是从宣叙调开始的,最初也是套腔,根据资料,历史上的歌剧共有4万~6万多部,其中大部分是巴洛克以前创作的,只是巴洛克以后才基本奠定了现代歌剧创作模式,中国戏曲从本质上还停在西方的巴洛克时期,属于套腔阶段。

北京大学蒋一民教授在《论我国歌剧创作的六个理论关系》中讨论了生活与技巧、民族民间音乐源泉与艺术自律、普及与提高、坚守与创新、多样化与规范化、本土化与国际化等六对关系,可惜没能展开。

在个人经验方面,萧白教授以自己的歌剧创作经验现身说法,他认为首先要认定歌剧的载体是音乐,音乐载体的构成原则是贯穿性、逻辑性和完整性;理清歌剧是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提出音乐结构设计是音乐载体的保证。

温德青在《歌剧可以从儿童抓起》中以其创作的《不来梅的音乐家》为例,从可行性依据、实践性基础和创作构思设想等方面讨论了创作目的、题材选择,剧本改编、音乐素材选定、创作技法等现代歌剧创作经验,他提出的观点引起了广泛的争鸣。韩万斋说现代音乐很多被说成不好听不中听,现在国外流行后现代主义,那么音乐创作也是潮流涌起,以至于有人怀疑这样的音乐是否是算出来的。

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魏扬教授以金湘歌剧创作的和声技法为例探讨中国歌剧作曲技术的新发展,他将歌剧作品分成三类:一种以调性创作作品,如《小二黑结婚》;一种接近于无调性、泛调性作品,如周龙《白蛇传》、温德青《赌命》;一种泛调性、有调性、无调性自由运用,如谭盾《茶》偏向无调性,金湘歌剧偏向有调性。他提出纯五度复合是金湘歌剧创作主要的和声语言之一。

重庆歌剧院院长刘光宇介绍了《钓鱼城》的创作经验。此外,他还针对歌剧创作排演中,提出了导演、指挥、作曲家谁为第一的问题?邓一江从歌剧院排演经验谈起,认为演出制度化才是解决问题的核心。

在外来经验的借鉴方面。李卫在《喜歌剧与拿来主义》中从导演的角度介绍了他的探索。他反对原汁原味的做法,所以他的改编都融进了中国元素甚至是上演喜歌剧演出地的当地方言或当地文化因素,一切为演出市场服务,一切为票房服务,他用做生意来形容歌剧演出,强调歌剧的娱乐性,他坚持用中国的写意化舞美,一是为了更符合表演时空对接,二是用较低的价格获取更大的利润。当然,最为重要的是,他指出导演必须懂得音乐,无论是灯光、舞美、乐队、指挥都要用音乐总谱控制演出。

上海音乐学院张继红教授在《西方歌剧的核心内涵》中论及歌唱和情感是歌剧的两大主要核心,歌剧的歌唱是在有情节的戏剧框架内的歌唱,是融逻辑性、连贯性和具象性为一体的歌唱;动作和音乐是歌剧内心情感的外化,它们一起逻辑结构着歌剧,歌剧同时也是以情感逻辑为结构。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邱桂香博士在《古诺的浮士德博弈形象塑造对我们的启示》制作了一套歌剧分析图示来研究歌剧音乐,还原作曲家在塑造浮士德灵与肉、生与死、性与爱的心理抉择与博弈的音乐手段。她的图示与萧白的歌剧结构设计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上海歌剧院院长魏松提出,中国原创歌剧应该走靠戏曲、民歌、洋歌剧、现代歌剧的多元化道路,要给作曲家自由。他根据自身的经验,提出歌剧创作不应一味只为获奖,而应该考虑市场,不要让一部歌剧一获奖就收入仓库,这是极大的资源浪费。

关于歌剧演出现场与结束语

论坛期间,由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与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联合制作的歌剧《费加罗的婚姻》、《青春之歌》在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厅上演。演出当晚音乐厅内挤满了观众,恰巧当晚空调出现故障,但即便在这样闷热的环境下,众人虽汗流浃背,但依然安静地观赏了历时三个多小时的演出,直至演出结束,音乐厅外还有很多等待退票的观众。这次的演出特邀澳大利亚新爱乐乐团艺术总监及常任指挥陈新禹执棒,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首席曹欢担任首席,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合唱团参与演出,演员则由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与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师生分别担任。

第9篇

关键词:声乐;研究生;音乐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3.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3)11-0234-02

研究生教育的职能是培养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我国面临高等教育的变革,对研究生质量提出新的要求。如今我国许多专业音乐院校、师范院校和一些综合院校的音乐系,都非常重视研究生发展的综合性培养。开设了很多类型的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全面学习发展,于此同时实行学分制,比如课程学分、创新学分、实践学分等,以此鼓励学生不只学习课程理论知识,且兼具综合能力素质和社会实践的能力。作为音乐类声乐专业研究生,应该达到高级教育人才培养要求,与国际化教育接轨。

所谓综合素质,是指人具有的学识、才气、能力以及专业技术特长等综合条件,也称综合能力。而音乐综合素质,是指音乐专业领域内的专业技能、音乐学理论知识、音乐综合能力。专业技能比如声乐、钢琴等;音乐学理论知识比如音乐史、乐理和声等;音乐综合能力比如作品分析能力、音乐鉴赏能力、音乐实践能力、音乐研究能力等。那么作为音乐专业领域内的声乐类研究生应具备怎样的音乐综合素质呢,怎样做才能培养较好的专业技能和相关音乐综合能力呢?下面就这两个问题谈谈我的几点思考:

一、声乐研究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作为声乐方向研究生,唱功是其专业的长项,也是检验声乐学习最直观的标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对比本科阶段的学习,首先是要对发声机能状态有较为明确的认识。比如呼吸机能的力度调控、声区的扩展贯通、音色音量变化的控制等,从而进一步演唱中外不同风格类型的歌曲,完成不同难度的歌曲作品,扩大作品演唱范围,达到精唱与泛唱曲目质与量的双重要求。于此基础之上将歌唱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将歌唱技能运用于不同类型歌曲的演唱中,正确诠释作品风格、塑造艺术形象,声情并茂地表演歌曲内涵。这是作为声乐方向研究生应该研究的内容和具备的能力。

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最重要的是培养系统高效的研究学习能力,规范学习方式,提高交流合作、独立思考解决声乐问题的能力。声乐类研究生首先要明确教学大纲所提的要求,了解各个学期训练的内容以及任务。以一年级声乐研究生为例,应强调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而不是急于完成大的声乐作品,因此应该多听范唱,随堂记录每周一对一声乐专业课、声乐理论课程、声乐讲座、声乐小组课等学习内容,强化正确的声音概念,培养辨别声音正误与纠正错误发声的能力;同时重视声乐技法的基本练习,比如发声练习(呼吸、音阶、琶音、连音、跳音)和练声曲(意大利作曲家孔空编写的高、中、低声部练声曲),还应在导师的指导下,以练唱中外古典艺术歌曲为主,打磨声音,加强呼吸与中声区的练习。每学期划分泛唱与精唱歌曲,泛唱曲目每周一至两首,目的是广泛了解歌曲和音乐风格,积累声乐演唱作品,提高视唱歌曲的能力;精唱曲目从泛唱曲目中筛选,每学期四至六首,每首歌曲需逐字逐句反复练习,使歌唱技术娴熟,能较完整地诠释作品,达到一定的水准。

二、声乐研究生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

声乐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综合艺术,同时又涉及生理学、物理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原理。因此作为声乐方向研究生要具备语言能力、作品分析能力、鉴赏能力、钢琴伴奏能力、表演能力、研究能力等。

(一)语言能力的培养

声乐语言能力是歌唱者对歌曲歌词的诠释,包括读音的标准、语言风格的体现、歌词内容的表达。

培养声乐语言能力首先是对声乐作品的歌词进行分类。一方面是中国歌曲,包括古典诗词歌曲、各地民歌、创作艺术歌曲与歌剧,应当对我们母语的语音、语义、咬字归韵更加精准;另一方面是外国歌曲,包括古典艺术歌(德、奥、意等)和歌剧作品,这类声乐作品应掌握正确的歌词语言读音,发音和拼读要标准,通过多听范读,掌握基本拼读规则,培养语感。此外还应尽可能多的掌握几种歌唱语言,无论是训练语言能力还是帮助我们欣赏声乐作品或者作语言交流,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作品分析能力的培养

为什么不同歌唱家对同一首歌曲的演唱处理会不同,原因就在于其对歌曲的理解不同,而理解不同则是对作品构造的分析具有不同能力。作品分析就是对音乐各要素的解析,如何培养较全面的分析能力,也是培养声乐类研究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问题。

声乐类研究生在读研期间,不仅要涉猎各门专业理论课内容,阅读积累大量中外文献材料,还要学会用所学理论知识来解答声乐作品。分析一首歌曲,首先是了解作品的音乐文化背景,了解作曲家、词作者及其作品创作的时期,历史政治背景;然后仔细读谱分析,大至曲式调式、织体和声,小至休止符、连音线、表情术语、速度力度记号等,明白歌谱上所有记号的含义和用法;同时根据歌曲风格进行分类(艺术歌曲、咏叹调、民歌等),确定作品的情绪基调,透彻理解歌词;最后分析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人物情感以及作品的音乐思想。通过这样系统全面的学习在提高读谱效率的同时提高作品分析能力。

(三)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音乐艺术虽没有绝对的标准,但却有着内在的规范与认可度。内在规范指的是音乐技艺与原理等的正确性与准确性,认可度是音乐评价与认同。声乐学习的基础是辨别声音的正误、培养正确的声乐鉴赏能力,而后更重要的是培养音乐鉴赏能力,从而去感受、学习、评价歌唱家对音乐作品的诠释。

音乐鉴赏能力是一种音乐综合素养的体现,也是一种审美能力,需要提高艺术修养、扩大音乐视野、拓宽知识储备、更新审美观念。艺术在很多时候都是相通的,比如欣赏美术作品、影视作品等,可以通过内在的感知逐渐培养较高情趣的艺术审美能力,学习艺术的内化与释放。其次要欣赏大量不同风格类型的音乐作品以及世界各国音乐家的演唱演奏会。通过多听,直接感受音乐艺术的真谛,训练较为敏锐的听辨能力;多看,学习音乐艺术的表达性,感受音乐作品在二度创作中的魅力;多比较,在同一音乐作品的欣赏中,去比较、归纳和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多思考,思考音乐艺术的同一性、鉴别音乐艺术的差异性,将所闻所感转化为自己的审美体验,并赋于音乐作品之内。

(四)钢琴伴奏能力的培养

每一个声乐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都离不开钢琴,而许多声乐毕业生也会从事声乐教学,钢琴伴奏就是声乐教学中值得重视的一项技能。国外的音乐学院,声乐课有专门的钢琴伴奏老师,被称为声乐生的“艺术指导”,而国内音乐学院对钢琴伴奏的重视度却远远不够。比如在课程设置上,很少有钢琴伴奏课,而大多数声乐小课的伴奏都是由声乐老师承担,属于弹唱教学。这就更加需要声乐类学生具备一定的钢琴伴奏能力。

目前我们弹奏的声乐作品分为两种,正谱(五线谱)和简谱。在平时练习中应多弹正谱,首先训练识谱的速度和对键盘的熟练,其次正谱的配奏设计精致,和声织体有很美的音响效果,有助于唱者培养乐感。简谱伴奏,则可进行和弦连接的训练,准确弹奏每个调的调式音级和弦,于此尝试接触多种伴奏音型,并巧妙安排到歌曲中合适的位置,丰富伴奏音乐,填充演唱空隙。钢琴伴奏能力的训练,有助于提高钢琴即兴伴奏的水平以及自弹自唱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声乐类研究生自身和伴奏的能力。

(五)舞台表演能力的培养

音乐教育家石惟正教授在书里曾经提到:“声乐艺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实践有两层意义:第一层是在练习过程中,排练过程中或声乐教师备课中的实践。第二层实践是对社会观众的,即为观众演唱,使自己的或学生的演唱作用于社会。”这段话充分说明了声乐艺术是表演的艺术也是舞台的艺术,而对于声乐类研究生来说最基础的部分是通过艺术实践去培养舞台心理调控能力,从而奠定音乐舞台表演能力。

国内外很多歌唱家都是通过“学校舞台――社会舞台――国际舞台”的过程成为家喻户晓的声乐艺术家,如我国著名歌唱家――吴碧霞。她通过参加各种大中小型表演与比赛的锻炼,从最初的对舞台的胆怯到在舞台上自由发挥,最终成为优秀的歌唱演员。对于我们声乐研究生而言,类似教学汇报演出、声乐小组课、音乐晚会和正规音乐会,都是很好的锻炼机会。这里特别提出声乐小组课,这个平台是由导师带队组织所教学生互相交流学习,登上音乐厅演练。这种上课形式具有很多优势,一方面通过听其他同学的演唱,取长补短,帮助提高自身演唱水平;另一方面增加了舞台演唱经验,培养舞台临场心理调节能力,锻炼自己克服登台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从而逐步提高舞台表演。

(六)研究能力的培养

科研与教学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本质要求。艺术类研究生普遍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而不太重视科研能力与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这恰好忽略了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的目标同时也忽略了在研究生学习阶段最需要提高的能力。

作为声乐类研究生,首先要培养科研能力,在课程学习中,锻炼自主研究、探索、思考的能力,培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多参与学术讨论、听取学术报告,在平时学习中思考研究课题,培养系统的科研实践能力,同时可以在信息网上浏览获取前沿科研信息;再者要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在阅读过程中学习思考提出问题,并作读书笔记;最后是撰写学位论文,在课余时间定期阅览相关书刊杂志,从中归纳整理学习论文的写作方法。声乐类研究生对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现阶段主要是基于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思考与领悟,积累教学方法。类似课程观摩,注意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效果,探究创新,再通过实验教学,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培养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纵观国内外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的变革,借鉴各国声乐研究生培养的创新,我国在发展声乐研究生教育中,也应该保有自己的特色。既能有美国教育概念的实用性又有德国教育概念的学术性,这正好是声乐类研究生专业技能与音乐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让声乐研究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与任务,转变学习观念,更新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总之,培养声乐类研究生综合素质不仅是自我提升的需求、教育改革的倡导、新时代的要求,也是顺应社会市场和国际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 汤雪耕.实用歌唱法[M].文光书店出版社,1950.

[3] 孙从音,等.读谱歌唱艺术[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

社,2006.

[4] 赵淑云.歌唱艺术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5] 高誉.再谈声乐小组课[J].石家庄:大众文艺,2011(07).

[6] 李莉.声乐教师应努力提升钢琴伴奏水平[J].北京:中国音

乐教育,2010(08).

[7] 李晓艳.国外声乐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综述与分析[J].哈

尔滨:北方音乐,2011(05).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