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垃圾分类工作汇报

时间:2022-10-19 02:59:48

导语:在垃圾分类工作汇报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垃圾分类工作汇报

第1篇

一、推进情况

1.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目前全区已建成规范垃圾卫生填埋场7个,已建成垃圾中转站(收集站)34个、在建垃圾中转站(收集站)3个,各乡镇共配置垃圾桶30038个,购置垃圾箱2188个,配置各类专业垃圾收集清运车143辆。

前期对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开展了预验收,所有的行政村基本达到“五有”标准,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

2.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制定了《夷陵区创建全国农村垃圾分类示范区实施方案》,出台了《夷陵区2019年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垃圾分类模式。龙泉镇建设阳光堆肥房,樟村坪镇推行“禁塑令”,分乡镇开展生活垃圾分拣,你追我赶全力推进分类。

3.取得成效。截止日前已在所有乡镇和80%的行政村通过设置积分兑换机、建设阳光堆肥房、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设立垃圾分类超市等方式开展农村垃圾分类试点,新建垃圾分类超市18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785个,开展宣传培训13场。

二、存在问题

1.城乡一体化管理机制不畅。目前我区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清运工作由区环卫处负责,主城区以外乡镇集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清运由各乡镇自行负责,城乡一体化垃圾统筹管理机制不太健全。

2.垃圾收运处理基础设施薄弱。随着垃圾日产生量激增以及垃圾分类的深入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设备等严重不足,亟需更新补充、提标升级。

3.缺乏有效技术支撑。当前没有统一的垃圾分类标准模式,各乡镇均分类模式百花齐放,太平溪镇设置三分类桶、鸦鹊岭镇设置四分类桶,部分乡镇设置两分类桶。

4.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不强。由于宣传引导、强制分类、监督管理等工作还有些滞后,导致在短时间内改变居民的生活习惯是难以实现的,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居民分类知识的宣传、引导,使其逐步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5.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区、乡镇政府虽将垃圾治理纳入财政预算,但受地方财力限制,投入有限,分类工作处于起步阶段。

三、下步计划

1.加快培育市场主体。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运营,政府按照垃圾处理量包干补贴,通过培育市场主体促进分类工作。

第2篇

镇年度新农村建设点在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领导与指导下,通过自查、自评,新农村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的各项工作与任务全面完成,自评结果100分。现将年度工作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镇为更做好年度新农村建设(农村清洁工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领导工作小组,并由镇副书记专门负责此项工作配齐专职工作人员。

二、新农村建设点上工作自查

目前七个新农村建设点软件资料齐全,制定并实现了“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形成新机制,理事会有明确分工。培育新农民,组织群众参加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有宣传栏和新农村建设效果图,创建好班子,开展了“三级联创”、“三培两带”、“双评双促”等各项活动。

建设新农村镇“六改一普及”工作:(1)改路:王坊嵊建设点主路、支路硬化1.5公里,坊硬化路0.24公里,南塘和超坊里堡硬化路0.5公里。(2)改水:王坊嵊改水220户,坊改水32户,南塘改水32户,改水率均达到100%。(3)改厕:王坊嵊改厕220户,坊改厕32户,南塘改厕32户,改厕率均达到100%。(4)改房:王坊嵊拆旧房5600平方米,坊拆旧房300平方米,南塘拆旧房134平方米。(5)改栏:王坊嵊拆旧栏420平方米,坊拆旧栏40平方米,南塘拆旧栏40平方米。(6)改环境:王坊嵊修排水沟1600米,坊秀排水沟520米,7个点周边村庄均已绿化,王坊嵊与坊均已修建休闲。场所。(7)普及新能源:王坊嵊目前使用太阳能热水器170户,坊13户,南塘12户。

三、农村清洁工程点上工作自查

10个农村清洁工程点上均完成三个主体建设,有宣传栏、垃圾分拣棚、6个垃圾分类桶,操作标准规划。

第3篇

____镇,始____符____,后以____镇旁两溪交汇处建有第一道陂,故________,古时是____通往岭南的重要通道。____镇位于____县西南部,与____市宁都县相邻,____公路穿境而过,距鹰瑞高速赤水段入口仅15分钟车程。____是____的次中心城市,江西省200个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之一。全镇总面积198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30046亩,山林面积19.1万亩。全镇下辖13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54个村小组,总人口24600人,总户数6939户,其中农业人口20561人,居民4039人。

(一)集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近年总投入300余万元,总长2.3千米,涉及千____万户的集镇排水排污系统及部分街面道路硬化改造工程已竣工投入使用,集镇范围内的污水全部可以排入太阳庙和下马桥氧化塘进行处理。集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

(二)河堤、自来水管网设施。近年投入20万元资金对集镇上马桥、____三桥、下马桥两侧河堤进行加固;改造3000米老化供水管网,新增5000米供水管网,新添2台11千瓦抽水机。集镇供水量由原来的每日80余吨达到了200多吨。目前,____镇的饮用水基本达到环保要求。

(三)____咀垃圾焚烧场。为加快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按照垃圾无害化处理要求,投资68万元,占地1.2亩的____咀垃圾焚烧场已建成投入使用,达到环保建设标准,全镇垃圾全部清运至____咀进行分类焚烧。

(四)____水库饮水管网工程。为解决大部分群众饮水问题,2014年共投入200万元资金,新建蓄水池、过滤池、消毒设施、厂房等,铺设管路7000米,能解决7000余人的饮水问题。

(五)配齐配强保洁员和保洁工具。全镇13个行政村共配备了82____的村级保洁员,新设环卫所,配备环卫所长一____,负责管理环卫所日常事务,集镇配备了10____环卫工人,聘请保洁人员6____。另外,我镇加大资金投入,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再配备1辆垃圾中转车、10个垃圾收集大板车、6辆手推车、50个垃圾箱,新建7个垃圾池。

1、进一步争取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上级财政拨付、镇财政投入、征收垃圾处理费等方式筹措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2、进一步巩固环境整治成果。我镇将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紧贴群众生活,突出民生改善,加大管理力度,按照便民惠民、提升环境水平的原则,通过全面梳理检查整治过的集镇道路、重点区域、环卫设施、水系堤岸等,努力解决环境综合整治后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巩固环境整治成果。

第4篇

杭州主城区日产垃圾2000余吨,并始终保持高位增长态势,2010年主城区垃圾增长率达10.2%;

杭州59%的垃圾仍使用填埋方式处置,每6年的垃圾就能填满一个西湖;

作为杭州最主要的垃圾填埋场,天子岭的使用寿命仅剩8年,一旦其丧失填埋功能,仅需3天,杭城就会变成一个“臭城”;

…………

这些绝非危言耸听,而是杭州当前正面临的现实问题。

“垃圾围城”,对于杭州来说,已是一个亟待破解的困局。为了不让“天堂”变“臭城”,杭州市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就杭州市垃圾分类、清洁直运等工作展开了持续监督。

冷看成绩,直面危机

天子岭,位于杭州北郊的半山镇石塘村青龙坞山谷,终年葱茏,绿树成荫。自20世纪80年代起,这里成了杭州市天子岭废弃物处理总场。

那时的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只是简单的垃圾倾倒场,无害化处理几乎为零。当老填埋场接近饱和时,2004年3月,天子岭又动工开建了杭州第二垃圾填埋场。

眼看“垃圾围城”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天子岭废弃物处理总场不断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努力使垃圾这一“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得以循环利用。2006年12月,杭州市天子岭废弃物处理总场改制重组为杭州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集废弃物处理和环卫科研于一体。

自2009年起,杭州开始在部分城区试行垃圾分类和清洁直运工作,采取“边试点、边听意见、边完善”的方式,逐步向所有城区推广,受到了市民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2010年,智慧的环境人又化腐朽为神奇,利用封场后的老填埋场覆土绿化,在天子岭建成了总面积约8万平方米的全国首个建造在垃圾场上的生态公园。

…………

经过16年的发展,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已承担了杭州市80%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任务,并先后被评为国内首个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全国城市环境治理优秀工程”、“全国垃圾卫生填埋示范工程”。

可与此同时,杭州市区的垃圾总量依然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生活垃圾减量难、基础设施建设拓展难、焚烧和厨余垃圾项目破题难、新的垃圾填埋场选址难、垃圾处理齐抓共管难等五大难题,始终困扰着杭城。更令人担心的是,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寿命仅剩8年。

如何破解这“五大难题”,真正实现垃圾处置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当天子岭垃圾填埋场所有库容都利用完毕时,杭州的垃圾又该何去何从?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对此十分重视,从2009年10月开始,先后6次到天子岭垃圾填埋场考察、调研,并两次专程赴台湾考察垃圾处置工作。

多次视察,寻求破解

有生活的地方必然有垃圾,“垃圾围城”是现代城市发展中必将面临的一道坎。可垃圾处置是一个涉及收集、运输、处理等多个环节的系统工程,既取决于人们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又取决于垃圾运输和处理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

2011年5月,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再次组织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和视察活动。其间,实地视察了杭州李家桥社区和睦垃圾清洁分类直运点、和睦环卫中转站、天子岭垃圾填埋场等,并听取了市城建投资集团、市城管办有关工作汇报。

李家桥社区和睦院是此次调研的第一站。在那里,视察组成员发现,原来恶臭扑鼻、污水横流的和睦垃圾中转站,如今已变得干净整洁,附近居民也不再怨声载道。视察时,代表们还饶有兴致地观摩了直运压缩车的垃圾回收作业过程,并就垃圾中转站的建设、运营和管理提出了建议。

随后来到天子岭垃圾填埋场,视察组成员兴致勃勃地漫步在石块铺就的游步道上,欣赏着四周如画的景观。很难想象,这个8万平方米的国内首座垃圾堆上的生态公园下面,竟埋着杭州人1991年至2006年所产生的900多万吨生活垃圾。

而在“天子岭环境教育基地第二课堂”,视察人员看到了整齐排列的5个大小不一的布袋,这是1个人在1天、5天、10天、20天、30天里分别产生的生活垃圾的重量。视察人员上前一试身手,1天的1.2公斤、5天的6公斤……30天的36公斤,在感觉到手中垃圾分量不断加码时,视察人员也体会到了生活垃圾减量任务的艰巨。

针对尚未破解的“五大难题”,参与视察的人大代表积极出谋划策:要进一步加大垃圾焚烧处理的比例,减少垃圾填埋对耕地资源的损害;建议杭州率先设立垃圾研究所,对垃圾处理这个世界难题进行研究。

对此,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也向市政府发出调研意见书,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建议:

——实施垃圾处置费随袋征收制度,明确规定居民投放垃圾必须使用专用垃圾袋,垃圾袋越大,所需支付的费用也越多,对不按规定投放垃圾的进行处罚。

——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科学分类,建立生活垃圾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加强资源再利用的科学规划,鼓励全社会参与垃圾分类。

——攻克厨余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处理技术难题,将厨余垃圾分成生熟两类,熟料可作为饲料,生料则可用作堆肥。

——着手开展垃圾分类直运立法工作,逐步建立“三大机制”: “谁产生谁付费”的机制、 “谁导入谁受益”的机制、 “谁邻居谁补偿”的机制,为杭州垃圾处置提供法制支撑。

…………

这些意见建议,字字珠玑,不乏真知灼见,引起了杭州市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变废为宝,任重道远

第5篇

1、月初制定少先队及班主任工作目标,月底进行层评考核。

2、每月定期开展班主任工作例会,布置每月重点工作。

3、根据上级要求并结合学校实际及特定时期特点,督导各班上好每周班会,并收存相应图片及过程资料。

4、督导老师及班主任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做好班级排查,将心理异质和身体异质学生列为重点对象,每月定期沟通,并与家长沟通,填写好学生情况联系手册,为学生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5、结合六会细则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每周学生行为习惯训练重点,利用国旗下讲话、广播、晨会,班会、集会等形式,参与并督导少先队及各班主任做好学生行为习惯及养成教育。

6、督导教师运用班级优化大师系统做好学生评价。

7、每月定期住读生(男生 女生)集体训话,定期对学生进行就寝纪律、内务整理等培训,督导保育教师做好寝室管理。

8、参与并督导少先队认真开展德育主题活动。

9、参与并督导少先队及班主任做好教室及环境卫生。

10、做好垃圾分类及安全隐患排查及常规表册日常上报。

11、督导值周领导、值日教师以及少先队值日干部同步检查机制,每天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班级常规管理等进行检查评比,天天检查,日日公示。

二、分月工作汇报

9月

1、各班发放秋季学期“安全温馨提示”和“安全责任告知书”交通安全承诺书、《防溺水一封信》(一学期一签订);交通安全告知书(一学年一签订)。

2、德育室收回“安全温馨提示”和“安全责任告知书”交通安全承诺书、《防溺水一封信》;交通安全告知书、健康承诺书及签字表存档。

3、督导班主任指导学生家长核对签字表信息,包括学生信息、男、女生人数、留守儿童及住读生人数,进行汇总。

4、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文明就餐等学生行为规范培训,根据每周行为训练安排表,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规范教育,重点抓会走路,会说话。

5、督导各班做好防溺水及交通安全、爱国主义、秋季疾病预防、消防安全主题班会。

6、督导各班主任组织学生填写住读生乘车意向书,德育室统筹安排学生周末乘车工作。

7、德育室提前制定开学须知,督导各班主任推送到班级钉钉群,制定德育及安全工作计划,并做好国旗下讲话安排、德育活动安排表,德育教师考核分配表、打印寝室相关表册、值周、值日教师、班主任寝室督查安排表。收存2-6年级暑假学生实践活动作品,做好评比。

8、督导各班钉钉群、班级优化大师交接或转让,所有科任老师加入对应班级,确保学生评价正常运行。对全体所有教师及班主任分层进行“敬耕爱农”学生评级管理及操作培训。

9、参与并督导少先队划分各班清洁区,做好教室清洁及环境区域卫生。

10、组织学生收看开学第一课。组织学生参加分黄学区爱国主义读书活动,杨夏彤同学代表学校参赛,获得一等奖。

11、成立并完善新的家委会,开展相应工作。

12、签订教职工岗位安全责任书、教职工私家车乘车安全协议,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湖北省安全工作条例》、《分黄学区安全小卫士岗位职责学习》,做好笔记,存档。

13、督导各班做好学生日常安全教育,特别是交通安全及防溺水。

14、庆国庆活动,营造氛围,开展向国旗敬礼活动,通过国旗下讲话、网上签名寄语,爱国主义主题班会,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并完成班级教室外走廊文化墙布置。

15、建立成长导师制,构建“四位一体”体系,督导教师做好学生心理异质学生排查,并设置蹲班领导对班级进行督导检查,一人一策,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及相关记录。做好班级排查,将心理异质和身体异质学生列为重点对象,每月定期沟通,并与家长沟通,填写好学生情况联系手册,为学生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10月

1、加强学生养成教育,重点抓学生课间活动纪律,学习、卫生及行为习惯;(会讲卫生会学习)

2、督导各班及寝室更新完善班级文化及寝室文化

3、组织少先队建队节活动及禁毒专题教育活动

4、开展防暴演练及预防校园欺凌知识讲座

5、组织各班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教育相关活动,督导各班做好“垃圾分类”手抄报专栏,并组织学生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主动清理学校周边河道垃圾。

6、加强学生乘车及相关安全教育,常规表册上报。

7、督导少先队做好各班垃圾分类定期回收。

8、督导各班做好校园欺凌、国防教育、防诈骗、心理健康、建队节、禁毒教育主题班会。

9、开展节约粮食,光盘行动宣传教育

10、督导各班主任定期向家长推送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收看区教育局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11月

1、继续督导垃圾分类工作,对全体教师开展垃圾分类环保知识培训,组织全体教师做好垃圾分类知识测试。

2、督导各班做好垃圾分类、法治安全、冬季安全等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观看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活动。

3、加强学生养成教育,重点抓会健身,会合作。

4、开展“断卡防诈”专题活动,整理安全资料,迎接区及片区安全专项检查。

5、督导各班做好家长培训,分年级对学生家长进行集中家庭教育知识培训,了解学校发展概况,增进家校沟通。同时邀请分乡镇派出所王警官对全体师生及家长进行法治安全讲座。

6、做好学生期中总结,做好优秀学生、优秀班级、优秀组长、优秀组员、优秀寝室表彰。

7、以争创“生活垃圾分类达标学校”为契机,扎实推进德育活动。督导教师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整理垃圾分类资料,迎接区垃圾分类达标学校检查。我校师生自觉做好垃圾分类投放,环保意识逐步增强,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校园也更干净、整洁。本学期我校作为夷陵区乡镇学校中仅有的一所农村学校,被顺利评为市级健康促进示范学校。

8、督导各班主任完善班主任工作手册,做好反馈及通报。

9、组织各班主任参加班主任大赛征文。

10、撰写“七防工程”优秀案例,上报中心学校。

11、对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不断提高班主任对学生的观察力及敏锐力,进一步提升了班主任管理水平,确保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2月及结束时段

1、对全体师生进行反暴恐安全教育、宪法宣传周活动、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宣传教育。

2、督导各班做好冬季交通安全(防冻 防滑 防火)、冬季疾病预防、假期安全教育、考前心理疏导等主题班会。

3、督导各班向家长推送《致全市中小学生家长一封信》,了解冬季疾病防控及预防相关知识,共同保护孩子的健康。

4、组织并督导元旦淘宝活动顺利开展。

5、做好2020年春德育档案资料收集归档。

6、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生寒假实践活动方案、《致家长一封信》,并打印发放到各班。

7、督导各班主任完成《中小学寒假温馨提示》线上家长接龙,及《致家长一封信》、《安全责任告知》发放工作,回收签字表,存档。

8、开展全体教师寒假安全专题培训,利用课间操集会对学生进行假期安全教育。学校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管理原则,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尽一切所能减少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本学期我校获得夷陵区“平安校园”称号。

9、回收各班班主任工作手册及班务日志,督导各班主任填写好学生素质报告书。

三、2021年春季学期工作预设

1、以活动为载体,强化育人实践。继续坚持以爱国主义、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创新开展少先队德育活动,多新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人人都是德育人,形成全员德育的良好氛围。

2、开展“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活动。通过学礼仪、讲雷锋故事、征文、评文明之星等活动,进一步规范学生言行。

3、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清明节前夕,开展网上祭英烈、给烈士扫墓活动,学习先烈的英雄事迹,继续争当优秀少年。

4、利用六一、元旦等节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5、继续开展爱学习、爱祖国、爱劳动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督导各班及教师继续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特别是毕业班学生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及时调控疏导。

6、规范管理,提升德育水平。以学校常规为抓手,以活动为载体,以“六会”为基础,继续做好学生的文明礼仪及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7、夯实基础,提升德育队伍素质。继续推行班主任岗位责任制,采取多种形式对班主任、辅导员、保育教师进行培训,鼓励相关教师外出学习,开阔视野,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同时,通过班主任会议等形式研究新形势下适应学生的德育方法,开展德育新途径,更新德育教育观念,进一步提高德育队伍素质。开展师徒结对帮扶,共同进步,促进青年教师班主任的专业成长。

8、齐抓共管,健全教育网络。进一步坚持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结合,办好家长学校,通过家长会及会上组织的家教知识讲授课,加强家校联系,提升家长素质,提高家庭教育的功能。

9、抓实学生评价,以评价促质量。继续抓实“敬耕爱农”星级评价管理工作,做好优秀学生、优秀班级、优秀寝室、寝室内务标兵表彰。激发学生内驱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使质量提升。

第6篇

一、自查情况

1、学校组织健全。我校成立了食品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负责安全的副校长和总务为副组长,班子成员、值周教师、班主任和食堂管理员为组员,制订了工作计划,对学校食堂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工作。

2、健全制度、责任到人。校长是食堂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食堂管理员负责具体的管理工作,值日教师和班主任负责监督管理。同时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餐饮卫生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食堂消毒制度、采购食品制度、采购索证制度、食品验收制度、食品仓储卫生制度、粗加工间卫生制度、烹调间卫生制度、从业人员体检培训制度等。

3、抓好源头管理。为确保师生饮食安全,把好食品采购关,严防食物的中毒事故的发生,食堂与各食品供应商签订了食品供货协议,认真做好取证,索证工作,坚决不购买无证商贩的食品蔬菜。

4、把好食品蔬菜的验收关。仓库验收员工作认真负责,每次购进的食品、蔬菜和调味品等都要进行仔细的检查验收,严格保证食品蔬菜的质量,保证劣质食品与“三无”食品不进仓库。

5、把好食品卫生关。在保证食品蔬菜质量的同时,认真做好消毒、清洗等食品卫生工作,确保师生吃上“放心菜”,洗菜按照流程进行,从洗菜到烧菜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学校不提供凉拌食物。

6、保证就餐卫生。师生就餐采取分餐形式,个人从配餐间领取食物,每人一个餐盘,确保不发生传染性疾病。

7、坚持留样制度。每个品种的留样量均不少于200克,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

8、从业人员持证上岗,规范操作。食堂从业人员定期参加卫生防疫部门体检与食品卫生知识培训,按规定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并能做到不留长发,不留长指甲,不戴手饰,注意个人卫生与环境卫生。有专用衣橱,个人衣物不带入食品处理区。每天不定期进行垃圾清理,食堂各个区域的卫生情况良好。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进入操作间。

9、食品仓库防鼠,有食品存放架,做到分类存放,保证有良好的通风效果。

10、坚持实行消毒制度。餐用具使用后能及时洗净、消毒,消毒后存放在专用保洁柜中,保洁柜能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11、水质保证,周边环境良好。学校使的自来水,水质达标,食堂周边无污染源。

12、严格执行学校的管理制度。管理员要建立健全收支流水帐和采购、支出明细账,做到收支平衡。

三、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检查过程中也发现存在的部分问题。例如:学校储藏室狭窄,致使物品摆放难以达到标准;食堂操作间不够宽敞,布局不合理,导致加工餐具难以摆放,操作起来显得比较拥挤;学校没有监控设施,导致对食堂的监管存在盲区;个别工作人员对教职工及学生的疑问解释不到位,容易造成误解等问题。

四、整改措施:

1、建立责任监督机制,不断完善更新各项管理制度,做到:制度上墙、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定期召开食堂工作人员的会议,经常组织学习食品卫生以及安全方面的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2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对食堂的全面工作进行了制度化、规范化。从人员、采购、保管、加工等所有管理环节进行细化并狠抓落实。

3、重视宣传教育,增强师生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经常利用班会、校会、黑板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食品卫生宣传教育,教育学生购买食品做到三要和三不:一要看好食品色泽,二要嗅一嗅食品气味,三要看清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一不喝生水,二不买过期食品,三不吃发霉变质食物。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要求学生做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换晒衣被,懂得季节性病菌、病毒的传播与预防。促进学生养成较强的意识和良好的习惯。

第7篇

某村脱贫攻坚工作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三河村隶属泸水市鲁掌镇,位于鲁掌镇西北部,东至登埂河边村,南至登埂坡洛山村,西至片马镇,北至浪坝寨村辖X个自然村X个村民小组,有农户X户XX人,农村党员XX人,其中女党员有XX人。全村国土面积 XX平方公里,平均海拔XX米,年平均气温 16.7℃,年降水量1342毫米,适合种植各类农作物、经济林木和中药材。三河村秉持“资源在山、希望在山,出路在林、致富靠林”的发展理念,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念好“山”字经,做活“林”字文,走“生态致富”的路子。

二、工作情况  

一、脱贫指标落实情况

收入保障情况:按照2019年3750元标准,还有6户21人收入不达标;住房保障情况: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安全稳固住房未达标1户,已报名易地搬迁工程,认真开展农村危房改造“百日清”行动工作,倒排工期逐户开展“四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普查,精准锁定“四类”重点对象,按照“应纳尽纳、应改尽改、不漏一户、全面入住”原则,全面开展房屋安全等级认定工作和房屋安全等级贴挂牌工作。根据鲁掌镇《2016-2019年4类、非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销号管理进度表》三河村涉及危房改造对象98户,已销号98户。2019年新增的有4户,其中竣工入住2户;加固改造2户,目前正在实施;教育保障情况:根据《泸水市坚决打赢“控辍保学攻坚战”行动方案》的要求,协助各乡(镇)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聚焦适龄、精准核实”的原则,在秋季新生开学这个关键节点上扎实开展拉网式排查,三河村无义务教育阶段失学辍学适龄儿童、少年。医疗保障情况:全村建有一个卫生室,已完成所有建档立卡户签约家庭医生,全村村民均缴纳医疗保险。饮水保障情况:目前8个自然村正在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已对历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实施的饮水工程作全面排查,并已将问题汇总上报镇政府,全村无水质监测报告。电力保障情况:全村生产用电已达标,已对全村农户用电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对存在用电不规范、电压不稳、无电表等问题的农户已登记造册,并将问题保镇政府,目前正在进行整改。其他道路硬化到村、通广播电视、通网络宽带、公共活动场所等指标均已达标。

二、产业发展情况

三河村的生态产业以“三棵树两棵草一只鸟”为主,三棵树:核桃树、花椒树、刺龙苞树;两棵草:草果、重楼;一只鸟:打造“怒江·百鸟谷”。目前种植泡核桃13500亩、草果12175亩、花椒500亩、重楼200亩、刺笼包1000亩。已建成观鸟产业鸟塘15个,扶贫车间带动解决当地就业45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9人)。一是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三河村省级财政奖补资金275万元,以“党支部+合作社+扶贫户”的方式入股怒江长柱重楼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65万元、怒江三河源林农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100万元、泸水古炭河农产品加工厂100万元、滴水河罗华清农家乐10万元),2018年村集体以按股分红的方式收入17万元。二是加快推进民宿发展,充分发挥民宿经济的带动效应,将民宿产业发展成为三河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制定了《三河村民宿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通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美丽乡村打造,精准扶持,加大引导,尽快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发展亮点。2020年底完成床位200余个,目前有意向建设的有7户,床位约90个。不断完善民宿项目的建设和提升工程,打造一批以“田园”“生态”“乡愁”“民族特色”等为主题的特色民宿,提高其知名度、吸引力和接纳能力,为三河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三是制定《三河村滴水河温泉旅游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按照休闲疗养中心为发展思路,结合三河村实际,将三河村温泉打造成集休闲、度假、旅游、疗养等功能的休闲疗养中心,以温泉疗养吸引游客带动三河村吃、住、行第三产业和农产品销售为主要经营手段,增加三河村村民就业、增收,真正做到让农户稳得住、能致富的宗旨。四是实施以高端观鸟游,带动三河村产业发展的“怒江百鸟谷”计划,依据扶贫车间项目,投资50万元,建成鸟塘15个,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运营3个月以来,三河村鸟塘已接待国内外拍鸟游客500余人次,总计收入7万余元。

三、项目实施情况

为全面发挥在那生态旅游,三河村紧盯项目落实情况,坚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一是形成“一条干线五条支线”的农村公路网络,8个自然村都已经开通入组公路,公路总长44公里,其中主干线14公里,支线30公里,目前正在实施砣砣寨、古炭寨公路硬化项目,极大改善了村容村貌。二是紧盯人居环境提升项目落实,建成公共厕所12座,安装太阳能路灯135盏,墙体亮化工程已完成90余户。三是积极配合落实花谷建设项目,目前古炭河组、管事寨组已完成花卉、树苗种植,砣砣寨、弯转河、腊思地、滴水河组正在实施。

四、数据比对情况

一是严格执行扶贫标准、扶贫对象识别程序,对国办系统档案、纸质档案和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核对,工作做到“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应剔尽剔”, 确保实现无漏评、无错评、无错退,并对错误信息、错误数据进行修改、完善560余条,确保数据录入的准确性。二是建立“双包保”工作机制: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大学生村官分片(组)包户制度,帮扶责任人包保建档立卡户机制。按《泸水市脱贫攻坚工作制度》要求,组织挂联单位帮扶责任人于5月内开展了2 次入户开展扶贫对象精准自查核实整改工作和精准核查“回头看”工作,了解掌握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帮扶措施落实情况等,共梳理出9户12人存在人员变动情况,并收集了相关佐证材料,计划在2019年动态管理工作中对人员变动情况进行系统操作。三是通过调研、入户走访等方式,认真梳理、排查三河村扶贫领域存在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户籍3个方面46个问题。四是根据市级各行业部门提供的数据,三河村组织帮扶责任人入户核查,认真填写《建档立卡“回头看”核查入户表》。通过分析、统计发现如下问题:1. 住房不达标1户5人,砣砣寨组肯波才家,人均住房面子不到13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不达标。2.经入户核查,三河村8月动态管理数据为自然减少14人,自然增加11人,无清退、补录、脱贫回退、新识别及返贫人员。

五、强化基层党建情况

积极协助村党支部把脱贫攻坚工作和基层党建“双推进”工作作为强化基础党建的重要突破口。一是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上级党委关于基层党建的决议、决定和指示,并研究本村基层党建工作,制定落实措施,强化组织实施;二是每月按时完成、5+1党员主题日活动、开展两学一做、开展党员政治生日活动、严格党群活动室的管理和使用、发挥农民讲习所的作用、支部进教堂宣讲党的政策以及开展“火塘夜话”活动4次,与教牧人员座谈3次;三是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镇党委、政府关于行政村届中补选的工作安排,积极投入第六届村民委员会届中补选的相关工作。严格按照届中补选工作程序,成功选举产生了第六届村民委员会主任1名、副主任1名,同时,按照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要求,配备村党支部副书记1名,村武装干事1名;四是根据《云组通〔2019〕33关于印发12类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标准的通知》要求,结合三河村实际,制定《三河村党员活动室标准化建设方案》,并积极向挂联单位汇报,争取业务指导和资金帮助。目前基本完成三河村党员活动室和村民小组党群活动室的规范化建设,挂联单位共投入资金3万元。五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立足自身实际,以“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为指导思想和“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工作理念,以党建引领,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促脱贫,做到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与脱贫攻坚双融合、双推进、双达标,全村呈现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

六、政策宣传情况

一是镇挂钩领导、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员划片区分工,分别深入各组以党小组会议、“文明讲坛”、观看警示教育片、悬挂宣传标语等形式开展宣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40场次,营造人人参与扫黑除恶的浓厚气氛,充分调动村民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得知晓度和参与度,切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的深入人心,并发动群众积极提供问题线索,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认识,群众关心、支持、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二是深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面对面为群众讲解“控辍保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好处以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家长应尽怎样的义务等知识,达到家喻户晓的宣传效果,对3名间歇性离校学生,开展了6次劝返工作。同时开展辍学失学儿童核实统计工作,对正常就学儿童、无适龄儿童家庭、农村女性早婚早育人员、辍学失学儿童进行入户登记。

七、人居提升环境情况

一是宣传引导,示范先行。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多次利用到村民小组召开会议、党员主题活动日等契机,宣传环境卫生整治相关政策,引导村民爱护环境卫生,提升生态文明意识;利用入户走访农户的有利时机,宣传环境卫生整治及家居卫生提升相关工作要求,引导村民树立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对家居卫生达不到干净、整洁要求的农户提出整改意见建议;二是形成制度保障。将环境卫生整治纳入村规民约,规定每月5、15、25日为环境卫生整治日,组织全体村民打扫卫生,重点清理环境卫生整治死角,各村民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和家务实行三包;三是常态巡查,监督制约。村三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组成日常巡查组,重点巡查对生活垃圾乱丢乱扔、森林乱砍乱伐、生活污水畜禽粪便乱排乱放的行为发现一起教育一起、纠正一起、整改一起。充分发挥三河村脱贫攻坚志愿服务队的作用,认真开展公共区域环境卫生和农户内务整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并进行评比打分,将结果纳入公益扶贫“兑兑换”评分内容。

三、存在的问题

(一)饮水方面存在的问题,目前8个自然村正在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对水源点、取水设施、净水设备、管线等进行全面排查,发现水源点取水不规范、管线不稳固、无沉砂池、无水质检测报告等28个问题,已将问题汇总上报镇政府。

(二)用电方面存在的问题,经排查发现,三河村目前存在部分农户无电表;有电表,主要住房未通电;用电不规范;电压不稳定4个问题。

(三)收入方面存在的问题,目前三河村人均收入达7699元,但是部分老弱病残建档立卡贫困户无法发展产业或外出务工,收入以政策性收入为主,存在收入不稳定的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宣传力度。利用入户走访的有利时机,宣传环境卫生整治及家居卫生提升相关工作要求,引导村民树立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倡导村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和废物利用,减少垃圾数量。

第8篇

城市建设与管理事关城市形象、百姓生活,是优化区域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而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核心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良好、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可以说,市容环境既是一个城市的“脸面”、又是城市发展的一张“名片”。近年来,房山区加大市容环境秩序整治力度,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城乡环境建设与管理工作步入常态化、规范化的轨道。

一、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打造优美城乡环境

2013年3月28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建设动员会后,房山区委、区政府于4月10日召开全区动员会进行部署,迅速掀起整治大气污染、污水、垃圾、违法建设“四大顽疾”的专项整治行动。

(一)加强“四大顽疾”综合整治

一是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制定了2013 —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在未来五年,房山区将尽最大努力压减燃煤总量、降低扬尘污染、控制工业污染、减少机动车污染、严厉打击经营性餐饮油烟直排行为,坚决取缔露天烧烤和垃圾焚烧行为,围绕压煤、降尘、治污、控车等四大关键领域,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二是开展河湖水百日整治。房山区共有大小河流17条,总长度为434公里。针对河湖开展“治脏、治乱、治臭”百日整治行动,目的是改变其环境脏乱差的面貌。“治脏”主要是清理河湖垃圾渣土、打捞水面漂浮物;“治乱”主要是治理乱建违法建设、乱采砂石、乱倒垃圾渣土、乱排污水、乱捕鱼、乱游泳等违法行为;“治臭”主要是治理向河湖违法排放污水,截污治污,加强对污水处理厂及设施的运行监管,增加河湖环境用水量,增强流动性,改善河湖水质,为广大市民提供良好的水秩序和优美的水环境。

三是加强环境脏乱点的整治。房山区按照《北京市环境脏乱点治理工作台账》上账的脏乱点进行实地查看,按照“全面排查、彻底整治”的原则,组织各乡镇街道自行对辖区脏乱点进行排查、登记、上报,针对全区环境问题全部实行“现场取证、限期整改、资料查核、实地印证、同步消账”五步管理。

四是拆除违法建设。自全区动员会召开以来,房山区成立了打击违法建设监察督查组,加大了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

(二)加强重点地区沿线环境综合整治

一是进京通道沿线环境整治。对京港澳高速沿线两侧30米范围内、全长28.9公里的环境进行了清理整治;完成京石客专、京广铁路沿线环境整治,两侧绿化210.3万平方米,沿线整体环境明显改善。

二是市、区级重点达标道路环境整治。对拱辰北大街、政通路等17条市、区级重点达标道路进行整治提升,完成沿街建筑外立面、公共服务设施、护栏等清洗粉饰,对路面、步道进行铺设、绿化。

三是府前广场及周边环境整治。按照“突出特色、建立标准、树立标杆”的原则,完成对政通路、京周路沿线及京周路与刺猬河桥交汇处附近环境整治。

四是旅游沿线环境整治。对京周路、房易路、云居寺路等道路两侧环境进行综合整治,集中解决垃圾渣土、乱堆乱放、马路市场、店外经营等有碍环境观瞻问题。整治脏乱点,对道路两侧白色污染、暴露垃圾和卫生死角进行整治。整顿环境秩序,属地政府联合区职能部门对沿线及周边市场开展联合执法。提升景观效果,完成岳琉路和房易路路口景观绿化,修整房易路沿线破损花池、加设景观栏杆,对所有路灯整修更换;在云居寺路、房易路、京港澳高速两侧实施绿化,粉饰建筑物外立面;“以绿治乱”,对周口店镇新街村脏乱点进行绿化美化。

五是老旧小区环境改造。完成拱辰北关东路社区、城关南沿里社区和新东关社区老旧小区改造,整体环境明显提升。

六是加强户外广告牌匾清理整治。完成帮拆城关、拱辰、西潞、长阳等地区违规户外广告、牌匾标识1833处计1.2万平方米。

七是加强建筑垃圾运输规范管理。按照“四统一”(统一顶灯、统一公司名称、统一密闭、统一号牌)要求,采取源头管控、部门联动、专项执法等措施,对进出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运输车辆严格管理,同时,针对存在的环境问题开展了市容、市场、交通、旅游“四大秩序”整治行动。

二、完善环卫设施硬件建设,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房山区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原则,不断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建管力度。

(一)完善垃圾处理设施

垃圾全过程管理是改善人居环境、优化城乡面貌、加大节能减排、促进和谐发展的需要。加快垃圾处理体系和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建设,房山区按照《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要求,制定了《房山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2013-2015年),计划2013年完成长阳西街垃圾转运站建设和城关生活垃圾转运站除臭、密闭改造工程并投入使用;2014年完成长阳镇篱笆房、圣水路、吴店沟北路垃圾转运站建设并投入使用;2015年前完成周口店镇车厂村、拱辰街道大南关村等五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治理。在餐厨垃圾处理方面,2013年完成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经贸职业学院4所高校5处餐厨垃圾资源化就地处理站建设并投入使用;2015年完成房山城关粪便消纳场建设并投入使用。通过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城乡统筹、结构合理、技术先进、能力充足的垃圾处理体系,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目标。

(二)加强农村公厕规范化管理

因受2012年“7.21”特大暴雨影响,全区公厕不同程度损毁,2013年修缮、重建农村公厕817座,区内公厕提升改造94座。对于全区所有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厕,按照《农村公共厕所专业作业检查考核标准》进行维护管理,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将公厕日常管理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明确一名主管领导亲自抓、责成专人负责管理的考核机制;制定完善管理责任制,加大管理费用投入,纳入同级政府预算及支出。对于人为破坏公共厕所设施,影响正常使用的,由区城管执法监察局依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在公厕管理考核上,对已投入使用的公厕实行分级检查考核,即责任单位每周进行自检;各乡镇办事处每月至少进行三次例检,并将检查情况上报区市政市容委主管部门;区市政市容委主管部门要委派专职检查人员每月不定期进行抽检,发现问题要求责任部门及时整改和处理。通过不断探索,使公厕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三、创新工作方法,上下联动,确保城乡环境整治常态化

为全面提升全区环境整体水平,确保城乡环境整治工作的常态化,房山区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助推环境建设。

(一)推行“六员制”,实现环境整治“零距离”

一是环境卫生保洁员。各村按每80户配备村级保洁员1名,由乡镇、街道统一管理,区财政拿出专项补助资金和保险资金用于支付1962名农村保洁员工资,稳定了保洁员队伍,形成村内专职保洁、公路专业清扫、镇域白色污染专项治理的农村保洁责任体系,实现“农村清扫保洁”全覆盖。

二是垃圾分类指导员。按社区规模,每60-120户配备垃圾分类指导员1名,实行网格化、区域化管理。目前,全区共有垃圾分类指导员972名。

三是环境综合协调员。针对乡镇、街道环境整治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由区直机关抽调专人成立环境联合执法指挥部,下设环境治理协调综合办公室,协调区直部门、乡镇街道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四是精细管理督察员。由区委、区政府督察室、监察局等部门成立督查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风廉政监督员组成督察员队伍,定期对各乡镇、街道环境治理工作进行督察,建立督察台账,每月进行汇总、打分、排名。

五是环境建设宣传员。组织交通协管员、社区工作者、流动人口管理员、大学生村官等多方力量,采取“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的形式,对群众进行环境建设宣传。

六是环境专职信息员。各单位设专职信息员,每周上报关于环境建设方面的信息两条,区环境建设办定期编写专刊,并报送相关部门,加强上下沟通反馈,以促进环境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二)成立志愿服务队,搭建环境建设群众参与平台

从2012年5月开始,在志愿北京网站上注册成立了房山区环境建设志愿服务队,与区团委、区文明办、区社会办等部门共享志愿服务资源,召集环境建设志愿者200人,组织全区各乡镇、街道开展环境建设志愿服务活动。15个乡镇完成注册,志愿者达1200余人,开展各类环境建设志愿服务活动10余次,用实际行动向广大居民宣传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推动了全区环境志愿服务建设。

(三)推行“三二五一”工作法,加强环境建设精细化管理

以建设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为契机,加强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实施了“三二五一”工作法,提高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三”即三级平台。在各单位全面落实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区、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庄(社区)三级平台管理的工作机制。“二”即两级督查。加大了区、乡镇(街道办事处)两级监督检查力度,建立了由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区监察局、区市政市容委、区城管监察大队等职能部门和乡镇(街道办事处)共同参与的城乡环境卫生监督、检查联动机制。“五”即五级管理。加快城乡网格化管理,创新环境管理模式,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区、镇、村、片、格五级管理。“一”即一套系统。加快基础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推进房山区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实时做好环境监控及环境突发问题的协调处置。

(四)开展环境清洁日活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

从2012年4月开始,房山区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广大市民于每月的最后一周开展卫生大扫除和环境清洁日活动。2013年,结合国家卫生区复审工作,开展了以“进机关、进店铺、进校园、进公交、进市场、进社区”为主题的环境清洁日活动。

四、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有效防止反弹

为防止环境脏乱点反弹,房山区建立健全了城乡环境管理七项机制。

一是例会机制。每月月初组织召开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建设推进会,总结工作,部署任务,做到月月有总结、月月有安排,及时研究解决难点问题。

二是监督机制。发挥人大、政协等监督职能作用,组织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风廉政监督员,对街面秩序治理、环境脏乱点治理、大型无序垃圾堆放点整治、环境卫生作业管理、环境脏乱曝光点及市、区台账上账脏乱点整改落实情况逐点实地检查、现场打分。

三是曝光机制。每月拍摄制作环境脏乱点曝光片,在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建设推进会上播放曝光,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通报。

四是督查机制。由区委常委带队对环境建设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督促各部门、各单位抓好区域内环境脏乱点及卫生死角的整治,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五是联动机制。抽调300名人员,组建了房山区环境整治特别行动队,第一时间发现、解决环境突发事件。

六是巡查机制。各乡镇、街道组建环境巡查员队伍,配备城乡环境巡查车,坚持每天对区域环境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做到环境建设无盲区、无死角、全覆盖。

七是考核机制。每月由区监察局、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等会同相关部门对市、区、乡(镇)三级挂账脏乱点及反弹点进行检查考核、排名、通报,对整治效果良好、未出现反弹的责任单位予以加分,对脏乱点治理后监控措施不到位、出现反弹的责任单位予以扣分。

五、几点启示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城乡环境建设工作的前提

房山区委、区政府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成立了环境整治和垃圾处理监察督查组、打击违法建设监察督查组。每月月初召开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建设工作推进会,听取相关部门工作汇报、现场督导检查各项整治任务落实情况。区委常委带队不定期对环境建设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各责任单位落实各项整治任务起到了促进作用,保证了整治工作的扎实推进。

(二)全民参与是做好城乡环境建设工作的关键

在环境建设中,群众是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主体,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必须尊重民意,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动参与到环境建设工作中来,通过大家来共同维护。房山区推行“六员制”、成立志愿服务队搭建环境建设群众参与平台、开展环境清洁日活动等,全区上下齐动手,形成了强大的整治合力,激发了广大群众主动参与环境整治的热情,由“让我整”变为“我要整”的自觉行动,营造了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三)建管并重是做好城乡环境建设工作的根本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民生工程,环境质量的好与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转变一些群众较为落后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城乡环境建设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坚持整治与管理并重的原则,在抓好集中整治的同时,要加强和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作业管理水平,有效减少垃圾乱倒、杂物乱扔、白色污染物“满天飞”等现象;各乡镇街道要建立健全环卫保洁员队伍,落实网格化分片分段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环境整治成果的不断巩固和扩大,培养群众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四)资金投入是做好城乡环境建设工作的保障

第9篇

一、总体思路

1、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根据县委推进“两创”战略的决定,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逐步推进”的要求,以规划布局为龙头,以提高中心村品位,增强集聚功能、服务功能和示范功能为重点,以环境整治和空心村改造为突破口,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推动、机制创新、合力促进,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统筹规划,分批实施,突出重点,力求实效,把中心村建设成“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新社区。

2、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立足当地经济、社会、人口发展水平,遵循“有利生活、方便生产、相对集中”和农村社区化的要求,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注重特色。中心村布点原则在人口达到1000人,交通便捷,服务设施较齐全,能带动周边3个以上村,辐射人口能达到3000人的村中选择。

加强引导,分批实施。从实际出发,坚持农民建房自愿,不搞大拆大建,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坚持拆旧建新,切忌一哄而上,急于求成。根据中心村规划、经济状况和群众需求,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安排建设项目。坚决杜绝随意改变规划或不按规划违规建设行为。

建立机制,整体推进。广泛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行土地资产经营、企业投资经营等市场化运作方式筹集资金,形成以农民和村集体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部门和社会各方力量支持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筹资机制,搞好中心村供水、供电、排污、教育、卫生、文体、广电等配套设施建设,增强集聚效应。

功能配套,高标准建设。按照农村城镇化的要求,搞好中心村配套建设。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生产要素来投资,积极推进中心村和农民新型住宅建设。合理确定功能分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注意生态保护和绿化建设,优化美化环境,提高中心村集聚效应;从强化农民新型住宅设计入手,着力塑造现代化村庄的新形象。

二、目标任务

中心村建设以经济繁荣、服务完善、管理有序、文明详和的农村新社区为目标。通过三年建设,规划的30个中心村,居住环境实现“八化”目标,即布局优化、住宅美化、道路硬化、四旁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服务强化。

布局优化。编制村庄规划,科学处理生产、生活、生态、文化之间的关系,充分结合自然地形,借山用水,错落有致,显示个性特色,相互协调。

住宅美化。无空心村(空倒房),住宅实用、美观,普遍使用清洁节能能源,有线电视普遍入户,电话入户率达到80%以上。

道路硬化。通村及村内路网布局合理、主次分明,村内主干道全面硬化,宅间道路可通行机动车。

四旁绿化。主要道路和河道两边实现绿化,绿化带和公共绿地布局合理,有休闲健身的绿地。

路灯亮化。村内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100%,亮灯率达到90%以上。

卫生洁化。村庄内无私搭乱建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无露天粪坑和简陋厕所,配套建好公共厕所,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线布局规范合理,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以上;保洁制度健全,垃圾废弃物集中处理,基本消除垃圾及废水污染。

河道净化。河道全面疏浚,水流畅通;保护好村域内现有的水面,河道护岸安全稳固。

服务强化。建好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服务中心集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或规范化村卫生室)、计划生育活动室、综治办公室、调解委员会、便民超市、广播室、信息室、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农民迫切需要的服务项目于一体,充分发挥“一心多用”的功能,力求为农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并努力实现农民群众“办小事不出村,小病就近医,日用消费安全可靠”的目标。

三、建设重点

根据上述目标要求,完成以下“12345”五项建设任务。

1、完成一个村庄布点规划。完成村庄规划,有序推进建设。

责任部门:规划局。完成时间:20*年8月底前。

2、围绕二个重点:

一是建好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基本实现服务场所功能化,主要完成“一站四室一点”建设。

(1)社区卫生服务站(或村卫生室)。

责任部门:卫生局。完成时间:20*年12月底前。

(2)计划生育服务室。

责任部门:计生局。完成时间:20*年12月底前。

(3)文化活动(广播)室。

责任部门:文广局、广播电视总台。完成时间:20*年12月底前。

(4)老年活动室。

责任部门:民政局。完成时间:20*年12月底前。

(5)信息室。

责任部门:农业局、电信局。完成时间:20*年12月底前。

(6)农资供应点。围绕农资供应点建设,开展“三位一体”新型合作经济服务,建设便民超市,搞活农村商贸流通。

责任部门:供销社。完成时间:20*年10月底前。

二是改造空心村。实施中心村内空倒房、危房、杂房等拆除。

责任部门:国土局、建设局。完成时间:2009年6月底前。

3、创建三类示范称号。通过建设,创建成三类示范村:

一是电气化示范村。完成电气化示范村建设任务。

责任部门:供电局。完成时间:20*年12月底前。

二是信息化示范村。完成信息化示范村建设任务,基本实现信息服务网络化。

责任部门:农业局、电信局。完成时间:20*年12月底前。

三是水利建设或生态建设示范村。有条件的中心村建成水利示范村和生态建设示范村。

责任部门:水电局、环保局。完成时间:2009年12月底前。

4、开展四大行动:

一是绿化行动。搞好村中绿化,美化村庄环境。建设一个农民休闲公园,建成一片篮球场、2张乒乓球桌、一条健身路径。

责任部门:林业局、建设局、教体局。完成时间:20*年12月底前。

二是救助行动。符合条件的低收人农户实行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困难、残疾人农户住房得到全面救助。

责任部门:民政局、建设局、残联。

三是搬迁行动。地质灾害户和不符规划的农户按计划逐步搬迁。

责任部门:国土局。

四是家庭工业发展行动。有条件的村规划建设家庭工业小区,20*年搞好规划,启动建设。2010年,全面建成。

责任部门:经贸局、规划局、国土局。

5、实施五项改造:

一是道路硬化改造。完成全村道路硬化。

责任部门:建设局。完成时间:20*年12月底前。

二是饮用水安全改造。解决饮水不安全问题。

责任部门:水电局。完成时间:20*年12月底前。

三是排污设施改造。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全面完成露天粪坑拆除,配套建设公厕。

责任部门:卫生局、农业局、建设局、环保局。完成时间:20*年12月底前。

四是河渠池塘治理改造。全面完成村中河渠疏浚、池塘清淤工作。

责任部门:水电局。完成时间:20*年12月底前。

五是垃圾收集处理改造。完成垃圾筒、垃圾箱建设,开展集中收集处理,建成长效管理机制。

责任部门:建设局、农办、环保局。完成时间:20*年12月底前。

四、工作要求

1、因地制宜实施。中心村建设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有效途径。在中心村建设中,要正确把握发展趋势,在编制好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能力,因地制宜,分步实施。要充分考虑各村经济发展水平、村庄基础条件、地形地貌和农民意愿,正确处理好阶段性目标与长远性目标的关系,先易后难,量力而行。

2、整合资源推动。中心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相关部门要围绕建设重点,整合资源,重点倾斜,相互配合,搞好服务,形成合力。统筹安排好村域设施,避免无序建设和重复建设,优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时间要求,切实履行好各自的工作职责。县安排的农民建房土地指标,向中心村倾斜。金融部门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简化贷款手续,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要充分发挥中心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和辐射功能。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