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时间:2022-02-11 01:41:30

导语:在建筑工程学院毕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深浅适度,既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又能考查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较为准确地反映出学生们的知识层次和深度,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一)发掘教材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量与日俱增,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教科书中往往在反映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时,势必存在着尚待解决、完善、及具有学术之争的教学内容。查阅了大量有关资料,结合我校条件,确定将研究性、前沿性、书本上介绍较少的内容作为毕业设计研究课题,例如:韩相奎教授指导的杨晶博同学“垃圾填埋场发电项目设计”。通过对该同学的指导,基本上搞清了垃圾填埋场发电机理及效果,其设计成果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应用,杨晶博同学也得到了科学研究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满足了毕业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二)注重到企业去选择课题

为了培养学生们的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选择了大量的实际工程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设计课题。由工厂提供实验条件,我们承担理论分析、数据检测等工作,使学生们既能较多地接触工厂的生产实际,又能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全过程,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毕业设计,我们基本上解决了工厂所提出的实际课题。学生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也得到了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工作也得到了工厂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们的好评。

二、毕业论文选题与科研课题相结合

一般情况下,各专业的科研课题能充分体现该专业的新动向和生产实际。有利于学生巩固、深化和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为此,毕业论文若紧密围绕科研课题选题,不但使学生学到了更多专业知识,而且能增加学生的科研兴趣及使命感和责任感。近五年来,给水排水专业先后结合“人工湿地处理啤酒废水的研究”,“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SBR成套设备研制”,“TTC脱氢酶活性测定”等科研课题指导了05级到10级共6个年级19名同学的毕业论文。在指导毕业论文过程中,对于一些研究周期比较长的题目,允许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提前进入,一般是在暑假就开始,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调研和思考,毕业论文时间显得从容,学生的收获也比较大。在这期间,不但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而且增强了对实验结果、实验现象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在上述19位同学中,有5人毕业论文成绩优秀,12人考上了研究生,有13人发表学术论文。其中10级张振鹏同学的“论屠宰废水加工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试验研究”被收入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论文集。97级曲波同学的论文“厌氧填料折流板反应器的启动试验”在《中国给水排水》(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并有9篇在《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上。实践证明,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与严格管理下,结合科研课题指导毕业论文,不仅可以有效的保证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可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三、强化动手能力,倡导独立思考

强化动手能力,提倡独立思考是在毕业设计中培养学生们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的核心内容。毕业设计中,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让学生独立拟定研究方案

在毕业设计前,将所需技术资料准备好,把设计所需要的原理方法、参考书目及图纸落到实处。下达毕业设计课题前首先带领他们到有关工厂、实验室、研究室进行现场实习,有目的地让他们接触到有关的工作,并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供同学们思考。然后让同学们阅读有关资料,并在规定的期间内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案,经教师审查,修改。这一做法使学生们增强了自我意识,也增强了他们自信心和责任感。同学们认为:问题是教师提出来的,方案是自己设计的,无论如何也要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去享受实现自身价值的快乐。于是。同学们在后续的毕业研究工作中不怕苦,勤奋钻研,不断完善自己的研究方案,为确保毕业设计质量提供了先决条件。

(二)让学生独立做实验及测数据

当研究方案确定后,由于学生们直接在工厂或实验室参与了实验研究,掌握了测试方法,获得了数据,所以在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时就能够较为准确地提出有关论据。这无疑有助于同学们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为其获得优异的答辩成绩创造了条件。

(三)让学生独立进行研究分析与总结

实验研究和论文写作是科技人员,从事研究工作的两个主要方面。虽然再好的语言写作并不能使不成熟的科研成果予以发表,但粗俗的科技写作却能使优秀的科研成果大为逊色,甚至会使其丧失学术意义。因此,在指导毕业设计中,尤为强调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要求学生们撰写论文时必须写出3000字的详细提要,并将摘要译成英文。强化学生的科技写作能力的培养,促进其科技写作素养的积蓄和提高。

四、拓宽毕业设计的领域和形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生本科毕业后的就业范围较大,为了使人才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对毕业设计的方向做了灵活调整。一是考虑近年来,建筑市场的火热形势,对给排水专业的施工技术人员需求量较大,部分学生一进入四年级就有用人单位与之签订用人合同,这部分学生很想在毕业前强化,扩充建筑设计、施工、管理方面的知识,学以致用。为此,新开设一些学生已毕业马上就会把接触的方向作为毕业设计课题,例如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二是考虑部分学生本科毕业后继续升入各高校深造,攻读硕士学位,还有一部分同学进入各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工作,为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独立创新精神,更好地投入到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去,我们增加了科研论文方向,作为毕业设计的一个分支方向。三是对原有的毕业设计改革创新,使之更加靠近实际工程情况,有些题目就是实际工程项目。这些措施提高了毕业设计的效果,学生毕业后投入学习、工作岗位后对工作适应和再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另外,为了使毕业设计的水平更上新台阶,我们又增加了灵活的设计方式。由于现在人才市场对工程技术人员要求比较严格,同学们到工作单位以后都立刻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所以为了提高同学的实际工作能力,我们在毕业设计中增加了下列措施:请进来,走出去,真题真做。请进来:一、请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二、请经验丰富的设计单位的总工和项目负责人与教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请他们参加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三、请其他高校有多年科研工作经验的老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他们带来了本专业的新产品、新工艺、新动态,扩大了学生信息量,提高了学生的毕业设计水平。

五、聘请设计单位人员指导毕业设计

第2篇

在毕业设计课题选择时,首先应考虑课题的理论研究方向、范围和背景材料,即需要对研究方向、范围和背景材料进行恰当定位。在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研究方向定位上,宜按工程管理专业的理论模块进行选择。工程管理是交叉学科,所研究的理论领域和对应的知识体系内容非常广泛。在理论研究领域方面,现代工程管理理论可分为3个模块,即工程投资决策管理理论模块、工程交易管理理论模块和工程项目管理理论模块。[3]在实际选题时,学生应根据自己对上述理论模块掌握的程度、毕业去向等因素选择其中的一个模块作为研究的大方向。有的学者提出了以本专业的四个平台知识体系作为毕业设计选题的方向。[4]事实上,这四个平台知识只是工具性知识,是为进行工程管理理论研究及应用提供管理工具与技术,不宜作为毕业设计的理论研究方向。选题内容范围宜小不宜大,即选题时要尽量选择其内容范围较小的课题。由于教学计划中提供给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不长,故不可能完成较复杂的大课题。论文的价值不在于课题的大小,而在于是否有独到的见解。在校学生,其经验和学识都有限,很难驾驭较大的课题。因此,学士论文适宜于选择较小的课题,这样方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完成论文的撰写。[5]在实际操作中,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宜立足于某一理论领域中专项理论的研究及相应的管理工具与技术的应用,以专项理论为研究的突破口,结合相应的管理工具与技术,集中精力解决工程中的某一专项管理问题。对过去我院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检查显示,毕业设计选题为领域型课题研究的论文,如“**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等,其内容空洞、雷同,抄袭、数据造假的现象非常严重。而专注于专项理论研究的论文如“**工程质量管理计划”、“**工程成本管理计划”等,构架与层次都基本清晰,内容都比较完整,管理工具与技术的应用都比较得当,也鲜有雷同、抄袭和数据造假的情形,完成的质量明显优于领域性课题。选题背景材料应立足真实工程材料。“毕业设计(论文)应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选题的内容、深度和工作量均符合本科专业培养的要求”。这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在《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评估文件》(2009版)中对毕业设计(论文)所提四条评估标准中的第一条,该标准首先强调毕业设计与工程实际的结合。工程管理其实质是管理工程,毕业设计作为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其核心目标是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绝大部分情况下是模拟性的)实际工程的管理问题。要做到毕业设计与工程实际的结合,首先要做到毕业设计选题要有真实的工程背景资料。真实的工程背景资料可以是一份完整的施工图、一份商住用地拍卖文件、一份施工承包合同等。我们从2010年起,在设计任务书中就明确要求,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必须以真实工程为背景资料,并且各不相同,背景资料还应成为毕业设计文件的一部分存档。单凭学生的能力,很多学生难于找到真实适用的工程资料,为解决这一难题,学院每年通过与市施工图审查中心、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咨询企业等单位联合,收集了大量的施工图、项目开发规划等原始工程文件或复印件,供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兴趣和未来的工作需要综合选定。实践表明,与以往的选题相比,从实际工程背景资料中选题,能加快学生定题的步伐,让选题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另外,真实的背景资料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研究的动力,完成的毕业设计效果较好。

二、选题深度的定位

在[1]中,作者将毕业设计课题类型分为三种:基础理论研究与探索型课题、工程实践型课题和常规模拟题。事实上,这说的是一个选题深度的问题。这里说的深度,是指触及事物本质的程度,选题的深度可概况为研究型题型、应用型题型。工程管理本科毕业设计宜选用应用型题型。本科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是一个学习和训练的过程,是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创造环节,并不要求论文非要有创见性、有发明或发现不可,因此,毕业设计最重要的目的是解决理论的应用问题。对于工程管理理论的应用问题,现有的工程管理规范和很多专业书籍都提供了程序化的工程思路、管理工具与技术,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风险管理》、《PMBOK指南》等,如果学生毕业设计是参考上述资料,结合四年来所学的相关理论,再针对具体的工程项目进行必要的调研、计算、分析,较高质量地完成专项理论的研究及相应管理工具与技术的应用是不成问题的。

三、选题工作量的定位

很多大学或学院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任务书对学生毕业设计的字数给出一个下限限制,其出发点是以一定的字数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误区,也容易造成学生一个错误的认识,即字数越多,质量越高,盲目追求论文字数而忽略论文的系统性、完整性和严肃性,导致设计论文冗长,篇幅过大,无效的内容和相关性不强的东西太多。工作量与选题内容范围、选题深度关联密切,选题范围大,工作量必然大;选题深度深,工作量也会增加。因此,对毕业设计规定一个字数的限值是缺乏依据的。毕业设计的工作量应以设计论文的系统性、完整性为基准,而不是字数。要控制学生设计论文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就必须要求学生做好设计论文内容的层次构架,内容层次构架至少要有二级及以上的分解目录。也就是在定题的基础上,学生下一步的任务是要形成比较完整的设计论述思路和工作思路。以某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工程的进度管理计划”为例,该论文内容的一级分解可以是:进度计划的目标及依据、网络计划或横道图计划、进度控制等;其中“进度计划的目标及依据”的二级分解可以是:工程项目总进度目标、子项目进度目标、年度目标等;“网络计划或横道图计划”的二级分解可以是:工程工作分解、工作顺序排序、工作量估算、资源需求估算、工作时间估算、绘制网络计划图或横道图、编制资源需要量及供应平衡表等;“进度控制”的二级分解可以是:进度检查计划、偏差分析与纠偏措施、计划调整措施、进度报表等,如下图。通过设计内容的层次构架,一方面能让学生通过层次构架理清研究的思路;其次,能为学生毕业设计的后续工作指明方向,有利于学生论文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另外,教师通过指导与审定学生的论文构架,以论文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准则,学生论文的工作量也就基本定型了。要做好设计内容的层次构架,必要的环节是做好开题报告。学生通过编写开题报告对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进行系统地层次构架,通过这种层次构架形成设计论文写作的基本骨架。

四、结语

第3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文献检索课;高校图书馆

针对在校大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是当今高校图书馆的一项核心职能。信息素养教育可以通过新生入馆教育、文献检索课、读者培训、网络教育、在线指导等多种组织形式开展。其中,文献检索课(或称信息检索课等)作为开展信息素养教育传统的、最为系统的教育形式,一直受到高校图书馆的重视。近年来,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理念已经在国内高校图书馆界获得了非常广泛的认同。而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翻转课堂”的理念从美国传入我国未久,就已经在教育行业刮起一股“翻转旋风”,而且高校图书馆界人士也敏锐地捕捉到其独特的价值,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根据文献调研,翻转课堂与“嵌入性”教育的结合在我国已有个别教学探索[1]。但目前还没有把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和翻转课堂进行整合分析研究,事实上,这二者可以实现有效兼容,改进教学效果。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1整合研究的背景和机制

1.1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

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是图书馆员与专业教师协作,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嵌入到课堂教学或者课程管理系统,将信息检索技能、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融入专业课程内容,使学生不仅掌握专业课程的基本知识,而且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2]。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这种方式能够深入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科研活动中,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国内外都有不少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成功案例,比如美国马里兰大学图书馆将信息素质教育嵌入到虚拟在线学习平台Blackboard上,通过和教师合作,将课程信息、参考文献及其来源、课件等放在平台上,同时将有关信息素质教育内容的课件也放在平台上,包括如何写专业论文、如何查专业文献等,加强学生对专业信息知识的理解[3]。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嵌入媒体与设计学院的“传媒市场调查与分析”和“英文报刊导读”两门课程,分别采用一次介入式和全程跟踪式的嵌入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4]。

1.2翻转课堂在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天然优势

翻转课堂(TheFlippedClassroom),是指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微视频以及拓展学习材料,而课堂时间则用来解答学生问题、订正学生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在翻转课堂上,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则是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完成[5]。与其他课程相比,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与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具有极高的契合度,将此二者进行合理对接与融合,能够有效改善当前教学形式单调,学生参与度低、学习热情不高等问题,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非常光明的前景。目前,在我国关于翻转课堂在信息素养教育领域的研究已经有不少先行者。如重庆大学图书馆在新生入馆教育方面的实践[6]、中山大学图书馆朱伟丽《基于翻转课堂的文检课教学设计》等[7]。

1.3翻转课堂与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整合机制

从某种意义上说,翻转课堂的教育模式,本身已带有一定的嵌入式教育特点,即把以教学内容微视频为主的教学资料嵌入到整个教学环节之中来。所谓把翻转课堂与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进行整合,就是以翻转课堂的形式,把相关信息素养教育的知识内容嵌入到课程教育之中。嵌入对象既可以是文献检索课程,也可以是专业课程,通过文检课教师与专业教师的合作,改变信息素养教育由文献检索课(或者说是高校图书馆)唱独角戏的状态,借助专业知识的有效介入,让教学活动和内容更接地气,更具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2基于翻转课堂的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翻转课堂与嵌入式教育的结合并不是以理论创新为重点,而是以改进信息素养教育的方式和效果为目的,重在实际组织和应用。下面笔者将从正反两个方向来探讨基于翻转课堂的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的实现模式。

2.1正向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翻转课堂模式

正向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翻转课堂模式是指,在高校某些专业课教学活动中,部分授课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此阶段文献检索课教师把经过选择的信息素养教育知识内容制作成微课及其他学习资料,由学生在课前进行学习,专业课教师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就这些学习内容结合专业课知识组织相应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对相关信息源和检索技巧更好地吸收和内化。该模式实质是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嵌入信息素养教育的相关内容,这些内容以翻转课堂的形式供学生学习和实践。该模式主要适用于大学低年级学生,其对专业知识刚刚入门,对于各种专业资料信息需求不强,只需掌握一些基本的信息检索知识和技巧。该模式同样适用于未专门开设文献检索课程的班级。在大学低年级阶段,采用这种模式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是合理的,不易给学生造成更多的学习负担,又能达到基本的教育效果。

2.2反向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翻转课堂模式

反向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翻转课堂模式是指,在文献检索课教学活动中,部分授课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此阶段,专业课教师把该专业重要的资料信息源及其他有关专业基础知识制作成微课,提供给学生进行课前学习。在文献检索课上,文检课教师根据这些内容组织专业针对性更强的检索实践活动。该模式实质是在文献检索课教学过程中嵌入相关专业知识内容,这些内容以翻转课堂的形式供学生学习和实践。该模式主要适用于大学高年级学生,对专业资料信息的需求逐步增强,需要全面掌握各类信息资源的检索方法。如果该模式能够直接和学生课程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对接的话,文献检索课的练习环节就能变成实际应用操作环节,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实现文检课、学生、专业指导教师三方面“共赢”。

3基于翻转课堂的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优势分析

3.1组织方式灵活

在翻转课堂的组织架构下进行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其组织方式灵活,可以选择正向嵌入,也可以选择反向嵌入。无论哪种方式,嵌入的一方主要是以微课和课外辅导的形式与学生产生联系,主讲教师+“影子教师”的组合形式有利于保证课程体系的完整性,相比在课堂上出现多个不同领域的授课教师而言,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课程进度、课堂学习活动也更容易掌控。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由专业课教师和文检课教师在课程规划时,研究确定嵌入课程的相互介入深度和方式。而且嵌入的部分主要在课前由学生自学,而微课以其可以不限次播放的特点,可以大大减少相关教师的工作量,避免重复劳动。

3.2提升专业课教师的合作意愿

有研究者指出,嵌入专业课进行信息素养教学的模式,并不足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专业课教师与图书馆员缺乏充分的合作动机,并指出在该教学模式的诸多特征中,起关键性作用的是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和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这是嵌入成功的关键所在[8]。如果采用正向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翻转课堂模式,实际占用专业课时间非常少,却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如果采用反向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翻转课堂模式,专业课教师只需要付出很少的时间准备微课和相关学习资料,却可以把学生课题检索、论文写作辅导等工作转移到文检课上完成。这样的付出与回报,专业课教师应该是愿意接受的。

3.3课程教育与课外教育相辅相成

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是全方面、多渠道的。除了文献检索课以外,还提供分时的、个别的、在线的等各种形式的信息服务和信息利用指导。以图书馆网站、微信公众账号、图书馆微博、QQ咨询、FAQ服务等等形式构成的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平台,能够在课外时间为大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学生也可以通过上述方式与文检课教师———大部分都是图书馆员进行便捷的互动交流。

4结束语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必须体现出时代性,无论教育内容还是教育形式都要与时俱进。文献检索课在当今信息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浪潮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更是势在必行。把嵌入式教育和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同时引入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改革之中,进行整合重构,能够发挥二者的优势和特色,赋予文献检索课新的生命力,提高课程在大学生中间的认知度。

[参考文献]

[1]夏南强,胥伟岚.嵌入性视角下信息采集学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15(1):26-31.

[2]谢守美.泛在知识环境下嵌入式学科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27-29.

[3]赵雪莹.高校图书馆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实现模式及案例研究[J].现代情报,2013(3):161-163.

[4]胡芳,彭艳.美国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的实践及启示[J].图书馆建设,2011(12):79-82.

[5]陈玉琨,田爱丽.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3-14.

[6]张洁,王英,杨新涯.翻转课堂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实践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11):68-72.

[7]朱伟丽.基于翻转课堂的文检课教学设计[J].图书馆杂志,2013(4):87-90.

第4篇

制定个性培养计划,强化艺术个性发展

根据每个学生学科基础及当下学科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个性培养目标和规划,使不同基础不同能力,处于不同起跑线上的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实际找到自己相应位置。由于我校美术学研究生生源学科背景较为复杂,美术基础差别较大,艺术修养参差不齐。在以往我们所招的研究生中,既有纯粹美术专业院校毕业的基础较优秀者,也有综合性大学美术类专业的学生,以及部分跨学科、跨专业非艺术类基础较差的学生。由于他们前期学科背景不同,不论是专业实践能力或理论修养、艺术审美水平等方面都明显存在很大差异,统一模式的培养计划和目标显然是不现实的,也不利于学生艺术个性发展。因此,我们在制定培养计划和目标时,就应该根据每一个学生具体情况,包括素质基础、审美修养、发展潜质等综合因素,制定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因势利导的个性化培养计划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利激活和放大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艺术基因,让不同背景学生各自发现自我艺术个性所在,调整和确立自己未来发展目标。

艺术个性发展问题,实际上涉及艺术创造与艺术创新的问题。艺术的发展不仅需要艺术共性,需要共同的原则,也需要差异化表达,需要个性发展。缺失了个性的艺术是无法突破和创新的。因此,我们在美术学研究生整个培养过程中,还应该将寻找和发现学生不同个性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导师不仅需要指导学生学习中外艺术传统,研究和汲取艺术传统的精华,而且更应该指导学生通过对传统经验的总结,从中悟出艺术创造的真谛,从中发现自己艺术上的潜在基因与个性,并鼓励学生充分认识自我个性存在的价值,张扬那些常常忽视的与众不同的独自特点与细节,扬长避短,创造出自己的一份艺术天地。

强化艺术实践能力,减轻论文压力

我国目前美术学研究生教育,应该分为两个大致方向,一是较为纯粹的美术理论研究,重点在于从理论上总结和研究过去和现在已经发生的美术现象、美术成果、理论评价及未来发展研究,学生既可以具有一定的艺术实践能力,也可以抛开实践,全力以赴进行理论探索。另一方向则重点在于艺术实践,在于以培养艺术创造创新人才为目地。这一方向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更需要其自身较深厚艺术实践能力做支撑。一个缺少基本艺术实践能力的人,是无论如何难以创造艺术形象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和理想的。对后者而言,能否拥有相当艺术实践能力,能否拥有相当艺术形象创造能力,显然是判断一个学生是否合格的关键所在。由于我校美术学研究生教育起步晚及研究生培养机制、考评标准的原因,在过去的培养机制上一直存轻实践,重论文的问题,不论学生艺术实践和创造能力如何,都难以作为考察学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的依据,毕业论文的撰写特别文字数量的要求,才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要求的关键。美术类学生在逻辑思维和理性分析问题上与其它学科特别是理工科学生相比较,往往表现出较大劣势。就我校以往研究生情况,同样字数要求的论文,对其它学科背景学生,特别是理工科或文科背景学生可能并不太难,论文质量也较好,而美术类学科背景学生往往表现出较大难度。为完成论文字数要求,学生大多或过早地将精力投入到毕业论文撰写上,极大影响了艺术实践探索;或与自己研究内容脱节,论非所用;或拼凑内容,偏离论文核心;或内容大而全,缺少对主题核心内容的较深层次的实质性研究,甚至将论文写成教科书停留在知识通识和介绍阶段。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美术学自身的特点与发展规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培养质量,甚至学生未来发展趋向。因此,我们有必要围绕美术学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特点,调整机制,适度减轻美术学实践类学生毕业论文压力,使他们能够更多时间用于艺术实践与探索。能否充分保证美术学实践类学生艺术实践,强化艺术实践能力,是学生未来艺术创造创新的基础所在。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创新能

艺术个性的建立来自于艺术创造者的独立思考。是艺术创造者独特心性、独特审美思想支持下对客观世界的独特艺术表现,是自我心灵感受的自然流露与表达。对于美术学研究生培养,如何培养其独立的思考能力,鼓励学生尊重自己的心灵感受,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是逐步培养艺术个性发展与艺术创新思想的关键。因此,美术学研究生教育,首先导师应站在更高的宏观角度,破除师承门户之见,培养和鼓励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自己艺术未来趋向目标,鼓励学生学会以怀疑的眼光看待导师的讲解,敢于对老师观点提出质疑和不同看法,甚至敢于质疑和打破前人既有的认识和定论。鼓励学生向大师学习,不仅研究大师的艺术,更要研究大师的首创精神。鼓励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善于从不同侧面做出不同判断,努力培育和造就研究生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

由于我国整体教育存在的弊端,我们的学生往往即便到了研究生阶段,还大多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信心。就我校美术学研究生教育,对绝大部分学生,共同的问题就是不喜欢独立思考,本应自己解决的问题,却喜欢处处听命于老师的安排,本来要靠自己去寻找的答案,却习惯听老师的讲解与评判。这无疑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是极为不利的。艺术创新问题,不仅需要深厚的艺术实践基础,需要学生充分把握艺术上的本质与规律,更需要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需要丰富鲜活的艺术审美思想,它涉及由“技术”到“艺术”之间的区别与升华问题。因此,我们的美术研究生教育,不单要为学生更多提供不同形式艺术成果,供其从中寻找和总结艺术创造规律,更要注重开阔学生生活视野和人文修养的提升,培养学生较高层次的艺术审美思想和敏锐的艺术洞察能力。当然,相对技术的层面,人文修养的问题显然要虚幻得多,也困难得多,是其学科培养问题上伸缩性很强的一个难点。

改善学习环境,增强艺术氛围

美术学研究生教育,环境与氛围是刺激学生自发学习研究极为重要的外部条件。美术学学习、创作、研究等不需要也没有多么先进贵重的设备,但需要良好创作与展示空间条件,需要良好艺术氛围去不断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热情。由于我校整体办学目标、竞争考评标准等因素制约,美术学研究生教育始终在夹缝中生存。虽然经过几年不断努力,在教学空间环境上有了很大改善,但也只是达到教学最基本要求。特别是在艺术氛围问题上,由于地理位置及经济原因等限制,一直缺少外来美术交流与展览,缺少外来美术学术讲座,特别是国内知名艺术家和理论家的交流与指导等,艺术氛围极为淡薄。在一个缺乏艺术氛围的环境里,要激发起广大同学高昂的学习与探究热情显然是很难做到。因此,如何不断改善艺术办学条件,在学科建设上给予更多支持,能够不断引进一些高水平艺术交流、展览,艺术讲座,使学生及时扑捉和了解最新艺术发展状况和发展动向,丰富自己艺术信息,合理规划自己未来发展走向与目标,是当下和今后都将面临的问题

第5篇

关键词:诚信诚信缺失表现原因对策

诚信的含义是什么?孔子在《论语》中做了阐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这里的“信”就是信实、诚笃的品德。后来朱熹曾写道:“信者,言之实也。”“诚者自然,信是用力,诚是理,信是心,诚是天道,信是人道,诚是以命言,信是以性言,诚是以道言,信是以德言。”概言之,即“诚是自然的实,信是人做的实。”中国人恪守的“仁、义、礼、智、信”中,信占其一,足可证明言必行、行必果及诚实守信一直是我国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诚信作为中国的优良传统一直在传承,而且在当今社会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诚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内容,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然而作为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诚信方面出来很多问题。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大学生诚信缺失主要集中体现在学习方面、经济方面、为人处事方面、就业求职方面等。缺乏诚信对于大学生的成才极为不利。

1.学习方面诚信缺失

(1)考试作弊。从国家教育部到高校对学生考试做出了严格的制度规定,但是学生考试作弊的现象屡禁不止。作弊手段推陈出新,从打小抄发展到手机、隐形耳机等先进的现代化工具传递答案,作弊呈现多元化、现代化、盈利性等特点。学生考试作弊给高校的考风考纪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2)学术抄袭。学生的毕业论文及老师布置的论文作业,不是认真收集资料,运用所学自己知识写出的原创,而是“鼠标加键盘”在网络上东拼西凑的“大杂烩”,更有甚者直接将别人的论文换个名字,当做自己的论文来敷衍老师。这种创作方法使论文写作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同时抄袭之风严重影响高校的学风建设。

2.经济方面诚信缺失

(1)故意拖欠学费。个别学生为了吃喝玩乐,搞攀比,竟然把学费当做消费资本恶意拖欠学费,这就为高校正常的学费收缴增加很多困难。

(2)骗取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是国家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而采取的资助政策,还有个别学生,家庭经济不困难,但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伪造贫困证明,骗取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供其挥霍。这使真正困难的学生得不到资助,严重阻碍国家资助政策的贯彻执行。

(3)恶意违约。个别学生使用银行信用卡消费,银行不催款学生就不主动还款;学生购买电话卡,打长途电话,打光就扔;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毕业后不主动还款,还需要银行和学校催款。种种失信现象严重影响大学生的道德品质。

3.为人处事方面诚信缺失

(1)人际交往虚假。同学之间的交往不真诚,做人不诚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里不一,言行虚伪。经常承诺,但从不兑现。个人交往中借钱不还,借物不归。在这样的环境下,同学很难建立深厚的友谊。

(2)恋爱动机不纯。大学生把恋爱当做填补心灵空虚的一种方式,抱着游戏的态度,狂热的追求异性。由于大学生恋爱引发的轻生案和伤害案屡见不鲜。大学生恋爱根本不考虑道德责任和爱情的义务,充满盲目性。

(3)网络道德。网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大量的资料,从而促进自己的学习,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网络娱乐。但是个别大学生缺乏网络道德,在网络上虚假信息,利用网络赌博、诈骗等等,这些忽视网络道德的行为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4.就业求职方面诚信缺失

(1)求职简历造假。由于大学生的数量增多,就业压力大。不少大学生为了谋求一个好的工作岗位,在求职简历上伪造荣誉,夸大自己的能力,使得求职简历水分太大,用人单位为了求证,还得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2)协议违约。在择业过程中,大学生不履行就业协议或合同的行为时有发生。倘若有接收单位就草率签约,遇到更好的单位就随便毁约,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声誉和用人单位的招聘工作。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文化因素。传统文化道德对个人修养、人际交往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形成了一系列道德标准和规范,对于调节人际关系,规范个人行为,维持社会秩序等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些规范所体现的约束性、有效性,并不完全适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由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的脱节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之一。再者,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所提倡的价值观和功利主义对我国社会的冲击,也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2.社会因素。在政治领域,个别领导干部腐化堕落、贪污受贿、等现象,不仅影响党员干部的整体形象,还给青年学生带来不良影响;在经济领域,由于法制的不健全,个别不法商人假冒伪劣、走私逃税、虚假广告、拖欠工资等等违法现象,不仅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而且对青年学生的道德品质产生不良影响。

3.环境因素。目前社会上一小部分人为追求物质享受、崇尚金钱而不择手段,不惜出卖人格和尊严,甚至打法律的“球”,这种利益至上的思想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大学生是最容易受影响的群体,大学生在污浊的环境中难免不受影响。

4.教育因素。大学生的诚信缺失,不能完全归咎于社会、文化、环境因素,教育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我国教育的模式实质上还是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只是口头上的转变,没有真正落到实际。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校和家长只注重学习成绩,而忽略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被弱化,多采用灌输法只停留在书本上,使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变得非常薄弱。

三、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

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是个浩大的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采取切实有效地方法,才能达到教育目的,为国家培养品德高尚的大学生。

1.转变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认识

大学生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开展诚信教育,就是要在大学阶段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价值观和行为模式。通过诚信教育,帮助大学生明确诚信的本质和内涵、诚信与道德、诚信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使大学生懂得诚信是一切道德赖的基石,自觉地做一名诚信的大学生;通过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说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的诚信观念,唤醒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意识,自觉加强诚信建设,养成诚信待人,诚信处事,诚信学习,诚信立身的良好习惯,使广大学生成为具有诚信美德的高素质人才。

2.社会要承担更多的教育责任,净化社会环境

诚信教育是全方位的,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以至社会教育,诚信教育的落实离不开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支持。社会作为一个大环境,对于承担诚信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应在全社会努力营造良好的诚信社会氛围,加强宣传导向,充分发挥网络、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的宣传功能,弘扬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加强舆论监督,批判各种失信行为。另外,还应加强法制建设,进行信用立法和信用制度建设,加大打击失信行为的广度和力度,使出现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失信现象得到根本扭转。只有营造出人人讲诚信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推动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开展,才能建设和谐社会。

3.突出学校作为诚信教育的主体地位

学校是培养大学生诚信品德的重要场所,也是实施诚信教育的主体。首先学校要树立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为培养大学生诚信品德的养成提供一个良好环境;其次要发挥教师的关键作用,特别是思想政治教师的作用。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运用讨论和谈心等手段,掌握学生的心理,是诚信教育贴近生活,引导学生从心理上认同诚信的行为方式,最终防止失信行为的发生;最后是辅导员和班导师的重要作用。作为学生直接最多的辅导员承担更为重要的作用,辅导员要为每个学生建立诚信档案,记录学生诚信品德、考试诚信、学术诚信、归还银行贷款、履行就业协议等诚信和失信的行为,同时将诚信纳入学生奖惩制度。奖励鼓励学生讲诚信,针对学生失信的行为进行耐心的思想教育,用爱心和恒心教育学生诚信,达到诚信教育的目的。

4.家庭教育是诚信教育不可或缺的主要组成部分

家长也是诚信教育的主要组成,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家长要转变“重智力、轻品德”的教育方式,既要对孩子的功课负责,也要注重对孩子道德品质的教育和精神品格的塑造,培养子女的社会责任感和诚信观念。家长要认清诚信与成才的关系,对子女进行诚信教育是家长的责任。家长要负起责任,用诚信的言行感染子女,带动子女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配合学校的诚信教育,把大学生教育成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参考文献:

[1]贾振宇,张少平,张芬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与原因透析.中国集体经济,2008.1.

[2]刘建新.中国信用.新华出版社.

[3]李燕宇.大学生诚信缺失及其对策.华中师范大学,2005.

第6篇

关键词:模块教学;训教对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165-04

近年来,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在知识传播、人才培养、推动行业和区域经济建设、带动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崛起,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重理论教学、轻社会实践,不能满足现代化产业发展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石家庄经济职业学院启动实施了“模块教学、训教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高职院校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是国家深入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1.政策引导,明确高职院校办学方向。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河北省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河北省教育厅《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以理念更新为先导,以提高质量为中心,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强化办校特点,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统筹学校工作,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工学结合,不断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建立校企合作,构建与实施于生产项目的“做中学”课程体系,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引企入校,厂内设校,大力推进“校中厂”、“厂中校”的学教体系。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再次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是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最直接、最明确的要求,关系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关系高等教育强国梦和中国梦实现。

2.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近几年来就业形势异常严峻,河北省每年都有近10万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受挫。根据教育部2012年的《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今后高校校级专职就业工作人员数量与应届毕业生人数比例不低于1:500。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通知还要求完善并落实就业状况对高等教育的反馈机制,连续两年就业率较低的专业,除个别特殊专业外,应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让2013届699万名毕业生为之拼搏的就业季刚刚落幕,2014届727万名毕业生又迎来了新的就业季。与此同时,很多企业却又出现了持续多年的用工荒。为什么出现这种就业的“两头落空”现象?其重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首先,学生自身定位存在误差。高职学生都有一种“十年寒窗,一举成名”的心理,因此对择业的期望相当高。绝大多数学生希望到稳定清闲、社会福利高的大城市、大公司工作。在择业过程中过于考虑地域、单位规模、收入等眼前利益,对自我的职业兴趣、能力、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素不多作考虑,因而常常出现找不到工作或工作不合适的现象。其次,缺乏人力资源市场中所要求的职业技能。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最渴望招到的是只要花简短的时间了解企业具体情况和程序之后就能实操应用“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而当下高等教育过分重视精英教育而忽视实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只能让求职者一岗难求,但大量高级技工岗位出现空缺的矛盾愈演愈烈,缺乏职业技能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根软肋。

3.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2013年上半年,社科文献出版社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指出,在2012届624.7万名大学毕业生中,8.5%的人还处于失业状态,约53万人。根据蓝皮书对2013届毕业生流向调查显示,从2012年10月29日至2013年4月10日,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低于2012届同期11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5%,低于2012届同期1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为32%,低于2012届同期13个百分点。在被调查的2013届未签约毕业生中,硕士认为求职压力大的比例为70%,本科认为求职压力大的比例为69%,高职高专认为求职压力大的比例为66%。为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适应社会就业需求,国家教育部以教高[2006]16号文件的形式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这个文件的出台,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重点抓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重点抓教学质量上。高职教育的重要转变,要求我们对人才培养的过程及运行模式进行改革。当下,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也存有一些问题。首先,在专业设置上,不能很好的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有“跟风走”的情况。哪个专业热门就不考虑学校实际情况,盲目跟进,而一些社会急需人才却因为需要较多自己投入而相对较少。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决定继续联合举办全国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有全国各地的2745家中小型企业纷纷上网或更新其招聘信息,但从学生投放的简历方面看,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专业较少。大部分还是几年前比较热门的计算机、会计、英语、贸易等,这些专业的人才可以适用于各类行业,但是对企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带来的作用相对较弱。其次,在课程内容上,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忽视了高职院校自身培养人才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偏重理论教学,导致高职教育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实训教学力度不够,专业特色不明显,学生学的内容无法迅速应用于岗位。对口的实训岗位数量不足,校企协调沟通不够,导致工学结合达不到预期目标。

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困惑,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合就业需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各院校也都采取了各式各样的新模式,如: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

二、模块教学、训教对接的人才模式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

1.模块教学可以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后,发展形势呈现多样化趋势,高职院校应始终明确在培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高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在教育过程中要区别于本科阶段的学术教育,人才培养要紧密结合社会需求,要能直接运用于经济建设的某一方面。因此,“工学结合、模块教育”的培养模式,寓教于工作,寓教于实践,培养具备较强的时间能力的人才成为省会对高职院校的直接要求。

2.模块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的一项突破性改革。所谓模块,是指把事物分成几个板块,就是将一大事物按需要、特征分成便于管理、便于运作的若干小块。模块教学是师生为完成某一具体的工作任务而展开的教学活动,是学院以某一专业的市场、行业、企业要求,有针对性的将专业学科分解式教学,从而达到某专业所需求的,应该掌握哪些应知应会的知识和相关技能,更具体、更实际、更适合用人单位所需的一种教学方式。如:旅游管理专业,在基础课模块学习基础上再加之酒店管理、客房管理、旅行社管理三个模块教学。改变以往的单科教学模式,学生在训练学习过程中也较容易接受相关知识,进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训教对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手段。在模块教学中采用实际训练和理论学习对接,让学生走出现有教室,到实际操作场地边训练边学习,达到干中学,学中干,使学生通过训教对接灵活掌握专业知识和熟练掌握职业技能。“工学结合”、“模块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实践、探索,掌握就业应具备的技能和素质,在学业有成的同时,技能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真正实现了“知识+技能”双丰收。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为学生提供实战演练的“战场”,而学院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直接上岗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形成学院、企业双促进的局面,进而推动校企的发展。

三、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实施训教对接的教学改革方法探索

我院初步形成了学院的办学特色,为河北省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定数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院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结合人才需求状况和自身条件,经过认真研究,拟建设计算机技术、涉外护理、酒店管理和建筑工程四个重点专业。

1.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成立以石家庄经济职业学院院长为组长,教学副院长、酒店管理学院院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酒店管理学院学生的日常管理及教学工作的督促与落实。领导小组需要开展的主要工作,就是明确办学方向,确立办学定位,解决好“办什么样的酒店管理学院”、“怎样办好酒店管理学院”、“学院和酒店之间如何取得共赢”等问题,确保“工学结合”、“模块教育”的教学模式得到落实,确保“技能+学历”的人才培养模式得以实现,推动学院、学生、酒店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2.合理安排教学资源。第一,彰显酒店管理学科特色。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重在日常服务与经营管理,通过在酒店日常服务实践,结合教师教学指导,让学生在工作的同时,体味理论知识的运用,充分掌握学习内容。第二,整合资源,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充分发挥石家庄外事教育集团资源整合优势,对现有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改革,将酒店管理团队与教学团队相结合,紧紧抓住集团外事会馆、快捷酒店的扩张契机,搭建实践教学的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合理、有效利用。第三,抓住市场机遇,加强校企交流与合作,与重点单位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聘用合作单位具有丰富实践管理经验的优秀团队,在学院开办专题讲座,将现实生活紧密贴合的实例编订为课堂教程,让学生接触最新的知识、技能教育。

3.进行教学计划调整。学院综合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酒店日常运营管理模式,教学模块按前厅、客房、餐厅、酒店财务管理、综合行政管理及教学实训总结报告六个板块展开。①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即第一个教学模块),以前厅接待为主要内容。课程设置包括:《酒店管理概论》、《酒店前厅运转与管理》、《职业形象设计与训练》、《酒店服务礼仪》、《计算机基础》。②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即第二个教学模块),以餐厅服务为主要内容展开。课程设置包括:《餐饮美学》、《食品营养学》、《中国饮食文化》、《宴会设计》。③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即第三个教学模块),以客房服务,附带旅行社接待为主要内容展开。课程设置包括:《客房服务与管理》、《酒店公共关系》、《中国旅游客源国概论》。④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即第四个教学模块),以酒店财务管理为主要内容展开。课程设置包括:《财务管理与预算》、《经济型酒店财务管理与培训》、《会计基础》。⑤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即第四个教学模块),以酒店综合行政管理为主要内容展开。课程设置包括:《酒店服务心理学》、《餐饮经济学导论》、《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原理》。⑥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即第六个教学模块),以教学实训总结报告为内容展开。所有学生统一返回学校,汇总各模块实操报告,并装订成册,完成个人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等教学任务。毕业考核合格后,根据自愿及双向选择原则,推荐学生就业。《商务英语》、《计算机基础》等公共课程贯穿于整个教学模块的始终。

4.培养适应教学改革的教师队伍。集团外事会馆锻炼了一批优秀的酒店日常管理人才,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酒店管理学院重要的教学资源,但不足之处是教学理论化成果相对较少,无法形成系统的教学理论体系。而学院青年教师大多“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一线具体工作经验。因此,要将“双师型”教师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价值导向,结合专业建设与发展实际,多渠道培养青年教师,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培训工作。推动该专业教师队伍整体层次、数量和结构渐趋合理,形成合力梯队,满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基本需要。

5.多渠道、多形式、零学费招录学生,探索教育改革新路子。加强酒店管理学院招生宣传工作。在学院招办的带领下,结合学院招生工作大局,抓住“工学结合”、“模块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及高等专科院校“免除学费”的宣传亮点,充分利用试点专业已在教育厅立项的有利条件,大力开展招生宣传工作。突破单一的高考录取传统模式,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考察。酒店管理学院开展“单招”、“五年一贯”、“对口升学”、“普通高考”等多种形式的招生录取工作,通过“笔试+面试”的方式,为广大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顺利升学的平台,让更多学生拥有进入大学深造的机会。

“零学费”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子。集团所属深圳艾利威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议金地产公司、外事会馆和大外物流中心等一批中型企业为实行“零学费”的优惠政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学院免除学费后,保证学院正常运行的资金缺口由用人单位,石家庄外事教育集团和国家相关资助政策共同承担。其中,用人或实习单位承担学费的70%,集团承担学费的20%,国家有关资助政策承担学费的10%。“零学费”的教学模式,是适应酒店管理教育新形势下探索教学改革的大胆尝试,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教学资源均衡化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四、实行“模块化教学、训教对接”教学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果

1.建立了企业与高职院校两个学习场所。企业和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两个基本培训场所。其中,企业内的实习场地又分为实习车间和实际的生产车间。学生在企业学习的时间约占整个教学的70%左右。通过企业实践与企业一起成长,使学生掌握较全面的职业技能,学会处理实际问题的本领,熟悉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管理机制,了解行业的行为规范,养成遵守工作纪律的习惯,树立起自觉的工作意识。高职院校以理论教学为主,主要解决学生在实训技能操作时“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学习时间约占整个教学的30%左右。理论学习中,专业课与公共课的比例大约是7:3。理论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和相关的校内实践课,传授有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

2.明确了学生的企业学徒身份。由于学生在两个学习地点学习,因而具有双重身份。在企业,他们是学徒。学生与所选择的企业签订的培训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其在学习期间所应履行学徒的权利和义务。而在学校,他们是学生,要接受专业的理论知识学习。

3.培养了一批实训与理论教师。企业的实训教师和职业院校的理论教师,是“模块化教学、训教对接”的两类师资。实训教师,是非常关键的、起着重大作用的师资部分,他们由企业提供,一般是具有多年职业实践经验,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的考试成为实训教师的,而理论教师则是高职院校内有教学经验的专职教师。

4.完善了适应教学改革的实训与理论教材。实训教材根据职业特点编写出若干教学单元模块,每一单元模块又由教师参考书、学生练习册组成,并辅之以专用工作记录本、测验习题集、工作评估册、教学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得技能训练能完全按照大纲的要求,科学地、系统地进行。而理论教学的教材则选用高职院校专用教材。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理论教学采取了以“专业理论”为主导的课程设计方式,不搞以学科为体系的“三段式”教学。

5.实施了技能与专业理论的双重考试。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最后参加由企业与学校共同组织的结业考试。考试由包括企业主、企业实训教师、高职院校教师在内的考试委员会实施。考试中以技能测试为主,学生通过实践技能和专业知识考试后,可获得毕业证书和企业的培训合格证书。

五、进一步深化模块化教学、训教对接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1.对现有教学计划进行改革。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要创新思路,高职院校应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以适应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突破传统学术型基础型的培养模式,对现有教学计划进行全面改革,在专业设置上更加注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科学知识、思想品德、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融合。模块教学趋向实用性,综合知识传授的教学,它要求对现有“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课”的三段式课程进行调整和改革。现行的课程对职业实践的需求重视不够,特别是专业课、技能课课程门数多而单一,理论多又实践少,这样学生所需的实用性技能操作难以达到“进企业能顶岗”的目标。模块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核心,以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按需实教”的特点。授课过程轻松而愉快,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技能又培养了学生的关键能力。为此必须改变现有教学计划以适应模块教学,在课程设置中以围绕“人才培养”开展教学,根据专业特点减少理论课,以够用为度,不求全、不求深。

2.加快实训基地建设为模块教学、训教对接服务。模块教学特点是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与企业联系紧密,搞好这一教学改革,创建良好的实践教学基地,为之服务是不可缺少的环节。首先,在课程分配上要明确学校和企业分管的专业课程,并确定课程标准。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时,校企双方在有限的时间和财力条件下,学校要与企业协商如何科学有效地确定学生应该在基地训练的项目。实践基地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同专业体现不同的能力训练体系和不同的课程体系,从而确定不同的专业训练模块。其次,企业选派的教师要能达到教学的要求。企业员工是学校的兼职教师,企业指导教师,也是师傅,企业要注重这方面师资的培养。鼓励专职教师到企业实践,积累实训教学的知识和经验,企业实训教师要与学校专职教师进行交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以提高综合素质。通过专兼职教师的共同努力来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最后,加强校外企业实践基地的管理。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保证合作正常进行。寻找校企双方的共同利益点,制定合作规划;过程中要拓宽合作领域,挖掘合作深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努力寻找新的合作增长点;同时要善于总结合作经验,加强合作理论研究,以此指导合作实践。以校企合作委员会为平台,学校可以适时了解与本专业发展有关的政策动向、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等信息,同时还可以加强本专业师生与社会的联系,最终促成“合作制”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

3.加强师资队伍培训适应模块教学。模块教学是综合性课程教学,它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具备综合素质能力,基础课教师应对其所任专业班级的专业知识技能有所了解;专业课教师应具备有与所设专业模块适应的技术职务和实践能力;实训老师必须能顺利完成操作示范和指导,还应掌握相关理论知识。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有较高的现场教学与指导实训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原所学本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教学需要,跨出学科培养成“双师型”教师成为教学模块技能操作的行家里手,能为学生示范。其次,教师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没有与学生进行深入、有效的交流,教学双方就不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没有良好的沟通就无法有效解决教与学的矛盾。再次,实训基地操作人员进行理论学习。掌握模块理论知识,做到不仅能讲操作还会讲理论。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知。“模块教学、训教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属于新鲜事物,它的发展实施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得到学生及家长的认同,所以我们要加强高等职业教学改革和发展成果的宣传,增强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了解,提高社会认可度,同时也需要国家和省级政府出台有关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加强引导,以保证高职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总之,采用模块教学、训教对接的教学改革方案必将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到了理论,掌握了技能,为社会、企业培养了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使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中,增长才干,提高业务素质;使实习基地(企业)管理水平得到提高,高职院校实力得到加强。

参考文献:

[1]吴薇.浅谈高职学生就业定位问题现状及对策[J].高校教育研究,2008,(15).

[2]赵进忠.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完善路径[J].高职探析,中国成人教育,2010,(93).

[3]程春鹏.高职院校教学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以金职院建筑工程学院为例[J].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2009,(2).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