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艺术本科论文

时间:2022-07-11 22:11:25

导语:在艺术本科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艺术本科论文

第1篇

《金属工艺学》课程是机械工程类专业的重要专业技术课,一般安排在大学二年级下半学期或大学三年级上半学期学习,该课程包括的概念和理论内容很多,有铸造、锻造、焊接、压力加工、切削加工等常见金属成型工艺。《金属工艺学》是联系其他专业课程的纽带,其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法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学生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具有指导作用。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金属工艺学》课程的教学存在诸多矛盾,如学时数相应减少与知识信息量迅速增加之间的矛盾,传统的授课方法与多媒体创新教学之间的矛盾等。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改革教师的教书育人方法,提高课堂利用率已迫在眉睫,尤其是教学中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思维与创新的思路,让学生学到扎实的专业知识。笔者经过几年来的教学积累与亲身体会,对《金属工艺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做了大胆尝试,下面略作介绍。

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分析

1.学生专业激情的激发。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报考专业时存在盲目性,不知道具体该报什么。大学学习阶段专业兴趣的培养十分重要,这种求知的欲望一旦产生,对后续的课程学习起到促进作用。那么我们如何来激发学生的专业激情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上好绪论课,让学生知道该课程的主要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何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结合身边实例加以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就学生宿舍中常见的暖气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问题:①为什么暖气片使用金属材料而不用非金属材料?②为什么有的暖气片使用铸造方法而不使用压力加工方法?③为什么高档暖气片采用有色金属材料而常用暖气片采用铸铁材料?④复杂的暖气片系统是如何连接的?⑤如何优化暖气片的结构使其散热效果更佳?随着这些专业问题的提出,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很多学生求知心切,想马上知道答案,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结合《金属工艺学》的章节知识,通俗易懂的做出解释。相信大多数学生会茅塞顿开,感慨小小暖气片有这么多专业知识,浓厚的学习兴趣会随之产生。以上仅是生活方面的小常识,这个实例中涵盖了不同材料的性能差异、金属材料的铸造与加工工艺、金属材料的导热效果及其腐蚀性能、材料的焊接工艺与方法、机械零件的设计与制造等专业知识,从而引出导热率、铸造、压力加工、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焊接、腐蚀性能及结构设计等重要专业术语,无形中提升了学生学习《金属工艺学》的情趣。当然生活中还有许多生动的实例,我们不妨在绪论课上列举出来,让学生思考,如铸造应力引起的腐蚀问题、纯铜水管的优良性能、金属导热性能与导电性能的区别与联系、纯金属与合金的强韧性比较等,都将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启发,为《金属工艺学》课程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多媒体课件教学。多媒体教学是近十多年发展起来的创新教育模式,它包含丰富的知识内容,如声音、模拟动画、图像视频等,与传统的教学模式(黑板+粉笔)相比,多媒体教学把枯燥无味的文字理论转变为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在讲述较为抽象的专业知识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多媒体教学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本科教学的重要途径,在大多数课程教学中倍受青睐,但与传统教学模式并不矛盾,如果把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学效果将会更加明显。结合《金属工艺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在讲述砂型铸造、焊接过程、切削加工等知识点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更加明了,可以直观的看到金属的流动或变形,最终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学生很容易接受。但在讲述铸件的特性及性能、合金热处理分析、各种公式推导等内容时,采用传统板书较为合理,通过环环紧扣的推导过程与分析,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媒体教学的另一突出特点是容量大、课堂效率高,传统黑板模式几个小时讲述的内容,多媒体教学一个小时就能完成,原因在于传统板书占据了许多时间,而多媒体的图文切换几乎不占用时间。当今本科教学的任务较重、知识点丰富、教学信息量猛增,而课堂学时较少,本身就存在着矛盾,多媒体教学无疑让教师从烦琐的板书中解脱出来,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观点剖析上,更好地缓解了教学矛盾,但要切忌贪大求多、重点不突出、速度过快等现象的发生。就《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而言,提倡多媒体教学并不是排斥传统黑板模式,本着注重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改善的目标,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找到两种模式的最佳结合点,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相信教学效果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3.多角度解释抽象理论。学生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是间接的、抽象的,能够合理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是最终目的,也是检验学生基本功的根本途径。《金属工艺学》属于专业技能课程,相关章节的实践性较强,我们在讲述这些内容时不妨结合生产实例,列举一些技术性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用间接的理论指导直接的生产,从而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例如讲述“热处理”章节的相关内容时,为了说明应力腐蚀的危害性,可列举一战时期弹壳开裂的例子,原来经过深冲成型的黄铜弹壳,放置一段时间后自动发生开裂(季裂),其原因在于残余内应力和外界腐蚀的联合作用,要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只需要将加工后弹壳进行260℃去应力退火,开裂现象就迎刃而解了。通过这个典型例子,我们可以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加工应力及应力腐蚀讲解的明明白白,不仅让学生知道了冷加工产品容易产生残余应力,而且清楚了消除应力腐蚀的途径。再如讲解“物理化学性能”章节时,为了说明导电性与密度的问题,可举例说明空中输电一般使用铝线,而地下电缆输电则采用铜线,虽然铜的导电性能优于铝,并不是所有导线都使用铜,原因在于铜的密度较大(铝的三倍多),鉴于稳定性方面的考虑,只适合地下使用,不适合空中输电。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运用现场实例不但加深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而且拓宽了专业知识范围,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对于专业课教师来说,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注意运用具体实例说明抽象理论,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抓住问题的本质所在,正确的分析,巧妙的运用。

4.合理拔高学科前沿知识。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教学内容应以教科书为主,但又不局限于教材,因为专业教材具有一定的出版周期,往往滞后于学科前沿知识。因此,我们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应注重积累各类教学素材,特别是注意吸收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在讲课过程中适当穿插。例如在讲述《金属工艺学》课程“铁碳合金”章节时,要适当补充钢的热处理方面的知识,要让学生清楚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之间的关系,知道如何正确运用热处理工艺,告诉学生钢的热处理不仅适用于钢件,同样适用于其他金属材料,并告诉退火与正火的区别和材料淬火后回火的必要性。而回火又包括高温回火、中温回火、低温回火三种工艺,不同淬火制度的材料回火制度也不相同,关键在于根据性能要求合理制定淬火和回火工艺,力求材料经久耐用。要告诉学生材料组织性能的重要性,它是掌握这些知识的主线,例如退火后材料的强度降低,塑性增加,淬火后材料强硬度增加,而塑性降低,为了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淬火后的材料应进行回火处理,以消除淬火应力影响。相对于书本内容“,钢的热处理”章节讲解较为详细,并且有的地方提高了难度,这是机械类学生就业的需要,也是为了满足部分求知欲旺盛的学生需要,相信不少学生就业后会有亲身体会。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拔高课本前沿知识要注意“度”的问题,既要注重吸收新知识,又要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避免喧宾夺主。一方面,适当补充相关知识点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培养更高层次的人才做铺垫;另一方面,拔高教材知识,可以给精力充沛的学生留下思考余地,进一步激发他们向纵深发展的信心。

三、结语

第2篇

关键词:美术专业毕业论文;论文开题;论文写作

中图分类号:J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7-106-2

美术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是高等艺术教育过程中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进行艺术考察与材料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的阅读及使用,学科论文与实用文体写作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良机。近年来,通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美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在规范化方面有所改善。然而,随着学生数量逐年上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却逐年下降,其中毕业论文写作质量下降尤其严重。本文根据近几年的毕业论文辅导与管理工作,本文对这些年质量下降的毕业论文进行综合分析,从中发现了一些普遍的规律性问题。并针对问题,对论文教学计划和方案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

一、美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与开题常见问题

(一)论文选题

合适的选题是提高研究能力和写作水平的重要保证。多数同学在选题方面缺乏新意,显得陈旧老套,自主性不强,研究价值和意义不大。其次是论文选题盲目笼统,不够精准,缺乏内涵和外延性,或文不扣题,部分题目字数偏多不够精炼,逻辑性不强。或选题偏大,无法用一两个月、数千字深入展开论述,只能点及皮毛。如《工艺美术研究》《论中西方文化艺术比较》《论中国工笔画》《论产品包装》《论中国美术发展历程》《我的何去何从》等。或是论文题目结构不完整,只有名词,缺少动词或介词,或者是重复使用动词,如《抽象与写实》《内衣的流行色》《传统民间绘画艺术性的研究分析》等。因此,导师的积极引导或建议学生选择有研究价值的和正确的选题,是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

(二)论文开题报告不按照要求填写,随意拼凑一些不相关的内容

对该课题的研究目的较含糊,缺乏对课题研究价值与意义的认识。其次知识面狭窄,查阅资料不够,在该项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方面,把非常陈旧的选题说成是国内外现在无人研究,本项研究可以填补本课题空白。研究内容不够简单明了,满篇幅的长篇大论。

二、美术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方面常见问题

(一)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是全文的浓缩,也称内容提要或概要。主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等要素。不对文章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和评论,我们学生在摘要撰写时惯用“本文”、“笔者”等作为主语,习惯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及自我评价。还有大部分摘要复制正文中的某一段落,结构不完整,不能够概括反映论文内容构成。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字的选取都是遵循一定规范的,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而从论文中选取出的词或词组。关键词的内容应该与论文密切相关,不能使用常用词,如特点、比较、研究等。

(二)文不对题或研究方向与本学科偏离

文章内容与标题有明显不符和偏差,非本学科研究范畴。如:《电热水壶的可能性研究》标题感觉与艺术设计专业无关,而文章内容却是电热水壶造型设计。还有一些文章不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论述,比如谈关于绘画情感方面课题,前一两段内容还围绕绘画情感这条主线,中间部分就偏离到绘画教学问题上了,再后的结论则偏离到另一个主题上了。

(三)写作能力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选题的自主性不强,题目与研究内容陈旧、老套、缺乏创新。表现为单纯叙述多,口头用语或方言使用频率偏多,对选题的静态解释和再次印证做得过多。创新和理论深度稍显不足,有些论文在研究具体画家或具体作品时,过多地描述画家的生平,不善于与其同时代的作品去比较,更没有放入当时整个社会大文化环境中去分析,这就使得作者在论文自主分析能力方面显得无力,更缺乏对问题的判断与定论。其次有些论文行文中分段过渡不自然,依靠小标题进行上下段落衔接,引用图例量大,而对图例分析缺乏深度,文章拼凑痕迹明显。下载一些与论文选题相关的内容拿来不加分析地肆意组合,前后自相矛盾。如《关于地域民俗文化对民间艺术的影响》一文,文章的前半部分主要是肯定地域民俗文化对民间艺术的影响,然而到文章结论部分话锋一转,对前面的论述予以否定。

(四)论文结构不完整

主要表现为论点不鲜明或没有论点,结论不充足或没有结论,“缺头少尾”或“虎头蛇尾”。全文从头到尾都是对研究内容单纯的叙述或介绍,没有一个明确的研究切入点和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观点。或者是文章开头架势很大,随着文章的深入,论述越来越显得苍白无力,对所提论点不能自圆其说,首尾缺少呼应。

(五)格式不够规范

美术与设计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格式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一是习惯自我发挥,对论文原有固定格式进行随意修改,破坏原有格式及结构。二是不善于阅读,对毕业论文撰写要求理解不够到位。三是没有掌握WORD软件功能,无法按照论文格式标准要求独自完成。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思想认识与指导力度不够。随着近几年学生数量的增加,师生比逐渐加大,几乎全体专任教师参与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由于美术专业教师主要承担技法课程教学工作,且大部分为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自身平时缺少论文写作与系统的科研训练,在论文写作方面缺乏经验,因此在论文辅导工作中存在许多困难。从毕业论文的开题到写作及最后答辩难以达到严格的规范要求。

从学生的层面上讲,由于艺术生在招生录取中,文化分数要求普遍偏低,尤其是文字写作能力偏低或缺乏兴趣。因此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困难重重,易出现言语匮乏、概念模糊、格式混乱、文不对题,论文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其次是美术学科学生缺乏端正严谨的态度,学生普遍认为论文写作与专业技巧知识关系不大,毕业论文的撰写较耗费精力,不必全身心投入,毕业论文成绩只要合格即可大功告成。此外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与相关学科文献资料源的丰富,给学生提供了论文参考的便捷途径,同时也给论文抄袭提供了方便,论文抄袭拼凑成风。另外就是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学生大部分奔波于各类招聘会,心情浮躁,无法安心进行毕业论文写作。于是出现毕业论文写作不够积极主动,甚至应付的情况。

这既是教风与学风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我们在论文工作中对此采用了相应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未能完全杜绝此类情况的发生。这需要我们在今后本学科毕业论文工作中,从自身的工作中找问题,严抓教风与学风建设,加强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监控,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毕业论文工作方案和实用于美术学科的文体写作标准及评价体系,这将对美术学科本科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建立以系负责人与教研室分级管理制度。把教师能否完成本学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作为教学工作考核的一项指标,打造一支业务过硬的老中青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团队。鼓励教师在科研方面投入时间和精力,确保学术与教学相互促进。同时以传帮带的形式,对青年教师有规划培养,直至青年教师能够独立进行课题研究及完成毕业论文的指导。

其次是实行导师制,根据教研室分若干课外兴趣辅导组,可安排学生在第二学年后半阶段开始在导师指导下有步骤地进行训练。根据学生的志趣和专长制定训练计划,内容可包括美术基础、艺术创作(设计)、阶段应用文写作、创新训练等,以此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指导教师在平时加强自身的学术研究,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自己的课题研究中,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和研究过程影响学生,以此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及兴趣。这种训练方式也可以作为毕业论文与创作设计的前提,为学生毕业论文与创作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最后是毕业论文形式多样化,根据学生的兴趣与实际情况,实行毕业论文类型多样化,如艺术史论、民间艺术、艺术评论、创作(设计)构思与理念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创作(设计)撰写可行性报告书、结题报告书。在撰写此类文章时,思路不能只停留在创作(设计)方法或内容本身,而要上升到对当代社会生产生活、意识形态、人类生存环境等方面的关注,要有社会责任感。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有针对性的教学与实践,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抄袭行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实践与研究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青年教师的自身科研能力。

美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这些问题是年复一年重复出现的,同时也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参与毕业论文工作的全体教师有坚定的意志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确保美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第3篇

【关键词】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考核模式改革

随着素质教育的倡导,各地方院校及专业都在进行教育学改革,教学改革既是观念的创新也是教育思想的转变。在教学改革下,艺术设计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设计既要区别于本科,又要在本科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但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与理工科学生之间的差异很大,以理工科毕业论文的考察模式考察设计专业的学生是不现实也是不客观的。所以设计艺术专业的学生,尤其是研究生的毕业考核模式是一个有待探究的问题。如何让他们在本科的基础上提高科研水平,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就业和社会需要,发挥研究生应该有的能力,这些都是在设定考核标准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一、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实践作品的考核模式现状

据统计,全国大约有1000多所设有艺术设计专业的学校,其中具有设计艺术学硕士点学位授予的学校有50多所,设计艺术学博士点学位授予的有10多所。毕业设计不仅是检验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学习成果,也检验教师的具体教学成果,同时也检验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以及考核模式的有效性。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的形式一共有三种,第一种是论文的形式,第二种是论文与毕业设计实践作品结合的形式,第三种是联系学生提出的实际实践作品、设计报告与毕业作品集三种形式的结合。但目前具体针对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实践作品的考核模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一)仅凭论文的考核模式

作为设计艺术学的研究生,由于本科阶段与在研期间多注重设计实践,忽略了深入探究问题的科研素养,同时很多研究生在研期间仍然处在“无事干,无处去”的学习状态,最终没有培养出成熟的论文撰写能力,论文的写作质量不高,所以仅凭论文的考核模式并不能考核出研究生的真实水平。

(二)论文加毕业设计作品的考核模式

这种模式中要求毕业作品与学位论文选题紧密结合,把论文与毕业设计实践作品的考评按比例配比,最终得出考核成绩。但是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准确而公正的配比还没有被提出。此外,大多数院校针对毕业设计实践作品采取定性评价的考核模式,定性评价是对评价资料做“质”的分析,运用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等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评价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思维加工。但定性评价实质是依靠教师的主观判断,由于教师的主观喜好,对作品的评价不够全面,容易产生不公正问题,引起学生的不良情绪。

(三)实践作品、设计报告与毕业作品集的考核模式

此模式是浙江传媒学院基于素质教育,以及学生毕业时忙于就业不能兼顾论文的实际情况提出的考核模式。其中,实践作品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报告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考核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毕业作品集是平时学生每一次作业的积累,主要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考核的项目过多,不免会让考核程序变得繁琐,三者的关系与比例分配标准并没有具体设立,具体实施结果还有待考证。

针对以上几种情况,论文加毕业实践作品的模式比较容易实施,但要教师把握住两者分数的配比以及毕业实践作品的评价标准。

二、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实践作品的考核模式的改革内容及目标

无论是本科阶段还是研究生阶段,艺术设计都是一门注重实践性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创新性、实用性与技术性,强调动手实践能力。同时,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本科阶段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各种绘画、软件应用技能的阶段;研究生阶段是对本科阶段基础知识的检验,学生的实践要与企业相结合,使每个学生都能具备独立完成企业设计任务的能力。所以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实践作品需要更加注重毕业实践作品的考核,在理论考察的基础上重点考察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趋势推动下,让研究生能够真正学会运用所学的书本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创作出好的设计作品,就必须改进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实践作品的考核模式与标准,全面提高设计艺术学研究生培养质量,使其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具有较好的艺术设计水平和动手能力。

根据对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2011级、2012级、2013级和2014级的艺术学研究生进行的调查问卷,81%的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考核以及标准不太清楚,31%的学生希望加强毕业设计的指导,30%的学生希望加强毕业设计的制作环节,61%的学生认为应该加强艺术类研究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审核等环节管理制度的力度。所以根据实际情况,应该精细列出毕业设计的考核标准具体事项,提前让学生了解考核的大致方向与侧重点,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与完成毕业设计作品的兴趣。此外,要增加研究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并把选题细分化,便于学生精确定位自己的设计方向。

三、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实践作品新的评判要求及分级评价指标

鉴于以上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实践作品的考核模式现状分析,以及对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实践作品的考核模式的改革内容和目标的梳理,采用定量评价的方式列举出毕业作品的考核指标,从而梳理出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实践作品考核的新标准模式。具体如下:

(一)对毕业设计作品的精细化分类

毕业作品类型按照专业方向分为:服装与服饰设计作品、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产品设计作品、环境设计作品、摄影作品、动画设计作品、工艺美术作品、绘画作品,以及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作品九大类。

(二)毕业作品内容要求

第一,选题:与本人学位论文选题紧密结合,针对本专业方向,作品主题明确,内容积极健康。

第二,设计内容:设计作品呈系列,按专业特点以平面或立体形式表现,最终作品外观效果完整,适合展示。此外,还必须以平面形式呈现完整的创作过程。

第三,设计方法:制作工艺规范,符合设计标准;提倡手工制作,体现传统工艺的技术美感。

第四,设计成果:作品符合相关专业规范要求,满足相应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使艺术性与实用性完美结合。

(三)毕业作品考核评价指标

具体要求:第一,所有类型的毕业作品均需以展览形式出现;第二,毕业设计作品由评委会集体打分,最终得分取平均值,评委会由校内外专家3至5人组成;第三,作品与论文分值比例各占50%;第四,论文开题报告中必须包含设计作品构思计划。中期检查时,除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外,还必须汇报毕业作品构思和草图设计过程,最终所提交的毕业论文中必须包含毕业设计作品内容。

结语

综上所述,合理的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设计实践作品的考核标准模式,以及更好的培养艺术学硕士研究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措施和途径,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高水平的艺术修养品质和专业素质顺应时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夏宝红.基于体验式教育的艺术设计课程考核模式改革[J].美术教育研究,2012(9).

[2]屠曙光.当前我国设计艺术学研究生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6(3).

[3]徐浩.美术类专业毕业设计的考核模式改革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9).

[4]周宇.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与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J].理论月刊,2008(1).

第4篇

关键词:高师声乐;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一、高师声乐学科发展的现状

高师声乐学科是一门有着一定特殊性,技能技巧特色鲜明的学科,回首高师声乐教育曾走过了一条简单模仿、学习音乐艺术院校,向音乐艺术院校看齐、攀比的道路。无论是招生方式、教材选用、教学方法、施教内容、考试评分等都以学生向音乐艺术院校的学生一样能上舞台为标准。然而,高师的培养目标鲜明地指出应培养合格的高、中等学校的音乐师资,需要具备的是站好讲台所要求的能力与素质。突出高师声乐教育的师范性成为学界的共识。

现象一:学生在高师四年声乐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往往对于演唱技能的比赛获奖非常重视,同学乐于奔波于各种声乐赛事,以取得奖项为荣。然而,同学们对于科研创新的意识却普遍比较淡漠。

现象二: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质量不高,答辩过程流于形式。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是高师学习计划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衡量学生是否符合学士学位标准的依据,是对学生四年来学习成果的检验。

现象三:部分高师声乐教师对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认识不足。有些教师平时对于本学科发展缺乏关注,认为声乐教师只要具备培养学生演唱技能技巧的教学能力就可以了,满足于能够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演唱比赛的奖项;或认为声乐学科不需要进行科研创新的研究工作,那都是理论学科老师的事情。这些错误的观点导致一些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理论研究水平迟迟得不到提高。

二、改变观念,正确理解高师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1.在大学科背景下理解高师声乐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高师本科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定位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较强的学习研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体现为: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培养一流的师资;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基础学术型人才及应用型人才;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的生源。

笔者认为,只有在大的学科背景下理解高师声乐人才培养目标,才会使我们的视野更为开阔。在大学科背景下,每个具体的研究方向都会具有一定的个性,当然学科之间也会有一定的共性。如果陷入本专业的特殊性中,对于认识当前的教育形式与潮流非常不利,也无法发现现有教学培养过程中的问题。

2.声乐学科人才需要进行技巧训练及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的综合培养

在高师的声乐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学生本科四年的学习成果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大学本科毕业前须完成学院认定的毕业音乐会、教育实习与本科论文答辩。毕业学生音乐会是从表演的角度考查学生对技能技巧的运用;教育实习搭建了学生从学到教的桥梁,着重锻炼学生的教学能力;而毕业论文写作,则是从知识创新的角度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然而,从学习知识到学术研究需要通过严格科学的训练才能掌握,但高师声乐教学中对声乐学科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等方面并没有相应专门的课程安排。一些学校也只安排课时很少的讲座或教师指导。由于对这一工作重视不够,训练不足,声乐本科毕业生的科研能力水平无法达到社会的要求。构建高师声乐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三、构建高师声乐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遵循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为了实现其教学的目的和任务而实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式样。教学模式作为当前教学论的重要内容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迫切课题。各国课程学者针对传统课程及其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致力于探索和构筑新的教学模式,主要目的在于改善和提高教育效率,培养富有个性、创造性、合作性的身心和谐发展的,适应现代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质量人才。

1.课程设置方面加设声乐科研方法选修课

声乐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声乐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笔者认为应在现有声乐技能课与声乐理论课程的基础之上,在声乐本科学习第三学年开设声乐科研方法选修课,为期一年,从课程上保证给予学生系统科学的训练。除了理论方法的传授外,要更为注重学生实际写作水平的锻炼与培养。在一定的理论方法学习与训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学术研究的轨道,培养学生坚持科学的精神及重事实、重资料、重调查研究的品格与习惯。

尽管我们的课程建设还十分薄弱,但我们要坚信论文写作并不是不可教、不可传授的;另一方面,论文写作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强调其实践性,即无论理论上如何进行学习,还必须动手写才行。

2.开设课外学术论坛,积极参加学术会议

改革一贯的课堂灌输模式,变“课堂教”为主为“课外学”为主,变“课内紧课外松”为“课内轻松,课外紧”。鼓励学生自主定期组织本科声乐学术论坛,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广读博览,带着问题与思考来到论坛进行学习心得体会交流、学习方法讨论、新书阅读评论、声乐比赛观摩评价、教学优质课观摩心得交流等。

学术会议中往往汇集着一些学术热点,其中既有引起学界普遍关注的热点,也有专属某一领域的热点。参加学术会议的人员中不乏一些学界的大家名师,在热烈的学术讨论中,学术问题得以提出或者解决,对于同学们而言,这是非常难得的培养学术兴趣与学习的机会,所以,在各方面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学生应该多参加学术会议,开阔视野。

3.开展教师评学工作

教师评学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估。具体来讲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指标体系及评估标准,对学生个体学习状态、效果、进展、变化进行系统分析与价值判断,以期达到一定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它不同于课程考试、评优评先等传统的评学方法,而是一种更加系统、全面,并且侧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质量的评价方式。目前,很多高校都建立了教师评学制度。教师评学,对于学生声乐技巧的学习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均具有重要作用。

4.严把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关口

按照高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创作共安排了6~8周的时间,本科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研究方向选择指导教师。由于本环节是本科生四年来学术训练的总检阅,指导教师一定要在与学生充分沟通的基础之上,指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兴趣选择有利于学习、有利于学术训练,难度恰当适宜,具有操作性的题目,坚决杜绝把别人的论文简单生硬地拼凑,毫无个人观点的毕业论文出现。对有创见、有价值,获优秀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学校均应给予认可与奖励,充分调动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师生共同努力打造精品毕业论文。

综上所述,声乐学科的确是一门有着一定特殊性,技能技巧特色鲜明的学科,但我们声乐学科的教师与同学应在保有专业特色与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地汇入大学科发展的潮流,而不应该拿出种种特殊性的理由回避这一能力的培养。我们要克服畏难情绪,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工作,应当相信,通过科学严格的学术训练,我们一定可以把声乐学科的学术工作做得更好。

基金项目:由中南民族大学教学研究项目“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高校评教评学制度研究”(项目编号:JYX10010)资助。

参考文献:

[1]李晓贰.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J].人民音乐,1999.

[2]杨咏.高师音乐教育与声乐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音乐,2007.

第5篇

硕士毕业作品的要求就比较高了,实际上要求艺术家独立完成一次和自己论文相呼应的个展。我的论文题目是“Live Machine”,翻译过来就是“活机器”,论文通过对自己艺术体系的认识与研究,分析不同作品的创作与表达,探讨了关于生命、自由、惯性、局限性、物质性、真实和虚拟、“镜像”与“反射”、平等与尊严、自我、它者与环境的关系,主观与客观,等等一些列问题。它实际上是一次艺术家对自己和作品的认识、深化和发展。

展览之前我自嘲说自己有轻度被迫害妄想症,因为这个展览不但是对我论文内容的阐释延伸或再解构,它还映射了当时我对自我和生存环境的认识、焦虑、怀疑与期望。展期是2009年1月底,由于08年底09年初美国华尔街经济危机迅速蔓延全球,这个本来有预言醒世成分的艺术展变成了写实的应景。于是我把展览的题目定为“ ITISHAPPENING(正在发生)”, ITISHAPPENING 指代一个相对的时间范围内也包括漫长和“永恒”的东西在内。比如我用Photoshop制作了一个世界地图的镜像,然后将它变形处理,于是当时我所在的城市墨尔本就位于了这个正方形画面的中心(自我中心注意),画面上整个世界好像从纽约泼洒或者说被缩(吸入)了华街。

另一件作品是截取了老版windows系统电脑屏幕上的箭头和沙漏的标志。熟悉98或2000版windows系统的人都知道当屏幕上同时出现这个符号时候往往是计算机在运算或死机的时候,但是如果我们不再次激发其它程序我们永远不知道是哪一种情况或发生了什么,而在这种情况下激发新的程序经常会导致计算机超负荷死机,这种不可知和选择的焦虑让人不安。

展览中每一件作品都大概占据一个人的空间大小位置,根据展览建筑结构的特点分布在不同的位置上,他们又彼此呼应地形成一件大的装置,使观者游走在作品之中或之间,成为其中一部分。观者在不同位置上对不同作品进行的分组直接影响观者对作品的解读与认识。我想体现一种观者、作品、作者之间的平等与尊重。开幕那天气温42度,还是来了几百位观众,多数也是艺术家,几个艺术家组合现场表演了即兴创作的电子合成音乐,像个大party。展览期间我有时候和工作人员一起守画廊里,很多观众在仅仅几百平米的画廊里游走一两个小时,然后又兴致勃勃地与我分享感受,问各种各样的问题,让我觉得很过瘾。

我论文里提到的一些作品在这次展览中都不同程度地得到新的诠释或转化,我几乎不重复自己的创作,所以这个展览更像是对我论文内容的补充和继续。

第6篇

关键词:科研能力训练 英语专业本科生 学术英语写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099-02

按照本科人才培养新体系的要求,由在校大学生为核心的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课题研究和探索从而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手段。该项目旨在培养大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本科生科研活动是美国高等教育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一项重要部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于1969年创立并实施的“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随后美国众多大学开展本科生创新或创业能力培养计划,诸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设立的“本科生研究经验计划”,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本科生科研学徒计划”和“伯克利贝克曼学者计划”、斯坦福大学的“斯坦福本科生研究机会”等,鼓励独立完成研究项目,为学生直接参与研究机构的工作提供机会。

我国部分研究型大学于20世纪90年代率先展开了本科生科研活动,如清华大学于1996年正式实施本科生科研训练,浙江大学于1998年开始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计划已经成为当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北京多所高校以及重庆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众多高校展开。

1 个案分析:“本科生科研机会计划”

美国大学十分重视让本科生参与研究工作,形成了以创新为主题的计划或组织。笔者于2013年8~12月在美国东部一所公立大学进行访学研究,对该校“本科生科研机会计划”进行了初步了解,总结特点为:

(1)成立专门机构,促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术科研活动,本科生科研类型丰富。该校设置本科生科研办公室,鼓励学生深入挖掘本学科知识并促进知识理解,科研机会面向不同系不同专业学生。学生既可以参与由政府、私人基金会、公司或社区资助的教师科研项目,也可以个人独立开展科研活动。

(2)为原创性或创新性的科研活动提供资金支持。本科生科研办公室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为本科生科研提供帮助:科研拨款;旅费拨款申请;小型项目奖励拨款。

(3)重视学生科研成果的认可与发表。该校本科生科研办公室的网站推荐适合学术的期刊,为学生科研成果发表提供信息渠道。此外学校每年举办本科生科研成果展示会,学生通过口头报告、艺术展览、技术展示、电影展映等多种方式展示参与或独立完成的学术研究和成果,既使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科研努力在校园范围内得到认可,也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为学生今后学术实践提供锻炼机会。

2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引文和参考写作问题

笔者将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与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英语毕业论文指导相结合,根据本次实践和结合以往指导体会,发现学生在毕业论文的引用和参考写作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对引用和参考知识的系统认识,或虽具备学术英语写作的引用意识,但格式不规范。部分学生的学术英语写作知识体系不完整,引用和参考使用规范模糊不清,在撰写毕业论文时略去来源标注;或者虽具备了一定引用意识,但混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直接引用没有使用双引号标注,擅自改变直接引语中的内容、标点、大小写及基本格式等。引用文献来源随意,对信息源出处可靠性和准确性缺乏辨别,有时对引用的文献没有认真阅读和领会,信息获取不全面。这些行为都可能造成无意抄袭他人的成果或发现。

(2)学生毕业论文中的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比重失衡。目前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术论文存在大量的二手引用,可能是我国的学术资源与可用性均不尽人意,很多文献资料无从得到,学生只有通过二手引用这种间接手段来获取有关资料。另外,学生缺乏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对毕业论文撰写往往采取“拼凑”想法。

(3)参考文献条目内容不完整,与文内引用不匹配。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要求文章中出现的引文必须在参考文献中列出,通常根据书籍、期刊、纸质来源、数据库来源、网络来源等规定了不同的文献条目格式,还涉及条目内容大小写、斜体、标点、页码等细节。部分学生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条目排序杂乱无章,没有按照姓氏拼音排序,文献条目内容遗漏重要信息,期刊来源、页码、以及中英文标点混淆使用。

(4)不符合学术英语写作的撰写格式规范。国际上论文写作常用的文献引用的规范通常为MLA格式(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APA格式(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和芝加哥引文格式(Chicago citation style)。这三类格式在文内引用、夹注和参考文献方面均有不同要求,研究者通常选择不同的格式作为论文撰写格式规范。另外,绝大部分高校都制定了本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撰写基本要求及格式规范供学生参考,但毕业论文写作时出现各种文内注释交叉使用、脚注使用不贴切、文内注释和参考文献列表不统一、文献条目格式不准确等现象,不符合学术论文写作的科学性。

3 提高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探讨

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是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经过近四年学习后提炼和产生基本科研思想的过程。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与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学术英语论文写作相结合,是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增强科研创新能力和促进教学相长的过程。结合科研训练指导和美国大学本科生科研模式和课堂教学方式等考察,培养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是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并提出以下举措:

(1)将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训练纳入英语专业本科生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将学术英语写作课程置于英语专业本科生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尽可能在初级和高级阶段都有系统讲授。高校英语专业相关英语写作课程明确学术英语写作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案、实施计划、评估方式等。

(2)强化对学术英语写作要领的掌握。目前,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平时写作练习主要是小论文,字数要求较少,没有引用等格式要求,写作练习机会较少,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美国无论是中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对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都极为重视,往往从中学阶段学生已经具备学术论文写作基本技能,美国大学的课业要求大部分采用学术论文形式,是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培养途径。

(3)充分利用师生“一对一”辅导、学术讲座、讨论会、书籍、互联网资源等给学生提供各类学术英语写作支持。美国众多大学都设有写作中心(Writing Center),目的是帮助学生改善自己的写作能力,写作中心的辅导员(tutor)以“一对一”方式面授辅导,主要服务内容涵盖学术类和非学术类英语习作,如研究报告、小论文、项目报告、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小说、新闻故事等,提供文章组织、风格、内容、文献编辑、语体连贯等方面帮助,但绝大多数写作中心不提供校对服务。美国大学的写作中心为我国高校培养大学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提供了借鉴,“一对一”辅导,学术写作课程、研讨会、学术写作参考书籍、互联网资源(如美国普度大学线上写作中心、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写作中心),是便捷和高效的教学辅助平台,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要求指导教师以自身为准则贯穿求真、求实的科研精神,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和思考,启发学生搜索、归纳、总结和科研活动思辨能力。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的开展帮助英语专业本科生熟悉和掌握基本的学术英语论文写作规范,促进学生采用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搜集、引用和评价相关研究问题的文献资源,从而使论文的研究结果具有真正的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参考文献

[1] IWCA:Starting up[EB/OL].Retrieved from.http:///basicsteps.htm,2006.

[2] 李杨帆,朱晓东.科研训练计划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1(4):24-25.

第7篇

当前的美术教育已成为普及教育,学科的培养目标和界定也日趋标准化。量化的教学标准与美术的人文特点之间的矛盾,如“前沿、前瞻”等科研标准成为美术研究的“主导思想”,使得教师和学生都无所适从,这是当前毕业论文选题和完成情况中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具体到学生论文选题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应该更认真切实地寻找原因和改进办法。选题过大、没有观点这些问题是必然会出现的,缺乏写作经验、理论与语文基础差是根本原因。根据笔者的经验,基本的写作与书面语言表达问题是当前毕业论文写作面临的相当现实的问题,而没有创新,缺乏对实际问题研究等问题则更多的是前文所述的当前某些不恰当的美术论文指导思想,盲目地以理工学科的要求与模式为标准,不理解或忽视人文艺术学科的本质意义与学科特点,更不顾学生与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导致的伪问题。当前论文选题与写作问题应该怎样应对?

笔者认为始终要把学生作为论文与创作教学的主体,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制订安排具体的教学指导内容才是最重要的教学指导原则。例如在学生选题之前,应先安排、组织学生与指导教师的双向选择,参与毕业指导的教师应为学生所熟悉。这一环节很有必要,这样安排首先体现了对学生意愿的尊重,学生在情感和主观意愿上对指导教师的认同与接受将会有利于此后的教学指导工作。所指导的学生确定后,教师应约谈所有要辅导的学生,逐一听取他们的创作和论文选题意向,然后结合学生平时作业的水平及其提供的创作、论文素材为其拟定出可供选择的论文题目与创作方向。这样安排正是考虑到学生普遍缺乏论文写作经验和缺乏客观全面的专业认识,而教师相对丰富的论文写作经验和较为全面客观的判断可以有效避免学生自拟题目出现选题过大、宽泛等问题。另外,美术学专业要根据实际情况明确论文与创作的关系:该专业四年的课程里绘画实践类课程占绝大部分,理论课程则以美术史为主,相对比例较少,因此,毕业总结阶段必定是以绘画创作为主。论文选题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巩固、提高学过的美术史及其他美术理论知识,或围绕创作的主题、形式风格和技法特点做出理论与历史的阐释、溯源和分析总结。至于对本科论文的要求则更应该适合学生与教学的实际水平,观点与主题的“创新与前瞻”只能作为一种期望而不能作为指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则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美术学科的实际问题,美术所属的人文艺术学科的本质是对文明、文化、传统的传承、研究与发展,不可能像理、工、农、医等自然社会学科那样去研究解决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实际问题。

对于本科阶段的美术学理论研究与论文写作,学生能够在具备较熟练的美术技能和基本的创作能力的同时,较为深入认真地研读美术史和与绘画实践相关的技法理论,了解与美术相关的学科与社会知识,具备较为扎实的汉语基础、基本的文献资料检索能力、论文写作知识,并能够借助工具查阅翻译英文文献,这就是很理想的状态了。而学生的普遍状况是:从平时的理论课作业与其他文字类作业甚至以往相当数量的毕业论文看,大量的语法错误,错别字甚至标点符号的使用都成为了最大的问题;美术史知识和理论常识比较欠缺,这些在以往的论文写作到答辩均有体现;对论文写作的方法与格式生疏,很多文章的基本结构和格式混乱,读起来不知所云。这种状况可能与部分学生和教师的态度有关,但近年来本科生的基本素质整体下降却是不争的事实。在这样的实际情况下再要求学生在论文中“创新与前瞻”不仅是空话,而且简直就是荒诞了。因此,在努力搞好平时教学水平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学校美术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论文与创作的基本标准,认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灵活地安排论文与创作的侧重,这样才能使整个毕业论文写作与创作课程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论文与创作的选题通过开题报告会集体商讨确定后,就进入论文提纲的确定、初稿写作、创作草图与构图调整阶段。这一阶段有创作采风或专业考察的课程安排。由于教学大纲在三年级第二学期已安排有艺术考察课,因此很多教师和学生不理解这次采风与考察的区别与意义,这一教学环节实际上要么简单重复上一次的内容,要么就被改为集中创作辅导。但是,就大多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说,这一教学安排很有必要,其关键在于教师要认清教学与学生的欠缺与需要。我国大部分中小城市,甚至很多大城市都普遍缺乏高水平公共美术收藏展示场馆与文化艺术活动,这对学生学习美术是非常不利的。现实情况是学生四年来没有见过有一定水平的专业展览,更不要提优秀的古今中外原作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创作和论文更像是空中楼阁、雾里看花。三年级的艺术考察一般是了解地域、民族和传统遗存的文化艺术,而本次考察则更具专业性与针对性,目的就是通过观摩高水平美术展馆与作品、访问知名美术院校与艺术家工作室以开阔眼界、丰富直接体验,为完成毕业创作与毕业论经验准备。考察之后就是时间最长的课程主体阶段:论文的撰写修改和创作的绘制完成。这一阶段能否顺利,除了与学生的积极自觉性有关系外,就是教师恰当的指导心态与方式了。教师的不恰当方式主要是要么放任不管,要么强加自己的观点给学生。

笔者认为,后一种方式某种程度上更具危害性。因为放任不管虽说多是教师偷懒不负责任,但对于有基础、能自觉的学生来说也未必会有多大影响,反而是管得太紧太细可能会限制学生能力与意愿的发挥,但这两种方式都可能会造成学生被动应付,敷衍了事。恰当的方式就是坚持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意愿,在提建议和评论之前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与状态,多一些点拨和引导,少一点命令与指挥。心态决定方式,客观包容的心态对教师指导与评价学生的创作很重要。如有人认为“缺乏精神力度已成为近年来毕业创作中一个突出问题,表现的人物情绪总是异常的冷漠茫然,甚至趋向某种变态或病态的心理显现。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朝气,缺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的学生能够创作出优秀的毕业作品”。这样的评论体现的正是某些教师不能客观包容的心态。作品情绪的冷漠茫然,变态病态与缺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并没有必然联系,学校早已不是象牙塔,社会中的现实和时尚风潮肯定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能真实深刻地表现与反映冷漠茫然和变态、病态其实正是自尊、自信的体现,否则即使是满眼的和谐美满也只不过是假大空的自欺欺人。教师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阳光灿烂,在艺术表现的方式与取向上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毕业创作与论文的最后阶段是毕业创作汇报展览和论文的毕业答辩。有人质疑这一环节走过场、流于形式,这只能归因于学校的组织审查方法和教师的理论水平与责任心。教师的学术素养与理论水平如果不高,不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准确精练地提出问题,客观地总结评判,教师间不能互相补充、良性辨析,毕业答辩必定会失去意义,学校对学生的答辩结果和教师的评判水平有相应的考评奖惩措施,可以从制度上为有效地完成这项教学工作提供保障。

作者:郭侈

第8篇

[关键词]高等特殊教育;审美教育;统计分析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美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作为素质教育切入点的美育对特殊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是提高残疾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和实践能力,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的最重要的教育之一。本篇论文将就高等特殊教育中的审美教育进行现象考察、理性分析和策略研究,研究特殊审美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以促进特殊审美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一、教育研究机构和地域调查

自1987年我国成立第一所专门招收残疾大学生的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以来,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高等特殊教育已经基本成型,步入正轨。到目前为止,有近20所高校开设残疾人本科和大专专业,主要针对“三类基本残疾”,即视障、听障、肢障学生(近年来,还包括越来越多的轻微智障者),每年招生名额达到千人。高等特殊教育的办学形式目前大多是依附在普通高校下设的特殊教育学院,或是合作开设特殊中等职业学院和成人高等教育。我国独立设置的高等特殊教育学院目前只有一所,即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于2015年升为本科院校,现改名为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集残疾人高等教育、特教师资培养、特教专业人才培养于一身。作为影响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至关因素之一,特殊教育的师资培养无疑是直接影响高等特殊院校专业教育和审美教育的重要因素。自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于1986年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的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专业以来,我国已有40余所高校设置了特殊教育培养的相关专业。而且,从办学层次来看,特殊教育拥有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各个学历层次的教育。但整体而言,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还不尽如人意,不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有极大的提高空间。截至目前,特殊教育研究的主要机构数量有30余个,研究地域呈现出分布广,相对集中的特点。不过,从数据来看,地区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北京、江苏、浙江、辽宁等地是特殊教育研究较集中的地区。而且,除了国家项目外,这些省份和城市都为特殊教育研究设立了基金,这也反映出这些地区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

二、专业和课程设置调查

中国高等特殊教育的专业设置是按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专业目录执行的,主要根据残疾人学习和就业的双重适应性,以不同障碍类别的特点来设置不同专业。比如,肢体障碍的学生以医学、计算机、会计类的专业为主(近年来随着政策调整,专业限制已经放宽),视障学生的专业主要有针灸推拿、英语、音乐表演、社会工作、特殊教育学等。相对而言,招收听障学生的学院在专业设置的数量和范围上是最广的,包括了艺术设计和计算机应用两大类,可细分出美术学、服装工艺、摄影、动漫、园林、编辑等30多个专业方向。通过表格可以看到,在为残疾大学生设立的所有专业学科中,艺术类专业拥有中流砥柱的地位。由于视障和听障学生主要依靠听觉和视觉来接受外界信息,因此听知觉和视知觉的意义就变得尤为重要,以音乐为主的听觉艺术审美教育和图像为主的视觉艺术审美教育正好契合这种特征。高等特殊教育的课程设置主要也是参照和依据普通高等教育,一般围绕专业知识技能教育、文化基础知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三大领域展开,其中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处于核心位置。尤其是对于艺术专业的视障和听障学生来说,艺术教育不仅仅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同时更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与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与艺术教育息息相关的审美教育理所应当应该成为这类高等特殊教育的重心之一。美育不能停滞在以往死记硬背、晦涩难懂的传统美学教学上,应该与知识技能课程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并且还要考虑到学生日后所从事的工作,让美育更加深入生活,更加具有实用性,这也是当前高等特殊教育中审美教育在课程设置和实践活动中所要面临的艰巨挑战。

三、理论研究现状调查情况

中国高等特殊教育的办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所以,对近30年公开发表的相关高等特殊教育研究论文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不仅能总结出理论研究的情况和特点,还可以在宏观层面上了解该领域学术的最新发展状况,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知网的检索数据显示,我国特殊教育研究所涉及前十位的学科包括了高等教育,其载文数量所占比重约为3.3%,排在第四位。检索从1989年到2016年间的所有来源期刊的论文时,剔出与研究主题无关的论文后,以“高等特殊教育”为关键词的学术论文可以精确检索到352条,其中,期刊论文296篇,硕士论文16篇,博士论文两篇,会议论文四篇。从来源数据库来看,占比重最大的是期刊论文,约为总量的84.1%。公开发表高等特殊教育主题论文的相关期刊有146种,《中国特殊教育》作为特殊教育领域的唯一核心期刊,收录了35篇相关论文,占总量的11.8%。对的作者身份进行统计后,可以发现高校专业的研究人员占总量的88%,占据了绝对地位,其他作者主要是来自中国残联、特殊教育中心等残疾人服务机构。在文献类型中,理论研究的数量最多,实践类型的研究比重略次,调查研究排列第三。但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有关高等特殊审美教育的研究都相当单薄。笔者在搜索结果中精确检索“审美教育”,结果只找到两篇论文,而且皆为十年前发表的研究。也就是说,随着近年来我国对特殊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大,特殊教育快速发展,不仅基础教育体系日渐成熟,而且也取得了颇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其研究范围分布广泛,渐成体系,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从变化趋势来看,期刊和硕士论文等高端成果逐年递增,而且还设立了不少国家级和省部级的课题项目,甚至某些研究近年来成为是中国教育的热点。但是,目前,针对高等特殊教育中审美教育问题的研究,不管是在理论研究层面还是教学实践活动层面都存在着明显的空白和不足之处。笔者也希望通过这些现状的调查,吸引更多的研究者关注这个尚困难、单薄的研究领域,以进一步推动中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猛,潘剑芳,关文军.融合教育背景下我国高等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5(6).

第9篇

专业

层次

学制

主要课程

音乐教育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声乐、基础和声、合唱与指挥基础、基础钢琴、艺术概论、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欣赏、中学音乐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基础钢琴实践、基础声乐实践、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欣赏、和声学、音乐作品分析、歌曲写作、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简明配器法、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声乐实践、歌曲钢琴伴奏实践、视唱练耳实践、毕业论文

经济法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公司法、经济法概论、刑法学、合同法、税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劳动法、计算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两年

英语(二)、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学、国家赔偿法、经济法学原理、企业与公司法、行政法学、劳动法、金融法概论、房地产法、环境法学、税法原理、行政诉讼法、财务管理学(辅修)

市场营销专科两年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大学语文(专)、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消费心理学、谈判与推销技巧、企业管理概论、公共关系学、广告学(一)、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高等数学(二)、市场营销策划、金融理论与实务、商品流通概论、消费经济学、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企业会计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含实践)

公共关系本科两年人际关系学、公共关系口才、现代谈判学、公共关系案例、国际公共关系、公关政策、企业文化、创新思维理论与方法、领导科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现代资源管理(一)、广告运作策略

行政管理专科两年大学语文(专)、政治学概论、法学概论、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市政学、人力资源管理(一)、公文写作与处理、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研究方法、秘书工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含实践)

本科两年英语(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共政策、领导科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理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社会学概论、中国行政史、中国文化概论、普通逻辑、财务管理学、秘书学概论、企业管理概论

汉语言

文学

专科

两年

文学概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外国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等

本科

两年

美学、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英语(二)、两门选修课、毕业论文

涉外秘书学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专)、公共关系、外国秘书工作概况、涉外秘书实务、涉外法概要、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经济法概论、秘书语言研究、公关礼仪、交际语言学、国际商务谈判、中外秘书比较、口译与听力等

对外汉语

本科

两年

现代汉语、实用英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化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表达与沟通(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

英语翻译

专科

两年

英语写作基础、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笔译基础、初级英语笔译、初级英语口译、英语听力

本科

两年

中级笔译、高级笔译、中级口译、同声传译、英汉语言文化比较、第二外语(日 / 法)、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毕业论文

日语

专科

两年

基础日语(一二)、日语语法、日本国概况、日语阅读(一二)、经贸日语、日语听力、日语口语

本科

两年

高级日语(一二)、日语句法篇章法、日本文学选读、日汉翻译、第二外语(英/法)、现代汉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日语口译与听力、毕业论文

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二)、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英语听力,口语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外贸英语

专科

两年

综合英语(一二)、英语阅读(一)、英语写作基础、英语国家概况、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英语听力、口语、外贸英语阅读等

本科

两年

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英语翻译、经贸知识英语、外贸口译与听力、二外(日语)等

公共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社会调查与方法、行政管理学、文教事业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秘书学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法学、人力资源管理(一)、管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等

工商企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企业管理概论、生产与作业管理、市场营销学、中国税制、企业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经济法(辅修)、民法学(辅修);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贸易管理与实务、管理学原理、财务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企业经营战略、组织行为学、质量原理、企业管理咨询、合同法(辅修)、行政法学(辅修)。

国际贸易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法律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英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中国对外贸易、WTO知识概论、市场营销学等

本科

两年

国际市场营销学、世界市场行情、国际商务谈判、企业会计学、国际运输与保险、西方经济学、外国经贸知识选读、涉外经济法、经贸知识英语等

金融管理

专科

两年

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学原理、银行会计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法概论、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等

本科

两年

管理会计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公司法律制度研究、英语(二)、电子商务概论、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审计学、政府政策与经济学等

会计(电算化)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大学语文、高等数学(一)、基础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数据库及应用、财政与金融、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本科

两年

高等数学(二)、、英语(二)、数据结构、审计学、管理学原理、通用财务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财务报表分析(一)、金融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软件、操作系统。加考课程: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基础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人力资源

管理

专科

两年

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经济学、企业劳动工资管理、劳动就业论、社会保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等

本科

两年

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人力资源培训、人事测评理论与方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与策略、管理信息系统等

文化事业

管理

专科

两年

英语(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文化管理学、文化行政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策划与营销、艺术概论、社会学概论、民间文学、计算机

文化产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中国文化导论、文化产业与管理、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文化市场与营销、外国文化导论、媒介经营与管理、文化服务与贸易

经济信息

管理

专科

两年

高等数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经济信息导论、计算机信息基础、信息经济学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应用数学、中级财务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社会研究方法、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数据库及应用、电子商务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应用数理统计、经济预测方法。

游戏软件

开发技术

专科

两年

英语(一)、高等数学、计算机游戏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游戏作品赏析、计算机网络技术、游戏软件开发基础、市场营销、动画设计基础等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游戏创意与设计概论、可视化程序设计、艺术设计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DirectX、Java语言程序设计、游戏开发流程与引擎原理、游戏架构导论、软件工程、游戏心理学等

电子商务

专科

两年

电子商务英语、经济学(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市场营销(三)、基础会计学、市场信息学、国际贸易实务(三)、电子商务概论、商务交流(二)、网页设计与制作、互联网软件应用与开发、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综合作业

本科

两年

英语(二)、数量方法(二)、电子商务法概论、电子商务与金融、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原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互联网数据库、网络营销与策划、电子商务安全导论、网络经济与企业管理、商法(二)

信息技术

教育

本科

两年

英语(二)、物理(工)、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

计算机

及应用

专科

两年

大学语文、高等数学、英语(一)、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操作系统概论、数据库及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高等数学、物理(工)、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电子政务

专科

两年

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法学、经济管理概论、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概论、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科

两年

英语(二)、公共管理学、电子政务理论与技术、政府经济学、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网站建设与管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电子政务案例分析、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