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直销市场调查报告

时间:2022-11-20 08:47:04

导语:在直销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直销市场调查报告

第1篇

现今,直销公司销售的产品多达数千种,凡是优秀的直销公司,都是借助优质产品种类的不断递增来完成企业的迅速成长。因而,一家直销企业能否稳健、持续地发展下去,产品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而优秀的新产品则是打开市场僵局、迅速占领市场的有力武器。

安惠百菌健

以食药用菌为主的产品研发理念的安惠,2010年再推新品百菌健。从调节免疫力到提高机体生命活力的双向调节开发理念,成为业界保健品系列再度关注的焦点。

富迪艾克罗司宜荷直饮净水机

自2010年年初,富迪开始以低碳、环保的理念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和定位。其推出的宜荷直饮净水机还未上市就倍受业界关注。自产品上市后,更是得到消费者的高度认可。同时,对产品路线的创新将成为富迪2011年加速发展的又一关键词。

以调整人体酸碱平衡为原则,改善亚健康人群体质为主导,引发直销界又一轮保健、养生的全新格局。华林营养代谢酸碱平衡调节剂自上市后,其针对性的定应令产品市场远景值得期待。

杰宝屁屁纸

以三大核心产品――“屁屁纸”、“蒲公英洁净纸”、“薄荷脑洁净纸”为市场主导产品,构筑了立体卫生防御体系,覆盖所有人群,实现了以“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纸的飞跃。独特的产品特性开辟了广阔的消费市场,其潜力值得期待。

金士力佳友银右叶滴丸

作为金土力佳友拳头产品,银杏叶滴丸尚属国内首例滴丸型保健品,其溶解快、吸收快、显效陕等三大特点,成为口服液制剂中又一含高科技工艺的产品。目前,银杏叶滴丸自上市后销售反馈较好,也为金士力的发展赢得了大量的客户。

隆力奇华牌阿诗洛片

基于现代医学对中医药和食疗的理解,华牌阿诗洛片对隆力奇的业绩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产品全面上市以来,其产品概念好、价格合理等优势,迅速成为市场上极富有竞争力的产品。

隆力奇精致生活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

隆力奇以“因时治宜、同病异治”的原则,研发出精致生活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式将保健、养生、治疗的特点充分发挥。

玫琳凯舒颜精华露

2010年,玫琳凯舒颜精华露上市后,普遍受到大众群体的青睐。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90%以上的敏感肌肤使用4周后有显著改善或缓解。这―产品极其有市场潜力价值,也最有可能成为2011年玫琳凯的又一畅销产品。

美罗山莓根胶囊

防衰、抗氧化成为2010年度又一热门词语。美罗根据其市场人群和特点,研发出新产品山莓根胶囊,由外用改变为内调的健康理念。自产品上市后,迅速引来直销市场的关注度和消费热潮,再次成为美罗的又一明星产品,其市场潜力不可估量。

三生生命健系列

在三生公司“家庭生活化”的产品定位中,生命健系列有着重要作用。独具创新的科研技术、完善的产品种类、高品质的产品质量,为三生再度赢得了市场掌声。同时,其亲民的销售价格,将为生命健系列在2011年扩大市场销售覆盖面提供有利的基础。

太阳神好忆思

打造“学生营养与健康放心品牌”的太阳神核心产品好忆思,自上市以来就颇受消费者关注。具有自然、安全、针对性强、效果稳定、功能定位清晰等特点。同时,好忆思也是目前国家获批保健功能最多的保健品,其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第2篇

“戴尔地狱” ,已不太可能成为“戴尔天堂” ,但计算机制造商的转机无疑是惊人的。

三年前,该公司的经营质量下降,盈利预期落空,其所擅长的DM顾客服务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冲击。一度强大的戴尔电脑( DELL )陷入麻烦的泥潭之中。

江湖,江湖,粥少僧多

权威调研机构Gartner最近的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戴尔电脑强势占据了31.9%的美国计算机市场市场份额 ,惠普( HPQ )则以25.3 %的市场份额位居次席 。2008年第二季度苹果电脑( AAPL )的市场份额较2007年二季度的6.4%增加至8.5 %。台湾宏基公司市场份额则从07年第二季度的10.6%下降至8.1%,这表明其2007年8月斥资7.1亿美元收购美国计算机市场排名第三的PC制造厂商Gateway公司,并没有造成任何立竿见影的奇迹,也未对戴尔在美国市场的霸主地位构成实质性威胁。

全球市场方面,惠普公司以18.15%的市场份额领跑,其次是戴尔市场份额为15.6 % 。全球销售排名前5位的PC厂商中,宏基占据9.4 %的全球市场份额,其次是联想、东芝分别以7.8%和4.4%的市场份额位居第四、第五位。

尽管受到房产次级贷金融危机、油价原材料价格上涨,消费低迷市场疲软的不利影响,美国个人电脑市场2008年的二季度的仍保持了约4.2 %的增长率 。但这并非意味着美国计算机市场“这厢风景独好”, Gartner表示,PC市场增长的绝大部分因素应归因于大幅折扣降价的消费刺激影响,但是随着成本压力和生产、零售行业盈利的需要,降价风潮有可能进一步减弱,因此下半年的PC市场增长状况不容乐观。

2008年二季度全球服务器市场DELL成最大赢家

权威调查机构Gartner8月21日的全球服务器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08年4~6月全球服务器出货量较07年第二季度同期增长1 2.2%,而全球服务器市场收入则较去年同期上涨5 .7%。2008年2季度全球服务器市场总收入达到180亿美元,出货量则达到230.0万部。 “美国等经济疲软的因素制约了部分地区和国家服务器市场的增长。但是08年二季度全球服务器市场的销售和收入仍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从一季度开始的X86 服务器换代风潮在二季度继续强劲地推动全球服务器市场的增长,成为全球服务器市场销售和收入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同时网络数据中心的构建以及新兴市场的需求的增长,则为二季度全球服务器市场收入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Gartner研究副总裁Jeffrey Hewitt先生表示。

“尽管二季度RISC-Itanium Unix服务器发货下降了7.9%,但其收入却增长了9.4%;这标志着在全球服务器市场上,越来越多的高端系统销售推动了硬件平台收入的增长。”Hewitt先生说。

2008年二季度IBM公司在全球服务器市场继续保持收入领先的优势(见表1 ) 。IBM旗下System p& System 两大主力产品的迅猛增长,使其抵消了该公司其他产品收入下降的不利影响,继续保持收入增长和份额领先的优势。08年二季度IBM全球市场服务器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1.5%,并推动其市场占有率提升了1.6%;31.2%的市场份额使其领先市场份额第二位的惠普公司三点六个点,两家占据全球服务器市场的大半江山。

排名前五位的服务器制造商中戴尔、惠普、IBM的三大厂商收入增加的同时,富士通/富士通西门子和Sun收入则出现了较去年同期下降的态势。而戴尔则以15%的同期增长率成为收入增长率的单项冠军。

在全球服务器出货量方面,惠普公司较07年二季度增长了8.7 %,但其市场份额则较去年同期下降1%。尽管其保持了全球服务器出货量的领先地位,但是排名第二位的DELL则以高达24.2%同期增长摘取了同期出货量增长率桂冠,市场份额则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4%。(见表2 )。其他前五位的服务器制造厂商中,富士通/富士通西门子,IBM和Sun出货量均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但是均低于行业12.2%的平均增长水平。 接近4成的同期出货量增长,使得DELL的中小企业Simplify IT计划“功成名就”。

凤凰涅磐 浴复仇怒火重生

尽管美国及全球PC市场面临着强大的成长压力,但是戴尔公司则显示了强劲的扩张势头。2009财年第二季度(2008年5月3日~2008年8月1日),戴尔公司总收入为164.3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11.2 %,每股收益较去年同期下降6.06%达到0.31美元。尽管出现了营业收入(同期下降9.20%)、纯收入(同期下降17.43%)、每股收益(同期下降6.06)三项关键指标同期大幅下降,但是由于1季度的出色业绩,其上半年收入仍然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每股收益则较08财年上半年同期增长5%;戴尔以优于同业的销售增长和以及其所进行的商业、消费产品技术服务方面优化减少营运开支的表现,还是展示了其强大的市场运作实力。

2009财年2季度戴尔公司为了减少营运开支所产生工厂关闭损失和遣散费用高达2500万美元以及2700万美元购买无形资产的费用摊销,同时戴尔仍然致力于实现2011财年底年均成本削减至少30亿美元的财务目标。断臂疗伤,真英雄才能够做到不用麻醉仍然能够谈笑风生镇定自若,戴尔显然就是这样临危果断处之泰然的高手。

在过去的一年,戴尔公司已裁减了约8500员工-其中08年1季度则裁减了3700名雇员,占到半数以上。不过,该公司还称,由于收购海外工厂的因素约有2700名工人成为该公司直接雇员,但不并影响该公司预计截至2009财年3季度末雇员数量净减少8900名左右的人力资源成本削减的计划。 看似矛盾的事情,通过戴尔的运作则充满了玄机。其实,也非常简单:一切为了盈利的目的,减少高收入雇员群体成为戴尔浴火重生的必然选择。

像其竞争对手正在争先恐后的致力于打造笔记本电脑技术竞争力一样,戴尔公司则采取一系列举措以将市场领先地位从台式机转移到笔记本电脑市场领域。8月份的第二周,该公司新近推出的10款商业用户版笔记本电脑产品推广说明会在旧金山举行。

戴尔与其“宿敌”惠普公司、苹果公司均为了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进军“云计算(cloud computing)”领域展开“Toe-to-Toe(贴身紧逼)”肉搏战。此次戴尔推出的10款商务版笔记本电脑,包括红蓝两种颜色的色彩设计以及石英粉红色和云母磨砂金属面板工艺,激情时尚成为戴尔电脑区别于同类产品的“独门武器”。

为了进一步与惠普和苹果电脑竞争,提高取胜的把握。此次戴尔推出的新款笔记型电脑,在技术特点方面也可圈点。由7款商务用户机型及3款为工程师、平面设计师以及其他高配置需要的专业量身定做的精准机型所组成的阵容,其魅力足以与“梦八队”抗衡。另外,该公司还预计推出2款售价低于1000美元的经济型笔记本电脑,以锁定低收入尤其是学生用户群,以便抢夺8月份延续至9月下旬的“Back to School”暑期促销商机。

在笔记本电脑“轻薄型”时代,戴尔公司则表示该公司数周内即将上市的新产品E4200笔记本电脑重量仅为2.2英镑,性能及款式方面实现了对苹果公司旗下重量最轻的3英镑MacBook Air的“全面超越”。戴尔在与其竞争对手苹果和索尼公司在“轻量级”笔记本电脑市场的较量,刚刚开始,但是,很显然其已经具备了“冠军”舍我其谁的风度和勇气。

渠道模式再造 插上一对不再“隐形的翅膀”

一直以来,戴尔无疑是个人电脑直销的先锋。但是,2007年6月份以来,戴尔相继宣布进入沃尔玛(Wal-mart)、百思买(BestBuy)等美国本土消费电子零售卖场销售,随后又先后宣布与家乐福、日本比酷相机(BIC Camera)、日本软图Sofmap、日本Best电器、日本荣电(Edion Group)、墨西哥办公仓储卖场(Office Depot)、中国国美电器(GOME Electrical Appliances Holdings Ltd)、苏宁电器(Suning Appliance Co., Ltd.)、宏图三胞(Hisap Corporation)以及印度塔塔集团(Tata Group)等合作。

2008年元月该公司更是宣布关闭全美146家直销门店,以减少营运开支,提升流通绩效。虽然,相关专家提出戴尔全面放弃直销模式的质疑,但是2008年春天以来戴尔电脑市场份额高增长的事实表明,直销+分销+网购的多维立体渠道模式并不是对传统分销模式简单的回归。其Simplify IT使其在中小企业用户和政府机构用户等商务领域一骑绝尘,而多维立体分销渠道则缩短了其与普通消费者的“距离感”。

8月上旬戴尔公司高调启动与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联合推行在沃尔玛美国境内门店开设电脑解决方案技术支持服务站试点;8月1日戴尔公司宣布与日本加贺科技合作,后者自8月上旬开设面向PC连锁零售渠道、专业店渠道等批发戴尔电脑及外设产品,一举增加了500分销网点,进一步巩固了其杂日本PC市场龙头老大的江湖地位。

2009财年二季度,戴尔在亚太地区和日本市场:收入在同期增长16 % ,达到20亿美元以上;出货量、盈利分别增长16 % 、10 %,均保持了两位数以上增长的良好势头。产品方面,其产品结构平衡同步保持增长良好的增长势头,使其总出货量增长幅度超出行业增长水平的三倍之多。市场份额则同步提升1.7个点。其中Mobility产品增长27%、服务器增长21%,Storage产品则同期增长31%。

美洲市场:收入同期增长5 % ,达到81亿美元,市场份额则同期增长1 1.9 %,戴尔仍稳居美洲市场冠军宝座。尽管经营收入初现了同期下降的情况,但是由于产品方面实现了均衡增长其盈利能力提升近20 % 。其中服务器则出货量增长了18 % ,超出行业的平均增长水平。Mobility产品,则同期增长12 %。

欧洲、中东和非洲市场方面:收入则增长了11 % ,达到35亿美元;出货量则同期上升20 % 。由于其所采取策略性增长举措,并增加递延服务收入的措施造成了营业收入的下降。服务器产品,同期增长18 % ,成为增长最快的前5名供应商,增长速度几乎达到同行业的1.6倍。笔记本电脑的出货量则增加了52 % ,增长速度同样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存储产品收入同期增长17 % ,两位数以上增长的优异业绩与其他产品相比毫不逊色。

全球消费市场方面:戴尔全球出货量同期增长了53 %和市场份额则上升了1.6个百分点达到9.1 % 。2009财年二季度戴尔个人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同期增长2倍多,推动收入增长28%达到28亿美元。戴尔公司盈利大致达到损益平衡,但是随着业务的扩大,其零售网络的开拓导致1800万美元衍生诉讼费用。不过,与混合式分销模式所带来的机会收益相比,显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新兴国家市场方面:戴尔在金砖(BRIC: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新兴国市场的表现,相比较其他主要竞争对手各类产品收入同期增长41 %、出货量同期增长46 %而言,戴尔公司出货量及销售收入增长水平均超过三位数,超过同行业增长水平的3倍以上,市场份额方面戴尔则获得了24%的市场份额。目前金砖四国市场收入占戴尔公司总收入9 %以上。2009财年2季度美国以外的海外市场收入约占戴尔整体收入的47 %。并且戴尔公司将于8月份第三周在新兴国市场推出新款vostro笔记本电脑、台式机专供成本敏感的成长型企业、政府和教育机构等预算有限的用户,通过授权渠道合作伙伴分销以及直接从戴尔公司购买的模式销售,以期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及新兴国市场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收益。

渠道模式再造无疑是这位个人电脑直销模式的先锋,再一次成为信息化时代的弄潮儿。那么,戴尔的成功秘诀在哪里呢?

再上虎山行 英雄来归

2007年2月份戴尔电脑创始人迈克尔戴尔重掌阔别了1年半之久的帅印。由于其无可比拟的个人魅力和公司影响力使得戴尔公司的人动及经营转换等棘手问题,迎刃而解。

迈克尔戴尔重掌帅印之后,便将戴尔公司带回重塑行业“革新先锋”,戴尔复活东山再起的“变革时代”。正是由于如此,近来Dell在全球市场范围内高调进入流通渠道的市场营销战略的变阵,则被视为戴尔由“产品(技术价格)导向型”转向“顾客导向型”的象征。对于戴尔而言,这家以供应网络革新为核心高擎低价格战略大旗在80年代就开始崭露头角,迅速提高势力的“另类公司”,并非单纯被迫对其顾客价值提供战略再定义。而是说三十年后今天的Dell,在市场的模仿和产品的升级变化中几乎丧失了其全部的市场竞争力,在此情况下,迈克尔戴尔的回归“正当时”。

这位以创新闻名的“革新家”,虽不能说是“技术王者”或者“成本王子”的称号也已经过时,但是,其所领导的一系列营销模式变阵,则使其“革新家”的光环更加闪亮,引人注目。通过“合纵连横”的国际商务外交,频频抛头露面出访日本、中国、印度、英国、巴西的戴尔先生,充分显露了这位“直销王子”惊人的营销水平。他把戴尔公司的成长理念、环保责任、区域经济贡献等一系列“文化”成功的“贩卖”给当地的政府、供应商、分销伙伴,将戴尔带入“混合营销”时代,同时也使得戴尔的直销模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戴尔在印度市场的成功,足以成为“营销大师”版案例载入哈佛等商科教科书。

第3篇

关键词:WTO 第三方物流 SWOT

根据我国加入WTO后逐步开放的原则,我国的流通销售服务业将进一步扩大开放,这一领域涉及批发零售、直销、、仓储、运输及售后服务等方面。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可以通过自建的销售体系或通过控制销售网络等手段,利用国际先进的营销方式和现代物流技术,将物流服务延伸到我国乃至国际市场的各个角落,缔造一个销售、物流、售后服务等紧密联系,高效率的销售物流体系和网络,达到控制物流市场的目的。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SWOT分析

第三方物流是由物品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是在物流渠道中,由专业物流企业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提供用户所需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随着外资企业的进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物流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深化,对专业化、多功能的第三方物流需求日渐增加。

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得到了长足发展,涌现出一些像中远集团、中外运集团那样既有规模又有效益的物流企业。但这样功能完善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目前为数不多,规模也不是很大。其功能还不完善,服务水平还不高,还只停留在某一个层面或某一个环节上,没有实现从原材料供给到商品销售整个供应链的全程服务,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服务。

中国第三方物流的优势(Strength)

按照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不同,其优势在于:传统的大型国有运输与仓储企业拥有全国性的网络和许多运输和仓储资产,且与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良好;新兴的物流公司中,私有和合资企业的业务地域、服务和客户相对集中,效率相对较高,增长极快;生产与流通企业的内部物流部门主要是为内部客户服务,具有专长,虽然资产有限,但网络覆盖性良好。

我国整体物流业建设的发展水平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主要表现在: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截止1999年底,我国运输总里程已达350多万公里,初步建立起以铁路为骨干、公路、民航等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运输网络。

物流装备水平

截止1997年底,我国铁路机车拥有量达到15335台;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1219万辆;机动运输船舶净载重吨位达3875万吨;民用飞机达到700余架。同时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使物流装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适应了物流技术的现代化趋势。

仓储业飞速发展

加快了对原有仓库和仓储设施的技术改造,提高了机械化作业水平;在国内一些主要大中城市新建了现代化的作业仓库,从过去单一的存储服务逐步转变为综合性的服务,重视运输、装卸、信息等方面的协调,相对减少了一些不合理的流通环节,降低了物流费用。

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劣势(Weakness)

按照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不同,分述它们的劣势所在:传统的大型国有运输与仓储企业冗余人员比例很高,效率低,注重内部的企业文化而不是以客户和绩效为导向;新兴的物流公司只拥有有限的固定资产,对市场扩张缺乏有力的财务支持以及有效的内部管理体系;生产与流通企业的内部物流部门难于吸引更多的外部客户,且其战略和未来定位受到母公司的极大影响。

中国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

大多数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物流功能主要停留在储存、运输和城市配送上,相关的包装、加工、配货等增值服务不多。物流服务商的收益85%来自基础,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与支持物流的财务服务的收益只占15%。增值服务主要是货物拆拼箱,重新贴签/重新包装,包装/分类/并货/零部件配套,产品退货管理,组装/配件组装,测试和修理。

整个第三方物流市场还相当分散,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我国物流运输、仓储的现代化水平也不高,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设以及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还比较缓慢,物流企业专业化操作程度较低,这直接导致了物流作业过程的效率低下、成本过高,从而很难为合资企业或外资企业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

物流人才匮乏,管理水平较低

物流供应商认为阻碍其发展的一个最大障碍是很难找到合格的物流管理人员来推动业务的发展。由于我国物流业还处在起步阶段,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尚未跟上,从而人才缺乏,素质不高。

中国第三方物流的机会(Opportunity)

商品的大流通对仓库的需求量增大

加入WTO以后,我国将获得100多个国家的最惠国待遇和市场准入机会,我国也将按照发展中国家的水平降低关税,市场向外开放。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联动,进出口的商品将大幅度增长,商品的大量流通,也就需要大量的仓库来储存,这对国内仓储企业是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商品大流通将会带动加工、包装、配货、装箱等增值服务的发展

加入WTO后,进出口商品多了,由于国内外客户的需求的多样性,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之提供加工、包装等增值服务。对于功能齐全的现代物流企业来说,更能掌握这些服务贸易机会。

加入WTO将为物流专业人员带来更大的学习机会

入世后,大量外资物流企业将进入中国市场,这些企业普遍采用的是雇员本土化,需要中国物流专业人员为其从事管理和具体操作,这样,我国物流专业人员将有机会接触到国际物流服务规则,了解国际物流动态,从而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提高自身素质。

中国第三方物流面临的威胁(Threat)

国外物流企业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和方式将给我国物流业带来很大冲击,使之处于不利的境地

由于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们对现代物流的认识和实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国外物流企业将凭借其熟练的物流操作手段、高度的专业化作业等方面的优势会对我国物流企业构成强大的威胁

国外物流企业有一系列的现代物流手段、丰富的行业知识和实际运营经验,这些企业一旦大量涌入我国,拥有了分销、控股权和自己在中国市场流通的渠道和网络,就能将销售物流和售后服务过程变成一个高效率的有机体。

国外物流企业有来自总部强有力的财务支持,资金充裕,设备先进,能够适应不同客户的不同要求,这将给我国物流企业规模的扩大带来威胁 我国企业物流设施设备落后、老化,机械化程度不高,不符合客户的特定要求。

SWOT的组合模型

中国加入WTO以后,由克服贸易壁垒的费用的下降推动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增长,将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市场空间。物流业发展的本身又将降低贸易的运输费用,从而对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的缩小带来积极影响,并加速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从而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持续扩张的市场空间。但是也应该看到,在加入WTO以后,由于物流业的市场准入,中国物流市场的竞争也将更趋激烈。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应以怎样的态度迎接加入WTO之后所面临的形势,采取何种对策以提高我国物流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呢?简言之,要充分发挥优势,消除劣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具体对策见表1。

参考资料:

1.王之泰,《现代物流学》,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年版

第4篇

物流外包失败有彻底失败和准失败两种不同结局。准失败指的是在外包实施过程中,如果供需双方对发生的问题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或措施不力,外包将迅速滑入失败境地。业界将物流外包准失败状态称为“黑洞”。导致外包失败和黑洞出现的原因有许多,有体制制约、人为失误,也有陈旧观念和技术缺陷造成的。不管何种原因,都可以在项目初期的标书制作、投标准备和决标等阶段找到问题的根源。

1、服务跟踪不彻底

日本一家光学产品集成商在与物流供应商合作的过程中,采用了一套严格的服务跟踪程序以确保外包顺利实施。以物流中的运输环节为例,这家集成商会定期对供应商的车辆满足率、紧急订车满足率、准时率、投诉率、货物破损率、异常事件处理效果、运价随市调整状况等做出统计。在与供应商每月召开的业务例会上,这家企业会向物流供应商通报上月物流业务执行情况,提醒供应商注意下个月运作中应改善的环节。对于因为供应商失误而造成的损失,他们将按照协议进行索赔。同时,每当企业发展规划或业务发生变动时,他们都会及时向供应商说明,以便物流供应商及时做出相应安排。通过例会,供应商亦可对客户的运作协调与业务配合状况提出改进建议。通过这套信息沟通与反馈机制,这家企业在不断完善自身运作的同时,还促使供应商持续改进了服务方式、提高了服务水平,最后真正达到了供需双方双赢的效果。

反观国内物流供应商,他们缺乏类似的服务跟踪制度,这也是造成物流外包频频失败的根源之一。目前,国内多数物流企业在处理外包时,不是以服务为导向,而是把短期利润作为业绩考核指标。在这种情况下,供应商一心只想得到更多客户、扩大企业规模、获取更多收入,往往在一个合同还未履行完就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另一个项目上。如此周而复始,无论是企业还是内部员工一旦取得客户的服务订单,快速完成合同、提供优质服务的动力就消失了。甚至有供应商为了赢得业务,在没与客户签订合同前,就将销售人员与客户的口头承诺“交”给操作人员进行作业,结果使得操作无章可循。而此时,销售人员又忙于跟踪其他潜在客户,无暇监控操作作业,导致操作失控,物流常常被迫中断。

2、缺乏物流顾问

工厂生存的灵魂是拥有一批有专业技术才能的员工,物流服务供应商的运作与工厂类似。因此,美国著名物流专家杰克?罗瑟(JackRoser)认为,在处理外包时,专业物流顾问与技术工人一样,他的作用比企业领导更重要。他这样界定物流顾问的作用:“他们要管理、维护公司项目设计规划的过程、提供物流需求以及项目数据。这往往与物流外包成败相关联。”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管理者扮演的仅是监督员的角色。

如果缺乏专业的物流顾问,物流外包营销将无从谈起。可是,目前国内物流供应商非常缺乏合格的专业物流顾问,致使不能对客户希望的服务要求做出全面、满意的回复,或者使需求评估效果失真。

物流供应商想要聘请合格的专家很困难,因为物流顾问的身价通常都很高,令供应商望而却步。即使聘请到稀缺的一流物流顾问,也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因为,物流顾问一般会将物流外包的规划和设计交给资质一般或非专业人员来做,结果可想而知。

2、工作范围不明确

工作范围(TheScopeofWork)就是物流服务要求明细,它对服务的环节、作业方式、作业时间、服务费用等细节要做出明确界定。工作范围的制订是物流外包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跨国企业在物流外包方面具有丰富的操作经验,像HP、IBM这样的企业在实施物流外包时,会要求供应商与其签署两份文件:一般性条款(Thegeneralarticles),规定了一些非操作性的法律问题,如赔偿、保险、不可抗力、保密、解约等;工作范围,对服务细节进行具体描述。

物流外包失败或出现黑洞大多最终要归结为工作范围不明确。如在物流合同中常出现“在必要时供应商将采取加班作业以满足客户的需求”等泛泛承诺。由于没有明确的界定,实际运作中,双方会就如何理解“必要”发生分歧。客户会认为,“提出需求时即为必要”;而供应商则认为,“客户提出需求,且理由合理时才为必要”。类似的例子,在物流外包服务中经常遇到。

目前,许多需求方在寻找物流外包供应商时,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开项目招标会,目的是让供应商了解项目的背景和理解标书的内容。如果供应商和需求方对标书的理解能达成一致,外包就成功了一半。

物流服务供应商和和需求商的联合和协同,将促进物流业务外包市场的发展。对于需方,产品的生产和交付的方式正在进行结构性转变,业务全球化趋势、对供应商依赖程度的提高、生产制造过程中部分功能外包率的上升、直销渠道的发展以及对市场快速反映的需求都将使物流管理工作比以前更为复杂和充满挑战。对于供方,物流外包服务逐步趋于一体化和系统化,服务提供商正在加紧进行创新和技术变革,强化竞争力,利用技术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快速延伸全球业务链和扩展服务功能链,为使企业进驻不同的细分市场作准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对一体化多渠道市场的需求的增长和物流服务供应商服务能力的扩充和完善,物流业务外包服务将逐步被社会认识、了解、认可和进一步采用。美国IDC公司进行的一项供应链和物流管理服务研究计划表明:全球物流业务外包将平均每年增长17%,至2006年市场总额达3,087亿美元。近年来,由于跨国企业正在将更多的业务转向中国,并通过外包来降低供应链成本;国内企业面临着降低成本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压力而增加了物流外包的需求;政府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和激励措施对物流市场需求的剌激;营销方式的不断发展和营销渠道的网络化趋势;传统仓储企业和新兴物流企业的激烈竞争等,推动了我国物流业务外包市场的迅速发展。据《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调查报告》显示,2001年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在400亿人民币以上,70%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在过去的三年中,年均业务增幅都高于30%,预计全国第三方物流市场2000年至2005年的年增长率将达到25%。

物流外包作为一个提高物资流通速度、节省物流费用和减少在途资金积压的有效手段,确实能够给供需双方带来较多的收益,尽管供需双方均有信心和诚意,但在实践的过程中,物流外包又举步维艰,常常出现中断,甚至失败。阻碍物流外包发展的因素既有体制的制约、人为的失误,也有观念的陈旧和技术的缺陷,这些因素既存在于物流供应商方面,也存在于物流需求商方面。

目前,我国实施物流外包的企业中,有超过30%的客户对供应商不满意,主要原因有合作双方沟通不畅,信息反馈滞后,缺乏应急措施;物流供应商的信息技术系统落后,不能对物流活动进行有效跟踪和监控;缺乏标准化的运作程序,同一客户不同项目、不同环节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缺乏持续改进机制;服务功能单一等等。而在美国,有80%的企业对物流供应商感到满意,这也说明我国物流供应商仍有较长的路要走。随着物流行业的进一步整合和物流服务逐步走向一体化和系统化,物流业务技术含量的高低将是供应商获取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仅仅靠功能性的专业知识取得竞争优势将日趋艰难。为维持并增加市场份额、提高客户满意度,使需求商了解企业的特色,认可企业的价值,供应商将必须塑造个性化的核心竞争能力,明确、清晰地宣传企业能够为客户物流管理带来的战略价值和管理效率。

由于物流业务外包市场是买方市场,在分析外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往往将原因或根源归结在供应商方面,而需求商方面存在的不足却很难被人发现,良好的外包合作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的,物流作业一体化的程度决定着物流供应商的服务水平和需求商的满意度。需求商如要成功实施外包,并与供应商建立良好、互利、长期的外包合作关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正确理解物流外包

虽然"外包"目前是一个流行的词语,但并不是每一家企业都应该采用外包,企业应深入分析内部物流状况,并探讨物流是否是企业的核心能力,物流是否能为企业带来外部战略经济利益;如何在无缝衔接的基础上调整业务流程,进行职能变革;如何对外包的物流功能进行持续有效的监控;企业文化是否鼓励创新与变革;企业领导和员工对变革持何种态度等等。外包本身并不是企业发展战略,它仅仅是实现企业战略的一种方式,企业应确定在行业中是否存在有能力和可供选择的供应商,否则,实施外包不仅不能成功,反而外包了一系列问题。企业只有在拥有了合适的合作伙伴,企业内部管理层也认识到外包的重要性而且清楚针对外包应作的准备工作,才能决定是否实施外包。

2、严格筛选物流供应商

在选择供应商时,首先要改变现有的观点,即仅着眼于企业内部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而置供应商的利益于不顾,需求商应以长远的战略思想来对待外包,通过外包既实现需求商利益最大化,又有利于供应商持续稳定的发展,达到供需双方双赢的局面。在深入分析企业内部物流状况和员工心态的基础上,调查供应商管理深度和幅度、战略导向、信息技术支持能力、自身的可塑性和兼容性、行业运营经验等,其中战略导向尤为重要,确保供应商有与企业相匹配的或类似的发展战略。供应商的承诺和报价,需求商务必认真分析衡量。报价应根据供应商自身的成本确定,而非依据市场价格,报价不仅仅是一个总数,应包括各项作业的成本明细。对于外包的承诺尤其是涉及政府政策或供应商战略方面的项目,必须来自供应商企业最高管理者,避免在合约履行过程中出现对相关条款理解不一致的现象。

3、明确列举服务要求

许多外包合作关系不能正常维持的主要原因是服务要求模糊。由于服务要求没有量化或不明确,导致供需双方理解出现偏差,供应商常常认为需求商要求过高,需求商认为供应商未认真履行合约条款。例如:供应商在没有充分了解货物流量、货物类别、运输频率的情况下就提交了外包投标书;或者供应商缺乏应有的专业理论知识,不能对自身的物流活动予以正确的、详细的描述等,需求商应该详细列举供应商应该具备的条件:生产能力、服务水平、操作模式和财务状况。比如:订单是否能够100%完成,准时率是否能够达到100%等等。

4、合理选择签约方式

分别签订仓库租赁合约和操作合约,这样两个合约单独履行,互不影响,即使取消了操作合约,仓库租赁合约仍然生效。要注意不同企业商业文化的差异,特别是企业的上游和下游,对两者都要提前做出判断,从而有效协调沟通,确保与供应商签定的合约满足各方的需求,实现各自目标。合约不可能对环境变化做出全面准确的预测,签订前后的各种情况会有所不同,诸如行业政策、市场环境、供应商内部发展状况等等,同时,供应商签订合约的成员不再是合约的执行者,合约执行时间越长,需求商将会越不满意,在某种情况下,即使供应商的操作方式或理念比较超前,但并不一定适合需求商发展的需要。

5、共同编制操作指引

需求商不能认为外包作业是供应商单方面的工作,与供应商一起制定作业流程、确定信息渠道、编制操作指引,供双方参考使用,操作指引能够使双方对口人员在作业过程中相互步调一致,也为检验对方作业是否符合要求提供了标准和依据。

6、提前解决潜在问题

建立外包合作关系后,认真细致地考虑未来发生的变化及潜在的问题,在问题出现之前就要提出解决方案。在物流外包方面,文化、思想的多样化、差异性具有特殊作用,思想越趋于一致,企业越比供应商更容易出现工作官僚化,有时企业内部物流经理会把供应商当作威胁自己地位的竞争对手。当供应商规模越来越大时,也会出现工作官僚化的现象。一种经常使用的方法是与供应商探讨如何解决假设存在的问题,如如何处理客户投诉、服务质量的下降、应变能力的降低等等。

7、积极理顺沟通渠道

导致外包合作关系失败的首要原因是计划错误,其次是沟通不畅,沟通的重要性仅次于计划,供需双方在日常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大多与沟通不畅有关。供应商是顾客关系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供应商应该被包括在企业整个业务链中。建立正确的沟通机制,双方应就矛盾产生的根源达成一种共识,即矛盾和冲突是业务本身产生的,而工作人员主管原因导致,当问题出现时,双方应理性对待,不要过于冲动,给对方考虑和回复的时间。同时在履行合约的过程中,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相互沟通了解,探讨合约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约以外的问题对维持双方的合作关系是很重要的,这一点常常容易被忽视。

8、明确制定评估标准

一般情况下,对供应商服务水平的评估是基于合约条款,而合约条款多数只对结果做出描述,因此对外包业务过程不能进行有效的评估,也不能建立适宜的持续改进机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当需求商准备向供应商增加外包项目时,才发现供应商已不符合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不能有效考核的工作,正是管理薄弱的环节,当建立合作关系后,依据既定合约,充分沟通协商、详细列举绩效考核标准,并对此达成一致。绩效评估和衡量机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不断更新以适应企业总体战略的需要,促进战略的逐步实施和创造竞争优势。实施外包变革是一个长期的、艰巨而又曲折的过程,合约的签订只是外包的开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对完成的活动进行考核,甚至包括外包决策,使每个步骤都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从而确保变革的有效性,企业不断对供应商进行考核的目的是促使供应商的核心能力得到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

需求商不仅对供应商不断进行考核,也要对企业内部与外包活动相关的的职能进行持续监控。外部虽不是企业的核心能力,但它日益成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重要贡献者,过去,外包决策是基于扩大生产规模而采取的一种短期战术行为,现在它是基于实现资本有效利用的长远目标而考虑的,企业管理者应时时关注、考核自身的核心能力,同时找出问题,加以改进。

9、适时采用激励方法

绩效考核标准应立足实际,不能过高而使供应商无法达到,同时要有可操作性,但是标准应该包含影响企业发展的所有重要因素。良好的工作业绩应该受到肯定和奖励,供应商或企业内部职能部门即使对所做的工作有自豪感,也同样需要得到承认和好的评价。表扬、奖励、奖品甚至一顿晚宴都是一种激励因素,管理者应充分应用一切有效的方式和方法达到激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