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31 08:23:33
导语:在旅游服务贸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6.014
旅游服务贸易是旅游服务在国家之间的有偿流动和交往。改革开放以来,旅游服务贸易一直是平衡我国服务贸易的重要手段。然而,自2009年我国旅游服务贸易首次出现逆差以来,逆差呈逐年扩大的趋势,2014年全年旅游服务贸易逆差1079亿美元,占到同期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的56.2%。其中,中国与东盟各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更是呈加剧上升的演化态势。东盟各国作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支点国家,以东盟各国为切入点分析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失衡现象和原因,对于我国积极应对旅游服务贸易环境的新变化,推动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基础设施、投资贸易、资金融通、人文交流等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迄今,旅游服务贸易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旅游合作、市场开发、人力资源、法律制度等方面。在贸易失衡方面,王新华(2016)等从旅游服务贸易逆差阶段历程及特征着手,从国家和企业两方面提出了相关改善途径,张伟(2014)通过回顾旅游服务贸易在我国的演进情况,探讨了造成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失衡的直接和间接成因。前期研究为旅游服务贸易失衡问题奠定了良好基础,而学界对于中国―东盟旅游服务贸易失衡问题领域研究的缺失,也为本文在该领域的进一步探讨留下了空间。基于此,笔者主要从失衡的角度来分析中国―东盟旅游服务贸易现状、原因,从“一带一路”战略视角下探讨应对我国与东盟旅游服务贸易失衡问题的策略。
1 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旅游服务贸易现状分析
中国与东盟各国旅游服务贸易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40多年的发展,旅游服务贸易已经成为了中国与东盟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赴东盟各国的出境旅游市场持续大幅度增长,相比之下,东盟各国赴中国旅游的相对数量有所下降,因此造成了中国与大部分东盟国家出现旅游逆差现象。基于此,本文选取了东盟中旅游服务贸易富有代表性的四个国家――泰国、越南、菲律宾、新加坡进行分析,以中国与东盟这四个国家的旅游服务贸易差值来划分,可以将双方的旅游服务贸易分为以下三大类型。
1.1 泰国、越南――中国对二者的旅游服务贸易一直存在逆差
中国与泰国、越南恢复外交的时间最早,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最成熟,并且中国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的地位。泰国方面,由于其旅游竞争力较大,中泰旅游服务贸易的逆差逐年拉大,且基本呈直线上升态势。越南方面,中国对其的旅游服务贸易逆差保持较低程度的曲折增长态势,如图1所示。
1.2 菲律宾:中国对其旅游服务贸易一直存在顺差
受政治环境和人身安全事件等因素影响,中国游客赴菲律宾旅游的意愿相对较低。而以探亲访友、商务会谈为主要目的的菲律宾游客赴中国的人数则较高。由此形成了中国―东盟旅游服务贸易殊的顺差现象。相关数据表明,中国对菲律宾一直存在旅游服务贸易顺差,但是其顺差值波动增长,近年来还呈下降趋势。截止至2015年,中国对菲律宾的旅游服务贸易顺差为6.23万美元。
1.3 新加坡:中国对二者的旅游服务贸易逐渐由顺差转为逆差
东盟大部分国家与中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在近年来出现了从顺差向逆差转折的过程,并且增长的幅度较大。以新加坡为例,中国对其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出现在2012年以后,逆差值逐年上升。截止至2015年,中国对新加坡的旅游服务贸易逆差为3.6万美元。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按照现有的发展趋势,中国对东盟的旅游服务贸易逆差会进一步加大。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中国东盟合作的进一步深入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推动,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赴东盟旅游,而受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人口、经济等发展水平的差异,赴华旅游的东盟游客在同一时间内绝对数增长较慢,届时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将进一步扩大。
2 中国与东盟旅游服务贸易失衡原因分析
近年来,中国对东盟国家整体上存在的旅游服务贸易逆差,既有直接原因,也有深层次原因。
2.1 政治导向方面
中国鼓励出境旅游发展政策壮大了中国赴东盟旅游市场。一直以来,旅游服务贸易是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平衡国际收支的重要手段。2009年,国家旅游局将旅游市场开发战略调整为“大力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和规范发展出境旅游”。用扩大旅游内需以弥补旅游出口的不足,在拉动旅游内需的同时,也拉动了出境旅游的需求,增加了旅游的进口,从而也导致了旅游服务贸易首次出现逆差。近年来,中国也不断简化对东盟各国的签证手续,为中国公民赴东盟旅游奠定了良好条件。
2.2 社会经济方面
经济增长和闲暇时间增多为出境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旅游经济规律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在4000美元至10000美元时,人们就会产生出国旅游动机。2015年,中国人均GDP达8000美元。随着近年来中国人均GDP的不断增长,中国的旅游服务贸易逆差也逐渐扩大。由此可以看出,经济实力是影响一个国家旅游服务贸易状况的重要因素。同时,随着带薪休假制度的逐步完善,中国公民拥有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也促进了出境旅游的发展。
2.3 旅游发展方面
国内旅游竞争力不足激发了中国出境旅游需求。旅游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竞争力越大,吸引的游客越多,反之则相反。与东盟主要旅游国家相比,中国的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近五年的均值在0.69左右,而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都达到了1.6以上。因此,在中国国内旅游目的地竞争力不足的情况下,加之其他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首选周边国家开展旅游。
3 中国―东盟旅游服务贸易失衡问题应对策略
中国与东盟旅游服务贸易失衡是多重因素的叠加所造成。从长远来看,在排除极端的政治因素外,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现象是不可逆转的。在当前“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中国应利用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的影响力来提高中国在东盟中的政治地位,深化双方的政治文化交流和合作,促进“一带一路”战略措施在东盟地区的落实。
3.1 善于利用中国与东盟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增强中国政治影响力
目前,东南亚地区已然成为世界多股政治力量角力的重要舞台,中国要想继续维护和平、繁荣与稳定的外部发展环境,就必须赢得东盟各国的理解与支持,而旅游服务贸易正是中国获得东盟各国理解和支持的重要抓手。尽管近年来中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不断上升,但中国凭借着旅游服务贸易所表现出来的和平发展的理念逐渐被东盟各国所认同。东盟各国要想与中国保持良好的旅游服务贸易关系,就必须在政治上保持与中国的友好。以菲律宾为例,虽然其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远远大于新加坡,但是由于受黄岩岛事件等影响,其与中国的旅游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地位。因此,随着中国在东盟各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的不断增大,中国要善于利用这一逆差现象来增强中国在东盟地区的政治影响力,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导向下积极开展政治安全对话,加强政府间合作,构建多层次政府间宏观政策沟通交流机制。
3.2 巧妙利用中国与东盟旅游旅游服务贸易逆差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旅游是文化传播的最好媒介,通过旅游活动可以大大提高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交流,扩大旅游客源地的文化软实力。从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差异以及发展前景来看,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将会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光靠“旅游”来弥补“旅游”是不可取的。因此,从与旅游有直接关系的文化出发来弥补中国在旅游服务贸易方面的逆差很有必要。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扩大相互留学规模、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等做法来增加中国在东盟的文化影响力,进而为落实中国在第十届东亚峰会上提出的“加强亚洲文明对话交流”奠定基础。
3.3 合理利用中国与东盟旅游旅游贸易逆差扩大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合作
旅游活动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多个方面,不断增长的中国出境旅游消费对东盟各国旅游发展、经济增长、就业都带来了明显的拉动作用。因此,在旅游服务贸易逆差不可逆转的前提下,中国应当利用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这块“蛋糕”为经济谋利,利用“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做好以下三点:落实中国―东盟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双方路网电网通信网互联互通;深化双方投资贸易,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提高通关能力;加快资金融通步伐,扩大中国与东盟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
从中国的长远发展来看,在当前国家实施“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下,中国对东盟的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并非坏事,反而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因此,中国要善于利用好这一逆差来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深入合作,借助“一带一路”的前景,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深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小金.中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的分析与思考[J].旅游经济,2012,(8):144-146.
[2]吴倩.中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的现状、原因与对策思考[J].价格月刊,2013,(12):58-61.
[3]冯姝姝.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研究[J].生态经济,2007,(10):103-143.
[4]张百珍.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与发展中旅游强国比较[J].经济研究导刊,2012,(3):196-236.
[5]王新华,吴朝虹.中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问题研究[J].价格月刊,2016,(1):31-37.
[6]张伟.非均衡状态下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应对机制探析[J].商业时代,2014,(7):127-128.
关键词:旅游服务贸易 国际竞争力 现状及原因 对策
一、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分析
我国是一个旅游大国,无论是在旅游资源上还是在旅游经济增长上都处在世界前列,对于我国强大的旅游需求,但是从现在来看,我国旅游贸易的发展并不乐观,甚至出现了贸易上的逆差,据相关数据表明,这种贸易逆差在进一步扩大,出现了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上的失衡发展状况,这种状况的出现极为不利于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报告,2011年全球跨国游客增加了4.4%,达到9.8亿人次。2012年全球跨国游客将进一步增加约3%-4%,达到10亿人次。从我国旅游局以及国际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旅游业从1982年开始有了一定的发展,当时我国旅游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7.69亿美元,到2012年约1171亿美元,年增长率有所增加,这表明我国旅游总体能力是有所提升的,但是,在旅游服务贸易方面,自1992年以来,中国服务贸易始终处在逆差的状态,同时逆差呈逐步扩大趋势。2009年以前,仅2003年第二季度由于“非典型性肺炎”疫情导致2.66亿美元的旅游服务贸易逆差。2009年初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再次18.36亿美元的逆差,迄今已经连续第10个季度处于逆差状态。2011年上半年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已达到102亿美元,占服务贸易逆差的54%。而2010年的旅游服务贸易增长率在21.6%,2011年、2012年这种逆差趋势进一步扩大,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二、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缺乏国际竞争力的原因
造成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现逆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出境、入境旅游增长水平差距逐步增大
自2000年以来,我国出境旅游人数越来越大,对于境外旅游尤其热衷,出国旅游间接拉动了国外的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而国外到中国的旅游增长率则较低,这无形中对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行业实施了强有力的打击,服务行业没有了服务对象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无论是在入境还是在出境旅游方面,市场始终是一个中转站,出境人数增加除了自身经济能力有了提升之外,说明我国的旅游市场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本国游客对旅游市场失去信心,对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近年来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增长的波动主要是由占比约60%的外国人入境市场波动造成的。同时,港澳同胞入境旅游人数增长接近极限。这足以造成我国旅游服务贸易行业出现贸易逆差,甚至这种逆差在逐步扩大,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这一问题,实现旅游经济的恢复并有所发展,实现旅游服务贸易正常化。
其次,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原因导致旅游服务贸易出现失衡
旅游服务贸易和其他商品贸易一样,同样存在市场竞争已经科学管理方面的因素,这就需要对旅游服务贸易进行有效的管理。从现实情况来看,各地区的地方小团体主义使地区与地区之间在发展旅游业的问题上失去了协调、协商的基础。。突出表现在一些地方在开发旅游资源时封闭和盲目,只盯着自己的局部利益而忽视或不愿意进行区域性合作。此外,景区的建设和维修方面也不能做到让游客满意,景区报价混乱,收费标准不一,甚至有的地方景区出现黑市交易景区票务的问题,同时,对景区的人员管理、财务管理也不能做到行之有效,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国外游客到我国进行旅游消费,为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阻力,造成了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的出现。旅游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以中国三大旅行社集团国旅、中旅和青旅的入境市场外联量为例.从20世纪80年代占据中国入境旅游接待市场的80%份额到逐年下降为现今15%,影响了市场秩序的稳定,进而导致国际竞争力下降。同时,旅游饭店硬件设施雷同,服务雷同;旅行社产品单一,缺乏产品和服务创新,这些都存在于管理体制上的原因。
三、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综合竞争力的相关措施
我们知道,旅游行业并不是孤立,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实现旅游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首先,加强政府旅游市场科学管理,促进旅游业规范运营。实现旅游服务市场的科学管理,实现规范运营,需要对政府提出更高的要求,政府机关必须以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来抓,加快旅游服务贸易方面的相关政策措施都额完善,对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要进行充分的考量,并提出体系化的维护方案,加强当地旅游服务行业的固定投资,为旅游资源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实现旅游服务贸易在政府统一管理下的健康发展。
其次,充分调动各种旅游市场因素,拉动旅游经济增长。拉动国内旅游消费方面。重点拓宽农村旅游市场和倡导时尚消费;开拓海外旅游市场方面,将海外旅游市场优势转化为人境旅游接待优势.再进一步转化为旅游创汇优势,使中国不仅成为世界旅游大国,而且要成为世界旅游创汇大国。要充分挖掘旅游服务资源,优化旅游服务结构,实现对旅游服务行业专门人才的培养,实行科学的人事管理方案,制定企业化的运营路线,统一定价,并对员工进行综合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最后,实现旅游产业化运营。建立区域性旅游协作板块,打破行政地区界限进行旅游规划、产品开发统筹、联合营销来进行地区问整合;加强旅游企业间的协作,共同设计、策划新产品,共享资源,联合促销,联合竞争,互通信息,形成息息相关的产业链利益共同体,共同维护产业链
综上,旅游服务贸易要实现贸易顺差,要实现在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上的长远发展,就必然要解决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旅游服务贸易的飞速发展,才能提高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桂兰.基于国际比较的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J].北方经贸,2010年09期
关键词:旅游;服务贸易
旅游服务贸易作为一种明确的产业政策被提出后,就一直都是中国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中国旅游服务贸易为我国的创汇增收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随着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其产业规模不断地扩大。然而,自2009年以来,我国旅游服务贸易总量虽持续增长,但其总体趋势由顺差转为逆差且不断扩大。因此,找出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中的问题,并提出有助于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长远发展的解决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一、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问题分析
(一)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不当
随着我国旅游业发展,越来越多的地区把旅游作为其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些地方政府更是把旅游当做其支柱产业。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盲目地开发使用有限的旅游资源,致使我国一些旅游资源被破坏的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自身环境的承载能力。比如,猎取野生动植物提供所谓特色菜品,过多修建人工娱乐设施,或是游客集中过量涌入景区等都对景区环境形成了很大程度的破坏,这些不合理的开发已经使中国的旅游资源遭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从而影响了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可见,旅游资源必须要得到有效的治理和保护。
(二)旅游产品开发及设施缺少开发
长期以来,我国的入境旅游业多以自然风光游和历史文化遗产观光游为主,而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参与性的旅游项目在旅游区中所占的比重较少。加之,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以及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旅游市场,单纯的旅游观光已经不能够满足国际旅客的需求了,而创意游、文化游、风情游、购物游、运动游、探险游等多元化的旅游方式将是今后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主要的方向。
另外,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对旅游设施的建设的要求也很高,单纯的开发旅游产品,而不注重旅游设施的开发建设,不但会影响旅游者的满意程度,更会使已开发成功的旅游产品,不能发挥其优势。例如西南地区开发了原始山林的自然风光游,但是,由于经济上的落后致使道路交通设施难以更新,旅行社的交通工具无法到达,那么这一新的旅游产品的开发就会失去其意义。
(三)国际旅游服务软件建设滞后
旅游服务就是国际旅游行业的软件,现阶段与我国国际旅游服务相配套的“软件升级”速度不相匹配。旅游服务贸易必须保证为旅客提供优质、高效的国际化服务才能顺利与国际接轨,而目前中国的国际化的旅游服务就相当缺乏。旅游安全方面,存在车况老旧、路况拥堵、船舶超载、飞机超龄等问题,这些对国内外游客的出游积极性和体验满意度都有所打击。在旅游从业人员方面,我国目前从事旅游服务贸易的服务人员的组成十分复杂,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旅游服务贸易专业教育和业务培训,其整体的素质与国际同行业相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
(四)旅游立法严重滞后
随着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而作为旅游业保障的法律制度却明显滞后。我国现有的针对旅游行业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内容过于宽泛,只能够依靠原则性的法律条文来规范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而未明确规定旅游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除此之外,在保护旅游消费者和旅游服务者的合法权益方面也存在较大的法律空白。
二、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对策
(一)实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旅游业是一种对自然资源和历史资源的依赖性较高的行业,宝贵的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遭破坏就是不可逆的。游客希望体验到的是“原汁原味”的自然和文化风貌,因此我国发展国际旅游服务业应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在开发的过程中妥善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格按照旅游景区接待承载能力开展对外旅游服务贸易。
不仅如此,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也应该注意发现和保护有历史文物价值的亮点,比如西安对城墙、古建筑的大力维护,反而成就了这座旅游城市的观光亮点。
(二)优化旅游产品及相关配套设施
我国有着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且地域特色鲜明突出,非常适合开展各式各样的旅游活动。目前,旅游产品正处于由团队向散客、由全包服务向菜单式服务、由单向标准等级向豪华型和经济性的多元化结构转化的时期。因此,我国更应该抓住这一契机,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开发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产品,并充分结合相关文化创意产业,丰富旅游产品的供给,吸引国外游客,提高中国旅游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增加海外游客对中国旅游产品的选择范围。
另外,旅游也作为一种综合性产业,关联度大,包括交通、通讯、住宿、购物、娱乐等相关产业。尤其在当今时代,我们所认知的旅游行业是一个以信息为核心,由众多旅游资源、旅行社、酒店宾馆、交通部门、金融部门参与, 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体系。因此,一方面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提高国际旅游服务的技术含量,同时运用互联网这一新渠道宣传旅游服务的新内容,以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一方面要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交通、通讯等相关服务设施的建设的投入。
(三)加速国际旅游服务的“软件升级”
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旅游业从业人才的培养,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设施的建设应同步进行,因此,着力提高我国国际旅游相关行业的人才素质相当重要,同时,也要提高决策人员的决策能力和影响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加强对旅游业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的培训,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使我国旅游服务达到国际化服务标准。只有真正提高了我国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国际旅游的形象,发展我国的国际旅游服务贸易。
(四)完善旅游立法规范旅游服务市场
旅游行业绝不是单纯的经济事业,它也是一种文化发扬事业、资源保护事业,因此,简单地套用市场经济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加之,目前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立法工作相对滞后,急需一部规范旅游市场、保护旅游法律关系主体各方权利义务的法律。一方面,政府应该在旅游业发展中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并加大旅游立法力度,填补现存的立法空白。另一方面,旅游行业主管部门更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在用经济手段调控市场供求关系的同时,还要通过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竞争行为,引导企业远离恶性削价竞争的困境,走出一条高质量优服务兴业之路,从而建立完善的旅游服务质量监控体系和旅游产品创新服务体系,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疆旅游服务贸易;现状;对策
一、新疆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根据新疆旅游局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新疆旅游服务贸易总收入达5.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占新疆GDP的7.68%,成为新疆新的战略支柱产业。2012年共有来自全世界4860.64万人次旅游者游览新疆,比上年同期增长23%,其中,来自五大洲数十个国家的150万人次旅游者入境新疆,为新疆创汇5.5亿美元。
(一)分析新疆旅游服务贸易收入情况
2006年至2010年新疆旅游人次及收入情况,从国际旅游的数据分析:2006年到新疆来旅游的国外游客为29.01万人次,外汇收入为10009万美元,到2010年为国外游客为35.5万人次,外汇收入为13700万美元,入境旅游者增幅由2006年的6.5%增长到2010年的7.69%,这五年期间入境旅游者增幅增加了1.13个百分点①。
(二)分析新疆旅游服务贸易的主要客源市场
新疆国际旅游的主要客源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分别占入境旅游人员总数的84.6%、7.5%、5.9%。亚洲在新疆国际旅游业中的市场份额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3个百分点,欧洲和北美洲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6和4.6个百分点。
二、发展新疆特色旅游服务贸易的优势
(一)区位优势
新疆面积16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6,地处祖国的西部边陲,西部和北部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8个国家接壤,有5600km的陆地疆界。此外,国家已把新疆作为中国21世纪发展大西北的战略要地,第二条亚欧大陆桥和被誉为“蓝色丝路”的旅游线路已把新疆同祖国各地、世界各地联系在一起,也为新疆旅游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自然资源优势
新疆有8000多米以上的山峰4座,对外开放的著名山峰11座。新疆位居亚洲大陆腹地,远离海洋且四周环山,形成了世界最典型的内陆干旱气候景观,出现中国最干、最热、最冷、最大温差和多风沙的极端气候。充满传奇色彩的火焰山四周的吐鲁番最高气温82.3℃,被称为“火洲”;富蕴的可可托海最低气温曾达到-51.5℃。干旱多风的气候条件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蚀余景观,哈密和乌尔禾的“魔鬼城”旷古神秘。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沙丘流动,繁华一时的楼兰古国早已被湮没于茫茫沙海,哈密、木垒的鸣沙山足以与敦煌鸣沙山媲美②。
(三)历史文化人文旅游资源优势
音乐艺术,被誉为维吾尔族“音乐之母”的维吾尔族大型古典套曲《时而木卡姆》是勤劳的维吾尔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诗歌艺术,有着悠久历史的维吾尔文学史几乎是一部诗歌史;宗教,维吾尔族历史上信仰过萨满教、摩尼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各种在维吾尔族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中留下了历史的烙印;这些民族特色文化是新疆吸引中外游客的一大特色旅游资源。
三、制约新疆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因素
(一)旅游服务设施不完善
旅游目的地应向游客提供用以满足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全部服务,包括旅游线路中的各种吸引物,旅游沿线所提供的交通、住宿、餐饮等各种设施和服务。目前,疆内相应一部分宾馆、饭店配套设施尚处于低水平状态,不能满足游客的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许多通往旅游景区的道路上缺乏必要的公共信息的图形标志,在交通沿线,景区景点基本没有厕所,许多景点进去后手机收不到信号。大部分饭店、宾馆、旅行社、景区景点管理手段和技术落后,根本谈不上现代化管理。
(二)景点分散,淡旺季明显
新疆占国土面积160多万平方公里,交通运输线长,诸多有名的旅游景点相距较远,景区直接通畅性差,旅游有限的时间内浏览的景点数量少,增加了旅游成本。且旅游资源多分布在崎岖的山路或广褒的大漠上。新疆的旅游旺季以每年的7、8、9三个月为主,往往是旺季供不应求,接待的旅游人数占全年接待总人数的80%以上,而在淡季,则几乎一个游客都没有,旅游宾馆无人住宿,景点无人参观,严重影响了旅游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资金短缺、投入不够
由于新疆经济发展水平尚处在较低水平,自治区本身的财政收入严重不足,过多的依赖国家的转移支付,而新疆在其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又将过多的资金投入到工业和民生方面,导致了对旅游业这种服务型行业资金投入不足。经济基础薄弱,开发资金短缺新疆经济背景差,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弱,难以投入大量的资金,对旅游资源开发心有余而力不足,致使许多旅游资源不能得到合理而有效的开发。新疆是不发达省份,贫困人口多,地方财政困难,长期以来靠中央财政补贴,在旅游投入上难以有大的作为③。
四、加快新疆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
(一)通过旅游项目开发、消除四季不均的现象
应按照构建“丝绸之路”民俗旅游产品、生态旅游和特种旅游产品体系的思想为指导,积极进行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的旅游品牌与项目开发。一是依托精品景区、旅游热线,建设名优产品展示销售基地。二是与牧民定居工程相结合,建设特色民族文化旅游村镇。三是通过景区群众参与经营,促进景区服务发展,为游客提供更为周到细致服务。结合季节因素,通过项目开发,扬长避短、因时制宜的发展旅游业。比如库车――阿克苏――喀什――和田的民俗文化游,受季节因素影响较小。夏季则是全方位的景区推荐,因为这个季节是新疆旅游的黄金旺季,伊犁大草原、喀纳斯的风光、吐鲁番葡萄节等都是吸引游客的旅游胜地。冬季可以充分利用其天然的冰雪优势,发展高山滑雪、雪地摩托车等冰雪旅游。
(二)加大旅游资金投入,拓宽融资渠道
新疆在加大旅游资金的财政投入外,还应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放宽旅游行业准入,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积极利用好民间资本,多渠道引资、筹资和融资。一方面,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19个省市全方位、立体式对口援疆,为新疆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强大的资金支持。政府应紧紧抓住这一良好机会,做好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援疆建设资金加大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改善新疆旅游产业发展的硬件环境。另一方面,在政府政策和投入的影响下,加快引导民间资本向旅游产业流动。多渠道筹集资金。实施以政策换资金、以项目换资金、以效率换资金、以开放换资金的策略,改善投资环境,制定宽松的投资政策,拓展投资渠道,争取合资、独资、合作等方式以吸引外援资金;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横向联合,通过发行股票、有价债券等方式集资;另外,进一步加强旅游业自身资金的积累,实行滚动发展,增强旅游业自身发展能力,逐步形成“以旅游养旅游,以旅游发展旅游”的良性循环机制。
(三)全方位打造新疆旅游服务新格局
在服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基础之上考虑城市旅游开发,尽快确立城市旅游的地位,树立起乌鲁木齐、石河子、库尔勒、喀什、阿克苏等城市的旅游形象,积极营造城市旅游环境,尤其是要发挥乌鲁木齐这一西北中心城市的作用,把它发展成为我国西部国际商贸都市和中亚旅游购物中心。提高新疆旅游业的形象和知名度,以吸引更多的游人来新疆,使旅游业成为未来新疆的支柱产业之一。
注释:
①《2011中国统计年鉴》.
②新疆旅游官方网.http:///.
③高培元,杨筱黎.对当前新疆旅游业发展的思考[J].新疆财经,2009(4):46-49.
参考文献:
[1]中国旅游新闻网中国旅游报.http://.cn/.
[2]新疆旅游官方网.http:///.
[3]新疆商务厅2011年的信息.
[4]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
关键词:国际旅游业;国际旅游服务贸易;问题与对策
本文系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专业负责人培养基金项目(20121210)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安徽省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收录日期:2013年6月17日
近年来,安徽在发展旅游方面充分利用、有效整合和开发建设农村丰富的旅游资源,逐步把一些基础条件比较好的乡村建设成深受广大市民和外国同胞喜爱的旅游目的地。在国家鼓励居民旅游消费政策的刺激下,随着游览区的整修、旅游景点开发力度的加强和旅游基础设施的改善,安徽国际旅游业取得了超常规的发展,旅游经济是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
一、安徽省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一)旅游人数快速增长。安徽省国际旅游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市场前景广阔。在国际客源市场,2011年安徽共接待入境旅游者达108.4万人次,是1995年的7倍;安徽省是旅游资源大省,是国际客源重要的旅游目的地,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一体化、旅游的大众化发展,安徽省国际旅游市场的发展空间巨大。2006年安徽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08.4万人次,年均递增21.8%,比同期接待国内旅游人数的增幅高1个百分点。国际游客占全部游客的比重为0.8%,比2000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
(二)旅游收入大幅提高。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和游客消费水平的提高,旅游收入大幅增长。安徽省国内旅游收入由2000年的150.48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387.63亿元,年均递增22.5%;国际旅游收入由2000年的1.1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5亿美元,年均递增24.7%。2011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511.7亿元,比2000年增长4倍,年均递增22.6%。
(三)旅游环境日臻完善。随着对国际旅游业投入的不断加大,旅游接待条件明显改善,接待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旅游基础设施得到强化,旅游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到2011年安徽有旅游星级宾馆400多家,各类旅行社近千家,旅游部门职工人数7万人。全省旅游涉外和星级宾馆拥有客房2.9万间,床位5.4万张,客房出租率为62.1%。
(四)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持续扩大,综合运输能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在国家宏观政策引导和支持下,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建设速度,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总量快速增长,综合交通网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通达深度大幅提高,以干线铁路、高速公路、主要航道和重点机场为骨架的综合交通网加快形成,综合运输能力显著增强。
(五)旅游品牌基本形成。旅游资源开发取得较大进展,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琅琊山、齐云山五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得到进一步开发利用,歇县、亳州、寿县3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22处国家森林公园加快了开发建设步伐,一批省级景区景点也不同程度地纳入了开发范围,一些重点旅游景区已先后开通了索道,全省已初步形成皖南、皖北、皖东、皖西、皖西南、皖中旅游区基本格局的雏形。以黄山、九华山为代表的安徽省旅游业的知名度不断扩大,并形成品牌效应,带动省内其他旅游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在安徽经济社会发展中,国际旅游业已经成为一个能够创汇增收、拉动内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综合性产业”,一个能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城乡经济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利民产业”和“富民产业”。
二、安徽省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安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具有政府支持、本地市场大、城镇化进程快的有利条件,虽然安徽国际旅游业发展很快,但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表现为大范围的粗多精少、小区域的雷同单一,亟须统筹协调,完善规划,分类指导,整体提升。
(一)旅游发展中无规划开发现象较严重。安徽发展国际旅游业必须强调先规划后开发,要强调保护环境和永续利用资源,避免造成旅游资源破坏。在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同时,注重新建住宿、娱乐、接待等设施与当地环境的协调,切不可忽视了对环境的影响。
(二)旅游产品存在高度趋同化。在旅游发展中,对于各种方式的“农家乐”,要倡导健康向上的旅游文化,营造高尚文明的休闲氛围,突出经营的特色化、服务的规范化;对于高科技、生态、观光、采摘等农业旅游,要按照“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标准,突出地域特色和产品特色,防止产品同质化和雷同化;对于现代新农村、古老村镇、生态村庄、民族村寨等,以开发复合型观光、度假、休闲、体验类旅游产品为目标,深入挖掘文化内涵,重点提升旅游产品档次和旅游附加值;对于近年来新兴的乡村旅游,要瞄准国际同类产品,本着保护生态、延续民俗、传承文化的原则,开发与国际水准接轨的高档优质旅游产品。
(三)旅游发展中缺乏营销和质量意识。目前,安徽省内众多已开发、正开发或即将推向市场的乡村旅游产品,普遍无宣传口号和规范的乡村旅游宣传资料,依托电视、广播、网络等宣传媒体,全方位、多渠道宣传推介不足。没有规范的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模式,乡村休闲旅游中没有明确的吃、住、玩量化规范标准;从事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缺乏有效的岗前培训。另一个是利用互联网的宣传做得不够,虽然主要旅游风景区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介绍景点的多,介绍住宿条件、推荐旅游线路的少,起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
(四)交通区位是制约安徽省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交通区位是指区域在交通大格局中的位置、客源地到旅游区的空间距离及可达程度。安徽省位于华东腹地,襟江带淮,地理位置优越,然而安徽主要景区景点缺少便捷的在全国居重要地位的干线交通。安徽主要旅游区大多为资源型旅游地、山岳型景观,地处偏僻山区,交通条件较差,尤其是高等级公路里程较短,严重制约了其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民航是国际游客出入境的主要交通方式,而目前安徽尚无固定的国际航线,国外游客不能直接到达省内主要旅游城市和旅游目的地,基本上是以国内主要旅游城市和口岸城市中转而来,造成来皖游客转机次数多,周转时间长,逗留时间短,无法产生足够的旅游消费。
(五)旅游资源没有形成整体优势。从安徽省目前的旅游格局看,具有这样的特点:皖南热、皖北偏冷,黄山和九华山热、其他旅游景点偏冷。安徽的旅游景点确实很多,但由于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不均衡,许多高品位的旅游资源交通不便,一些旅游资源所在的市县经济条件较差,开展高水平旅游的难度也较大,从而使旅游资源难以形成整体优势,全省大旅游市场还没有形成。
三、安徽省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对策分析
(一)强化政府宏观管理,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在旅游区成立乡村旅游发展领导机构,综合管理乡村旅游工作,加强行业管理,制定出台一系列行业标准,明确乡村休闲旅游中吃、住、玩的量化规范标准;拟定乡村旅游工作管理规章制度,实施乡村旅游许可制度,进一步规范乡村旅游的经营管理。强调了差异化与个性化发展,注重地方性与导向性,引导与鼓励城镇创建突出特色。通过乡村旅游发展的定位、机制、机构、规划、资金、人次、政策、宣传、旅游安全、乡村风貌、社区参与等,创新旅游发展政府主导模式,改善与提高农村生产条件与生活环境。
(二)注重政府政策的扶持。结合安徽实际,在把乡村旅游业的概念和范围界定的前提下,制定发展乡村旅游的综合性政策,对纳入乡村旅游点的村,发展乡村旅游的主体——村、公司、农户,主要从农业税收、道路交通、村庄整治、人员培训、公厕建造、垃圾处理、清洁能源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包括税费减免、政府补助、工作指导等。此外,国土、工商、卫生、旅游、财税、公安等部门在投资主体领取相关营业证件、搭建“乡村旅游”经营用房、税收管理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优惠。
(三)加强政府部门对国际惯例的学习。政府部门应加深了解国际惯例,做到知己知彼,提高交易谈判能力,也使有关政策更加符合国际规则,同时在维护安徽长远和根本利益的基础上,合理扩大国际旅游业利用外资规模和方式,如尽快解决现行土地使用权期限与外商投资饭店合营期限之间的不协调等问题。此外,还应加快制定和完善与WTO相符合的行业法规和管理条例,打破现在普遍存在的旅游地区保护主义和行业垄断,进一步规范旅游业的市场“游戏”规则,适度发展中低档旅游服务设施,适当降低旅游服务价格,并注意价格竞争与产品竞争,为所有参与竞争的旅游企业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旅游市场环境。
(四)打造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旅游活动是一个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在内的综合性文化经济活动,因此要求旅游业应是一个包括住宿业、餐饮业、景观业、娱乐业、商业、公交业等在内的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这就要求必须形成以旅游服务为重点的综合服务体系,才能充分发挥出国际旅游城市的功能和作用。
(五)加速旅游企业集团化、网络化经营。在旅游产业组织国际化和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趋势下,为增强旅游企业的竞争力,迎接挑战,安徽省旅游企业组织重组,实行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直至跨国的旅游企业集团化、网络化经营将是一种必然选择。现代竞争的发展趋势主要是大集团、大公司的竞争。安徽省的旅游企业如果不朝大集团、大公司的方向发展,就不可能有强大的竞争力,就不可能参与国际化的竞争。同时,旅游企业集团化的发展,有利于集中发挥区域优势、管理优势、资金优势、品种优势和人才优势,取得规模效益。旅游企业重组,实行集团化经营。
(六)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长期以来,安徽的旅游企业都在国内发展,真正懂得国际经营的人才很少。为此,我们要放眼世界,培养和吸收人才。首先,借用外国人才。选少量外国著名旅游管理公司的高级人才帮助管理我方企业,在学习和模仿中积累经验,成长壮大。其次,招募留学人才。招聘留学归国人员,充分发挥他们的语言特长和管理经验,参与国内旅游服务贸易的建设。
(七)增强企业竞争力,改善服务质量,增强营销宣传力度。对现有的正在开发的或即将推向市场的旅游项目,要确定口号、编制产品、线路,适当编印乡村旅游宣传资料,注重网络化宣传(辐射广、成本低)。创新宣传模式,加大宣传力度,精心包装,筹划和推介乡村旅游项目,借助各类旅游节庆活动、黄金周等载体,依托电视、广播、网络等宣传媒体,全方位、多渠道宣传推介。政府主流媒体也可适当向乡村旅游宣传倾斜。要运用多种宣传手段,把农民致富的欲望激发出来,把农民创旅游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引导农民把森林、农田、果园、房舍、庭院等经过必要投资和简单改造,发展成为旅游用地或旅游设施,支持农民创办和经营股份制乡村旅游企业。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燕.WTO背景下完善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立法的思考[J].法制专题,2006.2.
论文关键词:旅游服务贸易;问题;原因
1 制度原因
制度因素是旅游企业进行扩张的主要障碍。例如我国旅行社的所有制结构比较复杂:2004年,国有独资企业占23.61%,股份制企业占67.96%,私人企业占7.87%,其他类型企业占0.44%。除23.61%是国有独资以外,在占67.96%的股份制企业中,有许多旅行社也与各级政府部门有行政隶属关系。这些企业与政府关系密切,而旅行社规模化、集体化必然要求对其业资产进行重组,资产重组则意味着利益的重新调整与再分配,这必然会损害部分政府投资主体的利益,出于地方保护的需要,自然会有各级政府进行行政干预,其结果是阻碍了旅行社规模化、集团化的发展。与此相反,美国旅行社运用资本的杠杆,大力推进旅游企业的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以谋取规模经济所带来的好处。横向一体化主要表现为大型企业的连锁经营和中小企业的联合经营,而纵向一体化主要表现为企业之间的收购与合并。
2 分工体系不合理
我国的旅游企业实行的是水平分工体系,旅行社分为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而饭店分为内资饭店和外资饭店,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的旅游企业都要从事其业务范围以内的所有环节的经营活动,这种“大而全”、“小而全”的状态,弊端就是:业务范围广,造成经营深度的欠缺,工作重点分散,规模化程度差。同时,由于市场相互覆盖,业务环节重复,行业内部缺乏协调效应,众多的旅游企业忙于在有限的市场上占有领地,其结果就是大企业或大集团缺位,不能形成规模经济,行业集中度低,整个行业呈现小、散、弱的状态。
3 市场机制不完善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通过市场可以有效的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引导企业按照社会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并且可以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因此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的形式。西方旅游发达国家在发展旅游业时,自身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很完善。旅游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的价格信息,迅速通过传导机制,来确定本企业的生产方向及发展战略;可以通过市场充分竞争,以收购、联合等方式来扩大规模,实现资源的有限配置,使市场更加合理化。而我国旅游市场机制发展不充分,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比较多,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界限不清,使企业的经营活动不能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状况来确定,导致市场资源配置错位;同时,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市场竞争秩序混乱,很多旅游企业热衷于价格战,使用欺诈性手段,来吸引游客。
4 缺乏创新意识
如何优化作业流程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如何实现高效的客户和关系管理减少非正常的业务流失,如何进行网络化经营实现企业的规模竞争优势,一般认为,技术创新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支持工具和有力武器。但是我国在这方面与发达国家却存在很大差距。美国运通trs公司在1995年着手开辟网上业务,成为旅行商中使用网上商务手段的领先者。在客户沟通方式上,它率先推出的以电子邮件为基础的支出报告系统和预订系统,并于当年接受了第一个由商发出的预订单。而中国旅游企业总体来说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在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尚处于较低水平。表现在:一是大多数旅行社企业主要将电脑技术用于文字处理和制作报表工作,仅停留在办公自动化的初级阶段,而对信息进行搜集、加工、处理而得到价值、增值和信息共享以及在企业内部实现信息沟通的旅行社较少,这使旅行社在业务处理的快捷、准确、及时等方面处于劣势。二是中国gds系统严重缺位,致使互联网利用不充分,大多数信息处理没有实现网络化,信息处理维持在局部范围。
关键词:中国-东盟;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原因
本文从出入境旅游人数的角度对双边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加以考察,认为进入中国的东盟游客数量反映中国向东盟出口旅游服务情况,而进入东盟的中国游客数量反映中国自东盟进口旅游服务情况,针对中国对东盟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现象,分析主要原因。限于数据可获得性的局限,本文选取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五个东盟主要成员国的数据进行研究,虽存在一定的偏差,但从总体上看仍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一、中国-东盟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1.中国向东盟出口旅游服务现状分析
在我国旅游服务出口快速增长背景下,中国向东盟出口旅游服务增长趋势也较为明显。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我国接待东盟五国游客数量为181.4万人次,约占接待全球游客数量的16.2%;2002年为225.9万人次,较上年增长了24.5%,为中国接待外国旅游人数的16.8%。2007年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协议》签署时,为390.6万人次,较2002年增长了72.9%,但在中国接待入境总人数中的比重下降至15.0%。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当年,中国接待东盟五国游客数量为428.6万人次,比2007年增长了9.7%,在中国接待全球游客数量中的比重上升至16.4%, 高于自贸区初建时的比重。
2.中国自东盟进口旅游服务现状分析
东盟秘书处的统计年报显示,2001年东盟接待中国游客数量为243.3万人次,占东盟接待全球游客数量的10.1%;2002年为283.7万人次,较上年增长了16.6%,为东盟接待全球游客数量的11.4%,较上年增长1.3%。2007年该数量高达392.6万人次,较2002年增长了38.4%,其在东盟接待全球游客数量中的比重约为11.2%;2010年中国进入东盟的旅游人数达到541.6万人次,相对2007年增长38.0%,比重上升了2.7%,为13.9%。
3.中国-东盟旅游服务贸易差额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我国在双边旅游服务贸易中总体处于逆差国状况。具体来说,除2005、2006年外,我国接待东盟游客的数量均少于东盟接待我国游客的数量,且2005年以前这一差额波动幅度较小,最大差额为2003年的62万人次,最小差额为2004年的43.9万人次,比最大差额缩小了29.2%。2007年该差额达到最小值2万人次,之后中国在双边旅游服务贸易中逆差状况重新出现,而且逆差趋势有不断扩大的趋势。2010年中国接待东盟游客数量与东盟接待中国游客数量的差额为负向的113万人次。因此,中国为何在双边的旅游服务贸易中处于逆差状况,值得我们深思。
二、中国对东盟旅游服务贸易逆差主要原因分析
中国对东盟的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归根结底是双边旅游服务竞争力的差异。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2011年旅游业竞争力报告》,中国及东盟各国旅游业竞争力排名情况如下表所示:
数据来源: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11年旅游业竞争力报告》整理编制。
通过对比可知,东盟国家中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旅游业竞争力强于我国。尤其是新加坡,其旅游业竞争力综合排名第10位,位居世界旅游业发达国家行列,而中国旅游业竞争力排名为39位,远远落后于新加坡。旅游业竞争力高于中国的另一东盟国家为马来西亚,其世界旅游业竞争力排名为35位,较中国排名靠前4位。从该角度可以解释近年来中国出境游客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为旅游目的地的现象。具体到三大子系统的综合排名,中国的法规框架排名情况最差,在139个国家和地区中位于第71名,远远落后新加坡第六的排名;商业环境和设施的排名也仅为64名,次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文莱的排名;而我国的人力、自然和文化资源相对丰富,世界排名超过东盟所有国家,为我国旅游业竞争力的综合排名作出一定贡献。
关键词 旅游服务贸易 竞争力 策略
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是指一国(地区)旅游从业人员向其他国家(地区)的旅游消费者提供旅游服务并获得报酬的活动,既包括外国旅游者的入境游(国际收入游),又包括本国旅游者的出境游(国际支出游)。鉴于本文的考察对象是一国(相对于他国)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自然特指的是旅游“出口”,即外国旅游者的入境游这一部分。
旅游产品具有空间上的不可转移性,因此不同于出售矿产等自然资源,异国旅游者最终获得的并非价值重大的物质收获,而只是固着在特定时间段内的旅游经历。这样,虽然他们为使用这些资源作了支付,却不会拥有其所有权,在国际资产负债表上就不会呈现负数(当然也可能有环境质量的下降,不过这种影响不是必然的,有效的管理控制可使其消除或大大减弱)。在这个意义上,旅游服务贸易较之于一般的货物贸易,具有天然的创汇优势,可为一国的经济发展做出特殊贡献。另一方面,目前在我国的众多服务贸易之中,旅游服务贸易恰恰是发展得最好和开发程度最高的。总收入从1978年的2,63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05年的293亿美元,增长幅度超过110倍。从1995年到2005年的十年中,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均超过28%。因此,研究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这一课题对于我国整体服务贸易的发展具有战略重要性和示范指导意义。
一、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现状
(一)衡量指标
在衡量一国的国际贸易发展水平及其行业竞争力时,通常会应用的三大指标是: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指一国的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例,可反映一国某产业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或竞争地位的变化,比例提高说明该国该产业或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增强。
贸易竞争指数,即TC指数,又称贸易专业化指数,是指一国某产业或产品的净出口额与其进出口总额之比,反映了一国该产业或产品是净进口还是净出口以及净进口或净出口的相对规模。指数为正,说明其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在世界市场中是此类产业或产品的净供应国;指数为负,则表明其生产效率低于国际水平,为净进口国。从出口角度讲,该指标值越接近1,则国际竞争力越强。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lated Comparative Advantages,RCA),是指一国某产业或产品在该国出口中所占份额与世界贸易总额中该产业或产品所占份额之比。其剔除了国家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能够较好地反映一国某一产业的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比较来看的相对优势。一般地,对于服务贸易,若指数大于2.5,则表明该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极强;指数介于2.5~1.25区间内,表明国际竞争力很强;指数介于1.25~0.8区间内,表明国际竞争力较强;指数小于0.8,表明国际竞争力较弱。
(二)指标值分析
指标值显示:在国际市场占有率上,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基本上是呈逐年上升趋势(2003年受“非典”影响,2004年又迅速回升到4%的水平),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在世界整体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现已成为世界旅游贸易大国之一。
在旅游服务贸易竞争指数上,我国的指标值一直为正,说明我国是旅游服务贸易的净出口国,在国际市场上通过发展入境旅游获得了净收益。但是,其值域范围始终在0.2之下,与1相差较远,而且涨落形势不稳定(1997年最高,为0.195,此后几年逐年下降,到2000年已降为接近0.1的水平,2001年起又开始回升,但到2005年时始终还没有达到1997年的水平)。这表明,虽然我国是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受惠者,但净出口的规模不大,不具备突出的优势地位和稳健的收益水平。
再看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该指标值波动更大(自2003年起始终维持在0.7以下,与1999年0.97的水平相差很大)。同时,根据服务贸易领域的常规判断,若该指标值低于0.8就被认为国际竞争力较弱,而我国2003年至2005年都还不到0.7,即便是1999年的0.97,与表明国际竞争力很强的值域(大于等于1.25)也有较大差距。可见,我国旅游服务贸易虽然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总体来讲水平不高,仅称得上是旅游业中等发达的国家。
最后,与同年世界旅游发达国家各指标的最高值相对照,进一步印证了目前我国只是旅游大国而非旅游强国的论断。只有在国际市场占有率上,我国与旅游发达国家的指标值还算接近;而在贸易竞争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这两个指标上,与其相差甚远(九年来我国旅游贸易竞争指数最高值为0.195,而同期旅游发达国家该指标最高值中最低的一年为0.511,约为前者的3倍;同样,作为世界旅游业中的佼佼者,九年来西班牙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皆在2.5以上,而我国的最高值还不到1)。多指标的联合分析,就是为了让我们看到问题的多个层面,并透过数据来把握目前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实质水平。我国距离世界旅游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想增大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力度,全方位提升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培育的优劣势分析
在一般的理论研究中,对一国/地区特定产业竞争力的分析可遵循两种不同的方向:(1)构成该国/地区比较优势的基本要素;(2)构成该国/地区竞争优势的占先要素。
比较优势理论强调一国/地区的生产要素禀赋,假定这种不同国家/地区在继承性资源方面存在的差异会对其国家或产业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波特(Porter,1990)将奠定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划分为五大类: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结合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Brent Ritchie和GeoffreyCrouch(2003)又在其中增添了历史和文化资源以及旅游上层设施。竞争优势理论强调的是一国/地
区在有效利用其继承性资源方面能力的不同,认为这是形成竞争力差异的主导因素,即关注基本要素的价值增值。世界经济论坛的《世界竞争力报告》对竞争力的理解就是这种典型的竞争优势论,其用来测量竞争力的八项因素中不包括自然资源这一继承性资产。不过,在旅游业的发展中,这种继承性资源无涉竞争力的观点并不适用。众所周知,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旅游吸引力的基本源泉。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竞争力观点来综合探讨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在培育其竞争力上存在的优势和劣势。
(一)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培育的优势
在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方面,我国占据了构成竞争力比较优势的一部分要素禀赋,这也正是一直以来我国旅游业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所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独特的资源禀赋对于旅游业而言意义非凡,“越具有民族性就越具有世界性”的论断在旅游业中是最为适用的。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拥有许多独特的、价值意义重大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这些资源目前大多已被旅游业开发利用,对国内外旅游者皆具较大吸引力。
其次,旅游业作为一种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有充足的人力资源作支撑。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多年来为酒店、餐饮、交通、商业零售、导游服务等旅游相关行业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大量低成本的劳动力,保证并维持了我国在此领域内的比较优势。
最后,我国在部分旅游相关行业的发展上具有传统优势。这主要是源于我国在一些传统贸易领域中已然具备的优势地位,如服装制造、小商品制造、劳务输出等。目前,我国旅游纪念品的生产和出口在国际市场上独占鳌头,旅游服务人员的劳务输出也在逐年增加。
(二)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培育的劣势
当然,我国在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培育上的劣势也是十分明显的。究其原因可归结为我国在部分基本要素方面的欠缺和对资源要素整体利用的水平不高,即在竞争力的培育上,我国旅游服务贸易既缺乏部分比较优势,又不具备潜在的竞争优势。具体劣势表现如下:
在企业经营方面,长期以来国内的旅游市场处于被保护状态,我国的旅游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抗风险能力差,并普遍存在服务质量差、缺乏创新能力、管理体制落后等弊端。
在产品方面,我国的旅游产品类型单调,主要为城市观光产品,且产品层次不高、体验性不强,与国际旅游市场细分度高、多样化等消费特点有较大差距,不能满足海外游客多方位的需求。
在旅游设施方面,我国旅游基础设施薄弱,交通干线与旅游区内连接不畅的情况较多,且一些旅游区内的环保与卫生等配套设施不完善,给游客带来极大不便。
在市场运行方面,我国旅游市场的发展还不规范,亟待政府相关职能机构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来规范企业的经营活动,按国际惯例和规则办事,引导企业间竞争朝着有序的良性竞争方向发展。
在资源利用方面,我国很多地方的开发理念有失科学,致使当地的旅游商业化现象严重,使旅游资源和文化的“本真性”受到损害,同时也使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下降。
三、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根据我国在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培育上的优劣势情况,对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的总体指导思路可以形象地拟定为:“使长腿更长,使短腿不短”,即充分发挥已有的比较优势,填补欠缺的比较优势,并全方位促进产业发展竞争优势的形成。结合当前旅游服务贸易优劣势的具体体现点,现提出如下几条提升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策略。
(一)整合利用旅游资源。充分挖掘和提升基于资源本身的优势
丰富奇特的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中的一张“王牌”,它在过去的三十年间发挥了显著的积极作用,但是若要使其竞争潜力得以完全实现,今后必须在旅游资源的整合利用上下功夫,提高其利用效率和效益。结合当前我国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对这些资源的有效整合可考虑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一是共生整合。对那些存在和发展共同依附于某一环境载体的“共生”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契约关系,调整开发行为,限制开发力度,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二是主题整合。根据区域内资源总体特点、市场状况和产业发展方向来确立本区域的旅游主题形象,借此整合各旅游资源,使其服从或服务于同一主题,以树立鲜明的目的地形象和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产品。
三是产品整合。将区域内某些小、散、弱,尚未形成成熟旅游产品的单体旅游资源按照某种产品开发理念整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整体产品,以改善市场形象,提升市场竞争力。
四是龙头整合。发挥区域内或游线中已开发成熟的龙头旅游资源的带动作用,挖掘和整合其辐射范围内的其他旅游资源:一方面服务于龙头旅游资源,完善其旅游服务功能;另一方面借力开发,实现旅游线路的充实、丰满和区域旅游经济的整体提升。
五是市场整合。根据区域内各旅游资源的核心目标市场定位情况,将定位一致的资源进行捆绑开发,打造整体线路中的多类型旅游产品,以增加游客停留时间和消费额,实现客源的充分利用。
(二)优化旅游产品结构
为了适应国际游客多元分层的需求特点,我国旅游业发展在继续依靠传统观光旅游项目创造优势的同时,必须在整体上对旅游产品的结构进行优化。优化思路如下:
一是促进旅游产品类型的多元化,加快发展各种非观光旅游产品。要大力开发与我国社会经济条件和资源条件相配适的度假旅游、商务会议旅游、体育旅游、娱乐休闲旅游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拓展来华旅游的吸引力要素。
二是增加动态化的旅游产品项目,提高其参与性和体验性。在我国已开发的旅游产品中,游客大多处于被动和观望的位置,极少参与其中。体验经济的兴起重新塑造了我们对产品开发和设计的理念,对此提供能真正使游客获得难忘体验经历的旅游产品已是必要之举。
三是实现旅游产品的层次“升级”。即将初级化、低层次的旅游产品进行“深加工”,提升其消费档次和品位。可在深度挖掘资源文化内涵、精心包装产品、提供附加值、树立独特主题和创意线路编排等方面着手。
四是构建区域性产品模块,强调区域特色。根据资源的地理和文化分布特征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主体旅游产品,引导海外游客进行分块旅游,有助于提升其重游率。
(三)加强政府主导作用
长期以来,实施政府主导型
战略被视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条经验,是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业发展模式。其本质特点为:通过政府的行政干预力量,使旅游业发展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有序繁荣和稳定增长。今后,为提升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还需在以下几个重点领域进一步加强政府主导作用:
一是制定和严格执行法规。目前,我国的旅游法规建设还比较薄弱,政府应抓紧完善旅游相关法规体系;同时避免在立法、司法和执法过程中出现地方保护主义、司法判决不统一、执法不透明等问题,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强化对旅游市场秩序的动态监督和管理,抓住突出的市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维持旅游企业竞争的公平性和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二是收集和旅游市场信息。我国旅游市场中信息不完全、不对称现象严重,导致经营者和旅游者某些非合理甚至非法行为的存在。要改善这种状况,政府应加快建立、完善旅游信息系统和强化旅游企业纰漏真实信息的义务。
三是提供公共物品。主要是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应承担起重点旅游项目工程和旅游线路的开发职责,从中统筹规划,科学指导。
四是对国家整体形象和具有全局意义的旅游产品进行海外宣传。目前,我国的国际旅游市场宣传在营销力度上还远远不够,与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大国的地位不符。今后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并强化国家政府在旅游宣传中的“统合”作用,防止出现各地方旅游局、旅游企业各自为战、力量分散的局面。
(四)组建品牌企业集团,提高服务质量,推进跨国经营步伐
企业是构成一国产业发展的单体元素,其竞争力高低直接影响到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旅游企业长期以来小、散、弱、差的发展状况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主要瓶颈。为打破这一僵局,提升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对此,总体来说要从三个方面人手:
一是促进规模化经营,组建品牌企业集团。我国旅游企业集团化的根本途径应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联结纽带,学习借鉴国外旅游企业资本运作的经验,通过兼并、购买、参股、控股、租赁、委托经营等方式组建大型品牌集团,理顺产权关系,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扩张。
二是切实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服务是旅游产品的核心,对于旅游企业来说,宣传促销只是辅助之举,提升服务质量才是根本。企业可针对附加服务、“无接缝”服务、主题服务、定制化服务等先进服务理念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服务技巧和服务热情。
三是推进我国旅游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我国加入WTO以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旅游企业涌入国内市场,国内一些具备资金、市场条件的旅游企业(尤其是旅游企业集团)也应充分利用贸易自由化提供的机遇,主动走跨国经营的道路。通过跨国经营,一方面可更为便利地在客源地直接进行入境旅游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另一方面又可尽量争取我国公民的出境游市场,在境外为其提供各种服务,形成“影子经济”,以减少“旅游外汇漏损”。
(五)坚持科学发展观。打造可持续的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
缺乏可持续性的竞争力称不上真正的竞争力,因此我国开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必须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关注整个产业的长久发展和繁荣。在某种意义上,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本身就是对资源的一种破坏,因为这一过程常常会使资源的原生态风貌发生改变,所以开发和保护的矛盾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长期性矛盾。在处理这一矛盾时,必须始终牢记的一个理念是:旅游资源,尤其是那些具有重大自然或人文价值的遗产性旅游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将难以恢复,其对游客的吸引力也将不复存在或大大减弱。所以,我们应特别关注景区接待承载力、新旧景观的融合、传统民俗活动的“舞台化”、世遗景区门票经营权的转让等一系列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问题。
【关键字】旅游服务贸易 国际竞争力 影响因素 提升建议
一、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要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我们首先必须了解其目前基本情况。为了更直观地清楚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本文选取了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比较优势指数和旅游服务贸易开放度四个角度,将2001年到2010年10年间8个世界旅游服务贸易大国:美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的四个指标与中国做国际比较。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MS)
MS=Xij/Xwj
(1-1)
国际市场占有率(MS,Market Share)在本文中指一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占世界旅游服务贸易总额的比例。它在综合考虑该国和世界整体规模和实力的基础上,以最简单的比例的方式表明了一国某特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该计算公式中,Xij指i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出口额,Xwj表示世界旅游服务贸易总出口额。根据定义可知,当所占比例越高时,说明该国旅游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越高,反之所占比例越低,其在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市场上竞争力则越弱。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所评价的国际竞争力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旅游服务贸易的绝对竞争力。
根据2001年到2010年10年各国和世界贸易的数据,计算出了以下9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结果如下:
由表3-1数据分析可知,美国自2001年以来,在旅游服务贸易上占有绝对优势,其国际市场占有率几乎保持在14%以上。近年来,虽然所占比例相较10年前有所下降,但其稳坐领头地位。美国领先的贸易地位和发达的服务业对其旅游服务贸易优势贡献是不容小视的,从该指标也可看出了美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在全球旅游市场上的绝对优势。西班牙和法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几乎都在6%以上,国际竞争力也比较强;而意大利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近年来虽逐步递减,但其整体水平仍保持在4%以上,也具体一定的竞争力。德国和英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在3.2%-5%之间徘徊,整体实力也不容小觑。由此可见,发达国家在旅游服务贸易市场上还是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日本和加拿大所占比例相较前几个国家略低,大体保持在1.0%-2.5%之间,整体发展趋势比较平缓。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近年来保持着稳定上涨的趋势,除2003年可能因为“非典”疫情的影响而略有下滑虽,整体所占比例较为稳定,目前虽未突破5%,但其整体走势非常良好。由此可见,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仍处于中游水平,如今正处于上升阶段,有不错的前景,这些都与我国这几年基础建设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是有不可分离的关系的。但是,作为新兴旅游国家,虽然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其与成熟的传统旅游服务贸易强国仍有较大的差距。
(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RCA=(Xij/Yi)/(Xwj/Yw)
(1-2)
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Bela.Balassa首次提出了一个可用于测量竞争力的指标,即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国某产品出口总额所占本国全部出口额的份额与该产品全球出口量占全球全部出口总额的份额之比,将其运用于本文中的旅游服务贸易领域,即表示一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总额所占本国所有产品出口额的份额与全球旅游服务贸易出口量所占世界全部出口总额的份额之比。这个指数将国家和世界总额波动的影响消除了,对于衡量一国产品或者产业在国际市场的国际竞争力最有说服力,是个具有较高经济学价值的竞争力测量指标。在本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计算公式里,Xij表示i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总额,Yi表示i国全部产品出口总额,包括服务和实物出口额。Xwj表示世界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总量,Yw表示全球全部产品出口总额,同样包含服务贸易和商品出口额。
根据2001年到2010年10年各国和世界贸易的数据,计算出了以下9国旅游服务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结果如下:
当RCA指数大于2.5时,研究对象在旅游服务贸易市场的国际竞争力是极强的;当RCA处于1.25-2.5之间时,研究对象的国际竞争力属于较强范围;当RCA指数在0.8-1.25之间,研究对象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算中等水平;当RCA指数小于0.8时,该研究对象有较弱的国际竞争力;当RCA指数小于0.1时,则说明该研究对象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为零。
根据上述RCA指数评判标准分析得出,西班牙的RCA指数均远远超过2.5,其国际竞争力在旅游服务贸易市场上是非常强大的。近年来虽有少许下滑趋势,但西班牙作为传统旅游大国,凭借其先天的旅游条件,仍在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市场上占据金字塔的顶端。美国、法国、意大利三个国家的RCA指数在1.25-2.5之间,这三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强,病区,这三国中只有法国RCA指数变化稍有上升一下降回落之势,其余两个国家的RCA指数变化比平缓,基本保持稳定。英国的RCA指数大体介于0.8-1.25,在旅游服务贸易上有中度的国际竞争力。而德国、加拿大、日本三国RCA指数均小于0.8,它们在旅游服务贸易上的国际竞争力较弱。中国在21世纪前两年,RCA指数均处于0.8之上,说明当时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还算中等,但2003年由于“非典”的影响,RCA指数急剧下滑,之后又再回升到0.60,这表明了旅游服务贸易这个产业对于外部环境的敏感性。在04年之后几年,中国的RCA指数有着下滑的趋势,直至2007年开始才基本稳定在0.55左右,可以看出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近年来有所下降,有以前的中等竞争力退为如今的较为微势,而这种变化与我国近年来逐渐增加的出国旅游时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旅游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比较微弱,是个旅游服务贸易大国而非旅游服务贸易强国。其与传统的旅游强国相比,仍旧略低一筹。
(三)比较优势指数(CAl)
CAI=(Xij-Mij)/(Xij+ Mij)
(1-3)
比较优势指数(CAI,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表示一国某一产业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它也可称为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或可比净出口指数(NTB)。在比较优势指数计算公式中,Xij是i国j类产品的出口总额,Mij表示i国i类产品的进口总额。本文着重研究各国旅游服务贸易情况,所以本文中Xij和Mij特指i国旅游服务贸易进口总额。比较优势指数该指数消除了各国通货膨胀等宏观总量方面波动的影响,解决了在比较数据时因国家大小不同而出现的不可比的问题,使得不同国家可以比较不同时间之间的比较优势指数,因此它总体上能翻译出研究对象的比较优势情况。
根据2001年到2010年10年各国数据,得出了以下9国旅游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指数,结果如下:
一般来说,比较优势指数的取值范围在[-1,1]之间,该指数越接近1时,说明研究对象比较优势越大,在行业内的竞争力越强;该指数大于O时,说明研究对象具体一定的比较优势;该指数接近O时,说明研究对象进口总额接近;反之,则可说明研究对象比较优势小,在行业里缺乏竞争力。
根据表3-3数据分析可知,美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四国的比较优势指数一直大于O,说明这4个国家近10年间的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很强,出口总额一直大于进口总额,比较优势较强的趋势很明显。其中,西班牙作为世界第一旅游强国,其比较优势最大,它的比较优势指数几乎都保持在0.5以上,甚至某些年份超过了0.6。而占据旅游服务贸易国际市场绝对优势的美国,其CAI指数一直在0.15-0.24之间,远远低于西班牙,这说明国际市场占有率并不能完全地说明一国的国际竞争力水平,而应该从多个指标进行观察对比,并做出最后的评判。法国和意大利的CAI指数较高,几乎保持在0.2-0.3之间,体现出了法国和意大利旅游服务贸易在国际上较强的竞争力。此外,德国、英国、加拿大和日本连续10年的比较优势指数均为负值,说明它们都是旅游服务贸易的进口国,出口总额小于进口总额,比较优势较小,国际竞争力不够强劲。而中国在2009年以前比较优势指数均为正值,但都保持在0.1左右,并且接近O,说明我国旅游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不够明显,只有微弱的竞争优势。但从2009年开始,我国比较优势指数已连续两年出现负值。实际上,我国比较优势指数从2007年开始就处于逐年递减的状态,这与我国近几年来出境旅游人数增加密切相关,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正处于下降的阶段。
(四)旅游服务贸易开放度(TSO)
TSO=(Sx+Sm)/GDP
(1-4)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知道旅游服务贸易开放度(TSO,Tourism Service Openness)是评价一国或地区经济的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低的指标之一,是一国进出口总额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文旅游服务贸易开放度计算公式中,Sx表示一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出口总额,Sm表示一国旅游服务贸易的进口总额,GDP是国内生产总值。在本文中,当一国开放程度增大时,与国际市场的交往加深,旅游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必然会增加,从而引起TSO变大。因此,我们可以从旅游服务贸易开放度的大小看出一国市场的开放程度和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的高低。
根据2001年到2010年10年各国旅游服务贸易进出口数据和GDP值,得出了以下9国旅游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指数,结果如下:
通过计算出的数据分析可知,西班牙的旅游服务贸易开放度很高,在9个旅游服务贸易大国中占据榜首的位置,其TSO指数一直远远高于4%。虽然西班牙的旅游服务贸易开放度指数从2005年起己连续5年下降,但其很高的开放度仍是占据首位。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加拿大五个国家位居其次,它们的旅游服务贸易开放度也相对较高,可见传统的旅游服务业大国在对世界的开放程度上的确占有一定的领军地位。从长期的走势来看,这五个国家中,除意大利近10年来开放度呈现逐年递减的状态,其余三国基本保持稳定,走势平缓。我国开放度相较于美国、日本,虽不算低,但与开放度较高的西班牙、英国等国仍有一定差距。正如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里分析提到,我国由于2003年“非典”的影响,旅游服务贸易开放度曾急速下降,只有2004年稍有上涨。但从2005年开始,中国TSO又开始出现连续下跌趋势。由此可见,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开放度虽不低,但与多数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低。若想进一步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加大旅游服务贸易开放度是可行的。
结论
通过以上四项指标的测评分析,我们基本了解了9个国家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情况。由于各个指标侧重点不同,为了更直观地观察分析结果,本文将以上四个指数分析的结果进行整理总结,并以极强、较强、中等和较弱四个等级来评价各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对9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做出如下综合分析。
由表格可知,虽然西班牙旅游市场的绝对占有率不及美国,但无论从哪个指数测评来看,它的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当属最强。美国的旅游服务贸易虽因安全、政治等各因素变得开放度较低,其国际竞争力也是不容小视的,这些都与两国先天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密切相关。其次,法国、意大利国际竞争力也处于较强势的地位。作为传统发达国家,德国和英国旅游开放度也比较高,但它们的国际竞争力却不及前面几个发达国家。而日本、加拿大的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相较最弱,在全球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中总体处于较为明显的劣势地位。最后,我国凭借着先天丰富的自然资源,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在国际上总体处于中等的竞争水平。但由于没有相关联的产业支持,再加上近年来出境游的游客逐步增多,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有所下滑的趋势。如此看来,我国目前算是旅游大国,而非旅游强国,与西班牙、法国等传统旅游强国相比,仍有很多的进步空间。因此,我国要想在旅游服务贸易上进一步变强,加大旅游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来提高我国未来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是很有必要的。
二、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第三章四个指标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处于中等竞争水平,与传统的旅游强国西班牙等欧美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凭借着先天拥有的自然资源,我国可称为“旅游大国”而非“旅游强国”,但近年来也因为加入了WTO,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受到了一定影响,竞争力有下滑趋势。同时,国外学者对旅游服务贸易虽有比较成熟的研究,但其大多属于定性研究,相关的定量研究则比较少,针对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影响因素的研究则更是屈指可数。因此,要想提升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最关键的还是要究其根本,从根本上弄清制约我国旅游服务业发展的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提升建议,为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提升扫除障碍。
(一)变量选取
政治、经济、科技等多因素均可影响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大小,同时由于旅游服务贸易统计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缺乏很多相关数据,使我们在研究旅游服务贸易时出现很多困难。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波特所研究,我们可以知道:一国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是由要素条件,需求条件,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政府和机遇这六个因素共同决定的,这就是著名的产业国际竞争力“钻石模型”。由于政府在整个影响链中的的角色是充当调整者,对要素条件,需求条件,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进行引导和促进;机遇则来自于外部环境,非企业自身所能控制。因此,需求条件,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才是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针对影响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四项因素,本文选用我国旅游院校学生数量、国内旅游收入、星级饭店数量和国际旅行社数量四个指标来分别代表旅游生产要素、国内旅游需求、旅游相关和辅助产业、旅游企业战略和结构。
(二)模型与数据
本章回归分析以新增长理论为基础,以柯布一道格拉斯函数为基本模型:
考虑到取对数后时间序列数据的性质不会改变,且更容易得到平稳的序列,因此根据所选变量对上述模型做出对数变换,得到如下模型:
In(Yt)=In(At)+aln(St)+βln(Kt)+xln(Lt)+δln(Rt)+μt
(4-2)
该式子中,a、β、x、t为回归系数,Yt表示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用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表示;St表示国内需求,用国内旅游收入表示:Kt表示企业,用国际旅行社数量表示;Lt表示人力资源,用我国旅游院校学生人数表示;Rt表示旅游支持性产业,用星级饭店数量表示;μt表示随机误差。
本文采用了EXCEL分析软件,对1991-2008年18年的数据进行统计回归分析,具体数据见表4.1:
(三)回归结果
根据表4-1的基础数据,以取对数推广后模型函数(4-2)为回归模型,利用EXCEL分析软件对1991-2008年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以下分析数据(表4-2):
由表4-2回归结果可以看到,调整后的R?=0.983494,接近1,说明该模型有很好的拟合优度。在显著性水平是lO%的前提下,通过观察自变量Kt(国际旅行社数)、Rt(星级饭店数)、Lt(旅游院校学生数)、St(国内旅游收入)的P-value,发现Kt(国际旅行社数)、Lt(旅游院校学生数)、St(国内旅游收入)P-value均小于0.1,说明这三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Yt是显著相关的。相反,Rt(星级饭店数)的P-value大于0.1,其与Yt相关性不显著。因此,由回归结果可得到以下方程:
lh(Yt)=-4.71209+0.21817 In(Sf)+0.60358In(Kt)
+0.514739 In(Lt)+μt
(4-3)
(四)实证结论
回归结果表明,在其他因素不改变的前提下,国际旅行社数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旅游服务贸易实际出口额会上涨0.60358个百分点;同条件下,旅游院校学生数或国内旅游收入每增加1%,旅游服务贸易实际出口额会分别相应增加0.514739个百分点和0.21817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国际旅行社数量、旅游院校学生数、国内旅游收入对旅游服务贸易实际出口额有正相关的关系,并且很明显国际旅行社数和旅游院校学生数对其的影响力更大。因此,要想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从加大国际旅行社数量并提升其服务质量、提高人力资本专业化、发展我国经济三个方面着手是非常重要的。
三、提升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建议
(一)促进国内旅游收入
根据回归分析,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与国内旅游收入关系紧密,成正相关。因此,提升国内旅游收入非常重要。首先,中国政府应加大旅游促销,鼓励中国百姓多选择旅游出行的休闲方式。以不同的促销手段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比如可以配合特殊的年份、节庆设计出适合的旅游套餐,配以大量的宣传,吸引游客,以此来增加国内旅游收入。其次,国家应积极发展提升GDP。游客旅游的基础是拥有旅游资金,良好的经济环境会增大游客旅游的次数,因此发展国家经济、提升国民收入也是促进国内旅游收入的一大做法。
(二)加强旅游人才管理
旅游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旅游人才质素的高低与旅游服务贸易的整体竞争力息息相关。当今旅游业里存在着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的现象,因此,提高我国旅游服务业人员的素质是刻不容缓的。我国政府可通过加强旅游院校的专业教育投入力度,还可通过对服务人员进行专门的岗位培训,以此来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加强对旅游院校学生的关注,他们是未来旅游业里的从业者,提升他们的服务素质对加强整体竞争力至关重要。此外,对旅游业人员的保护、待遇要加强,甚至可通过一些优惠政策来吸引更多的海内外人才到旅游服务业中来。
(三)增加适合国际旅游的线路
根据回归结果表明,国际旅行社的数量与国际竞争力成正比。究其根本,这是因为它们会推出了更多吸引外国游客的旅游线路,并因此增加了旅游的实际出口额。因此,为了能更快地融入国际旅游氛围和加大对外国旅游者的吸引力,努力创新发开出新型的旅游品是非常重要的。我国拥有很多的世界文化遗产,可以充分发挥我国历史悠久、山川秀美的特色,打造更多适合国际游客的旅游线路,比如: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旅游景点等。此外,还可以打造一些较为高端的旅游项目,比如:高山滑雪、邮轮赏景、雪山温泉等高收入的旅游产品。这样的多类型、多层次的旅游景区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加大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四)加强旅游地区的基础建设
我国旅游服务业的安全保证、住宿条件等与国际上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这使游客的旅游服务质量不能得到基本的保证,容易对我国旅游服务失去信心。因此,加大我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对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形象至关重要。首先,我国需要合理地规划交通设施。现在许多好的旅游景点由于道路不便利、交通运输业不发达,导致该景区的发展不顺利,特别是在旅游旺季,航空业、铁运力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运输力不足的现象,因此提升基础交通设施的运载力是刻不容缓的。其次,我国需要促进旅游信息化的进程。通过金融服务、网上业务等的拓展,可使旅游服务贸易更加便捷,让旅游消费者可在旅游时享受一卡通的便利,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便捷性。
(五)实施地区、国家间联合营销
旅游服务业是一个相关联性很强的产业,大多数旅游景区分散地较开阔,这点在我国旅游业中体现尤其明显。我国地域开阔,旅游景区分布较为分散,这从某种程度上加大了消费者的旅行成本,也会间接地减少游客的旅游次数,不利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因此,我国政府可通过对各地区、各景区间给予一定的支持,使它们形成一定的合作机制,形成地区间的合作营销,加大竞争力。此外,与相邻国家间的联合营销也是增大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比如说,我国可与亚洲有名的旅游国家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国签订协议,进行景区之间的联合宣传,吸引更多的欧美游客来亚洲旅游,共同促进亚洲各国的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