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级农艺师论文

时间:2023-01-18 04:59:42

导语:在高级农艺师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级农艺师论文

第1篇

多年来,靖宇县特产研究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着林、参、蛙、菌、药、鹿等六大主导产业,充分发挥科技先导的优势,为靖宇县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多年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林下参栽培技术、长白山吉林人参优质高产技术、西洋参大面积优质高产配套技术、规范化封沟养蛙技术、五味子丰产技术、平贝母半硬底双层施肥水平畦优质高产技术和有性繁殖技术、返魂草的规范化种植技术、天麻的有性繁殖技术、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同时结合县里的实际情况总结了吉林人参优质高产技术、规范化封沟养蛙技术,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扩大受询范围。通过几年的辛勤努力,全县的特产业有了明显的发展,各项特产业的单位面积产量和内在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积极开展各种科学试验,得到了可喜的效果。研究所单独派出专人搞老参地、农田栽参的试验,现在正在进行中;承担了国家科技部的星火计划项目《平贝母无公害良种繁育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中国林蛙规范化人工养殖》项目,被评为白山市科教兴农竞赛二等奖;与吉林大学,吉林省地质五所联合搞的《长白山区人参地球环境评价》,它对解决老参地起到重要作用。与吉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合作的五味子叶片和果实的含量测定;与北京三安农业合作的肥料和农药的对比试验,吉林省通宝中药材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高丽参的引进和农田种植》,科技人员全力以赴深入到企业,帮助筹划和技术指导。

几年来,为规范人参种植,紧紧围绕吉林人参规范化栽培技术,加强了科技公关,在吉林人参品种的选育和种子催芽、因地测土施肥、温光调空、病虫害防止、老参地和农田造、人参的防寒措施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的技术突破。不仅使人参品种更加纯正,吉林人参种子的裂口率、发芽率分别达到了92%和90%,比前几年提高了三个百分点和四个百分点。通过细仔整地、科学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五次调光等增产措施使吉林人参单产达到2.5/。基地的成品参经测定重金属和农残都符合GAP质量标准,其它各项主要指标不低于其它产区。

研究所参与的科学试验结了硕果,西洋参大面积丰产技术,获得了专家的认可,并通过了验收;林蛙封沟规范化养殖通过了市级验收;林下天麻种植通过了市科委的验收;参与的《人参规范化种植》和《穿龙薯蓣无公害规范化栽培示范基地建设》两项被确认为吉林省科技成果;《北五味子丰产技术》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被确定为吉林省科技成果,获得了白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的《平贝母药林粮间套作栽培技术研究与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和《农田土种植西洋参(人参)技术研发及基地建设》被确认为吉林省科技成果,主持的《应用人参规范化(GAP)成果培育优质人参及人参制品精加工研究》被确认为吉林省科技成果。并撰写了多篇科技论文,在国家和省级刊物上发表。

第2篇

1农业综合开发的作用

1.1加速了新品种的应用推广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抓好良种引进和试验示范、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是提升优质粮油产业,提高农产品优质化程度的基础。芜湖县农技推广中心利用农业综合开发实施平台,紧紧抓住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这根主线,积极与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大的种业集团协作,每年引进一定数量的新品种开展不同层次的试验,对试验中表现突出的品种,进一步扩大面积进行示范推广。15年中,先后引进水稻、油菜品种近400个,开展粮油新品种生产展示近800hm2。根据大田生产用种统计,自2000年以来,全县95%以上的推广品种是在综合开发试验示范中筛选出来的。目前芜湖县水稻品种每2~3年就更换1次,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优质率达96%,油菜良种覆盖率100%,优质率达99%以上。由于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和引导,芜湖县新品种推广工作扎实有效,品种优良率和产量稳步提高,2000—2003年连续被安徽省农委评为优质良种示范推广和新技术应用先进县,2003年获省“农产品优质化创建十强县”称号,2006年被安徽省农委确定为优质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示范县。在农业综合开发示范的基础上,2008年芜湖县实施芜湖市1.33万hm2超级稻推广工作,当年推广超级稻3000hm2,2007—2009袁隆平院士连续3年来芜湖县考察,目前芜湖县超级稻推广已过6666.67hm2。

1.2促进了新技术的应用

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保证。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启动下,芜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利用有限资金,先后引进推广了水稻旱育秧技术,1996年后进行改良推广,年推广面积8000hm2,最高年份应用面积1万hm2以上;1995年起示范推广软盘抛秧技术,并开展了水育旱管方面的技术研究,年推广面积3333.33hm2以上;1998年起重点推广水稻免耕直播技术,年推广面积达6666.67hm2;1998—2002年开展了优质双低油菜综合技术运用与高产攻关,年应用面积1.67万hm2,并获农业部一等奖;2004年起开展水稻集成技术的应用,2005年应用面积达2.67万hm2,2006年3.33万hm2以上;2005年引进无盘抛秧技术并进行示范推广,2006年推广面积1013.33hm2;为适合集约化生产需要,2003年起与农机管理局协作,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研究与示范,2005年全面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2006年全程机械化应用率达90%以上;1997年实施推广油菜“一杀一封”免耕移栽高产配套技术,全县化除率已达98%以上,同年实施无草害、无螟害工程;1998年起开展测土配方精准施肥技术示范推广,同年引进推广农作物秸秆速腐技术、沼液肥料和有机肥增施技术;2000年起引进农业专家系统并在水稻、油菜生产上应用,累计应用面积达5.33万hm2;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起动下,2005年起芜湖县全面开展了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年推广应用面积4万hm2。农业新技术的引进、开发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更改进了项目区内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新技术的普及,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

1.3为发展高产高效农业注入了活力

为有效地利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5年来芜湖县农技推广中心根据芜湖县耕作制度特点,在加强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的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在项目区对主要农作物进行有效的组装配套,并开展高产高效模式的研制与示范推广,先后开展了“油-瓜-稻”三杂配套、“油-瓜-棉”立体种植、“早白菜薹-早熟毛豆-秋延西瓜”、“早白菜薹-土豆、西瓜-杂交水稻”、“油-棉套栽”、“烟叶-稻”一年两熟轮作等为主的高效栽培模式的研制与示范推广,2000年这些模式被县委确定为“傻瓜技术”,力倡在全县范围内应用推广,年推广种植面积达1万hm2以上,经济和社会效益极为显著。高效模式运用推广,有力地推动了芜湖县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了粮经作物的协调种植,提高了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4推动了种植水平提高

开展高产攻关示范是推动全县整体种植水平提高的有力保证。多年来,芜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利用综合开发科技措施,在涉及到的项目乡镇坚持开展“百、千、万”高产攻关示范,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建立粮油无公害生产基地。15年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先后开展粮油高产攻关511.9hm2,高产栽培示范近4000hm2,已建立镇级无公害生产基地5个,面积1.33万hm2。在抓攻关示范上,农技中心组织工作队进村驻点,高级农艺师主抓万亩示范基地建设,农艺师负责千亩示范片的具体指导;每个高级农艺师抓好1个66.67hm2高产攻关点,在示范区内,县镇技术人员协助高中级农艺师抓好示范片、攻关点及上门入户的技术指导,不留技术推广死角。此外,在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中,每年每名农技人员联系10~15个科技示范户、3~5户种植大户、2~4个示范村,达到点面结合的示范效果。15年中,已累计培育科技示范户2502个,种植大户668户,开展现场观摩91场,观摩1.94万人次。高产攻关示范工作的开展,推动了全县种植水平的整体提高。

1.5提高了农民素质

农业科技措施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这也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手段。在项目实施结束后,为造就一批稳定的土专家队伍,芜湖县农技推广中心从栽培、植保、土肥、环保等专业站所抽派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成立了科技培训“讲师团”,编印有针对性的乡土教材,在每年春秋两季,集中开展技术培训,并根据农时季节特点,灵活机动地开展关键性技术应用培训,年办培训班100场次以上,培训咨询近2万人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15万~20万份。此外,利用项目实施契机,以乡镇为单位,县镇两级组成联合技术指导组,在农作物生产的关键时节,深入田间地头,在全县开展巡回指导,指导农民科学水肥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提高了农民科学种植素质。

1.6以项目实施为基础,组织开展订单农业生产

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提升了芜湖县优势农产品的品质和档次。为增加农技推广服务功能,做好农业综开发工作,2000年县农技推广中心以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为依托,创建了533.33hm2六郞专用品种示范区,在专用品种示范区内单一品种区域化种植,做到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同时积极与加工企业合作,为企业与种植农户牵线搭桥,开展订单生产。在技术服务上,为他们筛选品种,通过测土配方,开展精准施肥,通过增施有机肥,进行科学水肥管理,达到健身栽培,通过植保技术承包,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在农业综合开发的有力推动下,自2000年以来,先后与企业协作,创建无公害生产基地8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3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个,累计面积达1.87万hm2,创建无公害大米品牌8个、绿色食品品牌3个、无公害蔬菜和茶叶品牌6个,开展水稻订单生产近9.33万hm2、油菜订单近6.67万hm2。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品牌的创建,提高了芜湖县农产品市场的竞争水平。

1.7促进了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建立

运筹项目资金,在项目区创建和扶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一供种、统一栽培与肥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机收、统一收购加工”的“五统一”措施。在项目实施中芜湖县共组建配方肥销售网点36个,年供肥能力5000~6000t,直接供应配方肥1.33万~1.67万hm2,辐射采用配方施肥面积1.33万hm2,累计年采用配方施肥面积2.67万~3.00万hm2;创建机耕机收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10个,在水稻播栽与收获季节对全县水稻开展全程机械化服务;以全县668个生产大户、40个农资经营户为依托,组建了16个植保统防统治技术承包社会化服务队,年实施和辐射水稻病虫草害统防统治面积2.67万hm2以上,辐射带动清水、火龙岗两镇面积1万hm2,统防统治年累计面积3.67万hm2。利用协会+企业抓主推品种应用和提升粮油品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开展粮油订单生产超过20万hm2,其中开展水稻订单9.33万hm2,油菜订单6.67万hm2,小麦订单4万hm2。

1.8提高了农技人员服务水平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锻炼了农技推广队伍。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农技推广资金的不足,使得一批先进的实用技术得以运用推广。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以来,县农技推广中心先后引进先进实用技术12项,同时也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在这期间先后获得省部级一、二等奖4次,市县级科技进步奖19项,有1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和3人获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获安徽省学术和学科带头人称号,1人获安徽省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4人获农业部先进个人,1人获全国粮食生产技术标兵;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中心技术人员15年中先后有92篇学术论文在省部级以上刊物上发表,50%的专业技术人员能独立编写项目论证,承担项目实施和撰写实施总结,并具备承上启下接纳培养后辈人才的能力,提高了农技人员为农服务的整体水平。

2发展对策

2.1提高农业科技资金比例,建设展示中心

农业及科技推广措施在整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中所占比重过小,每年在项目实施面积、良种良法配套及新技术运用方面推广有限,建议提高农业科技措施资金比例。农业综合开发新品种、新技术应用展示每年随项目实施镇的变化而更替,虽然扩大了示范展示范围,但新技术的应用从农民接受到熟练应用需要一个时间过程,不断的变化地点,不利于项目区农户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巩固和提高。建议在农开项目中另辟一部分资金,用于扶持建设一个稳定的、面积在33.33hm2以上的展示中心,重点展示新品种、新技术及新的科研成果。

2.2支持和鼓励科技人员继续学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开项目中对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及科技成果缺少应有的支持,建议在农开项目中列出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和鼓励农技人员参加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学习,对引进农业科研成果给予资金支持,对在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将成果进行成功转化并取得显著业绩的专业技术人员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

2.3创建社会化服务意识

加大对协会的扶持,利用项目实施契机,创建一些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中,在项目区扶持成立一些协会,如粮油种植协会、棉花生产协会、植保社会化服务协会、产业化协会等,构建“协会+农户+企业”的平台,开展“统一良种、统一栽培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订单、统一收购加工”的“五统一”措施,提升优质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第3篇

【关键词】寒地玉米;小地老虎;发生特点;防控措施

近年来,随着黑龙江省北部寒地玉米种植面积的越来越大,小地老虎为害玉米田现象越来越突出,经2013年调查发现,小地老虎在玉米田的最高密度达到33.8头/,平均为11.2头/,这严重影响了玉米种植的产量和效益。小地老虎(拉丁名:Agrotis ipsilon (Hufnagel,1768))属昆虫纲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别名有土蚕、地蚕、切根虫、截虫等,目前在北部玉米田为害严重。该类害虫是多食性害虫,除为害玉米外,还可为害高粱、甘薯、向日葵、烟草、豆类、麻类、谷子、麦类、瓜类、蔬菜类等。轻者造成缺苗断垄,重者则需重新毁种。

1 为害特点

在黑龙江省北部,小地老虎的幼虫将玉米幼苗近地面的茎部咬断,使整株死亡,造成田间缺苗断垄,为害严重的甚至毁种。除危害玉米外,小地老虎还可为害春播大豆、芸豆、矮高粱等大田作物。

2 形态特征

2.1 成虫

体长17~23mm 、翅展40~54mm;头、胸部背面呈暗褐色、足褐色,前足胫和跗节外缘呈灰褐色,中后足各节末端有灰褐色环纹;前翅呈褐色,前缘区为黑褐色,外缘以内多暗褐色;基线为浅褐色,黑色波浪形内横线双线,黑色环纹内有一圆灰斑,肾状纹黑色具黑边,其外中部有一楔形黑纹伸至外横线;中横线为暗褐色波浪形,双线波浪形外横线呈褐色,不规则锯齿形亚外缘线灰色,其内缘在中脉间有3个尖齿;亚外缘线与外横线间在各脉上有小黑点,外缘线呈黑色,外横线与亚外缘线间呈淡褐色,亚外缘线以外为黑褐色;成虫的后翅呈灰白色,纵脉及缘线为褐色,腹部背面为灰色。

2.2 卵

卵呈馒头形,直径约0.5mm、高约0.3mm ,具纵横隆线。初产为乳白色,渐变黄色,孵化前卵一顶端具黑点。

2.3 幼虫

幼虫呈圆筒形,老熟幼虫体长37~50mm 、宽5~6mm。头部呈褐色,具黑褐色不规则网纹;体呈灰褐至暗褐色,体表粗糙、布大小不一而彼此分离的颗粒,背线、亚背线及气门线均黑褐色;前胸背板为暗褐色,黄褐色臀板上有2条明显的深褐色纵带;胸足与腹足为黄褐色。

2.4 蛹

体长18~24mm、宽6~7.5mm,赤褐有光;口器与翅芽末端相齐,均伸达第四腹节后缘;腹部第4~7节背面前缘中央呈深褐色,且有粗大的刻点,两侧的细小刻点延伸至气门附近,第5~7节腹面前缘也有细小刻点;腹末端具短臀棘1对。

3 生物学及习性

小地老虎在黑龙江省北部1年发生1~2代,年发生代数随各地气候不同而异,一般第一代幼虫造成的危害比较严重。成虫出现在4月下旬,多在下午3时至晚上10时羽化,白天潜伏于杂物及缝隙等处,黄昏后开始飞翔和觅食,3~4d后、产卵。卵散产于低矮叶密的杂草和幼苗上,少数产于枯叶和土缝中,近地面处落卵最多,每雌虫可产卵800~1000粒,多的可达2000粒,卵期约为5d左右。幼虫一般为6 龄,个别的为7~8 龄,幼虫期在各地相差很大,但第一代约为30~40d,幼虫老熟后在深约5cm的土室中化蛹,蛹期约为9~19d。成虫的活动性与温度有关,在春季夜间气温达8℃以上时即有成虫出现,但10℃以上时数量较多、活动性愈强;具有远距离迁飞习性,春季由低纬度向高纬度、由低海拔向高海拔迁飞,秋季则沿着相反方向飞回南方;微风有助于其扩散,风力在4级以上时成虫很少活动;成虫对普通灯光的趋性不强、对黑光灯极为敏感,有强烈的趋化性,特别喜欢酸、甜、酒味和泡桐叶。成虫的产卵量和卵期在各地均有所不同,卵期随分布地区及世代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温度高低不同所致。

幼虫的为害习性表现为:1~2 龄幼虫昼夜均可群集于幼苗顶心嫩叶处取食 为害;3 龄后分散,幼虫行动敏捷、有假死习性、对光线极为敏感、受到惊扰即蜷缩成团,白天潜伏于表土的干湿层之间,夜晚出土,从地面将幼苗植株咬断后拖入土穴,或咬食未出土的种子,在幼苗主茎硬化后改食嫩叶、叶片以及生长点,食物不足或寻找越冬场所时有迁移现象。

4 生活环境

4.1 温度

高温对小地老虎的发育与繁殖不利,因而夏季发生数量较少。小地老虎适宜的生存温度为15~25℃,冬季温度过低时,小地老虎幼虫的死亡率也会增高。

4.2 土壤湿度

凡地势低湿、雨量充沛的地方,小地老虎发生较多。头年秋雨多、土壤湿度大、杂草丛生有利于成虫产卵和幼虫的取食活动,是第二年大发生的隐患,但降水过多、湿度过大也不利于其幼虫发育,初龄幼虫淹水后很易死亡。成虫产卵盛期,土壤含水量在15%~20%的地区为害较重。砂壤土易透水、排水迅速,适于小地老虎繁殖,而重黏土和沙土则发生较轻,虽然土质与小地老虎的发生也有关系,但实质是土壤湿度不同所致。

5 天敌

小地老虎的天敌主要有知更鸟、鸦雀、蟾蜍、鼬鼠、步行虫、寄生蝇、寄生蜂及细菌、真菌等。其中,寄生蜂和小茧蜂的寄生率达10% 。

6 防治方法

对于小地老虎,应根据各地为害时期因地制宜地进行防治,采取以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6.1 农业防治

除草灭虫。杂草是小地老虎产卵的场所,也是幼虫向作物转移为害的桥梁。因此,应春耕前进行精耕细作,或在初龄幼虫期铲除杂草,这样可消灭部分虫、卵。

6.2 物理防治

6.2.1 诱杀成虫

结合黏虫用糖、醋、酒等诱杀液或甘薯、胡萝卜等发酵液诱杀成虫。

6.2.2 诱捕幼虫

用泡桐叶或莴苣叶诱捕幼虫,于每日清晨到田间捕捉;对高龄幼虫也可于清晨到田间检查,如发现有断苗,就拨开附近的土块对幼虫进行捕杀。

6.3 化学防治

对不同龄期的幼虫应采用不同的施药方法。幼虫3龄前用喷雾、喷粉或撒毒土进行防治;3龄后,田间出现断苗,可用毒饵或毒草诱杀。各地的防治指标并不完全相同,下列指标可供参考:大豆每平方米有虫(卵)0.5头(粒);玉米幼苗期有虫(卵)1头(粒)或百株幼苗有虫2~3头时开始防治。

(1)喷雾。每公顷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750ml,或2.5%溴氰菊酯乳油,或40%氯氰菊酯乳油300~450ml、90%晶体敌百虫750g,对水750L进行喷雾防治。喷药适期应在幼虫3龄盛发前。

(2)毒土或毒砂。可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90~100ml,或5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0ml,加水适量,喷拌细土50kg配成毒土,每公顷使用300~375kg,顺垄撒施于幼苗根际附近。

(3)毒饵或毒草。一般虫龄较大时可采用毒饵诱杀,可选用90%晶体敌百虫0.5kg,或50%辛硫磷乳油500ml,加水2.5~5L,喷在50kg碾碎、炒香的棉籽饼、豆饼或麦麸上,于傍晚在受害作物田间每隔一定距离撒一小堆,或在作物根际附近围施,每公顷用75kg;毒草可用90%晶体敌百虫0.5kg,拌砸碎的鲜草75~100kg,每公顷用225~300kg。

参考文献

[1] 田毓起.蔬菜害虫生物防治[M].1999.

[2]期刊论文.转双价基因(Cry1 Ac+CpTI)抗虫棉(ZGK 9 71 2)对小地老虎抗虫性研究[J].棉花学报,2002(14).

[3]期刊论文.对小地老虎成虫寿命和繁殖的影响[J].四川动物,2010(29).

[4]期刊论文.和温度对小地老虎雌蛾性信息素产生的影响[J].四川动物,2009(28).

第4篇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葡萄与葡萄酒研发中心,新疆五家渠831300;2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济南250100)

摘要:为改变鲜食葡萄传统地头低端、低效的包装模式,设计并建立国内首个鲜食葡萄分选包装工厂和配套分级包装流水线,通过对采收、分选、分级、质检、定量、包装、搭件和运输至冷库等8 个环节的研究和应用,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鲜食葡萄分级包装流程和标准;通过葡萄田间采收车和一体式折叠箱的设计应用,解决了田间搬运、贮藏和长途运输环节货物破损的难题;通过木质托盘、叉车和气动打包机的应用,降低了分级包装过程中搬运、倒库、出库和成品搭件等多环节劳动力,使工作效率较传统地头包装提高了5 倍。流水线分级包装后产品等级严格、包装精美,有效提升了果实的商品性,实现了产品分级销售和优质优价。

关键词 :鲜食葡萄;分级包装流水线系统;设计与实现

中图分类号:S233.5 文献标志码:B 论文编号:casb14110068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天山北坡特色农业现代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2012BAD41B00)。

第一作者简介:雷玉娟,女,1983 年出生,甘肃人,农艺师,农学硕士,主要从事葡萄栽培及产后集约化处理研究。通信地址:831300 新建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东街1303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葡萄与葡萄酒研发中心,E-mail:leiyujuan@sina.com。

通讯作者:王平,男,1970 年出生,山东人,高级农艺师,经济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葡萄产业经营管理、集约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通信地址:831300新建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东街1303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葡萄与葡萄酒研发中心,E-mail:wangping92@sina.com。

收稿日期:2014-11-12,修回日期:2015-01-22。

0 引言

国内鲜食葡萄产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从2000 年到2012 年增加了90%[1],产量超过800 万t,占世界鲜食葡萄总量的34.7%,稳居世界首位[2-3]。然而统计数据显示[4],虽然中国在世界鲜食葡萄的生产数量上遥遥领先,但由于分选分级和采后处理技术落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差,出口量很小[5-6],相反,每年还从智利、美国大量进口高档无核葡萄和红地球鲜果以满足市场需求[7]。按照中国与秘鲁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2015 年秘鲁鲜食葡萄将以零关税出口中国[8],届时国内鲜食葡萄将面临更大的冲击和挑战。

新疆是中国重要的葡萄主产区之一[9],栽培面积及产量接近全国的1/4,同时又是鲜食葡萄生产的优势区[10-11],但长期以来,由于采用零散地头包装的方式,存在着“一等原料、二等加工、三等价格”的现象。因此,要满足市场需求,将葡萄产业做大做强,迫切需要改变现有的加工包装模式,实现果品分级、包装和入冷库流水线作业,建立健全果品采后处理技术体系[12]。

国内就鲜食葡萄采后处理技术多集中在对采后生理和贮藏保鲜技术[13-15]的研究,目前国内鲜食葡萄保鲜通常采用“微型节能冷库+保鲜袋+葡萄专用保鲜剂”的技术模式,有效解决了葡萄贮藏保鲜问题[16],然而对于鲜食葡萄采用流水线进行分级包装的模式,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笔者结合西部地区鲜食葡萄产业实际,根据鲜食葡萄分选包装要求,在新疆率先建立了鲜食葡萄分选包装工厂及配套流水线,通过流水线各环节及作业效率的研究,以及对机械化转运系统、包装运输材料等的设计和应用,确立了一套能够有效提高葡萄果品品质一致性和耐贮运性的分级包装流程,为提高西部地区鲜食葡萄在国内高端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1 总体工艺设计

1.1 包装工厂的设计应用

笔者研究设计的分选包装车间包括原料进料区、包装物料区、分选包装区、成品出货区、工人更衣室、质量控制室等。原料进料区用于暂时存放从田间转运过来的放置于周转筐中的葡萄;包装物料区用于存放葡萄包装所需要的物料;分选包装区是包装车间的核心区域,在这里完成葡萄的分选、分级、定量、包装和托盘搭件工作,完成后的托盘在成品出货区暂存等待运往预冷库;工人更衣室可供包装分选工人在进入车间时消毒和更衣;质量控制室用于原料和成品的质量检测及控制、可追溯标签的打印。包装车间大小为54.6 m×15.0 m,结构如图1 所示。

1.2 流水线的设计应用

分选包装流水线(图2)位于分选包装区,包括5 条分选包装带,其中第1、3、5 条为原料带和成品带,第2、4 条为半成品带。每条原料带上设有40 个工作台,用于产品分选分级;每条半成品带上分别设有1 个计重工作台和40 个操作台,用于分级好的产品定量、包装和贴标等工作。

1.2.1 流水线结构分选包装流水线由左立架、右立架、前导向轨、后导向轨、前输送轮轴、后输送轮轴、前输送滚轮和后输送滚轮构成,其中,前导向轨和后导向轨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左立架和右立架上,前导向轨上均匀固定有前输送轮轴并安装有能够自由转动的前输送滚轮,后导向轨上均匀固定有后输送轮轴并安装有能够自由转动的后输送滚轮,通过推动水果箱沿导向轨移动并依次完成流水线分级包装工序。

1.2.2 流水线规格每组长6 m、高1.6 m,分上、中、下3层,其中上层高度为1.6 m,为成品输送线;中层高度为80 cm,为原料线和半成品线;下层高度为30 cm,为周转筐回收线。

1.2.3 工作台的选择为满足不同工序工人操作方便,位于原料带上,用于分选分级和定量的工作台大小为120 cm×60 cm×80 cm(长×宽×高),操作面设计为平面;位于半成品带上;用于包装的工作台,将操作面设计为30°斜面,即将后边抬高35 cm,以方便包装。

2 分级包装技术

2.1 修穗

分选工人将周转筐从原料线上搬至分选工作台上,按照制定的葡萄标准(表1)进行修穗,剪除病虫、干枯和腐烂果粒,小青粒或成熟不良的果粒要收拾干净。

2.2 分级

严格按照不同品种的分级标准进行分级,着色深的和着色浅的分开,大小粒不均匀的按小粒定级,着色不良的按等外果处理,严禁混级和以次充好。

每位分选工都有一个工号,工人将不同等级的葡萄放到对应的包装箱中,同时将标有自己工号和葡萄等级的标牌放在相应的箱内。以便后续计件和质检可追溯。

2.3 质检

每条原料线定岗1 名质检员,质检员对分选好的葡萄逐箱检查是否符合等级标准(图3),检查合格的移至半成品线上;不合格的通过箱内标牌上的工号找到对应的分选工重新分级。

2.4 定量

每条半成品线设定一个计重定量点,对经过质检的包装箱按包装标准(表2)要求进行定量,定量完成后由包装工进行包装。

2.5 包装

2.5.1 包装材料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笔者设计应用了一体式折叠箱,外形尺寸小500 mm× 400 mm×118 mm,标准车载货量达到19.38 t,运输效率高且强度好,解决了在运输过程中苯板箱包装体积偏大而使长途冷藏车的载货量不够理想,且在运输过程中经常会有损伤;纸箱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易吸水变软;中空板箱经常发生底层折断而造成葡萄损失等问题。

2.5.2 包装方法包装工将半成品线上经过定量的葡萄转移至包装台上,按照要求进行包装,先在包装箱内铺密孔透明大包装袋,每箱葡萄用9 个小穗袋分装后均匀摆放在包装箱的大包装袋中(无核品种必须用小穗袋),上面依次放吸水纸和保鲜纸,然后将包装箱封好并转移至成品带上。

2.6 托盘式码垛、贴标、搭件

搭件工将成品带上已分级包装好的包装箱按照不同等级搬至相应的成品托盘上,并在包装箱外侧整齐的贴上相应等级的商标(图4),每托盘成品的高度不超过2.3 m,搭件的包装箱之间不留空隙;最后用气动打包机打包(图5),2 个工人仅需要10 min 就能完成一个托盘的打包,比手动打包机效率提高1 倍,且搭件效果好,运输过程中很少出现托盘歪斜造成的葡萄损失。

2.7 流水线作业效率

通过流水线作业,每个环节都有专业工人操作,分级包装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按每天工作8 h 计算,本研究提及的分选包装厂和配套流水线,每天日分选包装量为150 t,相同用工下,比传统地头包装(30 t/80人)效率提高了5 倍。

3 配套机械化转运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3.1 葡萄田间采收车的设计和应用

3.1.1 基本构造由车架、车轮、采收筐承载台组成,车架底部安装4 个车轮;车架长1.5 m、宽1.1 m、高1.3 m,采收筐承载台宽度与车架宽度一致。

3.1.2 转运方法及标准田间采收车采用标准周转筐装卸葡萄,标准周转筐尺寸为60 cm×40 cm×18 cm,只摆放一层,每车可以放置6 个10 kg 的周转筐,避免人工搬运过程中葡萄的摞放和挤压,同时避免果品采下后周转筐置于地面造成的灰尘二次污染。

3.1.3 木质托盘的应用应用的木质托盘大小为1 m×1.2 m,不仅可用做原料转运,还可做成品托盘,同时满足果品出口需进行熏蒸处理的要求,叉车对托盘4个方向均可进行作业。每个托盘上堆放的周转筐不超过6层。

3.2 田间到车间运输

葡萄要随采随运,选择厢式货车或装车后覆盖篷布,载货量实行“少载多跑”的原则,保证采下的葡萄在2 h 内运送到分选包装工厂。

3.3 车间内及至冷库的转运

在分选包装工厂的原料入口,用电瓶叉车将周转筐连同转运托盘从短途运输车辆上叉下,再用液压叉板将转运托盘转移至分选包装工厂的原料暂存区(图7),由上料工人将周转筐搬至分选包装线的原料线上,进行分级包装。

搭件完成后的成品在成品暂存区暂放,并在2 h 内由电瓶叉车装车(图8),运至预冷库后由人工用液压叉板转运至预冷车间预冷。

3.4 出库装车

出库采用电瓶叉车装车的方式,一个标准冷藏车,需3 人用时1 h 即可装车完成;而相同条件下,采用传统人工进行散件装车,需要15 人用时5 h 才能装完。因此,采用电瓶叉车装车效率提高了25 倍,减少用工的同时,大大加快了出货速度。

4 结论和讨论

2013 年,中国鲜食葡萄有条件的获准输入澳大利亚,这给中国鲜食葡萄产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17],加快鲜食葡萄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是国人面临的巨大历史任务[18]。事实上国内鲜食葡萄质量表现逐年提高,与国际接轨和建立自己的质量指标体系不应该成为中国鲜食葡萄出口的限制因素[5,19]。

本研究设计并建立了国内首个葡萄分级包装工厂及配套流水线,改变了鲜食葡萄传统地头低端、低效的包装模式。工厂化流水线包装后的产品等级严格,包装精美,保证了鲜食葡萄品质的一致性[20-21],实现了产品分级销售和优质优价,有利于产品进入国内高端市场和国外市场,提高国内鲜食葡萄市场竞争力;通过葡萄田间采收车和一体式折叠箱的设计和应用,解决了田间搬运、贮藏和长途运输环节货物破损的难题;通过木质托盘、叉车等先进工具的应用,实现了产品与以海运为主的国际市场葡萄贸易的成功链接,为葡萄产品延长、拓展市场提供了解决方案。

目前国际国内在葡萄的分选分级上主要由人工完成。虽然计算机视觉检测技术已经在苹果、柑桔、桃子、梨等近球形单粒水果上广泛应用[22-23],但由于葡萄是穗状水果,形状复杂,若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分级,需以悬挂方式连续输送,极易造成落粒或落穗,影响商品性甚至造成损失,因此,基于机器视觉进行葡萄分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目前在国际上应用较少,已报道的研究成果主要是Philippe Blanc申请的美国专利[24],国内有陈英等[25]关于计算机视觉的葡萄检测分析系统研究的报道,但仅限于对处理少量果穗的试验设计。因此,更多关于葡萄分选分级自动化方面的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国际葡萄及葡萄酒组织(OIV).2013 年世界葡萄种植统计报告[R].2013.

[2] 刘存宏.鲜食葡萄品种对比试验及生物学特性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6.

[3] 管雪强,王平,何娟,等.新疆地区鲜食葡萄的集约化生产技术[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2(1):36-38.

[4] 世界各国数据指标档案(Index Mundi)[DB/OL].2013.indexmundi.com/.

[5] 冯建英.我国葡萄产业贸易基本形式[J].西北园艺,2011,2:44-46.

[6] 穆维松,冯建英.中国葡萄产业经济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1-2.

[7] 张平,朱志强,任朝辉.国内外现代果蔬物流运输保鲜环境调控系统发展现状及展望[J].保鲜与加工,2010,10(2):1-4.

[8] 周洲.秘鲁:鲜食葡萄出口中国将免关税[J].中国果业信息,2014,31(7):50.

[9] 李玉香,李志刚.新疆鲜食葡萄流通模式分析[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3,27(2):34-36.

[10] 马惠兰,李旭.新疆葡萄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新疆林业,2010(6):27-29,40.

[11] 杨中,张静,汤兆星.新疆鲜食葡萄品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004-7007.

[12] 刘凤之,汪景彦,王宝亮.我国果树生产现状与果业发展趋势[J].中国果树,2005(1):51-53.

[13] 李明娟,游向荣,文仁德,等.葡萄果实采后生理及贮藏保鲜方法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13(20):173-178.

[14] 苏光秋.葡萄采后生理研究综述[J].农业科技通讯,2013(4):284-286.

[15] 鄢新民,付雅丽,李学营,等.葡萄贮藏保鲜研究进展[J].中国园艺文摘,2012,10:17-18.

[16] 郜东星.鲜食葡萄贮藏品种的选择及其保鲜方法[J].农产品加工(上),2013,10:40-41.

[17] 周小红.中国葡萄获准出口澳大利亚[J].农村百事通,2013,18:9.

[18] 罗国光.中国葡萄产业面临的历史任务:加快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J].果树学报,2010,27(3):431-435.

[19] 范丽华,张富民.意大利鲜食葡萄产业概览[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3(6):60-62.

[20] 张平,王莉,朱志强,任朝晖.鲜食葡萄贮运保鲜技术与现代低温物流技术体系[J].保鲜与加工,2011(6):1-5.

[21] 辛九远.浅谈鲜食葡萄的商品化生产技术[J].成功:教育,2009,10:271.

[22] Tadhg Brosnan, Da-Wen Sun. Inspection and grading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products by computer vision systems- areview[J].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2002,36(2):193-213.

[23] 李光梅,魏新华,李法德,宋占华.水果机器视觉质量综合分选机的设计[J].农机化研究,2008(11):124-126.

第5篇

(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山东临沂276012)

摘要:白粉病是危害保护地黄瓜的重要病害之一,利用生物制剂防治黄瓜白粉病对满足有机农业标准(GB/T 19630—2011)要求具有重要实际意义。本研究比较了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0 亿cfu/g)和氨基寡糖素对有机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黄瓜白粉病发病较轻时(病情指数低于18.19),连续喷施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200 倍稀释液和700 倍稀释的氨基寡糖素能较好地控制白粉病的发生,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7.2%~90.7%和52.5%~91.5%。建议在有机黄瓜未发生白粉病危害或白粉病病情指数小于10 的情况下应用生物制剂进行防控。

关键词 :生物制剂;有机黄瓜;白粉病

中图分类号:S48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4-0600

基金项目: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鲁南地区设施蔬菜无公害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GNC11008)。

第一作者简介:唐洪杰,男,1979 年出生,高级农艺师,硕士,研究方向:植物病虫害。通信地址:276012 山东省临沂市涑河北街351 号临沂市农业科学院,Tel:0539-8531887,E-mail:hostar105@163.com。

收稿日期:2014-09-05,修回日期:2014-11-09。

0 引言

黄瓜白粉病主要由白粉菌引起,在黄瓜整个生育期可侵染,且具潜伏期短和再侵染频繁的特性[1]。白粉菌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湿度80%以上,最适温度20~25℃[2],是危害保护地栽培黄瓜的重要病害[3]。大量使用化学杀菌剂控制黄瓜白粉病造成环境污染和病菌抗药性增强,生物防治具有环境友好、人蓄无毒的特点[4-5]。

枯草芽孢杆菌是对多种植物病害具有生防作用,且能产生抗逆耐热芽孢,利于生物制剂的生产,已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6]。随着中国更严格的有机产品标准(GB/T 19630—2011)颁布与实施[7],生产投入品投放要求更加严格,绿色蔬菜生产中可允许使用的有机合成的中毒和低毒杀菌剂农用抗生素类产品[8-9]在有机蔬菜生产中不允许使用[7],因此建立适合有机蔬菜生产的病害防控技术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枯草芽孢杆菌生物制剂符合有机蔬菜病害防治的要求[7],本研究对有机园区温室大棚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和氨基寡糖素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效果进行了评价,以期为构建有机黄瓜生产中白粉病的防控技术体系提供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

研究田间试验于2013 年10 月在农科院试验基地西区温室大棚中进行,室内试验于2013年12 月在农科院中心实验室进行。

1.2 试验材料

1.2.1 供试生物制剂枯草芽孢杆菌(10亿cfu/g,50 g/袋),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提供;氨基寡糖素:山东国润生物农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1.2.2 供试黄瓜‘津优36’、‘津优38’和‘津优308’,有机方式种植。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试验在农科院试验基地西区温室大棚中进行。共划分Ⅰ、Ⅱ、Ⅲ 3 个小区,每小区设4 个处理:(1)TB1,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200 倍稀释;(2)TB2,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500 倍稀释;(3)T3,氨基寡糖素700 倍;(4)CK(对照),喷施清水。每处理4 行,每行25棵黄瓜。

Ⅰ、Ⅱ、Ⅲ区分别种植黄瓜‘津优308’、‘津优38’和‘津优36’,其中‘津优36’为嫁接苗,‘津优38’、‘津优308’为实生苗。2013 年11 月8 日第1 次喷施,隔3天喷施第2 次,隔5 天后喷施第3 次。于2013 年11 月14日和11 月21日2 次调查白粉病的发病情况。

调查方法如下:每处理随机抽取40 株调查植株所有受害叶片上出现病斑面积。根据发病面积进行分级:0=无症状,1 = 0.1%~5%,2=5.1%~20%,3=20.1%~40%,4=40.1%~100%。

病情指数与防治效果计算分别见公式(1)~(2)。

1.3.2 试验仪器日本产Olympus IX51-A21PH,放大倍数:40~400 X。

1.3.3 统计分析数据采用Excel 2007 软件进行数据整理,用Origin 8.6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试验中3 个小区有机黄瓜的发病程度不同。喷施前,第3 个小区的发病程度最重。2 次喷施药剂(5 天)后进行第1 次调查时,第Ⅲ个小区的病情指数已经达到了38.41。第Ⅱ个小区和第Ⅰ个小区的病情指数比较接近,但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和氨基寡糖素在第Ⅰ个小区的防病效果比较好,分别达到72.0%、80.4%和52.3%,高于其在第Ⅱ个小区的防效。在第III 个小区控制效果不明显。第3 次喷施药剂并摘除下部叶片后,第Ⅰ和第Ⅱ个小区的病情得到较好的控制,病情指数明显下降(见表1)。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200 倍稀释液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可达到87.2%和90.7%,500倍稀释液的防治效果也可达到86.4%和79.7%,氨基寡糖素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可达到为91.5%和52.5%。但在第Ⅲ个小区的病情指数仍然高达31.11,在该小区喷施药剂对病害的发展无控制作用。

3 讨论

有机黄瓜生产中队病害防治的要求比较高,只能选择使用活菌制剂和某些植物提取物类生物农药进行防治。本试验表明,氨基寡糖素和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可用于有机黄瓜白粉病的防治。在白粉病发病比较轻时,2 次喷施后可以有效控制黄瓜白粉病的发生,病情指数明显下降,防治效果分别可达到50%和79.7%以上(见表1)。氨基寡糖素主要成分为壳聚糖和寡聚糖,由贝类等海洋生物外壳及植物、微生物细胞壁降解制成,而壳聚糖和寡聚糖类物质可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性减轻病害的发生[10],该生物制剂主要通过控制病原菌的侵染和繁殖减轻病害。而芽孢杆菌则主要通过分泌脂肽类和蛋白类抑菌物质抑制植物病原菌孢子萌发、生长与繁殖[11-12],与病原菌竞争营养和生态位点[13-14]和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性[15]等方式控制病害的发生和发展。本研究中的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由枯草芽孢杆菌B006 研制而成,该菌株可产生抗生素surfactin 和fengycin,可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性[16],也可抑制病原真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17],但对白粉病菌的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嫁接是有机生产中允许应用的一种代替轮作[7]解决重茬连作障碍的农艺措施,试验表明嫁接所用砧木‘京欣砧5 号’具有根系发达、抗病性好的特点[18],然而,本试验中第Ⅲ个小区的嫁接黄瓜发病程度最重,这是因为环境条件对病害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生物制剂对病害的控制的效果。本试验中3 个小区的发病程度不同,喷施前,第Ⅰ、Ⅱ小区发病程度低于第Ⅲ个小区,2 种生物制剂的防病效果也表现为在第Ⅰ、Ⅱ小区防效比较好,然而,第Ⅲ小区的病情指数在2 次喷施生物制剂后仍然可达到31.1%。这与各小区在大棚内的位置有关。第Ⅲ小区位于棚室东侧,温度高于棚室西侧的Ⅰ、Ⅱ小区,而低温不利于白粉病孢子的萌发[2]。因此,当环境条件适合黄瓜白粉病流行时,再使用生物制剂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而且目前可选择的生物制剂品种很少,因此在有机黄瓜生产中,尽量创造不适合病情流行同时适合作物生长的环境,结合使用生物制剂,才能有效控制黄瓜白粉病的发生和蔓延。

4 讨论

在有机黄瓜生产中,病害的控制效果与生物制剂使用时间以及病害的发生程度有关。温室条件是影响有机黄瓜白粉病病害的发生程度和生物制剂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建议在病害发生早期,连续喷施,10 亿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实际含量为30 亿/g)200 倍稀释液3~5 次,对有机黄瓜白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可控制白粉病的严重发生。同时,对大棚的温度和湿度适当进行调控,以便更有效地控制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

参考文献

[1] 董金皋,李洪连,朱杰华,等.农业植物病理学(北方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312-318.

[2] 王爱英.黄瓜白粉病流行主导因素及病害防治的初步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3:17-20.

[3] Young-Sook Kim. Bacillus sp. BS061 Suppresses Powdery Mildew and Gray Mold[J].Mycobiology,2013,41(2):108-111.

[4] Abdel- Kader M M. Greenhouse Biological Approach for Controlling Foliar[J].Diseases of Some Vegetables,2012,2(4):98-103.

[5] 王友平,朱金英,郭平银,等.黄瓜白粉病研究进展[J].长江蔬菜,2009(1):37-42.

[6] 秋,李焕玲,王惟萍.枯草芽孢杆菌菌剂防治蔬菜病害应用技术研究[J].中国蔬菜,2013,27(12):277-280.

[7] 汪云岗,张纪兵,邰崇妹,等.GB/T 19630.1—2011,有机产品[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5-13.

[8] 钱传范,李本昌,罗斌,等.NY/T 393—200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3-8.

[9] 金轶伟,刘又高,柴一秋,等.2%武夷菌素水剂防治黄瓜白粉病药效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839-6840.

[10] 马青,孙辉,杜呈光.寡聚糖诱导黄瓜对白粉病抗病反应的超微结构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2004,34(6):525-530.

[11] 张晓云,李宝庆,郭庆港.枯草芽孢杆菌CAB-1 抑菌蛋白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作用[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2,28(3):375-380.

[12] Pcg. Efficacy of lipopeptides produced by bacillus subtilis, biological

fungicides and fungicides against powdery mildew (erysiphe cichoracearum) in courgette[J].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ontrol,2012,3:67-69.

[13] CharlesW, Bacon. Biological control of Fusarium moniliforme in maize [J].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2001,109(S2):325-332.

[14] 曹君,高智谋,潘月敏,等.枯草芽孢杆菌BS 菌株和哈茨木霉菌株对棉花枯黄萎病的拮抗作用[J].植物病理学报,2005,36(6):170-172.

[15] 陈中义,张杰,黄大昉.植物病害生防芽孢杆菌抗菌机制与遗传改良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2003,33(2):97-103.

[16] 贾珂,李世东,刘桂君,等.枯草芽孢杆菌B006产surfactin 突变株特性及其对黄瓜枯萎病的抑制能力[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3,4:538-546.

第6篇

2013年11月19日,由国网寿光市供电公司参与建设的、寿光首个蔬菜大棚光伏发电项目――华天新能源1 MW光伏农业蔬菜大棚发电项目正式并入国家电网。项目并网发电后,年均发电量近160万kW,除满足蔬菜大棚用电外,大部分将通过电网输送给周边居民使用,实现了发电、种菜双丰收,将打造观光、旅游、采摘、示范四位一体的综合模式,成为该市新能源领域建设的一大亮点。

该项目占地12 hm2,被入选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作为寿光市供电公司“四大电力惠民工程”之一的节能降耗技术引领工程的重点工程,该公司协助提供接入系统方案制定、并网检测、调试等全过程服务。

新品番茄不授粉也能结出果实

植物有时不授粉也能结果,这种现象称为单性结实。番茄中的单性结实现象还有助避免使用激素。因为在种植番茄时,冬季低温和夏季高温往往导致果实状况不佳,为解决这个问题,农户要花费很多精力来进行复杂的激素处理。为了不用激素处理也能结出果实,研究人员一直在培育单性结实的番茄品种,但之前得到的一些品种还存在果实容易破裂等问题,所以没有普及。

日本筑波大学日前公告说,该校研究人员对所培育的1万多种番茄变异体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几种单性结实的品种。进一步研究显示,其中一个品种的果实不会变得过于柔软,不易破裂。研究小组将这种不用授粉也能结出漂亮果实的番茄品种命名为“梦幻快乐番茄”。

研究人员还确认了让番茄具备这种性质的基因。领导这项研究的筑波大学教授江面浩说,甜瓜和茄子等植物也具有相同的基因,因此这项发现还有助于对其他蔬菜和水果进行品种改良。

贵州:特色农产品将入驻京东商城

受贵州省科技厅邀请,京东商城场日前赴贵州农经网,就农产品电子商务进行调研,并与贵州农经网达成共识,双方将筛选一批具有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地理标志认证的农产品在京东商城上线销售,向省内外消费者推介生态、安全、无公害的特色农产品。

京东商城是中国最大B2C商城,根据贵阳市人民政府与京东集团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京东商城将投资10亿元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

据悉,贵州农经网于2013年3月启动了与淘宝网的合作,承接运营“淘宝・贵州馆”,现已组织100余家企业共计2 000个农产品入驻,成长潜力和发展空间巨大。同时,贵州省将依托贵州农经网搭建“贵州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面向全省科技特派员、涉农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产品经销商等组建农产品电子商务联盟。整合各方资源建设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引入物流配送、金融、科技、培训等多种服务,引导并壮大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大蒜中提取出小麦杀虫剂

江苏省丰县高级农艺师孙启善经过多年苦心研究,成功研制出无公害生物源小麦杀虫、杀菌剂。据悉,此研究成果已获国家专利。

孙启善以最新农用高科技为技术依托,从大蒜中提取主要成分――乙蒜素,添加少量无公害杀虫、杀菌剂,经复配形成水乳剂。该发明属于新型农药,特别适合在小麦生长期,尤其是中后期使用,可高效杀死蚜虫、红蜘蛛、麦叶蜂等多种害虫;也可防治小麦白粉病、锈病、叶枯病和纹枯病;并减少因全蚀病、茎基褐腐病所引起的后期死株。因其配方以植物苦参、大蒜提取物为主要原料,故称“生物源小麦无公害杀虫杀菌剂”,具有无毒副作用、杀虫广谱的优点。

张家口蔬菜产业商会与金融机构战略合作

近日,河北省张家口市工商联、张家口市蔬菜产业商会与中信银行石家庄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据悉,中信银行在服务质量和效益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其产品也比较符合小微企业的需求,此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为该市民营企业和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将极大缓解该市民营企业以及蔬菜产业在发展中遇到的资金不足等困难。与此同时,近年来,该市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市工商联积极运作,探索成立了20余家担保商会,并和多家银行建立起银企合作关系。

云南临沧建设太空农业“庄园”

继龙胆草随“神十”遨游太空之后,11月20日,云南省临沧市启动航天生物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构建中国一流的航天育种应用基地和太空农业“庄园”。

20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分子生物学研究室航天育种(临沧)试验基地”、“云南航天生物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云南航天生物创新开发基地”、“云南太空生物育种(临沧)试验示范基地”均在临沧揭牌、授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生物集团总工程师赵辉向临沧市赠送了航天工程育种良种。

科学家培育出具有复合病毒抗性的转基因甘薯

在南非夸祖鲁-纳塔尔省,甘薯同时感染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甘薯萎黄缓矮病毒(SPCSV)、甘薯病毒G(SPVG)和甘薯轻型斑点病毒(SPMMV)等病毒时会导致许多复杂协同病害。夸祖鲁-纳塔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培育出了广谱抗病毒的转基因甘薯品系。

研究人员利用上述4种病毒的衣壳蛋白基因片段来诱导转基因甘薯基因沉默,利用农杆菌改变了甘薯的顶端优势。PCR和Southern blot实验分析表明,转化产生了24株转基因植株,有6株存在目的基因。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病毒存在时,转基因植物比非转基因植物叶片变色变得更迟缓。

日本破译人工栽培草莓基因组

日本研究人员2013年11月27日报告,破译了人工栽培草莓的基因组,这一成果将有助于开发更好看好吃并能抵抗虫害的新品种草莓。

位于千叶县木更津市的上总DNA研究所在英国《DNA研究》杂志网络版上介绍说,研究人员将人工栽培草莓品种“丽红”的染色体DNA序列分成片段,分析碱基对的排列,并与4种野生草莓进行了比较。比对发现,“丽红”草莓约有6.98亿个碱基对,而野生草莓的碱基对数量约为2亿个。“丽红”的基因组中有1.23亿个碱基对序列携带遗传信息,大约为8.7万个基因。研究人员正在研究这些基因是如何决定草莓甜度、大小等生物性状的。

草莓属植物有数十种,野生草莓一般多为二倍体或四倍体,即它们的体细胞中含有2个或4个染色体组,而人工栽培的草莓是杂交成的八倍体。科学家2010年末宣布破译了二倍体野生草莓“森林草莓”的基因组,但人工栽培草莓基因组的破译工作一直没有进展。上总DNA研究所对八倍体人工栽培草莓的研究,是世界范围内首次对此类多倍体物种进行的基因组分析。

日本每年出口大量草莓,地方政府都在致力于改良草莓品种。上总DNA研究所植物染色体组应用研究室主任矶部祥子指出:“这个研究成果有望在今后5至10年内促生市场价格更高的草莓新品种。”

广西育出马铃薯新品种“桂农薯1号”和

“桂彩薯1号”

2013年11月4日,由广西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承担的“日本保健功能型马铃薯种质的引进、创新及应用”项目已通过自治区专家组验收。该项目首次在广西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保健功能型马铃薯新品种“桂农薯1号”,填补了广西无自主选育马铃薯品种的空白。“桂农薯1号”不仅高产,而且维生素C含量比普通马铃薯高出30%以上。

该项目的另一成果“桂彩薯1号”则脱去了黄皮黄肉,从里到外紫得发黑,其所含的花色苷含量比葡萄还高。花色苷的身价贵过黄金,它不仅具有抗氧化、抗衰老、防止血管硬化的功能,还是一种潜在的抗癌化合物,可作为食品、化妆品和药品的天然色素。“桂彩薯1号”是目前国内外马铃薯品种中花色苷含量最高的新品种。

黄瓜全基因组遗传变异图谱构建完成

2013年10月21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在线发表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黄三文研究员领衔的国际黄瓜基因组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论文。此项研究对115个黄瓜品系进行了深度重测序,并构建了包含360多万个位点的全基因组遗传变异图谱。这是该团队继2009年完成黄瓜全基因组序列图绘制后的又一重大成果,为全面了解黄瓜这一重要蔬菜作物的进化及多样性提供了新思路,并为全基因组设计育种打下了基础。

金乡“蒜退椒进” 错时物流助农增收

冬季是大蒜交易的淡季,但在济宁市金乡县,原本冷清的市场眼下却异常红火。作为全国最大的大蒜交易市场,每年5-9月是大蒜集中上市的季节,在这之后市场会闲置大半年的时间。为了填补这个空白,金乡县在全县推广大蒜套种辣椒新技术,培育错时农业,并通过“零收费”制度吸引收购企业进入市场,因此火爆的大蒜交易刚结束,火红的辣椒又成为市场的主角,全国各地上百家采购商每天在这里的交易量达到300多t。2013年,金乡县辣椒种植面积达到8 000 hm2,比3年前增加3~4倍,每年带动农民直接增收5亿多元,成为继大蒜产业之后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增长点。

甲基溴替代技术解决山药、生姜土传病害难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一直开展甲基溴替代技术的研究与示范,目前已顺利淘汰了甲基溴在草莓、番茄、黄瓜、茄子、辣椒上的应用。现在,研究团队的专家们又成功淘汰了甲基溴在山药和生姜上的应用。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氯化苦(三氯硝基甲烷)土壤消毒和种苗处理技术对山药土传病虫害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显著提高了山药的产量和品质,且不会有农药残留,成功解决了困扰农户的山药重茬问题。除解决山药土传病害难题外,甲基溴替代技术在防治生姜土传病害上也效果明显。

福建省设施蔬菜种植保险方案出台

2013年福建省设施蔬菜种植保险方案日前出台。设施蔬菜智能温控大棚、设施蔬菜温室大棚及其种植的蔬菜投保后,因风灾、水灾、旱灾、雹灾、冻灾、火灾、雷击、空中运行物体坠落所造成损失,最高可享受每667 m2 30万元的赔偿。

根据方案,设施大棚蔬菜生产周期在30 d以上、设施大棚蔬菜种植规模在3.3 hm2以上,生长正常、管理规范、合法经营的设施大棚蔬菜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可根据各自温控、温室大棚的造价、新旧程度以及蔬菜保险金额,与承保公司协商确定投保的保险金额,并分别按照1%、1.5%和4%的费率确定保费。蔬菜作物保险期限自蔬菜作物定植于棚内开始,到收获结束为止,或以事先约定的期限为准。设施大棚(温控、温室大棚)保险期限为1年。

耐高温绿叶菜将走上市民餐桌

上海师范大学植物种质资源开发中心传出消息,经过国际国内顶级专家的联合攻关,该中心研发的耐高温、无农药的绿叶菜和功能稻米将大规模推广种植,不久便会出现在市民的餐桌上。

为研发耐高温、无农药的绿叶菜,上海师范大学植物种质资源开发中心组成了以我国著名蔬菜学专家侯喜林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绿叶菜研发团队”。通过采用这一全新技术,以往在37 ℃以下贮存的上海绿叶菜,可以耐39 ℃的高温长达1周。

北京市蔬菜绿色防控基地建成20个

从北京市植保站获悉,北京市2013年启动了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建设,目前已筛选、建成20个示范基地,将以点带面,连点成网,促进北京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快速推广,确保北京地区蔬菜生产安全。

从2013年4月起,北京市在通州、大兴、顺义等7个区县选定的第1批14个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已初步建设完成。此后,又将顺义北郎中果品产销基地、密云绿久康达韭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怀柔三山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等6个蔬菜生产基地列入示范范围。至此,北京市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已覆盖京郊10个区县。在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内,将实现蔬菜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使用率、绿色防控覆盖率和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均达100%,专业化统防统治比例也将达80%以上,化学农药用量减少60%以上。

新西兰科学家研制出无泪洋葱

洋葱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可是常令切洋葱的人“泪流满面”。新西兰农作物种子有限公司的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不会让人流泪的洋葱,而且它还有助于抵御心血管疾病,防止体重增加。这种洋葱中含有的硫化物有益于心血管功能,但并不会发出刺鼻的气味,而且还具备了它的近亲――大蒜所拥有的诸多健康功效。

在实验室测试中,科学家发现无泪洋葱的提取物能显著减少血小板聚集,其效果相当于普通的洋葱和大蒜。它的抗炎特性也与普通的洋葱完全相同。对老鼠进行初步动物研究显示,无泪洋葱还有助于控制体重,较普通洋葱或大蒜的功效更明显。

茶陵香菇通过中国绿色食品认证

近日,从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传来喜讯,湖南省茶陵县思聪乡绿之亮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的香菇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认证,并颁发了绿色食品使用商标证书,成为该县又一通过中国绿色食品标志认证的农产品。

思聪乡华星村作为该县主要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在县农业部门的指导下,生产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产业化程度逐年提升,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建立了“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形成了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的科学格局,生产的产品菌肉肥厚,质地脆滑、爽口,深得市民喜爱。基地年产各类食用菌350 t左右,年产值达320万元以上,不仅在本省市场销售,还成为长沙、广东、深圳等农产品市场的抢手货,供不应求。

湖北利川成功创建高山蔬菜露地标准园

利川市按照“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处理商品化、销售品牌化、经营产业化”的要求,以优化利川生态型高山蔬菜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目标,在该市南坪柴林村成功创建146.7 hm2高山蔬菜露地标准园,为产业健康发展和提档升级奠定了基础。

利川平均海拔1 212 m,生态优良,是湖北省蔬菜大县,高山蔬菜种植面积占全省1/4。2013年,利川被湖北省农业厅纳入国家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创建范围,该市聘请国家蔬菜产业体系科学家邱正明加强技术指导,推广湖北省农科院高山蔬菜技术规程和蔬菜良种,建立全程质量监管体系,强化质量安全,使得高山蔬菜长势良好,其667 m2产量达到3 750 kg,较常规产量增长20%。该项目不仅改善了蔬菜基地生产条件,增加了菜农收入,同时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周边地区农民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香港渔护署推广本地信誉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