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中期检查汇报

时间:2022-08-09 20:08:35

导语:在中期检查汇报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期检查汇报

第1篇

et工贸有限公司座落在温州瓯海经济开发区瓯海大道东号,为中国独家生产耐热钢化玻璃器皿系列餐具的工厂,注册商标:“餐宝”、“汇顺达”,该产品系独立、自主、自行投资开发研制。目前公司占地面积60余亩,建筑面积45300平方米,现有员工523人,其中中高级职称27人,技术开发人员60余人;是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五个一批”重点企业,浙江省“诚信示范企业”,温州市“创建信用企业先进单位”,温州市级“纳税大户”、“出口创汇先进企业”、“资信百佳企业”。

公司生产的耐热钢化玻璃餐具系列产品,是以天然石英砂及优质的化工原料为基础,经高温熔融、成型、冷却、固化后形成结晶无机物,其产品具有光亮、坚硬、耐蚀、耐热、耐冲击、对微波透射性强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产品辐射全国各地,同时还出口远销到美国、日本、欧洲、中东、东南亚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管理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餐宝”牌耐热钢化玻璃餐具被评为温州市“质量信得过产品”、“瓯海精品”。

2002年下半年开始,公司先后投入巨额资金,进行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已经浙经贸委同意批复——引进年产13560万件日用玻璃瓷技改项目,该项目被省经贸委列为重点技改项目,项目完成后,产品的科技含量将进一步增加,年销售收入可达37200万元,利税4979.3万元,总体水平达到国际同行先进水平,届时公司将成为科技型、外向型、规模型的“三型”企业。

二、企业技术中心概况

加大科研投入公司每年都投入大量的经费,专门用于科研开发,2003年度投入经费达317万元,占全年销售收入的3%以上。

重用科技人才公司聘请了5名玻璃器皿的专家作为公司的技术顾问,其中高级工程师4名,以此为依托,成立了耐热钢化玻璃餐具技术开发研究中心,目前中心拥有一个技术开发部、一个设计室、一个化验室、一个试制车间,中心本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理念,广纳贤士,中心现有人员16人,其中大专学历以上的13人,占81.25%,中级以上职称的11人,占68.75%。凭借雄厚的经济、技术实力和人才、机制等优势,产品目前在国内系独家生产,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

促进成果转化公司技术中心从98年下半年开始,对产品的配方及工艺进行试验,每次投入的材料经费达八、九万元,时间长达半月之久,经过几十次的试验、调整,从而使产品的技术、生产工艺不断得到完善,经省科委新产品鉴定,获得了“高质量科技产品”称号,该产品特别适用作于微波炉用餐具;国内日用玻璃行业,首例用池炉生产耐热乳白玻璃器皿,项目总体水平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另于2003年4月经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国内查新,结论是:尚未见有国内企业采用自动成型和钢化工艺已开发或生产出“白玉(乳白)耐热钢化玻璃器皿(餐具)”产品的报道。所开发的产品投入生产,连续四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03年度实现销售产值10725万元,出口创汇1070万美元。

三、企业中心负责人情况

公司技术中心负责人王来钢同志,兼任公司玻璃厂厂长,分管公司技术工作,工程师职称,长期从事玻璃器皿餐具产品的研究和开发,独立完成玻璃器皿的五大类四十四个系列,一百二十多个品种的结构设计,模具设计以及三维造型和数控编程。对玻璃成型中二十多种的玻璃缺陷进行专门的研究。擅长工装夹具,专用设备的设计以及加工工艺的编写和实际操作。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际经验,所主持开发的耐热钢化玻璃餐具产品填补了国内的空白,获得浙江省“高质量科技产品”,温州市“质量信得过产品”。

四、技术中心的发展规划及近中期目标

技术是生命,技术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此,在企业提供经济支持下,充分吸收企业和社会力量,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是非常重要的。

公司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作为技术创新的核心体系,是否能够保持着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为企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竞争力,这个问题与公司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的发展规划是有直接关系。现就我公司公司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发展规划说明如下:

长远目标:

1.将公司技术中心建设成为一个集研究开发和管理一体,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研究所。

2.发展名牌战略,实现跨地区发展。

3.加强自主开发能力,完成自有专利3项以上。

4.提高研究装备水平,达到国内一流。

5.完全实现产业国际标准化。

中期目标:

1.总目标:与国际接轨,将企业做大做强。

2.认真学习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使产品的策划,以及设计开发,严格按国际标准执行。

3.不断改善和完善本公司现有的产品和技术,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努力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4.重点完成以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

做好13560万件技术改造项目的设计准备工作。

5.建立合理运行的研究开发机构。

6.建立健全公司技术中心的各项管理制度,重点是人才的激励机制和培训机制,引进和培养5至10名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学历的人才。

7.不断完善公司网站,增加科技含量。

8.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近期目标

1.建立健全公司技术中心管理制度。

(1)确保各级人员的工作标准和职责

(2)确定财务、信息、档案、科研、设计项目工作标准和职责

2.建立部门及个人的考核制度,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加强文档管理

配合公司整顿技术档案的管理要求,加强内部文档管理,所有设计、施工组织和阶段性成果都必须进行详细完整的文档记录,切实提高记录文档和接口文档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4.加强项目管理

注重项目的计划和规划成果和文档并存。以阶段性成果、抽查质量、周期性统计、检查技术文档的质量为依据,对参与项目的人员进行严格的内部考核。

5、加强工人的技术培训工作。

6、开发目标:

(1)加强产品器型的设计与开发,近斯须开发方盘系列、三棱盘系列、四棱盘系列、八角碗系列等的外观与结构设计,同时要进行模具的设计以及指导车间对模具的生产等。

(2)加强花纸的设计与开发,年设计新花纸要达到15个以上。

第2篇

关键词:课题研究 中期检查 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079

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不仅关系到研究生本身的素质提高,而且对医院的改革发展、学科建设及提高医院整体医疗、科研、教学水平都起着促进作用。研究生学位课题研究是研究生面临的最主要任务,如何做好课题研究,既是全面提高研究生素质的关键环节,也是改革医学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通过加强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的中期考核入手 ,探讨提高培养质量的问题。

1 中期检查的意义

中期考核是提高研究生学习积极性的必要手段,是对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次全面检查,是促进研究生管理提高水平、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途径。我院获批研究生学位授权点以来,一直坚持开展研究生学位课题中期检查工作,随着对中期检查认识的不断加深,考核标准及实施办法的不断完善,考核效果日益显著,并成为院所强化研究生过程管理,确保质量的重要手段。检查过程中,我院所一直坚持“表扬优秀、促进多数、鞭策少数”的原则,对研究生学习期间的思想素质、课题研究进行全面考核,通过主审、汇报、答辩等方式来激发研究生的竞争意识期,调动研究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从而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并淘汰不合格的研究生。

2 中期检查的内容和标准

中期检查主要是针对研究生培养手册、开题报告书、实验原始记录本及已获得的成果等进行检查。科学制定评定内容和标准是保证中期检查效果的核心。我院所研究生中期检查主要指标有几项:①开题报告;②实验原始记录;③课题进展;④思想素质。在制定中期考核标准后,对研究生中期考核分两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主要是对研究生进入培养学科后的思想品德和平时学习情况的考核,由各学科教研室组织进行,并记录在《培养手册》中,供检查专家参考。第二阶段现场考核,统一组织答辩,重点对课题进展及原始记录等进行考核。

3 中期考核的实施

3.1 统一标准,段实施

在统一考核标准后,把研究生中期考核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开题报告书、实验原始记录的前期审核,提前将检查材料按照学科的分布,分发给专家,让专家预先进行主审。第二阶段是研究生统一进行课题进展汇报,专家提问质疑,并反馈评审意见。

3.2 坚持标准,严格把关

组织一支资历丰富,学风严谨的评审专家是坚持标准,严格把关的关键。多年来,我院所已形成了一支三级专家和优秀中青年导师组成的检查专家组,在考核过程中,严格考核标准,坚持从考核实效出发,以高度的责任心,针对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问题 ,从课题的科研思路、技术路线和发展动态以及学习态度、科研作风等方面进行质疑、提问、把关、评估。考核后又认真写出评审意见和打分。这样的严格和认真,才能真正考出成绩,拉出差距,达到保证质量的真正目的。

3.3 集中组织,公开答辩

我院所一般在研究生第五学期开学后,采取“集中组织、公开答辩”的检查形式,对研究生学位课题进行中期检查。将相近的专业分片开展,公开集中答辩既有利于考核的公平性,同时也是对同期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比较,有利于课题的适当、及时调整 ,少走弯路 ,提高在校研究生的整体科研水平。在检查前,院所组织专家对课题开题报告、实验原始记录等资料逐一审查;并在听取研究生课题进展汇报,通过提问答辩,按照《中期检查评估标准》,重点对开题报告的创新性、可行性,实验记录的原始性、真实性以及课题进展情况进行评分。在研究生汇报后,检查专家会向研究生进行质疑提问,同时向导师和研究生反馈检查意见。

3.4 及时总结,表彰优秀

经过长期的考核,中期考核已经成科室和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一项重要工作。部分教研室在考核结束后,组织研究生召开座谈会,共同交流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院所也发中期考核结果予以通报,表扬考核优秀的研究生,同时对考核不及格和差的研究生做及时处理,督促其严格按照专家意见,调整修改课题研究,保证顺利毕业。

4 中期检查的结果

根据研究生的考核成绩,在量化和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将考核结果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考核意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把握好“考活不考死、考实不考虚、考好不考倒”的原则。在历年考核结果中发现以下共性问题:一是开题报告不严谨,可行性较低,思路不够清晰,课题的可行性较差,部分开题报告实验设计措施不得力,分组不合理,实验研究与开题报告改动较大。二是实验原始记录不原始,为数不小的研究生的原始记录都是誊抄第一手资料,虽然记录本看上来整洁、干净,但缺乏原始性,缺图片或照片质量差,图片显示的影像不清;三是部分研究生由于试剂原因、课题难度大,或对导师指导意见执行不够等导致课题进展缓慢;四是大部分研究生缺乏课题研究总结和小结的意识,创新性有待提高。

第3篇

关键词: 高校教学研究 质量保障体系 基础环节 中心工作

高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育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因此高校必须始终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开展教学研究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教学研究工作,充分发挥其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为了促进我校教学改革,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研究水平,我校于2004年6月制定了《长江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对于项目的申请与评审、项目经费的划拨、项目过程的管理、项目的结题验收、成果的使用与奖励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自2004年以来,我校每年开展教学研究项目的申报立项,截至今年,已获批立项省级教研项目77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269项。在近两届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1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6项,获奖数量在省属院校中居于前列。

我校在教学研究中确实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为了进一步地保证教学研究质量,提高教学质量,还应在抓好教学研究立项工作、强化过程管理、推动研究成果转化等方面不断努力。

一、抓好教学研究立项工作是保障研究质量的基础环节

高校教学工作涉及面广,既包括课堂理论教学,又涵盖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既包括优化课程体系与改革课程内容的课程建设,又包括调整与优化专业结构的专业建设;既包括教育教学理论的探讨,又包括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在如此广泛的教学工作领域内,有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与探索,这些问题都可以成为我们教学研究的内容。

教学研究立项工作是一项严谨的工作,应遵循以下相关原则。

第一,要考虑研究的目的性。教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发现与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必须围绕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目的明确、具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第二,要考虑研究的创新性。为了更好地解决现有的问题,因此所进行的教学研究应属于创新性研究,一定程度上可以填补前人研究的空白,或属于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有所发展。

第三,要考虑研究方案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有先进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合理、周详、具体的实施计划,突出的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具备关键性的研究条件。如果仅仅是有好的立意,而缺乏有利的条件,就很难进行实质性的研究。

第四,要考虑预期成果的实践性。研究成果最终将运用于教学实践,在评审项目是否予以立项时应充分考虑其预期成果是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否在近期内能够推广应用,能否直接产生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

我校教务处于每年上半年根据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当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立项工作的通知安排,按照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和《长江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以下发通知的形式向各教学单位和相关管理部门下发立项通知,然后组织评审专家按照评审指标对于提交的申请书进行评审。

二、强化教学研究过程管理是保障研究质量的中心工作

1.制订合理的教学研究计划是强化过程管理的前提

一方面,教学研究项目从予以立项、着手研究到结题验收是一项周期性的工作。另一方面,教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运用于教学实践,因此,一般可以将研究周期规定为2―3年。

教学研究项目的管理应实行项目负责人制,由负责人对项目的内容设计、研究计划、人员分工安排、中期汇报、结题验收、成果申报、经费使用及日常管理等工作全面负责。

2.划拨充足的教学研究经费是强化过程管理的保证

为了保证教学研究顺利实施,应由学校设立教学研究项目专项经费,资助立项项目的研究。为了保证研究经费的使用与管理落到实处,应实行严格的经费管理制度。

长江大学平均每年划拨万余元经费用于资助教学研究项目,每个省级教学研究项目资助10000元,每个校级教学研究项目资助5000元。项目立项通知下发后,项目经费即由学校向项目所在单位划拨。项目经费由项目所在单位管理,经费开支实行项目负责人、单位主管财务的领导签字报销制度,教务处负责检查考核。项目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其支出严格按计划使用。经费分三次划拨,第一次在予以立项后划拨,第二次在中期检查后划拨,第三次在结题验收后划拨。经费的划拨将严格按照其检查验收的结果而定。

3.实施严格的检查验收制度是强化过程管理的关键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项目管理,还必须实施严格的检查验收制度。

长江大学每年九月份以教务处下发通知的形式,要求研究期已满的教学研究项目的负责人和研究期未满的教学研究项目的负责人分别在规定的时间内准备好相应的结题材料和中期检查材料。参加结题验收者需提交结题报告和支撑其结题报告的附件材料。结题报告的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同类研究情况、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成果论述及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参加中期检查者需提交中期检查报告和支撑其中期检查报告的附件材料。中期检查报告内容包括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已取得的阶段研究成果、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经费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研究期已满的教学研究项目的负责人因特殊原因欲延期结题,需提交《长江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延期结题申请表》,但必须参加项目研究中期检查。

每年十二月份由教务处聘请具有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成立专门的教学研究项目评审小组,对于申请结题验收的项目和参加中期检查的项目进行评审。

对于申请结题验收的项目,评审小组主要是在认真审阅项目结题报告的基础上,听取各项目负责人的汇报与答辩,综合评价其研究完成情况,经评议和无记名投票形式给出相应的评审结果。评审结果分为三类,其一为通过验收鉴定,其二为予以结题,其三为不予结题。通过验收鉴定者除了划拨完其剩余经费外,还给予一定的工作量,其中省级教研项目给予200学时工作量,校级教研项目给予120学时工作量;予以结题者仅仅划拨完其剩余经费;不予结题者除了终止其剩余经费的划拨,两年内不再接受其负责人的教学研究项目立项申请。

自2004年以来,在对于申请结题验收的项目进行评审中,共有67项通过验收鉴定,79项予以结题,12项不予结题。

对于参加中期检查的项目,评审小组主要是在认真审阅项目中期检查报告的基础上,给出相应的评审结果。评审结果分为两类,其一为通过中期检查,其二为不通过中期检查。通过者划拨其第二批经费,不通过者将顺延至下次检查,不予以划拨第二批经费。

三、做好教学研究成果奖励与应用工作是保障研究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进行教学成果申报与评奖工作的同时,努力完善校内的教学成果评奖制度。根据教学研究项目的研究周期,学校每四年评选一次校级教学成果奖。凡是通过验收鉴定的教研成果,以及由本校教师任第一主编,公开出版且在教学中至少被两届学生使用过的教材,均可申报。申报材料包括申报表、成果鉴定证书、总结报告和相应的背景材料。教务处组织学校教学委员会对申报成果进行认真研究,在成果主要完成人汇报、答辩的基础上,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评选。成果主要完成人的汇报采用PPT形式进行,着重介绍成果主要内容、创新点及应用情况。2004年我校评选出校级教学成果奖48项,其等奖5项,一等奖17项,二等奖26项。2008年我校评选出校级教学成果奖57项,其等奖6项,一等奖22项,二等奖29项。

教学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是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有了这一环节,教学研究才能真正起到推动教学质量上台阶的作用。我校校长张昌民教授主持完成的《多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09年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该成果探索出开展多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进入教育理念、进入人才培养方案、进入教学实践过程、进入教学管理的指导思想,构建了以建立“校企”、“校地”合作组织为纽带,以落实“四进入”为基础,以互惠双赢为杠杆,以基地建设为保障,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的多学科产学研合作教育运行机制,从思想观念、制度建设上保证合作教育顺利实施,达到了合作教育互惠双赢的目的,实现了合作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务处处长张光明教授主持完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2005年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该成果构建了完善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形成了与政策和制度配套的激励机制、督导机制、信息反馈机制和毕业生质量调查与监测的跟踪机制。以该成果为指导,学校构建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建立。

建立并完善高校教学研究质量保障体系,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保证教学研究质量的重要举措。长江大学在今后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将继续从抓立项、过程管理、成果推广方面加大管理力度,不断提高教学研究质量。

参考文献:

[1]余谨.教学研究课题立项的思考[J].广西高教研究,1996,(2).

[2]李复政.加强教学研究成果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1,(2).

第4篇

一、高校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现状分析

当前,高校教育科研课题来源有四类,一是国家级和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二是教育部和各省教育厅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三是各高等教育学会的教育科研项目,四是学校立项的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规划课题以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重视基础研究,推动理论创新,加强应用研究,增强教育研究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开发研究,加强研究成果的转化[4]。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着眼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特别注重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研究。各高等教育学会的教育科研项目,主要是凭借学会优势,建立短周期的课题平台,以本区(领)域的教育改革重点为主。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足学校,以学校急需研究和重点解决的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提高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质量,与研究机构对高等教育科研的组织和管理紧密相关。高等教育科研的组织和管理主要包括方向管理,机构与队伍管理,选题与成果管理,信息与情报管理,学会管理,刊物管理,中外高教研究的比较、鉴别与借鉴等[5]。我国目前的教育科研管理机构主要包括教育部高教司,各省教育厅高教处,全国及各省的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各高等教育学会,各高校的科研处、教务处或高教所。以湖南农业大学的教育科研课题管理为例,湖南农业大学的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归学校教务处统一负责。除各高教学会立项的课题教务处不参与管理外,对于其它类别的课题主要有两种管理方式:在规划课题和省教育厅的教改课题的管理上,教务处主要是上级课题管理部门的协作者,负责文件的上传下达,报送课题相关材料;在校级教改课题管理上,作为管理者,负责课题指南拟定、下文、组织评审、立项、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等全流程的管理。不论是作为协作者还是管理者,高校在整个教育科研课题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课题成果转化管理亟待加强

随着高校教学质量工程的实施,各有关部门加强了对高校教育教学研究的投入,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课题的立项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为加强对这些课题的管理,许多高校都出台了专门的文件。但这些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尤其是课题成果转化管理这一环节还存在很多问题。湖南农业大学早在2000年就制定了《湖南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并于2006年再次修订,对各类教育研究项目的申报、评审、管理,结题与鉴定,经费管理办法等作了进一步完善。这对于加强学校课题管理的规范性有着重要且有效的指导意义。但是,所修订的《湖南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中包含附则在内的7章共30条的管理条例里,没有专门涉及课题成果应用与转化的管理办法。这就导致课题结题就基本上意味着研究的结束,后续研究和成果的推广及应用较少,很多研究成果只是些文字材料,未真正转化成现实的教育力。虽然教育科研项目在转化成教育生产力上有较长的时滞性,且对教育政策环境也有一定的要求,但为研究成果寻求更多的转化机会应该是课题主持人重点考虑的问题,为课题创造更好的转化环境也是课题管理者应尽的义务。

(二)课题管理单位工作热情不高

当前,各高校十分重视科研工作,将其视为学校声誉和发展的中心工作之一。高校不仅成立专门的科学研究管理部门,而且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科学研究管理制度。可以说,绝大多数高校对科学研究工作是积极主动的,但是对教育科研则另当别论。高校一般没有将教育科研归属于科研管理部门管理,而是归属教务管理部门管理。教务管理部门的中心工作是教学管理,教育科研工作因此常常被边缘化。目前《湖南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学校教育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与学院分管教学的院长负责领导,教务处负责日常管理;省级规划课题由省规划办管理,教务处协助;国家级课题由教育部或国家级相关单位管理,主要由课题主持人与所立项课题的管理单位直接联系,教务处基本上只保存最后的材料;在省教育厅立项的课题管理上,开题与结题由教育厅统一组织,教务处只负责转发文件,报送材料。因此,在国家级和省级教育科研课题管理上,教务处扮演的只是一个中间人的角色,成了发文单位、材料保管单位和组织评审单位。在校级教改课题管理上,教务处作为主要的管理单位,对于课题研究过程的检查力度不够,除一次中期检查外,很少与分管教学和科研的副院长交流各院教改课题的进展情况以及各院对于教改课题的支持情况等。课题管理上的不主动导致做课题成了课题主持人一个人的事,使课题质量受到影响,于教学改革,于教师自身发展,于学科教学团队的建设,于学校发展都不利。

(三)课题结题质量不易衡量

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表现形式特殊,最常见的形式是论文、著作,也有心得、建议、评论等,或是成果在教育制度、条例中体现。而且教育科学研究对象比较复杂,其研究成果未必能获得揭示事物规律的结论,即使有结论,又因教育本身的迟效性,其社会效果的显现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结题质量不易衡量。目前,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材料包括文字材料、音像材料、PPT课件和师生做课题期间的纪实材料(如学生所发表的论文,实地考察的纪实照片与记录)等,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文字材料中以课题主持人及参与者发表的论文为主,也有著作或论文集,还有少量调查报告形式的材料。各种结题材料装订成附件,厚厚的一本,但体现课题研究过程的材料很少,反映课题推广效果的材料很少,尤其是反映学生对课题中所涉及的教学改革的反馈的材料很少。因此,一般来说,课题只要能通过中期检查,结题前能发表一定数量论文,就基本上能过关,至于课题是不是对促进学校办学或学科或某门课程的质量提高真正起到了作用,课题管理者和专家仅凭借的数量和级别,以及少量的反映实效的材料,难以客观衡量结题质量。

二、改进高校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课题管理部门的成果转化职能

教育科研要同教育实践相结合,教育科研成果必须转化成现实的“教育力”,才是教育科研的真正目的和归宿。第一,鼓励、支持项目研究与外校的合作。从湖南农业大学2000年以来教学改革课题参与人的单位可以看出,课题的完成人基本上以各院的教师为主,与外院或外校合作的极少。立足本校,联合外校和外企一起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不仅能拓展教育研究的视野,而且更利于教育改革的创新和成果的推广。第二,定期召开教育科研成果汇报会。成果汇报会分为院一级的和校一级的。院级的成果汇报会主要在校级成果奖评审前,由各院教务办公室组织相关专家、学生和同行参加。这也是学校进行教学成果奖评审的前奏,既可以避免评审中专家因时间不允许而无法详细阅读上报材料影响最终成果的评定,又可以及时指出汇报成果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为以后研究的开展指明方向,提高结题质量,同时还可以在无形中消减教师们对成果奖评审中的种种疑虑。校级的成果汇报会由教务处主办,报告会时间可在每年度校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会后,请所有获得一等奖的教学成果奖主持人或相关人员向全校师生汇报其成果。成果汇报会不仅是检验成果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为各院教师相互学习、改进教学提供了机会,有利于推动教育科研成果的应用。

(二)整合教学资源,加强教育科研课题合作

严格意义上来说,教学成果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教育科研课题,而是多个相关课题的整合,以更好地促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发挥,整体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教育科研的后续能量。湖南农业大学于2009年对17个实体性的二级学院下的一百多个基层学术组织进行了优化设计,将之前的“系、教研室、实验室、研究所、研究中心、实验中心、研究基地、实验教学科研中心、专业(课程)小组、基地管理中心、实验室管理中心”以专业或课程群为依据成立“系”,各院再另设一综合性的实践教学中心,并在《湖南农业大学教学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各基层组织应根据专业与课程群特点,结合教学改革规划,组织教师申报教学研究课题。基层组织的优化为促进各院各系之间的沟通、交流、合作,形成教学研究的合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为更好地整合教学资源,在课题申报前实行分块申报。即在课题申报中,分教师个人申报课题和团体合作课题。在省级、国家级课题申报通知下来后,教务处应及时要求各院组织学科带头人进行会议讨论,根据各院实际情况,向教务处告知其申报意向;教务处在汇总各院意向后,作出初步分析,再次召开各院院长,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分管副院长会议,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对申报项目进行整合,形成各院在教育科研上的互动合作。在校级教改课题的申报上,教务处应该结合教育部、省教育厅的立项指南,结合本校的发展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课题指南,正确引导课题的申报,调控好教改方向。校级校改课题分重大课题和一般课题两类。重大课题以团队名义或单位名义申报,一般课题以个人名义申报。重大课题依据实际需要加大资助力度,鼓励跨学科、跨部门的合作研究,鼓励教育理论工作者针对教育教学实践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专业引领与智慧共享的“对话”,形成教育理论者与实践者真正协作性的“研究共同体”,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者的共同发展[4]。教育科研项目申报成功后,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团体合作申报项目的主持人所在的学院或领头的学院应为参与课题研究的各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负责。这种合作不仅是分管科研的院长们之间的合作,还要加强同一级学科下的科研合作,以学院老师的微观研究为基础,提升教育科研层次,最大程度上利用各研究成果,以提高教学改革实效。教改课题的管理不仅是教务处的事,同时也是各教研室的日常工作之一。教研室主任有责任重点掌握本教研室教师的教改情况以及粗略了解本院其他教研室教师的教改情况,为教师们的教育科研整合提供切实服务。

第5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中国残联办公厅、全国老龄委办公室近日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中期检查工作的通知》(建办标函[2008]8l6号),决定对“十一五”期间100个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进行中期检查,并对检查的主要内容、检查方式、检查时间、检查的基本要求等提出了明确要求。20*年3月将对我省武汉、襄樊、宜昌、黄石市创建全国无障碍城市建设情况进行抽查,为认真做好迎检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创建城市政府要高度重视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中期检查,并由政府有关领导牵头,加强组织领导,切实采取措施,充分发挥无障碍建设领导小组的综合协调作用。要把创建全国无障碍城市建设工作作为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抓紧抓好。创建城市的迎检工作由市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建设、民政、残联、老龄办等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做好本部门的准备工作,并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本市的迎检工作。

二、创建城市要认真做好迎检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在20*年1至2月期间,各创建城市建设、民政、残联、老龄办等部门要对本系统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一次培训,全面掌握检查内容和《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工作标准》要求,认真准备本市无障碍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及相关文件资料,对无障碍建设要有量化指标,填写《湖北省创建全国无障碍城市建设情况一览表》(详见附件2),实事求是地反映本市创建全国无障碍城市建设的发展现状。

第6篇

大家好!

今天我坐在这里为大家汇报工作,感到很荣幸。

教务处的工作是平凡的。一年来,我们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东西,有的只是点点滴滴的琐碎。

下面,我作为教导处主任向各位作工作汇报。我的汇报共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教导处的工作开展情况,二是教导处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下阶段工作设想。

一、关注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负责。

从我进入逄山中学的第一天起,我就严格要求自己的举止行为必须规范,因为自己是学生和老师们的先行者,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他们。我要成为他们的表率,对他们负责。一年来,我和学生老师之间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我非常尊重信任学生,关心热爱学生,只要是学生无论表现好坏,我都一视同仁。对性格孤僻的学生,给予更多的热情帮助,用自己的品行感化他们,使他们恢复自信,走出自我评价的误区。

二、锤炼业务,对工作负责。

就职之后,我认真向校长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管理理念;向老教师学习,学习他们老骥明知夕阳短,不需扬鞭自奋蹄的工作精神;向年轻教师学习,学习他们锐意进取的精神。在工作中能和老师们坦诚步公,大胆探索,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教学中和老师们

一起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从每个教学环节入手,大胆进行改革创新。同时,还充分地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让更多的年轻教师参与到教学研讨活动中来,增强了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三、加强服务意识,对学校负责。

首先作为教导主任,我能正确定位,牢固树立两种意识,努力做好校长的助手。

1、重视合作意识。作为一名中层领导,必须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晓",起桥梁沟通作用。因此,我正确认识自我,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顾全大局,融合群体、择善而从,在管理中形成合力。

2、突出服务意识。教学是服务,管理更是服务。教导处的工作是琐碎而繁杂的。半年来,我在工作中能以大局出发,为教师着想,争取更多的机会让老师们外出学习充电,不断提高老师们的业务水平。

其次,积极协调好教导处的其他成员,努力做好业务范围内的各方面工作。

1、在校长的指导下,和教导处的其他成员研讨,制订好学校的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使学校的教学工作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2、制订好教导工作方面的有关规章制度和检查考核制度。做好教学工作的常规检查,期中期末检测工作,为学校考评教师提供依据。

3、组织、指导、审查各年级教育活动计划,各教研组教学教研,领导和指导教研组工作。

第一:工作中的不足。

1、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不够,方法过于简单。

2、工作方法陈旧,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下阶段教导处工作设想。

1、完善常规工作,保证教学质量及年终督导的评估。

2、加强毕业班的教育教学管理,认真抓好毕业班的授课、备考复习、水平测试等系列教学工作。把初三教学作为重中之中。狠抓教学质量,让当地人民认可我校教育教学工作。

3、进一步做好控辍工作,做到一个也不能少。各位领导、老师们,教务处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任何工作不能出错,任何差错都会影响全局,因而我们总是很小心的在做那点事,我们的工作目标是不出差错的基础上力争做好。

最后,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抒写我校教学工作的新篇章!

第7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以区教研计划、开发区幼教集团及蔚斗分园本学期教研工作要点为指南,结合本园实际,以常规工作、梯队格局、特色研讨等为抓手,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工作,为推进园本教研的创设及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条件。

二、情况分析

1.本学期新增加两位顶岗教师,阅历浅,经验不足,需要骨干教师的引领及师傅的时刻指导,使她们尽快适应教师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师队伍中。

2.年级组学习的内容系统性不够强,随意性大,缺乏延续性,学习实效不大。

3.集体备课策划案异曲同工,极其简单,实际操作性不强,而且策划案仅仅针对的是所执教的教学活动,没有相关理论的学习,研讨比较片面性。

三、目标及具体措施

重点目标1:积极落实教学常规工作,努力彰显教师魅力

重点目标2:深入推进园本教研开展,有效提高研讨成果

重点目标3:以年级组长竞聘为契机,推进教师的竞争意识

重点目标4:重视大型活动的策划,运筹帷幄,争取佳绩

具体工作:

1.五一社区演出

"五一"社区演出活动是我们蔚斗分园的常规活动,本学期也不例外。我们在遵循一台节目、一次展示的原则上,会出台细致的策划案,在保证节目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这次的展示活动中,幼儿、教师同台献艺,展现我们分园的魅力。

2.大班毕业汇报演出

虽说大班毕业汇报演出也是常规活动,但我们还是会认真策划这次演出,让每个幼儿都有登台献艺的机会,展现他们这几年在幼儿园的收获,并让孩子和家长都对这次活动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感怀我们的幼儿园,记住我们的老师。

四、月工作安排:

二月:

1.班级环境整理,确定班级特色

2.课程表、周计划表调整

3.3号楼整体环境策划

三月:

1.班级区域创设

2.3号楼整体环境布置

3.大班教师幼小衔接会议

4.年级组长竞聘活动

5.社区展示活动策划

6.精品课磨课

四月:

1.自然角创设情况检查、指导

2.社区演出准备、排练

3.春游、扫墓活动

4.师徒结对活动中期交流

5.家长开放日活动

6.好书交流会

五月:

1.社区演出、美术展示活动

2.期中开课

3.园本教研研讨

4.社区亲子活动

5.主题墙创设情况检查、交流

六月:

1.参观小学

2.大班寄宿生活体验

3.年级组教研活动展示

4.幼儿发展评估

第8篇

一、思想上

在思想上,坚决拥护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党性。作为一名*******,要以身作则,为广大师生做好服务工作。

二、主要工作实绩,今年担任的行政职务是教务科研处副处长(主管学校科研工作)和创建工作。

1、组织了骨干教师指导下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和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赴xxxx考察汇报课,带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进行教学改革。

2、负责xx县片区招生工作,超额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

3、负责成功申报了1个省级精品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程、4个省级专业带头人。

4、负责成功申报了3个市级重点项目。

第9篇

关键词:高职 教师 下厂实践 建设机制

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文要求:“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在此基础上我院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也提出相应具体目标: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职教发展内涵,配套了相关的政策安排专业教师下厂实践,从事生产管理、技术研发、实际生产等工作,让教师先在“做中学”,再在“做中教”[1];下厂实践实训,多以现场操作、跟班作业、专项课题研究的方式,切实夯实专业教师的理论基础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从而使教师了解企业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要求,明确专业技能培训的方向,更好的适应职业学校技能培训和实践指导工作,更好的服务于社会。要求教师通过实践锻炼,切实加深对工厂的认知,丰富教学实例,培养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使得教师对今后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更加贴近企业需要,从而打造一支“一专多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1.高职院校下厂实践的目的

实行高职院校教师下厂实践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是切实为了培养双师型素质的教学队伍,打造能够切实提高毕业生质量的教学团队服务的。

1.1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教师下厂实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质量水平,提升学生在未来职场的竞争力。学生进入社会后,要想能够尽快适应当前的工作状况,就需要在学校期间进行下厂锻炼,带着学校里面没有理解与解决的问题进行企业。当面对企业的具体情况时,学生需要的不是课堂上空洞的知识,而是与企业实际有关的知识的学习,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在学校学习期间,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1.2提高教师的双师型素质

在传授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地位尤为重要。为了增强学生在面对企业实际问题的时候有一个客观、实际、有效的解决方案,就需要教师传授这些方面的相关知识。而大多数教师是由学校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学校里来的,没有企业接触的实际经历,也就无法找到企业面临的具体问题,这就促使学校的教师能够走出校园,走进企业,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接触,找到企业面对的实际情况,再将这些内容转化为知识传授给学生,避免脱离实际,讲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这些都促使教师能够既掌握理论知识,又掌握企业生产一线的情况,提高教师的双师型素质[2]。

1.3提高教师队伍的企业服务能力

在提高教师双师型素质的同时,为了更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3],提高为企业的服务能力,就需要教师与企业进行更为广泛的接触,从企业中找题目,提高教师的企业服务能力,同时,将企业的题目也落实到教学中去,开展以企业的实际问题为驱动的项目化教学过程改革。

2.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充分意识到派遣教师下厂实践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现教师下厂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2.1现阶段的下厂实践流于形势

在现阶段,教师的下厂实践流于形势。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把下厂实践作为锻炼自己能力的一个方面来培养,而是把其作为一个学校的一个优惠政策,作为一个放松自己的机会,没有把这部分时间进行充分的利用。另一个流于形势的表现是对教师的下厂实践,学校没有详细的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这就导致了教师在下厂实践过程中没有约束,也就没有办法把美好的设想实现。

2.2现阶段的下厂实践疏于协调

导致下厂实践流于形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在与企业进行联系的时候,普遍感到无法沟通。由于平时教师与企业的沟通较少,而教师下厂实践,又会引来企业对自己知识产权的担忧,唯恐教师会将企业的核心技术拿走,不能充分信任教师;而教师又拿不出让企业在这方面放心的证据。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协调教师与企业的关系,就需要学校层面出面沟通,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协调教师与企业的相互信任,把教师的下厂实践工作落到实处,也能为企业带来效益。

2.3现阶段的下厂实践岗位重复

在现阶段的教师下厂实践中,企业出于技术保密等的考虑,能够提

给教师实践的岗位较少,使教师在下厂实践过程中不能实现自己下厂的目的,不能充分提供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而且,教师也无法直接参与企业相关新品研发、工艺改造、项目申报等实践岗位。这样,教师下厂实践的岗位重复较多,在教师间互相交流的时候,能够学习到的知识就会少很多。

3.建立有效的下厂管理机制

为了能够解决现阶段教师下厂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需要学校与企业加强沟通与协调,为企业提供方便,也为教师创造更多实践的岗位。这样,建立一套有效的下厂管理机制就显得非常必要。在建立下厂管理机制时,可以从下厂实践的过程进行考虑。

3.1下厂前期的准备工作

为了能够有效安排教师下厂实践锻炼,就需要在下厂前期,由学院出面与企业进行积极协调、沟通,确定教师下厂锻炼的岗位、日期及在企业中的管理的方式。在充分沟通协调的基础上,与企业鉴定下厂实践合同,委派教师到企业指定的工作岗位上实习、锻炼半年到一年。为了能够给教师以紧迫感与压力感,在教师下厂时,也要与教师签订合同,给教师在下厂锻炼的课题,使教师带着课题下厂,在下厂实践期间,完成下厂时带到单位的课题。

3.2下厂中期的检查

在委派教师下厂期间,为了切实保证教师下厂实践锻炼的效果,应该采取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检查教师的下厂实践过程,采取抽查与固定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在下厂过程中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考勤等方面作出考核。二是在下厂实践中期,安排教师回校进行中期汇报,对下厂实践期间已经做过的工作与将来要进行的工作进行汇报。三是在下厂实践期间,要进行有效的中期评价,对教师已经做过的工作采取企业评价与学校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3下厂实践结束的验收

在下厂实践结束后,要验收的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考查教师下厂时所带的课题完成情况,要对教师下厂前对完成课题所提出的要求作出充分的展示。二是进行下厂实践汇报,对在下厂实践期间教师所做的工作进行充分回顾,并对自己所上专业课程进行思想的升华与内容的修正。三是为企业服务所做的努力,包括与企业鉴定科研服务,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等,在此基础上,达成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4.规范下厂考核机制

教师下厂实践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源于考核机制的不健全,建立一套下厂实践的考核机制可以有效解决下厂实践中的许多问题。在建立考核机制时,应该充分考虑教师的专业情况和企业提供的岗位情况,建立教师下厂期间的考勤考核机制,每月定期将考勤记录交回学校。对教师下厂期间的合同、汇报材料、课题等进行管理,对考核不过关的教师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

5.总结

教师下厂实践的过程是了解企业生产一线的过程,能够调整教师上课时的课堂教学思路,有效加强专业技能与知识的结合,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教师的业务水平都有极高的实践价值。建立一套规范的下厂实践管理机制,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力,提高教师的下厂实践效果。

基金项目: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院级教育研究立项课题“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下厂实践建设机制研究”(11jy035)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

[1]刘中良,姜自红.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赴企业锻炼的实践与思考[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04),14—15.

[2]王晓忠,沈加敏.浅析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性与专业性[j].职业教育研究.2011,(12),64—66.

[3]杨桦.关于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05),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