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时间:2022-03-16 06:04:15

导语:在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第1篇

>> 图书馆关怀农村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刻不容缓 农村文化生活现状分析 农村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 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与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 基于居家养老导向的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现状探究与分析 农村留守妇女生活现状研究 电力一线员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及对策 当代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与思考 当前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分析及对策 女性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研究 察布查尔县堆齐牛录乡堆齐牛录村农村文化生活现状调研 面向农村留守儿童的西部乡镇图书馆建设 农村学校撤并对农村妇女文化生活的影响 绍兴县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贵阳市农村留守妇女生活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丰富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基于留守儿童文化生活的农家书屋建设 文化生活 乡镇居民文化生活的统计调查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乡镇图书馆建设问题探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6]沈红梅,吴荇.长三角地区农村图书馆建设的历史经验及发展启示[J].图书馆建设,2008,(9):18.

[7]王坚方等.新农村建设:农民工信息能力弱势分析[A].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论文集(2006年卷)[C].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40.

[8]王子舟等.基层图书馆现状堪忧[N].光明日报,2005-12-24.

[9]陈锡文.国家打算花多少钱建设新农村[EB/OL].[2006

-03-01]..cn/GB/1037/4152917.

第2篇

一、活动主题:

宣传荣辱共建和谐崇尚科学重视实践

深入企业了解社会体会亲情完善自我

二、主要内容:

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要充分发挥我系学科、专业和人才优势,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以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为主,我系学生在家乡就近就便参加分组进行以下社会实践活动:,

(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全国各地农村区域经济、社会、科技和文化的发展状况,进一步加强聊学院与地方的科技合作和人才交流,开展聊学院寒假大学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实践活动,形成书面调查报告,并结合此次调研成果开展关于乡情调查的主题征文活动,并进行表彰。

(二)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竭诚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大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我系学生可利用返乡机会,自主进入企事业单位进行就业见习和社会调查等活动,增加大学生职业体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三)广泛开展服务当地经济文化建设活动。我系(青年学生应主动承担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进一步解放思想,勇敢面对挑战,把服务地方作为每一位学子的义务和责任,充分发挥我系专业学科和创新人才优势,积极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掀起青年学生广泛开展服务当地经济文化建设热潮。要围绕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奋斗目标,立足山东,辐射全国,积极为当地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献言献策,要深入调查研究,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开展广泛深入我为家乡献力量的社会调查、主题征文活动,并进行表彰。

(四)以感恩伴我成长,孝心回馈父母为主题的体会亲情实践活动和真情送万家志愿服务活动。全系学生要合理安排寒期生活,为父母及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开展家庭亲情教育、礼仪教育活动,学会一项家务小技能,为父母减一分辛劳,添一分惬意,送一分亲情,做快乐的、有责任的家庭成员。也可深入开展真情济困进万家活动。每位经法系学生在春节期间自行组队集中开展真情济困进万家活动,为人民群众和广大青年,特别是下岗失业青年、贫困学生、农村贫困青年、残疾青年等有特殊困难的青年群体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办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办团组织的关心和帮助送到他们的心坎上,不断提高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能力。要从困难群众的实际出发,积极深入广大农村和城市社区开展真情送万家志愿服务活动。

三、活动方式

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采取点面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就近就便。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原则上要就近就便,我系学生在学校周边、学生家庭所在地开展活动。

您可以访问第一()查看更多与本文《年学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计划》相关的文章

2、重点组队。结合实际情况组队,在各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我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修养优势,深入基层形成示范带头作用。

四、实施步骤

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和动员阶段。

年1月中旬至年1月下旬,我系从整体上对本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布置和安排,积极动员广大学生投身于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对我系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意义的宣传教育。

2、具体实施阶段。

年2月上旬至2月下旬,各社会实践个人、团(队)要按照我系的要求,积极争取企事业单位的支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力求务实创新,出成果出效益,同时加强实践活动的新闻报道,提高社会效应。

3、总结表彰阶段。

年3月初,我系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情况进行总结,并于下学期开学后3月10日前将调查报告和实践个人、团(队)总结材料报系团总支,对本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团(队)、优秀个人和优秀成果进行表彰。

五(、相关要求

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是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我系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抓紧抓好。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在我系团总支、学生会的领导下,切实把今年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有计划、有动员、有指导,有考评。

(二)突出重点,讲求实效。今年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坚持就近就便的原则,从实际出发,保证活动轰轰烈烈、扎扎实实。

(三)创造条件,提供保障。我系各地区的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要突出重点,精心组织,组织动员学生参与活动。

第3篇

2.对口援疆政策的法治化研究熊文钊,田艳,XIONGWenzhao,TIANYan

3.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公共事业发展的基本经验及新构想杜孝珍,DUXiaozhen

4.关于促进新疆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思考中小企业发展调研组,ResearchTeamofSmallandMediumEnterprises

5.吉尔吉斯斯坦国家政权建设存在的问题——从国家政权建设看吉尔吉斯斯坦政局丁志刚,董洪乐,DINGZhigang,DONGHongle

6.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支尔格:阿富汗解决重大问题的传统社会组织蒲瑶,PUYao

7.金融危机对乌兹别克斯坦经济的影响及遏制对策依马木阿吉·艾比布拉,阿布来提·麦麦提,Yimamuaji·Aibibula,Abulaiti·Maimaiti

8.论新疆农业经纪人问题李全胜,黄一超,LIQuansheng,HUANGYichao

9.俄罗斯人口危机视阈下的人口结构分析彭文进,PENGWenjin

10.科学无神论及其社会职责杜继文,DUJiwen

11.简评美国《1998年国际宗教自由法案》习五一,XIWuyi

12.基于反思的新疆中小学校长领导力提升研究李志英,翟伟,LIZhiying,ZHAIWei

13.新疆高校少数民族英语学习者的口语策略研究麦丽哈巴·奥兰,胡燕花,MailihabaAolan,HuYanhua

14.中亚来华留学生的文化冲突与适应范祖奎,胡炯梅,FANZukui,HUJiongmei

15.汗都春与曲子剧比较研究肖学俊,韩芸霞,XIAOXuejun,HANYunxia

16.中国新疆塔塔尔族民歌之存现及其原因探析崔斌,王建朝,CUIBing,WANGJianchao

1.新疆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路径选择唐立久,TANGLijiu

2.新疆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关系探讨李金叶,LIJinye

3.低碳循环经济是新疆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王宁,WANGNing

4.中亚地缘政治现状分析(2008-2009)——相互交织的大小"博弈"潘志平,PANZhiping

5.中亚地区的能源"博弈"耶斯尔,YESi'er

6.中国与中亚国家参与周边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比较研究王海燕,WANGHaiyan

7.制定新疆反恐地方立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白莉,BAILi

8.从家庭继承方式看裕固族与哈萨克族文化差异林红,LINHong

9.前秦与西域东部关系考李方,LIFang

10.伊犁将军西域诗论星汉,XINGHan

11.胡语文献涉"龙"诸名考辨洪勇明,HONGYongming

12.论新疆传统地毯的传承保护与创新董馥伊,DONGFuyi

13.论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对国家通用语言的认同——从新疆少数民族民考民学生参加普通话测试现象谈起周珊,ZHOUShan

14.新疆区内初中班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新疆石河子市师范学校为例赵霞,ZHAOXia

15.论博客应用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魏小芹,WEIXiaoqin

1.双语教育政策新动向——以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为例周庆生

2.关于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几点思考马戎

3.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关于学术道德与诚信问题的探讨姚申

4.学术期刊的失范问题刘曙光

5.学术中的浮士德与墨菲斯特——对近年来学术失范问题的反思张春梅

6.国际合作打击""策略探析顾华详

7.美国"阿富巴"新战略及对我国西部安全局势的影响朱正安,蒋建华,王双

8.美俄中亚战略研究——基于中国的视角秦放鸣,孙庆刚

9.基督教伦理对新疆"两教"信众的影响李建生

10.论兰巴尼派对近现代维吾尔族依禅派的影响艾合买提江·艾山

11.论民族教育思想李建军,张国强

12.新疆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现状与对策新疆教育实习基地调研组

13.新疆学前双语教师教学技能现状分析与对策——以乌鲁木齐红旗幼儿园为例孙明霞

14.佛教传入龟兹时间考霍旭初

15.试论新疆地区的密教信仰——以千手观音图像为例李翎

16.山东兖州兴隆塔地宫出土遗物与新疆于阗佛教关系考贾应逸

17.唐代安西都护府渭干河西岸遗址群的调查与研究邢春林

18.新发现的塔什库尔干河谷大像窟相关问题解析王征

1."内亚"历史文化特征与中亚多国博弈态势潘志平

2.高校稳定形势分析及对策思考申建华

3.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对乌鲁木齐"7·5"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的反思阿巴拜克·阿布来提

4.西北边疆民族地区抵御宗教向学校渗透的相关思考宋新伟

5.新疆城乡一体化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出路新疆新农村文化发展调研组,ResearchTeamofXinjiangNew-CountrysideCulturalDevelopment

6.民族地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陈宏,CHENHong

7.新疆生态环境与人口因素影响研究李小平,LIXiaoping

8.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导作用刍议——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张秀红,ZHANGXiuhong

9.高校培养大学精神的路径探究李放滔,张旭辉,马志强,LIFangtao,ZHANGXuhui,MAZhiqiang

10.新疆高校新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实证研究卓云莹,孙秀玲,ZHUOYunying,SUNXiuling

11.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特点及其反思方晓华,FANGXiaohua

12.和田地区维吾尔族学前儿童汉语学习兴趣研究王阿舒,汤允凤,WANGAshu,TANGYunfeng

13.师范院校在新疆南部少数民族地区实习支教调查报告韩光明,徐可,王晓峰,HANGuangming,XUKe,WANGXiaofeng

14.文化概念的考证与辨析蔡红生,CAIHongsheng

15.多元与融汇:新疆文化的恒久符号张洋,ZHANGYang

16.新疆多元文化与双语的融摄刘明,LIUMing

17.从服饰看维吾尔族审美的大众化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陈国栋,CHENGuodong

18.论昙曜五窟佛造像的衣线美刘文东,LIUWendong

19.制丝竹律准定金石声均——简述"中国民族乐器音响标准库"建设的目的和意义付晓东,FUXiaodong

20.关于龟兹供养人像的考察(下)——以克孜尔供养人像为中心展开中川原育子,彭杰,NakagawaraIkuko,PENGJie

21.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调查报告李珂,LIKe

22.道歉寒暄礼貌——汉语书信启辞中道歉语形式与功能研究曹湘洪,CAOXianghong

23.从叙述视角管窥《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葛苑菲,GEYuanfei

6.南疆三地州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题研究报告新疆大学南疆教育专题组,ResearchTeamofSouthernXinjiangEducationalDevelopmentinXinjiangUniversity

7.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途径与方法探索何峰,HEFeng

8.国内乌孜别克族研究概述熊坤新,张少云,XIONGKunxin,ZHANGShaoyun

9.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田慧,TIANHui

10.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任新丽,RENXinli

11.论所有权保留的法律性质及其制度价值王燕,WANGYan

12.中亚地区经济特点及与世界经济的比较研究吴宏伟,于树一,WUHongwei,YUShuyi

13.新疆大企业大集团战略与中亚经济合作蒋新卫,JIANGXinwei

第4篇

全能激活教育法研究

有效教学行为:促进学生课堂有效学习的条件

情境脉络互动背景下教学有效性的新阐释

探求有效理答 走向高效课堂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策略的优化

教师课堂控制情境下的师生互动

提高小学生研讨交流参与率的策略研究

基于生命成长的优效阅读教学策略

在诵读中培养语感

新课程理念下对语文标准答案的审视

初中学生数学自主探究能力的评价

小学低段数学课内阅读习惯的培养

改变当前英语作业设计的有效对策

“英语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模式探讨

英语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

县域内影响教师合理有序流动的因素及其对策研究——基于教育均衡发展视角

农村学校教师文化的现时缺失与建设取向

论农村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与追寻

“五严”背景下中学教学常规管理现状调研与工作改进

以人为本 提高校本培训实效

美国“竞争卓越”政策中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探析

美国体育教学中大班教学策略及启示

点燃小学生写作的激情

英语教学中应用心理学的艺术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家庭教育也要“为人师表”

为学生架起通向成功的桥梁——学校社团建设之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发

开展感恩教育 打造和谐校园文化——县域推进感恩教育主题活动的实践探索

自我策划教育校本实践研究

课程发展保障机制的三个层面

“小学饮食营养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基于三元智力理论的PBL模式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体系构建

三维目标须以“单元化研究型教学”来落实

认识学生与构建教学策略

汉语文化思维方式对语文课程改革的诉求

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日常作文评价标准的思考

例谈作文评改中的“对话”策略

智慧理答 演绎精彩

在有序的活动指导中实现有效数学教学

关注动态生成 提升课堂效率——初中数学动态生成教学模式研究

高中英语有效学习的非语言因素略析

英语教科书在中西文化交融上的应然性与实然性分析

英语课堂教学中词汇教学策略应用

传承海洋文化 渔歌唱进课堂

趣·知·思·生——有感于谢烨老师的“卡通宝宝”教学

教师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循证方法的应用

师生共享——新课程实践的追求

吉林省青少年网络使用与网络成瘾的调查报告

吉林省小学生网络使用的城乡差异调查

城市中学生网络行为自我调控水平调查

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小学社会学科校本课程开发

中学生“中性化”现象探析

儿童性别角色发展及对教育的启示

动态生成性教学中教师引领的策略

现象学在教学中的运用——优秀教师教学案例透视

小学生想象作文的训练方法与技巧

“反思作文”训练方法探析

论小学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活动

抓住生成 留住意外 共享精彩——构建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

数学后进生作业的批改策略

我国中学物理教学方法改革趋势初探

以典型例题为主线的高三化学总复习课堂模式探究

历史教学:国际文化理解教育的“信使”——国际视野下的历史教学社会功能的实践与探究

科学发展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

让历史“鲜活”起来

中学地理新课程实施中的国际理解教育

中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培养策略

初中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农村学生学习困境分析

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家校合作教育模式探索

校园文化建设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城乡教育统筹背景下重庆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

反思合作引领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5篇

关键词:班级文化;阅读;文化建设

书籍是智慧的宝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积累的黄金时期,创设以“书香永恒”为主题,有意识地建构书香特色班级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让学生倾心于书香,醉心于书海,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势在必行。

一、营造“书香”班级环境文化

环境育人的作用不可小视,构建“书香永恒”特色班,首先要优化阅读环境,把阅读与班级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1.“书香永恒”――文化牌。教室门口高高悬挂着我们班的阅读文化牌,只要一抬头大家就可以看到它。这块阅读文化牌是经过大家智慧探讨最后共同制定的,内容涵盖了以阅读为主题的班级名称:书香永恒班;班级读书口号:最是书香能致远 腹有诗书气自华;班级读书目标: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促进班级文化建设。

2.“书虫乐园”――图书角。我们教室里还有一个阅读小天地――班级图书角,大家都说这是我们的“书虫乐园”。为了完善“书虫乐园”的数量和种类,一部分是学生从家里带来自己喜爱的图书,一部分是以班级为单位向学校图书馆定期更换与借阅的图书;为了更好保护图书,我们还成立了“班级图书管委会”,指定专人管理。和同学交换阅读、定期更换,开展“图书漂流”活动,让他们随时都能有书读,随时都可以尽情品味书香,整个教室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读书氛围。

3.“小荷广角”――展示栏。为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充分利用课前的一两分钟,进行“课前一吟”活动,学生依着学号,诵古诗、背儿歌、讲小故事等。利用黑板,开辟了“积少成多”栏,分小组展示大家精心搜集的“每周一诗”、“每日一句”、 “每日好词”,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不定期推出“好书推荐”“读书感言”“图书信息窗”等,让大家分享读书的收获和快乐。

4.“快乐驿站”――背景墙。班级是学生每天生活时间最长的场所,教室里任何一处的布置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室两侧的墙壁上张贴着学生亲手书写的读书名言:“呼吸书香,与大师对话;遨游书海,与经典为友”;教室四周的墙壁上张贴着名人读书格言,如“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等,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背诵名人名言,学习他们的读书方法,感受他们刻苦读书的精神。整个班级环境给人意清新淡雅、充满书卷味的视觉和心灵的双重享受。

二、构建“书香”班级制度文化

陶行知说:“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培养学生的自觉行动,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需要有规范的制度做保障,“书香”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特色文化的重要内容,通过制定和执行,可以提高学生养成自觉的阅读习惯。

1.阅读时间我安排――享受阅读时光。我倡导“晨诵、午读、暮思”的新教育阅读模式,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读书时间,制定读书计划,并长期坚持。早上利用晨读15分钟,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呼吸着校园里的新鲜空气,个性化的大声诵读古诗文和经典美文;中午,适当休息之后,在安静的教室里,默读经典名篇;傍晚回家,在温馨舒适的环境里,与父母一起亲子共读半小时。

2.阅读内容我选择――筛选阅读书目。小学生要有选择的读书,那就要: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因此我会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向他们介绍经典文学作品以及优秀杂志。“儿童文学”引领学生走上充满鸟语花香的书香之路;《我们爱科学》、《儿童文学》等优秀少儿刊物,让他们在阅读中拓展视野、陶冶情操,提升素养。

3.阅读感悟我采撷――做好读书反馈。我一直倡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因此我为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精美的笔记本,要求每天都做读书摘记。内容包括摘抄好词佳句优美文段,仿写优美语段,并学着用三言两语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感悟或者心得,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每周对读书笔记进行版面设计,装饰美化。学生们经常因为共同喜爱某一本书或某一类书而结为知己,读书成为了他们高尚而坚定的情谊纽带。每月定期举行的读书笔记展评活动,更让大家认真做好每次摘记,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当然阅读反馈除摘记之外还可以有很多种形式,比如说读书小报、读书交流会等。

三、打造“书香”班级活动文化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点,因班级文化向校园、社区拓宽是完全顺理成章的事情。

1.评选书香学生及书香家庭。定期评选班级读书小明星、藏书大王等,在各评比鼓励下,让好书陪伴学生。藏书成为一种习惯,看书则是一种乐趣了。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后,就可以在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记忆中留下阅读给他们带来的五彩缤纷的童年。

提倡“亲子读书”。注重发挥家长的作用,使家长成为我班书香行动有力的支持者、直接参与者、建设者。家长督促孩子每天阅读课外书,并给予一定的指导。要求定期带孩子到新华书店去“同读一本书”。这样有了家长的参与,形成书香文化家校的互动,真正使书香文化成为孩子们生活的有机部分。

2.开展读书竞赛与交流。在营造好班级氛围的同时,把学生引导阅读道路上来。在班级氛围中,开辟的专栏用来展示学生特色、专长,通过平时开展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其次是定期开展围绕阅读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读书竞赛和交流可以督促孩子更好地融入阅读的环境,如经典诵读展示、赏诗会、故事会、演讲比赛、走进童话世界、科幻世界,动物知识探秘等,“好书推荐”活动,“诗配画”比赛,读书经验交流、调查报告、书签制作、小小报、读书征文比赛、报刊剪辑、“小荷尖尖DD学生优秀阅读报告展”等系列活动。

3.让班级文化走出教室。我们把孩子们读后感、读书笔记、手抄报等布置在橱窗里,在校园网上,给校园文化增添了勃勃生机,前来观看的孩子络绎不绝。无声的班级文化作品,拓宽了平行班级同学间的视野,悟出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道理。结合语文科写信要求,课内外结合构建书信班级文化,写信给见习老师,写信给自己最尊敬的人,写信给爸爸妈妈等活动。阅读的同时锻炼了写作。

英国哲学家留卡儿说:“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做为班主任,要顺应时势,加强班级管理,营造班级氛围,创新方式方法,让阅读成为一道亮丽的班级文化,让“悦读”成为学生一生的热爱。

参考文献:

第6篇

对于学校而言,对学生进行业余生活的研究和指导是我们学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课题,我们要为学生提供下述四方面科学合理的指导:

一、提高教师素质,构建正确的业余生活观

近年来,学校管理中普遍实行学生成长导师制度,开始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学生成长导师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精神生活与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使他们在学校学习和其他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每位教师都是导师,首先对自己的定位要把自己从学生的“学业教师”转变为“人生成长导师”,在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前提下,去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其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通过面对面的导育活动,使他们正确地认识自我、客观地看待他人、积极地处事,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这有利于城镇初中生树立自信心、克服消极的心态,以乐观向上的姿态有意义地生活。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要渗透对业余生活的指导。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还要对学生的业余生活规划进行正确的引导。如在周末完成了作业后,可以去和朋友们野餐,看一部有意义的电影,根据兴趣爱好发展一项特长(跳舞、弹钢琴、书法等),对于五一、十一、寒暑假这些长假的打算等。城镇初中生显然没有条件去参加夏令营,但是可以从实际出发到户外活动,接触一下大自然,写点日记、随笔,或是做些环保志愿活动等,在课上可以运用所学的词汇进行简单的描述,笔者认为教学中对初中学生业余生活的引导会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自己生活的合理规划。

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校是向青少年传播文化的主阵地,在学校教育中,学校教师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任,学生在这里接受系统的文化教育,获得长期积淀的人类文明。良好的校风、学风也是学生受教育的潜在途径,对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因此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要继续保持发扬良好的校风,从上到下加强作风建设,为人师表,加强学校管理。学校教师要认真备课,潜心育人,在教育工作中全身心投入,做学生喜欢和信任的老师,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现代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通过知识、情感与灵魂的交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教育中,教师教,学生学,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发挥,学习中缺少动力和激情;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使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出来,个性得到张扬,师生、生生互动,不仅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焕发出课堂的生命力,也使学生“动”了起来,真正体现了师生在教学中角色的转变。这能使初中生在课堂上找到自信心和自己的价值,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开展多样化的社团活动,搭建学生个性发展的舞台

学校在教学计划之外组织各种课外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兴趣小组和活动社团,参与各种文体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如学校成立合唱、舞蹈、书法、美术、器乐社团,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报名,由专职教师负责学生活动,并在学期结束进行成果展示,组织文艺汇演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断提高了审美情趣,塑造了自己的个性,在活动中又进一步地张扬个性,这也对学生业余生活内容的选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学校要注重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协调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养老院等社会资源向学生开放,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踏入社会、深入大自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可针对城镇和农村的生活用水状况、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废旧电池回收、农民种粮种菜使用农药情况等提出课题,指导学生成立实验小组,各小组从中选择一项作为活动内容进行研究,每组确定一名辅导教师,学期末每小组都写出相应的调查报告,进行交流分享。班主任要重视学生的实践作业,鼓励学生在做这项工作时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思考和感悟,使学生在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提升自身的素质、增长才干并促进全面发展。

此外,要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沟通,在教育上形成合力。可通过开设家长课程,让家长来学习有关孩子教育的先进理念和好的做法,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促进家长与教师之间、家长与家长间的交流和沟通,不断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业余生活的指导,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学生业余生活的指导达成同步教育。

参考文献

[1]杨晨 初中生闲暇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2]石伟丽 农村初中班级管理策略浅议[J].学周刊,2011,(7)。

[3]王丽 卢新华 浅谈新时期农村中学的班主任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2011,(13)。

第7篇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营造全民阅读氛围,吸引农民走进农家书屋,利用农家书屋,培养农民的阅读习惯,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农家书屋中农民的阅读状态是衡量农家建设实际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进行阅读状态调查有助于今后农家书屋工程的实施和完善。

为了使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更好地适应农村文化生活,了解农民对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需求、意见和利用情况。东海县图书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先后走访了苏北17个行政村,调查方式是直接走访农民群众和农家书屋,说明来意和目的,以无记名的方式填写调查表。整个调查基本在自然状态下进行,从回收率来看群众参与度不高,调查结果将与其他调查报告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分析。

一、基本调查情况

调查的主要对象是以农民群体,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同时也兼职从事过建筑、家政、餐饮、手工艺品加工、美容美发、出国劳务等职业。从年龄看,以青壮年居多,大部分被调查者的年龄集中在20―40岁(88.7%);从学历来看,京津沪和苏南地区农民文化程度高中以上占被调查人数的73.6%,苏北乡村农民文化素质高中以上占被调查人数的26.1%,文化素质相差很多。农民群众的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被调查者中大学本科18人、专科43人、高中(中专)136人、初中生189人、小学57人、文盲7人,初中以上学历占85.8%。为此,统计时把农民读者分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群体、初中文化程度和小学以下文化程度三个层次来分析。

1.农村读者对文献类型的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致富信息、农业知识、娱乐休闲、投资知识分别位居农民读者最需要信息的前四位。高中以上农民读者以娱乐信息、投资信息、卫生知识、致富为主;初中文化农民读者以致富信息、农业知识、娱乐休闲、卫生知识为主;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读者以农业知识、致富信息、娱乐休闲、法律知识为主。总体来说农民读者还是以娱乐休闲为主,但是,致富愿望强烈,法律、投资理财意识增强。

2.农村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

农民群体获取文献信息的主渠道目前还是以电视媒体和报刊为主。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群体则以电视媒体和上网为主;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群体主要以电视媒体为主;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群体更注重通过电视和亲友交流获取信息资源。此外,村委会宣传橱窗也是农民群体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宣传橱窗中的信息是经过加工的二次文献,文献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政策指导性比较强,占被调查农民群体的21.2%,占被调查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31.3%。

3.农民群体的阅读习惯

从调查结果看,农民群体的读书看报的愿望还是比较高的。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看书阅报的愿望更为强烈。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群体有良好看书习惯的高达53.4%;没有看书阅读习惯的仅有1.3%。整体来看,有良好阅读习惯农民群体占被调查的31.0%;有阅读愿望的占被调查农民群体的84.4%;没有阅读习惯的大部分是文化程度比较低的农民群体。

4.农民群体对文献信息获取渠道的分析

农民群体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有电视、报刊、上网及亲友交流。由于村村通有线广播电视,农民茶前饭后主要是看电视和听广播,信息主要是通过广播电视获得。也有部分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自购报刊获取有关信息,充实业余文化生活。网络的普及带来新的信息获取渠道。目前,我国大多农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宽带,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有37.8%通过网络获取文献信息,有的农民种植专业户就是通过网络实现产、供、销一条龙。农民群体中亲友交流也是获取信息的渠道,一是农民亲朋好友中外出打工、出国劳务带回大量的信息,亲友交流中无意识地传播相关信息;二是部分农民群体文化素质较低,其它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有限。调查中还发现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被调查者有26.9%通过亲友交流获取所需信息。

二、农家书屋提供服务与农民群众需求的矛盾

尽快缩小城乡间的信息获取差别,使农民通过读书脱贫致富是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目的,也是考量其功能成效的标准之一。在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图书目录推荐中可以看出,农业科学技术文献占30%,想让农民通过这些农业科技图书信息,成为种植、养殖的专家里手,这个愿望和动机也是好的。但是农业科技信息图书与文学著作不同,时效性极强,许多科技图书从编辑到付印出书需要数月和1年以上的时间,科技信息的半衰期只有区区3到5年,如此配送极易造成资源浪费。客观的说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服务对象是农民,主要是为了化解农民看书难的矛盾,通过一段时间培养农民的阅读兴趣,这是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而不是要将农民培养成农业技术员。

另一方面,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编制了农家书屋推荐书目,通过专家评审和征求各方意见,制定了两期农家书屋出版物推荐目录,各省新闻出版部门也依据本省情况制定了农家书屋推荐书目,图书文献的品种也大多为几千种。按照国家财政下拨经费和省级财政下拨采购经费的使用办法,一般是必须购买推荐书目以内的图书文献,原本推荐书目执行时便成为必备书目。我们暂时不考虑推荐图书文献的可读性、实用性、科学性等因素,就图书文献品种来讲,一共万余种图书文献,每家500种,采购招标中普遍是复本率高,在某个区域内一次采购招标几百种图书,几千册副本,使得图书“货到地头死”,进了书屋就不用流动了。检查一个农家书屋的图书就知道这个地区大多农家书屋的图书配供情况。事实上,全国每年要出版30万种以上的新书,5年之内出版的新书百万多种,如此配供限制了农村农民的阅读范围。管理出版传媒的主管部门实际上是用财政经费养活了文化产业,而忽视了文化事业的真正目的。

三、针对农家书屋文化服务供需矛盾的对策与建议

1.改进配供形式

配供农民喜爱阅读的出版物是农家书屋建设的目的,但是,如何才能让农民喜爱的出版物送到农民手中,则是农家书屋建设机制中需要研究的。现在农家书屋出版物主要有三类,即图书、报刊、光盘。农家书屋建设是公共投入,一般依据资金的来源采取政府招标形式购买,然后发到村里。从过程上来看是必须的,也是合理的。但是,从具体配供上分析则需要再思考。正如我们在分析矛盾时提出的全国出版物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出版物可以在购买时选择,且复本太多。而这种选择又给下一步农民阅读和农家书屋功能发挥带来了困扰。农民需要的出版物选择空间太小,阅读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农民不需要的则占相当一部分,削弱了书屋的影响力和农民的阅读兴趣。配送的图书文献资源应该尽可能做到品种多、副本少、区域性图书文献资源占有量最全,这样才能使得农民可最大限度地免费地享受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2.增加读物范围

出版物是未来农民阅读的基础,也是农家书屋生命力所在。按照《建设管理办法》书屋图书配供时,原则是要按照科学性、实用性、经济型和通俗性的原则选配,内容要涵盖政治、经济、科技、法律、卫生、文艺、文化教育、少儿等涉及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配送出版物可以是图书、报刊和光盘。出版部门在为农家书屋编辑出版物和配送过程中,要首先考虑出版物是不是适应当前我国农村农民阅读的现实需求,有针对性地拓展阅读内容涉及范围,增加阅读品种,特别是适应现展的阅读内容和出版物。在图书类出版物中,可以增加儿童类、老人类、娱乐类的品种和数量;可以大力提高报刊和电子出版物进入农家书屋的比例,这些出版物涉及内容宽阔,知识更新迅速,阅读方式灵活,可以按照年度调整,非常适合现代浅阅读人群;此外,还可以通过邮政系统及时配供到村级农家书屋,增强了阅读时效性和阅读效果。

3.改进出版样式

第8篇

关键词:城镇化;农民;诉求;机制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来,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会加快农转非的步伐,将已经脱离土地的农民的户籍转变为非农业户口。在农转非过程中,国家在资源配置上集中向城市倾斜的政策,导致了城乡二元化的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形成,农民工与市民在资源和利益分配上的不平等会产生农民问题。我们的调查小组成员通过了解走马镇城镇化发展现状,以农民入手进行分析,研究农民的的诉求和保护途径,有利于丰富武陵山片区地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研究成果,使城镇化发展建设真正得益于每个农民。

一、研究设计

(一)调查内容

以走马镇农民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结合农民在城镇化发展前后生活现状,从户籍制度、财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加以分析,认为制度安排的不合理或不完善是导致农民诉求产生的原因,在此分析上主要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对农民权益遭受侵害的问题进行研究,进而得出了走马镇农民在生活水平、就业、社会保障等诉求问题得到解决的愿望的增强。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农民工权益保护应有的多层次的长效性的保护机制。

(二)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小组为顺利开展调查活动,于2015年6月份展开了以隶属走马镇的古城村、花桥村、李桥村的农民及街道居民的调查,以深入访谈和抽样问卷调查为主要方法,按照年龄阶段和性别对三地的居民进行分类,以一定的配额选取样本并发放问卷,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19份,其中古城村112份,花桥村89份,李桥村98份,共回收有效问卷186份。调查小组成员就农民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收入来源,农民对城镇化提供的就业条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后期统计回收有效的调查问卷分析数据,并结合实际访谈资料撰写城镇化发展中农民的诉求的调查报告。

(三)调查对象及样本特征

调查小组发现位于湖北恩施州的走马镇符合城镇化发展中农民问题的调查,近几年走马镇大力发展城镇化建设,素有武陵山区“明星乡镇”之称等殊荣。本次调查共完成312份问卷调查,在调查的样本中,按走马镇的城镇化发展所带来的变化让37.3%的居民对目前的生活持满意态度,43.3%的居民感到很满意,而持一般、不满意态度的比例分别为15.3%、2.7%等数据,针对数据,调查小组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农民不满意的因素是由于他们的诉求未得到政府、企业、社会等的回应。具体分析见下图1所示:

图 1 调查对象对于生活的满意度

二、走马镇城镇化进程中农民诉求特征

(一)农民的经济利益诉求

1、生活水平诉求提高。在走马镇近年来的城镇化进程中,与失地前相比,失地农民部分生活水平下降。调查表明,在接受调查的20户农户中,耕地被占用前年人均收入为4539元,耕地被占后年人均收入4128为元,低于恩施州平均收入水平。造成这些农户生活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其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土地经营,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低成本的生活方式所依赖的庭院经济。当和城镇居民一样支付必要的生活费用,致使其生活成本明显上升,然而,农民在享受政府给予的补助时根本不可能分享土地增值收益,贫富分化较为严重。因此,希望生活水平不因失地而下降就成为了相当一部分农民的利益诉求。

2、就业创业诉求强烈。在走马镇现阶段的劳动力市场上,较为普遍存在严重的农民就业歧视现象,这可以用博弈理论解释为存在政府、企业、城市居民、农民工之间的博弈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业在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大、劳动报酬低的行业。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走马镇打工的农民中,就农民在不同行业就业的比重,得出了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比重最大,占29.08%,其次是制造业,餐饮服务业占17.34%,可以看出,这些行业是工作条件和工资待遇最差的,也最容易受到失业的工种。农民工普遍认为失业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同时,农民盼望政府能提供技术培训以便能够自主创业。

3、基本社会保障诉求渴望。社会保障主要是“五险一金”。许多工商企业以及其他机构为了节约巨额的社会保障支出,不给农民工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据走马镇统计局2011年对8268名农民工的监测调查结果显示,未参加任何社会保障项目的占19.9%(图2)。可见,外部性理论说明了由于保障制度的福利经济性质,不可避免的存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外部性特征,为了避免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养老保障、失业保障等制度的公共产品带来的外部负效应,走马镇必须从宏观上统筹规划,研究制定统一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是迫在眉睫的。

图2农民参加社会保险的比重(资料来源:走马镇统计局整理)

(二)农民的政治文化利益诉求

1、基层领导服务诉求的提升。大量事实表明,农民利益诉求表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回应,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在于农民无法与基层政府进行平等对话、有效的协商。乡镇基层政权在实施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在起着主导的作用,农民处于一种无话语权的境地,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与政府协商甚至谈判的权力,失去了政策实施行为走向良性发展的机会。在收集起来的有效调查问卷中,农民回答“经常参与政府民主管理”的占15.6%,偶尔参与的占20.3%,从来没有参加的占64.1%。因此,拥有与基层政府平等对话的权力是今天失地农民重大的利益诉求。

2、子女接受良好教育诉求高。走马镇农民由于生活水平下降,就业与再就业困难,导致不稳定的收入,维持家里的生活开支,没有多余的经费投入子女的教育。尽管目前在走马镇,义务教育阶段免除了学杂费,但是高中阶段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伴随着伙食费、住宿费等费用的不断上涨,许多家庭不堪重负。在对家长的访谈中,我们发现82.2%的农民经济水平中等以下,78.8%的知识水平初中以下。但是,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期望很高,92.1%的父母对子女寄予厚望。

3、满足文化生活诉求的增强。一些农民由于诉求得不到有效回应而对生活灰心失望,面对乡土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差异无所适从。因此,当拿到征地补偿款项、安置费用后,沉迷赌博、消极避世等。对于这些农民而言,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能够激发起生活的热情。调查发现许多农民希望政府组织起来并与文化部门组织的“三下乡”等活动结合起来,这样对丰富农民生活,提高自身素质等很有禅益。

三、建议

城镇化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涉及到了社保覆盖、扶贫、教育、户籍改革等议题。这无疑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农民的诉求问题得到有效切实的行动提供了很大机会。对此,本次调查针对农民诉求问题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加大扶贫惠农政策

为提高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生活水平,响应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在走马镇长期实施惠农政策,在本镇建立“非农业反哺农业”、“以城补乡”的财税政策,同时实施精准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如应该在企业中明确规定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等机制,在全镇城乡推行统一的最低工资法。在扶贫方面,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实现全镇贫困人口脱贫,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区域性贫困。

(二)完善就业创业体系

针对就业,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要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对此走马镇应具体实施这一政策,一方面就必须要有过硬的技术和较强的职业素质,另一方面政府需要给予农民极大的配合和支持,在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整合教育和资源,全面提供政府补贴技能培训服务。当地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群体自主创业的支持,启动“创业扶持基金”,向有能力且目标明确以及方案可行的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政策优惠,扶持农民工企业发展,帮助其度过创业瓶颈,真正实“城市人”的转变,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

(三)改革社会保障制度

对于走马镇农民基本建立起来的的城镇化工伤、医疗、养老、失业、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项目,以社会效益为核心,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比如医疗保险制度下的资金筹集方式由农民工工资为基础的企业缴费与个人缴费,转变为由用人单位承担,从单一保险费率转变为多样化浮动保险费率,对于工伤保险可以提出建立“农民工医疗保障税+农民工缴费”的资金筹集模式。因此,在走马镇坚持实施城乡居民参保计划,推进健康全镇建设时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建立覆盖全镇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十三五规划”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规划。

(四)加大教育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走马镇教育经费的投入。首先,提高走马镇教师待遇,吸引优秀的教师资源进入农村。其次,加强走马镇的教育环境,完善桌椅、体育、电器等硬件设备,让走马镇的学生有良好的教育资源。同时,走马镇应积极响应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失失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五)加强农村基层领导的服务

安全推进社会法治治理精细化,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提高城镇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及基层组织领导工作水平,首先必须紧紧围绕选用好人,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这个主题,解决好农村工作“无钱办事”问题。其次紧紧把握好加强村党支部建设这个关键,优化党员结构,切实提高农村基层组织领导工作水平。

(六)改善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引导农民开展各种有益身心的文化娱乐活动,推动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城镇化。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加大政府投入,同时,还应拓宽农村精神文化建设资金的社会筹集渠道,加大文化活动室、活动场地、健身器材等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第二,坚持和完善“文化下乡”活动。利用农村地域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特色,切实满足广大农民的文化需求;第三, 整治不良社会风气,加强城镇化法制建设,为广大农民营造一个良好、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李献辉,刘海云.失地农民生存现状调杳与分析[M],载于安徽农业科学[J]2008年第26期.

第9篇

【关键词】安全;水电;发展

水电是目前第一大清洁能源,提供了全世界1/5的电力。与其它能源相比,水电具有循环可再生、长期成本低、综合效益大等优势,对改善能源结构,减排温室气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能源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石家庄市建有农村水电站49座,总装机容量29488kW,分布于石家庄市西部6个山区县中。发展小水电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就地开发,就近供电,并通过提供劳务、入股等方式增加山区农民收入,使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不仅能有效解决农村通电问题,还带动了农村通水、通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减少了山区林木砍伐,还促进了中小河流治理和水土流失防治;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推动了贫困地区就业增长和产业发展。

现今正处于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农村水电面临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十二五”规划进入收官之年的关键时刻,石家庄水电行业既要做到又好又快的发展,又要做到加强行业管理,以安全促发展。

一、倡导安全理念,坚持以人为本

石家庄市水电系统在安全理念建设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两条腿走路。一是水电站站长安全素养的提升。通过强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学习,开展安全研讨、交流学习等多种活动,把站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提升到法制的高度,提高到对职工生命、健康价值认识的高度,把现代管理手段和人的精神力量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而引领职工进行安全文化建设,塑造安全文化理念。二是全体职工安全意识的增强。采取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双百竞赛”、安全讲座、安全生产会议及班组学习讨论等活动,将安全理念渗透到每位职工的日常工作中,使职工的思想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真正起到扩大职工知识面、提高职工安全意识、规范职工操作规程、促进安全生产的作用。

二、落实安全规章制度,严格各级监督

石家庄市水电管理部门在认真学习贯彻国家、部、省有关安全生产与安全管理工作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同时,采取三方面的措施抓好落实。一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按照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管理的组织与领导体系,形成网格化管理。在市、县、站三级水电部门建立了农村水电安全领导小组,实现了组织落实。二是严格实行安全生产“双主体责任制”,提高了水电站主要负责人的安全意识。各级水电部门建立健全了安全规章制度体系,明确本级安全监管人员的地位和权限,层层签订安全生产岗位目标责任书,切实将安全生产管理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井陉县乏驴岭水电站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汇编成册,并印发至每位职工手中,使安全生产工作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对水电行业各水电站实行企业负责、职工参与、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社会监督。具体讲就是指安全的主体责任由水电站负责,石家庄市水电处对全市水电行业的安全工作实行统一管理,石家庄市安监局对水电行业的安全生产进行监督考察,安全工作的执行情况由群众进行监督,从而形成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能,切实做到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三、加强安全技术培训,人人学会保护自己。

安全教育培训是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素质,减少人为损失的重要途径,定期对水电职工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是石家庄市水电行业提高职工水电专业基础理论水平、操作技能和管理水平,保证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教育培训实行因人施教、动态管理,具体的讲,就是新入站人员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岗前技术培训,使之了解各主要设备的构造、原理和性能,熟练掌握水电站的“三规”、“四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跟班上岗;实习期满人员经县级水电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值班证后,可独立上岗值班;值班人员经电站推荐,由省级水电主管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后,可带班运行。对考核不合格人员进行离岗培训后仍不合格,降级使用或吊销值班证件。

除进行持证上岗考试培训以外,各水电站组织职工在每天的班前班后会上说明安全注意事项,召开安全生产会议、开展安全员、励磁、调速器、企业管理等各类专业技术培训,使职工时刻将安全放在眼边、手边、身边。

四、抓好设备管理,实现本质安全

石家庄市的农村水电站大部分修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机组设备老化严重,在性能和结构方面都已陈旧、故障增多,机组效率明显降低,市水电管理部门采取三项措施消除设备不安全因素,实现了安全生产与发电效益双赢。一是加大技术更新改造力度,对影响安全生产和发电效益的设备、元器件及时进行更新改造,消除设备事故隐患,确保正常生产。如,平山县的小觉水电站因滹沱河泥沙含量大,造成机组转轮磨蚀严重,年损失近10万元,通过对转轮表面进行新型陶瓷耐磨涂层处理,提高了转轮表面抗磨损性能,延长了大修时间,提高了发电效率。二是加大设备管理力度。按照水利部《农村水电站安全管理分类及年检办法》和省厅下发的《河北省农村水电站安全管理分类及年检办法实施方案》要求,按时完成安全管理分类年检工作,年检率100%;每年春季组织开展全市水电站安全检测,对电气一次、二次设备进行预防性试验,及时发现消除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设备完好率始终达到100%。三是推广新设备、新技术。市水电处自主研发了小微型水电站自动调速控制装置,解决了水电站发电机组在突然甩负荷情况下不能紧急停机导致机组飞车的问题。通过推广自动并网装置,减少了并网时间,节约空转能耗,提高发电效益,提高了安全运行可靠性,对机组频繁解列及并网操作的水电站效果尤为显著。现全市已有18座水电站实现了自动并网。

五、严肃查处责任事故,加强廉政建设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建立事故报告和查处制度。发生事故后,严格执行事故报告制度,按照事故等级和管辖权限,依法开展事故调查。调查处理事故时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原因和损失。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严肃查处事故责任单位及责任人,防范惩治失职渎职等腐败现象。建立事故调查处理信息通报制度,所有事故调查报告依法及时向社会全文公布,真正发挥事故调查处理“一站有事故、全市受教育”的作用。建立评估制度,并在事故结案1年后开展评估,对每一起事故的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及后续跟进措施等开展评估,要体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教训务必汲取,防止悲剧重演。

六、完善源头监管体制,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