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7 15:05:21
导语:在公共卫生汇报材料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经过努力,我校已达到了硬化、绿化、美化的各项指标。卫生管理规范、环境建设优美、绿化美化亮化并举、生态环境良好。
1、组织管理
组长:
组员:
2、健康教育
(1)健康教育机构健全,有专、兼职教师进行授课。
(2)健康教育有规划、有年度计划,有活动记录、总结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报告。
(3)经常性开展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活动,开展创建无烟学校活动。
(4)学校设有有固定的卫生宣传标语或者宣传栏。
3、环境卫生
(1)学校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健全。每班有自己的责任区,校内无乱堆放、乱贴画、乱设摊点、乱停放。
(2)学校环境美观。路面硬化率达百分之百、整齐卫生、无坑凹,绿化带整齐有序,绿化率达百分之三十五。
(3)垃圾站点、果皮箱满足需要,符合卫生规定,周围环境清洁。
(4)校内外整洁卫生,值周人员佩带标志,文明管理。
4、公共厕所卫生
(1)旱厕整洁卫生,粪便及时清理填埋和用石灰粉消毒,周边环境清洁。
(2)厕所墙面、地面、蹲位、便池洁净。
(3)厕所每日用清水冲刷两遍。
4、学生食堂和从业人员有卫生许可证、健康证明,各项设施、工具符合卫生要求,无不合格食品。
三、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增强创卫工作的责任感。
积极宣传,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的重要性、必要性,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抓创卫就是抓发展的意识,把创建卫生县城作为推动城镇化建设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县城知名度的重要举措,精心组织,明确任务,责任到人,真抓实干,确保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全面实现达标。
2、加大宣传力度,为创建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我校采取了多种形式,宣传动员全体师生参与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活动。特别是在三城同创书画展活动中,全校师生积极行动,以书法、绘画、剪纸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做到创卫活动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氛围。
3、加强督促检查,推动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顺利开展。为做好此项工作,学校派专人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督查,对存在的问题限时协调整改,确保了我城北小学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基本情况
村是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建设的移民新村,位于省道316以北,村以东3公里处。居民区占地面积约1906亩,规划移民1058户,容纳4525人。村于2016年3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建成移民住宅1058套,分配到户1058套,共搬迁安置1058户4450人(“十二五”安置222户898人,“十三五”安置836户3552人),其中建档立卡户877户3843人,非建档立卡户181户674人。现全村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5所,建设完成居民健身文化广场1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等其他公共服务设施正在规划建设。村1058套住房均为砖混结构安全住房,同时在村内同步配套了道路、路灯、供排水、电力等公共基础设施。已在全村铺设完成自来水管网入户,自来水覆盖率达到100%,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
二、创建工作情况
创建工作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是推进两个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前一阶段,在街道党委、办事处和街道爱卫会的正确领导下,村党总支、村民委明确目标,认真组织实施,各村办企业、个私企业、村民组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全村上下按照创建省卫生村的要求,积极推进创建卫生村活动,改善环境卫生状况,提高群众的健康卫生意识和水平。
为了使创建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确保创建目标的实现,村党总支、村民委相继召开了全村动员大会和组长、党员会议,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村文书任副组长,成员由八名包村干部组成。为了做好垃圾集中处理,还专门成立了保洁员队伍。抓好健康教育是增长全村村民卫生知识,提高村民卫生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抓好创建工作的基础,为使健康教育工作顺利进行,村利用各种宣传途径进行宣传,村卫生所和村所在地设立了黑板报,做到专人负责,定期更换。为了增加广大群众的健康知识,发放基础健康知识宣传资料550份,在除“四害”工作中,消灭老鼠是除“四害”的首要问题。在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全村统一规划,统一设计铺设了自来水管道,大力普及自来水,全村村民饮上了清洁的自来水,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并由专人负责维护工作,保证了水源无污染源。
一、基本情况
**市共有职工20多万人,其中女职工7万多人,约占35%。近年来,**市各级各部门立足本市实际,强化措施,在维护女职工合法劳动权益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全社会保障女职工合法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女职工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女职工的劳动保护逐步得到改善。市总女职委加大源头参与力度,积极参与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签订和劳动争议调解,在合同文本中增加了女职工劳动保护条款。20xx年以来,开展了女职工劳动保护专项协议试点工作,并以此为基础,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在企业中广泛开展女职工劳动保护专项协议,取得良好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
在督查中我们发现工女职工劳动保护卫生情况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职业层次偏低。据我们调查统计,60%以上的女职工文化程度只有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偏低。大多数女职工在自身素质不高、生活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面前,选择较易适应和技术程度不高的服装鞋类加工业、餐饮业、美容美发业和家政服务业等,择业路子不宽,这成为大部分女职工合法劳动权益更容易受侵害的主要原因。有些女职工在私营企业工作后,对今后的出路很茫然,放弃了继续学习职业技能的机会,即使不满足现状,也束手无策。
(二)用工制度不规范。一些企业主不依法与女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只是“口头协议”或是“押金合同”和“生死合同”,合同中没有女职工劳动保护内容,对孕、产、哺乳期女工随意单方终止合同,有的企业虽然签了合同,但不履行合同规定。据统计我市目前仍然有30%的企业未签订集体合同。有的企业在招收女工时,只招收18-22岁的女职工,有意识避开结婚生育段的妇女,也就“合法”地避开了女职工在怀孕、生育、哺乳期应提供的特殊劳动保护。
(三)加班加点现象比较普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服装和鞋业等生产任务季节性较强的企业,女职工加班加点现象很普遍。有的女工从早上7点开始上班至下午6点才下班,中间只有一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甚至有的晚上还继续加班加点至9点多。这些企业以计件制为由,超时劳动不发加班工资,部分女职工劳动付出与工资收入相差悬殊,严重侵害了其劳动权益。
(四)参加社会保险比例低。在被调查企业中,部分企业主认为进城务工人员流动频繁,不稳定,因此对职工参加社会保险很消极,加上职工对参加社会保险不甚了解,故实行社会保险的企业为数不多。部分企业只为女职工保了工伤险,而参加养老保险和生育保险的企业则寥寥无几。在这些企业中,女职工月平均收入800元及以下者占了三分之二以上,如遇天灾人祸,她们将无法抵御。
(五)特殊劳动保护落实不到位。 部分企业主存有“女职工事多麻烦多”的错误认识。部分企业对处于“五期”的女工给予了工种、劳动环境等方面的照顾,但工资收入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的女工产假期间只发基本工资,有的不发工资,有的甚至被辞退,有的不给生育后的女工哺乳时间等,严重影响了女工和子女的身心健康。
那么,为何上述侵犯女职工合法权益的事时有发生且屡禁不止,经分析,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私营企业主法制观念淡薄。多数私营企业主认为《劳动法》和《妇女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只是在国有或集体企业实施,对个私企业不适用。也有的知道上述规定同样适用于个私企业,但未引起足够重视。
二是私营企业重利忘义。一些企业一味考虑自身效益和利润,因而不顾女工的生理特点,安排女工从事不适应其生理特点的劳动,取消女工依法享有的一系列合法权利。
三是女工缺乏维权意识。女职工大多来自农村,从田头到车间,心理上有一种满足感,加上她们多数不懂法律,不懂自己享有的一系列权利,被侵权了还不知道,没有意识到要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还有的苦于找不到工作,觉得找个工作不容易,怕再度失去,就忍辱负重,不敢据理力争。
四是有关部门和组织监督不到位。有的私营企业根本不设立工会组织,上级工会鞭长莫及,没有人出面维护女工权益。劳动主管部门执法监督不到位,致使私营企业为所欲为,等等。
三、对策和建议
改善女职工的劳动安全卫生状况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真正把《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及《劳动法》落到实处。为解决前述问题,我们认为应当通过多方面途径进行:
(一)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多种宣传媒体,深入宣传《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等法律法规,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多开展一些寓教于乐 的活动,全方位多层次进行宣传,加大女职工劳动保护的宣传力度,要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使企业工会干部和职工自觉学法、懂法、用法,增强女职工劳动保护的法制观念,特别要使企业主了解工会维权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逐渐打消其抵触情绪,加入到工会中来,并且认真按照工会章程办事,在这个大前提下,女职工的权益就能够逐步得到维护。同时,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对个别侵犯妇女权益的事件进行曝光,为女职工劳动保护法规的全面贯彻落实奠定舆论氛围,形成女职工劳动保护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各司其职,加强社会保障和监察体系。要切实发挥劳动、工商、卫生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监督,把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作为考核企业的一项重要标准,加大劳动监察力度,预防和纠正各种侵害妇女劳动权益的行为,积极推进女职工生育基金社会统筹办法的实施,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缩小因企业性质不同而造成的两性在享受社会保障水平上的差距,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将女职工的社会保障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关键词】公共卫生博士 培养差异 科研 学术 导师
【Abstract】The education of Public health philosophy doctor(PhD) graduates is the top level of high?鄄level medical education in China, which is not only the main way to tain high?鄄level medical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personnel, but also an important way for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of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public health PhD graduates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public health PhD graduates education in China is relatively late, and the its education system needs to be improved. In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author’s experience, the education of public health PhD graduates in the 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was set as control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in the education model of public health PhD graduates between China and United States by PhD amission examination, the academic environment, the graduation system and the role of supervisor, which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to the education reform of China public health PhD graduates.
【Key words】public health PhD; education difference; scientific research; academic; supervisor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184-01
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作者于2015年2月-2016年5月在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开展了为期15个月的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在此期间作者深深感到中美公共卫生博士培养方式的差异,及哈佛学术自由,追求真理的校风,对于国内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有很多借鉴之处。
1.严格的博士研究生入选条件
以哈佛大学为例,对于博士研究生的筛选主要参考以下考试成绩,如GRE或MAT,2-3封推荐信,个人申请材料和面试,哈佛大学的博士筛选要求不一味强调书面成绩的重要性,即使是GRE等考试也只是作为参考,更多的注重在面试和推荐人的评价上,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体现了其对于博士研究生能力全面性和价值性的要求,同时没有年龄限制[1],以作者在美国导师的博士研究生为例,总共4位博士研究生,均为5年制,其中有过工作经历的博士研究生就有3位,只有一位是来自耶鲁的应届生。相比较,国内的博士入学招生,其中考试成绩是占绝大比例,面试成绩占比相对较低,同时在博士研究生培养机制上,美国大学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都具有培养博士研究生的资格,而国内基本上只有教授才具有培养博士研究生的资格。
2.开放自由严谨的科研学术环境
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的博士研究生有3年制硕士转博士和5年制直博两种,其中主要为5年制[2]。以五年制博士研究生为例,前两年主要为基础和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在这两年中基本不进入实验室,到第三年只有经过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和实验动物培训后才能进入实验室学习和进行实验,培训过程为期一个月,各个实验室以PI为核心,以专业小组来进行科研学习和工作,以作者所在教研室为例,环境卫生学系下设暴露、流行病和风险研究小组,环境和职业医学和流行病项目小组,分子整合生理科学小组。作者所在PI是分子整合生理科学小组的主任,所有的科研学术活动基本以小组为单位,每周二上午9:30都会邀请相关学术领域的专家进行学术讨论。在以小组进行学术交流的同时,整个公共卫生学院在中午都会进行提供午餐的学术汇报。在所有的汇报过程中,任何人有问题都可以随时提出,讨论非常热烈,同时所有邀请来的专家都会将最新的研究结果汇报给大家,当然在汇报过程中是严禁拍照的。所有邀请来的专家不仅包括专业学术领域,同时也包括各个基金会的负责人和捐赠者,如比尔盖茨梅琳达基金会等,同时导师也要求研究生一年要完成至少一次系内的学术报告,主要为自己的近期研究内容。因此所有的学术汇报都是非常前言的,同时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也促进了科研上的合作,以哈佛大学为例,就与麻省理工学院成立哈佛-麻省理工联合研究中心。在博士生学术培养上,良好的学术氛围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完成学术工作的同时,博士研究生还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比如短期的各国间博士研究生的交流项目,非洲援助项目等,应该说哈佛大学在培养上除了学术能力上,也非常注重学生领导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适应不同职业的要求,掌握公共卫生理论知识,能够独立领导完成相应公共卫生领域的工作。
3.自由严谨的毕业制度
国内大学对于博士毕业有着较为严格的条件,同时在一些要求上略有不同,但一般需要研究生完成相应学分,通过盲审,,毕业答辩,和发表相应数量及SCI影响因子的文章,哈佛大学对于博士学生毕业除了有学分要求外,还设有一个专家委员会[3],委员会根据研究的内容进行审核,来决定是否学生具有启动答辩的必要,一般对于研究内容要求能发表1-2篇文章的工作量。作者所在课题组就有一位博士2年内,因为专家委员会认为其研究内容还缺少关键的环节,多次不同意其启动毕业答辩。
4.导师的作用
中美博士研究生都有一位指定的导师,区别在于导师职责的不同。国内导师管理研究生主要在于学生的自觉,自律,当然也有部分导师会有比较严格的要求,而哈佛的导师则不同,其十分注重引导的作用,非常善于听取博士生的意见和建议,他会从他的角度提出一些引导。同时中美导师对于学生的发展期待不同。国内导师都希望学生毕业后能留在自己实验室,甚至存在近亲繁殖的现象,而作者在哈佛大学看到基本上所有哈佛毕业的学生都不会留在本校,甚至是做博士后也会到其他学校,没有留校这一说法,这样一个是可以吸取多个实验室的经验,掌握多门技术,另一个也有利于科研思路的突破。
总之,相比较国内,美国的博士研究生更多的注重个人独立思考,领导能力和专业学术能力的培养[4],其入学的要求相对灵活,特别是在招生上,更是显示出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要求。博士研究生特别是公共卫生的博士研究生,哈佛大学在培养的过程中非常注重领导能力的培养,在整个博士研究生期间会不定期请各国卫生部和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来校进行探讨,充分培养其个人能力。从作者学习期间的了解,美国大学对于博士研究生培养是具有什么明确的目的性,所有的课程,培训,交流,学术或非学术讨论都是围绕着培养学生个人能力出发的[5],而国内现行的教育模式更多的强调单一领域的专业知识,缺乏相关的专业引导,学生的知识结构相对单一,所以在遇到问题时个人能力问题凸显不足。
参考文献:
[1]温世浩,任为民,马修强,王錾,许放,周东,贺祥:中美公共卫生专业硕士教育比较研究.西北医学教育2013,21:472-473.
[2]李跃华: 中美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比较与思考.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4, 6:606-608.
[3]何勇涛,罗长坤,黄国琼.中美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2, 32:466-469.
[4]马玉龙:自由与创新:美国布朗大学医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探析.西北医学教育2015,23:960-963.
[5]李立国,詹宏毅: 中美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学科结构比较分析. 中国高教研究 2008:29-39.
作者简介:
2018年,在卫生局和院长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4年版)》认真贯彻落实《2018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方案》以及卫生局各类文件精神,加强内部管理,严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充分调动全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我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总结汇报: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落实情况
(一)、居民健康档案工作
2018年为认真做好十二项基本公共卫生工作。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及工作部署,在科室成员的密切配合和努力下,公共卫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2018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如下:
1、我镇常住人口数42824人,截止10月我镇共建档43672份,建档率已达标。
2、老年人健康管理情况:我镇常住65岁以上老人5925人。已建档5925人,65岁老年人建档率100%。65岁老年人健康体检2023人次,健康指导2023人次。
4、慢病管理情况:高血压健康管理人数4499人,高血压规范管理4499人,规范管理率90%;最后随访血压达标3590人,血压控制率80%;糖尿病健康管理人数1119人,规范管理人数890人,规范管理率90%,最后血糖达标人数890人,糖尿病控制率85%;重性精神病人健康管理324人,规范管理324人。
(二)、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
一、结合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我镇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并对所有登记管理的老年人免费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及空腹血糖测试,并提供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
二、开展老年人健康干预。对发现已确诊的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进行管理;对存在危险因素且未纳入其他疾病管理的老年居民进行定期随访,并告知该居民一年后进行下免费健康检查。
截止2018年10月,我中心共登记管理60岁以上老年5925人。并按要求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三)、慢性病管理工作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根据《2017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项目工作方案》及卫生局要求,我中心对我镇居民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建立健康档案,开展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随访管理、康复指导工作,掌握我镇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死亡和现患情况。
1、高血压患者管理
一是通过开展35岁及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居民诊疗过程测血压;健康体检测血压;和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高血压患者。
二是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询问病情、测量血压,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三是对已经登记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免费的健康体检(含一般体格检查和随机血糖测试)。
截止10月,我中心共登记管理并提供随访高血压患者为4499人。并按要求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2、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
一是通过健康体检和高危人群筛查检测血糖;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患者。
二是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空腹血糖和血压测量等检查,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三是对已经登记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含一般体格检查和空腹血糖测试)。
截止10月,我中心共登记管理并提供随访的糖尿病患者为1116人。并按要求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四)、妇幼工作情况
1、辖区内孕妇158人,健康管理153人,健康管理率95%,产后访视158人,产后访视率100%。
2、两癌筛查工作正在开展中。
3、叶酸发放500人次,1000盒。
(五)、健康教育工作
一是严格按照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卫生局及上级部门的各项健康教育项目工作。采取了发放宣传材料、开展健康宣教、设置宣传栏的各种方式,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和我镇主要卫生问题和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今年共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和健康咨询活动12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32200余份,更换宣传栏内容24次。
(六)、传染病报告与处理工作
一、传染病防治
1、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
2、传染病报告情况:我院共上报传染病60例,无迟报、漏报现象。
(七)、卫生监督工作
1、加强对卫生监督协管工作的领导,将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列入工作日程,举行了2次卫生监督协管培训,研究决定相关事项完全落实。
2、已经成立由医院领导为组长、公共卫生科为成员和村卫生站站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落实了责任制。
3、安排协管员、信息员,负责协管及相关信息报告工作。
4、每周或在节假日期间,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5、结合实际问题制定实施计划,对本辖区安全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整治,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行为,以事故为教训,加大对卫生的宣传和督察力度,并积极配合市级相关部门开展督察和检查。
6、食品安全巡查24次,开展了职业病咨询登记,饮用水巡查24次,学校卫生巡查24次。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2018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如下困难: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基本卫生服务的发展。
(二)全科医师人员不足,影响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进度。
(三)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降低了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工作热情。
(四)居民基本卫生服务认识存有距离,上门建档和随访主动配合存在一定困难。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强化职能,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投入。
(二)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通过宣传—吸引—再宣传,以逐步改变居民的陈旧观念,促使其自愿参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来。
(三)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四)配套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热情。
(五)落实各项服务规范、强化各项规章制度,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可持续健康发展。
在卫生局和上级各部门的督促和指导下,我中心全部员工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积极、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的创新思维精心组织力争将各项工作做的更好。
黄寨镇卫生院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落实情况
(一)、居民健康档案工作
根据《201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项目工作方案》要求,在区卫生局统一部署下,我院于今年3月份开展了2010年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
一是争取领导重视,搞好综合协调。为迅速落实建档工作,我院多次向办事处 居会等基层管理组织单位进行协调与沟通,得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分管领导亲自组织召开协调会,亲自安排部署,使居委会对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十分重视,每个辖区都安排专人负责协助建档工作。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确保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我站专门成立了由站长任组长的居民健康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整个街道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组织领导,制定了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成立专门建档工作小组和居民健康体检小组相互积极配合采取进入户调查统一体检服务的方式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建档工作。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主动建档意识。为提高我辖区居民主动参与建档意识,我站大力宣传发放各类宣传材料让每一名社区居民了解居民健康档案,积极主动配合我院建档工作小组顺利完成居民建档工作。
四、加强人员培训,强化服务意识。为确保居民健康档案保质保量完成,我站对每一名参与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多次业务培训,让每一名工作人员熟悉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熟练掌握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建档程序。
截止2010年11月底,我站共为七社区居民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纸质档案3974份,并把纸质居民健康档案完善合格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二)、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
根据《包头市201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工作方案》及区卫生局要求,我院开展了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
一、结合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我街道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并对所有登记管理的老年人免费进行一次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及空腹血糖测试,并提供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
二、开展老年人健康干预。对发现已确诊的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进行管理;对存在危险因素且未纳入其他疾病管理的老年居民进行定期随访,并告知该居民一年后进行下一次免费健康检查。
截止2010年11月,我院共登记管理65岁及以上老年220人。并按要求录入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三)、慢性病管理工作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根据《包头市201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项目工作方案》及区卫生局要求,我院对我社区居民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建立健康档案,开展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随访管理、康复指导工作,掌握我街道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死亡和现患情况。
1、高血压患者管理
一是通过开展35岁及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居民诊疗过程测血压;健康体检测血压;和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高血压患者。
二是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询问病情、测量血压,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三是对已经登记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一次免费的健康体检(含一般体格检查和随机血糖测试)。
截止2010年11月,我站共登记管理并提供随访高血压患者为204人。并按要求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2、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
一是通过健康体检和高危人群筛查检测血糖;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患者。
二是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空腹血糖和血压测量等检查,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三是对已经登记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含一般体格检查和空腹血糖测试)。
截止2010年11月,我站共登记管理并提供随访的糖尿病患者为125人。并按要求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四)、健康教育工作 一是严格按照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区卫生局及上级部门的各项健康教育项目工作。采取了发放宣传材料、开展健康宣教、设置宣传栏的各种方式,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和我苏木主要卫生问题和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今年共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和健康咨询活动15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2200余份,更换宣传栏内容48次。
(五)、传染病报告与处理工作
一是依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以及传染病报告与处理规范要求,建立健全了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二是定期对本单位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对我街道社区居民进行传染病防制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了社区居民传染病防制知识的知晓率。
三是依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201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如下困难: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基本卫生服务的发展。
(二)、人才缺乏,全科医师人员不足,影响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进度。
(三)、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降低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工作热情。
(四)、居民基本卫生服务认识存有距离,上门建档和随访主动配合存在一定困难。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强化职能,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投入。
(二)、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通过宣传—吸引—再宣传,以逐步改变社区居民的陈旧观念,促使其自愿参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来。
(三)、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四)、配套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热情。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饮用水突发污染和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防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饮用水突发污染和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2、完善突发饮用水突发污染和传染病的信息检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饮用水突发污染和传染病事件不在校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宣传普及突发饮用水突发污染和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饮用水突发污染和传染病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在上级的统一领导下,成立本校饮用水突发污染事故和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污染和传染病事件的防治工作。
3、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突发污染和传染病事件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实行学校后勤及各班级结合、以各班级为主管理。
4、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一)工作职责。突发污染和传染病事件进入应急状态后,全面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组长亲自指挥。主要职责如下:
1、在学校突发污染和传染病事件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指导和落实学校突发污染和传染病事件防治的各项工作。
2、监测、汇总和收集学校突发污染和传染病事件的信息,分析、研究当前防治工作形势,提出学校防治突发事件的对策,制订本校的突发污染事故和传染病事件应急预案。
3、根据不同季节和情况,宣传污染和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保健知识,减少这类疾病的爆发。
4、指导、落实并督察学校防治突发污染和传染病卫生事件的措施的落实情况。
5、总结、推广处置突发事件的经验和做法。
6、根据突发污染和传染病卫生事件的分级预警控制措施的相关要求,对学校的教学安排及其他相关工作作出及时调整。
7、建立学校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污染和传染病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学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8、开展学校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活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9、确保教师学生喝上安全的饮用水。
10、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污染和传染病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有病学生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预防。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生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1、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2、学校应经常对教学环境与生活环境进行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二)增加学校卫生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三)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卫生规范化管理。
1、食品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培训证上岗,并注意个人卫生;对患有“五病”的人员必须100%的调理。
2、购销和使用的食品应当定点采购并按规定验收,禁止购买变质的食品和“三无”产品;食品加工过程和储藏必须生熟分开;餐饮具必须采用高温或药物严格消毒,并有保洁措施。
3、食品及其原料贮存和食品制作间必须具备完善的安全措施,并落实专人、专锁、专保管责任制,强化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投毒事件发生。
4、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教师餐厅管理,明确责任。
5、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的管理,做好水塔上锁管理等,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6、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7、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办公室卫生、教室卫生、宿舍卫生和环境工作,为学生及教职员工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8、学校切实履行职责,做好计划免疫的宣传工作,配合卫生部门完成计划免疫任务。
9、学校应当依法加强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危险化学品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储、使用、处理等环节的管理,防止因管理失误引起突发事件。
(四)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防病抗病能力。
1、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落实好健康教育课,普及公共卫生知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2、结合季节性、突发性传染病的预防,通过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防治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
3、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和预防事物中毒的专题教育,增强学生识别腐败变质食品、“三无”产品、劣质食品的能力,教育学生不买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
4、督促和组织师生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倡合理营养,不断增强体质。
五、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内容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食物中毒及急性化学物品中毒)、污染事故、免疫接种事故及严重异常反应,以及其它重大疑难及不明原因的健康危害事件。
(一)发事件监测:
1、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系统。在学校建立考勤监测制度,指定专人对师生员工中的缺勤者进行逐一登记,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教导主任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2、重视信息的收集。要与所属区域的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污染事故和传染病卫生事件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二)突发事件报告:
1、建立突发污染事故和传染病卫生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检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期间,学校要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汇报,并取得上级领导的指示。
2、严格执行学校重大污染和传染病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传染病爆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分管领导应严格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畅通。
出现集体性事件中毒、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突发污染事故和传染病卫生事件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向校长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1小时之内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3、任何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突发事件。
4、建立突发事件举报制度。任何教职员工有权向学校报告突发事件隐患,有权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报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规定和职责的情况。
六、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有关政策的规定,将突发污染事故和传染病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学校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以下分级标准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的标准界定。
(一)传染病
1、一般突发事件。所在地区发生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
①启动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内部的疫情通报。
②组织专门人员指导与督促疫情发生地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学校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
③学校内如尚无疫情发生,可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但对集体活动要进行控制。
④传染病流行时要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图书馆、餐厅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粪便、餐厅及饮用水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⑤严格执行出入学校门管理制度。
2、重大突发事件。所在地区发生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除对接触者实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及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②对全体师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③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学校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④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⑤学校根据情况,及时向师生员工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3、特大突发事件。所在地区发生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在二、三级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①实行封闭式学校管理,学生不得离开学校,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②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外出学生和去疫情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发现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学观察,暂停上学和上班。
③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学校不得组织师生参加各类大型集体活动。
④对教室、餐厅、图书馆、厕所等场所在使用期间每日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⑤学校每日公布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4、校内疫情。校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展以下工作:
①要根据出现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出现一例传染病疑似病例,学校在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可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级实行停课;如出现两例及以上上述的临床诊断病例断病例及校内续发病例,可视情况扩大停课范围。
②采取停课措施的班级或学校,应合理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采用电话咨询与指导、学生自学等方式进行学习。做到教师辅导不停,学生自学不停。如学校停课放假,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坚守岗位,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
③尊重和满足师生的知情权,主动、及时、准确地公布疫情及防治的信息。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二)食物中毒
及时掌握学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生校内食物中毒或可疑食物中毒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做好下列工作:
1、立即在第一时间报告当地卫生、教育和公安等部门;
2、立即将发病师生送往医院,并协助医疗机构救治病人;
3、将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待确认后交予卫生部门处理;
4、积极配合卫生、公安部门进行调查,并按其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5、落实卫生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并妥善处理善后事宜,维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6、配合卫生部门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意见,杜绝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预防接种严重反应或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事件
1、迅速报告卫生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请求派遣专业人员进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事件原因。
2、及时将受害师生送医院接受救治。
3、尽快采取各项措施,消除危害,制止事态的发展。
4、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杜绝隐患。必要时对事故和损害的责任人追究责任。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保障。学校应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设立卫生室。具体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预防与控制工作。
(二)人力资源保障。学校应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配齐兼职卫生人员。卫生人员应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定期接受卫生部门组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知识、技术的培训和演练,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知识,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不断完善应急工作服务体系,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区卫健系统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职责,强化监管,落实措施,有效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单位应急管理措施报告资料,提供参阅,欢迎你的阅读。
单位应急管理措施报告一
按照县政府应急管理工作安排及卫计局年度工作计划,我局认真安排布置,各项卫生应急工作有序开展。现将20xx年上半年卫生应急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制定工作计划,按计划有序开展各项工作。
根据卫生工作年度安排及应急办工作要求,结合本系统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卫生应急工作计划,并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按时组织实施。各医疗卫生单位卫生应急工作领导重视,专人负责,各项卫生应急工作有序开展。计划召开贺兰县20xx年卫生应急培训班。
二、及时开展应急工作,为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奠定基础。
一是组织开展贺兰县大型活动应急救护保障。20xx年上半年,组织开展了冰钓、航模比赛、环湖健身赛、篮球比赛等体育赛事、春节社火、人社招聘、宣传日、大型活动、清明节祭扫保障等医疗救护保障;高考、中考医疗救护保障;6月15日与县消防中队、县疾控中心与花园社区联合组织开展了反恐应急演练;6月26日参与贺兰县人民政府与银川百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多部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演练。累计出动医护人员171人次,救护车辆65车次。
二是调整补充了应急救援队伍。根据人员情况,各医疗卫生单位均及时对应急小组成员进行了增补,保证各小组成员稳定。
三是及时处置突发疫情,上半年处置突发事件2起,上报疫情预警预测分析2次。
三、坚持节假日值班制度。
各医疗卫生单位均坚持节假日值班制度,领导带班。节假日,各医疗卫生单位提前上报各单位值班安排,值班人员24小时开启手机,如遇突发事件,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报告,做好值班交接记录。
四、加强疫情监测,开展突发事件预防预测报告,为科学预防传染病提供决策依据。
根据我县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情况,经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汇总分析,及时对我县传染病疫情进行预测,为科学防控传染病疫情提供决策依据。上半年,共完成突发传染病预防预测2次。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继续按照工作计划,有序开展卫生应急工作。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和报告,及时预防预测,落实节假日值班制度,科学及时处置突发疫情,为我县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单位应急管理措施报告二
20xx年上半年,市中区卫健局在市卫健委的正确指导下,紧扣国家和省、市卫生应急“十三五”规划的有关精神要求,按照“整合资源、平战结合、注重实效,统筹规划”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区卫生应急工作,通过制定、完善各项卫生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加强应急物资储备能力,不断完善应急工作服务体系,提高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区卫健系统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职责,强化监管,落实措施,有效防范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努力,现将半年来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进一步完善体系建设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度地减少或减轻突发事件对公众健康带来危害,认真落实卫生应急工作有关要求,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完善工作计划,同时明确责任人,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卫生应急工作能力。
二、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为了进一步规范卫生应急队伍,提高应急队伍工作人员能力,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动队,机动队下设流调组、消毒组、宣传教育组和物资保障组,配置了应急处置箱,确保一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置。同时设立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卫生应急处置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支持。
三、加强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演练
根据我区卫生应急工作实际需求,局机关建立了微型消防站,区疾控中心和区医院应急仓库物资储备品种齐全,基本满足我区卫生应急工作需求,同时按照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各单位开展各类应急演练5次,通过演练,切实提高了处置突发事件的协调性和统一性,提高应急反应的敏感性和处理能力,从而提高队伍的实战能力。为应急工作奠定的坚实的基础。并圆满完成由市中区安委会组织的防汛应急救援大型演练的参演任务。
现应急物资储备:可视对讲机6部、单兵摄像头2套、360度视角车载指挥系统1套,单兵应急携行防护装备20套,二级防护携行装备8套;有连体防护服、防毒面具等防护设备;有各类医用口罩、医用手套、护目镜、温度计、防护衣物等应急设备;有各类现场采样仪器、采样袋、采样棉等采样设备;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注意物品的使用年限,做到及时更换,并做好日常维护记录保证我区卫生应急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四、加强应急值班制度
局机关和直属各单位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每天有一名领导带班,一名工作人员值班,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保障24小时通讯畅通,值班人员能够坚守工作岗位,认真做好值班记录和突发事件记录,及时向领导报告,根据领导的批示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五、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
加强对网络直报工作的管理,制定并下发了《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密切关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对各类传染病发展趋势及时进行分析研判,对传染病聚集性疫情和暴发疫情及时进行处置,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防止疫情蔓延。对疫情报告管理、紧急疫情接报工作及重点监测的传染病均作出书面记录。
六、宣传教育
3月7日,区卫健局在联勤宾馆组织对辖区医疗机构进行消防安全和卫生应急培训知识讲座,通过培训提高了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组织在各医疗卫生单位通过展板、宣传栏、LED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卫生应急及生活自救常识等,逐步提高社会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并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传染病、慢性病等健康知识,有效提高了广大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卫生应急知识水平。6月16日在万达广场参加了由区安委会组织的安全生产月宣传日活动。聘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辖区部分医疗机构进行了消防安全检测。
七、下一步工作计划
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指挥平台系统,将信息系统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对紧密结合,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业务能力,计划与90医院联合进行一次应急演练,完善修订现有的各类应急预案。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检查力度,提高责任意识、忧患意识,确保20xx年全区卫健系统安全无事故。
单位应急管理措施报告三
20xx年,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卫健委的具体指导下,全县卫生应急工作围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两大任务,进一步加强对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不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项工作制度,切实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培训,建立健全了“责任明确、机制健全、制度完善、管理规范、准备充分、应对有效”的卫生应急体系,坚持以“预防为主、分类管理、科学规范、客观实用”的原则,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急能力,加强卫生应急队伍素质建设,限度的'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危害。现将卫生应急工作总结如下:
一、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全面加强对卫生应急工作的领导。
健全的组织体系是做好应急工作的组织保障。为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工作,我局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应急工作任务,不断加强领导,规范设置,体系建立,切实保证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以局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各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组建了突发传染病疫情卫生应急处置救援队、卫生应急医疗救援队、中毒处置救援队、核和辐射卫生应急处置救援队,为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锻造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应急队伍。
二、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努力提升卫生应急管理水平。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度地减少或减轻突发事件对公众健康带来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我局已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对规范指导卫生应急工作起到重要作用。加强预案动态管理,建立了预案动态修订机制,增强了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实调整了卫生应急专家组及卫生应急救援队伍进行了调整充实,提高了卫生应急队伍的处置能力,实现了卫生应急队伍的常态化和规范化管理。
三、加强卫生应急培训,提升专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为提高各医疗卫生机构处置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能力,我局积极组织各救援队人员和医疗卫生单位公卫科人员180余人开展了应急知识培训,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以及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或出现后,采取相应的监测、预测、预警、储备等应急准备以及现场处置等内容,进一步提高了我县医疗卫生人员卫生应急专业水平。
四、做好卫生应急处置工作,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物资储备。
参照国家及省市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和物资储备目录,我局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积极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每年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储备一定数量的各类防护用品、消杀药械、诊断试剂及耗材、季节性疫苗、检测设备等,加强使用管理,及时补充、更新消耗或失效的救灾防病物资,完善应急物资的调用机制,为快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物资保障,切实做好传染病的应对准备工作,作为自然灾害发生后及传染病流行应急处置专用,确保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够立即启用。今年,我县共投入23万元的应急物资储备。
五、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
强化防控措施,认真落实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制度,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及零报告制度,并明确了各网络直报单位责任人、工作职责、规章制度,每年均组织了相关业务培训。同时,完善卫生应急工作机制,明确县疾控中心、卫计监督大队和各乡(镇)卫生院的应急工作职责,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卫生应急工作。各医院内部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发生疫情后能及时进行网络监控,并及时上报;实现了传染病报告的动态性、实时性和网络化管理,建立和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评估、预警、反应机制,提高了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快速反应能力。
六、加强应急演练,锻炼应急队伍。
为提高我县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强化应对突发事件抢救快速反应能力,9月,在县人民医院开展了食物中毒应急演练。通过演练,进一步提高了医护人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七、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我县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但各类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性、复杂性和特殊性依然存在,其主要表现在:
一是应急资金不足明显。物资应急等基础条件薄弱,救援装备落后,应急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宣传力度不够。由于社会舆论影响和宣传教育等,社会公众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常识、自我防护意识,应急处置社会动员机制难以有效开展。
三是卫生应急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基层求援能力薄弱,乡(镇)医护人员的不足为应急队伍的建设带来了阻碍,也影响了应急救援力量的充足。
全面提高妇幼卫生工作质量
——***市妇幼卫生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妇幼卫生工作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在当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发展妇幼卫生事业,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妇幼卫生服务,对于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提升人口整体素质、提高人均期望寿命、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2010年,在各级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基层妇幼保健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市以妇幼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课题化,以项目带动整体妇幼工作为发展战略,妇幼卫生工作紧紧围绕降低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以落实国家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工作为重点、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幼项目为依托,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妇幼卫生工作的开展,使全市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稳步提高。现就我们在工作中总结的经验汇报如下:
一、妇幼保健机构现状
1、基本情况:***辖三区九县,159个乡镇及街道办事处,2150个村委会,总人口381.59万。妇女儿童占总人口的30%,每年有3万余名妇女怀孕分娩,有约20万名0—6岁的儿童需要进行保健管理,全市12县区中,市辖区3个、山区县5个、平原县4个。
2、机构和人员:全市共有市、县妇幼机构13个,其中市级妇幼保健院1所,县级机构12所,有8个县区开展了住院业务,有10所建成爱婴医院。
市、县妇幼机构人员由2000年的493人增加到2010年的653人,增加了32.45%;县级以上妇幼保健人员配备3.6/万,有乡级妇幼专兼干182人,平均每乡有一名专兼职妇幼人员;有村级妇幼人员2371人,其中女村医907人,市、县、乡、村四级妇幼保健网基本健全。
二、承担的公共卫生妇幼工作任务
1.妇幼保健业务技术指导。对全市妇幼保健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
2.妇女儿童健康状况监测调研。负责全市孕产妇死亡、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出生缺陷监测等工作的信息收集、质量控制和汇总上报;
3.授权执法。是全市母婴保健执法主体并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辖区妇幼卫生工作相关政策、技术规范及规章制度;
4.基层妇幼保健及妇产科、儿科人员培训。承担全市母婴保健技术、妇产、儿科、妇女和儿童保健业务人员培训及进修任务;
5、妇幼卫生项目管理。承担国家医改重大公共卫生项目3项(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两癌检查、育龄妇女增补叶酸);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项(孕产妇和0-36月儿童健康管理);国家其它项目4项(降消项目、妇幼卫生三网监测、新生儿窒息复苏、母子系统保健);省市项目15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母亲健康快车、妇幼卫生信息管理、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疾病综合管理等);共计24个项目工作。
6.全市孕产妇与新生儿高危重症抢救。组织协调全市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
7、妇幼卫生信息管理。承担着各种妇幼卫生信息表格设计、资料收集、质量控制、汇总分析、信息反馈等工作;
8、妇幼健康教育。规划、组织、负责指导和开展妇幼保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9、社区医疗保健服务。指导社区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两个系统管理;
10、妇女儿童疾病防治。开展妇、儿疾病防治及应对威胁妇儿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
三、公共卫生妇幼工作开展情况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坚持妇幼卫生的公益性质,以实现妇女儿童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以完善妇幼卫生服务体系为核心,以解决妇女儿童健康突出问题为重点,以改革创新运行机制为动力,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妇幼卫生工作均衡发展,切实体现妇幼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整体推进了妇幼卫生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一)妇幼卫生工作落实情况
针对承担的妇幼卫生工作,按照妇幼工作项目化管理的模式,每项工作根据项目化管理与实施要求,指定专人负责,通过制订项目计划书—成立组织—人员培训—项目实施—督导质控—信息收集—项目评估等项目规范化管理模式,使妇幼卫生工作质量逐步提升。
1、健全完善基层妇幼保健网络体系。一是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目前,全市共有市级妇幼保健人员713名,县级 646名,乡级182名,村级2371名,市、县、乡、村网络健全,各县区均落实了村级妇幼人员的工资待遇。二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孕产妇死亡监测,抽取4个县24个乡镇37万人口作为全市妇女、儿童健康状况监测网络。三是建立健全了全市产科急救网络体系。在市妇幼保健院设立市级产科急救中心,成立了由市、县、乡三级人员组成的市级产科急救网络,分设母婴安全责任网、信息网、转运网。四是建立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和市级新生儿疾病诊疗中心。五是建立健全了妇幼卫生信息网络。六是建立了市、县、乡三级例会制度。即:每年4季度召开本年度孕产妇死亡评审会、每年3月份召开上年度妇女儿童健康状况监测会、每半年召开一次妇幼卫生报表汇审会及新生儿死亡评会、每季召开一次妇幼保健院长例会,对基层妇幼保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交流、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了基层保健工作质量提升。
2、狠抓基层妇幼人员培训。采取分类举办专业培训班、临床进修、专家驻县等方式加强了全市妇产、儿科、妇女保健、儿童保健专业领域的人员培训,在市妇幼保健院建立了妇产、儿科人员培训基地和“降消”项目县级人员培训基地。一是对全市乡镇妇幼人员进行了产、儿科基础知识培训(每期三个月),适宜技术推广培训(每期七天)及产儿科技术提高班(每期一个月)等三轮培训。二是每月举办一期妇产、儿科或妇女保健、儿童保健业务培训班或专题讲座。三是邀请国家或省级专家,每年至少举办一期产、儿科国际学术交流会。四是不定期举办新知识、新技术培训班。五是每年免费接收县级妇幼保健、产、儿科人员进修。2010年市妇幼卫生项目办共举办各类妇产科相关知识培训班18期,培训基层人员1628人次。为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
3、深入开展妇女儿童健康状况监测。一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孕产妇死亡监测。二是按照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了四个县区24个乡镇、办37万人口,建立了市妇女儿童健康状况监测网络,制做了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出生缺陷监测、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母乳喂养等五项监测方案,成立了监测中心(设在市妇幼保健院基层保健科),坚持每半年对检测质量进行质控。三是坚持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评审制度不间断。2010年监测结果显示:全市孕产妇死亡率23.49/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1.73‰,婴儿死亡率10.48‰,均低于2009年省级及国家平均水平。出生缺陷发生率140.38/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母乳喂养率94.65%,纯母乳喂养率79.47%。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为11.7%,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2.5%。
4、大力实施妇幼保健业务规范化建设。在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建设中,我们按照标准化、规范化要求,近年来,先后开展了产科建设达标、规范化儿童保健门诊创建活动,爱婴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工作。一是在这些活动中一是制定建设标准。先后制订了《***市产科质量控制方案》,《***市各级助产机构产科建设标准》、《***市各级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评分标准》、《***市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验收标准》。二是统一规范了产科、儿童保健科各项工作制度、各级各类人员职责、技术操作规范和产科各项登记。先后有114家助产机构达到了产科建设标准,有 64家达到规范化儿童保健门诊标准,58所市、县级助产机构建成爱婴医院、76所乡级卫生院创建成爱婴乡卫生院,眉县妇幼保健院已建成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扶风县、陇县妇幼保健院通过市级初评,凤翔县、千阳县、陈仓区妇幼保健院正在积极创建中。
5、强化妇幼保健信息管理。一是成立了***市妇幼卫生信息领导小组及各县区妇幼卫生信息主管人员参与的信息网络小组。二是实行了专人管理制度。人员调换需经市妇幼保健院培训后上岗,乡妇幼专干人员变动必须经县卫生局、妇保院同意。三是制定完善了市、县、乡、村四级妇幼保健人员工作职责、妇幼保健工作例会制度和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制度等四类24种。四是统一设计了乡、村两级规范化报表。五是坚持每半年举办一次妇幼卫生信息培训班。六是建立考评机制。一方面将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纳入妇幼卫生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之一,与年终评优挂钩;另一方面建立妇幼卫生信息量化考核制度,及时将妇幼卫生信息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相关县区,督促各县区加快信息质量提升速度。七是坚持每半年(5月、10月)进行一次妇幼卫生监测质控,对危重孕产妇、婴幼儿进行追踪随访,查漏补缺,确保信息准确性。
6、扎实开展业务帮扶和指导。除日常指导外,坚持每半年一次项目工作督导,每年选派高、中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6-10名,分别对县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妇产科、儿科及妇幼保健院进行团队式帮扶。2008-2009年对陇县、麟游、太白18个乡镇卫生院进行小团队式帮扶;2009年对麟游县医院,眉县、扶风进行对口帮扶;2010年对陇县、千阳县妇幼保健院进行团队式帮扶。
7、依法严格管理母婴保健专项服务。一是严格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市场准入制度。依法严格对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人员进行考核,对达标的助产机构换发了《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将平原县乡卫生院所在村的接生员转为保健员,不再开展接生工作,同时依法取缔了17个不达标的助产机构。二是根据《陕西省卫生厅转发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的通知》(陕卫妇发[2010]43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与公安局联合制定下发了《***市关于下发进一步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的通知》,在全省率先将《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与产科质量一并纳入网络管理,实行网络上报和《出生医学证明》发放层级负责制、事故追究制,加强了出生医学证明信息与废证管理。2010年全市累计领回出生证45000份,发放101次共计47950份,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考核合格证105份,执业许可证29份,无一例差错事故。
(二)公共卫生项目执行情况
针对承担的24个项目,按照项目工作课题化管理的模式,每个项目设一个课题小组,由专人负责项目工作,通过制订实施方案—组织实施—督导检查—项目评价—修订方案—再组织实施等课题化管理模式,使项目工作质量逐步提升。
1、认真落实公共卫生妇幼项目。一是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成效显著。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项目2010年1-10月份,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项目补助人数21567人,全市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补助率96.90%,补助总金额1638.7万元,人均补助金额759.81元,全免率96.11%,完成省厅目标任务。育龄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2010年全市共发放叶酸片60166瓶,有29169名育龄妇女领取叶酸片,产妇孕前和孕早期叶酸服用率达78.02%,叶酸服用依从率达53.43%,增补叶酸相关知识知晓率达76.55%。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年内完成乳腺癌检查2041例,乳腺钼靶338例,查出乳腺增生568例,乳腺纤维瘤25例,未发现乳腺癌病例;宫颈癌检查17024例,阴道镜检查957例,宫颈活检88例,对检出的1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3例宫颈癌患者进行了治疗随访。超额完成省厅项目年度工作任务。二是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进展顺利。孕产妇和0-36月龄儿童健康管理项目自2010年4月1日启动以来,为了方便群众,提升项目服务质量,实行孕期保健服务全市一卡通。先后为全市67137名0-36个月儿童提供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占应服务人数的68.41%;有14713名孕产妇享受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占应服务人数的77.84 %。三是国家“降消”工作稳步前进。抽取9名市级医院副主任医师,按照分片包干的方式,派驻十二县区,对项目县进行技术指导,累计驻县天数360天,举办县级培训班16期、培训人员536人次,乡级培训11期,培训人员261人;市妇幼保健院作为省级降消项目培训基地,年内共接收24名县级产、儿科业务人员每人为期6个月的进修;进一步完善县级产科急救中心建设,畅通产科急救绿色通道。2010年项目各项指标完成良好,产前检查覆盖率99.2%、新法接生率100%、高危妊娠筛查率23.2%、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100%、孕产妇死亡8例、新生儿破伤风发生数0例、产科工作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85%。四是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惠及群众。“新筛”项目自2007年启动以来,先后建立了全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完善了各种流程,设立了“***市新生儿疾病筛查阳性患儿诊疗专项基金”,成立新生疾病筛查阳性患儿俱乐部。新生儿疾病筛查率由2007年的23.11%提高到目前的92.19%;2010年全市采集血片35859例,筛查率达92.19%,其中市直市管单位筛查率达96.23%,县级达到91.11%。全市血片合格35260例,合格率98.33%。可疑阳性患儿423例,其中甲低190例,苯丙酮尿症233例,甲低召回157例,确诊14例,苯丙酮尿症召回188例,省级复检25例,确诊10例(2例死亡)。截止目前累计救助阳性患儿39例,其中苯丙酮尿症11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28例。
2、指导社区开展妇幼公共卫生妇幼项目。对社区妇幼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与带教,指导社区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儿童计划免疫和生长发育监测、儿童早期教育、妇女病普查普治等业务及健康教育进社区等服务。2010年4月以两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幼项目的实施为契机,将两个系统管理工作整体下沉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推行城区孕产妇、0-6岁儿童系统管理“以社区和单位为基础,以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以县区妇幼保健机构为龙头”的管理模式。2010年全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7.76%,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88.59%,住院分娩率达到99.88%。均较2009年有小幅上升。
3、广泛宣传妇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一是整合了国家重大和基本公共卫生妇幼服务项目,制作图文并茂的宣传单、横幅、宣传画、宣传版面、宣传栏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市妇幼卫生项目办公室采取制作统一宣传版面、下发宣传折页、在***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连续30天广告宣传、在***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道和交通频道连续广播60天、在***日报健康养生栏目、在***市妇幼保健院主页挂网等方式宣传项目相关内容,扩大了项目宣传的覆盖面。二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幼项目工作中,统一印制宣传彩页3万份、统一了全市宣传版面板式及内容,在***电视台、***广播电台、***日报进行项目宣传。三是先后印制了《苯丙酮尿症患儿家长手册》、《孕产妇保健手册》、《儿童保健手册》及各类健康教育手册18万册。加大项目宣传力度,提高项目知晓率。
4、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确保信息质量。信息工作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项目运行情况的主要依据。一是配合妇幼保健信息“3+1”模式,分别于5月18日、10月18日召开了2010年上半年和全年妇幼卫生年报汇审会,全市12家市直市管医疗保健机构、12个县(区)妇幼保健院,共计60余人参加了会议,对全市2010年各项妇幼卫生信息进行了详尽的培训。二是11月3日就重大公共卫生网络直报系统通过多媒体演示、现场操作等方式进行了系统、直观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我市妇幼卫生信息人员的业务能力,保证我市妇幼卫生信息的准确性、科学性,促进了我市妇幼卫生工作质量进一步稳步提升。
(三)其他工作开展情况
1、积极开展规范化儿童保健门诊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全市儿童保健服务能力。为了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0-36月儿童健康体检的质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规范化儿童保健门诊创建活动。一是建立创建规范化儿童保健门诊评审领导小组及专家组,明确各级职责。二是制定《***市各级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实施方案》、《***市各级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评分标准》、《***市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验收标准》。三是统一制定各级儿保科工作制度4种、工作职责2种、技术操作规范、诊疗常规6种下发至十二县区。四是加强体弱儿、高危儿动态管理;于9月份对初评合格98家机构进行了验收(其中县级医疗保健机构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4家、乡镇卫生院73家、工企医院5家),市级复审达标验收合格单位81家,限期整改5家,不合格单位12家,全市规范化儿童保健门诊达标率82.65%。
2、不断启动新项目,丰富妇幼保健工作内容。一是按照省卫生厅工作安排,6月份指导渭滨区、扶风县、眉县完成了婴幼儿喂养与营养改善项目启动及资料调查工作。二是5月份启动了五个县的母亲安馨工程项目。三是11月份启动了眉县、扶风县、凤翔县的早产低体重调研项目。四是开展全市医院危重孕产妇监测项目及渭滨区艾滋病母婴阻断项目工作。一方面丰富了我市妇幼保健工作内容,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工作,促使我市妇幼工作质量不断上台阶。
3、及时启动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一是制定《***市新生儿死亡评审方案》(宝市卫社发[2009]654号),成立新生儿死亡评审领导小组及专家组,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各级职责;二是对市、县评审人员进行培训;三是督促、派遣市级评审组专家参与指导县(区)级新生儿死亡评审会,分析原因,完成评审报告,制定干预措施,促进评审工作全面开展。市妇幼卫生项目办公室于 6月9日召开了全市新生儿死亡评审会,在全市死亡的新生儿中选取典型疑难和有共性病例,按照卫生部评审要求,从个人家庭及居民团体、医疗保健系统、社会其他相关部门三个环节的知识、技能、态度、资源管理系统四个方面进行逐一评审,讨论诊断、治疗、抢救等各个环节,评价社会因素的影响,分析死亡原因。对评审结果进行通报,并就今后全市评审工作和强化干预措施进行了安排。
四、存在问题及困难
1、全市妇女儿童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近年来的监测资料显示:妇女病患病率高达88.5%、没有明显下降,乳腺癌、宫颈癌患病率分别达252.52/10万、555.56/10万,并呈上升趋势。新生儿苯丙酮尿症患病率达19.76/10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下降出现平台。孕产妇死亡率近三年来一直在30/10万左右波动,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婴儿死亡率一直徘徊在10-15‰左右。
3、妇幼保健事业投入严重不足。市本级工作经费每年缺口 2400万元,县级人均妇幼事业费仅为1.31元。近年来在国家、省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中唯独妇幼没有基本建设项目。
4、妇幼保健人员待遇差,工作积极性不高。
5、公共卫生工作经费落实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