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中美术教学

时间:2022-07-19 13:55:48

导语:在高中美术教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中美术教学

第1篇

关键词:高中美术;国画;教学

高中美术新课标采用选修模式,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模块进行学习,有了兴趣作为老师,对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学习美术奠定了根基。国画作为绘画•雕塑模块中的一部分,它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是利用笔墨等材料进行创作的一种中国特有的绘画形式。本文结合自身在高中课堂中的国画教学经验,对高中美术国画教学做了一些更具实践意义的研究。

一、高中美术课堂国画教学的现状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新课程改革后,高中美术主要划分为五大模块,包含内容繁多,因此对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很多老师此前并没有系统接触过国画。有些学校为丰富美术课堂内容,会招兼职老师,而兼职老师本身流动性较大,不适合对于学生的长期性培养,且招聘途径相对于正式的要简单很多,老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都有待考量。在教学方面,国画普遍作为单纯的技法课在进行讲授,教学方法单一,仅仅是简单的老师示范,学生临摹的基础方法。另一方面,国画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瑰宝,却在当今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学生从小接触的绘画工具是油画棒、水彩笔、水粉颜料等西画工具,学生可能能说出好些外国画家的名字,而中国的却道不出几位名家,他们对国画的内涵更是知之甚少,不少学生在此之前甚至从来没有接触过毛笔。以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一年级为例,全年级国画选修生223人,其中曾经学习过国画的仅有15人,仅占到总人数的6.7%左右。在国画知识素养方面,很多学生也不知道顾恺之、不知道《清明上河图》是散点透视、甚至不知道国画包含有写意和工笔两种完全不同的绘画形式。

二、学习中国画的重要意义

国画作为中国特有的画种,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稳稳屹立,它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是上千年历史文化的优秀结晶。中国画主要包含写意和工笔两种形式。写意画中,重点就在一个“意”字,它写的“意”是意向、意念、意志,是画者借用图象书写自身情感品性的一种方式。在工笔画中,则磨练的是人的耐心和细心,其中“工”即指工整严谨。国画中讲究的留白与中国道家思想不谋而合留白与笔墨、阴阳相调和、虚实互融通,即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因此,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的重要部分,学习中国画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的。往外说,学习中国画有利于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且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也有责任将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下去,往内说,学习中国画可陶冶情操,增强学生中国式美学素养,我们对中国画的学习,更多的不应该是从外入内的技法理论式学习,而是应该由内向外的精神思想的学习。

三、在高中美术课堂中改善国画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线型教学法

高中美术新课标采用选修模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内容,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兴趣本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国画作为绘画•雕塑模块中的内容,很多老师都易把本课上成完完全全的技法课。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以纯粹技法入手,很多本身对国画感兴趣,但是自身完全没有基础的学生,在实践绘画效果达不到预期之后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做法,使学习受到很大阻碍。线型教学法是指把五大模块进行适当的融合贯通,例如在课堂中加入鉴赏,或者将国画元素运用到设计中去,这不仅使学生能够感受更丰富的艺术形式,且教学成果更易显现,对学生有一定的激励效果,能有效解决前面所提到的问题。

2、因材施教——针对性教学

在同一个班级中,有些同学是有过绘画基础的,而有些却是第一次拿起毛笔,水平差异较大。对于这种常见情况,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肯定应该是不同的,可采取针对性教学,对学生因材施教。例如班级可以分成小组,在课程结束后不同小组需完成的目标有所不同,还可结成一对一互助小队,每位有基础的同学带几位没有基础的同学,小队直接通过最后的作品展示产生竞争意识,更有利于每位学生的发展。

3、注重过程体验——引导性教学

高中美术国画课程,不像大学是为了培养专业型人才,也不像小学初中那么浅显,如前面所说,我们的高中美术国画课程是在学习一定国画技法的基础上,更多的是由内向外的精神思想学习。因此,在课堂中,教师不应过多地采用讲授法传递专业知识技法,而应更多地采取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自主探究画法和我们中国画中所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感受中国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作者:李渠晶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张磊.中国传统美术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2.

第2篇

高中美术是一门必修课,在我从教的这几年中,深感高中美术教育的尴尬和艰难。在课时安排上,学校能给美术老师的课时都极其紧张,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要在极其有限的课时内尽最大可能的完成教学目标。尤其是新课改的提出,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这样的前提下。我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和本地学生实情的教育教学方法。

一、深读教科书,合理把握教材

现如今的高中美术教材涵盖范围非常广,更多的突出学生的活动与表达,教学内容也有所拓展,这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对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为例,分为欣赏、绘画、雕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电脑绘画/电脑设计、摄影/摄像九个模块编写。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合理把握教材。

1.以学生为本,内容选择以学生生活及需要为出发点,方式方法也力求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

2.教学互动,改变以往的单纯授课、满堂灌的模式。提倡给学生以表达的空间。充分考虑学生的主动陸,尤其在作业设计中,强调学生动脑、动手。

3.以提高审美能力、鉴别能力为重要目标。无论是欣赏还是表现,设计、手工,都作为审美活动,培养“眼力”,提高“品味”。

4.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即使在欣赏模块,也有资料查询,信息处理,讨论表达,艺术实践等环节与活动。

二、在美术欣赏课上,教师要合理的引导

美术作为一门学科之所以能够存在,就是因为它有完整的知识和技能体系,而且在人格完善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实施这种“综合”教学中,确有着一些操作上的偏差,全抛弃美术学科性的东西而成为其他的学科附属课。学科自身的本质特征都被“综合”得没有了,“综合”也就失去了意义。“那是荒了自己的田去种人家的地。”美术课中涉及到的综合应依托视觉艺术的思维和表达特征,基于对社会、生活、对自然感受经验。在美术学习中,学生会有很多产生疑问的地方。作为老师,就应该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矛盾情境,使学生在“疑”中思。“思”中学。引导学生通过广泛地了解社会、文化背景,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领悟人类社会和生活的丰富性。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美术或跨越美术学科的课题进行综合与探索性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达到发展创造能力的目标。

三、转变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的教学以学生主动学习为基础,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是无限的,给他们以无限展示自己才能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促进知识、技能的提高,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是美术教学的重心。单向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以及注重技能的训练已不再是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了。美术是视觉形象的艺术,是一种无需翻译的图形化语言,通过图像传播信息,交流情感。所以,要进行欣赏与创作,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民主互动、拥有丰富信息资源、自主活动形式并能高度激发课堂学习的情境非常重要。在这个环境中,变个体的学习为小组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变课堂知识为生活经验;变技能训练为能力培养。一旦课堂变成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并与他人分享和交流的场所,学生很自然地会认为他们是学习的主人,这也是艺术教育应该达到的目的,也是我们所期盼的。

四、转变评价方式,以赞赏代替批评,树立学生创作的信心和勇气

习惯了具象作品的欣赏和评价。对于抽象作品学生有些一筹莫展,不知所措。特别是对于自己的作品更是缺乏自信心。

新课改非常重视这一问题,提出多角度评价方式。让学生学会对名画、名作评价,对自己学习行为和自己作业的评价,学会对同学作品的评价,以及对教师教学的评价等。教学中还应加入了《学生自我评价表》,让学生能够形成自我反思意识和评价意识,这是让学生学会反思、学会学习以及形成“可持续发展”学力的必要条件。

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用赞赏代替批评的方式进行评价。面对学生们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创作出的作品,我往往表现出非常惊喜的神态,并用赞赏的口吻称赞道:真不错!非常漂亮!很有创意!……教师于万不能吝啬自己的表扬,要知道,你的这一句看似平淡的话语,会增加学生多大的自信和勇气,而这恰恰是现代人应有的品质。学生有了自信和勇气,就呢面对现实。他们会毫无顾忌地评价自己、同学甚至画家的作品。要让别人心服口服,必须言之有物、以理服人,这样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审美能力,评价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五、示范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美术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转变为可见的一种线条、形状、色彩、造型。因此,教学中要通过教师有目的的诱导、引导、启发,围绕教学任务来展开,促使学生全身心地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且能基本上形成一个新的教学模式,但同时也使不少老师“遗忘”了美术教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最直观的教学方法——示范法。示范,是老师与学生是面对面的交流,是心与心的沟通,通过示范,可以给学生一种心境,可以创造一种氛围,可以产生一种情绪,可以激发一份冲动。通过示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技能的认识和由此带来的愉悦感是非常重要的。

现如今美术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手段也越来越新颖,但是没有一定的美术基本功还是难以上好美术课的。随着多媒体的使用,无论多难技法可以事先在动画软件中准备好,电脑完全可以实现直观的演示。电脑作为教学手段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合理的运用现代教学工具是为了更好的、更充分的将美术教学发挥得更完善,让美术课更引人人胜、更精彩;但不能滥用多媒体。自从有了电脑,美术老师课上的所有的徒手演示就变换成了电脑演示,只要老师轻点键盘,只要会使用课件,方法步骤尽收眼底,没有美术基本功同样也能上美术课。教师只会“动口”而不“动手”,黑板上不写一个字、不画一笔画,老师不用笔、不用纸、不用带任何工具,就可以面对学生和听课的老师们将一堂课“说”完。这样一来,美术课“技术性强”的特征缺失了,“美术味儿”冲淡了。

因此,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技法演示相互结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巨大的优势。

六,开发本土教材,弘扬民间艺术

进入中学阶段的学生,对获取的知识有明显的选择性和主动性,喜欢新颖、刺激、对自己胃口的。特别是高中生,在升学压力大、各学科课业重负之下,仅靠课标教材上的内容,已不能吸引他们。其教学活动显得疲劳乏味,教学效果也会显得苍白无力。我们知道本土美术文化记录和再现了本地域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先辈们运用美术这种形式传递着情感和思想。子是我根据本校所处地理位置和一些优越条件,充分利用本土的美术遗存——凤画,经过收集、整理、筛选、编印校本教材,结合新课标教材教学,培养学生跨学科探究、欣赏、学习。通过美术与文化的联系,可以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域文化背景,学会尊重本土艺术文化。

第3篇

关键词 素描教学 因材施教 高中美术

素描教学是美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人们往往认为素描只是一种造型训练的方法,而忽略了素描也是一种艺术形式、一个独立的画种。其实,素描本身就是造型艺术,具备一切造型艺术的共同点,也能艺术地、能动的表现自然,揭示自然的本质。因此,素描历来是被作为“造型的精髓”、“绘画的根基”。对学生的训练应有层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可操之过急,只有打好艺术造型的基础,才能实现培养学生较好的观察能力、造型能力以及良好的审美能力与创新意识的育人目标。在高中的素描教学实践中,笔者以为,搞好素描教学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方法

整体的观察事物,初学者最易犯的毛病是从局部入手,以致造成包括比例、结构、明暗、空间、透视等方面的错误。所以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学习方法,善于总结经验,避免学生走弯路。正确的观察方法,体现了一个画者的艺术修养,也是画好一张素描的首要前提,它甚至决定了一个从事造型艺术家的未来。

正确的观察方法,首先要解决透视问题,用透视的眼光观察物体,掌握透视的变化规律,以及物体固有联结结构问题。在教学中更要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先可摆较简洁、对象较少的静物训练学生的观察力、认知力,让学生在单纯中发现丰富的内在变化。而后逐渐过渡到复杂的组合体、多角度地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加强画面的组织能力,对画面中体现美感的东西进行重点描绘,集中感受对象鲜明的特征,对无关紧要的细节加以舍弃,避免学生见啥画啥,重点不突出的弊病,让学生较顺利地走入美术的殿堂。

二、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找到每个学生学习素描的切入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素描训练过程中,构图、形体、结构、明暗、质感、空间感等是这门课的主要训练内容。素描这门课课时较长,易枯燥,需要长期的反复训练。但素描需要人真情实感的投入,只有真诚的热爱,才能触摸到艺术的灵魂进而迸发智慧的光芒。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首先,开展作品欣赏教学。我们组织了优秀作品欣赏,特别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各种优秀素描作品的赏析。在欣赏的过程中,有同学问:“为什么这些素描作品有些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却作为艺术品流传呢?”我抓住这个契机,对同学讲述自己对素描的认识:

(1)艺术家的素描往往是为创作服务的,在生活中有了认识,随之即兴一勾,看起来虽简单,实质是灵感火花的捕捉。比如拉裴尔见到一个认为很能代表圣母形象的青年妇女,恰巧手边又没有纸,就将其画在了一块薄煎饼上。他的圣母作品之所以传神,正是对生活的真正热爱与细心观察、勤奋实践的结果。

(2)素描艺术作为一门独立的画科,体现了画家不同的修养、气质。欣赏不同时期、不同画家的作品,没有千人一面的现象,好的素描作品都有独特的个性风格。比如,达·芬奇的缜密细致,拉裴尔的优雅抒情,米开朗基罗的强悍以及强烈的生命张力,等等。这些个性鲜明画家的素描作品,一方面体现了他们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也展现了素描艺术所特有的魅力。通过欣赏教学,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跃跃欲试。

三、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创新意识

高中美术生的教学是走“写实”的道路。三年里,在教师平常的示范教学中,学生或多或少地学习了教师的作画风格,这易造成全班学生的画一个样,这也许间接地扼杀了许多学生的艺术灵气。齐白石老人不是曾告诫自己的弟子:“学画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个中意味不言而喻。教师应更多的重视学生自我价值的表现,注意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思维方式,因材施教,在掌握基本的造型规律后,根据学生的喜好引导其自由发展,力争在班上形成百花齐放的艺术氛围。要始终强调独立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不可被动地刻画对象,人云亦云,同时在素描训练中寻求简练合情合理地表现见到的物体或人物,以达到形神兼备,丰富而又洗炼,严谨而又生动。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应采取长期作业与短期作业齐头并进、各光源前提下作业相互结合;并且要在其间安排构图作业,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想象力,使学生懂得画面的构成,培养其表现整个画面形的能力。这样才能对学生在高中阶段乃至未来的发展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要注意的是学生的作画个性是不能强制产生的,是其内在成长起来的,是其自我的必然反映,我们在教学中应融会贯通,灵活教学,因材施放,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块肥沃的土壤中生长出不同的花木来,使艺术界更加绚丽多彩。

四、开展多种评价方法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1、教师激励性评价。“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正是教师的真正价值,也体现出教师在素描教学中评价所起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作为学生也迫切需要教师艺术观点明晰、修养深厚,既有独到见解、技法高超,又含兼容气度的好教师的及时的激励性评价。

2、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过程是认识思维提高的过程。这一个过程的客观与否,直接涉及到学生是否能够有长足的进步。同时,这也是一个学生自我“领悟”到“艺术真谛”的过程。这种领悟多次地、不规律的到来,就会使学生对艺术本质的了解不断深化,学习效果事半功倍。“领悟”不是教师所能给予或替代的,而是学生自我努力、不断进行自我评价,艺术修养不断提高、人生

3、互相评价与他人评价。通过校园系列汇展汇看制度的正常建立,定期组织班级之间、不同专业之间的汇看汇展,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教师及时点评,既可增进浓厚的学习氛围,又可虚心听取他人的评价,进行深刻的艺术反思,从而更好地进行素描训练。

第4篇

一、设置情境

创造的前提是兴趣。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启迪学生智慧的动力。导趣,即通过教师巧妙导人新课,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学生对所学内容是否感兴趣是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前提。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在导入新课时,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架设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桥梁,激起学生“我要学”的认知内驱力,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新课的学习,使得师生教与学和谐同步,使学生迅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二、留心观察

观察是学生获得知识,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学生欣赏能力的必备条件。美术欣赏教学最重要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审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拨莲蓬。”多么生动的农村生活美景啊。胡弦先生说:“在乡村,只要留心,便能感受到自然之神的灵光时时向我的心灵吹拂,使我一次次地愉悦、激动。”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要开放课堂,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走进生活,观察体验,感受事物、环境的丰富和微妙,产生独特的情绪和认识,从而唤醒学生的第三只眼睛,也就是让他们发现和感知生活的美,进而能理解和创造艺术的美。

三、拓宽思路

合作学习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导议就是教师在课堂中适时注意揭示矛盾,围绕某个问题,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讨论,合作学习,使学生相互交流,各抒已见,优势互补,共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小摆设(4)》时,组织学生对塑料瓶、快餐盒及其它相关材料再利用的方法进行交流讨论。大家畅所欲言,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最后大家共同总结出:塑料瓶可以利用切割、组合、添加制作成新的物品;快餐盒可以利用切割、折叠,也可综合利用将其制作成新的物品;其他辅助材料也可以编结(塑料绳),也可以切割组合诸如苯板的物品。这样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重视运用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练习,多运用,多创作,大胆尝试,尽情地描绘他们眼中的世界,使他们不但“敢想”而且“敢表达”,用他们稚拙的笔法随意描绘周围的景物,使他们对周围感知跃然于一张张鲜活多姿的绘画上,让他们潜在的因素活跃起来,壮大起来,让他们的思想在练习中绽放出来,情感抒发出来。当然每一次放手让学生进行练习时,教师都要巡视、点拨、指导、讲评,当然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有别于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敢于创新,在指导时,要由果溯源,由错究因,攻克薄弱环节。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画法交流,使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得以延伸,从而起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效果。让学生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的知识,立竿见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鼓励评价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自信心来自教师和同学的鼓励性评价。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要充分运用鼓励性评价的作用,不断地激活学生发展的细胞,挖掘其发展的潜能,推动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因为,在学生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之后,要让学生拥有创造之后的荣誉感、成功感是很有必要的。这时,对他们的鼓励、肯定,会令他们感动,让他们充满自信。例如,上面让学生自己设计请柬,使他们感觉到自己也会设计,也会为他人服务。他们叽叽喳喳,喜形于色,有的不敢相信这是自己创造的作品。他们真正体验到自己也能设计,充分享受到所做的一切带给他们的快乐。这时候,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性评价,会大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催他们奋进,使自信与成功伴随着他们更主动、更健康、更活泼、更和谐地发展。

第5篇

一、设置开放性课堂,引导学生探究民间艺术

现代课堂教学应摆脱传统的教育观念,创设开放性课堂,丰富教育资源。这并不意味着课本是教育的唯一资源,资源应体现多样性,全面性和创新性的特征。所谓民间艺术,就是具有地域特色和创作者个性特征的艺术形式,它所展现的别具一格的美术内涵是课堂教学无法媲美的。因而,教师应当扩充教学资源,开创多元化的教学形式,通过书籍,视频,样本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民间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课堂里学习美术。例如:在教学《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艺术》时,教师除了使用多媒体以ppt、video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剪纸和泥人图片和制作过程,还将美术教学扩展到课堂之外,带领学生参观民间艺术故居和博物馆以及拜访资深的民间艺术创作者,让学生学习制作工艺,亲自动手。新型的开放式课堂,给同学们带来更直观的感受和深切的体会,并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创作的机会,让学生在享受自己创作成果的同时,感悟民间艺术的价值。这种心得体会与美术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观,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灵感。

二、借助民间优秀传统美术,拓展美术学习内容

民间优秀传统美术是历代传承和不断创新的结果,在源源不断的创造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终形成优秀的作品。例如:在教学“纹样与生活”这一内容时,要求学生事先做好课堂准备活动:首先,拟定一个主题关于家乡的艺术特色;其次,要求学生实地考察当地文化,收集相关图案、样本和文字材料;然后结合主题重点讲述艺术作品中的纹样概念与特征,让学生学习图案样式和色彩搭配的艺术;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以生活为题材,充分发挥想象力,亲手制作一件艺术品;最后,多方位评价学生展示的作品,让学生互相交流观点,彼此借鉴创作手法。在这项自主探究活动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探索积极性,培养学生借助具体情境学习美术课程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民间美术渐趋减少,引发他们保护这份民族遗产的欲望。借助民间优秀传统美术参与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学习和创作,一方面丰富了教学内容,从而拓宽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眼界和途径;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正面评价优秀作品,评价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三、借助民间优秀传统美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民间艺术在创作者想象力的推动下绵延不断的发展,换句话说,美术作品可以彰显一个人的想象力水平。所以,要想更好地传授课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尤为重要的。将民间优秀传统美术与美术教学相融合,是激发想象力的有效途径。比如在《中国雕塑》的教学中,首先,向学生展示具体实在的雕塑品,像兵马俑或历史名人等不可获得的雕塑,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现;其次,让学生思考自己的家乡是否有类似的艺术品,如果有,就请学生实地考察研究它的优势与不足,给出自己的看法如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没有,就请学生自行想象,说说自己的创作想法如想创作什么样的雕塑以及如何创作。这一交流环节非常重要,它是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的过程,相互之间的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充分利用当地优秀传统美术,开展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活动,不仅活跃了教学气氛,调动了学习主动性,加快了学生的思维运转,还给予学生美的体验,有助于优秀美术作品的诞生。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让民间美术发扬光大

第6篇

关键词:多媒体视角;高中美术;教学研究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育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美术而言,教学内容的形象和生动才最为重要,因此,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如今的教学要求,而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产生,用其特有的优势,如便捷传授面广泛,收集和保存资料用于交流等等,极大地促进了整个高中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多媒体视角给传统的高中美术教学带来的巨大的影响,因此,只有通过在美术教学中合理选择多媒体资源并应用,才能够为美术教学模拟出更多虚拟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下获得更好的教学体验。

一、高中美术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带来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高中美术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带来了许多正面的影响。众所周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相比传统高中美术教学手段有着许多优越性。首先,在表现手法方面可以采用更多的材料和手段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美术的乐趣。其次,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平台和媒介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表达出情感和思想,实际上也就促进了学生学表现出作品更加独特的效果。此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还能进一步地激发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且可以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对于进一步地解决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媒体教学资源匮乏问题以及激发学生美术天赋和自主学习的热情都有着很大的助益。

(二)负面影响

高中美术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一般而言在高中的美术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虽然可以带来很大的益处,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必然会给高中美术教学的顺利进行带来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例如,随着网络世界开放水平的急速提升,这一方面导致了信息数量急剧增加,另一方面也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开始变得异常,最终导致了人们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和较为严重的信息超载情况,这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体现就是过度的滥用多媒体技术会弱化传统美术教学技术的作用发挥。

二、多媒体视角下高中美术教学优化

现代多媒体的广泛应用,通过其直观生动且较强的互动性等优势,使得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越来越便捷和高效,这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青睐于多媒体技术的主要原因。在让美术课堂内容更加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了整体的教学效果,也更新了人们的观念,带来了新的视觉冲击,提高了欣赏水平。

(一)合理转变教学内容

多媒体视角下高中美术教学优化的第一步是合理转变教学内容。高中美术教师在合理转变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可以将多种媒体进行方便、快捷的集成,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实现对于可用范围内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整合。其次,高中美术教师在合理转变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还应当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呈现出教科书上所没有的教学内容,从而能够起到扩大学生美术知识面的效果。

(二)优化学生学习方式

多媒体视角下高中美术教学优化的关键是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高中美术教师在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努力地使学生能够从传统被动的学习方式朝着研究式的学习方式转变,这一方面能够有助于高中美术教师实现多层次的知识点教学,并且可以做到为每个学生尽可能提供能够进行选择的学习内容。其次,高中美术教师在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中还应当以多媒体作为工具来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具有更强的自主学习性。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包括提高基本的学习效率到完成较复杂研究任务在内的教学内容都掺入多媒体技术,从而有利于实现更加高效的学生学习合作。

(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多媒体视角下高中美术教学优化需要着眼于改变课堂教学的模式。高中美术教师在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首先应当让自己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变化为美术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以及学生的辅导者与服务者。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并且可以让学生通过使用网络技术与同伴、教师进行美术技法和合作与美术作品的鉴赏交流。

(四)加大课堂师生互动

逐步形成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在欣赏评述类课程教学时,怎样才能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应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教师还要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然而学生动则生乱,这就需要教师的调控、引导,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表扬。

三、结语

多媒体技术投入应用到高中美术教学之中,能够顺利引导学生进行更加主动的学习与探索,并以此为基础能够创造出更加优秀的学习成果,但是,基于多媒体视角下的美术教学,美术教师不应拒绝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同时也不能完全依赖于这一手段,从而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要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合理适当地使用这一教学工具,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因此,高中美术教师通过对多媒体技术应用进行有效研究,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路萍.浅议基于多媒体视角下的美术教学[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5):457-458.

[2]马新华.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3(1):203-204.

[3]沙石.浅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科技,2016(4):54-55+59.

第7篇

当今社会,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人们步入信息文明时代,信息技术作为网络传播的一种媒介在人类活动中得到全面而广泛的应用。在国家制订的高中美术课程新标准中,倡导并要求强化自主教学与探究性学习,使得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合作学习,获得综合知识与能力。现代的高中生自身具有一定的个性和较强的创造能力,因此,在美术教学中结合网络环境,利用网络资源与技术,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同时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2 网络环境下高中美术教学的方法

2.1 正确认识网络环境

在信息时代,网络资源具有较大的容量,其中包含了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知识,覆盖全社会各个层面。因此,高中美术教学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学生学会从中自主获得知识。一般来说,网络环境的最大特点就是其具有无限的网络资源,并且这些网络资源能够开放和共享,这样就对它种媒体传播方式进行了弥补。特别是在美术教学中,网络环境就像一个庞大的博物馆,能够提供大量的图片,进行美术展览。而学生可以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方便快捷地找到一些作品的图片和一些背景材料,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下载保存相关学习内容,从而方便以后长期研究、学习使用。

上述关于网络资源的认识只是一种网络的资源观、工具观、媒体观,也就是说将网络作为一种硬件的“物”,而网络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的本质应当是强调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即生命观。在教学实践中将网络技术与美术欣赏课程整合,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才是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课研究性学习的核心。那么,这就需要重新思考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在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里的作用,思考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在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中的地位,以及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学生与网络环境的相互关系。

2.2 网络环境下高中美术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师、学生与网络环境的相互关系

1)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网络环境下,教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应该作为一个引导者,真正起到引导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等作用,彻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习兴趣,以进行自主的研究性学习。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高中美术学习过程中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利用网络资源来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课程资源比较落后,而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学生处于更加优越的学习环境中。因此,学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使自己获得更多的知识。

3)正确处理教师、学生以及网络资源之间的关系。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与学生是人与人的关系,教师、学生与网络是人与物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共同使用网络资源,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引导、指导学生的美术欣赏学习,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反馈所学到的知识和学习知识的能力。由此可见,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具有重大的意义。

现阶段,有丰富的网络交互方式,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QQ、电子邮件等。特别是专业美术论坛,它不仅能够促进广大师生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也为专业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个人美术欣赏专著的发表平台。由此可见,网络环境下的高中美术教学的方法不断丰富,学生不再只是接受教师关于美术知识的灌输,而是拥有更为广阔的知识学习与交流的园地;学生也不是只有在课堂上才能向教师提问,与教师交流,而是在更多的课余时间里,通过网络来实现这些目的。

网络技术为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提供了资源库,为高中生围绕美术欣赏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基础,是高中生学会学习和学会终生学习、自主学习的坚强后盾,为所有高中美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方便。那么,如何结合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课程优化网络资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作为网络时代的美术教师,笔者现在正在学习网络技术,准备建立自己的网页,内容涵盖高中美术欣赏各课,针对教学内容建立美术欣赏图片库,编写自己的欣赏性文字,链接其他优秀的美术专业网站,建立网络留言板,在此基础上体现自己教学思想和个性。

第8篇

在当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之际,高中美术教育教学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新课标将高中美术课本重新规划为五个系列、九个模块,即美术鉴赏、设计、绘画、雕塑、电脑美术、摄影摄像、书法、篆刻和工艺。教材的内容更充实,体现了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充分展示了视觉艺术的语言魅力。

当前美术教育教学的边界不断扩展,由单一的理论学习转向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新阶段,从原来的单一的欣赏,发展到欣赏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新的教育模式体现的是美术教育的进步。在新的形势下,对高中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紧跟素质教育的步子,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钻研教学方法,高中美术教育成为了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角色。

1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思想的转变

1.1 美术教学的学科特征要求美术教师有丰富的美术史、美术基础、美学和社会学等理论知识的素养,通过理解各个学科以及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对美术学科的认识。

美术教师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仅有一碗水是远远不够的,要做源源不断的水源。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首先是艺术家,然后才是教师,自己的艺术品位高了,才能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优秀的美术教师是富于创造性的,这种创造表现为能够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更应转变观念,从应试教育的习惯中走出来,提高美术教师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1.2 作为美术教师还应当及时转换思想,与时俱进。现代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在加快,新的美术教育理论、方法不断产生。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各种先进的理论、方法,要认识到只有继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必须多种渠道接受美术信息。例如,参观博物馆、重大展览,利用网络资源等,这样有利于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加深对美术的理解。此外,还要积极思考、探索,加强交流,以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适应高中美术课程改革提出的挑战。教师可通过阅读美术有关理论著作等提高认识,通过网络、展览等多条渠道接受美术信息,关注当代美术发展。

2 科学有效地组织教学

2.1 用趣味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兴趣是一个人学习新知识的强大动力,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去选择模块,解决模块的问题,并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培养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在教学中,单从作品的线条、色彩、构图、结构、透视等元素出发分析美术作品,学生很快就会感觉乏味。教师应将知识与趣味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美术鉴赏水平的整体提高,发挥美术教育应有的作用,避免“裸课”,传授单一的美术知识。在教学实践中要将文学、历史、哲学知识融入到美术教学,只有这样,学生在参与欣赏活动中才能主动有效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2.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自信,尊重学生的个性,达到掌握知识技能和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艺术讲究个性和创造力。教育的落后即人才的落后,美术教育如果培养出来的每一个学生都一样,那这就是失败的教育。艺术讲求个性的表达,个人创造力的体现,不要去束缚孩子天真的想法。美术需要不断的创新才会有生命力。

2.3 既要让他们了解祖国的优秀文化,又要让他们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充实头脑,开阔眼界,提高鉴别和判断能力,尤其是引导他们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同时不排斥外来文化,用艺术和文化交流。

2.4 欣赏与技能并重。欣赏课教学肩负着重要的任务,要让学生去感受美,通过鉴赏去认识,慢慢达到感知,然后再重新认识,最后通过自己的手去再现自己认为的美的样式。在教学中往往会有这样的问题出现,任何一幅中外美术作品,学生都能说出名称、背景、作者以及作品后的许多故事,可当真正要他自己创作时,却做不出来,没有任何实际动手能力。所以,教师要使学生在学习欣赏的同时,学会自己动手创作作品,提高动手能力。

第9篇

一、加强美术教师的师资力量,提升教学资源配置

现在很多高中学校由于有升学任务,所以对高考文化课的教学都非常重视,而对音体美等特长课程却明显重视不足,很多美术课只是出现在课程表上,实际还是被文化课老师“无情剥夺”,还有的学校美术教师理论水平不高,教学手段落后或美术教学资源严重不足,这些都不利于美术课程的开展,满足不了学生对艺术的追求,这就要求学校要重新认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关心关注美术教学,大力引进或培养一批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高水平专任教师为教学提供智力支持,在?美术教师也应提高认识,加强理论研究和教法探索,摒弃落后的教学模式,开拓创新适应时代要求的教学方法,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个人修养,以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引领学生在艺术的海洋里遨游。与此同时学校还应加强美术教学的教学资源配置,增强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改善美术教学环境,加大设备投入力度,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为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二、更新观念,丰富美术教学内容

一提到美术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画画,而实际上美术课除了教给学生绘画外,还有创意设计、手工制作和艺术欣赏、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等,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和绘画能力的培养,还要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多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加强学生间的互动合作,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可以开展动手制作剪纸、插花、图案设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对美术的认知,感受活动带给自己的成就感和体验感;可以?_展对画作或艺术品的品鉴和欣赏,开拓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知识;或可以对某个家居装饰、广告图案设计进行评判,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建议,学以致用,让学生从更深层次领略美术的魅力,陶冶自己的情操,锻炼自己的能力。以上这些都说明美术课堂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方式要新颖有趣、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体现出美术的独特魅力。

三、教师要少讲,学生要多学,借此培养起学生的美术能力

学生要想在学习中取得成功,就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之中,这点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也不例外。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单纯的依靠教师对课本知识的讲解,充其量只能够让学生对课本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并不能直接的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纵观高中美术课程教学,其作为主客体的完美统一,其即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又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并不是教师讲得越多、越细就越好,反而是如果教师讲得过多,就会影响到学生对相关美术作品的真实感受,使得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时,其观点和看法受到了教师的言行影响。所以,在高中美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少讲,然后学生要多学,教师仅仅是用讲来带动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将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完全的发挥出来,从而培养起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及相关的美术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美术是对美的全面体现及呈现,其将人的视觉、感觉、想象和情感统一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美术作品的创作者和作品之间最为直观的就是视觉关系,因此学生观察能力的强弱,从某次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知水平能力的高低。高中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这样才能顺利的达成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的教学目标。比如,教师在让学生对一幅名画进行欣赏时,要引导学生先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去进行观察,充分的观察作品的色彩和造型,然后再从作品的创作背景等方面去对作品进行观察,如创作者的相关简历、美术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该名作者的风格派别等等,让学生由浅入深的去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在观察的同时不忘记对美术作品进行思考。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美术作品就是作者进行创造的产物,其是作者基于自身对形体的相关了解和认识,而进行的表现美的艺术创作,这是作者创造能力的具体体现。就当前我们的高中美术教学而言,其根本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从而培养起一定的美术创造能力。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时,要能够将美术知识联系生活,努力的使教学的内容贴近生活,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还原生活,这才能够让学生从课堂学习向实际实践延伸,让学生摆脱课堂教学的束缚,通过真实的美术实践来对相应的能力进行锻炼,从而使学生能够把抽象的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美术表达,借此来提高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

四、重视加强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