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饮食礼仪

时间:2022-05-02 19:17:59

导语:在饮食礼仪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饮食礼仪

第1篇

一、宴饮之礼

有主有宾的宴饮,是一种社会活动。为使这种社会活动有秩序有条理的进行,达到预定的目的,必须有一定的礼仪规范来指导和约束。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规范化的饮食礼仪,作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

维吾尔族待客,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糕点、冰糖,夏日还要加上水果,给客人先斟上茶水或奶茶。吃抓饭前,要提一壶水为客人净手。共盘抓饭,不能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回盘中。饭毕,待主人收拾好食具后,客人才可离席。蒙古族认为马奶酒是圣洁的饮料,用它款待贵客。宴客时很讲究仪节,吃手抓羊肉,要将羊琵琶骨带肉配四条长肋献给客人。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将全羊各部位一起入锅煮熟,开宴时将羊肉块盛入大盘,尾巴朝外。主人请客人切羊荐骨,或由长者动刀,宾主同餐。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一般的程序是,主人折柬相邀,到期迎客于门外;客至,至致问候,延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导客入席,以左为上,是为首席。席中座次,以左为首座,相对者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宴毕,导客入客厅小坐,上茶,直至辞别。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规程。现代的标准规程是:斟酒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酒斟八分,不得过满。上菜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金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把头尾朝向正主位。

在古代正式的延宴中,座次的排定及宴饮仪礼是非常认真的,有时显得相当严肃,有的朝代皇帝还曾下诏整肃,不容许随便行事。宋真宗曾下诏批评朝中筵宴仪容下端的现象,事见《宋史礼志十六》的记述:

景德二年(1005年)九月,诏曰:朝会陈仪,衣冠就列,将以训上下、彰文物,宜慎等威,用符纪律。况屡颁于条令,宜自顾于典刑。稍历岁时,渐成懈慢。特申明制,以儆具僚。自今宴会,宜令御史台预定位次,各令端肃,不得喧哗。违者,殿上委大夫、中丞,朵殿委知杂御史、侍御史,廊下委左右巡使,察视弹奏;同职殿直以上赴起居、入殿庭行私礼者,委閤门弹奏;其军员,令殿前侍卫司各差都校一人提辖,但亏失礼容,即送所属勘断讫奏。

朝中筵宴,预宴者动辄成百上千,免不了会生出一些混乱,所以组织和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史籍上有关这方面的记载并不太多,我们可以由《明会典》上读到相关的文字,可以想象古代的一般情形。诸宴通例说:

(筵宴)先期,礼部行各衙门,开与宴官员职名,画位次进呈,仍悬长安门示众。宴之日,纠仪御史四人,二人立于殿东西,二人立于丹墀左右。锦衣卫、鸿胪寺、礼科亦各委官纠举。

凡午门外饮赐筵宴,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题准光禄寺,将与宴官员各照衙门官品,开写职衔姓名,贴注席上。务于候朝外所整齐班行,俟叩头毕,候大臣就坐,方许以次照名就席,不得预先入坐及越次失仪。又题准光禄寺掌贴注与宴职名,鸿胪寺专掌序列贴注班次。每遇筵宴,先期三日,光禄寺行鸿胪寺,查取与宴官班次贴注。若贴注不明,品物不备,责在光禄寺;若班次或混,礼度有乖,责在鸿胪寺。

二、待客之礼

如何以酒食招待客人,《周礼》、《仪礼》与《礼记》中已有明细的礼仪条文,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礼仪的具体内容。

首先,安排筵席时,肴馔的摆放位置要按规定进行,要遵循一些固定的法则。带骨肉要放在净肉左边,饭食放在用餐者左方,肉羹则放在右方;脍炙等肉食放在稍外处,醯酱调味品则放在靠近面前的位置;酒浆也要放在近旁,葱末之类可放远一点;如有肉铺之类,还要注意摆放的方向,左右不能颠倒。这些规定都是从用餐实际出发的,并不是虚礼,主要还是为了取食方便。

其次,食器饮器的摆放,仆从端菜的姿式,重点菜肴的位置,也都有陈文规定。仆从摆放酒壶酒樽,要将壶嘴面向贵客;端菜上席时,不能面向客人和菜肴大口喘气,如果此时客人正巧有问话,必须将脸侧向一边,避免呼气和唾沫溅到盘中或客人脸上。上整尾鱼肴时,一定要使鱼尾指向客人,因为鲜鱼肉由尾部易与骨刺剥离;上干鱼则正好相反,要将鱼头对着客人,干鱼由头端更易于剥离;冬天的鱼腹部肥美,摆放时鱼腹向右,便于取食;夏天则背鳍部较肥,所以将鱼背朝右。主人的情意,就是要由这细微之处体现出来,仆人若是不知事理,免不了会闹出不愉快来。

再次,待客宴饮,并不是等仆从将酒肴摆满就完事了,主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要做,要作引导,要作陪伴,主客必须共餐。尤其是老幼尊卑共席,那麻烦就多了。陪伴长者饮酒时,酌酒时须起立,离开座席面向长者拜而受之。长者表示不必如此,少者才返还入座而饮。如果长者举杯一饮未尽,少者不得先干。长者如有酒食赐与少者和僮仆等低贱者,他们不必辞谢,地位差别太大,连道谢的资格都不给。

侍食年长位尊的人,少者还得记住要先吃几口饭,谓之尝饭。虽先尝食,却又不得自己先吃饱完事,必得等尊长者吃饱后才能放下碗筷。少者吃饭时还得小口小口地吃,而且要快些咽下去,随时要准备回复长者的问话,谨防发生喷饭的事。

凡是熟食制品,侍食者都得先尝一尝。如果是水果之类,则必让尊者先食,少者不可抢先。古时重生食,尊者若赐你水果,如桃、枣、李子等,吃完这果子,剩下的果核不能扔下,须怀而归之,否则便是极不尊重的了。如果尊者将没吃完的食物赐给你,若盛器不易洗涤干净,就得先都倒在自己所用的餐具中才可享用,否则于饮食卫生有碍。

尊卑之礼,历来是食礼的一个重要内容,子女于父母,下属对上司,少小对尊长,要表现出尊重和恭敬。对此,不仅经典立为文,朝庭著为令,家庭亦以为训。《明史礼志十》有庶人相见礼,提到明太祖朱元璋时曾两度下令,都为的是申明餐桌上的尊卑座次的排列礼仪。

洪武五年(1372年),凡乡党序齿,民间士农工商人等平居相见及岁时宴会谒拜之礼,幼老先施。坐次之列,长者居上。十二年(1379年)令,内外官致仕居乡,惟于宗族及外祖妻家序尊卑,如家人礼。若筵宴,则设别席,不许坐于无官者之下。与同致仕官会,则序爵,爵同序齿。

古代的许多家庭,少不了以食礼作为家训的训条,教导子孙谨守。清人张伯行《养正类编》卷三引《屠羲英童子礼》,就提到这样的训条:

凡进馔于长,先将几案拂试,然后双手捧食器,置于其上,器具必干洁,肴蔬必序列。视尊长所嗜好而频食者,移近其前,尊长命之息,则退立于傍。食毕,则进而撤之。如命之侍食,则揖而就席,食必视尊长所向。未食,不敢先食;将毕,则先毕之,俟其置食器于案,亦随置之。

三、进食之礼

饮食活动本身,由于参于者是独立的个人,所以表现出较多的个体特征,各个人都可能有自己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不同习惯。但是,饮食活动又表现出很强的群体意识,它往往是在一定的群体范围内进行的,在家庭内,或在某一社会团体内,所以还得用社会认可的礼仪来约束每一个人,使各个个体的人的行为都纳入到正轨之中。

进食礼仪,按《礼记曲礼》所述,先秦时已有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在此条陈如下:

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在一般情况下,要坐得比尊者长者靠后一些,以示谦恭;食坐尽前,是指进食时要尽量坐得靠前一些,靠近摆放馔品的食案,以免不慎掉落的食物弄脏了座席。

食至起,上客起,让食不唾。宴饮开始,馔品端上来时,作客人的要起立;在有贵客到来时,其他客人都要起立,以示恭敬。主人让食,要热情取用,不可置之不理。

客若降等,执食兴辞。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如果来宾地位低于主人,必须双手端起食物面向主人道身,等主人寒暄完毕之后,客人方可入席落座。

主人延客祭,祭食,祭所先进,肴之序,遍祭之。进食之前,等馔品摆好之后,主人引导客人行祭。食祭于案,酒祭于地,先吃什么就先用什么行祭,按进食的顺序遍祭。

三饭,主人延客食胾,然后辨肴,客不虚口。所谓三饭,指一般的客人吃三小碗饭后便说饱了,须主人劝让才开始吃肉。

宴饮将近结束,主人不能先吃完而撇下客人,要等客人食毕才停止进食。如果主人进食未毕,客不虚口,虚口指以酒浆荡口,使清洁安食。主人尚在进食而客自虚口,便是不恭。

卒食,客自前跪,彻饭齐以授相者。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宴饮完毕,客人自己须跪立在食案前,整理好自己所和的餐具及剩下的食物,交给主人的仆从。待主人说不必客人亲自动手,客人才住手,复又坐下。

共食不饱。同别人一起进食,不能吃得过饱,要注意谦让。共饭不泽手。当指同器食饭,不可用手,食饭本来一般用匙。

毋抟饭。吃饭时不可抟饭成大团,大口大口地吃,这样有争饱之嫌。

毋放饭。要入口的饭,不能再放回饭器中,别人会感到不卫生。

毋流歠。不要长饮大嚼,让人觉得是想快吃多吃,好象没够似的。

毋口它食。咀嚼时不要让舌在口中作出响声,主人会觉得你是对他的饭食表现不满意。

毋啮骨。不要专意去啃骨头,这样容易发出不中听的声响,使人有不雅不敬的感觉。

毋反鱼肉。自己吃过的鱼肉,不要再放回去,应当接着吃完。

毋投与狗骨。客人自己不要啃骨头,也不能把骨头扔给狗去啃。

毋固获。不要喜欢吃某一味肴馔便独取那一味,或者争着去吃,有贪吃之嫌。

毋扬饭。不要为了能吃得快些,就用食具扬起饭粒以散去热气。

饭黍毋以箸。吃黍饭不要用筷子,但也不是提倡直接用手抓。食饭必得用匙。筷子是专用于食羹中之菜的,不有混用。

羹之有菜者用梜,无菜者不用梜。梜即是筷子。羹中有菜,用筷子取食。如果无菜筷子派不上用场,直饮即可。

毋嚺羹。饮用肉羹,不可过快,不能出大声。有菜必须用筷子夹取,不可直接用嘴吸取。

毋絮羹。客人不能自己动手重新调和羹味,否则会给人留下自我表现的印象,好象自己更精于烹调。

毋刺齿。进食时不要随意不加掩饰地大剔牙齿,如齿塞,一定要等到饭后再剔。

毋歠醢。不要直接端起调味酱便喝。醢是比较咸的,用于调味,不是直接饮用的。

濡肉齿决,干肉不齿决。湿软的烧肉炖肉,可直接用牙齿咬断,不必用手去擘;而干肉则不能直接用牙去咬断,须用刀匕帮忙。

毋嘬炙。大块的烤肉和烤肉串,不要一口吃下去,如此塞满口腔,不及细嚼,狼吞虎咽,仪态不佳。

当食不叹。吃饭时不要唉声叹气,唯食忘忧,不可哀叹。

类似的仪礼也曾作为许多家庭的家训,代代相传。让我们还是以张伯行《养正类编》卷三所引《屠羲英童子礼》为例,以下的这些话自然还是由《礼记》上演绎出来的:

第2篇

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茶道”是一种以茶为主题的生活礼仪,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品茶,来修炼身心。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当时社会上茶宴是一种很流行的社交活动。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

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

宋代开创了「斗茶,「斗茶最早是以游艺的形式出现在文人雅士之间。「斗茶会的茶室一般为二层建筑,当时称作「茶亭。客人先在楼下「客殿等候,待到茶亭主人邀请,再到二楼「台阁斗茶。「台阁四面有窗,可眺望户外景色。室内的屏风上挂著名家的画,屏风前的桌上铺着识锦,上面放着香炉、花瓶和烛台。西厢房内放置一对饰柜,里面堆满奢华的奖品,胜者即可成为奖品的主人。

「斗茶采用「四种十服方法,参赛者每人饮十服四种抹茶,然后说出茶的「本非和「水品,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茶的「本非意即本地茶叶和非本地茶叶,「水品是指冲茶所用水的水质,亦即水的出处。

奈良时代与平安时代,日本流行的「团茶就是唐代文人茶所用的一种茶。制作「团茶的方法并不难,只要把茶叶搞干,用茶臼捣成粉末,放一点水揉成球状,干燥后储存备用。

平安中期(九世纪未),日本废除了遣唐使,「团茶也因之而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宋代盛行的「抹茶。

「抹茶的制作方法是把精制的茶叶用茶臼把捣成粉末状,喝的时候往茶粉内住入水,用茶筅(竹刷)搅均后饮用,既有营养,也具品味。

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荣西首次将茶种从中国带回日本,从此日本才开始遍种茶叶,并著作了「饮茶养生记,极力宣扬饮茶益寿延年,推动了「抹茶的普及。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经山寺求学取经,学习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中国的茶道引进日本,成为中国茶道在日本的最早传播者。日本《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日本《本朝高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

从南北朝(1336年)到室町中期(十五世记中叶),「斗茶的方法及茶亭几乎完全模仿中国。可是,室町中期以后,中式茶亭遭废除,改用举行歌道和连歌道的会所。「斗茶的趣味也逐渐日本化,人们不再注重豪华,而更讲究风雅品味。

于是出现了贵族趣味的茶仪和大众化的品茶方法。珠光制定了第一部品茶法,因此被后世称为「品茶的开山祖,珠光使品茶从游艺变成了茶道。

珠光流茶道历经几代人,到了日本丰臣秀吉时代(公元1536~1598年,相当于我国明朝中后期),出现了一位茶道大师千利休,千利休创立了利休流草庵风茶法,一时风靡天下,将茶道发展推上顶峰,千利休被誉为「茶道天下第一人,高高举起了“茶道”这面旗帜,并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显然这个基本理论是受到了中国茶道精髓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主要的仪程框架规范仍源于中国。千利休在民间的人望威胁到了当政者的权威,将军丰臣秀吉籍口平乱,颁布了士农工商身分法令,以莫须有的罪名勒令千利休切腹自杀。

千利休死后,其后人承其衣钵,出现了以「表千家、「里千家、「武者小路千家为代表的数以千计的流派。

茶道各流派基本上都采用抹茶法,但是到了江户初期(十六世纪末叶),在文人学士中掀起了中国明代开创的煎茶法热潮。煎茶法对茶叶要求不高,只要将普通茶叶干后再蒸,然后用手搓开,放入茶壶用滚水冲泡,将茶倒入茶碗饮用。其实当时人称这种方式叫「淹茶法,真正的「煎茶法则不同,是先将滚水注入茶碗内,然后把茶叶放进去饮用,现代人统称为煎茶。由于煎茶方便,又不受场地限制,所以现代家庭普遍使用煎茶方式。当然,在正式茶会或接待重要人物时,仍以传统抹茶法为主。

中国的茶道早于日本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中国的茶道可以说是重精神而轻形式,在各历史阶段也有不同的表现,各种茶也不尽相同,百花齐放,但都体现了“清、敬、怡、真”的茶道精神。

什么是茶道

吴觉农先生认为:茶道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因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

庄晚芳先生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庄晚芳先生还归纳出中国茶道(第2页)的基本精神为:“廉、美、和、敬”他解释说:“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

陈香白先生认为:中国茶道(第2页)包含茶艺、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说、茶道引导七种义理,中国茶道(第2页)精神的核心是和。中国茶道(第2页)就是通过茶是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陈香白先生德茶道理论可简称为:“七艺一心”。

周作人先生则说得比较随意,他对茶道的理解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台湾学者刘汉介先生提出:“所谓茶道是指品茗的方法与意境。”

1977年,谷川激三先生在《茶道的美学》一书中,将茶道定义为:以身体动作作为媒介而演出的艺术。它包含了艺术的因素、社交因素、礼仪因素和修行因素等四个因素。

久松真一先生则认为:茶道文化是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它具有综合性、统一性、包容性。其中有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其内核是禅。

熊仓功夫先生从历史学的角度提出:茶道是一种室内艺能。艺能使人本文化独有的一个艺术群,它通过人体的修炼达到人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

人本茶汤文化研究会仓泽行洋先生则主张:茶道十一深远的哲理为思想背景,综合生活文化,是东方文化之精华。他还认为,“道是通向彻悟人生之路,茶道是至心之路,又是心至茶之路。

喝茶、品茶、茶艺与最高境界——茶道

喝茶:将茶当饮料解渴。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

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

最高境界——茶道: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

中华茶道精神

台湾中华茶艺协会第二届大会通过的茶艺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释义如下:

『清即『清洁、『清廉、『清静及『清寂之清。『茶艺的真谛,不仅求事物外表之清洁,更须求心境之清寂、宁静、明廉、知耻在静寂的境界中,饮水清见底之纯洁茶汤,方能体味『饮茶之奥妙。英文似purity与Tranquility表之为宜。

『敬

敬者万物之本,无敌之道也。敬乃对人尊敬,对己谨慎,朱子说:『主一无适,即言敬之态度应专诚一意,其显现于形表者为诚恳之仪态,无轻藐虚伪之意,敬与和相辅,勿论宾主,一举一动,均佁有『能敬能和之心情,不流凡俗,一切烦思杂虑,由之尽涤,茶味所生,宾主之心归于一体,英文可用respect表之。

『怡

据说文解字注『怡者和也、悦也、桨也。可见『怡字含意广博。调和之意味,在于形式与方法,悦桨之意味,在于精神与情感,饮茶啜苦咽甘,启发生活情趣,培养宽阔胸襟与远大眼光。使人我之间的纷争,消弭于形,怡悦的精神,在于不矫饰自负,处身于温和之中,养成谦恭之行为,英语可译为harmony。

『真

真理之真,真知之真,至善即是真理与真知结合的总体。至善的境界,是存天性,去物欲,不为利害所诱,格物致知,精益求精,换言之,用科学方法,求得一切事物的至诚,饮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能与良知,使人人在日常生活中淡泊明志,俭德行事,臻于真、善、美的境界。英文可用truth表之。

其它的说法:

我国大陆学者对茶道的基本精神有不同的理解,庄晚芳教授提出的“廉、美、和、敬”。庄老解释为:“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

“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应作为中国茶道(第2页)的四谛。因为,“和”是中国这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第2页)修习的方法。“怡”是中国茶道(第2页)修习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第2页)终极追求。

第3篇

【关键词】礼仪;餐饮;酒文化;社交

在西方国家,用正餐的时间比中国要晚。请柬上注明两个时间:晚7:30到场,8:00用餐(7:30 for 8:00p.m.),意即7:30到场,8:00晚宴开始。在此情况下,可在上述两个时间之间到场。如果请柬上只写一个时间,便应在该时到场。晚宴开始前通常备有淡酒,一般是鸡尾酒或雪梨酒。这时,应邀的宾客边饮酒,边走动,与人交谈,等到宣布晚宴开始时便步入餐厅入座。

座次安排

餐桌为正方形或长方形,西方国家中唯一拥有圆桌的乃是神话中的亚瑟王。亚瑟王是英国的一位传奇性的国王,他在西欧神话中所享有的地位有如皇帝之在中国的地位。虽然根据神话所说,亚瑟王是英国国王,但大多数关于他的故事却载于法国及法国文学著作之中。亚瑟王有一个圆桌,这样他手下那些文武百官便谁也不感到比别人低人一等:他们的等级都是相同的。事实上,神话故事集称?quot;圆桌的故事"。

感恩祷告

千万注意!还不到用餐的时候,在正式晚餐上,而且有时在家庭晚餐上,要做饭前感恩祷告,为所用饭食而感谢上帝。这种祷告可用任何语言进行,而时常用拉丁文。在此场合,如果其它客人起立,则应起立,否则不用起立,仍坐原位。如果你不信仰宗教,你就目光向下,双手合十。感恩祷告时间不长。

用餐器皿(刀、叉、勺、盘、杯)

在正式晚餐上,用餐器皿为数甚多。据悉,全人类有三分之一使用筷子,三分之一用刀、叉、勺,三分之一用手取食。

在法国,刀常常是吃完一道菜之后继续使用,他们净刀放在刀架上,如同在中国将筷子放在筷架上那样。在英国和美国,刀不放在刀架上。但在美国有另一个关于用刀的习惯。那就是,在菜盘中切割食物,然后将刀放在菜盘左边,再将叉子转到右手。这种作法现在不多见了,但是如与一个美国家庭聚餐,或与年长的美国人用餐,便可能看到这种使用刀叉的方式。

靠左边的小盘是盛面包用的,有时用于放色拉和水果的盘子也摆放在那个位置。与某道菜相关的刀具或则放在主菜菜盘之前,或者放在最后侧,放在最中间的匙和叉是供饭后用甜食时使用的,不然就从外边向里边接着用。

如果餐桌上有你不喜欢的食物,可以拒绝食用。将盘中的食物全部用光被视为有礼貌;除非你要求再加一些食物,否则不会添加。在正式宴会上,从不给添加食物。在这方面,应当很注意中国和西方礼仪上的差距:在中国,主人自然认为客人的菜盘应当盛满菜肴,在西方则不然。

食物由侍者端上,总是从左方摆上,空盘于每道菜肴用毕后自左方撤下。

菜肴和酒的顺序

记住菜肴和酒的顺序是重要的,因为,如果是非正式的自助餐要依同样顺序用餐。与有的人的想法相反,在

宴会上,菜肴的顺序与中餐宴会一样严格,但原则有所不同。在不是很盛大的宴会上,菜肴的数目常常有所削减,但是上菜的顺序总是相同,即使减去很多道菜,也是如此。然而,近年来,在大型宴会上,菜肴的数目又增加了。上述菜肴的顺序为:

(冷或热开胃菜)

雪梨酒

鱼 干白酒

红酒

肉食及蔬菜

色拉 甜白酒或香槟甜布丁 红葡萄酒(葡萄牙产) 或烈性甜酒

香薄荷

干酪

水果咖啡(另有卷烟或雪茄)

白兰地或甜露酒在法国,干酪在布丁之先食用,这种情况在其它国家也常见。除此以外,菜肴的顺序各国都是一样。干白酒和甜酒或香槟酒经冷却后饮用,红酒则根据所食肉食的类别而定。浓红酒与厚味肉食相配,较淡的红酒则供食用略为清淡的肉食时饮用。红酒在室温下饮用,并在事先开瓶,酒的年代愈小,愈应早些开瓶。

浓红酒可以串杯,葡萄牙产的红葡萄酒,烈性甜酒和雪梨酒总是要串怀。总的原则是,酒的香味与饭菜的美味相得益彰。

在美国,总有冷水可供饮用,在欧洲则不一定。

还应当注意另一点,即在北欧,女客在女主人饮酒之前不应饮酒。

吸 烟

绝不应在正式祝酒之前吸烟,仅可在为国家祝酒之后吸烟。永不在食桌上吸烟这一习惯现已变得普通了。咖啡、白兰地和露酒在另一个房间饮用。在少数情况下,女士们先离开餐室并去往另一房间。在此情况下,男士便在餐桌吸烟。这是一个很老的作法,但近来又已回潮。

祝 酒

祝酒是另一个容易出错的事,在西方国家,在用餐当中非正式祝酒,如同人们在中国和其它亚洲国家所看到的,直到150年以前都是常见的习俗。这个习俗现已不复存在,现在,面对你认识的客人举起酒杯,啜饮一小口而不谈话,这种方法还是可以的。男士若对女士作这样举动应当注意,因为这种姿态寓有确定的涵义,如果该女士对这一举动不予赞同,那就把她大大得罪了。

在祝酒前,将红葡萄酒放在桌子上的串酒怀中。与其它酒不同的是,红葡萄酒不是由侍者侍饮,而是由来客传送,其次序总是由右向左,具体方式是将本人的酒杯斟满,然后将串酒杯向左传出。

红葡萄酒在向国家祝酒之前绝不应饮用。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有欠明智,因为可能有另一次甚至数次祝酒。在每次祝酒之前会有一次讲话。讲话可能很长,达30分钟,或者很短,仅两个字。有的祝酒时应当起立,有的则可保持坐姿。

有些盛大的宴会上,将一个"流动杯依次传递。这是一个古老的饮酒礼节。这种酒杯是一个大杯,每位宾客都从杯中饮用。这种礼节之以现代的形式建立起来整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如果在这种场合做得正确,不啻为自己争光。当你的邻座客人接过酒杯时,他转向你,要向你鞠躬,你鞠躬还礼,用右手将杯盖取下,将杯高举,饮酒的人以双手接杯,饮用,然后以系于杯底的餐巾擦拭杯口。此时你将杯盖盖上,然后将杯传到你手中,这套礼节便重复一遍。当你已将酒杯传出之后你得保持站立,直到你的邻座已经饮酒,然后坐下,可以看出,这种礼节源于蛮荒时代的饮酒仪式。位于饮酒者两边的人要站立,以保持饮酒者免受敌人侵害。以右手持杯盖,因为右手乃是持剑的手。

在主宾离席之前而离席是不对的。如有必要先行离席,应先向主人说明。

还有三种其它形式的社交聚餐形式,即在餐馆室用餐,在俱乐部用餐及在某人家中聚餐。饭菜的顺序和饮酒的顺序总是同样的,但要简单一些。除非是正式宴会,菜肴的数目不超过四道,少则两道,色拉不能用以代替第

一道菜。

在餐馆用餐

在西方,在餐馆就餐所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每人选取自己的饭菜,因而在开始用餐前应当对自己喜欢哪样饭菜有所考虑。再者,在最好的餐馆,菜单是用法语印制,这就要求有专门的知识才能看懂。在点菜之前向人请教,完全不成问题;问问侍者有什么可以推荐的菜,也毫无不妥之处。

在西方餐馆里遇到的另一个问题乃是如何对待酒单的问题。这种酒单与在中国餐馆里的菜单相同的方式对待,即将酒单传来传去,因为谁都不愿意要为大家点酒这个面子。如果你运气好,点酒的人精于此道,那就好了。精于酒道是很风光的事,甚至比精于菜肴更为风光。中远集团有些领导在这方面树立了榜样,他们对外国酒知之甚多。关于酒,有许多书籍可供研读。

不懂怎样正确饮酒,就不能好好品味醇酒佳酿,便很难登大雅之堂。花费很多钱财点来名酒,却饮而不知其味,实属失礼之至,因此而引起他人不悦,乃是意料中事。中国人在这方面常常遭受西方人士批评。即使是与友人共饮,而且酒款已付,以为可以自行其是,然而饮酒而有失礼仪,也被视为粗俗可鄙,对此,同一餐馆就餐的其它宾客因而倍感震惊,甚至发出怨言。

点酒是在点菜之后。这是因为点酒的人可以针对座上不同宾客所已选定的菜肴而选用与之相配饮的酒。

酒类侍者(他本人是或者应当是酒品专家)在将酒开瓶之前将其拿到前(向点酒者展示该酒的标签正确无误),然后开瓶。白酒放在冷酒器中,红酒则在桌上开瓶,并在饮用之前"放讫"。点酒的人先品尝酒味,然后将酒倒入各位宾客的酒杯之中,其目的在于确认该酒未在贮藏期间变质,如已变质,则将其撤去,另点一瓶。

如果你自己是点酒的人,但却心中无数,便可征求侍者的意见,而如该侍者对你爱莫能助,则作为一般的原则可为点鱼的客人选用一瓶干白酒,而为选用肉食的客人点红酒。不要从酒单上专选价格最低的或价格最高的,而要选第三便宜的酒,很多人点价格第二便宜的酒,而那常常不是好酒,餐馆正欲将它卖掉。

如果饮起酒来好像饮用啤酒或白酒那样,那可太有失体统了。饮酒的乐趣部分来自酒的芬芳,部分来自酒的甘醇,部分来自酒的外观,而只有一小部分来自其中所含的酒精。设想一下你在品尝极佳的香茗。首先是鼻闻荣香,然后是口偿荣味,轻握杯柄,小口啜饮,则饮荣之乐莫大焉。如果你对饮酒并无乐趣,则装作开怀亦无伤大雅。如果不喜欢酒,则不必多饮。

如在餐饮时需要将你的电话手机打开,则应向在场宾客表示歉意。当然,将手机关闭方为上策。

在俱乐部用餐

俱乐部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以及其它受过这些国家影响的地区如香港和新加坡是普通的餐饮、聚会之处。

(night club)这种真正的俱乐部可以分为两类,即社交俱乐部及健身俱乐部。社交俱乐部中设有餐厅、一个或两个酒吧、一个图书室,有时还为前来的会员提供卧室。健身俱乐部设有进行某一专项体育活动的设施,(这从该俱乐部的名称便可看出),但也设有餐厅及酒吧。

例如在香港,香港俱乐部及中国俱乐部是社交俱乐部,赛马俱乐部、足球俱乐部及高尔夫球俱乐部等则为健身俱乐部。在纽约,商业区健身俱乐部是健身性质的俱乐部。其目的在于提供一个健身中心,但它常被纽约航运界人士用为社交俱乐部。

如果你应邀在你主人所属的俱乐部用餐,这与在其家中用餐颇为相似,因为俱乐部是私人聚会之处,只有其成员及其宾客可以进入。俱乐部的规则必须遵守。大多数俱乐部规定,不准携带公务文件入内,并严禁使用电话手机。俱乐部常有关于衣着的严格规定,例如许多俱乐部不准穿牛仔服等。

在俱乐部用餐与在餐馆用餐相差无几,但在俱乐部用餐不提付账的事,因为只有主人付帐。

在家用餐

在他人家里用餐比较不太正式,除非这家人极其富有。应邀在他人家里用餐时给主人带些花束,是很得体的,但不应带白花(白花是丧礼用的),而且也不应带红花,除非你有意向女主人表示浪漫之情。

应该注意,在很多场合手持花束献给对方是很得体的,这不仅限于丧礼。出售花束的店铺比比皆是。

在这种场合携带一盒巧克力,也是常见的礼品。

其它饮酒场所

(酒吧、咖啡厅及大众酒吧)

西方国家与中国之间在餐饮方面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中国没有供应酒类但不供应饭菜或只供应少量饭菜的餐饮处所,而在西方国家,这类处所的存在由来已久。这种处所在北美称为酒吧,在英国、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称为大众酒吧,在欧洲其它地区及南美则称为咖啡厅(cafe)。

这种处所的开设并不在于使人一醉方休,而是为亲朋好友提供一个欢聚畅谈的场所。在这些场所所饮用的酒量各不相同,但通常并不过量。

这种处所的存在由来已久,在欧洲古代,将水煮沸用以祛病,并在水中泡茶使之飘香一事,直到从中国进口茶叶前,乃闻所未闻。使水能安全饮用的唯一方法乃是将其酿造成啤酒,因而出售啤酒的地方便日益常见了。

在咖啡厅选定桌位落坐之后,便有侍者前来问你选用何种饮料。在酒吧间,可以坐在桌前或在柜台,令酒吧侍者端酒。在大众酒吧,便要前往柜台买酒,如果坐在桌前则无人前来。这是因为人们将大众酒吧视为讲述民主之地,因而应当自己动手(即无人服侍)。如与朋友同来,或不欲与人攀谈,则可将酒端到桌上饮用。在大众酒吧,在柜台参与大家的谈话或与男女侍者谈话,是正常的而且无伤大雅。事实上这是一种结交朋友的良好方式。与人开始交谈所采取的方式通常是为站在你身旁的人买一份饮料。如果有人给你买饮料,而你接受,则正确的做法是与该人交谈至少到将饮料饮完为止。如果坐在桌边,则谈话属私人谈话。大众酒吧和普通酒吧各有不同档次,如欲前往,可先请教当地人士,按他们采用的方式行事,即不妨到几家不同的酒吧试试,最后选一家你喜欢的,以后便可经常光顾。

关于大众酒吧还有一个细节问题,即常常是一群人在一起饮酒谈天,所饮的酒由同饮者轮流购买,亦即该一群人中的每个人轮流为全体人员购酒。如果你在这群人中与人共饮,却不出钱买酒,那是不对的。但是,如果有人买酒供大家同饮,而你却不愿再喝,则可婉拒。

除葡萄酒以外的各种加水烈性酒西方国家的啤酒和烈性酒像在中国一样。然而美国人可能更喜欢鸡尾酒,而中欧和南欧人则更倾向于饮用苦艾酒等。对这些酒类能有些了解是有用的。在此应当提醒各位,有的美国鸡尾酒实际上比起偿出的味道来要浓烈得多。

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有其本地的烈性酒和特殊的饮用方法。你尽管放心,无论你身在何处,当地人都会告诉你。

需要特别加以注意的是单酵苏格兰威士忌酒。这种酒看起来与普通威士忌酒相似,但价格更为昂贵,而且酒味更为谈雅。这种酒绝不应与其它酒类相混,饮用时可以原装啜饮,或将其淡化50%。凡是懂得这种单酿苏格兰威士忌酒的人,都为自己增光。

白兰地在西方国家不常饮用。实际上"XO白兰地"是由法国人为将该酒行销中国而创出的牌名。

关于什么样的酒应当在什么时间喝的问题有一套规矩。早晨以烈性酒待客是不对的,只有一两个特殊的例外情况。过去曾有过不在晚间饮用褐色酒(如威士忌或白兰地加苏打)的规矩,但现在已不照办了。将用葡萄酿制的

酒与粮食酿制的酒例如将威士忌与白兰地混合饮用是不明智的,因为这样做第二天会感到犹有不小的醉意。

鸡尾酒会及冷餐会

在西方国家和香港,但不包括中国的其它地方,一种典型的社交聚会是鸡尾酒会。这种招待会有几个有利之处,它举办起来花费较少,而且能比请吃一次饭邀到更多的人。宾客到场后即从大盘中取酒饮用,然后在厅中走动,相互交谈。这种社交方式使许多人得以相聚并进行谈话。在鸡尾酒会上,总会有不含酒精的饮料,比如果汁之类可供饮用,而且有小食品。时间以18:30为典型,有时甚至在白天举行,否则来宾将会去别处用餐。鸡尾酒会将仅持续一或二小时。

冷餐会与此有些类似,只是食物(常为冷餐)是摆放在房间一侧的桌上,来客自取菜盘、自取饭菜。如果设有座位,则位次的安排是非正式的。

令人不快的饭食

对于在外国用餐的中国人而言,他所能遇到的最为不快的事,乃是看到在他面前的桌上摆放着一大块半生不熟的动物,而主人则手持大刀加以宰割。第二件最不快的景象就是那块黏乎乎的带有味道的干酪。如果你认为你对这种食物吃不消,完全可以说你不吃肉或不吃干酪。

第4篇

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此外,蒋立立、魏书生等老师的字里行间,也无不透露出他们所特有的对学生的至真关爱之心。

班主任的责任重大,对学生的影响深远。怎样才能使班级特别具有凝聚力、前进力、鲜活力呢?如何才能做学生特别喜欢、敬佩、感激的朋友呢?这是每位班主任必需认真思考并努力践行的问题。

走捷径,不能投机取巧,否则是掩耳盗铃的行为,落得聪明反被的下场;二是学习应有牛的大食量,尽可能地多掌握知识;三是学习应有牛反刍的特点,及时地复习,沃土需不断耕耘,知识需不断重复;四是学习应有牛的犟劲,永不服输,永不言败,决不放弃;五是学习要做到最棒,真牛,牛气冲天!

制定规则——前行轨道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校有校纪,班应有班规。只有制定出符合本班实际,用之高效的规则,才能确保班级目标的实现,是学生前行的轨道。

我们班的管理理念:1、让每位学生感到自己很重要。2、使每位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地发展。

管理策略:1、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检查,处处有评比。2、刚柔相济,严慈相加,鼓励表扬为主,个个击破转化。3、充分发扬民主,注重情感投资。

管理模式与操作:设十名班长,分为总班长一名(负总则),学习、纪律、卫生、路队班长各两名(都有具体分工),记录班长一名(做好核算统计)。全班分十八个小组(4人一组)并建立学习文化。制定奖惩细则。组内合作、组外竞争。评比办法:日清周评,滚动累计。

班级有了这样的规则,引入竞争机制,学生能不知怎样做吗?

建立感情——动力燃料

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是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因此,要把爱撒向每位学生,播种到学生的心里用爱启迪爱,用情点燃情,让学生喜欢你、敬佩你、感激你,使学生爱他人、爱班级、爱学校。老师不要摆架子、装样子,粗暴批评。那样,一个班主任,不是学生的“朋友”,而成为学生的“敌人”,一个班集体,不是学生心中的“乐园”而成为学生心中的“地狱”。老师要关心她们、理解她们、宽容她们,和学生一起谈心、活动、学习。师生、生生建立起融洽深厚的感情,珍惜相处的缘分,精心呵护班级这第二个“家”。

有了这种氛围,学生怎能自暴自弃,裹足不前呢?

狠抓问题学生的转化

每个班级或多或少都会有问题学生,如学习成绩差;不按时完成作业;经常违纪;不讲卫生……这是班主任最头疼的学生。这需要班主任特别具有爱心,细心,恒心,耐心,信心;特别具有智慧,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狠抓家长资源的利用

作为班主任应该意识到家长也是重要的资源,是我们的同盟军。我们的学生,也是她们的孩子,大家的目标一致,很有必要合作。利用开家长会,建立联系卡,家访等方式及时沟通交流,善于借助家长的力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狠抓老师素质的提高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可见,老师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老师威信直接影响班主任工作的成败。这就需要班主任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特别有爱心,特别有智慧,特别爱读书,特别爱思考。特别爱学习。

狠抓学生的自我发展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端正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的态度,只有引导学生具有自主发展的强烈意识,具有自我完善的习惯,这才是教育的最大成功。否则只能治标不治本,只会事倍功半。

在班级管理中,我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坚持“勤、情”结合的班级管理思路,力争以“和风细雨”般的语言,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真正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服其理”。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学校里学习的很多东西,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但是接触过我们心灵的东西,会在我们的情感和心理感受里留下印痕。只要我们用一颗真诚慈爱的心去开启不同学生心房的门锁,定能给学生捎去和煦的春风,给班级带来亮丽的风景。

第5篇

1、解释: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实现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导。

2、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3、成语示例:清代李渔《闲情偶寄声容治服》:不若因势利导,使之渐近自然。

4、近义词:顺水推舟。

第6篇

关键词事实婚;法律婚;同居关系;重婚

一、问题的提出

一对男女在1994年2月1日后举行婚礼“结婚”,但未办理结婚登记。后男方有了“新欢”,两人对外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2006年12月27日,男方因有新欢想离婚,到法院诉讼离婚,法院告知须补办结婚登记,否则按解除同居关系,在审期内,男方迟迟不予以配合补办结婚登记,无奈之下,法院判决解决同居关系。问:此时,女方如何维护自己的财产权利?可否请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并按照“夫妻”离婚时补偿无过错方的规定请求男方损害赔偿呢?如果男方在诉讼期间突发脑溢血死亡,女方有继承权吗?如果“新欢”以男方重婚为名向公安机关报案,男方是否构成重婚罪呢?这些都涉及到民事法律领域事实婚姻的效力认定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事实婚姻的效力进行再思考。

二、事实婚姻的概念及与相关概念辨析

(一)事实婚姻的概念与特征

关于事实婚姻的概念,在理论上和实务上认识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亦即1990年出版的《法学词典》中对事实婚姻的界定为“没有配偶的男女,未进行结婚登记即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的婚姻。”第二种观点认为,事实婚姻是,没有配偶的男女,未进行结婚登记便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两性结合。这种观点最早来自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在1979年2月2日制定的《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的意见》中,第一次提及事实婚姻问题。那时的事实婚姻是指无配偶的男女未经结婚登记,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他们是夫妻关系的婚姻。第三种观点认为,事实婚姻是指“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婚姻。”第四种认为,事实婚是法律婚的对称,指未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并符合我国法定条件的男女两性结合。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事实婚姻包括以下共性: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公开以夫妻名义生活。其中,事实婚姻最大的特点是未办理结婚登记。

(二)事实婚姻与相关概念辨析

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事实婚姻的认识存在着诸多分歧,归纳起来,有以下争议:第一,事实婚姻的主体是男女两性还是限定为没有配偶的男女两性。上述观点中前二者从“无偶说”,后二者从“两性说”。这个问题关系到民法中对事实婚的认定问题,关系到民法和刑法对重婚认定的冲突问题。关于事实婚姻的主体,本文赞同“两性说”,有偶无偶在所不问。应当注意的是,刑法上的重婚是以故意为主观要件。《刑法》第258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其中之“配偶”,既包括登记婚上的配偶,也包括“事实婚”上的配偶。刑法处罚重婚罪的目的是保护一夫一妻制,它以承认事实婚姻为前提。刑法中的重婚罪以故意为犯罪主观要件,而民法中的事实婚姻以夫妻身份共同生活为唯一条件。第二,事实婚姻中的男女双方是互认为夫妻还是群众公认为夫妻。上述观点中,第一种观点从“自认说”,后三种观点从“公认说”。本文赞同“公认说”或“公开说”。因为“公认说”或“公开说”可以和隐蔽的或隐藏的“自认、互认为的夫妻”区别开来,后者实质上是姘居、或包二奶。第三,事实婚姻是否需要符合结婚法定条件。上述观点中,第四种观点从“合法说”,前三种观点未提及“符合结婚法定条件”,似乎“不符合结婚法定条件”也可以构成事实婚姻。本文赞同“非合法说”,即“不符合结婚法定条件”也可以构成事实婚姻。这是因为,事实婚姻是婚姻的成立问题,是一个事实判断问题,只要有以夫妻身份共同生活的事实即可,而不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符不符合结婚法定条件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符合则婚姻有效受法律保护,不符合则无效或可撤销,不受法律保护。例如,具有重婚结婚、近亲结婚、患有不可治愈的遗传病而结婚的、没有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情形且没有办理结婚登记的就是无效事实婚姻;具有故意欺诈或重大欺诈、胁迫结婚情形且没有办理结婚登记就是可撤销的事实婚姻。事实婚姻的外延包括无效或可撤销的事实婚姻,如同婚姻一样,事实婚姻既包括合法有效的事实婚姻,也包括不合法的无效事实婚姻和可撤销的事实婚姻。第四,事实婚姻是否需要以法律实施的时间为分水岭。以我国为例,1994年2月1日以前成立的事实婚姻构成“事实婚姻”,1994年2月1日以后成立的事实婚姻构成“同居关系”。本文赞同不以法律颁行时间为分水岭划线,只要符合事实婚姻条件的,即只要有以夫妻身份共同生活事实即构成事实婚姻,即给予以与法律婚姻同样的保护。这是因为,事实婚姻是一个事实判断问题,而不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事实婚姻有特定的价值和存在依据,国家法律应当给予正面引导和规范,而不能一概加以否定性的价值评判,这样的立法规定有可能不利于弱势群体的保护,弊多利少,本文将在后文详加论述。

三、事实婚姻的立法体例及其价值分析

(一)事实婚姻的比较法考察

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关于事实婚姻的立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认为它是有效婚姻,英美法系的一些国家持这种作法;二是不承认主义,即认为其为无效婚姻,不产生婚姻的效力,如日本及二战前后的普通法婚姻;三是有条件的认为它是有效婚姻,这些条件包括同居一定的年限、生育子女或经过身份法官的在子女出生证明簿上的提示结婚登记,或者补办结婚登记手续。而第三种作法是当今世界关于事实婚姻的立法趋势。

(二)事实婚姻的制度价值

综观世界上立法例对事实婚姻的态度的轨迹,似乎从承认——不承认——相对承认,又回到了历史的原点,这其中必有其存在的价值。第一,事实婚姻是社会习俗秩序的存在,国家必须从法律价值层面加以认可、引导和规范。事实婚姻本身具有事实先行性,它是事实的客观的婚姻,容不得国家法律对它的承认与不承认。各种业已形成的婚姻家庭关系对双方、子女、家庭以及社会都会产生一系列重要的影响,婚姻法不能完全漠视婚姻实体的现存和其衍生的各种身份、财产关系的法律事实。我国西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举行仪式而未办理结婚登记的情况较多。如果法律强行规定不承认其婚姻效力,那么,法律则行同空文。第二,相对性地承认事实婚姻,体现了现代社会私人自治与国家干预间的辩正关系,体现了以法律婚姻(登记婚姻)为主、以事实婚姻为补充的立法潮流。在此,我们需要搞清婚姻身份关系的法律性质,搞清结婚登记到底是婚姻的成立要件还是有效要件。婚姻身份关系是相对权还是对世权?理论上认识不一:有相对权说,有绝对权说。本文认为,婚姻身份关系兼有相对权和绝对权的属性:从其内部效力来说,它是婚姻一方对另一方的相对权、对人权;从外部效力来说,它又具有绝对性和对世性。而任何对人权、相对权有想获得对世性、排他性的效力须有公示事实,这种公示事实表现为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事实,如举行结婚仪式,或长期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或共同生育子女等事实;也可以表现为共同办理结婚登记,这是现代社会最权威性、最庄重的公示方式,因而也就最有公信力。相比而言,结婚登记还具有其他立法目的或价值,《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第1条做了明确规定:它是国家管理婚姻、依法治家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其目的是确保婚姻法的贯彻执行,维护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各种违法婚姻的出现,预防婚姻纠纷的发生。那么,在现代社会,婚姻登记到底是是婚姻的成立要件还是有效要件呢?这个问题关系到婚姻(合意)的主要成份到底是国家公权干预性质还是私人自治性质?婚姻到底是一种国家行政管理制度还是当事人之间的契约,从18世纪婚姻契约论提出之后一直是各国婚姻法理论争论的焦点。从全球来看,20世纪家庭法的改革以趋向夫妻个人自治为主要特征。在当代婚姻法中,国家对私人亲密关系的干预逐渐减弱。美国法逐步有条件地承认普通法婚姻的效力就是例证。有鉴于此,结婚登记至多只能作为法律婚姻的成立要件,并不能作为事实婚姻成立的要件,国家法律应当对事实婚姻加以引导和规范,并有条件地承认事实婚姻的效力。其他国家的立法例事实婚姻的效力及转正条件方面的规定,比我国现行法规定更加精细和务实,也更具有可操作性,值得我们借鉴。

四、我国现行法关于事实婚姻规定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现行法关于事实婚姻的有关规定

以我国婚姻法方面的重大立法或修正为标准,可以将我国法律关于事实婚姻的规定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持限制承认主义,建国后至1994年2月1日之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律批复精神,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只要同居期间符合法定结婚条件的,就按照有效婚姻来对待;否则就按照非法同居关系对待。第二阶段持不承认主义,1994年2月1日至2001年4月28日。这一阶段,未办理结婚登记的按照非法同居对待,至于同居期间是否符合结婚的其他法定条件,再所不问。第三阶段持相对不承认主义。2001年4月28日至今。2001年生效的《婚姻法》规定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最高人民法院于《关于适用<中国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4条规定:“男女双方根据婚姻法第八条规定补办结婚登记的,婚姻关系的效力从双方均符合婚姻法所规定的结婚的实质要件时算起。”第5条规定:“未按婚姻法第八条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到人民法院要求离婚的,应当区别对待:(一)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已经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二)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补办结婚登记;未补办结婚登记的,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由此可见,现行法关于事实婚姻的态度仍然不够清晰,这必然给司法实务带来很大麻烦,实践中发生过很多同类案件不同判决的案例。补办登记之前或者因某种客观原因不能办理登记的婚姻效力如何?现行法并未明确规定。

(二)对现行法关于事实婚姻规定的评析

现行法关于事实婚姻的规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其一,将“事实婚姻”与“同居关系”混为一谈,从而排除了事实婚姻与法律婚姻、事实婚姻与事实婚姻之间的重婚问题。其二,对于未能补办结婚登记的情形,按解除同居关系处理,这种规定显然侵害了民间事实婚姻关系。如上文所述,结婚登记只是法律婚姻的成立要件,而不是一切婚姻包括事实婚姻的成立要件。在提倡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当下,我们提倡法律婚姻,但应当对事实婚姻加以正确引导、规范,并有条件的承认其效力,做到私人自治与国家干预的有机结合。对于没有办理结婚登记的当事人,只是违反了国家提倡的法律婚姻的成立要件和有效要件,可以通过行政处罚的方式(如罚款)加以规制和引导,而不能否定其实体婚姻身份关系加以处罚,这种处罚过于严厉,也是不妥当的。这种法律规定的背后必然以牺牲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护为代价。同时,也损害法律的威严和效力,因为老百姓可能并不“守法”,按照其社会伦理规则和实践理性去行事,法律则行同空文。其三,对于哪些事实婚姻需要从法律层面对其效力加以认可,未加规定,形成法律漏洞。

(三)修法建议

上述《婚姻法》解释(一)第5条的规定,由于仅仅规范在“事实婚姻”的当事人在离婚时的情形及其法律后果,并没有规范“事实婚姻”的当事人在不离婚时的婚姻成立状况及其效力状况。这些规定有三点缺陷:一是使得不愿意补办结婚登记的当事人可以规避法律,损害另一方的利益;二是事实婚姻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显然模糊不清,陡生歧义,当事人无所适从,留下法律漏洞。第6条规定:“未按婚姻法第八条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一方死亡,另一方以配偶身份主张享有继承权的,按照本解释第五条的原则办理。”由此推知,一方要想享有继承权,必须在另一方死亡前或诉讼离婚判决前补办结婚登记,如果一方死亡,另一方不可能补办结婚登记,也就不可能适用上述司法解释第5条的规定。这样如果严格适用上述司法解释第5条的规定,当事人之间就不存在继承关系。但是,实践中的实际情况是,农村中未办理结婚登记但举行了结婚仪式的夫妻,共同生育儿女,一方死亡时,不管是否补办结婚登记,另一方都享有继承权。因此,现行法也许是为了树立法律婚姻的威严,并不想承认事实婚姻,但是老百姓不领情,这样让法律行同空文。为了克服上述法律规范的缺陷,本文建议对上述规范进行修正如下:第4条:未按婚姻法第八条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如果符合以下情形之一,构成事实婚姻,受法律保护,产生法定的夫妻权利义务关系:(一)以公开的夫妻名义同居生活达二年以上的;(二)在同居期间生育儿女的;(三)具有其他夫妻身份共同生活事实的。第5条:未按婚姻法第八条规定办理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男女,一方死亡,另一方以配偶身份主张享有继承权的,如构成事实婚姻,则享有继承权;如不构成事实婚姻,同居期间的财产关系按共有关系处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参考文献:

[1]余延满.亲属法原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2]马俊驹、余延满.民法原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3]刘淑华.我国澳门地区事实婚姻法律制度研究.法学杂志.2011(7).

[4]金眉.事实婚姻考察——兼论结婚仪式的现代法律价值.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1).

[5]张洪波.事实婚姻的立法冲突及解决.法学论坛.2009(1).

第7篇

有一些求职者本身很有实力,只是因为面试时仪表出了问题,导致丧失了工作机会。今年重庆的公务员考试更是把仪表也列在了考试范围内。仪表仪容的测评占面试分数的10%。如此大的比重不难看出仪表在面试成败中的重要性。

你知道当你来到面试官面前时,对方最重视的是哪一部分吗?专家说:“面试只看三个重点及一种sense,也就是头发、首饰配件、鞋子与对事情的sense”。下面请对照一下,看看自己符合几条。

1.头发

头发代表一个人的个性与整洁的习惯。比如油腻的头发说明这个人整洁习惯欠佳。公司通常不允许业务人员两天以上不洗头,因为业务人员代表公司的形象。所以求职者在面试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头发的整洁远比发型更重要。以下是衡量头发整洁的标准:

发型款式大方,不怪异,不太长也不太短,前发不要遮眼遮脸为好,男士鬓角的头发不要过耳;头发干净整洁,无汗味,没头屑,不要太多使用发胶。

2.首饰配件

首饰不但说明了一个人的品味,也代表了对自我的要求。从地摊、精品店或是其它地方购得的首饰,道出了个人的生活水平与消费品味。然而价格并不能代表品味高低,搭配是否得体才能体现品味。

总的来说,平时不戴首饰的人,在面试时也最好不戴,要知道简单就是品味。以男性朋友为例,面试当天千万不能打扮过头,佩戴镶宝石的领带夹、闪亮的袖扣、造型夸张的眼镜或手表等到引人注目的配件。在面试非时尚媒体类的工作岗位时,最好也不要戴耳环

。女性朋友如果戴首饰,在面试时也应选择秀气、高雅的首饰来佩戴,千万不可佩戴贵重的珠宝。在佩戴时,也要注意不让首饰发出声音。

3.鞋子

鞋子这个似乎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往往最能透露某种讯息。一位服装仪容看起来都很完美的人,只是在交谈的过程中,被面试官无意的瞥见了藏在裤管底下的肮脏鞋子,先前的所有努力全部付之东流。鞋子虽然不起眼,却能体现个人做事的细心程度,因此公司在选人时也很注意这点。下面是一些穿鞋的要点:

如果男生穿的是西服,那么就应该穿皮鞋。运动鞋、布鞋、凉鞋与西服是不兼容的。鞋子体现稳健最好,别出心裁的鞋样在这里没有市场。绝对不要为了显出你不羁的生活方式而拒绝袜子,袜子一般要和裤子的颜色相适合,不妨选择黑色或者深色的,袜子要有一定的长度,长到在你坐下或者交叉两腿肘不要露出白腿为宜。

女生的鞋要和衣裤相适应,不要穿鞋跟太高太细的鞋,长统靴和带扣的鞋也会显得不合时宜。如果有鞋掌,最好选择塑料质地,金属质地的鞋掌使你的脚步声如同马蹄声,效果很不好。

4.感觉

感觉是件很抽象的事情,一般的面试都是理性进行,因为面试时无非就是在比较求职者的客观条件而非主观条件,但是一位大公司的负责人说:“即使是讲究科学的资讯业也可以利用个人的sense找到工作机会。”他进一步说:“资讯业是所有产业里最注重企业形象、企业识别标志与企业文化的行业,每一家资讯公司都有代表该企业的logo与特定颜色,求职者如果在面试当天的服装色调上,巧妙融合该公司的代表色彩,那么你的积极程度更能取悦主考官。”

第8篇

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预言中,引力波可产生于大质量天体事件(如黑洞合并、脉冲星自转以及超新星爆发等)中,以光速传播,如同石头丢进水里产生的波纹一样,数十年内辩学家一直在寻找引力波,但都没有发现,直到北京时间2016年2月11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以及LIGO科学合作组织的科学家在华盛顿特区国家媒体中心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这个发现也应了爱因斯坦100年前的预言,事实证明,他又赢了一次!

来自13亿光年外缘于宇宙黑洞

发现引力波的是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两个LIGO探测器中都观测到黑洞合并产生的引力波,并且绘制出随时间和频率变化的引力波强度曲线。GW150914引力波事件在0.2秒内于35Hz到250Hz频率之间出现,两个探测器在前后7毫秒的时间内相继探测到。7毫秒这个时间差符合光速在两个探测器之间传播的时间。

有关数据显示,本次观测到的GW150914引力波事件来自13亿光年之外黑洞合并,一个黑洞质量相当于太阳质量的29倍,另一个黑洞质量相当于太阳质量的36倍,如果确切地说,均属于恒星级黑洞。科学家发现两个黑洞的合并发生在13亿年前,其产生的引力波能量相当于损失了3个太阳质量转换,由此产生的引力波在今天终于抵达地球,而且被位于路易斯安那州利文斯顿和华盛顿州汉福德之间的L型引力波探测装置捕捉到。

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雷纳・维斯发现,13亿光年外的两个黑洞合并时碰撞的速度相当于光速一半,损失的3个太阳质量全部以引力波的形式释放。由此看出,引力波可携带大量宇宙信息,如果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引力波,就可以发现更多的宇宙奥秘。

为一窥宇宙初生LIGO立了大功

本次发现引力波的是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英文简称LIGO),建于1999年,当时的造价为4亿美元。其探测引力波的原理也非常简单,利用L型、4千米长的测量臂中嵌入反射镜面,激光则在反射镜中来回反射,如果发现引力波,那么建立在迈克耳逊干涉仪原理之上的干涉条纹就会发生变化。

事实上,探测引力波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够造出测量精度极高的装置,最早设计引力波探测装置的科学家是韦伯。他在1950年代设计了振棒探测器,其结构甚为粗糙,利用质量接近一吨的圆柱形铝棒来寻找引力波。显然这样的设计无法探测到引力波,但还是开创了寻找引力波的先河。如今除了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还有诸如LISA探路者航天器这样的引力波探测器,在轨道上探测引力波。隶属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欧洲空间局的LISA定点在拉格朗日点L1上,由3个探测器构成一个边长为500万千米的等边三角形,每个航天器之间的夹角为60°。激光在3个探测器中进行反射,全程耗时要16秒,航天器上的核心装置为一个2千克的金铂合金立方体,垂直放置,一旦引力波穿过干涉装置,我们就会发现激光相位的变化,由此发现引力波。

目前探测引力波的装置基本原理相互接近,而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率先发现引力波,与该天文台坚持不懈升级和研究小组持续观测是分不开的。

100年后,我们撬开了引力波世界的一角

1915年,爱因斯坦创造性地提出:“引力的本质是时空几何在物质影响下的弯曲。”如今在发现了引力波之后,再来看这句话,让人不禁赞叹爱因斯坦的伟大。当初,爱因斯坦提出“引力的作用以波动的形式传播”理论,100年后我们终于抓到了这个“低调的”波,或许我们只是撬开了引力波世界的一个小角,但却可能因此获得前所未有的收获。

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宇宙大爆炸时期初期宇宙的遗迹、看到其一些最大的能量事件,由此来研究宇宙中的黑洞行为。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负责人柯多瓦指出,发现引力波的意义如同伽利略首度把他的望眼镜指向天空,这项对天空的新观测,将会加深我们对宇宙的理解,引发超乎预料的发现。

引力波的发现也让基普・索恩着迷,这位理论物理学家曾经指导过《星际穿越》中的黑洞特效,以最贴近实际的角度向公众展示黑洞的可能外观。基普・索恩认为通过这项发现人类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新旅程,黑洞的碰撞和引力波的观测正是这个旅程中第一个完美的范例。泰勒和赫尔斯两位科学家发现脉冲星双星系统PSR1913+16的间接引力波事件,只不过这是间接发现引力波,他们由此获得了1993年的诺贝尔奖,由此推测,本次引力波的发现或许已经把诺贝尔奖的得主确定了下来。

聆听宇宙之声

中国“天琴计划”令人期待

除了西方国家已经建成的引力波探测装置之外,中国也有相关的引力波探测计划。中国本土引力波探测工程来自中山大学的“天琴计划”,2月21日中山大学推进实施“天琴计划”研讨会并其实施路线图“0123计划”,该计划将用15年至20年的时间发射卫星上天。由此看出,中国的“天琴计划”是天基引力波探测装置,由3颗全同卫星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阵列,卫星之间以激光精确测量由引力波造成的距离变化,主要针对白矮星双星系统RXJ0806.3+1527所产生的引力波。

第9篇

1、适当食用苦味食物,俗话说:福自“苦”中来,苦味食品中所含有的生物碱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热天适当吃些苦味食品,不仅能清心除烦、醒脑提神,且可增进食欲、健脾利胃。如:苦瓜、苦菜、茶叶、咖啡等苦味食品亦可酌情选用。应注意的是,食用苦味食品不宜过量,否则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

2、适当喝些冷饮,由于高温的影响,人体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导致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这时,若能在膳食上合理安排,适当吃些冷饮,不仅能消暑解渴,还可帮助消化,使人体的营养保持平衡,有益于健康,不可过食冷饮和饮料。雪糕、冰砖等冷食是用牛奶、蛋粉、糖等材料制成,不可食之过多,过食会使胃肠温度下降,引起不规则收缩,可诱发腹痛、腹泻等病症。饮料的品种较多,多饮会影响食欲,严重可损伤脾胃或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3、注意补充盐分和维生素,夏季,人体大量排汗,氯化钠损失比较多,故应在补充水分的同时,注意补充盐分。每天可饮用一些盐开水,以保持体内酸碱平衡和渗透压相对稳定。营养学家还建议:高温季节最好每人每天能补充维生素B1、维生素B2各2毫克,钙1克,这样可减少体内糖类和组织蛋白的消耗,有益于人体健康。故在夏日应多吃一些富含上述营养成分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番茄、豆类及其制品、动物肝脏、虾皮等,亦可饮用一些水果汁。

4、饮食要注意卫生,暑天饮食卫生特别重要,必须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不要买变质的食品原料;膳食最好现做现吃;生吃瓜果要清洗消毒;在做凉菜时,应加蒜泥和醋,既可调味,又能杀菌,还有增进食欲的作用;即使天气再热,饮食上也不可过份贪凉,以防止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

(来源:文章屋网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