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结构施工图识图总结

时间:2023-01-10 12:08:02

导语:在结构施工图识图总结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结构施工图识图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工民建;结构裂缝;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工民建工程中,结构裂缝问题一直都是施工中的重点问题。一旦出现结构裂缝,就会影响到建筑的整体质量,给国家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工民建设计、施工要把钢筋混凝土的质量放在首位,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性的对施工过程进行控制,降低出现裂缝的机率。除此之外,还要开展严格的检查和处理,弥补现存的缺陷,保证工民建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安全性。

一、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

1、结构设计问题

结构设计是工民建工程的重要环节,其中可能引起裂缝的原因主要有:设计结构时需要开洞、留槽或断面突变而产生的应力集中所产生的结构裂缝;设计中构造钢筋配置过少或过粗等引起构件裂缝,如在主次梁交接处没有附加箍筋或附加吊筋;设计中未充分考虑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变形,比如采用的混凝土等级过高,造成用灰量过大,对收缩不利等情况都可能造成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需要在设计时重点注意。

2、材料本身质量问题

混凝土由砂、掺合料、水泥、水、外加剂、石所组成。其中,水泥是混凝土结构中的主要材料。水泥在和水混合时,会发生放热反应。水泥逐渐硬化,释放出水化热。如果水化热失调,没有控制好温度,混凝土就会出现裂缝。除此之外,原料的配合比也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不合理的原料配合比,会使得混凝土的强度不够。混凝土硬化时会出现超负荷的收缩,由此出现了裂缝。

3、结构变形

钢筋混凝土结构容易因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出现膨胀和收缩的现象,混凝土表面不均匀沉降也会致使裂缝出现。结构变形和施工过程有一定的联系。在施工过程中应全面考虑到应用防裂缝技术。每一个施工环节都要避免出现裂缝问题,并及时的修补裂缝地段。

4、现场监督控制力度不够

钢筋混凝土在施工阶段,需要有现场的实验和监督。倘若监督工作不认真细致,就会出现许多施工问题。比如,现场监督在计算荷载力时,由于考虑不周,会出现漏算的荷载,致使工民建在施工和使用时由于超荷载力出现裂缝。并且,混凝土配合比的相关实验,要做好监督和控制,保证合理性的混凝土配合比。

二、设计阶段的裂缝控制措施

在工民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设计方案要多考虑实际工作和计算模型之间的偏差,采取适应计算模型的结构措施,保证钢筋混凝土比建筑预定标准的裂缝宽度要小。为了满足人们的使用,工民建的平面设计需讲究简单。复杂的平面布置,容易让建筑物出现扭曲,墙板和墙体会出现裂缝。设计阶段,还要严格把控好建筑物的长高比例。如果建筑物的长高比例大,那么建筑物整体刚度就会越小,就会有更强的不均匀调整力。计算过程中需认真调整好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承重受力情况,确保荷载分布均匀,受力分散开来。基础设计中,还可依据具体情况对埋置深度进行调整。地基计算强度不同,可用不一样的垫层厚度加以调整,将地基不均匀沉降量适当的减少,并对基础刚度进行加强。沉降缝的位置和宽度,要保持适度性,并限制好伸缩缝内的间距。特别是复杂的结构,更需要限制沉降缝,也可将沉降缝和其他的缝相结合。

三、施工阶段的裂缝控制措施

根据过程管理的分类,施工控制可分为三个分阶段,即前期控制、过程控制和裂缝控制。依据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对三个分阶段开展综合性的控制预防措施。

1、前期控制

前期控制最重要的工作内容是审阅施工图纸,明确设计结构的意图。如果图纸中存在疏漏和不足,应在施工之前尽可能的对施工图纸进行完善。施工图纸的完善,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即图纸会审和科学编制。在图纸会审中,重点考虑容易被忽略且易出现裂缝的部位。比如不明确的设计构造、伸缩缝设置、设计结构等。除此之外,要需对应力集中和结构断面的部位进行控制,确保大体积混凝土配筋量大于最小化的配筋率。科学编制中,要科学合理的开展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设计在编制时,要考虑到钢筋混凝土的控制措施和施工工艺,并和结构特点相结合,有针对性的开展裂缝控制措施。

2、过程控制

(1)混凝土材料的控制

水泥是混凝土的核心原材料,它关系着混凝土的直接使用质量。水泥通常采用普硅水泥、硅酸盐水泥以及矿渣水泥。在挑选水泥时,要注意在相同标号的基础下,选择系数大的水泥,这样可以获得强度比较大的水泥。水化热水泥是首选。混凝土的骨料不能用特细沙和风化砂,也不能混合各类的砂和石料。最好的石砂应选择河砂。高强混凝土配制用粗砂,普通流态混凝土配制用中砂。粗骨料的砂石粒径决定混凝土的用水量。施工的过程中,使用的外加剂是引气减水剂、高效泵送剂、高效缓凝减水剂。要按照混凝土的原材料的种类、配合比、性能等来决定外加剂的种类。要通过混凝土试配,经济性评估后才能应用外加剂。要均匀的进行搅拌。

(2)施工的控制与养护工作

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拌和物不能发生离析。要充分适度的进行振捣。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不能随意的踩踏或者拉扯定位好的钢筋,避免钢筋发生错位。倘若施工过程中空气湿度低、温度较高,要及时洒水,保持湿润。振捣完毕之后做好养护工作。由于混凝土构件所处的环境复杂,容易受到构件湿胀干缩、混凝土构件温度应力的变化等。养护混凝土构件的办法,就是增加混凝土成型构件的养护时间,做好洒水保湿的工作。预制的混凝土构件要防止暴晒,实行“浇筑一段混凝土,养护一段混凝土”的方针,逐步的做好混凝土构件的养护工作。

(3)裂缝控制

如果是建筑结构的裂缝,可以减少遇热收缩产生的约束应力,这样便可以控制好裂缝的形成。并且,需严格依照施工操作的顺序养护好水泥砂浆的地面,避免水泥地面产生裂缝。管线集中的部位,特别容易产生裂缝。如果预埋线管铺设重合、直径太大,楼面会出现裂缝。因此,倘若管线比较粗,或者线管有较高的集中率,就要在这些部位多增加一些具有抗裂性质的短钢筋。短钢筋可采用准6到准8的型号。如果是施工过程和后浇带中出现的裂缝,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也容易产生混凝土裂缝。在施工前期阶段,要领悟设计图纸的意图,按照要求设置附加筋。对后浇带进行施工前,不能把两边支撑构件拆除掉,这样可能会导致梁板悬臂,出现变形。

(4)裂缝的弥补方法

在工民建板面裂缝中,如果楼板中的垫层比较厚,需在对垫层施工时,裂缝部位铺设好短钢筋网。清理干净龟裂的部位,并用环氧浆液填满缝隙,在表面刷上涂料进行封闭。板底裂缝,应采用强纤维材料做好粘贴,保持400-900mm的材料粘贴宽度。如果是0.35mm以上的裂缝宽度,并且是贯通性的裂缝,需采取结构胶粘钢做好补强措施,用灌封胶高压灌胶处理好裂缝。倘若工民建楼板存在很大面积的裂缝,则可以开展静载试验,证明楼板的安全度数。必要的情况下,在楼板部位继续增设钢筋网,对楼板的整体性进行加强。

四、结语

工民建中的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至关重要。混凝土施工时,需严格把控好设计阶段、前期控制、过程控制、裂缝控制以及工后检验等环节。这样便可以将施工技术水平提高。在易发生裂缝问题的部位,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弥补,整体性的控制好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

参考文献:

[1]谢建伟.浅谈工民建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J].科技资讯.2010,(21):90-91.

第2篇

关键词:超长 膨胀混凝土防水施工

华为南方工厂E1项目工程地下室长172.8m,宽170.8m,建筑面积为29360m2,为超长混凝土结构。整个地下室设计的防水等级为Ⅰ级,采用自防水膨胀混凝土,底板防水采取外防水模式,使用4SBS聚酯胎Ⅱ型改性沥青(聚酯胎Ⅱ型)防水卷材,热熔法施工。外墙防水做法为1.0mm厚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加4mm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热熔满粘,下面作简要说明。

一、地下室自防水膨胀混凝土结构的施工

1、混凝土原材料的配比方案。地下室自防水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为C35,抗渗等级为P8。采用膨胀混凝土,膨胀剂掺量为8%~10%。设计采取膨胀加强带代替后浇带,加强带位置混凝土的膨胀剂掺量为10%~12%。通过膨胀混凝土应力释放,来抵消混凝土在收缩过程中应力拉伸产生的裂缝。在施工过程当中,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并合理选取原材料,确保整个地下室混凝土结构能够具备良好的防水性能。本工程的混凝土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控制掺合料的掺量,粉煤灰掺量不得超过水泥用量的15%。砼用水量不得大于180kg/m。砼中的含砂率应控制在40%以内,不得采用细砂、特细砂,每立方米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1000kg,砼坍落度控160mm~180mm。

水泥、砂、石、SRM(品牌)高性能膨胀剂、粉煤灰、缓凝高效减水剂,必须经过计量后才能投入搅拌机,按重量计量,偏差应在下面范围内: 水泥、SRM高性能膨胀剂、粉煤灰、缓凝高效减水剂、水:±1%,砂、石:±2%。

实践效果:按照上述方案配备的混凝土不单具备良好的和易性能力,同时可在提高材料密实度,并减少混凝土的收缩量。

2、地下室结构混凝土的施工。针对前述地下室的情况,结合现行结构设计规范中的相关标准与要求,经过深化设计,底板、顶板均设置6条膨胀加强带,将地下室底、顶板各划分为16个区域,每边外墙设置3条膨胀加强带,4道外墙共划分为12个区域,底板、侧墙和顶板的加强带要贯通。每条加强带宽2米,并在该部位增设附加钢筋,在加强带的两边,采用3mm厚钢板止水带,用居中布置的方式。为防止加强带带周边出现混凝土的流入问题,应当在加强带的两侧位置布设间隔距离较短的铁丝网装置,施工完成后,将钢丝网凿除,将膨胀带清理干净。浇筑底板混凝土时,先用C35砼加小膨胀混凝土(掺入8%SRM)浇注一个区域,在后一个区域施工时,先用C35小膨胀量砼浇筑区域板面,在加强带交界处混凝土尚未初凝前,再改用高一强度等级C40加大膨胀混凝土(掺入12%SRM)浇筑加强带,混凝土按有关规定养护不少于14天,两块区域混凝土浇筑时间相隔不小于7天。

浇筑外墙做法与底板基本相同,但浇筑某一区域的外墙应从中间向两边加强带的方向浇筑,而浇筑地下室顶板,做法与底板相同。

地下室加强带布置图

地下室底板加强带做法

地下室外墙加强带做法

3.混凝土外墙施工缝的施工处理。混凝土结构地下室外墙的水平施工缝位置,应留置在高于地下室底板面50cm处,墙体中间部位设置3mm厚止水钢板,在浇筑混凝土时,让止水钢板高出施工缝表面10 cm。通过此种方式确保止水目的能够得到实现。具体的施工方式如下图所示(见图1)。

图1:地下室外墙施工缝施工方式示意图

4.穿墙螺栓止水环焊接及凹槽剔出做法。由于混凝土结构地下室外墙模板施工过程中需使用对穿墙螺栓,在施工过程当中,为截断穿墙螺栓部件位置的地下水渗透路径,要在螺栓部件中增设止水环,止水环的基本尺寸为3cm×3cm,厚度参数为5mm,采取焊接的方式将其固定于螺栓部件的中部位置,具体的施工方式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见图2)。在混凝土原材浇筑作业完成之后,在地下室外墙结构迎水侧螺栓位置剔出一定尺寸的凹槽,凹槽需要采取密封膏与防水砂浆原材相配合的方式加以密封。

图2:穿墙螺栓部件施工方式示意图

二、混凝土结构地下室防水施工

地下室底板防水采取外防内贴的施工方式,使用4SBS聚酯胎Ⅱ型改性沥青(聚酯胎Ⅱ型)防水卷材,卷材的接头采用热熔法处理,防水卷材施工完成之后,需要在卷材面层上浇筑细石混凝土进行保护。而外墙防水则采取的是外防外贴的施工方式,先涂1.0mm厚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再满粘4mm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卷材接头同样采用热熔法处理。卷材的收头要在距离室外地平线300mm以上,将嵌缝油膏敷在此位置的凹槽当中,确保其密封。另外,在防水施工过程中做好细部处理,在加强带、施工缝以及墙体阴阳角位置,增设SBS卷材附加(SBS卷材基本尺寸为500mm)。就外墙而言,为避免回填土作业对防水层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需用聚乙烯挤塑板对外墙防水层进行保护。土方回填时采取分层夯实的作业方式,将其作为最基本的防水层。

三、结束语

该地下室现回填现已超过半年,除外墙个别地方有裂渗点外,与几个已完成的同类地下室相比,整体防水质量较好。通过本工程发现,超长混凝土结构地下室进行综合防水施工,有几点值得关注:1、超长混凝土结构地下室通过使用膨胀混凝土,优化施工材料配比,并合理设置膨胀加强带,能有效抵消混凝土在应力释放过程中产生的拉力,有效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2、利用混凝土结构的自防水,配合涂料、卷材外防水措施,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整个混凝土结构地下室的防水质量及使用的耐久性。3、在综合防水中,着重提高地下室外墙混凝土的抗裂能力,设法避免裂缝产生,要进一步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自防水能力,应将外墙单排水平钢筋的配筋率提高到0.3%左右,并在外墙墙高的中部约1米的范围将水平筋间距进一步加密为100mm,或在膨胀混凝土基础上添加聚丙烯纤维。

总之,本文针对超长混凝土结构地下室综合防水施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做出简要说明,希望能够引起设计、施工等人员的关注和重视。

参考文献:

[1]王凯.补偿收缩混凝土在超长框架结构中的应用. 黑龙江. 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2009.

[2]唐爱平.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在超长结构地下室裂缝控制中的分析应用.中外建筑.2010

[3]鲁统卫,李雪峰,郑国峰.补偿收缩混凝土在超长大面积薄板工程中应用. 低温建筑技术.2005

第3篇

【关键词】《建筑识图与构造》 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 项目驱动 任务引领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217-01

在科技快速发展和劳动组织方式不断变革的过程中,现代人除要掌握快速变化和不断深入的专业能力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精神。职业教育与培训是发现、评估和促进这些能力发展的一个持续过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在许多方面已经变得无能为力。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对现代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行动导向、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应用而生了,课程建设与改革已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建筑工程造价”专业是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建筑识图与构造》是培养学生房屋建筑施工图读图能力与构造节点处理能力的专业基础课,是所有专业核心课程的前端课程。学院从2009年开始对该课程实施教学改革,作者从以下几方面浅谈对本课程实施课改的做法。

一、转变评价方式,培养学习兴趣

以往学生普遍认为《建筑识图与构造》这门课难学。分析其原因,一是学生刚刚接触专业性内容,对有关建筑构造、建筑制图及建筑材料的知识很陌生;二是没有学好制图基础,不能由物到图的转换;三是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不能由图到物,认知只停留在知识体系的层面。我们在课改过程中,将“教、学、做”融为一体,以施工图识图能力训练为主线,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在教学中,通过项目图纸、已完工实体、该项目施工工序影像资料等相结合,穿插部分典型实例,建立教学任务。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目标管理的考核评价方式,用学习过程检测的形成性考试来代替期末总结性考试,这种既注重目标管理,又注重过程管理的评价方式,考试内容更加注重实践,使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课程特点、专业培养目标、职业能力岗位要求,明确了该课程在本专业中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课程内容设计

按项目及任务的可行性、兴趣性、挑战性、典型性为原则,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根据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本课程以“学院实验楼”的全套建筑工程图作为本课程的学习贯穿项目,以“学院实验楼”的建筑施工图作为本课程的能力训练项目,以双项目(双线)并行的方式对本课程进行了整体教学模式设计。根据“学院实验楼”的全套建筑工程图的具体内容,以建筑经济实际职业活动为导向,为后续课程作铺垫,将该项目建筑施工图设计为七个子项目十七个学习性工作任务。确定了识图能力的递进训练体系:初步认识“学院实验楼”施工图、识读“学院实验楼”建筑施工图、手工抄绘建筑施工图、识读钢筋混凝土楼梯施工图、综合识读建筑施工图、识读结构施工图、施工图审图七大项目。每个教学模块的展开需要一定内容的支撑,在此采用单项任务的方式,即每个教学模块由若干个单项任务组成。

例如:能力训练项目2为“准确识读实验楼建筑施工图”;拟实现的能力目标为:“能根据投影原理和《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相关规定,准确识读建筑施工图图纸目录、设计说明、平、立、剖、详图并寻找建筑施工图中表达不清楚、设计不合理或错误的地方”; 相关支撑知识为“投影原理及分类、正投影图法及其规律、建筑制图基本标准及识图规则、施工图之图示方法内容、建筑墙体、门窗、屋面、地面变形缝等材料与构造”;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为“引入讲授、训练学生练习识读图纸、参观参观实体建筑物与观看实体建筑施工影像资料、总结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教师在补充说明”;结果提交识图报告并解释报告。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房屋建筑施工图的识图能力与构造节点的处理能力。

三、教学方法设计

本课程是基于建筑工程识读施工图工作过程的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开发出来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主要围绕完成识读施工图工作任务的过程来展开。其目的是使学生在项目任务中掌握知识,学会方法,因此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项目任务完成过程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寓教于学、寓学于练、寓练于做。

1.融“教、学、做、考核”于一体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融“教、学、做、考核”于一体。教师传授的只能是知识,而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实践的训练来完成。“做”的内容包括建筑形体绘图、建筑构造节点绘图、施工图识读与绘图等。学生完成的成果——图纸、识图报告、审图报告等也正是考核学生相关能力的依据。

2.“工程图”教学法

工程图教学法可使课程教学与工程紧密结合。学生通过真实的图纸与真实的建筑物对比,感受真实的工作情景,提高学生对专业工作流程的认识能力和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训练与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验证了学生识图的正确性,大大提高了学生施工图识图能力。

3.现场教学法

把课堂搬到真实现场和利用多媒体观看实体施工影像进行教学,使学生亲身体验、感受施工现场的技术氛围,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同时,充分利用我院的建筑仿真模型,将基础构造、墙体构造、楼梯构造、梁板柱节点构造、屋面形式、框架结构、钢结构等常见结构类型及常用节点与建筑实物、项目图纸对比结合,提高了学生对房屋构造节点的分析能力与绘图能力。

4.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组成若干小组,注重团队协作,树立团队精神,引入竞争机制。讲求实施过程中的激励、尊重、沟通、赞扬、奖励等措施。以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确定综合项目、单项任务和理论知识,与学生一起“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如,学生分组完成“实验楼结构施工图之基础平面图、剖面图”子任务是时,需各小组成员分工查询相关图集、规范资料,认真思考、分析、讨论形成识图报告,由各小组进行点评,提出优点、指出不足及修改建议。经过这样的讨论、分析、评价强化了对结构图的识图能力,增强了对规范使用的意识,同时增加集体荣誉感与团队协作精神。

四、课程改革效果

《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进行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融“教、学、做、考核”于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课程阶段性和终期摸底调查以09级造价(2)班为例,全班62人有49人表示对此门课的学习有很大兴趣占全班总人数的79%。学生知道了自己能做什么,怎么去做。主动思考、建构知识、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动手的兴趣性。

2.考核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每一次课都有成效,都有进步,成就感油然而生,激励学生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3.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促使教师自觉下企业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教师实践技能的提高又能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通过查阅相关图集、规范、标准等获取知识。培养了学生主动、自主性的学习能力。将各门专业知识进行纵向横向的联系,使其获得最佳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

[2]行动导向教学实务.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分会

[3]吕淑珍.高职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整合与改革[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报

第4篇

关键词:平法识图;课程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

对于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不管是从事现场施工、工程监理还是工程造价等工作,钢筋永远都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在设计阶段,优化配筋既能保证结构安全又能降低造价;在投标阶段,准确计算钢筋是确定建筑成本的前提,提高中标率;在施工阶段,钢筋属于隐蔽工程,要严格按照图纸和构造要求进行施工,稍有疏忽就会留下隐患;在造价结算阶段,如果能精确计算钢筋用量就能更好维护委托方利益。尤其是平法诞生后,结构施工图采用标准化制图规则,图纸表达符号化、数字化,增大了识图难度,《混凝土结构与平法识图》[1]课程的设置就是适应学生就业岗位的需要,培养学生在钢筋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第一,平法识图能力,在掌握平法图集知识的基础上能看懂施工图纸;第二,钢筋翻样能力,根据施工图、相关规范和图集和计算规则计算钢筋长度、根数,确定钢筋形状和排列图形;第三,钢筋制作能力,在钢筋识图和翻样的基础上,按照图纸要求准确制作钢筋。

本次教学设计是围绕“框架梁箍筋翻样与制作”实训项目开展。框架梁是框架结构的主要构件之一,要求学生在正确理解梁的钢筋平法规则和构造要求的基础上进行钢筋识图、钢筋翻样和钢筋制作,该项目在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高等职业学校工程造价、施工技术等专业学生所必备的知识,也为学生今后从事工程造价、施工、监理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反思

1.以学生为本,多采用鼓励、期望的教育方式

“以学生为本”的标语虽然我们平时老在提,但我们真正做到了吗?我们老师的教学任务一般都安排得很重,能够花在学生身上的时间比较少,但就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讲,学生如果能多受老师们的一点关注,学习的积极热情也会高很多,因为他们会相信他们的学习是受到赞赏的,这也许就是著名的“皮格玛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皮格玛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皮格马利翁效应被总结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教学是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是一项育人工程,学生在课堂中不单单是学会认知,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工作中具备的一些素质。这里我也深深地明白了,课堂中学生的问题就是我们探究的主题,教师在课堂上不是教书匠,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他重新认识自己、寻找到自信、并确立生活目标的一个过程。

2.注重从“学生”到“职业人”的培养过程,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

院校是一个对人才加工的场所,我们的产品就是人才,就是一个职业人。主要的内容就是从“学生”到“职业人”,进入学校时他还是一名刚毕业高中生,通过三年培养希望他成为企业的职业人。我们都认为高职院校应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一点大家是有共识的,但是在高素质方面我们花的时间太少,比如教室的卫生,如果每名同学课后能把垃圾带走,那教室可以很长时间保持干净,然而有的班级上完课以后教室一片狼藉,教学楼也是随处可见随意丢弃的纸屑、瓶子之类。另外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意识也势在必行,我们学生往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愿意去学习别人的优点,有些自我为中心,这给我们提出了两点反思:第一,我们花了多少时间和心思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呢?第二,我们作为院校的成员,我们本身在日常工作里又表现出多少团队协作精神呢?还有我们的学生以后大多数都要从事建筑工程一线岗位工作,对工程质量不能马虎,在课堂中通过“瘦身”钢筋、浙江奉化居民楼等案例提高同学们工程质量意识。

学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真的要通过任课教师的一言一行、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齐抓共管、在校三年的坚持不懈,我们才能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三、教学改进

1.继续采用分组任务驱动教学法,“大载体”+“小任务”明确教学目标[2]

采用分组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一套完整施工图纸为“大载体”,并明确每次课的 “小任务”。在教学过程注意采用讨论式与启发式,采用“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教师总结”这一模式,力争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坏境,让大家争着发言,激发学生思维,让大家从师生、生生交流对话的每一个细节感悟课堂,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大家的课堂。

2.对小组成员进行差异化目标培养,重视学生的需求

该课程教学目标其实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识图能力,第二个层次是钢筋翻样的能力,第三个层次是按图纸制作钢筋能力。对于不同的学生学习要求可以不同,对于接受能力好的学生要全面掌握这三个层次的能力,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要重点考核学生识图能力并注重在课堂上对其进行关注和鼓励,他们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对他们要求而言,态度比能力更重要,我们的课堂要尊重他们的需求,给他们带来快乐。

3.精心设计课堂使学生能真正合作,让每名学生都体会到成就感

首先项目任务可以按任务的难易程度分层设计,这样可以照顾到个别差异,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事情可做。其次,需要在小组成员间建立积极互依的关系。教师可以给学生制订共同的目标(小组中每个人都达到了基本目标时,他们才能实现个人目标)、共同的奖分制(如果小组中所有成员都按标准完成了任务,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同样多的奖励分)、给每个组员分配互补的角色(如:组长、总结者、检查者、记录者、提问者等)或组织小组间的竞赛等方式,在小组成员之间建立积极互依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整合 优化 改革

《建筑结构》课是中职建筑工民建专业的一门主要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何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使学生具备工程结构知识及处理结构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建筑结构》课教师应要解决的问题。中职学校培养学生应以强调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为社会最简捷培养人才为目标,根据本人近年的教学实践对于《建筑结构》课教学作如下改革。

一、教材整合

《建筑结构》课主要是由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等部分组成的,以往旧的教材都是将它们分开上的,并没有将这几门课作为一个整体融合在一起,没有体现中职教育的特色。根据中职学生以就业岗位对结构知识的基本要求及新课改的要求,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做如下调整:进行编写校本教材,遵循“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原则,将教材内容融合为结构所用的材料、基本构件、结构设计方法、结构设计、结构抗震、结构施工图几部分,从中精选出重要的适用的内容,知识面保持一定的宽度,精减许多公式的推导过程,着重说明公式的物理意义及适用。例如在讲到受扭构件的扭曲截面承载力时,主要讲纯扭作用下承载力计算,而对于在轴向力、弯矩、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的承载力计算就可删去。

二、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中职建筑专业学生的培养要面向基层,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将来实际工作的需要。以此为原则。教学内容重点主要在:结构基本概念;结构基本构件的设计计算与构造,这部分主要讲解建筑施工中常见的结构计算问题与构造;钢筋混凝土楼盖、钢筋混凝土多层及高层房屋、砌体结构房屋、钢屋盖的构造,重点讲述构造(含抗震构造);结构施工图的识读部分,主要以平法施工图为主。

教学内容应遵循“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原则。重点应该是掌握基本的概念、掌握基本构件的设计方法及其构造要求,所以有关这方面的内容要讲清楚、讲透彻。

识图能力是建筑专业学生必需掌握的重点部分,而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是其难点,也是重点。建筑结构课程必须将结构施工图的识读作为重要教学内容。我在讲授结构施工图时,主要讲解各楼层的结构平面图与识图方法,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与识图方法,楼梯、电梯等的识图方法,其中,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平法施工图为主。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1.选择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我们老师都先择一的教学方法,如板书、多媒体等。但是,我们发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认为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我们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如板书、多媒体和3D模型等。如我在讲解《钢结构》绪论时,把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如巴黎艾菲尔铁塔、上海金茂大厦、鸟巢等以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同时也穿插身边的实例,如永泰县体育馆的轻钢屋面,带学生到现场参观后再回到课堂作详细的讲解。可以更直观生动地了解钢结构的应用,从而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

2.加强技能训练

技能训练对中职学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理论知识,掌握必需的专业技能,教师应利用一切条件来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尽可能地让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理论学习之后能进行实践练习。如《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学完梁的配筋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先给他们一些实际工程的资料,让学生进行受力分析计算,定下纵向受力筋及腹筋的直径、根数或间距,并确定钢筋下料长度,然后再进行绑扎钢筋笼,老师就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对于结果,指导学生分析成功与失败,让学生掌握受力筋、架力筋、弯起筋和箍筋的位置关系。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构件的构造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获取更全面的知识,并且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授课内容多样化

新世纪科学技术发展很快,技术的更新也很快。我们在授课时要尽量做到课程的内容更新,尽量地结合学生比较熟悉的实例讲解授课内容,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因此也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要时刻注意相关的新工艺、新材料等的更新。只有提高了自己,才能上好课。另外,在授课时尽量和其他课程相联系,使学生知识系统化。

4.不断引入相关技术规范内容

技术规范作为国家的强制标准,是在大量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作出了理论总结的,对实际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因此,在《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引导学生树立技术规范意识。主要包括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强制性条文和技术术语、技术符号等专业知识与规范。如我在讲到钢结构安全等级时,先提出一问题:设计钢结构时,关于其安全等级的确定,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并用规范条文来说明原因。A.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钢结构的安全等级可取一级;B.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钢结构的安全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C.特殊建筑钢结构的安全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D.特殊建筑钢结构的安全等级可取一级,让学生先想或查规范都可以,然后让他们回答,最后再分析答案――《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第3.1.3规定:设计钢结构时,应根据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钢结构的安全等级可取访问团二级,特殊建筑钢结构的安全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所以选C。

第6篇

【关键词】高职;课程改革;技能考核

一、引言

这门课程是我们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监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其他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的内容整合了工程制图和房屋建筑学这二门课程的内容,从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图识图能力出发,我们的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室结合1:1建筑模型展示室以及房屋构造展示室等实训室进行。以真实的工程项目为载体,工程实例、实训案例均来自企业一线,附录为近年新建的实际工程施工图,学习时便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各项目下又设置若干学习性工作任务,包括绘制心中的一栋建筑图,标出建筑各部位名称;识读建筑形体投影图;初识房屋建筑施工图;识读地下室防水防潮构造图;识读墙身构造图;识读楼地层构造图;识读楼梯构造图;识读屋顶构造图;识读建筑施工图首页图和总平面图;识读建筑平面图;识读建筑立面图;识读建筑剖面图;识读建筑详图;识读结构设计总说明;识读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识读房屋结构施工图;施工图综合识图;施工图审图;施工图会审;新农村独院式住宅楼设计等。通过让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即识图技能的训练,从而达到培养相关专业技能人才的目标。本人从教一年多来颇有感触,学习建筑识图与构造这门课程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房屋建筑工程图识图能力、工业与民用建筑常见构造节点处理能力。

二、课程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分理论和技能两项,考核目的是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总结教为学经验,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及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与职业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识图基础。

考核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正确识读建筑形体投影图,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进行绘图

(2)能够正确阅读及合理选择建筑构造节点详图

(3)能测绘及初步设计典型建筑构造节点

(4)能应用国家制图标准和相关规范

2.知识目标

(1)掌握《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的基本规定

(2)掌握正投影原理,掌握建筑形体的表达方法

(3)掌握建筑构造的基本知识

(4)熟悉常用建筑构造原理及常见典型做法、掌握构造节点图示方法和图示内容

3.素质目标

(1)能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2)能团队合作

(3)具有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作风

(4)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理论方面:包括平时成绩出勤、各项目任务训练、上课纪律等,阶段即机上测试,期末以试卷形式考试,考核识图与构造的基础及必备知识,内容比较多,上课时间比较紧。具体内容比较细,要求老师和学生都要有足够的耐心,理论知识力求指导技能操作。理论和技能结合的深度还不够,对规范的讲解需要再多花时间,以便让学生会更好地运用。规范的内容应与时俱进,要加强新规范的学习,强调识图的细部构造,以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际应用。

技能考核:在课内老师的监控下完成测绘图纸或设计图纸等成果部分抄绘图纸允许在课后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属于过程考核,每个任务的成绩评定按各任务书中制定的标准进行评定,总评成绩由各任务成绩,按一定比例统计形成,总分一百分。每个任务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每个项目的成绩又包含出勤、学习工作态度等素质和成果成绩。

技能考核的意图是考核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建筑构造识图和处理能力以及建筑制图标准及规范的应用能力。

1.设计的项目任务多,普及至每次课的大部分能力点,突出了过程,因此面广、量大,具有全面性。

2. 设计过程考核与阶段考核的结合,教学效果注重突出过程评价,突出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这种评价体系从根本上引导学习、引导教师的教,考核结果更能体现出学生真才实学。培养的学生更能适应岗位需要。

3.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念。通过学中做、做中学,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较好,提高学习效率,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对接,能学以致用。

4.设计了部分任务运用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同时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职业素质。

5.检查本课程的技能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技能考核优点

1.项目任务多,覆盖面广,训练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识图能力、绘图能力。每项目下设若干任务。

2.教学效果注重突出过程评价,突出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这种评价体系从根本上引导学习、引导教师的教,考核结果更能体现出学生真才实学。培养的学生更能适应岗位需要。

3.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理念。通过学中做、做中学,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较好,提高学习效率。

4.每项目及任务都设计了相应的考核表,项目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方面,注重过程评价。考核结果更能体现出学生真才实学,引导学生注重能力训练,更好地培养学生将来的适岗能力。

5.多个项目或任务为分组讨论合作完成,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培养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职业素质。

6.考核表采用了电子表格自动计算,简化了计算程序。

7.阶段性的技能测试可检验驾证式考核的效果,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技能考核缺点

1.教师用心设计了考核项目,但是学生贯彻不够,抄袭现象普遍存在,效果不如预期中好。

2.考核由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三部分组成,少部分数学生对自己或组员的任务完成情况评价不客观,对自己评价过高。

3.部分学生对自己的绘图要求较低,草草完成自己的图纸,目的只是敷衍教师。

4.部分学生上交情况较理想,但大多质量不高,教师图纸批改量大,反馈不够及时。

五、技能考核改进措施

1.加强考核过程的监控,严肃纪律性。

2.提高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的客观性。

3.项目整合,设置较少但是精致的项目,一方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减轻教师的批阅工作,使之有更多的精力把考核情况反馈给学生。

4.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让他们对自己应有更高的要求,技能考核不是为了敷衍老师,而是为了真真实实地提高自己的技能,应杜绝相互抄袭的现象。矛盾地说,本课程的项目设置总体合理,但是考虑到所任教的学生,素质方面,自学能力方面,自觉性方面普遍不高,学习态度不理想,教师在技能考核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对他们的要求都要打折扣,妥协的水分较多。本课程技能考核实现最优化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要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但是这一目标任重而道远。一方面教师要精益求精设置项目,另一方面也要学院多方配合,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六、结束语

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保证认真地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和习题。平时学习与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培养绘图与读图能力。进入专业图阶段后,在可能的条件下,宜尽多地阅读和绘制一些专业图,读图与制图训练结合起来。学习房屋构造应该联系周围建筑,多联系工程实际,建立感性认识便于理解,逐步增强自学能力。

我们往届的学生通过在校不到二年时间的学习,出校门就可以顶岗了。他们看得懂施工图,可以去当一线施工员,会参照施工图纸核对施工现场,还能参与施工现场的施工放样,甚至可以胜任施工管理、监理等工作。这是跟我们合理的教学安排分不开的,专业老师每年都要走访顶岗实习生,深入工地现场,与企业领导、技术人员、企业师傅交流,去了解企业和学生对教学的要求和建议,希望能为教学改革服务,企业领导对我们的学生评价也非常高。

最后希望我们的学院能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建筑识图与构造》 重要性 兴趣培养

《建筑识图与构造》这门课程是比较枯燥的学科,是与建筑专业密切联系的一门学科。在现代化生产中,一切工程的施工都必须具有设计图纸。图纸是表达和交流技术思想的工具,成为工程技术界的“语言”。建筑工程图表达了建筑物的建筑和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要求,是工程施工的主要依据。因此具备一定的制图与识图技能成为对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最基本要求。建筑识图与构造是研究工程图的绘制与识图规律的科学。它从研究物和图的关系入手,以建筑物结构构造为研究对象,介绍建筑物在图纸上的表达方法和内容,是建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那么,怎么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怎样根据学生的情况增强教学效果呢?

一、上好第一节课

1.技工院校的生源大多基础比较薄弱,对学习不感兴趣,不喜欢老老实实地坐在课堂上认真学习,上课玩手机,睡觉,没有目标,没有紧迫感。

刚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我做了个小测试,让大家说说对建筑专业的认识,以后有什么打算,毕业之后能做什么,等等,班级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回答,其他学生不知道,很盲目,这时候,老师就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立近期和长远目标。

2.拿出一部分图纸,让同学们看,大家不知道怎么看,接着告诉他们,这是上一届同学手绘的图纸,他们很惊讶,都以为是电脑绘出来的,告诉他们通过一段时间的认真学习,大家都可以做到。

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穿插小故事。

对于职教学生来说,仅仅以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在课堂上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在课件中穿插一些小故事,比如在讲到构造部分中的女儿墙时,大家都在问,老师什么是女儿墙,我就讲了一个小故事,又联系现在的建筑解释,学生印象非常深刻。

2.利用动画效果。

课本中第一章、第二章中点、线、面、体的投影,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难度大,有的时候,一节课讲了一个知识点还不能理解,有一部分题目能做出来,但是不理解,只能根据原理死记硬背,很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采用了动画教学,把课本中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点、线、面、体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观察得非常仔细,可以看到H面、V面、W面的投影。效果非常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再也不用死记硬背。

3.勇于走出课堂。

在课本上有一节专门讲楼梯,在课堂上讲楼梯的平面图、剖面图、详图等,让学生自己想象,老师讲解很吃力,这时就可以把学生带出课堂,把教学楼的两种楼梯当做模型,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对照教学楼的楼梯进行讲解,学生印象深刻,又把教学楼中的两种楼梯进行比较,让每个学生发言,之后布置设计楼梯的作业,学生非常感兴趣,准确率提高了不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不少。

4.多沟通。

在晚自习期间,有一部分学生玩手机、看小说,和同学聊天,没有事情可做,或者有作业不做,不会做。此时,老师可以利用晚自习时间,针对个别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情况和他们沟通,告诉他们出错很正常,和他们讲道理,多关心他们。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教师利用晚自习的时间进行集中讲解,根据课程特点,采取在黑板上边画边讲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订正错误题目,并经常表扬优秀作业,树立大家学习的榜样,对于进步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习中遇到的死规定,比如“国标”等,教师先提出一些案例和题目,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习,找出问题所在,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教师讲解,这样,枯燥的死规定讲解起来就容易多了,也就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读图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习态度。

每门课程都存在能力的培养。能力的含义比较多,有沟通能力、职业能力等。总而言之,能力是改造世界、认识世界的能力,人的活动比较复杂,一个人完成一项工作,要体现好多方面能力。在建筑识图与构造这门课程中,主要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绘图仪器和工具的使用,绘图方法和绘图技能;掌握投影制图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以识图和民用建筑构造为主要学习内容,能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建筑工程图,掌握制图标准;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图纸是工程施工中的技术依据,图中一条线的疏忽或者一个数字、一个小数点的差错,都会给工程建设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要培养学生为工程负责、为人民负责的职业精神。在学习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多画、多识读,才能达到熟练与全面掌握知识的目的。

2.总结识图步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建筑施工图基本知识和建筑施工图的识图这两个部分,采用多媒体直观的教学方式,把建筑总平面、建筑平面图、建筑立面图、建筑剖面图及其他详图联系起来进行讲解,增强学生的识图能力。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识图能力,要求学生通过手绘的方式将这些图纸表达出来,学生只有在画图的过程中,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一边及时提出问题,教师及时解决问题,以加深学生对图纸的理解,对于优秀的图纸进行表扬,并设立奖项,让他们在学习中寻找快乐,寻找学习的乐趣。

对识图进行有步骤的总结,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对于技校类建筑专业的学生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加强读图能力培养,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家英.建筑识图与构造.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

第8篇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合作学习 评价激励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构造与识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的课程,专业识图与绘图能力培养是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从事设计、识图、施工、造价、管理等工作。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实施有效性教学,让学生掌握建筑工程构造与识图,这将决定学生专业学习的深入和今后个人事业的发展。

1 实施依据

(1)符合动机激发论。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在课堂学习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机制。通过合作性的目标结构设计、学习任务分工、集体奖励等方式,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徒手绘图技能、工程图样的识读、工程图样绘制技能。

(2)符合知识建构论。人知识结构的形成离不开主体的交往, “人的交互作用的本质是指个人在知识的构建中必须依靠意义的共享与协商,人际关系最基本的形式应该是合作而不是权威型的命令或控制”,合作学习是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互助来培养和锻炼合作技能。

(3)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教师在课堂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规律,留给学生自由考虑的空间。如用模拟“图纸会审”方法,先教给学生观察周边建筑物来思考建筑形体各种表达方法技巧,再就课程中的理论要点用实际图纸的识读与绘图检验,引导学生在“图纸会审”中从具体到抽象观察、探索、发现问题,产生联想,形成创新意识。

(4)符合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合作学习的模式,老师在分层备课外,还要在学生身上想办法,如用图、识图、抄绘图样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合作学习动机,对优秀学生进行综合的识图和绘图训练,对学困生要求采用具体的、实际的建筑工程图以增加感性认识,提高识图和绘图能力,达到将教兵,兵帮兵的效果,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被强化,主体性被得以尊重。

(5)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合作学习学生在完成共同任务中能积极承担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分析和加工共同活动的成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如针对学生在工程图纸抄绘、小型建筑物测绘课程喜欢表现的心理,教师精心设计训练题目和评价标准,完全模拟行业识图与绘图要求,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从一种线型、一个数字、一个字符的实际工程含义中不断涌现出创造激情,在提高绘图与识图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2 实施原则

(1)计划性原则。一是有设计。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开放性思考题适量实训题。二是有主题。突出培养学生的识图和绘图能力主题,融教、学、做于一体。三是有实施。实施过程体现调查性、体验性、操作性、实践性的特点。四是有反馈交流。老师对学生每一个绘图任务的设计及时点拨,达到熟练绘图的目标。五是有总结。总结评价过程就是多做制图练习,多识读工程图纸的过程,对于不满足常规的学生,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教师也要充分肯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2)创造性原则。一是贴近时代,运用最新教育成果,实现把识图和构造的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的一项动手操作的技能。二是靠近生活。教师提供丰富的生活学习材料创造性地教,由此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创造性地学。三是走近学生。绘图知识学习要结合专业课程需要,进行设计和创新合作学习模式,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并寻求不同的解决思路。

(3)激励性原则。为了让综合的成绩更能体现合作学习的激励性原则 ,一是制定 “公约”,为学生互相评价提供依据。二是健全评价机制,不仅评价学生合作意识、方法、技能等,也点触学生心灵。三是关注个体差异,对学困生,以激励合作的态度和在合作中取得的进步为主。

(4)教育性原则。教育性要有意、有机和有效。有意就是教育目的,如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集中测量和绘制完成一套实际住宅的建筑施工图,从图形表达、图面质量、图线线型、尺寸标注,仿宋字字体书写等几方面让学生体验到专业绘图素养和职业岗位的严肃性和自豪感。有机就是各环节的有机连接和配备,在每一合作学习模块中,有设计室、审图室、建筑制图模型室、CAD 机房等,实现 “教、学、做”于一体。有效就是变抽象的理论为直观性的、易于理解接受的内容。如投影原理的学习,组员之间互相运用模型演示和虚拟动画演示,把枯燥的理论变为实实在在的任务活动。

(5)开放性原则。要求学生自由地选择实验器材、探究的方式,不强求解决方法和途径的唯一性。这样,学生学习内容、目标、过程的开放具有选择性、灵活性、动态性以及学习时空的广阔性。如观摩设计院的工程技术人员认真地绘制线形,用长仿宋字书写字符,严格按国家制图标准画图例,学生一边在识读这些工程图纸每一个数字的具体含义,一边在强化绘图和识读工程图纸的能力的同时体会到了建筑工程技术人员身上的责任。

3 实施策略

笔者在本校实验班进行了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实验,采用的操作程序是三个步骤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五个环节即构建小组告知合作任务开展合作成果展示检查评价。

(1)准备阶段:在学生准备上,根据异质原则组成合作学习小组,通常每组人员不超过4人,其中一名优等生、一名学困生、两名中等生。这种分组方式,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在教师准备上,一要钻研、熟悉教材。二要选择适合的内容。三要分析学生。四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合作指导与培训。如在建筑部分的识读时,安排一套四层教学楼的图纸,让组内每个学生分别绘制相应的楼层平面图,组长绘制内容最多的底层平面,中等的两名学生分别绘制第二、三层平面,学困生绘制四层。要求学生在完成各自的绘制任务的基础上针对事前发放的与整套图纸识图相关的问题进行学习,从任务设计环节促使学生学习合作。

(2)实施阶段。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背景知识,问题指导,加强合作技能,达到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沟通技能的目的。如在最初的平面图识图环节,一些学生对专业构造的名称对应的实物存在不知其部位和作用的情况,教师在引导学生寻找生活实际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构造的作用时,存在组内学习基础好的学生领悟快,而学困生又存在疑惑的情况,让学习基础好的“小先生”“即知即传人”,让学困生听懂理解,都是教师需要引导的。

(3)总结阶段。因为采取的异质分组而要求评价标准个别化,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如在建筑知识环节,检查学生识图能力的方法是提问整套建筑图纸的相关问题,对组内三种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问题。如果小组中的全体成员都达到或超过预先设定的标准,那么每个人还能获得一个奖励分。这样设置的目的主要基于个人的表现进行评价,同时又要求全组成员密切协作。

4 实施效果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的教材尽量就是实际生活中的图纸。如学生在理解投影的概念前,一部分同学自己动手用粉笔盒和手电筒配合来演示影子的形成,另一部分同学则用自己身边的水杯,还有的同学用书本在太阳光下来演示影子的形成。有的小组的同学对投影规律、三面正投影的建立、投影作图、剖面图和房屋构造详图等都自制了幻灯片重复播放,学生就很有学习兴趣。在评价模式方面,侧重对被传统教学中忽略的学困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肯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提升了学生的识图能力。提供大量的实际工程图纸让学生识读并相互交流带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在组员的帮助下完成一定量的绘图作业,既包括徒手画图、图板作图也包括计算机绘图。许多学生还制作了虚拟动画来交流展示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有的小组通过学校的实训施工场景,观察工程图纸实例,认识建筑施工图的特点,自己绘制和识读建筑施工图,提升了专业识图和绘图的能力。

(3)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异质分组使得每一个学生在与不同类型的组员合作的过程中互教互学。绘图和识图技能比较差的同学,通过参观、演示来培养识图和绘图实践能力。绘图和识图技能比较好的同学,按照实训任务书的要求进行绘图训练,不同程度的学生之间互教互学,再通过教师提供实际工程图样,同步训练,进而进行综合的识图和绘图训练,共同提高识图绘图能力。

5 实施建议

(1)教师自身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水平决定了合作学习能否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参加合作学法的培训,可提高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和运用合作学习的能力,也能让教师较快地适应合作学习的情境,实现角色转换。

(2)教师的管理和监控。教师一要密切关注学生合作学习的进展情况。二要制定观察表。观察学生合作学习任务方面的进展及小组成员间合作交往的情况。三要不包办代替。坚持“最小帮助原则”,只给予必要的提醒,不要包办代替。

(3)任务的选取。要坚持真实性原则,让学生认识到任务技能在今后的就业工作中的价值作用并且让他们清楚任务技能的具体表现,检查学生在合作学习活动中使用该技能的情况并鼓励他们坚持使用此技能。

(4)善于设计问题。一要善于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发现的过程。二是要善于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知识,经验,阅历,专业素养等进行个性化的解决。三是善于设计矛盾性问题,引起学生认识,情感,生活经验等的矛盾冲突。

(5)评价方式的选用。首先在任务准备阶段就要说明评价的方法和标准,其次要重视日常行为评价的作用,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对应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进行考察,从而在整体上提升合作学习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竞赛;改革;提高;检验;良性循环

我系在参加历届土建类职业技能大赛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心得,以及基于职业技能大赛背景下,通过参加各技能大赛对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对实践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职业技能大赛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我院也积极的参与各专业的职业技能大赛以促进学生学习热情和通过比赛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善,现就我系对参加土建类建筑CAD职业技能大赛所取得的一些成绩和已经对教学改革的影响做一个总结和研究。

我系自2011年起就积极参与土建类建筑CAD职业技能大赛,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并通过每年的总结和对教学模式的不断改善,在职业技能大赛上所取得成绩逐年进步,实践教学质量也在逐步提高。

2011年我系首次由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报名参加第六届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AutoCAD建筑设计的比赛,并且在此次比赛中获得优秀奖一名,这次我系建工专业首次参加建筑CAD方面的职业技能大赛,虽然没有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是通过本次比赛,我们积极总结经验,并通过比赛了解企业行业以及其他相关院校对建筑CAD的定位。针对这次比赛,我系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CAD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调整。由传统的多媒体教学与机房训练结合教学,改为一体化机房实践教学。CAD教学属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更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传统的多媒体教学与机房训练,使得教学过程和实践练习处于脱节的状况,学生无法将学到的技能立刻练习和实践。经过这次技能大赛的总结和认知,我们将教学模式改为一体化机房教学,实现教学实践一体化,学生能立刻将学到的知识运用练习消化,并且能更好的与教师沟通交流,更好的讲学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技能。

通过2011年的参赛总结,我系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筑CAD教学模式进行了调整,教学效果得到很到的提高。2012年5月我系建工专业学生参加了湖北省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学生第一届建筑CAD技能竞赛并获得三等奖。并与2012年6月全国高职院校土建施工类专业学生“鲁班杯”建筑工程识图技能竞赛获得优秀奖。相对2011年的成绩有所进步,但是仍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这次职业技能大赛期间的交流和赛后的总结,我们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了适当的调整,在参加这两次职业技能竞赛中,我们经过分析总结,对学生的提高注重对建筑施工图的熟悉程度和对CAD软件的技能掌握情况,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将人才培养方案中原定第三学期开设的建筑CAD课程调整到了第二学期,与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能够更好的接轨,并且针对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更注重专业识图,在课程标准的制作过程中,将课程的比重做适当的调整,更加注重专业制图标准的学习以及建筑施工图,建筑结构平法施工图的识读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识读能力,也是识图绘图更好的接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一改革也在教学中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并且为了更好的促进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为了更好的与全国全省的职业技能大赛接轨,我院与2012年下半年举办了第一届“长江之星”职业技能大赛,有效的提高了学生职业技能,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