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药学英语论文

时间:2022-07-05 21:44:42

导语:在药学英语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药学英语论文

第1篇

预习是学生在课前预先学习相关的资料,找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初步了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及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它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能使学生针对性地听课,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即靠自己的能力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有了这些积累和铺垫,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更加充满自信,并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

一、明确目的,细化内容。

在以前小学英语预习作业中教师布置最多的是听音式和朗读式的作业。上完一堂新课,给学生布置新的预习任务:回家跟录音磁带朗读三遍或更有甚者朗读半小时等。这虽是一种最简单、最低的要求,但是要求过于泛泛,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再加上小学生本身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和自觉意识较弱,长期以往效果并不明显。根据家长的反馈,我们意识到这种作业的不足,改变成布置明确的预习任务,并细化预习内容。年前去金宝双语小学教研,看了他们的课前预习活动设计,很好,也引用了一些。

我们在新授课前可以设计这样的预习题目:先听音,找出课文中你不认识的单词,并用铅笔画出来,通过查阅单词表或者英语词典先明白它的汉语意思,然后反复听录音,模仿跟读,进一步读熟课文,这样便于在听课时带着问题听课,重点听自己不会的,真正学会了,再把标记擦掉,直到铅笔标记都擦掉了,也就是把问题都解决了。

在练习课前可以设计有明确话题的预习题目:给出几个重点词,试着用这几个单词把课文内容串起来,然后听音跟读,背诵课文,进一步试着复述课文。如第八册Module3,Unit1,可以给出boy—sheep—bored—wolf—everyone—laugh—angry—wolf—lies—eat这几个单词,让学生把课文意思串联起来,帮助他们听音背诵课文。或者根据本课所学重点设定话题,准备口头作文,在下一节课的freetalk中展示。

有了这些框架及精心设计的预习题目,学生预习目的性就更明确了。通过这一系列的口头及书面的表达,学生在课堂上也变得有话可说了,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学习热情。

二、趣味预习,挑战自我。

如果预习任务是一味地朗读、听音跟读,学生会对预习感到厌烦,缺乏了预习的兴趣,预习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同时小学生本身所掌握的英语知识有限,不能布置难度很大的预习作业,以防挫伤他们预习的积极性。我们的预习任务就要达这种程度,即让学生努努力,就能做到。在学习新单词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预习作业:由这个单词,你还能想到哪些和它有关系的单词?下一节课小组交流,又能巩固不少以前的单词。在第八册第二模块中,重点学习了形容词,由difficult又联想起以前学的形容词,交流的时候学生说了几十个单词,不仅明白了语法知识,还温故知新,这样学生会饶有兴趣地去完成,同时这也是一种学习策略的培养。教师也应在课上及时地表扬这些预习充分地学生,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教学任务就能轻松完成。

三、调控预习,有效评价。

叶圣陶老师指出“预习原则很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自主学习能力弱,自觉意识不强,所以学生的预习不是单靠老师一句话就可以自觉完成的。如果教师逐一在课堂上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和效果,就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所以如何给课前预习正确地评价,也是保证预习效果的重要环节。制定预习表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可大大提高预习的可控性和有效性。后来和学完新课制定复习卡遥相呼应,对所学内容归纳整理。如本模块的重点单词,重点句子,你的疑问,你还知道哪些与之有关的知识等。同时预习表的设置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疑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地对课堂进行调整。

第2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一、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2004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在二语习得领域,随着语言教学重点从侧重语言知识的教学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技能和能力训练,培养学习者的自主性显得尤为必要。

1.英语教学现状要求:应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指出:“传授知识要有学生加以理解、吸收,能力的培养要靠学生的实践……学生应成为真正的主动学习者。”然而,我国目前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一方面,英语教学中存在严重的应试教育的倾向,尽管四、六级考试体系正在改革,本应遵循语言教学规律的英语教学依然残留应试教育的成分,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学习方法或策略教学与指导”。另一方面,“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及模式,不仅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更使学生的创造性难以发挥,独立自主学习能力难以培养,造成大学生对教师和课堂的过分依赖。此外,部分大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英语应用能力差,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在积极性和主动性上也存在着差异,缺乏独立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要求:英语教学应提倡自主学习

语言学习是一个积极的动态过程,是学习者综合运用各种策略模式对信息进行加工,并监控、检查各个加工过程,最终达到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的过程。语言学习本身是一种目标取向的行为。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掌握语言知识,语言学习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也不以人们背诵了多少词汇、多少语法规则为标准,而是看人们是否能熟练地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用语言来完成各种任务,更重要的是,是否掌握了自己日后继续学习所必须的方法和技巧,即学习的策略。语言学习的这一目标称为语言学习的程序性目标,即达到自我管理学习过程,也就是学习自主。“语言学习中有两种态度至关重要,一种是学习者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所持的态度,另一种是他们对自己作为学习者的能力所持的态度”[1],如果学习者坚信“语言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必然会促进学习的自主性。

3.自主学习: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强力保证

语言教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言知识的传播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的目标,更不能占据英语教学的全部过程。语言技能的掌握主要有赖于学生个体的实践,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与性。英语教学在我国属于外语教学而不是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由于缺乏应有的语言环境,就需强调学习者在课外主动学习,不断实践。而且,课堂教学时间极为有限,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因此,教师在课堂传授的知识与技能不可能立即被学生全部掌握,学生需要一个课外自主学习巩固的过程,通过不断的自练,尽可能地消化吸收的语言输入,寻找更多的使用目标语的机会。同时,每一位教师总有自己相对稳定的教学方法与风格,而他所面对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语言天资、认知风格、学习风格和情感特征,教师很难面面俱到,满足每一位学生的需求和爱好,所以学生必须学会自我学习,剖析自我学习特征,选择合适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二、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

学习自主性是一种学习者自我承担学习责任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待于开发,也需要外部条件支持,因此,应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创造、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1.改善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环境

当今高校的英语教育体系、教学大纲的要求、课程的安排以及评估制度都严重制约着学习者的需求。为了给学习者一个更为开放的学习环境,各高校应顺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潮流,制定科学、系统、个性化的教学大纲,鼓励任课教师编写教材,将学习责任从教师向学习者转移,课程设计尽可能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并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活动。同时,还应积极探索英语水平测试体系改革,改变英语四、六级考试这一“一刀切”的评估制度对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

创设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因此,教师应调整角色,成为学生信息的提供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合作者、指导者、激励者,课内外讨论及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同时师生只有在平等和谐、相互尊重、共同学习的良好气氛中,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才得以发挥,学习潜能得到释放,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能得到逐步提高。

2.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动机

“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取决于他们的动力与自信程度,取决于它们的知识与技巧的水平”,“意识和动机是自主学习的两大重要构建元素”[2]。没有意识和动机,要谈能力的培养也是枉然。因此,教师要经常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英语意识和动机的培养。英语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英语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是语言学习者的一种自觉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心理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经历、能力范围、智能因素、认知能力等,以行为的结果来强化其学习动机,并对外部行为表现进行奖励或惩罚。所设计的教学活动接近学生的语言水平或略高于学生的语言水平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和积极参与的欲望,从而自主地去完成学习。

3.创设发展性的课堂教学

外语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主要在课堂。提倡学习者自主性,意味着对学习做出决定的责任转向学习者,但自主学习决不是没有教师参加的学习,教师在促进学习者自我实现并定期向他们提供帮助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理想的课堂教学,要求施教者在向受教者呈现学习内容时充分考虑到认知结构的存在并操纵认知结构本身。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在缺乏英语环境,学时又较少的情况下,培养学生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在于创设发展性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制定近期和远期的目标和任务,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加以指导。近期目标能更好地激发个体的内在兴趣,而长远目标始终引导着努力的方向,使学生有效地、自主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在英语课堂中还应选择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真实性的语言教学材料,给学生以明确的学习任务,并以任务为中心,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交流活动,并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和鼓励。同时,要充分估测学情,注意学生间的层次差异与课堂提问技巧,倡导合作学习的精神,鼓励学生主动、踊跃、大胆发言,巧妙地化难为易,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4.加强对英语学习策略的训练

语言学习策略的训练与自主学习之间是一种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学习策略的训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而且有利于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增强他们的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研究发现,理想的语言学习者具有以下7个特点:1)愿意猜测,且猜得很正确;2)有非常强的交流动力,愿意在交流中学习;3)没有心理抑制感;4)愿意在交流的同时,注意语言形式;5)乐于练习和实践;6)注意倾听别人说的话;7)注意意思的表达[3]。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由认知策略的培养和元认知策略的培养两部分组成。通过认知策略的培养,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各种学习策略技巧,如:听的技巧、交际策略、阅读策略、写作技巧、翻译技巧和解题技巧;通过元认知策略的培养,可使学生养成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安排学习任务、监控学习过程、评估任务完成情况的习惯,从而一步步走向自主,逐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的语言学习者”。

5.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引导自主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的发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不仅可以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补充,大大拓宽学生英语学习渠道,还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和采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和利用英语教学资源,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听觉和视觉手段,例如:图片、音像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课堂学习;要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开发和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馆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美国未来学家AlvinToffler曾经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由此可见,是否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当通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由“被引导的语言学习”逐步过渡到“半自主语言学习”,最终达到“完全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Wenden.A.LearnerStrategiesforLearnerAutonomy[M].GreatBritain:

PrenticeHall,1998.146.

[2]Littlewood,W.DefiningandDevelopingAutonomyinEastAsianContexts

第3篇

能力本位教学体系要求学习者在学习结束后必须具有一定的能力和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对方法和方式则给予了最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这正是能力本位指导下的教学形式和传统的教学形式的差异。能力本位教学体系应创建较为完善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型、实践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具体表现为:

(1)教师讲解与师生互动相结合

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利用课堂组织各种有趣的语言交际活动,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双人对话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听说交际活动,如围绕课文展开讨论和辩论,运用课文主题进行演讲、游戏、故事改编、短剧表演等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除课堂教学外,还可以安排和指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英语自主学习活动,利用语音室、校园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3)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强调课外语言学习和应用环境建设,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接触和操练英语的场所和机会。同时大外部的英语广播站、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此外,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如英语沙龙、英语角、英语才艺秀、英语主题征文大赛、PPT大赛等,为学生提供了语言应用的环境和实践的舞台。

二、能力本位指导下的师生角色

能力本位指导下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角色转变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情境观察的指导者、学生学习过程的辅导者,引导帮助学生建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提高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辅导学生利用各种便利手段获取所需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学习任务。通过组织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转而担任起学习问题的发现者和探究者、协作活动的参与者、学习问题的解决者、知识结构的建构者等角色。

三、能力本位指导下的公共英语评估体系

能力本位教学可采用形成性测评和终结性测评相结合的多样化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估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课堂监控,不定期地组织课堂讨论、随堂听说小测验等活动,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间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等。终结性评估包括期中、期末课程考试和相应的水平考试。这样做能充分发挥学生各自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轻松自如、互相信任的气氛中学习。多元化、多样化的评估体系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强其学习动机、增强其语言学习自信心,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注重实际过程以及自己的学习表现,随时反思自己的学习。当学生真正地理解并能学以致用时,他们才能切实感觉到这些语言知识技能的存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结语

第4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异域文化;认知能力

随着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广泛和深化,国际交往的空间不断扩展延伸,这对我国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它是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在于使学生对异域文化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加强对目的语文化的了解,从中获得英语语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意识,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经济文化交流需求,真正成为融通多元文化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异域文化的内涵

所谓文化的异域性,实质上是跨文化交际中一方对他方文化的一种解释。异域性并不是一种性质或状态,而是对他方文化感知和解释的结果。从英语教学角度出发,“异域文化”可理解为“英语语用国家的整个社会方式。”这一界定的范围比较宽泛,既涉及日常生活方式和习俗,又涉及隐藏在习俗之后的价值观念。英语教学既要关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特别是与语言交际直接相关的文化,还要注重目的语的文化价值观念,以及体现这些价值观念的文学艺术、思想流派、宗教信仰、社会制度等。英语教学中的异域文化认知是指对目的语文化的社会规约、价值观、信念的知晓。根据学者对文化认知内容的划分,大致可分为观念文化、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

培养学生异域文化认知能力的重要性

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此已达成共识。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即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交能力(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恰当交际的能力)。美国语言学家Timonthy Light在《现代外语教学法》一书中说:“如果学生根本不知道一种语言的文化习惯,那么他就不会使用那种语言,尽管他的语音、语法都很好。”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应有的英语知识,但却不能很好地应用到交际语境之中,成了“哑巴英语”,缺乏适应社会发展的英语交际能力。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在社会生活中是相辅相成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英语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文化知识是组成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达到英语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内容。异域文化植入,即直接把外国文化内容作为语言教学材料,或把外国文化中具有文化特异性内容的习俗、典故、历史、风土人情等作为必要的补充,是达到语言教学目的的关键。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也就是对异域文化的认知能力。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不是唯一的学习内容,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域文化的范围,提高他们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文化因素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培养学生对异域文化的认知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学生异域文化认知能力的途径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情况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不断接触异域文化,感知异域文化,体验异域文化,培养他们对异域文化的认知能力。

比较东西方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意识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在《语言、文化与翻译》一书中指出:“语言在文化中的作用以及文化对词义、习语含义的影响如此带有普遍性,以至于在不仔细考虑语言文化背景的情况下,任何文体都无法恰当地加以理解。”异域文化背景知识包罗万象,它包括目的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艺、宗教、习俗、礼仪、道德、伦理、心理、思维方式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在给学生介绍中国加入WTO过程中所形成的中美两国不同的谈判风格、谈判方式、决策过程时,要让学生了解中美两国除了在政治、经济方面存在差异外,还存在文化方面的差异。教师如果不能有意识地激活这些知识,没有意识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学生就无法认知异域文化,无法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无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结交外国朋友,阅读不同的英语报刊,涉猎各种形式的外国文学作品等多种渠道帮助学生了解外国文化,再将其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不仅要学语言,更要学语言背后的文化。这样,学生就可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接触异域文化,进而培养对异域文化的认知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促进异域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有机统一,激活异域文化英语教学中的异域文化导入同语言一样,是后天习得的。课堂除了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场所,还应该成为学生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传授异域文化知识最有意义的方法是解释说明。每节课前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如地理知识、历史事件、宗教信仰、文学作品、节日庆典,乃至西方人的日常生活——服饰、饮食、聚会、出行等,这些文化背景知识和教材紧密相连,很大程度上能够激起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实践证明,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比对英语语言本身更感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些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抓住时机运用异域文化背景导入教材的篇章学习。在讲解“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一课时,笔者先简述了感恩节的由来,由此引出圣诞节、情人节等一些西方国家的节日庆典。西方人庆祝圣诞节,除了互送贺卡、装饰房间、购买礼物外,还保留了一些传统习俗,如孩子们喜欢把长筒袜挂在壁炉上,他们相信圣诞老人会坐着雪橇,赶着鹿群,通过烟囱,在圣诞节的凌晨把他们渴望已久的礼物放在长筒袜里。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制作圣诞卡片、描述圣诞老人的形象等方式为学生认知异域文化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不知不觉地认知异域文化。

第5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文化渗透;重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者互相影响,互为作用,相互渗透的。了解文化才是语言学习的核心,掌握一种语言并不非是学习语言本身,还应该了解语言后面的更深层次文化。语言的学习与语言背后的文化的了解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教师必须注重语言教学中的文化知识的灌输和引导,通过潜移默化的文化渗透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性认识,以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语言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其中听是主动输入,只有输入了,才有有效输出的前提。所以听是语言实现有效交际的基础,听力技能的提高使说、读、写技能也相应得以提高。文化教学必须要渗透到语言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听力教学。

一、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

(1)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高,英语听力能力低。作为西部边陲民族地区的二本院校,其招收的学生大多都是边疆少数民族学生。 民族地区的英语教育也相对滞后,况且在高考这个指挥棒下,老师更多的是注重应试教育,更注重升学指标。英语听力的练习指导相对就少了很多,这样使得英语水平本身就不好的学生一下子要听懂很多英语材料是件极其艰难的事情。不但词汇量缺乏,更没有听力技巧,要练好英语听力是难上加难的事情。(2)大学英语听力教材内容难易度不统一,跨度太大。虽说目前大学英语听力课本的内容涉及面很广,也能紧跟社会的发展变化,尽量选择学生们感兴趣的热点话题,但是在内容的设置上,要么太简单,要么太难,单元主题没有一个好的过度。同时,教材也尽量选择了英语国家本土的语言文化,或者选择本土语言者来表演主题,但是由于语速太快,吐字发音等都让同学们有了畏难心理。这就让听力基础差的学生更加难以提高听力水平了,也难以达到教师授课的预期目标。(3)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大学英语课堂的学生人数一般都在60人以上,其中英语基础好的同学没有几个,能听懂对话的寥寥几个人,这样就会形成一种课堂气候,不利于同学的听力学习和提高。大多数同学都会有着听不懂,索性就放弃的心态。进而使得大家对英语听力的学习没有了信心和激情。(4)课堂模式比较单一。尽管大学英语听力教材的内容很丰富,设计的课堂活动也较多,但大多还是在被动的灌输,机械的听,因为学生没有兴趣,没有基础,什么活动都难以开展。所以目前听力课堂大多是单词简单讲解后进入听力材料,对于听前材料的问题导入也是教师唱独角戏。

二、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中文化渗透的重要性

首先,由于语言和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中西方社会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因此汉语和英语之间就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这种巨大的差异背景下,让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去学习英语,并要很好的应用英语,那是极其困难的事情。因为我们与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人在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乃至生活习惯,社会习俗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难以接受。这种差异就直接体现在了语言上,语言的不同导致文化交流的障碍。所以在英语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文化的导入为前提。英语听力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更应该通过西方文化的导入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其次,作为一般二本院校的非英语专业的大学本科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普遍较差,很难理解英语听力材料的内容,就难以提高积极性和英语听力水平。而这一现象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尽管学生也很努力地尝试着提高语言基础知识,训练听力技巧,但效果一般。由此可见,任何一门外语的学习都要在其相对应的语言环境里进行,在该语言产生的文化背景下进行才是有效的。

三、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中文化的导入

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中文化的导入一定要遵循导入材料的多样性、灵活性和适宜性。只有教师在课前导入的文化知识是灵活多样的,且是适合学生兴趣或适合学生听力水平的,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才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水平。首先,文化导入方式的多样性,不仅能增加课堂的知识性,还能避免课堂的单一性和重复性,同时还能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英语文化知识,进而更好的掌握英语语言知识来提升英语听力能力。其次,文化的导入要注意灵活性原则。听力是通过听觉来感知语言的,学生难免会不习惯,有心理障碍,进而产生消极或排斥心理。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情况和课本内容的取舍来灵活调整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顺序,尽量避免按部就班的完成内容。其次,要掌握适宜性原则。教师要掌握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式上适度。导入的文化背景知识要适合学生里水平,让学生能在有限时间内理解掌握并能听懂听力材料;导入的文化背景知识要跟教材内容一致,或是教材内容的补充,能让学生在特定的语言文化背景下来理解听力内容,掌握听力技巧,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只有在很好地掌握了以上三原则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文化导入方式才能更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力能力,才能使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更具实际意义。

具体所采用的文化导入的方式如下:(1)直接介绍法。此方法应该是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就是针对听力内容而介绍文化背景。(2)快速阅读法。就相关内容的小篇幅文章,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快速阅读,自行找到文章的主题。(3)影视欣赏。可以选择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短片作为课堂的导入,当然现在大学英语听力课本本身也配有相关的短片,但是要根据情况进行选择。有的难易度适中,演讲者语速适中,表情到位,这种种都是选择的影响因素;而有的可能难度太大,或语速太快,或讲解太过生硬,这样就不适合选择使用。影视欣赏可以让学生处于一种模拟的语言环境中来练习,交流的对象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他们的语音语调、面部表情,语速以及肢体语言等等都能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加深他们的影响,更好地了解背景并帮助他们顺利听懂课本内容,激发学生听力学习的兴趣。(4)专题介绍法。 教师可以根据所学习的内容来制作PPT, 配以适当的图片来辅助,进行专题介绍。文字和图片的组合,简单直观,一目了然。这样也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背景知识,了解所听内容的方向,减轻学生听力的心理障碍。(5)音乐熏陶法。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优美的音乐来导入主题,介绍文化背景知识。这有利于学生的感性共识,专注于某个点来拓展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在情感的无意识牵引下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6)文化的比较法。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巨大,可以就某个点进行对比来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知识的了解。如中西方的饮食习惯、中西方法律的不同,中西方服饰对比等等。

四、总结

综上所述方法并非囊括所有,只是旨在采取不同的文化导入来使英语听力课堂多样化,帮助学生在语言文化背景知识下更好的学习,掌握英语听力技巧,提高英语听力能力。总之,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只有在语言教学中很好的进行文化教学,才能使学习本身有质的飞跃。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听力教学不应仅仅是听力技能的培养,而应注重文化知识的注入。只有重视文化,才能真正提高听力水平。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实用性;职业性;教学;对策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必须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出发,在教学中贯彻以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思想原则,积极探索适应高职生就业需要的英语教学方式方法。

一、社会对高职生英语能力的要求

据调查,很多企业在用人过程中发现高职毕业生英语能力和水平一般,有的还比较差,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三资企业反映更为突出。一些企业引进了大型的进口机器设备,为了能熟练地操作并对机器进行日常维修,对技术员工的英语水平要求较高。在三资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员工还必须具有用英语与外籍员工进行业务沟通的能力。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与麦肯锡中国分公司共同的报告《应对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显示:只有10%的大学生符合跨国公司的人才要求,其中英语水平差是跨国公司拒录求职者的主要原因。因此,很多企业建议,高职院校要加强高职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听力、口语等英语交际能力要过关,专业英语水平也要达到相当程度。一些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负责人认为,员工的英语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在企业的发展,技术人员若能熟练地使用英语,他们在企业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纵观目前社会对学生英语能力的需求,实用能力早已毫无疑问地排在了首位。企业在选择人才时,基本上都要求学生能看懂资料,能开口说、动笔写。尤其在外企,对人才的语言要求更高,能开流、沟通是必备素质。因此,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印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做出规定,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二、高职学生英语水平的现状与教学现状

一方面,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普通高中毕业生,一是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经过了正规的高考,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知识,但整体水平不高。初中生只经过三年的英语学习,英语基础相对较差。总体看,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差、层次多,水平参差不齐,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另一方面,多年来,我国各类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虽然是强调了操作型、具有大专文化层次的高级技术与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课程的设置安排上逐步趋于规范,形成了特色。但在英语教学目标上仍然没有跳出要过四、六级考试的目标限制。实践中,有的照搬大学专科教学计划,有的沿用中专教学计划。特别是在学生具体听、说、读、写、译(主要是听和说)等方面应用能力的开发和效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学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教材、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理论研究等都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这些已经成为制约和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三、高职英语教学的职业性特点

根据高职院校培养的总体目标,高职毕业生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将会面临涉外业务活动。因此,高职学生英语教学具有职业性特点。但它又不同于职业英语。职业英语主要是指工作上应用的英语,特别是在商贸活动中运用英语沟通的能力。不同的工作岗位,对员工在英语会话和书写方面有不同要求。现在比较流行的美国的托福、托业,英国的博思,都是典型的职业英语考试。实际上这种职业英语,就是工作场合的一般性语言,或者叫做办公室英语,文秘英语,也就是在各种办公室通用的核心语言。我们所说的职业性特点指的是在某一个行业所使用的英语。比如,营销、财会、自动化等等。高职学生将来主要不是通过阅读外文专著来提高科研和学术水平,而是能运用英语解决实际业务问题。能看懂应用文献进行涉外业务工作,如单证、说明书、手册、专利、合同、广告等等,有时还要书写应用文,如通知、商业函件、个人简历、广告、合同等,能在一般涉外交际活动和业务涉外交际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业务资料等。

四、改进高职英语教学的主要对策

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应用,而且要体现职业性特点。因此,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必须把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作为第一要务。

(一)重视英语教育与就业标准相兼容,培养行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根据高职高专培养的总体目标,高职英语教育必须以毕业生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将会面临的涉外业务英语活动为核心,并以此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对原《基本要求》的词汇表进行了必要的调整,词汇总量由原专科基本要求的3800个词调整为3400个词,外加400个专业词汇。词汇表适当增补了部分反映当代生活的新词语,如internet,e-mail,shoppingmall等,还增加了一些业务英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如contract,invoice,resume等。并对部分词汇的义项做了适当的调整,使之更能满足实用英语学习的需要。英语教师要认真调查研究,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环节,了解市场信息,特别是要了解生产经营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如工艺技术人员、现场管理人员、现代设备操作人员、营销人员等,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英语。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不同专业,选择教学补充材料。如进口设备、仪器的说明书、使用手册,国际通用技术标准,计算机操作命令,软件说明书,互联网调用命令等都可作为高职英语实用教学内容。比如说营销专业,学生将来要做营销工作,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营销方面的英语,听磁带,看录像,使学生在学习中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二)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加强语言技能的培养

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必须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具有阅读和翻译与本专业有关的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打下一定基础。当前,高职英语教学没有明显的针对性,是造成高职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基本上不具备使用英语的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英语的教学内容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受教学时数与学生入学水平的限制,高职英语教学不能走先基础,后应用的本科英语教学的路子,而必须走基础和应用并重的道路。教学过程中,在注重语言知识教学的同时,注重一般语言交际和涉外业务交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要加强实用阅读的训练与培养,也就是加强对实用应用文献的阅读和模拟、套写训练,使学与用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体现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目标。

(三)针对英语入学水平参差不齐现象,实行分层教学

由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入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热情等情趣意志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只为拿到文凭,毕业后好找工作,有的学生则希望毕业后继续深造;有的学生学习有畏难心理,有的学生能迎难而上;有的学生掌握了良好的英语学习方法,学习轻松,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不当,事倍而功半。如果忽视学生的这种差异性,教学肯定达不到较好的效果,造成差的跟不上,优的“吃不饱”。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分层教学,教学活动层次化,由低到高发展,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分层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班的划分方法,根据不同学生之间基础能力水平差异和认知水平的差异,划分若干层次的教学班级。同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学生自己选择班级,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探究能力。

(四)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课外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是英语教学体系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高职英语教学来说,课堂教学是基本的教学形式,起主导作用。但课外活动的作用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它对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技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外活动,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使之深化和个性化。此外,开展课外教学活动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例如,举办专题讲座,组织英语各类竞赛,开办英语角,观看英语录像片,欣赏英文歌曲,成立英语学习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的多样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尝试自己能力的范围,增加教学活动中创造性活动的成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手段。营造现实的和虚拟的高职英语教学环境、学习和训练环境,使之成为学生英语学习与训练的平台。总之,高职英语教学要充分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融合的原则,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五)运用科学的教学检测体系,促使英语课程教学达到基本要求

第7篇

一、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人文素质教育一直是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文素质教育相比以前变得更为重要,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稳定团结,所以人文素质教育有其必要性。由于高职高专英语属于必修课程,英语教学中有着大量的人文教学资源,所以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同时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英语教学的普及性和重要性,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能够接受人文素质教育,还可以起到陶冶学生情操,传播中外优秀文化的作用。

教育部明确提出应将人文素质渗透到高职高专的教育教学中,使学生能够获得尽可能多的人文知识,语言是民族文化最直接的反映,因而英语教学是人文素质教学的最佳途径,所以人文素质教学应成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一部分,具有必要性。

二、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应对措施

1.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正确教学观。要提高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质量,首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只有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了,才能彻底改变人文素质教育现状。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往往会过度重视应试教育,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所以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改变传统为过级、考试或证书而教学的心理,将人文素质教育真正地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学校应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合理安排教学课时,保障人文素质教育的正常开展。

2.提高教师人文素养,优化教师队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都是比较高大的,教师的言谈举止会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教学态度等都会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来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另外,教师在提高自身英语水平的同时,还应多学习西方社会的文化、风俗、历史、宗教以及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容,注重自身英语文化修养的提升,为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做好榜样,所以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人文素质教学应注重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建立优秀的教师队伍。

3.深入发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常都主要关注于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英语教学的重点主要在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忽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所以高职高专英语教师应找到人文素质教育与英语技能教育的平衡点,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还能学习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对于文中文笔比较优美或人文思想比较深刻的部分,教师应适当惊进行引导和启发。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有着非常大的差距,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应适当引导学生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丰富学生的各方面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理智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取长补短,学习和借鉴西方优秀文化。教师在英语教学时,应充分运用互联网、幻灯片和多媒体等进行教学,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展示西方优秀文化,使学生能够学习地道的英语,鉴赏原汁原味的英语著作,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4.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主要为英语语言知识,很少有其他形式的教学内容。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高职高专教师应丰富教学资源,将英语文学作品、英语诗歌、英语电影、英语音乐以及英语录像等融入到英语教学中来,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参与课外活动,比如英语角、英语晚会、英语歌曲比赛或英语讲座等,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人文素养,鼓励学生在校报等平台发表英语文章,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名言警句和文学典故等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体现,所以教师在英文教学时,应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使学生每天能够学习常用惯用语和名言警句,增加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

第8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英语 课堂教学 评价

近年来,随着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英语课程教学在观念、教材、教法、学法等方面的改革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职业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职业英语课程要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使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中职英语教学评价的现状调查

中职学生由于英语基础相对薄弱,部分学生厌倦英语学习。英语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导致英语教学评价呈现以下的基本特征。

1.评价主客体单一。整个课堂中的评价活动几乎都限于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没有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师、学生自我、教师自我的评价。

2.评价方式传统。通过课堂上教师提问让学生或集体或个别回答完成。

3.评价内容浅显。在评价中,教师对学生陈述性知识的评价占绝大部分。WwW.133229.COm

4.评价层次较低。教师对学生评价主要强调陈述性知识的回忆。

5.评价作用甚微。教师通过提问所进行的对陈述性知识的评价对于促进学生发展是表面化的、肤浅的。

二、中职英语教学评价的理论基础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由七种紧密关联但又相互独立的智力组成,它们是言语、音乐、逻辑、视觉、身体、自知和交往。加德纳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多维地看待人的智力的视野和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极关怀的目的下,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

三、中职英语教学评价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评价应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评价应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应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不断发展。同时,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自我评价对学生能力发展的意义,不断提高学习的自主性。

2.评价形式多样化。在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评价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中职生的基础和学习特点,在课堂中可举行“课堂学习活动评比”“课堂观察检查表”“学习效果自评”“平时检验”。课后可进行“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还可举办英语词汇、歌曲大赛、演讲比赛和故事大赛等。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体现学生参与评价的主题过程,实现自我选择、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3.评价方法灵活化。在日常的形成性评价中,应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给予学生多次评价的机会,允许学生在更充分的准备之后,再次参加评价。评价的目的重在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发展和提高。因此,应注意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引导学生表现自我、增强自信、体验成功的喜悦。

4.评价内容表格化。在教学评价的内容方面,应以各种表格的形式,将评价的内容分类归纳,逐步、按时地完成。例如学期初或单元教学开始的问卷调查表,课堂内的学生自评表、小组互评表、课堂表现积分表、单元测试评价表、学习进步曲线表、课堂外的英语小组活动测评表、家长评议表、作业完成情况自评表,教师课前、课中、课后评价表、测试评价表等等。这样,学生学习的课堂气氛形成了,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总之,职业学校英语教学评价是英语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无论我们采取何种评价方式,都应注意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科学合理地进行评价。通过评价的过程与结果,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及时总结,要让学生感到教师施行的评价是积极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1]刘道义,等.新高中英语教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23-125.

[2

第9篇

因此,中医药双语教学不仅仅促进中国学生强化外语沟通能力,也大大利于外国留学生深化对中医学的理解。利于提高中医学在世界领域的学术地位正如上文所说,双语教学需要兼具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外语沟通能力的人才来推动,中医药双语教学对教师本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前沿医学期刊主要以英语为主流,上述教学人才本身具备的专业素养、良好的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有助于及时掌握自身领域学术动态和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进一步对此进行研究,其研究成果也能够在国际期刊,或参加国际会议交流,因此有利于提高中医学在世界领域的学术地位。

2目前中医药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2.1专业教学人才的短缺

中医药学讲授的是中国国粹。由于本身学科的特点,在过去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对外语的要求较西医院校薄弱。我国中医院校的师资力量普遍存在中医专业教师缺乏中医英语的系统专业培训和留学经历,英语交流和授课水平较低,而已经开展医学英语、中医英语等专业课程的教师又欠缺中医药专业教育背景的局面。因此,我国中医院校短缺那种同时具备中医专业素养和外语交流能力的教师。

2.2缺乏实用性强的教材

一般西医双语教材可以使用原版教材,不同于此,由于中医药学讲述的纯粹是源自中国文化和哲学的医学知识,因此没有可以借鉴的以西方母语编写的外语教材。与上述人才问题一样,我们的教材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中医术语的翻译方法不统一、中医古籍的翻译没有统一的版本、一些编写者对中医药学内涵缺乏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而使内容过于简单,等等。这些教材在使用的过程中给学生带来很多理解上的困扰,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增加了授课的困难程度。因此,双语教学亟需契合学科特点的、翻译恰当的、实用性强的教材。

2.3课程安排合理性有待提高

目前进行中医双语教学课程很多为基础性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等,这些课程在中医药教育中是低年级的启蒙课程。这时候的学生多处在刚刚接触中医药的懵懂阶段,中医药理论对于他们来说完全是一种新事物。如果在这阶段实施双语教学,大大增加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难度,也同时降低了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若能将这些课程的双语教学在高年级时设置为选修课程进行,不仅能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能增加他们学习中医英语的兴趣,可能教学效果更佳。

2.4学生的英语水平整体偏低

可能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源自中国文化,与医古文的关系更为贴近,因此外语教育常被置于次要的地位,学校管理部门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也相对较低,而且中医药学有大量内容需要背诵记忆,学生课业繁重,能够花费在外语学习上的时间也较少,因此与其他专业和西医院校相比,中医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整体偏低。而受众接受能力的不足,也降低了双语教学的质量。

3双语教学的实施方法

3.1明确教学目的

首先应该明确中医药学教育中的双语教学是一种教学手段,是在外语的语境中讨论和理解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知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外语对中医药专业知识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因此,双语教学不是医学英语课程,不应以教授外语为主要教学目的,要注意避免因语言理解的障碍影响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在授课时,不能将双语教学作为专业课程的简单重复和翻译,要解决如何运用外语对中医药知识进行解释、理解、思考、撰写等问题。中医药专业词汇的翻译存在一词多译的现象,往往难以统一。虽然大家很期待有一个统一的专业词汇翻译列表,但是目前情况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认为可以了解而无需辨别各种译法。双语教学目的在于沟通交流而非研究语言,了解几种常用的译法,学会与外国患者沟通、与外国同行沟通、与外国西医专家沟通、与外国专业编辑沟通,才是教学的成功。

3.2教学模式多样化

由于医学教育基础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特点,中医药学双语教学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在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图形、声音、视频信息等,播放能拓展专业课程内容的原版科普视频,以便加速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并可以教授他们多种查询相关外文文献的渠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授之于渔。另一方面,可以采取英语演讲、中医英语竞赛、中医英语教学查房、撰写英语论文等形式,逐渐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使用外语对专业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双语教学是对教师和学生较高层次的要求,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适宜追求精而不是追求量的铺开。目前有不少国内语言培训机构采取小班化教育,以对话及互动的模式进行教学,能较好的活跃课堂气氛,这点可以借鉴到我们的双语教学之中。目前校园里有不少学生已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甚至通过中级口译、高级口译考核的也不乏其人,他们的外语沟通能力可能较授课教师更高,而授课教师往往具有更高的医学专业水平,通过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课堂提问,让教师走下讲坛,和学生互动交流,可以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3.3提高师资力量

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的教师负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目前有很多教师具备优秀的专业技能但缺乏一定的语言优势,有些语言能力突出的教师尚缺乏对专业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时间。面对这样的困境,可以遴选一批有一定外语基础的中青年优秀中医药专业教师进行专门培养,比如提供一些英语专业学习的机会、外语课程的培训、聘请外教进行辅导等提高他们的外语水平,特别是通过一定的出国学习的经历,切实提高他们的语言沟通能力。

3.4政策倾斜,吸引人才

双语教学的重视当从决策层抓起。在招生中即对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学生给予择优录取,对于语言水平良好并且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功底的优秀毕业生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如推荐就业、提供跨校、跨省、甚至跨国交流的机会等,同样对于此类教师给以更多地培养和职业提升的机会,切实提高中医院校对优秀外语人才的吸引力,以储备外语和专业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