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描写秋天的诗

时间:2022-02-01 16:51:40

导语:在描写秋天的诗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描写秋天的诗

第1篇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课件下载[*]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木落雁南恩平婚介网[enping168.net]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

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课件下载[*]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第2篇

1.【暗送秋波】:旧时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指暗中眉目传情。

2.   【白商素节】:白商:按五色分秋属白,按五音分秋属商,故称秋天为白商;素节:节气。指秋天的季节。

3.   【草木黄落】:秋天以到,因草木的叶子呈枯黄而掉落。

4.   【蝉不知雪】: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5.   【橙黄桔绿】:橙子黄熟,桔子还绿。指秋天宜人的景色。

6.   【春花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7.   【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8.   【春华秋实】:华: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9.   【春来秋去】:去:过去。春天到来,秋天过去。形容岁月流逝。

10.   【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11.   【春去秋来】: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12.   【春生秋杀】: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13.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14.   【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15.   【洞察秋毫】: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16.   【粉白珠圆】:像粉那样白,像珠子那样圆。形容秋天月夜美景。也比喻女子的美丽。

17.   【金风送爽】: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秋风带来了凉意。

18.   【金风玉露】:泛指秋天的景物。

19.   【九春三秋】:九春:春季共九十天,故称“九春”;三秋:秀季三个月,故称“三秋”。指春天和秋天的美好时光。

20.   【利析秋毫】:析:分析;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形容管理财务极细心、精明。

21.   【临去秋波】:秋波:秋天的水波,比喻眼睛明澈。临走时的回眸一盼。形容别情依依。

22.   【落叶知秋】:指见到落地的黄叶,知道已经是秋天快到了。

23.   【蒲柳之质】:蒲柳:水杨,秋天凋谢早。多用来比喻身体衰弱或未老先衰。

24.   【秋风落叶】:秋天的大风把落叶一扫而光。比喻一扫而光,不复存在。

25.   【秋风扫落叶】:秋天的大风把落叶一扫而光。比喻强大的力量迅速而轻易地把腐朽衰败的事物扫除光。

26.   【秋毫之末】:秋毫:秋天鸟兽新生的绒毛。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27.   【秋菊春兰】:秋天的,春天的兰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28.   【秋去冬来】:秋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29.   【秋收东藏】:秋天收获,冬天存储。泛指常规的农事活动。

30.   【秋荼密网】:荼:茅草上的白花。秋天繁茂的茅草白花,网眼细密的鱼网。比喻刑罚繁苛。

31.   【秋月春花】: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32.   【秋月如珪】:珪:玉器。形容秋天的月亮像珪一样的皎洁、晶莹。

33.   【人似秋鸿】:鸿:大雁。人好像秋天的大雁一样。比喻朋友间守信用,就像鸿雁每年秋天按时从北方飞到南方那样。

34.   【肃杀之气】:酷烈肃索的秋气。形容秋天草木凋零的气氛。

35.   【天高气爽】:形容秋天天空高远明朗、气候凉爽宜人。

36.   【望秋先零】:零:凋零。望见秋天将到就先凋零了。比喻体质弱,经不起风霜。也比喻未老先衰。

37.   【望秋先陨】:指草木将近秋天即败落凋零。也比喻未老先衰。

38.   【西风残照】: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

39.   【西风落叶】:形容秋天的景象。多比喻人或事物已趋衰落。

40.   【西风斜阳】:形容秋天傍晚的景象。

41.   【叶落知秋】:看到树叶落,便知秋天到来。比喻从细微的变化可以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向。

42.   【一叶落知天下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第3篇

1、当秋风吹过田野,吹黄了稻子,金灿灿的稻谷,笑弯了腰。人们这才感受到劳动的甘甜、丰收的喜悦,地里的农民,被太阳晒得发黑的脸上印出了笑容,不知淌了多少汗,如今丰收在望,能不叫人开心吗?

2、秋天到了,果园里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饱满的果实挂满枝头,在秋阳的映射下闪着金灿灿的光。果农们乐得合不拢嘴,憨憨的笑容里是掩饰不住的喜悦和希望。

3、黄澄澄的稻穗垂着沉甸甸的穗头,棉桃像小树,绽了鸡蛋似的花絮。啊,不是稻田,是黄金的大海;不是棉田,是白银的世界。

4、稻子熟了,大地沸腾了。农人拿着镰刀,开着机车在田梗间来回穿梭。轰隆隆的声音响彻耳际,田地里到处是人们忙碌的身影,就连小孩儿,也都跟在大人的身后,帮着捡稻穗,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百花争春,春光明媚,这是人们对春天的赞美。其实,秋天更美丽,秋天的色彩灿烂绚丽。

5、枫树林给大地铺上了红色的地毯,秋风一吹,枫叶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好似在鼓掌欢庆这丰收的景象。

6、稻田里,一片黄澄澄的稻谷随着秋风翻起金波,绿油油的菜地里,肥嫩的菜叶上闪耀着晶莹的露珠。

7、秋从身边拿出一只小口袋,变戏法似的取出一颗颗丰硕的果实,向台下抛去,那只袋里像有无穷无尽的果实,拿也拿不尽,取也取不竭。沉甸甸的果实飞向大地,坠满金黄的枝头,好一派硕果累累的金秋景色啊!

8、秋姑娘唱着丰收之歌向我们走来了。稻田里机声隆隆,一台台收割机唱着欢歌,正在田里来回穿梭,将沉甸甸的稻穗揽入“怀中”。

9、秋天,稻田里的禾苗成熟了,田野遍地一片金黄;

树上的叶子,不断地改变着颜色,逐渐变成深红色、粉红色、淡红色、金黄色、浅黄色、淡黄色、橙色……呈现出五颜六色。秋天的景色美如童话,美如梦境。秋天来临,天气一天比一天凉爽,仿佛在告诉人们夏天已经过去,秋天开始。阵阵秋风的到来,树木为适应环境的变化,叶子的颜色也在不断变化,渐渐地变成黄色、红色,然后,开始落叶。田野一片金黄,好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给人一种“春华秋实”的感受。到了秋天,盛开,各种各样的都不甘示弱,千姿百态,尽情绽放,的颜色异彩纷呈:有的洁白如雪,有的黑紫如墨玉,有的金黄如金……显得雍容华贵,令人赏心悦目。享受一夏的阳光和雨水,秋天里,稻子熟了,奉献给精心照顾她们的农民朋友金光灿烂笑容!初秋的北大荒,到处翻滚着无垠的金浪,流淌着沁人肺腑的稻菽豆香。一台台水稻收获机在一片片金黄的稻田中忙碌着。

10、秋天,红艳艳的苹果扒开绿叶往外瞧;小红灯笼似的枣子挂满了枝头;像紫玛瑙的葡萄一串串地挂在葡萄架下,真迷人呀!

11、当秋风吹拂着你的双颊,稻田里,那一株株饱满的稻穗充满着成熟的喜悦,弯着腰,躬着背,低着头,它好像是成功者谦虚的楷模,当秋天来临时,硕果累累,秋高气爽,一股成熟的气息扑面而来,这一切都是那神奇的画布——大自然,精心用粗细不一的线条,五彩缤纷的颜料,勾画出一幅又一幅美得动人,色彩斑斓的图画,让人心旷神怡。 我爱秋天,爱秋的宁静,爱秋的朴素,爱秋的高洁。

12、秋天悄无声息地来了,迈着轻盈的步子,带着收获的希望和喜悦。稻子成熟了。金灿灿的稻田,那一串串饱满充实的稻穗,承载着的,是农人一年的寄托和梦想。

13、深秋的大自然界,留下的是一片凄凉的景象。农忙后的田野,一眼望去,光秃秃的。牲口垂头丧气地在来回走动。成群的麻雀不时从麦地里腾空而起,又像下雹子似地纷纷散落在满是尘土的道路上。乌鸦在低空盘旋,突然,它绝望地叫了一声飞走了。于是,一种惆怅的感觉会向你的心头袭来,勾起你无限的愁绪。

14、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无边的稻田里,放眼望去,目之所及满是令心醉的金色,在阳光的照射下,越发光耀夺目,好象满地的金子。嗬!怪不得割稻的农民乐得连嘴都合不拢,看着这样丰硕的成果,谁不心里乐开花呢!秋天到了,天空一碧如洗,好象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秋天的天空,像大海一样湛蓝。朵朵白云宛如起航的轻舟,慢悠悠的漂浮着。风一吹树叶落了,在天空中飘舞,就像一只只黄灿灿的蝴蝶。还有枫树,叶子全红了,摇一摇,叶子纷纷落了下来,仿佛给大地铺上了红色的地毯,把大地装点得格外美丽。而松树,笔直笔直的,满树松叶绿得可爱,活像一把把张开的绿绒大伞, 风一吹,轻轻摇曳。秋姑娘唱着丰收之歌向我们走来了。稻田里机声隆隆,一台台收割机唱着欢歌,正在田里来回穿梭,将沉甸甸的稻穗揽入“怀中”。

15、远远的,我闻到了扑鼻的香气,一阵爽飒的风儿吹过,瞧,那一棵棵婆娑的桂花树,随风摇曳起来了。咦?那是什么?好似金色的蝴蝶,好似银色的彩带,缠绵的飘呀飘,飘落下来,飘到了地上,桂花虽然没有琦君故乡那么多,然而我却真的感觉就像琦君所说的,成了“金沙铺地的西方极乐世界。”

16、太行山的秋天,一派丰硕的山野。梯田里是火红的高粱,黄澄澄的玉茭,山坡上是熟透的大红枣,小灯笼似的大柿子,挂满枝头的核桃和板栗。满山满谷,满是成熟粮果的芳香。

17、十月是丰收的季节,美丽的北国更是风景如画:你看那一望无际的稻田,稻浪滚滚,一片金黄,像金色的海洋。人们格外偏爱秋天。春天是耕耘的季节,夏天是孕育的季节,冬天是收藏的季节,惟有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金秋时节,当秋风吹过田野,吹黄了稻子,金灿灿的稻谷,笑弯了腰。人们这才感受到劳动的甘甜、丰收的喜悦,地里的农民,被太阳晒得发黑的脸上印出了笑容,不知淌了多少汗,如今丰收在望,能不叫人开心吗?

18、秋天是丰收的,田野里到处是丰收的歌声,一阵风拂过,大豆摇起响亮的铜铃,高粱举起火红的火把,麦子在一旁不住地点头农民伯伯们看到了一年的成果,更是笑个不停。

第4篇

一、 创设情境,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

上课伊始,教师运用诗一样的语言,把学生引入课文。然后,让学生用“秋”字组词,巧妙导入新课,按照“秋风――秋实――秋光――秋思”的顺序,进行教学,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进入文本,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课堂营造出一个和谐的氛围。接着,教师将诗歌的第3―5自然段展开成一幅幅画面,让学生把图文对照起来,并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走进秋天,去欣赏秋天那令人心醉的动人景象;走进诗歌,去感受诗歌中秋野溢彩流芳、生机盎然的美好意境。在整节课的教学中,张老师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教师适时指导、点评为辅,使学生能够沉浸到诗歌所展现的美好意境中去,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品味作者浓烈的“爱秋、赞秋”的思想感情,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

二、 品词析句,领略诗歌的语言之美

品味体验是阅读文章,悟其神妙的重要方式。教学时,张老师抓住情感主线,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并且穿插朗读指导,自读、同桌读、齐读、师生共读,读出韵律,读出感情,形式多样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秋风”这一部分时,张老师引导学生抓住动词赏析、感悟拟人手法运用的好处。“打滚”“奔跑”“轻轻涂掉”这些词,原本是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作者却用它们来描写秋风,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仔细一体会,课文是把虚的东西写实了,把静止的东西写活了,这就是动词拟人化的作用。读着这些句子,似乎秋风也有了可爱的生命,让学生们忍不住产生了对秋风的喜爱之情。再如,教学“秋思”这一部分时,张老师紧紧抓住“珍藏”一词,让学生比较“珍藏”与“收藏”的异同,又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秋天的热爱和留念之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朗读中品词析句,在品析中感景悟情,从而深入地理解了课文的意蕴,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领略了诗歌的语言之美。

三、 读写结合,学习运用诗歌的旋律之美

这首诗歌并不深奥,语言优美,也富有童趣。它采用总分总的段式,运用形象的比喻、拟人等手法,给我们描绘了秋天的特点。教学时,张老师凭借教材范例,引领学生们学以致用,多次进行仿写练笔,让他们感受到了语言运用的神奇。例如,在学习“秋风”部分,教师让学生用“秋风来到 (什么地方),在那里 ”的句式,练习说说自己眼中的秋风,给世界带来的变化;在“秋实”部分,教师又出示“

嚷着冷了,要 ”的句式,让学生练习说说,自己看到秋天果实丰收的喜悦。课堂上,张老师还安排了一个练习:选择诗歌中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将描绘这种景象的诗句改写成一段话。这些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即时写作的能力。在一次次的练笔中,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第5篇

摘要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和现代美国诗人弗罗斯特,都以擅长描写大自然而闻名于世。华兹华斯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诗以描写大自然中的景物、山水、动植物为主,他把对大自然的喜爱、崇尚之情贯穿于诗文中,表达了对大自然充满和谐、欢乐、恬静生活的向往;弗洛斯特深受华兹华斯的影响,继承了华兹华斯的写作风格,其诗记述美国新英格兰乡村生活的自然情趣为主。两位诗人对大自然格外“钟情”,但他们对大自然的态度却不尽相同。

关键词:大自然 诗人 美丽 荒芜 快乐 孤独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是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开拓者。他的诗歌对19世纪英国和美国的诗歌影响很大。华兹华斯是大自然的歌者,在他的诗篇中体现了对大自然和人的朴素天性的崇拜。他把自然界生活中每一幅快乐的画面,看作是人类理想的生活。在他的心目中,自然的美丽风光就是人类社会的良师益友。他对大自然和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关爱和崇尚,得到了20世纪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的回应。弗罗斯特一生中写了大量自然抒情诗,也被人们认为是一位大自然诗人。二位诗人都坚持法国哲学家卢梭提出的“回归自然”的理想,对他们来说,回归自然是对纯朴美德的回归。但他们的诗中却蕴含着诗人不同的思想情怀和人生态度,弗罗斯特三分之一的诗,涉及的是对秋天和冬天的描绘,他所记述的新英格兰秋天和冬天的自然风光,和华兹华斯描绘的充满快乐和希望的春天和夏天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一 自然画面的描写

浪漫主义诗人对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把自己融入自然界中,享受自然,并认为大自然所具有的魅力,值得去描绘。华兹华斯就是这样一位生活在新英格兰西北部湖区的诗人,他一生中最美好的童年时代在那度过。幼小的华兹华斯充分领略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尽情享受了大自然的壮丽山水。在他的诗中,河水和高山就像人一样会说话,风和云可以与人交流。

华兹华斯大部分的诗记述了春天和夏天的景色。春天万物新生,植物开始生长,花开了,新的枝叶发芽了。白色、粉色和黄色的花儿装饰着春天,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农民们在天野里播下的种子,鸟儿在欢快得啼鸣,传递着春的信息。春天是一个令人娱跃、奋发向上的季节。华兹华斯的《早春三月》(Written in March)展示了一幅生动的春天画面,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这个快乐季节的幸福描写:“溪水流汩汩/雄鸡啼喔喔/小鸟鸣啾啾/明湖闪烁烁/沉睡的绿色田野沐阳光……”在语言清新质朴,意趣盎然的诗句中,人与自然都是快乐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情景交融,物我两忘。

读弗罗斯特的诗我们会发现,在他的诗歌里,诗人大量运用了描写秋天、雪以及冬天的意象。同华兹华斯记叙春天和夏天的诗句相比,弗罗斯特的诗歌中描写的冬天、雪以及树林永远在黑暗的笼罩中,诗歌的主题主要是表现“自然界的冷漠、残暴及人类的孤独、困惑”(杨金才,2002:142),如描写秋天和冬天的代表作《荒凉之地》、《一个老人的冬夜》和《摘苹果之后》。

《荒凉之地》(Desert Places)描写的是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诗人一个人在夜色茫茫中观赏雪景,大地和自然界中的一切被雪覆盖,面对苍茫大地,诗人孤身一人,内心孤寂,无法排解。《荒凉之地》(Desert Places)实质上想要表达的是诗人荒凉的孤寂的内心世界。在华兹华斯的诗歌中,自然界往往能抚慰人的心灵,使孤独的人不再孤独,但是弗罗斯特的诗歌展示给我们的,是一幅美国新英格兰凄凉的冬天画面。人类不仅不能从自然界中获得安慰,反而变得更加孤独。

二 对大自然的态度

对浪漫主义诗人来说,大自然是一个宁静祥和的世界,它能治愈诗人受伤的心,抚平他们心灵上的创伤。他们崇尚大自然,甘居乡村,过田园生活。通过与大自然交流,他们感受到了美丽的乡村风光带来的欢乐。华兹华斯称:“(那时)大自然对我就是一切(Nature then to me was all in all),我是长期崇拜大自然的人(I, so long a worshipper of Nature)。”他不是一般地欣赏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他将大自然视为自己精神生命之根,未来生命的归宿。

华兹华斯在经历了人生失意后,于1793年8月他与他妹妹罗西重游葳河,写下了著名诗篇《丁 寺》。他听见潺潺作响的山泉,又目睹岸边的危崖陡峭,还有那黑压压的槭树、村舍院落、森森的果园和树林中冉冉升起的团团青烟,不禁发出了由衷感叹:“多少次/我在精神上求助于你!穿过树林蜿蜒流去的葳河啊/我的灵魂多少次求助于你!”从自然那里找到安慰,是大自然使孤独而敏感的他,在经历了心灵的创伤后,却仍有着美好童年的回忆,他可以在自然那里擦干身上的血迹,又重新站起来。因此,自然是他“心灵的/保姆、向导和护卫”,是他的“精神世界核心”。每当他人生遇到了失意,心灵受到了创伤,大自然总会给他滋养与抚慰。

华兹华斯和弗罗斯特都被誉为田园诗人。华兹华斯的诗歌唤起人们回归大自然的强烈愿望。然而弗罗斯特的诗,与华兹华斯的诗歌《丁 寺》完全不一样。弗罗斯特的诗歌展示给我们的,是人对大自然的惧怕,大自然具有破坏性,令人厌恶,而不是盲目的爱。他的诗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大自然总是被描述成邪恶的产物,是有邪恶的元素构成的,对人类具有掠夺性。他想象的世界,也许被令人吃惊的黑暗设计所控制,他的这一想法在他的著名诗歌《设计》(Design)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设计》(Design)讲的是作者在早晨,发现一只白色的蜘蛛在一朵白色的花朵上捕捉了一只白色的飞蛾。整首诗重复最多的是这两个字“白色”(white)和“死亡”(death)。蜘蛛在白色的花朵上捕捉了一只白色的飞蛾,整幅画面就像一块坚硬的白色布料上,布满了死亡和枯萎的气息,像巫师做的有毒的汤药的配料一样,已经死去的飞蛾的翅膀就像白色的纸风筝一样。当我们读到这首诗时,白色的恐怖气息几乎使人窒息,压得人喘不过气。

在诗的最后诗人不禁发问: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蜘蛛刚好落到那样的高度去捕捉一只飞蛾呢?是黑暗的设计吗(Design)?这首诗表面上看是说飞蛾,但实际上,飞蛾象征着人类,蜘蛛象征着冷酷的宇宙。在残酷的宇宙面前,人类是无能为力的,是软弱的,人类永远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就像那只飞蛾一样,永远也不会明白,自己会在什么时候由于什么原因而死去。这首诗揭示了自然界的冷酷无情,深不可测!

三 人与自然的关系

大自然包括山川、河流、电闪、雷鸣等等。太阳、月亮和所有的自然现象都是大自然的统一。大自然是人类的物质基础,自然界中每一件物体都有它的特殊价值,它的涵义很广。

自然界中所有有生命的东西,都是诗人喜爱描述的对象。华兹华斯从大自然中得到创作灵感,他认为“人们的热情,是与自然的美而永久的形式合二为一的”。大自然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人们能从大自然中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大自然既是美丽的又是充满智慧的,自然界的和谐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使人们忘记了人间的烦恼。更重要的是,人们从大自然中获得了智慧和知识。

在华兹华斯的诗歌《早春吟》(Lines Written in Early Spring)中,表达了大自然不仅是美丽的,而且是和谐的。自然界中所有有生命的东西都能和睦相处,人们能从自然界中获得美德。诗中写道“I heard a thousand blended notes.While in grove I sate reclined.”描写的是一天诗人来到小溪边休憩,听见有百曲千歌的谐唱交响,快乐的思绪涌上心头,在小溪边,他还看到“绕着绿阴下的葱葱樱草/长春花绾出了个个花环/我深知每朵花的心奥/如吐纳氤氲而觉着心欢”。长春花和樱草在绿荫下和睦相处,它们共享大自然的自由和欢乐。与祥和快乐的自然界相比,人类社会充满了烦恼和冲突,诗的最后两句写道:“Have I not reason to lament/What man has made of man?”诗人有足够的理由悲哀,因为人类社会的不幸福和不公,人们应向大自然学习。

根据浪漫主义的特点,大自然不仅美丽,还能给人们提供知识,人们真正的老师就是大自然,大自然是一本令人不厌的奇书,能启发人的智慧,教给人真理。在华兹华斯《转折》(The Tables Turned)一诗中有明显的阐述:“Books! Is a dull and endless strife,Come, hear the woodland linnet,How sweet his music! On my life,There is more of wisdom in it.”华兹华斯告诉人们,林间红雀甜蜜的歌声包含着智慧,小画眉的歌声也是不同凡响的,他号召人们都来聆听自然的教导。大自然中有丰饶完美的宝藏,能启发人的智慧。而自然这本书永远读不够的。

再看弗罗斯特的诗,唯一的主题就是人与自然间的矛盾关系。自然以各种各样的消极、负面形象出现,或者冷酷残忍,或者荒凉漠然,或者潜伏着危险,或者阴险狡诈,根本就无视人类的存在,自然不仅不能抚慰人的心灵,而且还给人的心灵带来巨大的创伤。

如《一个老人的冬夜》,诗中“屋顶白雪”是老人的白发,“墙上的冰凌”是老人的眼泪,暗示老人与屋子之间的关系,老人的生存状况受到了大自然的威胁。老人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在夜晚他只能与月亮为伴,表达了人与外界的隔阂,强调老人的孤独、绝望和无助。

通过对两位诗人的诗歌比较,华兹华斯诗歌最大的特点,是采用朴素、生动的日常口语,描绘大自然的景色和劳动人民的不幸与质朴,抒发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开创了一种清新、自然、抒情的新诗风。弗罗斯特诗歌风格是语言朴素无华、含义隽永,寓深刻的思考和哲理,于平淡无奇的内容和简洁朴实的诗句之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强调自然界的冷漠无情。他在看到冷漠的宇宙同时,能够勇敢地面对人生。

四 两位诗人不同自然观的成因

从以上对两位诗人的诗歌比较和分析中,我们看到两位诗人给我们描述了不同的自然画面和他们对自然的不同态度。这与两位诗人所生活的人生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

华兹华斯出生在新英格兰的西北部湖区内,湖区以秀丽的山色和星罗棋布的湖泊闻名,他在那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的童年时代,领悟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他深受法国哲学家卢梭的影响,认为人应该回归自然。所以华兹华斯对大自然表现出了一种独特的敏感。

而弗罗斯特可谓尝尽世间的艰辛困苦,他幼年丧父,很小的时候就担起生活的重担。婚后不久,第一个孩子夭折。他的妹妹死于精神病。1938年,妻子心脏病突发而死。1940年,他成年的儿子自杀身亡。从他这些坎坷的人生经历来看,死亡、宇宙的冷酷、命运的无情、未来的无法预测等等成为他诗歌的主题也就不难理解了。

弗罗斯特诗歌深受华兹华斯的影响,他也以自己生活的新英格兰乡村和乡下人为素材,描绘了大自然以及人与大自然的联系。两位诗人都对英语语言的诗歌文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 Bateson,F.W. Wordsworth:A Re-Interpretation. London:Longmans,Green and Co,1954.

[2] Baym,Nina.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 Literature. New York:Norton and Company,Inc.1994.

作者简介:

第6篇

司晨潇:怎么想起来这个问题?

刘子赫:你看,有人说金秋十月,有人说红色十月,十月怎么还有颜色呢?而且还是不同的颜色。

司晨潇:哦,原来是这样啊!十月是收获的季节,庄稼都成熟了,大地呈现一片金黄,所以说是金秋十月。说它是红色原因在于俄国有十月革命,咱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是十月一日成立的,从这个角度说叫它红色十月也很恰当。

刘子赫:原来是这样啊!

司晨潇:是啊,在咱们眼里,金秋十月是很美丽的,古代诗人也很喜欢描写秋天的景色。你看看这首诗。

【古诗】

秋 词

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注释】

清入骨:清凉入骨。

岂如:哪里像。

嗾人狂:使人发狂。嗾:数,使。

【诗意】

秋天来了,山水都变得清明。夜晚,洁白的霜会悄悄地铺满大地;树上的叶子大多由浓绿转为浅黄,其中却有几棵树叶变成红色,在浅黄色的映衬下格外醒目;不信试试,这时候登上高楼,会让人感到那清气沁入肌骨,可以使人清醒、理智,哪像那烂漫的春光那样使人发狂。

【谈感受】

刘子赫:呵,刘禹锡,我比较喜欢他的诗。

司晨潇:为什么?

刘子赫:我觉得他的诗都比较洒脱,感觉他这人很乐观。

司晨潇:你还真说对了,他就是和别人挺不一样的。古代很多诗人一写秋天都感到很悲伤,他却不一样。这首诗还是在他被贬官到很偏远荒凉的地方的时候写的呢,可从诗里一点感觉不到他的心情不好。他同时写的有两秋词,这是第二首,你再看这第一首: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在这首诗里,不要说感觉不到他心情不好了,反而让人觉得他当时非常快乐是吧。

刘子赫:是啊,五彩缤纷的色彩,像这首诗里就说到了三种颜色:霜白、深红、浅黄。秋天的景色也挺美丽的,干吗到了秋天就要悲伤呢?弄不懂那些诗人。

司晨潇:我也觉得秋天的色彩有一种成熟的美。春天的色彩显得很娇媚,同样都很美,只是美得不一样。我最喜欢这些写秋天的诗句: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南朝齐·萧悫《秋思》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第7篇

[唐]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选自《东臬子集》)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山野景致的五言律诗,在闲逸的情调中表现出诗人“相顾无相识”的抑郁苦闷的心情。

前两句以抒情为主。“东皋”,泛指王绩家乡绛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附近的水边高地,借用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躬耕东皋之意。“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薄薄的暮色之中,诗人站立在东皋上,举目四望,一种孤寂无依的愁绪涌上心头。

中间四句紧扣“望”字,描写东皋一带的景色。诗人首先对眼前景观进行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的画面。纵使在淡淡的暮霭之中,人们还是能够感觉到山野间秋林、落晖的光与色的强烈辉映。接着,诗人的笔锋由静转向动的叙写,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上的生动场景。牧人驱赶着牛犊返回,猎人骑马带着猎物归来。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这四句诗将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自然而和谐,令人不能不产生某种遐想,甚至忘情在安逸闲适的田野之中。

可是,身临其境的诗人,却不能像陶渊明那样在田园中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油然而生的却是一种茫然若失、孤独无依的情绪。诗的最后两句完全道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既然在现实中找不到相知相识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怀叔齐、伯夷那样的隐士了。

这首诗的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以情写景、借景言情的层层深入描写,把诗人的孤寂彷徨之情与笼罩四野的秋色暮景巧妙地联结起来,给读者带来直观的艺术享受和美的愉悦。诗中所蕴涵的不尽之意,更使读者长久地咀嚼、回味。全诗语言质朴清新,自然流畅,言浅意深,就如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具有一种特别的魅力,迥异于南朝以来绮丽华美的诗风,为唐诗及后代诗歌语言的创新开辟了先路。

达标练习

1.解释下列的词语。

(1)东皋 (2)徙倚

2.这首诗中描写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描写近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感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这种感情。

4.这首诗的语言特色是( )

A.质朴清新 B.绮丽华美

第8篇

2、关于秋天景物描写的诗句有: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4、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6、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7、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8、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9、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10、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第9篇

当问及学生如何理解“游戏”一词时,学生答案出乎我的意料,于是我临时决定在这两个字上多花点时间,与学生一同探讨。

下面就是这个教学片断的剪影。

学生A:渔夫在劳作中寻找乐趣,以游戏的心态在秋天的清早捕鱼,此时或许正唱着渔歌归去。

学生B:鱼儿在秋水中游戏,被捕捞的鱼在鱼夫的船里嬉戏。

学生C:秋风吹着小船,小船荡漾在秋水上,好似渔船在秋风秋水中游戏。

学生D:用拟人化的手法,将秋天人格化,写出清晨秋天在江面上游戏的动人情景。

同学们讲得挺好。《秋天》一诗选自何其芳早年创作的诗集《预言》。何其芳曾说在刚开始创作时“成天梦着一些美丽的温柔的东西”。那么我们来看一看这一节诗歌中是不是也存在一些“美丽的温柔的东西”?

学生E:“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这句诗中就有美丽的温柔的东西。清晨的秋天好像正进入美妙的梦乡一样,让人不忍打扰。

学生F:还有“芦蓬上满载着白霜”,配上小桨,远远望去,确实是一副美丽温柔的画面,让人心动。

学生G:这节诗歌,作者用了美丽的词语,描写了渔夫在一个秋天的霜晨驾船回家的情景,从诗歌中我们似乎看不到劳作的辛苦,诗歌更多表现了劳动及劳动场景的清幽美丽。

教师:听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之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游戏”一词,是不是又可以做出新的理解?

学生J:作者运用“游戏”一词,可能有“距离产生美”的味道。因为作者不是渔夫,他很难体会到其中的辛苦,而是采取远观的资态看到了其中的美好。平时我们不是有说“看热闹不嫌事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