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7 10:22:43
导语:在人大工作汇报材料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今天,按照“分口推进,五线连片”的战略部署,区委常委(扩大)会再次专题听取党群综合口各部门创新创优工作汇报。刚才,党群综合口的十八个部门作了很好的汇报。为民副书记、和平主席分别就党群综合口的创新创一流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请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听了汇报以后,首先感觉到党群综合口各部门的汇报材料写得很好,语言精炼、特色鲜明,各单位不是笼统地总结部署工作,而是围绕创特色创一流,制定了好的目标、思路和措施,敢于亮剑,敢于自我加压,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工作蓝图和特色工作。整个党群综合口还形成了十大工程,即由区委组织部牵头的“双千双万双带”工程,由区六大家办公室牵头的“转作风、优环境”工程,由区人大牵头的“强素质、促发展”工程,由区政协牵头的“集智纳慧、凝心聚力”工程,由区纪委牵头的“保驾护航”提升工程,由区人武部牵头的武装能力提升工程,由区委宣传部牵头的理论武装工程,由区委统战部牵头的同心聚力工程,由群团部门牵头的人才提升典型示范工程,由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牵头的素质提升工程,党群综合口各部门还围绕着这十大工程,确定了实施步骤,提出四个方面的措施,并对“六个一”的要求进行了细化,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
党群综合口各部门是区几大家的指挥首脑机关,是全区各项工作的指挥部,承担着建设“经济强区、文化大区、幸福城区”的繁重任务。从某种角度说,区党代会、人大会、政协会提出的未来五年的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要靠党群综合口各部门去落实、去协调、去推进、去服务,尤其是在“争第一、创唯一”方面,在创特色创一流方面,对党群综合口各单位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切实做好党群综合口的创新创优工作,关键是增强“四种意识”,在“四个方面”走在前列,切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要增强“四种意识”是:
一、增强创新创优意识
“争第一、创唯一”,是对全区各个口提出的共同要求。党群综合口作为几大家的指挥首脑机关和各项工作的指挥部,理应率先“争第一、创唯一”。党群综合口各部门必须增强创新创优意识,始终绷紧创特色创一流这根弦,要围绕目标抓好落实,扎扎实实取得各项工作的突破,带动其他五个口和全区各部门取得一流成绩。
二、增强服务大局意识
党群综合口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很重,非常清苦,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做了大量默默无闻的工作。党群综合口的职能,决定了各部门必须增强服务意识。不仅要切实做好对上级部门和全区各大家领导的服务工作,还要切实加强对全区各级各部门的服务工作,更要做好对基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服务工作。只有做好“服务”两个字,党群综合口才能真正创出成绩、创出特色。
三、增强真抓实干意识
党群综合口承担着大量纷繁复杂的工作,任务重、头绪多、难度大。要学会在困难当中找到办法,努力攻坚克难,为区领导当好参谋助手,提供决策依据。全区各项工作能否顺利推进,区委、区政府的各项决策能否更好实施,许多攻坚克难的举措能否落实到位,关键在于能否真抓实干,关键在于党群综合口的工作作风是否扎实。因此,必须增强真抓实干的意识。
四、要增强团结协作意识
各项工作要做到分工不分家。在推进工作过程中,党群综合口各部门必须多沟通、多协调、多调度、多商量,这样才能形成合力,各项工作才能上水平、出特色。
2007年,财经委员会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十二届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领导下,围绕市委的工作部署和常委会的工作要点,认真贯彻执行《监督法》,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制度建设,创新工作方法,把监督与支持相结合,依法履行法定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
一、以执法检查和经济立法为重点,协助常委会加强经济法制建设
(一)为促进我市中小企业加快发展,认真开展执法检查
从今年5月开始,我们按常委会的安排,具体组织了对《中小企业促进法》和《武汉市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的执法检查,整个检查前后历时三个多月。
一是利用网站、长江日报、电视公益广告、手机短信等传媒平台,通过印发学习读本、设立宣传咨询站、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市区联动,广泛进行宣传发动。
二是检查组分成5个小组,深入到近80余家企业,实地察看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听取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暗访了江汉区、汉阳区政务服务中心、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联合办公中心、江汉区及桥口区社保处等基层办事服务机构。
三是结合实际,确定将中小企业发展的软环境、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中小企业统计制度建设等四方面问题,作为执法检点。分别召开了企业座谈会、专家座谈会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座谈会,还专门听取市统计局、市经委和相关部门关于建立中小企业统计制度的汇报。
通过执法检查,增强了政府服务企业的责任意识,强化了社会关心支持中小企业的参与意识,促进了企业依法维权和运用政策的主体意识,取得了预期效果。
另外,我们还组织对《会计法》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对《安全生产法》的执行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完成了省、市人大常委会9件法律、法规的征求意见工作;对2件市政府相关经济方面的行政规章进行了审查。
(二)为促进我市港口和公共客运交通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开展立法调研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港口在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日益显现。目前,以武汉港为核心的武汉航运中心建设已纳入省、市发展战略布局。建设武汉航运中心在促进湖北经济发展,辐射邻省港口群,实现中部地区崛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委员会把《武汉市港口条例》作为今年立法调研的重点。多次听取市交委及市政府法制办关于我市港口立法工作的汇报,确定专人参与港口立法的前期工作,组织市政府法制办、市交委、市港航局的有关同志赴南京、苏州、杭州、厦门等四城市学习港口立法的经验。同时,还通过其他方式了解上海市、重庆市港口立法的情况。
经过多次调研,委员会认为,武汉港口的建设与发展迫切需要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来解决港口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武汉市港口条例》确有必要;但由于在港口岸线和非港口岸线的保护管理和审批权限问题上,省市港口管理部门在认识上存在一定差异,需要进一步协调。委员会建议市政府加大与省政府汇报与沟通力度,待有比较明确一致的意见后,即启动立法程序。
同时,委员会还对《武汉市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管理条例》和《武汉市城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的修订开展了调研。
二、以计划和预算监督为核心,努力规范经济监督工作
(一)围绕预算审查监督,规范程序性监督
委员会在计划、预算的审查监督方面,对以下四个方面履行程序性监督职责:一是听取和审议市政府有关部门关于上半年计划、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二是听取和审议了市审计机关关于上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的报告;三是对上年市本级决算进行了初步审查;四是听取和审议市审计机关关于上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
在具体的工作中,预算审查今年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推进预算制度改革,加强对预算草案的初步审查。包括支持部门预算及其配套改革、加强市本级预算草案初步审查等方面。
二是落实人大关于预算的决议,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包括定期分析财政预算执行情
况、开展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议、加大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等方面。
三是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加强对决算草案的初步审查。包括深化决算草案初步审查工作、支持审计部门依法开展审计监督、督促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等方面。
(二)突出对重大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踪,加强专项监督
对于全市而言,重大项目建设对城市功能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支撑作用,是计划执行的重要内容。
我们把全市重大项目的监督工作作为经济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议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我市重大项目情况报告。为提高审议质量,财经委会前先后听取了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汇报;协助组织市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对全市重大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召开财经委员会全体会议听取和审议我市重大建设项目实施和推进情况,为常委会审议重大项目实施情况作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在常委会审议全市重大项目实施情况时,委员会既充分肯定了重大项目对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同时也针对我市重大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引起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
(三)抓住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深化工作监督
一是建议常委会听取了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情况的汇报。财经委员会在常委会分管领导刘龙成副主任带领下,有重点地对我市就业和社会保险体系建立和完善的有关情况开展了调研,听取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地税局、国资委等部门和江岸区、汉阳区等城区的汇报;召开部分企业负责人、职工(包括农民工)代表座谈会;查阅了去年市人大常委会对《劳动法》进行执法检查的有关资料和今年初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有关议案原案,从不同侧面进一步了解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的情况。在常委会审议市政府关于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情况的报告时,提出了“促进经济发展,努力扩大就业再就业”、“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水平”等三方面的建议。
二是针对今年市场价格变动幅度较大的情况,市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先后三次带领委员会对市场粮食、糖、猪肉、牛肉等物质的储备、补贴情况和市场监管工作进行调研,并在上半年建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听取了政府价格工作汇报,支持市政府将过去平抑价格基金完善为价格调节基金,在调控价格、稳定市场、安定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1月份,又以《决策参考》形式,及时将调研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和部分组成人员报告。
三是围绕财源建设和支出结构优化,开展调查研究。委员会结合执法检查和常委会有关审议议题,委托常委会预算工委对财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大社会保障事业和“三农”投入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围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加大社会民生投入提出了建议。
三、以推动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认真督办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1号议案
一是注重调查研究,指导规范议案办理工作。年初,《关于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案》确定后,委员会多次听取市经委的办理方案的汇报、办理情况的阶段性汇报,就办理议案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查,弄清情况,在常委会审议市政府办理议案的方案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办理建议。
二是市区联手,加大督办力度。议案的办理是全市性的工作,必须依靠各区人大常委会督促辖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切实落实议案,形成市区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局面。委员会在督办今年“1号议案”的过程中,注意与各区人大加强联系,形成合力,将“1号议案”同时纳入区人大的督办议程,共同发挥人大监督职能。同时,注重与调研企业所在区的人大和政府的领导以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沟通,了解各区在办理“1号议案”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市有关部门反馈。
同时,在市区人大财经工作座谈会上,还专门就督办议案的情况,进行了交流,共同提高各区人大督办议案的的水平。
三是组织专题视察,加强检查监督。委员会于10月30日邀请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各专门委员会负责人、财经委部分委员和部分议案代表听取市政府关于议案办理进展情况的汇报,实地考察,为常委会审议政府办理议案的情况作准备。
四是认真进行审议,为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强调在办理过程中要突出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和保护环境、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三个方面的重点,实现武汉在中部率先崛起。
四、以制度建设和学习交流为手段,不断加强委员会自身建设
一是组织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精神和《监督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全市人大财经系统预算监督审查培训班;积极参加常委会组织的各种学习和讲座。工作中注意把发挥财经委员会的整体作用与委员个人的积极性结合起来,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确保了全年工作任务的完成。
二是坚持财经委员会例会和主任办公会制度,全年共召开财经委员会会议6次;主任办公会35次;并将全年财经工作资料进行了汇编。
三是加强了与各区人大常委会财工委的工作联系。年初召开座谈会听取各区人大常委会财工委意见,介绍全年的工作思路;10月下旬会同东西湖区人大常委会召开了市区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财经工作座谈会,市区人大财经工作的同志交流了人大财经监督中的经验;
四是加强了与全国、省人大的工作联系,取得支持和指导。如主动征求省人大财经委员会关于港口立法的意见;先后参加了中南地区、全省人大财经工作座谈会,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发言;加强了与外地和省内地、市、州、县人大的工作联系,进一步密切了与兄弟地区财经专门委员会的关系。
五是注重发挥代表作用,认真办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和代表建议。截止目前为止,委员会今年共组织代表参加相关的调查研究、视察和执法检查活动25次,参加活动的代表共计有320余人/次,并督促相关部门向代表寄送材料40余期。同时,我们还认真办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和代表建议。
通过一年的工作,我们的体会是:
第一,工作要突出重点,紧紧围绕市委的工作部署和常委会的工作要点,以及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开展工作。
第二,工作要讲求实效,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联系代表,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开展独立调研,了解实情。
一、《规划》主要目标落实情况
《*妇女发展规划》涉及七大领域,271指目标,其中统计指标260项,工作评估指标11项。经监测评估,已有239项指标实现规划中期目标,18项指标突破规划终期目标。主要目标进展情况:
1、参政议政。目前,全市共有女干部3800名,占干部总数的35.2%。市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班子中配备女干部6名,配备率达到100%;副科级以上女干部87名,占同级干部总数的10%;60%的市直部门配备了女干部;9个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达到100%;市人大女代表比例达到15%;政协女委员比例达到23.7%;村妇代会主任进“两委”比例达到42%,比2000年提高5个百分点;发展女党员比例达到27.3%,高出规划终期目标2.3个百分点。
2、教育培训。目前,全市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阶段学制得到规范。*年,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保持在100%;初中普及率达到100%,巩固率保持在99%以上;高中教育普及率达到65%,比2000年提高23个百分点。大力开办农民技校、成人学校,对妇女进行文化、科技教育。在农村,90%以上的妇女接受了实用技术培训,4320名妇女获得“绿色证书”,1220名妇女获农民技术职称,突破《规划》目标要求。在城镇,95%的女职工接受了岗位技术技能培训。
3、妇女就业。*年,全市社会从业女性20.27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45.8%,超出规划中期目标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从业女性达到6.94万人,就业率达到40%以上,比2000年提高2.3个百分点。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转移,五年来,共向外地输出妇女劳动力1.3万人。妇女就业领域进一步优化,科技、教育、卫生、金融业妇女就业人数逐步增加。在毕业生就业、干部招考等方面都体现了男女平等。
4、卫生保健与计划生育。目前,市、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我们在济宁市率先启动了母婴保健保偿和新生儿听力筛查,孕产妇保健覆盖率、农村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均达到100%,超过《规划》中期目标2个百分点;婚前医学检查率降至4.1%,比2000年降低78.1个百分点;妇科病检查率达到16.1%,比2000降低20个百分点。积极推行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效保障妇女的身体健康,妇女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3岁。大力实施避孕节育措施和知情选择、出生缺陷干预、生殖道感染干预三大工程,开展四大病毒检测工作,全市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9%以上,避孕措施、知情选择受教育率达到100%,四大病毒检测率达到100%,男女出生性别比保持在105.9:100。
5、法律保护。全市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148”妇女法律热线、家庭暴力致伤鉴定中心、妇女特邀陪审员以及司法部门最大限度的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法律援助机构援助的妇女儿童有59人。农村收养利机构覆盖率达到83%;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的女职工人数逐年增加;城镇企业女职工生育保险覆盖率达到98%,比2000年提高3个百分点;女职工查体日趋规范。劳动、工会、妇联每年对企业女职工保护情况进行检查,有效防止了侵犯女职工权益案件的发生。、猖等社会不良现象得到遏制,侵害妇女权益的案件从重从严处理,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二、实施《规划》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妇女事业摆在和谐发展的重要位置
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把妇女事业摆上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和年度工作考核目标。市里调整充实了妇女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妇女工作的领导。市政府与各乡镇(街道)、各成员部门和市直有关部门签定了《*-*年度妇女规划目标管理责任书》,制定下发了《〈*妇女发展规划(*-*年)〉目标职责分解》和分阶段分年度目标实施计划,各成员部门、各乡镇(街道)也根据各自承担的指标任务制定实施方案,把指标分解到相应科室、单位,做到了职责清、目标明、层层有人管、层层有人抓,全市上下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统筹、妇联牵头、人大政协监督、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良好格局。
1、加强领导,完善组织网络机制。为全面启动新规划的实施,市委常委会多次听取妇儿工委实施规划工作情况汇报,专题研究妇女儿童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多次召开妇女儿童工作会议和妇儿工委成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市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妇女工作的意见》,调整充实了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也都成立了妇女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市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相连、职责明确的妇女工作组织网络。
2、完善制度,形成高效运行机制。在人、财、物上对妇儿工委办公室给予倾斜支持,每年拨付5万元专项经费,确保了活动的正常开展。加强办公室自身建设,完善了工作报告、联络员、协调议事、监测评估等八项制度,配置了微机、打印机等信息网络设备,妇儿工委办公室工作实现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3、强化责任,创新目标管理机制。制定下发了《目标职责分解》和分年度分阶段实施计划;指导乡镇(街道)市直部门制定了本系统、本单位妇女规划实施方案;确立了鲁城、书院、组织部等8个示范单位,以点带面,推动工作全面开展;与各乡镇(街道)市直有关单位签定了《*-*年*妇女儿童规划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各自责任,纳入年度考核,确保了目标责任真正落到实处。4、监测评估,创新监督激励机制。调整了市妇女儿童规划监测评估领导小组、专家评估组和监测统计组;下发了《*市妇女儿童规划监测评估实施意见》;先后完成了*、*、2004年重点指标的监测评估和*-2003年第一阶段的监测评估工作,形成了评估报告,对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市委、市政府及时的予以了研究和解决。市里每年召开一次妇女儿童工作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妇儿工委成员联席会议,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年度评选先进的必备条件,对目标完成好的单位大张旗鼓的予以表彰奖励,对没有完成目标的单位取消其评先树优资格。
(二)强化宣传培训,营造实施规划的良好社会氛围
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本着面向领导、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原则,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宣传媒体,通过开设栏目、悬挂过街横幅、制作滑动画面、动用宣传车、开辟宣传一条街、巾帼文明队入户宣传等形式,向社会宣传新规划的目标任务、实施规划的重要意义,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妇女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宣传重点指标部门实施规划的新经验。先后组织拍摄了实施新规划专题片,开设了《*妇女儿童事业网》,举办了“电信杯”妇女儿童新规划知识竞赛、“农行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男女平等演讲比赛、“健康杯”婚医学检查知识竞赛,广泛开展了《纲要》、《规划》知识竞赛和重点难点问题调研等一系列活动。五年来,在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开设专题栏目5次,举办妇儿工委成员、乡镇市直分管领导、妇女干部参加的规划知识培训班3期,下发知识竞赛试题3200份,市领导发表电视讲话1次,宣传重点部门12个,悬挂过街横幅480条,制作宣传图版66块,下发宣传材料5000份,制作滑动画面宣传栏8个。国务院妇儿工委网、两纲通讯、中国妇女报、山东妇女、山东妇女网等网络杂志就*实施规划工作情况多次予以报道或刊发。多种形式的宣传,使《规划》目标深入人心,公民知晓率达到了85%以上。
(三)整合多方资源,解决妇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重点、难点指标的实施,是推动纲要规划目标落实的关键环节。五年来,我们在年初下发全市妇女儿童工作要点的基础上,着力从三个方面解决了妇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1、制定政策,促进妇女参与发展。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每年听取妇儿工委全面工作汇报,针对实施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政策,及时协调解决。*年以来,针对新时期妇女工作的特点、妇女参政议政、妇幼卫生保健等问题,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培养选拔妇女干部工作的意见》、《关于在换届选举中保证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比例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妇女进“两委”工作的意见》和《*市妇幼保健保偿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妇女发展的文件,优化了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
2、加大投入,切实为妇女办实事。市政府把妇女事业纳入每年为民要办的10件实事的重要内容,明确部门责任,统一部署考核。*年,市妇儿工委结合*实际,确立了落实男女同龄离岗、建立特困儿童教育基金、实施大病妇女救助等10件实事,并以市委、市政府两办文件向社会公开承诺,*年低,10件实事已件件落实。同时,先后投资2亿多元,加强了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按照全国千所示范学校的标准高质量建设了新*一中,极大的提高了高中学生入学率;投资760万元,扩建了市妇幼保健医院;投资20万元,购置了优生检测酶标仪和自动咨询服务台,在济宁市唯一开展了四项优生病毒检测工作,覆盖率达到了100%;吸引外资90万元,建立了3所希望小学;争取上级投资80万元,改建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为妇女的生存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3、抓住关键,解决妇女发展的突出问题。工作中,我们注重抓关键环节,着力解决了妇女发展中的三个突出问题。一是加大力度,努力提高妇女参政议政水平。市里成立了培养选拔女干部领导小组,建立了女干部人才库。组织部门从提高女干部自身素质入手,会同妇联举办妇女干部培训班8期。先后选调18名妇女干部到省委、济宁市委党校学习培训。在市直机构改革、市、乡镇班子换届时,做到了文件中有要求,动员会上做强调,深入基层时重点安排,为女干部成长优化了社会环境。二是拓宽渠道,最大限度的安置妇女就业。市里多次召开协调会议,出台相关政策,规范企业用工和下岗职工管理程序,在企业用工和减员增效的情况下,对女职工给予照顾和保护,全市妇女从业人员比例保持在45%以上,下岗女职工再就业率保持在40%以上。积极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外地就业,五年输出妇女劳动力1万余人。三是动员社会力量竭力为妇女办实事。市委、市政府出台为妇女儿童办十件实事意见,免费为特困妇女办理新型合作医疗,免费为转移妇女劳动力、下岗妇女培训等。为特困妇女提供科技、信息、资金服务,使262名妇女摆脱贫困;全市协调社会资金209万元,对全市11000户困难家庭进行了救助。市慈善协会不断拓宽筹资渠道,扩大救助范围,五年共资助贫困家庭350户,为困难妇女解决了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
三、存在问题和下步工作建议
五年来,由于各级各有关部门措施得力,实施规划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通过这次统计监测,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妇女参政议政比例较低,正职、实职女干部偏少;二是妇女的科技文化素质有待提高。农村妇女的科技文化素质还不能适应标准化农业和建设新型农村的需求,城镇女职工技术技能较差,不能适应企业改革的要求。三是规划中的一些指标弹性较大,部门指标有下滑趋势;四是工作发展不平衡;五是经费投入不足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妇女的利益,关系到规划目标能否实现。为进一步推进规划目标如期实现,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领导力度。近年来由于基层党政领导变动比较大,有些领导对妇女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对《妇女规划》实施的要求了解和研究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划目标的实施。各级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妇女规划》实施工作的重视,将其摆上重要位置,强化政府责任。
2、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由于妇女儿童规划是政府颁布的,各级政府是实施规划的主体,各成员单位是执行部门,这就需要各部门把规划实施看成是份分内的事,全盘有位置,责任到科室,落实到个人;年初有计划,年终有考核。主动配合妇儿工委,自觉协调,使规划目标如期达标。
3、继续重视妇女参政的进程。要认真落实市委提出的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意见,明确目标,落实措施;要拓宽选人渠道,为培养选拔女干部提供源头活水;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女干部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要强化政策措施,对确有真才实学的优秀女性要及时大胆提拔任用;要多层次、多渠道加强对女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女干部在岗位竞争中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同志们:
镇党委、政府决定召开这次计划生育迎检工作紧急会议,主要目的是动员各村委、各部门立即行动起来,进一步认清形势,对照标准,明确重点,强化措施,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以优异的成绩迎接自治区、市考核组的检查验收。现在距离自治区、市考核组对我镇2006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党政工作目标和业务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查考核只有短短的10天时间,而当前又正值人大、政府换届选举的关键时期,目前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任务很重,要求很高。虽然新一届领导班子到位4个多月来重视计划生育工作,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也抓出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我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党政工作目标和业务目标考核能否顺利通过,能否脱掉黄牌的帽子,关键就要看这10天的工作,关键取决于这次迎检的成效。这次迎检,是对我镇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干部的战斗力、村委的向心力、各部门的协作力的一次大检验。刚才xx领导对我镇迎检面临的形势作了认真的分析,对我镇迎检工作作了具体的安排,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我完全赞成。希望各村委、各部门要认真组织落实,切实把计划生育迎检工作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绝不允许哪个村委、部门拖全镇的后腿。下面,我强调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迎检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在区委、区府正确领导下,在上级计生部门的关怀指导下,镇党政领导班子进一步统一思想,每月按时召开计生例会,多次专题研究计生工作情况,定期听取计生工作汇报、分析,从而具体掌握了计生工作各个阶段存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及时解决问题。在全镇干部艰苦努力和村委干部通力协作下,我镇的计生工作取得了近几年来较好成绩,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计划外生育有所降低,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有所突破,干部思想作风有所加强,长效避孕节育(一环二扎)措施得力,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宣传教育上有新创新,阵地建设基本完善,执法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各部门齐抓共管局面逐步形成,由2005年的全区倒数第一,2006年的黄牌警告一跃上升到xx名,得到了上级计生部门的充分肯定,区委、区府对我们的工作很分满意。但在成绩面前,我们不能沾沾自喜,高枕无忧,应该清静地看到,我镇人口基数大,基础差,群众婚育观念相对落后,尤其是我镇和全区一样,面临着人口出生进入第四次高峰期,计生形势是严峻的,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归纳起来存在下面几个主要问题:
一是基础比较薄弱。在阵地建设中,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但从整体上看,存在标准不高,设施不全问题;对后进村的帮扶效果不很明显;个别干部的工作方式方法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做计生工作的热度不高,观念比较淡薄,作风浮夸,工作不实,责任心不强,没有真正深入村屯摸实情,对婚情、孕情、育情掌握不够清楚;村两委班子责任尚未落实到位,不会做,不想做,不敢做计生工作的大有人在。
二是重点难点问题亟待解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不到位,我镇的流动人口比较多,情况比较复杂,流动人口的计划外生育将直接影响到全镇计生率,因此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迫在眉捷。社会抚养费征收难度大,今年征收的社会抚养费离上级下达的任务还有很大差距,部分群众法律意识差,拒绝履行缴纳社会抚养费的义务,“钉子户”未能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拔掉;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有待解决,去年全镇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0:112,出生婴儿性别比居高不下,打击b超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非法选择性别终止妊娠,治理性别比失衡工作仍任重而道远。
三是综合治理人口问题有待进一步形成和巩固。各部门之间以及工作人员执行政策的态度或水平存在不平衡现象,致使计生工作在不少部门、不少环节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和落实,即使有配合也缺少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是计生技术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越来越注重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日益突出,而我镇的计生技术人员技术薄弱,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不高,不能独立开展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保健等服务,仅停留在孕情、环情检查阶段,不能满足广大育龄群众的需求。
五是对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复杂性认识不足。计划生育天下第一难的工作性质没有改变,新形势下我们低生育水平还面临着反弹风险,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在工作上存在只布置、不监督、不落实的情况,存在着盲目乐观、消极畏难,麻痹松懈情绪。
这些问题,各村委、部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务必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否则迎检工作就有可能过不了关,一年的努力和准备就有可能前功尽弃、功亏于篑,今年我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党政目标及业务目标考核就有可能随之而被否决。镇政府各项创优工作也会落空。去年迎检工作不过关,被区里黄牌警告,将要到手的“十佳乡镇”随之丢失了,这个警钟我们必须常鸣,并引以为戒。今年迎检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内容多。从验收硬件指标上看,有计划内生育、长效避孕节育措施、出生人口性别比、党政重视、服务网络建设、社会抚养费、经费投入、综合治理等。从软件指标上看,主要计划生育业务线,也有综合治理等方面的。如何把上述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好,达到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使软硬指标都能达到要求,这是10天必须认真对待和研究解决的问题。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曙光就在前面。希望大家变压力为动力,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迎检工作中去,牢固树立xx理念,把工作落到实处,提高应对复杂工作的应变能力,进一步事业心责任感,促进迎检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确保迎检工作万无一失。严格按照《来宾市2006年度乡(镇、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方案》指标要求,区党委政府有关会议精神,逐项逐条地认真对照检查,杜绝侥幸心理、敷衍了事的不良作风。做到指标不足及时补,差什么补什么,差多少补多少,有错立即改正。哪个环节出问题,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把迎检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现在已经到了迎检工作的冲刺阶段,各村委、各有关部门必须把计划生育迎检工作放在工作首位,要求做到“四集中”、“三到位”:即时间集中,人力集中,精力集中,领导集中。落实《来宾市2006年度乡(镇、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方案》到位,落实自治区考核验收标准到位,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理清工作思路,查找不足,突出重点,扎扎实实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要明确职责、密切配合。迎检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村委、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努力,通力协作。各村委、部门要按照《良江镇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方案》的要求,明确职责,做好各项迎检准备,分解好各自的任务、落实好责任,采取措施,讲政治,带感情,保证高标准完成本部门、本单位的迎检分工任务。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解决好跨部门的综合问题,形成迎检工作的合力。对工作不力、推诿扯皮、被动应付的村委和部门,一经发现,要严肃批评,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追究责任。
(二)、加强阵地建设,优化宣传服务舆论环境。阵地建设是自治区检查验收的重点之一。要把宣传服务阵地建设的着力点放在村级,对于条件好的村重点在上档次、抓规范上下功夫,要坚持高标准;对于条件一般的村要坚持一室多用,充分利用好现有各种资源,在此基础上,该粉刷的要粉刷,该搞卫生的要打扫清洁,该添置设施设备的要按标准配备,争取在面貌上有个较大的变化;对于条件差的村要靠加紧做工作,多方筹措资金建好服务阵地,一定要达到开展服务的基本要求,绝不准出现没有服务阵地的村。村委的村务公开栏上要对区间内的人口出生、生育安排、避孕节育等情况要公布上墙,镇、村人口学校有牌子、有制度、有教学计划、有教员,定期开展培训,每个村委要有两条以上计生永久性标语,努力营造出浓厚的计划生育工作氛围。
(三)、依法行政,杜绝发生计生恶性事件。计生恶性事件是一票否决指标,我们要进一步改变工作方式方法,提高执法水平,自觉增强法制观念,严格执法,文明执法,正确执法,特别是在征收社会抚养费过程中,务必把工作的基点放在思想教育上,把工作做细做活。绝不能采取简单粗暴,蛮横无礼的做法,坚决杜绝计生恶性事件的发生。
(四)、突出工作重点,着力解决好影响制约整体工作上水平的薄弱环节。当前,各村委、各部门要牢牢把握工作重点,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排查梳理出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水平。要重点围绕人口核查、性别比治理、节育措施落实、行政行为规范、村民自治开展、流动人口管理等重点问题,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力争问题得到及早有效真实解决,做到迎检、换届两不误,全面提升我镇人口和计划生育整体工作质量和水平。
三、加强领导,加强督查,确保迎检工作取得实效。
一、坚持强势推进,构建协同化的组织领导体系。
领导重视是我市实施目标绩效考评,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并取得较好成效的关键。以市委书记罗一民为首南通市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机关作风建设和绩效管理工作,把其列入市委、市政府的四大工作方针、工作重点之中,创造性地把办事环境作为市级机关作风建设和目标绩效考评的主要评估标准,注重经济、环境和作风效能建设三者统筹考虑、相互促进和共同提升。以来,市委、市政府每年都要召开三个全局性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机关作风建设和目标绩效管理工作,一个是年初召开动员大会,总结上年工作,表彰先进部门,部署全年工作;二个是8月份召开推进会,回顾上半年情况,重点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深入推进的要求措施;三个是次年1月初召开社会评议动员大会,组织1000名社会各界代表评议机关作风。市委、市政府每年都要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和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的实际,制定出台以绩效管理为重点的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年度实施意见。抓好机关作风建设和目标绩效管理,已经成为市委、市政府所有领导做好领导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市委5名常委和1名副市长担任正副组长的机关作风和目标责任制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每年都要召开20次左右会议,研究落实机关作风建设和目标绩效管理工作安排,随时听取工作汇报,及时提出工作要求,协调解决有关问题。我市还实行了机关作风建设重点工作责任制,市委、市政府各位领导根据职能分工牵头负责,形成了机关作风建设和目标绩效管理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狠抓作风建设,筑造系统化的思路创新体系。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实施目标绩效考评,是提升政府服务质量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元素,是地方党委、政府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机关作风就是办事环境,就是发展环境。一个地方的工作,成在机关作风,败也在机关作风;一个地方的发展,快在机关作风,慢也在机关作风;一个地方的形象,好在机关作风,坏也在机关作风。7年来,我们抓机关作风建设的定位不断调整,目标不断提升,思路不断创新。从机关作风建设开始破题、发起争创市级机关满意单位,到部署争创全省最佳办事环境活动、全面掀起对标找差、争先创优热潮,再到将作风建设与先进性教育活动有机融合,突出机关行政能力建设,将机关作风建设的重点指向处室这一重要层面,今年又将机关作风建设和目标责任制管理工作的核心定位为“绩效管理”,全面启动和谐机关创建,我们始终把市级机关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不懈地抓,求真务实地抓,机关作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明显成效。继我市政府服务质量在全国50个最具竞争力城市中位居第一后,我市跻身最具台商投资价值城市行列,我市又被评为“跨国公司眼中最具投资价值的中国城市”第一名。
三、致力争先创优,确立导向化的最佳目标体系。
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实施目标绩效考评,目的是为了评出实绩、评出方向、评出动力,推动各项工作的争先创优。我们从一开始就把作风建设和绩效考评的“风向标”拨正定准,强调狠抓机关作风建设、实施绩效考评的着眼点是为了猛促经济社会发展,着力点是优化投资环境,要求各部门和单位在全省的大坐标系中“瞄准最佳、争先创优”,并提出了创建全省最佳办事环境“六个最”(办事理念最先进、办事态度最热情、办事程序最简化、办事方式最快捷、办事水平最高、办事成本最低廉、办事成效最显著)的要求。鲜明的工作导向,极大地调动了机关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激发出机关工作的动力和活力,机关部门以创业的激情抢抓机遇,以创新的理念破解难题,以创优的追求争先攀高,形成了敢于争先、善于创优,事事抢第一、行行争一流的生动局面。仅以为例,机关职能工作就有140多项在全省领先,60多项在全国领先,社会各界对机关作风的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98%以上。到去年,市级机关共削减行政许可事项712项,减幅达67%;市行政审批中心对中心事项的承诺时限进行了第6次压缩,总时限由1555个工作日压缩为1323个工作日,即办件达90%以上,继续在全省保持审批时限最短、速度最快。各级各部门坚决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顾全大局,服从指挥,主动沟通,相互配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推动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
四、找准关键环节,健全精细化的配套措施体系。
我们提出争创全省最佳办事环境的目标,不是一个抽象空洞的口号,它有明确的针对性,要着力解决机关工作中“慢”、“推”、“僵”、“苛”、“卡”、“虚”等办事难的具体问题;它有很高的要求,要力求做到办事理念最先进、办事态度最热情、办事程序最简化、办事方式最快捷、办事成本最低廉、工作成效最显著;它也有具体实在的措施,每年都要根据实际情况,从提升办事水平、改进
办事态度、提高办事效率、降低办事成本等方面,提出30项左右的具体措施,并由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出详细的实施方案,牵头组织实施,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抓好机关作风建设和目标绩效管理。在机关作风建设和目标绩效管理中创新程度最高、工作难度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项工作,就是构建市级机关创建全省最佳办事环境的指标支撑体系。我们的目标是争创“全省最佳”,但“全省最佳”如何争创、如何认定?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争创全省最佳办事环境指标体系的设想,得到市委常委会的认同。但制定指标体系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任何先例可以借鉴。我们广泛听取意见,精心拟订方案,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争创全省最佳办事环境指标体系的通知》、《关于修改完善争创全省最佳办事环境指标体系的意见》,对构建指标体系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指标体系经过了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三上三下才确定下来,在《南通日报》用14个版面集中公示。这一指标体系总体上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先进性。93个部门围绕创建全省最佳“六个最”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共制定了全省最佳、全国一流指标1087项()。二是可比性。多数部门在找准省内同行横向指标的基础上,定量项目明确全省最佳的量化指标,定性项目明确全省最佳的参照目标。三是操作性。各部门结合实际制定了1800多项争创措施,1700多项得到落实。因为“全省最佳”本质上是一个横向比较的概念,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所以每年我们都组织各部门修订完善指标体系。“全省最佳”目标以及指标体系的确定,推动市级机关形成了“作风建设创最佳,绩效管理争一流”的生动活泼的局面,对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五、科学整合资源,形成标准化的指标架构体系。
科学建立指标体系是实施绩效考评的重中之重。我们坚持把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作为制定决策的重要前提,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和项目建设注重听取群众意见,对关系到南通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重要决策议题、重要工作部署和重大项目建设组织进行科学研究论证,从而确定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思路及目标责任分解。一是指标构成上做到职能目标和共性目标相结合。职能目标由重点工作目标、业务工作目标及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重要工作三部分构成,具体根据部门的不同工作特点而设定。共性目标对所有部门都是一样的,主要包括领导班子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机关作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近年来突出争创全省最佳办事环境的目标要求。二是指标导向上体现全局性、先进性和针对性。目标的制定既与条线的要求相衔接,又突出市委、市政府年度中心工作,横向比要在省内领先,纵向比要提升明显,具体做到“三个体现”,即部门目标是真正体现高点定位、争先创优的目标,是真正体现服务全局、服从大局,推动跨越发展的目标,是真正体现创造性地发挥职能作用,解决实际问题的目标。同时,强调目标制定的科学合理和可操作性。三是指标权重上突出职能工作目标中的重点工作占比。衡量和评判部门管理绩效时,着重把握责任主体围绕中心工作履行职能、创造业绩方面的情况。指标分值权重,职能目标占60%,共性目标占40%。职能目标突出重点工作目标占比,一般要达到职能目标总分的60%左右。
六、持续创新实践,完善科学化的绩效评估体系。
实施绩效考评是一项世界性难题,必须要与不同的发展要求、不同的区域特点、不同的管理对象相适应。科学、管用的考评出动力、出生产力。自以来,我市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机关作风建设和目标绩效管理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建立健全了职能目标、机关作风建设共性目标和综合评议“三位一体”的考核评比体系。
一是在考评方法上采用“三个结合”,坚持考核部门工作实绩与考量作风相结合、日常考核与年终考评相结合、领导评价与社会评议相结合,保证了作风建设工作取得突破性、持久性成效。
二是在考评把握上坚持“三面并进”,通过分析部门目标,看争先创优的态度,评目标管理水平的高低,通过日常考核督查,看争先创优的过程,评作风建设和绩效管理效果的好差,通过年终集中考评,看争先创优的结果,评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的大小。
三是在考评实施上注重“三个环节”。
1、考评对象分类。按照一级考核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确定相应的考核对象。市级层面考核对象为市委、市政府所属工作部门、管理部门,法院、检察院,市各人民团体,条管部门以及部分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关联度较高的市直企事业单位。部门(单位)内设机构、直属机构、分支机构、派出机构和基层站(所)由部门(单位)实施二级考核。为提高考核评比的合理性,将考核评比对象按职能相近原则进行分类,市级机关大致分为党政综合服务、政府经济管理、行政执法、省垂直管理四大类。按照分类分别组织进行专门的考核,对应的考核结果也分别从各类别部门(单位)中按比例产生。各人民团体纳入党政综合服务类进行考核,市人大机关、市政协机关只参加社会评议。两部门机关内部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参照执行。
2、考评工作安排。综合考评采取日常考核、年终集中考评和综合评议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日常考核、集中考评和综合评议分别占整个考核得分的15%、55%和30%。日常考核主要通过明查暗访、举报投诉查处,重大项目跟踪督查,部门、监督、监察部门日常查处,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和目标办督办反馈等途经组织实施,并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有关单位的查询与监督,切实把部门的注意力由偏重“评时”引导到注重平时。年终集中考核工作采取封闭式考评办法。建立审核组、考核组和监督
组分别对部门职能目标和机关作风建设共性目标审核、评议和考核打分,并实施全过程监督。综合评议由市领导评鉴和社会评议构成。市领导对所有参评部门机关作风建设及目标责任制管理情况进行评鉴。社会评议由1000名左右的社会各界代表,对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评议,评议结果换算分值纳入部门考核总分,评议中提出的文字意见,分类整理后反馈给相关部门。3、考评等次确定。汇总部门日常考核、年终考核组集中考评、领导评鉴和社会评议四个方面的分值,按比例从四个小组中产生考核位次。考核结果分为最佳、先进、良好、达标和诫勉单位五个等次,其中,初步评定先进单位(25%左右)、良好单位(45%左右)、达标单位(30%左右)。从先进单位中产生10个左右的最佳单位。职能目标考核和综合评议得分排名靠后,且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突出问题的,确定为诫勉单位。对只参加社会评议不参加目标考核的部门和单位,按社会评议的结果确定奖励等次。为进一步调动和激发更多的机关部门争先创优的积极性,从起我们又增设了优质服务奖和争先进位奖两个奖项。在考评为良好及以下等次的市管部门中,考评位次比上年前移10位以上的,获“争先进位奖”。在考评为良好及以下等次的条管部门中,按得分高低,产生6个左右的“优质服务奖”。自去年起,我们还组织开展了市级机关先进处室评比活动。今年,我们又把绩效考评列各小组最后1名的单位,确定为提醒谈话对象,进一步体现考评的刚性。
四是在绩效认定上把握“三个尺度”,重点看部门工作争先创优成果的难易程度、层次高低以及对全市经济及全局工作的贡献大小,不唯材料、唯奖项或证书。
五是在考评结果上力求趋求“三个一致”,与部门实际工作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趋向一致、与领导对部门工作的评鉴趋向一致、与社会公评趋向一致。实施绩效考评,我们并不是一味地追求部门指标完成的结果,而更加注重分析评判部门绩效管理的过程,通过明查暗访、跟踪问效、专项督查、过错追究及限时整改等工作,综合分析部门目标实施的主观能动性、团结协作性和工作创造性,切实把部门的注意力由偏重“评时”引导到注重平时,增强了考评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日前,国家人事部对我市机关作风建设和绩效考评工作作出高度评价,就此专门上报国务院办公厅,并编发专题简报发往全国各地,“南通模式”再次引起各方广泛关注。
七、硬化制度约束,落实长效化的监督问责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