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教学管理

时间:2022-05-23 20:16:05

导语:在教学管理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教学管理

第1篇

研究对象为参与2012年度医学部医学教改项目的教师,共305人次。申报项目34项,根据研究内容分为培养模式及课程建设和质量评价两类,每类17项。评审指标,包括项目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队伍和总体评价,前四个指标得分为1-5分;总体评价得分为1-10分;每个项目最高分为30分。评委6人,其中资深督导专家5名,《中华医学教育》杂志编辑1名。评委们通过阅读项目申报材料打分,并撰写书面意见和修改建议。

二、结果与讨论

(一)结果。1.项目参与者职务、职称情况。项目参与者中承担临床或教学工作的专业教师131人,教学管理者174人;管理者中,在各单位教学管理部门从事专职教学管理的专职管理者73人;既承担教学或临床工作又兼职教学管理的兼职管理者101名。专职管理者中,53.4%为科员或教学秘书;兼职管理者中,处级以上领导最多(见表1)。参与项目的管理教师中,正高职称者最多;专职管理者中,中级职称者最多。项目负责人中管理者占79.4%,为27名;其中兼职管理者19名,专职管理者8名;处级以上干部18人,科级干部7人,教学秘书2人;有正高级职称者11人,副高级职称者14人,中级职称2人。2.课题参与者在教改项目中的任务及项目评审得分情况。一半以上专职管理者参与项目实施,71.3%的兼职管理者是项目负责人或参与项目的协调管理,而大多数专业教师参与项目的实施。专业教师的课题研究内容一般为某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教学管理者课题的研究内容涉及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建设、医学生早期科研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师资培训和考试考核评价、管理效果评价等各个方面;评审专家认为,专职教学管理者的研究覆盖面广,有一定的推广意义,采取的研究方法相对得当,研究队伍组建合理有效,总体评价较高。

(二)讨论。以上数据证明,教学管理者已经成为医学部教育教学研究不可忽视的力量,教学管理者能抓住医学教育改革的重点,有较高的研究能力,而兼职管理者在教学改革研究中承担着重要的指导、组织协调工作。1.专职管理者在医学教育教学研究中的作用分析。专职管理者一半以上为教秘或科员,大多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在研究中主要承担具体实施工作。首先,专职管理者一般毕业于医学院校、师范院校或综合大学,既掌握医学专业知识、知晓医学工作规律,又掌握了教育学或现代信息化技术等跨学科的复合型知识,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且有工作热情,有能力、有意愿承担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重任。但这些管理者刚参加工作不久,大多为科员或教秘,缺乏经验,在研究中只能在项目负责人的指导下从事具体的实施工作。其次,专职管理者一般来源于各级教学管理部门,服务对象主要是专业教师和学生;工作内容涉及学科专业建设、培养方案制定、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研究、教学质量监控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工作中,既要及时发现、收集、解决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又要将上级主管领导的决策精神准确转达给教师和学生,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因此专职教学管理者是实际教学工作的组织者、执行者、推动者,能全面了解、掌握医学部的教育教学信息,有利于对医学教育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因此,专职管理者参与教改研究既能保证教育研究的质量,又能使管理者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跳出来,促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适应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2.兼职管理者在医学教育教学研究中的作用分析。兼职管理者为医学部教育研究的主要参与者,绝大部分人具有副高以上的职称,兼任各级教学部门的教秘、教学主任、副处长、处长,或者各二级学院主管教学的院长、党委书记,甚至是医学部主管教学的副主任(副校长级)工作;在研究中他们承担主持、指导、组织和协调的工作,项目负责人中兼职管理者超过了一半。“学而优则仕”,在医学教育领域亦是如此。医学教育的兼职管理者一般是教学或医疗岗位上的佼佼者,他们首先是从事临床和/或教学工作的专业教师,随着教学经验、医疗经验的日益丰富,对医学教育的反思、感悟也日益深刻,对医学教育的投入就越多;反之,随着在医学教育中投入的增加,又进一步促进了他们教学、医疗能力的提高;专业与管理,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也正因兼职管理者的特殊身份,他们能直接发现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了解最新医学教育需求,又能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准确把握医学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为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但是,兼职管理者既承担着繁重的医疗和/或教学任务,又承担了繁杂的事务性管理工作,更有可能要承担科研任务,无暇学习了解教学研究所必需的的教育学、统计学知识;因此在实际研究中仅处于指导、组织、协调的地位,不能亲自参与实施,对研究全程的掌控不够,对研究质量有一定不良影响。

三、结论

第2篇

一、要关注教师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教师需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育心理科学知识、广博的科学知识、过硬的教学技能和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熟练掌握;要有很强的专业敏感性、良好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还要具有敢于怀疑和反思的精神,务求实真、百折不挠的钻研精神和勇气,乐于交流合作的态度。同时,学校要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促使和推动教师个人自觉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做到与时俱进。

二、要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教师的工作就是要以学生为本。首先要确保生源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其次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是通过教师的努力工作,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的能力,逐步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和能力、终生学习的习惯和品质。再次要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养成,对于学生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这实质上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协调好师生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是教学管理的其中一部分,而教学管理的目标也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否配合、响应就要看师生关系的优劣了。师生关系良好,教学管理就能顺利进行,师生之间相互理解,达到教学相长。反之,师生之间互相抵触,学生不信任教师,教学管理过程就难免出现阻碍,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教学质量的低效。教师无论在知识、能力和品德上都应该高于学生,教师之所以为“师”,总有高于学生之处,而学生之所以为“生”,总有不如教师的地方。从学问和道德上来讲,教师一般比学生知之在先和知之较多,教师是指导者,学生是被指导者,学生应该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现代教育理念把教师和学生放在了平等的地位,教师要用民主、理解的心态对待学生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要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情绪、性格、兴趣、能力、意志等多方面的心理特征。教师要及时掌握,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一种乐于学习的最佳精神状态。

其次,教师要用一颗爱心来对待学生。小学生还处于孩童阶段,在我们眼里仍是懵懂无知的孩子,不能用强制的说教去要求他们要怎么做,批评、体罚更不可取,那样会伤害学生幼小的心灵。学生被动地去服从教师,但内心充满对教师的敌意,学习上不积极,学习效果不见成效。教师要当学生的知心朋友,用爱心来感染学生,师生情感相融,形成良好的教学气氛。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当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时,您就成了真正的先生了。”一方面,教师要爱护学生。我们要爱他们的优缺点,要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不仅爱优秀的学生,更爱那些学困生、问题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被重视,在爱的环境里。这样,学生才能给予教师相同的情感反应,爱教师、爱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赞扬鼓励评价学生,给予他们学习的自信。如果没有教育的耐心,一味地打击学生,学生自己就打退堂鼓,没有了自信,要进一步学习是不可能的。教师应该循循善诱,看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要做好家访工作

成功的教育是各种力量的协调一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小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只有家校结合才能提高教育的效率。如果这两方面互相抵触,就会产生反作用力。因此,教学管理要重视两者的有机结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形成合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教学的整体效果。

家访是班主任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的个性及爱好比较了解,因此,班主任要想全面了解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情况,只有做好家访工作。

家访目的要明确,内容要真实具体。家访目的在于将学生在校的表现及时反映给学生家长,争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要达到预期效果,双方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对学生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家访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让学生在场的原则,谈话要讲究艺术,要以关心学生的成长为出发点。家访时,让学生在场,这是相当必要的。这样家长、教师和学生在一种平等、轻松的气氛中三方对话,使学生接受教育,既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又可以相互听取意见,保证意见的准确性和教育措施的切实性。

针对学生因担心教师“告状”而从内心抵制家访这一现象,特别提出教师在家访时一定要做到谈话内容的激励性与要求的明朗化。同时,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相互尊重、信赖和支持也非常重要。曾经有一个学生,学习基础差,调皮捣乱,成绩不好。我经过了解,知道他的家庭经济条件好,父母都是经商的,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根本不在乎,导致了学生学习意识低,不求上进。于是我就进行家访,给家长说出学生从小养成的不良行为对健康成长的利害关系,同时,也指出家长对其子女的消极影响,经双方分析达成共识。在双方的共同努力和帮助下,该生学习意识增强,成绩也在逐渐提高。

家访工作要有恒心,要做到常访、勤访,访而不厌,要有整体意识,切忌片面式。通过家访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真正体会到家访的艺术性和必要性。

第3篇

原创 2016-07-10 王迎新

“有效控制”和“适度放开”是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的两种重要手段。只有对教学工作进行有效控制,才能够使教学管理部门有效推动教学工作的开展,及时探知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正确分析原因、及时采取必要的对策,使整个教学工作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只有对教学工作适度放开,才能够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创建良好的氛围,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效果。

“控”与“放”的原则

根本原则: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管理的整体效率,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控”与“放”作为教学管理的两种手段,其目的在于通过“控”与“放”的两种手段来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益,因此能否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管理的整体效益也成为衡量教学管理成效的标准。

“控”的原则:保证教学主体竞争的有序性、公平性,公开性、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不同专业、不同科目、不同的任课主体甚至不同的管理部门,因此只有对教学工作进行科学控制,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学校整体教学管理的高效性。

“放”的原则:合理的减少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干预,提升教师教学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不管”,达到“无为而治”的效果。因此,教学管理要大胆的放开,只有大胆的放开,才能最大程度的保障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地发挥。但是由于部分教学管理的制度、措施、评估方式对教学过程的环节规定过于机械、详细往往束缚、限制了部分教师的工作中自由发挥的空间,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因此,“放”应该以能否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创造性和能动性的发挥为基本原则。

适当控制的具体方面

对教学内的控制

对专业开设课程的控制。各专业开设的具体课程是经过企业专家、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等组成的专业教学委员会经过对市场、工作岗位和学生情况调研后确定下来的。各专业不得随意更改专业教学课程设置,如需更改必须等教学管理部门与专业教学工作委员会调查研究后决定,以教学管理文件的形式下发确认。

科目内具体教学内容的控制。各科目内的具体教学内容也是经过学科专家、任课教师反复研讨后决定下来的,这些内容是任课教师在课程范围内不需完成的教学任务。任课教师不得更改已经规定的教学内容或教学项目,否则会造成教学行为的无序性和随意性。

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与管理

1对教学进度的控制

为确保学生在学制内完成学业,因此,专业教学计划中对开设课程的具体教学时数都做了明确的规定,教师在任教周期内必须根据课时量界定出具体的教学进度,为教学管理中教学质量评比提供依据,否则进

度不统一,无法对教学质量进行评比,也无法保障学科教学的完整性。

2课堂教学秩序的控制

一般情况下,对课堂教学过程不需要进行控制。但任课教师在教学能力、责任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等方面造成课堂教学管理难度增大,往往会造成部分责任心不强的教师任教过程中课堂秩序混乱,甚至出现“放羊式”管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质量。因此,课堂教学秩序检查成为防止课堂管理不严的重要手段,通过不定期对课堂秩序进行检查,来有效预防课堂管理不严导致的课堂秩序混乱。

对教学成效的控制与管理

1学生对教学的评价

当前,职业学校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主要是课堂教学调查问卷或者是给任课教师打分来完成,我们一般情况下称之为评教。学生对任课教师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评价一直饱受争议。

原因在于:

一、职业学校学生是否具备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的能力;

二、学生评价教师容易受到师生关系和教师教学的严格性的影响。

但是作为教学管理者应该清楚任何教学管理手段都具有两面性,管理者可以采取调查问卷引导、调查对象选择等方面减少评教对教师的不公平评价,从而最大限度的增强学生评教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从实践来看,经过调整后的学生评教能够最大程度的直接反映一个教师教学的基本情况,因为能否从某一任课教师哪里学到知识和技能,学生还是能够做出直接的客观的判断。

2以考试成绩为主的学生技能掌握和职业素养养成情况

学生考试成绩应该成为教师教学成效的最直接的体现,因此考试分数一直是评价任课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现在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者也必须通过对学生进行考试来掌握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当然,在职业学校学生考试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学生实践操作,一种是笔试。成绩直接列入任课教师的教学评价考核。但是学生考试成绩还会受到考试题目难易、学生基础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职业学校开设科目繁多、任课教师情况各异等情况给考试这一传统管理方式及带来了很多争议,增加了难度。因此必须从出题、评比参照等方面给任课教师创造一个尽可能公平竞争的环境,以充分发挥考试这一教学管理方式的促进作用。实践证明,每一门课程由一个老师任教的做法不能够检验任课教师教学成效的优劣,因为没有参照物,也不能进行评比。因此对每一门课程必须有两名以上的教师同进度同时任教,才能够在平等的竞争中最大限度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3随机听课

随机听课作为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能够督促任课教师认真准备每一节课,促使其保持

教学计划中预定的教学进度,及时准确的获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随机听课本身具有随机性,没有规定具体的时间、具体的地点、也不针对具体的任课教师,因此对问题的反映比较真实、对教师的评价可观性较强,因此只要使随机听课保持适当的频率,便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管理效率的提高。

可以完全放开的具体方面

教学过程管理是教学管理中应当完全放开的环节。教学管理不同于生产管理。教学的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教学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教师。教学是一项需要发挥能动性与创造性地工作。如果对教学工作进行所谓的细节化管理,反而限制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严重背离了教学管理的初衷。

第4篇

首先,教师要做好课堂的管理者。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管理得好,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师生之间的沟通则变得顺畅,教学效率就高。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预见和计划,要对教学活动的对象、内容、方法、手段、时间、作业等方面进行管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特有的专业素养,要求教师在单位时间内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和情感,使教学内容、教学信息的传达达到最佳的效果。还应明确课堂管理的主要内容。原来我总认为课堂管理只是对课堂纪律的管理与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控制。殊不知课堂纪律的控制与管理仅是课堂管理中的一部分,它还应包括教学时间管理和课内外作业管理。

其次,实施课堂要有有效管理的方法。先制定班规,创造有秩序的课堂环境。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教学活动的正常维持,也是如此,缺乏了规则就缺乏了对学习活动应有的约束力。在学生入学初,我在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时是这样做的:教师提前一分钟到达教室门口;学生必须在下课后准备好下一节课的学习用具后方可离开教室;铃响后学生进入教室唱歌、静息;认真听讲,不做与本节课无关的事;发言要积极,要举手,得到老师允许后才能发言或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这样,教师适时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管理效率。课堂有了规则,就会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然后,要重视对学生的鼓励。

记得初为人师的我总喜欢批评学生,比如:那些没交作业的、作业不工整的、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就成了我“重点”关注的对象,偶尔还会对他们严厉斥责,久而久之,学生对我所教的学科产生了厌倦。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表扬了一个后进生,从那以后他学习非常努力,后来居然成了一个优等生,这使我豁然开朗。从此,我尽量多给学生鼓励,在教学中我尝试为学生设置可行的近期目标,激起他们的信心,使他们的学习始终能处于兴奋状态。特别是对后进生,哪怕是一丝闪光,也应该热情给予肯定,作为教师要能洞察他们的点滴进步,注重“差中找好”、“错中找对”,促使他们变自卑为自信,变落后为先进。课堂需要威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威信是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在教学中,我对我班学生的要求很严格,学生在背后总喜欢说我“老虎老师”。教师只有树立起威信,才能更好进行教学,更好进行班级管理。

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教学管理

“互联网+”是什么?简而言之,“互联网+”可以通俗的理解为“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就是将“互联网”平台与传统的各个行业进行深度的整合、优化,充分将互联网资源优化集成到社会资源配置中当中,全面提升社会生产力与创新力,创造新的发展生态环境。伴随着“互联网+”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就成为了必然,由于“互联网+”的理念的普适性,它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当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已经潜移默化的深入到高职院校内部管理的各个层面当中,因而,教学管理的发展也必须做到与之相适应。“互联网+”与教学管理相融合就是以现代的互联网技术为基础,通过各类的信息管理软件、网络、PC与手机客户端等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的整个,结合现代的教学管理理念,通过科学、高效的资源配置对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管理的过程。因此,对“互联网+”的开发利用程度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与教学的有效性,因而,信息化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机遇与挑战并存。笔者结合在高校的工作经验,通过对高等院校当前的教学观进行调查研究,以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为例,分析研究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如何推进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以提高其办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一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概述

教学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当中的主要工作,它为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以笔者所在的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为例,本校的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教学目标进行考核、规划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管理、科学评估教学质量并对其进行监督等。因此,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特征就是任务繁重、细碎,这就要求高职教学管理工作具有时效性与准确性。时效性主要是要求教学管理工作人员能够对工作进行及时的处理与排除障碍,比如准确的制定每个学期的教学计划,有效的分开每个院(系)、专业的教学计划与安排,在每个学期末对教学考核的地点、方式、实践进行安排,对各个院(系)的公共必修课、选修课进行安排,对每个学期、不同专业的各类考试,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等进行场地安排,准考证的发放,监考教师的安排等,需要有效妥帖的处理好每一项事情,不能出现任何的纰漏。准确性就是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对需要处理的每项事情做到准确无误,比如学生的四六级考试成绩单的发放,每学年新生的学籍表的归档、整理,毕业生成绩的管理、任课教师每个月的工作课时的统计等,每一项的统计必须做到准确无误,一旦出现任何问题都会导致出现严重的后果,比如,当年的毕业生不能毕业或不能按时毕业,从而影响该学生的就业等情况。因而,繁重而细碎的教学管理工作在实际上执行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从而影响到该校的办学质量以及声誉。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管理工作的面临的机遇

(一)“互联网+”与教学管理相融合有利于教学服务水平的提升

在教学管理与“互联网+”的相融合当中,一定要首先明确教学管理的服务对象首先是学生,其次是教师,而在这二者当中,要以学生为首要服务对象。以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以下称“湖汽”)为例,根据《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十三五”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等要求,对学院信息化工作进行细化和分工,在教学信息化方面,建设专业数字资源库,推动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和创新应用,大力促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在线学习、终身学习和教育管理的智慧化应用服务。加快MOOC、微课等实践研究,推动教学模式改革;科学规划设计一整套贯穿“学生入校、学生顶岗、毕业跟踪”全周期的信息化应用构架,建设新生迎新系统,实现网上报名确认,网上缴费、网上选寝室、网上办理图书馆借阅证等功能,提高新生报到和管理效率;建设学生顶岗实习信息管理系统,准确、实时提供学生的顶岗实习信息;建设学生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学生就业地域、单位性质、收入等情况的跟踪统计等功能。

(二)“互联网+”与教学管理相融合有利于促进教学管理的精细化

由于教学管理涉及的范围比较广,需要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与业务能力都非常强,否则极易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到教学管理工作。学院积极落实有关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机制,力争做到人人都有信息化素质,如:邀请湖南嘉杰服务中心进行世界大学城新版空间建设与应用培训,邀请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黄有全副教授进行网络资源课程建设专题讲座等;安排60多人次,参加“微课程技术”、“湖南职教慕课”等培训。

(三)“互联网+”与教学管理相融合有利于提高信

息数据的共享性与准确性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如果想要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与高效性,除了要加强对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性的培训培养之外,还需要提高院校的硬件设施。我校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建立了“有线+无线”的立体式网络,校园无线wifi的拓扑结构覆盖了学院教学区域的室内和室外;建立系统化的信息化环境,与北京领航科技共建“微知库”教学平台和手机客户端、与超星合作在超星MOOC平台开发多门在线课程、与青果合作开发了个性化教学管理平台;在远程的硬件设施方面,我校在“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项目建设中,在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和株洲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两校之间架通1000M光纤,解决信息化建设条件差异,为中高职师生学习交流、资源共享提供良好的硬件基础。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学管理工作的变革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工作不但面临着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挑战。“互联网+”背景下,各种网络公开课,慕课,微课给学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便利,高职院校如果想要将留住学生,必须配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笔者以“湖汽”为例,着力介绍下本校基于“互联网+”的背景下进行的教学管理工作的变革。首先,在现有校园网络硬件系统的基础上,建成功能完善、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添置录播系统、电子白板等硬件设施,为师生学习交流、资源共享提供良好的硬件基础。其次,建设“校—企”“校—校”远程教学点,建设现场实时教学系统,在校内建成数据存储中心和录播控制中心,在合作企业、合作院校共建具有双向实时传送功能的主播教学点和互动教学点的移动教学终端。最后,优化专业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着力慕(微)课建设与应用,力争建成5~8门慕(微)课。全力推进汽车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通过空间向院校师生、企业人员免费开发,真正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四结语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就是要自上而下的进行“互联网+”的制度改革,从学校最顶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才能有效的推进教学信息化的建设。除此之外,在“互联网+”与教学管理工作的融合当中,高职院校必须要完善其教学管理机构的职能,根据学校“互联网+”的建设程度,调整、优化、完善、整合其组织结构,全面配合“互联网+”在全校范围内的实施,从而推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向新的层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晓农.“互联网+”时代高校校外实践教学管理探究[J].教育评论,2015,12:68-71.

[2]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02:70-73.

[3]韩先满.“互联网+”视野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教学与管理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04:70-72+83.

[4]解继丽.“互联网+”引领教育改革新趋势[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02:85-88+108.

第6篇

关键词:轻声唱法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在歌唱教学当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学生在唱歌时为了追求音量而大声喊叫,而且更多的是用胸声、真声大声喊唱,这种喊唱声音位置低、喉音很重、声区不统一、声音缺乏美感,并且到了一定程度声音很难再唱上去,尤其是在高音区,即使高音喊唱上去,也非常难听。那么遇到一些这样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我认为采用“轻声”教学的方法,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是解决问题的捷径。

轻声训练可以加强声带发声机能的耐力,既能保持声带的健康,又能医治受伤的声带,使其恢复能力。著名的歌剧女高音金克·米兰诺在介绍她的声乐学习过程时说,她的老师从不允许她把声音唱得很大,所有的练习都是用小声去唱,这种方法对她有显著效果。柯威介绍说:“轻声是测验和练习母音的一种技法,可以用来纠正各个母音不良的发声状态。”威尔认为,轻声可以改善读字不清,大声的轻声应该在八至十尺远的地方仍能听得清楚。马腊费奥迪在《卡鲁索的发声方法》一书中说,在自然领域中,只需要用少量的声带张力和少量的气息来发出每个声音,这样,才能建立起一个均衡的发声机能。我国著名声乐教授王福增采用“微声”唱法,训练出很多国内著名的歌唱家,他们不仅能唱好民歌,也能演唱难度相当大的西洋歌剧咏叹调。著名声乐教育家、歌唱家田玉斌讲道:“我经常小声为学生做示范,尤其是为高声部的学生做示范时,为了能唱出很高的音,我总是努力将喉咙打开唱轻声。这样久而久之,我可以唱出连我自己都感到吃惊的很高的声音。”

实践证明:轻声唱法确实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在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气息支持、稳定的喉头状态、有头腔共鸣的位置,用微弱的音量、自然、放松地歌唱具有良好作用。它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较好的效果,使学生很快找到声音的位置。它是把难学的声乐技巧化繁为简,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一种训练方法。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将“轻声唱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哼唱”

哼唱练习很容易获得假声和混声,对声区的统一有很大的帮助。用闭口哼唱和开口哼唱交替练习,使声音逐渐变竖、变圆、变集中,使集中的声音往头腔里输送,以求获得进一步的头腔共鸣。

练习要求:首先尽量把声音位置挂在鼻咽处,用一种擤鼻涕的感觉来带着哼,尽量找到“晕呼呼”的感受。其次,笑肌要提起,自然的面带微笑。喉咙要自然放松、打开,喉结放在最低的位置上。再次,要在横膈膜有力的支持上哼唱,全身要通畅,尤其是肩、胸部位要放松,向下叹着唱。最后,在正确的哼鸣下,再带入其他母音,要求在带入其他母音时,一定要注意其面罩共鸣的位置,呼吸支点等均要与哼鸣相同,包括声音走动的方向、路线、感觉要一致。交替使用张口和闭口的发声练习,可以帮助把声音的集中点保持在头腔的最高部位。如果歌唱者在哼唱一个长音时,肌肉是放松的,能把下巴慢慢地放松下来,直到口慢慢地张开,而对哼唱时形成的声音共鸣不会有任何的干扰,这也可以作为对正确哼唱和正确共鸣的一种测验。

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逐项检查,反复练习,一直到开口音正确了,然后才能将哼鸣抽掉。由于哼唱用力较小,声音较轻,声音一直回旋在鼻腔和鼻咽之间,因此便于体会鼻腔和鼻咽腔的共鸣。在做哼唱练习时,喉头一定要放松,上胸要放松,气息要自然深沉而有控制。一旦有了鼻以上的共鸣感,就要将这种感觉慢慢地过渡到a、e、i、o、u几个元音上去。要记住哼声唱是大声唱的基础,只有掌握好哼鸣的位置和哼鸣的色彩,才能使声音往鼻咽以上的眉心处集中而获得高位置的头腔共鸣。要反复体会,反复练习,才能体会和找到真假声结合的自然歌唱状态。哼声唱不论高低、强弱都要带有靠前富有穿透力的自然头声,为使高、中、低三个声区的声音衔接自然、统一创造良好的条件。哼唱的好处是使喉咙自由与放松并防止喉音。如果整个声音通道不是处于全然的放松状态,就不能把声音唱好。

用“恩”字做哼唱练习时,可使前鼻腔硬腭之上感到震动而软腭前部扯紧。“恩”字位置较靠前,用这个位置歌唱表现为轻型女高音色彩。用“昂”字哼唱,可打开鼻咽腔,使硬腭后部软腭感到震动,共鸣点适中,鼻、咽、胸三腔同时感到震动,声音色彩比较明亮,为典型的抒情女高音色彩。用“翁”字哼唱,如:中、东、雍等字,喉位降低,软腭打开更大,舌根产生震动,胸腔共鸣增多,发声时有较暗的声音色彩,这种声音为戏剧性声部所特有。莱莉·彭斯在《谈歌唱》一书中曾说:“我用哼音歌唱许多音阶和练习曲,这种练习对我是非常有用的。”

第二阶段:“小声唱”

在哼唱的基础上,使声音慢慢地出来,采用小声唱,使声音容易集中,歌唱者不紧张,不疲劳,思想也相对的集中,思维也会活跃,有利于主观的控制和正确状态的形成,以及使气息能够合理地运用。学生通过可自己发声的反馈,去自觉地建立起正确的声音概念。在此阶段,严禁大声歌唱,树立起正确的小声唱概念,可以帮助学生调理出舒适、优美、光彩的、规范化的音色,而后通过发声器官的相互配合,唱出清晰、明亮、轻松的小声来,这也是声音训练的基础。

小声唱,可以避免学习声乐中的大声喊叫的毛病,并且也能解决高音唱不上去的问题,对声音的统一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小声歌唱可以对吐字不清有很好的帮助;对歌唱的感情有很好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同学不愿意去做小声唱的练习,急于求成,对老师的要求充耳不闻,从而在声乐学习道路上,耽误了时间,走了弯路。教师要给学生强调轻声歌唱的好处,用道理去说服他们。

第三阶段:“假声唱法”

每个人都能发出轻而微弱的假声,假声的音量和力度都很微弱,声音效果虚弱纤细,与唱歌音响有一定的距离,但绝不可忽视了它的独立作用。歌唱者在演唱高音的时候,常常出现发紧、发憋的现象,都是由于没有很好地练习发假声的机能。没有假声,就不会练出来正确的半声唱法,也得不到真假混合的大声,也就不会用头声歌唱,表现力也必然很差。

重视练习掌握和运用假声这一发声技巧,它会给歌声的高位置带来夺目的光彩,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在练习时要注意的是:在嘴前、舌头上发出像蚊子似的假声,这是靠提喉、挤卡发出的虚声,这种声音只能单独存在,形成真与假很不协调的音色,不能掺入过渡到头声中产生真假混合的声音,从而导致声乐学习的失败。这就需要在学习时一定要分清歌唱中所要求的正确的假声。假声的唱法有两种:一种是从嘴前哼出来的极其微弱的细声,另一种是喉包里发出的小筒状的声音。我认为第一种唱法是不科学的,第二种唱法是科学的。那么如何辨别发假声的好与坏呢?我们只能从感觉和唱出的音色上来辨别。正确的假声发源地在震源体上,通过很薄的声带边缘和少量的气息抚摩着声带发出的小振频的声音来。应该明确指出,假声并不是假声带所发出的声音,它绝不是发声的震源体,它本身也没有调节的能力,发出来的音量很小、很弱。虽然如此,但它还是利用了发声各腔体的作用,在整个歌唱声音中起高位置向导作用。它也是声带机能的一种表现,在全部声音中占百分之二十。唱假声时,声音虽然很小很轻,但绝不消极、被动、松垮,它是建立在有呼吸基础上的假声,而不是无呼吸、有气无力的虚、暗、弱、小的声音。初学者唱假声时喉头容易向上移动,这时候要引导学生稳定喉头,加微笑状的感觉使声音进入头腔。在学习者的意念中要做到假声真唱,要以兴奋的、积极的状态,向远处喊人的精神状态去唱。做到唱假不假,假声真唱,唱出来的假声要做到不空、不暗、不虚。要不厌其烦地去练习。

正确运用好假声,是声乐训练中能否进入半声、进入头腔突破高音的关键。这一阶段的训练要注意尽量选用从高到低的练声曲练习,因为这样容易体会头声的最佳位置。有的教师认为男高音没有假声,不需要练习。我认为科学的唱法应该是混声唱法,即“以真声为基础的按比例真假混合唱法”。不论哪个声部,不论男女老少,高低声区都应当是混声,只是比例不同而已。人们对女高音在高声区用混声没有异议,但对男高音也用混声有些疑惑不解,其实,就是男低音也应当是混声。

第四阶段:“半声唱法”

这种唱法是在深呼吸的状态下,保持哼唱状态的同时,增加声带的张力,加强气息的支持,进一步打开喉咙,用一定力度的控制能力来发出半声来,记住在演唱时要用“哼鸣”和“小声唱”的感觉来带出半声唱,否则,声音就会有改变。半声唱只是音量上声音扩大了,其歌唱的感觉并没有变。

首先,在练习渐强的哼唱的同时,仔细体会气息对哼鸣的支点感觉,同时要严格保证大声时的不变和位置的准确,注意气息控制的均匀和声音之间的关系。

其次,在练习渐弱的发声中,要仔细体会音量渐弱的发声动作须严格保持不变,以保证声音共鸣位置的准确与气息支持作用的稳定。

再次,要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音量可以从中强至中弱进行。巩固以后,可以从弱到强甚至更强的范围中进行练习。要注意,这一阶段的练习一定要加强兴奋感,进一步打开喉咙,在哼唱状态下放大声音,让声音得到头腔共鸣以及胸腔共鸣。这种既有气息支持,又有稳定的喉头以及整体共鸣的声音会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在练习当中,最好多用“呜”母音练习,练习中加入“呜、淤、依”母音,容易找到通向头腔的通道。由于发“呜”母音时舌位低,软腭和小舌向上拱起,口腔内开度较大,气息能很集中地呼出,因此,容易唱出既丰满又通畅的半声,对打开头腔,由轻声过渡到真声,都有很大的帮助,从而达到轻声唱法的目的。我们既要利用轻声弱声寻找半声的效果,又要重视轻声唱法的基本功,重点抓住“建立正确的轻声歌唱”,它直接关系到轻声练习四个阶段的声音通畅和适应性。解决好“歌唱的喉咙状态”,发出真中掺假、假时藏真、真假混合在一起的甜美圆润、刚柔兼备、易于控制、能强能弱的歌唱性声音。而建立歌唱性的声音是声乐学习的第一步,也是歌唱者较难掌握的一步。

最后,根据学生声音的具体情况,注意适度打开喉咙,体会自然张口往里深吸气时刹那间喉咙的状态和感觉,体会自然深吸气时的瞬间过程,软腭自然上提,舌根下降,喉结下放,喉肌松弛,这时整个身体、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及至共鸣器官都进入了开而放松的歌唱最佳状态,唱出饱满的声音,从而达到“轻声唱法”的目的。

“轻声唱法”作为一种先解决音质、逐步解决音量的科学的发声训练方法,对于歌唱器官在歌唱时的协调活动非常有利。因为歌唱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运动,正确的歌唱是各发声器官的协调活动的结果,一个器官的兴奋总要伴随着另一个器官的抑制,如果用喊叫式歌唱,全部注意力不由得便集中到声带上,这样,必然使其他一部分发声器官与歌唱器官的神经系统难以形成协调的神经联系,发声器官的协调活动最终难以实现。而用轻声唱歌,则极大地减轻了声带的负担,对于协调各发声器官的活动无疑能起到积极作用。

总之,“轻声唱法”通过教学实践,证实了它有很多的好处:第一,它可以使声带得到相应的保护,避免大音量练唱时声音粗糙、刺耳以及过分用力所造成的声带损坏。第二,轻声训练可以自然地使声音里混进假声成分,较容易地找到发高音的位置,增强歌唱时发高音的能力。如果高声区混不进假声,唱高音就会相当困难。第三,轻声训练可以校对歌唱声音的正确与否,可以识别不正确的声音,培养敏感准确的声音辨别能力。因为轻声唱法是用小声去唱,可以用它控制练习咬字、吐字的清晰度、准确性。第四,轻声唱法可以解决声乐学习中大声唱歌、过分用力的毛病,把该放松的肌肉如下巴、喉头等打开、放松。第五,轻声唱法可以加强声带发声机能的耐力,既能保持声带健康,又能医治受伤的声带,使其恢复能力。通过轻声唱法的训练,大部分学生能顺利地找到正确的发声状态和感觉,对统一声区,解决高音有着明显的效果,对于男高音的“恐高症”也是一剂良药。轻声唱法既适合于美声唱法,也适合于民族唱法的训练。

参考文献:

[1]刘明亮、刘峥著《艺术概论》

第7篇

关键词:教学管理;堵截;引导;中小学

大禹治水所以能取得成功,其秘诀其实很简单,就是变堵为疏。而在我们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有许多事情的处理完全可以借鉴大禹治水的方法宜“引”不宜“堵”。

本学期全体教师上班的第一天,学校下达本学期工作计划时,向全校教师重申:一二年级不能留书面家庭作业。 开学一个月后,教导处对一、二年级学生语、数作业情况进行调研,发现有的老师仍然在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再进一步了解后知道,老师们布置的书面家庭作业主要是以家长自愿订买的《每课一练》。既然问题出在这本《每课一练》上,于是,教导处将一、二年级学生的语、数《每课一练》全部收起来,集中到教导处,暂停使用。

《每课一练》被收起以后,老师们或多或少有一些反映,学校教学管理者与老师们就此进行了对话,让老师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们有的说:“虽说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是轻负优质的需要,但是,还是不放心啊,学生回家不动笔,怎么能落实质量呢?”有的说:“学生学习的内容还是要反复练习才行,你看,昨天学的生字在课堂上会写了的,今天有的学生又不会写了。”有的说:“这本《每课一练》编的题型很好的,要是不做的话,期末考试的时候,出现这样的题型,学生就不会做了。”有的说:“我们要是不做这些题的话,一旦上面组织调测,达不到质量标准我们也负责不起啊。学校是肯定向我们要质量的。”更有的说:“这本《每课一练》是家长自愿订买的,学校收起来不让用是不对的。”还有的说:“别的学校都没有这样做,我们为什么偏要这样做呢?”

听了老师们的这些话,管理者们思考了很多:教育行政部门强调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肯定是有科学依据的,是必须要做到的。我们能不能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也能让学生取得好成绩呢?我们当然要质量,并且要更全面的质量。我们要让老师们通过智慧地工作带来更高效率的质量。这对每一位管理者和老师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学校管理者首先是进一步深入一、二年级课堂听课,和老师们现场研讨怎么科学制定和达成课时教学目标,怎样让学生在每节课上都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效地动笔,加深理解和记忆。《每课一练》可以继续使用,但必须在课堂上使用,必须有选择地使用。学生中午可以做适量的书面作业,但不能超过20分钟。同时,要真正做到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就需要我们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体备课,特别是年轻教师更需要在这样的集体备课中学会抓住重点,找到突破难点的办法。事实上,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相对来说老师们批改作业的量确实也少了些,这样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材、互动交流,提高效率了。 其次,学校由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和教学管理者合作拟定了《学科教学质量监测基本标准》,此标准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考虑三维目标的落实,把学生的学习习惯、参与学习的状态、完成作业的情况都纳入其中,各学科都要有对学生动口、动笔的基本要求。期末教师教学质量评定以期末检测成绩和平时质量监控情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校希望每位教师也以此思路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全面、综合评价,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商讨并付诸教学实践,现在,我校一、二年级真正做到了不留任何书面家庭作业,并且老师们把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和能力作为小课题来研究,把备学生(包括指导学生预习什么、怎么预习)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学生每节课都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课堂上完成书面作业。

第8篇

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越来越多,师范院校建设力度越来越大,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相对于以前已经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但仍然存在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无法适应时代要求的问题。尤其在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师队伍,受多种因素制约,与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严重影响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质量。二是教学观念相对落后。部分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和教学方式,重视成绩高于重视素质的现象还较为普遍。相应的,教学管理者的创新意识不强,也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素质教育还没有在根本上得到落实。一方面,小学校教学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另一方面,教学管理的目标不明确,教师素质与专业水平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有差距,教学管理方法比较落后。三是小学教师在教学管理中存在盲目性。产生这一问题,主要是教师对小学生的心智发育特点和成长规律研究不透彻,没有深刻掌握小学生的共同特性与个体差异,导致小学生无法发挥出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难以得到全面提升。

二、加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对策

1.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加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首先要确定一套科学合理且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同时,确定制度能够被认真地贯彻执行。在制度建设方法,应根据小学教育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分析,并依据新课改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目标,对学习管理制度、教学档案管理制度、教师评价制度、学生评价制度等进行科学重建,从而完善教育质量。为了确保教学管理制度得以切实执行,学校应制定相应的教学检查制度,发挥督促、反馈和指导的功能。学校应针对各项教学计划,进行月底检查和讲评,以及期中、期末的全面检查。检查应从教学各个环节如备课、教案、课堂教学、作业等进行检查,并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参考。同时,学校还应根据考评和教学评价,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从而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励机制要把推动教育教学工作作为主要目标,引导解决教学上存在的问题,从而使教学工作全面平衡发展。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开展教育教学管理的一项长期持久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小学教师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培养全能型教师人才队伍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首先,学校在招募教师的过程中应对教师的各方面能力进行综合考察。其次,要有针对性的、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在提高教师综合能力的同时,增强教师以身作则、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再次,学校还应创新教师管理,督促教师加强自身修养,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3.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

第9篇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的教育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学资源的缺乏和教学管理制度的滞后是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目前,大多数学校都是通过学习成绩来作为一个学生的衡量标准,充分暴露出应试教育的弊端,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课程设置等方面都比较单一,不能体现学生的多样化发展,这就对教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新课程改革形势背景下,很多学校普遍由于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而导致教育资源比较缺乏,此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过于统一化和刚性化,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基本忽视,学生的学科成绩被作为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的评定依据,而且教师评优、加薪和晋升都与学生成绩挂钩,教学评价太过形式化,造成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价值评定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偏激,对小学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2.注重文化教育而忽视素质教育是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提出了对素质教育的培养理念,逐步由人才专业知识向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方向转型,但是,我国的很多小学教育仍然主要是以文化教育为主导,注重文化课的学习,注重学生智育的培养,忽视对素质教育的培养,在课堂教学缺乏与素质教育相匹配的科目,这是与学校培养德、智、体、美综合素质全面的人才的目标是相违背的。

3.落后的教学管理观念和教学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偏低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又一主要问题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的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可是,很多学校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管理观念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后的管理观念导致教育管理手段和方式无法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

二、提高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对策研究

针对在教育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下几条策略来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进行提高:

1.创新性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是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首要任务

管理理念在小学教育理念里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思想的创新是教育思想观念创新的开始,在一个科学的、创新的管理理念的引导下,能够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指明方向和道路,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潜力在很大程度是由创新的教育管理机制来决定的,管理创新是建立在教育研究和办学实践有机结合的基础之上的,通过坚持创新的、可持续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能够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学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优势,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非常大的作用。

2.注重教师综合素质和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提升是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重要内容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执行者和引导者,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教师的教育教学创造性的影响的,通过教师进修培训进行继续教育,使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教师实施因材施教的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和发挥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此外,管理人员是教育教学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应该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一定的专业培训,组建一支具备科学现代、创新观念、知识丰富、能力突出的管理人员队伍,是教学管理工作能够高效进行的重要保障,这些对于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都是相当重要的。

三、结语